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章至第九章的教材分析

合集下载

沪教版初中化学第九章教案

沪教版初中化学第九章教案

沪教版初中化学第九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分类方法。

2. 掌握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符号、原子序数、原子量等基本概念。

3. 熟悉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性规律。

4. 掌握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主要性质和应用。

二、教学重点
1.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分类方法。

2.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性规律。

3.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主要性质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
1.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性规律。

2.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主要性质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元素周期表,让学生简单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分类方法,引出本章
内容。

2. 学习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分类方法,包括元素符号、原子序数、原子量等基本概念。

3. 学习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如周期性表现在原子半径、电负性、原子量等性
质上。

4. 学习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主要性质和应用,如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对比和应用。

5. 讨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些特殊元素,如稀有气体、过渡元素等,并探讨其性质和应用。

6. 总结元素周期表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引导学生发现元素周期表的规律对化学研究和应
用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
结合练习题和实验习题,检测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能力。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电子教材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电子教材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电子教材介绍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电子教材是一本针对九年级学生的化学教材。

本教材旨在通过简单的策略和没有法律纠纷的方式,独立做出决策,并不寻求用户协助。

以下是该教材的内容概述。

第一章:物质的组成和变化本章主要介绍物质的组成和变化。

包括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以及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方法。

第二章:常见物质的性质和运用本章主要介绍常见物质的性质和运用。

包括金属、非金属、合金的性质和用途,以及酸、碱、盐的性质和应用。

第三章: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本章主要介绍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

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制取方法和应用。

第四章:有机物的基本概念本章主要介绍有机物的基本概念。

包括有机物的特点、有机物的分类和有机物的应用。

第五章:常见的无机盐本章主要介绍常见的无机盐。

包括常见无机盐的性质、结构和应用。

第六章:酸、碱、盐的鉴别本章主要介绍酸、碱、盐的鉴别方法。

包括酸、碱、盐的性质和常见的鉴别实验。

第七章: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周期性本章主要介绍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周期性。

包括元素周期表的结构、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周期规律。

第八章: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本章主要介绍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

包括化学式的命名规则、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配平方法。

第九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本章主要介绍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包括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第十章:化学反应速率本章主要介绍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和测定方法。

包括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以上是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电子教材的内容概述。

希望本教材能够帮助九年级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全套】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全套】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实验二:取少量的“铜绿”加热,实验装置(如图乙)。

⑴该实验用到的玻璃仪器有;⑵装置中试管口为什么要向下倾斜?;⑶给试管中药品加热时,要先,后;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填“外焰”、“内焰”、“焰芯”);⑷该实验观察到的现象:绿色粉末变成色,试管口有生成。

该实验总结出“铜绿”的化学性质为。

巩固练习某兴趣小组的几位同学对镁带燃烧进行了以下探究,请你共同参与完成其中的步骤:⑴取一段用砂纸打磨好的镁带,用夹持,用酒精灯加热,当镁带燃烧时,移到石棉网的上方,其目的是。

⑵镁带燃烧的实验现象:发出,放出,生成白色固体。

⑶物质的变化过程中,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镁带燃烧过程中,将化学能转化为和。

⑷小婧在空气中点燃镁条时,却发现在生成的白色固体中还夹杂着少量的淡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为什么会生成淡黄色固体?【查阅资料】小婧同学查阅读料,获得如下信息:⑴氧化镁(MgO)白色固体;氮化镁(Mg3N2)淡黄色固体;⑵空气的主成分为:氮气(N2)、氧气(O2)等;⑶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

【大胆猜想】分析资料,小婧认为淡黄色固体可能是由镁与空气中的反应生成的。

【继续探究】小婧设计实验证实了自己的猜想。

将点燃的镁条伸入充满的集气瓶中,观察到有色的固体生成。

【反思与评价】通过上述实验,你对燃烧有什么新的认识? 。

作业:教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课 题 第1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 课 型 实验探究 课时 第2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 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2、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检验及操作注意事项。

