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正确理解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两个“不矛盾”1
宗教与政治的冲突与和谐
宗教与政治的冲突与和谐宗教和政治,是两个伟大而又复杂的领域。
宗教为人们提供信仰、规范和理念,而政治则是社会管理和决策的重要手段。
在现代社会中,宗教与政治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联系和矛盾。
如何在宗教和政治之间实现和谐共存,成为了我们需要探讨的重要议题。
一、冲突的表现1、宗教与政治的冲突,曾经在世界历史上屡屡发生。
比如,十字军东征、宗教改革、清真寺爆炸等事件,都给世界带来了深刻的印象。
2、冲突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
有些政治势力试图利用宗教意识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使宗教成为他们谋求权力的工具。
有些宗教组织则试图掌控政治,甚至试图通过暴力手段来推翻政府。
有时,宗教和政治之间的矛盾也会导致社会的分裂和动荡。
二、冲突的原因1、宗教和政治之间的冲突有时源于信仰的不同。
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教义和信仰,这也导致了宗教之间的冲突。
比如,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冲突,就源于两种信仰的不同。
2、政治上的利益也是引起宗教和政治之间矛盾的原因之一。
当政治势力利用宗教意识来达成自己的目的时,也会导致宗教与政治之间的矛盾。
三、和谐的实现1、尊重和理解是宗教与政治和谐的重要前提。
政治势力不应该利用宗教意识来谋取自己的利益,而应该尊重和包容宗教信仰。
2、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宗教团体的正常活动和发展,让宗教和政治之间形成合作和谐的关系。
例如,建立宗教团体和政府之间的沟通机制,加强宗教团体的法制教育,帮助宗教团体融入社会。
3、宗教团体也应该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发挥正面作用,积极参与政治生活,推动社会进步。
宗教团体的领袖们应该努力缩小与政治之间的距离,把宗教的力量和政治的理念结合起来,为社会稳定和发展做出贡献。
四、结语宗教和政治的关系一直是一个复杂和敏感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探讨。
只有实现宗教与政治之间的和谐,才能保证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同时,我们也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加强对于宗教和政治的学习,增强自己的理解和认同。
高中一年级政治下册《政治生活》7.3我国的宗教政策)
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国家主权在宗教政策上的体现
(1)含义: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我国的宗教
事业。 (不受国外势力干涉)
(2)表现: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宗教交往, 抵御境外宗教渗透,打击宗教极端势力。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最终目的
⑴为什么?
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1)含义:政府依法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 C、某地严厉打击利用宗教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两不得,一保护” P79_4 国家对宗教的态度:不鼓励、不支持、不反对。
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 在任何在单位都可以选择宗教信仰场合
“两个要求”、“两个支持”。 “两个要求”、“两个支持”。 “专家点评” P79
在任何在单位都可以选择宗教信仰场合 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体现。
务管理 3、我们对待宗教的态度。
“两个要求”、“两个支持”。 既保护信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教的自由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1、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基本国策 “专家点评” P79 “专家点评” P79 政府依法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 (2)坚持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因 3、我们对待宗教的态度。
3、我们对待宗教的态度。
4、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两个要求”、“两个支持”。
1、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
“专家点评” P79 ——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最终目的 “两个要求”、“两个支持”。
3、我们对待宗教的态度。
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国家主权在宗教政策上的体现
政府依法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
D、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高中政治】高中政治必修二:7.3我国的宗教政策+复习课+集体备课教案+
政治高效课堂教学设计授课人: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班级)主观题类型及其答题技巧1、体现类体现型的设问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从材料中概括出什么道理?”等。
一般来说,它的设问是上述材料体现了所学政治学科的知识点。
应把教材中所有与材料相关的知识点一一罗列,然后将这些知识点与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加以比较,符合的就是答案的一个要点。
答题时,可先把材料中的关键句组合摘抄(有分有合),后说明它符合教材中的什么原理、观点或知识点。
或者先指出教材中的什么原理、观点或知识点,然后列出材料的相应措施或做法。
2、依据类依据型问题的问法一般是让你说出“做这样一件事的依据是什么?”答案基本上是课本上的基本观点、原理。
答依据题不要答重要性或意义。
3、为什么类为什么型的设问有“为什么说?为什么要?”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必要性)、意义(重要性),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性。
(四)意义类此类简答题是针对某一“做法”或“事件”的意义来设问的,一般用“积极影响”、“经济、政治意义”、“意义”作引导词。
答题时一般采用“才能…;才能…”或者“有利于…;有利于…”这样的排比句。
