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完整版
《自然辩证法》完整版自然辩证法是哲学中的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自然界和自然规律的存在和发展,以及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天文学、地质学等自然科学中的辩证法思想和方法。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部分之间互相联系、相互作用,只有通过互相作用才能发挥全面的功效,所以自然界是辩证发展的。
自然辩证法是概括自然界变化规律的哲学基础。
自然辩证法五大基本范畴第一范畴:肯定和否定自然界中,任何一种事物秉持着肯定和否定两种属性。
世界之所以会存在,就是因为两种属性相互作用,从而产生了无数的物质形态。
例如,正电和负电交互作用便可以形成电流,这便是两种属性的肯定与否定的结晶。
第二范畴:内在因素和外部条件自然界中的事物虽然是经过肯定和否定的因素交互作用产生的,但是若没有外部条件的配合,一切都将无从谈起。
例如,种子虽然有自身的生长潜力,但若没有土壤、水分、气温等外部条件的配合,便难以生长出植物。
第三范畴:量与质自然界中任何一种事物的形成和转化,必然经过不同程度的量和质的变化。
例如,水在温度低于零度的情况下会形成冰,而在温度高于零度的情况下会变为水蒸气,这就是量和质的转化过程。
第四范畴:可能性和现实性自然界中,任何一种事物都有可能成为另一种事物,但这种转化的可能性是否最终变为现实,则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内在因素和外部条件以及量质的变化等,这就是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
第五范畴:必然性和偶然性自然界中许多事物都是以必然性为基础的,就像由水蒸气形成云朵、由降水形成河流一样,这些变化是按照自然界一定规律而发生的。
但是,也有许多事物是偶然发生的,例如一颗陨石从天而降,这种变化是具有偶然性的。
自然辩证法核心思想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思想是矛盾普遍存在,并且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自然界中任何一种事物,包括自然规律、自然现象、生命、思维等等,都是由矛盾组成的。
这些矛盾包括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它们构成了事物的本质和全部。
另外,自然辩证法还认为,自然界的事物是整体的,任何一种事物都是在整体中发挥其作用,并受到整体的制约与支配。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名词解释1.辩证法:是关于事物矛盾的运动、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哲学学说,辩证法的三个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2.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科学技术为中介的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总结。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辨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3.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于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的观点,它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4.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建立在古代生产力基础上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自发辨证法的自然观,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最初思想渊源。
5.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16-18世纪的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根据牛顿经典力学等自然科学成果,概括和总结自然界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形成的机械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自然观。
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重要思想渊源。
6.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19世纪的自然科学成果,批判的继承了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吸收了法国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德国唯心主义自然观中的合理因素,概括和总结自然界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所形成的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7.系统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的存在及其演化的观点,是以系统科学等为基础,对自然界系统的存在方式和演化规律的概括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当代形态之一。
8.人工自然观:是关于人类改造自然界的总的观点,是以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为基础,对人工自然界的存在、创造与发展规律及其与天然自然界的关系进行的概括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当代形态之一。
9.生态自然观:是关于人与生态系统辨证关系的总的观点。
是在全球生态危机的背景下,依据生态科学和系统科学的成果,对自然界及其人类的关系进行的概括和总结。
10.反科学:违反科学发展规律的一种伪科学论点,表达的是一种怀着批判的高度直接反对、质疑科学的精神。
自然辩证法(个人整理版)
自然辩证法(个人整理版)绪论第一节自然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一、自然辩证法的性质、内容与范围1.整个世界的历史可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2.人类只有进行物质生产劳动才能从自然界那里取得他们所需要的生活资料3.科学技术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4.哥白尼牛顿科学革命与英国工业革命把人类从农业社会推向开放、进步的工业社会自然辩证法贯穿的基本观点第一.自然界是第一性的,它是人类赖以生长的基础第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基本观点第三.科学技术是自然发展史与人类社会发展史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与相互作用的中介第四.社会发展经历不同的历史阶段,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内容有所不同二、自然辩证法与科技哲学科技哲学的体系:形式科学、物理学、生命科学、社会科学、技术科学区别:1、看待自然观方面2.看待科学技术方面3.看待科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方面三、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社会1、哲学方面2、社会学、历史学方向3、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关系研究方向第二节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一)创立时期1、批判分析了德国古典哲学2、批评分析了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创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方法论3、研究了劳动与人的生存、发展,以及劳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二)发展时期1、科学社会学2.科学学3.技术文化学二、20世纪中叶以来自然辩证法的新发展1.自然观方面(系统自然观、生态自然观)2、在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方面3、在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方面4、在科学技术与社会方面波普尔证伪主义的科学哲学(1)反归纳主义(2)经验证伪原则(3)划界标准:重言式命题、列尽各种可能性的逻辑命题、数学命题、形而上学命题、宗教神话、伪科学(4)理论是大胆的猜测:理论先于观察,有保留地赞同康德“理性给自然界立法的观点”、科学开始于问题、理论是大胆的猜测(5)知识增长的理论可证伪度:第一,理论表述的内容愈普遍,可证伪度就愈高;第二,理论表述的内容愈精确,它的可证伪度就愈高科学发展的四段式:1、科学开始于问题;2、科学家针对问题提出各种大胆的猜测,即理论;3、各种理论之间展开激烈的竞争和批判,并接受观察和实验的检验,筛选出逼真度较高的新理论;4、新理论被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所证伪,又出现新问即P1→TT→EE→P2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理论范式:(1)从心理上是科学共同体所共有的信念,(2)从理论和方法上说它是科学共同体所共有的“模型”或“框架”,总体说,就是某一科学家集团在某一专业或学科所共同具有的信念,这种信念规定了他们的共同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为他们提供了共同的理论和解决问题的框架,从而形成为该学科的一种共同传统,并为该学科的发展规定了共同的方向。
