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为智育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之浅见1
谈“智育”在初中德育课堂的渗透
谈“智育”在初中德育课堂的渗透引言德育课程在初中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品行规范,使其成为有德有才的新一代青年。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德育课堂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逐渐呈现出智慧教育的趋势。
智育作为德育的一种延伸和拓展,已经逐渐渗透到初中德育课堂中,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本文将从智育在初中德育课堂的渗透情况和方式进行探讨,以期为德育教育的改进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一、智育在德育课堂中的渗透情况在传统的德育课堂中,注重的是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和规范,强调学生的行为和言语举止。
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发展,德育教育的目标也在发生着变化。
现在的德育课堂逐渐注重的是学生的道德情感、价值观念和审美情感的培养,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1. 以问题为引导在德育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可以在课堂上提出一些关于道德问题或者是社会问题的案例,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
2.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德育课堂上的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一些综合性的题目或者是文献阅读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
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些与道德有关的书籍或者文章进行阅读,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进行总结和分享。
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还能够增强学生对道德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3. 进行案例分析智育在德育课堂中的渗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还能够增强学生的道德认知和理解。
通过智育的引导和培养,学生在德育课堂上能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到道德教育中,增强其对道德问题的认知和理解。
智育在德育课堂中的渗透效果还表现在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的提升。
通过讨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学生能够逐渐培养出自主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从而使得他们在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道德问题时能够有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尽管智育在德育课堂中的渗透有着明显的好处,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论学校教育实践过程中德育和智育的关系
小事人手 , 培养学生 的社会责任感和远大志向。 其次 ,德育教育对教育者 自身 的全面发展具有重 要 的作用。一个人思想 品德的好坏 , 直接影响其 自身 的 发展 , 很难想 象一个 品德败 坏 、 思想落后 的人能为 国家
为社会为他人造福。一个人品行 的好与坏 , 很大程度上 决定 于德育教育 的环境及途径 、 教育 的方法和力 度等 。
加强德育教育工作 ,使 受教育者真正树立正确 的人 生 目标 , 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 必将促使其为 了远大 的理想 而 自觉地学 习 、 奋斗 , 能持之 以恒 , 而最大 限度地 并 从
一
作用 。二者相互依赖 , 彼此促进 , 是密不可分 的有机系
统 工程
1 4 4 —
社会 , 建设 国家打下必要 的、 坚实 的文化 知识基础。面
惯的形成和发展 的活动。具体地说 , 就是使受教育者树 立坚定 的社会 主义理 想和信念 ,自觉地按照科学 的道
德规 范来支 配 自己的行为 ,并使其具 有为国家为社会 勇做贡献的精神 。 , 首先 , 加强德育教育工作具有现实而深远 的意义 。 确定什么样 的培养 目标 , 培养什么样 的人才 , 教育 中 是
二、 智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
智育关 系到人才 自身知识资源的储备和 能否分 析 解决客观现象和实际问题 的现实性 问题 。智 育是通 过
、
德 育是 培 养 人 才 的 关键
德育关系到我们所培养的人才为谁服务 和能否 自 觉地最大 限度发挥其包括智慧 、能力等潜 能的根本性 问题 。德育就是教育者有的放矢地对受教育者施加 一
定 的外力 , 促使他们 的道德认识 、 情感 、 志和行为 习 意
适 当的途径和方法系统地传授科学文化知识 , 使受教育
浅谈中小学德育与智育的关系
浅谈中小学德育与智育的关系
广西钦州市黄屋屯中学(535000) 黄华海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对德育与智育如何更 好地融合、渗透十分关注,诸多学科课程中也尝试着添 加了德育学科的内容,在教学方式和手段上也进行了探 索和创新,但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笔者正是在这种背 景下,结合多年的教学、管理实践,对分析当前中小学教 育中的一些弊端提出一些建议,供广大同仁探讨,希望 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搞活动,胆子要放大一些。加强德育工作可能会占用了 材改革,终于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但还需有德育运行
