第一章税法概论[1]
第01章-税法概论

其他各税种合计
税法概述
2005年各税种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
6.74% 8.51% 3.70%
34.48%
14.07% 13.64%
13.60% 5.26%
1.国内增值税 2.消费税 3.海关代征进口税收 4.营业税 5.企业所得税 6.外商投资企业和外 国企业所得税 7.个人所得税 8.其他各税
共享税一般由国家税务局征收
税法概述
三、税务机构设置和税收征管范围划分
(一)我国的税务机构设置
国家税务总局
税总局
垂 省国局
省地局 双重 省地方政府
直
垂
管 市国税 直 市地税
理
管
县国税 理 县地税
税法概述
(二)我国税收征收管理范围划分 1.国家税务局系统 2.地方税务局系统 3.部分地方财政部门 4.海关系统
相关概念
税法概述
(六)减免税 税额减免 免征额――征税对象中免于征税的数额 起征点――征税对象中开始征税的临界点 共同点:征税对象低于免征额、起征点均不
征税 区别: 征税对象高于免征额,就差额征税,
征税对象高于起征点,就全额征税
税法概述
四、税法的分类 (一) 按税法的基本内容和效力 税收基本法 税收普通法 (二) 按税法的职能作用 税收实体法 税收程序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
税法概述
(二)征税对象 。 课税客体 反映征税的广度 税目- 征税对象的具体化 计税依据- 税基。计算税款的依据和标准。
包括从量和从价 税源- 税收收入的源泉
税法概述
(三)税率。 反映征税的深度。
税收的眼睛 税收制度的核心和灵魂
1、 比例税率。
优:计算简便公平。适用对商品征税
税法(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税法概述
三、税法的作用
税法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法律保障 税法是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法律手段 税法对维护经济秩序有重要的作用 税法能有效地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税法是维护国家权益,促进国际经济交往的可靠保证
第一节 税法概述
四、税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一)税法与《宪法》的关系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它是制定所有法律、法 规的依据和章程。 税法是国家法律的组成部分,当然也是依据《宪法》 的原则制定的。
第一章 税法总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税法概述 税收法律关系 税收实体法 税收程序法 税收立法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一节 税法概述
一、税法的概念与适用原则
(一)税法的概念 税收是国家凭借其政治权力,强制、无偿地参与国民收 入分配,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 税收的特征 征税的主体是国家 国家征税依据的是其政治权力 征税的基本目的是满足国家的财政需要,以实现其 进行阶级统治和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职能 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税收是经济学概念,税法则是法学概念。
第三节 税收实体法
三、税率
税率是应纳税额与征税对象之间的比例,是计算税额的尺度,代 表课税的深度,关系着国家的收入多少和纳税人的负担程度。是 税收制度的核心和灵魂。
税率的形式: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定额税率、其他形式。
比例税率:指同一征税对象或同一税目,不论数额大小只规定 一个税率,都按同一比例征税。税额与课税对象成正比例关系。
第一节 税法概述
(三)税法对人的效力 税法对人的效力即指税法对什么人适用、能管辖哪些人。 在处理税法对人的效力时,国际上通行的原则有三个: 一是属人主义原则,凡是本国的公民或居民,不管 其身居国内还是国外,都要受本国税法的管辖; 二是属地主义原则,凡是本国领域内的法人和个人, 不管其身份如何,都适用本国税法; 三是属人、属地相结合的原则。
第一章税法概论

第一章税法概论
n (三)税率:税率是对征税对象的征收比例 或征收额度。税率是计算税额的尺度,也是 衡量税负轻重与否的重要标志。
第一章税法概论
我国现行的税率主要有:
税率 形式
含义,规定相同 的征收比例。
形式及应用举例
①单一比例税 率(如增值 税)②差别比 例税率(如城 市维护建设 税)③幅度比 例税率(如营 业税娱乐业税 率) 第一章税法概论
第一章税法概论
