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 白居易_课件1

合集下载

《长相思》古诗词三首PPT课件

《长相思》古诗词三首PPT课件
22
民族精神传承
爱国情怀
三首《长相思》表达了诗人对故 土、对国家的深深眷恋和忧国忧 民的情怀,这种爱国情怀是中华
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4/1/29
奋斗精神
诗词中展现了诗人在逆境中不屈不 挠、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激励着 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勇往直前,为实 现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
审美追求
诗词中对美的追求和创造,体现了 中华民族崇尚美、追求美的传统, 对于提高现代人的审美水平和文化 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26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 择一首《长相思》进行讨论。
2024/1/29
引导学生从诗词的意境、情感 、表达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和 讨论。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 报讨论结果,分享对所选《长 相思》的理解和感受。
27
分享交流
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分享对《长相思》中某一句或某一意象的独特理解和感受。
探讨该诗所表现的意象 和营造的意境。
分析该诗所表达的情感 及其内涵。
11
《长相思·其三》内容解析
诗词背景介绍
阐述该诗的作者、创作背景及 主题。
2024/1/29
逐句解析
对该诗的每一句进行详细的解 读和分析。
意象与意境
探讨该诗所表现的意象和营造 的意境。
情感表达
分析该诗所表达的情感及其内 涵。
12
04
词中所涉及的文化背景和传统元素,如边塞、故园、风雪等,与中 国传统文化紧密相关,易于引发读者的文化认同感和情感共鸣。
艺术审美的享受
诗人运用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创造出一种艺术美感,让读者在 欣赏中获得审美愉悦和情感共鸣。
2024/1/29
20
06

部编版五年级《长相思》PPT优秀课件1

部编版五年级《长相思》PPT优秀课件1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 自凉》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情 ,以及无法排遣的孤独落寞之感。上 片回忆亡妻生前时的场景,伫立西风 ,寒风吹拂,由此引出对亡妻的思念 。下片写词人现在孤独一人的凄清境 况,抒发了对亡妻的深深怀念之情。
《蝶恋花·出塞》
这首词描绘了边塞的荒凉景象和征人 的思乡之情。通过“塞草”、“边月 ”、“胡笳”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苍 凉、悲壮的意境,表达了词人对边塞 将士的同情和对战争的厌恶。
课堂练习:针对本课知识点进行巩固训练。
知识点回顾
总结本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帮 助学生梳理思路。
练习设计
针对本课知识点,设计多样化的练 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 题等。
练习讲评
公布答案,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THANKS
感谢观看
逐句解读,理解诗意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
解读河流的流向和瓜州古渡头的景象,引导学生想象诗人眼前的画面 。
“吴山点点愁”
分析吴山的地理位置和“点点愁”所表达的诗人内心的感受。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探讨诗人思念之情的深沉和长久,以及“恨”字的含义和情感的转折 。
“月明人倚楼”
描绘月夜下诗人独倚高楼的孤独形象,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内心世界 。
》等。
边塞诗派特点及代表作品概览
特点
边塞诗派以描绘边塞风光、反映戍边将士生活为主题,风格 豪放、意境深远。这些诗歌往往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感和民 族自豪感,同时也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边塞生活的艰辛。
代表作品概览
唐代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高适的《燕歌行 》、王昌龄的《出塞》等都是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品。这些诗 歌描绘了边塞的壮丽风光和将士们的英勇形象,表达了诗人 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和平的向往。

《长相思》优秀ppt课件

《长相思》优秀ppt课件
情感表达
《长相思》传递了真挚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启示现代人在快节奏生活中关注内心情感。
文学创作
现代作家可以从《长相思》中汲取灵感,学习其 独特的文学手法和表达方式,提高创作水平。
文化自信
《长相思》展示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启示现代人 树立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05 《长相思》的实践应用
通过在企业文化中融入《长相思》的思想和价值观,可 以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
总结词
促进文化交流
详细描述
《长相思》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可以在企业文化中发 挥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作用,提升企业的国际影响力。
06 《长相思》的延伸思考
关于诗词创作的思考
诗词创作的灵感来源
灵感是创作的源泉,对于《长相思》的创作,我们可以探讨其灵感 来源,如自然风光、历史事件、个人经历等。
生动形象
通过比喻、拟人等修辞手 法,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富有画面感。
音韵和谐
运用平仄和韵律,使词的 节奏感强烈,读起来朗朗 上口。
诗词风格
婉约风格
豪放风格
词中表现出细腻、柔美的情感,语言 婉转含蓄,情感深沉。
词中表现出豪放、豁达的情感,语言 奔放有力,情感激昂。
清新风格
用自然景物描绘出清新、优美的画面, 给人以美的享受。
文化创新与传承
《长相思》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也融入了时代元素 和个人风格,为文化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文化传承与现代价值
探讨《长相思》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如何将其中的思想、 情感和智慧与现代价值观相结合,为现代人提供精神滋养 和文化认同。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长相思》-ppt课件