智育教学的时间,但这只是暂时的,从长远来看,真正的 评价机制和升学考试改革的相应配合,否则新的课程教
成绩,还得依靠良好的学风,而良好的学风主要来自正 材改革也会被纳入升学应试教育的轨道,以分数论英雄
确的、系统的德育教育。因此课堂上不能只有讲课、做 的教育评价模式得不到根本性的改变,教育体制改革将
质上体现的是图书管理人员的自觉意志和社会责任感。 所以,它具有道德的、舆论的、社会的约束力。道德主体 的道德意识、道德良知、道德自制力在外部力量的作用 下,经过主体的内化过程才能逐渐形成。因此,图书管理 人员职业道德的形成必须以全体馆员基于共同的职业 观念而形成自觉行为为基础,同时也离不开图书馆领导 在准确把握图书馆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对馆员职责行为 进行正确引导和适当激励,离不开老师和学生的支持、 理解和监督。在图书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中提高图书
103
E-mail:zxwkjy@
中学教学参考
综合平台
提高学校图书馆人员素养的建议
江苏吴江市南麻中学(215226) 庄云泉
学校图书馆人员素养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图书馆
德育为智育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之浅见
德育为智育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之浅见众所周知,思想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关键。
多年前所提倡的“德育为先,质量第一”告诉我们,德育其实是智育的前提,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与提高。
我个人认为:德育其实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育”,智育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教”。
我们经常召开的都是“教育工作会”而不是“教学工作会”,“教育局”也不可以称为“教学局”,也就说明“教”和“育”是不能分割的。
“教,上所施下所效;育,养子使作善也。
”没有纯粹的教而不育,也没有单纯的育而不教,“教书育人”这四个字,深刻阐明了教与育的关系,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既要进行智育又要进行德育。
如果不进行德育而单纯智育,可能一所学校、一个班级就会连起码的教学秩序都维持不了,老师连课都上不成,又如何去进行智育呢?德育好了,学生都遵章守纪、认真学习,就有利于课堂教学,也就是有利于智育;课堂教学开展得好,反过来又促进了德育。
学校为什么会有“品学兼优”和“后进生”的说法,原因就在于德育与智育的相辅相成。
我们不排除极少数的个案的情况下,一般来说,一个认真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也应是品德良好的学生;一个品行不良、道德不佳的学生,也应是厌恶读书的学生。
同样的道理,一所学校德育工作开展得好,必然多数学生都是遵规守纪,成绩优异;如果大多数学生都不守规矩,寻衅滋事,打架斗殴,无论怎样的进行智育,学校的教学质量也好不到哪里去。
当我们从更高层面去认真反思的时候,还会发现,智育的提升,正是德育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的结果。
因为智育的成效,不仅取决于教师教的水平,更取决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与学的过程是一个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德育对智育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德育所培养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学生成才的思想基础。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学生摆正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目标和理想的前提,是学生找准人生方向的保证。
德育为体 智育为用
德育为体智育为用——武汉市英格中学“德育促教学”工作简介在市区教育局大力推进“有效德育”工程建设的背景下,我校依据德育“内化于心灵、外化于行为”的构想,提出了“行为素养教育”这一概念,把它明确界定为“行为自律,学习自主,健体自觉,生活自理,交往自信”,我们称之为“五自德育”理念。
“五自德育”体现了英格13年寄宿办学的校本特色,更体现了德育与智育、体育、生活、心理等的相融相生,是一种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大德育观。
尤其在德育与智育的关系上,我们秉持“德育为体,教学为用”的思想,用卓有成效的德育工作为教学工作提供保障系统和动力系统,抓德育促教学,走德育教学一体化道路。
下面谈谈我校的做法和体会。
一、精细德育,为教学工作提供保障学校无小事,事事皆育人。
我们借鉴国际大企业精细管理经验,从细节小事中落实“德育标准”和“德育创新”,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教育价值,让管理成为最好的德育资源。
一是课程精细化。
通盘设计初中阶段3个年级6个学期的德育课程,制订《分学期实施菜单》:七年级为起始阶段,主攻校园规范、尊师爱校教育;八年级为巩固阶段,主攻青春期心理、民主法制教育;九年级为深化阶段,主攻理想前途、社会责任教育。
依据这个菜单,七年级开发的“告别童年,走向青春”系列活动,八年级“阳光少年,礼仪大使”,九年级“振兴中华,我的责任”均因针对年级特点、切合学生需要而受到热捧。
二是标准精细化。
在英格,你会发现,全校学生每天要排队很多次,上下楼、进退场、到食堂、回寝室、乘车一律两路纵队,慢步右行。
