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劼《王国维、陈寅恪的文艺复兴意味》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推荐】《陈寅恪的精神与思想》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推荐word版 (4页)

【推荐】《陈寅恪的精神与思想》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推荐word版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陈寅恪的精神与思想》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陈寅恪的精神与思想刘斌⑴ 清华大学王观堂(王国维)纪念碑铭:“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固得以发扬。

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今仁圣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

先生一以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

表哲人之奇节,诉真宰之茫茫。

来世不可知者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

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

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世,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陈寅恪”⑵ 碑文表现出陈寅恪对王国维辞世的痛惜和对其精神思想的推重。

⑶ 陈寅恪作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中的杰出代表,其思想是独特的、自由的;其人格是伟大的、极富个性的。

他对中国历史所进行的整体性思考,他对中国学术所进行的深刻探究,他对中国文化的与众不同的审视,都是高标独立、卓尔不群的。

他的博大深邃的学术研究,他的特立独行的学术精神,都是当前的中国学术界所缺乏因之也是所特需的。

⑷ 可以说,陈寅恪的一生经历了20世纪中国数不清的风浪,但他从不为形势所左右,始终坚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五四”以后,“全盘西化”论独尊一时,而他却以自己的勇气坚称“思想囿于咸丰、同治之世,议论近乎湘乡、南皮之间”。

面对喧嚣一时的政治思潮,陈寅恪做到不卑不亢,我行我素。

虽然他有时迫于时势,噤不得发,但却无所畏惧,依然“论学论治,迥异时流”。

并随着岁月的流逝,愈加坚定了自己逆流而动的信念,所以在暮年的时候,他能欣慰地对世人宣称:“默念平生固未尝侮食自矜,曲学阿世,似可告慰友朋。

”⑸《陈寅恪学术文化随笔》一书的封底上写着:“在20世纪的学术追问中,。

”陈寅恪所提倡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说到底与民族精神和文化精神实际是一致的。

⑹ 1913年,陈寅恪在《吾国学术之现状及清华之职责》一文中写道,求中国学术之独立“实吾民族生死一大事”。

西南大学附中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新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西南大学附中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新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西南大学附中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新高考语文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世纪30年代以后,一些艺术造诣深厚、具有_ 的艺术家,如侯宝林,致力于相声的净化和改革,使它从底层大众的通俗“玩意儿”变成全民雅俗共赏的喜剧艺术形式。

当下的相声渐渐回归市场运行的轨道,从表面上看似乎是恢复了“传统”,但是恢复传统并不意味着,也不意味着让已被否定的糟粕_ 。

令人遗憾并堪忧的是,在一些小剧场舞台、电视选秀节目的相声表演中,以低俗代替通俗,以欲望代替希望,使感官刺激代替娱乐享受的现象时有发生。

睿智和幽默是相声艺术的优秀品质,鞭挞讽刺丑恶现象、娱乐大众是相声的社会功能。

(),尤以从伦理抓哏为最常,见的低俗“愚乐”手段。

某相声社专场里,没有一段不包含“谁是谁爸爸,谁是谁孙子,谁媳妇跟人跑了”之类的伦理哏。

这使相声变成毫无美感的低级趣味的狂欢,此风决不可长!相声病了,病在对传统相声的优良传统视而不见,却对糟粕的“痈疽”。

这些病症若不根治,早晚有一天会毁了相声。

我们应当加强文化批判意识,正本清源,激浊扬清,承接传统之精髓,不断提高相声的审美品位,创演出接地气的无愧于伟大时代的艺术精品,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远见卓识循规蹈矩重整旗鼓趋之若鹜B.见多识广墨守成规卷土重来亦步亦趋C.见多识广循规蹈矩重整旗鼓亦步亦趋D.远见卓识墨守成规卷土重来趋之若鹜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遗憾的是,在一些小剧场舞台和电视选秀节目的相声表演中,观众常会看到低俗代替了通俗,欲望代替了希望,感官刺激代替了娱乐享受。

重庆高二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重庆高二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重庆高二高中语文期中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情与景,是诗歌创作的两个要素。

“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孤不自成,两不相背”(谢榛)。

情因景生,景以情合,二者相互生发与渗透,并从而达成融合无间的状态,于是美妙的诗歌意境便产生了。

情因景而物态化,景因情而意象化,这便是诗人进行形象思维和艺术构思的基本内容。

而触景生情--情景相生——情景交融,便成了诗歌意境创造的基本途径之一。

虽则,胡应麟曾称道王勃五言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诗,“不著景物,而兴象婉然,气骨苍然,实首启盛中妙境。

”张戒也说:对景言情,“此乃众人之所同耳”,杜甫则“对景亦可,不对景亦可”。

这是说,诗歌以言情为主,诗中不著景物,也未始不能写出好诗。

被称做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题事只一句,余俱写情”,即是如此。

然而,从我国的古典诗歌民族传统看,情景交融标志着我们民族基本的审美趣味与审美理想。

古典诗歌往往通过借景言情,寓情于景,而使诗情画意高度融合,从而在艺术上表现为含蓄蕴藉,诗味浓郁,使人读之,悠然神远。

诚然,以情景二者而言,情为主,而景为从。

因此,徒自描摹,为写景而写景,纵使声、光、色、态俱全,日月迭璧,山川焕绮,也不会产生感人的力量,不足与诗歌意境的创造。

大谢(灵运)、小谢(眺),有时不免为后人所诟病,就因为他们的诗作往往景多而情少。

更不必说有些摹拟之作,描绘景物,尽成堆垛,其中缺少真情实感,而窒息着诗的生命。

深情是诗歌生命之所系,诗人必得“以情会景”。

否则,“本自无意,不能融景”。

费经虞说得好:“……青山、绿水、白云、红树无诗不有,而必知所以用之,非遂以此为诗也。

情景交融,关键在融。

有些诗,情景并同,然而妍媸各别。

谢榛曾说:“韦苏州曰:‘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

’白乐天曰:‘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

实用文本类阅读训练

实用文本类阅读训练

实用文本类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12分)陈寅恪踽踽独行的国学大师当年,清华上下都叫他陈寅恪(què)先生。

