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西周春秋战国考古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青铜文化》PPT课件

《青铜文化》PPT课件

春秋晚期 蟠龙洱簠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藏 通高20厘米,长35.6厘米
.
29
.
30
战国中期 平盘豆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高25厘米,宽19厘米
春秋晚期 国子豆
山东省博物馆藏
高40厘米,盘径25.1厘米,底径19.1厘米
.
31
商晚期 兽面纹假腹豆 江西省博物馆藏 高13.4厘米,口径15厘米
春秋~战国 蟠虺纹盖豆 保利艺术博物馆 口径17.6厘米,通高21.5厘米,重1.7千克
.
39
.
40
商晚期 兽面纹角 英国牛津大学阿什莫利恩博物馆藏 通高19厘米.jpg
商晚期 父癸角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通高22.5厘米.jpg
.
41
夏晚期 乳钉纹角 上海博物馆藏 残高20.6厘米,口长16.3厘米
西周早期 晨肇宁角 河南信阳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藏 通高28厘米
.
42
.
43
商中期 夔纹觚 河南省新乡市博物馆藏 高15.8厘米,口径10.6厘米
.
16
盛食器:
.
17
.
18
春秋 蔡侯簋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通高36.7厘米,口径23.9厘米
西周早期 鱼伯簋
宝鸡市博物馆藏
通高31厘米,口径25厘米
.
19
战国中期 陈侯午簋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高33.5cm.jpg
西周中期 伯簋
北京大学塞克勒考古艺术博物馆
通高25厘米,口径19.1厘米.jpg
商晚期 母乙觯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通高16厘米,口径长8.4厘米,宽7.4厘米
.
47
西周成王 小巨单觯 上海博物馆藏 通高13.8厘米,口径9.3-11.6厘米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PPT课件)全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PPT课件)全
法家先驱是齐国的管仲与郑国的子产,集法家之大成者是韩国的韩非。 韩非(公元前280—前233年),韩国公子,与李斯同为荀况的学生。 战国末期,韩国在战争中屡遭失败,丧师失地,在强大西秦的武力威胁下,面临亡国的严重危机。韩非多次上书韩王,主张变法,其建议未被采纳,于是退而著书立说,其著作收辑在《韩非子》。
盗亦有道 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 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由是观之,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
庄子钓于濮水 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sì)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庄子·秋水》
2、老子的社会观 ① 处世的方法 处柔:“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寡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所以要“寡欲”。 不为天下先:“三宝”:一是慈,即宽容;二是俭,即退缩,保守;三是“不敢为天下先”。
② 政治学说 圣人治国,无为而治。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愚民”政策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其主要含义是当时诸子百家创造的各个学派,使得中国文化精神的各个侧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展开和升华,中国民族文化从此大致确立。 开创学派;编纂修订《诗、书、易、礼、春秋》等中国文化的“元典性”著作。 文化进入了空前繁荣时期。哲学思想尤为活跃,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三章春秋战国: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

第三章春秋战国: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

战国错金银采桑宴乐攻战纹铜壶及纹饰展开,成都市出 土。是连环画的和装饰画的肇端。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3、其作品包含本民族基本精神
印度《吠陀》、《佛经》 希伯来《旧约全书》、《新约全书》 希腊《理想国》、《形而上学》 波斯《古圣书》等先哲典籍
一、春秋战国之际的文化变革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是为东 周。 前段因鲁史《春秋》记载而得名“春秋”( 前770——前481) 后段因列国争战而称“战国”(前481— —前221)
三晋是春秋战国时代中原逐鹿以谋取霸主地位的必争之
地。董说(yue,明代)《七国考》:“韩,天下之咽喉; 魏,天下之胸腹。”因此三晋是春秋战国时代中原逐鹿 的必争之地,纵横家应运而生,司马迁说:“三晋多权 变之士,夫言纵横强秦者大抵皆三晋之人也。”其中最 著名的有苏秦、公孙衍、张仪等人,他们当时“一怒而 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是当时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 物。
卡尔· 西奥多· 雅斯贝尔斯(1883 年2月23日—1969年2月26日), 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神学家、 精神病学家。雅斯贝尔斯主要在 探讨内在自我的现象学描述,及 自我分析及自我考察等问题。他 强调每个人存在的独特和自由性。 雅斯贝尔斯有一个很著名的命题 ———“轴心时代”。
特征
1、出现专门的知识“圣贤”。
中国:孔子、老子、墨子等 印度:优波尼沙、佛陀等 波斯:琐罗亚士德等 巴勒斯坦:以利亚、以赛亚、耶利米、第二赛亚等 希腊:荷马、苏格拉底、柏拉图、修昔底德等
2、 “人类意识”首次觉醒 “人类的精神基础同时或独立地在中国、印度、波斯、
巴勒斯坦和希腊开始奠定,而且直到今天人类仍然附 着在这种基础上”人类其后的几千年文明发展历程, 只不过是向轴心时代核心精神的不断“复兴”。