“排队”事小,“有序”事大,德育管理部门煞费苦心,从列队地点到去行路线、回行路线,到错时解散,都进行了细致论证,还统一制作了班牌,要求班长举班牌带队。
对排队的精细管理,使排队带有浓重的仪式色彩,让同学们对“行为自律”有了深刻理解。
生活管理我们同样强调精细。
我校进餐人数达到800人,我们特意在食堂入口安排2人现场调度,每次只放进一个班进食堂,降低食堂人流量。
德育与智育的平衡作文
德育与智育的平衡作文德育与智育的平衡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的加速,教育领域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智育和德育被广泛提及,而对于如何平衡德育与智育的关系,也成为了重要的话题。
智育指的是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而德育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教育中平衡德育和智育,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首先,对于智育和德育的关系,我们不应将其对立起来,而是应当相互促进,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智育和德育是教育的两个重要方面,两者并不是互相竞争,而是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的。
只有在德育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更好地发展智力;而只有在智育的指导下,学生的德育才能更好地得到实践。
因此,平衡德育和智育,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的效益。
其次,如何平衡德育与智育也是一个关键问题。
在传统的教育中,注重的是智育的培养,而缺乏对学生德育的关注。
然而,纯粹追求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并不能真正造就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在追求智育的同时,应当将德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因此,我们需要在教育中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价值观念。
只有在德育和智育的双重培养下,学生才能实现全面的发展。
此外,平衡德育和智育还应当体现在教育过程的具体实践中。
教育者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
他们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此来影响学生。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也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智育培养。
他们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德育和智育的双重指导下,获得全面的成长。
此外,德育和智育的平衡也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学校应当成为德育和智育并重的场所,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德育环境和智育资源。
家庭应当成为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而社会也应当加大对德育的支持力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德育机会和资源。
只有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德育和智育的平衡发展。
浅谈中小学德育与智育的关系
…
正 厶 ZH O GXUE J AOXUE CA N I NKAO
_ _口 r
;
- -… …………… ………
…… …
……一… …………
…… …… 句 口
浅 屯中学(300 黄华 海 550 )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 改革 中 , 德育与智育 如何 更 对 好 地融合 、 渗透十分关 注 , 多学科课 程 中也 尝试着 添 诸 加 了德育学科 的内容 , 在教学方式和手段上也进行 了探 索 和创新 , 同时还存 在一些问题 。笔者正是在这种 背 但 景下 , 合多年的教学 、 结 管理实践 , 对分析 当前 中小学 教 育 中的一些 弊端 提 出一些 建议 , 广大 同仁探讨 , 望 供 希 起 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当前 中小学教 育中德 育与智 育之 间存在的 问题 ( 重智育轻德育 一) 当前 的 中小 学教育 尚未完全 摆脱 纯应试 教育 的模 式, 在升学 的压力下 , 智育而轻德育 的问题普遍存 在。 重 造成 的后果也是显 而易见 的 ,学生 只为了读书而读 书 , 缺 乏民族荣誉感 、 社会责 任感 以及 健全 的人生 观 、 界 世 观, 直面 困难 、 承受挫折 的能力 十分欠 缺 , 所学 的科学 技 术知识最终也无法转化 为社会 生产力 , 我不能不认为 是 教育 的一大败笔 。另外 , 教育行政部 门在德育硬环境 的 投入 、研究 队伍 的建设 以及教学软件 的开发等方面 , 都 远不如像智育那么重视 。 :德育与智育脱 离 ) 1 . 内容上 的脱离 。各学科智育 和德育 的任务 和 学科 内容各不相 同, 因而 “ 载体 ” 也就不 同。如果 学科智育 和 学科德育 的内在联系不能得到充分揭示 , 就往往容易强 调 自身特点 , 各行其是 , 以形成合力 。 难 即使是 面对 同样 的教育对象 ,同一年级学科一般都在 十门或 十 门以上 , 如果不去研究学科之间德育横 向的有 机联 系 , 就很容易 重复 , 有 的过深 , 的过 浅 , 的可能缺 漏 ; 或 有 有 同一 门学 科, 在不 同年级 面临着不 同年龄层 次 的学 生 , 同样 需要 研究德育与智 育之 间纵 向的有机联系 。 因为不 同年级之 间、 不同学校之间 、 同教师 队伍之 间 , 不 学科 德育与智育 渗透与否 , 成效如何 , 差别是很 大 的 , 尤其是 毕业班 , 学 科德育的渗透是相对 比较弱 的 , 必须根据教 学特点进行 学科的合理设置 , 否则智育和德育 的内在联 系就难 以体