《长相思》-ppt课件

《长相思》-ppt课件当“春风又绿江南岸”时,王安石产生了“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念家之情;当“洛阳城里见秋风”的时候,张籍的内心涌动着“欲作家书意万重”的思乡之情。

那么,在风雪交加的夜晚,纳兰性德又将流露出一份怎样的情感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相思》。

长相思(清) 纳兰性德纳兰词经典咏流传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满洲正白旗人。

清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官一等侍卫。

生平避谈世事,故词也主要写离别相思及怨夏悲秋等个人生活感受。

词的风格直抒胸怀,婉约清新;但过多哀思,情调消沉。

作者简介纳兰词学习古诗四步法:读诗句理诗意悟诗情诵诗文读同桌互读诗词,要求:读音正确,朗读流利,适当停顿☆☆☆活动一榆关那畔聒碎一更天千帐灯更?gēng gèng (一更天)(更加)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长相思[清] 纳兰性德理结合书上的注释和插图,小组交流这首词的大概意思。

(提示:结合注释,一句一句译通顺,再连起来完整地说一说。

)活动二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长相思[清] 纳兰性德上阙: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我会理解“山一程,水一程”的叠用,说明身离故乡之远,行军之艰难。

“身向榆关那畔行”说明了行进的方向。

“千帐灯”点明了军帐很多,此行队伍的人数之多。

【意思: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

夜里,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下阙: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风一更,雪一更”说明夜晚天气变化的更恶劣了。

“故园”故乡。

【意思: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不禁思念起故乡再也睡不着了,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长相思[清] 纳兰性德悟1、画出纳兰性德思念家乡的句子,结合当时的情况说说自己的感受。

《长相思》完整公开课课件.

《长相思》完整公开课课件.

《长相思》完整公开课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长相思》这首古诗。

该诗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第八册《古诗文阅读》第二章《唐诗欣赏》第三节。

详细内容包括诗的背景、作者介绍、诗句解析、意境赏析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长相思》,理解诗句的意义,把握诗歌的意境。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长相思》,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阅读、欣赏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亲情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诗句的理解、诗歌意境的把握。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思乡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思乡主题的关注。

2. 新课导入:介绍诗人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诗人创作《长相思》的情境。

3. 诗句解析:逐句解释诗句,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义。

4. 意境赏析:分析诗歌的意境,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

5.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长相思》的阅读理解题目,指导学生解题方法。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篇关于《长相思》的练笔,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诗人简介2. 诗句解析3. 意境赏析4. 例题讲解5. 随堂练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长相思》的意境,写一篇关于思乡的作文。

2. 答案:无固定答案,要求作文内容充实,表达出思乡之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思乡的古诗,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句解析2. 意境赏析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5. 作业设计一、诗句解析1. 词语解释:对诗句中的生僻字词、古今异义词进行解释,确保学生理解诗句的基本意义。

2. 句子结构:分析诗句的句式、修辞手法等,帮助学生把握诗句的结构美。

3. 情感表达:深入剖析诗句中所蕴含的情感,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部编版长相思PPT课件完美版

部编版长相思PPT课件完美版

22
06 课后作业与自评互评
2024/1/26
23
作业布置要求说明
1 2
作业内容
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成一篇与长相思主题相 关的PPT课件。
作业要求
课件内容需包含背景介绍、主题阐述、案例分析 等部分,要求条理清晰、图文并茂。
3
提交方式
将制作好的PPT课件以电子邮件形式提交至指定 邮箱。
2024/1/26
2024/1/26
导入问题
通过提出与长相思主题相关的问题, 如“什么是相思?”,“长相思表达 了怎样的情感?”,引导学生进入课 堂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讨论引导
组织学生就导入问题展开讨论,鼓励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通过讨 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长相思的主题和 情感。
20
小组合作任务布置
分组合作
作品以其深沉的情感、优美的语言和 独特的艺术手法,具有极高的审美价 值,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2024/1/26
10
03 知识点梳理与拓展
2024/1/26
11
古代文学常识介绍
古代诗词发展概述
古代诗词鉴赏方法
简要介绍古代诗词的起源、发展和主 要流派,帮助学生了解古代诗词的背 景和脉络。
介绍古代诗词的鉴赏方法,如意象分 析、情感体会、语言品味等,帮助学 生掌握欣赏古代诗词的技巧。
意象描绘
通过描述“山一程,水一程”的 漫长旅程和“夜深千帐灯”的孤 独景象,营造出一种凄美、孤寂 的氛围。
情感表达
表达了词人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 念之情,以及羁旅漂泊的愁苦和 无奈。
9
艺术手法与审美价值
艺术手法
运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手法,将 情感融入景物描写中,使作品更具感 染力和艺术魅力。