n 【例题·多选题】下列关于税收实体法构成要素的说 法中,正确的有( )。 A.纳税人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 和个人,是实际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B.征税对象是税法中规定的征税的标的物,是国 家征税的依据 C.税率是对征税对象的征收比例或征收额度,是 计算税额的尺度 D.税目是课税对象的具体化,反映具体征税项目
流转税税法
发挥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
主要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 费税、关税等
按照税法征收对象的不同
所得税的税法
财产、行为税税 法
资源税税法
可以直接调节纳税人收入, 发挥其公平税负、调整 分配关系的作用
对财产的价值或某种行为课 税
为保护和合理使用国家自然 资源而课征
主要包括企业所得税、个人所 得税等税法
按征税对象确定的计算单位,直接规 定一个固定的税额。
如资源税、城镇土
地使用税、车 船税等 第一章税法概论
(四)纳税期限。
n 1.含义:是指税法规定的关于税款缴纳时间方面的限 定。
n 2.相关的三个概念: (1)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是指应税行为发生的时间。 (2)纳税期限:每隔固定时间汇总一次纳税义务的 时间。纳税人的具体纳税期限,由主管税务机关根据 纳税人应纳税额的大小分别核定;不能按照固定期限 纳税的,可以按次纳税; (3)缴库期限:税法规定的纳税期满后,纳税人将 应纳税款缴入国库的期限。
税法税法概论

税法税法概论[1]
18
2.超额累进税率。
累进税率:随着征税对象数量的增大而随着
提高的税率。
全额累进税率:是把征税对象的数额划成若
干等级,对每个等级分别规定相应的税率, 当税基超过某个级距时,课税对象的全部数 额都按照提高后级距的相应税率征税。
税法税法概论[1]
19
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元) 税率(%)
1 1500元以下
3
2 1500-4500
10
3 4500-9000
20
某人某月应纳税所得额6000元,应 纳所得税额?
税法税法概论[1]
20
按全额累进税率:6000×20%=1200
税法税法概论[1]
21
超额累进税率:把征税对象按数额的大小分成
若干等级,每一等级规定一个税率,税率依 次提高,但每一纳税人的征税对象则依所属 等级同时适用几个税率分别计算,将计算结 果相加后得出应纳税款。
1、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法律保障
2、国家宏观调控的法律手段
(契税上调、个人所得税上调至20%)
3、对维护经济秩序有重要作用
(税务登记、建账建制、纳税申报)
4、能有效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延期纳税、申请税收减免等)
5、维护国家利益、促进经济交往的可靠保证
(对境内外资企业或个人征税、避免双重征税的协定)
税法税法概论[1]
(2)权利主体双方法律地位是平等的,但权利 和义务不对等
(3)对纳税方采用属地兼属人原则
税法税法概论[1]
11
【例题】在税收法律关系中,征纳双方法律地 位的平等主要体现为双方权利与义务的对等。 ( )(2002年)
【答案】×
税法税法概论[1]
税法讲义1章 税法概论

第一章税法概论【本章简介】重要内容包括:税收三性;税收法律关系;税法的构成要素;税法的分类;税法的地位及与其他法律的关系;税收立法机关与税法制定;我国现行税法体系;税务机构的设置和税收征管范围划分。
第一节概述一、税收概述(一)概念政府为了满足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二)特征(1)无偿性(2)强制性(3)固定性税收三性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其中,无偿性是核心,强制性是保障,固定性是对强制性和无偿性的一种规范和约束。
学生互动:税收特征具有无偿性,但为什么我们还说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呢?请大家思考一下。
【解释】社会主义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针对人民群众整体利益而言具有整体返还性,但针对具体纳税人而言没有直接返还性,是无偿的。
二、税法概述(一)概念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及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是国家及纳税人依法征税、依法纳税的行为准则,其目的是保障国家利益和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税收秩序,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税法具有义务性法规和综合性法规的特点。
(二)分类我国税法分类主要有四种分类方法:1.按照税法的基本内容和效力的不同,可分为税收基本法和税收普通法。
2.按照税法的职能作用的不同,可分为税收实体法和税收程序法。
