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问题的特征与类型

合集下载

第十讲 社会问题

第十讲 社会问题
• 根源于结构或功能:结构失调性社会问题与功能失调性社 会问题 • 体制与行为:体制性社会问题与行为性社会问题
二、社会问题的认定
1、客观主义的观点
2、主观主义的观点
3、我们:社会问题既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否
被视为社会问题,与主观认识有关
三、社会问题的形成过程
1、某事件对某群体生活产生不利影响,受损者不满并 开始呼吁 2、敏感群体与有识之士认同之并扩大呼吁 3、社会舆论关注,导致广大成员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4、公众普遍认为问题存在,负面影响必须解决 5、权力集团认同,对问题的解决表示支持 (chuangyedashang)
第二节 社会问题的理论解释
1. 社会病理学
2. 社会解组论
3. 价值冲突论
4. 标签理论
5. 批判理论
6. 社会建构论
一、社会病理论
• 社会是一个有机体,正常情况下是健康的
• 社会问题是社会有机体出现病变
• 原因是社会化失败,成员没能成为遵守规则、接 受主流价值观的成员 • 社会化的失败又在于成员生理或社会环境 • 解决社会问题的关键,在于治疗社会有病个体
第十一讲 社会问题Fra bibliotekSocial problem
主要内容
• 第一节 社会问题概述 • 第二节 社会问题的理论解释 • 第三节 我国的社会问题
第一节 社会问题概述
1、社会问题的含义、特征与类型 2、社会问题的认定
一、社会问题的含义、特征和类型
1、社会问题的含义 • 默顿:社会期望的东西被中断、社会规定的正当事物被破 坏、社会珍视的社会模式与关系的脱节 • 广义:一切社会生活所存在的问题 • 狭义:特定社会病态或失调现象,即由于某些社会结构与
二、社会解组论

当代社会问题

当代社会问题

当代社会问题第一章 社会问题概述1.社会问题社会问题是影响社会成员健康生活,妨碍社会协调发展,引起社会大众普遍关注的一种社会失调现象。

( 1)是否使社会运行失调2)是否影响多数社会成员的利益或生活3)是否符合社会的主导价值标准和规范标准)2.社会问题的界定条件1) 客观性的事实依据:社会问题具有客观意义,这种客观事实必然有其外在的表现形式,即一种现象、一个事件或者一种行为,而且是十分具体的。

对社会问题的认识是以社会生活中存在着某种与社会发展不相协调的社会现象为客观依据2) 影响相当数量数量人的公共麻烦:共公问题往往是由社会的结构失调、行为规范失范和社会运行失控引起的。

它的产生并不是少数人的责任它的解决也要通过广大的社会成员的集体努力,因而具有群体性。

社会问题威胁或者触犯了社会中相当一部分人的利益,因而社会上大多数人对社会现象持否定态度,认为这种现象有问题。

3) 违背社会的主导价值原则:将某种社会现象或社会行为定义为社会问题,是因为社会上绝大多数的人认为这种现象或行为有悖于社会的主导价值和主导规范。

对社会现象的界定正好反映出公众的价值观念和认识的标准。

社会规范是社会主导价值的体现,社会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常常表现为与社会规范的冲突。

4) 与人的到的抉择有关:社会有一种倾向,即当某一问题越是与人的行为选择中的导读价值有关,具有鲜明的道德意志抉择的特征,并且直接与众所公认的社会价值体系和社会规范体系所冲突、对立,就越是容易激起人们的道德情感,越易被视为社会问题5) 社会问题具有可改变性:人类改变社会的能力提现在人类可以不断提高认识;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社会问题的界定过程(警觉阶段 决策阶段 改革阶段)1) 利益受损集团的强烈不满和呼吁2) 社会敏感集团及社会上某些有识之士的呼唤3) 社会舆论集团及大众传媒的宣扬和推动4) 公众普遍的认识和接受5) 社会权利集团的认可和支持6) 解决社会问题开始4.社会问题的基本理论(要求理解能用于案例分析)1) 社会病态论2) 社会解组论3) 价值冲突论4) 行为偏差论5) 标签论6) 建构主义理论7) 风险社会理论8) 社会冲突论第一章 社会问题的特征和类型1. 社会问题的基本特征1) 社会问题是普遍发社会现象:没有一种社会形态、没有一种社会制度不存在社会问题,它具有无国界、无制度性的特征2)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特有的社会问题:社会问题在时间上具有特殊性,社会问题具有鲜明的历史阶段性3) 形成社会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它的起因常常是多种多样的,一个社会问题往往和别的社会问题相关联,问题的关联性和复杂性是社会问题的一大特点4) 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对某些社会问题的界定是不同的:同样一种社会现象,在某种文化背景下被认为是社会问题,而在另一种文化背景下却并不认为是社会问题2.社会问题的分类1)二分法:默顿和尼斯贝特:偏差行为,包括犯罪、精神病、吸毒、自杀等;社会解组,包括世界人口危机、种族关系、社区解组、都市交通问题等洪雷:现性社会问题;隐性社会问题2)三分法:杨国枢和叶启政:社会性问题包括人口、贫穷等;制度性社会问题包括家庭和婚姻、老人和福利等;个人性社会问题包括少年犯罪、自杀等3)四分法:奥杜姆:个人病态问题;社会病态问题、经济病态问题、社会制度病态问题4)五分法:兰迪士:个人失调的失败;社会结构的缺憾;个人对适应的失败;政治和经济问题;社会政策和制度的失调3.解决社会问题的原则和方法指导方针:1) 坚持国家、社会和群众力量相结合的方针2) 坚持物质昂住和精神鼓励相结合的方针3) 坚持整体协调、综合治理的方针五个原则;1) 社会规律性原则2) 社会规范性原则3) 社会公众性原则4) 社会效益型原则5) 社会进步性原则解决路径:政策调控、法规调控、传媒的抨击、社区基层力量的化解、专业机构的介入第二章 社会问题产生的背景1.社会转型的概念社会转型是一种整体和全面的社会类型的过渡,它的内涵是指社会由传统的走向现代化的过渡期2.社会结构的概念社会结构是指社会体系各成分之间,由阶级和其他社会集团的相互关系、劳动分工以及社会利益的性质所决定的、稳定的、有条理的关系网络。

