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作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作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郭沫若说“书如其人”,本义是指书法笔迹能反映一个人的性格特征。
这里,我认为“书”可能理解为“作文”,因为文字是我们人的思想感情的载体,写出来的文章,往往能反映一个人的性格、语言表达习惯、学识程度、品德修养等。
在多年的作文批改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作文中反映出他们的特征,对新事物的思考,或好奇,或向往,或困惑。
既然这样,我何不反过来尝试尝试,在作文中渗透德育教育,正确地引导他们,使他们的写作能力和思想素质都得到提高。
有了这个想法后,我开始进行如下的尝试探究:一、在渗透的原则上,我从前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关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的论述中得到了启发。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都有物质生活需要,也都有精神生活和精神需要。
“精神生活”、“精神需要”“是指人的道德、智力、审美的需要和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还认为,在道德教育中,必须使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需要。
我觉得要达到这样的境界,要使学生自觉地“自己教育自己”,教师首先要尊重他们,尊重他们的个性、兴趣和爱好,尊重他们观察生活、理解生活、处理生活的主动权,应该在精神上与他们保持一致性。
二、在渗透的内容上,我着眼于学生日常生活中如下一些品德培养。
如:①怎样确定自己的生活目标;②怎样对待前进中的挫折;③怎样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④怎样处理周围的人际关系;⑤怎样处理友情(包括恋情)中的问题;⑥怎样看待现实中的不良倾向;⑦怎样正确评价国内外一些重大事情,等等。
这些方面,当然不能有步骤地统一进行,而是要根据学生各自在写作中反映的问题来具体地进行诱导的指点。
三、在渗透的具体措施上,我一是诱导学生制定每学期的小作文规划,提倡他们给自己的小作文册命名,在扉页上写一句最能激励自己的名言和写一篇序。
这样做的目的是要给学生在品德的自我培养上导向;二是批改坚持“快、点、夸”的原则。
“快”即集中精力与时间,尽快批阅完每周的作文,迅速发下去,以满足学生渴望得到老师评价的心理。
德育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渗透
学科:语文德育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渗透小学作文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
小学作文教学纲要明确指出:“小学作文教学,既能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写作能力,又能使他们受到品德教育,发展智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由此可见,作文教学既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手段,又是对学生渗透品德教育的过程。
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有目的、有步骤地渗透品德教育。
但是我们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写作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德育的渗透。
我认为,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主要应从下面三个方面进行。
一、提倡真实,培养诚实品质诚实是一种美德,它在小学生作文中的具体体现是写真人实事,抒发自己真情实感。
这是对小学生作文最起码的要求,也是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基础。
小学生的作文往往受一些范文模式的束缚和考试的压力,很难写出反映现实生活,流露真情实感的文章。
教师在指导中,也多侧重于培养。
致使学生胡编乱造,抄别人的作品。
不仅使文章缺乏真情实感,久而久之,还会使学生养成说谎的坏习惯,这和我们教书育人的目的是相悖的。
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真实的良好文风呢?1.开展活动,积累写作素材。
应该指出,学生写假话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写作素材,而写作素材的来源是丰富的生活,没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就难以持久地使学生写真述实。
每开展一项活动之前,都要向学生讲明活动的内容、要求和意义,让学生定向、定式积累素材。
比如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每周每个学生要选择自己认为满意的一篇日记用来互相交流。
有的学生看了别人的日记很有感触,觉得自己也有同样的经历,为什么别人能写出感人的日记,而自己却把这么好的素材舍弃了呢?教师抓住这个机遇积极诱导,告诉他们:“在作家的眼里,每一件事都是写作的素材”。
好多有意义的事没有引起你们的注意,说明你们还没有养成观察事物的习惯,不具备分析事物的能力。
如果遇事多看看,多听听,多想想,长此下去,就会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写文章时也就得心应手了。
2.严格要求,使之养成真实的习惯。
作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物 的 缺 点 作 为 一 项 要 求 提 来 , 使 作 者 不 得 不 认 真 地 去 观 察 迫 分 析 文 章 中 的 主 人 公 , 样 会 在 不 知 不 觉 中提 高 学 生 定 向观 察 这 分 析的能力。 如在《 爸爸 ( 妈 ) 分》 比 给 妈 打 的作 文 命 题 中 , 出 了 提 上 述 要 求 . 要 求 在 一 周 内 完 成 。 料 这 次 作 文 在 班级 引起 很 大 并 不 的反 响 , 三 天 全 部 交 齐 。 评 改 后 , 叫孩 子 把 作 文 交 给 家 长 看 第 我
写 出反 映 现 实 生 活 、 露 真 情 实 感 的 文 章 。 流
严 格 要 求 , 之 养 成 写 真 实 的 习惯 。 使 编造 情 节 是 当前 小 学 生 作 文 的通 病 。 如要 求 学 生 以《 到 东 西 以后 》 拾 为题 写 一 篇 文 章 。 有
一
名 学 生 写 了 这样 一 件 事 : 在公 共 汽 车上 拾 到 两 角 钱 . 身 边 他 问 的乘 客 都 说 没 丢 。 样 处 理 这 两 角 钱 呢 ?经 过一 番思 考 之 后 . 怎 他
戈斜堂 翳希
v0 . 1 No 7 LI BERA L RTS A FAN S
教 育教 学 1
作 文教 学 中的德 育渗透
余 金 涛
( I 四J 省剑 阁县 剑 门关 小 学 四川 剑 阁 l I 6 80 ) 2 3 0
【 摘 要 】 育 教 学是 学校 教 育教 学的 首 要 工 作 , 德 它应 贯 穿 于教 学的 每 一 个 细 节 。 在 我 多年 的教 学 中-.s 作 文 中渗 透 德 育 比 简单 的 i ̄ , h .
