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公共外交的主体与执行
公共关系的主体与客体(PPT50张)
第一节
公共关系的主体
⑶独占性非营利组织:这类组织没有自身的
经济利益,缺乏竞争的压力,推动其工作的主要 是使命感和道义上的责任感,因此往往容易忽略 自己的公众。如如政府机构、事业单位。 ⑷独占性营利组织:这类组织追求经济利益, 但由于其产品或服务具有独占性,不存在市场竞 争的压力,因此容易产生违反公众利益的行为。 如医院,民航、铁路等。
第二节
公共关系的客体
外部公众和内部公众 ⒈外部公众:存在于组织之外,不直接 构成组织的一部分,但与组织有密切的联 系。 ⒉内部公众:由组织的成员组成,承担 着组织中的不同角色,包括经理、雇员、 多种类型的支持者等。(有时特指雇员或 员工)
第二节
公共关系的客体
(三)同一类型公众的再分类
⒈根据关系的重要程度,可将公众区分为: ⑴首要公众:即关系到组织生死存亡、 决定组织成败的那部分公众对象。如产品 的代理商,饭店的常客等。 ⑵次要公众:是指那些对组织的生存和 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没有决定性意义的 公众对象。如:饭店和旅行社的散客等。
第一节
公共关系的主体
• (二)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
⒈公共关系职能部门在组织中的性质、地位和日常 工作 ⑴从工作性质上看,公共关系的职能是传播性、 沟通性的。 ⑵地位:从管理作用上看,公共关系部门在组 织总体中扮演一种“边缘”、“中介”的角色。 即处于决策部门与其他专业职能部门之间,以 及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担负着建立联系、协调 沟通、咨询建议、策划组织、辅助服务等责任。
• ⑵潜在公众:在组织所处的环境中,当某
个社会群体面临着由于组织行为而引起某 个共同问题,而他们本人尚未意识到问题 的存在,那么这个群体从公共关系角度来 看就是潜在公众。
⑶知晓公众:是由潜在公众发展而来的,即公众 已经知晓自己的处境,明确意识到自己面临的问 题与特定组织有关,迫切需要进一步了解与该问 题的全部信息和解决办法,甚至已经开始向组织 提出有关的权益要求。 知晓公众是指已经知道自己面临的问题与特定的 公关组织有关,但尚未采取行动的公众。
政府公共关系的主体和客体
h
24
6.按政府对公众的态度分类
(1)政府欢迎的公众。主动迎合政府的需要,对政府表示兴 趣和交往意向的公众。
如自愿的捐献者和投资者、慕名拜访的国内外客人、为政府 采写正面报道的记者等。
(2)政府追求的公众。符合政府的利益和需要,但却对政府 不感兴趣、缺乏交往意愿的公众。
如一些社会名流、有雄厚实力的外商和投资者等均可能成为 政府追求的公众。
(4)行动公众。已采取了行动,产生了对政府有利的 或不利的影响和作用,就变成了行动公众。
h
26
8.按与政府联系的主动程度分类
积极公众:主动与政府交往 消极公众:被动与政府交往
h
27
h
28
(3)政府不欢迎的公众。违背政府的利益和意愿、对政府构 成潜在或现实威胁的公众。
如反社会组织、反政府武装、其它敌对势力。
h
25
7.按公众的发展过程分类
(1)非公众。尚未与政府机构发生关系的公众。
(2)潜在公众。已与政府面临共同问题和利益关系, 但本身并未意识到的公众。
(3)知晓公众。已意识到了同政府机构面临的共同问 题和利益关系,就成了知晓公众。
h
18
三、政府公共关系的公众分类
(一)对公众分类的必要性
1.科学的公众分类为公共关系的调查研究和组织形 象评估确定范围
2.科学的公众分类为制定公共关系政策、设计公共 关系方案明确方向
3.科学的公众分类为公共关系活动的组织和运行打 下基础
4.科学的公众分类为科学评审公共关系工作的效果 提供依据
h
19
本国政府机构与外国政府机构
h
14
(四)公众利益的多维性
基本解读:
原则:在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基础上存在着利 益群体的差异性。
人大外交学概论第三章外交制度
人大外交学概论第三章外交制度外交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制定的一系列规则、程序和机构,以便有效地进行外交活动和维护国家利益。
外交制度是国际关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
外交制度的核心包括国际法制度、国际组织和外交机构等三个方面。
首先,国际法制度是外交制度的基础。
国际法制度是国家间相互行为的基本准则和规范,对于维护国际秩序和规则至关重要。
国际法制度主要体现在国际公约、条约和国际习惯法等形式上,它约束着各个国家的行为,确保国家间的交往秩序与稳定。
