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书法之美-文字的发展演变
汉字的发展演变
数字诗
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说是三四 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 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 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 奈把君怨。
——卓文君
汉字的发展演变
宝塔诗
诗 绮美,镶奇。 明月夜,落花时。 能助欢笑,也伤别离。 调清金石怨,吟苦鬼神悲。 王下只应我爱,世间唯有君知。 自从都尉别苏句,便到司空送白辞。
东汉末年,一种新的汉字字体出现了:
图 为 楷 书 的 创 始 人 钟 繇
汉朝末年,文字形体又由隶书演变成了现在使
用的“楷书”。“楷”是楷模的意思,“楷书”就 是可以作为楷模的字体。字型方正,规矩严整。
汉字的发展演变
快速书写的字体——行书
被誉为“天下第
一行书”的《兰
亭序》
《丧乱帖》
在楷书和草书产生之际,楷草之间还有一种字体也在
流行,就是“行书”。
汉字的发展演变
说文解字
甲骨文 金文
汉字的发展演变
中华历代名帖欣赏
中 三华 希第 宝一 帖名
帖
东晋.王羲之 (303-361)《快雪时晴帖》
汉字的发展演变
东晋.王献之 (344-386)《中秋帖》
汉字的发展演变
东晋.王珣 (349-400)《伯远帖》
汉字的发展演变
天下第一行书
东晋.王羲之 (303-361) 《兰亭序》
汉字的发展演变
天下第二行书
唐.颜真卿 (709-785) 《祭侄文稿》
汉字的发展演变
天下第三行书
北宋.苏轼 (1037-1101) 《黄州寒食帖》
汉字的发展演变
-.
(778-865)
颜 筋 柳 骨 唐 柳 公 权
汉字的起源和演变
汉字的起源和演变汉字的起源和演变一、中国古代文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字的起源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代晚期,当时的文字已经有了一定的表现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汉字也不断演变出了不同的字体和书写方式,但其本质仍然保持着长期的稳定性。
二、汉字的演变历史1. 西周时期:东方金文的形成。
东方金文以象形文字为主,表示物体的外形和功能。
2. 春秋战国时期:小篆的诞生。
小篆是一种更加标准化、简化的文字,其形态严谨,书写技巧得到进一步改进。
3. 汉朝时期:隶书的出现。
隶书是大篆和小篆的演变,其笔画形状更加规范、平直,成为正式日常文字。
4. 魏晋南北朝时期:楷书风靡。
楷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其体态端庄优雅、平滑流畅,成为书法艺术的代表性风格。
三、汉字的表现形式汉字是图像文字,具有表现形式多样性。
常见形式有正楷、行书、草书等,表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和个性特征。
草书则是更加自由、简练、灵动的书法形式,是书法艺术中非常独特的部分。
四、汉字与文化的关系汉字作为汉族文化的代表性符号之一,不仅承载着古代先民的智慧和文化,也深深影响着后世各个方面的文化。
除此之外,汉字在不同文化中的传播和演变也是十分重要的历史因素。
五、汉字之美传递汉字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具有不同于语言的表现特征。
它通过书法的形式传递着文化的内涵,形式和意义相互融合,体现着汉字之美的独特魅力。
同时,在当代文化发展中,汉字继续激发着人们对文化研究、传承和发展的深刻思考。
总之,汉字以其独特的形式和表现方式,呈现着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
对于人们而言,理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历史,不仅是对汉字文化的认识,更是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汉字的演变与美丽
汉字的演变与美丽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经历了演变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今天我们熟知的形态。
本文将从汉字的起源、演变以及其美丽之处进行探讨。
一、汉字的起源与演变汉字起源于远古时代,最早可以追溯到约5000年前的甲骨文。
甲骨文是商代晚期使用的一种文字,主要刻在龟甲和兽骨上。
当时,人们用甲骨文来记录重要的信息,如祭祀、占卜等。
这些殷商时期的文字遗存,为我们研究汉字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逐渐演变为了更加简化和规范的形态。
秦朝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下令统一文字,统一了汉字的书写形式,形成了小篆。
小篆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种规范字体,其规范性和美观性开创了汉字演变的新篇章。
以后各朝代的书法家们在小篆的基础上进行了不断创新和发展。
隶书、行书、草书、楷书等不同的字体相继出现,给人们带来了不同的书写风格和观赏体验。
每一种字体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韵味,都流露着汉字的美丽之处。
二、汉字的美丽之处1. 独特的线条与结构美汉字的线条简练而优美,不同字体的书法家们通过笔画的有机组合展现了汉字独特的结构美。
比如,楷书的笔画丰满而稳定,行书的笔画流畅而洒脱,草书的笔画简洁而有力。
每一种字体都在表达意思的同时,兼顾了线条的和谐和结构的稳定。
2. 蕴含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汉字作为一个文字系统,每个字都承载着特定的意义和内涵。
这些意义和内涵往往与中国的历史和文化紧密相连。
比如,“山”字代表着高耸的大地和壮丽的自然景观,“水”字象征着宽广的河流和无边的海洋。
每一个汉字都如同一幅画卷,展现着中国古代文化的瑰丽与深邃。
3. 彰显的书法艺术之美书法是汉字的艺术表现形式,每一个字体都有其独特的书写规范。
通过书法,人们可以欣赏到汉字表达之美和书法艺术之美的完美结合。
书法家们通过笔触的运用和字形的变化,将汉字书写得生动而富有表现力。
