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全部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全部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能够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概念,区分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2.能够使用简单的方法计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能够在生活中应用可能性概念,做出正确的预测。
二、教学准备1.课件:PPT或者教材图片2.教具:骰子、硬币等3.试卷及答案4.课堂活动安排–第一环节:复习上节课知识点–第二环节:引入新知识,讲解可能性概念–第三环节:教师示范计算可能性,鼓励学生自己计算–第四环节: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讨论–第五环节:小组合作练习–第六环节:课堂讨论和总结–第七环节:作业布置三、教学步骤1. 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知识,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可能性概念。
2. 引入新知识•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可能性概念,引导学生探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3. 讲解可能性概念•通过示范和练习,讲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基本技巧。
4. 生活应用实例讨论•展示生活中的可能性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讨论和解答。
5. 小组合作练习•学生分组进行练习,相互讨论,共同解决可能性问题,促进合作学习。
6. 课堂讨论和总结•整合学生答案,引导学生总结可能性概念,梳理重点难点。
7.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在家继续练习。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概念,掌握可能性计算方法。
•难点:生活中的可能性问题如何灵活应用可能性概念解决。
五、板书设计1.可能性概念介绍2.可能性计算方法3.生活应用实例六、教学反思在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增强,但也发现部分学生在可能性计算方面存在困难。
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拓展学生的思维,增强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
以上就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的全部集体备课教案,希望对教学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备课教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一)先算15件上衣用布和15条裤子用布多少米,再求一共用布多少米。
1.83×15+1.17×15
=27.45+17.55
=45(米)
(二)先求一套制服用布多少米,再求15套制服用布多少米。
(1.83+1.17)×15
=3×15
=45(米)
3.比较这两种方法,那种更简便,为什么?
单元
第四单元《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主备人
教学课题
小数混合运算(一)
教学时间
第1课时
2018年月日
总节
教学
目标
1.通过购买文具情境,学生能体会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自主分析,对比、尝试练习等活动,学生能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相同。
3.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重点
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引导学生发现第一种简便,因为一套制服的用布刚好是整数,使计算简便。同时引导学生发现,两种方法实际是整数运算中的乘法分配律。进而让学生发现,整数的运算定律对小数同样适用。
4.练一练。(并写出简便运算的依据)
2.5×0.89×0.4 5.8×10.1
两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练习。
交流:2.5×0.89×0.4
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时,先请学生说出自己的运算顺序,在展示自己的解答过程。
0.36÷〔(6.1-4.6)×0.8〕
= 0.36÷〔1.5×0.8〕
= 0.36÷1.2
= 0.3
三、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1.教科书71页课堂活动第1题。4个同学为一组。
2.教科书第72页练习十七第3题,要求学生不但指出错误,还要正确地进行计算。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表
学 月
第 月
年 级
五年级
学 科
数学
主备人
集体备
课时间
年 月 日
(一)单元整体解析
单元主题
小数混合运算
单元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憝数四则混合运算、运算律以及小数加、减、乘、除法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全单元为1个小节:小数混合运算。在本单元的最后还安排了1个数学文化“田忌赛马的故事”。
本单元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4个例题及多数习题的设计都是学生熟悉的情境,并且是要用小数混合运算进行运算的事例.充分让学牛咸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例1、例2均通过两种不同的算法让学生体会小数混合运算与憝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例3的情境具有开放性;例4则侧重于数形结合解决问题。
本单关注学生原有认知基础及生活经验与学习新知的关系即将学已堂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知识和其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便干学生自士发现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单元关
键能力
使学生能进行简单的小数混合运算。
单元课
时安排
4课时
单元进
度时间
第12周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憝数四则混合运算、运算律以及小数加、减、乘、除法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虽然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及运算律已经学习过了,但孩子们在运算律的运用上还存在很多不足,对运算律的运用还不熟练。
单元基础知识掌握重点、考点、易混点、易错点
单元课
时预设
“小数混合运算”一节安排了4个例题、2个课堂活动和2个练习,主要引导学生在整数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生活经验,与小数混合运算产生联想,进而促成知识的迁移。建议用4课时完成:第1课时,教学例1,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和练习十七第1~4题;第2课时,教学例2,完成课堂活动第2题和练习十七第5~10题;第3课时,教学例3,例4,完成课堂活动和练习十八第1~3题;第4课时,复习巩固,完成练习十八第4~7题。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备课教案
交流:(可能有的几种情况)
(1)钢笔和笔记本一共多少钱?口答算式和结果,板书:8+3.4=11.4(说算理(略)强调:8是整数,3是整数部分的,要和它对齐。
补充一个整数加法的竖式,说说整数加法在列竖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特点:右边对齐。
二、解决问题练习:
1、第7题,要求学生看懂图的意思,明白竹竿分成了几部分,然后再列式解答。
2、第8题,简单介绍“警戒水位”及相关概念。
说说表格中的各数据分别表示什么?
