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植物第九章到十二章的课后习题
林学概论-第12章
![林学概论-第12章](https://img.taocdn.com/s3/m/89d8dfd327284b73f34250a5.png)
第九章
森林抚育与主伐更新
第二节
林 学 概 论
一、森林主伐更新概述
2、森林主伐
(2)森林主伐的目的
①伐除成过熟树木和无培养前途树木,创造有利于森林 更新的空间和环境。
②伐除受病虫害、火灾等危害的树木,为森林健康更新 作好准备。
③促进天然母树下种,促进已更新幼苗和幼树生长,在 预定期内恢复与建立新的林分。
林 学 概 论
四、抚育采伐技术要素
3、抚育采伐的选木原则
u 砍坏留好 u 砍小留大 u 砍密留稀 u 维持森林生态平衡
第九章
森林抚育与主伐更新
第一节
林 学 概 论
第九章
森林抚育与主伐更新
林 学 概 论
一、森林主伐更新概述
1、森林主伐
(1)主伐的概念
µ 主伐又称森林收获作业法、森林作业法,是对成熟林 分或林分中部分成熟的林木进行采伐的过程。
2、林木分级
②寺崎分级法
这种分级法将林木分为二组五级。 优势木:
I级:树干、树冠发育均匀良好。 Ⅱ级:树干、树冠有缺陷。
劣势木: Ⅲ级:中庸,冠未被压。 Ⅳ级:树枝尚绿,但被压。 V级:衰弱木、倾倒木、枯立木。
这种分级法在日本广泛应用。它的可取之处在于根据树干 质量分级,而不是仅仅强调生长势。
第九章
2、森林更新
(2)森林更新方式
①人工更新
林冠下人工更新水曲柳 (赵秀海摄)
第九章
森林抚育与主伐更新
第二节
林 学 概 论
一、森林主伐更新概述
2、森林更新
(2)森林更新方式
②人工促进天然更新
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是指以弥补天然更新过程的不足 所采用的某些单项人工更新措施。
森林植物习题集
![森林植物习题集](https://img.taocdn.com/s3/m/08a9b95477232f60ddcca1c0.png)
《森林植物》习题集新疆林业学校《森林植物》课程建设组二零零九年九月第一单元自测题:一、填空:110分,每空格2分。
1、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2、植物细胞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和()。
3、植物细胞内的质体分为()、()和()三种。
4、细胞的内含物主要包括()、()和()三类物质。
5、植物细胞的呼吸作用是在()中进行的。
6、植物细胞的光合作用是在()中进行的。
7、植物的细胞壁可分为()、()、()。
8、植物细胞壁的变化有()、()、()、()。
9、植物细胞核由()、()、()三部分组成。
10、植物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
11、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划分为()、()、()、()、()五个时期。
12、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结果形成了()个子细胞,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母细胞的()。
13、植物细胞减数分裂的结果形成了()个子细胞,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母细胞的()。
14、植物组织的类型有()、()、()、()、()、()。
15、导管属于()组织,主要存在于()的木质部。
16、导管的类型有()、()、()、()、()等5种。
17、裸子植物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细胞是()。
18、被子植物输送同化产物的细胞是()。
29、原生质化学成分主要有()、()、()。
填空题答案:1、细胞2、细胞壁原生质体3、白色体叶绿体有色体4、淀粉脂肪蛋白质5、线粒体6、叶绿体7、胞间层初生壁次生壁8、木化角化栓化矿化9、核膜核质核仁10、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11、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12、 2 同数13、 4 一半14、分生组织基本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分泌组织15、输导被子植物16、环纹导管螺纹导管梯纹导管网纹导管孔纹导管17、管胞18、筛管19、水、有机物、无机物二、选择题:12分,每题1分。
1、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
A、有色体B、高尔基体C、叶绿体2、植物细胞内进行呼吸作用的细胞器是()。
A、质体B、线粒体C、溶酶体3、植物根尖、茎尖部位细胞发生分裂的形式是()。
植物学马炜梁课后答案
![植物学马炜梁课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7b300b2af90242a895e599.png)
植物学马炜梁课后答案【篇一:植物学思考题及范围】txt>参考教材(马炜梁《植物学》)第一章绪论1. 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及其在生物分类中的地位(二界、三界、五界系统的分类依据)。
!2. 3.4. 5. 了解栽培植物的命名的格式6. 7. 了解植物学发展简史,注意重要理论、方法和研究工具对学科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名词解释生物多样性;物种;双名法;自然分类法;higher plant and lower plant; spore plant and seed plant; vascular plant and nonvascular plant; flowering plant and non-flowering plant.二、简答题1、简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所包括的层次。
!2、简述植物分类学及其意义?!3、植物各级分类单位有那些?什么是分类的基本单位?!4、何谓双名法?举例说明。
!!5、植物界分为哪几个基本类群?6、高等植物的一般特征怎样?包括哪几个类群?三、思考题1、在整个地球演化史中,苔藓植物从未形成过森林,而蕨类植物却曾经是地球上极其繁盛的植被,为什么?2、种子植物非常适应现代的地球环境,为优势植物,结合形态和结构等方面特征,举例说明它们与环境的相互适应。
第二章植物细胞与组织1.试述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组成 ? !2.简述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3.简述液泡的结构及其功能。
4.简述细胞壁的结构及其功能。