《长相思白居易》课件

《长相思白居易》课件
《长相思》的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唐朝中期,国家繁荣昌盛,但社会矛盾逐渐凸显。白居易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 下,目睹了社会的不公和百姓的苦难,这对他的人生观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政治腐败和民生凋敝的现象激发了白居易对社会的关注和批判,他通过诗歌表达 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个人背景
白居易自幼聪颖好学,少年时期便以文采闻名。他早年的仕 途较为顺利,但在官场中遭遇了挫折和排挤,这促使他对社 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白居易通过对秋天的萧瑟景色的描 绘,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怀 念,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主题思想总结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关于生命的感 慨和怀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和悲凉。
艺术手法
01
艺术手法概述
白居易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包括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对
比等。
02 03
艺术手法分析
白居易通过生动的描绘秋天的景色,将情感融入其中,使读者能够感受 到诗人的情感。同时,诗人也运用了对比手法,将秋天的萧瑟与生命的 短暂进行对比,更加突出了主题。
语言风格分析
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朴素自然,没有过 多的华丽辞藻,却能够准确地表达出 诗人的情感。同时,诗歌的语言节奏 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
04
《长相思》的影响与评价
后世影响
文学影响
作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长相思》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简洁 明快的语言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为后来的文人墨客提供了创作的灵感和范 本。
《长相思》的创作与白居易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他在官场 中经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对离别和相思的感受尤为深刻。 这首诗表达了他对离别之苦和相思之深的感慨,以及对人生 无常和时光荏苒的感慨。
03

《长相思》ppt课件

《长相思》ppt课件
学习古诗词的 兴趣比较浓厚。
积累了比较丰 富的古诗词。
有一定独立思 考和查阅资料的能 力。
能够自主借助 注释、课文插图、 课外资料书等方法 学习课文。
对于古诗词情 感的体会和意境的 感受比较模糊。
三、教学目标、重难点
知识与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诵读 《长相思》并背诵, 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了解“风一更,雪一更” 的互文手法,感受“更”在古 典诗词中的特殊情味。
四、设计思路 学以致用
发挥主动性
突出情感性
五、方法与策略
激趣导入法、自 主、合作、探究法、 有导有放、放扶兼施 法、课件激趣法、榜 样范读法、对比教学 法
注意培养学生的 学习兴趣,引导学生 边读诗句边想象画面 。
读中感悟、悟中 升情、情中升华。
六、教学过程
游戏激趣 , 回顾积累
借助注释 ,读懂词 意。
《长相思》说课
目录
教材解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重难点
方法与策略
基本理念
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单元主题:“自然之趣” 词人于清丽自然之中又不乏 边塞之雄奇风情的描述,细腻哀 婉的人物内心世界和山高水长的 场景及气势庞大的队伍形成了鲜 明的对比,并将他们巧妙地结合 到一起,升华了羁旅怀乡的主题
二、学情分析

思读 乡出 情感 。觉
, 读 出 浓 浓 的
四、展开想象,赏析全词,理解词意
根据注释、 查阅资料、 请教他人、 借助插图、 联系上下文。
四、展开想象,赏析全词,理解词意
在吟诵中放飞想象,感悟 征途的艰辛。了解背景,想象 画面,指导情感朗读。
四、展开想象,赏析全词,理解词意
白天艰难行军 无奈
夜晚安营扎寨 相思

