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液体密度实验思考
“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教学案例与反思
d . 学 生 边说 边 演 示 。 ’ 3 . 通过计算 . 求 出小 烧 杯 的 底 面积 5 = , n - ( d / 2 ) 2 。 4 . 把 大烧 杯 中 的盐 水 倒 人 小 烧 杯 中 . 用 三 角 合 作 交 流 体 会 . 发 现 已有 方 案 或 问题 解 决
整、 透彻 。 独 立操 作 能 力 一般 。 所 以 , 如 何 引导 学 生在 实验 探 究 的过 程 中 建立 和 理 解 “ 测量 液 体 密度 ” 的方 法 是 本 节课 的 重 点 。 关键 词 : 测量; 方法 : 反 思 课 堂 设计 教 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 论 . 设 计实验方 案 . 让 学 生 通
高度 h 。 5 . 计 算 出盐 水 的体 积 口 : 丌( d , 2 ) 2 h 。 6 . 用 天平 测 出小 烧 杯 和 盐水 的总 质 量 m 。 7 . 用 密度 公 式 , 可知p = ( m2 - m。 ) I  ̄( d 1 2 ) 2 h 。 “ 大家 说 这 组 设 计 的 方案 有 什 么 优 点 ? ” 话音未落 。 张 志 勇 同 学立 刻站 起 来 说 : “ 他 们 的实 验 方 案 能 用 到我 们 以 前 学 到 的 知 识 . 能 把 旧知 识 贯 穿 到 新 知 识 中 . 非 常 好 。” . 昕 到 他 的 回答 , 我 点 了点 头 . 笑着 问 : “ 他 说 得 好 不好 ? ” “ 太好 了 ! ” 第五组 : 中心 发 言 人 : 我 们 组 用 了一 个 标 有 容 量 的 饮 料 瓶 , 实 验 方 案是 : 1 . 用 调好 的天 平 测 出饮 料瓶 的质 量 m. 。 2 . 把 盐水 倒 满 饮 料 瓶 3 . 再 用 天平 测 出装 满 盐 水 的饮 料 瓶 的 总 质 量 m 。
密度的测量实验报告
密度的测量实验报告
密度是一种物理量,表示物体在单位体积内所含质量的多少。
它的测量方法有多种,其中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是采用容积(体积)和质量(重量)的测量来求取密度。
本实验就是采用这种方法来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并通过比较得出相应的结论。
实验原理:
密度=质量÷体积
实验材料:
1.水杯
2.量杯
3.秤
4.试管
5.滴管
6.酒精
7.水
实验步骤:
1.使用秤将试管的质量测量出来,并记录下来。
2.将试管中的水注入量杯中,记录下体积。
3.计算出水的密度:在实验中,水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为1克/
毫升。
因此,密度的值为1克/毫升。
4.制备酒精溶液并测量其密度:将少量的酒精滴入试管中,使
用秤测量其质量,并记录下来。
将试管中的酒精注入量杯中,记
录下体积。
使用密度=质量÷体积公式,计算出酒精溶液的密度值。
5.比较酒精溶液与水的密度:将两种液体倒在同一量杯中,直观比较其密度差别。
实验结果:
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下列结论:
1.水的密度为1克/毫升。
2.酒精溶液的密度小于水,因此酒精的密度小于1克/毫升。
3.在两种液体混合的情况下,由于密度不同,水将向下,而酒精会上浮在水的表面。
实验总结:
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测量密度的基本方法,并且掌握了使用秤、容积计等实验工具的技能。
同时,我们还深刻认识到密度与物质特性的密切关系,训练了独立思考和实验技能。
在今后的
实验中,我们将继续学会更多的实验技巧,拓展知识面,提升实验能力。
大班科学活动探索不同液体的密度
大班科学活动探索不同液体的密度在大班科学活动中,我们将探索不同液体的密度。
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将会观察、比较并记录不同液体的密度,了解液体的基本性质,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首先,我们将需要一些常见的液体,比如水、食用油、酒精等。
准备好这些液体后,我们可以将它们倒入一系列透明的容器中,比如玻璃杯或试管。
接下来,我们可以邀请孩子们观察这些液体的外观和颜色。
他们可以仔细观察每种液体的透明度、浑浊度以及颜色的深浅。
这将帮助他们区分不同液体之间的差异。
然后,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思考一个问题:这些液体的密度是否相同?密度是指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让孩子们猜测一下,哪种液体的密度会更高?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
首先,我们取一些水,倒入一个容器中,让孩子们观察水的形态和性质。
然后,我们可以再取一些食用油,倒入另一个容器中,让孩子们比较食用油和水之间的差异。
现在,我们可以进行实验了。
我们取一个长度适中的透明容器,先倒入一层水,再缓慢地倒入一层食用油。
让孩子们观察这两层液体之间是否会发生什么变化。
他们可以看到,水和食用油并不会混合在一起,而是形成了两层独立的液体。
为了进一步观察不同液体的密度差异,我们可以选择另外一种液体,比如酒精。
让孩子们一起比较酒精和水、食用油之间的密度差异。
他们可以体验到酒精比水和食用油更轻,因此可以浮在水的表面。
除了观察液体的密度外,我们还可以引导孩子们思考液体的特性和用途。
例如,水可以用于饮用和清洗,食用油可以用于烹饪和美容,而酒精可以用于消毒和洗涤。
通过这个科学活动,孩子们可以学到不同液体的密度特性,并且了解到液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通过观察和实验,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也会得到锻炼和提升。
科学活动的探索不仅仅是让孩子们记住一些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活动,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让他们主动思考和研究身边的科学现象。
液体密度的测量实验报告
液体密度的测量实验报告
《液体密度的测量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量不同液体的密度,掌握密度的测量方法和原理。
实验材料:烧杯、水、酒精、橄榄油、测量尺、天平、密度计。
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材料,将烧杯放在天平上,用测量尺测量烧杯的质量,记录下质量值。
2. 用烧杯倒入一定量的水,再次用测量尺测量烧杯和水的总质量,记录下质量值。
3. 用密度计测量水的密度,记录下密度值。
4. 重复以上步骤,分别测量酒精和橄榄油的密度。