5.植物的细胞器主要有哪些?6.植物细胞后含物的主要种类?789.简述输导组织的类型及其特点。
10.简述机械组织的类型及其特点。
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的区别何在?一、名词解释原生质和原生质体;质体;液泡;组织;细胞分化;细胞全能性;单纹孔和具缘纹孔;后含物;原核细胞;复合组织;成熟组织;木质部;韧皮部三、思考题1 .植物细胞全能性的特点在科研上和生产实践上有何重要意义?2 .分生组织和成熟组织之间的关系怎样?第三章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1.试述双子叶植物根和茎初生结构的异同。
13第十二章森林演替
![13第十二章森林演替](https://img.taocdn.com/s3/m/76b01097c850ad02de8041eb.png)
第十二章森林演替第一节森林演替的概念一、森林演替的基本概念1.森林演替的概念森林演替是在一定地段上,一个森林群落依次被另一个森林群落所替代,称为森林演替,或森林树种更替。
演替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它不但包括树种的变化,而且还有灌木、草本、动物和微生物的变化,以及土壤和周围环境的一系列变化。
森林演替是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和功能随时间的变化,一般情况下被定义为:自然群落在物种组成方面的连续的、单方向的、系列变化。
按着演替的性质和方向可以分为:(1)进展演替:在未经干扰的自然状态下,森林群落从结构较简单、不稳定或稳定性较小的阶段(群落)发展到结构更复杂、更稳定的阶段、后一阶段比前一阶段利用环境更充分,改造环境的作用风强烈。
(2)逆行演替:在干扰条件(包括人为干扰和自然条件的改变或群落本身的原因),原来稳定性较大、结构较复杂的群落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较简单、稳定性较小的群落,利用和改造环境能力也相对较弱的群落。
演替这个术语可用于两方面,一方面是指某一地区一定时间内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群落相继定居的序列,例如弃耕农田经过百年之后可以观察到的那类变化;另一方面,它还可以指在一定时期内生物群落相互取代核物理环境不断变化的过程。
当此术语表达后一意义时,演替的结果被称为演替序列(sere),即在某特定环境中,原生群落受到破坏或新的次生裸地形成后,物种随着时间的推移相继定居和相互更替的许多生物群落形成的特征序列。
在没有有机质且从未被有机体以任何方式改变的环境中开始的演替称为原生演替(primary succession)。
山崩后新裸露出的岩面,冰川消融后的冰渍保护层、坝堰构成的新湖泊以及火山喷发形成的岛屿,都可能会经历原生演替。
在已经或多或少地被火有机体定居过一段时间并受到其改变的环境中发生的演替,称为次生演替(seco ndary successio n),森林采伐和火烧後在采伐基地和火烧及地上的延替就是次生演替。
根据开始演替时的环境开可以把演替分为旱生演替、水生演替和中生演替,同时,无论演替的起点环境特征如何,最终都会向着中生环境的方向发展,称此为中生性化。
《森林》课后习题
![《森林》课后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16890f83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da.png)
《森林》课后习题
森林课后题
1. 森林对我们有什么重要性?
森林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提供了大量的氧气并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森林还是生物多样性的天堂,是许多动物和植物的家园。
此外,森林也有助于维持水循环,保护土壤和减缓气候变化。
因此,保护森林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福祉非常重要。
2. 森林砍伐对环境的影响是什么?
森林砍伐对环境有着多种影响。
首先,砍伐森林导致了森林覆盖的减少,这会进一步加剧气候变化问题。
其次,砍伐森林破坏了动植物的栖息地,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此外,森林砍伐还会导致土壤侵蚀和水源污染。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保护森林,避免这些负面影响。
3. 你认为如何保护森林?
保护森林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以下是一些保护森林的方法:
1. 减少砍伐:降低木材和森林产品的需求,并支持可持续林业。
2. 植树造林:积极参与植树活动,增加森林覆盖率。
3. 促进可持续发展:支持可持续林业管理,确保森林资源的可
持续利用。
4. 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对森林保护的意识,鼓励人们采取行动。
5. 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中的野生动植物,维护生态平衡。
通过共同努力,我们可以保护和维护珍贵的森林资源,确保它
们对我们和地球的重要性得以保持。
植物生物学复习思考题
![植物生物学复习思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a45ff5ca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23.png)
植物生物学复习思考题绪论1. 试述植物科学在自然科学与国民经济进展中的意义?2. 如何才能学好植物生物学?第一章植物细胞与组织一、名词解释原生质与原生质体染色质与染色体质膜与膜系统胞间连丝传递细胞细胞周期微管束通道细胞纹孔后含物二、简答题1.简述叶绿体的超微结构。
2.简述植物细胞汲取矿质元素的方式及过程。
3.简述植物的复合组织。
4.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要紧区别是什么?它们各有什么重要意义?三、思考题1.从输导组织的结构与构成来分析为什么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加高级?2.分生组织与成熟组织之间的关系如何?第二章植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发育一、名词解释上胚轴与下胚轴次生生长与次生结构外始式与内始式叶迹与叶隙根瘤与菌根分蘖与蘖位年轮树皮凯氏带芽鳞痕离层泡状细胞叶镶嵌共质体叶枕射线二、简答题1.种子的基本结构包含哪几部分?有胚乳种子与无胚乳种子在构造上有什么不一致?2.什么是种子的休眠?种子休眠的原因是什么?3.根尖能够分为什么区域?其特点是什么?生理功能是什么?其相互联系是什么?4.侧根是如何形成的?简要说明它的形成过程与发生的位置?5.根的初生结构横切面可分为几部分?属于什么结构?6.一棵"空心"树,为什么仍能活着与生长?7.什么是茎尖、茎端、根尖、根端?各有何区别?8.禾本科植物茎的结构是如何的?9.简述水分从土壤经植物体最后通过叶散发到大气中所走的路程。
