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选修二海洋地理知识点归纳
海洋资源知识点
海洋资源知识点海洋,广袤而神秘,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1%。
尽管人们已在陆地上生活了数百万年,但海洋仍然充满了未知和神秘。
然而,正是在这浩瀚的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对我们的生活、经济和环境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些主要的海洋资源知识点。
1.生物资源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物栖息地,其中包含了大量我们人类无法在陆地上获取的生物资源。
这些生物资源包括各种鱼类、贝类、甲壳类、海藻等,它们不仅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同时也是许多药品和化妆品的原料。
2.矿物资源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矿物资源,如盐、石油、天然气、煤、铁矿等。
其中,石油和天然气是海洋中最有价值的矿物资源之一,而海底矿产资源如锰结核和热液矿床的开发也日益受到人们的。
3.能源资源海洋中蕴藏的海水温差能、波浪能、潮汐能、海流能等都是绿色、可再生的能源。
这些能源的开发利用不仅有助于缓解全球能源危机,还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空间资源海洋是一个广阔的空间,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空间资源。
例如,海底隧道、海上风电场、海上城市等都是利用海洋空间资源的实例。
海洋还是人类探索宇宙和地球的重要基地。
5.气候调节作用海洋对地球的气候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海洋能够吸收和储存二氧化碳,对缓解全球变暖具有重要作用。
海洋还能调节全球气候,例如太平洋暖池和南极冰川对地球温度的影响。
海洋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使其成为人类不可或缺的重要资产。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和对海洋资源的过度开发,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性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重视海洋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点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和重要性人力资源管理是指通过一系列管理活动,包括招聘、培训、评估、激励、员工关系等,以最大化员工的潜能和贡献,同时实现组织的目标和员工的满意度。
对于任何现代组织来说,人力资源管理都是其成功的基础。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阶段1、招聘与选拔:这是人力资源管理流程的开始。
地理选修二知识点归纳
地理选修二知识点归纳一、海洋地理。
1. 海洋和海岸带。
- 海洋概况。
- 地球表面约71%被海洋覆盖,海洋平均深度约3800米。
- 四大洋:太平洋(面积最大、最深、岛屿最多)、大西洋(“S”形)、印度洋、北冰洋(面积最小、最浅、纬度最高)。
- 海岸带。
- 定义:海洋和陆地相互作用的地带,通常包括海岸线向陆、海两侧扩展到一定宽度的区域。
- 类型:基岩海岸(地势险峻、坡陡水深,如我国辽东半岛南端、山东半岛等)、砂质海岸(海滩宽阔平坦,多沙堤、沙坝,如北戴河海滨)、淤泥质海岸(坡度平缓,海岸带宽阔,如江苏北部沿海)、生物海岸(包括红树林海岸和珊瑚礁海岸,红树林海岸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较低纬度的海岸低洼地带;珊瑚礁海岸主要分布在热带基岩海岸边缘)。
2. 海洋开发。
- 海洋水资源开发利用。
- 海水淡化:主要方法有蒸馏法、反渗透法等。
蒸馏法是通过加热海水使之沸腾汽化,再把蒸汽冷凝成淡水;反渗透法是利用半透膜,在压力作用下使海水中的淡水通过半透膜而盐分被截留。
- 海洋化学资源开发利用。
- 盐类资源:海盐是重要的海洋化学资源,主要通过盐田法晒制。
我国盐场主要分布在北方沿海,如长芦盐场(地势平坦、海滩宽广、风多雨少、日照充足、蒸发旺盛)。
- 其他化学资源:溴(从海水中提取,主要用于医药、农药、染料等行业)、镁(从海水中提取,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等。
-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
- 渔业资源:分布受大陆架(阳光充足,浮游生物多,饵料丰富)、寒暖流交汇(海水搅动,营养物质上泛)、上升流(将海底营养盐类带到表层)等因素影响。
世界著名渔场有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纽芬兰渔场(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由于过度捕捞,渔业资源衰退)、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和东格陵兰寒流交汇)、秘鲁渔场(秘鲁寒流形成的上升流)。
-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传统的捕捞业和现代的海水增养殖业。
- 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海洋知识点总结
海洋知识点总结海洋的定义海洋指的是地球表面上的大片水域,它包括了五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洲洋和北冰洋)以及其它一些大大小小的海洋和海湾。
海洋是一个庞大而神秘的世界,在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未知和未被开发的资源。
海洋的形成海洋的形成是地球自然演化的产物,是地球表面两个大陆板块分开形成的。
地球上大部分的水是由海洋组成的,它由洋流、潮汐、海浪等因素所构成,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
海洋的特征海洋具有广阔、深邃、潮汐、海浪、气候调节等特点。
海洋的水深分为深海、中海、沿岸海域等不同的区域。
海洋生物包括了各种鱼类、海洋哺乳动物、珊瑚等。
海洋的生物多样性海洋生物的种类多样且数量巨大,包括了各种鱼类、贝类、软体动物、藻类等。
海洋还是许多海洋哺乳动物和海鸟的栖息地。
海洋的生物多样性对地球的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作用,而海洋生物资源也是人类的重要食物来源。
海洋资源海洋资源包括了海水、矿产、能源等多种形式。
海水是海洋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其中包括了海盐、海藻、海水淡化等。
海洋中还有大量的矿产资源,如锰结核、硫化物、金属碳酸盐、碳酸盐、硅酸盐等。
海洋能源主要包括潮汐能、海浪能、海洋温差能等。
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世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海洋环境保护近年来,由于人类对海洋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海洋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保护海洋环境,各国纷纷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海洋矿产资源公约》、《远洋捕捞公约》等。
同时,各国也在积极推动海洋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的国际合作。
总之,海洋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它包括了丰富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对地球生态系统和气候调节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我们也要注重海洋环境保护,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和海洋生态平衡。
希望未来能够更好地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为人类和地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高考地理海洋知识点
高考地理海洋知识点地理是高中学科中的一门重点科目,而在地理的学习中,海洋知识点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海洋涵盖广阔,内容丰富,对于高考来说,了解海洋知识点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提高综合素质,还可以增加分数。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高考地理的海洋知识点。
1. 海洋的定义及基本特征海洋是地球表面积极力最大的一个地理单元,它占据了地球表面的绝大部分。
海洋的特征包括:咸水、广阔、深邃、富含资源等。
2. 海洋的分布与特点海洋分布在地球的五大洋洲之间,其中最大的是太平洋,其次是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洋和北冰洋。
海洋具有动力性强、分布广、透明度高等特点。
3. 海洋的潮汐与洋流潮汐是因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作用而引起的,高考中常考的潮汐类型包括大潮、小潮、日月大潮、日月小潮等。
洋流是海洋中水流的总称,包括暖流、寒流和赤道洋流等。
4. 海洋的生物资源及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多样,包括海鱼、海藻、海洋微生物等。
而对于高考来说,需要了解的重点包括渔业资源、沿海渔业、海藻资源和油气资源等。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5. 海洋的污染及保护海洋面积广阔,所以也容易受到污染的影响。
在高考中,我们需要关注的海洋污染类型包括:石油污染、化学品污染和垃圾污染等。
海洋保护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6. 海洋对气候的影响海洋在地球气候变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海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热量调节、水汽来源、风向风力等方面。