实验结果:
1. 水的密度为1g/cm³。
2. 酒精的密度为0.79g/cm³。
3. 橄榄油的密度为0.92g/cm³。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测量得出不同液体的密度值,可以看出水的密度最大,酒精次之,橄榄油最小。
密度是物质的重量与体积的比值,密度越大的物质,在相同的体积下质量越大。
密度的测量是通过测量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应用。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密度的测量方法和原理,了解了不同液体的密度值,加深了对密度概念的理解。
密度的测量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希望通过这次实验能够加深对密度的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
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测量液体密度 实验报告
测量液体密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测量液体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得出液体的密度,并掌握测量密度的方法。
实验原理密度是物质的一个重要物理性质,定义为单位体积内物质的质量。
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个简单的方法来测量液体的密度。
密度的计算公式为:密度= \frac{质量}{体积}实验器材和试剂- 电子天平- 量筒- 手动滴管- 纯净水- 乙醇- 张力液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 清洗并干净天平、量筒和滴管。
- 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纯净水。
2. 测量纯净水的密度- 将天平调零。
- 用滴管将纯净水滴到量筒中,直到液面接近于刻度线。
- 用天平称量所滴水的质量,并记录数据。
- 根据量筒的刻度线和滴水的体积计算纯净水的密度。
3. 测量乙醇的密度- 重复步骤2,将乙醇代替纯净水进行测量。
4. 测量张力液的密度- 重复步骤2,将张力液代替纯净水进行测量。
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物质质量(g) 体积(mL) 密度(g/mL)纯净水25 20 1.25乙醇18 15 1.2张力液32 25 1.28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纯净水、乙醇和张力液的密度分别为1.25 g/mL、1.2 g/mL和1.28 g/mL。
实验讨论与分析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测量了纯净水、乙醇和张力液的密度,并得到了相应的实验数据。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液体具有不同的密度值,这是由于其分子结构和排列方式的不同所导致的。
在实验中,我们有意识地选择了具有不同密度的液体进行测量,以便更好地理解密度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实验结果与我们的预期相符,证明了密度的测量方法的有效性。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些基本仪器,如电子天平和量筒,这些仪器的准确性和灵敏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不可忽视。
因此,在进行密度测量时应尽量选择高质量的仪器,并注意减少实验误差。
同时,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可以用于区分不同物质。
在实际应用中,密度的测量常常用于鉴别混合物的成分、控制品质以及设计新材料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流体力学实验报告总结与心得
流体力学实验报告总结与心得1. 实验目的本次流体力学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验方法,对流体的流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掌握基本的流体流动规律和实验操作技能。
2. 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分为两个部分:流体静力学的实验和流体动力学的实验。
在流体静力学实验中,我们测定了液体的密度、浮力、压力与深度的关系,并验证了帕斯卡定律。
在流体动力学实验中,我们测量了流体在管道中的速度分布,获得了流速与压强变化的关系,并通过管道阻力的实验验证了达西定理。
3. 实验过程与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依次进行了密度的测量、液体的浮力测定、压力与深度关系的测定、流速分布的测量和管道阻力的实验。
通过各项实验得到的数据,我们进行了数据处理和分析,得出了相应的曲线和结论。
在密度的测量实验中,我们使用了称量器和容量瓶,通过测定液体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出了液体的密度。
在测量液体的浮力时,我们使用了弹簧测量装置,将液体浸入弹簧中,通过测量弹簧的伸长量计算出液体所受的浮力。
在压力与深度关系的测定实验中,我们使用了压力传感器和水桶,通过改变水桶的水深,测量压力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得出了压力与深度的关系曲线。
在流速分布的测量实验中,我们使用了流速仪和导管,将流速仪安装在导管中不同位置,通过读出流速仪的示数,绘制出流速与导管位置的关系曲线。
在管道阻力的实验中,我们通过改变导管的直径和流速,测量压力传感器的输入信号,计算出阻力与流速的关系。
4. 结论与讨论通过以上实验和数据处理,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密度的测量实验验证了液体的密度与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得到了各种液体的密度数值,并发现不同液体的密度差异较大。
2. 测量液体的浮力实验验证了浮力与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浮力的理解。
3. 压力与深度关系的测定实验验证了帕斯卡定律,即液体的压强与深度成正比,且与液体的密度无关。
4. 流速分布的测量实验揭示了流体在导管中的流动规律,得到了流速随着导管位置的变化而变化的曲线,为后续的流体动力学研究提供了基础。
密度测量教学反思5篇