然而在不少字典里并没有‚恪(què)‛这样的读音,有人曾请教他为何不予纠正呢。

陈先生笑着反问:‚有这个必要吗?‛他似乎更希望人们了解他的学问及其价值。

在国难、家恨和个人的坎坷中,他为学问付出了一生。

在中国学术逐渐向国际学界转轨时,在清华校方包括他的同事梁启超、王国维的鼎力支持下,陈寅恪为中国学术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对不同民族语文与历史的比较研究。

他的讲课旁征博引,只要是从国学院毕业的学生,都成了大家。

其中有语言学家王力、敦煌学家姜亮夫、历史学家谢国桢等。

1937年,陈寅恪把目光投向了魏晋南北朝和隋唐,这个转向与抗战有关。

北平即将不保,父亲亡故、右眼失明的他携妻将雏,踏上流亡之路。

藏书悉数毁于战火,随身携带的书籍大部分被盗。

在几乎没有参考书籍的情况下,陈寅恪撰述了两部不朽的中古史名著——《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他以论带史,跟早年做的那种,从语文学到历史学精细的对照,完全不一样。

在中古研究里面,他注意到的若干解释中古中国的架构和因素,至今仍是很多研究者绕不过去的课题。

说陈寅恪是了不起的学者,是因为他开创了一个研究的范式。

为写这两部书,他曾躺在床上呻吟,对前来探视的邓广铭先生说:我身体快不行了,我坚持不住了。

但是他又说,我不写完这两稿,我不死。

国际汉学界具有广泛影响的《剑桥中国史》给予陈寅恪异乎寻常的褒奖。

牛津大学1939年正式聘请他担任该校汉学教授,并于此后数年虚席以待。

他们认为,陈先生是当时‚最优秀的中国学者‛。

由于长期用高度近视的左眼工作,陈寅恪的双目失明了。

抗战胜利了,陈寅恪由人搀扶着重新回到清华园,这时他57岁。

陈寅恪是以古代书院的精神授课的。

陈寅恪的助手、后任中山大学教授的胡守为,清晰地记得这样一堂课:那天他是唯一的学生。

李劼《王国维、陈寅恪的文艺复兴意味》阅读答案

李劼《王国维、陈寅恪的文艺复兴意味》阅读答案

阐述类文本阅读(此题共3小题, 9分)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 1—3题。

①美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缺少独立性,源自传统诗学追随儒家的政治功利主义和伦理适用主义。

代表作是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此书以治国平天下式的壮心壮志,成立一个一应俱全的诗学系统。

开篇《原道》一章,便确定了“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的道统原则。

这种道统诗学上承曹丕《典论 ? 论文》所主张的经世致用文学观,即所谓“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下开文以载道之先河。

唐朝,韩愈提出“文以明道” ;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宋儒周敦颐明确“文以载道” 的主旨,都可是是《文心雕龙》理所应当的延长。

因而可知,王国维和陈寅恪之于中国诗学缺少独立的美学原则的感触,洞见到了中国文化的核心部分:非功利、非适用的审美传统一直阙如。

②正是这种阙如,致使中国的诗学传统和文学传统老是没法进入精神层面,仅止于世俗的功用,愈来愈滑入俗世的纷争、功利的得失。

“诗言志”沦为诗人喜悦或失落的发泄;说书衍生出的小说,或聚焦于庙堂纷争的计策较量如《三国演义》,或忘情于江湖造反的草莽传说如《水浒传》;更不用说《隋唐演义》《封神演义》之类的演义小说,既没有《山海经》神话中的阳刚,也没有《诗经》三百篇中的纯洁。

人的尊严、悲悯的情怀、君子有所不为有所必为的底线,在这种文学中被小不忍则乱大谋、无毒不丈夫的厚黑原则代替,这种审美兴趣造就一代又一代的草莽,制作出一个比一个残酷的帝王,从而滋长出民族诸多灾以治愈的心理疾病:诡计崇敬、暴力崇敬、权利崇敬等等。

③在这样的美学背景下,《红楼梦》的问世是一场审美革命:冷静推出女性崇敬、悲悯崇敬,拒绝功名崇敬。

《红楼梦》的问世使这个民族的审美兴趣,不再纠葛于生计博弈而拥有纯粹精神的存在乎味,从而在美学上回归《山海经》式的混沌和《诗经》国风所具的纯洁,达成货真价实的文艺中兴。

王国维指出:《红楼梦》是“彻头彻底的惨剧” ,“大背于吾国人之精神” ,由于“吾国人之精神,人间的也,乐天的也,故代表其精神之戏曲、小说,无往而不着此乐天之色彩” 。

历届语文高考试题分类解析【考点11】社科文阅读

历届语文高考试题分类解析【考点11】社科文阅读

历届年语文高考试题分类解析【考点11】社科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准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段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簪献曲”或者“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捉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

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和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

2020-2021学年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2021学年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2021学年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中国传统艺术是一条璀璨星河,它的精神和血脉对世界文化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涵养作用,对世界众多艺术家产生过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尤其是当西方传统写实绘画的发展处于困境之时,中国传统艺术更是以其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形式启迪了一大批现代艺术家,他们从中汲取营养,摸索前行。