高考中通常会考察海洋对于某个地区气候的影响性,需要我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答题。
以上仅是高考地理中的一小部分海洋知识点,通过深入学习和了解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考试,并且为将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同学们能够抓住重点,刻苦学习,取得优异成绩!。
高考地理海洋学基础知识清单
高考地理海洋学基础知识清单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水域,覆盖了超过70%的地球表面。
作为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海洋学研究海洋的形成、演化、气候、生态等方面的知识。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海洋学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海洋学的基础知识,以下是对高考地理海洋学基础知识的清单。
一、海洋的面积和分布1.海洋的面积:地球表面约71%被海洋覆盖,占地球总面积的大部分。
2.大洋的划分: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洲洲际洋、北冰洋。
二、海洋的特征和形成1.咸水:海洋水是咸水,含有较高的盐度。
2.海水的成分:主要成分为氯化钠、硫酸镁、硫酸钙等溶解物质。
3.海洋的形成:海洋由地壳板块运动形成,与地球的火山活动和构造活动有关。
三、海洋的运动和循环1.洋流:由风力、重力等因素驱动的水流,分为暖洋流和寒洋流。
2.海水循环:包括水的蒸发、降水和冰雪的融化等过程。
3.海浪和海潮:海浪是风力作用下海面的波动;海潮是受月球和太阳引力影响的海面升降。
四、海洋的气候和气象1.海洋对气候的影响:海洋对降水分布、气温调节和季风形成等有重要影响。
2.海洋性气候:受海洋影响较大的气候类型,如温带海洋性气候、季风气候等。
五、海洋资源和环境问题1.海洋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鱼类等丰富的资源。
2.海洋污染:如海洋油污染、塑料垃圾等对海洋环境造成的破坏。
3.海平面上升: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冰川融化和海洋膨胀,海平面逐渐上升。
六、海洋生态系统1.海洋生物:包括海洋浮游生物、海洋底栖动植物等丰富多样的生物群落。
2.珊瑚礁:热带海洋中特有的生态系统,是许多海洋生物的重要栖息地。
3.海洋保护区: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而设立的特定区域。
通过以上对高考地理海洋学基础知识的清单,同学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海洋学的相关内容。
希望同学们能够加强对海洋学的学习,提高对此考点的把握,为高考地理顺利通过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考二轮复习 地理选修二 海洋地理考纲解读
海洋地理专题一海洋和海岸带一、海底地形1.海底主要地貌类型。
(p16-17)海底地形: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海底地形分成大陆架、大陆坡、洋盆和洋中脊等主要类型。
大陆架:①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水深200米以内。
②宽度从低潮线向海洋延伸至坡度显著增大地方为止,平均75千米。
③油气资源、渔业资源丰富。
大陆坡:①大陆架向外延伸形成的陡坡。
②水深:200—4000米、宽度十几---几百千米。
③最绵长最壮观的斜坡。
岛弧:大陆和洋盆之间呈弧形分布的岛屿,太平洋西部海域最为典型。
海沟:岛弧的外围伴生的狭长而深凹的海沟,海洋中最深的地方。
洋盆:大洋底的主体,占海底一半;地形平坦;地壳活动稳定;水深:4000---6000米洋中脊:最长的海底山系;海洋地壳的诞生地—板块的生长边界;分布:太平洋—大洋东部、大西洋---大洋中部、印度洋----人字型分布大洋中部2.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1)海底扩张学说海底扩张说认为,大洋底部地壳不断生成一扩张一消亡的过程,是地幔中物质对流的结果。
洋中脊是洋壳在地幔物质对流上升的托顶作用下形成的。
洋中脊也是洋壳的诞生处。
地幔物质从中脊的顶部裂谷带涌出,冷却凝结形成新的洋壳。
新洋壳不断生长,随着地幔物质的对流向两侧推开,海底不断扩张形成洋盆。
即洋中脊和洋盆是洋壳形成与扩张的产物。
(2)板块构造学说全球岩石圈划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板块(包括澳洲)和南极板。
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
此外,在板块中还可以分出若干次一级的小板块。
一般说来,在板块内部,地壳相对比较稳定,而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则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这里火山、地震活动以及断裂、挤压褶皱、岩浆上升、地壳俯冲等频繁发生。
3.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1)洋壳的形成与海底地形海底扩张说认为,大洋底部地壳不断生成一扩张一消亡的过程,是地幔中物质对流的结果。
高中地理海洋地理应知应背知识总结人教版选修
海洋地理1.观察海底地形图,了解海底的主要地貌类型及其形态特征。
2.运用海底地形图,归纳海底地形的分布规律。
3.运用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解释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4.了解表层海水温度的影响因素。
海洋表层海水温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海水热量收支的对比关系,即取决于海水的热平衡。
还受季节、纬度、沿岸地形、气象、洋流等的影响。
5.运用地理图表,归纳表层海水温度的水平分布规律及不同海区海水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规律。
海洋表层的温度状况是低纬度海区的水温高,高纬度海区的水温低;在同一海区,夏季的水温高些,冬季的水温低些;与同纬度海区相比,有暖流流过的海区,水温高些,有寒流流过的海区,水温要低些。
海洋在垂直方向上,由于太阳辐射首先到达海水表面,海水导热率又很低,海水的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减,只是在表层海水以下,海水温度随水深变化不大,特别是 1000 米以下的水温变化很小,经常保持着低温状态。
6.了解海水盐度的定义。
为了表示海水中盐类物质的数量,我们采用盐度,即单位质量海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质量。
7.了解表层海水盐度的影响因素。
海洋中的总盐度是基本稳定的,但是,在不同的海区和同一海区的不同时刻,观测到的盐度是不同的,这就是说,盐度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有变化。
在外海或大洋,影响盐度的因素主要有降水,蒸发等;在近岸地区,盐度则主要受河川径流的影响。
还有洋流的影响。
8.运用地理图表,归纳表层海水盐度的水平分布规律。
盐度按纬度呈“马鞍形”分布的规律,即赤道附近低,南北回归线附近最高,中纬度海区又随纬度的增高而降低,到高纬度海区最低。
概括地说,亦即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
9.运用图表,分析海-气间的水分和热量交换过程,理解海-气的相互作用。
海-气间的水分交换过程:海洋通过蒸发作用,向大气提供水汽。
大气中约 86%的水汽是由海洋提供的,因此,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最主要来源。
大气中的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并以降水的形式返回海洋,从而实现与海洋的水份交换。
2023高考地理海洋学基础知识清单
2023高考地理海洋学基础知识清单一、海洋地理概述海洋地理是地理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海洋的形成、地理特征、水文气象、生物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二、海洋的形成与演化1. 大洋形成理论:推论大洋板块构造理论、海底扩张理论、构造模式理论等。
2. 海洋的地理特征:大洋中脊、洋壳、海盆、海峡、海岛、海山、海沟等。
三、海洋的水文气象1. 潮汐现象:潮汐的形成原因、周期、潮汐现象对海洋和沿岸地区的影响。
2. 海流:海洋中的洋流、暖流、冷流等。
3. 海洋气候:不同海洋气候类型、形成机制、影响因素。
四、海洋生物资源1. 海洋生物多样性:不同海域生物群落的特点、生物种类以及分布规律。
2. 海洋渔业资源:不同渔区的资源分布、渔业开发与保护。
3. 海洋沉积物:浅海、深海沉积物的成因、特征以及对环境变化的指示作用。
五、海洋环境保护1. 海洋污染与防治:海洋生态系统对污染的敏感性、海洋资源保护的重要性、防止海洋污染的措施。
2. 海洋保护区: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划定海洋特殊保护区的意义与目的。
六、海洋资源开发利用1. 海底资源:深海矿产资源、油气资源等。
2. 海水资源:淡化海水、利用海洋能等。
3. 海洋旅游与休闲:海洋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海岛旅游的特点与发展。
七、全球海洋问题与挑战1. 全球变暖与海平面上升:气候变化对海洋的影响、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地区的威胁。
2. 海洋资源竞争:不同国家之间海洋资源的争夺与合作。
3. 海洋灾害与风险:海洋地震、海啸、飓风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在高考中,掌握海洋学基础知识对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认识人类活动与自然资源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熟练掌握以上清单中的知识,可以为应试者在地理科目中取得优异成绩提供有力支持。
努力学习,加油!。
高中地理选修二海洋地理知识点归纳
