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山西师范大学) (11)

合集下载

生态学实验报告

生态学实验报告

生态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深入理解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我们的观察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一)实验材料实验选取了校园内的一片草地作为研究区域,同时准备了测量工具如尺子、温度计、湿度计等,以及记录工具如笔记本和笔。

(二)实验方法1、物种调查采用样方法对草地中的植物物种进行调查。

在选定的区域内设置多个样方,记录每个样方内植物的种类和数量。

2、环境因子测量在实验区域内不同地点测量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环境因子,并记录测量时间和地点。

3、数据分析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计算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等指标,并探讨环境因子与物种分布的关系。

三、实验结果(一)物种调查结果经过样方调查,共记录到X种植物,其中优势物种为具体植物名称。

不同样方内的物种组成和数量存在一定差异。

(二)环境因子测量结果实验区域内的温度在具体温度范围之间变化,湿度在具体湿度范围之间波动,光照强度在具体光照强度范围之间。

(三)数据分析结果通过计算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发现该草地的物种丰富度为具体数值,多样性指数为具体数值。

进一步分析发现,温度、湿度和光照强度等环境因子对物种分布有显著影响。

例如,在温度较高、湿度适中、光照充足的区域,某些喜阳植物的分布较为密集。

四、实验讨论(一)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因素物种多样性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在本次实验中,环境因子如温度、湿度和光照强度的差异导致了不同植物在草地中的分布不均匀。

此外,土壤质地、养分状况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也可能对物种多样性产生影响。

(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较高的物种多样性通常意味着生态系统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因为丰富的物种能够更好地利用资源,抵御外界干扰和病虫害的侵袭。

(三)人类活动的影响校园内的草地受到人类活动的一定干扰,如踩踏、修剪等。

这些活动可能会改变草地的生态环境,影响物种的生存和繁衍。

2024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考点知识点汇编复习资料(完整版)

2024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考点知识点汇编复习资料(完整版)

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考点汇编第一章绪论考点1生态学的概念生态学概念的首次提出者是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

经典生态学对生态学的定义: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现代生态学对生态学的定义是研究生物及人类生存条件、生物及其群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考点2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生态学的每一个具体问题都有自身特殊的研究对象,这个对象即是“生态系统”。

研究内容:研究一定实体(生态系统)内各层次、各要素的相互作用规律。

纵向方面来说,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个体生态学:以生物的个体为研究对象。

其基本内容与生理生态相当。

2种群生态学:种群是指一定时间、一定区域内同种个体的组合。

种群是物种的存在单位、繁殖单位和进化单位。

3群落生态学:群落是由一定种类的生物种群所组成的一个生态功能单位,是占有一定空间的多种生物种群的结合体,具有一定的结构、一定的种类组成和一定的种间相互关系。

4生态系统生态学:主要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平衡、稳定及其调控机制。

5景观生态学:景观指不同类型群落水平的集合体,主要研究生态系统的异质性组合,探讨环境、生物群落与人类社会的整体性,尤其强调人类活动在改变生物与环境方面的作用。

6全球生态学:区域和景观范围扩展到全球,是全球生态,也即生物圈或生态圈。

这是地球上最高级的组织层次,也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考点3生态学的发展简史(一)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公元16世纪前)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为了更多地寻找到猎物、采集到野果,不得不对动植物的生活习性以及周围世界的各种自然现象进行观察,自觉与不自觉地了解和积累动植物以及自然的知识,选择栖居在生存条件比较好的环境之中。

(二)生态学的建立时期(公元17世纪至19世纪末)进入17世纪以后,随着人类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学作为一门学科开始成长17世纪早期。

达尔文发表著名的《物种起源》一书,创立了生物进化学说“天择论1895年,丹麦植物学家瓦尔明发表《以植物生态地理为基础的植物分布学》(《植物生态学》)。

山西农业大学-生态学

山西农业大学-生态学
40.演替:是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过程,是朝着一个方向连续的变化过程。
41.演替系列:指从生物入侵开始直至顶级群落的整个顺序演变过程。
42.植被型:凡建群种(一级或二级)相同或相似,同时对水热条件的生态关系一致的植物群落联合为植被型。
43.植被型组:建群种生活型相近而且群落外貌相似的植被型联合为植被型组。
③光周期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积累与消耗。
⑵适应:
①在黑暗条件下,植物会出现“黄化现象”;
②光强有利于果实的成熟;
③红光有利于糖的合成,蓝光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
④短日照植物通常是在日照时间短于一定数值才开花。
㈡光因子与动物
⑴生态作用:
①光照度影响动物的行为(昼行性、夜行性、晨昏性);
②光质影响动物生殖、体色变化、迁徙、毛羽更换、生长、发育;
10.什么是他感作用,研究他感作用有什么重要意义?
⑴他感作用: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⑵研究意义:
①他感作用与歇地现象:有些农作物不宜连作,连作则影响作物长势,降低产量;
②他感作用与植物群落中的种类组成:某种植物的出现引起另一类消退;
③他感作用与植物群落的演替:菜地与森林植被之间平衡的改变。
29.他感作用:指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30.捕食作用:是一种直接的对抗性关系,一种生物吃掉另一种生物。
31.叶面积指数:是一块地上阳光直射时作物叶片垂直投影的总面积与占地面积的比值。
32.季相:随着气候季节性交替,群落呈现不同的外貌。
33.干扰:指平静的中断,正常过程的打扰或妨碍。
③种群指数增长模型曲线呈“J”型,逻辑斯谛增长模型的增长曲线呈“S”型。