4、怎么办类“怎么办型”一般以“如何”或“怎样”等字眼来设问。
“怎么办型”的设问一般来讲都是给定了主体是谁应该怎么办,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
解答这类题目时,一定要认真审查给定的材料,找出材料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寻找措施。
5、启示类启示型的设问有“给我们什么启示”,它包括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启示等等。
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一般先提出理论依据,然后再提出应该怎么办,针对材料中的问题,寻找措施。
答案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相结合。
6、认识类认识类简答题,本身提供背景材料,要求考生就这一材料中的现象、事件或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一般用“谈谈你对……的认识”、“如何认识……”、“如何看待……”、“如何评价……”、“如何分析……”等。
如何认识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如何认识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就是说:每个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
宗教信仰自由不等于宗教活动可以不受任何约束。
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首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要把国家和人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承担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义务。
宗教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范围内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反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宗教活动不得妨碍社会秩序和生活秩序。
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信教群众的信仰,但这并不是说就放弃在他们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放弃在他们中开展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教育的工作。
根据《宪法》和法律法规,对信教和不信教的群众,都要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都要加强法制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都要大力开展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特别是现代科学知识的工作。
要加强对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科学世界观(包括无神论)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努力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信仰与宗教的矛盾与和谐
信仰与宗教的矛盾与和谐人类有着各种不同的信仰和宗教,这些信仰和宗教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然而,信仰与宗教也经常因为相互之间的矛盾而引发冲突,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
本文将探讨信仰与宗教之间的矛盾和和谐,并提出一些解决这些矛盾的方法。
信仰是一种人对于超越感官世界的一种追求,它包括对所有事物产生的原因和意义的理解和接受。
而宗教则是人们以一种特定的形式去实践和传达他们的信仰。
信仰和宗教可以是一种对神、上帝或超自然力量的信仰,也可以是对道德、价值观和人生意义的信仰。
然而,不同的信仰和宗教之间常常存在着矛盾。
首先,信仰与宗教之间的矛盾表现在宗教的教义和传统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相冲突。
一些宗教教义和传统在社会进步的背景下显得过时和保守,与人们追求自由、平等和尊重个体权利的价值观相冲突。
这种冲突导致社会上出现了一些宗教极端主义和歧视行为,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
其次,不同的信仰和宗教之间也常常存在着矛盾。
一方面,人们对不同信仰和宗教的理解和认同程度不同,很容易产生争议和冲突。
另一方面,不同的宗教教义之间也可能存在着冲突,例如在道德观念、礼仪习俗和崇拜偶像方面。
这些矛盾在历史上多有发生,如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之间的冲突和犹太教与伊斯兰教之间的冲突等。
然而,尽管存在着矛盾,信仰与宗教之间也可以和谐地共存。
首先,要加强信仰教育和宗教多元化的理解。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的信仰和宗教,增强对彼此的尊重和理解。
其次,宗教组织和信徒们应该重视宗教理性化,遵循现代社会的法律和规则。
在宗教实践中,应该注重具体问题的处理,提高宗教组织和信徒们的法治意识。
此外,推动信仰与宗教的和谐也需要宗教和政府之间的合作。
政府应该保障人们的信仰自由和宗教权益,同时宗教组织也要尊重国家的法律和规定。
政府可以设立专门机构,加强与宗教组织的对话和沟通,共同解决存在的问题,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总之,信仰与宗教的矛盾和和谐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话题。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第7课第三框我国的宗教政策
第三框:我国的宗教政策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是宗教信仰自由,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能力目标:领会我国的宗教政策遵循了宗教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尝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利用已有历史知识,深入学习本课。
培养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明确宗教信仰自由时宪法赋予公民基本权利,是保护和尊重人权的表现,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弘扬科学,树立科学世界观。
【教学重点难点】我国的宗教政策【独立阅读与自我积累】(一)全面正确地理解我国地宗教政策1、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包括两个方面,既保护的自由,又保护的自由。