国际法在规范国家行为、处理国际争端和保护国家利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个国家如果违反国际法制度,就可能面临国际社会的谴责和制裁。
其次,国际组织是外交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组织是由各个国家自愿组成的、具有一定权力和职能的国际公共机构。
国际组织通过协商、合作和协调成员国的行为,以实现共同的目标和利益。
国际组织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维护和平、促进合作、解决争端和推动发展等方面。
例如,联合国作为最重要的国际组织之一,致力于促进和平与安全、发展与合作、人权与民主等方面的工作,成为国际事务的重要平台和合作伙伴。
最后,外交机构是外交制度的具体实施主体。
每个国家都设立了外交机构,负责处理本国与他国的外交关系。
外交机构承担着外交政策制定、外交谈判、外交活动组织和外交事务管理等职责。
外交机构在国际关系中代表国家利益,开展外交活动,与他国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推动国家的外交政策和利益。
外交机构之间通过外交手段展开交流与合作,以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除了上述核心内容,外交制度还包括外交人才培养、外交策略制定、外交宣传和外交信函等方面。
外交人才是外交活动的基础和支撑,培养高素质的外交人才对于国际事务的处理至关重要。
外交策略则是国家在外交活动中采取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通过制定明确的外交策略,可以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
王戴林:《公共外交》课堂笔记汇总解析
国际政治系2014级《公共外交》课堂笔记汇总国际政治系1401班王戴林20132115第一讲导论一、外交的基本内涵1、外交的内涵演变(1)外交=谈判(2)外交=和平处理国家关系(3)外交=官方外交+非官方外交(1.5轨外交)2、外交的内涵(1)外交是由国家首脑直接或者通过委任的代表处理国家间的关系;驾驭国际谈判的艺术;从事这种谈判的技巧。
(2)外交是运用智力和机智处理各独立国家的政府之间的官方关系,有时也推广到独立国家和附庸国家之间的关系;或者更简单地说,是指以和平手段处理国与国之间的事务。
(3)外交的代表性、官方性。
(4)外交涉及处理国家之间和国家与其他行为者之间的关系。
外交主要是国家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代表以及其他行为者,运用通信、个别的会谈、交换观点、说服、访问、威胁和其他相关的行动来阐明、协调和维护特殊的和更广泛的利益的手段。
3、“外交”的共识(1)外交是独立主权的对外行为。
(2)外交是手段,而非目的。
(3)外交在形式上是和平手段,而非武力手段。
(4)外交在行动上主要是国家代表的行为,是科学、艺术与技巧的统一。
4、外交:界定外交是主权国家或国家联合体,通过官方执行者或经授权的非官方执行者,以国际惯例和国际法为基础,为维护国家利益和执行对外政策,通过和平方式和手段处理国家关系和国际事务的行动和过程。
二、外交的功能1、代表国家2、沟通意图3、谈判协议4、情报搜集5、危机管理(减少国际摩擦)三、外交的历史发展1、古代西方外交(1)古希腊外交(地中海体系)①城邦外交准则:通过仲裁解决争端、不经宣战不能开战、使节不可侵犯、在神庙中避难的人不能杀害等。
②演说家(2)古罗马外交万民法(3)古代外交的特点①出现了某些公认的外交规范②地域性外交,跨地域外交十分少见③外交延续性不够,多为间隙性外交④制度化水平低,属于非制度化外交,体现在有使节制度,但没有职业化;有结盟制度,但没有长效化⑤服务战争的辅助性手段,权宜之计2、中世纪外交(476~1453)(1)中世纪初期的绝对主义外交(西欧:王权衰弱,封建领主;东方:拜占庭帝国)①外交掌握在国王手中,呈现为秘密外交的特点②外交仍然是从属于军事,是军事手段的补充③出现领主外交和私人外交④外交具有欺骗、狡诈风格(2)中世纪中后期的二元外交①11世纪初开始,教权、王权冲突尖锐②1096~1291年,十字军东征,确立教皇权威③14世纪,教权衰弱,王权兴起(3)中世纪晚期①14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②1455年,米兰公国,热那亚,第一个常驻使节,意大利共和国至西欧普遍化③继承拜占庭风格④由于常驻使节制度的发明,意大利通常被认为是西方近现代外交的鼻祖,拉丁文为通用语言总结:中世纪外交也被成为“意大利风格”外交,外交以搞阴谋著称,继承了罗马,有着欺骗和狡诈的风格3、近现代外交:国家职业外交范式(1494)(1)现代外交