每一幅字帖都是一件艺术作品,让人们对汉字的美丽赞叹不已。
结语汉字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是一个充满魅力和神奇的文字系统。
简述中国书法字体的演变历程
简述中国书法字体的演变历程中国书法字体的演变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甲骨文阶段:甲骨文是最早的中国书法字体,约起源于西周时期的公元前14世纪,主要用于刻写龟甲和兽骨,用于记录祭祀活动和财物等。
2. 金文阶段:金文是战国时期的一种书法字体,主要用于刻写青铜器的铭文,形态更加刚健有力,笔画更加规范和精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3. 篆书阶段:篆书是秦汉时期的一种书法字体,它是以古文化遗产中的大篆为基础发展而来的,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大里程碑。
篆书字体规范、规整、紧凑、刚劲,成为后来书法字体的基础。
4. 隶书阶段:隶书是中国书法中的一种正式字体,出现在东汉时期,是由篆书演变而来的。
隶书的特点是笔画疏朗、方正规矩,具有强烈的官方与正式化色彩。
5. 楷书阶段:楷书是中国书法中的一种书法字体,最早由三国时期的王羲之创造,成为人们平日生活和文化活动中最常用的书法字体之一。
楷书的笔画规范、端庄优美、平和朴实,是中华文化中最为传统的字体之一。
6. 行书阶段:行书是隶书和楷书之间的过渡字体,它既有楷书的规范、端庄,又有隶书的与众不同、自由、洒脱。
宋代的苏轼、黄庭坚、米芾等大书法家,是这一字体的代表人物。
7. 草书阶段:草书是中国书法中具有特殊韵味的一种字体,是宋元时期由行书演变而来的。
草书具有灵活自由、质朴典雅、富于表现力的特点,被誉为“书法之艺术、书法之胆、书法之精华”。
明代的张旭、唐伯虎、杨凝式等大书法家,是这一字体的代表人物。
总的来说,中国书法字体的演变历程,是一条从繁复到简约、从刚硬到柔美、从规范到自由发展的历程。
每一种书法字体的诞生和演变,都是在前一种字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每一种字体,都具有自己的独特韵味和风格,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汉字演变的五个阶段
汉字演变的五个阶段
汉字演变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可以大致分为五个阶段:
1. 甲骨文时期:距今约3600年前,人们开始使用甲骨文进行记录。
这些记录主要出现在龟甲和兽骨上,因此得名甲骨文。
甲骨文的形态较为原始,多为图画和象形文字。
2. 金文和篆书时期:距今约3000年前,人们开始使用金文和篆书进行书写。
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形态多为直线和角弧组成。
随着官方文书的出现,篆书逐渐成为官方文书的标准书写形式。
3. 隶书时期:距今约2200年前,隶书成为官方文书的正式书写形式。
隶书的笔画结构清晰,较为规范,成为后来书法艺术的基础。
4. 楷书和行书时期:距今约1500年前,楷书和行书成为主流书写形式。
楷书是一种工整清晰的书写形式,行书则相对简洁流畅。
楷书和行书是现代书法艺术的两个基本流派。
5. 现代汉字: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代汉字的书写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现代汉字的书写不再限于手写,而是通过电子设备进行输入和输出。
因此,现代汉字的书写方式更加多样化和便捷化。
- 1 -。
汉字演变过程简单介绍
汉字演变过程简单介绍
汉字的演变过程可以简略归纳为五个阶段:
甲骨文:这是最早的汉字形式,大约在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出现。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古老文字,内容多为卜辞,也有少数为记事辞。
金文:又称钟鼎文或彝器款识,是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金文的形象程度更高,显示了更古的文字面貌。
小篆:又称籀文或籀篆,是秦朝统一中国后推广的官方文字。
小篆使每个字的笔画数固定下来。
隶书:隶书在汉朝盛行,到了汉朝末期,隶书逐渐楷化为正楷。
隶书构成了新的笔形系统,字形渐成扁方形。
楷书:楷书诞生以后,汉字的字形字体就稳定下来,确定了“横、竖、撇、点、捺、挑、折”的基本笔画,笔形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各个字的笔画数和笔顺也固定下了。
楷书一直是汉字的标准字。
带你领略中国汉字之美和汉字演变史
带你领略中国汉字之美“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一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你要好好学习,我说的这个国家就是中国。
——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汉字作为世界上唯一现存的最古老文字,汉字的魅力经过了历史长河的淘洗依然熠熠闪光。
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承载了中华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展现了古往今来中国人的伟大创造和思想成就,现如今的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也是从文字记载中汲取营养和智慧。
此文蕴含中国文化之精髓,通篇先后穿插使用“甲、金、篆、隶、楷、草、行”等七种汉字独有的结体方式、汉字字体,称为“汉字七体”。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演变主要经历以下几个过程: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鲁迅先生曾说过汉字有“三美”: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
汉字之美在于三美的统一与和谐。
在时间和信息碎片化的时代,我们穿梭在汉字构造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的世界里,步履匆匆。