教育孩子,应当德育为本智育为辅
教育孩子,应当德育为本智育为辅今天有幸读到一位前辈的语录,道理简单但容易被忽视。
尤其是对于初为人父母的人来说,更值得一看。
遂整理出来,与诸君共享。
教养子女,是父母的天职。
现在这个时代,养育基本上问题不大,教育却不是。
每位家长不一定都是称职的父母。
简单来说,教育可以分为德育和智育。
德育为本,智育为辅。
德育一方面要告诉孩子什么是与道德相合的,应当去做,这就是指授示其善处;就是前面所说师的含义;另外一方面要告诉孩子什么是与道德相悖的,应当远离,这就是制子不听为恶,就是前面所说保的含义。
怎么样示其善处呢?1、明确告知善的范畴。
比如乐于分享、懂得感恩、孝顺父母、知错能改等等。
2、身体力行以身作则。
身教者从,言教者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父母首先要自己努力做到这些,为子女做表率,不能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你作为父母,自己都做不到,好意思要求孩子做到吗?怎么样莫听为恶呢?1、提前告知恶的范畴和后果。
比如打人、偷盗、撒谎、骂人、发脾气、浪费等。
如果犯了这些规矩,要受惩罚。
2、身体力行以身作则。
与示善是一样的道理,要求子女不犯的错误,父母自己应当做得更好才有说服力。
3、最初犯错之后应当严格执行惩罚措施,让孩子对因果常怀敬畏之心。
教妇初来,教子婴孩。
小孩就好像树苗一样,如果树苗小的时候不扶正,等他长大定型了,再想纠正就很困难了。
童蒙养正,在儿童发蒙的时候,就要养成正气。
讲好规矩,犯错之后,要严格执行一段时间,让他深刻明白规矩的作用,该打还得要打。
但是有个前提:父母打孩子,不能动肝火,不能以泄己愤的心态打孩子。
如果你怒不可遏,说明你此时没有资格打孩子,你让孩子不要发脾气,你自己已经违反了。
父母打孩子,应当秉承殷重的慈悲心,是希望孩子走正道,不要走歪了。
有些父母是因为孩子给自己丢脸了,觉得自己没面子了,所以一怒之下打孩子,甚至大庭广众打孩子,这种人也是不称职的父母。
孩子品德有问题,这些是需要严加管教的。
如果是孩子懈惰,不愿意做作业,或者是迟钝,作业不会做,这种情况,不属于品德问题,父母不可以发脾气,更不可以打孩子。
德育与智育之间的关系
德育与智育之间的关系在智力方面,如果只是侧重于知识的灌输,孩子也许会因死记硬背,知识变得较为丰富。
但在这种没有自发性支撑的情况下,由于思考力没有得到培养,孩子在从初中到高中、大学的升学过程中很容易遭受挫折。
另外,孩子在没有高尚情操伴随着的情况下,如果单纯追求知识丰富,可能会给亲人或周围的人造成不愉快甚至痛苦;如果利用知识来做坏事,即所谓的智能犯罪,则会造成更大的麻烦。
所谓“智性”,就是为了他人而贡献出自己的智力的一种能力。
在被作为人格基础的意欲和体谅的支持下,智力才会焕发出“智性”之光。
对于孩子来说,玩就是生活,就是学习。
真正的智力,是在玩耍中,在各种各样的自由体验之中培养起来的。
玩耍对于孩子是绝对需要的。
每当详细地询问那些“问题儿童”的家长时,我发现,父母的心力往往只专注于孩子的学习,家庭教育中强调一切以学习为中心,这种情况非常之多。
还有一种情况是,父母只瞄准了社会适应性,只注重培养孩子的自我克制能力,使其变成了一个很好管理的“好孩子”。
也就是说,在我前面列举的人格四层构造中,他们忘记了最重要的基础--体谅他人和意欲,而只一味地热心于适应能力和智性,而实际上后两者只有以体谅他人和意欲为基础才有存在的意义。
如果我们这样来培养孩子的话,可以说其人格是一个不稳定的“三角形”。
由此可见,父母们在育儿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把孩子情绪的安定放在首位,并且时刻注意将体谅他人的种子植入孩子的心田;其次是营造一个使孩子的自发性得以顺利成长的环境,让孩子充满热情和活力地度过每一天。
听成功父母讲“教子格言” 德育比智育更重要好孩子是怎样教育出来的,一直是父母们关心的事。
昨天,作为“中国天津母亲文化周”的一项重要活动,一些教子成功的家长把教育经验用格言的方式进行了总结,“教子格言大家谈”让家长们受益匪浅。
成功的父母们总结出一个心得:孩子品德和能力的教育是人生成功的基础。
参加活动的教育专家也提出,全面发展的孩子才能得到更多的成功机会。
关于德育和智育的一些思考
关于德育和智育的一些思考一、抛出这一主题的立意是什么?1.德育和智育在学校教育中是最为重要的两块内容。
(解决外人质疑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的问题)人的一生有重要的二件事:一是做人,二是做事。
学校教育就是要使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培养做事的能力。
从学校的责任和义务来说,学校教育给学生成长和发展中提供基础性、习惯性的支撑。
德育和智育尤为重要。
2.我们不能孤立地去看待德育和智育,更不能把二者切割开来。
(解决德育和智育谁更重要的问题)两者是相互关联,相互支撑,相互独立相互依存,具有同等重要的教育内容。
3.如何科学地去推进这二项内容,并把握二者关系是这一主题的中心立意。
二、思考这一主题的角度有哪些?1.外延和内涵。
德育不单单是道德教化,智育并不能纯粹是知识传授。
德育:道德品性、行为、人格自我控制力智育:知识思维、能力、素质自主学习力即内涵不断丰富,增加了深度。
外延不断拓宽,增加了宽度。
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
2.问题的解决德育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性和实效性智育要解决的问题是:科学化和系统化德育存在的问题:(1)载体、手段、方法、活动、抓手等等往往是形式大于内容,往往是为活动而活动,往往是脱离了学生的实际。
(2)不了解学生成长的节点、敏感期、冲突期,没有认真分析,没有专业化思考,只凭感觉,凭经验,想当然。
(3)说教的多,批评的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多。
缺乏精心设计,缺少专题研究和推进。
(4)没有形成处处有德育的共识,没有形成人人是德育工作者的机制,没有构筑成“教书育人”的场景。
教学存在的问题:(1)强抢学生时间,乱发练习资料。
(2)过多关注教师的教,很少关注学生的学。
(3)不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不了解学生的学习规律。
缺乏专业化思考,凭感觉,凭经验,想当然。
(4)学生主动学习的状态不激发出来,学生学习的潜能不能爆发出来,要取得学科高质量难乎其难!3.重新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