制度确立的标志: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2)主权国家外交成型,特别是现代民族国家(3)“法式外交”模式(法兰西体系)及其扩展:大国比小国更重要,谈判的保密(4)一战前近现代外交(传统外交)的特点:①具有很强的贵族外交倾向②强烈的“欧洲中心论”和“大国中心论”③职业化、等级化、法制化的体制和机制④秘密外交(5)一战后近现代外交的特点:①科层化的金字塔形组织体制和职业外交官的确立②国家主权独立,平等的价值原则③法制化和专业化的职业外交运行机制④公开外交4、全球化时代外交:社会多元外交范式(1)主客体多元化(2)议程多样化(3)国际制度化外交(4)科技和信息革命导致的外交公开化、公众化、即时化、高层化(5)现代外交的民主化趋势,双层博弈理论(6)核武器改变了外交与武力的理性联系四、公共外交1、传统外交主要是国家之间通过专门的外交机关——大使馆和外交官——解决彼此关心的问题和争端,达成一些共同认可或遵守的协议或约定,主要是双方政府的互动行为。
公共外交第一讲
公共外交第一讲一、引言公共外交作为一种重要的外交形式,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在国际舞台上展示国家形象、增进国际友谊、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
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公共外交的作用和地位愈发凸显。
本讲将从公共外交的内涵、价值与实践三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二、公共外交的内涵1. 公共外交的定义公共外交是指政府、非政府组织、民间团体以及个人在国际舞台上,通过传播、交流、合作等方式,增进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了解、友谊与合作,推动国际关系和平发展的活动。
2. 公共外交的要素(1)主体:公共外交的主体包括政府、非政府组织、民间团体和个人。
(2)对象:公共外交的对象是国际社会,包括其他国家的政府、民众以及国际组织。
(3)手段:公共外交的手段主要包括传播、交流、合作等。
(4)目标:公共外交的目标是增进国际友谊、维护国家利益、推动国际关系和平发展。
3. 公共外交的类型(1)政府主导型:政府通过官方渠道开展公共外交,如政府间的交流、合作项目等。
(2)民间主导型:非政府组织、民间团体和个人在国际舞台上开展公共外交活动。
(3)混合型:政府与民间共同参与,形成合力,开展公共外交。
三、公共外交的价值1. 提升国家形象公共外交有助于展示我国的发展成果、文化底蕴、民族风情,提升国家形象,增强国际影响力。
2. 增进国际友谊公共外交通过民间交流、文化互动等方式,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为国际关系发展奠定民意基础。
3. 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外交有助于在国际社会中传播我国的声音,维护国家利益,化解国际矛盾。
4. 推动国际关系和平发展公共外交以和平、合作、共赢为原则,推动国际关系和平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四、公共外交的实践1. 我国公共外交的发展历程(1)改革开放前:我国公共外交主要以政府间交往为主,民间交往相对较少。
(2)改革开放后:我国公共外交逐渐拓展,民间交往日益活跃,形成了政府与民间共同参与的格局。
2. 我国公共外交的实践成果(1)对外文化交流:通过举办中国文化年、孔子学院等活动,推广中华文化,增进国际友谊。
公共外交相关概念辨析_李志永
年 4月 2 日在波士顿国际会议上的发言中说: 试图 控制 其他国家的公众舆论本
身并不是一个新想法 早已被人们称之为 宣传
令人遗憾的是, 该词由于
为狡猾的戈培尔等人所用, 而带上贬义的色彩。 宣的外交。 可见, 公共外交与传统的对外宣传是既
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概念。它们的载体是一样的, 都是对外新闻传播和对
外文化交流活动; 目的也是一样的, 为了传播信息, 影响、改变受众的观念。其区别
在于, 传统的对外宣传为了灌输某种意识形态, 可以不顾事实说假话, 而公共外交必
须说真话。当然, 实践中的公共外交是否完全达到、符合这个要求, 那是另外一回
肖佳灵: 当代中国外交研究 中国化 : 问题与思考 , 第 5页。 A l len C. H an sen, US IA: P ublic D ip lom acy in the C ompu ter Age, N ew Y ork: Praeger, 1989, p 10.