人教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_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学课件】

人教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_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学课件】

社会主 义社会
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一带
河北南部,河南东北部
陕西渭水流域周原一带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1.夏朝的建立
(1)建立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 (2)建立人物:禹 (3)都城:阳城(今河南登封) (4)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
王朝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2.“公天下”变“家天下”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相关史事 禹征三苗、铸九鼎 禹继位后,征伐作乱的三苗,稳定统治。他还“合诸侯于涂山,执 玉帛者万国”,以提高自己的威望。相传禹铸九鼎,象征九州,加 强王建权立和军国队家,统制一定。刑法,设置监狱,已有比较成熟的国家形态。
夏朝时期的文明发展水平较高
二里头遗址一号宫殿复原想象图
课堂练习 2. 【史料实证】题3表所示为两件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文物。它 们共同印证了( B ) A. 原始农业的发展 B. 夏朝的文明进程 C. 阶级分化的出现 D. 封建国家的产生
课堂练习
3. 【历史解释】西周初年,年幼的成王用梧桐叶削成玉圭的形 状,以开玩笑的口吻表示要封地于幼弟叔虞。一旁记录君王言 行的史官请求成王兑现诺言,成王认为只是开玩笑,但史官坚 持天子无戏言,因此成王只好将虞封到唐地。这体现了西周时 期( ) A. 天子权力逐步削弱 B. 血缘关系不断弱化 C. 分封制度受到挑战 D. 注重维护天子权威
王畿地区 (内服)
人物:汤 盘庚 商纣王 都城:亳 殷 朝歌 统治方式:内外服制度 灭亡原因:实行暴政
战 订 随朝
争 立 商贡
征盟 服约
王、 出纳 征税
方国 、
(外服)
帝纣……大聚乐戏于沙丘,以酒为池,
悬肉为商林,王为直长接夜控之制饮,王百畿姓地怨区望,而 诸侯有间叛者接,控于制是方纣国乃重和刑部辟族,。有炮

3西周、春秋战国考古学

3西周、春秋战国考古学

料 珠
甘斿银匜
铜 贝 币
郢 爯 和 卢 金
天秤和环权
齐 刀 币
宋 子 三 孔 布
“三晋”布币
黻黼纹半瓦当
老子 像
老 子 帛 书
孔子
(前 551 ~ 前 479)
庄 周 像
孟柯像
(约 前 372 ~ 前 289 )
荀 况 像
墨子
墨家学派 的创始人
孙武
中 国 古 代 军 事 学 的 奠 基 人
金盏、金匕
金带钩
剑形玉器
长33.6厘米、宽 5.1厘米 1978年湖北省随 县曾侯乙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馆藏
金缕玉璜
透雕玉带饰
曾侯乙墓随葬漆器220多件,器类 多,品种全,是迄今己知最典型、 最有代表性的漆器群。尽管曾侯 乙墓非楚墓,但曾国成为楚国附 庸后,曾国文化受楚文化影响甚 深,通常以楚系视之。所发现的 漆器品种己由春秋时期少数的几 种增至80多种。
曲尺 形铜 构件
立人 陶范
兽 头 形 陶 范
栾书 缶
牛 虎 铜 案
人骑骆驼铜 灯 (战国)
人擎铜灯 (战国)
菱纹铜镜 (战国)
鄂 君 启 金 节
错金银马首形铜辕饰
错银铜 卧牛
中山王墓出土
• 中山国是战国时期北方“千乘之国”,在战国 时期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王 执政时期(约 公元前327—公元前313年),中山国国富兵强, 曾与战国七雄中魏、韩、赵、燕五国共同称王, 以抵御秦、齐、楚等强国的侵略。继后伐燕亦 取得大胜,国势达至空前鼎盛时期,使中山国 的历史地位更显重要。但由于史书缺载,以往 有关中山国的资料只靠零碎的推断,直到20世 纪70年代中山王墓发掘出土大批文物,才揭开 中山王国神秘的面纱。