自然辩证法 完整版
概念:(二到六,ppt上没有)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根本观点和思维方式,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二.古代自然哲学的概念?古代自然哲学:是关于自然界的哲学学说。
古代人积累的自然知识综合地表现为自然哲学。
古代的自然哲学反映着那些哲学与科学还未分化,它既是哲学,又是自然知识的特殊形态。
三.技术创新的定义?技术创新的过程?技术创新:是发明成果在商业上的首次应用。
是改进现有或创新的产品,生产过程或服务方式的技术活动。
过程:既包括从发明到生产技术的转化过程,或者称之为技术本身的创新过程,又包括经济过程、管理与组织过程。
这一过程是连续渐进的过程,同时又显现出一定的阶段性。
技术创新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阶段,其创新内容要发生变化。
四.星云假说:星云假说认为太阳起源于一片原始星云,由原始星云逐渐生成的学说。
五.地质渐变论:以地球的缓慢变化这样一种渐进作用,来说明整个地球,地球表面和地球上的动物和植物,说明他们的变化都是自然力作用和演变的结果,具有时间演变的历史。
六.实用科学:古代的实用科学是尚未与技术分化的一种知识形态,技术包含知识,知识带有明显的实用性。
简答题:一.怎样理解自然辨证法的地位和性质?自然辩证法性质:自然辩证法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支学科。
自然辩证法地位:自然辩证法不同于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也不同于各门科学技术,但它又是两者的纽带和桥梁。
如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各门社会科学的中间环节一样。
二.如何理解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和内容?首先,自然辩证法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但它又不像各门自然科学那样去探讨自然界某种特定运动形式的规律,而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的运动变化规律,是关于自然界的总观点,它考察整个自然界存在的系统形式和层次结构,研究自然界的演化过程和自组织机制,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等。
自然辩证法
• 人工自然界在总体上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 有低级到高级的演化历程,它的发展既遵循 天然自然界的规律,又遵循其自身的特殊规 律
• 正确认识技术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通过 研究、开放和应用生物技术和生态技术,采 用生态科学和系统科学的方法,创建资源和 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生态型的人工自然界。
44
人工自然观的意义
系统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 观的现代形式之一。
23
一、 系统自然观产生的现代自然 科学基础
世纪之交的物理学革命(相对论、量子力学) 分子生物学 系统科学
24
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
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超循 环理论、分形理论、混沌理论 等一系列在自然观上具有根本 变革性质的新学科、新理论。
25
47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 思想是现代生态自然观
的直接的理论来源。
48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基本观点
• 1.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 2.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 • 3.自然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基础 • 4.人要与自然和谐一致
49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基本特征
于组成它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的数量组合和空间结构,
物质具有不变的质量和固有的惯性;一切物质运动都是 物质在绝对的空间和时间中的机械运动,都遵循机械决 定论的因果关系,物质的运动来源于外力的作用;自然 界的未来发展严格地取决于其过去的历史,不存在偶然
性和随机性;人与自然界是分立的。
12
• 它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奠 定了唯物主义思想基础。
32
整体大于它的各部分的总和
33
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层次性
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都是按层次结构组织
自然辩证法
1、自然辩证法的本质?基本理论观点?自然辩证法是关于研究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理论体系,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哲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
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方法论是自然辩证法的基石。
学科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自然界、科学技术及其方法论研究中的应用。
内容: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社会论。
范围: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广泛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基本理论观点: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劳动创造人;劳动产生科学技术;科技革命推动工业社会的发展。
基本观点的发展:1、自然界是第一性的,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发展关系的基本观点;3、科学技术是自然发展史与人类社会发展史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与相互作用的中介;4、社会发展经历不同的历史阶段,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有所不同。
自然界中的辩证运动:1、所谓自然界包括,无人的世界即天然自然,被科学所认识的自然即人化自然,被技术所改造的自然即人工自然,被产业所生产的自然即社会自然;所谓辩证运动即。
2、科学,技术,工程,产业:辩证运动的手段。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有助于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培养科学素养和科学态度;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树立科学发展观;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更全面理解科学技术,开拓思维;与自然和谐发展。
1、创新型国家的内涵?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是指将科学技术创新作为国家发展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主要依靠科学技术创新来驱动经济发展,以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通过制度、组织和文化创新,积极发挥国家创新体系的作用,形成强大国际竞争优势的国家。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的内涵是什么?①自然界客观存在的规律性.通过各个自然领域的特殊自然规律和个别过程表现出来.②研究自然界和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最一般的规律,对自然科学内容和自然科学的产生、发展历史作出哲学概括.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F.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Dialectics of Nature)所开创的研究领域.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是通过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日益被揭示出来的,两个方面的研究密切相联,不可分割.❖“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是什么?自然辩证法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研究自然界的存在、运动、变化的原因、机理和规律。
包括自然界即宇宙的形成、发展、运动变化的规律。
研究人们认识自然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研究逻辑思维的规律。
探究科学思维方法,如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工程概念,一体化思想。