在很多西方艺术史论家眼里,中国传统艺术是世界艺术的高峰。

中国传统艺术对西方的影响可以追溯到14世纪的欧洲,当时中国的瓷器、丝绸和国画等商品一直流行于欧洲的上层社会中。

在法国,中国的龙凤图案常被运用于各类织物中。

在15世纪的意大利和法国瓷器制作中,盛行模仿中国青花瓷器造型。

18世纪法国“罗可可”绘画大师让·安东尼·华托青年时期曾研究中国的《百戏图》,他的作品《发舟西苔岛》具有明显的中国意味和东方艺术特色。

著名的评论家雷文曾说:“凡于中国宋代之风景画研究有素者,一见华托此作,必讶其风景之相似,其画中远山犹保持作者之生命,青峰缥缈,用单色作烟云。

华托所惯为者,亦中国山水画最显著之特色也。

”日本学者小林太市郎认为应该将17-18世纪流行于欧洲的“罗可可”艺术称为“中国一法国式”。

19世纪新古典主义大师安格尔则因为具有浓郁东方意味的艺术语言,被当时的人们称为“误生在19世纪雅典废墟上的中国画家”。

19世纪中叶,摄影术的发明,对西方传统写实绘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西方绘画艺术的发展陷入了困境,艺术家开始寻求新的出路,此时,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艺术思想和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给了西方艺术家以启迪,使得西方艺术在现代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行。

一些杰出的画家诸如凡·高、高更、毕加索、马蒂斯、克里姆特、大卫.霍克尼等,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吸取中国艺术的养分,探索出全新的艺术风格,创作出一大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艺术杰作,对世界艺术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川高三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四川高三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四川高三高中语文期中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百年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离不开对西方美学的借鉴,但这种借鉴乃是一个首先“学西”、继而“化西”的创造性现代转化的过程,某种意义上也是中西互鉴的特殊形态,从而达到中西美学不同程度的创新融合。

中国现代美学主要奠基人之一的王国维,早在20世纪初,在译介叔本华悲观主义意志论哲学著述基础上,撰写了迥异于传统思想的《红楼梦评论》;借鉴康德美学“鉴赏判断的四个契机”说,首次提出“一切之美,皆形式之美也”的重要主张,并建构起具有中国传统特质的“古雅”说;借鉴德国古典美学诸家,对中国古典美学尤其是先秦道家美学思想作了深刻反思,自觉把二者加以融会贯通,写出了《人间词话》这一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之作,创建了以“境界”为核心范畴、意蕴丰厚的创新美学体系,对传统的“意境”说作出了具有现代性的创造性开拓。

王国维之所以在融通中西上作出如此巨大的贡献,与他具有超越中西学术二元对立的现代视野有密切关系。

他主张“学无中西”,批评持中学、西学二分的“俗说”,“虑西学之盛之妨中学,与虑中学之盛之妨西学者,均不根之说也”,认为“余谓中西二学,盛则俱盛,衰则俱衰,风气既开,互相推助。

且居今日之世,讲今日之学,未有西学不兴,而中学能兴者;亦未有中学不兴,而西学能兴者。

”这样一种关于中西学术互助、互动、互促、互鉴的精彩之论,至今仍不失其高远眼光和宏大气度。

另一位中国现代美学的主要奠基人蔡元培,在国内最早全面介绍了康德的美学思想,对康德关于审美四契机说,运用儒家思想作了“超脱”“普遍”“有则”“必然”的创造性阐述;从儒家以德为本的思想出发,借鉴康德有关思想并加以吸收融化,同时借鉴席勒的美育理论,强调“涵养德性,则莫若提倡美育”,进而提出了中国现代美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美育代宗教”说。

还有梁启超,前期以启蒙为宗旨,强调文艺改造人心的社会功能,提出了诗、文、小说的三界革命论,目的在“新民立人”或曰“移人”;后来借鉴西方哲学智、情、意三分理论,用儒家思想加以化用,提出以“情感教育”“趣味教育”为中心、以文学艺术为主要内容和形式的“趣味主义”美学主张,在上世纪20年代产生了广泛影响。

2019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语文含答案

2019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语文含答案

太原五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高三语文命题、校对:赵明生、韩姝花、李舲、柯峻、陈洁、翟琳、刘勇、梁雅敏(2018.10)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中国的历史时空,说复杂很复杂,厚厚叠叠的二十四史,大有一种让人读一辈子都读不完的望史兴叹。

说简单又很简单,从商周之交到二十世纪前后一百多年的激变,不过是翻了一页而已。

换句话说,假如历史的时间向度可以转换为空间存在的话,那么商周之交和一百多年的中国近现代历史,乃是处在同一个历史空间里。

就好比一个圆周的起点和终点一样,两者正好相交。

②由于在时间上的漫长,在书写上的重重叠叠,中国历史不像美国历史那么简单明了,而像一座由冗长的唠唠叨叨编织成的言语迷宫。

无论是本国的阅读者还是来自西方的研究者,迷失在这座迷宫里的人物之众多,与厚厚叠叠的二十四史相得益彰。

对于本国的史家来说,孔子像一堵墙。

司马迁也罢,司马光也罢,史家们大都被孔子的史见和孔子删定的经典挡在历史真相之墙外。

③有关中国历史研究的一个最大盲点,在于把专制读成中国历史的传统,把孔子读成中国文化的首席代表。

好像中国是个天然的专制国家,仿佛中国文化与生俱来就是从孔子开始的。

当人们强调所谓中国的国情时,其言下之意,无非就是专制在中国是天经地义。

而所谓的新儒家的理直气壮,又在于标榜只有孔儒才是中国文化的正宗传承。

哪怕新儒家承认专制的政治制度需要变革,也要坚持与专制政治相应的专制伦理却是亘古不变的。

君不见,就连在美国的中国城里,所竖立的象征性雕像,都是孔夫子而不是老子或者其它圣贤。

④总而言之,在中国历史的专制迷宫里流连忘返,已经成了一种古怪的学术乐趣和奇特的心理情结。

以致于有人只好把中国文化比作一个大染缸,掉进去就变色。

换句话说,一走进中国历史,一头扎进中国文化,就会在人为的迷宫里迷失。

⑤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忒修斯是依靠了阿里阿德涅公主给的线团,走出了迷宫。

高中高二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详细答案

高中高二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详细答案

高中高二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详细答案一、高中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百年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离不开对西方美学的借鉴,但这种借鉴乃是一个首先“学西”、继而“化西”的创造性现代转化的过程,某种意义上也是中西互鉴的特殊形态,从而达到中西美学不同程度的创新融合。