中国文化发展历程PPT课件

中国文化发展历程PPT课件
9
中 华 民 族 远 祖 分 布 图
10
殷商西周:从神到人
甲骨青铜文化和汉字的起源 甲骨文,19世纪末发现于安阳殷墟,刻画在龟甲、牛骨上。 今天能够见到的或已出土的青铜器有约1万件,基本上是20 世纪上半叶出土的,大多数为礼器、乐器和兵器。 到了周朝,金文发达起来,一件青铜器上百十来字的不少。 西周中期的墙盘,上有284字;西周晚期的散氏盘铭有357字;毛 公鼎更是多达497字,是今见最长的青铜器铭文。
11
西周墙盘
毛公鼎
12
殷商西周:从神到人
神本位 商人观念中的神,地 位最高是帝。它统率 各种自然力,也主宰 人间事务。甲骨文就 是记录占卜的文献资 料,占卜的目的就是 为了按帝的意旨办事 。甲骨文中,凡占曰 前的主语多半是王。
王占曰
13
周人的人本文化:敬天法祖、宗法建构和制礼作乐
礼:一是“亲亲”,贯彻血缘宗族原则,强调父子、兄弟关系 来维系宗族。 二是“尊尊”,执行政治关系的等级原则,分清君臣上下的 等级。
目的:“别贵贱,序尊卑”。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记》 14
二、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和而不同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在犬戎的围攻下被杀,西周灭亡。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西),是为东周。 770-221年,是诸侯争霸的时代,仅战国250余年间,发生大 小战争220余次。诸侯争霸、各自为政的政治环境造就了中 国文化的多元繁荣,各派竞相著书立说,呈现出诸子“百家 争鸣”的灿烂景观。
15
儒家
儒在古代指的是精通六艺的知识阶层的“士”,也就是 学者或教师。孔子开战国私学之先河,培养了一大批弟子 。孔子死后,儒学传播并不顺利,直到战国中期由于孟子 的大力倡导,才使儒学成为与墨学齐名的显学,因此,儒 家学说被称为“孔孟之道”。

夏商周考古

夏商周考古

名词解释:1、金石学:中国考古学的前身。

它是在尚未进行科学发掘的情况下,以零星出土的古代铜器和石刻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问。

“金”,主要指商周时期的铜器和铭文。

“石”,主要指秦汉以后的石刻。

金石学偏重于著录和考证文字,希图达到证经补史的目的。

金石学形成于北宋时期,金石学著作保存了许多有价值的古代铭刻材料,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缺陷是未曾进行深入的研究,故未能发展成为完整的学科体系。

2、考古图现存最早的金石学著作。

北宋吕大临著,共10卷。

书中收录青铜器210件,玉器13件。

其中除官府收藏者外,并集37家私人藏器。

书中对每件器物,先绘图形,次摩铭文,并记录器形大小、容量、出土地点、收藏人家以及铭文字数,并加以考证说明。

此书为后来著录青铜器开创了一典型体例。

3、《宣和博古图》现存最早的金石学著作之一。

北宋王黼著,共20卷。

书中共收器物839件。

除沿用《考古图》体例之外,王黼把古代器物进行了分类,并定名,沿用至今。

4、甲骨四堂”是指对甲骨学做出重大贡献的4位专家,因他们的名字(号)中都带有“堂”字,故称。

具体是:罗振玉,号雪堂;王国维,号观堂;郭沫若,字鼎堂;董作宾,字雁堂,又作彦堂5、夏商周断代工程“夏商周断代工程”是学术界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结合,兼用历史学、文献学、古文字学、数学、天文学、现代科技手段等。

