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30年代小说概况

合集下载

中国现代文学史30年代

中国现代文学史30年代

•一、概述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1928—1937年6月),30年代文学•30年代文艺的基本特征:•(1)五四时期相对思想自由氛围消失,文学主潮政治化•(2)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3)左翼文学之外,自由主义及其他多种倾向文学共同发展•30年代文艺运动发展的基本线索•国民党的党制文化和党制文学•占主流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及其文学•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作家的文学运动及其文学•革命文学论争和以”左联”为核心的无产阶级文学思潮•••(一)倡导•主要团体:创造社(后期),太阳社。

1926年郭沫若《革命与文学》一文可视作革命文学运动的宣言。

•人物:郭沫若、成仿吾、李初梨、彭康、冯乃超、朱镜我等。

•文章:郭沫若《英雄树》《桌子的跳舞》,成仿吾《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蒋光慈《关于革命文学》•刊物:《创造月刊》《文化批判》《流沙》等。

•革命文学观点受当时苏联和日本等国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中”左”倾机械论•“无产阶级文化派”•文学组织”拉普”•(一)、革命文学内部•革命文学派与鲁迅、茅盾等人的论争。

•革命文学派:冯乃超《艺术与社会生活》,全面否定五四文学,就“中国浑沌的艺术界的现象作了全面的批判”。

称叶绍钧“最典型的厌世家”,郁达夫“悲哀者”。

•《文化批判》4月号出版了“批判鲁迅”的专辑,批判茅盾专辑。

•鲁迅反击《醉眼中的朦胧》《革命时代的文学》,茅盾《从牯岭到东京》“一切文艺固是宣传,一切宣传并不是文艺。

”•机械论-简介••拉普-拉普•RAPP(三)主张•1、文学是有阶级性的,要提倡无产阶级文学。

•2、文学是宣传武器。

•3、无产阶级文学作家一定要获得阶级意识。

•(四)左联成立及经过•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

参加会议的有鲁迅、冯雪峰、柔石、沈端先、冯乃超、李初梨、彭康、蒋光慈、钱杏邨、田汉等四十余人。

郭沫若,茅盾,郁达夫等都参加了左联。

•主要刊物:《前哨》《文学导报》《北斗》《文学月报》《十字街头》《拓荒者》等。

30第七章 30年代小说(一)

30第七章  30年代小说(一)
1938 年8 月与萧军离异, 与端木蕻良结合。
1942年1 月22 日病殁香 港。
.
在短短的8 年创作生涯中,萧红留下了60 万字的文学财富, 她的作品乡土气息浓烈,叙事风格细腻深刻、委婉动人,尤 其是在小说文体上做出了很大的创新。
海内外许多文学批评家认为,萧红以自己的女性之躯跋涉过 漫长的道路,以女性的目光一次次透视历史,终于站到了与 鲁迅同一的高度,达到了同一种对历史、文明以及国民灵魂 的了悟。
小说没有贯串始终的线索,作者对故乡的强烈思念灌注在看 似涣散的叙述中。
鲁迅称它将“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 往往已经力透纸背”
.
第七章 30年代小说(一)
第一节 30年代
小说概述
30年代小说的 特点
1、30年代中国现代小说进入一个成熟与繁荣的时期, 小说家风格多样而具个性,流派特色鲜明,标志着 中国现代长篇小说艺术样式的成熟。
2、 30年代小说的成熟与繁荣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 结果。
3、30年代的小说家们对文学中的传统与现代、Hale Waihona Puke 国与 西方诸方面的关系作了新的省视。
萧红与母亲
萧红1930年在北京
.
1933年开始文学创作, 同年10 月与萧军自费出 版了第一本作品合集 《跋涉》。
1934 年春“两萧”取道 大连流亡至青岛,萧红 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 中篇小说《生死场》。
.
1936 年7 月,为摆脱精 神上的苦闷,萧红只身 东渡日本,同年年末返 回上海。抗战爆发后即 辗转汉口、临汾、西安、 重庆等地。
《八月的乡村》
.
长篇小说《第三代》 在艺术上更为成熟,它史 诗般地将东北人民自辛亥革 命以来的生活与对压迫者的 反抗深广地展现开来,众多 分属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物, 气势恢弘的场面,显示了作 者驾驭大型题材的能力。

30年代小说概述

30年代小说概述

邢幺吵吵已经“在阳沟里把船翻”,故 做出满不在乎样子,实则处心积虑准备肇 事。方治囯口是心非,迫于对方权势忍气 吞声又不得不为自己申辩。邢幺吵吵不忌 生冷的骄横之态,方治囯“软硬人”的性 格特点,只几笔客观的描述便跃然而出。
吴祖缃
吴祖缃(1908.4.5-1994.1.11),原名祖缃, 字仲华,十四岁时改名祖 襄,笔名吴组缃、芜帝、 木公等。代表作品 有《一 千八百担》、《天下太平 》、《樊家铺》等
江上“ 巨蟒似的 ”桥 ,桥下奔腾于黑暗中的 “ 凶恶的江水”,两岸野蛮的山峰,以及桥头破 败荒凉的神祠,共同构成一副阴暗凄郁的夜色图 。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又渲染烘托了神秘 恐怖的气氛。
沙汀
• 沙汀(1904-1992)原 名杨朝熙,安县人。主要 著作还有长篇小说《困兽 记》、《还乡记》,短篇 小说《在其香居茶馆里》 、《老邬》,中篇小说《 木鱼山》等。有《沙汀选 集》(四卷)。
张天翼笔下的讽刺性人物形象大致可以分 为两类: 第一类是从政治、道德角度讽刺中下层统治 阶级的虚伪和堕落,撕毁其假面具、《砥柱》( 笃信程朱理学的黄宜庵)、《脊背与奶子》(族 甚长太爷调戏任三嫂)