10.旱生植物的叶在其构造上是如何习惯旱生条件的。
11.简述叶与芽的起源过程。
12.如何区别单叶与复叶?13.通常植物叶下表面气孔多于上表面,这有何优点?沉水植物的叶为什么往往不存在气孔?14.什么是中柱?中柱有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三、思考题1.什么是枝条?通常茎有什么分技的形成?熟悉分枝的形式对农业或者园艺整枝修剪工作上有什么意义?举例说明。
2.根、茎、叶都有什么变态?什么变态的营养器官要紧具有储藏的作用?它们在有用上的价值如何?试举例说明。
森林植物到十二章的课后习题
![森林植物到十二章的课后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7d18e82ba417866fb84a8e91.png)
森林植物到十二章的课后习题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第九章1、掌握的分类阶层单位有(界)、(门)、(纲)、(目)、(科)、(属)、(种)。
2、完整的植物学名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属名);第二部分是(种加名);第三部分是(定名人)。
3、我国目前普遍采用的自然分类系统是(恩格勒系统)和(哈钦松系统)。
4、植物分类检索表是根据(二歧分类法)原理编制的。
5、植物界通常分为(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两大类。
6、低等植物根据结构和营养方式不同可分为(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三大类群。
7、高等植物可分为(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三大类群。
8、地衣是(藻类)和(真菌)的共生体。
9、地衣的类型有(叶状地衣)、(壳状地衣)和(枝状地衣)。
10、植物分类实际应用时,种以下还根据实际需要,分有(亚种)、(变种)、(变型)(栽培变种)和(杂交种)等单位。
11、不同的植物在(外形)、(生长速度)、(寿命长短)、(开花结实)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
12、植物的繁殖方式包括(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大类型。
13、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生态因素有(气温)、(光照)、(水分)、(土壤)四类。
14、藻类植物的细胞含有(叶绿体),因而属(自养植物)。
15、菌类植物不含(叶绿体),生活方式为(异养)。
第十章1、裸子植物次生木质部有(管胞),次生韧皮部有(筛胞)。
2、裸子植物的叶形多为(针形)、(条形)、(刺形)、(鳞形)。
3、银杏的冬态为(落叶)、叶形为(扇形)。
4、松科植物的叶形多为(针形)、(条形)和(钻形)。
5、(松)科植物雌球花的珠鳞和苞鳞呈离生状。
6、球果种鳞顶端有鳞盾和鳞脐特征的是(松)科(松)属植物。
7、(松)属植物通常具有针叶束生现象。
8、(松)属、(雪松)属植物均具有针形叶。
9、杉木的叶形为(条状披针形),冬态为(常绿)。
10、水杉的冬态为(落叶),叶形为(条形)。
森林培育基础知识【适合事业单位考试】.答案
![森林培育基础知识【适合事业单位考试】.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ce92b79caaedd3383c4d38e.png)
森林培育基础知识绪论总结复习题:1、中国林业的资源情况?2、中国林业的现状,我国森林破坏的原因?建国后我国林业的主要成就是什么?3、中国林业展望?4、山东林业发展现状?5. 结合其它课程复习森林的作用?6.我国林业改革有几种观点?木材培育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木林培育论的意义及可行性如何?7.复习何谓森林培育学及内容?第一章林木的结实复习题1、何为林木的种子和果实?如何分类?2、木本植物个体大发育周期及特点?3、试述影响林木结实期的因子?4、木本植物为什么有较长的幼年期?5、概念:林木结实间隔期、丰年、歉年、平年?6、木本植物的小发育周期?7、影响林木结实的因子?8、林木结实间隔的原因?第二章种实的采集复习题1、概念:采种基地、母树林、种子园、生理成熟、形态成熟。
2、选择母树林的原则?3、母树林建立的技术规程?4、母树林管理技术重点?5、林木种实成熟机理?6、种实脱落特性?7、确定采种期的原则?8、影响种实成熟的因子?9、种实产量调查中平均标准木法,经阶标准木法的异同点是什么?技术重点如何?10、采种有几种方法?应用条件如何?第三章种实的调制复习题1、概念:种实调制、净种,种粒分级,安全含水量。
2、球果脱粒机理及技术措施?3、球果脱粒方法?举例说明?4、干果类脱粒方法?举例说明?5、举例说明肉质果脱粒方法?6、净种的目的及方法?7、种子干燥的意义、方法及标准如何?8、种子分级的意义及方法?第四章种子的贮藏与调拨复习题一、概念种子休眠、生理休眠、强迫休眠、种子出汗、种子自热、种子寿命、种子生活力和活力、种子平衡含水量、种子区划。
二、种子生理休眠的原因?三、种子贮藏原理?四、影响种子生活力因子?五、种子含水量和温度对种子生活力影响?六、种子贮藏方法及应用条件?七、露天坑藏技术要点?八、种子调拨的原则?第五章种子品质检验(seed quality test)复习题1、概念:种批、初次样品、混合样品、送检样品、检验样品2、净度测定方法和计算?3、千粒重测定方法和计算?4、含水量测定方法和计算?5、发芽能力测定方法和计算?6、生活力测定方法和计算?7、优良度测定方法和计算?第六章苗圃的建立1.苗圃地选择的原则2.山东省不同地区、不同立地条件下圃地选择要点3. 苗圃的种类及特点4. 高标准苗圃规划设计5.面积计算6.苗木种类及苗圃地的区划第七章圃地耕作1.整地的作用2. 整地方法——整地的五个环节3. 土壤处理方法4. 施肥作用5.作床和作垄6. 轮作,轮作的作用7. 苗木所需的矿质营养8. 施肥的原则及技术9. 苗木施肥技术第八章.播种苗培育1.名词:蹲苗、子叶出土型、育苗完成、时差选择、位差选择、冻害2.试述一年生播种苗的年生长过程(定义、时间、特点、影响因子、中心任务、技术措施)。
森林植物第九章到十二章的课后习题
![森林植物第九章到十二章的课后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31ea61a6a300a6c30d229f39.png)
第九章1、掌握的分类阶层单位有(界)、(门)、(纲)、(目)、(科)、(属)、(种)。
2、完整的植物学名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属名);第二部分是(种加名);第三部分是(定名人)。
3、我国目前普遍采用的自然分类系统是(恩格勒系统)和(哈钦松系统)。