【山西师范大学专业介绍】_山西师范大学专业排名

【山西师范大学专业介绍】_山西师范大学专业排名

山西师范大学什么专业好:汉语言文学、生物科学、化学、物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历史教育、武术、地理科学、农学、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历史学、经济学类、地理科学类。

以上专业算是山西师范大学最好的专业了。

山西师范大学都有哪些专业:历史教育专业、武术专业、地理科学专业、农学专业、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专业、历史学专业、经济学类专业、地理科学类专业、数学类专业、动物科学专业、教育学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化学类专业、科学教育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化学专业、园林专业、日语专业。

山西师范大学优势专业排名:其中排名前10的专业是:英语、经济学、汉语言文学、财务管理、地理科学、法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学前教育、教育学、商务英语专业,可以算是山西师范大学的优势专业了。

专业排名专业名称专业批次1英语一批2经济学二批3汉语言文学二批4财务管理二批5地理科学二批6法学二批7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二批8学前教育二批9教育学二批10商务英语二批11思想政治教育二批12旅游管理二批13行政管理二批14心理学二批15历史学二批16编辑出版学二批17汉语国际教育二批18社会学二批19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二批20世界史二批21日语二批22英语三批23地理科学三批24学前教育三批25汉语言文学三批26心理学三批27历史学三批28思想政治教育三批29法学三批30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三批31财务管理三批32经济学三批。

生态基础学必考知识点归纳

生态基础学必考知识点归纳

生态基础学必考知识点归纳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它涵盖了生物群落的结构、功能、动态以及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以下是生态学的一些必考知识点归纳:1. 生态学的定义和分支: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包括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等分支。

2.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组成,它们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功能整体。

3. 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相互关联的生物种群的集合。

4. 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的数量和种类的多样性。

5. 生态位: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包括其对资源的利用方式和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6. 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遵循从生产者到消费者再到分解者的过程,能量在每个营养级之间传递时会有损失。

7. 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包括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等,这些循环过程保证了生态系统中物质的持续供应。

8. 生态演替:生态演替是指生物群落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包括初级演替和次级演替。

9. 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达到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10. 环境压力与适应:环境压力是指生物面临的各种环境挑战,如温度、湿度、食物供应等,而适应则是生物对这些压力的响应。

11. 种群动态:种群动态包括种群的增长、衰退和稳定状态,受到出生率、死亡率、迁移率等因素的影响。

12. 竞争与共生:竞争是指同一生态位的物种之间为资源而斗争,而共生则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的互利关系。

13.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人类活动如城市化、工业化、农业扩张等对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栖息地的破坏等。

14. 保护生态学:保护生态学是研究如何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科学,包括物种保护、生态系统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等。

15. 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服务是指生态系统为人类社会提供的直接或间接的利益,如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提供食物等。

生态学基础考试总结

生态学基础考试总结

生态学基础考试总结一、名词解释1.生态学:研究生物及人类生存条件、生物及其群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2.生态位:生物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所表现的对特定生态因子的综合适应位置。

生态位包括空间生态位、营养生态位、多维生态位。

3.生活型:不同生物适应相同环境产生了相同的适应叫趋同适应,趋同适应产生的相同生态习性的不同生物类群叫生活型。

4.生态型:同种生物适应不同的环境产生了不同的适应叫趋异适应,趋异适应产生的同种生物的不同基因型类群叫生态型。

生态型包括气候生态型(籼稻与粳稻)、土壤生态型(水稻与陆稻)、生物生态型(红花碗豆与白花碗豆)。

5.系统: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的功能整体。

6.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存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的功能整体。

生物地理群落=生态系统7.生态文化:一种以生态学为核心的文化体系,其符合生态学原理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经济法则、生活方式和管理体系。

8.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服务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从生态系统得到的利益,是对人类生存和生活质量有贡献的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

9.种群:在一定的时间内,占据特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10.群落:一定的种所组成的天然群聚即群落。

