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勒庞 内容简介读后感

合集下载

《乌合之众》读后感

《乌合之众》读后感

《乌合之众》读后感《乌合之众》读后感(通用6篇)《乌合之众》读后感1《乌合之众・・・群体时代的大众心理》是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创作的社会心理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895年。

本书描写了群体心理、群体的观念与信念、不同群体的分类及特性,其中有意思的是分析了社会教育问题和群体领袖及其演讲。

一群具有什么样特性的人才能定义为群体,是首先要讨论的问题。

他们也许是有着相同的宗教信仰,或者属于某个阶层,亦或是有着共同的政治立场,什么样的一群人不是群体呢,一个广场上的人,一个国家的人,因为你没法用一个共同的心理特性去描述他们。

群体的特性是冲动的,可善良的也可以是邪恶的,他们对复杂的事情无法处理,哪怕他们是一群大学生,平时理性和富有知识,成为一个群体后,对复杂问题也是无法处理的,对群体的任务是越简单越好。

本书讨论的教育问题,放到现在同样是问题,一百多年了仍未解决。

社会生产发展提高了基础教育,但基础教育的目的和社会就业的不稳定,让年轻人群体的就业目标变成了公务岗位,又由于岗位的稀缺性,造成了大量的年轻人无法成为公务员,他们接受了公务员式的教育,却无法获得相应岗位。

巨大的失落感,让年轻群体无所适从。

前段时间看到消息,教育拨款倾向中职教育,好的中专学校录取分数接近本科,希望以后的孩子,能够从工科学校学到更专业技能,走出美好的未来。

本书讲解了如何成为一个领袖,群体领袖具有什么样的特质。

群体领袖一定要有威望,他在群体的中演讲,凭借自己的威望就可以让群体安静,演讲稿也不需要有什么具体的数据和理论支撑,他的演讲只需要断言,并把断言不停的重复,将自己的情绪传染给群体。

这样的观点就会深入人心,哪怕你回家后发现他讲的就是一坨狗屎,但是身在群体之中你一定会对此深信不疑。

这本书我刚读完了第一遍,全凭印象写的读后感,其中偏见和误读望指正。

《乌合之众》读后感2大众心理学,是我自从接触教育心理学以来读的第一本这么宏大的心理学内容。

不同于小群体,这本书是以人类为基点的,故它宏大。

《乌合之众》读后感11篇

《乌合之众》读后感11篇

《乌合之众》读后感11篇《乌合之众》读后感篇1《乌合之众》以十八世纪法国大革命为背景,分析研究社会历史运动中作为主题参与的群众,他们的行为、心理的诸般特征。

作者勒庞是法国社会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群体心理学的创始人。

同时他也是典型的精英主义者,他反对集体主义,最早阐明了“个体在群体影响下思想与行为的转变”。

在勒庞看来这“乌合之众”就是群体,一群人聚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心理的群体”,他们并非简单的人数累加,而是“永远漫游在无意识的领地,会随时听命于一切暗示,表现出对理性的影响无动于衷的生物所特有的激情,它们失去了一切批判能力,除了极端轻信外再无别的可能”。

这就是勒庞的“乌合之众”。

显然“乌合之众”不仅适乎 18 世纪的法国,更似乎暗合当下的网络社会。

在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在全媒体的环境下,新兴的大量互联网信息平台,是否也是凝聚着“乌合之众”?正如勒庞所说“群众等同于无意识集体。

因为无意识,所以力量强大。

”这里的“无意识”指缺乏理性、推理能力低下、少有深思熟虑。

无意识主宰着有机体的生活,而且在有机体的智力活动中,这种力量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如今的网络时代,群体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缺乏理性思考的言论四处滋生,群体跟风的大量转发使得各种网络平台充斥着垃圾信息,也使得处于群体中的人更难以辨别各种信息。

如20xx 年3 月份因日本核辐射事件从温州等地刮起的“抢盐风波”透过微博、短信的匿名转发迅速传播,广东、浙江、福建等省市的盐价瞬间飙升,超市络绎不绝的抢盐人,货架之上食盐的颗粒残存,集体无意识透过网络平台演化成了一场社会危机。

仔细揣度,发现抢购者往往抱着这样几种心态:有的担心日本核电站爆炸对人体有影响,买点碘盐回去吃防辐射;有的担心海水被放射性物质污染,无法提炼盐;有的是看到微博这么传、别人这么抢生怕落后而跟着抢。

如此简单的逻辑经过微博的转发摧毁了大众的理性。

对于“微博心理群体”中的个体而言,他们可能并未意识到自己已然成为了某一特定“心理群体”中的一份子。

《乌合之众》读后感

《乌合之众》读后感

《乌合之众》读后感《乌合之众》是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勒庞的经典之作,该书对群体心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感群体对个体的影响力之大,以及群体心理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

勒庞通过大量的案例和实证研究,揭示了群体心理中的一些普遍特点。

首先,他指出群体具有极强的情绪感染力和集体行为倾向。

当个体融入群体之后,他们往往会受到群体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的影响,产生一种与平时不同的行为。

其次,勒庞认为群体的思维方式往往是简单和情绪化的,个体在群体中容易丧失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的能力,从而导致盲目从众和不理性的行为。

阅读《乌合之众》给我带来了深刻的思考。

在现代社会中,群体对个体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群体行为也越来越复杂。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群体事件或群体行动,这些行动往往是由群体中的个体受到情绪感染而产生的。

比如,一些示威游行、暴乱事件,往往是由一小部分人的行为引发了群体的跟随,最终导致了不可预测的后果。

这种情况下,个体的理性思考和独立判断能力往往被抛弃,人们更容易受到群体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的影响。

读完这本书后,我开始更加关注自己在群体中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我希望自己能够保持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的能力,不被群体的情绪和行为所左右。