中国现代美学主要奠基人之一的王国维,早在20世纪初,在译介叔本华悲观主义意志论哲学著述基础上,撰写了迥异于传统思想的《红楼梦评论》;借鉴康德美学“鉴赏判断的四个契机”说,首次提出“一切之美,皆形式之美也”的重要主张,并建构起具有中国传统特质的“古雅”说;借鉴德国古典美学诸家,对中国古典美学尤其是先秦道家美学思想作了深刻反思,自觉把二者加以融会贯通,写出了《人间词话》这一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之作,创建了以“境界”为核心范畴、意蕴丰厚的创新美学体系,对传统的“意境”说作出了具有现代性的创造性开拓。

王国维之所以在融通中西上作出如此巨大的贡献,与他具有超越中西学术二元对立的现代视野有密切关系。

他主张“学无中西”,批评持中学、西学二分的“俗说”,“虑西学之盛之妨中学,与虑中学之盛之妨西学者,均不根之说也”,认为“余谓中西二学,盛则俱盛,衰则俱衰,风气既开,互相推助。

且居今日之世,讲今日之学,未有西学不兴而中学能兴者,亦未有中学不兴而西学能兴者。

”这样一种关于中西学术互助、互动、互鉴、互促的精彩之论,至今仍不失其高远眼光和宏大气度。

另一位中国现代美学的主要奠基人蔡元培,在国内最早全面介绍了康德的美学思想,对康德关于审美的四契机说,运用儒家思想作了“超脱”“普遍”“有则”“必然”的创造性阐述;从儒家以德为本的思想出发,借鉴康德有关思想并加以吸收融合,同时借鉴席勒的美育理论,强调“涵养德性,则莫如提倡美育”,进而提出了中国现代美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美育代宗教”说。

还有梁启超,前期以启蒙为宗旨,强调文艺改造人心的社会功能,提出了诗、文、小说的三界革命论,目的在于“新民立人”或曰“移人”;后来借鉴西方哲学智、情、意三分理论,用儒家思想加以化用,提出以“情感教育”“趣味教育”为中心、以文学艺术为主要内容和形式的“趣味主义”美学主张,在20世纪20年代产生了广泛影响。

重庆高一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重庆高一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重庆高一高中语文期中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唐艺术的内在矛盾从中唐起,现实如杜甫、韩愈等,其审美理想中渗透了儒家的思想,表达出富有现实内容的社会理想和政治伦理。

尽管风格趣味大不相同,当时的文坛却贯穿着这一思潮脉络。

连生性浪漫的杜牧,也力赞《楚骚》“言及君臣理乱,时有以激发人意”。

他们与封建前期门阀士族对文艺的主张、观念和理论是有差别的。

钟嵘《诗品》讲“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刘勰《文心雕龙》讲“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都认为文艺是受客观事物感发触动的产品。

而韩愈“文起八代之衰”,白居易要回到诗歌的“六义”,都是要回到两汉的儒家经学,把文艺和伦理紧捆在一起。

文艺被规定为伦理政治的使用工具,艺术自身的审美规律被抛在一边。

这对文艺的发展当然没有好处,迟早走向其反面。

就在这些文以载道的倡导者们身上,已经酝酿一种深刻的矛盾。

作为世俗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他们提倡儒学,企望天子圣明,自己也志得圆满,那时他们会选择兼济天下。

但事实上,现实不会那么理想,皇帝并不英明,自己的仕途也不会一帆风顺,因此他们在强调“文以载道”的同时,也不由自主地走向反面,即“独善其身”,结果就形成了既关心政治又躲避政治的矛盾。

此外,文章和生活在中唐以后文人心中也日趋分野,一方面他们高喊周孔道统,另一方面却耽于名位、声色、财富。

他们虽然标榜儒家教义,实际却沉浸在他们各自的生活爱好中。

这是一种无奈的抗争。

一方面,打着孔孟旗号,声称文艺为政治服务,发展为宋代理学的文艺观。

另一方面,他们对现实世俗的沉浸和感叹导致他们转向对个人审美趣味的研磨打造,并使之成为文艺的真正主题和对象,这又为宋元词曲的出现做铺垫。

如果说,在魏晋,文艺和哲学是相辅相成的,那么唐宋以后,二者则是彼此背离,分道扬镳。

但是,并非宋明理学而是宋元词曲,把中国的文学趣味带进一个新的天地。

2024届西南大学附中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届西南大学附中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届西南大学附中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考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2023.12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空灵,是中国艺术追求的崇高境界。