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宗教活动必须在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反对,破坏、和,损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为了保护宗教界的和正常的活动,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抵御的渗透。
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
我国政府支持宗教界在的基础上开展,抵御境外势力,坚决打击宗教极端势力。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原因:既是对我国宗教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的要求。
(二)弘扬科学精神1、科学地态度对待宗教: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人们信仰宗教。
我们要以科学地态度对待宗教。
2、弘扬科学精神(1)巩固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对人民群众进行世界观和的宣传教育,形成的社会风尚。
(2)作为中学生,我们要用武装自己,弘扬科学精神,不断提高,树立科学的,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各抒己见与互查互动】1、我国的宗教政策的内容?2、宗教信仰自由政策:(1)内涵:(2)实质:(3)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包括两个方面:3、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1)什么是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2)为什么要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4、怎样理解坚持宗教的独立自主自办原则?5、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1)为什么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2)怎样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6、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宗教?7、作为中学生应如何弘扬科学精神?8、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9、下列行为中不符合我国宗教政策的是()A.公民向寺庙捐赠钱物B.学生参加圣诞节活动C.新华书店出售《圣经的故事》D.父母强制未成年子女信教10、玉树地震,地动山摇;抗震救灾,感动天地。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 (2)①财政具有促进社会公平,保障人民生活的作 用。政府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民生领域等方 面支出,国民收入再分配,向教育、医药、社会保 障等民生方面倾斜支出,体现了这一点。(4分) • ②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中央预算内 投资主要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农业、水利、城市 管网等基础设施及民生工程,投向节能减排和生态 环境等领域,为人民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4分) • ③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今年国 家要更好地发挥积极财政政策在稳增长、调结构、 促改革中的作用,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 策,体现了这点。(4分)
• ③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要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 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 展观为党的指导思想。才能跳出‘其兴勃焉,其亡也忽 焉’的历史周期率支配。(3分)
• (上述要点是结合教材和十八大报告内容,学生言之有
• 38、答:①说明要把事情办好,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 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老农仅凭经验热情和经 验没成功体现这一点。 • (可替代答案:说明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 求是。)(4分) • ②说明实践决定认识,从老农种茶技术水平的提高是 在种茶实践经验中推动的体现出来;说明认识对实践 具有反作用,通过学习农科书籍,走向致富之路是重 要的体现这一点。 • (可替代答案:说明我们不能只凭经验办事,要重视理论对实 •(学生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但必须有唯物论、 践的指导作用;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不能照搬现成的理论。 认识论、辩证法三方面的答案, 否则,缺少某一板 或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4分) 我国的宗教政策内容: (1)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做学案滴5页 14 18 (1)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内涵理解: ①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并非保护一切宗教活动,并 非鼓励、提倡、支持人们信仰宗教 。 ( “正常”:宪法、法律和政策所允许的范围) ②实质是使宗教信仰问题成为公民个人的私事。不等于 只是公民个人的私事,事实上宗教也是个社会问题; ③判断:宗教信仰自由只是信教的自由( ) 它包括信教和不信教两个方面的自由。
你如何看待宗教道德标准和世俗法治之间的冲突?
你如何看待宗教道德标准和世俗法治之间的冲突?宗教与法治,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话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两者之间的冲突问题也成为了当代社会不可忽视的问题。
宗教信仰带来的道德观念,与法治的束缚限制之间,究竟如何平衡与协调呢?一、背景与解析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却极具复杂性。
要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宗教道德标准与什么是世俗法治。
1. 宗教道德标准宗教道德标准是指各种宗教中普遍接受的价值观和生活准则。
这些标准多为经典教义中规定的,如佛教的八正道、基督教的十诫等。
2. 世俗法治世俗法治指的是国家制定的法律。
国家制定的法律是社会公认的行为规范,人们在社会中的行为需要受到法律的限制。
3. 宗教道德标准与世俗法治的冲突当宗教道德标准与世俗法治产生冲突时,往往会出现不同的观点和感受。
其中,有些人认为,宗教道德标准应该是一种比法律更高尚的道德准则,应该尊重宗教信仰,忽略其与法律的矛盾。