4、植物分类检索表是根据(二歧分类法)原理编制的。
5、植物界通常分为(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两大类。
6、低等植物根据结构和营养方式不同可分为(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三大类群。
7、高等植物可分为(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三大类群。
8、地衣是(藻类)和(真菌)的共生体。
9、地衣的类型有(叶状地衣)、(壳状地衣)和(枝状地衣)。
10、植物分类实际应用时,种以下还根据实际需要,分有(亚种)、(变种)、(变型)培变种)和(杂交种)等单位。
11、不同的植物在(外形)、(生长速度)、(寿命长短)、(开花结实)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
12、植物的繁殖方式包括(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大类型。
13、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生态因素有(气温)、(光照)、(水分)、(土壤)四类。
14、藻类植物的细胞含有(叶绿体),因而属(自养植物)。
15、菌类植物不含(叶绿体),生活方式为(异养)。
第十章1、裸子植物次生木质部有(管胞),次生韧皮部有(筛胞)。
2、裸子植物的叶形多为(针形)、(条形)、(刺形)、(鳞形)。
3、银杏的冬态为(落叶)、叶形为(扇形)。
4、松科植物的叶形多为(针形)、(条形)和(钻形)。
5、(松)科植物雌球花的珠鳞和苞鳞呈离生状。
6、球果种鳞顶端有鳞盾和鳞脐特征的是(松)科(松)属植物。
7、(松)属植物通常具有针叶束生现象。
8、(松)属、(雪松)属植物均具有针形叶。
9、杉木的叶形为(条状披针形),冬态为(常绿)。
10、水杉的冬态为(落叶),叶形为(条形)。
11、落叶松属叶形为(条形),球果种鳞成熟后为(宿存)。
12、柏科植物的叶形有(刺形)和(鳞形)。
森林生态学课程习题.doc
![森林生态学课程习题.doc](https://img.taocdn.com/s3/m/b2222cb548d7c1c709a1451f.png)
森林生态学课程习题(含参考答案)课程概况一、课程性质、内容与设置目的、要求《森林生态学基础》课程既是学习和应用林学类专业课的基础,更是林业科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使用的教材《森林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它在专业课和基础课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本课程的内容既包含了传统的森林生态学:即从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四个方面讲述森林植物与环境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
从层次上来划分,森林生态学内容应包括:生态系统的概念;功能生态学;生态系统的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的生物环境;森林生态系统的变化过程;森林生态系统的应用。
最后总观全球森林地理分布,站在更高层次生物圈水平上,关心全国和全球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和经营问题。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学习能系统地掌握森林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后续课程奠定学习基础;帮助学生树立生态学观点,使之在以后的工作中能正确按照自然生态规律处理生产实际中的问题,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在理论知识方面应系统地掌握森林生态系统组成、结构、功能的基本规律和理论,生态因子变化和作用的规律性,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森林群落发生、发展、更新、演替的规律和理论,森林群落分类和分布的规律和理论。
在能力技能方面,要求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能运用森林生态学原理分析和解决所研究的森林生态学问题,如森林植物种群和森林群落数量特征调查和评价分析、生态因子评价分析、森林植物与生态因子之间的关系现lj定评价等。
二、使用教材《森林生态学》(第2版)森林生态学课程习题第一章绪论简述题1.阐述森林生态学的定义。
2.简述森林生态学的发展历史。
为什么近几十年来森林生态学得到快速发展?3.你认为森林生态学在协调人类与自然之间关系方面有何意义?4.森林生态学主要研究方向有哪些?第二章森林与生物圈简述题1.你是如何认识自然与生物圈的?2.森林在生物圈具有哪些生态功能?第三章森林的环境一、填空题(1)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
森林环境6个单元习题及课后答案
![森林环境6个单元习题及课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3843be2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80.png)
课后习题单元5 大气环境与森林一、名词解释1.干洁空气:大气中除去水汽和杂质的整个混合气体(P95)2.大气污染:是指自然界及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的各种有害物质,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超过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净化能力,打破了生态平衡,足以对生物及人类的正常生存造成危害的现象。
(P99)3.监测植物:用来监测大气污染,指示污染程度,对有毒气体特别敏感的木本植物。
(P118)4.季风:一年中,大范围地区盛行风向随季节而改变的风。
(P102)5.天气:某一地区在某一短时间内各种气象要素的综合表现。
(P109)6.气候:一个地方多年来常见的和特有的天气状况,既包括多年的平均天气状况,也包括极端或特殊的天气状况。
(P111)7.小气候:在局地内,因下垫面条件的影响而形成与大气候不同的贴地气层和土壤上层特殊的气候。
(P112)8.森林碳汇: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多少,或者说是指森林生态系统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过程、活动和机制。
(P122)二、填空题1.低层大气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悬浮在大气中的各种杂质)三大部分组成。