你有没有想过停下脚步,了解被顺理成章、得心应手使用的汉字的产生、发展?有没有仔细端详过一个汉字的结构、了解它的内涵?有没有看到一个汉子想去了解关于它的故事和传说,理解它承载的中华文明和中国精神?让我们一起走进汉字的前世今生,一起领略汉字之美。
甲骨文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被认为是现代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最古的一种成熟文字。
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是一种很重要的古汉字资料。
绝大部分甲骨文发现于殷墟。
这些甲骨基本上都是商王朝统治者的占卜纪录。
占卜所用的材料主要是乌龟的腹甲、背甲和牛的肩胛骨。
通常先在准备用来占卜的甲骨的背面挖出或钻出一些小坑,这种小坑甲骨学家称之为“钻凿”。
占卜的时候就在这些小坑上加热是甲骨表面产生裂痕。
书法的发展史演变过程
宋朝书法尚意,此乃朱大倡理学所致,意之内涵,包含有四点:一重哲理性, 二重书卷气,三重风格化,四重意境表现,同时倡导书法经济文化发展不大,书法总的情况是崇尚复古,宗法晋、唐而少创新。
明中至清——抒情扬理
明末与清,美学主潮以抒情扬理为旗帜,追求个性与发扬理性互相结合,正统 的古典美学与求异的的新型美学并盛。清代书法的总体倾向是尚质,同时分为 帖学与碑学两大发展时期
欣赏
王羲之《兰亭序》,冯承素摹
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
感谢欣赏
一、隶书始创于秦朝,由篆书发展而来。有秦隶、汉隶。汉隶在 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上承篆书传统,下开魏晋、南北朝。
二、草书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
三、楷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
四、行书是一种统称,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它在楷书的基础上 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
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书法艺术最重真迹,但秦汉以前的书法中的真迹,一般只有在简、 帛、盟书中才能见到。
二、东汉
汉代书法分为两大表现形 式,一为主流系统的汉石 刻;一为次流系统的瓦当 玺印文和简帛盟书墨迹。 “后汉以来,碑碣云起,” 是汉隶成熟的标记。
隋唐五代——求规隆法隋朝书法
隋结束南北朝的混乱局面,统一中国,和之后的唐都是较为安定的时期,南帖 北碑之发展至隋而混合同流,正式完成楷书之形式,居书史承先启后之地位。
书法
书法演变过程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从甲骨文、金文演变 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 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中国书法一直散 发着东方艺术之美,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
放异采。
一、商至西汉
书法演变过程.100字作文
作文一<<书法演变:从古老到现代>>书法,那可是咱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
从古老的甲骨文开始,到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一步步演变。
甲骨文像神秘的符号,篆书古朴典雅,隶书端庄大气,楷书规整严谨,行书流畅自然,草书奔放洒脱。
书法的演变见证了历史的变迁。
作文二<<探寻书法演变之路>>书法的演变可真不简单。
一开始的甲骨文,刻在龟甲兽骨上,充满神秘。
后来有了篆书,线条优美。
接着隶书出现,更加规整。
楷书就像个正人君子,端端正正。
行书如行云流水,草书则肆意奔放。
书法演变,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书法演变,墨香传承》书法,那可是咱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
从古老的甲骨文开始,到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一步步演变。
甲骨文像神秘的符号,篆书古朴庄重,隶书扁平舒展,楷书端正大气,行书流畅自然,草书奔放洒脱。
书法的演变,见证了历史的变迁。
《话说书法演变》咱来讲讲书法的演变历程。
一开始是甲骨文,刻在龟甲兽骨上,很有神秘感。
接着有了篆书,线条优美。
后来隶书出现,蚕头燕尾有特色。
楷书呢,规整漂亮。
行书如行云流水,草书则肆意奔放。
书法的演变,充满魅力,让人陶醉。
作文三<<书法演变,艺术传承>>书法,那可是咱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
从古老的甲骨文,到端庄的篆书,再到流畅的隶书、飘逸的行书和规整的楷书。
书法的演变见证了历史的变迁。
每一种字体都有独特魅力,让我们在一笔一划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作文四<<书法之变,魅力永恒>>书法的演变就像一部精彩的历史剧。
从最早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神秘而古朴。
后来有了篆书,线条优美。
接着隶书出现,更加大气。
行书如行云流水,楷书则端庄稳重。
书法的变化,展现出无尽的魅力。
作文五<<书法演变,艺术传承>>书法,那可是咱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
从古老的甲骨文开始,到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一路演变。
关于美丽文字民族瑰宝的资料
关于美丽文字民族瑰宝的资料
汉字是汉语的书写文字,形美如画,音美如歌,意美如诗。
一见倾心,再读惊艳。
不愧是民族之瑰宝!
汉字之美,美在形体;汉字之美,美在风骨;汉字之美,美在精髓;汉字之美,美在真情。
汉字为上古时代的汉族先民所发明创制的文字,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现存最早可识的汉字是商代的甲骨文。
汉字从甲骨文演变而来,逐步发展成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文字。
