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 氮的循环学案 第二课时
《鲁科版必修1第二节《氮的循环》学案》.docx
《鲁科版必修1第⼆节《氮的循环》学案》.docx第⼆节氮的循环第2课时⼀氨与鞍态氮肥课前预学案1.氨的物理性质氨是 ______ ⾊______________ ⽓味的______ 体,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是0. 771g/L,⽐空⽓ _______ , _____ 溶于⽔⽉?能快速溶解,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能溶解_____ 体积氨⽓。
氨的⽔溶液叫 ___________在常压下冷却⾄⼀33. 5°C或在常温下加压到700KPa?800 KPa,⽓态氨就液化成⽆⾊液体,同时____________________ ⼤量的热。
液态氨汽化时要____________ ⼤量的热,使周围物质的温度急剧下降,所以氨常⽤作致冷剂。
2.氨的化学性质(1)氨与⽔反应氨溶于⽔时,⼤部分NIL与也0结合,形成__________________ , NIL-ILO可以部分电离⽣成_______ 和______ ,其溶液显 __________ o(2)氨与酸反应氨与盐酸反应,⽣成______________ o(3)氨的还原性氨⼬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_________ ,氨具冇_______ 性。
⼯业上利⽤氨在催化剂(如钳等)存在的情况下跟氧⽓反应来制取硝酸所需要的_______________ O3.化学氮肥1)化学氮肥主要包括镀态氮肥(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 )、硝态氮肥(主要成分为_______ )和冇机态氮肥——尿素__________2)镀态氮肥常见的鞍态氮肥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历史上最长的氮肥。
碳酸氢钱在—°C以上,即可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储存碳酸氢镀时,应_________ 包装并放在 __________ 处,施肥时,应将其______________ 以保持肥效。
《氮的循环》教学设计
《氮的循环》教课方案鲁科版必修 1 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二节氮的循环教课方案【教材版本】山东科学技术第一版社高中化学必修1【设计理念】氮及其化合物是高中化学教课中的重要内容,是中学阶段所学习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中重要的非金属元素。
这部分内容如氮的固定、氮肥、以及人们在利用含氮物质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等,与生产、生活都有着亲密的联系。
本节课就是经过对氨气性质的认识,掌握喷泉实验的原理。
经过对铵盐性质的学习,掌握氮肥的合理使用,关注农业生产中的化肥问题。
【教材剖析】本节知识经过对喷泉这一自然现象的剖析,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学生的思虑能力和察看剖析能力。
联合学生对于氮循环的已有经验,在氮循环的基础上睁开此中的主要反响过程,商讨发生的化学反响,以及这些化学反响有那些重要的应用。
经过对氨态氮肥的学习,促进学生关注农业问题,关注农业生产。
【学情剖析】学生经过熟习的自然现象的剖析,简单激发学习兴趣,而对自然现象引出的化学识题,经过前面学习已经掌握了氮的循环和氮的氧化物,很简单想到应当学习氮的氢化物,经过对氨气性质的学习掌握喷泉实验的原理。
对实验现象的察看与解说,认识铵盐的性质。
从熟习的化肥下手,指引关注农业生产中的化肥问题。
让化学知识为工农业生产服务。
【教课目的】一、知识与技术目标1、经过察看实验,认识氨的溶解性,氨与水的反响,与酸的反响。
2、经过剖析化合价认识氨的复原性。
3、经过亲身着手实验,得出铵盐的化学性质,以及氨的实验室制法。
4、经过铵盐的受热分解,铵盐与碱的反响,认识铵态氮肥的施用问题,认识它们在生产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培育经过察看实验现象,总结剖析物质性质的能力;经过活动研究,提升实验能力和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感情态度和价值观经过研究实验,培育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教课重点:氨与铵盐的性质教课难点:喷泉实验的原理【教课环境】实验试剂和用品:氨气浓盐酸氯化铵碳酸氢铵澄清的石灰水氢氧化纳稀硫酸酒精灯试管夹试管若干铁架台石蕊试纸玻璃棒棉花胶头滴管【教课方法】实验研究法。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3.2《氮的循环》第二课时学案2
第2节氮的循环【学习目标】⒈了解氮循环的基本过程,认识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氮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
氮气与氧气、氢气的反应;氮的固定和形式;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物理、化学性质;自然界形成硝酸的过程。
2.认识氨气的物理、化学性质:溶解性、和水的反应、氨的还原性,铵盐的受热分解、与碱的反应;铵态氮肥的使用问题。
3.了解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
知道酸雨、光化学烟雾和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了解如何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氮气、氨、铵盐和硝酸的性质。
学习难点:硝酸的氧化性。
【过程方法】】培养通过观察试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体会物质的浓度对化学反应产物的影响,认识实验中变量控制的重要性。
【学习过程】第二课时氨与铵态氮肥[复习]氮气及氮的氧化物的性质。
[学习]2、氨与铵态氮肥阅读教材P76页,了解氨的物理性质。
氨是:。
[观察和思考] 观察演示实验一《氨的喷泉实验》,思考和讨论下列问题:⑴烧杯中的水为什么会进入烧瓶形成喷泉?⑵氨气溶于水仅仅是溶解么?喷入烧瓶中的溶液显红色这说明了什么?[阅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氨气与水的反应和一水合氨的电离。