在西方没有这样相似的美学观念,这是东方民族独特的美学思想。

中国艺术追求的境界如高山大川之间的一朵幽兰,它似有若无,无人注意,自在开放。

这样的美淡而悠长,空而海涵,小而永恒,其最大的妙处在于:它在“空”中增加人们玩味的空间,在于其空灵中的实有,静穆中的崇高。

中国人认为天地自然都由一气化生,面对气化流荡的世界,他们发现了虚实的奥秘,发现了“有形但为无形造”的哲学原理。

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

在虚实二者之间,中国艺术对虚更为重视,唯有虚,才能给欣赏者提供“对物象产生距离”的载体,在赏画、读诗、游园中获得空灵的美的享受。

“计白当黑”“无画处皆成妙境”,欣赏中国画,不仅要看画在画面上的,而且要看不在画面上的东西,通过画面的有限形式,想象到无形的世界。

诗也如此,诗要沉着,更要空灵,沉着与空灵并重,才会有悠然的韵味;诗要有言外之意,意外之韵,含不尽之意如在言外。

在中国园林艺术中,虚空的世界永远在造园和品园者心中存在着,他们得诗画“空”之精髓,故有灵气往来。

中国园林创造就是引一湾溪水,置几片假山,来引领一个虚空的世界,创造一个灵动的空间。

我们目之所见的世界,在虚空的氤氲中显示出意义。

如果赏园者只是停留在视觉观察中,就有可能错失小园中所包裹的万般景致。

在中国园林中,假山不是山,却有山的巍峨;溪涧不是海,却有大海的渊深。

回廊是狭窄的,它却可以引领人走向宇宙纵深;小桥曲折,却将人度向另外一个世界。

至于云墙偎依着篱落,曲曲地在丛树中逶迤,真把人的心牵向更远。

亭在园林中有着独有的地位,园林无水不活,也可以说,因无亭不灵。

亭子是实用的,它可以供人休憩。

亭子又在园林中起到收摄众景的作用,松散的景物,往往通过亭子的收摄成为一个整体。

国学大师陈寅恪阅读答案

国学大师陈寅恪阅读答案

国学大师陈寅恪阅读答案陈寅恪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从小就能背诵十三经,广泛阅读经、史、哲学典籍,厚实的国学功底为以后的治史打下了基础。

1910年陈寅恪官费留学。

留学期间,他勤奋学习,掌握了蒙、藏、满等十几种语言,尤以梵文和巴利文特精。

1925年,陈寅恪回国。

这时,清华学校改制为大学,设立国学研究院。

当时的研究院主任吴宓和梁启超很器重陈寅恪,极力向校方举荐他。

吴宓认为他是“全中国最博学之人”。

1926年6月,他只有36岁,就与梁启超、王国维一同被聘为研究院的导师,并称“清华三巨头”。

他讲课时,用多种语言,引诗举史,信口道出,而文字出处,又无不准确,精当的阐发,令人叹服!就连当时的名教授如朱自清等也常来听课。

盛名之下,他谦和而有自信,真诚而不伪饰。

陈寅恪原攻比较语言学,通晓多种文字,为他从汉文以外搜罗史料以治史,提供了较大的方便。

他继承了清代乾嘉学者治史中重证据、重事实的科学精神,又吸取西方的“历史演进法”,运用这种中西结合的考证比较方法,对一些资料穷本溯源,核订确切。

并在这个基础上,注意对史实的综合分析,从许多事物的联系中考证出关键所在,用以解决一系列问题,求得历史真相。

他这种精密考证方法,发展了我国的历史考据学,为人们开拓了历史的视野。

1938年日本史学权威白鸟库吉研究中亚史遇到疑难问题,向德、奥知名学者求助,未能解决,柏林大学乃推荐陈寅恪。

他向陈寅恪请教后,才得到满意解答。

苏联考古学家发掘一突厥文碑石,无人能辨识,请教陈寅恪,终于得到准确破译。

日本人占领香港后,持日金四十万元委任他办东方文学院,他坚决拒绝。

1942年春,有人奉日方之命,专程请他到已被日军侵占的上海授课。

他又一次拒命,随即出走香港。

1942年,在民族危亡的关头,某些御用文人竟发起向蒋介石献九鼎的无聊活动,劝他参加,他作《癸未春日感赋》“九鼎铭辞争颂德,百年粗粝总伤贫”,以示讽刺。

这一时期,在繁忙的教学中,他仍致力于学术研究,先后出版了《隋唐制度渊源论稿》、《唐代政治史论稿》两部著作,对隋唐史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为后人研究隋唐史开辟了新的途径。

2020届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届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届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每个文学发展阶段,“新人”都是典型形象的重要类型之一,以突出的美学价值留存在一代代读者的记忆中。

当代文学只有创造出顺应历史潮流、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具有时代精神特质的新人形象,才能真正发时代之先声,承担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使命。

文学意义上的“新人”是时代精神的人格化。

“新人”之“新”不仅有自然时序的内涵,而且具备以社会发展史为依托的价值判断。

“新人”是历史变革和时代进步的记录者和推动者,也是社会发展和文化创新的担当者和引领者,代表着改变现状的实践力量,最深刻也最生动地反映出历史的发展阶段及其精神面貌。

正因如此,当我们品读文学,总能在新人形象中感受历史的脚步、时代的脉搏。

时代和新人是如此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以至于人们常用新人形象标记一段岁月或一个群体:合作化运动中的“梁生宝”、改革年代中的“乔厂长”、知识分子“陆文婷”、奋斗青年“孙少平”,都是如此。

创造新人形象的过程,是文学介入时代、反映生活的过程,也是文学对社会进步发挥“实质性功能”的过程。

正是通过塑造典型人物,文学以一个个富有时代气息的生动形象,让人们在希冀中感动,在苦难中不屈,迎着光亮勉力前行。

从鲁迅、巴金、老舍到刘心武、路遥、铁凝,几乎所有的优秀作家都以自己的方式完美地回答了时代问卷,和他们创造出的典型形象一起为历史所铭记。

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说:“文学其实具有一种精神性保持和流转的功能。

”形象是文学的语言。

文学创造新人的过程,本质上是时代精神寻找形象载体的过程。

这就要求作家既从本质上、总体上把握时代主题和发展趋向,在变动不居的社会现象中描摹普遍性的人类情感;又要洞悉社会肌理,深入了解分众化、行业化、碎片化的生活。

不管是扶贫干部、驻村第一书记、海外维和官兵,还是网络工程师、天使投资人、网购配送员、职业电竞员,每一个人背后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

专题05 概括与分析论证思路-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上海专用)(解析版)

专题05 概括与分析论证思路-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上海专用)(解析版)

专题05 概括与分析论证思路【典例示例】(2023届上海市长宁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文学与鸦片——审美幻觉批判①张扬感性,反叛传统的形象成为近年来文学创作的一个“原型”。