高二地理选修2 海洋地理教学目标:一、海洋和海岸带1、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2、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3、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4、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5、波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6、海岸的主要类型和特点7、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8、海平面变化对海岸带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二、海洋开发1、海水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2、潮汐能、波浪能等的特点以及海洋能的开发前景3、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4、开发利用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及其主要方式5、海洋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三、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1、风暴潮和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2、海洋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危害;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四、海洋权益1、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的区别2、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和我国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3、建立和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重要性本讲重点:1.海底地形、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2.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3.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4.风暴潮和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5.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的区别本讲难点:1.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2.风暴潮和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考点点拨:第一课时一、地球上的海与洋12.四大洋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大西洋:呈“S”形..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北冰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3.海1概念:通常一面或两面临近陆地;但不深入陆地;其余面以开阔的水域或若干海峡与其他海或洋相连..有个别海不邻近陆地;如北大西洋西部的马尾藻海..2海的分类:按所在位置划分内海、边缘海、外海、岛间海..内海;或称地中海;如地中海、红海、黑海、波罗的海、渤海等..边缘海;如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等..外海:如阿拉伯海、巴伦支海等..岛间海;如爪哇海、苏拉威西海等..举例:陆间海—地中海内海—渤海边缘海—东海、南海最大海—珊瑚海4.海峡和海湾1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A.分类:海峡有天然海峡和人工海峡两种..B.天然海峡的成因有多种;如海底扩张、大陆漂移、地层陷落、冰川重压等..C.世界主要海峡2 海湾A.海湾多由沿海陆地沉降、海面上升淹没沿海洼地、河谷等形成..B.有一些海湾名为湾;实为海;如墨西哥湾、比斯开湾、孟加拉湾等..C.有一些海湾名为海;实为湾;如马尔马拉海、亚速海等..二、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三、海岸与海底地形一海岸1.海岸线1定义:海岸线是海洋与陆地的分界线..实际上;海面由于潮汐等因素而涨落不定;因此海岸线的位置也随之迁移..通常人们把海平面升到最高处时与陆地的交线;叫做海岸线..2影响海岸发育因素:除潮汐因素外;风暴潮、海底地震和火山爆发等引发的海啸、全球变暖等因素..2.海岸的类型1按海岸组成物质;可分为基岩海岸、砂质海岸、淤泥质海岸和生物海岸..2按海岸塑造因素;可分为侵蚀性海岸、断层海岸、泥沙质海岸、三角洲海岸、生物海岸..二海底地形的分布海底地形: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海底地形分成大陆架、大陆坡、洋盆和洋中脊等主要类型.. 大陆隆:也称大陆基..是大陆坡麓向大洋盆地缓侵倾斜的海底沉积带..深度约为1500—5000m之间..靠近大陆坡的地方较陡;接近大洋盆地的部分较缓..大陆隆主要分布在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极洲周围..海隆:深海底宽广而下坡平缓的高地..呈长条状或近似圆形;高出海底数百米;宽约数百千米.. 海山:高出海底1000m的死火山和活火山;坡度在5°--15°之间..深洋底的火山为点状散布;呈椭圆形或狭长形..三海底地形的形成1.洋壳的形成与海底地形海底扩张说认为;大洋底部地壳不断生成一扩张一消亡的过程;是地幔中物质对流的结果..洋中脊是洋壳在地幔物质对流上升的托顶作用下形成的..洋中脊也是洋壳的诞生处..地幔物质从中脊的顶部裂谷带涌出;冷却凝结形成新的洋壳..新洋壳不断生长;随着地幔物质的对流向两侧推开;海底不断扩张形成洋盆..即洋中脊和洋盆是洋壳形成与扩张的产物..2.洋壳的消亡与海底地形: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互碰撞时;大洋板块密度大;位置低;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俯冲地带形成海沟、岛弧和海岸山脉..第二课时一、海水的温度和盐度一海水温度1.海水热量的收入和支出:收入主要是太阳辐射;支出主要是海水的蒸发..收支基本平衡;但不同季节;各个海区收支并不平衡;低纬度海区收入大于支出;中高纬度海区支出大于收入2.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3.海水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海水的温度变化比陆地温度变化小;海洋上空的气温变化比陆地上空慢..原因:海水热容>陆地>空气经典例题1下图是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分布曲线图..读图回答1、2题..1关于海洋热量收入与支出的叙述;正确的是A.热量净收入从低纬度海区到高纬度海区逐渐减少B.各纬度海区的热量收支基本平衡C.赤道海区热量收入最多;极地海区热量支出最多D.海洋热量的主要收入是太阳辐射;主要支出是海水蒸发耗热2有关海洋表层温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暖流流经海区的水温均高于寒流流经海区B.洋流可减小高、低纬度海区之间的水温差异C.热量辐射是各纬度海区之间热量交换的主要方式D.水温的年变化幅度近岸海区大于同纬度大洋中部解析1海洋热量收入来自太阳辐射;支出是海水蒸发耗热;热量收入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由图可知热量收入最多在赤道以北 10°N 附近;从全球海洋看热量收支平衡;而各纬度海区热量收支不一定平衡;由此可知正确选项为 A、D..2洋流通过对高、低纬度热量输送、交换可减小高、低纬度海区的水温差异;且同纬度海区暖流流经海区水温高;由于近岸洋流影响导致水温变化幅度近岸海区大于同纬度大洋中部;故正确选项为 B、D..答案1AD 2BD二海水盐度:单位质量100克海水中所含盐类物质氯化钠和氯化镁的质量..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为3.5%..1.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①气候因素——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气候因素;即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反之较高..②洋流因素——同一纬度海区;有暖流经过盐度偏高;寒流经过盐度偏低..③河流径流注入因素——有大量河水汇入的海区;盐度偏低..另外;高纬度海区结、融冰量的大小有结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高;有融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低、海区的封闭度海区封闭度越强;盐度会趋于更高或更低、与附近海区海水的交换量等也能影响到海水的盐度高低..各个因素具有时空不同的变化;因此海水的盐度高低也具有时空的差异..2.分析影响海水盐度因素的方法:①同一纬度海区;主要考虑各海区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②不同纬度海区;主要考虑寒、暖流的影响;其次近岸海区河流径流注入量的大小;高纬度海区还要考虑结、融冰的情况..最高海区:红海位于副热带;降水稀少、蒸发旺盛、陆上流入淡水少与外洋相通的水域狭窄;达4.1%最低海区:波罗的海..原因:温带海洋性气候;河流有大量淡水汇入;纬度较高;蒸发小、与外洋相通的水域狭窄..不超过1%3.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如下图①副热带海区盐度最高的原因:气温高;蒸发大;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沉气流为主;降水少..②赤道海区盐度较低的原因:赤道低气压控制;蒸发量大;但降水量更大..③高纬度海区盐度低的原因:气温低;蒸发量小;温带多雨带;多河流水注入..④60°N比60°S海区盐度低的原因: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河流水注入多..二、海水的运动一海水运动形式1.