深 的人 或事 . 出 诚。 高鉴 别 能 力 面 提 社 会 生 活 是 多 层 次 、 方 位 的 , 中既 有 真 、 、 , 不 可 多 其 善 美 也 避 免地 存 在 假 、 、 。 随着 改 革 开 放 的进 一 步 深 入 , 种 思 想 、 恶 丑 各 各 种 人 物 都 会 登 台表 演 。 生 生 活 在 复 杂 的社 会 环 境 中 , 闻 目 学 耳 睹 . 然 会 受 到社 会 上 正 反 两方 面 的 影 响 , 以教 师 要 引 导 学 生 必 所 通 过 认 真 分 析 , 高他 们对 事 物 属性 的鉴 别能 力 。 提 定 向观 察 . 人分 析 。 小学 生观 察 和分 析 事 物 的能 力 较 差 , 深 对 一 些 事 物 理 不 清 头 绪 。 师 在 指 导 学 生 分 析 事 物 时 , 要 急 于 教 不 让他们 去观察社会 , 以免 造 成 学 生 不 知 道 看 什 么 、 什 么 、 想 写什 么, 而要 从 家 庭 或 学 校 人 手 , 由小 及 大 , 由近 及 远 。如 命 题 为 《 我 的 × 》 要 求 通 过 几 件 事 表 现 人 物 的思 想 品 质 、 趣 爱 好 或 性 格 x , 兴 特 点 . 要 求 从 优 、 点 两 方 面 选 材 。 往 的经 验 告 诉 我 们 , 并 缺 以 学生
作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透 一 — ' ● -
在考试中得高分这样的事不宜写,原 因是这个弄虚作假行为 ,与我们 社会
价值观 、道德 观格格不入。 ( 三) 指导 学生 明辨 事理 的 习
作。 “ 文章不是无情物 ” 。教师在学 生 习作 中 ,一 定要 引导学 生 明辨事
此 ,在写作 教学 中,进 行德育渗透 。 就是让学生把 自己真实的道德水平 和 能力进行再现的过程 ,就是 让学生进 行德育实践 的过程 。 ( 二)道德素质与写作 能力互 为
因果 , 互相促进 。写作素材来源 于生
于学生形成健 全的人格和 良好的学习 方式及人生态度 。作文教学 中如果教 师只注重 “ 技术”性的问题 ,而忽视 思想 的教育 ,则学生易养成 自私性 、 排他 性 的个人 主 义意识 和习惯 。反
生对社会进行 观察 。学生在深 入了解
看待生活 、辩证地认识事物 的教育 , 能让学生真正地理解生活 ,发掘出好 的素材 , 切实提高学生文章中的思想 内涵 ,提高写作水平。而写作 能力 的 提高又能进一步促进学生更深层次地 思考 ,二者和谐发展 ,相得益彰 。
用崇高的思想——人与人的忠诚 ;富 于同情心与热忱——去感染学生 ,你 就越能启发他们去进行 自 我教育 与自 我 检查 。 ”教师 在评价 学生 作文 时 , 应用事理 明朗的评价启发学生 自悟 , 在评价中接受教育 ,激发上进心 。当 然, 作 文中的德育教育 , 不仅仅应在 上述几个方面 ,而应渗透 于作文教学 的整个过程,靠持之以恒 , 靠逐步渗
理 , 正确 地 表 达 自 己 的 “ 情 ”和 “ 理” ,发现学生习作 中流露的情感思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德育是学校教育之首,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德育显得尤其重要。
在作文教学中,不仅要加强学生的写作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指导,更要在作文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这样,才能使学生主动、正确、全面地提高自身素质,成为建构和谐社会的合格人才。
在作文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可围绕以下途径进行:一、学生在积累材料中渗透德育学生写作文时的材料积累大致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通过阅读书报收集材料,一是观察、感受生活时进行材料积累。
抓住了这两方面适时进行德育渗透,便可使学生在积累材料的过程中受到感染和熏陶,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
首先,学生通过阅读书报收集材料既有来自课内的学习,也有来自课外阅读获取的。
因此,课堂教学时应结合具体课文内容及时进行德育渗透。
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思想素质也能得到进一步加强。
指导学生读千年古文,做时代新人。
司马光以俭为荣,以奢为耻,在今天仍需发扬光大;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仍堪为楷模,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的爱国精神令人钦佩。
要求学生背诵名诗名词、名人名言: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天生我才必有用”;苏轼的“大江东去”“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毛泽东的“问苍茫大地,谁举沉浮”“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让学生心中充满豪壮之气,潜移默化之下,学生作文时“大气”就会自然流露。
加强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使他们在领会、吸收优秀作品的构思、立意、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的同时,独步洗涤自己思想上的尘埃。
引导学生关心世界大事、国家大事、社会风云、。
要求学生每天看报,收看中央一台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
了解世界格局、巴以和谈、伊拉克的战火、奥运会、“三个代表”等等。
对自己感兴趣的事发表看法,写成短文或日记。
这样中学生的作文就不至于一味地沉溺于个人得失的小天地里,他们心中自然会装有世界,他们的作文自然会“大气”起来。
其次,指导学生正确观察人生,分析社会。
观察和分析是写作的基本功,不会观察的人,必然对客观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会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当然写不好文章。
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导言: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而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以及渗透德育所能带来的益处。
一、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作文教学是一个很好的课堂教育平台,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来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
在作文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人际关系、家庭伦理等方面的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通过这些思考和表达,可以使学生增强对道德问题的敏感和责任感,从而培养出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的价值追求和道德准则,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基础。
在作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写作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内容,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写作关于家庭和谐、友爱互助、公平正义等主题的作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观念,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德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还包括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写作与文学艺术相关的内容,通过学习和欣赏优秀的作品来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同时,通过学生的作文创作,教师可以发现和培养学生的艺术天赋和创造力,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更全面的培养。
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德育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包括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
作文教学提供了一个平台,让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个性和思想。