《华威先生》刻画了一个“包而不办”的抗战 官僚形象,对抗战的校级思想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和暴露。同时,张天翼借华威先生形象隐约地揭 示了国民的弱点;重名分而轻实践,不顾民族大 局而膨胀一己。
张天翼
• 张天翼(1906— 1985),祖籍湖南湘潭, 生于南京。优秀的讽刺小 说家。张天翼的小说具有 虚伪、反庸俗、反彷徨的 基本讽刺主题。代表作有 短篇小说《华威先生》《 包氏父子》,中篇小说《 清明时节》,长篇小说《 鬼士日记》,童话《大林 和小林》《秃秃大王》
讽刺小说
张天翼继承了鲁迅讽刺小说的传统, 受到契诃夫、果戈理小说的影响,以讽刺 作为切入生活的利器,创造了“灰色”人 物系列,表现小知识分子、小市民、小官 僚们庸俗、空虚、愚昧、可怜、可笑的生 活,在可笑中寄予了作者的批判和讽刺, 对下层民众思想中的愚昧成分进行了不遗 余力的讽刺,引人深思。

中国30年代小说创作发展概述

中国30年代小说创作发展概述

30年代小说创作发展概述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小说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五四时期是中国现代白话小说的发端,以鲁迅的小说为代表,奠定了现代白话小说的基础,但那时,无论在数量上,质量上,还是文学流派上,白话小说的创作都还处在尝试的阶段,远远没有成熟。

经过了十年的发展和作家们的创作实践,到了30年代,现代白话小说在各个方面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即可以说,中国现代小说到30年代,进入了一个成熟、繁荣的时期。

30年代小说创作发展的重要标志(成就)有以下几点:一、出现了大批的中长篇小说创作。

长篇小说一向被誉为时代的里程碑,但是,在第一个十年的中长篇小说创作领域,探索多于成功。

中国现代白话长篇小说从1922年开始起步,不仅数量稀少,而且在艺术上都十分幼稚。

中篇的命运比长篇稍好点,在四五年间,创作比长篇多了一倍,并且在发韧之初就出现了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杰作《阿Q正传》。

然而,这一时期还是以短篇小说的创作最为辉煌。

到了30年代,中长篇小说创作已经逐渐走向了成熟。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首先,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资本主义化的城市和广大的内地农村进行了激烈的对峙和出现了严重的矛盾冲突,城乡社会生活急剧动荡,刺激作家们关于“人”的观念的转变,最终促进了长于描写社会生活、表现人的命运的现代长篇小说的文体在30年代的发展;其次,30年代小说广泛借鉴、择取了中外文学资源,受外来小说(如欧美批判现实主义小说)以及中国古代小说传统(如巴金家族题材小说)的影响;最后,30年代小说的成熟与繁荣是作家们积极探索并形成自己鲜明个性的结果。

小说家经过辛勤探索,寻获自身需要的适合的艺术领域,并在对中外文学资源的选择吸收中形成独特的创作风格。

以真正的长篇小说的形态出现较早的是叶绍钧的《倪焕之》,它被茅盾誉为“扛鼎之作”,之后出现了一大批的优秀作品,如茅盾的《虹》、《子夜》。

学术界认为《虹》是茅盾最好的作品,它所述的女主人公梅行素远比《蚀》三部曲中的时代女性清澈、明朗而富有理性。

7三十年代文学思潮及三十年代小说(一)

7三十年代文学思潮及三十年代小说(一)

(2)朱光潜的美学、文艺学 思想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结 合现代心理学,将现代人文 主义心理学的美学思想运用 于文学研究。
(3)宗白华的“诗意人生”用唯美的 眼光看世界,把人生当作艺术品来创。 (4)梁宗岱对象征主义的研究。在介 绍西方的文化理论的同时,还在中国 古代的成就中寻求“契合”,向着融 合、沟通的方向发展。
三十年代小说(一)
一、30年代小说概述 小说作者新人迭出,小说体式日益
丰富,中长篇小说数量激增,三部曲 作品的大量出现,标志着30年代小说 的繁荣。
普罗小说:蒋光慈、洪灵菲等。 (革命+恋爱模式)。
左翼作家群:丁玲、柔石、艾芜、 沙汀、叶紫等。
“京派” :沈从文、萧乾、废名等。
现代派(心理分析派和新感觉派【海 派】):穆时英、刘呐鸥、施蛰存等。
8、张天翼:《速写三篇》(《华威先 生》、《谭九先生的工作》、《新 生》。
三、30年代小说赏析
丁 玲
一、生平简介
生于1904年。原名蒋冰之, 又名冰之,湖南临澧人。1927 年开始发表小说,1930年参加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2年参 加中国共产党。全国解放后, 曾任《文艺报》主编等职。 1986年3月病逝于北京。
2、人物刻画上,善于抓住细节特征,以白描 手法加以夸张、反复,以突出其性格。
3、结构上,单纯明快,干净利落,余味无穷。
4、语言上简劲、犀利,富有跳跃感,从而形 成泼辣、劲捷的艺术风格。
新感觉派小说
新感觉派是30年代海派文学中重要的 一支,是活跃于20年代末至30年代前半期 的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内容上表现都 市社会病态的生活,追求瞬间印象或感受, 长于描写人物复杂微妙的内心世界,艺术 上刻意追求主观印象,节奏快速。小说形 式花样翻新,采用意识流、心理分析、象 征手法、主管的感觉印象等方法进行小说 创作。主要代表作家有施蛰存、刘呐鸥、 穆时英。主要刊物《无轨列车》、《新文 艺》、 《现代》。

第八章 30年代小说(一)

第八章 30年代小说(一)