同时,我也更加理解了群体行为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对于群体事件和群体行动,我会更加审慎地对待和思考。

总的来说,阅读《乌合之众》让我对群体心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群体对个体的影响力之大,以及群体心理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让我深感警惕。

我希望自己能够保持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的能力,在群体中保持理性和冷静,不被群体的情绪和行为所左右。

同时,我也更加关注群体行为和群体事件,努力理解和分析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只有这样,我才能够更好地应对群体心理的挑战,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理性思考能力。

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读后感

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读后感

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读后感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是一部以群体心理为主题的著作,对于理解人群行为和思维方式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深受触动,思绪万千,希望通过这篇读后感来表达我的感受和理解。

首先,我被书中对于群体心理的描绘所震撼。

勒庞通过深入研究大众心理,指出人们在群体中的行为和思维会发生急剧的改变。

他强调了群体中的个体会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变得容易被情感和冲动所左右。

群体的力量可以让人们沉浸在一种集体意识中,忽视个体的价值和利益。

这种情况在政治集会、社会运动甚至是暴力事件中都会发生。

勒庞通过详细的案例分析,揭示了人们在群体中展现出的群体心理特征,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人性的复杂性和群体意识对于个体的影响。

其次,书中对于群体心理形成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勒庞认为,群体心理的形成和个体心理的差异、社会环境以及领导者的影响有着密切的联系。

他将个体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理性的个体,一种是感性的个体。

而感性的个体更容易受到社会环境和群体的影响,他们更容易被领导者的激情和鼓动所感染,从而加入到某个特定的群体中。

此外,领导者的言行也对群体心理的形成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领导者的魅力和号召力可以将一个零散的群体团结起来,使他们具有共同的思想和目标。

这些因素的交织和相互作用,导致了群体心理的形成。

再次,书中对于群体心理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勒庞指出,群体心理的强大力量可以使人们迷失自我,放弃个人的判断和自由意志。

在群体中,个体会失去自我意识,变成一个匿名的群众,他们不再有独立的意见和主张。

群体的力量可以极大地改变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例如,在政治集会中,人们会受到领导者和其他参与者的言行所影响,他们会情绪高涨,热情激昂,从而做出一些冲动的行为。

而在社会运动和暴力事件中,群体心理可以使人们失去理智,盲从于暴力行动,导致事态的进一步恶化。

勒庞通过反复强调群体心理的这种影响力,提醒人们要理性思考,并保持对自己思维的独立性。

《乌合之众》读后感(通用13篇)

《乌合之众》读后感(通用13篇)

《乌合之众》读后感(通用13篇)《乌合之众》读后感(通用13篇)《乌合之众》读后感篇1《乌合之众》的作者是古斯塔夫・勒庞,是一位法国人,他在书中层层分析,逐步推进,明确指出个人一旦进入群体中,他的个性便被湮没了,群体的思想占据统治地位,而群体的行为表现为无异议,情绪化和低智商。

他也在书中例举了大量的例子来论证他的观点,而我在读完这本书后,针对他的观点我也存在着不认可,但是回想起自己所在的社会,不也处处存在他所说的“群体化”现象。

就从当前疫情来看,社会自发性的进行捐款,许多明星也参与其中,但总有人会跳出来说:“你一个大明星就捐这么点?这么抠门的!”慢慢地、种种话语接踵而来,形成群体对捐款者人身攻击,从而形成道德绑架,然而这些群众也是从个人观点向舆论中心靠拢,思想慢慢被同化。

但平心而论,这些明星捍卫自己的财产有何不对,但公众情绪此时处于高度敏感,他们只会觉得有钱人就应该多出钱,但是无论出多少钱,群体只会认为出的少了,从而引发“众怒”。

这群体中每一个人就如一滴水汇入了整个河流,河流依然在,但这滴水却再也找不到了。

在这本书中作者总是用一种绝对性的词语来叙述,虽然他在书中例举了大量的例子来证明他的观点,但我始终觉得还是比较武断。

并不是所有的.群体都能同化每个人的思想,个人的思想还是占据主导地位,就如一颗沙粒他哪怕汇入了沙漠,可他还是那粒沙,始终都能找到。

读完《乌合之众》这本书让我们接触到了群众这种行为、心理产生的原因。

但是我认为每个人都应保持自己的批判精神、怀疑精神,永远不要随波逐流,成为“乌合之众”。

《乌合之众》读后感篇28月17日周日上午在动物园咖啡厅参加了“不止读书”会郑州站第五期,实到26人,认识了很多新朋友,但由于时间匆匆,都没有好好深聊,有点遗憾。

第五期讨论分享的书目是《乌合之众》,虽然“事前读完”是一个规矩,但还是有不少人没读/只读了一半/随便翻翻,读书会的一半主题不是讨论本书,反而变成了讨论读书会。

读心理学家勒庞社会心理学名著《乌合之众》有感

读心理学家勒庞社会心理学名著《乌合之众》有感

读心理学家勒庞社会心理学名著《乌合之众》有感这本《乌合之众》让我拍手叫绝。

在作者的阐发以及举例中,我看到的是当今社会种种与之类似的社会现象。

这样一本来自一百多年前的理论书所引发的共鸣感,让我终于明白为何它在社会现象类作文范本中的出镜率如此之高了。

有人说它具有前瞻性,有人说是因为我国真《乌合之众》读后感(一)《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完成于1895年,作为一本心理学专业著作,其中的概念及其表达都相当通俗易懂,不难看出它最初就是一本面向“大众”的“大众心理研究”。