《长相思》优秀ppt课件

《长相思》优秀ppt课件

思考《长相思》与《泊船瓜洲》《秋思》 的异同之处。相同:都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不同:而作者离开家乡、亲人的原因是不同 的。 《泊船瓜洲》的作者王安石,这首诗是一 首写景抒情的诗。王安石是因为自己要召自江宁 普赴京人翰林学士,而离开家乡。 《秋思》是 叙事抒情的诗,这首诗的作者是张籍。张籍是因 为自己在洛阳城里做官不能。 《长相思》是写景写叙事于一体。这首诗 的作者是纳兰性德,纳兰性德因为自己要为祖国 的将来才出征,而离开家乡和亲人。
长 相 思
纳兰性德
作者介绍
• 纳兰性德(1655~1685) 清代满族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其先祖原为蒙古吐默 特氏,因攻占纳兰部,以地为氏,改姓纳兰——即纳兰。17 世纪初为清太祖努尔哈赤降伏,后属满洲正黄旗。其父明 珠为清康熙时大学士。 纳兰性德自幼勤于修文习武。18岁中举,22岁赐进士出 身。选授三等侍卫,后晋为一等,扈从于康熙身边。康熙 非常赏识他的才干,曾委派他到黑龙江呼伦,查勘沙俄侵 扰情况,并安抚达斡尔边民。辑有《全唐诗选》和《词韵 正略》。擅书法,精于书画鉴赏。
• • • • •
他经过了崇山峻岭, 他经过了小河大川, 他经过了山海关外, 他经过了军营的帐篷, 他还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
• 你看到了翻越高山的画面。 ——你看到了越过河水的画面。 ——你看到了眺望家乡的画面。 ——你看到了风雪交加的画面。
——你看到了刀光剑影的画面。
作者心系故园,如果身在故园, 你们眼前又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和 情景呢?
一幅恬静安闲的村居图。 —故乡就是老母手中那一针针纳入寒衣的线啊! —故乡就是妻子那一双含情脉脉的眼睛啊! —一个多么宁静、多么美好的团圆之夜啊! —故园的生活,幸福的生活,其乐融融的生活。
《长相思》读到这里,你们感受到了 作者一颗怎样的心?感受到作者怎样的 情感? 孤独、思念、伤感

《长相思》演示课件

《长相思》演示课件

《长相思》演示课件一、教学内容《长相思》是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第二单元“长相思·其一”篇目。

本课详细内容涵盖了诗歌的作者背景、词牌知识、词意解析、意象探究及艺术特色分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长相思》的作者背景、词牌特点及词意内容;2. 培养学生通过分析诗词意象,领会作者抒发的情感;3. 引导学生品味和欣赏诗词的艺术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词意象的分析,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长相思》的词意、词牌特点及艺术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演示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长相思》课文打印稿、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古风歌曲《长相思》,激发学生兴趣,引入课题;2. 作者背景介绍:简要介绍纳兰性德生平,为学生理解诗词背景作铺垫;3. 词牌知识讲解:讲解《长相思》词牌的起源、格律特点;4. 课文解析:详细解析诗词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词意,分析诗词意象;5. 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朗读、小组讨论等形式,体会作者抒发的思念之情;6. 艺术特色分析:引导学生从修辞手法、用词特点等方面,分析《长相思》的艺术魅力;7. 随堂练习:设计填空、问答等题型,巩固所学知识;六、板书设计1. 《长相思》2. 内容:作者:纳兰性德词牌:长相思·其一意象:月、梦、夜艺术特色:修辞手法、用词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解释《长相思》中的意象;分析《长相思》的艺术特色;仿写一首以“长相思”为词牌的诗词。

2. 答案:意象:月、梦、夜等;艺术特色:运用比喻、拟人、对仗等修辞手法,用词婉约、含蓄;仿写诗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给予适当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纳兰性德的其他诗词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词意象的分析;2. 作者情感体验的引导;3. 艺术特色分析;4. 作业设计。