外交评论 2009 年 第 2 期 57
公共外交相关概念辨析
李志永
摘 要 对于公共外交、人民外交、公民外交、民间外交、公众外交这 些概念, 国内外一直没有进行较好的区分, 以致出现混用的现象。事实上, 这些概念在历史起源与发展、行为主体与客体、理论依据、时代认知、宗旨 目标等方面具有较大差别。认识、理解这些差别, 对于理解中国外交话语 的历史变迁与中国当下的外交转型, 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页。
60 外交评论 2009年 第 2期
织的存在为开展民间外交做好了组织准备。 作为中国特色的外交形式, 人民外交和民间外交事实上具有同一个历史源头,
因为在新中国早期, 我们认为中国建立的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人民与国家的根 本利益是一致的, 因而对政府行为与社会行为并不严格区分。因此, 只要是对外国 人民开展的外交工作, 都属于 人民外交 范畴, 虽然也使用过 民间 话语, 但 民间 外交 一词还未曾出现。可以说, 在早期人民外交与民间外交是等同的。
人大外交学概论 第三章 外交制度
三、大使馆
1、常驻外交使团 (1)馆长是常驻外交使团最高负责人 (2)除馆长外还有其他的外交职员 2、使节权 一国接受和派遣使节的权力 (1)积极使节权,指派遣使节的权力 (2)消极使节权,指接受使节的权力
• • • • •
3、大使馆的地位 一、在接受国代表派遣国 二、在国际法许可范围内在接受国中保护派遣国 及其国民的利益 三、与接受国办理交涉 四、以一切合法受段调查接受国的状况及发展情 形,想派遣国发回调查报告 五、促进两国的友好关系发展 六、执行领事职务
2、互不侵犯 • 互不侵犯原则的实质,就是要制止侵略, 制止滥用武力,制止战争 遵守互不侵犯原 则不仅要坚决禁止武装侵略别国,而且还 要禁止武力威胁,军备竞赛等遵守互不侵 犯原则,是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 主义最好的遏制方式
3、互不干涉内政 • 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是互相尊重主权和 领土完整原则的直接延伸 干涉内政指一国 干涉另外一各国家的事务,做了它本不该 管、本不该做的事情 干涉内政就是冒犯别 国的国家主权
第三章 外交制度
第一节 外交准则
一、传统的外交准则
1、主权平等原则 主权是国家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 国家主权的一项重要内容,便是其拥有平等权 主权平等的准则在外交实践中的体现就是,各国外 交代表必须真正以平等身份相互对待
• 2、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准则 • 国际争端,通常是指国与国之间由于存在 某种利害冲突,因而引起了争执 1. 武力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2. 和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 所谓和平方式,就是要求各国采用非战的、 外交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获取和平
四、外交制裁和外交报复 1、 外交制裁 • 外交制裁是一种国家行为,一个国家对另 一个国家的行为 • 外交制裁仅限于外交领域内 • 外交制裁尽管是一种惩罚性行为,但他的 具体做法必须是和平的、非暴力的、约定 俗成的 • 外交制裁一般都起因于某一个具体事由
第三章_公共关系的主体(社会组织)
同年6月20日,国务院公布施行《城 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 。8月1日起,新办法正式施行,1982 年国务院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 送办法》同时废止。
有寓意的故事
当老婆刚刚冲完澡出来,老公正要开始淋浴时,门铃响了, 在几秒争吵谁该去开门之后,老婆放弃了,果了条毛巾急忙下 去开门。 她打开门,看见Bob,他们的邻居。在她还没开口之前, Bob就说“如果你把那条毛巾拿下我就给你$800”。 老婆想了想,就脱下毛巾,赤裸站在Bob面前,过了几秒 Bob给了钱就走了。老婆兴奋她的好运,果上毛巾上楼。她 回到浴室,老公问她:“刚刚是谁呀?”“隔壁的Bob啦” 她回答。 “很好”老公说:“那他有没有拿他欠我的$800 还我呢?”
对于个人房贷,121号文件规定:商业银行只 能对购买主体结构已封顶住房的个人发放个人住房 贷款;借款人申请个人商业用房贷款的抵借比不得 超过60%,贷款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0年,所购商业 用房为竣工验收的房屋;购买第二套以上(含第二 套)住房的,应适当提高首付款比例,并不再执行 个人住房贷款利率,而按央行公布的同期档次贷款 利率执行。
为社会组织提供生存的客观条件
为社会组织的生存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为社会组织的生存发展提供动力条件
案例
我国现有城镇居民4.9亿人,到实现“全 面小康”的2020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将达到 55%~60%,城镇居民将增长到8亿至8.5亿 人。在此期间约有3~3.5亿左右的新增城镇 人口需要解决住房问题。这是从新增城市人 口的住房需求进行估计。另一方面,原有城 市人口同样存在改善住房条件的需求。2003 年末中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23.8平方 米。
案例2
2003年3月17日晚,在广州打工 的孙志刚因未携带任何证件上街,被作为“ 三无”人员送至收容遣送中转站。3月18 日晚,孙志刚称有病被送往市卫生部门负责 的收容人员救治站诊治。3月20日凌晨, 孙志刚遭同病房的8名被收治人员两度轮番 殴打,于当日上午10时20分因大面积软 组织损伤致创伤性休克死亡。
公共外交的界定 形成条件及其作用
三、公共外交的作用
4、提升国家形象:公共外交有助于提升国家的国际形象,树立良好的国家形 象。通过与国内外公众、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的交流与合作,国家可以展示其负 责任大国形象,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和支持。
四、结论
四、结论
公共外交作为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手段,其界定、形成条件及作用涉及到多个 层面。为了充分发挥公共外交的优势,各国政府需根据自身的政治、经济、文化 和技术条件,制定合适的公共外交策略,以促进国家间的合作与发展。公共外交 也需不断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创新交流方式,提升国际影响力。未来的研究 可进一步探讨公共外交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具体实践及其效果,以及如何通过公 共外交推动全球治理的发展。
公共外交的界定 形成条件及 其作用
目录
01 一、公共外交的界定
02
二、公共外交的形成 条件