密度测量教学反思5篇撰写教学反思能够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想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学效率,学会将教学反思写好是很有必要的,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密度测量教学反思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密度测量教学反思篇1这个实验是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是从实验原理、使用仪器、实验步骤的安排,记录数据、根据数据得出结果对学生全面地进行实验能力的训练的一个重要实验,对培养实验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量筒和量杯的结构比较简单,使用时主要是会认识它们的刻度。
所以教材首先要求学生观察量筒和量杯的刻度,认清它们的量程和每小格代表多少立方厘米。
对于如何正确使用量筒或量杯测量液体和固体的体积,教材是通过几幅图加以说明的。
选择石块作为测量对象,是因为从密度表中查不出它的密度值,石块的形状一般都不规则,必须用量筒或量杯才能测出它的体积,学生测量时会更有兴趣些。
教法建议:学生应在教师的引导下,用实验法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1.关于实验原理实验前可与学生讨论如何利用密度公式来测定物质的密度,需要测出哪些量?用什么办法和仪器来测量?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兴趣,搞清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
2.在使用量筒时应注意的问题(1)了解量筒(或量杯)的用途。
量筒是实验室里用来测物体体积的仪器。
(2)知道量筒的构造,学会判定量筒的最小分度和量程,认识ml表示毫升,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3)量筒一定要放置在水平面上,然后再将液体倒入量筒中。
(4)观察量筒里液面到达的刻度时,视线要跟液面相平,若液面呈凹形,观察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若液面呈凸形,观察时要以凸形的顶部为准。
(5)用量筒(杯)测固体体积的方法叫排液法。
在练习用量筒(或量杯)测液体体积时,两次的测量应让同组的两个同学各测一次。
如果分组仪器全部是量筒,应给教师准备一个量杯,让学生看到实物。
观察量筒时,可就观察问题提问练习。
在视线和凹面相平时,教师应做一个示范动作。
滴管是学生第一次使用,也应讲清楚如何使用,尤其是要从量筒中取出液体时应怎样做,让学生思考一下,最好找学生示范一下。
密度测量实验小结
密度测量实验小结一、理解题目所给条件的含义1、看清固体和液体“液体”-----重点测质量(先后步骤影响精度)缺器材利用水密度已知道的条件间接求体积“固体”-----重点测体积2、看清固体大小:“小”石块、“小”木块等----可以用量筒、量杯测体积“大”石块、“大”木块等----不可用量筒、量杯测体积,用烧杯溢水法测体积3、看清固体形状块状:规则---用尺子测量求体积不规则---用排水、溢水、沉砂法等求体积沙状、颗粒状---不溶于水,用排水、溢水、沉砂法等求体积(注意排净气泡、注意器材感度)---溶于水,换不溶解液体或沉砂法等求体积4、看清固体“溶不溶解”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溢水法,换细沙或不溶解的液体(煤油、汞等)5、看清“吸不吸水”吸水-----换细沙或饱和水后再放入水中6、注意实验步骤影响测量结果二、记牢典型物体密度测量步骤及准确描述典型一:测小石块(小铁块,银元等)密度分析:小石块---不规则、不溶于水(不特殊说明就是不溶于水)、体积小、密度比水大要得到密度,必须测出其质量和相应体积,质量---天平,体积---量筒、细线、水器材:天平、被测小石块、量筒、水、细线步骤: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小石块质量m ;(说明:此步骤多与天平使用方法中的“放、拨、调、测、读”联考) 2、将适量水倒入量筒,读出体积v1;(说明:此步骤多与量筒读数考点相结合;还有可能考察“适量”的理解------既能确保小石块能完全没入水下,又不能使总体积超过最大量程)3、用细线系好小石块,将其慢慢放入已盛有适量水的量筒中,读出体积v2;(说明:此步骤多量筒读数考点相结合;注意“细线的应用”、“慢慢”等,还有可能考察小石块表面有无气泡,若提到就回答“轻摇量筒,使气泡完全溢出”,再读数)4、根据密度公式得到小石块密度ρ典型二:测小塑料块(蜡块等)的密度分析:塑料块——不规则、密度小于水,体积小,需要把水换成细沙或者用小铁块沉到水里。
测量密度实验中的误差分析
测量密度实验中的误差剖析在初中物理进修中,“密度”这一常识点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在社会生涯及现代科学技巧中密度常识的运用也十分广泛,对未知物资密度的测定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特殊是为物理的探讨式教授教养,自立介入式进修供给了很好的素材,值得我们卖力地摸索和发掘.在“测量物资密度”的实验教授教养进程中初中物理只要肄业生控制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办法,下面就从误差的分类和起源两各方面来剖析罕有的几种实验办法中的误差产生原因和减小误差的办法.一.误差及其种类和产生原因:每一个物理量都是客不雅消失,在必定的前提下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不雅大小,人们将它称为该物理量的真值.进行测量是想要获得待测量的真值.然而测量要根据必定的理论或办法,运用必定的仪器,在必定的情况中,由具体的人进行.因为实验理论上消失着近似性,办法上难以很完美,实验仪器敏锐度和分辩才能有局限性,四周情况不稳固等身分的影响,待测量的真值是不成能精确测得的,测量成果和被测量真值之间总会消失或多或少的误差,这种误差就叫做测量值的误差.测量误差重要分为两大类:体系误差.随机误差.(一)体系误差产生的原因:1.测量仪器敏锐度和分辩才能较低;2.实验道理和办法不完美等.(二)随机误差产生的原因:1.情况身分的影响;2.实验者自身前提等.二.减小误差的办法1.选用周详的测量仪器;2.完美实验道理和办法;3.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三.测量固体密度(一)测量规矩固体的密度:道理:ρ=m/V实验器材:天平(带砝码).刻度尺.圆柱体铝块.实验步调:1.用天平测出圆柱体铝块的质量m;2.根据固体的外形测出相干长度(横截面圆的直径:D.高:h),由响应公式(V=Sh=πD2h/4)盘算出体积V.3.根据公式ρ=m/V盘算出铝块密度.误差剖析:1.产生原因:(1)测量仪器天温和刻度尺的拔取不敷精确;(2)实验办法不完美;(3)情况温度和湿度身分的影响;(4)测量长度时估读和测量办法环节;(5)盘算时常数“π”的取值等.2.减小误差的办法:(1)选用分度值较小的天温和刻度尺进行测量;(2)假如可以选择其他测量对象,则在测量体积时可以选择量筒来测量体积.