对夏、商、周三个王朝进行断代探索的大型工程,为20世纪末中国最大的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1.起因)① 20世纪初,国内学术界存在“疑古学派”,对司马迁的《史记》所载三代历史持怀疑态度,认为夏禹是神话人物或动物,甚至否定夏王朝的存在。

②国外学术界相当多的学者否定夏王朝的存在。

③文献缺乏有关共和元年以前的编年记载。

(2. 主要研究成果)①确定武王伐商的年代为公元前1046年。

②确定了懿王元年的绝对年代为公元前899年4 月21日。

③确定了商代后期和西周诸王的年代。

④推定了夏、商年代的框架。

6.前八后五商王朝政治中心变迁的次数。

考古学课件 单元5(夏商周考古:周代墓葬)

考古学课件  单元5(夏商周考古:周代墓葬)
——64件禁止出国国宝之一
曾侯乙墓出土的尊盘
2021/2/2
曾侯乙墓出土的鑑缶
彩漆二十八星宿天文图衣箱
中国最早的二十八宿天文图。中央是篆书的“斗”
字,四周写着二十八宿的名称。“斗”字代表了北斗星,它 的地位如此突出,正是古人崇拜北斗的一种表现。二十八宿 的东侧绘有一龙,西侧绘有一虎,代表了东方(苍龙)、西
▪ 曾侯乙内棺
-黑漆为地,上施朱 彩。
-棺身上共施20组图 案,为漩涡纹、勾 连纹。
-窗、武士、飞鸟的 含义(见下页图案)
2021/2/2
内棺西侧壁花纹图案局部
曾侯乙编钟——64件禁止出境文物之一
-成套编钟多达 65 件,并有 2800 多个铭文。 -乐器即有钟、磬、鼓、瑟、琴、笙、排箫、篪 8 种。共
九连墩大墓
错金银铜壶
九连墩大墓出土文物
九连墩大墓出土文物
一号墓出土的方壶
铜人擎灯
▪ 3.河北平山县 中山王陵(灵 山上)
-中山国为鲜虞 人所建国。陵 园未完工。
-1974-78年发 掘其中2座。 M1为战国时期 中山国王错墓。
-有高大封土、 巨大台榭式享 堂。
2021/2/2
陵园鸟瞰复原 享堂复原
-春秋铁器出土资料举例:
a. 三门峡虢国墓地2001号大墓(春秋早期) 出土一柄玉柄铁剑;
b.陕西雍城秦公一号墓出土三件铁器;
c.长沙杨家山M65出土春秋晚期铸铁鼎和 铁削各一件。
中华第一剑——虢国墓地出土玉柄铁剑
铁器早期发展阶段的特点
▪ 1.早在商代人们已经懂得利用自然铁; ▪ 2.春秋时期,中国人掌握了冶铁技术; ▪ 3.早期铁器主要发现于长江流域的楚国,因此中
▪ 指商周时代以瓷土作胎,经1200℃左右的 高温烧成,胎质烧结,无吸水性或吸水性 很弱,器表有釉,但胎呈灰色,薄层不透 光的陶瓷器。亦称原始青瓷、青釉器或釉 陶器。它是中国成熟的瓷器出现以前的产 物,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ppt课件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ppt课件

学 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

《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 让帝禹之子启。
之 《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
窗 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三、商和西周
(一)商朝(前1600---前1046年)
1.政治 王权具有神权政治色彩
①中央机构:更加完善,商王 是最高统治者,设有尹及各类 事务官。 ②地方制度:内外服制
3.“万邦时代”:
相当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 化时代,有些邦国都城规 模较大,具备了国家的初 始形态。 都城的规模较大,有宫殿 建筑、天文建筑、各种礼 器;阶级分化更加明显。
氏族
部落 (炎、黄)
部落联盟 (尧、舜)
邦国
王朝国家 (夏)
二、从部落到国家
(二)早期国家:夏朝(约前2070-约前1600)
建立 公元前2070年,禹
原始人群
母系氏族 公社
旧石器时代 概念:是从猿到人的过渡阶段。 早、中期 特征:群居生活,规模有限;内部实行原始共产制;
结合比较松散。
旧石器时代 概念:以母系血缘关系结成的原始社会组织。婚姻关系 晚期-新石器时 是群婚,“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代早中期 特征:生产低下,定居生活;共同劳动,成果共享。妇女在 采集和家务劳动中举足轻重,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地位 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
制度: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中央: 夏王是最高统治者;中央
政治
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
统治
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
地方: 直接统治;间接统治。
文化 历法—《夏小正》
遗址 二里头遗址(只是可能)
灭亡 夏桀暴政,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