高中语文长相思优秀课件

高中语文长相思优秀课件
长相思
纳兰性德
长相思
• 长相思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作词调名。
• 调名取自南朝乐府“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句,多写男女 相思之情。
• 又名《相思令》、《长相思》、《双红豆》、《吴山青》、 《山渐青》、《忆多娇》、《长思仙》、《青山相送迎》等。 此词见于黄升《唐宋诸贤绝妙好词》卷一。此调有几种不同格 体,俱为双调,这里列举36字一体,前后片各四句,句句押平 韵,逢第二句那么叠首旬(或叠其末二字,也有不相叠者)。
• 顺治十一年生,死于康熙二十四年,年仅三十一岁。1676年〔康熙十五年〕 进士,选授三等侍卫,寻晋为一等。著有《通志堂集》,词作先有《侧帽》 一集,后增补为《饮水词》,后人汇辑本那么称《纳兰词》,今存三百五 十首左右。又与顾贞观合辑《今词初集》一选,为清初文人词选中著名之 本。
• 纳兰性德性情颖敏,多愁善感,不类贵族子弟。词风真挚自然而多凄恻哀 艳,悼亡之作尤称绝调。向有满洲词人第一之誉,为清词大家之一。[3]
交流纳兰性德的资料。
•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
• 清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满洲正黄旗人, 清朝政治人物、词人、学者。权臣明珠之子。纳兰氏,字容假设,号饮水、 楞伽山人。室名通志堂、渌水亭、珊瑚阁、鸳鸯馆、绣佛斋。
• 原名纳兰成德,为避当时太子“保成〞的名讳,改名纳兰性德。一年后, 太子改名为胤礽,于是改回成德。
探究词中“故园〞
• 山水风光 • 风俗习惯来自家人亲情 精神皈依• 例子:
长相思
白居易
•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 愁。 •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明月人倚 楼。
写作背景
• 清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康熙因云南 平定,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纳兰随从 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 出山海关。写下了这首词。

长相思课件(完美版)(共20张PPT)

长相思课件(完美版)(共20张PPT)


妹成了康熙帝的妃子。他有过如花美眷,可是诗意的

生活只有3年,妻子便香销玉殒。再加上上层政治党
争倾轧的污浊内幕,使他憔悴忧伤、哀苦无端。故康
熙二十四年患急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
【写作背景】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十五日, 性德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 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长相思》 及《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作于出 关前后之途中。作者出关时冰雪未消, 又离开了京城千山万水,对于生于关 内,长于京城的性德而言,一切都是 那么荒凉,那么寂寞,于是不由思念 亲人朋友,作者有感而发,填下这首 《长相思》。
行军十分艰难。
行,夜深千帐灯。乡心梦不
天气非常恶劣
成,故园无此声。
词中的“一”字用得怎样?有什么特点?
上下片的前两句均用“一”字,不但对 仗工整,还使文字呈连续不绝之势,词 风更加缠绵。
作者“身” 在何方?你从哪里读出 来的?
他经过了崇山峻岭,他经过了小河大川,他骑 马随军奔向山海关,他住在军营的帐篷里。一 身在征途。
作者的“心”又在何方?你是怎么 知晓的?
心系故园
置 身
同学们自由朗读词的上阕,你们的眼前出 现了怎样的画面和情景?
诗 境
我看到了跋山涉水 的画面。


我看到了辗转反侧 的画面。

明 情
我看到了抬头仰望的画面。
我看到了孤独沉思 的画面。
置 身 诗
2、作者多么希望能在梦中返回故园,但 是帐外风雪交加的呼啸声使他难以入睡, 这小小的愿望也无法实现了。辗转反侧

骑射,好读书。经史百家无所不窥,谙悉传统学术文

化,尤好填词。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授乾清门

《长相思》完美版课件.

《长相思》完美版课件.

《长相思》完美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长相思》这首古诗。

教学内容包括教材第四章《诗歌欣赏》的第三节《借景抒情》。

详细内容为通过分析《长相思》的意境、韵律和修辞手法,深入理解作者纳兰性德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相思》的全文,并了解其背景。

2. 培养学生通过分析诗歌,体会作者情感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古典诗歌的欣赏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长相思》意境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教学重点:分析《长相思》的表达技巧,感悟作者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思念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思念主题的关注。

2. 课文朗读:让学生齐声朗读《长相思》,感受其韵律美。

3. 诗歌解析:分析《长相思》的意境、修辞手法,理解作者情感。

4. 例题讲解:讲解关于《长相思》的鉴赏题目,指导解题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解析,进行诗歌分析练习。

六、板书设计1. 《长相思》2. 内容:作者:纳兰性德背景:思念远方亲人意境:清冷、凄美修辞手法:借景抒情、对仗工整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抄写《长相思》并背诵。

分析《长相思》的意境和修辞手法,写一篇300字左右的鉴赏文章。

2. 答案:抄写和背诵:《长相思》全文。

鉴赏文章:要点包括诗歌背景、意境分析、修辞手法解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纳兰性德的其它作品,了解其诗歌风格,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5. 例题讲解的深度与广度6.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与视觉表达7.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准确性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紧密围绕《长相思》的诗歌特色和教学目标。