汉字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由象形变为象征,由复杂变为简单。
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除极个别的例外,都是一个汉字一个音节。
汉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是每个人的精神家园。
汉字可以引起人们美妙的联想,给人美的享受。
汉字,看似点横撇捺,实则博大精深,对于汉民族来说,既是一种传统文化,又是一种特色文化。
汉字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是一种传统艺术,书法是指文字符号的书写法则。
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含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书写,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
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汉字真无愧为人类之瑰宝!。
《汉字书法之美》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汉字书法之美》现代文阅读及答案《汉字书法之美》现代文阅读及答案「篇一」①汉字书法不但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而且以它特有的风韵影响了左右芳邻。
②它首先影响的是中国画。
中国画骨子里其实也是一种线的艺术,讲究用丰富的线条来勾勒物体的轮廓,历来主张以线造型,以形传神。
细线显刚,曲线见柔,折转表示锐利,波弯显示绵软,不同的用线可以表现画家独特的感受和情趣。
③汉字书法又影响了中国传统建筑。
古建筑必有题字,必有匾额,必有楹联,必有中堂,必有山名、水名、堂名、亭名,没有这些,就仿佛美人头上缺簪,公子额前少玉,就会觉得意未到,情未尽。
④汉字书法又是与武术相通相连的。
武与字通,自古而然。
君不见电影《英雄》与《卧虎藏龙》中都有武家书法的镜头在,虽然不免有些艺术的夸张,但绝非凭空想象。
别的且不言,只说书法与武术两者的境界与追求,就有绝大的相似之处。
两者都非常讲究功、法、气、韵、美。
⑤汉字书法也影响到中国古典小说。
中国古典小说以线式结构为主,虽然它的空间感十分自由,但它的结构形态依然是线式的。
它不喜欢甚至拒绝时空颠倒,而坚持依时而叙,依时而言。
小说的结构固然有繁有简,基本形态却万变不离其宗。
简单成一线的如《西游记》,就属于单一型线式结构。
孙悟空就是引线的金针,孙悟空“走”到哪里,故事便“跟”到哪里。
复杂一点的如《水浒传》,故事情节呈水脉系结构,但本质上也属于线式结构,不过不是一条线而已,而是众多支流最终归于一处。
更复杂的则是《红楼梦》,《红楼梦》的结构形态是网状的,人物事件千头万绪,纵横交错,网络天成。
⑥可以这样说,汉字书法是一切中国传统艺术的基础,虽然它对其他种种艺术形式的影响大小有差,彰隐有别,多少有异,但那基础性作用则是毋庸置疑的。
18.从全文看,汉字书法是如何“以它特有的风韵影响了左右芳邻”的?(4分)19.第⑤段中,作者说《水浒传》“故事情节呈水脉系结构”。
结合自己阅读《水浒传》的体验,谈谈你对这种说法的理解。
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
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汉字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自古以来就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
我在看过汉字书法之美这本书之后,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了汉字书法的博大精深和艺术魅力,也更加懂得了为什么汉字书法能够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和传统的瑰宝。
一直以来,我对汉字书法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喜欢亲手写写字,尽管水平有限。
然而,一直以来都没有深入系统地了解过汉字书法的历史和发展,对于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精髓也只是略知一二。
而这本《汉字书法之美》就是一本很好的书,它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汉字书法的起源、发展、形态和审美特点,使我对汉字书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首先,这本书详细介绍了汉字书法的起源和发展。
书中讲述了漢字的发展历程,包括古老的象形文字、金文和籀文的出现,以及篆书,隶书,行书,草书和楷书的发展演变等等。
通过对这些历史文物的考证和解读,我对汉字的起源和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并且深刻感受到汉字书法在整个中华文化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地位。
它不仅是文字的载体,更是文化的传承和精神的代表。
通过书中的叙述,我感受到了古代文人学士们对汉字书法的痴迷和钻研,以及他们对汉字的崇敬和怀旧之情。
其次,这本书还详细介绍了汉字书法的形态和审美特点。
书中从字体的结构、笔画的笔法、字形的特点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解析和阐述。
通过对不同字体的观察和比较,我发现每一种字体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和美感。
不同的字体代表着不同的风格和艺术特点,如篆书的古朴简练、隶书的秀丽端庄、草书的潇洒灵动等等。
这些字体的形态和审美特点,既反映了时代背景和社会风貌,又展示了书法家的个性和才华。
通过学习和欣赏这些字体,我对汉字书法的审美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欣赏其中的艺术之美。
此外,这本书还通过对书法名家的介绍和作品的展示,展现了汉字书法的博大精深和艺术魅力。
书中介绍了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米芾等一系列书法名家,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品。