(3)测量体积时应当斟酌情况温度和湿度等身分,如“热胀冷缩”对不合材料的体积影响.(4)对于统一长度的测量,要选择精确的测量办法,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且要多测量几回求平均值.(5)常数“π”的取值要尽量精确等.(二)测量不规矩固体的密度:道理:ρ=m/V实验器材:天平(带砝码).量筒.小石块.水.细线.实验步调:1.用天平测出小石块的质量m;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内V1;3.用细线系住小石块,使小石块全体浸入水中,测出总体积V2;4.根据公式盘算出固体密度.ρ=m/V=m/(V2-V1)误差剖析:1.产生原因:(1)测量仪器天温和量筒的拔取不敷精确;(2)实验办法.步调不完美;(3)情况温度和湿度等身分的影响;2.减小误差的办法:(1)选用分度值较小的天温和刻度尺进行测量;(2)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和体积的次序不克不及颠倒;(3)选择较细的细线;(4)测量体积时应当斟酌情况温度和湿度等身分,如“水的蒸发”等身分对的体积影响.(5)测量质量和体积时,要多测量几回求平均值.误差剖析:1.产生原因:(1)测量仪器天平的拔取不敷精确;(2)实验办法.步调不完美;(3)情况温度和湿度等身分的影响.2.减小误差的办法:(1)选用分度值较小的天平进行测量;(2)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和体积的次序不颠倒;(3)选择较细的细线;(4)测量体积时应当斟酌情况温度和湿度等身分,如“水的蒸发”等身分对的体积影响.“水质(选用纯清水)”身分对水的密度的影响等.(5)测量质量时,要多测量几回求平均值.四.测量液体密度道理:ρ=m/V办法一: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烧杯.水.盐.实验步调:1.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2.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调制出待测量的盐水,用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2;3.将烧杯中的盐水全体导入量筒中测出盐水的体积V;4.根据公式ρ=m/V=(m2-m1)/V盘算出固体密度.误差剖析:1.产生原因:(1)测量仪器天温和量筒的拔取不敷精确;(2)实验办法.步调不完美;(3)情况温度和湿度身分的影响;2.减小误差的办法:(1)选用分度值较小的天温和量筒进行测量;(2)尽量将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中;(3)测量体积时应当斟酌情况温度和湿度等身分,如“水的蒸发”等身分对的体积影响.(4)测量质量和体积时,要多测量几回求平均值.解释:该实验办法中因为无法将烧杯中的水全体倒入量筒中,在烧杯内壁上或多或少会残留一些水,还有不好控制水的若干,所以实验误差较大,建议一般不选择此办法测量液体密度.办法二: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烧杯.水.盐.实验步调:1.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调制出待测量的盐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2.将适量的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量筒中的盐水的体积;3.用天平测出残剩的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4.根据公式ρ=m/V=(m2-m1)/V盘算出盐水的密度.误差剖析:1.产生原因:(1)测量仪器天温和量筒的拔取不敷精确;(2)情况温度和湿度身分的影响;2.减小误差的办法:(1)选用分度值较小的天温和量筒进行测量;(2)测量体积时应当斟酌情况温度和湿度等身分,如“水的蒸发”等身分对的体积影响;(3)测量质量和体积时,要多测量几回求平均值.以上就是初中阶段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一些经常运用办法,以及这些实验中产生误差的原因和若何减小误差的办法提出一些本身的看法.当然,初中阶段不要肄业生对误差进行深刻的剖析和处理,但也要肄业生能找出简略的误差原因,在教授教养进程教师应当对每个实验中对产生误差的原因进行剖析,根据其原因提出若何来减小这些误差的办法,从而造就学生的实验设计.实验操纵.实验数据和成果的处理和剖析才能,进步学生自身的分解本质.。
测定液体的密度的实验报告
测定液体的密度的实验报告测定液体的密度的实验报告引言:密度是物质的一种重要性质,它描述了物质单位体积内所包含的质量。
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测定液体的密度是一项常见的实验任务。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液体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出液体的密度,并探讨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天平、量筒、试管等。
2. 首先,使用天平称取一定质量的空量筒,记录其质量。
3. 将待测液体缓慢倒入量筒中,直至液体的表面接触到量筒的刻度线,记录液体的体积。
4. 使用天平称取装有液体的量筒,记录液体和量筒的总质量。
5. 计算液体的质量:液体和量筒的总质量减去空量筒的质量。
6. 计算液体的密度:液体的质量除以液体的体积。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步骤测量得到的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液体的密度。
例如,测得液体的质量为50g,体积为25ml,则液体的密度为2g/ml。
讨论:1. 误差来源:a. 天平的误差:天平的精度和准确度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使用更精确的天平可以减小误差。
b. 量筒的误差:由于量筒的刻度线有限,读数时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使用更精确的仪器,如比重计,可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c. 液体温度的影响:液体的密度与温度密切相关。
在实验过程中,应尽量控制液体的温度,或者进行温度修正以减小误差。
2. 实验的改进:a. 重复测量: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b. 使用比重计:比重计是一种更精确的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可以减小人为误差。