氨气溶与水时和水发生反应生成一水合氨:。
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可以部分电离电离:。
[活动探究] 氨与氯化氢的反应实验步骤:⑴分别用两只贴有标签的玻璃棒粘取少量的浓氨水和浓盐酸⑵将两只玻璃棒相互靠近⑶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思考产生现象的原因,并完成反应方程式。
实验现象:。
反应方程式:。
[交流与研讨]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多少?根据化合价判断氨气的氧化、还原性的情况。
氨气和氧气在高温和有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练习]氧化铜和氨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氮气和水,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阅读学习]阅读教材第74页,了解几种化学氮肥。
化学氮肥包括:、、。
铵态氮肥包括等。
[观察与思考]观察教师演示《氯化铵固体加热分解实验、碳酸氢铵的分解、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实验》实验现象并思考,如何检验产物?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化学鲁科版必修1 第3章第2节氮的循环 学案
化学鲁科版必修1 第3章第2节氮的循环学案第2节氮的循环1.自然界中氮的循环(1)氮元素的存在:氮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元素,存在形式:一种是以游离态存在于空气中,另一种是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于动植物体中、土壤中和水体中。
化合态的氮元素主要以NO-3、NH+4的形式存在,在有机物中以蛋白质形式存在。
(2)氮的循环①在自然界中,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氮的化合物实现氮的循环有两种途径:一是豆科植物根部的根瘤菌,把氮气转化为硝酸盐等含氮化合物;二是在放电条件下,氮气与氧气结合为氮氧化物,并随雨水进入水体中。
②人类在氮循环方面是通过化学方法把氮气转化为氨,再进一步转化成各种含氮的化合物。
③化石燃料燃烧、森林和农作物枝叶燃烧所产生的氮氧化物通过大气进入陆地和海洋,进入氮循环。
【例1】某生态系统的氮循环如图所示。
(1)哪一类生物能将蛋白质转化为氨()A.微生物B.藻类(2)该生态系统的豆科植物不施氮肥,仍能表现出良好的长势,原因是____________。
(2)氮气的化学性质通常情况下,N2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但是在一定条件下,氮气能与氧气、氢气等物质发生反应。
释疑点N2为什么稳定氮分子是由氮原子构成的双原子分子,两个氮原子之间共用三对电子,使每个原子均达到稳定结构,所以,要破坏这种牢固的结合需要很高的能量。
①N2和O2的反应在电闪雷鸣的雨天,空气中的氮气与氧气可以直接化合生成一氧化氮气体。
N2+O2=====放电2NO(无色气体)生成的一氧化氮气体在常温下很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二氧化氮气体。
2NO+O2===2NO2(红棕色)生成的二氧化氮气体溶于水时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
3NO2+H2O===2HNO3+NO生成的硝酸随雨水淋洒到地面上,与土壤中的矿物作用,形成能被植物吸收的硝酸盐,促进植物生长。
俗话说的“雷雨发庄稼”“一场雷雨一场肥”就是这个道理。
另外,汽车发动机中也有N2与O2的反应,因此,汽车尾气中一般含有氮的氧化物。
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三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二节 氮的循环教案
第三章 第二节 氮的循环学案2007年11月16日(1)了解自然界中的氮循环及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2)通过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形式,认识N 2 、NO 、NO 2的性质;(3)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NH 3,铵盐的性质及铵态氮肥的使用问题;(4)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 HNO 3的性质。
氮气、氨、铵盐和硝酸的性质。
硝酸的氧化性。
以 的形式存在于动植物体、中。
2、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氮气的性质,氮的固定) (酸雨、光化学烟雾、富营养化)(1)在自然界中豆科植物根部的,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等含氮的化合物。
在放电条件下,空气中少量的和化合生成NO,NO和O2迅速生成并随水进入土壤和水体。
(2)人们通过化学方法把空气中氮气转化为,再根据需要进一步转化成各种。
练习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豆科植物通过根瘤菌吸收空气中的氮是化学变化B.汽车尾气中排放的氮氧化合物是由游离态氮转化来的C.化石燃料燃烧通常不释放出氮氧化合物D.植物秸秆燃烧时放出氮氧化合物,参与了氮的循环二、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及其变化1、氮气①与氧气反应:通常状况下氮气和氧气,但在放电条件下,却可以直接化合生成色,溶于水的。
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与氢气反应: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与金属镁反应: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练习2、据报道,科学家已成功合成了少量N4,有关N4的说法正确的是A.N4是N2的同素异形体B.相同质量的N4和N2所含分子个数比为1:2C.相同质量的N4和N2所含原子个数比为1:2 D.N4的摩尔质量是56g2、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一氧化氮:是一种色味的气体,溶于水,毒。