一定地段上多种生物组成的集合群。

11.建种群:把优势层中的优势种称为建群种,其决定着群落的外貌,而且也控制着群落的生态环境和群落中的其他组成成分。

12.关键种:是它们的消失或削弱能引起整个群落和生态系统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的物种。

关键种的个体数量可能稀少,但也可能多,其功能或是专一的也可能是多样的。

13.优势种:在群落中能有效控制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并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的生物种。

特征:个体数量多,投影盖度大,生物量高,体积大,生活能力强。

生态学考研院校排名情况

生态学考研院校排名情况

生态学专业考研院校排名生态学(Ecology),是德国生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于1869年定义的一个概念: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目前已经发展为“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有自己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的比较完整和独立的学科。

它们的研究方法经过描述——实验——物质定量三个过程。

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概念和方法的引入,促进了生态学理论的发展。

如今,由于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紧密相关而产。

生态学排名学校名称等级排名学校名称等级排名学校名称等级1兰州大学A+7北京大学A13华南农业大学A2北京师范大学A+8南京农业大学A14中国农业大学A3华东师范大学A+9北京林业大学A15中山大学A4东北师范大学A+10复旦大学A16厦门大学A5东北林业大学A11云南大学A17西南大学A6浙江大学A 1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A18南京林业大学AB+等(28个):湖南农业大学、南京大学、内蒙古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山西大学、南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南林学院、安徽大学、四川大学、新疆大学、广西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山东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湖北大学、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B等(28个):河南农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扬州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华师范大学、三峡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吉首大学、河南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贵州大学、青海师范大学、沈阳农业大学、浙江林学院、清华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首都师范大学、辽宁大学、江苏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宁夏大学C等(19个):名单略。

生态学专业大学排名

生态学专业大学排名
B等(28个):河南农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扬州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华师范大学、三峡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吉首大学、河南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贵州大学、青海师范大学、沈阳农业大学、浙江林学院、清华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首都师范大学、辽宁大学、江苏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宁夏大学
A
1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A
18
南京林业大学
A
B+等(28个):湖南农业大学、南京大学、内蒙古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山西大学、南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南林学院、安徽大学、四川大学、新疆大学、广西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山东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湖北大学、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
C等(19个):名单略
生态学(93)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1
兰州大学
A+
7
北京大学
A
13
华南农业大学
A
2
北京师范大学
A+
8
南京农业大学
A
14
中国农业大学
A
3
华东师范大学
A+
9
北京林业大学
A
15
中山大学
A

东北师范大学
A+
10
复旦大学
A
16
厦门大学
A
5
东北林业大学

生态学基础(专升本学习资料)

生态学基础(专升本学习资料)

生态学基础(专升本学习资料)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生态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1.生态学的概念经典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其居住环境的科学。

(1866年德国海克尔)生态系统生态学时期定义:研究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科学。

(奥德姆)现代生态学定义:研究生物及人类生存条件、生物及其群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2.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1)研究对象:生态系统(2)研究内容:生态系统内各层次、各要素的相互作用规律①个体生态学(其基本内容与生理生态学相当)②种群生态学③群落生态学④生态系统生态学⑤景观生态学⑥全球生态学3.生态学的分支学科(1)根据组织层次分类,可以分为: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区域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2)根据生物类群分类,可以分为:普通生态学、动物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和微生物生态学(3)根据生境类型分类,可以分为:陆地生态学和水域生态学(4)根据研究方法分类,可以分为:野外生态学、实验生态学和理论生态学(5)根据交叉学科分类,可以分为:生理生态学、分子生态学、数学生态学和化学生态学等(6)根据应用领域分类,可以分为:农田生态学、农业生态学、森林生态学和人类生态学等第二节生态学的发展简史及发展趋势1.生态学的发展简史一般地说生态学的发展历程可划分为4个时期:(1)生态学的萌芽时期(17世纪前)(2)生态学的建立时期(17世纪至19世纪):1866年海克尔首次提出生态学这一科学名词(3)生态学的巩固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生态学发展达到第一个高峰,出现生态学同其他学科的叫渗透交叉;生态学学派分化(4)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30年代至今):1935年坦斯利首先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1939年提出“生态平衡”概念2.现代生态学的发展趋势(1)生态系统生态学的研究成为主流:系统分析方法成为生态学的方法论基础(2)从描述性科学走向实验、机理和定量研究(3)现代生态学向宏观和微观两极发展(4)应用生态学发展迅速,实践应用性更强(5)人类生态学的兴起和生态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第三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1.野外调查:迄今尚难以或无法使自然现象全面地在实验室内再现,故野外调查仍是生态学研究的基本方法2.实验研究:包括控制实验和实验室分析3.模型模拟研究:主要通过系统分析来研究生态系统,是把研究对象视为系统的一种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ps:系统分析指有步骤地收集系统信息,通过建立与系统结构、功能有关的数学模型,利用计算机对信息进行整理、加工。