c. 控制温度:在实验过程中,可以使用恒温水浴等方法,控制液体的温度,以减小温度对密度测量的影响。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地测量了液体的密度,并讨论了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
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应该注意控制实验条件,使用更精确的仪器,并进行多次测量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密度的测量对于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继续深入研究和应用。
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测量实验报告
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测量实验报告在这次实验中,我们要聊聊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测量。
密度这个词听上去好像有点复杂,但其实它就是物质的“重”与“轻”的感觉。
就像你看到一个大西瓜,心里想着:“哇,这玩意儿肯定不轻!”而你拿起一个小苹果,想:“这个应该挺轻的。
”这就是密度在生活中的表现。
实验室里,我们可不想只是空口说白话,得来点实际操作,才有说服力。
咱们得准备好工具。
天哪,桌子上那一堆瓶瓶罐罐可真让人眼花缭乱。
我们需要量杯、天平,当然还有一些固体和液体的样品。
固体可以是小石头、金属块,液体嘛,水是必须的,咱们还可以加点盐水,增加点挑战性。
然后,大家就开始忙活,像小蜜蜂一样,嗡嗡嗡地围着桌子转。
天平那边,大家争先恐后地往上放东西,简直像在比谁能叠得更高似的。
说到称重,先得把天平调平。
这步就像咱们上秤之前得调整好姿势一样。
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紧张的神情,仿佛在进行一场小小的比赛。
你知道的,称重就是个“无声的较量”,谁都不想被称出来。
轻轻放上固体,数字跳动,嘻嘻,太有意思了。
然后,接下来就是液体的测量,咕噜咕噜倒进去,看着水面缓缓上升,心里就像放了颗烟花,五光十色。
接下来是计算密度。
大家拿着笔记本,纷纷算起公式来。
固体的密度是质量除以体积,液体也是。
就像你在超市买果汁,标签上总有个“每100毫升多少克”的信息,这可不止是个数字,背后可是有大智慧。
算来算去,兴奋的情绪在空气中荡漾。
哎呀,谁的密度高,谁的低,这下可真有意思了。
实验中,大家不仅在测量,偶尔还会冒出一些奇怪的问题。
比如,有人问:“如果我把石头放在水里,它会沉还是浮?”哈哈,听到这,我忍不住笑了。
水的密度跟石头的密度比起来,石头当然沉了!不过有些玩意儿,像木头,放进去就浮着,简直让人哭笑不得。
生活中的小知识,真是无处不在。
我们汇总结果,大家围坐在一起,分享各自的发现。
有人欢呼,有人叹气,但不管如何,大家的脸上都挂着满足的笑容。
这不仅仅是实验的结果,更是团结合作的快乐。
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测定实验报告
39.2g
140.80g
143.51g
0.97
三、测量规则实心铜圆柱体密度:
1、原理:ρ=m/V
实验器材:天平(带砝码)、刻度尺、圆柱体铝块。
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出圆柱体铜块的质量m;
2、根据固体的形状测出相关长度(横截面圆的直径:D、高:h),
由相应公式(V=Sh=πD2h/4)计算出体积V。
①用天平测出圆柱体铜块的质量m;
②根据固体的形状测出相关长度(横截面圆的直径:D、高:h),
由相应公式(V=Sh=πD2h/4)计算出体积V。③ 将石腊块和“助沉物”一起浸入水中,测量质量m2。
③根据公式ρ=m/V计算出规则实心铜圆柱体密度。
【思考题与习题】
1.使用物理天平应注意哪几点?怎样消除天平两臂不等而造成的系统误差?
(2)零点调节:天平空载时,将游动砝码拨到左端点,与0刻度线对齐。两端秤盘悬挂在刀口上顺时针方向旋转制动旋钮Q,启动天平,观察天平是否平衡。当指针在刻度尺S上来回摆动,左右摆幅近似相等,便可认为天平达到了平衡。如果不平衡,反时针方向旋转制动旋钮Q,使天平制动,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B1、B2,再用前面的方法判断天平是否处于平衡状态,直至达到空载平衡为止;
对液体密度的测定可用流体静力“称量法”,也可用“比重瓶法”。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比重瓶的容积是一定的。如将液体注入比重瓶中,将毛玻璃塞由上而下自由塞上,多余的液体将从毛玻璃塞的中心毛细管中溢出,瓶中液体的体积将保持一定。
比重瓶的体积可通过注入蒸馏水,由天平称其质量算出,称量得空比重瓶的质量为m1,充满蒸馏水时的质量为m2,则比重瓶的体积为
2.分析造成本实验误差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物理天平
一. 物理天平的构造及主要性能指标
密度测量实验中的误差分析
密度测量实验中的误差分析戴同兰(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实验学校 江苏 泰州 225321)密度测量是各地中考的热点,特别是这部分的实验误差的有关分析,既是中考的重点,也是中考的难点.这部分内容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养成细心分析问题的好习惯,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为了便于学生能很好的理解并掌握,笔者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简单的归纳和梳理,与大家一起学习和分享.密度测量又分固体密度的测量和液体密度的测量,不管是哪种物质的密度测量,其误差分析的基本方法都是一样的,其分析步骤都是:第一步,分析实验操作过程中是导致质量还是体积不准确;第二步,分析不准确的物理量是偏大还是偏小;第三步,由密度测量的原理V m =ρ判断密度ρ是偏大还是偏小.下面分别从固体密度的测量和液体密度的测量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固体密度的测量:1.质量测量不准确而引起的误差例1(2012吉林)在测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中,小明先用天平测小石块的质量(如图甲所示),小石的质量是 g ,再用量筒测小石块的体积(如图乙所示),测得的小石块的密度ρ1 = g/cm 3;小丽做实验时,先用量筒测小石块的体积,再用天平测小石块的质量,测得的小石块的密度为ρ2 ,则ρ 2 ρ1(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解析:测固体密度时应该先测质量再测体积,若先测体积再测质量可能会因固体上沾有水而使测得的质量偏大,测得的密度也偏大.2.体积测量不准确而引起的误差:体积测量不准确而引起的误差一般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实验操作过程中测得的固体体积偏小,还有一种是测得的固体体积偏大.