第八章30年代小说(一)第一节30年代小说概述30年代小说的成熟与繁荣,有下列重要标志:一是小说题材空间的拓展。

二是长篇小说的成熟。

李劼人。

三个连续性的长篇小说《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

三是小说流派的涌现。

本时期主要有左翼作家、京派作家和新感觉派作家等。

早期的革命文学,即普罗小说,“革命+恋爱”的小说模式。

蒋光慈(1901-1931),五卅运动后,写出了第一部中篇小说《少年飘泊者》。

中篇小说《短裤党》,迅速反映了刚刚过去的上海工人武装起义。

柔石(1902—1931),原名赵平福(平复),“左联”五烈士之一。

分析中篇小说代表作《二月》,萧涧秋,陶岚,文嫂。

分析短篇小说代表作《为奴隶的母亲》,春宝娘,秀才,皮商,秀才大老婆。

艾芜的《南行记》,南国风情。

代表作《山峡中》。

叶紫,代表作《丰收》,“丰收成灾”为主题,老农民云普叔,儿子立秋。

社会剖析小说吴组缃(1908-1994)《箓竹山房》,二姑姑《一千八百担》,宋氏大家族,农民抢谷。

沙汀京派作家废名(1901-1967),《竹林的故事》,三姑娘。

萧乾(1910-1999),长篇小说《梦之谷》,爱情小说,自传色彩。

芦焚(1910-1988),又名师陀。

东北作家群。

“九·一八”事变后,由于东北沦陷,一部分青年作家由东北流亡到上海及关内各地,带着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强烈憎恨和浓烈的眷恋乡土的爱国主义情怀,创作小说,开了我国抗日文学的先河。

其代表作家有萧军、萧红、端木蕻良、舒群、骆宾基、罗烽等。

萧军的《八月的乡村》。

萧红的《生死场》和《呼兰河传》。

第二节丁玲等丁玲(1904-1986),原名蒋伟,字冰之,出生于临Array澧县修梅乡高桥村黑胡子冲。

1927年,丁玲开始创作小说。

她的处女作《梦珂》、早期代表作《莎菲女士日记》相继发表此后,相继出版短篇小说集《在黑暗中》、《自杀日记》和《一个女人》,中篇小说《韦护》。

之后,又发表了《一九三0年春上海》(之一、之二)、《某夜》、《田家冲》、《水》、《法网》、《消息》、《夜会》、《奔》、《诗人亚洛夫》、《给孩子们》等中、短篇小说及长篇小说《母亲》。

30年代小说概况

30年代小说概况
❖ 《梅雨之夕》、 《春阳》转向较 为典型的心理分析。
2、穆时英(1902-1940)
❖ 浙江慈溪人,笔名伐扬、匿名子。 ❖ 《上海的狐步舞》、《黑牡丹》
等小说用纯是印象式、卡通式的 跳跃写法。 ❖ 《白金的女体塑像》 、《圣处 女的感情》
3、刘呐鸥(1900-1939)
❖ 原名刘灿波,笔名洛生, 台湾台南人。
土人情、生存世态 ❖ 再通过“我”这一叙事者和作品
的人物,叙述小城故事。
3、出色的艺术才能
①散文化的小说结构,无完整的故事情节,却韵味深长。 ②重文化风俗和自然景物的描写,不重人物性格的刻画。 ❖ 茅盾在《〈呼兰河传〉序》里说,“它是一篇叙事诗,
一幅多彩的风俗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三、萧军 (1907年—1988年)
❖ 题材选择与形象塑造:大多选取沦陷区血腥的故事和浴 血奋战的场景,集中地写日寇的暴行、人民的苦难和人 们的抗争,塑造受难者和反抗者的群像。
❖ 风格基调:粗犷雄浑的格调,具有一种内在的强力。大 多抒发悲哀、愤怒、豪迈的激情,作品呈现出强烈的主 观性。
❖ 在小说体式、风格方面的探索远胜于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沁旗草原》 ❖ 注重方言的运用,自觉地吸收
电影剪辑手法来结构小说,叙 述带有跳跃性,讲究力度,在 小说体式上有新的创造。
第三节 京派小说与新感觉派小说
一. 京派小说: (一)“京派”
❖ 指的是20年代末到30年代,当文学的中心南移上海 之后,继续留在北京或其他北方城市的一个自由主义 作家群;没有正式的结社 ,有自己的阵地,如《文 学月刊》、《骆驼草》、 《水星》 等。
❖ 早期创作涉及诗歌、戏剧、 小说等领域。
❖ 中篇《到莫斯科去》和长篇 《光明在我们的前面》

第09章30年代小说(一)

第09章30年代小说(一)

艾芜 1935年Leabharlann 版短篇小说集《南国沙汀和艾芜
沙汀 1932年出版短篇小说集《法律外
的航线》。最有特色的小说有两类:一 是对四川农村基层政权腐败性的描写, 一是对四川地方军阀罪恶的揭露。前者 如《丁跛公》《代理县长》等。后者如 《兽道》《凶手》《在祠堂里》等 《防空—勘察加的一角》是一篇抗战较 早讽刺大后方的作品。1940年发表的 《在其乡居茶馆里》历来为人称道。 1941年到1949年间,完成了三部长篇小 说《淘金记》《困兽记》《还乡记》, 合称“三记”。其中《淘金记》是“三 记” 中影响最大的一部,
左翼小说——革命文学派
革命文学派创作了大量的革命小说。他们站在鲜明的革命立场上 反映时代尖端的现实革命斗争,将革命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和历 史人物引进小说创作领域。 一)“左联” 早期的革命小说创作 蒋光慈为代表,另有钱杏村、洪灵菲和华翰(阳翰笙)。流行主题 是“革命加恋爱”。 “光赤时代”的三个小说是:中篇小说《少年漂泊者》《短裤党》 和短集《鸭绿江上》。 “光慈时代” 的小说是:《野祭》《菊芬》《最后的微笑》《丽 莎 的哀怨》《咆哮了的土地》(《田野的风》)《冲出云围的月亮》 华汉(阳翰笙)小说《地泉》三部曲《深入》《转换》《复兴》 洪灵菲 《流亡》《前线》《转变》等。
主要的京派小说家---萧乾
近代中国著名作家、翻译家和记者。1933年写出了第一篇小说 《蚕》,得到沈从文的赏识后进入京派文学圈。1935年燕京大 学毕业后出版了短篇集《篱下集》《栗子》《落日》《矮檐》 以及自叙传长篇小说《梦之谷》 萧乾小说的特点: 1、作品多带自传性色彩,以城中“乡下人”的独特身份写作。 2、作品中有强烈的苍凉感,但清澈而健朗。 3、作品具有抒情性和感伤情调,语言雅丽清新
作家本时期的长篇小说《母亲》和延安时期创