通过观赏这些作品,我不仅深刻感受到了书法家们的才情和审美眼光,更发现了他们对汉字的独特理解和创新。
汉字字形发展演变的历程
汉字字形发展演变的历程
汉字字形发展演变的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出现于商朝晚期(公元前14 世纪至公元前11 世纪)。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主要用于卜辞。
2. 金文:金文是商周时期(公元前11 世纪至公元前221 年)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金文的字形比甲骨文更加规范,笔画更加整齐。
3. 小篆: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公元前221 年)推行的文字,是汉字的第一次标准化。
小篆的字形比金文更加简化,笔画更加统一。
4. 隶书:隶书是汉代(公元前206 年至公元220 年)的主要字体,是从小篆演变而来的。
隶书的字形更加简化,笔画更加流畅。
5. 楷书:楷书是唐代(公元618 年至907 年)的主要字体,是从隶书演变而来的。
楷书的字形更加规范,笔画更加整齐,是现代汉字的基础。
6. 草书:草书是汉代(公元前206 年至公元220 年)出现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快速书写而产生的。
草书的字形非常简化,笔画非常流畅,但是难以辨认。
7. 行书:行书是汉代(公元前206 年至公元220 年)出现的一种字体,是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一种字体。
行书的字形比草书更加规范,比楷书更加流畅,是现代汉字书写中最常用的字体之一。
总的来说,汉字字形的发展演变是一个不断简化、规范和统一的过程。
《汉字之美》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汉字之美马莜琛①汉字,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它有一种独特的美。
汉字之美,美在它的神秘的面纱,美在它华美的外形与其中凝聚的精神气韵。
②汉字的笔画虽简单,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
细细品读,就会发现它们的生机勃勃、迥然不同。
同一个字,不同的书法家来写,面貌定然各不相同,有的翩若惊鸿,有的矫若游龙,每一个字都是一幅精彩的画面。
不同的汉字也会给人不一样的审美感受,它们犹如一个个跳动的音符,使我们的心也随之跃动。
一个“日”字,让人感觉到太阳的温暖,一个“月”字,让人感受到月光的柔和。
一个“喜”字,让人不自觉地咧开嘴巴,喜上眉梢;一个“衰”字则令人眉头一皱,轻轻叹息。
这何尝不是汉字的独特之美呢?③汉字的神秘在于其历史的奥妙。
是谁创造了汉字?又是怎样的机遇创造了汉字?外形华美是《大学》中讲的“外王”,其每一个笔画的书写,都讲究起笔——行笔——收笔的法度,都讲究笔画的圆润,都讲究因物象形。
一个简单的“三”,第一画表示“天”,第三画表示“地”,第二画表示“人”,合起来的意思就是“人生天地间”,就这样,汉字巧妙地连接了自然世界和人的内心世界。
而精神气韵就是《大学》的内圣,每个字都是一首诗,譬如“木”字,其竖表坚守,其横意发展,而撇捺两笔则是向外拓展,这不正是读书人对读书的态度吗?④汉字拥有悠久的历史,持续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汉字的演变过程是美的。
目光纵向追溯至千百年前,文字产生了,而它是以甲骨文的形式,这是一种刻于甲骨与铜器的文字,在当时这种文字与陶器的花纹是相互契合的。
因此,汉字之美就体现出来了。
后来,几百年以后,金文诞生。
商代金文多.为象形文字或以象形文字合成的会意字,它们像一幅幅图画,有的浑厚奔放,有的成团块状。
在近代,篆书向我们缓缓而来,它将金文简化,又不失图画风格——圆润是它的特点。
后来,隶书渐成时代趋势,其间架严谨,方正平直,浑厚刚劲,豪迈奔放。
⑤汉字的外形是美的。
说起来,不得不提书法。
汉字书体的变化历程
汉字书体的变化历程
汉字书体的变化历程可以追溯至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
在秦汉时期,小篆被正式采用作为官方文字,并成为了中国书法的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楷书和行书逐渐发展出来,并成为了常用的书写形式。
到了宋朝,隶书和草书也开始流行。
隶书是一种较为庄重的书写形式,用于书写官方文件和碑铭,而草书则是一种更为自由流畅的书写形式,常用于书法艺术和诗歌创作。
明清时期,楷书、行书、隶书和草书被进一步发展和细化,形成了多种派系和风格,如八大山人的“八法”和王羲之的“兰亭序”。
现代汉字书体的变化也十分丰富,从刻字机的出现到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汉字书体的设计和应用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楷书、行书、隶书和草书,现代汉字书体还包括了印刷体、手写体、字母体、图案体等多种形式。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对书法艺术的认识不断深入,汉字书体的变化历程也在不断地演进和创新。
- 1 -。
探索汉字之美
探索汉字之美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汉字将无数思想之美、文化之魂铭刻于千纸万笔间。
作为世界上唯一使用至今的象形文字,汉字更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符号。
本文将探索汉字之美,从汉字的历史起源、形态结构、描绘艺术和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独特的文字体系。
一、汉字的历史起源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是人类文明进化的产物。
最早的汉字以象形为主,通过对自然物象的描绘,表达出人们的观察和认知。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逐渐演化为更加抽象和形式化的象形、指事和会意字,从而拥有了更广泛的表达能力。
二、汉字的形态结构汉字的形态结构丰富多样,每一个字都有其独特的构造。
以方块字为例,它由主体部分和组件部分构成。
主体部分通常是一个具有独立意义的字,而组件部分则为字的构造要素,可以是一个具体的物象、抽象的概念或者表达某种关系的符号。