探究自然科学间的相互关系,探究理论、方法、工程、技术、实验、科学的可行性和必然性。
天就事物发展的内因、外因存在的关系、方式、特征、联系。
研究内因通过外因而发生作用的机制和条件。
研究促进矛盾转化的过程、因素、条件、动力和能量。
最终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
❖谈谈你对辩证法的认识和学习体会?欧洲革命风暴以后,恩格斯系统的总结了十九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新成就,并且对其在哲学的道路上进行了探索,从而揭示了自然界发展的辩证法,创立了自然辩证法的理论与方法。
以《自然辩证法》为标志,恩格斯阐述了自然界、自然科学的客观辩证法以及概括总结了自然界辩证法的理论与方法。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否定与歪曲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家认为,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是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全盘否定,是对社会历史领域辩证法的歪曲。
恩格斯认为人受自然界和社会规律的制约,对自然辩证法的研究是为了更加正确的掌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规律,从而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中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的反映,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
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恩格斯著有《自然辩证法》(尚未完成)一书,是恩格斯多年来对自然科学研究的总结。
自然辩证法的概念:是指自然界客观存在的规律性。
通过对各个自然领域的内容和发展过程表现出来的规律进行总结和观察,研究自然界和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最一般的规律,对自然科学内容和自然科学的产生、发展历程做出历程哲学概括。
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两大方面:
一是自然观,即对自然界辩证法的研究;要求不断地概括和运用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发展和更新人们关于自然界辩证发展的总图景和对自然界的总观点,其中包括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信息观、系统观、规律观以及自然发展史和自然界各种运动形态的划分、联系、交错、转化等等;使人们对辩证法规律和范畴的理解不断充实和深化。
二是自然科学观,即对自然科学辩证法的研究。
要求探讨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范畴在自然界各种过程中的丰富多样的表现及运用。
自然辩证法主要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方法论方面研究自然科学认识过程、认识方法和自然科学认
识发展的规律。
从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方面研究作为社会现象之一的自然科学在社会中发展和发挥作用的规律。
自然辩证法不但把科学看作是一种独立的社会现象,探讨其在一定社会中发展和发挥作用的规律,而且也把与科学紧密相关的技术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现象来研究。
自然辩证法关于技术论的研究,就是从总体上探讨技术的性质和特点、技术发展的条件和规律以及技术和其他各种社会现象的关系等等。
自然辩证法
第一章绪论一、简述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19世纪70年代由恩格斯创立的新兴学科,目的是阐述辩证法是客观的。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技术观,又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研究方法论,还包括数学和其他各门具体学科中的重大哲学问题。
自然辩证法主要包括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研究方法论三部分内容,两对矛盾及人与自然的矛盾、科学实践与科学认识的矛盾贯穿自然辩证法的始终。
二、简述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的体系结构及其主要内容。
全书由论文、杂记、计划草案三部分组成,以两对矛盾为主线将其形成完整的体系,共分为6大部分。
1.导言:阐述了自文艺复兴运动以来,自然科学发展的历程及其重大成就;论述了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产生有其必然性。
2.自然科学与哲学:论述了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哲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研究者把握了正确的哲学思维就会加速科研进程,少走弯路,避免犯唯心主义、宗教神学的错误。
3.辩证法:论述了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是有三大规律(对立与统一、量变与质变、否定之否定)和五对范畴(形式与内容、原因与结果、偶然与必然、可能性与现实性、本质与现象)构成的。
4.物质的运动形式: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揭示了物质、运动和时空之间的内在联系。
5.各门具体科学中的辩证法:探讨了各门具体科学中的重大哲学问题。
6.劳动创造了人:论述了劳动创造了人、人类社会,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向历史唯物主义的过渡。
第二章古代自然观与方法论一、结合古代自然观的具体成就,简要说明古代自然观是朴素唯物主义和自发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古代自然观包括三个部分,探讨世界本原的元素论、探讨物质结构的原子论、探讨天体结构和运动规律的宇宙论。
1)元素论。
古希腊的米利都学派、赫拉克利特的“活火说”、中国的“八卦”“五行”学说,认为某些具体的要素组成了世界万物,并且这些要素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对自然辩证法的认识和理解
对自然辩证法的认识和理解1. 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听起来就像一门高深的学问,其实也不是什么深不可测的东西。
说白了,就是我们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自然界的变化。
大家都知道,事物是变化的,这就像我们每天早上起来照镜子,发现自己的头发又长了一点,心情也可能随着天气的变化而波动。
自然辩证法就是帮助我们理解这些变化的规律。
就像老话说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我们需要认识到,水的力量在于它的变化,而变化本身也是有规律的。
1.1 辩证的思维方式辩证思维有点像那种弹性十足的橡皮筋,能根据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形状。
我们常常会遇到“是非题”,其实很多时候都是“选择题”。
比如说,你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选择出去玩,结果天公不作美,突然下起了雨,这时候你就得想想,晴天和雨天各有什么好处。
这种思维方式就要求我们要灵活变通,不要死死抓住一种观点不放。
我们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才能更好地理解世界。
1.2 自然界的变化规律自然界就像一部不断上映的电影,变化是它的主旋律。
我们看到的每一棵树、每一朵花,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下成长、变化的。
比如春天的花开、夏天的绿荫、秋天的落叶、冬天的白雪,四季更替就像是在告诉我们,变化是永恒的主题。
而在这个过程中,万事万物都有它们独特的逻辑和规律,这就是自然辩证法给我们的启示。
我们不能只看到表象,更要去挖掘背后的深意。
2. 自然辩证法的意义说到自然辩证法的意义,那可真是大有裨益。
它让我们明白,生活中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每个选择都有它的理由。
就像有的人喜欢海,有的人偏爱山,这并不是谁更好,而是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需求和喜好。
我们在思考问题时,应该像围棋棋手一样,放眼全局,而不是只盯着眼前的几颗棋子。
这样才能在复杂的环境中找到最优解。
2.1 与生活的结合把自然辩证法应用到生活中,其实也挺简单的。
比如说,工作上遇到难题,别急着抱怨,试着换个角度想想,可能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就像我们喝茶,有时候泡茶的水温不对,味道可能就会失去风味。
自然辩证法
一、研究对象1、自然观(自然哲学):普遍性问题。
古代的朴素自然观;中世纪的神秘自然观;近代的机械论自然观;现代的科学自然观。
2、方法论(科学研究的哲学):内部性问题两大基础:数学(逻辑语言)和实验(自然对象)古希腊文明对科学的独特贡献:对自然的纯粹兴趣;初等数学的完善现代科学的本质:系统化的经验解释;数学及实验方法的支持3、科技观(科学发展的辩证法):外部性问题4、自然辩证法有三部分组成: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