中国现代文学史-30年代小说

中国现代文学史-30年代小说

课堂讨论
• • • • • • • 从罗大佑的歌曲看京派小说 《鹿港小镇》 回忆: 废名《竹林的故事》 郁达夫《迟桂花》 现代文学的母题—— 传统-现代,城市-农村,利益-仁义,理性-诗意
六、东北作家群
• 1、背景: • “九一八”事变,东北 沦陷,一批作家逃亡到 关内,思念\仇恨,开 了抗日文学先河。
• 大量使用夸张、变形、 魔幻、荒诞、蒙太奇、 意识流、心理分析等 手法进行现实创作, 传达对都市的异样的 情绪和感受,常常使 客观事务扭曲和变形。
• 白云流着光闪闪的汗珠 • 钟的走声是黑色的 • 我听觉派”没有产生堪称经典的杰作,但从它开 始中国第一次有了自己的都市文学。 • “新”:第一次用现代人的眼光打量上海,用新异 的现代的形式来表达东方大都会的城与人的神韵, 城市第一次成为审美对象。 • 提问:与老舍的城市叙述比较? • 与左翼的城市叙述比较?如茅盾城市书写
二、普罗小说
• 1、代表性作家:主要是创造社、太阳社作家,蒋 光慈、洪灵菲、郭沫若、阳翰笙等。 • 2、立场:高举“普罗列塔利亚”旗帜。革命立 场。 • 3、题材:现实革命斗争,表现无产阶级与其他 劳苦大众的痛苦和不幸和走向革命的必然历程。
• 4、作品 • 《短裤党》(蒋光慈)、《地泉》(阳翰生)、 《流亡》三部曲(洪灵菲)、《到莫斯科去》 (胡也频)等 • 5、艺术风格:粗砺浓烈 • 6、不足: • (1)模式化:革命+恋爱 • (2)把现实的斗争神秘化、理想化、罗曼蒂克 化
• 2、代表性作家: • 萧军、萧红、端木蕻 良等。 • 3、代表作品: • 《生死场》、《呼兰 河传》 • 《八月的乡村》等。
萧红
• (1911年─1942年)
• 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黑 龙江省呼兰县(现哈尔滨 市呼兰区)人 • 原名张乃莹,“萧红”是 发表《生死场》时使用的 笔名,另有悄吟笔名。 • 观看视频—— • 那一场风花雪月的往事

第八章 30年代小说(一)

第八章  30年代小说(一)
第八章 30年代小说(一)
第一节 30年代小说概述
一、30年代小说成熟与繁荣的原因
1.社会、历史的巨大变动和异质文化的激烈
碰撞,为长于叙事的小说文体提供了广阔的 发展空间。 2.是广泛借鉴、多方择取中外文学资源的结 果。 3.是创作主体积极探索并形成自己鲜明个性 的结果。
二、30年代小说成熟与繁荣的标志
4.京派:P166 在京派小说家中,以沈从文的成就和影响为
最大,其他代表性作家有废名、萧乾、芦焚 等。 5.新感觉派:P175
6.“东北作家群”:P168 “东北作家群”比较著名的有萧军、萧红、
端木蕻良、舒群、白朗等。他们的作品中 影响最大的是萧军的《八月的乡村》和萧 红的《生死场》(这两部作品与叶紫的 《丰收》一起,由鲁迅编入《奴隶丛 书》)。
(一)小说题材空间的拓展
(二)长篇小说的成熟 (三)小说流派的涌现
1.普罗小说:P161 蒋光慈是普罗小说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是中
篇小说《短裤党》和长篇小说《咆哮了的土 地》等。 普罗小说中的“革命+恋爱”的主题模式: “革命的罗曼蒂克”小说 如洪灵菲的《流亡》三部曲(《流亡》、 《前线》、《转变》)。
的女性意识写作的女作家,是20世纪中国女 性主义文学的先驱。《母亲》、《我在霞村 的时候》等。
二、张天翼的小说
(一)
反虚伪、反庸俗、反彷徨是张天翼这 一时期讽刺小说的基本主题 张天翼是中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开拓者之一, 写得最多的也是最成功的是他的“灰色”人 物系列,他们由小知识分子、小市民、小官 僚们组成,作者对他们的庸俗、空虚、愚昧、 可怜、可笑的生活进行了多方位的剖析。 (二)张天翼的讽刺小说取得了较高的艺术 成就
二、新感觉派小说的创作特市文学。 2.艺术表现上,引进多种现代派手法,在小 说结构、形式、方法、技巧等方面有所创新。 3.人物刻画上,注重开掘和表现潜意识和变 态心理。

中国30年代小说创作发展概述

中国30年代小说创作发展概述

30年代小说创作发展概述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小说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五四时期是中国现代白话小说的发端,以鲁迅的小说为代表,奠定了现代白话小说的基础,但那时,无论在数量上,质量上,还是文学流派上,白话小说的创作都还处在尝试的阶段,远远没有成熟。

经过了十年的发展和作家们的创作实践,到了30年代,现代白话小说在各个方面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即可以说,中国现代小说到30年代,进入了一个成熟、繁荣的时期。

30年代小说创作发展的重要标志(成就)有以下几点:一、出现了大批的中长篇小说创作。

长篇小说一向被誉为时代的里程碑,但是,在第一个十年的中长篇小说创作领域,探索多于成功。

中国现代白话长篇小说从1922年开始起步,不仅数量稀少,而且在艺术上都十分幼稚。

中篇的命运比长篇稍好点,在四五年间,创作比长篇多了一倍,并且在发韧之初就出现了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杰作《阿Q正传》。

然而,这一时期还是以短篇小说的创作最为辉煌。

到了30年代,中长篇小说创作已经逐渐走向了成熟。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首先,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资本主义化的城市和广大的内地农村进行了激烈的对峙和出现了严重的矛盾冲突,城乡社会生活急剧动荡,刺激作家们关于“人”的观念的转变,最终促进了长于描写社会生活、表现人的命运的现代长篇小说的文体在30年代的发展;其次,30年代小说广泛借鉴、择取了中外文学资源,受外来小说(如欧美批判现实主义小说)以及中国古代小说传统(如巴金家族题材小说)的影响;最后,30年代小说的成熟与繁荣是作家们积极探索并形成自己鲜明个性的结果。