社会问题的名词解释

社会问题的名词解释

社会问题的名词解释社会问题是指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一系列不利于社会发展和个体幸福的现象和矛盾。

社会问题通常涉及到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价值观念以及社会制度等方面问题。

社会问题的存在常常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进步,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进行解决。

社会问题的特点之一是普遍性。

社会问题通常不是个别个体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范围内的问题,例如贫富差距、失业问题、教育问题等。

这些问题影响到了广大群体的生活和发展,因此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和合作来解决。

社会问题的另一个特点是复杂性。

社会问题往往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产生的。

解决社会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进行干预和改变。

例如,在解决贫困问题时,除了提供经济援助外,还需要加强教育、改善社会保障制度等多方面的工作。

社会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社会问题的产生往往涉及到社会结构、社会制度以及社会价值观念的问题,需要通过全社会共同的努力来解决。

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以及个人都应当发挥自己的作用,各尽其责,形成合力,推动解决社会问题的进程。

社会问题的解决需要有长期的发展视角。

社会问题的解决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从根本上改变社会的结构和制度,调整社会的发展方向。

解决社会问题不仅是当下的任务,更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个体的全面发展。

因此,解决社会问题需要有长期的战略规划和持续的努力。

总体来说,社会问题是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一系列不利于社会发展和个体幸福的现象和矛盾,其普遍性、复杂性和长期性使得解决社会问题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和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共同的努力,才能够实现社会问题的根本解决,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进步。

社会学中的社会问题与社会改革

社会学中的社会问题与社会改革

社会学中的社会问题与社会改革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研究社会现象的起因、规律以及解决方案,对于揭示和解决社会问题起着重要的作用。

社会问题是指在社会中出现的与社会制度、社会关系、社会价值观念等有关的各种困难和矛盾。

而社会改革则是通过制度变革、观念转变等手段解决这些社会问题,实现社会的进步与和谐发展。

本文将从社会学的角度探讨社会问题与社会改革的关系。

一、社会问题的分类与特点社会问题的种类繁多,可大致分为经济问题、政治问题、环境问题、文化问题等。

例如贫富差距、社会不平等、污染和破坏环境、文化冲突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与社会和谐。

同时,社会问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社会问题具有普遍性。

社会现象普遍存在于社会的各个角落,是人们生活中无法回避的一部分。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社会问题都会存在并且以不同的形式出现。

其次,社会问题具有复杂性。

社会问题往往涉及多个层面的因素,如经济、政治、文化等,相互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解决社会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寻找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再次,社会问题具有多样性。

社会问题不仅种类繁多,还表现出各种多样的特征。

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社会问题也会有所差异,因此在解决社会问题时需要因地制宜,因人施策。

最后,社会问题具有动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新的社会问题不断涌现,而已有的社会问题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

因此,社会改革需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

二、社会改革的意义和作用社会改革是针对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是通过制度变革和观念转变来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社会改革具有以下几个意义和作用。

首先,社会改革有助于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

通过解决社会问题,减少社会不公与不平等,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可以营造出稳定和谐的社会氛围,增强社会凝聚力。

其次,社会改革可以推动经济发展。

经济问题是社会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经济问题将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社会问题的特征与类型