在常温下与空气中氧气化合,生成二氧化氮,化学方程式为:。
二氧化氮:是一种色味的气体,溶于水,毒。
二氧化氮溶于水时,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
该化学方程式为:二氧化氮有较强的氧化性,可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练习3、Murad等三位教授最早提出NO分子在人体内有独特功能,近年来此领域研究有很大发展,因此这三位教授荣获了1998年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
鲁科版必修1第3章第2节氮的循环(第2课时)学案
鲁科版必修1第3章第2节氮的循环(第2课时)学案第2课时 氨与铵态氮肥[课标要求]1.明白氨气的溶解性。
2.掌握氨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掌握铵盐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掌握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1.NH 3是唯一的碱性气体,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NH 3·H 2O 是唯一的可溶性弱碱。
2.实验室制NH 3的反响原理:2NH 4Cl +Ca(OH)2=====△CaCl 2+2NH 3↑+2H 2O 。
3.氮肥包括铵态氮肥、硝态氮肥和有机氮肥。
4.NH +4的查验要领:向盛有待测液的试管中到场碱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查看试纸是否变蓝色。
5.主要的化学反响:NH 3+HCl===NH 4Cl(白烟)NH 4HCO 3=====△NH 3↑+CO 2↑+H 2ONH 4Cl=====△NH 3↑+HCl ↑ NH +4+OH -=====△NH 3↑+H 2O 氨气的性质及用途1.物理性质[特殊提示] NH 3极易溶于水,可由喷泉实验证实,实验室收集NH 3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2.化学性质(1)氨与水的反响氨与水反响,其水溶液显弱碱性,产生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NH 3+H 2O NH 3·H 2O NH +4+OH -。
NH 3·H 2O 不稳固,受热易分化,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NH 3·H 2O=====△NH 3↑+H 2O 。
(2)氨与酸的反响两根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时产生白烟,反响的化学方程式:NH 3+HCl===NH 4Cl 。
(3)氨的催化氧化化学方程式为4NH 3+5O 2=====高温催化剂4NO +6H 2O 。
[特殊提示] (1)干燥NH 3时不能用浓H 2SO 4,原因:2NH 3+H 2SO 4===(NH 4)2SO 4。
(2)液氨与氨水不是联合种物质,前者为纯净物,后者为混合物。
(3)NH 3遇HCl 产生白烟现象,可用浓盐酸查验NH 3;NH 3遇H 2SO 4无白烟现象,原因是H 2SO 4不易挥发。
鲁科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 第二节 氮的循环教案
第3章第2节氮的循环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自然界中的氮循环及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2)通过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形式,认识N2、NO、NO2的性质;(3)通过观察考虑活动,认识NH3、铵盐的性质及铵态氮肥的使用问题;(4)通过观察考虑活动,认识HNO3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2)初步体会物质的浓度对化学反应产物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实验中变量控制的思想、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介绍合成氨发展的艰辛历程,体会从实验室研究到工业生产的过程,渗透化学与技术关系的教育;(2)通过介绍酸雨,光化学烟雾和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重点:氮气、氮的氧化物(NO 、NO2)、氨、铵盐和硝酸的性质、难点:硝酸的氧化性及氮元素化合价的转变。
三、教学方法实验引导法、探究法、归纳法四、教学媒介及教学素材1、教学媒体、课件;2、相关实验仪器及药品仪器:集气瓶若干、带铁夹及铁圈的铁架台、酒精灯、园底烧瓶、带玻璃管和胶头滴管的双孔橡皮塞,试管若干、试管夹、烧杯、玻璃棒、空矿泉水塑料瓶、感应圈、单孔橡皮塞、镊子、胶头滴管等;药品:酚酞试液、浓氨水、浓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铵固体、碳酸氢铵固体、红色石蕊试纸、浓硝酸、稀硝酸、铜丝、铁片、锌片、铝片等、第1课时【提问】上次课后给大伙儿布置了一项任务:查找氮循环的资料,小组合作画出氮循环图示,写出短文。
重点说明氮循环中涉及到哪些含氮元素的物质,它们是如何转化的?下面,请各小组准备交流、【小组交流】选取二个小组作为代表在课堂上交流,其他小组的成果课后以科技小报的形式展示或收录到成长档案袋中。
【点评评价】教师点评并做好表现性评价【过渡】在氮循环中涉及到了较多重要的含氮元素的物质及其变化,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些物质的性质及转化。
【板书】1、氮气与氮的固定。
化学鲁科版必修1 第3章第2节氮的循环第2课时 教案
第2课时氨、铵盐和硝酸整体构思教学目标1.课标要求(1)能简要说明氮循环的基本过程,知道固氮的本质以及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这两种固氮形式。