自然辩证法明显区别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各门具体学科,具有哲学的普遍原理之间,处于一种中间的位置,自然辩证法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技术的纽带。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自然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相并列,两者是统一的。
二、历史渊源自然的概念:事物的本性(宇宙)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古希腊的自然哲学:直观、思辨、猜测泰勒斯:万物皆水;阿娜克西美尼:玩物皆火;毕达哥拉斯:万物皆数;德谟克利特:原子论三、近代科学的兴起理性主义A:隔离体法——明确事物间的因果关系B:思维经济原则——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奥卡姆剃刀)历史背景文艺复兴:回归古希腊人对本身的肯定宗教改革:确立了信仰的个人属性哲学背景英国经验主义的兴起:培根、洛克、休谟笛卡尔:我思故我在(怀疑主义)康德的三大机制:纯粹的理性批判(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实践理论批判(道德哲学);判断力批判(艺术美学)四、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过程A、机械论取代了泛灵论B、定量方法取代了定性描述(函数关系)C、假说演绎体系的建立D、将复杂的运动现象纳入到单一的自然图式中去五、学科性质——哲学什么是哲学?科学是对自然现象的理解与分析;哲学是对精神现象的理解与分析亚里士多德:思想思想哲学概念:辩证法(即对话艺术)和世界(即存在的展开状态)六、自然界的物质形态客观实在性:主观——一己之见;客观——共同世界形态多样性:生命非生命;固液气;等离子;超密;真空;反物质理论七、物质联系的系统方式基本特点A、系统方式:现代科学的整体思维工具非加和性(系统的根本属性)B、系统构成:要素、结构、功能、环境C、历史意义:对近代科学隔离D、系统类型E、整体与部分:加和性:非加和性F、稳定性一个完整的体系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A系统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B系统的各要素之间存在着特定的关系;C系统的结构使它成为一个有特定功能的整体;D功能是在系统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系统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
自然辩证法
编辑锁定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的反映。
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F.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Dialectics of Nature)所开创的研究领域。
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是通过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日益被揭示出来的,两个方面的研究密切相联,不可分割。
中文名自然辩证法外文名Dialectics of Nature来源马克思主义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应用哲学思辨目录1 简介2 概念3 来源4 传播发展5 主要内容▪自然观▪自然科学观▪相关学科▪学科简介▪学科创立▪研究对象▪逻辑主线▪与科学的关系▪历史形态▪著作名称▪写作过程▪内容简介▪发现▪出版情况▪影响▪评价6 相关图书▪基本信息▪内容简介7 研究会▪成立▪组织机构自然辩证法简介编辑在目前中国的学科体系中,自然辩证法专业的哲学名称是科学技术哲学。
1990年之前,“科学技术哲学”的名字是“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界曾经走在80年代思想解放运动的前列,引领风气和时尚。
由于历史传承的原因,现在仍称此名。
《自然辩证法》是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一部尚未完成的著作,是恩格斯多年来对自然科学研究的总结。
对19世纪中期的主要自然科学成就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进行了概括,并批判了自然科学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观念。
在恩格斯去世后1896年发表了其中一篇论文《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1898年发表了其中另一篇论文《神灵世界中的自然科学》,直到1925年才在前苏联出版的德文和俄文译本对照的《马克思恩格斯文库》中全文发表。
自然辩证法成为马克思主义和恩格斯思想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的反映,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恩格斯思想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和恩格斯思想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的反映,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恩格斯思想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自然辩证法
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哲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
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它站在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上,从整体上研究和考察包括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在内的自然的存在和演化的规律,以及人通过科学技术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普遍规律;研究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发展规律;研究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
自然辩证法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哲理性的特点。
自然辩证法明显区别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各门具体学科。
它是从具体科学技术认识上升到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一个中间环节,是联结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技术的重要纽带。
与自然辩证法邻近的学科有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史、科学学、科学社会学等,它们具有不同的学科性质和定位,但在研究领域、方法和目标等方面相互联系和交叉。
二、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和基本特征?1、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确立的自然科学基础:①生产方式的发展与理论自然科学的产生【18世纪下半叶开始,以蒸汽机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突飞猛进的发展,有利地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另外理论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深刻地解释了自然界的“辨证性”而不是“形而上学性”】;②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理论自然科学的主要成就【星云说、地质“渐变论”、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尿素的人工合成、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电磁场理论、元素周期表】。
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征:①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②自然史和人类史的统一;③天然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统一;④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
三、科学精神在寻求什么?(就是应该具备什么精神)参考一:参考二:科学精神是一种属于希腊文明的思维方式,它关注知识本身的确定性,不考虑知识的实用和功利,关注真理的内在推演。
1 第一章 自然辩证法概述
哲学 普遍
具体应用 升华、抽象
自然辩证法 一般
理论指导 概括、总结
自然科学 特殊
(四)从发生的作用上看,自然辩证法是连结马克思主义哲 学和自然科学的中介和桥梁。
从两方面来理解:
一方面,自然辩证法是自然科学通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介。
这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自然科学为基础这一方面来理解的。 对自然科学的实证知识和材料,首先作出总结、概括的是自然辩证法。
毕达哥拉斯学派:“数”是宇宙的本原。 即使是到了近代,思辨方法对自然科学的影响也很大。
如牛顿,解决不了“行星运行的切线力”问题时,提出了“上 帝的第一推动力”,亚里士多德曾提出过“自身不动的第一推 动者”。
第三,从与自然科学的关系上看,自然哲学不承认自然科学 从其中分化出来,它认为能够包括自然科学,并且能代替自 然科学。
客体而自己成为主体?