(P95)2.根据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扰动程度、电离现象等不同性质,把大气在垂直方向分为五层,即(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
(P97) 3.对流层具有(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强烈对流运动)和(温度和湿度等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不均匀)3个主要特征。
(P98)4.(二氧化硫)是目前存在最普遍、危害最大的大气污染物。
(P100)5.大气污染物主要是从(叶片气孔)侵入树木体内,对树木造成危害,所以植物受害症状一般首先在(叶片)表现出来。
(P100)6.大气污染物对树木的危害可以分为(急性危害)、(慢性危害)和(不可见危害)3个主要特征。
(P100)7.通常树木的抗毒性夜间(高于)白天。
(P101)8.我国的霜期地理分布具有(纬度越高,霜期越长)、(从沿海向内陆霜期增长)和(海拔越高,霜期越长)3个特点。
12第十二章+森林抚育间伐
![12第十二章+森林抚育间伐](https://img.taocdn.com/s3/m/f3b48c836bec0975f565e208.png)
mechanical strip thinning 1
20% tree retention conifer dominated block, 5 meter wide machine corridor
机械抚育
row thinning-14-year old stand fifth-row thinned slash pine
row thinning poplar
机械抚育
row thinning-Feller-buncher used in ainning-loblolly pine
机械抚育
thinning lodgepole pine After 5th row thinning with selection in leave rows in a 14-year old stand in Georgia
第十二章 森林抚育间伐
第一节 森林抚育采伐的种类 第二节 森林抚育采伐方法
第一节 森林抚育采伐的种类
一、 基本概 二、 国外的抚育采伐体系 三、 我国的抚育采伐体系
第一节 森林抚育采伐的种类
一 基本概念 ¾ 透光伐:在幼林进入郁闭阶段进行的抚育 采伐,目标是伐除压制主要树种的 非目标树种。 ¾ 除伐:在幼林郁闭后,针对生长不良 的主要树种采取的的抚育采伐 ¾ 疏伐:从干才形成时期开始,针对干形不 良、生长不良的个体采取的促进树 高生长的抚育采伐。
第一节 森林抚育采伐的种类
¾生长伐:从高生长结束后到主伐前一个龄 级,为了促进林木直径和材积生 长所进行的抚育采伐。 ¾卫生伐:在对不健康林分中,针对枯立木、 风倒木、风折木、雪压木、受机 械损伤的濒死木、以及受病虫害 危害、火灾危害等无培养前途的 立木进行的抚育采伐。
森林管护工培训内容
![森林管护工培训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8c69b83d87c24028915fc3f1.png)
森林管护工培训内容第一篇森林培育的基础知识第一章树木识别(讲课6学时,实习4学时)1 植物的生物学特性2 植物的分类3 常见森林植物第二章森林立地(讲课4学时)1森林立地的基本概念2森林立地因子概述3森林立地质量评价4森林立地分类5造林地的种类第三章林种规划和树种选择(讲课2学时)1林种规划2树种选择第四章森林的结构及其培育(讲课2学时)1林分密度的概念和意义2种植点的配置3林分的树种组成第五章森林的生长发育及其调控(讲课2学时)1林木个体的生长发育2林木群体的生长发育3森林的生产功能及其调控第二篇森林培育技术(上)人工造林第六章林木种子生产和经营(讲课4学时,实习4学时)1造林用种与林木良种生产基地2采种与种实调制3种子品质检验与贮藏4种子休眠及催芽第七章造林苗木培育(讲课4学时,实习4学时)1裸根苗培育2移植苗培育3营养繁殖苗培育4容器苗培育5苗木质量评价第八章植树造林(讲课4学时,实习4学时)1造林整地2造林方法3 主要林种的营造第三篇森林培育技术(中)森林抚育管理第九章林地及林木抚育管理(讲课2学时)1林地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方法2林木抚育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第十章森林抚育采伐(上)(讲课2学时,实习2学时)1抚育采伐的目的2抚育采伐的种类与方法第十一章森林抚育采伐(下)(讲课4学时,实习4学时)1抚育采伐的开始期2抚育采伐的强度3采伐木的选择4抚育采伐的间隔期5抚育采伐的效果和影响第十二章林分改造(讲课4学时,实习2学时)1林分改造的意义与对象2低价值人工林的改造3次生林的发生及其重要性4低价值次生林改造第四篇森林培育技术(下)森林收获作业法与森林更新第十三章择伐作业与更新(讲课2学时)1择伐作业的涵义与种类2择伐作业的理论根据3择伐作业的应用条件与评价第十四章皆伐作业与更新(讲课2学时,实习2学时)1皆伐迹地环境条件特点2皆伐迹地的天然更新3皆伐迹地人工更新第十五章渐伐作业与更新(讲课2学时,实习2学时)1渐伐更新过程及其特点2渐伐的种类3渐伐的选用条件与评价第十六章其他采伐作业法与更新(讲课2学时)1矮林作业法与更新2中林作业法与更新第五篇森林保护第十七森林病虫害防治(讲课6学时,实习4学时)1 昆虫基础知识2 病害基础知识3 常见森林病、虫的识别及防治4 农药基础知识第十八章森林火灾预防(讲课6学时,实习4学时)1 森林火灾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2 森林火灾预防技术与措施3 森林火灾扑救技术与安全管理4 森林火灾的调查和统计。
森林生态课后思考题课后一题答案薛建辉
![森林生态课后思考题课后一题答案薛建辉](https://img.taocdn.com/s3/m/a09793eec5da50e2534d7fb7.png)
第一章思考题1. 什么是生态学?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与分支学科有哪些?生态学。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之间及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态学研究对象。
分子,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直到全球。
生态学分支学科。
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
2.生态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野外观察,实验方法,数量分析方法。
3.现代生态学发展的特点与趋势是什么?一,生态学的研究有越来越像宏观发展的趋势。
二,系统生态学的产生和发展。
三,一些新兴的生态学分支出现。