指出:+和-如果用在某个数前,表示的是增加或减少的意思。
如果用在算式里,是表示加或减的意思。
依次加或减,算出结果,并对照警戒水位,说说哪几天的水位超过了。
3、练一练:用计算器计算。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九第1题。
先让学生用竖式计算,再用计算器验算。
2、练习九第2题。
学生独立算出余额和合计数。
3、练习九第三题。
用计算器计算前三题,再直接写出最后一题的得数。
追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三、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那些收获或体会?
四、布置作业:练习九第4题。
课时安排
第三课时
教学
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结合现实情境,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问题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材分析
重点
小数加减法计算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实际问题。
难点
小数加减法计算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思考与调整
3、进一步体会小数加减法的广泛应用价值,拓展知识面,培养应用意识;培养认真计算、有错就改的学习习惯。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稿教案《可能性》
第1课时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能结合已有的经验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用一定(肯定)、可能、不可能做出判断叙述出来,并能简单地说明理由。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能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做出正确判断。
教学难点:能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做出正确判断。
教学准备:课件。
1课时第2课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会比较两种结果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3.学会记录事件发生的结果。
4.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归纳和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会比较两种结果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教学难点:会比较两种结果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教学准备:课件。
一、沟通旧知1.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出示图片)下面城市的冬天会下雪吗?请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一说。
2.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说说自己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二、自主探索1.体验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1)操作学具盒实验1:将4颗红棋子、1颗蓝棋子放入学具盒,小组长组织同学们依次从学具盒中取出一颗棋子,记录它的颜色,再放回去,重复20次。
引导:怎样能让别人一眼就看出结果?(2)全班交流各小组记录结果。
(3)小结:取出红棋子的次数要多些,换句话说也就是取出红棋子的可能性要大些。
(4)讨论:取出哪种颜色的可能性最大?2.进一步证实,总结规律。
(1)提出猜想老师展示6张牌:5张黑桃、1张红桃,然后洗牌,从中抽出一张,问:这张牌是黑桃的可能性大还是红桃的可能性大?为什么?(让学生进行猜想。
)(2)实验证明这仅仅是同学们的一种猜想,还需要大家用实验来证明它。
实验2:组内同学分好工,其中一个人负责洗牌,另一个同学负责记录。
(3)汇报实验结果。
第3课时可能性的综合应用(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通过小组实验活动和列表统计,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且可能性的大小与物体的数量有关。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全部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全部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可能性》是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主要让学生理解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并掌握一些基本的概率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在生活中哪些事件是确定性的,哪些事件是不确定性的,并能够用概率的知识来解释这些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对于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概率的知识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来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概率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概率知识,能够用概率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概率知识,能够用概率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讲解,案例的分析,学生的讨论,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概率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和实例。
2.准备概率的知识的讲解和演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案例,让学生理解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例如,抛硬币实验,让学生观察硬币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概率是多少。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定义,以及一些基本的概率知识。
例如,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以及如何计算事件的概率。
3.操练(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概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例如,抛硬币实验,让学生计算硬币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概率。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实例,让学生理解概率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彩票中奖的概率,如何计算中奖的概率,以及如何理解中奖的可能性。
5.拓展(10分钟)通过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概率的知识。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4单元整组教学设计教案表样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简易方程”整组备课备课时间:2012、10、6 授课时间:一、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是用字母表示数和解简易方程,以及简易方程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本单元的内容分为两节,第一节的主要内容是用字母表示数、表示运算定律、计算公式和数量关系。
第二节的主要内容是方程的意义,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解简易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二、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
2、初步学会根据字母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3、初步了解议程的意义,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4、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用字母表示数和解简易方程的过程,体验概括、发现、归纳、转化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知识之以及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公平、正直的人格形成。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单元教学重点:1、使学生能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和常见的数量关系;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2、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解简易方程的依据及书写格式,正确地解简易方程;正确地分析文字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求解。