社会问题的特征与类型

第二章 社会问题的特征与类型
第四、社会性
社会性与个体性相对而言,社会性现象是人们生活中发生社会互 动、具有共同性的现象,社会问题是具有共同性的社会现象,其社 会性表现在:
1、社会问题产生原因的社会性3、社会问题后果的社会性。 社会问题对社会产生影响的普遍性,决 定其后果必然对社会整体产生影响。
第二章 社会问题的特征与类型
第一节 社会问题的特征
第二节
第三节
社会问题的类型
解决社会问题的原则
第二章 社会问题的特征与类型
第一节 社会问题的特征 一、社会问题的普遍性特征
二、社会问题的特殊性特征
第二章 社会问题的特征与类型
一、社会问题的普遍性特征
定义:社会问题的存在是绝对的,社会问题的性质是客观的,解决 社会问题的过程是复杂的。 第一、绝对性 没有一个国家、社会形态、社会制度不存在社会问题,而且存在于 社会的各个领域。 1、任何社会都存在由其内部因素相互矛盾、冲突而引发的社会问 题,社会问题与人类社会同时存在。从社会问题存在这一点,具有 无国界性,无制度性,无社会形态性的特征,因而是绝对的。 2、不同社会制度的社会还存在一些相同的社会问题。 如人口问题、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短期行为)、社会犯罪、道 德沦丧问题等。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有不同表现,不会因为社会制 度的改变而消失。 3、另外,随着全球化速度的加快,很多社会问题是互相联系的, 不可分割的,具有世界性,在这个意义上说,也是绝对的。
4、社会问题责任的社会性。由于社会问题产生原因、内容的社会性, 决定了社会问题的出现及对社会影响的责任不可能由个别人来承担。
5、社会问题解决的社会性。社会问题既然是许多人的不良行为所致, 要解决它,必然要发动群众。动员全社会力量铲除它。

名词解释社会问题

名词解释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一、社会问题的定义社会问题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出现的一系列不合理、不公正、不稳定的现象、行为或状况。

它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如经济、教育、环境、政治等,对个人和社会产生着不良影响。

社会问题的存在反映了社会的不完善性和需要改进的方面。

1.1 社会问题的特点•广泛性: 社会问题波及面广,涉及人数众多,影响范围广阔。

•多样性: 社会问题多种多样,包括贫困、失业、环境污染、教育不公平等等。

•复杂性: 社会问题通常由多个因素交织而成,没有简单的解决办法。

•长期性: 社会问题往往存在较长时间,不易迅速解决。

1.2 社会问题的分类社会问题可以从不同的维度进行分类。

以下是根据问题的性质和影响程度进行划分的几个常见分类:1.2.1 经济问题经济问题是社会问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贫富差距、失业、贫困等。

贫富差距导致社会不平等,容易引发社会动荡;失业直接影响人们的生计和尊严;贫困则让一部分人陷入生活困境。

1.2.2 教育问题教育问题涉及到教育的公平性、质量等方面。

教育不公平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地区间、城乡间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导致教育机会不公平;教育质量的问题则直接影响到培养人才和社会进步。

1.2.3 环境问题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许多困扰,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1.2.4 政治问题政治问题涉及到社会的政治体制、法治建设等方面。

腐败现象、权力滥用等问题容易引发社会不满和不稳定,阻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二、社会问题的影响与原因社会问题的存在对个人和社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而这些问题往往由多个原因造成。

2.1 社会问题的影响社会问题的存在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不利影响:2.1.1 经济影响社会问题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经济不稳定和失业增加会导致社会动荡,投资和消费的信心下降,经济增长放缓。

贫困和贫富差距扩大也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初中政治社会问题知识点整理

初中政治社会问题知识点整理

初中政治社会问题知识点整理社会问题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

了解和掌握社会问题的知识点,对于政治学习和社会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将对初中政治社会问题知识点进行整理,以便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理解这方面的内容。

社会问题一览1. 社会问题的定义:社会问题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引发争议、具有重大影响的各种问题。

2. 社会问题的分类:社会问题可以分为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教育问题等。

其中,政治问题主要涉及政府管理和国家治理方面的问题;经济问题主要涉及资源配置和生产关系等方面的问题;文化问题主要涉及社会价值观念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问题;教育问题主要涉及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的问题。

3. 社会问题的形成原因:社会问题形成原因复杂多样,包括历史原因、经济原因、文化原因、制度原因等。

不同的社会问题有不同的形成原因。

政治问题1. 政治问题的定义:政治问题是指与政治有关的各种问题,涉及政府的权力行使、决策制定、政策执行等方面的问题。

2.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墨西哥湾漏油事件是指2010年发生在美国墨西哥湾的一起石油泄漏事故。

这次事故对沿岸生态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争议,涉及到环境保护、能源开发等政治问题。

3. 社会不平等问题:社会不平等是指社会中存在的贫富差距和社会地位不平等的现象。

社会不平等问题涉及到资源分配、社会公正、社会福利等政治问题。

经济问题1. 经济问题的定义:经济问题是指与经济活动和经济制度有关的各种问题,涉及到生产、分配和消费等方面的问题。

2. 贫困问题:贫困是指人们生活水平低下,缺乏基本生活资源和保障的状态。

贫困问题主要涉及到资源分配不均、发展不充分等经济问题。

3. 就业问题:就业问题是指人们在找工作、就业机会不足的问题。

就业问题涉及到劳动力市场、经济增长等经济问题。

文化问题1. 文化问题的定义:文化问题是指与社会文化有关的各种问题,涉及到价值观念、文化传承和文化冲突等方面的问题。

社会问题总结

社会问题总结

社会问题总结1.社会问题:是指在社会中存在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严重失调或冲突现象。