过程与方法:1、 初步学会用实验方法获取信息,分析和解决一些问题;2、 善于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已的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教学难点 书写和记忆相对复杂的物质化学式、文字表达式。

课前准备新课引入:氧气的用途很广,因此必须研究制取氧气的方法。

九年级化学教案(沪教版上册)

九年级化学教案(沪教版上册)

九年级化学教案(沪教版-上册)第一章:绪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学科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化学科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特点。

教学难点:化学科学的概念和理论。

教学准备:课件、实验室用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化学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介绍化学科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特点。

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4. 实践:学生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体验化学科学的魅力。

5. 总结:强调化学科学在生活和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性。

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第二章:物质的组成和分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2. 培养学生对物质性质的认知。

教学重点: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教学难点: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教学准备:课件、实验室用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物质的性质,引发学生对物质组成和分类的思考。

2. 讲解:介绍物质的组成和分类,解释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4. 实践:学生进行物质性质的实验,观察物质的变化。

5. 总结:强调物质组成和分类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第三章:原子和分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原子的结构、性质和原子间的相互作用。

2. 培养学生对分子概念的认识。

教学重点:原子的结构、性质和原子间的相互作用。

教学难点:分子概念的形成。

教学准备:课件、实验室用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原子结构模型,引发学生对原子和分子思考。

2. 讲解:介绍原子的结构、性质和原子间的相互作用,解释分子概念。

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4. 实践:学生进行原子结构模型的制作,观察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5. 总结:强调原子和分子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九年级化学教案(沪教版上册)

九年级化学教案(沪教版上册)

九年级化学教案(沪教版-上册)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1.1 化学的定义与特点了解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掌握化学的基本特点和实验方法1.2 化学变化与化学反应理解化学变化的概念掌握化学反应的类型和特点1.3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学习物质的组成和分类了解原子、分子和离子的概念第二章:我们生活中的化学2.1 空气与氧气了解空气的成分和氧气的作用学习氧气的制取和检验方法2.2 水的性质与净化掌握水的性质和用途学习水的净化方法和原理2.3 食物中的营养素了解食物中的主要营养素种类掌握营养素的生理功能和食物来源第三章:物质的变化与能量3.1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掌握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方法3.2 化学反应与能量学习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例子3.3 燃烧与爆炸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方法学习爆炸的原理和类型第四章:有机物的奥秘4.1 有机物的概念与分类了解有机物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有机物的分类和命名方法4.2 糖类与脂肪学习糖类和脂肪的性质和作用了解糖类和脂肪在人体中的代谢过程4.3 蛋白质的性质与功能掌握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学习蛋白质的功能和食物来源第五章:化学实验技能5.1 实验基本操作学习实验仪器的使用和基本操作掌握实验安全注意事项5.2 溶液的配制与稀释学习溶液的配制方法和原理掌握溶液的稀释计算和操作步骤5.3 实验数据的处理与表达学习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方法第六章:金属与非金属6.1 金属的性质与用途学习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金属的冶炼方法和主要应用6.2 非金属的性质与用途掌握非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学习非金属材料的应用和重要性6.3 合金的性质与分类了解合金的概念和特点掌握合金的分类和应用领域第七章:酸碱盐与氧化物7.1 酸碱盐的基本概念学习酸、碱、盐的定义和特点掌握酸碱盐的化学式和分类7.2 酸碱反应与中和反应理解酸碱反应的原理和类型掌握中和反应的应用和判断方法7.3 氧化物的性质与分类学习氧化物的概念和特点掌握氧化物的分类和常见氧化物的性质第八章:化学与能源8.1 化石燃料与能源危机了解化石燃料的种类和作用认识能源危机的严重性和应对措施8.2 renewable energy and its application 学习可再生能源的概念和分类掌握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和前景8.3 化学电池与电化学了解化学电池的原理和类型学习电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第九章:化学与材料9.1 金属材料与金属冶炼学习金属材料的分类和特点掌握金属冶炼的方法和过程9.2 陶瓷与玻璃材料的性质与制法了解陶瓷和玻璃的概念和特点掌握陶瓷和玻璃的制法原理和工艺9.3 塑料与合成纤维的性质与用途学习塑料和合成纤维的分类和特点掌握塑料和合成纤维的用途和环保问题第十章:化学实验设计与探究10.1 实验设计与方法选择学习实验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掌握实验方法的选择和评价10.2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学习实验结果的数据分析和图表表达掌握实验结果的解释和推理方法10.3 科学探究与问题解决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学会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补充和说明: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沪教版)第⼀章开启化学之门第⼀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教学⽬标:1、会列举化学与社会的关系的例⼦。