2-4《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课件精品

2-4《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课件精品

河南安阳殷墟

妇好是有据可考的中国 妇好
好 墓
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军事 墓出

统帅。同时还是王后、 土的

大祭司。
征战 甲骨
的 玉

二、悟国家之兴---商朝的统治
4、商朝的衰亡:
商朝后期,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奴隶主贵族更加腐朽。末代君主商纣
(官吏)申之。……遂灭有扈氏, 建立军队
天下咸朝。
设置官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史记·夏本纪》
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乃召汤而 囚困之夏台(牢狱),已而释之。 设置监狱
——《史记·夏本纪》
军队、法庭、监 狱、府等的出现标志 着国家的诞生。
——詹子庆主编 《中国古代史》
夏朝已经有比较 成熟的国家形态
一、觅国家之源---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商汤灭夏 盘庚迁殷
尧舜禹部落 联盟时期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牧野之战 分封制
国人暴动
西周
壹·觅国家之源
——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一、觅国家之源---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1、夏朝的建立: 阅读教材,梳理夏朝建立的基本概况
(1)建立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 (2)建立人物:禹 (3)都城:阳城(今河南登封) (4)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5)统治措施:征 伐 三 苗 ; 涂 山 之 会 ;
第 二 单元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建立
夏商周时期: 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 第一部分:觅国家之源---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 第二部分:悟国家之兴---商朝的统治 ➢ 第三部分:创国家之新---西周的兴衰
学习目标

给小学生的中国历史ppt课件

给小学生的中国历史ppt课件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朝代歌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当时,炎帝和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争雄, 经三战,炎帝战败,归顺黄 帝,两个部落合并为炎黄部 落。
其时,黄河下游还有一个 九黎部落,首领名叫蚩尤, 后来,黄帝和蚩尤在涿鹿 (今河北涿鹿东南部)展开 一场大战。蚩尤战败,九黎 部落也并入了炎黄部落。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山顶洞人已 经开始有了家庭 组织,过群体生 活。他们以渔猎 为主,狩猎的目 标最主要是梅花 鹿和羚羊,也开 始学会捕鱼。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尧舜禅让
黄帝之后,他的孙子颛顼(zhuan xu)做 了部落首领,颛顼死后,他的儿子帝喾(ku) 继任,后又传位于儿子挚。但挚不修善政, 被罢免,尧被推举为部落首领。
相传尧做联盟领袖时,有人推举舜为继承人, 尧对舜进行了三年的考核,认为他是贤能的, 即传位给舜,舜即位后又以同样的方式,经 过治水的考验,传位给禹,但是到了禹的儿 子启,破坏了这一传统,成为首领,之后开 始了世袭制。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考古学概论

考古学概论

考古学概论导言: 原始社会的考古夏商周时期的考古春秋战国(东周)时期的考古秦汉时期的考古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考古一、考古学的意义及其研究对象 : 1]考古学的意义:考古学一词是从希腊文中翻译过来的,英文为“Archeaology”,它出自于古希腊字“Dpycos”(古代)和“Aolyos”(科学),意为“古代的科学”。

在国外有“古迹学”、“古物学”等一些译法,我国将之译为“考古学”。

何谓考古学呢?简而言之,考古学就是根据实物的历史材料研究人类历史过去的科学。

2]考古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 考古学研究的对象必须是物质,而且主要是社会物质,只有少量的自然物质。