谈“智育”在初中德育课堂的渗透
谈“智育”在初中德育课堂的渗透
在初中德育课堂上,“智育”作为德育内容的一部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智育渗透在德育课堂中,既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更能够促使他们积极思考,提高学习成绩和素质。
首先,智育的渗透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
在德育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科技进步的变革以及时代背景的变迁等,引导学生理解知识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同时,德育课堂也可以对学科知识进行有意识的穿插,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这些方法都可以从鼓励学生学习的意义上,增强他们对知识的热爱和渴望。
其次,智育的渗透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
在德育课堂中,教师可以以问题为导向,提供思考性的话题供学生讨论。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他们可以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和解决的方法,增强学习和发展能力。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还可以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高学生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分析能力。
最后,智育的渗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素质。
在德育课堂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同时,从德育角度出发,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注重品德修养和自我管理。
这些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更能为他们全面发展提供支持。
总之,智育是德育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其渗透在初中德育课堂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师应充分发挥智育教育的潜力,通过多种手段、多种途径,给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实现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
同时,学生也应充分认识智育教育的重要性,努力学习、锤炼能力,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并实现个人价值。
德育教育在初中学生智育与体育发展中的作用
德育教育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开展团队合作、进行主题探究等活动,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
德育教育对学习兴趣的激发
德育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意义
通过德育教育,学生可以认识到学习不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为了培养自己的 品德和能力,从而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这种认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内在动力。
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 中接受德育教育。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 力。
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家庭德育教育
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念,以身作则,为孩子营 造良好的家庭德育环境。
学校德育教育
育教育难以渗透到学生的全面发展中。
德育教育的实效性问题
02
德育教育往往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践性和可操作性,难以
对学生的行为产生实质性影响。
学生个体差异性问题
03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成长背景和个性特点,德育教育需要针对
不同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采取的对策
推动德育教育与智育、体育的深度融合
通过课程整合、实践活动等方式,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智育和体育学习中,促进学生 的全面发展。
通过德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 智育水平。
德育教育对初中学生体育发展的推动作用
德育教育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习惯,促进学生的 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德育教育与智育、体育的相互促进关系
德育教育与智育、体育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德育教育能够为智育和体育提供思想 保障和精神动力,同时智育和体育的发展也能够反过来促进德育教育的深入开展。
德育为先,智育为辅作文
德育为先,智育为辅作文在我们的成长旅程中,教育无疑是那盏照亮前行道路的明灯。
而在教育的众多方面中,德育和智育就如同人的两条腿,缺一不可。
但在我看来,德育应当摆在首位,智育则次之。