2、初步体验化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观察、对⽐和分析,敢于表达⾃⼰的观点,参与交流与讨论。

3、初步形成探究的欲望,意识到科学精神与交流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法:科学探究、交流讨论。

教学重点、难点:实验的探究。

教学过程:设置化学情景:展⽰化学在古代的成就,说明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化学。

⼀、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1、我们⽣活在多姿多彩的世界⾥,每天我们都在与多种多样的物质打交道。

引导学⽣从⾐、⾷、住、⾏的⾓度讨论⾝边的物质,如:⽔、空⽓、⾷物、燃料和⾐物,现代科学的发展,提供给⼈类更多的新物质:塑料、橡胶、各种各样的合成材料,这些⼤⼤提⾼了⼈类的⽣活质量。

讨论:⼈们⾝边的物质,激发学⽣的兴趣。

2、引导学⽣思考:这些物质是怎样得来的?为什么不同的物质性质不同?某些绿⾊植物是如何将⽔、⼆氧化碳转化成淀粉?淀粉、蛋⽩质、脂肪在⼈体中发⽣了什么变化?我们吃的⾷盐和⾷醋中含有什么成份?3、观察与思考:碳酸氢铵的分解阅读:学⽣分析推测。

实验:碳酸氢铵的分解,简单介绍仪器。

学⽣观察现象:⽩⾊碳酸氢铵固体逐渐减少、试管⼝有⽩汽冒出,闻到刺激性⽓味。

体验实验结果并与刚才的分析作⽐较,让学⽣了解世界的奇妙,化学的重要。

⼆、化学指导⼈类合理利⽤资源1、观察与思考:铁丝⽣锈现象:铁丝⽣锈了,烧杯中红⾊的⽔倒吸⼊导管中。

初步分析实验说明了什么?让学⽣明确,观察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环节,要学会观察。

2、体会化学⼯业的作⽤观察与思考:⽕柴的燃烧⽐较实验现象的差异:⽕柴燃烧后红⾊的液体颜⾊变淡⽽⽊柴燃烧后则没有明显变化,引导学⽣从可持续发展的⾓度,重视理解环境问题。

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把学⽣引进材料和能源世界中,如:青霉素的发现,DNA结构的发现,克隆多利绵⽺,⾼能燃料可以推进⽕箭,半导体硅晶⽚可⽤以造计算机芯⽚,⽯英砂可造光导纤维,⾼强度陶瓷可制成航天飞机的防热⽡、纳⽶材料等。

九年级化学上册沪教版教材

九年级化学上册沪教版教材

九年级化学上册沪教版教材第一章化学的概念1.1 化学的研究对象- 化学研究的对象及研究内容概述。

- 化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

1.2 物质的分类- 物质的基本分类和例子。

-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 常见的混合物的类型。

第二章原子结构2.1 原子的发现史和基本概念- 原子的定义及其发现史。

- 元素与原子的关系。

- 原子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2.2 原子核- 原子核的组成和基本性质。

- 原子核中的质子和中子。

2.3 电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电子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 电子的排布原理和能级。