四,分子生态学的兴起。
五,应用生态学的迅速发展。
4.什么是森林生态学?其研究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森林生态学。
是研究森林中乔木树种之间,乔木与其他生物之间,以及其所处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森林生态学研究的内容。
一,个体生态,研究构成森林的各种树木与环境的生态关系。
二,种群生态,研究森林生物种群的形成与变化规律。
三,群落生态,研究群落的形成和变化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四,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系统中物质与能量的循环与转化。
5.森林可持续经营与可持续林业的区别与联系。
森林可持续经营。
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中的具体体现。
可持续林业。
是对森林生态系统在确保其生产力和可更新能力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和生态多样性不受损害前提下的林业实践活动。
两者的关系。
可持续林业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理论在林业部门的具体体现,而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则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基本前提。
6.森林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主要作用有哪些?一,森林是生态平衡的调节器,是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重要纽带。
二,森林能够有效控制污染和酸沉降。
改善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条件。
三,森林能够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
四,森林能够有效地防治土壤流失和退化。
五,森林可以涵养水源。
六,森林可以有效防治土地荒漠化。
七,森林能够有效缓解温室效应,维护全球碳循环。
第十二章 植物群落的演替
![第十二章 植物群落的演替](https://img.taocdn.com/s3/m/bb3c3ea7b0717fd5360cdccc.png)
它收敛在一个稳定的组成中,在这个稳定组成中,种的比例不依赖于群落初期成分, 只依赖于更替概率矩阵。因此,收敛本身没有独立的生物学意义。生物意义仅决定 于演替概率矩阵的结构。May(1976)描述了几种线性演替的类型:经常的块状的 破坏型群落演替、必然的演替、竞争导致演替及半现实性演替(图 12.1) 。 2.非线性模型 该模型所描述的演替规律是由于频繁的干扰,演替并不是一个收敛过程。
CT C0 S T aiviS T aicii T
(12.1)
式中,CT 是 T 时间后的成分,在 T 时间范围内,S 可以测得; ai 是常数,i 代 表 S 矩阵的行或列。 随着时间的推移,森林的成分将逐渐由最大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向量占优势, 其他特征向量对于群落成分的作用,取决于它们特征值的大小。具有小特征值的成 分,衰退很快(May 1976) ;具有大特征值的衰退缓慢。明显不同的和可能持久的破 坏(A, B, C)的次数,可以用 S 特征值的离差来衡量。 在具体的研究中,非线性演替可以用局部线性化方法处理。赵松岭等( 1981) 在研究针茅草原放牧衰退演替中就是采用了此方法。 3.个体优势模型 该模型是 70-80 年代发展起来的,在森林演替中应用较为广泛。个体优势模型强 调种间竞争的重要性,把它作为物种替代过程中的重要机制,同时强调优势种群动 态在演替中的主导作用。该模型将植物个体或种群在生理、生态、生活史等特征上 的差异结合到模型之中,由此而引起群落的动态过程。在现代研究群落动态的计算 机模型中,个体优势模型有着重要地位。 个体优势模型一般以一些基本的函数为依据,比如以下的三个函数: (1) 最适条件下的树木增长
326
是可知的。因此,也有人将该理论称为接力植物区系学说(Relay floristics)。Clements 将演替的基本过程分为六个步骤或阶段: (1)裸地形成; (2)迁移(migration) ,即 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传播到裸地; (3) 定居(ecesis), 即种子萌发并开始生长; ( 4) 反应 (reaction) 即由于植物生长改变了环境,改变了的环境又作用于植物,使一些 原有的植物不宜生存,而有利于新来种的生存; ( 6)稳定化(stablization) 群落不断 地发展,最终达到顶极群落。 2. 初始植物区系学说(Initial floristic theory) 该学说是 Egler(1954)提出来的,他认为演替具有很强的异源性,因为任何一个 地点的演替都取决于哪些植物种首先到达那里。植物种的取代不一定是有序的,每 一个种都试图排挤和压制任何新来的定居者,使演替带有较强的个体性。演替并不 一定都是朝着顶极群落的方向发展,所以演替的详细途径是难以预测的。该学说认 为演替通常是由个体较小、生长较快、寿命较短的种发展为个体较大,生长较慢, 寿命较长的种。显然, 这种替代过程是种间的,而不是群落间的,因而演替系列是 连续的而不是离散的。这一学说也被称作抑制作用理论。 3. 忍耐作用学说(Tolerance theory) 这是 Conell 和 Slatyer(1977)提出来的,他们提出了三重机制说,包括促进理 论和抑制理论,而这个机制和前面讲的二理论基本一致。忍耐理论认为,早期演替 物种先锋种的存在并不重要,任何种都可以开始演替。植物替代伴随着环境资源递 减,较能忍受有限资源的物种将会取代其他种。演替就是靠这些种的侵入和原理来 定居物种的逐渐减少而进行的,主要决定于初始条件。 4. 适应对策演替理论(Adapting strategy theory) 该理论是 Grime(1989)提出来的,他通过对植物适应对策的详细研究,在传统 r和 k-对策基础上,提出了植物的三种基本对策:R-对策种,适应于临时性资源丰富 的环境;C-对策种,生存于资源一直处于丰富状态下的生境中,竞争力强,称为竞 争种;S-对策种,适用于资源贫瘠的生境,忍耐恶劣环境的能力强,叫做耐胁迫种 (Stresstolerent species)。Grime(1998)提出,R-C-S 对策模型反映了某一地点某一时刻 存在的植被是胁迫强度、干扰和竞争之间平衡的结果。该学说认为,次生演替过程 中的物种对策格局是有规律的,是可以预测的。一般情况下,先锋种为 R-对策,演 替中期的种多为 C-对策, 而顶级群落中的种则多为 S-对策种。该学说对从物种的生 活史、 适应对策方面而理解演替过程做出了新的贡献。 该理论提出来的时间并不长, 但到目前为止, 已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许多学者试图从实验研究中论证这一学说。 5. 资源比率理论(Resource ratio hypothesis) 该理论是 Tilman(1985)基于植物资源竞争理论而提出来的。该理论认为,一个 种在限制性资源比率为某一值时表现为强竞争者,而当限制性资源比率改变时,因 为种的竞争能力之不同,组成群落的植物种亦随之改变。因此,演替是通过资源的 变化而引起竞争关系变化而实现的。该理论于促进作用学说有很大相似之处。