四、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
从整体上讲,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是:
“人—科学技术—自然界”构成的整体系统
展开来看,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三部分:
1.自然界的一般规律(自然界的辩证法) 2.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研究辩证法) 3.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
一、自然辩证法的定义
自然辩证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自然界和 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认识自然和 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理论体系。
这一定义内在地包含了自然辩证法的核心、主 线、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二、自然辩证法的核心
核心:辩证唯物主义 (理论硬核,或理论内核)
自然辩证法是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自然界的一般规律的理论体系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科学技术体系
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引言自然辩证法是一种哲学方法论,旨在理解自然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并通过对矛盾和变化的研究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它是对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一种补充和扩展,强调整体性、动态性和相互关系。
本文将介绍自然辩证法的起源、基本原则和应用领域。
起源自然辩证法最早源于中国古代哲学中的“辩证法”,而后被西方哲学家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引入自然科学领域。
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思想源自于辩证法的两个基本原理:矛盾和变化。
基本原则矛盾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现象,矛盾是事物内部的对立面相互作用的结果。
自然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和变化的动力。
矛盾包括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关键矛盾,而次要矛盾是在主要矛盾的基础上产生的次要矛盾。
通过对矛盾的研究,可以深入理解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规律。
变化自然界是一个充满着变化的世界,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之中。
自然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变化是由内部矛盾的相互作用所引起的,变化包括量变和质变。
量变是事物在数量上的变化,而质变是事物在性质上的变化。
通过对事物变化的研究,可以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应用领域自然辩证法的方法论在许多科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应用领域的例子:生物学生物学是自然辩证法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自然界中的生物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包括了各种各样的生物种类和生态系统。
自然辩证法的方法可以帮助生物学家研究生物系统的矛盾和变化,并发现生物进化和生态系统的规律。
物理学物理学是另一个自然辩证法的应用领域。
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物质和能量的相互作用,而物理学正是研究这些相互作用的科学。
自然辩证法可以帮助物理学家理解物质和能量的矛盾和变化,并揭示宇宙的本质规律。
环境科学环境科学是自然辩证法的另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自然界中的环境是一个由各种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构成的整体系统。
自然辩证法可以帮助环境科学家研究环境系统的矛盾和变化,从而提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方法。
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一、什么就是自然辩证法。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
(对象、内容、性质在课件上)P1 自然辩证法就其学科性质而言,就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带有哲学性质的学科。
自然辩证法所研究的,就是自然界、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以及科学技术工程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不就是自然界中某一特殊现象、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某一特殊过程或者科学技术某一特殊学科的特殊规律。
P3 意义: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科学素养与科学态度;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有助于研究生树立科学发展观二、关于自然界的辩证运动自然界的辨证发展包括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的演化,也就就是包括天然自然向人化自然的转化、人化自然向人工自然的转化、人工自然向社会自然的转化。
天然自然可以定义为就是不依赖于人与人的力量而存在的物质世界。
天然自然就就是人类的认识与行为未曾影响到的自然,大到人类尚未认识到的宇宙现象,小到我们周围的未曾认识到的微观世界。
天然自然的微观构成就是自然物。
自然物就是自然界中的天然存在,作为一种天然存在的自在之物,展现了自然的本质力量。
1) 从天然自然到人化自然“人化自然”就是人类观测所及从而能够感知的那部分自然。
“人化自然”就是人类进行认识自然的科学研究的领域,目前存在“人化自然”主要有:宇宙演化态“人化自然”、恒星演化态“人化自然”、地球演化态“人化自然”、生物演化态“人化自然”等。
“人化自然”就是发现天然自然的规律性。
“人化自然”由天然自然转化而来的。
天然自然转化为“人化自然”主要标志就是对其规律的认识,微观构成就是“认识之物”。
2)从人化自然到人工自然“人工自然”就是“人造自然”,就是人类采取技术与工程手段改造、创建、加工过的自然界,就是人类利用自然之材发明制造的人工物。
就是在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实现了自然的“人化”之后而创造的自然。
“人工自然”的范围,基本上就是指现实地球的表层。
3)从人工自然到社会自然“社会自然”就是技术发明(或工程建造)的人工物与社会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个别的、偶然的、不自觉的人工物,通过产业、产业实践转变成为普遍的、必然的与自觉的人工物即社会的人工自然。
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什么是自然辩证法序论什么是自然辩证法定义: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科学观、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的性质:是关于理论思维的学问。