03 三、公共外交的作用
04 四、结论
05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公共外交已成为国际关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 次演示将探讨公共外交的界定、形成条件及其作用,旨在深入理解这一重要概念。
一、公共外交的界定
一、公共外交的界定
3、平等性:公共外交倡导平等交流,尊重多元文化,不以强力或威胁为手段。 4、长期性:公共外交追求长期效果,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他人,而非短 期内的迅速改变。
二、公共外交的形成条件
二、公共外交的形成条件
1、政治条件:国家必须拥有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以保证公共外交的顺利开 展。政治体制的稳定与成熟是国家进行公共外交的基础。
三、公共外交的作用
2、增强国际组织影响力:公共外交可以帮助国际组织扩大影响力,提高其制 定和执行国际规则的能力。例如,各国政府可通过公共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 共同推动全球治理的发展。
公共外交第一讲
公共外交第一讲一、引言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愈发紧密,公共外交作为一种新型的外交形式,已经成为各国政府维护国家利益、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手段。
本讲将从公共外交的定义、特点、发展历程及其重要性等方面展开论述,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公共外交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二、公共外交的定义与内涵1. 定义公共外交(Public Diplomacy)是指政府或非政府组织通过传播、交流、合作等方式,影响外国公众、民间组织、媒体等,以塑造国家形象、推动国家利益、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外交活动。
2. 内涵(1)公共外交的主体:政府、非政府组织、民间团体、个人等。
(2)公共外交的客体:外国公众、民间组织、媒体等。
(3)公共外交的手段:传播、交流、合作等。
(4)公共外交的目的:塑造国家形象、推动国家利益、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外交活动。
三、公共外交的特点1. 跨界性:公共外交不受地域、国界限制,涉及政府、民间、国际等多个领域。
2. 多元性:公共外交的主体、客体和手段具有多样性,包括政府、非政府组织、民间团体、个人等。
3. 互动性:公共外交强调双向交流、互动,以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4. 软实力:公共外交是一种软实力,通过传播、交流、合作等方式,提升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四、公共外交的发展历程1. 萌芽阶段:20世纪初,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各国开始关注公共外交的重要性。
2. 发展阶段:二战后,公共外交逐渐成为各国政府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3. 成熟阶段:20世纪末以来,公共外交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成为各国维护国家利益、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手段。
五、公共外交的重要性1. 塑造国家形象公共外交有助于塑造一个国家的形象,提升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一个良好的国家形象可以为国家带来更多的政治、经济、文化利益。
2. 推动国家利益公共外交通过传播、交流、合作等方式,为国家争取更多的资源、市场、技术等利益。
3. 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公共外交有助于各国之间建立互信、合作的关系,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公共关系的主体和客体
公共关系的主体和客体公共关系是指组织或个体与公众、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和维护良好关系的过程。
主体是指积极主动地与公众互动和沟通的组织或个体,客体是指受主体影响或关注的公众或利益相关者。
下面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全面阐述公共关系的主体和客体。
公共关系的主体公共关系主体是指主动与公众互动和沟通的组织或个体,旨在保持良好的组织形象和获得公众的支持。
公共关系主体包括政府机构、企业、非营利组织、公共媒体等,它们通过各种方式与公众进行互动。
政府机构是公共关系的主体之一。
政府作为公共事务的管理者,需要通过公共关系来与公众建立信任并获得支持。
政府机构通过向公众提供信息和参与公共决策过程,让公众参与到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中,以满足公众的需求和期望。
企业是另一个重要的公共关系主体。
企业通过公共关系来维护和增强企业形象,提高公众认可度,获得公众支持。
企业通过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推出社会责任项目、与公众进行沟通交流等方式来建立和维护公共关系。
非营利组织也是公共关系的主体之一。
非营利组织通常以追求公益为目标,需要通过公共关系来争取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非营利组织通过向公众展示组织的使命和成就,提供公益服务,引起公众关注,建立起与公众之间的良好关系。
公共媒体也是公共关系的主体之一。
公共媒体通过报道事实、传播信息和引导舆论来对公众产生影响。
公共媒体通过提供公正、客观的信息,引导公众正确理解和判断事件,维护媒体形象和公信力,形成与公众之间的互动关系。
公共关系的客体公共关系的客体是指受主体关注和影响的公众或利益相关者。
公共关系的客体包括政府机构的公民、企业的消费者和投资者、非营利组织的受益人和支持者以及媒体的受众。
政府机构的公民是公共关系的重要客体。
政府的决策和行动直接影响着公民的利益和福祉。
公众对政府的政策和行为有着不同的期望和态度,政府需要通过公共关系来了解和回应公众的需求和意见,以实现公众满意度和支持度的提高。
企业的消费者和投资者也是公共关系的重要客体。
公共外交
公共外交的目的
“公共外交”是一种面对外国公 众,以文化传播为主要方式, 说明本国国情和本国政策为主 要内容的国际活动。
公共外交的运作规律
从内涵上来说,公共外交是一种公众取向的双向交流过 程; 从目标上来说,公共外交具有知名度、美誉度和认同度 的不同层次追求; 从战略上来说, 公共外交是一种目标细分的针对性极强 的外交作业; 从组织上来说,公共外交是一种具有协同性的政治支援 体系。
如何理解公共外交?