- 元素周期律概述,及其在排布规律和元素性质方面的应用。

第三章化学键和化合物3.1 化学键- 化学键的定义和类型。

- 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的特点和例子。

3.2 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式- 酸、碱、盐的定义和特点。

- 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示例。

- 化学式的表示和应用。

3.3 化合物的分类- 化合物的分类和基本特点。

- 氧化物、酸、碱、盐的分类和性质。

第四章反应与方程式4.1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 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和反应条件的因素。

4.2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的概念、构成和符号。

-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及一般原则。

- 化学计算的应用和示例。

第五章酸、碱和盐5.1 酸和碱的基本性质- 酸和碱的定义和性质。

- 酸碱指示剂和中和反应。

- 酸和碱的浓度及 pH 值的概念。

5.2 酸、碱和盐的常见化学反应- 酸、碱和盐的常见化学反应。

- 化学反应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5.3 酸、碱盐类物质的应用- 酸、碱和盐类物质的应用和重要性。

- 酸雨的原因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第六章金属元素6.1 金属的基本性质和分类- 金属元素的定义和分类。

- 金属元素的物理和化学特性。

6.2 常见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常见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 特殊金属元素的应用和重要性。

6.3 金属的提取与利用- 常见金属元素的提取方法和工业应用。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复习课教案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复习课教案沪教版
初中化学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主要介绍了化学的基础概念和实验操作。首先,我们学习了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物质可以根据其组成和结构进行分类,如混合物和纯净物。此外,我们还了解了物质的用途与制法,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在科学探究方面,我们学习了认识常用仪器、药品的取用仪器的洗涤也是实验后必不可少的步骤。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不仅掌握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操作,还通过习题巩固了所学知识,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我们能够识别化学变化,理解金属的性质及其应用,判断物质的化学性质,以及判断实验操作的正误等。这些知识和技能将为我们后续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九年级沪教化学目录

九年级沪教化学目录

九年级沪教化学目录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1、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2、化学研究些什么?
3、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 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
1、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
2、性质活泼的氧气
3、奇妙的二氧化碳
4、自然界中的水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
1、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2、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3、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
4、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第四章燃烧燃料
1、燃烧与灭火
2、定量认识化学变化
3、化石燃料的利用
第五章金属与矿物
1、金属与金属矿物
2、铁的冶炼合金
3、金属的防护和回收
4、石灰石的利用第六章溶解现象
1、物质的溶解
2、溶液组成的表示
3、物质的溶解性
第七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1、溶液的酸碱性
2、常见的酸和碱
3、酸和碱的反应
4酸、碱、盐的应用
第八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1、什么是有机化合物?
2、淀粉和油脂
3、蛋白质和维生素
第九章化学与社会发展
1、化学与能源
2、化学与材料
3、化学与环境。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各章节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各章节知识点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响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外表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

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

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1/3处。

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六〕别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

九年级化学教案(沪教版-上册)

九年级化学教案(沪教版-上册)

九年级化学教案(沪教版-上册)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1.1 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学习化学的基本概念,了解化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探讨化学在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1.2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学习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如称量、溶解、过滤等。

掌握实验仪器的使用和注意事项,培养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第二章:物质的变化和分类2.1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学习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物质变化的基本类型。

探讨物质变化的原因和条件,培养分析物质变化的能力。

2.2 物质的分类学习物质的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分类,了解不同类型的物质特点。

掌握物质的化学式和命名规则,培养书写化学式的能力。

第三章:原子和元素3.1 原子的结构和性质学习原子的基本组成和结构,了解原子的性质和特点。

掌握原子序数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培养运用原子序数和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的能力。

3.2 元素的概念和分类学习元素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了解元素的分类和周期表的结构。

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培养运用元素周期律进行分析的能力。

第四章:化合物的组成和命名4.1 化合物的组成和化学式学习化合物的组成和化学式的表示方法,了解化合物的命名规则。

掌握化合物的化学式的书写和命名,培养运用化合物化学式和命名进行分析的能力。

4.2 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式学习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化学式的表示方法,了解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