小说家经过辛勤探索,寻获自身需要的适合的艺术领域,并在对中外文学资源的选择吸收中形成独特的创作风格。

以真正的长篇小说的形态出现较早的是叶绍钧的《倪焕之》,它被茅盾誉为“扛鼎之作”,之后出现了一大批的优秀作品,如茅盾的《虹》、《子夜》。

学术界认为《虹》是茅盾最好的作品,它所述的女主人公梅行素远比《蚀》三部曲中的时代女性清澈、明朗而富有理性。

中国现代文学:30年代小说(一)

中国现代文学:30年代小说(一)

1936年逃离南京至陕北,毛 泽东赋《临江仙》词以示欢 迎: “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 卷孤城。保安人物一时新, 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 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 精兵。阵图开向陇山东,昨 日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二、丁玲的创作成就:
《莎菲女士日记》刻画了一个五四浪潮冲击 封建家庭的叛逆女性莎菲的形象:她寻求个 性解放,却找不到正确的出路;她追求灵与 肉统一的爱情,却又陷入失望和痛苦中。 《莎菲女士日记》以其性爱表现的真挚与大 胆,震动当时文坛;结构上采用散文式日记 体的形式,行文舒缓流畅;其细腻委婉、深 刻生动的心理描写,代表了丁玲的主要艺术 成就。
林徽因小说《九十九 度中》是早期运用现 代派手法的名篇。作 者选取北京夏季炎热 的一天,以挑夫流动 的脚步,将貌似互不 往来的社会各阶层不 同的生活场景连缀在 一起。
《你是人间四月天》是2005年中国 文联出版公司出版的图书,作者是 林徽因。该图书讲述了林徽因早年 游学英伦,与诗人徐志摩恋情故事。
中国现代文学史
30年代小说(一)
第七章 30年代小说(一)
教学内容:这一章介绍第二个十年的小说,这是现代文学 史上小说创作的高峰期;第二节论述丁玲、张天翼的小说 创作;第三节讲述新感觉派。
教学重点:新感觉派的概念;丁玲、张天翼的创作。
必读作品: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张天翼《华威先 生》、艾芜《山峡中》、施蛰存《将军的头》、萧红《生 死场》《呼兰河传》。
代表作有: 《从空虚到充实》、《小 彼得》、《速写三篇》; 中篇小说《清明时节》; 长篇小说《鬼土日记》、 《洋泾浜奇侠》;长篇童 话《大林和小林》、《宝 葫芦的秘密》等。
四、张天翼的创作成就:
短篇《华威先生》(《文艺阵地》半月刊,1938年第 1卷第1期,后收入《速写三篇》)。

30年代小说概述

30年代小说概述

• 强调文学与政治相结合,主张作家走向实 际的革命运动,把文学作为革命呐喊的工 具。为了发挥文学的宣传作用,普罗小说 家们站在鲜明的革命立场上,描写现实革 命斗争题材。
• 创作模式 • A、以小说进行革命的鼓动,着力表现无产阶级 与其他劳苦大众生活的痛苦不幸和走向革命的必 然历程,并且将革命史上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和 真实的历史人物摄入了创作视野。 • B、普罗小说中还有一类是侧重反映大革命前后 青年知识分子的思想和人生道路的,在这类题材 的表现中形成了较有特色的“革命+恋爱”的主题 模式。 • C、 塑造群像。没有单个主人公,目的是为了表 现集体主义思想和群众的革命精神。
为奴隶的母亲
叶紫
叶紫(1912-1939) :原名余昭明,又名余鹤 林、汤宠。湖南益阳人。 代表作《丰收》、《山村 一夜》、《电网》、《星 》等
叶紫的作品主要写湖南洞庭湖畔农民的 生活和斗争,以揭露农村阶级压迫的尖锐 性著称,作品洋溢着理想的光辉,充满昂 扬的色彩,体现出浓烈的悲壮美。
《丰收》 描写了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和反动政府的盘 剥下农村经济的凋落和农民的苦难。

小说主要写皖南农村的凋敝与破产 状态。文字精密,生动活泼,结构严 谨。
李劼人《死水微谰》
李劼人(1891.061962.12),男,原名李 家祥,常用笔名劼人、老 懒、懒心、吐鲁、云云、 抄公、菱乐等,四川成都 人。中国现代具有世界影 响的文学大师之一 。代表 作《死水微谰》、《暴风 雨前》、《大波》(大河 小说)等
• 繁荣原因: • 1、社会、历史的巨大变动和异质文化的激烈碰撞 ,为长篇小说文体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 2、30年代小说的成熟与繁荣是广泛借鉴、多方 择取中外文化资源的结果。 • 3、是创作主体(作家)积极探索并形成个性鲜明 创作风格的结果。

三四十年代小说

三四十年代小说
“这一定是很美味的呢。”——施蛰存《石秀》
D、“京派”:坚守五四人文精神,情感内敛节 制 废名、沈从文、萧乾、芦焚
京派:是三十年代远离当时的政治中心南京和 文化中心上海,而活跃于北方的作家群体。以 北平高校师生为中心,没有明确发表宣言或结 社,组织较为松散。京派作家反对文学反映政 治斗争和直接的文学功利目的,表现出文化批 评的自由立场。在审美观念上,趋向情绪的内 敛和节制,体现出古典化的审美情趣。主要成 员有小说家废名、沈从文、萧乾,诗人卞之琳、

பைடு நூலகம்
“五年前它也是一匹年青的马,为了耕种, 伤害得只有毛皮蒙遮着骨架。现在它是老 了!秋末了!收割完了!没有用处了!只 为一张马皮,主人忍心把它送进屠场。就 是一张马皮的价值,地主又要从王婆的手 里夺去。”
二、40年代小说创作概述
民族矛盾突出与深化 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简称“文协”。 文学区域化:国统区/ 解放区 / 沦陷区 / 孤岛 带来40年代文学创作的复杂走向。
二、40年代小说—张恨水
1、张恨水:中国现代通俗小说界 之集大成者。 春明外史、金粉世家、 啼笑因缘、八十一梦、五子登科
文学观:以商业目的为旨归、重视文学的消遣性和 娱乐性。 创作方法:传承了中国传统小说。 贡献:通俗小说现代性加强。(性格悲剧、心理描 写)