通过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和表达独特的观点,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思维。
同时,教师在评价学生作文时要注重挖掘和肯定学生的个性特点,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创造力,从而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五、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在作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在作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在写作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使德育目标、智育目标、美育目标能够得到综合体现。
语文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品质。
写作是思想情感的文字表露,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比较,我认为,写作是学生思想展现的最佳形式。
作文教学是塑造学生心灵的重要途径。
作文育人,文道结合,是作文训练的一个很重要内容,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有意识地将作文与做人结合起来,既教学生作文又教学生做人。
一、在审题中,扣准题眼,确定德育导向审题是作文的关键。
学生能否正确地审题,决定作文的成败。
审题正确,写出来的文章就扣题,就能达到这篇作文预定的育人目的;反之,如果审题有误,写出来是文章就会离题,就失去了这篇作文的意义。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社会经验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所以看待问题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如果教师不在审题的过程中加以指导的话,学生的思维往往会出现片面性和肤浅性。
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抓住题目中的重点词语进行分析,适当加以讨论,帮助学生明确写作目的:或是赞扬某种精神,或是说明某种道理,或是吸取某个教训,或是给人某种启迪。
如果这第一步做好了,那么想通过作文育人的目的就已经成功一半了。
例如:语文教材中有一个作文训练“写一件难忘的事”,这次习作中,我紧扣题眼“难忘”确定德育导向。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样的事是“难忘”的事?学生思考后回答:“1.‘难忘’的事,不是平平淡淡的小事,而是总也忘不了的印象深的事。
2.必须是对自己、对别人都有教育意义的好事。
3.写坏事也可以,从一件坏事中吸取教训,也是难忘的。
”让学生清楚“难忘的事”并没有具体规定写什么类型的事,但这件事不可以是平平淡淡的小事,一定是要在你的思想深处留下了烙印,给了你心灵上的启迪。
写这件事的目的,或是赞扬一种精神,或是说明一个道理,或是吸取一个教训,或是给人一个启示。
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尝试性做法
·教育撷英·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尝试性做法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兰州分校 马 丽【摘 要】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的高低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所以,如何全面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十分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尝试论述在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 德育;小学作文;渗透;教学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体现,而且要使其延伸到实际的生活中,从而在教师的引导过程中,逐渐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一、在小学作文中进行德育的意义1.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原因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多重视技巧的教授,而对作文本身的育人功能涉及较少。
但是,不论是小学生还是成人的作文,都体现了各自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十分重要。
2.学生现状目前,许多学生在进行写作时虽然文笔流畅,但是文章的立意却不高。
例如,某些学生在进行写作时,甚至以侮辱学生为乐趣。
所以,面对这种情况,不对他们进行德育,他们的作文将一直停滞不前。
因此,想要教导学生写好作文,首先便要教导学生如何做人。
二、如何在小学作文中进行德育1.生活化的德育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使内容接近生活。
写作灵感大多来自生活,让学生在动手写作时,关注现实,乐于表达,从而养成良好的写作能力。
学生通过感受现实生活中的美丑,在生活的“洗礼”后才能形成高尚、正确的价值观。
生活就是一本没有文字的书籍,只有与生活结合的作文,才算是一篇好的作文。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例如,在进行《小动物和我》的写作时,学生虽然可以描写自己喜欢的动物,但是在写作中怎样真实地表达出自身情感则比较困难。
例如,描写自己在树林中遇到了一只还不会飞的雏鸟,于是精心照料它的事件,学生只要将整个过程描绘出来,便会是语言纯朴的一篇作文,最后教师再进行批改,那么一篇好的作文便由此出现。
生活是最好的导师,学生记录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教师再对其进行引导,从而在潜移默化中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9篇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9篇第1篇示例: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语文教学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传授语言文字知识的学科,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更重要的是要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
那么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德育应该如何渗透?有哪些有效的途径与方法呢?下面将从多个方面进行讨论。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是多样的,可以通过课文内容、课外阅读和作文等多种形式来实现。
在课文内容的选择上,应该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价值观念的引导,通过选取富有思想性和感染力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在阅读中接受美好的情感熏陶和崇高的道德教育。
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他们接触更广泛的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操和人文素养。
作文是学生表达个人思想和情感的重要形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他们在作文中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社会生活的热爱。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是关键的,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和情境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启发学生思维,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启发性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让他们在积极思考中接受德育教育。
情境式教学是指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教学,通过学生参与感受其中的人文情感和道德观念。