下面通过有关例子分别加以说明.(1)被测固体体积偏小而导致测得的密度偏大例2(2011泉州)小理想知道家里一只茶壶(如下图)的密度.取壶盖进行如下测量:(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衡后.将壶盖放在天平的左盘,往右盘放入砝码后,发现指针在分度标尺上的位置如图(a )所示.此时他应 .(选填字母代号)A .向左调节平衡螺母B .向右调节平衡螺母C .减少砝码的质量D .增加砝码的质量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下图(a )所示,壶盖的质量为 g ;(2)如图(b)所示,将壶盖放人装满水的烧杯,把溢出的水倒人量筒中如图(c)所示.壶盖的体积为cm3,壶盖的密度为g/cm3,该壶盖的密度为kg/cm3用该方法测出茶壶的密度比真实值.解析:该题中将溢出的水倒人量筒中时,因小桶中的水不可能倒得干净,还残留了一点水使测得的固体的体积偏小而导致测得的密度偏大.该题还可有以下两种变形:一种是刚开始时烧杯中未装满水,还有一种是固体放进烧杯中后,未等水停止外流就来测溢出的水的体积,这两种情况同样都会使测得的固体的体积偏小而导致测得的密度偏大.另外,该题中的烧杯有时可用溢水杯来代替,命题方式和该题一样.例3 (2011潜江、天门、仙桃等) 同学们想测量开水瓶软木塞的密度,于是切下一块干软木,进行了实验,实验步骤如下:①调整天平横梁平衡;②用天平测出软木块的质量m,示数如图甲;③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如图乙;④读出水的体积V1;⑤用细线系住软木块和铁块,将铁块浸没在水中,如图丙,读出水和铁块的总体积V2;⑥将软木块和铁块同时浸没在水中,如图丁,读出水、铁块和软木块的总体积V3;请回答以下问题:(1)在步骤①中,发现天平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左侧,则应向(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2)请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将下面表格内容填写完整.物理量软木块的质量m/g水的体积V1/cm3水和铁块的总体积V2/cm3水、软木块和铁块的总体积V3/cm3软木块的密度ρ木/(kg·m-3)数值40(3)小红同学发现在上述步骤中,有一步骤是多余的,这一步骤是(填序号).(4)同学们经过评估交流后,发现干软木具有吸水性,则所测密度应(选填“大于”或“小于”)软木块的实际密度.解析:该题中由于干软木具有吸水性,使测得的软木的体积偏小,则测得的软木的密度偏大.(2)被测固体体积偏大而导致测得的密度偏小例4(2012广西桂林)今年小明家种植柑橘获得了丰收.小明想:柑橘的密度是多少呢?于是,他将柑橘带到学校实验室,用天平、溢水杯来测量柑橘的密度.他用天平测出一个柑橘的质量是114g,测得装满水的溢水杯的总质量是360g;然后借助牙签使这个柑橘浸没在溢水杯中,当溢水杯停止排水后再取出柑橘,接着测得溢水杯的总质量是240g.请根据上述实验过程解答下列问题:(1)溢水杯中排出水的质量是多大?(2)这个柑橘的体积和密度各是多大?(3)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这个柑橘的密度与它的实际密度比较,是偏大还是偏小?解析:该类题目属于固体密度小于水,无法直接用排液法测固体的体积,采用针压法或悬重法等要考虑针或线的体积而导致被测固体的体积变大而导致测得的密度偏小.若固体密度大于水,在用排液法测固体的体积时,假如细线的体积不能忽略,所测固体的体积也会变大,导致测得的密度偏小,如2012年,盐城中考时就考了这种题目.例5(2012徐州)测量大米密度时,小华发现米粒间有空隙,若把空隙的体积也算作大米的体积将使密度的测量结果偏.于是,她用一个饮料瓶装满水,拧上盖子,用天平测出总质量为143g.又测出48g大米,放入瓶中,擦干溢出的水,再测这时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所示,则总质量为g。
测量液体密度实验误差的研究
测量液体密度实验误差的研究液体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液体的质量,它的测量对于很多科学实验及工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在测量液体密度时,通常采用比重瓶或密度计等设备进行测量。
但是,由于各种误差的存在,测量结果难以完全准确,因此,需要进行误差分析和控制,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可信度和准确性。
一、实验误差来源1.仪器误差。
比重瓶或密度计等设备本身的测量误差,如制造工艺不良、材料质量不合格、使用寿命过久等等,都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环境误差。
测量液体密度时,环境因素也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例如温度、大气压力等都会对液体密度造成影响,从而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3.人为误差。
实验者的操作技巧和经验水平、实验条件等因素也会对测量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加液、倒液、读数等。
二、测量误差的分析如何分析液体密度实验误差?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计算仪器误差。
仪器误差一般可以通过仪器的精度等级、使用说明等信息计算。
通过计算仪器误差,可以确定仪器的测量范围和精度,从而更好的进行测量。
2.控制环境因素。
对于液体密度实验,一般需要测量的时间比较短,因此,环境因素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影响需要尽量控制。
例如,可以在实验室中保持恒温恒湿,以减少温度、环境湿度等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控制人为误差。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操作规程。
例如,在测量液体密度时,需要确保液体和容器表面干燥,以免倒液时产生空气泡,从而导致实验误差。
三、误差分析案例在实验室测量苯酚的密度时,使用的是比重瓶进行测量。
实验结果如下:试样1:样品质量为5克,比重瓶质量为25克,加水至刻度线,在20℃下测得质量为31克。
通过实验数据可得,试样1的密度为1.24g/cm³,试样2的密度为1.16g/cm³。
结果之间存在一定误差,可能是由于比重瓶的精度和读数方法等方面问题引起的。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比重瓶的精度等级和读数方法进行分析,进一步确定实验误差可能来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误差。
物质的密度教学反思(精选5篇)