波浪:风浪是最常见的一种波浪;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风暴引起的巨浪;破坏力极大2.潮汐: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通常一天观察到两次;白天称为潮、夜晚为汐..杭州湾为三角形海湾;口小内大;夏秋季节夏季风盛行;加剧潮势;形成钱塘潮.. 3.洋流: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流动;又叫海流;越向深处流速越小..二洋流1洋流分类寒流的温度不一定比暖流低:寒暖流只是与所经过的海区比;阿拉斯加暖流温度比加利福尼亚寒流低..2洋流的分布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反气旋型洋流;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中、低纬度大陆东侧为暖流;西侧为寒流;中高纬度大陆东侧为寒流;西侧为暖流..重要的洋流:①太平洋:北太平洋暖流、日本暖流黑潮、千岛寒流亲潮、加利福尼亚寒流、秘鲁寒流、东澳大利亚暖流②大西洋:北大西洋暖流、墨西哥湾暖流、拉布拉多寒流、本格拉寒流、加那利寒流、巴西暖流、③印度洋:西澳大利亚寒流、北印度洋季风洋流④环球:西风漂流寒流第三课时一、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1.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①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最主要来源②海洋是大气最主要的热量储存库③海洋是地球表面最大的碳储存库;海洋对大气中CO2的吸收是平衡CO2的主要途径..④海洋向地球大气提供40%的再生氧气;人们把海洋与森林并称地球的两叶肺..2.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1全球的水量平衡是通过水循环来实现的能量来源:外因——太阳辐射能、重力能;内因——水的三相变化2地球上高低纬间的热量输送主要是通过大气运动和洋流共同实现的二、厄尔尼诺和拉尼娜1、沃克环流正常年份;在赤道附近及其以南海区;太平洋西部温度高、海面高;东部温度低、海面低的状态下形成的..如图所示:2.厄尔尼诺现象1定义:有些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海面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2厄尔尼诺现象的典型特征:①赤道西太平洋大气低层出现西风;②南方涛动南方涛动SO;指日界线以东的东南太平洋与日界线以西的西太平洋--印度洋之间海平面气压的反相关关系指数表现为明显的持续负指数;③沃克环流异常偏弱;④赤道太平洋东部副热带地区高空气压高于正常状态;⑤两半球副热带北部冬季平均急流位置向赤道地区和向东偏移..3厄尔尼诺对环太平洋热带地区气候的影响①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上升;大气对流活动加强、降雨增多;暴雨频繁;洪涝成灾..②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一带;由于海温下降;大气对流活动减弱、降水减少;旱灾严重..③太平洋和大西洋地区发生的热带风暴都比常年偏少..3.拉尼娜现象1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异常降低的现象2拉尼娜现象的典型特征①赤道中、东太平洋具有低于正常温度的深厚冷水层;海面温度一般平均偏低1—2℃;次表层水温偏低2—4 ℃;②赤道中、东太平洋斜温层深度比正常浅;深度仅达50~100m;③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对流性降水受到抑制;④赤道太平洋大气偏东信风比正常增强;3影响: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的温度差异增大;沃克环流增强;同样会引起气候异常和水旱灾害..三、海岸带的开发1.海岸带及其开发利用优势1定义:①狭义:主体是指潮间带..②广义:是指海岸带向海陆两侧扩展到一定宽度的带状区域..2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优势:①海岸带是海域与陆域的交接地带;地理位置十分优越②海岸带的自然资源兼备陆地和海洋双重性质;资源类别和品种最为丰富③海岸带是海洋、陆地和大气之间各种过程相互作用最活跃的区域;具有很高的自然能量和生物生产力..④人口密集;城市集中;具有信息、技术、资金等优势..2.海岸带开发利用方式1滩涂养殖2港口建设①定义:港口是货物和旅客集散并变换运输方式的场地;由水域和陆域两大部分组成..②影响港口区位的因素:港口选址是港口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先决条件..港口选址不仅要考虑水文、水深等水域条件;还要考虑腹地、交通等陆域条件..③一个优良港址一般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和便利的交通运输;有海阔水深、风平浪静的港湾;能满足船舶航行与停泊要求;有足够的岸线长度和陆域面积;用以布置库场、铁路、道路及生产辅助设施..此外;港口选址要尽可能减少对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的不利影响;并能够与城市发展相协调..④港口规划中;通常要研究这样几个问题:准确预测腹地范围和港口吞吐量;评价腹地范围内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及其生产潜力;研究港口与腹地之间的疏集运条件;以充分发挥港口的区域服务功能..3海洋旅游①按照其空间范围;分为:海岸带旅游、海岛旅游、海上旅游和海底旅游②距陆域的远近为标准;分为:滨海旅游、近海海上旅游和远洋旅游四、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1.海洋水资源利用①海水直接利用②海水淡化利用2.化学资源:达到工业规模的有食盐、镁、溴、淡水等;我国海盐产量世界首位;天津、河北境内的长芦盐场有平坦的海滩和利于蒸发的天气;是我国最大盐场3.海洋生物资源:1海洋中有20多万种生物;其中动物18万种;包括16000多万种鱼类海洋生物可以直接捕捞;也可通过养殖、增殖等途径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主要分布在沿海大陆架..2渔业资源分布:世界四大渔场:北海道、纽芬兰、北海、秘鲁渔场..中国最大渔场:舟山渔场..3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①过度捕捞;造成传统经济鱼类资源不断衰减②围垦和人口填海造陆;导致海洋生态环境变化引起物种减少③海洋污染及某些海洋工程造成的近岸海域生态环境恶化;导致海洋生物资源衰减..4.海底矿产资源①大陆架海底:石油、天然气、煤、硫、磷等②近岸带的滨海砂矿: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③海盆:深海锰结核;是未来可利用的潜力最大的金属矿产资源海底矿产资源的开始是一项高投资、高技术难度、高风险工程;目前海底矿产资源开发以油气资源为主..五、海洋能的开发利用1.海洋能源:通常指海洋中所蕴藏的可再生的自然能源;主要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海水温差能和盐差能等..2.海洋能特点:①总量大、密度小;②可再生③污染小;属清洁能源;④时空分布不均3.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潮汐发电和波浪发电..六、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1.海洋空间开发利用的特点和意义:1海洋空间利用海上、海中、海底三部分2海洋环境复杂性和特殊性:多变的气象状况和海水运动;深海的黑暗、低温、缺氧环境;海水的腐蚀性强;海冰的破坏力大;对工程材料和结构有严格要求;投资高、难度大、风险大3海洋空间开发利用方式2.海洋空间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1海洋交通与通讯世界主要航线有:①北大西洋航线:由美国;加拿大东海岸;横跨北大西洋至英国;然后分南北两线..南线沟通西欧或入地中海到达南欧、北非各国;北线入波罗地海;连接中欧和北欧诸国..世界上有1/3的商船航运在这条航线上..②亚欧航线也称苏伊士运河航线:由亚洲各个港口经马六甲海峡、印度洋、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至欧洲..波斯湾所产石油经这条航线;向东去日本;向西去欧洲各国;因此该航线是西方国家出口工业品和进口战略物资的海上生命线..但受苏伊士运河航道限制;超过25万吨的特大船只仍须绕道非洲南端的好望角..③南北美航线;也称巴拿马运河航线:是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捷径;对美国东西海岸的联络和运送阿拉斯加的石油具有特殊的意义..委内瑞拉、巴西、智利等国的农矿产品也多由此转运输出..④北太平洋航线:北美各国同亚洲国家间的国际贸易航线..随着亚太地区经济的崛起;这条航线上的贸易量逐年增加..⑤非洲航线;也称好望角航线:苏伊士运河凿通之前;它是从欧洲到东南亚、东亚的唯一海上通道..目前;无法通过苏伊士运河的大型油轮散装船舶仍要利用这一航线..它对俄罗斯、印度、越南等国也利益攸关..除此以外;还有南大西洋航线、南太平洋航线等..2围海填海造陆第四课时一、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一海洋自然灾害:1.定义:是由风、潮、浪、冰、雾等自然过程引发的;主要有热带气旋、风暴潮、海啸、巨浪、海雾等..2.风暴潮:3.海啸1由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所引起的巨浪称为海啸..2成因:大多是由海底地震引起的..如图所示:3海啸危害特点:其始快、来势猛、突发性强等特点..4.海冰和冰山1海冰:狭义的海冰是指海水冻结形成的咸水冰..广义的海冰包括咸水冰以及流入海洋的河冰、湖冰等淡水冰..2形成:在风弱、浪小、流速慢、海水含盐偏低的近岸浅水区会最先形成海冰..3危害:海冰的膨胀力以及运动时发生的推力和撞击力;都具有很大的破坏性..4冰山:是淡水冰的一种;是指大陆冰川滑入海中断裂而形成的巨大冰块..二海洋自然灾害防治1.加强海洋自然灾害的预报与监测..2.加强沿海工程设施建设..3.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与自救能力二、海洋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海洋环境问题包括二个方面:一是海洋污染;即污染物质进入海洋;超过海洋的自净能力;二是海洋生态环境破坏..一海洋环境污染:1海洋污染的来源:绝大部分海洋污染物来源于陆地上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污染物进入海洋;污染海洋环境;危害海洋生物;甚至通过食物链影响人体健康..