掌握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式的书写,培养运用化合物命名和化学式进行分析的能力。

第五章:化学反应和能量5.1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学习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如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等。

探讨化学反应的特点和条件,培养分析化学反应的能力。

5.2 化学反应和能量的变化学习化学反应和能量的变化关系,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特点。

掌握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的计算方法,培养运用化学反应和能量进行分析的能力。

第六章:氧气和燃烧6.1 氧气的性质和制法学习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氧气的制法。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案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案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目录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1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1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第1课时)6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第2课时)9第三节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9第1课时常用仪器介绍及基本实验操作11第2课时科学探究和化学符号13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15第一节性质活泼的氧气16第1课时氧气的性质和用途16第2课时氧气的制法19第二节奇妙的二氧化碳21第1课时二氧化碳的循环、性质和用途、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21第2课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24第三节自然界中的水27第1课时水的组成和利用27第2课时水的净化29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32第一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33第1课时微粒的性质33第2课时分子原子原子的构成36第3课时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离子39第二节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41第三节物质的组成44第1课时化学式的意义、书写、命名、化合价44第2课时纯净物中元素之间的质量关系47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49第一节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50第二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54第三节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应用57第1课时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57第2课时依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59第五章金属的冶炼与利用61第一节金属的性质和利用62第二节金属矿物铁的冶炼65第三节金属防护和废金属回收69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1.知识与技能(1)了解学习化学对认识物质的特性及正确使用物质的作用。

(2)了解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3)知道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知道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用途和制备的初步概念。

(4)能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认识化学变化的特征,初步了解仪器的使用。

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和描述物质的特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2)初步体验化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观察、对比、分析、归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形成探究的欲望,意识到科学精神与交流合作的重要性。

(2)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九年级化学上册书本(沪教版PDF)第一章

九年级化学上册书本(沪教版PDF)第一章

从现在开始,我们将学习一门新的课程——化学。

实际上,通过九年级之前相关科学课程的学习及日常生活的积累,我们已经知道不少与化学相关的零散知识。

而在系统学习这门学科时,你一定想知道:化学有趣吗?化学交流与讨论在日常生活中,以促使我们提出更多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例如:1.世界卫生组织曾多次推荐使用中国的传统厨具——铁锅。

铁锅观察与思考在一个堆放了一批袋装化肥(主要成分为碳酸氢铵)里,过了一个夏天,变得浓烈了,有些袋里的化肥变少了。

检查图1-1 加热碳酸氢铵的实验你能确定这些化肥消失的原因吗?你认为在保存碳酸氢铵化肥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请将实验结果记录于表1-1中。

碳酸氢铵保存注意点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以地球上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农产品为原料,够帮助人们更合理、更充分、更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各方面的需要发挥巨大的作用。

空气中的氮气很稳定,在常温下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因此,中充入氮气,可以延长食品的保存期限(图一定条件下,可用氮气和氢气作原料制得氨气。

氨气可用于生产氮肥,决人类面临的粮食危机作出重大贡献。

氮气在生产和生活中还有更广泛的应用(图1-4)。

图1-2 合理使用农药提高农作物产量图1-3 食品包装袋中充有氮气图1-4 氮气的用途液氮用于医疗手术氮肥用于制氮肥氮气填充气用作粮食、果的保护气粮食图1-5 合成氨工厂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也使得人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资源危机,产生了多种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随着人类对自身和自然认识的加深,来越意识到应当合理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共处,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这些方面,化学的贡献是引人注目的,化学家们正为此而作出不懈的努力。

观察与思考取一块废旧铁丝网,将铁丝网剪成几小片,用稀盐酸除去铁锈后,放入锥形瓶中,如图1-6所示。

在锥形瓶中加入3~4 mL浓食盐水,塞紧带导管的单孔将导管的另一端伸入滴有红墨水的水中,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分析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分析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分析一、教材简介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是初中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涵盖了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等方面的内容。