当我们在想象中把外在于我们的各种约束和禁锢抛到一边的时候,的确从中感受到一种兴奋、一种解放感。

但问题在于:推掉一切文化的压抑以后,主体应该是一个自然状态的人,还是一个社会的人?审美活动的情感指向是导向诗意化了的乡野民俗或美化了的感性存在,还是导向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回避的,充满着痛苦和悲剧性挣扎的现实存在?②从薄伽丘到卢梭、到弗洛伊德、到我们自己,一直把没有受到文明的束缚和压抑的自然的人视为审美和人生的理想,由此产生了整个浪漫主义文化。

文学通过这种手段拉开了与现实的距离,为文学自身在异化的、冷漠的世界里争到了不断发展的内在活力。

③现代人类学的研究表明,在原始人那里充满着人与自然、与人类自身的极其残酷的斗争,现代人看来极富诗意的古代风俗和物品(例如雕塑、面具),曾经用于实用的、甚至是充满血腥的目的。

那种向往自然的和谐、向往远古的审美意向是我们的文学脱离现实,满足于美妙的幻觉自娱,日益衰竭的根源所在。

外在世界的对立和冲突在人的内心世界投上阴影,这种阴影给人带来巨大的痛苦,也激发出巨大的力量。

当人不能通过内部调整来超越外在世界的对立和冲突时,或者说,当外在世界的压力摧毁了人自身的内在凝聚力时,感性和理性、肉体和精神、存在和想象之间的联系才彻底断裂开。

④没有异化的艺术和审美活动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在破碎的世界和异化的生存环境中,艺术构筑起一个完整的、非异化的世界。

在审美体验中,我们超越了外在世界的压迫,超越了个体存在的有限性,体验到了完整的人类存在。

然而,在人类创造的文化中,所有能使我们达到高峰体验状态的途径,往往也可以变成人类自我欺骗、自我麻痹的工具。

这也许是人类文化发展最富于悲剧性意味的规律:不从具体的、现实的物质材料中抽象出来,使内容变成形式,就不能实现精神的高翔并获得普遍性,然而,形式一旦从内容中独立出来,又为割断形式与具体现实的联系、成为某种虚幻的存在提供了可能性。

【推荐下载】2014高三期中测试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

【推荐下载】2014高三期中测试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

[键入文字]
2014高三期中测试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
 2014高三期中测试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如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25分)
 陈寅恪:为学术的一生
 柳青
 当年,清华上下都叫他陈寅恪(què音却)先生,然而,在不少字典里并没有这样的读音。

有人请教他:为什么大家都叫你寅恪(què),你却不予纠正呢?陈先生笑着反问道:有这个必要吗?,他更希望人们了解他的学问及其价值,他的整个生命是和学术连在一起的。

他在国难和个人的不幸中,为学问付出了一生。

 1925年,清华大学成立清华国学研究院。

国学院的四大导师中,三位是当时大名鼎鼎的人物,其一是开创用甲骨文研究殷商史的王国维,另有戊戌变法的核心人物梁启超,以及哈佛大学归来的语言学家赵元任。

四人中陈寅恪最晚到校,且尚未出名,他一无大部头的著作,二无博士学位。

只因梁启超一句,我的著作加到一起,也没有陈先生三百字有价值。

远在德国游学的陈寅恪便接到了国学院导师的聘书,时年36岁。


 自复旦公学毕业后,陈寅恪从德国到瑞士、又去法国、美国,最后再回到德国,辗转游学13年。

离开故国时,他一心向西学,当他重回故土,带回来的却是东方学。


1。

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一、高中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百年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离不开对西方美学的借鉴,但这种借鉴乃是一个首先“学西”、继而“化西”的创造性现代转化的过程,某种意义上也是中西互鉴的特殊形态,从而达到中西美学不同程度的创新融合。

中国现代美学主要奠基人之一的王国维,早在20世纪初,在译介叔本华悲观主义意志论哲学著述基础上,撰写了迥异于传统思想的《红楼梦评论》;借鉴康德美学“鉴赏判断的四个契机”说,首次提出“一切之美,皆形式之美也”的重要主张,并建构起具有中国传统特质的“古雅”说;借鉴德国古典美学诸家,对中国古典美学尤其是先秦道家美学思想作了深刻反思,自觉把二者加以融会贯通,写出了《人间词话》这一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之作,创建了以“境界”为核心范畴、意蕴丰厚的创新美学体系,对传统的“意境”说作出了具有现代性的创造性开拓。

王国维之所以在融通中西上作出如此巨大的贡献,与他具有超越中西学术二元对立的现代视野有密切关系。

他主张“学无中西”,批评持中学、西学二分的“俗说”,“虑西学之盛之妨中学,与虑中学之盛之妨西学者,均不根之说也”,认为“余谓中西二学,盛则俱盛,衰则俱衰,风气既开,互相推助。

且居今日之世,讲今日之学,未有西学不兴而中学能兴者,亦未有中学不兴而西学能兴者。

”这样一种关于中西学术互助、互动、互鉴、互促的精彩之论,至今仍不失其高远眼光和宏大气度。

另一位中国现代美学的主要奠基人蔡元培,在国内最早全面介绍了康德的美学思想,对康德关于审美的四契机说,运用儒家思想作了“超脱”“普遍”“有则”“必然”的创造性阐述;从儒家以德为本的思想出发,借鉴康德有关思想并加以吸收融合,同时借鉴席勒的美育理论,强调“涵养德性,则莫如提倡美育”,进而提出了中国现代美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美育代宗教”说。

还有梁启超,前期以启蒙为宗旨,强调文艺改造人心的社会功能,提出了诗、文、小说的三界革命论,目的在于“新民立人”或曰“移人”;后来借鉴西方哲学智、情、意三分理论,用儒家思想加以化用,提出以“情感教育”“趣味教育”为中心、以文学艺术为主要内容和形式的“趣味主义”美学主张,在20世纪20年代产生了广泛影响。