了解氮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物质以及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知道酸雨、光化学烟雾和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2)能列举出含氮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了解氮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氨气、铵盐及硝酸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知道NH+4的检验方法和氨气的实验室制法,能书写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简单的实际问题2.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NH3、铵盐的性质及铵态氮肥的使用问题;②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HNO3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①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②初步体会物质的浓度对化学反应产物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实验中变量控制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介绍合成氨发展的艰辛历程,体会从实验室研究到工业生产的过程,渗透化学与技术关系的教育;②通过介绍酸雨,光化学烟雾和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教材在初步分析了自然界中氮循环的主要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讲解了氨气、铵盐和硝酸的性质,通过物质性质的分析,进一步明确了物质间相互转化的关系等。
2.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氮气及氮的氧化物的有关性质。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氨、铵盐和硝酸的性质2.难点硝酸的氧化性教学方法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归纳。
课前准备(一)学生准备 1.预习2.查找氨、铵盐和硝酸的资料,小组合作画出氮循环图示,重点分析含氮元素如何完成转化。
(二)教师准备1.教学媒体、课件、导学案。
2.补充实验。
板书设计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2节 氮的循环(第2课时) 一、氨的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比空气轻;极易溶于水(1∶700)。
二、氨的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NH 3+H 2O NH 3·H 2O(可逆反应);NH 3·H 2O NH +4+OH -(可逆过程)2.与酸反应:NH 3+HCl===NH 4Cl ;NH 3+HNO 3===NH 4NO 3;2NH 3+H 2SO 4===(NH 4)2SO 43.与氧气反应:4NH 3+5O 2=====催化剂高温4NO +6H 2O 三、铵盐的物理性质 白色,易溶于水的晶体。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3章 第2节 氮的循环教案-word文档资料
第3章第2节氮的循环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自然界中的氮循环及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2)通过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形式,认识N2、NO 、NO2的性质;(3)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NH3、铵盐的性质及铵态氮肥的使用问题;(4)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HNO3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2)初步体会物质的浓度对化学反应产物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实验中变量控制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介绍合成氨发展的艰辛历程,体会从实验室研究到工业生产的过程,渗透化学与技术关系的教育;(2)通过介绍酸雨,光化学烟雾和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重点:氮气、氮的氧化物(NO 、NO2)、氨、铵盐和硝酸的性质。
难点:硝酸的氧化性及氮元素化合价的转变。
三、教学方法实验引导法、探究法、归纳法四、教学媒介及教学素材1、教学媒体、课件;2、相关实验仪器及药品仪器:集气瓶若干、带铁夹及铁圈的铁架台、酒精灯、园底烧瓶、带玻璃管和胶头滴管的双孔橡皮塞,试管若干、试管夹、烧杯、玻璃棒、空矿泉水塑料瓶、感应圈、单孔橡皮塞、镊子、胶头滴管等;药品:酚酞试液、浓氨水、浓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铵固体、碳酸氢铵固体、红色石蕊试纸、浓硝酸、稀硝酸、铜丝、铁片、锌片、铝片等。
第1课时【提问】上次课后给大家布置了一项任务:查找氮循环的资料,小组合作画出氮循环图示,写出短文。
重点说明氮循环中涉及到哪些含氮元素的物质,它们是如何转化的?下面,请各小组准备交流。
【小组交流】选取二个小组作为代表在课堂上交流,其他小组的成果课后以科技小报的形式展示或收录到成长档案袋中。
【点评评价】教师点评并做好表现性评价【过渡】在氮循环中涉及到了较多重要的含氮元素的物质及其变化,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些物质的性质及转化。
【板书】1、氮气与氮的固定。
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一3.2氮的循环教案设计
《氨铵盐》——鲁科版化学1(必修)第三章第2节氮的循环一、教材分析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中学阶段所学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中,《氨铵盐》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氨铵盐》安排在这章讲述,是因为它有《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理论知识做指导,有元素化合物知识做基础,可起到复习、巩固和运用知识的作用。