就拿我身边的一件小事来说吧。
我家住在一个老旧小区,小区里有个小小的花园,平日里是大家休闲的好去处。
有一天,我在花园里看到这样一幕。
一个小男孩,大概七八岁的样子,虎头虎脑的,手里拿着一根长长的树枝,在花丛里这儿戳戳,那儿捣捣。
旁边的花朵被他弄得东倒西歪,花瓣散落一地。
我走上前去,轻声说道:“小朋友,不能这样弄花哦,它们会疼的。
”小男孩抬起头,看了我一眼,满不在乎地说:“这有什么,我就是玩玩。
”这时候,小男孩的妈妈走了过来。
她没有像我预想的那样批评孩子,而是笑着说:“宝贝,别玩了,咱们回家。
”说完,拉着孩子就要走。
我忍不住对那位妈妈说:“您应该教育孩子爱护花草,这是基本的道德呀。
”那位妈妈却一脸不耐烦地说:“哎呀,小孩子嘛,懂什么,长大了自然就好了。
”我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心里很不是滋味。
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却反映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德育的缺失。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不懂得尊重生命、爱护环境,长大后又怎么能成为一个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呢?再想想我们的学校教育,老师们往往更注重学生的成绩,也就是智育。
考试成绩好,就是好学生;成绩不好,似乎其他方面再好也无济于事。
为了提高成绩,孩子们被各种辅导班、题海战术包围着,几乎没有时间去思考道德、品德这些更为重要的东西。
但一个人的品德才是真正伴随一生的财富啊。
就比如说,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毕业后进入了一家大公司。
他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很快在工作中崭露头角。
然而,他却为了升职,不惜在背后诋毁同事,耍手段、玩心机。
这样的人,即使再有才华,又能走多远呢?相反,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哪怕他的智力不是那么出众,但他的善良、诚实、正直,会让他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就像我们小区门口卖水果的大爷,他没读过多少书,算账有时候还会出错。
促进学生品德智力体质全方面发展的义务的认识
促进学生品德智力体质全方面发展的义务的认识促进学生品德智力体质全方面发展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义务。
以下是对这一义务的认识:1. 教育的终极目标:教育的目标不仅仅包括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包括品德、智力和体质。
只有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学生才能真正成为有价值的社会成员。
2. 品德培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是教育的重要方面。
良好的品德能够使学生具有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培养他们做一个有责任心、有担当的人。
3. 智力发展的必要性: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是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
通过丰富的学习和思考,学生能够开发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为将来的社会生活做好准备。
4. 体质健康的重要意义:保持健康的体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只有拥有身体健康,学生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和其他活动中去,同时也能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为健康的人生打下基础。
5. 教育方式的选择与整合:教育工作者应该选择一种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包括知识传授、道德教育、体育锻炼等。
教育工作者需要整合这些方式,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合适的教育计划,使学生在品德、智力和体质上全面发展。
6. 学生发展过程的全程关注: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整个过程中都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通过严格的管理、关爱与教育,帮助学生良好地发展。
综上所述,促进学生品德智力体质全方面发展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义务。
只有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成为有价值的社会成员。
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品德、智力和体质的培养,在教育方式选择与整合上下功夫,并给予学生全程关注和指导。
闲话德育与智育的关系
闲话德育与智育的关系(1013)闲话德育与智育的关系“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
”这是老师们普遍的共识。
“不是学生学不会,而是学生越来越难管。
”“学不会”是智育出了问题,而“管不了”则是德育出了问题。
不仅教师,家长的认识也异常的相似。
一听说孩子的哪门文化课落后了,家长会不惜代价的找人辅导,甚至换学校,也不管孩子是不是学习的料。
但是如果听说孩子在学校吸烟了、上课说话了、打架了等等,总觉得这没什么,要么百般的袒护,要么轻描淡写地说说,反正并不当回事。
不仅如此,实际上在落实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德育与智育的关系也十分微妙。
首先,德育地位的尴尬。
就像教导处与政教处的地位一样,虽然都在高呼“德育为首”,但实际上落实的都是“成绩第一”,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德育最多算一道风景线。