2.问题:是指不符合社会主导价值体系和规范体系的公共生活中的麻烦。

3.构成社会问题的条件:(1)社会问题的起源具有社会性(2)社会问题内容和表现形式具有社会性社会问题的后果具有社会性,它能对社会的大多数成员的社会生活产生影响,对社会的运行和发展构成障碍(3)社会问题的责任具有社会性(4)社会问题的解决具有社会性。

4.社会问题的特征:普遍性、复杂性、持久性、历史性、变异性。

5.社会场:是社会控制的主要成分,它是由各种文化因素综合形成的一种社会环境,它即通过舆论监督、道德约束等机制照成无形的压力,迫使人们遵从社会规范,又通过社会成员的规范内化与自省实现内在控制与自我控制。

6.硬控制:是指运用强制性手段,如政权、法律、纪律等迫使社会成员去遵守既定的社会规范的社会控制。

又称为强制性控制或统治。

7.软控制:是指运用非强制性手段,如舆论、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等引导社会成员去认同遵守规范的社会控制。

又称为非强制性控制或制约。

8.社会控制的度则:是指社会规范对社会行为与社会关系的制约程度。

9.社会控制的度包括:控制力度、控制网络致密度和控制刚度。

10.规范真空:是指社会转型过程中,旧的社会规范已经被社会否认并失去其社会功能,而新的规范却不能立刻发挥其社会功能。

11.规范迷乱:是指在社会转型期,与自然经济相适应的传统社会规范及其价值观念和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社会规范及其价值观念杂然并存、共起作用,导致人们无所适从。

12.规范软化:是指形式上合法的显规则在实际运作过程中被潜规则所取代,失去对社会个体的约束力和对社会整体的整合力。

13.社会秩序的生成途径:社会秩序的自发生成和理性构建。

14.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失序的表现:(1)政治领域的失序,行政低效、权力失控(2)经济领域的失序,市场主体混乱、市场行为混乱(3)思想文化领域的失序,价值体系崩溃、道德观念沦丧(4)社会生活领域的失序,犯罪数量剧增、青年犯罪突出、有组织犯罪严重。

社会问题重点(全)

社会问题重点(全)

社会问题“重点要点”(仅供参考)整理人:彭路杰、郭福洲、施乐艳第一章社会问题概述第一节社会问题的界定1. 社会问题:社会问题是指在社会中存在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严重失调或冲突现象。

p.32. 构成社会问题的条件是什么?社会问题的起源具有社会性;社会问题内容和表现形式具有社会性;社会问题的后果具有社会性,他能对社会的大多数成员的社会生活产生影响,对生活的运行和发展构成障碍,即社会问题属于“公共麻烦”;社会问题的责任具有社会性;社会问题的解决具有社会性。

p.3第二节社会问题的特征3. 社会问题具有哪些特征?社会问题的普遍性(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社会问题的对象、社会问题的影响和社会问题的解决这三个方面都具有普遍性);社会问题的复杂性(产生的复杂性;内容和形式的复杂性;解决的复杂性;社会问题社会关注的复杂性);社会问题的持久性;社会问题的历史性;社会问题的变异性(存在形式;存在范围;社会影响程度的变异性)。

第三节社会问题的类型4. 有几种分类方式?社会问题的产生划分:发生的可能性(必发性与偶发性);产生的主要原因;产生与社会结构的关系(结构性与非结构性);社会问题产生与社会存在(运动)的状态(稳定性与过程性)。

社会问题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划分:社会失调的具体内容(自然环境;经济;政治;人口;教育,社会安全;社会文化;社会心理或社会意识、观念);社会问题的表现状态(社会反常性与社会解组性);社会问题的表现程度(显性与隐性);社会问题存在的空间范围。

社会问题的影响及解决划分:社会问题对社会影响的根本性质(消极的与积极的);解决社会问题的条件(一定时期内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的和一定时期内暂无条件和能力解决的)。

第四节社会问题的基本理论5. 社会病态论的主要观点?第一,社会问题是违背社会道德期望的现象,或者社会本身就是不道德的社会;第二,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社会和个人两个方面;第三,关于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早起社会病态论者侧重社会道德的重整和个人品德的陶冶,而后期社会病理学者着眼于改造社会环境,认为对全民实行道德教育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唯一办法,两者都把教育作为解决社会问题的主要手段。

社会问题总结

社会问题总结

社会问题总结1.社会问题:是指在社会中存在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严重失调或冲突现象。

2.问题:是指不符合社会主导价值体系和规范体系的公共生活中的麻烦。

3.构成社会问题的条件:(1)社会问题的起源具有社会性(2)社会问题内容和表现形式具有社会性社会问题的后果具有社会性,它能对社会的大多数成员的社会生活产生影响,对社会的运行和发展构成障碍(3)社会问题的责任具有社会性(4)社会问题的解决具有社会性。