《长相思》作为一首表现深切的思乡之情的诗歌,其章节内容的组织应突出借景抒情的手法,分析诗中的意象如何构建出作者的思念之情。

长相思课件

长相思课件

秋砧(zhēn): 秋日捣衣声。 秦: 秦地的意思。
文化常识及典故解读
王孙
秦淮
贵族子弟,也指王孙贵族。
河名,流经南京,是南京的母亲河。
越王勾践
中国春秋时期越国君主。越王勾践三 年(前494年),勾践大败于吴王夫 差,勾践请和,夫差不许。勾践便假 称有病,至吴国服事吴王,表现得非 常谦卑。勾践赢得了吴王的信任。勾 践在吴国两年多,至前490年获释回 国。《长相思》便是勾践离吴归国, 回越时所作。
创作背景及写作风格
长相思作于开成五年(840年 )春,是一组由乐府诗和长短
句杂言诗组成的作品
当时白居易已年近五十,远离 故乡,长期辗转漂泊,仕途坎
坷,身体多病,生活孤寂
这些作品表达了他对故园的思 念、对故人的怀念以及对身世
和仕途的感慨
作品地位与影响
这组诗表现了白居易对音乐的热爱和对音乐的审美情趣 对后世影响深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之一
2023
《长相思课件》
目录
• 白居易的生平与创作背景 • 内容解读与赏析 • 词语注释与文化常识 • 作品评价与影响 • 思考题与课堂互动
01
白居易的生平与创作背景
白居易的生平简介
出生于河南新郑 官至翰林学士、左拾遗、刑部尚书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文学创作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04
答案解析
介绍了《长相思》中的意象,如“ 山程”“水程”“风”“雪”等自 然景观,以及“榆关”“那畔行” 等人文景观。这些意象通过比喻、 象征等方式,表达了纳兰性德的内 心感受和思考。
课堂互动及讨论
互动1:学生分组讨论《长相思》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教师进行 指导和点评。

白居易《长相思 汴水流》古诗词PPT

白居易《长相思 汴水流》古诗词PPT

三诗词鉴赏
下片直抒胸臆,表达少妇对丈夫长期不归的怨恨。恨”且“悠悠”, 无穷无尽,思念之深、等待之久,亦由此可知。 而要此恨消除,除非爱人归来,所以词中说“恨到归时方始 休”,——这一句既是思妇的心理活动,也是词人揆情度理给她的 思念所作的结论。 “月明人倚楼”句,或解释为爱人归来之后双双倚楼望月,即把这 一句作为“恨到归时方始休”的补充句;或解释为思妇对着汴泗怀 念爱人的时间、地点。 在这两种解释中,本文取后者。月明之夜,思妇难寐,正是怀人念 远之情最浓重的时刻。这个结句极富意境,有深化人物形象和升华 主题的作用。
一诗人生平
同情革新
次年即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正月二十三日,六十四岁的唐德宗 李适驾崩而做二十五年太子的李诵继位,即位之初顺宗任用韦执谊、王叔 文、王佐及柳宗元、刘禹锡等官员发起“永贞革新”,意图反对宦官专权、 藩镇割据,强化中央集权。 白居易给当时以吏部侍郎擢授尚书左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韦执谊上书 支持革新,同时也提出澄清吏治、广开言路等许多针砭时弊的建议,但同 年他迁往永崇里的华阳观居住以远离政治斗争。 不久因顺宗下诏宣布退位而令皇太子李纯即位,是为唐宪宗。顺宗退位标 志“永贞革新”运动宣告失败,之后白居易在诗文中常对革新政党表示同 情。
第三部分
诗词鉴赏
三诗词鉴赏
上片全是写景,暗寓恋情。前三句以流水比人,写少妇丈夫外出, 随着汴水、泗水向东南行,到了遥远的地方;同时也暗喻少妇的 心亦随着流水而追随丈夫的行踪飘然远去。 第四句“吴山点点愁”才用拟人化的手法,婉转地表现少妇思念 丈夫的愁苦。 前三句是陈述句,写得比较隐晦,含而不露如若不细细体会,只 能看到汴水、泗水远远流去的表面意思,而看不到更深的诗意, 这就辜负了作者的苦心。 汴水发源于河南,古汴水一支自开封东流至今徐州,汇入泗水, 与运河相通,经江苏扬州南面的瓜州渡口而流入长江,向更远的 地方流去。

长相思公开课课件

长相思公开课课件

长相思公开课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七单元《长相思·其一》,详细内容为词人纳兰性德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教学内容包括词的背景介绍、词的朗读与解析、词意理解与赏析。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长相思·其一》,理解词的基本意思,掌握词中的重点词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讨论、分析,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词人纳兰性德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词意的深入理解和赏析。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词,掌握词中的重点词语,体会词人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关于思念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本节课主题的兴趣。