学好氨的性质为学习硝酸的工业制法及有机化学的知识又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同时本节课又是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的极好教材,因为氨分子的性质更能体现“结构决定性质,性质体现结构”这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本节知识和能力的层次要求结构:理解物理性质:了解化学性质:综合应用用途:常识性介绍3、教学目标的确定实施素质教育是21世纪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其宗旨就是提高全民素质,为适应“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教学的任务已不仅仅局限于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理论知识,而是通过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在掌握一定知识的基础上,智力得到开发,能力得到培养,思维得到启迪,同时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根据课程标准及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确立本节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了解氨的物理性质,在认识氨分子结构的基础上,掌握氨的化学性质,了解其用途(2)能力目标:培养学习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氨的结构和性质的关系对学生进行事物是普通联系的,以及内外因关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4)创新目标:通过改进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通过开放性问题的是出,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4、重点、难点的确立及依据依据本节知识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能力,确立重点:氨的化学性质难点:氨和水的反应二、分析学生情况,渗透学法指导学生已经学习了《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知识,对于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方法已初步掌握,这对氨气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高中化学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2节氮的循环(第2课时)教学设计鲁科版必修1(2021学年)
高中化学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2节氮的循环(第2课时)教学设计鲁科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化学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2节氮的循环(第2课时)教学设计鲁科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化学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2节氮的循环(第2课时)教学设计鲁科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2节氮的循环【设计理念】本课教学设计在基于高中化学新课程理念及学生化学学科观念培养的基础上,突出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趣激情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创设实验情境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实验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化学概念教学的整合,通过合理、灵活地运用信息技术和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主动发展,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观念,让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简约高效。
【教材分析】本节知识通过对喷泉这一自然现象的分析,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结合学生关于氮循环的已有经验,在氮循环的基础上展开其中的主要反应过程,探讨发生的化学反应,以及这些化学反应有那些重要的应用。
通过对氨态氮肥的学习,引导学生关注农业问题,关注农业生产.教材在知识安排上尽量是知识与生活生产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
体现了“从生活中走进化学,再用化学去指导生活”的理念。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熟悉的自然现象的分析,容易激发学习兴趣,而对自然现象引出的化学问题,通过前面学习已经掌握了氮的循环和氮的氧化物,很容易想到应该学习氮的氢化物,通过对氨气性质的学习掌握喷泉实验的原理.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解释,认识铵盐的性质。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学案: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2节氮的循环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学案: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2节氮的循环【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3章第2节氮的循环二. 教学目的1. 能简明说明氮循环的基本进程,知道固氮的实质以及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这两种固氮方式。