2021届江苏省苏州艺术高级中学校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1届江苏省苏州艺术高级中学校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1届江苏省苏州艺术高级中学校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祖巷(节选)王剑冰进了村子就看到了高高的牌楼,上面写着“珠巩古巷”,吾家故乡我先见到了家乡的花,艳红艳红的,一问,洛神花。

守着花的女子说,这种花富含氨基酸,剥开花瓣泡水,对人好着呢。

八百多年的驷马桥卧在彩虹里,桥下一道水,流得更久。

石雕门楼框着悠长的古巷,巷道铺着石子,凸凹的感觉,透进脚心。

雨和尘沙,会顺着凹痕滑走,滑走的,还有轰轰烈烈或平平淡淡的时光。

明清时期的老宅子,有些挺立着,有些歪了肩角。

灰薄的瓦,干打垒的墙,墙上刷的白灰,掉了一半的皮。

一口“九龙井",依然清澈甘冽,酿出的酒、沏出的茶都味道醇厚,制出的豆腐也嫩滑爽口。

慢慢地发现,这些拥挤的房屋都有极高的利用价值,不唯是生活功能,还有团结功能。

瞧,屋头大都贴了祠堂的名牌,这边是谢氏祠堂,那边是杨氏,旁边是冯氏,然后赵氏、钟氏、赖氏……我随脚踏进旁边的谢氏祠堂。

阳光从祠堂后面照进来,满屋亮堂。

房屋设计很讲究,会在后方为太阳留下通道,中间为雨水留下位置。

这样的老宅气韵祥和,舒适透爽。

一侧的墙上贴着红纸,上边写着人名。

一位老者从后面走出来,还没看清脸面,先见到露齿的笑,说来了,谢家的?我说是来看看。

老人叫谢崇政,七十五岁了,三个孩子都在外地,自己与老伴在这里,没什么事,就帮助谢家迎迎客人。

说话间我已经明白,墙上的名单,都是最近前来认祖的。

告别老谢出来,闪过诸多门口,前面出现了一座门楼,上面的石匾题为“珠巩楼”,门楼两旁,有不大的摊子,摆着细长的卷烟,竟然叫“珠机烟”。

摊后的女子笑意盈盈,介绍说,珠巩巷早就有种烟的历史,自家的烟叶收了用不完,便学着做卷烟,就地消化。

巷子里还有不少卖腊鸭的,一排排腊鸭挂在阳光下,泛着油亮的光彩,而且都标着是“腊巷”的腊鸭,一问,腊巷就是珠巩巷的一条街。

这让我立时想起前两天遇到的老者,难道他是珠巩巷人?我来时,火车卧铺外边走廊上一个小女孩让老人跟着她学诗,老人总是说错,小女孩就一次次地教。

高中高三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详细答案

高中高三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详细答案

高中高三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详细答案一、高中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百年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离不开对西方美学的借鉴,但这种借鉴乃是一个首先“学西”、继而“化西”的创造性现代转化的过程,某种意义上也是中西互鉴的特殊形态,从而达到中西美学不同程度的创新融合。

中国现代美学主要奠基人之一的王国维,早在20世纪初,在译介叔本华悲观主义意志论哲学著述基础上,撰写了迥异于传统思想的《红楼梦评论》;借鉴康德美学“鉴赏判断的四个契机”说,首次提出“一切之美,皆形式之美也”的重要主张,并建构起具有中国传统特质的“古雅”说;借鉴德国古典美学诸家,对中国古典美学尤其是先秦道家美学思想作了深刻反思,自觉把二者加以融会贯通,写出了《人间词话》这一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之作,创建了以“境界”为核心范畴、意蕴丰厚的创新美学体系,对传统的“意境”说作出了具有现代性的创造性开拓。

王国维之所以在融通中西上作出如此巨大的贡献,与他具有超越中西学术二元对立的现代视野有密切关系。

他主张“学无中西”,批评持中学、西学二分的“俗说”,“虑西学之盛之妨中学,与虑中学之盛之妨西学者,均不根之说也”,认为“余谓中西二学,盛则俱盛,衰则俱衰,风气既开,互相推助。

且居今日之世,讲今日之学,未有西学不兴而中学能兴者,亦未有中学不兴而西学能兴者。

”这样一种关于中西学术互助、互动、互鉴、互促的精彩之论,至今仍不失其高远眼光和宏大气度。

另一位中国现代美学的主要奠基人蔡元培,在国内最早全面介绍了康德的美学思想,对康德关于审美的四契机说,运用儒家思想作了“超脱”“普遍”“有则”“必然”的创造性阐述;从儒家以德为本的思想出发,借鉴康德有关思想并加以吸收融合,同时借鉴席勒的美育理论,强调“涵养德性,则莫如提倡美育”,进而提出了中国现代美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美育代宗教”说。

还有梁启超,前期以启蒙为宗旨,强调文艺改造人心的社会功能,提出了诗、文、小说的三界革命论,目的在于“新民立人”或曰“移人”;后来借鉴西方哲学智、情、意三分理论,用儒家思想加以化用,提出以“情感教育”“趣味教育”为中心、以文学艺术为主要内容和形式的“趣味主义”美学主张,在20世纪20年代产生了广泛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美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缺乏独立性,源自传统诗学追随儒家的政治功利主义和伦理实用主义。

代表作是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此书以治国平天下式的雄心壮志,建立一个包罗万象的诗学体系。

开篇《原道》一章,便确立了“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的道统原则。

这种道统诗学上承曹丕《典论•论文》所主张的的经世致用文学观,即所谓“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下开文以载道之先河。

唐代,韩愈提出“文以明道”;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宋儒周敦颐明确“文以载道”宗旨,都不过是《文心雕龙》顺理成章的延伸。