具体来讲,一类是人类本身的化石、遗骨,以及与当时人类共存的动、植物遗骸,二是经过人类制造或加工的物质,即物质史料,它是考古学研究对象中最主要、数量最多的一部分,但有一些物质史料不属于考古学研究的范围,如太平天国的武器、印玺以及一些革命文物。

在我国,考古学研究的历史范围上迄原始社会,下至于元代,明清不属于考古学研究的范围,这是因为明清留下的遗址、遗物相当多,记载周详,有史可查、有物可证,但是明清的瓷器又属于考古学的范围,明清的有些遗物也要视其价值的高低来确定其是否属于考古学的范围,如陵墓。

3]考古学的分类: 考古学的分类方法很多,至今无法统一。

按物质形态分,可分为石器时代的考古、青铜器时代考古、铁器时代考古;按社会形态分,可分为原始社会考古、奴隶社会考古、封建社会考古;同时为了研究的方便,考古工作者往往将考古学分为普通考古学和专门考古学,前者包括考古学通论以及各方面材料和考古方法的一般知识等,后者为较深一步的考古学研究,它又分为众多的种别,如铭刻学、古钱学、印章学等等。

二、考古学与历史科学的关系及学习考古学的必要性: 1.考古学为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考古学可以订正历史文献资料之谬误三、考古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 1.考古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 2.考古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3.考古学与应用技术及工艺的关系四、中国考古学发展概况: 1.中国考古之发生至以金石学为主要部门的考古时代 2.西方考古学者来华时期 3.科学考古学的建立和发展4.中国考古之发生至以金石学为主要部门的考古时代:1].中国考古行为的原始时代:自商周之际开始,经过两周秦汉魏晋南北朝至隋唐约千余年长久时间方始具规模,人们称之为考古学的发生时代。

第3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第3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齐威王〈邹忌变法〉 前356-320年 燕昭王〈乐毅变法〉 前312-279年
三、战国时期的改革——魏文侯变法
⒈背景:
1经济:战国时期,封建经济的不断发展,井田制和 与之相适应的奴隶制剥削方式瓦解,奴隶制经济基础 崩溃。 阶级:新兴地主阶级的经济政治势力也越来越大, 并成为一种强大的阶级力量。 内因:各国统治者希望通过变法改革,增强在激烈 兼并中的军事力量,实现富国强兵。
⒊春秋战国变法原因及目的
⑴改革变法的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⑵改革变法的直接动力:称霸天下的欲望 ⑶改革变法的目的:富国强兵
二、春秋时期的改革——管仲改革
私田大增使得占有者十分富裕,而 1.背景: 靠公田赋税的诸侯收入却日益减少。
“相地而衰征” 2.内容:
⑴含义: 根据土地的好坏和产量征收实物税。 ⑵实质: 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地连同土地上的人封赐给臣下,广建 分封哪些人去做诸侯?西周的诸侯国与商王朝 子国,用以拱卫周王室。 的附属国有何不同?分封制的作用如何?
2.目的: 巩固西周统治。
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3.范围: 周王封土地和人民;诸侯尽义务; 4.内容: 诸侯继续分封。 形成了“周王 — 诸侯 — 卿、大夫 — 士” 5.作用: 等级序列,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
5.对战国变法的评价
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都在 一定程度上瓦解了宗法贵族的 统治秩序,使新兴地主阶层的 地位得以强化,为日后秦帝国 的建立、中 央集权制度 的确立奠定 了基础。
李悝
吴起
1.探究——以上三位改革家分别是哪些思 想派别代表?体现了他们什么思想主张?
管仲、李悝 ——法家代表。体现了他们反对保守的复 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他们认为历史是向前 发展的,一切法律和制度都要随历史发展而发 展,既不能复古倒退,也不能因循守旧。 吴起 ——法家、兵家的代表。体现了他们强调 国家和军队内部协调统一;军队必须严格执行 命令;重视军队的素质和作战技能。

夏商周时期PPT课件

夏商周时期PPT课件

二、商(前17~11世纪)
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 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 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 《史记·殷本 纪》
汤居亳,与葛为邻。葛伯放而不祀,汤使人问之曰:“何为不祀?”
曰:“无以供牺牲也。”汤使遗之牛羊,葛伯食之,又不以祀。汤又
41
• (二)分封制 分封对象:同姓贵族,异姓亲戚,元老重臣,古代圣王后裔
• 封国职责:1、实行王室政令,随时报告