2. 了解氮循环进程中的重要物质以及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知道酸雨、光化学烟雾和富营养化等环境效果〕3. 能罗列含氮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了解氮气、氨气、铵盐及硝酸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检验方法和氨气的实验室制法,能书写相关反响的化学方程式。
知道NH4三. 教学重点、难点氮气、氨、铵盐和硝酸的性质四. 知识剖析空气中的主要物质?植物生长需求的主要元素?〔一〕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和存在方式1. 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方式自然界中氮元素存在的方式一种是游离态,如N2,一种是化合态,如铵盐、硝酸盐、氨、蛋白质等。
2. 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1〕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的基本进程自然界里,空气的氮气转化为植物可以直接吸收含氮化合物的两种主要方式,豆科植物的根瘤菌把N2转化为硝酸盐;闪电使大批N2与O2化合生成NO,随之变为硝酸随降水进入土壤和水体。
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铵盐、硝酸盐,经过复杂的生物转化,构成了各种氨基酸,氨基酸最后变成蛋白质。
植物以植物为食而取得植物蛋白,并将其转化为植物蛋白,植物遗体中的蛋白质被微生物分子分解成铵离子、硝酸根和氨,又回到了土壤和水体中,被植物再次吸收应用。
〔2〕氮循环的重要意义由于存在着氮元素的循环,其他生命元素的循环,以及水的循环,地球的生命才生生不息,生机勃勃。
〔二〕氮循环的重要物质及其变化1. 氮气〔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在空气中约占总体积的78%,占其它质量的75%。
〔2〕分子结构两个氮原子之间的剧烈作用,要破坏这种结实的结合,需求很高的能量。
常温下,N2的化学性质很不生动,但在高温、放电、扑灭等条件下能与O2、Mg、H2等反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科版必修1: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二节氮的循环学案第二课时
设计人:莱芜四中吕荣海
2009.11
【学习目标】
认识氨气的溶解性、氨气与水的反应及氨的还原性。
通过认识铵盐的性质,了解铵态氮肥的生产使用问题。
【重点】
氨气与水的反应及还原性。
铵盐的性质、氨的实验室制法
【学法指导】
阅读课本和基础训练
【自学过程】
3、氨与铵态氮肥
1)氨物理性质:是色味的气体,比空气,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可溶解体积的氨。
化学性质:与水的反应
氨溶于水可用下列过程表示
所得溶液称,呈性。
氨水中存在粒子
问题一:氨气、液氨、氨水、一水合氨是不是一回事?各自的成分是什么?
问题二:氨的喷泉实验体现了氨具有下列性质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
源。
与酸的反应
氨与酸反应生成相应的铵盐,若用一玻璃棒蘸取浓氨水靠近另一根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可观察到反应化学方程式为,利用此方法可检验的存在。
NH
3
与盐酸、硫酸、硝酸反应的实质均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
与氧气的反应
由于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所以氨具有性。
氨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这是工业上制备硝酸的基础。
化学氮肥主要包括氮肥(主要成分为()、氮肥(主要成分为)、
和氮肥——尿素[CO(NH
2)
2 ]
2) 铵盐
铵盐都是晶体,都溶于水。
铵盐的主要化学性质有: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受热容易分解。
如:
NH
4
Cl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现象为
;
NH
4HCO
3
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将生成的气体
通入新制的石灰水中,现象为。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与碱共热都能生成氨气,因此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如草木灰等(填“能”或“不能”)混合使用。
铵盐与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利用该性质可检验的存在。
3)NH
3
的制取
实验室中可以用和(填化学式及状态)共热制NH
3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法收集
NH
3。
检验集气瓶中的NH
3
的是否已收集满,方法
是。
可以用来干
燥NH
3。
(选填序号a.碱石灰,b.浓硫酸,c.P
2
O
5
)
针对性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H
3溶于水后,其水溶液中存在大量的NH
4
+
B、凡是铵盐都能与苛性钠共热生成NH
3
C、NH
3在催化剂存在下与O
2
共热生成NO
2
D、NO、NO
2都能溶于水生成HNO
3
2、Murad等三位教授最早提出NO分子在人体内有独特功能,近年来此领域研究有很大进展,
因此这三位教授获得了1998年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
关于NO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NO可以是某些含低价氮物质氧化的产物
B. NO可以是某些含高价氮物质还原的产物
C. NO结合血红蛋白的能力比CO还强
D. NO是红棕色气体
3、现有A、B、C三种气体,A在一定条件下能与O
2反应生成B,B不溶于水,但却能与O
2
反应生成C,A和C都能溶于水,前者呈碱性,后者呈酸性,两者水溶液相混合得到了D的溶液,请填答A、B、C、D的化学式:
A ,
B ,
C ,
D 。
E、A→B的化学方程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