生物科学类专业介绍

生物科学类专业介绍

生物科学类专业介绍专业名称:生态学门类:生物科学类学科:理学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理学学士主要课程:普通生态学、农业生态学、生态工程与设计、生态管理工程、土壤、田间实验设计和生物统计、资源环境与信息技术、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绿色食品与有机食品、保护生物学、污染生态学、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植物生理学、城市生态学、项目投资与评估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社会调查、教学实习、课程论文、综合实习与毕业论文等。

专业培养目标:生态学专业要求学生具备生态学专业扎实和宽厚的理论基础知识、系统的研究方向专门知识和坚实的实验技能,熟悉所从事研究方面的科学理论和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动向;具备独立申请、主持科研项目和独立解决科研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计算操作技术与先进的生态学实验技能。

专业培养要求:生态学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态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掌握现代生态学理论和计算机模拟等实验技能,初步具备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知识和能力:1.掌握普通生物学、生态学等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2.掌握生物信息学资料的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结果分析、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3.熟悉国家生态信息产业政策、知识产权及生物安全条例等有关政策和法规;4.了解生态信息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5.具有较好的科学人文素养和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6.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身心健康;7.具有较好的科学素质、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就业前景和方向:生态学专业是一门新兴的、多学科交叉渗透形成的、与人类、生物生存现代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息息相关的前沿学科,因此就业前景非常好。

本专业的毕业生可担任农业、环保、计划、国土资源等部门的行政管理工作、高等院校教学科研工作、科研单位及生产部门的科技工作,各级技术推广单位的技术管理和推广工作,各层次的生态农业、生态工程的设计和建设工作,区域农业开发的规划、设计、实施及管理工作。

生态学基本知识

生态学基本知识

生态学基本知识生态学是研究生物群体以及它们与所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科学。

它是当今国际上发展最快的一门学科之一。

生态学和环境科学、气象学、地学、物理学等领域紧密关联,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生态学基本概念生态学最基本的概念是生态,它指的是某个物种或者一组物种与他们的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其空间存在的范围、作为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行为方式及其适应或适应不良环境的能力,以及对环境中某些因素(如食物、水、空气等)的依赖程度。

生态系统是生态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生态学中研究的所有生物群体和它们所处的环境所组成的单个动态系统。

生态系统包括从物理、化学和环境角度分析的生态组分,即水、土壤、能量和无机营养物,并且考虑到生物之间以及与非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生态位是一个描述性概念,指的是一个生物种群利用生态系统中的资源和能量的方式,它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定位和生物种群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生态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现代工业革命使得人类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但是这种变革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工业污染、物种灭绝、土地退化和气候变化等课题成为人类面临的头号挑战。

而生态学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力武器之一。

生态学不仅可以研究自然环境中物种的适应机制,还可以通过人为干预来改变生态系统,提高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总结生态学作为当今国际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对人们的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生态学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生命的繁荣与退化,还可以制定出更加有效地生态管理策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倡导人们更加自然地生活,并为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生态学的发展历程生态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农业学和动物分类学,但正式的生态学在19世纪初才开始出现。

最早的生态学家是德国生物学家海因里希·安东尼·门克(Heinrich Anton de Bary)和雅各布·冯·乌克斯库尔(Jacobvon Uexküll)等人。

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

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

二、全球变化对土地荒漠化的影响

一般来说,土地荒漠化是指干旱、半干旱或半湿 润的气候条件下,由于人类过度的活动,破坏了 脆弱的生态系统,使土地贫瘠化、盐渍化、沙化、 沙漠化,改变了土壤的物理结构及化学成分,降 低了土壤的养分,使土地的生产力下降生物量锐 减,甚至变成了不毛之地这是土地的退化过程, 土地严重退化可导致荒漠化。

②二氧化碳: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对太阳辐射的可 见光部分几乎是透明的,而对地面射出的长波辐 射的某些波段,尤其是15um附近的波普区却有 很强的吸收能力。这就减少了地面的热量耗散, 使得低层大气和地面升温;但是,二氧化碳又可 以靠植物和海洋来吸收。所以,对今后大气中二 氧化碳增加的趋势尚需进行更多的分析才能得到 更确切的估计。
(一)全球变化生态学的概念

全球变化生态学(global change ecology): 是研究全球变化如何影响物种、生态系统过程和 整个地球这个复杂网络相互作用的一门科学。
(二)全球变化的概念