本教材的编写遵循了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能力,为高中化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教材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掌握化学基础知识,理解化学概念和原理,了解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2.培养实验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基础化学实验。

3.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4.认识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理解化学与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培养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本教材内容包括:化学基础知识、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化学计量和化学用语、元素与化合物、化学实验等。

具体内容涉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制备、化学反应的规律和类型等。

四、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化学反应现象,理解化学原理,培养实验技能和探究能力。

2.讲解法:教师通过讲解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和原理,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案例法:通过分析实际生产或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的应用,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实验安排本教材安排了多个基础实验,包括常见物质的制备、性质实验、化学反应实验等。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验技能和探究能力。

同时,教材还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六、学习评估学习评估主要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

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操作等方面进行评价;期末考试成绩则通过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评估。

通过综合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分析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分析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分析一、教材结构与特点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的教材结构清晰,内容丰富,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

本教材将化学知识系统化,分为若干章节,每个章节都有明确的主题和学习目标。

教材特点在于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二、知识内容与重点本册教材涵盖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以及元素化合物的基本知识。

重点内容包括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化学方程式、物质的分类与性质、原子与分子等。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能够建立起对化学学科的基本框架和认识。

三、实验操作与技能教材中设计了丰富的实验操作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通过亲手操作实验,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实验思维和分析能力。

四、科学方法与思维本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和思维,通过科学探究、观察、推理等活动,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将学会如何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收集和分析数据,从而形成科学的结论。

五、化学与日常生活教材中强调了化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通过介绍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的重要性。

同时,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和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六、学习策略与建议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策略和建议,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化学。

建议包括制定学习计划、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活动等。

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合理运用这些策略和建议,提高学习效果。

七、教学评价与应用本教材建立了完善的评价体系,包括平时成绩、实验操作、期末测试等多个方面。

这些评价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程度,为教师提供及时的反馈和调整依据。

同时,教材还鼓励将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八、教学资源与支持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配套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网络题库等。

这些资源为教师的备课和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拓展提供了更多可能。

九年级化学教案(沪教版上册)

九年级化学教案(沪教版上册)

九年级化学教案(沪教版-上册)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1.1 化学科学的起源与发展教学目标:了解化学科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古代化学、近代化学、现代化学。

1.2 化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化学研究的内容,掌握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化学研究的对象、化学研究的内容、化学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物质的组成和分类2.1 物质的组成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物质的组成,掌握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

教学内容:物质的组成、分子、原子、离子。

2.2 物质的分类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物质的分类,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教学内容:纯净物、混合物、化合物、元素。

第三章:化学反应与能量3.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掌握化学反应的类型。

教学内容: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类型。

3.2 化学反应与能量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掌握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教学内容:放热反应、吸热反应、能量守恒定律。

第四章: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质4.1 碳的性质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碳的性质,掌握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内容:碳的物理性质、碳的化学性质。

4.2 碳的氧化物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碳的氧化物,掌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内容: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第五章:金属的化学性质5.1 金属的通性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金属的通性,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内容:金属的物理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

5.2 金属的氧化物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金属的氧化物,掌握金属氧化物的性质。

教学内容:金属氧化物、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第六章:溶液与溶解度6.1 溶液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溶液的定义,掌握溶液的组成和特点。

教学内容:溶液的定义、溶液的组成、溶液的特点。

6.2 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溶解度的概念,掌握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溶解度的定义、溶解度曲线、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教材分析一、地位和结构中国人常说“善始者,事半成。

”,初中化学课是学校教育中中学生系统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本章是初中化学课的开头一章,它带有绪言的性质。

正如章名所写,本章的学习内容旨在为学生打开化学的大门,使他们在学习伊始,初步了解化学这门课将要学些什么,学了化学有什么用,怎样学习化学;此外还要让学生了解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和最基本的学习方法,为化学入门学习做好准备。