3、分析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正确地找出等量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解答。
单元教学难点:1、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以及用字母表示数是一个不能再化简的不确定的最终结果。
2、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灵活、准确地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不同等量关系,恰当地设未知数列方程求解。
四、单元教学主要流程(一)合作准备阶段1、教学目标(1)、通过浏览教材整体感知本单元内容,理清本单元的知识要点及结构,知道为学习新知应做哪些准备。
(2)、根据本单元的学习要求,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制定学习方案,按着计划进行相应准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
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2.使学生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教材说明1.本单元的内容结构及其地位作用。
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是用字母表示数和解简易方程,以及简易方程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学了一定的算术知识(如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及其应用),已初步接触了一点代数知识(如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用○、△或□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一般地说,在小学教学简易方程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一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因为对小学生来说,从具体事物的个数抽象出数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现在由具体的、确定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抽象的、可变的数,更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
而且,在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的基础上,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工具,从列出算式解发展到列出方程解,这又是数学思想方法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它将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是有助于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的算术知识。
通过用字母表示所学过的数量关系、运算定律以及一些图形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同时,由于用字母表示比用文字表述更简明易记,所以便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三是有利于加强中小学数学的衔接。
让学生初步接触一点代数知识,能使学生摆脱算术思维方法中的某些局限性(逆向思考,未知数不参加运算,等于缺少一个条件,思维的步骤增加),为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做好认识的准备和铺垫。
五年级数学上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1、结合具体实例,能根据可能性的大小设计符合指定要求的方案。
2、方案设计合理,体现公平和可操作性。
教学难点是:方案设计合理,体现公平和可操作性。
三、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信息窗让学生欣赏画面,感受生活。
2、借助有趣的活动和直观图示进行学习。
2、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究空间,自主学习新知识。
3、借助课件、投影、学具,圆形卡片、转盘及有趣的活动和直观图示进行学习。
小组合作教学设计
1、出示情境图,提出问题。
2、学生自主探究,小组交流,相互补充。
3、全班交流,小组展示。
教师点拨内容
1、结合具体实例,根据可能性的大小设计符合指定要求的方案。
2、设计方案的过程中,培养思考的有序性的创新意识。
作业
内容
教材58页第2题 教材第58页第4题
配套练习册适当选取
问题
困惑
备注:可以是针对一个单元或信息窗的整体备课设计,也可以是某一个课时的备课)
中心发言人发言材料
集体修正
主
要
过
程
一、本单元学习的内容是:结合具体实例,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据可能性的大小设计符合指定要求的方案。由于本单元的学习内容相对抽象,因此,要引导学生借助有趣的活动和直观图示进行学习。
教学
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能根据可能性的大小设计符合指定要求的方案。
2、在设计方案的过程中,培养思考的有序性的创新意识。
3、在具体情境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
1、结合具体实例,能根据可能性的大小设计符合指定要求的方案。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集体备课教案
4 可能性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学会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是不同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行推测。
为了体现课标的要求,本套教科书从第二学段开始安排“概率”的学习,并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第二学段称为“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第三学段称为“事件的概率”。
因此,本单元知识内容的学习对学生后续概率知识的学习有很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中要注意: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对随机现象“初步体验”和“感受”,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感受“确定事件”“不确定事件”以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时,只要让学生能够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用“一定(肯定)”“不可能”“可能”“经常”“偶尔”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就可以了,不必要求学生使用有关术语进行解释,也不必要求学生求出可能性的具体大小。
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对于纷繁的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中的确定与不确定现象有了一些体会。
例如,抛一个石块,可预知它必然要下落;在标准大气压下温度低于0℃时,可预知冰不可能融化;掷一枚硬币,我们无法事先确定它落地时将出现正面还是出现反面。
在这些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可能性”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感受统计与概率的联系,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
对于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第二学段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和体验。
在教学中,不管是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还是感兴趣的游戏活动(如掷硬币、玩转盘、摸卡片等)中,教师都应注意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亲自动手试验,在试验中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主动与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在观察、猜测、试验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充分感受和体验不确定现象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2.组织开展简单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学案(表格式)