3.按照税法征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对流转额课税的税法,对所得额课税的税法,对财产、行为课税的税法、特定目的课税的税法和对自然资源课税的税法。
税种分类税种名称作用流转税类增值税主要在生产、流通和服务领域发挥调节作用消费税营业税关税资源税类资源税调节因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差异而形成的级差收入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所得税类企业所得税调节生产经营者的利润和个人纯收入个人所得税特定目的税类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暂缓征收)为达到特定目的,调节特定对象和特定行为筵席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车辆购置税耕地占用税烟叶税财产和行为税类房产税对某些财产和行为发挥调节作用车船税印花税契税4.按照主权国家行使税收管辖权的不同,可分为国内税法、国际税法、外国税法等。
第一章 税法概论

第一章税法概论一、学习要点:第一节税法的概念一、税法的定义1、税法的定义及特征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尺度的总称。
税收主要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
2、税收与税法的关系税收与税法密不成分,税法是税收的法律表示形式,税收那么是税法所确定的具体内容。
二、税收法律关系〔二〕税收法律关系的发生、变动与消灭税收法律关系的发生、变动和终止必需按照能够引起税收法律关系发生、变动或终止的客不雅情况,也就是税收法律事实。
〔三〕税收法律关系的庇护税收法律关系的庇护,本色上是庇护国家正常的经济秩序,保障国家财务收入,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税收法律关系的庇护对权利主体双方是对等的。
对权利享有者的庇护,就是对义务承担者的制约。
五、税法的作用税法在包管国家财务收入、国家宏不雅调控经济、维护经济秩序、有效庇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权益等方面,都阐扬着重大作用。
第二节税法的地位及与其他法律的关系一、税法的地位税法是我国国家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法,它是调整国家与各个经济单元及公民个人分配关系的底子法律尺度。
二、税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第三节我国税收的立法原那么我国税收立法应遵循以下原那么:1、从实际出发的原那么2、公平原那么3、民主决策原那么4、原那么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那么5、法律的不变性、持续性与废、改、立相结合的原那么第四节我国税法的制定和实施一、税法的制定〔一〕税收立法机关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税收法律2、全国人大或人大常委会授权立法3、国务院制定的税收行政法规4、处所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税收处所性法规5、国务院税务主管部分制定的税收部分规章6、处所当局制定的税收处所规章〔二〕税收立法程序我国税收立法程序主要包罗三个阶段:提议阶段、审议阶段、通过和发布阶段。
二、税法的实施它包罗税收执法和税收守法两个方面。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一般按以下原那么处置:1、层次高的法律优于层次低的法律。
第一章 税法概论

第四节
我国现行税法体系
• 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可按照构成方法 和形式分为简单型税制和复合型税制。
• 我国现行税法体系由实体法体系和程序 法体系两大部分构成,包括: 1、税收实体法体系(见表)
2、税收程序法体系 • (1)由税务机关负责征收的税种的征收 管理,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实施的 《税收征收管理法》执行。 • (2)由海关机关负责征收的税种的征收 管理,按照《海关法》及《进出口关税 条例》等有关规定执行。
对实体法从旧原则的举例:
• 2008年5月税务机关对A企业进行税务检查时 发现,A企业在2007年4月至2008年4月没有 代扣个人所得税。依据税法规定,2007年4月 至2008年2月工资薪金税前扣除额是每人每月 1600元,2008年3月1日后工资薪金扣除额调 整为每人每月2000元。 • 按照实体法从旧原则,在追缴少扣税款时,对 2007年4月至2008年2月按照每人每月1600 元扣除生计费,对2008年3月1日以后按照每 人每月2000元扣除生计费。 • 因此,实体法从旧原则实际体现的是:新法只 从新规定开始的时段实施,不溯及以往,以往 还按照旧的规定执行。
• 定额税率:即按征税对象确定的计算单位, 直接规定一个固定的税额.
• 超率累进税率,注意征税对象的相对率,方 法与超额累进税率相似.