什么样的思维是理论思维?理论思维模式(经验以归纳为主)课程内容,体系自然观(()、科学观、科学方法论(()、各门自然科学的哲学问题学习目的,方法听课,看书。
思(悟(渐、顿)第一部分自然观(人对自然的总体看法)什么是自然观: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看法,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一部分观(总体)论(思想)学(学科)历史上有形形色色的自然观自然观形成的依据生产力的水平人们的认识能力(现象,实验手段,语言,思维能力)科学技术水平(规模,成果)知识积累和交流的程度人类自然观曾经历的几个主要阶段:公元前五世纪到公元后五世纪:古代朴素的自然观公元后五世纪到15世纪:西方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自然观十四、十五、十六世纪: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时期的新旧自然观交替阶段十六、十七、十八世纪:近代机械的自然观十八世纪下半叶: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的产生古代朴素的自然观特点:朴素;有唯物思想;有辩证法思想缺陷:无法具体解释事物;具有神秘主义色彩西方宗教科学的自然观基本思想:是把自然界纳入一个存在创造世界和主宰世界的万能的主(黑暗的一千年)||形成原因:认识原因;社会原因神学家维护宗教神学观点的四条途径:迷信;理念;利用自然科学家的一些错误,或没有研究到的;迫害反对他们的人宗教的起源:拜物教――图腾崇拜多神教――一神教(基督教(天主,东正);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希望在天国,在彼岸世界”伊斯兰教:顺从――安拉佛教:觉悟“人生的苦难是因为存在欲望和造孽”新旧自然观交替阶段当时的生产科学和社会改革的情况爆发了一场讨论宗教神学的运动:①宗教改革:复古,从天国回到人间;②文艺复兴:从神性回到人性;③启蒙运动:人性,人权,人道,人本,自由,平等,博爱近代机械的自然观十七、十八世纪唯物主义兴起近代机械自然观的特点:一切都必须是经验过;一切自然现象都可归结为机械运动;一切自然现象都看成孤立、静止的形成原因:整体分割成部分;重试验轻思维;成熟的科学只有机械力学;对宗教神学的厌恶,走向经验主义辨正唯物自然观的产生机械自然观给科学带来的危害:①使科学家头脑僵化;②使科学没有预见性;③危害科学的组织工作;形成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研究方法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条件:①产业革命;②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从分析进入了综合;③自然科学研究的一系列新成果打开了机械自然观的缺口近代自然观的基本观点:①自然辩证法的性质和任务②具体思维和理论思维有什么关系③什么使理论思维模式,科学人员为什么要研究理论思维模式④人类自然观发展分几个阶段及每个阶段的特点⑤机械自然观为什么会北辩证唯物自然观替代⑥机械自然观给科学带来的危害⑦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物质观,运动观……)⑧现代自然科学理论如何解释,热力学第一定律所指引的不可逆与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所指引的不可逆之间的矛盾⑨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意义第二篇科学观(科学技术论)科学是什么?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客观性标准(马克思主义)一个人的认识是不是科学的不依主观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而定;正确地反映客观规律的知识是科学的,反之是非科学的实证性标准(奥地利维也纳学派逻辑实证主义)能够北实证的知识是科学的,否则是非科学的;科学理论能被观察到实验所证实的假设(经验的观点)科学事实:1、客观事实――科学研究观察和实验的对象,是客观物质过程,不是知识本身(无对错)2、科学事实①经验事实:由观察和实验直接确定的事实。
自然辩证法
1、自然辩证法的主要内容。
答:自然辩证法的内容包括三大部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
(1)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的本质及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理论。
(3)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
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是关于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以上三部分构成了一个体系,体现了逻辑和历史的一致,体现了主观辩证法和客观辩证法的统一,体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体现了自然观和社会历史的统一。
2、自组织形成的根据和条件有哪些?答: 自组织形成的根据:无序和有序相互转化的机制和条件问题。
条件有:(1)开放性是系统有序演化的必要条件。
(2)远离平衡态是系统有序演化的外部源泉。
(3)非线性相互作用是系统有序演化的内在根据。
(4)正反馈是系统有序演化的内在机制。
(5)内部涨落是导致系统有序演化的直接诱因。
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以自组织形式来实现的进化过程是在具备了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正反馈机制和涨落等诸多条件的前提下进行的,缺少任何一个条件,系统都难以产生新的有序结构。
3、科学观察应遵守哪些原则?答:运用观察方法进行科学研究,是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包含着物理的、生理的、心理的和逻辑的成分。
为了提高观察效率,保证观察材料的准确可靠性,必须遵循一下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
所谓客观性原则就是要求观察者必须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如实的反映观察对象,绝不能搞主观虚构。
(2)全面性原则。
所谓全面性原则,就是尽可能从多方面观察自然现象,把握对象的各种属性和关系。
(3)典型性原则。
所谓典型性原则,就是尽可能选择那些能够体现一类食物的共性和本质,特征突出,具有代表性的对象进行观察,使观察易于进行,使结果具有普遍意义。
自然辩证法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范围涉及自然、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
从对象上看,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科学。
类加属: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科学,社会和历史的综合哲学。
答: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关于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理论体系。
2、自然辩证法的观点有哪些?(主要内容)贯穿于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有:1.自然界是第一性的,它是人类赖以生长的基础。
(思考:是否有先于人类的精神存在?)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基本观点。
3.科学技术是自然发展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与相互作用的中介。
4.社会发展经历不同的历史间断,自然辩证法的内容有所不同。
(当前主要研究科学技术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是什么?思想来源有哪些?意义是什么?答:1)基本内容⑴自然界是物质的。
⑵运动在量上和质上都是不灭的。
⑶意识、思维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