(3)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和被除数一同扩大到原来的100倍,使除数变成整数的过程。
教师通过图示,说明怎样把除数变成整数。我们把0.85扩大到原来的100倍是85,7.65扩大到原来的100倍是765。为了简便,根据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把小数扩大到原来的100倍,只要把它们的小数点都向右移动两位。在竖式里把除数和被除数中的小数点以及没有用的“0”划去。
②以学生板书的3道竖式为例讲解:除到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后,不再继续除了,只要把余数同除数做比较。若余数比除数的一半小,说明求出的下一位商要直接舍去;若余数等于或大于除数的一半,就说明要在已除得的商的末一位数上加1。
③教师板演强化过程步骤:计算1.55÷3.8(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三、巩固练习
1.计算下面各题。
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
编写时间:2018年9月6日
教案课题
五(上册)第二单元小数除法
学案编写者
教案用课时
4
学案使用者
第周星期用
教案
目标
课(章节)教案
目标
使学生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初步学会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使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法则,会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使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根据实际需要和要求截取商是小数的近似值。使学生初步理解循环小数的相关概念,掌握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使学生掌握求商是循环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使学生知道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区别。
①将千M数转化为M数,把小数除以整数的除法转化成整数除法来做。
②是一般的小数除以整数的方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单元集体备课整体设计
单元结构图及课时安排
1.可能性………………..2课时
2.掷一掷………………..1课时
2.能够列出简单试验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能根据可能性的大小判断物体数量的多少。
重பைடு நூலகம்点突破建议
在集体编排上,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分为两层次。一是初步感受随机现象中数据的随机性(例1)。二是在不确定的基础上体会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例2、例3)。练习十一中的练习形式多样,层次分明,通过“说一说”“掷一掷”“连一连”“涂一涂”“猜一猜”“填一填”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积极思考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的空间,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本单元知识。具体建议如下:
教学中通过各种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有条理地思考、有重点地总结、有针对性地交流的能力,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丰富自己的体验,逐步完善数学知识。
4.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正确把握教学目标。
考虑到本单元的内容是学生今后学习概率知识的初步渗透,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常识,教学中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感受“确定事件”“不确定事件”以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并能使学生正确使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课标解读
1.运用数据分析来体会随机性,强调对可能性大小的定性描述。
在可能性知识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概率素养的培养,增强学生对随机思想的理解,使学生充分感受和体验简单随机现象中数据的随机性,能对一些简单的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而不要把丰富多彩的可能性内容变成了机械的计算和练习。《标准(2022)》中也提出运用数据分析来体会随机性,加强对可能性大小的理解,使这部分内容更具可操作性,符合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特点。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板书设计
单元复习
知识点: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方法:
长方形s=a.b
正方形s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a.a
平行四边形s=ah
三角形s=ah÷2
梯形s=(a+b)÷2
应用:
教学反思
课题
练习五
项目
集体备课[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它们的面积。
教学重点
正确运用公式计算所学的图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正确运用公式计算所学的图形的面积
教具准备
直尺、铅笔、三角板等
教学方法
反馈教学法、学法渗透、情境教学法
学习方法
探究、合作交流、转化,类比、归纳、动手操作,
教学课时
1
第一课时
流程设计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个性化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二、指导练习
三、攻破难题(出示课件)
四、全课小结:你今天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
六、预习布置:
1.回答各图面积地计算公式和字母公式。
2.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1.练习:计算下面每个图形的面积。
⑴独立审题,计算每个图形的面积。
⑵师巡视,看同学们在计算书三角形和梯形的的面积时是否注意了“除以2”
⑶指6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2.练习。生独立审题并计算出三角形的面积,注意单位的换算。
1.一个鱼塘的形状是梯形,它的上底长21米,下底长45米,面积是759平方米。它的高是多少?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教学重点
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教学难点
会用“可能”、“不可能”正确地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一、谈话导入
游戏激趣、引入新知
同学们我们来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老师手里有一颗玻璃球,它在我的一个手里,你们猜猜它会在哪个手里?
3、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
可能性是学习数学四个领域中“统计与概率”中的一部分,“统计与概率”中的统计初步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已经涉及,但概率知识对于学生而言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是学生以后学习有关知识的基础。本单元主要教学内容是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并能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教学关键是如何让学生把对“随机现象”的丰富的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
课 题
可能性的练习课
二次备课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可能性,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过程与方法:经历数量的多少与可能性大小的关系的探究过程,获得通过可能性推测数量多少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体会数学学习与现实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求实态度和科学精神。
和同桌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猜?