环境各单元参考问题详解2(林业11,20120610)
![环境各单元参考问题详解2(林业11,20120610)](https://img.taocdn.com/s3/m/d210d79da98271fe900ef915.png)
《森林环境》各单元局部练习的参考答案1单元思考与练习〔一〕名词解释〔参考答案略〕森林林分郁闭度密度〔二〕填空1.森林的组成,主要就是指乔木树种的组成,根据树种组成,可将森林划分为单纯林和混交林。
2.森林的层次是指森林中各种植物成分所形成的垂直结构,通常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植物层三个根本层次。
3.按照林层或林相一般可将森林分为单层林和复层林。
4.森林中生长着一些没有固定层次的植物,如藤本植物、寄生植物和附生植物等,称其为层间植物或层外植物。
5.按照森林的起源,可将森林分为天然林和人工林两类。
6.森林按年龄结构的不同,可以区分为同龄林和异龄林。
7.通常将生态因子分为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和人为因子五大类。
〔三〕判断题〔正确的请打“√〞,错误的打“×〞〕1.大量树木聚合在一起就是森林。
〔×〕2.森林是受环境强烈影响的,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森林。
〔√〕3.人工林有较规如此的株行距,林木分布比拟均匀整齐,树种较单纯,多为单纯林。
〔√〕4.北方寒冷的地区易于形成复层林,温暖湿润的南方易形成单层林。
〔×〕5.天然林不含人工林采伐后萌生形成的森林。
〔√〕6.林分密度大,其郁闭度也大,但郁闭度大的林分,其密度有时并不大。
〔√〕7.不同树种,龄级期限的长短是不同的,主要是根据树木生长的快慢确定年龄围。
〔√〕8.在一样年龄时,林分越高,说明立地条件对该树种越适合,林地的立地条件越好,林地生产力越高。
〔√〕9.一般按林分平均高〔H〕和林分年龄(A)来确定森林的地位级。
〔√〕10.树种的生态学特性与各种生态因子之间,存在有规律的联系和统一。
〔√〕11.有垂柳生长的地方,常常指示其生长环境的土壤水湿,表示生态因子作用的阶段性。
〔×〕〔四〕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1.〔 A 〕的树干,一般高大、通直、圆满,自然整枝良好,枝下高长,树冠较小,且多集中于树干上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1、掌握的分类阶层单位有(界)、(门)、(纲)、(目)、(科)、(属)、(种)。
2、完整的植物学名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属名);第二部分是(种加名);第三部分是(定名人)。
3、我国目前普遍采用的自然分类系统是(恩格勒系统)和(哈钦松系统)。
4、植物分类检索表是根据(二歧分类法)原理编制的。
5、植物界通常分为(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两大类。
6、低等植物根据结构和营养方式不同可分为(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三大类群。
7、高等植物可分为(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三大类群。
8、地衣是(藻类)和(真菌)的共生体。
9、地衣的类型有(叶状地衣)、(壳状地衣)和(枝状地衣)。
10、植物分类实际应用时,种以下还根据实际需要,分有(亚种)、(变种)、(变型)培变种)和(杂交种)等单位。
11、不同的植物在(外形)、(生长速度)、(寿命长短)、(开花结实)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
12、植物的繁殖方式包括(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大类型。
13、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生态因素有(气温)、(光照)、(水分)、(土壤)四类。
14、藻类植物的细胞含有(叶绿体),因而属(自养植物)。
15、菌类植物不含(叶绿体),生活方式为(异养)。
第十章1、裸子植物次生木质部有(管胞),次生韧皮部有(筛胞)。
2、裸子植物的叶形多为(针形)、(条形)、(刺形)、(鳞形)。
3、银杏的冬态为(落叶)、叶形为(扇形)。
4、松科植物的叶形多为(针形)、(条形)和(钻形)。
5、(松)科植物雌球花的珠鳞和苞鳞呈离生状。
6、球果种鳞顶端有鳞盾和鳞脐特征的是(松)科(松)属植物。
7、(松)属植物通常具有针叶束生现象。
8、(松)属、(雪松)属植物均具有针形叶。
9、杉木的叶形为(条状披针形),冬态为(常绿)。
10、水杉的冬态为(落叶),叶形为(条形)。
11、落叶松属叶形为(条形),球果种鳞成熟后为(宿存)。
12、柏科植物的叶形有(刺形)和(鳞形)。
13、柏科植物的叶序有(对生)和(轮生)。
14、柏木的叶形为(鳞形),叶序为(对生)。
15、冬态常绿,叶条形,种子着生于红色肉质杯状假种皮中的应是(红豆杉)科(红豆杉)属植物。
16、(杉)科和(柏)科植物球果的种鳞和苞鳞为合生或半合生。
第十一章1、被子植物可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两个纲。
2、木兰科的果实类型有(聚合蓇葖果)和(聚合翅果)。
3、木兰科中叶具裂叶,果为聚合翅果的是(鹅掌楸)属。
4、木兰科植物托叶脱落后小枝有(环状托叶痕)现象。
5、樟科植物叶序常(互生),(无)托叶。
6、樟科植物花药为(瓣)裂,果实类型为(浆果)或(核果)。
7、樟属、楠木属的花为(两)性,组成(圆锥)花序。
8、(蔷薇)科植物常见的种类有桃、李、枇杷等。
9、具有梨果的应是(蔷薇)科植物。
10、具有荚果的应是(苏木)科、(含羞草)科和(蝶形花)科植物。
11、杨柳科植物的冬态一般为(落叶),具有(葇荑花序)花序。
12、壳斗科植物果实类型为(坚果),果实外有(壳斗)包被。
13、桑科植物体通常具(乳汁),花为(单)性花。
14、杨柳科中花苞片分裂的是(杨)属,花苞片全缘的是(柳)属。
15、茶科山茶属的果实为(蒴),花为(两)性花。
16、(芸香)科部分植物果实类型具有柑果。
17、榆属植物通常冬态为(落叶),果实类型为(翅果)。
18、梧桐的叶具有(掌)状脉。
19、叶退化成鳞片状,小枝绿色,节密而明显的是(木麻黄)科植物。
20、叶具边脉,花有帽状体结构的是(桃金娘)科(桉)属植物。
21、槭树科植物通常叶序为(对生),果实类型为(翅)。
22、木犀科植物花冠通常(4)裂,雄蕊(2)个。