而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国家法律应该优于宗教教义,不能因宗教信仰而违反法律,否则会引发社会混乱。
二、宗教道德标准与世俗法治的平衡尽管宗教道德标准与世俗法治之间存在矛盾,但两者之间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们将针对这一问题讨论几种解决途径:1. 宗教团体与政府政策合作当宗教信仰界面临法律限制时,可以选择与政府合作解决问题。
例如,政府可以与宗教团体展开对话,探讨如何在宗教信仰与法律规定之间进行协调和整合。
这样,可以在保障国家法律规定的前提下,让宗教信仰在公共事务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2. 改变宗教观念改变宗教教义中的一些规定可能也是化解宗教道德标准与世俗法治之间冲突的一种方式。
在保护人民利益和社会安定的基础上,宗教组织可以调整自己的规定,让它们更能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3. 意识形态的多样性社会发展的多样性也是平衡宗教与政治之间关系的关键。
如果一个社会存在宗教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多种选择,那么它对于保衛法律也更加能接受,这也为更好地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可能。
政治:正确理解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两个“不矛盾”
正确理解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两个“不矛盾”一、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不得信教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矛盾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不得信教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不矛盾的,这是因为:首先,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对人们现实生活的虚幻的反映,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
宗教是自然压迫、阶级压迫和剥削的产物。
中国共产党和共青团虽是含义不同的两个概念,但两者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前者是无产阶级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是唯物主义的不信神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后者是中国共产党的有力助手和预备军。
这表明党、团员是不信教的,因为他们在入党或入团时已经作出了选择,自己是无神论者。
其次,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即:公民有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公民有信仰这种宗教或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种宗教里,公民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或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公民有过去信教现在不信教或过去不信教现在信教的自由。
宗教对国家来说,是公民个人的私事,国家不干涉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国家只是依法加强对宗教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但是,宗教对于无产阶级政党,对于马克思主义者来讲,决不是私人的事情。
他们在入党或入团时,就已经作出了自己不信教的选择,这也体现了公民有信仰宗教或不信仰宗教的权利和自由。
再次,宗教信仰自由作为宪法规定的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和自由,对任何人都适用,对党、团员也同样适用。
但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任务之一,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武装全党,宣传无神论,带领群众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而斗争。
这就决定了党、团员只能是无神论,不得信教。
如果某些党、团员坚持信教,就要劝其退党或退团,这是为了保证无产阶级政党组织的先锋队性质和先进性。
党、团员中坚持信教者,在入党或入团时,作出了不信教的选择,现在又作出了信教的选择,因而要求退党或退团,这当然符合公民“有过去不信教现在信教的自由”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二、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不矛盾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是不矛盾的,这是因为:(1)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必须全面理解和依法贯彻执行。
高考政治必修2复习《我国的宗教政策》
基本问题(要求阅读教材回答)
1、怎样理解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2、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为什么 国家还要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 3、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根本出 发点是什么?
宗教的本质
知识梳理
①首先,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
②其次,宗教还是一种不容忽视的社 会力量。
(2010年高考·天津卷6)藏传佛教在玉树 州老百姓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2010年4 月28日,在地震中受损严重的结古镇禅古 寺的喇嘛们进行了灾后首场法事活动,为 逝者超度,向救援者表达感恩,给全国人
A民及世博会祈福。材料表明在我国
A.正常的宗教活动可以为社会和谐做贡献 B.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C.少数民族有从事宗教活动的自由 D.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必高修三二政《治政治生活》
我国宗教状况
中国现有宗教信徒1亿多人。 经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8.5万余处。 各种宗教教职人员约30万人。 宗教团体3千多个,宗教院校74所。 当选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宗教界 人士有17000余人。
考纲要求
内容目标
3.10 了解我国的基 本宗教政策。
教学提示
正确理解和把握宪法规定 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