2、随王出征

3、朝觐述职

4、交纳贡品,派人为王室服役
• 分封制作用: • 1、加强对四方疆土的控制,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 • 2、密切中原与周边少数民族的联系,有利于各地区经济
度,在地方上:建地方机构,组织军队,设监狱 ,征赋税。
33
• (三)商代社会阶级 • 统治阶级:由商王为首的贵族组成,贵族
集团分同姓贵族与异姓贵族(“百姓”)
• 下层:奴隶,平民
• 商朝盛行人殉和人祭
34
三、西周的重要政治经济制度
35
三 、西周(前11世纪~前771年)
王国维先生(1877~1927)
丧服名
服丧期限
斩衰(cui) 三年
齐(zi)衰 原有四等,后代定制一年
大功
九月
小功
五月
缌(si)麻 三月
49
三 、西周(前11世纪~前771年)
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示(祗) 祭礼

周 以凶礼哀邦国之忧
礼 以宾礼亲邦国
五 礼
以军礼同邦国
以嘉礼亲万民
丧礼

朝、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增至80多种。
*
123
彩漆撞钟击鼓纹鸳鸯形盒
*
124
〓 彩 漆 雕 龙 盖 豆 〓
*
125
漆耳杯
*
126
〓 黑漆朱绘扶桑弋射纹匫 〓
*
127
〓 漆器二十五弦瑟 〓
*
128
〓 黑漆朱绘鸟足漆案 〓
*
129
〓 黑漆朱绘回旋纹几 〓
*
130
〓 黑 漆 卧 鹿 〓
*
131
〓 黑 漆 朱 绘 卧 鹿 〓
*
147
老子 像
*
148
老 子 帛 书
*
149
孔子
(前 551 ~ 前 479)
*
150
庄 周 像
*
151
孟柯像
(约 前 372 ~ 前 289 )
*
152
荀 况 像
*
153
墨子
墨家学派 的创始人
*
154
孙武
中国古代军事 学的奠基人
《 孙 子 兵 法》
*
155
屈原
楚辞
*
156
吕 氏 春 秋
*
132
玻璃珠
*
133
*
134
铁 双 镰 范
*
135
镂空兽 纹铜奁 形器
*
136
透雕蟠螭纹铜镜
*
137
黑漆朱绘凭几
*
138
料 珠
*
139
甘斿银匜
*
140
铜 贝 币
*
141





*
142
天秤和环权
*
143
齐 刀 币
*
144





*
145
“三晋”布币
*
146
黻黼纹半瓦当
铜壶
*
66
*
67
铜斧
大冶市铜绿 山矿冶遗址
出土
*
68
曲尺 形铜 构件
*
69
立人 陶范
*
70
兽头Βιβλιοθήκη 形陶范*
71
栾书 缶
*
72
牛 虎 铜 案
*
73
人骑骆驼铜 灯 (战国)
*
74
人擎铜灯 (战国)
*
75
菱纹铜镜 (战国)
*
76
鄂 君 启 金 节
*
77
错金银马首形铜辕饰
*
78
错银铜 卧牛
*
93
彩漆凤鹿木雕座屏 (战国)
*
94
彩绘漆棺 (战国)
*
95
彩绘漆耳杯 (战国)
*
96
猿 形 银 饰
*
97
鎏金嵌玉镶琉璃银带钩
*
98
交龙金带钩
*
99
兽形金带钩
*
100
鹰形金 冠顶、 金冠带
*
101
金 耳 坠
*
102
战国时期的曾侯乙墓
彩 绘 漆 棺
*
103
• 曾即随,是西周初年周王分封在汉水以北、以 东地区的诸姬姓小国之一,其从西周早期建国, 到战国中后期灭于楚,有着近700年的历史。 曾国的发展史,基本上是与楚国关系的发展史。 在其早期发展阶段,一度颇为强盛,“汉东之 国随为大”,并且因保持着宗周的文化传统, 相对鄂北豫南其它诸侯国而言,文化也是较为 发达的。春秋中期以后,随着楚国的崛起,曾 国渐沦为楚国的附庸,其固有的宗周文化因被 注入长江流域地区文化,而产生新的活力,从 而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西 周 早 期 玉 钺
*
1
折 觥
*
2
父 辛 爵
*
3
四鸟 扁足 方鼎
*
4
伯 簋
*
5
饕餮 云纹