这种形态结构的设计不仅体现了字的意义,更展现了字形之美。
三、汉字的描绘艺术汉字的描绘艺术是通过书法对字形进行艺术化的表现。
由于汉字的结构多样、笔画丰富,书法家们通过运用不同的书写风格和技巧,使字形更加优美流畅、有节奏感,并融入自己的情感和艺术审美。
传统的“六法”即破、顿、点、悬、透、连,构成了汉字书写的基本要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描绘艺术。
四、汉字的文化内涵汉字不仅仅是一种文字符号,更是一种深厚的文化载体。
每个汉字所蕴含的意义不仅仅是一个个独立的词义,更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宇宙观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
例如,“天”字寓意着顶天立地、气势恢宏;“人”字则表达了人类之间互相关爱和尊重;而“爱”字则道出了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感情。
五、汉字之美的传承与创新汉字之美在传统文化中得到了充分传承与发展,同时也在当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魅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汉字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从传统纸质媒介到电子屏幕、数字化与虚拟现实技术的结合,汉字也在以全新的形态和方式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
通过对汉字的探索,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汉字之美的独特之处。
凸显字理识字 发现汉字之美
凸显字理识字发现汉字之美汉字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宝藏,它不仅是一种文字符号,更是一种文化传承。
汉字的形体结构、字形美感,以及蕴含其中的文化内涵都令人惊叹。
而要想深入地发现汉字之美,就需要从凸显字理识字的角度出发,通过学习和感悟,去探索汉字的深层魅力。
一、凸显字理识字凸显字理识字,是指通过对汉字字形结构、笔画构造以及演变规律的理解和研究,使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刻地把握汉字的本质和内涵。
凸显字理识字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理解字形结构汉字的书写结构有其独特的规律,掌握这些规律能够更好地理解汉字的形体美感。
汉字由上、下、左、右、中、外等部位构成,有形旁和声旁的区分,掌握这些规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识别汉字。
2. 理解笔画构造汉字的笔画构造是汉字形体美感的基础,也是学习汉字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汉字笔画的构造规律进行理解和研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书写和识别汉字,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对汉字的美学感知能力。
3. 研究汉字的演变规律汉字的演变规律是汉字形体美感的历史沉淀,也是汉字文化内涵的重要体现。
通过了解汉字的演变规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汉字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从而更加深入地感受汉字的魅力和美感。
二、发现汉字之美通过凸显字理识字的方法,可以更好地发现汉字之美。
在学生的识字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发现汉字的美感和魅力:1. 汉字的意蕴2. 汉字的形体美感汉字的形体结构和字形美感是汉字之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汉字形体结构的理解和研究,可以发现汉字的独特美感和魅力,在书写和识字的过程中更能够感受到汉字的艺术魅力。
3. 汉字的书法艺术汉字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其独特的艺术美感深受人们的喜爱。
在学习和识字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欣赏和学习汉字书法作品,来感受汉字书法的艺术魅力,从而更好地发现汉字之美。
通过凸显字理识字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发现汉字之美,提高他们对汉字的喜爱和欣赏能力。
关于中国古代汉字的古诗
关于中国古代汉字的古诗(1)魏碑端丽笔墨优,历代书法我最爱。
汉字演变不停歇,书法之美尽展现。
(2)篆书隆起秦远古,隶书变幻汉宫廷。
行、草、楷舒展银簪,中国古代书法精品。
(3)甲骨文刻刻入骨,钟鼎铭文现宝库。
汉字演变历千秋,书法之美我亲瞩。
(4)诗经千古却长在,楚辞浓郁耐品味。
大江东去水茫茫,汉字传世画一份。
(5)大書學字磨砺才,小字练习字谱摆。
从小字帖学写母,到大学堂神游外。
(6)考古学家寻文物,千年汉字流芳华。
铭文碑刻浪尽头,书法之美不断闪。
(7)乐府诗集情溢意,汉字汇聚传盛朝。
从古到今经久远,诗与汉字齐流放。
(8)秀丽隶书几人稀,奋斗篇章草书楷。
汉字成就千百年,书法之美恒如锦。
(9)汉字笔画缀天衣,演化衍生极其清。
悠悠岁月绵延久,书法流传显永新。
(10)尺牍国风神秘许,金石文字千丝万缕。
齐、秦、汉唐善书法,毛笔一泼古人情。
(11)汉字如诗歌美妙,笔画纷繁真神奇。
篆、隶、楷、行草活,书法之美栩栩如生。
(12)墨香四溢草如蝶,端庄徐徐楷书美。
字字古意流淌出,汉字之美别有醇。
(13)千篇古诗皆中国,汉字百态齐表现。
书法之美永藏史,铭刻人心始不朽。
(14)汉字凝神束缚思,一笔天生九曲花。
楷书洒脱清丽处,行草自由野性佳。
(15)书法之美得我爱,汉字之美醉人来。
大篆金石刻文韵,草书可谓放畅怀。
(16)千古诗人写墨香,汉字风韵有灵光。
笔画一挥如天开,书法之美众人当。
(17)石刻楷书千秋富,隶书草书并精巧。
汉字书法蕴深意,文化之美史载扬。
(18)战火纷飞古代汉,书法文化传万年。
厚重阴影古墓里,汉字文字舻卷连。
(19)百里怀李桂阳老,安得明时践草稿。
汉字奇妙是诗篇,字谱开启书法梦。
(20)韵痴游写下汉字,章法分明能惊叹。
诗词书画同齐贵,汉字书法天地间。