“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出了问题最重要”,就是关于德育地位的最生动描述。
第二,德育认识的偏差。
政教处工作的内容好像就是纪律和卫生,所谓的德育活动就是整理一些材料、处理一些违纪学生,口头说教多,实践锻炼少,学生的个性发展经常视而不见。
第三,德育管理的主观。
主要形式是检查、考核、评比、教育、惩戒等,真正去研究问题原因及对策,以及考核惩戒后跟踪的很少。
第四,德育评价的片面。
例如三好学生的产生,优秀班主任的产生,很多就是以成绩论英雄。
实际上对于一所学校、一个班级、一名学生来讲,大家都明白德育的重要性,以及德育与智育的关系。
上学都想选一个校风好的学校,班风好的班级,都明白遵守纪律的孩子,成绩都不会太差。
然而,在高考的指挥棒的旋转下,大家都放大了智育的能量,忽视了德育的方向性。
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国家又隆重确立了“立德树人”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实际上也是在告诉人们,在德育与智育的关系中,智育需要德育的保驾护航,有了德才能成人。
德育是智育的底线,他不仅需要老师们明白,更需要家庭与社会的支持,因为家庭是教育的根,社会是教育的空气。
“学生越来越难管”,大多源于家庭、社会,也唯有家庭、社会与学校的三方用力,才能使我们的德育发生质变,然后就是智育的水到渠成。
浅谈“五育”深化改革下的教育发展
浅谈“五育”深化改革下的教育发展发布时间:2022-10-26T02:15:31.638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6月第12期作者:李佳[导读] 在如今高速发展的条件下,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内容李佳重庆市涪陵城区实验小学校 408000【摘要】在如今高速发展的条件下,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内容,如何实现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国家提出要坚持五育并举,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随着近年来国家以及一线教师在教育改革方面的不断努力,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已经逐步融入到教学中,但是,也仍有不少中小学校还未落实五育改革的发展战略。
作为引导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带路人,教师必须要跟随国家发展的指引,弘扬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不仅要注重智力教育,更要重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深化五育改革,完善教育机制。
【关键词】五育;改革;以人为本立德树人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修正,批评了注重自上而下灌输知识,过于注重分数的唯一指标[[]]。
传统的教育模式下,评价学生只看成绩,评价学校只看高等教育,评价人才只看文凭,评价教师只看工作,评价学科只看帽子,这五种评价严重违反评价倾向,弱化教育规律,弱化学校和教师的综合教育功能,教师成为教学过程中的绝对主体,忽视学生的兴趣、个性、喜好和主体认同,使学生善于记忆而不善于独立思考,勤学而不勤劳,少数学生道德观念薄弱,是非意识不清,甚至基本的爱国主义受到了影响,同时情感发展受限,人格不稳固不完整,人生没有适当的规划,与全面发展的目标背道而驰。
因此,深化五育改革,对建立和完善教育体制具有重要意义。
一、关于“五育”深化改革的思考五育并举,是指在教育现代化的教学中通过注意和开展品德、智育、体育、美术、劳动教学,以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它既是现代化国家对人的基本素质的综合需要,又是现代化的高等教育所要能够实现的一项总体目标[[]]。
而五育作为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组成的重要部分,它相互之间既不可彼此取代,也不可相互割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育为智育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之浅见
——童寺中心校第二十八个教师节表彰会上经验交流发言材料
芝溪小学梁仕齐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级优秀工作者、班主任以及在场的优秀教师们,大家上午好!
感谢中心校在这么庄严而隆重的大会上给了我一次发言的机会。
受中心校的安排,我在此发言的题目是《德育为智育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面对这样一个大题目,我真的不知从何说起,遍寻网络不见端倪,只好凭自己的一些想法,拼凑了一些东西,如有人云亦云,拾人牙慧之嫌,还望见谅。
众所周知,思想工作(即德育)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关键。
多年前所喊的“德育为首,质量第一”其实也告诉我们,德育其实是智育的前提。
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与提高。
我个人认为:德育其实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育”,智育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教”我们经常召开的都是“教育工作会”而不是“教学工作会”,“教育局”也不可以称为“教学局”,也就说明,“教”和“育”是不能分割的。
“教,上所施下所效,育,养子使作善也”。
没有纯粹的教而不育,也没有单纯的育而不教。
“教书育人”这四个字,深刻阐明了教与育的关系。
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既要进行智育又要进行德育。
如果不进行德育而单纯智育,可能一所学校、一个班级就会连起码的教学秩序都维持不了,老师连课都上不成,又如何去进行智育呢?