可以通过给学生创设情境,在角色扮演和游戏中体验人生百态,感悟真理和美好。
这种方法能够更加生动地让学生感受到德育教育的力量,增强其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也包括学生自主学习和家校合作。
学生自主学习是指在课堂之外,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自主思考和自主写作来增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阅读任务和写作任务,让学生主动参与通过主动阅读和写作来感悟课文中蕴含的文化精髓和道德意义。
家校合作是指学校和家庭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家长的参与和辅导,让德育教育在课堂之外得以延伸。
如何在小学作文中渗透德育
如何在小学作文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本质是育人。
作为教师既要传授知识,又要育好人既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又要教育学生学会生活。
既要培养学生准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又要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所以,老师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是一个根基性的工程,又是一种深入心灵的教育。
德育在各学科中的渗透是非常必要的。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准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
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为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作文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环节。
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那么,教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呢?下面,我浅谈一些看法: 一、在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实行德育渗透。
无论是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还是话题作文,都有一个德育导向的问题。
作文内容是非常广泛的、丰富多彩的。
要写好作文,首先是审题。
审题时,要抓住题目中的中心词,即关键词。
再确定要写的主题思想,即学生的写作目的是什么:或是一种精神,或是明白一个道理,或是吸取一个教训,或是给人一种启迪。
教师在作文指导中坚定、鲜明的政治态度,就体现了社会对学生的德育要求,具有导向作用。
有了主题思想,学生再围绕主题实行选材。
选材必须要真实,越真实、可信、有血有肉的材料,越富有表现力、感染力。
学生在作文选材中敢于说真话,写真事,这就为老师提供了思想品质教育的“契机”,把作文与育人有机结合、统一起来了。
所以,作文时,学生下笔前必须审好题,确定好主题,再实行写作。
如:写人的文章,学生要称赞、歌颂什么人,他们的哪些品质值得学生学习等,让学生在实行口语交际的过程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谈出切身的体会、感受,达到作文前预期的目标。
这样,学生们所选的主题、材料就各不相同了。
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
而作文教学作为语言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还能够为德育教育提供契机。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成为了教师们的重要任务。
首先,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作文是学生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重要方式,通过写作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
而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使他们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当学生在写作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时,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关注更多的道德问题,如友爱、诚信、责任等,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其次,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
作文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
而德育教育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使他们具备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
当学生在写作中思考问题、探索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运用道德的标准和价值观念来评价和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
再次,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作文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让他们了解社会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当学生在写作中选择主题和写作素材时,教师可以引导他们选择与社会问题相关的话题,让他们思考自己的社会责任,从而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最后,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性。
作文教学可以促使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而德育教育的一个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使他们具备自主学习和自主生活的能力。
当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自由选题、自主表达时,教师可以给予他们充分的鼓励和肯定,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性。
综上所述,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性。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注重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道德问题,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具 匠心 ,使学生轻松地获得 心灵 的陶冶
和美 的享 受 ,引发 学生思想情感 上的共 鸣和道德行 为上的认 同 ,从 而达到 “ 随 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 的效果 。 作文教学 中的德育无处 不在 ,作 为
那 家中老母亲对 他 乡儿 女 的倚 门盼归 ;
牵挂 是 ‘ 胡 马 依 北 风 ,越 鸟 种意义 上说 ,德育是作文教学 的命 脉 ,作 文教 学本身就是一种德育活 动。因此 ,冲破 传统观念 ,挖掘作文潜能 ,造 就精神 自
由之人 ,这应该是在作文教 学中渗透德 育 的基本原则 。说真话 ,抒 真情 ,亮 出 心灵 的鲜活 与坦 荡 ,直 言不讳 ,推陈 出
观 察 的 耐 心 ,才 有 感 悟 的 可 能 ,才 能 让
情 ,爱情泪 ,乡海愁 。牵挂是 人与人之 间 的一种珍贵 的情感 ,它没有 虚伪 的杂
质 ,没有功利 的色彩 。牵挂是慷 慨 的给 予和无 私 的奉 献 ,是 深 深 的祝 福 和祈 祷 。牵挂 ,不 是 虚无 缥缈 的海 市蜃 楼 , 而是真真切切 的细节行 为 。这样 ,学生
让学生在学习 中真正地 寻找 到和建立 起 健康 向上 、快乐 阳光 的精神家 园。 每位教师都应该认识到 人类 的道 德
从 而使 学生通过写作来表现真善 美 ,摒
弃假 恶丑 ,让学 生独立 自主 、正确 全面 地 提高 自身的道德素养。
征 ’的关 爱 ,也 是 ‘ 挥 手 自兹 去 ,萧 萧班马 鸣 ’的无 奈 ;牵 挂是 ‘ 此 情 无
文教学 ,更能够渗透德育 。 注重作文 教学中学生的情感态度 与 价值观 的训 练 ,将德育渗 透在选材 立意 之 中 ,渗透 在作 文 写作 的全 过程之 中,