2、实践验证
学生小组操作、汇报实践结果。
汇总各小组的实验结果:几组摸到红,几组摸到了蓝色。
从小组汇报中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
小结:摸到红色多,摸到蓝色的少,因为盒中棋子红多蓝少。
活动体验可能性的大小 小组成员轮流摸出一个棋子,记录它的颜色,再放回去,重复20次。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单元备课
小节
课时
安排
1.可能性………………………………2课时
2.掷一掷………………………………1课时
教学
建议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问题情境。
对于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第二学段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和体验。在教学中,不管是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还是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中,教师都应该注意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亲自动手试验。
〔2〕引导学生收集和积累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的例子。
〔3〕组织开展简单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师可以适当的设计一些简单的实践活动〔如为班级或学校元旦联欢会设计一个摇奖转盘等〕,讲课内外学习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把握好教学要求。
单元
教学
设计
思路
可能性是学习数学四个领域中“统计与概率〞中的一局部,“统计与概率〞中的统计初步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已经涉及,但概率知识对于学生而言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是学生以后学习有关知识的根底。本单元主要教学内容是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并能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教学关键是如何让学生把对“随机现象〞的丰富的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表格式教学设计
大埔县高陂镇集体备课教案
大埔县高陂镇集体备课教案
大埔县高陂镇集体备课教案
大埔县高陂镇集体备课教案
大埔县高陂镇集体备课教案
大埔县高陂镇集体备课教案
提问:让学生数格子,先估计,再数格子,说一说怎样数格子。
2、小组合作用自己的脚印验证一下这节课的结论。
大埔县高陂镇集体备课教案
大埔县高陂镇集体备课教案
大埔县高陂镇集体备课教案
大埔县高陂镇集体备课教案
大埔县高陂镇集体备课教案
大埔县高陂镇集体备课教案
大埔县高陂镇集体备课教案
大埔县高陂镇集体备课教案。
部编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本单元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以下知识和能力:- 认识三角形的性质,能够辨认不同种类的三角形;- 理解并运用平行线的概念,能够判断线段之间的关系;- 掌握用三角形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教学内容本单元的重点内容包括:- 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分类;- 平行线的概念和性质;- 用三角形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引入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通过图例和实物示例帮助学生理解。
2. 针对不同种类的三角形,进行分类讨论和比较,让学生辨认和区分。
3. 练题训练,通过绘制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加深学生的理解。
第二课时1. 引入平行线的概念和性质,通过图例和实物示例帮助学生理解。
2. 讨论平行线与线段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规律。
3. 练题训练,通过判断和比较线段之间的关系,加深学生的理解。
第三课时1. 综合运用三角形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
2. 设计一些情境问题,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合作,互相交流和讨论解题思路,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第四课时1. 总结本单元所学内容和方法,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
2. 学生展示自己的解决过程和思路,鼓励多样化的解题方法。
3. 点评学生的表现,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学评价本单元的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和分类能力;- 学生对平行线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和解题能力;- 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学生的总结和归纳能力。
教学资源为了辅助教学,需要准备以下资源:- 教科书、课件和题集;- 图例和实物示例;- 面积和周长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时长本单元的教学时长约为4课时,每节课时长50分钟。
以上是对《部编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简要描述。
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可能性》集体备课执笔任海娟教材解读可能性是学习数学四个领域之一“统计与概率”中的一部分,“统计与概率”中的统计初步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涉及,但概率对于学生而言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是学生以后学习有关知识的基础。
本单元的内容共分三个层次:一是事件的发生有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二是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许多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三是让学生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正确的判断。
教学关键是如何让学生把对“随机现象”的丰富的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
因此在教学中创设不同层次的、有趣的游戏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在观察、猜测、试验与交流中感受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并体会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统计知识,对现实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并有一定的简单分析和判断能力,但学生只是初步地感知这种不确定事件,对具体的概念还没有深入地理解和运用。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教师做出适当引导,学生就会进行正确地分析和判断。
所以教材选用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引入学习内容,设计了多种不同层次的、有趣的活动和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数学学习与现实的联系,为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创造机会。
教学中,要利用这些情境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使学生在大量观察、猜测、试验与交流的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逐步丰富对不确定现象及可能性大小的体验。
经验之谈1.教学本单元时,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收集和积累一些教材上和生活中遇到的不确定现象的例子,进行展示交流。
如:商场或超市在节假日时设计的摸奖和转盘有奖游戏,可以引入到课堂,组织学生交流、思考,让学生正确地认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正确把握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 四 单 元 单元备课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备课卡
课题简易方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2、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和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能力目标:能用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
情感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解简易方程和用方程解决问题。
难点教学重、难点:解简易方程和用方程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列举法、归纳法以及练习法。
课时划分信息窗1 2课时
信息窗2 3课时
信息窗3 3课时
信息窗4 2课时
教具
学具
准备课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目
数学
第九册第四单元
主讲人
参加人
卢兴今
时间
2013年10月23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2.使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稍复杂的方程是教学的难点,要使学生学会列方程和解方程。
教学准备
口算卡,主题图,天平等
教学时间
15课时
备注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是用字母表示数和解简易方程,以及简易方程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本单元的内容分为两节,第一节的主要内容是用字母表示数、表示运算定律、计算公式和数量关系。第二节的主要内容是方程的意义,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解简易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些内容的编排体系如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