全球变化(global change):20世纪70年代首 次提出;主要是表达人类社会、经济和政治系统 越来越不稳定,特别是国际安全和生活质量逐渐 降低这一特定含义。
2.生态安全问题
(1)食品安全 (2)国土资源安全 (3)环境安全 (4)生物物种安全
第三节 中国的全球变化
一、中国全球变化研究的优势领域 二、中国全球变化研究进展
一、中国全球变化研究的优势领域
(一)青藏高原
(二)黄土高原 (三)岩溶地貌
青藏高原
黄土高原
岩溶地貌
二、中国全球变化研究进展
(一)全球变化对我国水资源影响的研究 (二)全球变化对我国土地资源影响的研究 (三)全球变化带来的利益冲突的研究

基础生态学复习资料

基础生态学复习资料

1、环境:生态学中的环境概念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有机体周围一切要素的总和。

2、生境(habitat):生境又称栖息地,具体的生物个体或群体生活区域的生态环境及生物影响下的次生环境统称为生境。

3、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子,称为生态因子。

如光照、温度、水分、食物和其他相关生物等。

4、生存因子: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称为生物的生存因不生存条件二生活条件5、谢尔福德耐受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缺乏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到达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将衰退或不能生存。

6、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某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

在最低点和最高点(或称耐受性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范围。

生态幅应用价值:动物驯化、植物引种和内稳态的调控。

7、有效积温法那么:植物和外温动物的发育速率在发育阈温度以上呈线性增加,而且各个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

称有效积温。

8、贝格曼规律:高纬度的恒温动物比低纬度的相似种类个体要大如东北虎大于华南虎。

原因:动物个体大那么一样质量所对应的体外表积就小,对恒温动物来说在竞争中应付体表散热所损失的能量相对较少,在进化选择中是有利的。

9、阿伦定律:内容:在寒冷地区生活的哺乳动物的四肢、耳、鼻、尾均有明显缩短的趋势。

原因:寒冷地区对哺乳动物的主要生态问题是保持体温,躯体突出局部缩短可减少散热,对动物在环境中竞争显然是有利的。

〔三个定律的内涵记〕10、趋同适应〔生活型〕:趋同适应是指不同种类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一样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变异、选择和适应,在形态、生理、发育以及适应方式和途径等方面表现出相似性现象。

11、趋异适应〔生态型〕:是指亲缘关系相近的同种生物,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形成了不同的形态构造、生理特性、适应方式和途径等。

趋异适应的结果是使同一类群的生物产生多样化,以占据和适应不同的空间,减少竞争,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山西省晋中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生态学基础真题及答案

山西省晋中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生态学基础真题及答案

山西省晋中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生态学基础真题及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30题)1. 海洋中的植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温度B.光照C.空气D.压力2.下列有关自然种群的不规则波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周期性的或少见的数量波动B.周期性的或常见的数量波动C.非周期性的或少见的数量波动D.非周期性的或常见的数量波动3.下列范围不属于生物圈的是()。

A.大气圈的上层B.全部水圈C.岩石的上层D.大气圈的下层4.下列概念与“生物地理群落”含义相同的是()。

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生物圈5.下列不属于碳循环途径的是()。

A.陆地生物与大气之间的碳素交换B.海洋生物与大气之间的碳素交换C.陆地生物与海洋生物之间的碳素交换D.化石燃料燃烧参与的碳循环6.下列作物中,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

A.油菜B.冬小麦C.水稻D.甜菜7. 各种生态系统的共同特性是( )。

A.生态群落的一个结构和功能单位B.营养级的数目不限,是一个动态系统C.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功能D.属于生态学上的最高层次8. 优势种对群落环境已经非常适应,同时它也决定着群落内较大范围内的生境条件,这些生境条件又决定了群落内的其他物种的( )。

A.种类和密度B.盖度和密度C.种类和数量D.盖度和数量9.经典生态学研究的最低层次是()。

A.生物个体B.生物种群C.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10. 水体富营养化,是由于水体进入了过多A.氮、磷B.有机物C.泥沙D.微生物( )11.分布在寒冷地区的内温动物比生活在温暖地区的同种个体大,这在生态学上称为()。

A.阿伦规律B.贝格曼规律C.谢尔福德定律D.林德曼定律12. 虾的个体很小,它对于恶劣水下环境的生态对策是( )。

A.快速繁殖,不断扩展生境B.减慢繁殖,不断扩展生境C.提高出生率,提高对后代的照顾能力D.个体繁殖晚,发育减慢13. 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是( )A.有一定的种类组成B.有一定的结构特征C.有一定的动态特征D.以上三者都是14. 由于人类社会的迅速发展,( )出现了全球性的问题。

山西师范大学生态学期末考试题

山西师范大学生态学期末考试题

山西师范大学生态学期末考试题
生态学期末考试问答试题及答案
1、何谓环境?按环境的大小可分为哪几种类型?它们的生态意
义如何?
环境定义:影响生物机体生命、发展与生存的所有外部条
件的总体。