• 6、纳税环节。指征税对象在从生产到消 费的流转过程中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 • 7 、纳税期限。指税法规定的关于税款 缴纳时间方面的限定。(纳税义务发生 时间、纳税期限 、缴库期限)
(二)税收立法、修订、废止程序
• 【真题】税收立法程序通常包括的阶段 有( )。(2001年) • A.提议阶段 B.审议阶段 C.通过 和公布阶段 D.试行阶段 • 【答案】ABC
第一章税法概论

特别财产税的课税对象是某一类或某
几类财产价值,例如土地、房屋、车船、 机器设备等。因此,特别财产税是对物税。 各国政府在这类财产税的征收过程中一般
都只行使地域税收管辖权,只对存在
于本国境内的应税财产课征税收。
3.商品税与税收管辖权:
商品税属于对物税,其课税依据是商品
交易额发生的事实,而商品交易的发生有
着明确的地域性,因此,各国一般都按属 地原则确立商品税的税收管辖权,即只
对商品税行使地域税收管辖权。不论商
品交易额属于本国居民或公民,还是属于 非居民或非公民,都只对发生在本国境内 的商品交易额课税。
无偿性是税收的关键特征,它使税收明显
地区别于国债等财政收入形式,决定了税 收是国家筹集财政收入的主要手段,
并成为调节经济和矫正社会 分配不公的有力工具。
3.税收的固定性,指税收是国家通过法 律形式预先规定了对什么征税及其征收比 例等税制要素,并保持相对的连续性和稳 定性。
即使税制要素的具体内容也会因经济发展 水平、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而进行必要的 改革和调整,但这种改革和调整也总是要
强制性是国家的权力在税收上的法律体现, 是国家取得税收收入的根本前提。它也是 与税收的无偿性特征相对应的一个特征。 正因为税收具有无偿性,才需要通过税收 法律的形式规范征纳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对纳税人而言依法纳税既是一种权利,更 是一种义务。
2.税收的无偿性,是指国家征税以后 对具体纳税人既不需要直接偿还,也不付 出任何直接形式的报酬,纳税人从政府支 出所获利益通常与其支付的税款不完全成 一一对应的比例关系。
代收代缴义务人是指虽不承担纳税义 务,但依照有关规定,在向纳税人收取商 品或劳务收入时,有义务代收代缴其应纳 税款的单位和个人。如消费税条例规定, 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由受托方在向委 托方交货时代收代缴委托方应该缴纳的消 费税。
第1章税法概论[1]
![第1章税法概论[1]](https://img.taocdn.com/s3/m/1471d664a58da0116d174919.png)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25
第1章税法概论[1]
一.税法的定义 1.税法的概念: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 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及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 称。
是征纳双方依法征税(纳税)的行为准则。
2.税法与税收的关系: (1)税法是税收的法律表现形式; (2)税收则是税法所确定的具体内容。
(1)强制性:
①强制性的依据是国家的法律、法规。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依法纳税,否则,就要受 到国家法律的制裁。
②税收具有强制性,而“公债”(国库券)这种财 政收入(财政收入的有偿形式),则没有强制性。
公债是自愿的(国库券的自愿认购),具有非强 制性!同时,也是有偿的,不但还本,还要付息。
③税收与“罚没收入”这种财政收入虽然都有强制 性,但两者的性质和作用,截然不同。
五.税法的作用(略)
PPT文档演模板
第1章税法概论[1]
第二节 税法的地位及与其他 法律的关系(略)
第三节 我国税法的立法原则 (略)
PPT文档演模板
第1章税法概论[1]
第四节 我国税法的制定与实施
税法的制定:即:税收的立法; 税法的实施:即:税收的执法. 一,税法的制定 税收立法:(一)税收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国务院,地方人大,财 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地方政府.
第一,层次高的法律优于层次低的法律;
第二,特别法优于普通法;
第三,国际法优于国内法;
第四,实体法从旧,程序法从新.
(二)遵守税法:是指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都必 须遵守税法,严格依法办事.