这种方法既是残忍的,同时也是极为有效的。

勒庞在书中提出的许多理论,就其用词的犀利而言,绝不亚于鲁迅的讽刺小说。

勒庞说:“所谓的英雄或暴君,从未真实的存在过,他们只是人们为了满足心理需要而杜撰出来的人物”,“候选人必须用最离谱的哄骗手段,才能征服选民,同时还要毫不犹豫的做出最令人异想天开的承诺”,这些话语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听来依然振聋发聩。

在他的叙述中,集体的力量之粗蛮,方向转变之迅速,思维方式之简单,简直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

勒庞的研究是否足够客观和全面,作为非专业人士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要将其生搬硬套于此时此刻的中国也绝对是不可行的。

同时不可否认的是,其中对于“群体心理”,“群体意见与信念”的叙述,在当今中国社会的语境中是有一定价值的,是值得我们深入思索的。

“团结力量大”在五十年代后期开始长期被扭曲理解为“团结则战无不胜”和“团结则无所不能”,这是群体不承认障碍的一个表现。

当全社会充斥着一种“只承认前进不承认停滞和后退”的氛围时,个人很容易被这种盲目的乐观主义裹挟,进而半信半疑的成为群体中推波助澜的“帮凶”。

也正如勒庞所说,“并不是每个人都必然会被这种气氛感染,但如果他没有感受到这种情绪的话,那么他就会沦为群体情感的敌对方。

”在特殊时期,这种“站在人民的敌对面”的行为可能带来不同程度的恶果,甚至可能招致杀身之祸。

而在当今社会,这种自我意识的消融和群体情感的同化似乎不那么容易发生了,但在“天涯”和“猫扑”等网络论坛上,这种群体表达简单、夸张、粗暴、直白的倾向仍然随处可见。

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读后感(六篇)

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读后感(六篇)

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读后感《乌合之众》被专家学者们公认为目前已知的最具有影响力的著作之一。

作者古斯塔夫·勒庞是法国社会心理学家、社会学家,是群体心理学的创始人。

他以一个心理医生的视角,解剖人类内心中隐藏的心理毒瘤。

于是这本连他自己都没太在意的书在1895年出版后,居然以平均不到一年再版一次的速度疯狂地传播着,至1921年已印到第29版。

直至今日,这本著作依旧深深影响着当代社会,冲击着我们的内心世界。

不知是因为笔者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当中,从小接受着社会主义思想,还是阅历尚浅,以致于无法理解书中的某些内容。

初次翻阅此书时,感觉作者的言论就像一把锐利无比的长矛,直击内心,文中充斥着“不得不克制”“消失得无影无踪”“不可能”“疯狂的愤怒”等一系列侵略性很强的字眼,对于崇尚“中庸”思想、凡是不说绝对的中华民族而言,似乎如此不可理喻和蛮不讲理。

但慢慢沉浸于此书当中,又时时刻刻感受着其中的道理,似乎并非总是“一派胡言”。

或许是习惯了戴着面具面对一切,当有人试图粗鲁的摘下你的面具时,会恼羞成怒,会气急败坏,然后指着他的鼻子骂一顿。

无论如何,笔者在内心波动较大的情况下读完了此书,没有了初读的不解和不屑,也没有完全的认可。

谨以此报告记录下感想,或许不知所言。

勒庞生于法国,成长于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社会的大变革总是会由思想的大变革而起,并由思想的变革引导着社会的变革,社会的变革时期,又会再次催生思想的爆发。

勒庞诚然属于后者,他在巴黎学习医学,1866 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之后,游历了欧洲、北非和亚洲,写了数本有关人类学和考古学的著作。

尽管他有广泛的联系和庞大的科研计划,但他强烈的愿望却从未实现过。

大学的大门甚至科学院的大门都一直对他紧闭着。

勒庞就这样被排斥在正式的圈子之外。

或许正因为长期被排斥在社会圈子之外,勒庞作为一个“旁观者”看透了这些“圈子”,或者说是这些“群体”的丑陋和肮脏之处。

又或许是因为如此,勒庞丝毫不掩饰对这些“群体”的反感和厌恶,他将内心感受化作锐利的文字,试图刺穿这些“群体”光鲜面具下的丑陋,他的文字充斥着不加掩饰的侵略性与破坏性。

乌合之众简介及读后感

乌合之众简介及读后感

乌合之众简介及读后感"乌合之众"是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勒庞(Gustave Le Bon)于1895年出版的一本著名的心理学专著。

这本书深入探讨了群体行为和集体心理的特点,对社会心理学和政治心理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乌合之众》进行简要介绍,并分享我对其的读后感。

《乌合之众》这本书以其深刻的观点和对群体行为的独特分析而闻名于世。

勒庞认为,当个体加入群体时,他们的个体心理状态被抑制,集体特质将主导他们的思维和行为。

因此,群体的意愿和行动通常不是由个体的理性决策所决定的,而是受到情绪、冲动和短视的影响。

勒庞通过研究历史事件和群体行为来支持他的观点,如法国大革命和其他集体运动。

本书的内容从几个方面深入剖析了群体心理。

首先,勒庞介绍了群体内个体的心理特点。

他认为,在群体中,个体将失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易受情感激动和暴力行为的影响。

其次,他讨论了群体心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他指出,群体的形成往往是由于共同的情感和共享的特定目标等因素所驱动。

而群体的发展则是通过群体内的情感共鸣、集体意识和领导力的形成而实现的。

最后,勒庞探讨了群体行为的特征。

他提到了群体行为的盲从性、情绪性、冲动性以及对权威和领导的崇拜。

读完《乌合之众》后,我对群体行为和集体心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勒庞对群体行为的分析准确而深入,他揭示了群体的种种特点,帮助我认识到人们在群体中容易失去独立思考的倾向。