①城市和工业生产排放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弃物是海洋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它集中在大型港口和工业城市附近..②核电站和工厂排出的冷却水;水温较高;流入河口或海中;也会影响海洋生物..③施入农田的杀虫剂和化肥随雨水流进江河;或随土壤颗粒在河口淤积;最终流入海洋..④石油污染:沿海工业生产和海洋航运中的船舶;是海洋石油污染的主要来源;因此;石油污染区域多集中于沿海水域或海上航线沿线..由意外事故造成的石油泄漏;因污染物集中;污染迹象明显;危害严重;因而也备受公众关注..二海洋生态破坏1.产生原因:①人类生产活动排放污染物一—造成海洋污染;过度捕捞一—造成生物数量减少;海岸工程建设和围海造田——破坏了海岸环境和海岸生态系统②自然环境的变化: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2.赤潮:1综合分析赤潮产生的原因:①地理、生物、化学:赤潮生物的种类主要是藻类植物中的甲藻、硅藻等浮游生物;也包括一些原生动物和细菌等;海水中的营养盐和有机物主要是N、P以及一些微量元素的大量存在;是赤潮形成和发发展的基础..②地理人类活动的影响:工业废水、农业生产中的废水都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无机盐;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流入江河、湖泊;汇入大海;使近海水体中氮和磷的含量过剩;造成海水富营养化;这是赤潮发生的根本原因..③地理气候、洋流、地形等自然条件:春夏温暖李节;雨过天晴;风和日丽;洋流缓慢;水温较高;封闭海湾;这是赤潮发生的外因..总之;赤潮发生是人类活动造成环境污染形成的自然现象..2我国沿海易发生赤潮的区域及发生时间:在江、河口海区和沿岸、内湾海区及养殖水体比较容易发生赤潮;如渤海、东海的长江口海域、舟山群岛、杭州湾、南海的海口湾等..赤潮易发生的时间段为5—10月..3赤潮的危害:①危害水产养殖和捕捞业..赤潮生物分泌粘液附着在鱼类的鳃上;使其窒息死亡;赤潮生物产生的毒素使鱼类中毒死亡;赤潮生物死亡后分解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鱼类缺氧窒息死亡..②损害海洋环境..pH值升高;水体的透明度降低;其它生物减少;水体缺氧等..③危害人体健康..水产品富积赤潮毒素;人们不慎食用对身体健康产生威胁..④影响海洋旅游业..破坏旅游区的秀丽风光;因赤潮有毒;应避免在赤潮发生水域游泳或做水上活动..三海平面上升1.海平面上升原因: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两极冰川融化、上层海水热膨胀等原因引起的2.带来的危害:四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环境问题的防治措施:①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②提高陆地资源和海洋资源的利用率;合理使用各种资源;减少污染排放和资源浪费;实行清洁生产;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以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利用为目标..③加强国际间的合作..经典例题22000年8月20日;广东大亚湾发生赤潮;下列各因素与之关系不大的是A.晴天连续水温偏高 B.海流运动微弱C.湾内污染严重 D.有台风活动解析要回答本题;首先要了解赤潮发生的原因及赤潮现象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所谓赤潮;是指浮游生物大量异常繁殖而使海水变色的现象..天然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多数具有一定的颜色..正常情况下;由于数量小;不易察觉..但当水体富营养化使其急剧繁殖增多时;它们便大全聚集于水面;呈块状、带状等多种形态漂浮着;使水面具有各种颜色..产生赤潮的原因;主要是海洋受到污染;生物可利用的氮、磷等营养元素积累;造成海洋富营养化;为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盐类..而阳光强烈、水温升高、海水停滞、海面上空气流稳定;又是有利于赤潮生物集结的自然条件..赤潮的出现;使生态平衡受到了严重破坏..一方面;赤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死亡分解过程中;都要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鱼、贝等缺氧窒息而死..同时在代谢过程中也产生大量生物毒素;可使鱼类病变答案 D经典例题3读下面世界石油污染水域图和两段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00年10月 3日;一油轮在①处搁浅造成7000吨原油泄漏;污染了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附近的海域和海岸;导致大量鱼类死亡..材料二南非两个岛的近20万只非洲企鹅因沾上被油轮泄漏的石油而面临生命危险.. ——摘自中国环境报2000年12月30日l材料上所说的石油泄漏事故发生在由世界石油主要供应地驶向主要消费地的两条石油运输线上;这个石油供应地是 ;并用字母“A”在图上标出它的位置..2由石油供应地A向东经过①处附近的海峡;运送的石油主要供应 ..3如石油泄漏事故1月发生在印度半岛南端附近的海域;在洋流的作用下;水面上的油膜将向偏方向漂流..在泄油区鱼类迅速死亡;其原因是..4有关海上石油泄漏清污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近海航线上的原油泄漏;通常让其自然分解。
海洋地理(选修) 知识框架
海洋生态破坏 海洋生态破坏的表现 (1)典型的海洋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2)海洋生物多样性遭破坏,使珍惜、濒危物种灭绝。 (3)外来物种入侵。 赤潮: (1)发生的条件:①阳光强,藻类光合作用;②水温高;③氮、磷等营养盐类多,藻类大量繁殖;④海域较封闭,与外海(洋)海水交换慢。 (2)我国赤潮:①沿海易发生的区域:在江、河口海区和沿岸、内湾海区及养殖水体,如渤海、东海的长江口海域、舟山群岛、杭州湾、南海的海口湾等;②易发生的时间段:5—10 月。 (3)赤潮的危害: ①危害水产养殖和捕捞业。赤潮生物分泌粘液附着在鱼类的鳃上,使其窒息死亡;赤潮生物产生的毒素使鱼类中毒死亡;赤潮生物死亡后分解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鱼类缺氧窒息死亡。 ②损害海洋环境。pH 值升高,水体的透明度降低,其它生物减少,水体缺氧等。③危害人体健康。水产品富积赤潮毒素,人们不慎食用对身体健康产生威胁。 ④影响海洋旅游业。破坏旅游区的秀丽风 光,因赤潮有毒,应避免在赤潮发生水域游泳或做水上活动。 (4)预防措施:①控止污染物的排放;②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 (5)治理措施:①喷洒化学药品直接杀死赤潮生物,或喷洒絮凝剂使生物粘在一起,沉降到海底;②通过机械设备把赤潮海水吸到船上进行过滤,是赤潮生物分离;③用围栏把赤潮发生区围隔起 来,避免扩散污染其它海域。 海 洋 环 海洋环境保护的原则: (1)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 _____(3)____________ ___(4)____________ ____ (1)_______ _____ _______(2)__________ __ _____(3)__________ __ ___(4)____________ ____ 境保护 海洋环境保护的对策 海洋自然保护区可划分为三类功能区: (1)__________________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目的是 。
海洋与海洋资源高中地理必备知识点梳理
海洋与海洋资源高中地理必备知识点梳理地球上70%的表面被广阔的海洋所覆盖,在地理学中,海洋及其资源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掌握海洋与海洋资源的相关知识点,对于高中地理学习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梳理高中地理中关于海洋与海洋资源的必备知识点,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内容。
一、海洋的形成与类型1. 海洋形成的原因:海洋的形成与地质作用密切相关,包括地壳构造运动、地质作用以及地球内部的热力活动等。
2. 高原海洋:位于地势较高的地区,如喜马拉雅山脉附近的孟加拉湾和东南亚周边海域。
3. 洋中脊:地球表面上海拔最高的山脉,造成了大洋的分布,如大西洋中脊、太平洋中脊等。
4. 大洋盆地:由洋中脊与大陆板块之间的裂谷形成的广阔地表区域。
5. 海峡:陆地与岛屿之间的狭长水道,是海洋交流的重要通道。
二、海洋生态系统1. 海洋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海洋生物、海洋环境和海洋非生物组成。
2. 海洋中的生物群落:包括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中间生物群落等。
3. 海底地形的影响:海底地形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4. 海洋物种多样性:海洋是地球上物种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生物多样性极高。
三、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 海洋资源的分类:包括生物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和海洋水资源等。
2. 渔业资源:海洋渔业是重要的经济资源,在满足人类食品需求的同时也需要合理保护。
3. 矿产资源:海洋中存在丰富的矿产资源,如油气资源、盐类资源和钻石等。
4. 海洋能源资源:包括潮汐能、波浪能和海流能等可再生能源。
5. 海洋水资源:海水是人们生活、工业和农业中重要的水源之一。
四、海洋环境保护1. 海洋污染的原因:包括油污染、塑料垃圾和化学品排放等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危害。
2. 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包括建立海洋保护区、控制过度捕捞和加强污染防治等措施。
3. 应对气候变化:海洋对气候变化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要加强气候变化的研究和应对工作。