PPT文档演模板
第1章税法概论[1]
•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 •指两部法律对同一事项分别订有一般和特别规定时,特别规定的效 力高于一般规定的效力。该原则的功能主要在于处理税法稳定性与 灵活性的关系,避免效力上的冲突。当对某些税收问题需要重新作 出特别规定,但又不便于普遍修订税法时,即可以通过形式予以规 定。凡是特别法中作出规定的,即排斥普通法的适用。但这并不是 说随着特别法的出现,原有的居于普通法地位的税法即告废止,在 此,它们不是新法与旧法的关系。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打破了税 法效力等级的限制。即居于特别法地位,但级别较低的税法,其效 力仍可高于作为普通法,级别较高的税法。
税法 第一章税法概论

。
共32页 23
第六节 税收法律关系
一、税收法律关系的概念 税收法律关系是税法所确认和调整的, 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税收分配过程中形 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税收法律关系是法律关系的一种具体形 式,由主体、内容、客体三要素构成。
共32页
24
。
二、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主体: 即税收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 担义务的当事人--征纳双方。 客体: 即税收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 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即征税对象。 内容: 即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所应承担 的义务。
共32页
13
。
八、纳税地点 纳税地点是纳税人(包括代征、代扣、 代缴义务人)缴纳税款的具体地点。
共32页
14
九、减税免税 。 减免税是对某些纳税人和征税对象采取 减少征税或免予征税的特殊规定,是一 种给予鼓励或照顾的法律规定。
减免税主要包括税基式减免 、税率式减 免、税额式减免 。 减税方式有:即征即减、先征后减
税
法
共32页
1
第一篇 税法基本理论
我国税收的特征、税法的作用,建立税 法的基本原则,税法的结构和体系、税 收法律关系的运行和税务机构的职权, 税收立法和税收管辖权等问题,是税收 法律制度的理论问题,也是学习和研究 税收法律制度必须首先弄清的基本问题。
共32页
2
第一章 税法概述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税收的概 念和特征、税法的分类、税法构成要素、 税收法律关系;理解税法的原则和作用、 税法的概念、税收的分类;了解税收与 税法的关系,为以后各章的学习打下良 好的理论基础。
共32页
4
01第 一 章税法概论共16页

第一章税法概论◆考情分析本章作为《税法》课程的基础知识,是学习《税法》课程不可缺少的部分,但不是注册会计师考试的重点章节。
学习本章时重在理解,以便为今后各章学习奠定基础。
本章在2009年《考试大纲》中均为能力等级1级,考试中题型均为选择题,预计分值在2分以内。
◆本章内容:5节第一节税法的概念★第二节我国税收的立法原则第三节我国税收立法、税法调整与实施★第四节我国现行税法体系第五节我国税收管理体制★◆本章基本内容框架第一节税法的概念一、税法与税收关系概念含义特征税收税收是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1.无偿性2.强制性3.固定性税法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及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1.义务性法规2.综合性法规税法与税收关系:税收与法密不可分,有税必有法,无法不成税。
二、税收法律关系(一)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三方面内容1.权利主体(1)双主体:对征税方:税务、海关、财政对纳税方:采用属地兼属人原则(2)权利主体双方法律地位是平等的,但权利和义务不对等2.权利客体征税对象3.税收法律关系的征、纳双方各自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内容【例题·单选题】税收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主体是指()。
A.征税方B.纳税方C.征纳双方D.国家税务总局【答案】C(二)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必须有能够引起税收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情况,也就是由税收法律事实来决定。
(三)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对权利主体双方是对等的。
三、税法构成要素税法的构成要素一般包括总则、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目、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减税免税、罚则、附则等项目。
重点有:(一)纳税人:1.含义: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2.范围:自然人和法人;我国的法人主要有四种:机关法人、事业法人、企业法人和社团法人。
第一章税法概论

第一章税法概论第一节税法的概念一、税法的定义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及义务关系的标准的总称。
它是国家及纳税人依法征税、依法纳税的行为准那么。
其目的是保障国家利益和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税收秩序,保证国家的财政收进。
税法与税收密不可分,税法是税收的表现形式,税收那么是税法所确定的具体内容。
因此,了解税收的实质与特征是特不必要的。
税收是国家为了行使其职能而取得财政收进的一种方式。
它的特征要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强制性。