4.社会问题的特征:普遍性、复杂性、持久性、历史性、变异性。

5.社会场:是社会控制的主要成分,它是由各种文化因素综合形成的一种社会环境,它即通过舆论监督、道德约束等机制照成无形的压力,迫使人们遵从社会规范,又通过社会成员的规范内化与自省实现内在控制与自我控制。

6.硬控制:是指运用强制性手段,如政权、法律、纪律等迫使社会成员去遵守既定的社会规范的社会控制。

又称为强制性控制或统治。

7.软控制:是指运用非强制性手段,如舆论、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等引导社会成员去认同遵守规范的社会控制。

又称为非强制性控制或制约。

8.社会控制的度则:是指社会规范对社会行为与社会关系的制约程度。

9.社会控制的度包括:控制力度、控制网络致密度和控制刚度。

10.规范真空:是指社会转型过程中,旧的社会规范已经被社会否认并失去其社会功能,而新的规范却不能立刻发挥其社会功能。

11.规范迷乱:是指在社会转型期,与自然经济相适应的传统社会规范及其价值观念和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社会规范及其价值观念杂然并存、共起作用,导致人们无所适从。

12.规范软化:是指形式上合法的显规则在实际运作过程中被潜规则所取代,失去对社会个体的约束力和对社会整体的整合力。

13.社会秩序的生成途径:社会秩序的自发生成和理性构建。

14.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失序的表现:(1)政治领域的失序,行政低效、权力失控(2)经济领域的失序,市场主体混乱、市场行为混乱(3)思想文化领域的失序,价值体系崩溃、道德观念沦丧(4)社会生活领域的失序,犯罪数量剧增、青年犯罪突出、有组织犯罪严重。

什么是社会问题?

什么是社会问题?

什么是社会问题?一、社会问题的定义和意义社会问题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涉及到个人、群体和整个社会的一系列困难和不良现象。

社会问题的存在,不仅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进步,也会直接或间接地损害到个人和群体的利益和福祉。

二、社会问题的类型和特点1.政治问题政治问题是指涉及政治权力、制度和政策等方面的问题。

如无民主、腐败和权利受限等。

2.经济问题经济问题是指经济体制、产业结构和市场状况等方面的问题。

如贫富差距、就业难和经济萎缩等。

3.文化问题文化问题是指人们的价值观、文化观念和文化习惯等方面的问题。

如价值观扭曲、文化沙漠和道德滑坡等。

4.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指围绕人类生存环境的一系列问题。

如严重污染、自然资源枯竭和气候变化等。

三、社会问题的成因和解决办法1.社会问题的成因社会问题的成因是复杂的,涉及到社会体制、政治经济制度、文化习惯和教育等多方面因素的作用。

2.社会问题的解决办法社会问题的解决办法是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每个个体共同参与的。

具体包括完善法律制度、改善教育质量、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强社会保障和改变文化习惯等。

四、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和解决社会问题面对社会问题,我们应该首先关注社会问题的存在,通过自我提升和知识扩展来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

其次,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关注弱势群体,展现个人的价值和责任。

最后,我们要坚信,无论遭遇什么样的社会问题,只要我们义无反顾地追求真理、善良和美好,就一定能走向光明的未来。

总结:社会问题不是可以轻易解决的,它的存在需要我们每个人都付出努力和责任。

我们要关注社会问题,理解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问题的解决,用我们自己的方式和行动,为建设一个美好的社会贡献力量。

第十二章 社会问题

第十二章 社会问题

2、社会问题的构成要素
(1)必须有一种或数种社会现象产生失调情况. (2)这种失调影响了许多人的社会生活. (3)这种失调引起了社会多数成员的注意. (4)这种失调必须运用社会力量才能寓意解决.
二、社会问题的特征
1、普遍性和变异性 普遍性是指社会问题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变异性是指社会问题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和 不同时间里格局特点。 2 、复合性和周期性 复合性是指社会问题是由多种因素复合而成 的;周期性是指问题有潜伏期,激烈时表现为 社会问题,当冲突达到解决后,再进入潜伏期。
2、环境问题 由环境自身变化引起的问题叫原生环境问题 原生环境问题 或第一环境问题(如海啸、台风、洪水、地震 等) 由人类活动引起的问题叫次生环境问题 次生环境问题或第 次生环境问题 二环境问题。这种问题又可以分为两类,一是 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使自然环境遭受破 环即生态破环问题 生态破环问题;二是城市化和工业化高速 生态破环问题 发展而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 环境污染问题 原生和次生环境问题很难截然分开。
3、破坏性和集群性 破坏性是社会问题对社会运行和人们 的社会生活具有威胁、损害的破坏性作 用。 集群性是指社会问题往往不是带个独 立地出现,而是成群乘串地出现。
三、社会问题的类型
1、普遍性问题和特殊性问题 普遍性问题是指一定时期内普遍发生在 各个地区或国家的社会问题。 特殊性问题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在某类 或某个地区与国家的社会问题。
3、贫困问题
贫困是指个人或家庭缺乏必要的资源,因而 不能达到一个社会的基本生活水准。可分为以 下类型 (1)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 绝对贫困是指个人或家庭缺乏起码的资源以 维持最低的生活需求,甚至难以生存。 相对贫困是指个人或家庭所拥有的资源虽然可 以满足其基本的生活需要,但不足以使其达到 一个社会的平均生活水平,通常只能维持远远 低于平均生活水平的状况。