这本书通过大量的历史事例和案例研究,使我对群体行为产生了更深入的认识。

我开始思考为什么在一些社会运动中会出现极端行为和暴力事件,以及为什么人们在追随某些领导者时会失去理性和判断能力。

此外,本书还为我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来理解和分析当今社会中的各种群体现象。

现代社会中,各种集体运动和群体行为层出不穷,这包括政治抗议、宗教团体、球迷文化等。

通过《乌合之众》这本书,我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些群体行为的动因和特点。

勒庞提供的观点和分析为我提供了一种深入解读这些群体现象的工具。

《乌合之众》简介及读后感

《乌合之众》简介及读后感

《乌合之众》简介及读后感《乌合之众》简介及读后感一、引言《乌合之众》是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于1895年出版的一本著作。

本书以群体心理学为基础,系统地阐述了群体形成的原因、群体心态的特点以及群体行为的规律。

它不仅揭示了人的个体意识在群体中的丧失和变化,还对群体心理产生的原因和后果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二、主要章节1、第一篇:群体的心理特征1、群体的定义2、群体心态的特点3、群体心理与个体心理的差异2、第二篇:群体的形成与扩散1、群体形成的原因2、群体扩散的机制3、大众传媒对群体形成的影响3、第三篇:群体行为与心态1、群体的凝聚力与行动性2、群体心态对决策的影响3、群体行为的局限性与暴力倾向4、第四篇:思维的群体化与群体意识形态1、群体思维与个体思维的对比2、群体意识形态的形成与传播3、群体意识形态的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5、第五篇:群体心理的应用与研究1、群体心理在政治与社会运动中的应用2、群体心理研究的方法与局限性3、群体心理研究的前沿与展望三、读后感《乌合之众》深刻揭示了群体心理的本质和规律,使我对社会群体的行为和意识产生了深刻的认识。

通过阅读本书,我了解到群体心态的强大力量和对个体行为的引导作用,同时也认识到群体行为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局限性。

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和实证研究,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个生动的群体心理图景。

我深受启发,从中领悟到了人类行为的复杂性和群体对个体的模糊化作用。

综上所述,作为一本经典的社会心理学著作,《乌合之众》通过深入而细致的研究,为我们揭示了群体心理的奥秘。

它对个体的思维、行为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是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参考书之一。

附件:无法律名词及注释:无。

勒庞《乌合之众》读后感(大全五篇)

勒庞《乌合之众》读后感(大全五篇)

勒庞《乌合之众》读后感(大全五篇)第一篇:勒庞《乌合之众》读后感勒庞《乌合之众》读后感1法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勒庞,以研究大众心理学著称。

他认为现代生活逐渐以群体聚合为特征。

在《乌合之众》中他指出个人一旦进入群体中,他的个性便湮灭,群体的思想占据主导地位;而群体的行为表现为无异议、情绪化和低智商。

“群体不善推理,却急于行动。

它们目前的组织赋予它们巨大的力量。

我们目睹其诞生的那些教条,很快也会具有旧式教条的威力,也就是说,不容讨论的专横武断的力量。

群众的神权就要取代国王的神权了。

” “一些可以轻易在群体中流传的神话所以能够产生,不仅是因为他们极端轻信,也是事件在人群的想像中经过了奇妙曲解之后造成的后果。

在群体众目睽睽之下发生的最简单的事情,不久就会变得面目全非。

群体是用形象来思维的,而形象本身又会立刻引起与它毫无逻辑关系的一系列形象。

我们只要想一下,有时我们会因为在头脑中想到的任何事实而产生一连串幻觉,就很容易理解这种状态。

我们的理性告诉我们,它们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但是群体对这个事实却视若无睹,把歪曲性的想像力所引起的幻觉和真实事件混为一谈。

” 暴民是缺乏理性经验的群体,当对发生的种种事件缺乏有效的理性思考,就只能通过自身的感知经验和道听途说进行联想,并为之找到联系。

比如“西方媒体批评”——“反华势力”——“八国联军”——“保家卫国”一样。

“群体表现出来的感情不管是好是坏,其突出的特点就是极为简单而夸张。

在这方面,就像许多其他方面一样,群体中的个人类似于原始人,因为他不能作出细致的区分,他把事情视为一个整体,看不到它们的中间过渡状态。

群体情绪的夸张也受到另一事实的强化,即不管什么感情,一旦它表现出来,通过暗示和传染过程而非常迅速传播,它所明确赞扬的目标就会力量大增。

” 群体表现出的感情是无法复杂和具有深度的,因为他在集合个体时必须选取明确的,具有共性的情感指向,比如仇恨,热爱等等。

这样才能在简单和宏大的群体活动中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乌合之众读后感(精选10篇)

乌合之众读后感(精选10篇)

乌合之众读后感《乌合之众》是法国社会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在1895年发表的一本著名的作品。

该书讲述了社会群体中“乌合之众”的行为和心理特点,认为群众思想容易受到媒体和领袖的操控,容易陷入极端主义和狂热状态。

该书在当时引起了轰动,被誉为社会学、心理学和政治学的经典之作。

在阅读《乌合之众》这本书时,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性,人类社会的演变与每个人自身的行为,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本书以描绘群众的特性、形象,使我了解到群众心理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巨大影响,并且在当今这个社会大环境中,群众性事件愈发频繁,需着重关注和研究,避免因个别因素而导致的社会动荡和民不聊生的局面。

我对其中的“群体心理”这一环节颇感兴趣,阅读该书时,“群体心理”对于个人思想行为,集体行为运动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十分深刻地体现出来。

书中举的例子诸如锄奸运动、女权运动、宗教集体和暴力革命等,讲述的这些事件中愤怒、激动、压抑和忧郁等基本情绪在群体之中的传递,进而酿成了一系列群体行为,并最终促成了社会文化的变革。