⑷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形式。
⑸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统一体,矛盾推动自然界运动、发展。
⑹人类和社会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⑺实践导致自然界分化为天然自然和“人化自然”。
2)思想来源:(1)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确立的自然科学基础: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末,自然科学在各个主要领域相继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发现,有力地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理论自然科学的产生及其在各个领域涌现出的一系列重大发现,特别是物理学、生物学的两次重大理论综合,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一切归根到底是辩证地而不是形而上学地发生的,这就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确立提供了自然科学的基础。
(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自然哲学思想渊源:a、德国古典自然哲学,其最主要的价值在于:把世界描绘成一个过程的集合体,并明确提出了矛盾是运动、发展的源泉的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大学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论文题目: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中科学研究方法探析作者:作者学号:作者所在学院、专业:论文评语:【优秀】论文选题符合本课程要求,作者能够很好地结合专业实际对论题展开分析论述,逻辑结构严谨,论证充分,参考文献规范,具有较好的学术价值。
教师签字:【良好】论文选题符合本课程要求,作者能够结合专业实际对论题展开论述,逻辑结构比较严谨,论证比较合理,参考文献比较规范,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教师签字:【中等】论文选题符合该课程要求,有些段落之间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语言比较流畅,论证具有一些合理性,标注了相对规范的参考文献。
教师签字:【及格】论文选题基本符合本课程要求,个别内容之间具有一定逻辑关系,资料较丰富,语言比较流畅,表明作者在论文上下了一些功夫,标注了参考文献。
教师签字:【不及格】论文选题基本符合课程要求,论文中资料比较多,但剽窃现象比较严重,治学态度不严谨,逻辑结构混乱,标注不规范,写作不认真。
教师签字: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中科学研究方法探析(xxxx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xx xx xxxxxx)摘要:控制科学与工程是研究控制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学科。
控制科学以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为基础,研究各应用领域内的共性问题,即为了实现控制目标,应如何建立系统的模型,分析其内部与环境信息,采取何种控制与决策行为;而与各应用领域的密切结合,又形成了控制工程丰富多样的内容。
本文在阐述了控制科学与工程这门学的基本特征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析了学科中的科学的研究方法,并且对这门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展望做了阐述。
关键词: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方法1引言自动化是一门涉及学科较多、应用广泛的综合性科学技术。
在我国研究生培养体系中,自动化对应的一级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下属有七个二级学科丹空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企业信息化系统与工程”和“生物信息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对相关学科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并在学科交叉与渗透中表现出突出的活力。
例如:它与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结合开拓了知识工程和智能机器人领域。
同时相邻学科如计算机、通信、微电子学和认知科学的发展也促进了控制科学与工程的新发展使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所涉及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大[1]。
2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基本特征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是一个覆盖面宽层次跨度大的学科,以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作为其方法论基础,其精髓是它的概念和方法,特别是作为其核心的模型控制反馈优化等概念和方法,几乎被应用于所有领域的科学研究中,与其他技术学科相比较,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具有更基础的性质,它的成果是通过其原理和方法在各应用领域中的物化来体现的,对于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具有普遍的指导性,因此,对控制科学与工程这门学科中的研究方法的探析具有重要意义。
3我国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现状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诸多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步。
控制理论以动态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
20世纪80年代以来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现有的控制理论提供了广泛的应用空间,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捉使控制理论自身的发展也催生出新的学科增长点。
控制理论方面在鲁棒控制、非线性控制、离散事件动态系统、量子控制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
随着20世纪40年代计算机的出现以及50年代人工智能的兴起,人们当然也希望能用计算机来代替或扩展人类的部分脑力劳动。
模式识别在20世纪印年代初迅速发展并成为一门新学科。
在生物信息学方面在高通量组学数据的处理、计算基因组学的研究、医学群体遗传学中的生物信息学、蛋白质功能结构与亚细胞定位上、生物分子网络的构建与分析等方面有了重要进展。
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方面研究涉及提高学习系统泛化能力、样本标记问题、降维与度量学习、数据挖掘、在视频与图像分析方面的应用。
脑一机接口就是要实现生物脑与电脑之间的直接对话。
基础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并重是脑一机接口研究的重要特点。
脑一机接口研究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许多方面的问题还有待于深入地研究。
在医学信息学、分子影像方面多模态分子影像成像理论方法与关键技术、分子探针与药物研发、分子影像验证与应用是现在的研究热点。
导航、制导与控制学科一直突出为国防、航天服务的特色注重理论与工程实际的结合重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建立起一支梯队结构合理、学术方向稳定、能打“硬仗”的科研队伍。