书法文字的演变过程
书法文字的演变过程说起书法文字的演变过程,那可真是一段神奇的旅程!咱们的祖先最早在甲骨上刻画文字的时候,大概做梦也想不到,这些歪歪扭扭的符号最后能变成如此优美的艺术呢!要从最早说起,那得追溯到甲骨文时期。
那时候的文字就像小蝌蚪一样,东游西游的,看着都觉得可爱。
古人在龟壳和兽骨上刻这些字的时候,估计手都得抖三抖,一不小心就得重刻,那可真是个技术活儿!后来到了金文时期,文字变得规矩多了,就像调皮的孩子突然懂事了似的。
铜器上的这些字,一个个方方正正的,看起来特别有气势。
那时候的工匠们可真够厉害的,把字刻在青铜器上,一刻就是几千年!到了战国时期,文字开始活泼起来了,就像放学后的小朋友,你往东跑,我往西跳。
各个诸侯国的文字都有自己的特点,有的圆滑可爱,有的棱角分明,看得人眼花缭乱。
秦始皇统一文字后,小篆登场了。
这种字体可真讲究,每一笔都像跳芭蕾的舞者,优美又端庄。
不过写起来可费劲了,一个字得转好几个弯,写完一篇文章手都得酸得抬不起来!隶书的出现可是给大家解放了双手!这种字体比小篆简单多了,横平竖直的,就像是把小篆的小蛮腰都给拉直了。
写起来快,看起来也清楚,难怪能风靡一时。
楷书就更厉害了,它就像是书法界的乖宝宝,规规矩矩的,笔画清晰,结构匀称。
现在我们用的印刷体,不就是从楷书变来的嘛!写楷书就像盖房子,一笔一画都得讲究分寸。
行书可是个活泼的主儿,它像是楷书撒了欢儿,该连的连,该断的断,写起来特别痛快。
那些大书法家写行书的时候,笔下的字就像跳舞一样,又快又美!草书简直就是书法界的"疯子",看起来像是一团乱麻,但仔细琢磨又觉得特别有意思。
写草书的时候,那感觉就像是在画一幅抽象画,笔走龙蛇,气势磅礴!现在的电脑字体,那可真是让古人大开眼界了。
点点鼠标就能变出各种字体,要多快有多快。
不过我觉得,这些机器打出来的字再漂亮,也比不上手写字的那种韵味。
书法艺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就像是一棵大树,从最初的小芽长成了参天大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汉字的发展演变——蒋勋《汉字书法之美》汉字最少有五千年的历史。
大汶口文化出土的一件黑陶尊,表面上用硬物刻了一个符号,上端是一个圆,像是太阳;下端是一片曲线,有人说是水波海涛,有人认为是云气;最下面是一座有五个峰尖的山。
一个永恒的圆,从山峰云端或者汹涌的波涛中升起。
有人认为这个符号就是表达黎明,日出,就是“旦”,这个古字。
一直到今天,旦,还是有着明显的图像性。
只是,为了书写方便,原来的圆太阳,破圆为方,变成直线构成的方形。
这是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汉字,比商代的甲骨文还要早。
大汶口文化(公元前4300年- 前2500年),是新石器时代后期父系氏族社会的典型文化形态。
以泰山地区为中心,东起黄海之滨,西到鲁西平原东部,北至渤海南岸,南及今安徽的淮北一带,汉民族的文字与图像在漫长的文明中相辅相成,彼此激荡互动,很像现代数字信息上文字与图像互用的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文字与图像互相连结的例子比比皆是:厕所门物件和色彩都可以是视觉上的思考,有时候比文字更直接。
汉字是现存几乎唯一的象形文字,而象形有很大一部分是建立在视觉的会意基础上的。
汉字依靠视觉思考。
结绳记事————————手机备忘录,随身小本子,晨间日志古人,在没有文字的年代里,是采用结绳的方法来记事。
主要是记录生命中的大事,例如大地震,日全食,星辰的陨落等。
是不能忘记的事件。
经过几十万年,那些记录在绳子上的曾经惊动人类的记忆,已经随着时间腐烂风化了。
但“绳子的语言”,依然在陶片上保留着。
结绳记事,记录了最初的人类的历史,仓颉造字——————关于汉字的发明,常常要追溯到仓颉。
先秦的经典中,都说仓颉是黄帝时代的史官。
《淮南子本经训》中,关于仓颉造字,有非常动人的句子: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谷雨节气的由来。
这几个字传达出了在一片洪荒混沌中人类文字刚刚萌芽时天地震动、悲喜交加的心情。
仓颉造了文字以后,人们从此可以自由地传达心意,记载事物,所以,天上下了粟米给人食用,作为庆贺。
各地建庙供奉。
仓颉能仰观天象,俯察地理,有四只眼睛,可以追踪鸟兽虫鱼等留下的细微隐秘的踪迹。
甲骨文——————一般教科书上说,商代的甲骨文是最早的文字。
从近半个世纪新出土的考古资料来看,新石器时代的许多陶器表现,都有一些符号,近似于文字,和装饰图案不同。
被称为记号陶文。
记号陶文,是半坡遗址出土的陶片上的刻画符号,约公元前4800到4200年之间。
这些记号陶文,是和汉字起源有关的最早的实物。
清代,1899年,王懿荣,一位一生研究金石文字的学者,在中药铺买来的药材李看到一些骨骸残片。
这些残片上有明显的符号,用手指触摸,能感觉到硬物契刻的凹凸的痕迹。
由于他长时间从事古代金石文字的研究和收藏,所以,他辨认出这些龟甲兽骨上的符号是文字,是比周代石鼓文、晚商青铜镌刻的铭文还要早的文字。
王懿荣发现甲骨文的故事就像一个传奇,使人不禁联想:长久以来,中药铺卖出了那么多的甲骨文,多数刻着商代历史的甲骨都被熬成了汤药,喝进了病人的肚子里。
甲骨文是卜辞,商朝的初民相信死去的生命还存在灵魂,这些无所不在的灵、鬼,都可以预知吉凶祸福。
目前发现的甲骨多是契刻文字,但还是先有毛笔书写过程的,先手写,再契刻,是甲骨文完成的两个步骤。
金文——————商代的文字并不只是刻在牛骨龟甲上,也同时又镌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
青铜古代称金,这些青铜器上铭刻的文字,也通称为金文。
商代早期的青铜器铭文不多,常常是一个很具有图像感的单一符号,有时候是很具象的一匹马,一个人,或者经过图案化的蟾蜍的造型。
有人说,商代早期的青铜铭文不一定就是文字,也可能是部族的图腾符号,族徽,也就是国旗。
商代早期的青铜铭文和甲骨文是同一个时代,但比较起来,青铜文字更加庄重繁复,更具备视觉形象结构的完美性,讲究,一丝不苟。
因为青铜器是上古社会的庙堂礼器,有一定的庄重性,铸刻在青铜器皿上的图像符号也必然相对有正体的意义。
如同今天匾额上的字体,也是庄重的有纪念意义的。
有人认为早商的金文是正体,甲骨文卜辞是俗体。
相当于青铜铭文是正式印刷的繁体字,甲骨文是手写的简略体,是完全为了书写而存在的。
一般来说,商代青铜器上铭文较少,主要重视外在器形的装饰,常常在器具的表面布满繁复雕饰的兽面纹,也有立体写实的动物造型,例如著名的四羊方尊。
到了西周,青铜器逐渐放弃外在华丽繁复的装饰,礼器的外在器表变得朴素单纯,像是毛公鼎,散氏盘,器表只有简单的环带纹或者一圈炫纹,从视觉造型来看,远不如商代青铜器的多姿多彩和华丽讲究。
这些青铜器的价值不在外表,而在镌刻的长篇铭文。
毛公鼎有500字,散氏盘350字。