“我守着看人家不是有些呆吗?这就回得家去,一 个人坐在书房里呆想,那人在胡同口上那微微一 笑,焉知不是对我而发的?当时可惜我太老实了, 我就回她一笑,又要什么紧?我面孔那样正正经 经的,她不要说我太不知趣吗?说我不知趣呢, 那还罢了,若是说我假装正经,那就辜负人家的 意思了。他这样想着,仿佛有一个珠圆玉润的面 孔,一双明亮亮的眼珠一转,两颊上泛出一层浅 浅的红晕,由红晕上,又略略现出两个似有似无 的笑涡。燕西想到这里,目光微微下垂,不由得 也微微笑起来。”

中国现当代文学—第九章 30年代小说(一)

中国现当代文学—第九章 30年代小说(一)

“大河小说”
“大河小说” (法文romance-fleave), 是近代法国小说的重要体式,其特征是以 多卷体连续小说的形式表现时代历史的社 会生活全貌。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左拉《卢贡马卡尔家族》等都是大河小说。
第二节 丁玲、张天翼
一、丁玲 (一)作家生平 (二)早期作品:承袭“五四”精神的苦闷 1、《梦珂》 2、《莎菲女士的日记》及“莎菲”的形象 (三)左联时期 1、知识分子题材:《韦护》 2、工农题材:《阿毛姑娘》、《田家冲》、 《水》
艾芜(1904—1992)
原名汤道耕,四川新繁人。 代表作《南行记》(包括《人生哲学的一课》、《山
峡中》等八篇)、《丰饶的原野》等。
吴组缃(1908—1994年)
原名吴祖襄,安徽泾县人。 代表作《樊家铺》、《一千八百担》、《箓竹山 房》等。
李劼人(1891-1962)
原名李家祥,四川成都人。 代表作《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 “大河小说”的探索者
3、出色的艺术才能
①散文化的小说结构,无完整的故事情节, 却韵味深长。 ②重文化风俗和自然景物的描写。 茅盾在《〈呼兰河传〉序》里说,“它是 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俗画,一串凄 婉的歌谣。”
那是一个初春,正月的早晨,乡村的土 场上,孩子们群集着,天空里飘起颜色鲜 明风筝,三个五个,近处飘着大的风筝, 远处飘着小的风筝,孩子们在拍手,在笑。 老人——刘成的父亲也在土场上依着拐杖 同孩子们看风筝。就是这个时候消息来了! ——《看风筝的人》
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黑龙江呼兰县人 。以 1938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作品有《生死场》、《手》、 《牛车上》、《商市街》等小说和散文。后期作品有《鲁迅先 生散记》、《小城三月》、《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呼兰河 传》。

30年代小说概述

30年代小说概述

《死水微澜》以四川为背景,以袍哥头目罗歪 嘴和农民顾天成及蔡大嫂三人之间的矛盾纠葛为 中也描绘了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广阔社 会画面,使史诗性质与世态人情的描摹高度结合 ,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力。 邓么姑 、袍哥 (罗德生)罗歪嘴、蔡傻子、刘 三金、顾天成
死水微澜
丁玲
丁玲(1904—— 1986),原名蒋伟,湖南 临澧人。著名女作家。代 表作品: 《莎菲女士的日 记》、《梦柯》、《太阳 照在桑干河》 等。丁玲的 小说创作的特点:关注女 性命运,善于挖掘和表现 女性复杂的内心世界文峰 犀利直露,个人叙事与社 会批判有机结合。
对“革命加恋爱”小说的评价
小说主要是在革命急变时期产生的思想大于 艺术,概念化、公式化的宣传性作品。把文学作 为为革命呐喊的工具,作品具有重大的社会效果 ,投合了当时一部分知识青年追求光明与革命的 兴奋心理,具有强烈的宣传鼓动性。但对生活的 挖掘缺乏深度,缺少对生活的真情实感,往往以 先入的观念为主,以革命加恋爱的方式(革命的 罗曼蒂克)结构作品和表现人物,导致了概念化 和公式化的倾向。

《莎菲女士的日记》写的一个“心 灵上负着时代苦闷的创伤的青年女性 的叛离的绝叫者”(茅盾语)。莎菲 女性想追求异性之爱来排解苦闷而不 得,最后最想颓废。心灵和性描写大 胆直露,调子低沉,风格冷隽。
• (2)左联时期 《水》标志着创作的转变。此时期的小说创作 题材不断扩大,革命倾向更加明显,继续关注女 性命运。短片小说《水》《田家冲》《1930年春 伤害》,长篇小说《韦护》《母亲》。
柔石
柔石(1902—1931 )柔石(1902~1931), 浙江宁海县人。原名 赵平复,门前曾有一 块小石桥,上镌“金 桥柔石”,所以就曾 以“柔石”、“金桥 ”为笔名。代表作有 中篇小说《二月》、 《三姊妹》、短篇小 说《为奴隶的母亲》 等。

中国现当代文学第七章++30年代小说

中国现当代文学第七章++30年代小说

中国现当代文学第七章++30年代小说第七章:三十年代的小说三十年代即第二个十年,1927——1937年的小说,这是现代文学史上小说创作的高峰期。

这时期,政治和商业对小说的介入十分明显,以至造成以“左联”为核心的左翼,远离文学党派性和商业性的“京派”,和最接近读书市场的“海派”。

我们这节课先来学习左翼小说。

第一节左翼文学一、“左联”早期小说30年代小说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就是“革命+恋爱”的小说模式的出现,即“普罗小说”的出现。

(一)、“普罗小说”主要成员:主要是太阳社成员,如蒋光慈、洪灵菲、楼建南,还有后期创造社成员郭沫若、郑伯奇、华汉等。

左联准备期间的小说,以蒋光慈为代表。

“普罗小说”的代表作家也是蒋光慈。

左翼文学中,蒋光慈影响最大,是革命文学的元老。

1、蒋光慈蒋光慈(1901——1931),又名蒋光赤,安徽六安人,与胡适同乡。

1924年从苏联回国后,积极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并发起组织了革命文学社团太阳社,先后主编了《太阳月刊》、《新流月刊》、《拓荒者》等鼓吹左翼革命文学的刊物,积极推进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发展。