实际上,在人的行为当中,我们往往很难做出独立的判断,总是会受到周围大众的情绪所影响,相信这个道理大家应该不会陌生。

这种群体行为能够产生如此的力量,对我来说是非常震撼的。

因为,在更加微观的层面来看,群体的主体特点即是多人的情绪集合,这种状态下能够发生的行动和情绪,是无法用一个人的思维和行动准则来描述的,群体行为是一种新的思维形态和生理动作的集合。

各类群体行为都是由生态环境、文化价值、思维观念组成的社会共识而产生的,理解这个问题则意味着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的变化和人的行为模式。

在书中,作者也分享了一份“更好地管理群体”的建议。

勒庞建议群体管理者遵守客观、公正、明智、超然的原则,以及关注群体的精神健康和教育意义,这是依据群体心理学研究得出的一些重要原则和策略。

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在群体行为中不被自我意识的瞌睡所笼罩?在一个组织、团队或政治群体中,发现自己处在群体意识中时,反思自身的思想、行动有时是非常必要的。

《乌合之众》精彩读后感4篇(每篇800字)

《乌合之众》精彩读后感4篇(每篇800字)

注:总共4篇、每篇字数800+,精彩在最后。

《乌合之众》读后感一在阅读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之后,我仿佛进入了人性深处最暗的角落,探索了群体心理中那些鲜为人知的秘密。

这本书不是简单对群体行为的描述,而是深入浅出地分析了群体心理的力量与影响。

勒庞笔下的“乌合之众”,是一面镜子,映照出社会心态的集体无意识,引发了我对人类行为的深度思考和强烈共鸣。

《乌合之众》将我带入了一个关于群体行为和心理的全新视角。

当个体汇集成群体时,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会发生戏剧化的变化。

勒庞精辟地指出,群体中个体的行为不再是独立理性的产物,而是群体心理的直接反应。

这种情境下的临时集体,无论其成员原本多么文明理智,都有可能显示出一种原始、冲动甚至狂热的状态。

书中提供的众多历史实例,如革命、宗教狂热和社会潮流,成为勒庞对群体心理学理论的直观诠释。

在他的笔下,众人的集体行动带有一种神秘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推动历史的进程,也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读这些案例时,我不禁对当今世界的各种社会现象进行了反思,试图寻找群体心理在其中的运作踪迹。

《乌合之众》中对领袖角色的分析,更让我意识到在群体中影响力如何形成和运用。

勒庞描述的领袖,其力量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个性和感染力,能激发群体中的共鸣,从而引导或操纵“乌合之众”的心理和行动。

在这个思考过程中,我开始重新审视领导力的本质,以及如何在给予信任和跟随之间找到平衡。

勒庞在《乌合之众》中巧妙地融合了社会学、心理学和哲学,开创了群众心理学的经典研究。

这本书不但改变了我对群体行为的看法,而且启发了我在面对社会现象时,采用更加深刻和多角度的分析。

这本书并不是让我们恐惧或蔑视群体,而是提醒了我们作为社会成员,我们应如何理解那些无形的力量,如何在我们的社会实践中,更加理性地发挥个体与集体的作用。

《乌合之众》的读后感不仅是理论的认知,更是对现实生活的一次深刻反思,它让我认识到,每个人,每一个决策,在群体共鸣中,都需要有所觉察、有所思考。

乌合之众勒庞读后感

乌合之众勒庞读后感

乌合之众勒庞读后感(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高中作文、初中作文、小学作文、读后感、观后感、好词好句、名人名言、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更多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high school essays, middle school essays, elementary school essays, reading feedback, observation feedback,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famous quot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more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乌合之众勒庞读后感乌合之众勒庞读后感六篇导语,您眼前所阅读的此篇文章有10152文字共六篇,由彭龙玉厘正之后发表!“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乌合之众勒庞读后感

乌合之众勒庞读后感

乌合之众勒庞读后感乌合之众勒庞读后感(一)《乌合之众》是法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群体心理学创始人古斯塔夫?勒庞的名着,初次出版于1895年。

该书深入浅出地剖析了群体的诸种特点及其成因。

全书分为三卷(群体心理、群体的意见与信念、不一样群体的分类及?特点),依次分析了“群体的感情和道德观”,“群体的观念、推理与想象力”,“群体的意见”,“群体领袖”等,深入透视了社会服从和过度服从、趣味单一、群众的反叛、大众文化、受别人支配的自我、群众户外、人的自我异化、官僚化过程、以及无意识在社会行为中的作用。

这部着作在国际学术界有着十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弗洛伊德曾评价说:“勒庞的这本书是当之无愧的名着,他极为精致地描述了群众心态。

”社会心理学家奥尔波特评价说:“在社会心理学领域已经写出的着作中,最有影响者,非勒庞的《乌合之众》莫属。

”社会学家墨顿评价?:“勒庞这本书具有持久的影响力,是群体行为的研究者不可不读的文献。

”与任何学术着作一样,该书也有其局限性,如作者因群体的非理性性质和表现而对它持鄙视和恐惧的态度。

他说:“个人在群体影响下,思想和感觉中道德约束与礼貌方式突然消失,原始冲动、幼稚行为和犯罪倾向的突然爆发。

”但同时他又认为群体是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因而是世界潮流的引领者。

但这种内在矛盾并未减损其思想学术价值,而是为之后者开启了更深入研究的空间。

这部着作对于我们这天认识和研究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现象依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启发好处。

乌合之众勒庞读后感(二)读勒庞在一个世纪前写的这本《乌合之众》,就像是在读一本二十世纪的人类史。

他以先知一般的洞见,察觉了群体;;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单元;;的各种特点及影响,并预见到,群体在一个愈加明主的社会中必将扮演愈加重要的角色,但也因此必将造成更大的危害。