4. 国际合作与海洋法律: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制定和执行相关海洋法律,共同保护海洋环境。
基础知识篇—选修Ⅱ(海洋地理 )
海洋地理走进考纲:1. 海洋和海岸带:(1)海底地形:海底主要地貌类型;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2)海水温度与盐度:海水表层温度的分布规律;不同海区海水温度随水深的变化规律;海水表层盐度的分布规律。
(3)海—气相互作用: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4)海水运动:波浪、潮汐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5)海岸与海岸带:海岸类型及其特点;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6)海平面变化:海平面变化对海岸带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应对海平面上升的主要措施。
2.海洋开发:(1)海水资源: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2)海洋化学资源:海洋化学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3)海底矿产资源:海洋油气资源、锰结核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4)海洋能:潮汐能、波浪能的特点以及开发利用的前景(5)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生物资源的主要类型;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海洋空间:开发利用海洋空间资源的重要性及其主要方式。
(7)海洋旅游:海洋旅游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3.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1)海洋自然灾害:风暴潮、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2)海洋污染与环境保护:海洋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危害;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
4.海洋权益:(1)海域的划分: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的概念。
(2)我国海洋国情: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3)国际海洋秩序:建立和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重要性。
基础回顾:Array一、海洋和海岸带1.海底的主要地形类型及分布a—大陆架、d—大陆坡、f—岛弧、b—海沟e—洋盆c—海岭(洋中脊)2.海底地形的形成2注:影响盐度大小的因素:降水量与蒸发量,结冰或融冰(结冰—盐度升高;融冰—盐度降低),河流径流注入量,洋流,海域轮廓(开敞—盐度适中,闭塞—盐度升高或降低)。
高中地理选修二海洋地理知识点归纳教学教材
高二地理选修2 海洋地理教学目标:一、海洋和海岸带1、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2、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3、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4、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5、波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6、海岸的主要类型和特点7、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8、海平面变化对海岸带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二、海洋开发1、海水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2、潮汐能、波浪能等的特点以及海洋能的开发前景3、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4、开发利用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及其主要方式5、海洋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三、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1、风暴潮和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2、海洋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危害,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四、海洋权益1、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的区别2、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和我国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3、建立和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重要性本讲重点:1.海底地形、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2.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3.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4.风暴潮和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5.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的区别本讲难点:1.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2.风暴潮和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考点点拨:第一课时一、地球上的海与洋1对比项目洋海占海洋面积比重89%11%水深一般在3000米以上平均深度从几米到二三千米受陆地影响程度影响较小受大陆、河流、气候和季节影响大水温和盐度变化不大比较大海流系统有独立的系统无独立的系统2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大西洋:呈“S”形。
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
北冰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
3.海(1)概念:通常一面或两面临近陆地,但不深入陆地,其余面以开阔的水域或若干海峡与其他海或洋相连。
高中地理选修二《海洋地理》知识点归纳
高中地理选修二《海洋地理》知识点归纳地理520公众号ID:dilizhishi52001海底主要地貌类型l 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海底地形依次为大陆架、大陆坡、洋盆和洋中脊l 大陆架:分布在大陆边缘的浅海地区。
l 大陆坡:分布在大陆架的外缘。
洋盆、海沟、海岭分布在大洋底。
02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l 海底扩张学说认为:大洋底部地壳是不断生成——扩张——消亡的过程,是地幔中物质对流的结果。
洋中脊是地壳的诞生处,新洋壳不断生长,随着地幔物质的对流向两侧推开,海底不断扩张形成洋盆。
l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构成的,形成六大板块。
板块内部相对稳定,很少发生变形,板块边界则是全球最活跃的构造带。
l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在交接处碰撞,大洋板块因密度大,位置较低,向大陆板块俯冲至地幔,洋壳在高温作用下融为岩浆。
l 板块的俯冲带动洋底下倾,陷落,形成了地球表面最洼的地方——海沟。
如太平洋西部的马里亚纳海沟l 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形成岛弧或海岸山脉。
如亚洲东部的库页岛、日本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等l 在陆地上会形成海岸山脉,如北美洲西海岸的落基山脉、南美洲西海岸的安第斯山脉。
如果是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碰撞,都比较坚硬,则形成高大的山脉。
如喜马拉雅山脉就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碰撞产生的。
03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l 板块在进行碰撞挤压,板块边界处于消亡状态。
如果是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挤压,一软一硬,在海上就会形成深海沟,;在海陆交界处会形成岛弧或弧形列岛,;04 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l 板块在进行碰撞挤压,板块边界处于消亡状态。
如果是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挤压,一软一硬,在海上就会形成深海沟,;在海陆交界处会形成岛弧或弧形列岛,;05不同海区海水温度随水深的变化规律l 海洋在垂直方向上,由于太阳辐射首先到达海水表面,海水导热率又很低,海水的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减,只是在表层海水以下,海水温度随水深变化不大,特别是1000米以下的水温变化很小,经常保持着低温状态。
高二地理选修2海洋地理重点知识总结
高二地理选修2海洋地理重点知识总结1. 海洋形成和海底扩张海洋形成是指地球诞生时开始形成海洋,并逐渐发展为现代海洋的过程。
海底扩张是指地球上海洋底部分不断向外扩展,形成新的海底地形的过程。
2. 海洋地形海底地形包括大陆边缘、大陆坡、海底峡谷、海底山脊、海洋盆地和海沟等。
其中,海底山脊是海底地形中最长、最宽、最高、最年轻和最活跃的地质构造。
3. 海洋环流海洋环流是地球表面海洋水体运动的总和。
它主要由风向、地球自转、海底地形、海水密度和大气气候等因素决定。