环境类型:按环境的范围大小可将环境分为宇宙环境(或称
星际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和内环境。

(1)、宇宙环境。

指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是人类活动进入大气层以外的空间和地球邻近天体的过程中提出的新概念,也有人称之为空间环境。

宇宙环境由广阔的空间和存在其中的各种天体及弥漫物质组成,它对地球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太阳辐射是地球的主要光源和热源,为地球生物有机体带来了生机,推动了生物圈这个庞大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

因而,它是地球上一切能量的源泉。

太阳辐射能的变化影响着地球环境。

例如,太阳黑子出现的数量同地球上的降雨量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作用产生潮汐现象,并可引起风暴、海啸等自然灾害。

(2)、地球环境。

指大气圈中的对流层、水圈、土壤圈、
岩石圈和生物圈,又称为全球环境。

地球环境与人类及生物的关
系尤为密切。

其中生物圈中的生物把地球上各个圈层的关系密切
地联系在一起,并推动各种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

《生态学》教学大纲

《生态学》教学大纲

《生态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及教师基本信息注1:平时考核(%)=课程作业(%)+研讨交流(%)+期中考核(%);2:平时考核应占总成绩的40-70%。

二、教学进度及基本内容2. 学习内容包括课前阅读、课程作业、课后复习、文献综述、课下实验、课程论文等;3.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进度及基本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小幅度调整。

三、推荐教材及阅读文献(包括按章节提供必读文献和参考文献)教材:《生态学》(第三版),杨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阅读文献:第一章:绪论必读文献:《生态学》(第三版),杨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参考文献:《基础生态学》,孙儒泳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第二章:生物与环境必读文献:《生态学》(第三版),杨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参考文献Mackenzie, A., A.S. Ball, S.R. Virde著. 《生态学》.(孙儒泳,李庆芬,牛翠娟,娄安如译)北京:科学出版社,Bios Scientific Publishers, 2000第三章:种群生态学必读文献:尚玉昌, 蔡晓明编. 《普通生态学》.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参考文献钟章成,曾波.植物种群生态学研究进展.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第四章:群落生态学必读文献:《生态学》(第三版),杨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参考文献:《群落生态学》李振基,陈圣宾编著.北京,气象出版社,2011.第五章:生态系统生态学必读文献Integrative ecology : from molecules to ecosystems. Author Woodward, Guy. Call Number Q/1015783 Publisher Edition Publishing Date 2012.参考文献陆地生态系统生态学原理(美) F. Stuart Chapin Ⅲ, Pamela A. Matson, Harold A. Mooney 李博, 赵斌, 彭容豪等译Author 蔡平, F. S. (Chapin, F. Stuart) 著Call Number P9/12 Publisher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第六章:生态系统服务必读文献Costanza R, d Arge R, de-Groot R, et al. The value of th e world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 Nature, 1997, 386 ( 6630 ) : 253-260.参考文献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 t: Biodiversity synthesis report. Washington D C: 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 2005第七章:生物多样性必读文献:《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原理与方法》,钱迎倩. 科学出版社,1994《保护生物学》,李俊清等.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参考文献:《生物多样性》杂志上最近三年的综述类文章第八章:恢复生态学与生态工程必读文献《中国当代生态学研究》(生态系统恢复卷),李文华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13参考文献《恢复生态学导论》,任海, 刘庆, 李凌浩等编著. 科学出版社,2008.第九章:生态学野外调查必读文献:《陆地生态系统生物观测规范》,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科学委员会. 中国环境出版社,2007.参考文献《普通生态学实验指导》,章家恩主编.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2.《生态学实验与实习》,杨持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课程负责人(签字):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室)负责人(签字):学院(系)、部主管领导(签字):学院(系)、部(盖章)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山西省临汾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生态学基础自考真题(附答案)

山西省临汾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生态学基础自考真题(附答案)

山西省临汾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生态学基础自考真题(附答案)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30题)1. 比较理想的耕种土壤是A.沙土B.壤土C.黏土D.盐碱土2.自然种群最常见的内分布型是()A.随机型B.均匀型C.成群型D.均匀集群型3.生态系统这一概念是由首次提出的()A.奥德姆B、林德曼C、达尔文D、坦斯利4.地形是通过影响光、温、水和土壤等环境要素而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分布的,因此属于()。

A.限制因子B.生物因子C.直接因子D.间接因子5.我国东北大兴安岭地区森林群落优势种是()A.蒙古标B.长白落叶松C.红松D.兴安落叶松6. 生态学的基本视角是( )。