要紧指国家以社会治理者的身份,用、等形式对征收捐税加以,并依照强制征税。
二是无偿性。
要紧指国家征税后,税款即成为财政收进,不再回还纳税人,也不支付任何酬劳。
三是固定性。
要紧指在征税之前,以法的形式预先了课税对象、课税额度和课税方法等。
因此,税法确实是根基国家凭借其权力,利用税收工具的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征参与社会产品和国民收进分配的标准的总称。
二、税法关系国家征税与纳税人纳税形式上表现为利益分配的关系,但通过明确其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后,这种关系实质上已上升为一种特定的关系。
了解税收关系,关于正确理解国家税法的实质,严格依法纳税、依法征税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税收关系的构成税收关系在总体上与其他关系一样,根基上由权利主体、客体和关系内容三方面构成的,但在三方面的内涵上,税收关系那么具有特别性。
1.权利主体。
即税收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担当义务的当事人。
在我国税收关系中,权利主体一方是代表国家行使征税职责的国家税务机关,包括国家各级税务机关、海关和财政机关,另一方是履行纳税义务的人,包括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组织,在华的外国企业、组织、外籍人、无国籍人,以及在华尽管没有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外国企业或组织。
这种对税收关系中权利主体另一方确实定。
在我国采取的是属地兼属人的原那么。
在税收关系中权利主体双方地位平等,只是因为主体双方是行政治理者与被治理者的关系,因此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不对等,因此,与一般民事关系中主体双方权利与义务平等是不一样的,这是税收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
01第一章 税法概论

26
第一节 税法的概念
甲应纳税额= 500×5 %+( 1999 - 500 )×10 %= 174.9(元) 乙应纳税额= 500×5 %+( 2000 - 500 )×10 %+ (2001-2000)×15%=175.15(元) 假定上述征税采用全额累进税率计算,则有: 甲应纳税额=1999×10%=199.9(元) 乙应纳税额=2001×15%=300.15(元) 由上述计算结果可看出 ,乙工资收入只比甲多 2 元 (4001-3999),采用全额累进税率计算,乙却要比甲 多纳税100.25元(300.15-199.9);而采用超额累进税 率计算,乙只比甲多纳税 0.25 元( 175.15 - 174.90 )。 显然,超额累进比全额累进更为科学、合理,也能为纳 税人所接受。
一、我国现行税法体系的内容
二、我国税收制度的沿革 第五节 我国税收管理体制 一、税收管理体制的概念
掌握
熟悉
二、税收立法权的划分
三、税收执法权的划分 四、税务机构的设置和税收征管范围的划分
4
第一节 税法的概念
一、税法的定义(熟悉)
(一)税收的定义
税收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强制、 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对税收概念的四个方面的把握: 1.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重要工具,其本质是一种 分配关系。 2.国家征税的依据是政治权力,它有别于按要素进行的分配。 3.征税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9
第一节 税法的概念
二、税收法律关系(掌握)
税收法律关系是国家与纳税人在税收活动中所发生的, 并由税法确认和调整的,国家赋予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 征纳关系为内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一)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 1.权利主体 ① 代表国家行使征税职责的国家税务机关 双主体 (包括各级税务机关、海关和财政机关) ② 履行纳税义务的纳税人 权利主体双方法律地位是平等的,但权利和义务不对 等。 对纳税方采用属地兼属人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税法概论[1]
什么是税法?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 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及 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税法具有义务性法规和综合性法规的特点。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税法概论[1]
税法与税收的关系
n 区别:概念所属学科不同:税收是经济学 概念,税法是法学概念 调整的侧重点不同:税收侧重解决分 配关系;税法侧重解决权利义务关系。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税法概论[1]
三、税法的原则
(二)税法的适用原则 1、法律优位原则 n (1)含义: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立法的效力
(2)作用:主要体现在处理不同等级税法的关系上 (3)效力低的税法与效力高的税法发生冲突,效力低的 税法即是无效的 n 法律 法规 规章 2、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实体法) n (1)含义:一部新法实施后,对新法实施之前人们的行 为不得适用新法,而只能沿用旧法 (2)目的:维护税法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强制性(保障):指政府凭借政治权力,以法律形式来确定 政府作为征税人和社会成员作为纳税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关系,涉税主体违反规定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税收的强 制性是税收范畴最为明显的形式特征。