公共外交:做职业外交官做不到的 公共外交不是政治宣传 “传媒外交”与“思想库外交”
南方周末:公共外交,让外交走向透明和民主——对 话韩方明
思考题
1、有效开展公共外交的方法。 有效开展公共外交的方法。 2、如何认识公共外交? 如何认识公共外交?
国外公共外交的运作
公共外交而言,民间组织和公众是台前的主角, 政府和外交官更多是在幕后扮演主导角色。在 多数情况下,借助于其他社会力量与海外公众 交往,要比政府直接出面和外交官亲自操作更 有助于实现目的。不少国家开展公共外交都尽 量保持一副“民间面孔”,比如以色列、日本、 沙特、印度、挪威、加拿大等。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积极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部分,明确提出, 要“加强公共外交,广泛开展民间友好交往, 推动人文交流,增进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相互 了解和友谊”。
努力使中国在 政治上更有影响力、 经济上更有竞争力、 形象上更有亲和力、 道义上更有感召力。
中国公共外交的目的
参与公共外交的各方从各种角度表达本国国情 和了解对方的有关观点。通过公共外交,可以 更直接、更广泛地面对外国公众,从而能更有 效地增强本国的文化吸引力和政治影响力,改 善国际舆论环境,维护国家的利益,表达本国 的真实形象。
公共外交
公共外交:海南旅游特区建设的新亮点省委书记罗保铭同志在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指出,海南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一定要从省情出发,扬长补短,着力打造中国的旅游特区,打造世界一流的精品旅游目的地,打造国际旅游岛的升级版。
这一论断对于海南参与实施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在此背景下,强化公共外交,进一步提升海南的国际影响力和社会美誉度,成为海南旅游特区建设的重要任务。
一、所谓旅游特区,是指以旅游业为龙头,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产业,其他相关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硬件和软件的特色区域。
作为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升级版”,海南建设旅游特区,意味着要在以下方面取得突破:一是更加开放的政策环境;二是更加完善的硬件和软件设施;三是更加满意的社会评价;四是更旺的人气。
一句话,就是使海南的软实力和硬实力都得到大幅度提升,成为世人亲睐的人间天堂。
要实现这个目标,除了“低头做事”,以抓铁留印的精神拼搏实干之外,还需要“抬头看路”,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加强公共外交。
所谓公共外交,是指一国政府、民间组织、社会团体、社会精英和广大公众等不同行为主体,通过各种途径向外国公众表达本国国情,说明本国政策,解释外国对本国的不解之处,同时在国际交流中了解对方有关观点,以有利于本国制定合适的对外政策的社会实践活动。
近年来,随着各国政府对公共外交的日益重视,公共外交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政党外交”、“公司外交”、“城市外交”、“智库外交”等概念不断推出,成为国家之间、地区之间开展对外交往和扩大共识的重要途径,公共外交成为大国之间利益博弈的新的竞技场,也成为地方参与国家发展战略的新舞台。
那么,旅游特区建设与公共外交是什么关系呢?公共外交在海南建设旅游特区和参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过程中发挥怎样的作用呢?旅游特区建设与公共外交是目标与手段的关系。
众所周知,一个地方的社会形象如何,既与它本身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也与其社会美誉度密切相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法全文内容(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法全文内容(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法全文内容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法旨在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基本任务,维护国家的独立、尊严、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
第二章外交关系•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外交活动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和平等互利的原则,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促进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发展。
第三章外交任务•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任务是维护国家的独立、尊严、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
第四章外交手段•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处理对外关系时,可以采用外交手段、经济手段、军事手段等相关手段,以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安全。