第二章--社会问题的特征与类型

第二章--社会问题的特征与类型

(一)分类标准的特征
目的性 操作性 社会性 清晰性 对应性
社会问题的产生分类
社会问题产生、发展的趋势和可能性划分
➢ 必发生的(如环境污染) ➢ 偶发性的(如人口问题)
社会问题产生的主导性或主要原因
➢ 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
社会问题产生与社会结构来划分
➢ 结构性的(如二元结构) ➢ 非结构性的(如犯罪)争议、劳工福利等。
5、五分法
兰迪士在1959年出的《社会问题和世界》一书中的分类是:
① 个人调适的失败,如过度社会中的人格、精神病的扩张及本 质、精神错乱、自杀、酒精中毒及麻醉药品、性犯罪;
② 社会结构的缺憾,如边际人、种族、男女平等、卖淫、乞丐 与奴隶、社会阶级与喀斯特;
我国转型期社会问题的划分
学者朱力从社会问题的表现形式及产生的主导原 因的角度出发,将社会问题划分为三类:
1、结构性社会问题 这类社会问题不是由于个人的原因造成的,而是
由某些制度性、政策性的因素引起的。这类问题 包括人口问题、贫穷问题、劳动就业问题、城乡 二元结构问题,等等。
2、变迁性社会问题
2、国情差异性:不同文化背景下对社会问题的界定 是有差别的
对社会问题有不同的看法,也是一种由空间不同 而产生的差异性。文化背景不同,产生的社会问 题和关注的社会问题都是不同的。这种文化的差 异性,要求我们在研究同一种社会问题时,要注 意它的文化背景。在研究中国社会问题时,只能 将其放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中来研究,而不能简单 地照搬欧美国家社会学者的研究结论来解释中国 的社会问题。如:卖淫、赌博、三农问题表现形 式等。
➢ 全球性的和区域性的
以社会问题的影响及解决分类
社会问题对社会影响的根本性质
➢ 消极性的 ➢ 积极性的

论述社会问题的类型

论述社会问题的类型

论述社会问题的类型社会问题是指在一个社会中出现的具有普遍性或广泛影响的一系列问题。

这些问题可以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环境、教育、健康等各个领域,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社会问题的类型繁多,可以从不同维度进行分类和讨论。

本文将按照深度和广度的要求,全面评估各类社会问题,并展示它们对我们社会的重要性和挑战。

一、经济类社会问题1. 贫富差距问题贫富差距是指社会上的财富、收入、教育等资源在不同人群之间的不平等分配。

这种不平等不仅会导致社会不稳定,还会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我们需要思考如何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的公平和包容。

2. 就业与失业问题就业与失业问题是当今社会面临的普遍挑战。

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一些传统产业逐渐衰落,新兴产业和岗位的需求增加。

然而,不同地区和群体之间的就业机会分布不均,导致一些人无法找到工作。

我们需要寻找解决方法,提高就业率,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

二、政治类社会问题1. 腐败问题腐败是指公共权力被滥用、贪污以及以权谋私等行为。

腐败不仅严重侵蚀了社会信任和公平正义,还阻碍了国家的发展和治理能力。

我们需要建立有效的反腐机制,推动政府的透明化和廉洁治理。

2. 民主与权力问题民主与权力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社会问题。

权力是用来服务人民的,而不应该成为一种剥削和压迫的工具。

我们需要探讨如何建立起更加民主和公正的社会制度,保障人民的权益和自由。

三、文化类社会问题1. 文化冲突与多元共存在现代社会,不同文化之间的接触与交流日益频繁,文化冲突也随之增多。

如何在尊重和包容的基础上,实现文化的多元共存,是我们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

我们需要建立跨文化的对话和理解,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2. 教育与价值观问题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同时也是塑造个体价值观的重要渠道。