海洋环流对全球气候和海岸线演化有重要影响。
4. 海水的物理性质海水的物理性质包括热盐循环、海水密度、海水温度、海水压力、海水溶解氧和海水pH 值等。
海水的物理性质对海洋生物分布和生态环境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5. 海水的化学性质海水的化学性质主要指海水中含有的各种无机盐、有机质和微量元素等。
海水中的主要无机盐包括钠、氯、硫酸盐、碳酸盐、铁、硅等,这些无机盐对海洋生物生长和化学过程都有重要影响。
6. 海水污染海洋污染是指人类活动导致海洋中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环境变差的过程。
海洋污染主要包括化学污染、生物污染和物理污染等。
海洋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7. 海洋资源海洋资源主要包括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
其中,生物资源包括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矿产资源包括海底沉积物、矿物和岩石;能源资源包括海浪能、海潮能和海洋温差能等。
海洋资源是人类发展经济和维持生态环境的重要来源。
8. 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环境保护是指维护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恢复、保持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障人类健康的目标,主要包括海洋环境监测、海洋垃圾处理、海洋污染治理和海洋保护区设立等。
海洋环境保护对维护全球生态平衡和人类自身利益至关重要。
高考二轮复习 地理选修二 海洋地理考纲解读
海洋地理专题一海洋和海岸带一、海底地形1.海底主要地貌类型。
(p16-17)海底地形: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海底地形分成大陆架、大陆坡、洋盆和洋中脊等主要类型。
大陆架:①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水深200米以内。
②宽度从低潮线向海洋延伸至坡度显著增大地方为止,平均75千米。
③油气资源、渔业资源丰富。
大陆坡:①大陆架向外延伸形成的陡坡。
②水深:200—4000米、宽度十几---几百千米。
③最绵长最壮观的斜坡。
岛弧:大陆和洋盆之间呈弧形分布的岛屿,太平洋西部海域最为典型。
海沟:岛弧的外围伴生的狭长而深凹的海沟,海洋中最深的地方。
洋盆:大洋底的主体,占海底一半;地形平坦;地壳活动稳定;水深:4000---6000米洋中脊:最长的海底山系;海洋地壳的诞生地—板块的生长边界;分布:太平洋—大洋东部、大西洋---大洋中部、印度洋----人字型分布大洋中部2.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1)海底扩张学说海底扩张说认为,大洋底部地壳不断生成一扩张一消亡的过程,是地幔中物质对流的结果。
洋中脊是洋壳在地幔物质对流上升的托顶作用下形成的。
洋中脊也是洋壳的诞生处。
地幔物质从中脊的顶部裂谷带涌出,冷却凝结形成新的洋壳。
新洋壳不断生长,随着地幔物质的对流向两侧推开,海底不断扩张形成洋盆。
即洋中脊和洋盆是洋壳形成与扩张的产物。
(2)板块构造学说全球岩石圈划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板块(包括澳洲)和南极板。
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
此外,在板块中还可以分出若干次一级的小板块。
一般说来,在板块内部,地壳相对比较稳定,而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则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这里火山、地震活动以及断裂、挤压褶皱、岩浆上升、地壳俯冲等频繁发生。
3.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1)洋壳的形成与海底地形海底扩张说认为,大洋底部地壳不断生成一扩张一消亡的过程,是地幔中物质对流的结果。
高二地理海洋水体知识点分析人教实验版选修二
海洋水体一周强化一、一周内容概述本周内容涉及到高中地理现行教材选修二《海洋水体》内容,本专题考点内容需要记忆的概念较多,许多内容结合生活比较紧密,结合地图和景观图片分析的知识点多,但难度都不大。
学习过程中,要多结合图表,不断改进记忆的方法和效率。
海洋水是地表水的主体,海水温度、盐度的变化规律反映了全球地理环境的差异,也是海水性质的重要指标。
同时,海水的存在及其运动对地理环境(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
因为洋流的形成与分布与大气环流运动密切相关,所以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主要从气旋型和反气旋型角度去归纳综合。
二、重难点知识讲解(一)海水的温度和盐度1、海水的温度影响因素:①太阳辐射②洋流③海水深度分布规律:从低纬度海区向高纬度海区递减,从海面向海底递减,夏季水温高于冬季2、海水的盐度(1)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高、低纬递减。
(2)影响因素:降水与蒸发、经流、洋流、季节、海区的封闭程度。
(3)判断:降水与蒸发降水量越大盐度越低蒸发量越大盐度越高入海河川径流有河流淡水注入的海区,盐度较低洋流影响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低。
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高。
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区红海为世界盐度最高海区,盐度高达4.1%,原因是地处副热带,蒸发量大,无河流注入。
世界盐度最低的海区波罗的海是世界盐度最低海区,盐度不超过1%,原因是地处副极地低气压带,蒸发量小,又有多条河流注入。
(二)海水的运动1、波浪波浪是海洋表层水体最常见、最普遍的运动形式。
人们通常用波峰、波谷、波高、波长等要素来描述波浪。
最常见的波浪是由风力作用产生的。
风吹拂海面,引起海水的波动形成风浪。
风浪传到无风的海区,或风停息后的余波,称为涌浪。
我们平常在海边所见到的波浪,是风浪或涌浪传至浅水区时,受到海底摩擦作用,海浪的能量很快衰减,出现破碎和卷倒,形成的近岸浪或拍岸浪。
此外,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也能引起海水的波动。
波浪作用于海岸,成为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地理选修 2 海洋地理教学目标:一、海洋和海岸带1、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2、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3、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4、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5、波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6、海岸的主要类型和特点7、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8、海平面变化对海岸带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二、海洋开发1、海水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2、潮汐能、波浪能等的特点以及海洋能的开发前景3、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4、开发利用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及其主要方式5、海洋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三、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1、风暴潮和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2、海洋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危害,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四、海洋权益1、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的区别2、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和我国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3、建立和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重要性本讲重点:1.海底地形、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2.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3.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4.风暴潮和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5.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的区别本讲难点:1.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2.风暴潮和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考点点拨:《海洋地理》的总体框架-认识海与洋认泯海岸与海盛妙矗——认识海洋水体——认溟海一丸相互作用海埠带的丹按——海淳资膊的幵发二-海淳能的幵发 I —海洋空协的开发1—獰注自豪灾害与間范 保护海澤+ T —海洋环境问理与环境保护—维护海洋权益第一课时一、地球上的海与洋1海与洋对比2. 四大洋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大西洋:呈“ S'形。
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
北冰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
3. 海(1) 概念:通常一面或两面临近陆地,但不深入陆地,其余面以开阔的水域或若干海峡与其他 海或洋相连。