半个世纪里导航、制导与控制学科先后开辟出导航技术、飞行控制、精确制导等研究方向。
以自动化、电子、计算机、控制工程、信息处理为研究对象,以现代控制理论、传感技术与应用、计算机控制等为技术基础,以检测技术、测控系统设计、人工智能、工业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等技术为专业基础,同时与自动化、计算机、控制工程、电子与信息、机械等学科相互渗透庄要从事以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研究领域为主体的、与控制、信息科学、机械等领域相关的理论与技术方面的研究。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的应用基础是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科研和工程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的新技术使用技能和知识;随着自动化系统规模和新技术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加上学科基础理论和光、机、电结合新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促进了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学科的迅速发展。
4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研究方法本学科下设的七个二级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企业信息化系统与工程”和“生物信息学”。
各二级学科的主要研究方法如下。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以工程领域内的控制系统为主要对象,以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为主要工具,研究各种控制策略及控制系统的建模、分析、综合、优化、设计和实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是六十年代以来在信号处理、人工智能、控制论、计算机技术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学科。
导航、制导与控制”是以数学、力学、控制理论与工程、信息科学与技术、系统科学、计算机技术、传感与测量技术、建模与仿真技术为基础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
该学科研究航空、航天、航海、陆行各类运动体的位置、方向、轨迹、姿态的检测、控制及其仿真,是国防武器系统和民用运输系统的重要核心技术之一。
惯性定位导航技术;组合导航及智能导航技术;飞行器制导、控制与仿真技术;惯性器件及系统测试技术;火力控制技术。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是研究被控对象的信息提取、转换、传递与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学科。
它的理论基础涉及现代物理、控制理论、电子学、计算机科学和计量科学等,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新的检测理论和方法,新型传感器,自动化仪表和自动检测系统,以及它们的集成化、智能化和可靠性技术。
先进传感与检测技术;新型执行机构与自动化装置;智能仪表及控制器;测控系统集成与网络化;测控系统的故障诊断与容错技术。
检测技术研究如何将各种反映被测对象特征的参数按照一定的对应关系转换为易于传递的信号,并提供给自动控制系统;自动化装置涉及控制系统中的传感器、变送器、控制器、执行机构等,包括他们的集成化、智能化技术和可靠性技术。
[4]“系统工程”是为了解决日益复杂的社会实践问题而形成的从整体出发合理组织、控制和管理各类系统的综合性的工程技术学科。
系统工程以工业、农业、交通、军事、资源。
环境、经济、社会等领域中的各种复杂系统为主要对象,以系统科学、控制科学、信息科学和应用数学为理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为基本工具,以优化为主要目的,采用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综合集成方法,研究解决带有一般性的系统分析、设计、控制和管理问题。
系统工程理2论及应用;系统分析、设计与集成;系统预测、决策、仿真与性能评估;网络信息技术、火控与指控系统技术;复杂系统信息处理、控制与应用技术。
企业信息化系统与工程为“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清华大学自主设置的二级学科。
企业信息化系统与工程专业方向以工业社会形成的经济载体—企业为对象,研究应用信息技术为其管理模式、经营模式、产品设计模式、生产制造模式改造的相关理论、技术、方法。
因此本专业方向是在综合控制、计算机、管理与机械等学科基础上产生的交叉学科。
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是在生命科学的研究中,以计算机为工具对生物信息进行储存、检索和分析的科学。
它是当今生命科学和自然科学的重大前沿领域之一,同时也将是21世纪自然科学的核心领域之一。
其研究重点主要体现在基因组学(Genomics)和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两方面,具体说就是从核酸和蛋白质序列出发,分析序列中表达的结构功能的生物信息。
[5]5本学科发展趋势与展望自动化学科发展到现在,除了已有研究的持续进展外,其研究热点主要表现在交叉学科的兴起上,以及在新时代情况下的具体应用上。
在未来的一段时间之内,自动化学科的发展仍旧会持续这种态势。
航空航天领域是国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控制系统正是这一领域中不可或缺的核心系统。
机器人技术是最为典型的自动化应用,它在工业生产领域、国防领域以及极端环境探测等方面均有广泛的应用。
在医疗卫生领域,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医疗水平有较大差距且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很多偏远地区无法享受先进的医疗,因此远程医疗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远程医疗包括远程诊断、远程会诊、远程医学教育以及远程手术治疗等方面内容。
计算机辅助设计是工业生产领域发展较为成熟的方面,它利用计算机和其他图形设备帮助设计人员完成设计工作,随着人工智能、模式识别和机器学习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全由计算机完成而不需要人参与的计算机自动设计技术将成为自动化应用于生产设计领域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数代人的持续努力,使我国的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
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往往和科技水平成正比,科技会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又会对科技发展提供支持。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对自动化学科的研究将更多的转向基础理论的研究和新兴交叉方向的研究。
也正是以此作为突破口,我国才更有可能在21世纪达到并且引领世界先进水平,成为自动化科技强国。
[3]参考文献[1]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2] 吴美平.一流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4).[3]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4] 王凌. 量子进化算法研究进展. 控制与决策,2008,23(12):1321-1326.[5] 黄敏,朱启兵,崔宝同.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板形板厚系统解耦预测控制.控制理论与应用,2008,25(6):1027-10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