然而,不同教育体系和价值观之间存在差异,给个体和社会带来挑战。

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同时尊重和传承本土文化。

社会问题课程

社会问题课程

自杀问题
第六章卖淫问题
一、卖淫嫖娼死灰复燃 1.定义:是为了赚钱而甘愿把肉体出卖给任 1.定义:是为了赚钱而甘愿把肉体出卖给任 何人的行为 2.历史 2.历史 3.死灰复燃 3.死灰复燃 二、买方市场 二、买方市场 1.谁是卖淫市场的消费者 1.谁是卖淫市场的消费者 2.为什么要购买性服务 2.为什么要购买性服务
第一章社会问题的特征与类型
一、社会问题的特征 1.普遍性特征 1.普遍性特征 2.特殊性特征 2.特殊性特征 二、社会问题的类型
第二章社会问题产生的背景
一、如何看待社会问题 1.社会问题是客观存在 1.社会问题是客观存在 2.认识社会问题的理论难点 2.认识社会问题的理论难点 二、当前社会问题产生的背景 1.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 1.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 2.转型期社会结构的变迁 2.转型期社会结构的变迁
绪论
社会问题的四要素: 1.它们对个人或社会造成物质或精神损害; 1.它们对个人或社会造成物质或精神损害; 2.它们触犯了社会里一些权力集团的价值观 2.它们触犯了社会里一些权力集团的价值观 或准则; 3.它们持续很长时间; 3.它们持续很长时间; 4.由于处于不同社会地位的群体会做出不同 4.由于处于不同社会地位的群体会做出不同 评判,对它们的解决方案也往往多种多样, 因而在如何解决问题上难以达成一致。
2.解释性研究功能 2.解释性研究功能 3.预测性研究功能 3.预测性研究功能 4.规范性研究功能 4.规范性研究功能
第五章
一、自杀是社会问题 1.自杀的状况 1.自杀的状况 2.自杀的特征 2.自杀的特征 二、自杀的原因 1.社会结构的视角 1.社会结构的视角 2.个人因素的视角 2.个人因素的视角 三、自杀控制
社会问题课程阅读书目

小学社会发展与社会问题知识点归纳

小学社会发展与社会问题知识点归纳

小学社会发展与社会问题知识点归纳在学习社会课程的过程中,我们会涉及到社会发展和社会问题的相关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非常重要。

下面将根据任务名称,对小学社会发展和社会问题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

一、社会发展的概念和特征社会发展是指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

具体特征包括:1.社会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实现了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

2.社会发展是全面的,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3.社会发展是不断变化的,人类社会在不同历史时期会出现不同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二、社会问题的概念和分类社会问题是指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需要解决的难题。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社会问题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经济问题:如失业、贫困、资源短缺等。

2.环境问题:如污染、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等。

3.教育问题:如教育不公平、学生负担过重等。

4.社会公平问题:如贫富差距、社会阶层分化等。

5.社会治安问题:如犯罪、暴力等。

三、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解决社会问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以下是常见的解决方法和途径:1.法律手段: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管理和解决问题。

2.教育手段:通过教育普及知识,提高人们的素质和意识。

3.技术手段:应用科技手段解决环境、资源等问题。

4.经济手段: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和引导,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5.舆论引导:通过舆论的力量引导公众的关注和参与。

四、社会责任和公民意识在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社会责任和公民意识。

具体表现为:1.尊重他人权利和利益,关心他人的困难和需求。

2.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秩序和正义。

3.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为社会做出贡献。

4.热心帮助他人,传递爱与友善。

5.学习问题解决的能力和方法,通过个人和集体的努力来解决社会问题。

五、社会安全和风险防范社会安全是指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受到有效保护的状况。

为了实现社会安全,我们需要进行风险防范,采取以下措施:1.警惕安全隐患,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一、社会问题概述(一)社会问题的界定1、社会问题的含义社会问题既是一种客观行为,即违背社会规范的行为,又含有较强的主观意识,是为大多数社会成员视为违背社会规范的行为。

2、社会问题的特征普遍性复杂性时间性空间性3、社会问题的类型(1)按社会问题发生的领域来划分,可将社会问题分为政治性社会问题,经济性社会问题,文化性社会问题和日常生活中的社会问题。

也可分为社会性的社会问题,制度性的社会问题和个人性的社会问题。

(2)按社会问题的具体表现形式来划分,可分为人口问题,环境问题,劳工问题,贫困问题,教育问题,家庭问题,犯罪问题,腐败问题,等等。

(3)按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来划分,可分为结构失调性社会问题与功能失调性社会问题。

(二)有关社会问题的研究视角1、社会病理学是20世纪初期美国一些社会学者所持有的观点,其理论基础是斯宾塞的有机体类比法。

社会被看成是一个结构复杂的有机体,凡妨碍有机体正常运行的情况皆可视为社会问题。

2、社会解组论盛行于1918-1935年间,关注的不是个人而是社会规则,强调从社会结构的角度来看待社会问题。

该理论认为社会是一个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的组织系统,某些事件的出现改变了系统某部分的功能,其他部分必须重新协调以适应这种变化,各部分缺乏适应或适应不良就会产生社会解组现象,逐渐造成社会问题。