勒庞该是个种族主义者。

恕我可能对西方大众文化批判无知,但纵览全本书,“种族”这个词出现得最多次。

勒庞认为:种族是决定人类行为最深层的因素。

乌合之众读后感4篇

乌合之众读后感4篇

乌合之众读后感4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心得体会、工作报告、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申请书、读后感、作文大全、合同范本、演讲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nsights, work report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application forms, post reading reviews, essay summarie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 draf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乌合之众读后感4篇《乌合之众读后感4篇》是一篇关于乌合之众这本经典著作的读后感合集。

《乌合之众》读后感

《乌合之众》读后感

《乌合之众》读后感乌合之众读后感《乌合之众》这本书是法国社会学家勒庞的代表作之一,它详细地揭示了群体心理和社会心理的种种现象。

作为一位社会学研究者,我深感这本书的重要性,让我对社会、人类行为和人性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在《乌合之众》中,勒庞首先提出了“大众心理”的概念。

他认为,当个体进入群体后,他的思维和行为将受到群体力量的迫使,而且这种力量足以让他放弃个体意识,彻底融入到整个群体中。

大众心理使得个体容易受到舆论和民意的影响,很多时候失去了自己的判断力,而成为乌合之众中的一个普通成员。

通过对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的分析,勒庞给出了乌合之众心理的几个特点。

首先是缺乏批判思维。

在群体中,个体容易受到别人的言论和行为的影响,导致自己的观点和行为变得模糊,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其次是情绪化和冲动性。

群体中的个体容易受到情绪的驱使,往往会随着群体的情绪波动而改变自己的行为和态度。

再次是盲从和崇拜权威。

乌合之众往往会崇拜和追随那些有权威的人,而不会质疑他们的决策和指导。

读完《乌合之众》,我不禁反思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在现代社会中,群体的力量越来越大,个体往往难以独善其身。

例如政治选举中,选民的意见往往受到媒体和政治家的操控,在群体中追随者较多的候选人往往能够获得更多的选票。

类似的现象还存在于消费领域,群体中的个体受到广告和其他消费者的影响,购买决策也因此而改变。

这让我深思个人的独立思考力和决策能力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此外,《乌合之众》也给我带来了对权力和权威的思考。

乌合之众往往会崇拜权威,但这种权威是否有真正的价值和正当性,却需要我们去审视。

权威者的决策和行为是否真正符合社会的利益,是否受到理性思考的指导,这是我们应该质疑的。

在个人的思维中保持独立判断力和批判思维,对权威的盲从和崇拜也应该有所克制。

总的来说,《乌合之众》给予了我对社会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社会心理和群体心理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了解和认识这些心理现象,可以让我们更好地适应社会,保持个人的独立思考力,不被乌合之众所左右。

(读后感)《乌合之众》读后感

(读后感)《乌合之众》读后感

(读后感)《乌合之众》读后感《乌合之众》读后感。

《乌合之众》是法国社会学家勒庞的代表作,通过对群体心理和行为的研究,揭示了群体的特点和行为规律。

读完这本书,让我对群体行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勒庞在书中提到了群体的几个特点,比如情感化、简单化、冲动性和容易受到传染性等。

这些特点使得群体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个体的理性和独立思考能力,而更容易受到外部影响和操纵。

这让我对一些群体事件和行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比如政治运动、宗教狂热和暴力事件等,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归因于群体的特性。

通过对群体行为的分析,勒庞也提出了一些对策,比如教育和宣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群体的情感化和冲动性,从而减少不理性的行为。

这让我意识到,要想改变一些不良的群体行为,不仅需要依靠个体的努力,也需要社会的改革和教育。

总的来说,读完《乌合之众》让我对群体行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意识到了个体和群体之间的关系。

希望通过对这些知识
的理解和应用,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引导群体行为,也更好地保护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读后感)《乌合之众》读后感

(读后感)《乌合之众》读后感

(读后感)《乌合之众》读后感
《乌合之众》读后感。

《乌合之众》是法国社会学家勒庞的经典著作,通过对群体心
理和行为的分析,揭示了人群在集体行动中所表现出的种种特征和
倾向。

读完这本书,让我对人群行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对
自己在群体中的行为有了更多的思考。

勒庞在书中提到了许多关于群体的特征,比如群体的情绪容易
被煽动、群体的思维容易受到影响、群体的行为容易趋向极端等等。

这些特征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不难发现的,比如政治集会上的情绪激昂、网络上的舆论热点、商场上的消费热潮等等,都是群体行为的
典型表现。

通过对这些特征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群体行为
的本质,也可以更好地预测和引导群体行为。

除了对群体行为的分析,勒庞还提到了群体对个体的影响。


群体中,个体的思维和行为往往会受到他人的影响,甚至会失去自我,变得盲目从众。

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屡见不鲜的,比如
一些群体事件中的暴力行为、一些社交媒体上的谣言传播等等,都
是个体受群体影响的典型表现。

通过对这种影响的认识,我们可以
更好地保持自我,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行为。

总的来说,读完《乌合之众》让我对群体行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自己在群体中的行为有了更多的思考。

我相信这些认识和思考会对我的生活和工作有所帮助,也会让我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周围发生的事情。

希望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群体行为,也能够更好地保持自我,成为一个更加理性和独立的个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勒庞的《乌合之众》,“是一部以阅读法国大革命时间为基础的群体行为的社会心理学著作”。

罗伯特•墨顿的序“勒庞《乌合之众》的得与失”写得很好,他提到一点,“《乌合之众》的当代意义,在于它发现问题的功能而非解决问题的功能。

”勒庞不是一个社会学家,不像迪尔凯姆(这家伙是社会学大师,他的《社会学方法的准则》,应该列为调查记者和特稿记者必读书目,至少可以了解学习一门方法论)一样,用收集和分析社会学数据来研究。