固定性(规范):指税收课征的依据是税法,国家在征税之 前,就通过法律形式,把应开征的税种、征税范围、纳税 人、征收比例及违法处罚标准等规定下来,由征纳双方共 同遵守 。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税法概论[1]
3、新法优于旧法原则 n (1)含义:新法、旧法对同一事项有不同规定时,新法
的效力优于旧法 (2)作用:避免因法律修订带来新法、旧法对同一事项 有不同的规定而给法律适用带来的混乱 4、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 n (1)含义:对同一事项两部法律分别订有一般和特别规 定时,特别规定的效力高于一般规定的效力 (2)应用:居于特别法地位级别较低的税法,其效力可 以高于作为普通法的级别较高的税法
从2009年2月28日起,“偷税”将不再作为一个刑法 概念存在。修订后的《刑法》用“逃避缴纳税款”取代 了“偷税”。但目前我国的《税收征收管理法》中还没 有作出相应修改。
(四)税法与《行政法》的关系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税法概论[1]
三、税法的原则
(一)税法基本原则 1、税收法定原则 内容包括税收要件法定原则和税务合法性原则 2、税收公平原则 税收负担必须根据纳税人的负担能力分配,负担能力 相等,税负相同 3、税收效率原则经济效率,行政效率 4、实质课税原则 应根据客观事实确定是否符合课税要件,并根据纳税 人的真实负担能力决定纳税人的税负,而不能仅考虑相关 外观和形式。
n 联系:税收是税法确定的具体内容,税法 是税收的法律表现形式。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税法概论[1]
二、税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一)税法与宪法的关系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它是制定所有法律、法 规的依据和章程。 《宪法》第五十六条、第三十三条的规定。
(二)税法与民法的关系 民法调整的特点是平等、等价和有偿。税法调整的特 点是命令和服务。民法与税法不发生冲突时,税法不 再另行规定,出现不一致时,按税法规定纳税。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税法概论[1]
我国税收收入、财政收入情况 (单位:亿元)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税法概论[1]
第一章 税法总论
主要内容: 1、税法的概念 2、税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3、税法的原则 4、税收法律关系 5、税收的构成要素 6、税法的立法机关及实施 7、我国现行税法体系 8、我国现行税收管理体制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税法概论[1]
(三)税法与《刑法》的关系
税法与《刑法》有本质区别。《刑法》是关于犯罪、 刑事责任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税法则是调整税收 征纳关系的法律规范,其调整的范围不同。
两者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税法和《刑法》对于违 反税法都规定了处罚条款,两者之间的区别就在于情节 是否严重,轻者给予行政处罚,重者则要承担刑事责任。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税法概论[1]
举例:
n 我国新的企业所得税法中对于公益性捐赠限额只有12%扣 除标准,不能全额扣除,但在2008年汶川和2010年玉树 地震发生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做出了对按照规定渠 道对这两个地震灾区的捐赠,可在规定期限内计算应纳税 所得额时全额扣除的规定。企业在实际执行时,对符合条 件的向这两个地震灾区的捐赠在所得税前全额扣除,体现 了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
第一章税法概论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2/1
第一章税法概论[1]
课程介绍
n 《税法》是注册会计师考试和税务师考试最基 础的一门课程,同时要以财务管理、会计课程 为基础。
n 学习目标:掌握各税种的税制要素;计算各税 种的应纳税额;了解各主要税种的税收管理。
n 重点: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税法概论[1]
举例:
n 从2009年5月起,我国开始对卷烟在批发环节征收消费税 ,税率为不含增值税销售额的5%。假定在2010年,某卷 烟批发企业被查出其2008年隐瞒不含增值税销售额100万 元,如果该企业被追征了5万元批发环节的消费税,这样 处理就违背了税法适用原则中的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按 照这一原则,2009年5月以前发生的销售额按照原法是不 征收批发环节的消费税的,对新法实施之前人们的行为不 适用新法,而只能沿用旧法。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税法概论[1]
5.实体从旧、程序从新原则 n (1)实体税法不具备溯及力
(2)程序性税法在特定条件下具备一定的溯及力 6.程序优于实体原则 n (1)含义:在诉讼发生时,税收程序法优于税收实体法
适用 (2)目的:确保国家课税权的实现,不因争议的发生而 影响税款的及时、足额入库
一、税法的概念
什么是税收?税收是政府为了满足社 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强制、无 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税收的内涵与外延 (1)税收的内涵 分配关系、国家税权、税收目的
(2)税收的外延:税收“三性”
无偿性(核பைடு நூலகம்):征税时不需要付任何报酬;征税后不直接 返还给纳税人(不具直接偿还性,具间接偿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