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教材解读,引领学生深度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通过教材解读,引领学生深度学习
作者:倪红艺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30期
在课堂教学中要引领学生深度学习,应该将教材内容转化为准确的教学目标和具体的教学活动,这就需要教师以教育智慧来正确解读教材。下面我将以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方程》一课为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如何进行教材解读。
一、解读教材,把握教学目标
1.整体解读教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p45)指出:数学知识的教学,要注意知识的“生长点”和“延伸点”,把每堂课教学的知识置于整体知识的体系中,注重知识的结构和体系,处理好局部知识和整体知识的关系,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整体性。
《方程》一课,如果仅仅把目光放在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上,那么“方程”这个名词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并不陌生,因为他们都或多或少听说过方程。本课的教学目标究竟是什么,教学究竟有什么意义呢?为了避免出现表面热闹实则低效的课堂,我们必须对教材有整体地解读。翻阅北师大版教材,发现本单元是学生第一次认识方程,也是学生由算术思维迈向代数思维的新起点。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分别是,五年级下册“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整数、小数问题”和“解简单的方程,如3x-x=12”以及六年级上册“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分数、百分数问题”,所以,本课内容是学生后面学习代数相关知识的基础,这部分教学至关重要。
2 .单元解读教材
从整体出发系统地解读教材也许会让教师把眼光放得长远,但同时很可能会脱离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去设计教学内容,所以我们必须认真领会本单元的学习要求,思考本课的内容在整个单元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认识方程”单元的第三节,前两节是“用字母表示数”和“等量关系”,前两节都是结合学生的经验,采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与方程有关的概念。本课也为后两节的“解方程”和进一步体会等量关系“猜数游戏”做准备。
3.课时解读教材
认识方程,首先要认识等量关系。“方程”一课是通过引入字母表示现实生活中的未知数,并用等式表示未知数与已知数之间客观存在的等量关系,建立对方程的初步认识。教材从三个层次提供等量关系的现实情境,“天平”情境、“种子”情境和“倒水”情境,三个情境引出的问题由简单到复杂,利于帮助学生对等量关系积累思维经验,揭示方程的本质:方程是通过建立已知数与未知数的关系来求未知数的数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