有个别海不邻近陆地,如北大西洋西部的马尾藻海。
(2) 海的分类:按所在位置划分内海、边缘海、外海、岛间海。
内海,或称地中海,如地中海、红海、黑海、波罗的海、渤海等。
边缘海,如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等。
外海:如阿拉伯海、巴伦支海等。
岛间海,如爪哇海、苏拉威西海等。
举例:陆间海一地中海 内海一渤海 边缘海一东海、南海 最大海一珊瑚海4. 海峡和海湾(1)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A. 分类:海峡有天然海峡和人工海峡两种。
B. 天然海峡的成因有多种,如海底扩张 、大陆漂移、地层陷落、冰川重压等C. 世界主要海峡认识海洋 开发海洋(2) 海湾A. 海湾多由沿海陆地沉降、海面上升淹没沿海洼地、河谷等形成。
B. 有一些海湾名为湾,实为海,如墨西哥湾、比斯开湾、孟加拉湾等。
C. 有一些海湾名为海,实为湾,如马尔马拉海、亚速海等。
二、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人賈认识阳汗KKfV三、海岸与海底地形---------- 1海曲址町間皱发農的京粉世乳(一)海岸1. 海岸线(1)定义:海岸线是海洋与陆地的分界线。
实际上,海面由于潮汐等因素而涨落不定,因此海岸线的位置也随之迁移。
通常人们把海平面升到最高处时与陆地的交线,叫做海岸线。
(2)影响海岸发育因素:除潮汐因素外,风暴潮、海底地震和火山爆发等引发的海啸、全球变暖等因素。
海岸与海岸带2•海岸的类型(1) 按海岸组成物质,可分为基岩海岸、砂质海岸、淤泥质海岸和生物海岸。
(2) 按海岸塑造因素,可分为侵蚀性海岸、断层海岸、泥沙质海岸、三角洲海岸、生物海岸。
(二) 海底地形的分布海底地形: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海底地形分成大陆架、大陆坡、洋盆和洋中脊等主要类型。
大陆隆:也称大陆基。
是大陆坡麓向大洋盆地缓侵倾斜的海底沉积带。
深度约为1500— 5000m 之间。
靠近大陆坡的地方较陡,接近大洋盆地的部分较缓。
大陆隆主要分布在大西洋、印度洋、北 冰洋和南极洲周围。
海隆:深海底宽广而下坡平缓的高地。
呈长条状或近似圆形,高出海底数百米,宽约数百千米。
海山:高出海底1000m 的死火山和活火山,坡度在5° --15。
之间。
深洋底的火山为点状散布, 呈椭圆形或狭长形。
;s&地形 洋中青犬陆边缘大陆垃2 *(三)海底地形的形成1洋壳的形成与海底地形海底扩张说认为,大洋底部地壳不断生成一扩张一消亡的过程,是地幔中物质对流的结果。
洋中脊是洋壳在地幔物质对流上升的托顶作用下形成的。
洋中脊也是洋壳的诞生处。
地幔物质从中脊的顶部裂谷带涌出,冷却凝结形成新的洋壳。
新洋壳不断生长,随着地幔物质的对流向两侧推开,海底不断扩张形成洋盆。
即洋中脊和洋盆是洋壳形成与扩张的产物。
2. 洋壳的消亡与海底地形: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互碰撞时,大洋板块密度大,位置低,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
俯冲地带形成海沟、岛弧和海岸山脉。
第二课时一、海水的温度和盐度(一)海水温度1海水热量的收入和支出:收入主要是太阳辐射,支出主要是海水的蒸发。
收支基本平衡,但不同季节,各个海区收支并不平衡,低纬度海区收入大于支出,中高纬度海区支出大于收入2. 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同一海区,不同季节=>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水平分布规律-同一爭节,不同海E=>高纬(水温低)低纬(水温高〉J L同一纬度匸=>暖流流经〔水温高塞流流过(水溫低)k垂直分布规律:从表层到深层,水温渐低r 1000米以下几乎无变化*3. 海水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海水的温度变化比陆地温度变化小;海洋上空的气温变化比陆地上空慢。
原因:海水热容〉陆地〉空气[经典例题1]下图是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分布曲线图。
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海洋热量收入与支出的叙述,正确的是()A. 热量净收入从低纬度海区到高纬度海区逐渐减少B. 各纬度海区的热量收支基本平衡C. 赤道海区热量收入最多,极地海区热量支出最多D. 海洋热量的主要收入是太阳辐射,主要支出是海水蒸发耗热(2)有关海洋表层温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 暖流流经海区的水温均高于寒流流经海区B. 洋流可减小高、低纬度海区之间的水温差异C. 热量辐射是各纬度海区之间热量交换的主要方式D. 水温的年变化幅度近岸海区大于同纬度大洋中部【解析】(1)海洋热量收入来自太阳辐射,支出是海水蒸发耗热,热量收入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由图可知热量收入最多在赤道以北10 ° N附近,从全球海洋看热量收支平衡,而各纬度海区热量收支不一定平衡,由此可知正确选项为A、Do(2)洋流通过对高、低纬度热量输送、交换可减小高、低纬度海区的水温差异,且同纬度海区暖流流经海区水温高,由于近岸洋流影响导致水温变化幅度近岸海区大于同纬度大洋中部,故正确选项为B、Db【答案】(1)AD (2)BD(二)海水盐度:单位质量(100克)海水中所含盐类物质(氯化钠和氯化镁)的质量。
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为3.5%。
1. 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①气候因素一一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气候因素,即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
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反之较高。
② 洋流因素一一同一纬度海区,有暖流经过盐度偏高;寒流经过盐度偏低。
③ 河流径流注入因素一一有大量河水汇入的海区,盐度偏低。
另外,高纬度海区结、融冰量的大小(有结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高;有融冰现象发生的海 区,盐度偏低)、海区的封闭度(海区封闭度越强,盐度会趋于更高或更低)、与附近海区海水的 交换量等也能影响到海水的盐度高低。
各个因素具有时空不同的变化,因此海水的盐度高低也具 有时空的差异。
2. 分析影响海水盐度因素的方法:① 同一纬度海区,主要考虑各海区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② 不同纬度海区,主要考虑寒、暖流的影响;其次近岸海区河流径流注入量的大小;高纬度海区 还要考虑结、融冰的情况。
最高海区:红海位于副热带,降水稀少、蒸发旺盛、陆上流入淡水少与外洋相通的水域狭窄,达 4H %最低海区:波罗的海。
原因:温带海洋性气候,河流有大量淡水汇入;纬度较高,蒸发小、与外 洋相通的水域狭窄。
不超过1%3.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
(如下图)① 副热带海区盐度最高的原因:气温高,蒸发大;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沉气流为主,降水少。
② 赤道海区盐度较低的原因:赤道低气压控制,蒸发量大,但降水量更大。
③ 高纬度海区盐度低的原因:气温低,蒸发量小;温带多雨带,多河流水注入。
④ 60° N 比60° S 海区盐度低的原因: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河流水注入多。
二、海水的运动(一)海水运动形式1. 波浪:风浪是最常见的一种波浪;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风暴引起的巨浪,破坏力 极大2. 潮汐: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通常一天观察到两次,白天称为潮、夜晚为汐。
杭州湾为三角形海湾,口小内大,夏秋季节夏季风盛行,加剧潮势,形成钱塘潮。
大潮3•洋流: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流动,又叫海流,越向深处流速越小。
(二)洋流(1)洋流分类「大吒运劫和近地面风带是主要劫力,由此形成的洋浇叫风海流①按成因屮温度*盐度不同,引起海水密度差异.导致海水运瓠叫密度流-一地海水减少,由相邻海区的海水来补充,叫补偿谎〔水平和垂直)②按性质:寒流、暖%筈寒流的温度不一定比暖流低:寒暖流只是与所经过的海区比,阿拉斯加暖流温度比加利福尼亚寒流低。
(2)洋流的分布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反气旋型洋流),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j拌球中高纬海区,形威逆时针方向大洋环流(气蛙型入北印度洋海区季风洋流J 「冬季胡匕风.海水向西流.呈反时针方向流^1夏季西南风,海水向东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中、低纬度大陆东侧为暖流,西侧为寒流;中高纬度大陆东侧为寒流,西侧为暖流。
重要的洋流:①太平洋:北太平洋暖流、日本暖流(黑潮)、千岛寒流(亲潮)、加利福尼亚寒流、秘鲁寒流、东澳大利亚暖流②大西洋:北大西洋暖流、墨西哥湾暖流、拉布拉多寒流、本格拉寒流、加那利寒流、巴西暖流、③印度洋:西澳大利亚寒流、北印度洋季风洋流④环球:西风漂流(寒流)第三课时一、海一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1海一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① 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最主要来源② 海洋是大气最主要的热量储存库③ 海洋是地球表面最大的碳储存库,海洋对大气中 C02勺吸收是平衡C02的主要途径 ④ 海洋向地球大气提供40%勺再生氧气,人们把海洋与森林并称地球的两叶肺。
2. 海一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1) 全球的水量平衡是通过水循环来实现的各神水体不断更新,从而錐护全球冰的支态平衡倉义使地表各个圍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不断塑造脱形态能量来源:外因一一太阳辐射能、重力能,内因一一水的三相变化(2) 地球上高低纬间的热量输送主要是通过大气运动和洋流共同实现的二、厄尔尼诺和拉尼娜1沃克环流正常年份,在赤道附近及其以南海区,太平洋西部温度高、海面高,东部温度低、海面低的状态 下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