3、价值冲突论价值冲突论认为,社会问题的产生主要来源于社会不同群体之间的价值和利益冲突。

4、偏差行为论所谓偏差行为,是指社会成员的行为偏离了某地位所规定的角色行为,违反了社会所期望的规范。

两种观点:社会提供给人们的机会不均等产生偏差行为;偏差行为是不恰当的社会化的结果。

5、标签论标签论来自米德的互动理论,侧重于从主观方面探讨问题。

偏差行为并非个人行动的本质,而是由他人利用规则制裁犯罪者而产生的结果,偏差行为亦即被贴上标签的行为。

6、社会建构主义20世纪70年代以后产生的。

该理论认为,社会问题的出现是社会建构的结果,强调围绕社会问题的界定、解释、解决的过程而产生的不同行动者之间的互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综合性——社会问题成因的复杂性。社会问题的产生与 一般问题不同,它既有社会层面的原因,如社会制度变动, 社会运行失调等因素,也有个人层面的原因,如个人的生 理、心理能力较弱等,既有现实的原因,也有历史的原因。 例如贫困问题。
第二章 社会问题的特征与类型
谢谢观看!!
第二章
第三、复杂性
社会问题的特征与类型
形成社会问题的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是复杂的,人们对社会问题的认识是不 同的
1、起因是多种多样。历史的、现实的、宏观、微观、政治经济、文化 心理等。(如贫困问题) 2、一个社会问题往往与其他社会问题相关联。(产生、解决) 3、在一定条件下,社会问题会相互转化。社会问题的性质及影响,都 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条件的变化而相互转化。 4、解决社会问题具有复杂性。 5、社会集团的利益矛盾,使人们对社会问题的认识有时并非一致 。
第二章 社会问题的特征与类型
第四、社会性
社会性与个体性相对而言,社会性现象是人们生活中发生社会互 动、具有共同性的现象,社会问题是具有共同性的社会现象,其社 会性表现在:
1、社会问题产生原因的社会性。(人口问题) 2、社会问题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是社会性的。 3、社会问题后果的社会性。 社会问题对社会产生影响的普遍性,决 定其后果必然对社会整体产生影响。
第二章 社会问题的特征与类型
第一节 社会问题的特征
第二节
第三节
社会问题的类型
解决社会问题的原则
第二章 社会问题的特征与类型
第一节 社会问题的特征 一、社会问题的普遍性特征
二、社会问题的特殊性特征
第二章 社会问题的特征与类型
一、社会问题的普遍性特征
定义:社会问题的存在是绝对的,社会问题的性质是客观的,解决 社会问题的过程是复杂的。 第一、绝对性 没有一个国家、社会形态、社会制度不存在社会问题,而且存在于 社会的各个领域。 1、任何社会都存在由其内部因素相互矛盾、冲突而引发的社会问 题,社会问题与人类社会同时存在。从社会问题存在这一点,具有 无国界性,无制度性,无社会形态性的特征,因而是绝对的。 2、不同社会制度的社会还存在一些相同的社会问题。 如人口问题、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短期行为)、社会犯罪、道 德沦丧问题等。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有不同表现,不会因为社会制 度的改变而消失。 3、另外,随着全球化速度的加快,很多社会问题是互相联系的, 不可分割的,具有世界性,在这个意义上说,也是绝对的。
4、社会问题责任的社会性。由于社会问题产生原因、内容的社会性, 决定了社会问题的出现及对社会影响的责任不可能由个别人来承担。
5、社会问题解决的社会性。社会问题既然是许多人的不良行为所致, 要解决它,必然要发动群众。动员全社会力量铲除它。
第二章 社会问题的特征与类型
二、社会问题的特殊性特征
指由于社会时代的不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文化 背景的不同和阶级的不同,人们对社会问题的性质认定上, 会产生不同的认识、态度及处理方法。 1、文化的差异性——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有不同的社会问题。 因此,对社会问题的认识、界定、分析、研究需要在不同 的文化背景下考虑,否则会导致不同甚至于的结论。 2、时代性——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特有的社会问题 。这是 一种由时间序列不同而产生的差异性。第一、由于生产力 水平不同,社会问题不同,社会问题具有鲜明的历史阶段 性,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第二、人们评价社会问题 的标准也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有所不同。
第二章 社会问题的特征与类型
3、群差性——指不同社会群体在对社会问题的认定上有所 不同。首先,社会制度决定了一个社会的意识形态,而作 为意识形态核心的价值判断体系,会直接影响管理者集团 和社会成员对社会问题的判断。其次,对社会问题存在着 矛盾性的判断还表现在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内部。社会成 员处于不同的社会阶层、有不同的职业背景、经济利益和 道德观念,因此,对社会价值的判断和意见,也持不同的 意见。
第二章 社会问题的特征与类型
第二、客观性
社会问题的存在不由人们的主观愿望所决定,是以社会发展 不相协调的社会现象为客观依据的。
1、社会问题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外,不管人们承认与否。 2、社会问题的产生与发展,不以人们的意志转移。人们可 以减轻其危害程度,却无法完全制止和杜绝他。
3、人们对社会问题的认识总是在问题产生之后,而不可能 在社会问题产生之前,人们对社会问题的认识有一个过 程。因为要受到奉命、科学文化水平限制,还受利益、 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