动得到有力保护
误区一:我国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所 以在我国共产党员可以信教。
误区二:坚持宗教同政权相分离的原则, 所以宗教界人士不能当选人大代表、政 协委员或担任政府职务。
误区三: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就意味 着我国相关宗教事务不受约束
误区四:实行宗教信仰自由就不应该宣 传无神论。
二、弘扬科学精神
共性: 二者都崇拜超自然的力量,同属唯心主义, 均属有神论。二者对社会发展都有消极作用
高中政治7.3 我国的宗教政策导学案人教版必修2
2010年高中政治7.3 我国的宗教政策导学案人教版必修2一、学习目标: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是宗教信仰自由,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二、知识构成:一、全面正确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1)含义:(2)实质:(3)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包括两个方面:(4)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一项,是我国尊重和保护的重要体现2、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1)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指?(2)管理的目的?3、宗教坚持的原则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要求放弃宗教信仰。
二、宏扬科学精神我国中学生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宗教?三、学法和自检:1.下列对宗教信仰自由的理解正确的是()A.宗教信仰自由是对信教者而言的B.国家保护一切宗教活动C. 到各种场所宣传宗教教义符合宗教信仰自由政策D. 宗教信仰自由也包括不信仰宗教的自由2.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是指()①要求宗教信徒放弃宗教信仰②要求信教群众爱党、爱国、爱教结合起来③宗教活动要遵守宪法和法律④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取代迷信思想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3. 我国实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因为它()①符合宗教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点②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保证③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④有利于团结信教群众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4.弘扬科学精神的意义是()①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②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③有利于树立科学世界观④有利于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学的社会风气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课题7.3 我国的宗教政策四、达标检测1.我国宗教界爱国人士是中共值得依赖的朋友,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西藏发展和稳定的积极力量。
这说明()A.宗教在我国主要起积极作用B.我国能够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C.必须保护宗教教职人员的一切教务活动D.我国公民享有宗教信仰的权利2.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在奥运村设置专门的宗教服务中心,有专业神职人员为各国运动员和官员提供宗教服务。
处理宗教问题的基本策略
处理宗教问题的基本策略宗教工作的基本政策是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而宗教事务管理的基本策略是正确处理宗教方面的人民内部矛盾。
正确处理宗教矛盾的前提是正确认识宗教矛盾。
一、正确认识当前的宗教矛盾第一,要看到,宗教方面的人民内部矛盾中有相当一部分还属于“还有阶级斗争性质的人民内部的思想斗争和矛盾”。
这是因为国际敌对势力企图借着世界民族主义潮流的冲击,利用民族、宗教问题打开我们的缺口。
他们不甘于中国的迅速发展和日益强大,已经试过了多种干扰中国发展的办法,又捡起了挑起民族、宗教矛盾的法宝。
世界向多极化格局发展过程中,民族、宗教矛盾的突出,民族主义潮流的兴起,使他们看到民族纷争、宗教矛盾,对一个多民族、多信教群众的国家的潜在威胁。
苏东的演变使他们梦想会出现一个分裂而弱小的中国。
他们处心积虑利用民族、宗教问题做文章,企图进可以挑起我国内部的混乱和矛盾,退可以作为在国际舞台上向我国开展人权攻势、向我国施压的本钱。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曾指出:“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反动派同帝国主义者相互勾结,利用人民内部的矛盾,挑拨离间,兴风作浪,企图实现他们的阴谋。
”这一论断并没有过时。
第二,宗教方面的人民内部矛盾在形式上相对容易激化,从非对抗性激化为对抗性,性质上容易转化,从是非问题转化为敌我问题。
激化或转化有两个条件,一是敌对势力的促成,二是我们的失误。
当矛盾以持续的、较大规模的群众性对抗形式出现时,不能以夸大坏人的作用和群众的落后来掩盖自己的失误,否则会混淆矛盾的性质,造成更大失误。
第三,对于我国的宗教矛盾要有恰当的估计。
宗教方面的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相互交织,人民内部矛盾中对抗性的一面或向对抗性转变的一面常常在宗教问题上有所表现。
但是不能因此草木皆兵,把信教群众都看成“和平演变”的社会基础。
从总体上看,我国宗教方面不存在发生大乱子的社会基础,这方面大量的内部矛盾也不会转化为对抗性矛盾。
如果我们把内部的民族关系、宗教关系搞得很紧张,就是自乱阵脚,自开缺口,客观上是帮助国际敌对势力来毁灭自己。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需要划清的几个界限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需要划清的几个界限1、划清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宗教作为意识形态,是人们的思想信仰问题,一般都属于人民内部的矛盾。
但是,那些披着宗教外衣进行违法活动的,甚至利用宗教来谋财害命、残害群众的,利用宗教来玩弄妇女的,就不是人民内部矛盾,而是敌我矛盾,对这些违法活动,必须依法制裁。
对于那些披着宗教外衣的帝国主义分子,我们党对他们也是从来不客气的,建国后,特别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经常有一些帝国主义分子,披着宗教的外衣,到我国窃取军事情报和经济情报,对这些人,只要我们发现,都毫不客气地把他驱逐出境。