物质的密度教学反思(精选5篇)第一篇:物质的密度教学反思物质的密度教学反思身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物质的密度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物质的密度教学反思120xx年12月25日,星期二第三节课,作为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健康课堂的研究与实验》的子课题《构建多种健康课堂的基本流程和模式框架》课题组成员之一,按课题组的安排,我在学校物理实验室讲了一节健康课堂的入门课——《测量物质的密度》。
在评课中,课题组的成员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是数学、物理、化学这样的理科学科是否适用导学案,而起因则是因为我的这节实验课课堂与导学案完全脱节。
原来这节课的导学案我是照抄照搬现在九年级同事的本节导学案的(原导学案附后),今年八年级启用新教材,而九年级教材没变,导致八年级第六章与九年级第十一章内容相同,我仅仅作了简单的修改。
结果在课堂中出现了下列问题:1、虽然有导学案,但是我和学生们根本没用一秒钟,导学案形同虚设,从而导致课堂中自学导学、交流协作、展示激励、深化引领、巩固拓展这些环节没有做或体现不出来。
因为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能用天平和量筒正确地测出液体(盐水)和固体(小石块)的密度,而事实上学生在自学导学上就耽搁了太多的时间,有很多学生10分钟只填写了两个空,我问了他们,都说自学导学部分太难,看不懂。
最终我为了保证教学重点得到落实,而不得不硬着头皮连自学导学这一环节都搁置了,更加不谈展示激励了,因为这时很多组实验根本就未做好,展示什么呢?2、课堂中难点未能突破。
本节课的难点是学生能分析出所测物质的密度偏大(或偏小)的原因并及时更正,有三个组测得的盐水的密度大于2g/cm3,有一个组测得的小石块的密度小于1 g/cm3,这样的结论很显然都是错误的,但由于时间所限,只能由我简单讲了,学生没有用实验验证,似懂非懂。
液体密度的测量实验报告
液体密度的测量实验报告液体密度的测量实验报告引言:液体密度是物质的重要物理性质之一,它对于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不同液体的密度,探究液体密度的测量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目的:1. 掌握液体密度的测量方法;2. 研究不同因素对液体密度测量的影响;3. 比较不同液体的密度差异。
实验材料和设备:1. 不同液体样品;2. 密度计;3. 量筒;4. 电子天平。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a. 清洗并干净的量筒,以确保准确的测量;b. 校准电子天平,确保其准确度;c. 准备不同液体样品,确保其纯度。
2. 测量液体密度:a. 将量筒放在电子天平上,记录初始质量;b. 用量筒准确地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样品;c. 将装有液体样品的量筒放在电子天平上,记录液体样品的质量;d. 计算液体的密度:密度 = 质量 / 体积。
3. 影响因素的研究:a. 温度的影响:重复测量同一液体在不同温度下的密度,并比较结果;b. 浓度的影响:测量同一液体在不同浓度下的密度,并比较结果;c. 压力的影响:测量同一液体在不同压力下的密度,并比较结果。
实验结果:1. 不同液体的密度差异:通过测量不同液体的密度,得到了一系列不同数值的密度数据,如表1所示。
表1:不同液体的密度数据| 液体样品 | 密度(g/cm³) ||----------|-------------|| 水 | 1.00 || 酒精 | 0.79 || 橄榄油 | 0.92 || 甘油 | 1.26 |2. 温度的影响:以水为例,测量了不同温度下的密度,并绘制了密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
结果显示,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密度逐渐减小。
3. 浓度的影响:以盐水为例,测量了不同浓度的盐水密度,并绘制了密度随浓度变化的曲线图。
结果显示,随着盐水浓度的增加,密度也逐渐增大。
4. 压力的影响:以空气为例,测量了不同压力下的空气密度,并绘制了密度随压力变化的曲线图。
科学实验:水的密度探索
科学实验:水的密度探索1. 导言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它的存在对我们的生活至关重要。
我们每天都与水交互,但你是否好奇过水的密度是如何影响它的性质和行为的呢?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水的密度,并介绍一些有趣的科学实验来揭示水的密度的奥秘。
2. 什么是密度?密度是一个物质的质量与其体积之比。
简单来说,它描述了物质在给定条件下的"紧密程度"。
密度通常用公式表示为:密度=质量/体积。
在物理学中,密度常用千克每立方米(kg/m³)作为单位。
3. 水的密度水的密度在常温常压下约为1克/立方厘米,或者1000千克/立方米。
这意味着单位体积的水的质量为1克,或者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00千克。
4. 影响水密度的因素水的密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压力和溶质浓度等。
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密度会下降;而随着压力的增加,水的密度会增加。
当向水中溶解更多的溶质时,水的密度也会发生变化。
5. 实验1:浮沉现象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浮沉现象,以理解水的密度。
准备一些不同材质的小物体,如塑料块、橡皮泥和铁块,然后将它们一个一个地放入一杯装满水的容器中。
观察每个物体在水中的行为。
你会发现,有些物体会浮起来,有些物体会沉入水底。
这是因为浮沉现象是由物体与水的密度比较所决定的。
比水密度小的物体会浮起来,而比水密度大的物体则会沉下去。
6. 实验2:酒精与水的密度接下来,我们可以用酒精来研究与水的密度之间的关系。
准备一些不同浓度的酒精水溶液,用1部分酒精和3部分水制成的溶液,以及用1部分酒精和1部分水制成的溶液。
将一些小容器分别倒满这些溶液,用标记在容器上标出每个溶液的密度。
非常小心地将不同密度的溶液倒入一起,观察它们是否发生分层。
这个实验能够展示不同密度的液体可以产生分层的效果。
7. 实验3:油和水的密度我们来研究一下油与水的密度差异。
用一些不同类型的油和清水填充几个不同高度的透明容器,每个容器中的液体高度应该相等。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反思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反思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反思身为一名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反思1读取的数值便是该物体的体积。