23、泡桐属的叶序为(对生),果实类型为(蒴果)。
24、枫香属于(金缕梅)科植物,栎属应是(壳斗)科植物。
25、果实具有壳斗,壳斗鳞片组成同心圆环的是(青冈栎)属植物。
26、具有篮状花序,聚药雄蕊的应是(菊)植物。
27、花多为三出数,根为须根系的是(单子叶)植物。
28、果为颖果的应是(禾本)科植物。
29、禾本科植物的叶可分为(叶片)、(叶鞘)、(叶舌)和(叶耳)四部分。
30、竹亚科地下茎的生长类型可分为(单轴散生型)、(合轴丛生型)、(合轴散生型)和(复轴混生型)。
31、树单干不分枝,叶集生树顶,叶柄基部有纤维质鞘的是(棕榈)科植物。
32、棕榈科植物叶具(掌状裂叶)和(羽状裂叶)两种裂叶形式。
33、植物具假鳞茎,花不整齐,具蕊柱结构的是(兰)科植物。
第十二章1、宏观木材识别鉴定主要根据(树皮)、(材表)、(切面)特征进行综合判定。
2、木材识别常用的树皮鉴别特征有(表面形态)、(颜色)、(木栓)、(横切面花纹)、(石细胞)。
3、木材识别时,肉眼或放大镜看到的材表类型有(斑点)、(网纹)、(细纱纹)、(槽棱)、(波痕)、(平滑)。
4、木材识别时,阔叶树材管孔的主要类型可分为(散孔材)、(环孔材)、(半散孔半散孔)。
5、阔叶材木薄壁组织的分布类型有(离管类)、(傍管类)。
三、选择题,选择合适的答案填入空格内。
第九章1、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C)。
A、科B、属C、种2、扦插繁殖属于( B )。
A、实生繁殖B、营养繁殖C、有性繁殖3、具有维管束构造的下列植物是(C)。
A、苔藓B、地衣C、蕨类植物4、种子植物的植物体应是(A)。
A、孢子体B、配子体C、叶状体5、芒萁属于(B)。
A、苔藓植物B、蕨类植物C、种子植物第十章1、银杏的叶脉为(C)。
2、松科植物的种鳞和苞鳞呈(A)。
A、离生状态B、合生状态C、轮生状态3、下列树种冬态落叶的是(C)。
A、杉木B、柳杉C、水杉4、下列树种叶为条形的一组是(B)。
A、杉木属、柳杉属B、冷杉属、落叶松属C、云杉属、松属5、下列植物中叶和种鳞对生或轮生的是(C)。
A、松科B、杉科C、柏科6、下列树种冬态落叶的一组是(B)。
A、落叶松、红松B、银杏、水杉C、柏木、红豆杉7、下列树种种子有翅膀的是(A)。
A、松属B、圆柏属C、银杏属8、马尾松、油松的针叶应是(A)。
A、2针一束B、3 针一束C、 5 针一束9、下列树种属于松科的一组是(B)。
A、雪松、罗汉松B、冷杉、落叶松C、云杉、柳杉10、下列树种具有刺形叶的一组是(C)。
A、柏木、侧柏B、建柏、刺柏C、圆柏、刺柏11、下列树种中球果种鳞脱落的应是(A)。
A、雪松、落叶松B、马尾松、红松C、云杉、冷杉12、下列树种中叶为条状披针形,球果苞鳞发达的是(A)。
A、杉木B、柳杉C、红豆杉13、下列树种中雌球花不发育为球果,种子有假种皮的种类是(C)。
14、下列树种中具有长短枝的一组是(B)。
A、银杏、水杉B、雪松、落叶松C、红松、金钱松第十一章1、木兰科植物的叶为(A)。
A、单叶B、羽状复叶C、掌状复叶2、木兰科的植物具有(A)。
A、单被花B、两被花C、无被花3、木兰科植物的花通常为(C)。
A、总状花序B、圆锥花序C、单生4、木兰科植物花通常为(B)。
A、单性花B、两性花C、杂性花5、樟科植物叶缘多为(A)。
A、全缘B、裂叶C、锯齿6、樟科植物花通常为(C)。
A、无被花B、两被花C、单被花7、樟科植物的花药开裂方式为(C)。
A、纵裂B、孔裂C、瓣裂8、下列植物属于樟科的有( A )。
A、楠木、檫木B、山楂、枇杷C、玉兰、含笑9、下列植物中花冠为两侧对称的是(C)。
A、玉兰B、樟树C、槐树10、具有一回羽状复叶、荚果的树种是(B)。
11、含羞草科植物通常具有(C)。
A、单叶B、一回羽状复叶C、二回羽状复叶12、杨柳科植物通常具有(A)。
A、单性异株B、单性同株C、杂性同株13、杨柳科植物通常具有(C)。
A、总状花序B、圆锥花序C、柔荑花序14、杨柳科植物通常具有(A)。
A、蒴果B、瘦果C、坚果15、桑科植物体通常含有(B)。
A、树脂B、乳汁C、芳香油16、桑科植物通常具有(C)。
A、单果B、聚合果C、聚花果17、壳斗科植物花通常为(B)。
A、有花瓣B、无花瓣C、无花被18、壳斗科植物的壳斗是由(C)组成的。
A、花萼B、花被C、总苞19、果实具有假种皮构造的是( B )。
A、核桃、板栗B、荔枝、龙眼C、苹果、柑橘20、壳斗科植物壳斗有刺的是(C)。
A、栋属、青冈栋属B、石栋属、栲属C、栗属、栲属21、大戟科植物花通常为(A)。
A、单性花B、两性花C、杂性花22、枣属于(C)植物。
23、泡桐的花冠构造是( B )。
A、合瓣整齐B、合瓣不整齐C、离瓣整齐24、泡桐的叶序是(B)。
A、互生B、对生C、轮生25、桉属植物大树具有(A)叶序。
A、互生B、对生C、轮生26、桑科榕属植物具有( C )。
A 、头状花序B 、穗状花序C 、隐头花序27、下列植物中种子具有毛的是( A )。
A、杨柳科B、桦木科C、蓝果树科28、五角枫、红枫应是(B)植物。
A、金缕梅科B、械树科C、漆树科29、楝科、漆树科、无患子科植物多具有(C)。
A、单叶B、掌状复叶C、羽状复叶30、梧桐科、楝科植物雄蕊多组成( B )。
A、具药雄蕊B、单体雄蕊C、多体雄蕊31、花具有旗瓣、翼瓣、龙骨瓣之分的是(C)。
A、玄参科B、伞形科C、蝶形花科32、下列植物属于单子叶植物的一组是(B)。
A、百合科、毛茛科B、百合科、棕榈科C、兰科、菊科33、雄花序下垂的壳斗科植物是(C)。
A、栗属、栋属B、栋属、栲属C、栋属、青冈栋属34、榕属植物的果实应是(B)。
A、聚合果B、聚花果C、浆果35、棕榈的叶应为(A)。
A、掌状裂叶B、掌状复叶C、羽状复叶36、竹亚科植物的叶序是(A)。
A、互生B、对生C、轮生37、竹亚科植物具有(B)。
A、颖果无胚乳种子B、颖果有胚乳种子C、瘦果无胚乳种子38、下列植物具有芳香油的是( A )。
A、樟科、芸香科B、木犀科、杨柳科C、蔷薇科、木兰科39、下列植物中含有乳汁的一组是(B)。
A、木兰科、樟科B、桑科、大戟科C、楝科、菊科40、下列树种适合做防护林的是(C)。
A、槐树B、枣树C、木麻黄第十二章1、裸子植物的木材属于(C)。
A、散孔材E、环孔材C、无孔材2、(A)科树种的材表常具有槽棱。
A、壳斗科E、椴树科C、悬铃木科3、射线在木质部或韧皮部折断时显示出的材表特征是(B)。
A、波痕E、槽棱C、网纹4、树干的(A)上见到的同心圆环称为年轮。
A、横切面E、径切面C、纵切面5、髓心由髓和(A)组成。
A、初生木质部E、初生韧皮部C、次生木质部四、判断题:第九章1、种和品种都是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
(X)2、低等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雌性生殖器官由单细胞构成。
(V)3、藻类、地衣、苔藓都是低等植物。
(X )4、藻类植物属于自养植物。
(V)5、细菌和真菌均为异养植物。
(V)6、苔藓、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均有维管束构造,因而是高等植物。
(X )7、蕨类植物在世代交替中,其孢子体和配子体均能独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