拟 出提纲 。其 中 ,很多学生 的立意都不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在作文教学中,注重将德育教育渗透其中,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又一具体体现。
在作文教学中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写出的作文才“骨力”,才能感染和教育一部分人。
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呢?下面,我将自己的实践谈一些看法。
一、以德育教育为主体,激活学生写作热情如何真正做到激活学生的写作热情,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要把德育教育牢牢贯穿于其中,写自己最熟悉最动情的东西。
说自己最想说的话,抒发个人内心真实的情感,表达内心丰富的经验,做真实的人,写真实的文,使作文内容及活动真正生活化。
为充分调动学生写作,以德育教育为主体的作文要突出以下三个方面:1、作文选材要贴近学生生活。
生活是作家创作的源泉,也同样是学生写作的源泉。
新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中的作文训练要求是:主要学习记叙生活经历和表达对生活的感受,认识。
它就是强调学生作文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包括个人、学校、社会、生活)的素材。
通过写学生生活的素材,使学生产生写作的热情。
因此,在实际作文训练中,我拟选了《玩得最开心的一次》、《小学生的一天》《最难忘的一件事》、《我爱我家》、《班集体的温暖》等写作题目。
在作文指导中,强调学生要写出自己最动情的事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从平常小事、细微处去感受生活。
如写《玩得最开心的一次》一文中,我指导学生认识到这是一篇叙事为主的记叙文,写作时不仅要交代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还要写清这件事如何令人开心,有情趣,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通过抒情,揭示从中得到的启迪,明白一个道理,使写作主题得到升华。
渗透德育教育的作文教学强调从做人的生活中激活学生的写作热情,在做人的需要中产生作文的欲望,从自己的生活感受和体验中激发作文的冲动。
这样就使学生在作文中做到有话想说,有话可说。
学生作文的素材自然就不会再凭空捏造,文章内容也会写得充实具体了,作文兴趣自然随之而产生。
2、作文立意导向要真诚。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一、要善于挖掘课文中的德育素材。
钻研教材,深入备课,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入点,加强德育渗透。
我们要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入点,加强德育渗透。
在教学中做到寓教于情,寓教于理,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效果。
二、灵活驾驭,在课堂教学中大力实施德育。
1、借助扎实有效的语文教学活动,在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中进行德育渗透。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都文质兼美,有明确的主题思想,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精品。
教师要抓住课文中重点词、句、段落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读中悟,悟中读。
2、语文课堂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深化德育教育。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入点,坚持正面启发,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在领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倾吐自己内心的感受,相互启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课文思想感情的熏陶和感染。
3、在作文教学中,抓住契机,与德育教育结合起来。
在作文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与思想实际,引导学生全面地观察社会、更深刻地认识社会,赞美生活中的真善美,抨击现实中的假恶丑,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念,有机渗透道德教育。
4、课外延伸,德育延续。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的途径之一。
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四、言传身教,通过教师自身榜样作用“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有广博坚实的业务知识,而且要不断充实和更新,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德育教育既要言传,又要身教,处处为人师表,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先做到,用自己的爱心和人格魅力感染影响学生。
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激发学生兴趣,树立乐观向上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精神。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学的渗透方法8篇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学的渗透方法8篇第1篇示例: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环节,而德育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正确价值观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学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实现:一、选取适合的教材语文教学中的教材选择非常重要,教材中应该融入一些具有道德教育意义的文章、诗歌、童话等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可以选取一些传统的经典作品如《格萨尔王传》、《孙子兵法》等来进行阅读,通过分析讨论其中的人格修养、忠诚勇敢等道德品质,引导学生进行价值观的思考与反思。
二、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在语文课堂上,可以结合德育主题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例如讲解成语典故,品读优秀的诗歌散文,让学生感受其中蕴含的道德情感,引导他们从中汲取道德力量。
可以组织一些德育主题的朗诵比赛、文学创作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德育的力量,培养他们的正直、诚信、勤奋等品质。
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课外阅读、写作等形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实践,了解社会风气,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公益活动,如义卖、环保宣传、关爱贫困儿童等,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善良和奉献的快乐,激发他们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
四、设置德育评价指标在语文教学中,也可以建立德育评价指标,通过课堂表现、作业评定、平时考察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德育水平。
可以根据学生的诚信、友爱、守纪守时等方面制定评价标准,及时了解学生的德育状况,引导他们进行自我反思和成长。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学的渗透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通过选取适合的教材、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设置德育评价指标等方式,可以有效实现德育和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字数2036】第2篇示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是至关重要的。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方法5篇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方法5篇第1篇示例: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德育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呢?可以通过选取具有高尚道德情感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讲解。