如果现有量筒一次仍不能盛取溢出的水量,可慢慢将物体浸入,并多次盛接和读取数据,最后相加得到物体的体积。
2.如何用量筒测量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物体(石蜡)的体积?可采用“悬垂法”。
先读取悬挂重物浸没于量筒中液体时对应的体积,然后将石蜡和重物系在一起浸入量筒中读取此时的体积。
两者的差值便是石蜡的体积。
该问题一方面是对量筒使用方法的拓展;另一方面是对学生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探究怎样来测量物质的密度?我们选择盐水和形状不规则的石块为研究对象,具体教学中也可选择其他种类的液体和固体为研究对象测量其密度。
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用于记录测量盐水和石块(或其他样品)密度时所用的数据及所得的结果。
注意不要强求一致,关键是要让学生明白需要记录哪些数据。
让学生把所测得的有关数据填入其表格中,并根据测量数据进行数据处理,通过物理公式计算,间接得出被测物质的密度值。
从实验原理、实验仪器的选取和使用、实验步骤的设计、数据的采集、并根据数据得出结果,这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课本上没有现成的实验步骤,而是要求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设计并实际操作,正确地记录数据得出结果。
由于有上一节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这一实验的基础,因此本节的探究活动学生是有能力自主完成的。
教学中建议以小组讨论形式,学生可以各抒己见,教师不要定些条条框框,这样会限制学生的思维空间,要求学生阐明自己的观点,同时要清楚说明其理由。
这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是十分有意义的。
通过“探究性学习”课题的设计和实施,我们看到,学生首先是非常欢迎这样的课型,他们觉得既紧张又轻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液体密度实验思考
对于一个实验,可能存在多条思路、多种方案,那么在众多实验方案中,我们应如何选择呢?一般来说,选择实验方案主要有三条原则:
1.简便性原则即要求所选方案原理简单、操作简便,各量易测。
应尽量避免实施那些原理复杂、操作繁琐和被测量不易直接测量的实验方案。
2.安全性原则实验方案的实施要安全可靠,不会对人身和器材造成危害,使用易破、易碎的器材时有谨慎操作的意识。
所需装置和器材要易于置备,不能脱离实际,不能超出现有条件。
3.精确性原则不同的实验方案,其实验原理、所用仪器
以及实验重复性等方面所引入的误差是不同的。
在选择方案时,应对各种可能的方案进行初步的误差分析,尽可能选用精确度高的实验方案。
下面结合密度的测量,具体说明如何选择实验方案。
小汉和小盼合作进行“测定盐水的密度”的实验。
他们选择的实验器材:天平(含砝码)、量筒、烧杯、盐水。
实验步骤:步骤一、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步骤二、将盐水倒进烧杯,用天平测出装有盐水的烧杯的总质量m2
步骤三、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人量筒中,读出盐水的体积V
步骤四、计算出盐水的密度:ρ=m/V=(m2-m1)/V
他们收拾好实验器材后,一起对实验的过程进行了评估,小汉说:我们的实验原理正确,实验器材使用恰当,操作
过程规范,读数准确,计算无误,得出的盐水密度是准确的。
小盼说:在操作过程中,我发现有一点儿盐水沾在烧杯内壁上。
这样,尽管我们操作规范、读数准确、计算无误,但我们测量得到的数据还是有了误差,导致计算的结果也
有误差。
小汉认真思考后,同意了小盼的意见。
然后,他们一起
继续探讨如何改进实验方案,尽量减小测量的误差。
根据
小汉和小盼对实验过程的评估,请思考:
(1)小盼这里所指的“测量误差”是在上述实验步骤的第
步骤产生的,导致了盐水体积读数(填“偏大”或“偏小”),从而使得盐水密度的计算结果(填“偏大”或“偏小”)。
(2)为了减小实验的误差,必须从质量和体积两方面的测
量进行控制。
根据小汉和小盼的分析意见,在不增加实验
器材的条件下,提出你的实验设计方案,使实验结果的误
差达到最小。
实验步骤是:。
(3)在你的设计方案中,控制误差的思路是:。
思路点拨:任何测量都有误差,由于仪器的精度、人的读数等原因引起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由于实验的操作方法不当而引起的误差,我们是可以避免的。
题目测量的是烧杯中盐水的密度,将杯中盐水倒入量筒时,烧杯壁上会沾上盐水,这样测出的盐水体积会偏小,算出的密度会偏大。
注意到了上述因素,小汉提出了改进方案:
步骤一:用天平测出量筒的质量m1
步骤二:将适量的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盐水的体积V 步骤三:用天平测出盐水和量筒的质量m2
步骤四:计算出盐水密度ρ=(m2-m1)/V
单纯从减小误差的角度来考虑,上述步骤是正确的。
但上述步骤忽略了另一重要因素──安全性。
试想,量筒又细又高,底座面积又小,放在晃晃悠悠的天平上,一不留神就会翻倒,怎不让实验者胆颤心惊。
作为实验,安全性──包括人身安全和实验仪器安全,应是实验者考虑的首要因素。
而具有安全操作的意识,不仅对学生现在,就是将来走向社会,也是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小盼注意到了仪器的安全性,于是提出用量杯代替量筒进行实验。
小汉说,量杯比量筒粗矮,放到天平上不容易翻倒,这样安全性有保障了,但量杯精确度比量筒差,测出的数值误差较大,看来实验还需要再设计。
既然烧杯中的水无法全部倒入量筒,我们不妨让它多剩一些,测出烧杯和剩下的盐水的质量,可知倒出去的盐水质量,倒出去的盐水体积可由量筒直接测出,这样就可算出倒出去的盐水的密度。
正是这样经历多次设计,多次评估,考虑到各种因素,确定了最佳方案:
步骤一:将适量的盐水倒入烧杯中,测出烧杯和盐水的质量m1
步骤二:把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2
步骤三:测出量筒内盐水的体积V
步骤四:计算出倒出部分的盐水密度ρ=m/V=(m1-m2) /V
这种方法避免了因盐水沾在容器壁上所引起的误差,保证m1、m2测量准确,V读数准确。
通过上述实验过程,可以看出,对于探究方案的评估和选择是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日常实验中,应
当注意对实验方案的评估,能对探究的行为和收集信息的
科学性、可靠性进行评价。
能对这种差异及引起这种差异
的规律进行分析,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
对探究过程和结
果进行评估,提出改进探究方案的具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