A.整体观和综合观B.统计分析和模型研究C.与其他科学结合D.向宏观和微观两个方向发展7. 北方针叶林主要分布在()A.热带B.亚热带C.暖温带D.寒温带8. 坡向会影响森林的生长,对于森林来说,坡向因素是一种( )。

A.直接因素B.间接因素C.主导因素D.限制因素9. 按环境的主体对环境分类,可分为( )。

A.自然环境和人类环境B.宇宙环境(或称星际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和内环境C.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D.人类环境和生物环境10.下列食物链中,最典型的捕食食物链是()。

A.马→马蛔虫→原生动物B.草→蚱蜢→青蛙→蛇→鹰C.动植物残体→蚯蚓→鸡D.稻草→牛→牛粪→蚯蚓→鸡11. 自然界常见的物种形成方式是( )A.异域性物种形成B.邻域性物种形成C.向域性物种形成D.以上三者都是12. 水中( )的存在通常是缺氧或完全无氧的标志。

A.二氧化碳B.氨气C.硫化氢D.沼气13.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是()。

A.熵值提高B.总生产量/群落呼吸量大于1C.生态位加宽D.某小类群占优势的情形趋于减少14.种群是指()。

A.一定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B.一定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C.不同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D.不同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15. 下列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 )。

基础生态学教案完整版-2024鲜版

基础生态学教案完整版-2024鲜版

2024/3/28
5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原理
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通过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不断转化和流动,如水循环、碳循环 、氮循环等。
能量流动
太阳能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物间传递和转化,遵 循热力学定律。
2024/3/28
6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意义
生物多样性的定义
指生命形式的多样化,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
生态恢复策略
通过植被恢复、土壤改良、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措施,促进受损生 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
2024/3/28
26
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生态保护中应用
1 2
可持续发展理念
在满足当前世代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子孙后代满 足其需求的能力。
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关系
生态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可持续发 展是生态保护的最终目标。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义
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稳定、保存自然资源、推动科学研究以及提供美学 、文化、经济等多重价值。
2024/3/28
7
02
自然环境中的生物群落
Chapter
2024/3/28
8
群落概念及特征描述
群落定义
生物群落是指在特定空间或生境内,由不同物种组 成的生物集合体,它们之间以及与环境之间存在相 互作用。
实验设计的步骤
明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对象、确定实验因素与水平、制 定实验方案、实施实验。
2024/3/28
29
数据收集、整理和可视化表达技巧
01
数据收集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完整性和一致性。
02
数据整理
数据清洗、数据转换 和数据标准化等。

对生态学专业的认识

对生态学专业的认识

对生态学专业的认识
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与其生存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主要关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以下是对生态学专业的一些基本认识:
1.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旨在理解自然界中各种生物和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2.范围:生态学的研究范围广泛,涵盖了从微观层面(个体生态学)到宏观层面(生态系统和全球生态学)的多个层次。

生态学家关注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动态和稳定性。

3.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生态系统,即生物体与其生存环境的互动系统。

这可能包括陆地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和空气中的生态系统。

4.群落生态学:关注在一个特定地理区域内,不同物种共同生存和相互作用的群体,这称为生物群落。

5.种群生态学:研究同一物种在给定地区内的个体集合,探究它们的生存、繁殖和相互作用。

6.行为生态学:着眼于动物的行为和适应性,了解它们如何在其环境中寻找食物、繁殖和逃避捕食者。

7.全球生态学:关注地球整体生态系统,包括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其他对全球环境的影响。

8.应用生态学:将生态学原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如自然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9.研究方法:生态学使用各种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观察、实验、数学建模和先进的技术手段,以深入理解生态系统的运作。