2. 朗读:学生跟随课件朗读《长相思·其一》,感受词的韵律美。

3. 背景介绍:介绍词人纳兰性德及其创作背景。

4. 词语解析:分析词中的重点词语,如“山一程,水一程”等。

5. 例题讲解:结合实践情景,讲解词意的理解与赏析。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读词中的意象。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词的情感表达,分享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课题《长相思·其一》2. 黑板右侧:词人纳兰性德、重点词语、词意解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写一篇关于《长相思·其一》的赏析短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纳兰性德的其他作品,深入了解其词风,提高古典诗词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词意理解与赏析2. 教学目标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3. 教学难点的深入理解和赏析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阅读推荐一、教学内容:词意理解与赏析1. 词中意象的解析:如“山一程,水一程”,形象地表现了词人旅途的遥远与艰辛。

长相思完整精讲版课件.

长相思完整精讲版课件.

长相思完整精讲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取材于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宋词三百首》中的《长相思·其一》。

详细内容涉及教材中关于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介绍,重点分析《长相思·其一》的词牌、词意、艺术特色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辛弃疾的生平及其创作特点。

2. 学会鉴赏《长相思·其一》的艺术魅力,能够背诵并解析其词意。

3.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审美能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长相思·其一》词牌格律的理解,对辛弃疾词作情感表达的把握。

教学重点:辛弃疾的生平背景与创作风格,《长相思·其一》的词意分析与艺术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宋词三百首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古风音乐,带领学生共同朗读《长相思·其一》,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 讲解背景:介绍辛弃疾生平,分析其创作《长相思·其一》的历史背景。

3. 词牌讲解:详细讲解《长相思》的词牌结构,对照词作分析格律特点。

4. 诗词解析:逐句解析《长相思·其一》的词意,剖析辛弃疾的情感表达。

5.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指导学生如何鉴赏诗词,分析艺术特色。

6. 随堂练习:设计诗词填空、翻译等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 互动环节:邀请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进行诗词朗诵展示。

六、板书设计1. 《长相思·其一》精讲2. 辛弃疾生平简介3. 《长相思》词牌特点4. 《长相思·其一》词意解析5. 例题及答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长相思·其一》的韵律特点,并背诵全词。

2. 答案示例:韵律特点分析,结合词意进行解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诗词鉴赏方法的掌握,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辛弃疾的其他词作,了解宋代词坛,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长相思课件