可以选取《小兵张嘎》、《孝子精忠》等篇目,通过对这些文学作品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道德品质,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可以通过语文教学引导学生进行道德情感的表达。
教师可以针对一些热点话题,让学生们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比如班级中出现的一些矛盾问题、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一些小事等。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引导学生从自身出发,表达自己的道德情感,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念。
语文教学也可以通过阅读名人传记等文学作品,向学生传递正能量和道德观念。
可以让学生了解岳飞的民族气节、庄子的忠厚品格等,让学生通过这些名人的事迹来认知道德的重要性,从而得到进一步启发和教育。
语文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渗透德育。
在阅读完孝子精忠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亲身感受孝子精忠的情感,从而提升他们的道德品质。
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语文课文的内容来进行道德观念的引导。
在学习《草房子》的时候,可以通过对阿Q的人生观的讨论来引导学生了解自尊、自立、自强等正面的品质。
通过这种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还可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方法有很多种,而这些方法无不离不开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
希望广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自身的教学经验,有的放矢地进行德育的渗透,使学生不仅仅在知识上有所收获,更能够在品格上得到提升。
第2篇示例: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方法语文教学不仅是学生学习文字、语言知识的过程,更是一种德育教育的载体。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将德育渗透进去呢?以下是一些渗透方法供大家参考。
浅谈德育教育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渗透方法
浅谈德育教育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渗透方法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德育教育则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如何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文将从教师引导、教材选择、学生实践等方面,就德育教育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渗透方法进行探讨。
一、在教师引导方面进行渗透教师引导是小学作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明确作文的主题,引导学生抒发真情,表达真实的思想和感情。
教师还可以通过对学生作文进行点评,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价值观不正确、人生观狭隘等问题,并及时进行指导。
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解文化名人的事迹、故事,或者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来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想品德。
小学作文教学的教材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德育教育渗透的关键,是要选择具有道德故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的故事和作品,来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选取教材方面,要注重引导学生认识劳动人民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挑选一些优秀作文进行上课讲解,通过分享优秀作文,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生实践是小学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学生实践活动,可以更好地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图书馆、社区服务等,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的多样性、人与人之间的互助与友爱,从而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校还可以开展一些主题班会、读书分享会等德育活动,通过培养学生的情感、情操,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德育教育是小学作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作文教学中,则需要教师引导、教材选择、学生实践等多方面的努力。
教师要重视自身的德育修养,做学生的榜样,通过精心的引导,指导学生正确的写作态度和价值取向。
德育在语文教学的渗透
德育在语文教学的渗透坚持素质教育,必须以德育为首。
语言教学应充分利用自身的特点,发挥教材优势,把政治思想教育贯穿于全部教学过程。
正确处理好政治思想教育与语文知识技能教学的关系。
在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技能的同时,积极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得到思想熏陶、形象感染、情操培养,从“品文”中领悟“人品”,学会做人的道理。
一、计划渗透就是订好把德育渗于语文教学计划之中的计划。
首先,根据教材编排和大纲要求,构建德育渗透的系统工程和序列。
然后,认真考虑每一单元侧重向学生渗透哪些健康思想,具体结合哪些课文进行,采用什么方式方法,要收到怎样的效果等。
预先作好周密的部署,以避免思想教育的盲目性,或造成某些方面的漏失。
由于教材的编排本身作了某种暗示,所以制订德育渗透计划并不太难。
就拿初中第二册新编教材来说,它是按课文内容由近及远分单元编排的,全册共八个单元,顺序是:托物言志、传记文学、童话、诗歌等。
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结合单元课文内容,有针对、有侧重地制订好思想教育计划。
二、感染渗透课文中大部分课文是文学作品,它或通过具体的形象刻画去感染读者,或以文载道,以事喻理,融情于理,因此,在讲课文文学作品时,就要抓住文章的主题思想。
剖析文章事理,深入挖掘作品的意境,深刻分析人物的形象,让学生通过再想象或逻辑思考,获得完整的形象,或明了事理。
从而潜移默化,思想上受到启迪、熏陶与教育。
教师在讲读教学中,应把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明示作品的内涵意蕴,让学生在艺术的享受中受到感染。
唯其如此,真、善、美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渗透进学生心灵之中。
如果干巴巴毫无表情地读课文,讲内容,抄段意,当个“传声筒”,无视学生感情和意念的介入,就不可能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共鸣,不能发挥作品震撼人心的作用。
为什么有的教师在讲读《孔乙己》中的孔乙己打断了腿用一条草绳挂在肩上时,学生们竟会哄堂大笑呢?原因就是教师没把作品的情调突现出来,学生没有移情于理、明辨善恶,未激发爱与恨之情,逐使教学失去了应有效果。
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富鹏小学余炽梅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学科。