*
6
云 纹 铙
*
7
祖乙尊 (商末 周初)
*
8
召 卣
*
9
鸭尊
*
10
驹 尊
*
11
牛尊(西周中期)
*
12
“父乙” 角
*
13
鸭 形 盉
*
14
师酉簋
*
15
琱生簋
*
16
格 伯 簋
*
17
冬 戈 簋
*
51
“越王勾践”铜 剑 (春秋)
“越王勾践,自作用剑”
*
52
*
53
*
54




*
55
[素命] 鎛

*
56
洹子孟 姜壶

*
57
秦 公 簋
*
58
吴王光鉴
*
59
吴王夫差鉴
*
60
*
61
三轮铜盘
*
62
鸟形铜鼎(燕国)
*
63
铜 柄 铁 剑
*
64
嵌赤铜 狩猎纹

*
65
嵌赤
铜鸟
兽纹
*
157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
158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
104
曾侯乙墓 内棺漆画
羽人图
*
105
“曾侯乙”编钟 (战国早期)
*
106
钟 架 铜 人
*
107
钟钩、爬虎套环
*
108
“楚王熊章” 镈
*
109
“曾侯乙”编磬
*
110
排箫
*
111
铜镬鼎(附鼎钩1对,匕1件)
*
112
铜尊盘
*
113
铜联禁壶
*
114
铜 冰 鉴
*
115

鹤和鹿是长寿和 吉祥的象征。把
匽侯盂
*
37
原始瓷豆
*
38
原始瓷画水波纹双系罐
*
39
原始瓷 带柄壶 (西周)
*
40
【羊首鼎】
*
41
【蛇纹卣】
*
42
莲 鹤 方 壶
*
43






*
匕) 44
云纹铜禁
*
45





*
壶46
镶嵌兽纹 方豆
*
47
银 空 首 布
*
48
缀玉覆面
*
49
三璜双环双玦玉佩
*
50
玉 佩 饰
*
18
害 夫 簋
*
19
方 彝
*
20
卷体 夔纹

*
21
饕 餮 纹 甗
*
22




*
23





*
24
興 壶
*
25
颂 壶
*
26





*
27
师 赺 鬲
*
28
彖 方 彝
*
29
铜匜
*
30
虢季子白盘
*
31
*
32
大 克 鼎
*
33
大 盂 鼎
*
34
毛 公 鼎
*
35
铭 文
*
36
*
79
中山王墓出土
• 中山国是战国时期北方“千乘之国”,在战国 时期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王 执政时期(约 公元前327—公元前313年),中山国国富兵强, 曾与战国七雄中魏、韩、赵、燕五国共同称王, 以抵御秦、齐、楚等强国的侵略。继后伐燕亦 取得大胜,国势达至空前鼎盛时期,使中山国 的历史地位更显重要。但由于史书缺载,以往 有关中山国的资料只靠零碎的推断,直到20世 纪70年代中山王墓发掘出土大批文物,才揭开 中山王国神秘的面纱。
*
80
青铜
“中山侯”

*
81
铜“山”字形器
*
82
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
*
83
错金银双翼神兽
*
84
错金银 虎噬鹿铜屏风座
*
85
铜十五 连盏灯
*
86
银贝
*
87
夔龙饰青玉环
*
88
夔龙黄玉佩
*
89
玉 梳
*
90
磨光 压划 纹黑 陶鼎
*
91
田猎纹绦(局部) (战国)
*
92
龙凤虎纹绣罗(局部) (战国)
鹿
角 鹿角插入鹤头,
将二者置于一身,
可称之为“瑞

鹤”。

*
116
变形龙纹金镇
*
117
金盏、金匕
*
118
金带钩
*
1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