但他对社会学有先天的本能。

首先,他先知般写道:“我们就要进入的时代,千真万确将是一个群体的时代。

”(导言:群体的时代)在之前的时代里,民众的声音不受重视,到了那个年代,民主、大众传媒等的出现,让民众从各个阶层进入政治生活。

然后第一卷,勒庞开始分析群体的心理。

一、群体的一般特征。

自觉地个性消失,形成一种集体心理:无意识、低智力等。

1、形成集体的个人会感觉到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使他敢于发泄出自本能的欲望。

2、传染的现象。

3、最重要的原因,同孤立的个人所表现出的特点截然相反。

二、分析群体的感情和道德观。

在大多数群体中,可以看到如下特点:1、冲动、易变和急躁。

“群体没有能力做任何长远的打算或思考。

”2、易受暗示和轻信。

这是一种集体幻觉的机制。

“群体永远漫游者无意识的领地。

”“在暗示和相互传染的推动下,一个人编造的奇迹,立刻就会被所有的人接受。

”3、夸张与单纯。

“群体表现出来的感情不管是好是坏,其突出的特点就是极为简单而夸张。

”“群体情绪的简单和夸张所造成的结果是,它全然不知怀疑和不确定性为何物。

”勒庞还表面,“个人一旦成为群体的一员,他的智力立刻会大大下降。

”4、偏执、专横和保守。

“群体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提供给他们的各种意见、想法和信念,他们或者全盘接受,或者一概拒绝,将其视为绝对真理或绝对谬论。

”还有一点,勒庞老师看得很精准:“群体随时会反抗软弱可欺者,对强权低声下气。

如果强权时断时续,而群体又总是被极端情绪所左右,它便会表现得反复无常,时而无法无天,时而卑躬屈膝。

”保守一说,则是“群体强烈地受着无意识因素的支配,因此很容易屈从于世俗的等级制,难免会十分保守”。

5、群体的道德。

“群体的道德水平十分低劣。

”人都有野蛮和破坏性的本能,如果加入到不负责任的群体,清楚不会受惩罚后,便会彻底放纵这种本能。

群体可能无恶不作,也可能表现出极崇高的献身和牺牲举动,所以“以名誉、光荣和爱国主义作为号召,最有可能影响到组成群体的个人,而且经常可以达到使他慷慨赴死的地步”。

三、群体的观念、推理与想象力。

1、群体的观念。

“给群体提供的无论是什么观念,只有当它们具有绝对的、毫不妥协的和简单明了的形式时,才能产生有效的影响。

因此它们都会披上形象化的外衣,也只有以这种形式,它们才能为群众所接受。

”后面,勒老师提到的一点,可以看成是精英主义者得意的地方,实话说,我也认同这点:“就观念而言,群体总是落后于博学之士和哲学家好几代人。

”2、群体的理性。

群体对事情的论证,从逻辑上看十分拙劣。

其推理的特点,“是把彼此不同,只做表面上相似的事物搅在一起,并且立刻把具体的事物普遍化。

”——这个在微博尤其明显,不管事实本身,只摘取简单的表象的相同点加以放大,后由此得出一个普遍化的结论,比如:官员都是弱智、路人都是冷漠等。

3、群体的想象力。

群体的想象力强大而活跃,而且非常敏感。

“在历史上,表象总是比真相起着更重要的作用,不现实的因素总是比现实的因素更重要。

”“侵略者的权力和国家的威力,便是建立在群体的想象力上。

”四、群体信仰所采取的宗教形式。

说到底,就是崇拜一个神,盲目服从、残忍的偏执和要求狂热的宣传等。

“一切宗教或政治信条的创立者所以能够立住脚,皆因为他们成功激起了群众想入非非的感情,他们使群众中崇拜和服从中,找到了自己的幸福,随时准备为自己的偶像赴汤蹈火。

这种任何时代概无例外。

”——这点来解释粉丝群体再合适不过了。

进入第二卷,群体的意见与信念。

在这一卷里,勒庞讨论的几个问题,群体的意见和信念形成的间接和直接因素、群体领袖是什么人,他有怎样的动员手段、最后一点是群体的意见和信念中,有哪些是牢固的信念,哪些是多变的信念,以及这两种信念形成的原因。

一、群体的意见和信念中的间接因素。

包括五种:种族;传统;时间;政治和社会制度;教育。

1、种族。

这一点作者没有详细讨论,他在另外一本书《民族演化的心理规律》里讨论过。

2、传统。

从胚胎学可以证明,过去的时间对于生物进化的巨大影响,把这种理论放到历史学,也可以看出传统的重要性。

因此勒老师坚持认为群体具有保守主义精神,哪些最狂暴的反叛最终也只会造成一些嘴皮子上的变化。

勒庞老师难得地提到了中国,当作反面例子:“如果一个民族使自己在习俗变得过于牢固,它便不会再发生变化,于是就像中国一样,变得没有改进能力。

”他的理想是这样的:“对于一个民族来说,理想的状态是保留过去的制度,只用不易察觉的方式一点一滴地加以改进。

这种理想不易实现。

使它变成现实的几乎只有古罗马人和近代英国人。

”3、时间。

这点其实无须详细的论述,人人都懂,勒老师也只是提供一些名人名言式的说法,放到现在的最大作用就是让新周刊之类的官方微博有内容可以发早安晚安。

比如,“它是惟一的创造者,也是惟一的伟大毁灭者。

”“它们获得力量靠的是时间,失去力量也是因为时间。

”“时间是我们最可靠的主人,为了看到一切事物有何变化,应当让它自由地发挥作用。

”4、政治和社会制度。

勒老师认为,深刻影响群体禀性的手段,不能到制度中去寻找。

他有个观点,“一个民族并没有真正改变其各种制度的能力。

毫无疑问,以暴力革命为代价,它可以改变其名称,但是其本质依然如故。

”——这说的不就是我党当年的革命和毛的各种手段嘛。

5、教育。

很多人夸大了教育的作用了,“教育既不会使人变得更道德,也不会使他更幸福;它既不能改变他的本能,也不能改变他天生的热情,而且有时——只要进行不良引导即可——害处远大于好处。