生态学对于解决当今许多环境问题,包括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崩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学专业的毕业生通常在研究、环境政策、教育、自然资源管理等领域找到职业机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过程
反硝化细菌
大气中的 氮气
固氮细菌
硝酸盐
硝化细菌
植物体内 死体及排泄物
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细菌 氨气
氨化作用
火山活动
3 意义
维持全球N平衡
第四节 一、磷循环
沉积型循环
1 特点: (1)磷的主要贮存库是沉积岩; (2)循环中没有气体的参与; (3)该循环受到重视。
2 过程
蓄库 河湖沉 积 侵蚀与开 采 原生质合 成 食物 链
5.物质循环的流 物质在库与库之间的转移运动状态 称为流。 6.生物积累(bioaccumulation)生态 系统中生物不断进行新陈代谢的 过程中,体内来自环境的元素或 难分解化合物的浓缩系数不断增 加的现象。
7.生物浓缩(bioconcentration) 生态系统中同一营养级上的许多生物 种群或者生物个体,从周围环境中 蓄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 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 中的浓度的现象。又称为生物富集 (biological enrichment)。
第十一章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物质循环的基本原理: 1 物质不灭定律认为:化学方法可以改 变物质的成分,但不能改变物质的量。 2 质能守恒定律认为:世界不存在没有 能量的物质质量,也不存在没有质量 的物质能量。质量和能量作为一个统 一体,其总量在任何过程中都保持不 变的守恒。
第一节 物质循环的一般特点
2 过程
大气中的硫
SO2
H 2S
植物直接吸收
原生质 植物-动物 雨水
Pr合成
水循环
细菌
矿化 作用
硫酸盐(土壤) 过滤去除 硫化物(土壤)
火山喷发
无机硫和燃料硫
三、矿质循环
第五节 有毒有害物质循环
•重金属汞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 大气→土壤→植物→人、畜; 废水→水生植物→水生动物→人、畜; 水→土壤→植物→人、畜。
海鸟和 鱼
水循 环
溶解磷酸 盐 沉积岩 石
磷酸盐 化细菌
浅海沉积 物
3意义 促进生物圈功能过程的基础
二、硫循环
1 特点:
• 硫是原生质体的重要组分;
• 硫的主要储存库是岩石圈;在大气中能 短暂停留和自由移动; • 硫酸盐通过生物分解和自然风化作用进 入生态系统; •火山爆发、化石燃料燃烧将硫释放到大 气中;大气中SO2是严重的环境污染物;
3.生物小循环
环境中元素经生物吸收,在生 态系统中被相继利用, 然后经过分解者的作用再为生 产吸收、利用。这是一种 开放式循环。
4. 物质循环的库
物质在循环过程中被暂时固定、储存的场所 称为库。 生态系统中各组分都是物质循环的库。如植 物库、动物库、土壤库等。 储存库(Reservoir pool): 容积大,物 质交换活动缓慢。 一般为环境成分。 交换库( Exchange pool ): 容积小, 交换快。 一般为生物成分
2 过程
大气CO2库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火山 地壳 燃烧 活动 变动
植物
动物
死体 化石燃料 碳酸盐 岩石
细菌
海洋生 态系统
3 意义 (1)满足光合作用的需要; (2)调节气候
二 、氧 循 环
三、氮 循 环 1 氮循环的特点 (1 )大气是最大的N库 (2 )三途径:高能固氮;生物固氮;工业 固氮 (3 )四作用:氨化;反硝化;硝化;固氮 (4 ) 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第二节 水循环
1 特点 • 生物发挥巨大作用; • 水循环可移山填海,造成地理变化; • 水循环可调节环境温度变化; • 水循环是由太阳能驱动的; • 水时空分布不均; • 不同水体周转期不一样。
2 过程
171 385
3 意义 (1)热量的传送 (2)物质的运输与再分布
第三节
气体型循环
一、碳 循 环 1 特点 (1)绿色植物固定CO2构成全球生产基 础;有机体干重的45%是碳 (2)CO2是循环核心; (3)各类生态系统固定CO2速率不同; (4)绝大部分碳以碳酸盐形式储存在 岩石中;生物可直接利用的是大气和水 中的CO2 ; (5)大气、海洋、森林是碳储存库。
一、概念
1.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各种化学元素在不同层次、不同大 小的生态系统内,乃至生物圈里, 沿着特定的途径从环境到生物体, 又从生物体再回归到环境,不断地 进行着流动和循环的过程。
2.地质大循环
物质或元素经生物体的吸收作用,从环 境进入生物有机体内, 然后生物体以 死体、残体或排泄物形式将物质或元 素返回环境,进入五大自然圈(大气 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生物圈) 的循环的过程。这是一种闭合式循环。
第六节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因果关系
生态系统的存在是靠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来维持 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通过食物键 和食物网的渠道实现的,二者相互伴随进行,又相辅 相承,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 但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又有本质上的区别: 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而且运 动是单向的、不是循环的,最终在环境中消失。物质 循环是带有全球性的,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物质 可以反复出现,反复利用,循环运动,不会消失。
8.生物放大(biomagnification) 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上,高营养级 生物以低营养级生物为食,某种 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在生物体中 的浓度,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 渐增大的现象。
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类型
1.气相型(gaseous type) 2.沉积型(sedimentary type) 3 水循环
水体中的DDT浓度约为0.00005ppm
↓ 浮游生物 0.04 ppm ↓ 刚毛藻 0.08 ppm ↓ 网茅 0.33 ppm ↓ 螺 0.26 ppm 蛤 0.42 ppm 鱼 1.24 ppm ↓ 燕鸥 3.42 ppm ↓ 河鸥幼体 55.3 ppm 成体18.5 ppm ↓ 秋沙鸭 22.8 ppm ↓ 鹭鸟 26.4 ppm ↓ 银鸥 75.5 ppm 图 :DDT在食物链中的生物放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