由此可见,王国维和陈寅恪之于中国诗学缺乏独立的美学原则的感慨,洞见到了中国文化的核心部分:非功利、非实用的审美传统始终阙如。

正是这种阙如,导致中国的诗学传统和文学传统总是无法进入精神层面,仅止于世俗的功用,越来越滑入俗世的纷争,功利的得失。

“诗言志”沦为诗人得意或失意的渲泄;评话衍生出的小说,或聚焦于庙堂纷争的计谋较量如《三国演义》,或忘情于江湖造反的草莽传说如《水浒传》;更不用说《隋唐演义》《封神演义》之类的演义小说,既没有《山海经》神话中的阳刚,也没有《诗经》三百篇中的清纯。

人的尊严,悲悯的情怀,君子有所不为、有所必为的底线,在这类文学中被小不忍则乱大谋、无毒不丈夫的厚黑原则取代,这种审美趣味造就一代又一代的草莽,制作出一个比一个暴虐的帝王,进而滋生出民族诸多难以治愈的心理疾病:诡计崇拜、暴力崇拜、权力崇拜等等。

在这样的美学背景下,《红楼梦》的问世是一场审美革命:从容推出女性崇拜、悲悯崇拜、拒绝功名崇拜。

《红楼梦》的问世使这个民族的审美趣味,不再纠缠于生存博弈而具有纯粹精神的存在意味,从而在美学上回归《山海经》式的混沌和《诗经》国风所具的清纯,达成名副其实的文艺复兴。

王国维指出:《红楼梦》是“彻头彻尾的悲剧”,“大背于吾国人之精神”,因为“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也,乐天的也,故代表其精神之戏曲、小说,无往而不着此乐天之色彩”。

正如《红楼梦》写出悲剧本身已经具有美学革命的意味,王国维指出《红楼梦》的悲剧品质,中国诗学的眼界由此被打开,其意义绝对不下于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从坚船利炮渐渐地知道了西方文明和西方文化。

他在《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
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这与被《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调教出来的国民醉心于权谋和暴力的审美品味截然不同,而是关注人世间的苦难,并从宇宙的视野加以审视。

佛学的东渐,禅宗的兴起,在中国士大夫阶层引发了心灵的解放,终致中国诗学界异端突起。

相对于李白急功近利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苏东坡信笔挥就的乃是心平气和的“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严羽的《沧浪诗话》顺流而至,藉禅宗之名,挑战《文心雕龙》的道统诗学,连同文以载道的诗学传统,但比起王国维、陈寅恪的美学思想,严羽在《沧浪诗话》里的诗学追求,不过小荷才露尖尖角。

王国维和陈寅恪之于中国文化的独到贡献,不在于学问的博大精深,而在于识见和思想的不拘流俗。

中国数千年文化之所以江河日下,不可忽视的原因在于审美上的疲乏。

而王国维和陈寅恪的过人之处,则在于对这种审美疲乏的洞察。

(摘编自李劼《王国维、陈寅恪的文艺复兴意味》)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诗学追随儒家的政治功利主义和伦理实用主义,使得美学失去独立意味,使得诗学和文学传统无法进入精神层面,止于世俗的功用。

B.刘勰的《文心雕龙》建立一个包罗万象的诗学体系,确立了“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的道统原则,后世文学理论都对它有所承传。

C.曹丕提出“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开启了文以载道的先河,韩愈、白居易等人丰富了这种理论,周敦颐明确了宗旨。

D.佛学的东渐,禅宗的兴起,引发中国士大夫阶层了心灵的解放,严羽的《沧浪诗话》藉禅宗之名,挑战文以载道的诗学传统。

2.3.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关注人世间的苦难,表现人的尊严和悲悯情怀,不再只是宣泄得意或失意,不再纠缠于生存谋略,文学纯粹精神和较高的审美价值就得到了体现。

B.演义小说推崇的“小不忍则乱大谋”“无毒不丈夫”等做大事的谋略,其实正是中国文学传统讲求实用和功利、纠缠于生存博弈的具体表现。

C.《红楼梦》以儿女情长式的女性崇拜、悲悯崇拜来拒绝暴力和权力,以彻头彻尾的悲剧来背离国人崇尚的乐天精神,在审美上具有革命的意味。

D.王国维重视文学的审美属性,不赞同文以载道,提出从宇宙的视野审视文学,打开了中国诗学的眼界,带来了名副其实的文艺复兴。

4.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民受《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等影响,崇拜权谋和暴力,进而滋生出民族很多难以治愈的病态心理,可见,文学有对人们思想及社会影响的作用。

B.在经世致用文学观的影响下。

中国后世的演义小说既缺乏《山海经》神话中的阳刚,也没有《诗经》三百篇中的清纯,处于审美疲乏的境地。

C.有力促进社会道德进步的“文以载道”思想,强调“文”是“道”的载体,文学功用在于承载、阐明、传达“道”,这一思想贯穿于我国古代文学创作之中。

D.王国维和陈寅恪以不拘流俗的敏锐眼光,洞察了中国文化中非功利、非实用的审美传统始终阙如的弊端,表明他们对中国文化具有批判精神。

【答案】
1.C
2.D
3.C
【解析】
1.试题分析:曹丕“开启了文以载道的先河”表述有误,原文是“开篇《原道》一章,便确立了‘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的道统原则。

这种道统诗学上承曹丕《典论•论文》所主张的的经世致用文学观,即所谓‘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下开文以载道之先河”,应是“道统诗学” “开启了文以载道的先河”。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带来了名副其实的文艺复兴”理解有误,原文是“《红楼梦》的问世使这个民族的审美趣味,不再纠缠于生存博弈而具有纯粹精神的存在意味,从而在美学上回归
《山海经》式的混沌和《诗经》国风所具的清纯,达成名副其实的文艺复兴”,因此应是《红楼梦》得问世“带来了名副其实的文艺复兴”。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试题分析:“有力促进了社会道德的进步”分析有误,这一信息在原文没有出现,应该属于无中生有的错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