《新梦》是蒋光慈的第一部诗集,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为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新生活尽情歌唱的诗集。

蒋光慈的第二部诗集《哀中国》。

1925年五卅运动中写有第一部中篇《少年漂泊者》(1926),短篇集《鸭绿江上》(1927)。

1927年又完成了反映上海工人起义的《短裤党》(1927),较早地描写了工人运动中的共产党员与先进工人。

大革命失败后,又写了中长篇小说《丽莎的哀怨》,《野祭》(1927),《冲出云围的月亮》(1930)、《菊芬》(1928)、《最后的微笑》(1928),文学出版界进入了一个“蒋光慈时代”。

由于蒋光慈当时在普罗文学中有较大的影响力,而“革命”与“恋爱”又颇符合当时的一些革命青年的口味,所以这种模式一经问世,便在左翼文坛中迅速蔓延开来。

2、华汉华汉(即阳翰笙1902——1993),曾参加过创造社,是初期普罗文学的一位多产作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恋爱”(革命的罗曼蒂克)题材与创作方法最
为流行。

代表作品:蒋光慈《少年飘泊者》、《短裤党》、
洪灵菲《流亡》、阳翰生的《地泉》、胡1901~1931)。自号侠 僧,笔名光赤,安徽金寨 人, 1927 年与阿英、孟超 等人组织“太阳社”,宣 传革命文学。著有诗集 《新梦》、《哀中国》, 小说《少年漂泊者》、 《野祭》、《冲出重围的 月亮》等。 是普罗小说的 代表作家。
30年代小说
2016.12
30年代:小说的成熟、繁荣阶段
小说取得了创作上的丰收,据统计,这10年发表
的小说仅中长篇就在500部以上。小说创作题材不
断扩大,作家的审美意识和主题开掘进一步深化 。小说与社会、时代结合紧密,取得了较好的艺 术效果。20年代是抒情的时代,30年代是叙事的 时代。
小说繁荣原因:
三、社会剖析小说

是 30 年代重要的小说流派,以马克思主义科
学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建立起新的革命现实主义
文学模式。在大规模、全景式地再现中国社会生
活的各个方面,对社会进行剖示。茅盾是社会剖
析小说的开创者,代表作家还有沙汀、吴组缃。 (请参考129页理解社会剖析小说的含义。)
沙汀

沙汀( 1904 - 1992 )原 名杨朝熙,主要以四川作 为他故事的背景。以现实 主义创作方法和含蓄深沉 的艺术气质描写中国现代 农村。《困兽记》、《还 乡记》,短篇小说《在其 香居茶馆里》、《老邬》、 《木鱼山》等。 具有浓重 地方色彩。
李劼人:《死水微澜》
李 劼 人 ( 1891.061962.12),男,原名李家祥, 常用笔名劼人、老懒、懒心、 吐鲁、云云、抄公、菱乐等, 四川成都人。中国现代具有 世界影响的文学大师之一 。 代表作《死水微澜》、《暴 风雨前》、《大波》(大河 小说)等 。
丁玲
( 1904——1986 ) , 原 名蒋伟,湖南临澧人。著名 女作家。代表作品: 《莎 菲女士的日记》、《梦柯》、 《太阳照在桑干河》 等。 丁玲的小说创作典型反映了 20 、 30 年代之交从文学革 命向革命文学转型以及稍后 革命文学自身的发展。
的社会批判意识。
代表作有:一颗未出膛的枪弹》长
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获斯大林文学奖)。
张天翼

祖籍湖南湘潭,生于南 京。优秀的讽刺小说家。张 天翼的小说具有虚伪、反庸 俗、反彷徨的基本讽刺主题。 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华威先 生》《包氏父子》,中篇小 说《清明时节》,长篇小说 《鬼士日记》,童话《大林 和小林》《秃秃大王》
1、普罗小说
2、左翼小说
3、社会剖析小说 4、(东北作家群 创作小说) 京派小说 海派:新感觉派
四、京派小说
京派: 30 年代随文学重心南移后活跃在北平和 天津等北方城市的自由主义作家群,他们主要以办 同人刊物而联系在一起,在创造精神、心态和审美 追求上有相对的一致性,政治意识淡化,追求艺术
独立性,主要是处于浓厚学院氛围的知识分子,重
作由个性主义走向集体主义的革命
这一转变。此时期的小说创作题材 不断扩大,革命倾向更加明显,继 续关注女性命运。短篇小说《水》、 长篇小说《韦护》、《在医院中》、 《我在霞村的时候》。
(3)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
丁玲到达延安后, 自我心灵世界更为 扩大和充实,注重用现代意识对生活进行综合的 考擦,表现新任务、新思想、新气象,较少简单 化、概念化的倾向,有着明星
施蜇存(1905-2003
年 11 月 19 日):浙江杭州 人,笔名华安。是新感觉 派中文学成就最高的作家, 擅场于用西方弗洛伊德的 心理分析学说来表现人的 复杂心理,以及现代大都 市文明的快节奏对人心理 带来的扭曲。多写人的性 压抑和性变态,焦虑和恐 惧。代表作《将军的头》、 《梅雨之夕》、《善女人 行品》 等
林、汤宠。湖南益阳人。
代表作《丰收》、《山村 一夜》、《电网》、《星 》等 。《丰收》 描写了 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和反动
政府的盘剥下农村经济的
凋落和农民的苦难。
艾芜 艾 芜 ( 1904— 1992 ),四川省新繁县清 流乡(今新都区清流镇) 人。早年飘泊于西南边境 和东南亚一带,将南国边 地人民的生活传奇、异国 流浪生活 写进《南行记》、 《山峡中》等作品之中。
吴祖缃
吴 祖 缃 ( 1908.4.5-1994.1.11) , 原 名 祖 缃 , 字仲华,十四岁时改名祖 襄,笔名吴组缃、芜帝、 木公等。代表作品 有《一 千八百担》、《天下太 平》、《樊家铺》等 。小 说主要写皖南农村的凋敝 与破产状态。
四、东北作家群
东北作家群:是指“九一八”事变以后,一群 从东北流亡到关内的文学青年在左翼文学潮流的 推动下共同自发地开始文学创作的群体。他们的 作品反映了处于日寇铁蹄下的东北人民的悲惨遭 遇,表达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对父老乡亲的怀念 及早日收回国土的强烈愿望。他们的作品具有粗 犷宏大的风格,写出了东北的风俗民情,显示了 浓郁的地方色彩。“东北作家群”的主要作家有 萧军、萧红、舒群、端木蕻良等,代表作有萧红 《呼兰河传》《生死场》,萧军《八月的乡村》 等。
2、长篇小说的成熟 茅盾的《蚀》三部曲、《子夜》;巴金的《激 流三部曲》等;老舍的《猫城记》、《骆驼祥 子》、《离婚》等。 3、小说流派的不断涌现 普罗小说,社会剖析派、京派、海派(新感觉 派)、东北作家群等。
一、普罗小说