到了西周,青铜铭文已经具备了严格确定的文字结构和书写规格。
字形方正,由右到左,自上而下,书法的基本架构已经完成。
从大盂鼎,到大克鼎,到毛公鼎,三件青铜器上的铭文,恰好代表了西周早期中期后期三个时期的书风,也是书法史上大篆的典范。
石鼓文——————西周的文字不仅仅是刻在青铜器上的金文,也有刻在石头上的石鼓文。
最初是唐代在陕西出土的,当时被认为是西周后期君王打猎时的碑刻,赞美君王行猎的诗歌,后来经过近代学者考证,是秦代早期的。
秦穆公,或者秦文公时代的。
上面的文字严谨,布局匀称,浑厚古朴。
石鼓文在书法史上的重要性,常常被认为是大篆转变为小篆的关键。
小篆,一直是被认为是丞相李斯依据西周大篆所创立的代表秦代宫廷正体文字。
李斯,可能是书法史上第一位有名有姓的而且有书法流传的书法家。
他的峄山碑和泰山刻石都是小篆的典范。
泰山刻石,是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以后的公元前219年,在泰山封禅,命令李斯书写的纪功刻石。
原有144个字,加上秦二世再写的78个字,一共222个字。
原来放在泰山顶上,风吹雨打,逐渐风化,到了清代,在山顶发现残存的石头,只剩下10个字。
笔势雄厚,刻画严谨。
比石鼓文的文字更精简,更朴实有力,摆脱了大篆的繁琐装饰。
更务实,质朴。
比后代临摹重刻的峄山碑更接近秦代李斯小篆的书风。
由篆入隶————————然而在书法史上,最能代表秦代书风的文字,是李斯撰写在泰山碑上的小篆吗?汉字,常常在同一时期同时存在两种不一样的书写方式。
例如,商周时代有镌刻在青铜礼器上的金文,也有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
金文是国家庙堂典礼用的纪念性文字,端正华丽,慎重有装饰性。
甲骨文则是日常生活用的俗体,更随意活泼,更务实简单。
李斯为秦始皇书写并着人镌刻在石碑上的小篆,是记录功勋,歌功颂德用的,追求永恒和不朽,对统治者的伟大功业具有永恒的纪念意义。
是官方的正体文字。
在秦朝,在刻石书法发展的同时,也由地位卑微的小官吏用毛笔直接书写在竹简,木简上的隶书。
小篆,是秦对旧的文字的整理,而隶书,才是秦代所开创的书风。
汉字从篆体改为隶书,才是书法史上的大事。
篆体基本上已经形成方形的文字结构,但线条还是以圆形曲线为主。
篆,因为使用曲线,经常用来形容烟丝缭绕的婉转。
变为隶书,破圆为方,确立了汉字以水平垂直线条为基本元素的方形结构。
这一次的文字定型,经过两千多年,由隶书到楷书,一直到今天,都没有太大的改变。
隶书在文字上的革命影响既深且远。
隶书的形成过去多定在汉代,汉代是隶书完成而且成熟发展的时代。
但从当代新出土的考古资料来看,开创隶书新书风的时代是秦,而不是汉。
1980年代,在青川出土的木牍,被断定是秦武王二年,公元前309年的书法,字体扁平,字间距较宽,行与行的间距较窄,这些都是隶书的明显标志。
在秦统一六国之前,秦隶书就已经出现了。
隶书被认为是地位卑微的徒隶之人,因为要处理太多的简牍文件,发展出的一种快速书写的字体,像是今天的速记。
与正体的篆书相比,不够庄重,但从文字传达与交流的实用功能来看,迟早会取代篆体。
秦隶——————2002年,从湖南龙山的古城里耶发现了秦简,已经出土36000多篇,大约15年间,完整按年月日做实录,政治经济律法典章地理,是最详尽的秦代百科全书。
汉字书法在秦代之间,虽然用毛笔书写,但并不保留书写的墨迹。
甲骨文,金文,石鼓文,都是先用毛笔书写,最后用刀刻成甲骨,石碑,或者铸成青铜。
刻工的刀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书写者的毛笔走势线条。
秦代在竹简木简上书写,首创了书写线条被保留的先例,从此,汉字书法与毛笔的关系不可分割了。
汉隶波磔——————汉代隶书视觉美学上的标志,就是波磔的形成。
这是毛笔与竹简的一种互动关系。
横向的线条书写时遇到竹简纵向纤维的影响和阻碍,会用力,越到尾端,越重。
横平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竖直。
横宽。
波磔就像建筑中的飞檐。
还有一种形容,叫做蚕头燕尾。
蚕头,是水平线条的起点,在水平线中间,慢慢拱起,最后还要挑起,笔锋向右出峰。
形成一个逐渐上扬的燕尾。
这种波磔,在唐楷中消失了。
汉简,陕西居延汉简,是西汉武帝到东汉安帝之间。
展现了汉代民间书法的多样的风采和韵致。
既有粗犷的野趣,也有宽绰质朴的气息。
每碑各出一奇。
曹全碑,等,是汉代隶书的典型范本,都是官方有教化目的设立的石碑。
虽然波磔明显,但比起汉简上墨迹的书写,线条的自由奔放,已经大受限制。
东晋天下行书第一,王羲之兰亭序——即兴与自在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或者文化史上都像一则神话。
比如,萧翼赚兰亭的故事。
唐太宗喜爱王羲之书法,四处搜求墨宝真迹,始终找不到兰亭集序。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月三日,公元353年。
在为春天的来临修禊。
去除污秽,迎接春天的聚会。
写诗。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在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初春,在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的山水佳境里。
有涂改,有修正的序。
绍兴。
P91页。
第七代世孙智永,书法名家。
慧欣,出家,梁武帝,永欣寺。
弟子,辩才。
唐太宗招辩才。
房玄龄,萧翼,梁元帝的孙子,好诗文,精通书法。
伪装能落魄书生,带着宫里收藏的王羲之书法杂贴游玩。
路过永欣,交流甚欢。
激将法。
梁柱间。
命兰亭陪葬。
王羲之,开创了帖学,是用毛笔写在绢帛上的行草。
兰亭确立了汉字书法行草美学的本质——追求原创当下的即兴之美,保留创作者最饱满也最不修饰,最不做作的原始情绪。
行草,隐藏着对典范楷模的抗拒,隐藏着对规矩工整的叛逆,对楷模规矩有充分的认知,却大胆游走于主流体制之外,笔随心行,心事比技巧更重要。
行草摆脱了形式的限制拘束,更向往完成简单真实的自己。
不可复制。
北碑与南帖——————一种笼统的分法。
北碑,重浊朴厚,南帖潇洒飘逸,和名士的书信文体相统一。
龙门20品,是墓葬祭祀刻在佛像周边的记事文字,很多是社会底层百姓的制作,不一定很有名,工匠们按照自己的意思改变字体,改变笔法为刀法,开创了一种与文人书写分道扬镳的书法美学。
刀法利落,明快,刚硬。
非隶非楷,方正古朴。
率真,硬朗。
三国魏晋是竹简书写过渡到纸帛书写的重要时代。
纸帛开始成为汉字书写的新载体,成为主流。
王羲之正是纸帛书写到了成熟时期的代表人物。
帖是文人名士写在纸或者巾上的书信文字。
纸帛载体,使得文字增多了线条的流动与速度,飞扬婉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