德育好了,学生都遵章守纪、认真学习,就有利于课堂教学,也就是有利于智育;课堂教学开展得好,反过来又促进了德育。
学校为什么会有“品学兼优”和“双差生”的说法,原因就在于德育与智育的相辅相成。
我们不排除极少数的个案的情况下,一般来说,一个认真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也必定是品德良好的学生;一个品行恶劣、道德败坏的学生,也肯定是厌恶读书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学习成绩也好不到哪去。
同样的道理,一所学校德育工作开展得好,必然多数学生都是遵规守纪,成绩优异;大多数学生都不守规矩,寻衅滋事,打架斗殴,无论怎样的进行智育,学校的教学质量也好不到哪里去。
当我们从更高层面去认真反思的时候,还会发现,智育的提升,正是德育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的结果。
因为,智育的成效,不仅取决于教师教的水平,更取决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与学的过程是一个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德育对智育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德育所培养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学生成才的思想基础。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学生摆正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目标和理想的前提,是学生找准人生方向的保证;二是德育为智育提供动力源泉和精神支柱。
德育在与智育的结合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为什么学”的问题,千百年来由于学习的目标、理想、追求不同,学习的动力也各不一样。
只有通过德育,把学生学习与社会的发展和祖国的未来结合起来,才能产生强大的、持久的精神动力;三是德育为智育提供了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支持。
在人的智育发展过程中,非智力因素如情感、意志、欲望、兴趣、信仰等具有重要作用,对解决“愿不愿意学”、“能不能坚持”、“有没有兴趣”、“采取何种态度学”等问题至关重要,而德育中道德观念、道德信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习惯的培养,正是学生形成非智力因素的基石。
通过德育而形成的正确思想、健康的情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习惯,深刻地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毅力和成效;四是德育能够培育学生良好的心态、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环境适应性,这些对学生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好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都是十分重要的。
结合我校初2012级毕业班的实际情况吧:初2012级应该算是近几年来走过的最艰难的一届,通过屡次考试,我们学校的优生人数都不理想。
弄得我们不得不把目标由最初提出的50人降至45人,后来再次降为39人,再后来确定为只要不比兄弟学校少太多就算成功。
在六册的阶段考试分析会上,学校都只是提出确保升学人数在高位上循环,想都不敢想第一。
因为学生的智力因素也只有挖到这个程度了,老师也尽了最大的努力了。
这种情况下怎么办?精神不能跨,于是我们想到,还可以挖掘师生的非智力因素。
于是用红军长征精神来鼓励老师,鼓励学生,打精神仗。
在最后一个月,弄了一幅标语“三载卧薪尝胆欲酬壮志,一月刻苦攻读试闯雄关”挂在初三教室门口,每天作为下课的口号(上课喊的是班级口号),过一天则在口号中减去一天,一直喊到毕业。
期间,每天都跑操喊誓词,每天的广播提示语给与鼓励,每节课唱班歌;另外学校还组织师生宣誓,告别母校仪式等大的活动;广播里面也循环播放《毕业歌》、《不要认为自己没有用》、《祝你一路顺风》等歌曲,包括到考场试座都是一路校歌唱到考场,又一路班歌唱回学校……最后考试的结果证明,这一系列的德育不但没有影响智育,反而是促进了智育,至少在应该考起的基础上增加了好几人,最后终于达到了我们所期望的水平。
虽然这只是一个年级的工作,但由此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也可见一斑。
由此,我想到更多:
第一,学生学习首先是一个理想前途教育问题。
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
一个人有了理想,才能产生为实现理想努力奋斗的持久动力。
我们在特定时期的德育很简单——一切以考上重高为出发点和归宿。
所以设计的喊口号,宣誓等活动无不是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的教育。
第二,学生学习也是一个信心教育的问题。
经验告诉我们,考试前(尤其是考试前一个月)的信心最为关键,如果此时失去信心,多好的成绩未必在考场上发挥得出来。
反之,信心百倍,斗志昂扬必然会使人超常发挥。
所以我们才每天都跑操喊誓词,每天用广播提示语给与鼓励,每节课唱班歌。
这些都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第三,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是一个心理品质教育问题。
从事学习活动,总会遇到困难,总会有挫折、失败。
只有加强心理品质教育,加强挫折教育,才能保持在困难面前不低头,才能在学习上做到勤学勤记、持之以恒,树立“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信念,具有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决心。
只有树立这样的信念和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才能更上一层楼。
第四,学生学习中情商比智商重要。
事实上每一个发育健全的孩子智商都相差不大,为何学到最后有那么大的差异,主要是因为情商不同。
如果一个孩子能始终如一的带着情感来学习,那么无论他遇到多大的风浪都会不屈不挠。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本领,而在于激励,在于唤醒,在于鼓舞。
我们该激发学生内在的动机,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学生才能有最佳表现。
事实证明,学习成绩最好的往往不是智商最高的。
我们组织师生宣誓,告别母校仪式等大的活动,广播里面播放《毕业歌》、《不要认为自己没有用》、《祝你一路顺风》等歌曲实际上也是通过德育来调动学生心灵最深处的感情。
所以,我们要克服重智育、轻德育的思想观念,尤其要树立德育与智育相统一的观念。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抓德育,促智育”,使德育、智育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让德育为智育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
童寺镇芝溪小学
梁仕齐
201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