第五章外交机构•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设立外交机构,包括外交部、驻外使领馆等,负责处理国家的外交事务。
第六章对外合作与交往•第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积极发展各种形式的对外合作与交往,推动国家的发展与繁荣。
同时,也要遵守国际法律法规,履行国际义务。
第七章对外援助与援助接受•第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根据国际间的友好关系和互助原则,向有需要的国家和地区提供援助,并接受国际援助。
第八章外交特权与豁免•第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根据国际惯例和相互利益原则,为外国使领馆、国际组织和外国官员等提供相应的外交特权与豁免。
第九章对外条约与协议•第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根据国家的需要,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签订和履行对外条约与协议。
第十章外交信息与公开•第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根据国家的需要和法律规定,及时发布有关对外关系的信息,保障公众的知情权。
第十一章法律责任与追溯•第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违反外交法律与国际义务的行为,将依法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十二章附则•第十二条本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ch03公共关系主体机构与从业人员共63页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回顾 第2章 公共关系的起源与发展
➢ 2.1 古代公共关系的起源 ➢ 2.2 现代公共关系的产生 ➢ 2.3 现代公共关系在国外的发展状况 ➢ 2.4 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
15.08.2021
博士 1955年,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在英国伦敦成立,总部在日
内瓦。 1960年,美国公共关系从业人员达10万人 20世纪70年代,有300多所大学设立公共关系专业或开
设公共关系课程
15.08.2021
88
第四节 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兴起和 发展
一、中国公共关系的发展历程 20世纪50年代登陆香港、台湾 20世纪80年代引进至中国大陆
•伯纳斯主张“投公众所好”,根据公众的特点要 求确定传播政策和计划,与公众进行双向传播
• 1952年写成《公众舆论的形成》,使公共关系 理论化、系统化、学科化、完整化。
15.08.2021
66
4.“双向对称”时期 理念:“双向沟通、双向平衡、公众参与” 代表人物:斯科特•卡特李普、阿伦•森特 基本思想: 1. 把组织的想法和信息向公众传播和解释, 2. 把公众的想法和信息向组织传播和解释, 3. 目的:使组织与公众结成双向沟通和对称和谐
15.08.2021
第三章、公共外交的主体与执行
Ⅳ公共外交的演员
公共外交的直接执行者是驻外使领馆和民间力量,
也是国家与全球公民社会的“结点”。主权国家政 府正是通过大量的这种“结点”实现对全球公民社 会的实际沟通和连接进而确立国家合法性的基础。 驻外使领馆是一个国家对外构成与保持联络的主 要官方渠道,在外交上具有极端重要性,许多具体 的外交事务都是通过驻外使领馆办理。 同时,驻外使领馆在实施公共外交的过程中,也 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政府色彩太浓、人力限制,等, 因而要求直接参与公共外交工作的社会力量充分发 挥自身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独立地发挥作用。
外交工作,事关国家利益,任何一个主权国家,都非常重视对外关系。 主权国家的外交决策,一般都掌握在国家的最高领导层手中。公共外交 是传统外交的延伸,也属于一个主权国家的外交活动范畴,因而其主要 策划者,是国家最高层的决策者。 不同的政体下,外交决策的模式不同,最高领导层也有不同,大体分 为以下三类: 总统制国家:如美国,国家外交决策权被切分到国会、总统与最高法 院三者之间,彼此制衡,许多权力由其中两者共同行使。就公共外交而 言,总统居主导地位。公共外交的执行机构,也分散在政府的不同部门 中,总统直管的白宫全球传播办公室和国家安全委员会负责协调各方面 工作。 内阁制国家:如英国,立法机构和行政机构都行使外交权,但政府首 脑掌握最高权力,其它机构都服从于内阁的领导。在英国,外交部、英 国文化协会、BBC国际广播电台组成了公共外交战略会议统筹协调。 党管外交: 如中国,外交权力高度集中于执政党,基本模式是“中 央决定、各方去办”。公共外交的工作集中在中央对外宣传领导小组。
Ⅱ公共外交的导演
外交部是主权国家专职负责对外关系的职能部门。 其主要职责包括:配备人员与支持驻外使馆;政策 建议和执行;政策协调;在国内与他国外交官打交 道;公众外交;扩大国内支持;等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的主要职责,概括为十九 条,其中虽然未明确提出负责公共外交的工作,但 其第十八条规定,外交部代管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关 系协会,归口管理中国红十字会,中国宋庆龄基金 会的对外活动等,已然带有了明显的公共外交性质。
中国的公共外交
论文:中国的公共外交首先很感谢学校和曹善玉老师开设的“公共外交概论”这门选修课,虽然作为计算机方面的学生,但是对于公共外交方面的兴趣使我选择了这门生动有趣的课程。