对于那些披着宗教外衣的分裂主义分子,我们党和国家也是采取镇压的办法的。
2、划清宗教与行政、司法、教育等的界限我们国家的一些少数民族,历史上长期存在政教合一的制度。
所以我们在贯彻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时,必须要坚持政教分离的原则。
这项原则的含义就是:一方面,国家不用行政办法干涉宗教,国家允许信教群众有正当的宗教活动,允许有固定的宗教场所,允许有阿訇、喇嘛、和尚、尼姑等宗教职业人员。
这几年,我们国家还帮助信教群众修建了一批清真寺、佛寺,还帮助建立了几所神学院,培养神职人员。
另一方面,国家规定宗教不能干预国家行政、不能干预司法、教育,也不能干预婚姻。
我们国家绝不允许任何人强迫少年儿童入教和出家,绝不允许恢复宗教特权和宗教剥削制度,绝不允许利用宗教来反对党的领导,破坏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3、划清宗教与迷信的界限所谓迷信,就是对人或事物的盲目信仰和崇拜。
从广义来说,迷信应该包括宗教信仰,因为任何宗教信仰都是迷信的表现。
但是,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宗教和迷信是有区别的。
它们的区别在于:每一种宗教,都有某一个既定的崇拜偶像,都有系统的教义、教规,都有固定的活动场所(如寺、庙),都有一定的宗教仪式。
而迷信则没有共同一致的崇拜偶像,没有系统的教义、教规,也没有固定的宗教仪式和共同的活动场所。
迷信一般是指看相、算命、占卜,看风水、驱鬼治病等等。
高中政治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专题辅导
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1. 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不意味着宗教在我国已不再具有消极作用宗教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虚幻的反映,它和科学世界观是根本对立的。
只要宗教存在,其消极作用就不会消失。
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通过对宗教事务加强管理,宗教的消极作用会限制到最小限度。
2. 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不意味着鼓励发展宗教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有利于把信教和不信教群众的意志和力量集中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但这并不意味着鼓励发展宗教。
对全体公民进行唯物主义、无神论教育才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
我们应当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3. 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不意味着国家保护任何宗教活动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但非正常的宗教活动如利用宗教活动场所进行破坏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安定、损害公民健康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不仅不受保护,国家还要依法打击。
4. 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并不矛盾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目的是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有利于全面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可以防止不依法规、不讲政策的宗教活动发生,打击一切在宗教外衣掩盖下的违法犯罪活动。
课堂演练:1. 2007年2月20日上午,玉佛寺方丈觉醒法师代表玉佛寺向市慈善基金会捐赠人民币25万元,专项用于帮困助学。
玉佛寺秉承为社会、为困难群体造福的理念,多年来积极参与慈善公益事业。
这表明A. 宗教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消极作用是次要的B. 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我国各项工作的中心任务C. 广大信教群众是发展慈善公益事业的重要力量D. 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2. 据统计,中国现有各种宗教信徒1亿多人,其中,基督教徒超过1000万。
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天主教共有活动场所8.5万余处,宗教教职人员30万人,宗教团体3000多个。
A. 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B. 党和政府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C. 在我国,宗教的本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D. 国家鼓励群众信仰宗教答案:1. C2. A。
全面理解、正确贯彻我国的宗教政策教学目标1、理解宗教的
公民在行使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的同时,有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任何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损害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干预正常的宗教 活动。任何人不能利用宗教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更不允许 利用宗教进行反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文化。
【二】宗教的社会作用 ◆2、宗教的消极作用 ◆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宗教宣扬自然界和人的命运由神来主宰,人在自然界面前无能为 力,只能祈求神的保佑与恩赐。天旱、洪水、飓风、地震向人们 袭来时,只好听天由命。 ◆对认识和改造自然有着阻碍作用,对科学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自古以来,宗教与科学是全然对立的,在历史上,特别是在中世 纪的欧洲,科学被宗教视为异端邪说,许多科学家遭迫害,妄图 用神学堵住科学前进的道路。
◆复杂性:首先表现在宗教自身确实是一个 结构复杂的多层次的社会体系。其次,宗教 的复杂性还表现在宗教涉及到社会的群众关
【一】宗教概述 3、当今中国宗教状况 ◆宗教是一种世界性的普遍现象。但由于社会条件、政治条件、经济、 地理和民族特点以至历史传统的不同,各种宗教的形成和特点也不相同。 在当代世界上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宗教要紧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 教称为世界三大宗教。
全面理解、正确贯彻我国 的宗教政策教学目标1、理
解宗教的