长相思课件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张九龄)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张籍)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 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 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 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 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 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长相思 钟滴答,雨滴答,漂泊 离人归故家,绵绵春雨洒。 烟似纱,雾似纱,谁人 雅兴听胡笳,寂寂望天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 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 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 心梦不成,故园,水一程,身向榆 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 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 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中的以水喻愁
5、以水喻愁,有通过承载不起满载愁绪的船来喻愁, 使无形的愁似乎有了形。
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张可久《蟾宫曲》:画船儿载不起离愁,人到西陵,
恨满东州。 陈与义《虞美人》:明朝酒醒大江流,满载一船离恨
向衡州。 借舟巧设喻,使人过目不傲》)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 沙》)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登高》)
这些词句都从滚滚流水设喻,使作者引起青春 年华一去不复返,良辰美景极易消逝的愁思,曲折 地反映了他们虽然所处朝代不同,地位迥异,但对 时光蹉跎,壮志难酬,心灰意冷,无可奈何境况共 同的复杂心理。
下阕直接抒写情怀,因所思之人 没有回来,只得在这月明之夜,独 倚高楼。 抒发悠悠不尽的“思” 和“恨”。全词以月下脉脉的流水 映衬,象征悠悠的离情别绪,深深的 思念和由此产生的绵绵的怨恨,又 频用叠字叠韵,再配上那柔和的民 歌风味,因而能深深打动读者心弦。
长相思
清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他淡泊名利,善骑射,好读书,擅长于词。他的词全以一个“真”字取 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 国学大师王国维称其为“满清第一填 词真人”。
诗词中的以水喻愁
1、以水喻愁,有取水滚滚而下、一往无前,惆 怅岁月无情、人生短促的。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 酒》)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张若虚《春江 花月夜》)
沙渐长,状如瓜字,故名。一作“瓜州”。 吴山:在浙江杭州,春秋时为吴国南界,故名。此处泛指江
南群山。 悠悠:深长的意思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 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长篇叙事诗 《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 上的最高成就。中年在官场中受了挫折, “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开”, 但仍写了许多好诗,为百姓做过许多好 事,杭州西湖至今留着纪念他的白堤。
纳兰容若,清初第一词人。 生于温柔富贵,却满篇哀感顽艳; 身处花柳繁华,心却游离于喧闹之外; 真正的八旗子弟,却喜结交落拓文人; 行走于仕途,一生却为情所累; 风华正茂之时,却匆匆离世; …… 一位几乎拥有世间一切的惆怅男子, 一段三百年来倾倒无数后人的传奇。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是清初著名大词人,与朱彝尊、陈 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 ,康熙十二年进士。大学士明珠长子。
赏析
这首《长相思》,写一位女子倚楼怀人。 在朦胧的月色下,映入她眼帘的山容水态,都 充满了哀愁。前三句用三个“流”字,写出水 的蜿蜒曲折,也酿造成低徊缠绵的情韵。下面 用两个“悠悠”,更增添了愁思的绵长。全词 以“恨”写“爱”,用浅易流畅的语言,和谐 的音律,表现人物的复杂感情。特别是那一派 流泻的月光,更烘托出哀怨忧伤的气氛,增强 了艺术感染力,显示出这首小词言简意富、词 浅昧深的特点。
注释:走过一条条山路,走过一条条水路,正向榆关那边走去。夜深了,人 们在帐篷里点灯。晚上又刮风又下雪,声音嘈杂打碎了我思乡的梦,家乡没 有这样的声音。
【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也。 【榆关】即今山海关 【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 交加也。 【聒】声音嘈杂,使人厌烦。 【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从水源不断,一泻千里或暗雨萧萧、毫无歇息的情景着笔, 表露了诗人无限惆怅的心绪。诗中表现的形象不同,其表达的 角度各异,读来也令人耳目一新。
诗词中的以水喻愁
4、 以水喻愁,有取水潺潺之声,潮奔腾之涌,描 状愁绪不平静的。 王士褀《浣溪纱》:断鸿无数水迢迢,新愁分付 广陵潮。 贺铸《临江仙》:闲愁朝复暮,相应两潮生。 李涉《再宿武关》: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 送客愁。 从水的声音着笔,反映诗人如潮的愁绪。这种 把水声、心声叠为一体的设喻,也颇具特色。
3、以水喻愁,有取水源源不断、无有尽头,极言愁绪长的。 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范成大《南柯子》:欲凭江水寄离愁,江水已东流,那肯更西 流? 白居易《上阳白发人》: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 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 李煜《相见欢》: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李白《横江词》:一水牵愁万里长。 贺铸《木兰花》:漫将江水比闲愁,水尽江头愁不尽。 夏完淳《采桑子》:万里长江一带愁。
【古诗今译】 汴水长流啊,泗水长流,流到古老的瓜
洲渡口,远远望去,江南群山那默默的点头, 仿佛凝聚着无限的哀愁。
思念呀,怨恨呀,何时才有个尽头?除 非你归来才会罢休。一轮皓月当空照,只有 人倚楼。
这是一首怀人念远的抒情小词。上阕 从眼前所见流水写起,并且目送远波,想 象这流水将流到瓜洲渡和长江汇合,再想 到吴中(江南)的山也面带愁容,实则深 切怀念远在江南的情人,希望情人能从吴 地归来,过瓜洲古渡,溯流北上与自己相 会。
长相思
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 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注释】
长相思:词牌名,内容多写男女或朋友久别思念之情。故名, 双调三十六字,平韵。
汴水:源于河南,向东南汇入淮河。 泗水:源于山东曲阜,经徐州后,与汴水合流入淮河。 瓜洲古渡:在江苏扬州市南长江北岸。瓜洲本为江中沙洲,
2、以水喻愁,有取水滔滔不绝、汹涌澎湃,极言愁绪极多,已到 了无计可除的地步。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 愁更愁。 章丽贞《长相思》:吴山秋,越山秋,吴越西山相对愁,长江不 尽流。 南朝乐府民歌《西州曲》: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秦观《江城子》: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以及他的《千秋岁》:飞红万点愁如海。 从滔滔之水设喻,觉得愁思汹涌,好像江河之水滔滔不绝, 用刀也斩不断了。但是,如果不从全诗词整体去体味,很难说谁 的愁多谁的愁少。不过,李煜的诗表达出亡国之君的哀伤凄楚心 境和那种心灰意冷、无可奈何的心情,诉的是国破家亡之愁,比 之秦观的愁绪就更震撼人心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