简而言之,本章在整个教材体系中,具有启明星的作用,为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指明了方向。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

开启化学的大门,就要使学生真切地体验到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内容是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是引人入胜、富有魅力的。

为此本章以“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化学研究什么?”、“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为主题,通过约53幅插图和11个实验介绍一些古代、近代和现代的化学成就及其应用、日常生活和生产以及科学实验中的化学事实、现象及应用,让学生直观地领会到:化学事实和现象就在自己的身边和体内,化学科学内容丰富多彩、有趣有用,从而把学生要求学习的“胃口”充分调动起来。

基于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且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因此培养学生掌握“以观察、实验、实践为主的探究活动”这一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尤为重要。

本章第一节以26幅插图、4个《观察与思考》、2个《交流与讨论》和1个《活动与探究》,第二节以27幅插图、1个《观察与思考》、1个《交流与讨论》、1个《联想和启示》和3个《活动与探究》,第三节以1个《交流与讨论》和2个《活动与探究》;力求使学生通过简单的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初步体会到观察的重要性、实验的实证性和什么是科学研究。

与此同时教材在《练习与实践》中也安排了相关的训练题。

二、教学设计1、指导思想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结合学科知识的特点,创设情景,努力培养让学生终身受益的好习惯。

面对依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新教材,如何根据新课程的教育理念,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形式,进行本学科的课堂教学,是每一位新课程的实施者——教师,既十分关注又颇感困惑的问题。

作为化学教师,深刻理解化学学科的课程设计理念并付诸实践,是成功进行化学学科课堂教学实践的关键所在。

在《标准》的设计思路中明确指出:课程的理念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标准》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一课程总目标又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构建的。

且《标准》在其第二部分进行了如下的概括性论述:“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的能力。

”纵观《标准》中的上述论述,我们不难得出结论——新教材所体现的种种特点(①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对科学过程的感受②精心创设探究情境,培养学生探究能力③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加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渗透与融合④注意体现科学·技术·社会(STS)教育的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⑤改革实验内容,加强实验的探究性)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和具体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时,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就必须充分体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的课程总目标。

即科学素养的形成与提高是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灵魂。

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科学素养的内涵应包括下列三个主要方面:对于科学知识(科学术语和科学基本观点)达到基本了解程度;对科学的方法达到基本了解的程度;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了解的程度。

众所周知,素养的本意是指一个人的平日的修养。

顾名思义,科学素养是指一个人平日在科学方面的修养。

而素养的形成与提高来自于教育,因此科学素养的形成与提高必然来自于科学教育。

科学是指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就其对自然现象客观规律的探究进程来说,其本质是探究;科学可分为相互关联的四个层次的内容,即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其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

因此科学教育应是科学本质和教育本质的的结合。

科学教育无疑应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四个方面的教育。

如何通过课堂教学这一具体实践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得以形成和提高,我们认为其切入点就是——培养让学生终身受益得好习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坏习惯是一种势力,好习惯是一种力量。

改变坏习惯,习惯好习惯,这才是教育的美好结局。

乌申斯基曾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们存在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

”。

因此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播种行为,收获的是习惯;播种习惯,收获的是命运。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要使这一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到实处,注重结合学科特点,培养让学生终身受益的好习惯,无疑是一个好方法,同时也是学科课程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地具体体现。

因此科学素养的形成与提高在新课程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实践就是要培养让学生终身受益的好习惯以适应未来的化学学习。

鉴于初中化学教育是一个启蒙教育,因此我们以为,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除了注意加强培养具有学科特色的好习惯(如:细心观察、勤于动手、严谨描述等习惯)外,还应注意重点培养学生以下四方面的好习惯。

①、阅读交流的习惯科学知识是由科学用语、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等组成。

科学知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生产、分配和消费(使用)成为最重要的因素。

阅读是指通过看(书报等)并领会其内容。

有目的、有意义的阅读交流是掌握任何科学知识的基础。

同样作为自然科学的化学科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主要来自于学生有目的、有意义的阅读交流。