引言 ◆中国文化认为:有一个创始人、有崇拜对象为“宗”;有一群追随者, 有一定的祭祀仪式为“教”。 ◆西方文化的宗教religion是从拉丁词“re”和“legere”演变来的,意思是 “再”和“聚集”,确实是一群人为了一个目的聚集在一起的意思,发展到 有同一信仰,同一信念,为了这一信仰而到了不畏生死的地步。 ◆宗教是与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相适应的一种社会文化历史现象。
新人教版政治必修2我国的宗教政策word学案
我国的宗教政策学案【知识梳理】一、全面正确明白得我国的宗教政策1、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1)宗教信仰自由的内涵:第一__________ ___ 第二_ 第三___________第四____________(2)国家爱惜正常的宗教活动(3)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这是一项全面、完整的政策。
是宪法给予公民,是我国2、依法治理宗教事务治理目的。
邪教不是宗教(阅读P81专家点评)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那么4、踊跃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二、、宏扬科学精神1、正确熟悉宗教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形成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
3、中学生要同意无神论宣传,树立科学世界观。
【知识探讨】一、宗教不得干与政治,政治也不能干与宗教“宗教不得干与政治”是正确的。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把宗教信仰变成公民自己的私事。
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反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破坏民族团结、社会稳固和国家统一,损害国家和生活利益。
我国坚持正交分离的原那么,实行宗教与政治、教育、司法相分离的政策。
“政治也不能干与宗教”是错误的,我国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爱惜正常的宗教活动,可是并非等于对宗教放任自流。
政府依法增强对宗教事务进行治理。
宗教活动和宗教信徒必需遵守国家的法律制度,宗教信仰必需遵守四项大体原那么,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哦,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方针。
关于披着宗教外衣,从事割裂祖国活动,或与境外敌对势力勾结,反对共产党领导,从事违法犯法活动的人必需绳之以法。
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确实是能够自由信仰宗教,共产党员也能够信教。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有两个方面含义,即公民有信教的自由,也有不信教的自由。
宗教在本质上是一种唯心主义的世界观,坚持无神论和树立了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人就可不能也不该该信仰宗教。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的、是完全的无神论者。
党员在入党时就已经作出自己不信仰宗教的选择。
高中政治我国的宗教政策人教版必修二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第三框我国的宗教政策【学习要求】1、了解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内容2、了解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学习重点】全面正确地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自学提纲】一、我国宗教具有爱国主义传统——探究与共享二、全面正确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1、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1〕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第一_________________ 第二_ 第三___________ 第四____________〔2〕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①什么是正常的宗教活动②什么是不正常的宗教活动③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既又,这是一项全面、完整的政策。
是宪法赋予公民,是我国④宗教信仰自由的实质是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了解管理目的、邪教是不是宗教〕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那么〔为什么要自办?〕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1〕为什么宗教要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既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怎样和社会主义相适应①要求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要求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支持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支持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弘扬科学精神1、正确认识宗教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形成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3、中学生要接受无神论宣传,树立科学世界观【知识测评】一、单项选择题:1、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①符合宗教自身规律②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③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④有利于团结信教群众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在我国,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的宗教界人士有17000余人。
正确认识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d vlp n a d u n en , rjc o siu l frin e eo me t n h ma b ig eet n co s oeg c y
e e ’ di e e tain h o h eii u a tvt dee d tt n myS f r ni to tr ug r lgo s c iiy, f n sae
第 2 0卷 第 3期
Vo .2 No 3 1 O .