它除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之外,还要在语言文字的训练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
一、在审题中,确定德育导向:审题是作文的关键,学生能否正确审题,决定作文的成败。
所谓德育的导向作用,就是指在审题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作文题目的要求,弄清为什么写,即写作的目的是什么:或是赞扬一种精神,或是说明一个道理,或是吸取一个教训,或是给人一种启迪。
小学生的特点是长于形象思维。
因此,他们容易从直观的角度去审视题目的具体意义,而对题目隐蔽的深刻本质,往往不善于作深入的分析,不能准确把握题目中重点词语的内涵和外延。
特别是小学生年龄小,社会阅历少,知识经验贫乏,辨别是非能力较差,如不加以正确引导,往往会出现思维的片面性和肤浅性,当然也就不会写出中心明确的作文来。
所以,在指导学生审题中,要引导学生抓住题目中的重点词语进行分析,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写作目的。
例如:在指导学生写“一处家乡的景物”时,我引导学生思考这次作文提出了几点要求?学生思考后回答:“这次习作要求可以分为三点:写家乡一处景物;要抓景物特点细致描写;这处景物必须是你所喜爱的。
可见学生从“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写”三个方面较为正确地理解了题意。
我觉得在这三点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弄清楚为什么写。
于是,我要求学生不仅要说出写哪一处景物,那处景物有什么特点,而且一定要说出为什么喜爱这处景物。
有的学生说:“我想写家乡的增江。
我是喝增江的水、吃增江的鱼长大的,增江是我家乡的骄傲,所以我要写增江。
”有的同学说:“我想写家乡的白水寨,它绿化、美化了我的家乡,成为了家乡的特色景点,所以我要写白水寨。
”有的学生说:“我想写我家门前的小花园。
小花园的特点是花多、草多,还有一座假山。
这座小花园虽比不上大公园的美丽,但是这里的花是我新手栽的,草是我新手种的,假山是我新手堆积的。
我对小花园有特殊的感情,她是我心目中的乐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内容摘要:《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训练必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和国情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国情教育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观和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提高社会主义觉悟。
”作为一名中学教师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集体主义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观、道德观、审美观,让他们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成长。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是学生认知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
写作和做人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生作文,就是教学生做人。
作文教学既要帮助学生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又要指导他们运用正确的思想和观念看待和分析客观事物。
关键词:渗透德育原因方法正文我们现在的作文教学,往往只重视对学生写作技巧的指导,忽视了作文的育人功能。
其实不管是成人的文章还是学生的习作,或多或少地体现出了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他们思想品质、道德行为的一种流露。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把作文和育人结合起来,是当代语文教师的责任之一。
为什么要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我认为存在四个方面的原因:一、学生现状:现在许多学生的作文文笔流畅,中心明确,但立意不高,缺乏高尚的情怀和博大的胸襟。
所谓立意,就是确定习作的中心思想。
文以立意为主,而“意在笔先”。
文章必须观点正确,中心突出。
要求学生做到:在模仿范文时,在阅读教学中结合范文进行立意能力的培养。
例如,教师在讲完《茶花赋》一文的立意后,让学生自拟题目作文,抒发热爱祖国、歌颂劳动人民智慧,学生便能这一立意自拟出《长城赋》、《黄河赋》、《塔河赋》等题目。
把教作文与教作文结合起来,提高立意,让学生认识到作文与做人的密切关系——一个人的思想境界高,作文立意才高;一个人对事物认识的深刻,作文立意才有深度。
学生作文立意正确与否要靠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来引导,因此,作文教学必须通过各种渠道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修养、健康高尚的情操,还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经验,提高对生活本质规律的认识。
这样写起作文来才能既有高度又有深度。
二、时代需要: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教育,是新时期、新形势下教育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时刻提醒着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教师要在各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渗透思想道德教育,作文教学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形式,也必须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三、考试要求:在高考语文的《考试说明》等级中规定:“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充实。
”初中会考《考试标准》中规定:“在遵循《大纲》的前提下,要着重考查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状物、抒情、表达思想观念的能力。
”要求学生在写作时做到思想感情真实、健康、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条理清晰、文字通顺。
综上所述,健康的作文内容就是要求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健康良好的思想品德。
四、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语文课程标准》写作部分第二条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第三条要求: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作为教育工作者不单单只是传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积极利用各种手段、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所以,作文课中的德育教育是不可忽视的,作文教学的中心任务是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认识事物的习惯和能力,训练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及一定的章法技巧等编织再现事物,达到一定的写作技能,学生在经观察、感悟、分析事物进而写作文章的一系列过程,必然会触发种种思想感情,对所写事物表达一定的见解或评价,可见作文教学也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责任。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并在其中渗透德育教育呢?一、开展实践活动渗透德育教育,激发写作。
学生喜欢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但多半是图热闹,觉得有趣、好玩,而不注重观察活动的过程及意义,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有序的去观察、发现事物的特点,就能写出较好的习作。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不爱参加劳动,做家中长辈宠爱和娇惯,要培养他们的劳动观念和生活自理能力,学会理解别人,体谅别人,尊重别人,可以以写作训练为目的有计划的开展一系列活动,如在本班级内开展包饺子、小组办班报、排演课本剧等活动。