因而,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交流的习惯。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通过创设情境和有目的的指导,使学生明确阅读交流不是文科的专利,化学知识的习得离不开自身的阅读量、阅读水平的提高和交流的情况;阅读的内容包括教材、课外参考书、报刊杂志和网页;阅读的方式可以是通读,也可以是有选择的重点阅读或上网查询等;也可以是同学观看电视、同学间、师生间和母(父)子(女)间的相互交流;使学生养成带着问题去阅读、通过阅读解疑、思考、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②、科学探究的习惯,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科学方法的教育是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的科学方法包括科学的学习方法、科学的解决问题方法、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的实验方法等。

每一门学科都有其独特的科学研究方法,作为自然科学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同样也有着具有化学学科特点的科学研究方法。

“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

它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

”因此科学探究的习惯的培养是培养学生科学学习化学、科学的解决化学问题方法、科学的思考化学问题和科学的进行化学实验的好方法。

由好奇心引发的探究心是人与生俱来的,这种好奇心、探究心不仅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习惯的最佳切入点。

我们知道简单内容的学习同样可以具有探究性,而复杂、深奥知识的学习照样可以是接受性的,关键在于教育者的观念和实践。

因而我们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各个知识点,创设具有探究学习的氛围,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习惯。

③、敢于质疑的习惯科学态度是通过对科学知识的正确理解和科学发展的整体把握而形成的科学信念与科学习惯。

科学精神是对科学真理探索过程中,在对科学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孕育起来的推动科学进步的价值观和心理取向。

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的本性是拒绝权威、更拒绝权力的,科学的本质并不是证实真理,而是不断发现以前的错误,不断更新。

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中相通的一个要素就是敢于质疑。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只是一个入门教育,因此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习惯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基本切入点,也是完全符合入门学科教育要求的。

如教师在进行氧气收集方法的教学时,可以在引导学生探究收集方法原理的基础上,提出类似“我们该如何到学校操场上收集一定量的空气,用于环保检测?”的问题,让学生探讨,并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实验室中收集氧气方法是否只有两种”,并加以探究,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好习惯。

④、综合运用的习惯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不断深化地对世界进行分析的过程,可世界本身并不会因为人类的分类而发生任何变化,依旧浑然一体。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加关注怎样使传授知识的过程成为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开发学生智慧的过程,开发学生智慧的过程即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的过程。

叶圣陶先生说过:“学校里的课程各个分立,这是不得已的办法,不分立就无从指导。

无从学习。

但因为分立的缘故,某种课程往往偏于一种境界,如数学理化偏于逻辑的境界,历史地理偏于记忆得境界,公民训练偏于道德的境界,等等。

”“教育的最后目标却在种种境界的综合,就是说,使每个分立的课程,所发生的影响,纠结在一起,构成个有机体似的境界,让学生的身心都沉浸在其中。

”要使学生能够“沉浸其中”,教师首先要进入这一“境界”,并在学科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这一“境界”,作为启蒙教育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就应该从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着手,同时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介绍化学与日常生活、社会生产、环境、资源等方面的联系,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生活和社会之中,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社会生产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的好习惯。

2、教学模式的选择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因校制宜、因班制宜选择能将新课程标准设计理念融入之中的模式。

哪怕是“旧歌新唱”也可以,因此我校教研组提供了两位教师执笔的教案供各位同行参考。

三、教学建议第一节课最重要的是引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师要用丰富的事例让学生认识各种新奇、生动、鲜明的化学现象,用各种令人赏心悦目的化学物质和化学现象为学生创造学习情境,从刺激学生感观入手,激发学生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要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认识水平引导学生自主地、开放地学习,循序渐进,使所有的学生都能体验到“跳一跳即可摘到桃子”的愉快心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