北 京 印 刷 学 院 学 报
Jun lo e igIsi t fG a hc C mmu iain o ra fB in n tueo rp i o j t nc t o
21 0 2年 6月
J n 201 u. 2
Absr c : Re iius a nain l is i t e g a e a d ta t lgo nd to a sue s h r v n s e i1 Thi pa r as a e p ca . s pe r ies n w u e sa i g n nd rtnd n o Pa t’ ryS fe do r e m o r lgo poiy r m t a pe t o rg t a d f e iius l fo c wo s c s f ih s n o lg to b ia in, c aiyng h t iie s o l a r e or s o di lrfi t a ctz n h u d g e c re p n ng
教 团体 还 办 有 培 养 宗 教 教 职 人 员 的宗 教 院校 7 4 所 , 些少 数 民族 几 乎 全 民族 信 仰 宗 教 。 中 国 一
改革开放 3 0多年 , 带来 了 中国 经济 飞 速 发 展 和人 民生活 水平 普遍 提 高 、 国际政 治 地 位 、 济 地 位 明 经
正确理解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上的几个“不矛盾”
正确理解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上的几个“不矛盾”
霍建武
【期刊名称】《政治教育》
【年(卷),期】2002(000)006
【摘要】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与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不矛盾。
【总页数】2页(P22-23)
【作者】霍建武
【作者单位】河北省石家庄炼油厂子弟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35
【相关文献】
1.论"严打"与正确理解我国刑事方针、政策的几个问题
2.有关正确理解和应用《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设计计算的几个问题(上)
3.正确理解和把握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4.正确理解新时代下我国主要社会矛盾的变化
5.正确理解和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教案:《新课教学过程》第7课第3框 我国的宗教政策1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教案:《新课教学过程》第7课第3框我国的宗教政策1一、教材分析《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正确理解和把握我国的宗教政策。
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一项长期基本政策,它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我国的宗教政策还包括政府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本框第一目“我国宗教具有爱国主义传统”。
这个情景导入是让学生对宗教界有所了解,便于进入下面的学习。
第二目“全面正确地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主要是介绍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阐明我国政府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和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强调必须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第三目“弘扬科学精神”。
本目是明确应该如何面对宗教。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识记: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
理解:(1)社会主义条件下宗教存在的长期性;(2)理解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内容;(3)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管理的有关规定。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二)能力目标能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的基本观点,分析说明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正确性和必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加强宗教的政策观念,自觉抵制和反对各种迷信活动,特别是认清法轮功的邪教本质。
三、教学重点难点全面理解和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教学中紧紧抓住中央一再强调的三句话:(1)全面贯彻宗教政策;(2)加强对宗教事务管理:(3)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四、学情分析这是本课的难点。
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也是多宗教的国家,特别是宗教对一些少数民族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我们东部地区的学生,很多人还存在疑惑: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还允许宗教存在,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呢?因此,在这一课的课件设计中,可以插入更多的图片或音像,通过音像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可以提前布置学生收集与本课有关的图片和资料以扩大视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理解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两个“不矛盾”
一、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不得信教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矛盾
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不得信教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不矛盾的,这是因为:
首先,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对人们现实生活的虚幻的反映,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
宗教是自然压迫、阶级压迫和剥削的产物。
中国共产党和共青团虽是含义不同的两个概念,但两者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前者是无产阶级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是唯物主义的不信神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后者是中国共产党的有力助手和预备军。
这表明党、团员是不信教的,因为他们在入党或入团时已经作出了选择,自己是无神论者。
其次,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即:公民有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公民有信仰这种宗教或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种宗教里,公民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或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公民有过去信教现在不信教或过去不信教现在信教的自由。
宗教对国家来说,是公民个人的私事,国家不干涉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国家只是依法加强对宗教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但是,宗教对于无产阶级政党,对于马克思主义者来讲,决不是私人的事情。
他们在入党或入团时,就已经作出了自己不信教的选择,这也体现了公民有信仰宗教或不信仰宗教的权利和自由。
再次,宗教信仰自由作为宪法规定的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和自由,对任何人都适用,对党、团员也同样适用。
但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任务之一,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武装全党,宣传无神论,带领群众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而斗争。
这就决定了党、团员只能是无神论,不得信教。
如果某些党、团员坚持信教,就要劝其退党或退团,这是为了保证无产阶级政党组织的先锋队性质和先进性。
党、团员中坚持信教者,在入党或入团时,作出了不信教的选择,现在又作出了信教的选择,因而要求退党或退团,这当然符合公民“有过去不信教现在信教的自由”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二、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不矛盾
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是不矛盾的,这是因为:
(1)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必须全面理解和依法贯彻执行。
国家既要保障人们信教的自由,又要保障人们不信教、宣传无神论的自由;既要保护正常的国际宗教往来,又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方针。
(2)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就是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的宗教活动。
但也必须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只有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才能更好地、全面地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是指政府对有关宗教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贯彻实施进行行政管理和监督,使宗教活动纳入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范围。
在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正常的宗教活动以及宗教团体、寺观教堂的合法权益的同时,坚决打击一切在宗教外衣掩盖下的违法犯罪活动。
(3)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目的是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
应。
这种适应,并不是要求宗教教徒放弃有神论的思想和宗教信仰,而是要求教徒在政治上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求宗教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以维护法律尊严、人民利益、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为最基本的行为准则。
总之,党、团员不得信教并没有违反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也没有违反宪法对宗教信仰自由的有关规定,所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不得信教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不矛盾。
同时,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是为了更好地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与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也是不矛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