“普罗小说”是从文学革命向革命文学过渡
时期出现的小说流派,创作以描写无产阶级革命 为主要内容,着力表现无产阶级与其他劳苦大众 生活的不易和走向革命的必然历程。其中“革命
萧军
萧军( 1907 - 1908 ): 原名刘鸿霖,笔名田军。 主要写东北人民英雄的反 抗,具有昂扬的雄浑风格, 作品有《八月的乡村》 (写一支抗日游击队在血 腥中艰难成长的历程,表 现了东北人民誓死保卫家 乡的决心)、后来的《过 去的年代》(《第三代》) 等。
端木蕻良
端木蕻良(1912— 1996 ) : 作 品 呈 现 出 强烈的流亡意识和英雄 情绪。《鴜鹭湖的忧 郁》、《雪夜》、《科 尔沁草原》是主要作品。
刊物:《现代评论》、《水星》、《骆驼草》、 《大公报•文艺副刊》、《文艺杂志》等。
废名

原名冯文炳, 20 世纪中国文学史 上最有影响力的文学家之一,曾 为语丝社成员,师从周作人,在 文学史上被视为“京派文学”的 鼻祖。废名的小说以“散文化” 闻名,其独特的创作风格人称“ 废名风”,对沈从文、汪曾祺以 及后来的贾平凹等文学大师产生 过影响。代表作品早年有《竹林 的故事》此时有长篇小说《桥》 、《桃园》等。
讽刺小说 张天翼继承了鲁迅讽刺小说 的传统,受到契诃夫、果戈理小 说的影响,以讽刺作为切入生活 的利器,创造了“灰色”人物系 列,表现小知识分子、小市民、 小官僚们庸俗、空虚、愚昧、可 怜、可笑的生活,在可笑中寄予 了作者的批判和讽刺,对下层民 众思想中的愚昧成分进行了不遗 余力的讽刺,引人深思。
新感觉派:海派在30年代发展成为新感
觉派(第二代海派)。新感觉派是活跃于 20 年代 末期和 30 年代的现代主义流派,受日本新感觉派 和法国都市文学创作的影响。 1928 年刘呐鸥创办 《无轨列车》标志着新感觉派小说的萌芽,1930— 1932年是其发争气,1932年由施蛰存主编的文学期 刊《现代》创刊,标志着新感觉派作为小说流派 的形成。运用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技巧和变现现代 都市人的生存状态是其主要的共同特征。代表作 家有: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
《为奴隶的母亲》是作家柔石写于1930年的一部 短篇小说。3月1日发表在《萌芽》第1卷第3期上。 小说通过对旧社会惨无人道的 “ 典妻 ” 现象的描 写,控诉了封建社会残酷的经济剥削、阶级压迫 以及对劳动人民的精神奴役和摧残,揭露了封建 道德的虚伪和堕落。
叶紫
叶紫(1912-1939)
:原名余昭明,又名余鹤
莎菲女士是五四
以后个性主义思想洗礼 之后觉醒青年在时代低 压之下陷入彷徨状态的 真实写照,想追求异性 之爱来排解苦闷而不得, 展示了她叛逆而病态的 性格,最后走向了颓废。 心灵和性描写大胆直露, 调子低沉,风格冷隽。

(2)左联时期
加入左联后, 丁玲思想急剧左转,
1931年《水》的发表标志着丁玲创
有三部分人 梁实秋、林徽音等; 清华、北大等校的其他师生,如萧乾、
朱光潜等。
京派小说的特点

在艺术上:追求厚朴清新、冲淡自然的古典文风
感情表现上:比较内敛,节制,有浓浓的怀旧情 结
题材上:多写乡村生活,他们对都市生活的描写, 也是作为与乡村的对照中,纳入他们所建构的审 美天地。


语言上:简约、古朴、活泼、明净
萧红
萧 红 : ( 1911—— 1942 ),原名张乃莹 ,黑 龙江呼兰人。著名女作家。 她的作品主要对东北市镇生 活图景,农村沉滞、闭塞的 展示。带有原始的本真色彩, 包含着巨大的文化含量与深 刻独特的生命体验,作品具 有浓烈的抒情性。主要有 《生死场》、《旷野的呼 喊》、《呼兰河传》、《小 城三月》等。
海派作家

一是:从五四文学分离出来走向都市大众读者 的张资平、叶灵凤、等初期海派。(20s) 二是: 30 年代在上海都市读者群中风靡一时的 新感觉派小说家穆时英、刘呐鸥、施蛰存、黑 婴、杜衡、徐霞村、禾金等,谓之第二代海派 。(30s)


三是: 40 年代涌现的后期海派作家张爱玲、苏 青、徐讦、予且、无名氏等人。(40s)
丁玲小说创作分期以及特点

(1)20年代末期
1930年加入左联以前的小说充满了五四以来女
性要求解放的精神,继承了郁达夫浪漫抒情的小说
传统,大胆地描写她们的精神苦闷以及由此的反封 建叛离性格,表现出鲜明的自立自强的女性意识。 短篇小说如《梦柯》、 《莎菲女士的日记》等。

《莎菲女士的日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