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国际事务中的一个重要变化是权力结构中的传统权力主体(国家)角色的淡化和非国家行为体(民众)作用的上升,于是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注意到用大众媒体和传播技巧来支持国家外交目标的实现,并以此弥补传统外交方式的不足之处。
中国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必须十分重视国际社会对自己的形象定位要努力避免被其他国家的政府和公众塑造成为它们的敌人,因此中国最有效的选择是开展公共外交,搞好同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在塑造负责任大国形象的同时创造有利于国家发展的和谐的国际环境。
本文对公共外交的理论、中国公共外交的实践做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一些对策性建议。
文章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公共外交的概念、特点以及公共外交如何融入国际关系理论。
第二部分通过分析给出中国公共外交的定义以及简要回顾了中国公共外交的发展历程,指出中国公共外交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一点建议。
第三部分对中国的公共外交进行深入的思考。
一、“公共外交”是一种面对外国公众,以文化传播为主要方式,说明本国国情和本国政策为主要内容的国际活动。
它对政府的外交工作有相辅相成的支持性意义。
进行公共外交的主体包括政府外交部门,但更多的是非政府组织,如民间团体、大学、研究机构、媒体、宗教组织以及国内外有影响的人士。
他们可以借助各自的领域和国际交往的舞台,面对外国的非政府组织、广大公众,甚至政府机构,从不同角度表达本国的国情和国际政策。
公共外交比起我们熟悉的“民间外间”的内涵更丰富。
通过公共外交,可以更直接、更广泛地面对外国公众和主流社会人士,能更有效地增强本国的文化吸引力和政治影响力,改善国际舆论环境,维护国家的利益。
二、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拥有非常丰富的公共外交实践经验。
比如中美之间著名的“乒乓外交”,近年来的奥运外交、世博外交都是成功的公共外交范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非国家界集团; 海外侨胞和族裔群体;
非政府组织和思想库
三、公共外交的政治支援体系
全球化时代,传统外交与公共外交相映生辉,
共同发展。不仅要重视政府间相互关系,而 且需要大力拓展公共外交关系; 构建大外交格局,是当前中国外交发展的 必然选择; 公共外交是大外交格局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发展当代中国公共外交,就是要建立综合性 的政治支援体系。
Ⅱ公共外交的导演
外交部是主权国家专职负责对外关系的职能部门。 其主要职责包括:配备人员与支持驻外使馆;政策 建议和执行;政策协调;在国内与他国外交官打交 道;公众外交;扩大国内支持;等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的主要职责,概括为十九 条,其中虽然未明确提出负责公共外交的工作,但 其第十八条规定,外交部代管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关 系协会,归口管理中国红十字会,中国宋庆龄基金 会的对外活动等,已然带有了明显的公共外交性质。
外交工作,事关国家利益,任何一个主权国家,都非常重视对外关系。 主权国家的外交决策,一般都掌握在国家的最高领导层手中。公共外交 是传统外交的延伸,也属于一个主权国家的外交活动范畴,因而其主要 策划者,是国家最高层的决策者。 不同的政体下,外交决策的模式不同,最高领导层也有不同,大体分 为以下三类: 总统制国家:如美国,国家外交决策权被切分到国会、总统与最高法 院三者之间,彼此制衡,许多权力由其中两者共同行使。就公共外交而 言,总统居主导地位。公共外交的执行机构,也分散在政府的不同部门 中,总统直管的白宫全球传播办公室和国家安全委员会负责协调各方面 工作。 内阁制国家:如英国,立法机构和行政机构都行使外交权,但政府首 脑掌握最高权力,其它机构都服从于内阁的领导。在英国,外交部、英 国文化协会、BBC国际广播电台组成了公共外交战略会议统筹协调。 党管外交: 如中国,外交权力高度集中于执政党,基本模式是“中 央决定、各方去办”。公共外交的工作集中在中央对外宣传领导小组。
第三章、公共外交的主体与执行
主权国家是公共外交的主体;
非国家行为体是公共外交的主力军; 公共外交的政治支援体系
一、主权国家是公共外交的主体
策划者:主权国家的最高领导层;
导演者:主权国家的职业外交部门; 制片者:公共外交委员会及其下属部门;
演 员:驻外使领馆和民间力量
Ⅰ公共外交的策划者
Ⅲ公共外交的制片
主权国家间的公民社会与文化交往与政府间的交 往有着明显的区别。公共外交涉及到对外宣传系统、 文化交流系统、教育系统、民政系统、国防系统等, 同时,这些部门也都兼负着一定的政府间外交职能, 这样,有必要将政府工作与社会工作区分开来,设 立专门的公共外交协调机构。 专职的公共外交协调机构,是公共外交实际运行 的协调和领导机构,它是公共外交的制片人。
Ⅳ公共外交的演员
公共外交的直接执行者是驻外使领馆和民间力量,
也是国家与全球公民社会的“结点”。主权国家政 府正是通过大量的这种“结点”实现对全球公民社 会的实际沟通和连接进而确立国家合法性的基础。 驻外使领馆是一个国家对外构成与保持联络的主 要官方渠道,在外交上具有极端重要性,许多具体 的外交事务都是通过驻外使领馆办理。 同时,驻外使领馆在实施公共外交的过程中,也 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政府色彩太浓、人力限制,等, 因而要求直接参与公共外交工作的社会力量充分发 挥自身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独立地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