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美术教育理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具以下 基本含义:
教育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活力之 源,必须通过现实生活去发现教育的 意义。
(二)学校即社会
杜威主张,学校应该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起来, 缩小到一个雏形的状态。每个学校都应成为一 种雏形的社会,他说:“只有当学校本身是一 个小规模的合作化社会的时候,教育才能使儿 童为将来的社会生活做准备。”这个革新的学 校既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又反映理想的社会 生活。它反过来可以促进民主社会的进一步改 良。 “当学校能在这样一个小社会里引导和训练 每个儿童成为社会的成员,用服务的精神熏陶 他,并授予有效的自我指导的工具时,我们将 拥有一个有价值的、可爱的、和谐的大社会的 最强大的并且最好的保证。”
第五讲
现代美术教育理论和思想
讲解:王君
一、杜威教育理论和思想。 二、奥托的美术教育思想 和教学实践。 三、零点计划和美 国现代教育家的美 术教育思想。
一、杜威教育理论和思想
• 杜威在公元1859年10月20日 出生,他诞生在一个中产阶 级的杂货商家中。他的家乡 在新英格兰的维蒙特州的贝 林顿。这个地方向来习于自 治,崇尚自由,笃信民主制 度。教育和哲学方面,宣扬 他的实用主义哲学和教育学 思想。
(一)以儿童为中心 (二)教师是辅导者和观察者
(一)以儿童为中心:
• 杜威认为,传统教育的“重心在教师,在教科书以及 在你所喜欢的任何地方和一切地方,唯独不在儿童自 己的直接的本能和活动。”杜威提出“儿童中心论”, 把重心从教师、教材转移到学生。 • 他说:“现在,我们教育中将引起的改变是重心的转 移。这是一种变革,这是一种革命,这是和哥白尼把 天文学的中心从地球转到太阳一样的那种革命。这里, 儿童变成了太阳,而教育的一切措施则围绕着他们转 动,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 来。”
1974出版 《审美教育教学课程》
• 1、多种美术作品作为美术课的内容。 • 2、美术课的目的之一是成为解放的工 具。 • 3、课堂方法和学生兴趣。 • 4、课堂计划部骤。
三、零点计划和美国现代教 育家的美术教育思想。
背景:
• 19世纪末科学的中心已由欧洲移向美 国,许多现代的科学发明创造都诞生 在美国
杜威所谓的教育无目的说并不是说,教育真 的没有什么目的。杜威的原文是教育除自 身之外无目的,教育目的在于儿童的生长 和生活 。 主要指由儿童的本能、冲动、天性和兴 趣等决定的教育历程的目的。 “教育无目的论”反对由家长或教师给 予儿童以教育的目的,从外面硬性插入教 育历程的目的 。 显然,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是对于传统 教育目的论的一种纠正:脱离儿童由成人 决定教育目的。
(二)教师是辅导者和观察者:
既然儿童成为教育的主体,每个儿童的发展 和生长就是目的,教师的工作性质已经发生变化: "教师的作用必须从一个向导和指挥者变为一 个观察者和帮手。由于教师注意到每个学生而着 眼于允许每个人最大限度地发展思维和推理能力, 并且利用读、写、算的课作为训练儿童判断力和 活动能力的工具,因此儿童的作用也必然发生改 变。它变成了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儿童成为询 问者和实验者。”
―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
• 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是杜威教育 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的命题。杜威认为, 经验在教育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一切 真正的教育从经验中产生”。 • 教育中经验的改造主要就是指对儿童身 心构成各个方面的改造,实际上,经验 改造的过程也就是儿童身心诸方面全面、 充分生长的过程。
儿童与教师
书中概念:
• 实物逻辑 • 目的理性 • 理论等
1969修订再版——教学方 案模型更成熟
• 1、课堂的中心任务是“画面问题” • 2、美术的专业目的就是传播“结构 设计与交流” • 3、专业内容、具象和材料与目的的 密切相关的 • 4、专业方法是“生产”和“默想” • 5、在课堂设计中,“手段”也是很 重要的。
―教育无目的论”
同样,杜威从教育即生活论中引出他的教 育无目的论。杜威认为,生活的特征是 生长,教育即生活这句话意味着教育即 生长或生长过程。除它自身之外,没有 别的目的。 “生活就是发展;不断发展,不断生 长,就是生活。用教育的术语来说,就 是:(1)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 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2)教 育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改组、不断改造和 不断转化的过程。”
教育即生长
• 在提出教育即生活的同时,杜威又说:“生 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即生长。” • 生活就是生长,人的发展就是原始的本能生 长的过程。 • 教育决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去吸收, 而是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 • 教育的过程是一个继续不断的生长过程,在 生长的每个阶段,都以增加生长的能力为其 目的。
• “从做中学”,要求学生在学 习中变被动为主动,在活动中 求知、学习,而不仅仅是静静 的听课 。