”然后,在如何让专业教育提供智力上,勒庞引用了丹纳(在本书里被翻译成泰纳,丹纳最出名的作品是《艺术哲学》,傅雷翻译的,非常好)的说明,可以详细看看。

二、群体意见和信念中的直接因素。

包括四种:形象、词语和套话;幻觉;经验;理性。

1、形象、词语和套话。

勒老师这段讲得精彩啊:“最不明确的词语,有时反而影响最大。

例如像民主、社会主义、平等、自由等等,它们的含义极为模糊,即使一大堆专著也不足以确定它们的所指。

然而这区区几个词语的确有着神奇的威力,它们似乎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

各种极不相同的潜意识中的抱负及其实现的希望,全被它们集于一身。

”然后,他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结论:“统治者的艺术,就像律师的艺术一样,首先在于驾驭辞藻的学问。

这门艺术遇到的最大困难之一,就是在同一个社会,同一个词对于不同的社会阶层往往有不同的含义,表面上看他们用词相同,其实他们说着不同的语言。

”——这个放到我党身上,早年创造出的那套官话便是如此,当年洗脑成功,大家都认同,现在就不同了,而且的确同样的词在官方语境和民间语境的意思不同,比如一些大家熟悉的词:一小撮、不明真相等就是此类。

再说远一点,《1984》里关于真理部、新词的描述,与这个遥相呼应。

2、幻觉。

“自从出现文明以来,群体便一直处在幻觉的影响之下。

他们为制造幻觉的人建庙塑像,设计祭坛,超过了所有其他人。

”——嗯,不问苍生问鬼神就是此类。

所以勒庞在后面又下结论:“推动各民族演化的主要因素,永远不是真理,而是谬误。

”还有一点,勒庞说到了社会主义强大的原因:“它的鼓吹者是那些非常无视现实,因而敢于向人类承诺幸福的人。

”3、经验。

经验可以让过于危险的幻想破灭,但需要发生在非常大的范围内,这个范围也包括时间,所以经验需要一再出现,而且通常“一代人的经验对下一代人是没多少用处的。

”4、理性。

前面已经提到群体心理的非理性,为什么这里还要提到理性,勒庞主要强调的是理性的影响的消极价值。

他对理性并没有好感,认为幻觉其实是必要的,而理性在历史上并没怎么指引过人类走上文明之路。

“一切文明的主要动力并不是理性,倒不如说,尽管存在着理性,文明的动力仍然是各种感情——譬如尊严、自我牺牲、宗教信仰、爱国主义以及对荣誉的爱。

”三、群体领袖及其说服的手法。

1、为什么只要有生物聚集(无论是人还是动物),就会有头领?领袖更有可能是个实干家而非思想家,意志坚强、有强大的信仰,而“聚集成群的人会完全丧失自己的意志,本能地转向一个具备他们所没有的品质的人。

”“大多数人,尤其是群众中的大多数人,除了自己的行业之外,对任何问题都没有清楚而合理的想法。

”2、领袖的动员手段:断言、重复和传染。

看到这个标题,首先我想起的是史玉柱的广告,比如脑白金,就符合这三个特点。

勒庞说道:“一个断言越是简单明了,证据和证明看上去月贫乏,它就越有威力。

一切时代的宗教书和各种法典,总是诉诸简单的断言。

号召人们起来捍卫某项政治事业的政客,利用广告手段推销产品的商人,全都深知断言的价值。

”进一步的是,“极为重要的修辞发只有一个,那就是重复”。

3、名望。

名望是一种难以抗拒的力量,总括起来可以分为两类:先天的名望(称号、财富和名誉)和个人名望(其中提到拿破仑那部分很有意思,或者可以用现在更流行的词来表述:气场)。

四、群体的信念和意见的变化范围。

主要分为两类:牢固、重要和持久的信念(如封建主义、基督教和新教)和短暂而易变的意见(如浪漫主义、自然主义或神秘主义)。

1、牢固的信念。

“伟大的普遍信仰数量十分有限。

它们的兴衰是每一个文明种族的历史上令人瞩目的事件。

它们构成了文明的真正基础。

”,还有一个特点,“建立普遍信念的道路可谓困难重重,不过一旦它站稳了脚跟,它便会具有不可征服的力量,无论从哲学上看它多么荒谬,它都会进入最清醒的头脑。

”基本的信念,大多是宗教信仰的产物。

而勒庞认为,共产主义“只能算是等而下之的信仰”。

2、群体意见的多变。

“一切与民族的普遍信念和情感相悖的东西,都没有持久力,逆流不久便又回到了主河道。

”群众易变的意见多,有三个原因:首先,过去的信仰失去了影响力,普遍信仰衰落;其次,群众的势力在不断增长,这种势力越来越没有制衡的力量。

第三个原因是报业的发展(勒庞那个年代才开始的,到20世纪后乃至网络时代,大众媒体的这点影响越来越大),不断地把完全对立的意见带到群众面前。

第三卷也是最后一卷,勒庞分析了不同群体的分类及其特点。

一、群体的分类。

具体是这样分类的:两大类,异质化群体和同质化群体。

其中,异质化群体包括两类:无名称的群体(如街头群体)和有名称的群体(如陪审团、议会等);同质化群体包括三类:派别(政治派别、宗教派别等)、身份团体(军人、僧侣、劳工等)和阶级(中产阶级、农民阶级等)。

在这本书里,勒庞只讨论了各种异质化群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