首先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协作,尊重他人,团结他人,使学生通过各项活动既能亲身体验活动过程,又能学会与他人团结、协作。
还可组织学生到野外观察一年四季身边景物的变化,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然后把自己看到的结合自己的感受写出来。
让学生结合活动写作,通过作文受教育,以此达到育人目的。
二、通过评价渗透德育,激发写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道德情境,让学生进入情境中自主的感受和体验,并通过与同学形成自己的道德认识,追求自我的不断完善与超越。
如评价别人的文章,可以从文章的写作顺序去分析评价,还可以从文章的结构方面、遣词用句中去评价,从别人的好词佳句中受到感染,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评价分析别人好文章的同时激发写作欲望,也可以利用别人的文章中的情志来影响自己,以悲胜怒,以悲胜思、以思胜恐、以忍胜喜、以喜胜悲。
学习语言文字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运用和创新,而学生的作文是体现其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水平,通过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激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那么,在作文教学中,也应该让学生去进行道德体验,在体验中丰润自己的心灵,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道德观。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途径入手:一、立足生活实际,注重引导教育。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是学生写作的重要基础。
学校的各种活动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为学生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而且扩展了他们的眼界,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也有利于他们个性的全面发展。
把学生关在课堂里,为文而文,单纯抓写作技巧,进行封闭式训练,无论从练笔的角度来看,还是育人的角度来看,都是不足取的。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的体现,这种认识水平的体现包括正确的立场观点、高尚的品德、宽阔的胸怀、广博的学识和丰富的见闻等。
而认识是表达的关键,学生的认识是教育和生活实践中积累出来的。
首先,学生的认识能力要靠平时的教育和培养。
根据作文训练的要求,要引导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加强阅读实践和社会实践锻炼。
阅读实践,要求学生读好有字的书,包括学好各门学科,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各门学科的教材和有益的课外读物,以及广播、影视等,都是学生的教科书。
借此才能把他们引入社会领域,从中吸取丰富的思想营养,发展认识能力。
社会生活实践,要求学生读好无字书,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家庭到社会,都要善于观察思考,提高鉴别能力。
社会生活是多层次、多方位的,学生身处在社会环境中,耳闻目睹必然会受到影响,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获得正确的认识,形成感受,借此沟通书本与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开拓情怀,积聚文思。
二、加强表达训练,促进认知发展。
从接触某种生活到认识表现它,对学生来说,有一个思维发展的过程,对作文教学来说,有一个表达训练的过程。
在这些过程中,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是互相渗透、互相制约、互相促进,最终融为一体。
在表达训练的过程中,确定中心思想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学生习作,在明确题意要求后,要引导他们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生活感受中总结、概括出中心思想,解决为什么写的问题。
中心思想无法凭空决定,它源于学生日常接触和积累的生活现实,是生活中无数实际材料在学生头脑中的概括性反映。
对同一事物,不同学生所确定的中心思想不尽相同,这和他们观察思考的角度不同有很大关系,更和他们不同的思想认识水平有密切相关。
从思想教育的角度来看,确定中心思想就是引导学生把平时观察所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掌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
例如学生在写一次集体活动,有的赞扬活动中团结协作的精神;有的写活动带来的欢乐;有的写活动失败应吸取的教训。
这些不同的中心思想,说明学生参加活动的不同收获,究其原因,同思想认识水平的差别密切相关。
这又说明了,要写出具有积极意义的文章,不在于写作技巧,主要在于对社会生活的深刻认识,取决于一定的思想观点和认识水平。
所以我们要抓住这个环节,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去探索生活,以敏锐的思想来剖析生活现象,使学生的思想认识有较高的起点。
三、依据习作内容,落实思想教育。
学生习作的内容不只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还包含了他们认识事物时的主观感受和情感,体现了他们的认识水平。
这些内容就成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所以,我们既要重视习作内容的思想性,又不能搞片面性和绝对化,也不能拔苗助长,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
学生所写的内容,只要不是消极的,就不必加以指责。
为了落实作文教学的思想教育要求,应注意以下两点:(一)、要有真情实感。
提倡写真人真事,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这是对学生作文最起码的要求,也是在作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的基础。
有些学生写作大多受范文的束缚和考试的压力影响,很难写出反映现实生活,流露真情实感的文章,致使学生胡言编造,移植别人的作品,不仅使文章缺乏真情实感,还会养成学生说谎的坏习惯,这和我们教书育人是相悖的。
学生的作文应要求抒发自己的真实感受,有了这个前提,教师才能从中了解学生的思想认识和思想感情的状况,也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
否则,不但不能很好的培养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而且不利于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也削减了作文教学的德育功能。
(二)、要有正确的思想观点。
对学生习作中反映出的模糊认识和错误思想,要帮助他们明辨正误,分清是非,使他们的思想认识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例如,一位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中谴责自己年迈的奶奶,不该呆在家里好吃懒做,应该靠自己的双手去劳动,不该坐享其成。
应该让他明白年迈的老人辛苦劳累了一辈子,该歇歇颐养天年无可厚非,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不能丢,羊有跪乳之恩,乌鸦有反哺之情,更何况人呢?总之,对学生习作内容所反映的种种思想认识问题,要坚持指导方针,循循善诱,给予启发教育,这不仅是练笔的需要,更是育人的需要。
四、创设良好情境,陶冶道德情操。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把教书育人结合起来的关键。
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可通过以下途径:(1)阅读优秀文章,观看优秀影视节目。
教师要多指导学生多读、多看、多听,写观后小评论,并组织学生讨论。
(2)接触先进人物,参加公益活动,使学生受到感染,培养学生的公益心,学生既能从中受到教育,又丰富了写作素材。
(3)教师、家长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戒掉自己的不良习惯,以自身良好的道德风尚去影响学生。
五、在作文教学的各个阶段实施德育教育。
在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作文教学分四个学段,并分别提出“阶段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