• 杜威指出,儿童的兴趣或本能冲动分为: 语言交际、探究发现、建造、 艺术表现 • “艺术的冲动主要是和社交的本能——想 讲和表现的愿望——联系着的”
艺术对激发儿童的 兴趣和培养儿童的 观察力具有极其重 要的作用。
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有两个方面的基本 含义: 一是要求学校与社会生活结合。 二是要求学校与儿童的生活结合。 这两个方面实际上是要求改革不合适宜 的学校教育,使学校生活成为社会生活与儿 童生活的契合点,从而既合乎社会需要亦合 乎儿童需要。
仁之见仁智者见智 杜威的学生陶行知提出 ——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先生曾总结说:“从定义上说 :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 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 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 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 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 育。”
美国应该是20世纪世界 科学技术的 超级强国 苏联占了上风
思考结论:
• 美国的科学技术教育是一流的。但 文化艺术素质教育是落后 的。
继续思考 “零点计划”
零点计划:
• 美国著名哲学家尼尔逊*哥德曼教授于 1976年在美国哈佛大学的艺术教育科学 研究项目。 • 用“零”来表示对文化艺术 素质教育认 识的空白,“零”也同时意味着一切从 头开始。
三个关键词
• 材料 所有用之于绘画和造型的原料 • 实验 对材料和技术进行一种现代的、 特殊的处理。 • 装置 对不同的材料、所有初步的造 型、内容等进行一种形式的组合。
选题只是许多可能的目的内容中 的一种 考虑现实可能性和 分析过程
艺术手段:
构图形式、色 彩结构、明暗 关系等。
(看书上课例)
学校如何成为一种雏形的社会生活?
• 杜威要求改革学校课程和教学,以 反映社会生活各种类型的作业进行 教学活动,并充满着艺术氛围和科 学、民主精神。学生在学校不但读 书,还养成共同生活的习惯和能力, 践行公德公益,知道立法司法行政 的效用。
与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密 切联系还有三个命题:
• ―教育即生长” • “教育无目的论” • “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组或改造”
―教师和书本不再是唯一的导师,手、眼 睛、耳朵、实际上整个身体都成了知 识的源泉,而教师和教科书分别成为 发起者和检验者。任何书本或地图都 不能代替个人的经验,它们不能取代 实际的旅行。”
从做中学
―从做中学”是杜威提出的教学方法。“从 做中学”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 验中学”。 这是杜威批判传统教育与生活的脱离 基础上提出来的。杜威反对传统学校把 教与学的关系变成了讲和听的关系,断 言凡是立足于直接传播书本知识的教学 方法都是不足取的,认为只有从做中学 才是改造传统教学方法的唯一途径。
杜威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一)实用主义经验论 (二)民主主义 (三)心理学
论教育的本质
关于教育本质理论是杜威整个教育体 系的核心。他用哲学、伦理学、社会 学、心理学作为武器,在批判传统学 校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即生 活”、“学校即社会”的教育本质观。
(一)教育即生活
杜威认为生活就是发展,“没有教育即不能 生活,所以我们可以说:教育即生活。” 杜威强调的生活是现在的、儿童的生活, 而不是为固定的成人生活作准备。他说: “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 预备”, “学校必须呈现现在的生活--即对 于儿童说来是真实而生气勃勃的生活。”
杜威的美育思想也惯穿“从做中学” 的主张:
美育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起点; 通过使用的艺术设计活动来实 施美育;艺术欣赏的培养要与 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美育要 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
评价:
杜威关于教育本质论点有力地批判了传 统教育的脱离社会、脱离生活,促动 了教育改革。但他把教育与生活,学 校和社会等同起来,否定教育的社会 目的,轻视个人直接经验以外的科学 知识是片面的。
二、奥托的美术教育思想和 教学实践。
奥托——
是当今德国美术教育界最 有影响和地位最高的人
美术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型
• 发表于: (20世纪60年代)
– 改进、成熟、发展:
(20世纪70-90年代)
• 奥托1964年出版了《美术在课堂上作为一 种过程》
造型美术在现代人生活中的作用 提出: 观点1—— 现代绘画中具象与画面的基 本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说具象 在现代绘画中还占有一定的地位的话, 那么它也只是主观画面组织的一部分。
ຫໍສະໝຸດ Baidu
发展:
• 初期(1967年-1971年)从事了对艺 术学习与实践的中心观念的分析。 • 20世纪70年代后,研究目标转向对艺 术和其他人类思维领域中人们运用符 号象征能力的心理学研究。
• 观点2——从立体主义出发经过克利、 康定斯基、蒙德里安、毕加索、马蒂 斯、包麦斯特、米罗等,我们越来越 多地接触到一种主体性出发的、成熟 的、具有自身规律和理论的抽象艺术 ,它就会对每一个与之接触的人产生 影响尤其是对传授它的美术老师们。
三个观点有一突破
培养人的“成熟”性
这种理性的方 法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