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第9课 《朋党论》课件 (共29张)

合集下载

朋党论ppt实用课件1

朋党论ppt实用课件1

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治,治理好。 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 朋 更相:互相;凡,总共。 《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 周有臣三千,惟一心。” 《书》,指《尚书》;惟:语气词,这 里表判断语气。
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 用,因;以,而。 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 莫,没有谁;如,比得上。 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厌,满足。 治乱兴亡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迹,史迹,行迹;鉴,借鉴。
写作背景
本文是欧阳修于庆历三年(1043) 任谏官时写给 仁宗皇帝的一封奏章。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年), 范仲淹因向仁宗献《四论》得罪仁宗而被贬。欧阳修 为此事不平,写信对诬陷范仲淹的高司谏予以斥责, 当时的尹诛、余靖也上书仁宗劝阻,结果都为此而贬 官,并被守旧势力诬蔑为“党人”。由此,“朋党之 论起”。庆历三年,宋仁宗欲进行改革,又重新重用 范仲淹等人,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庆历新政”。以夏 竦、吕夷简为首的保守派广造舆论,竭力攻击、诽谤 范仲淹等延用朋党,朝廷内“朋党之论”再起。欧阳 修为驳斥保守派的攻击,辨朋党之诬,写了《朋党论》 一文,希望仁宗明鉴。
呼应开头
论证论点
昏君Βιβλιοθήκη 败提出建议引以为鉴
概括特点
1、层层对比,事理结合,增强论文 的说服力。
2、运用排比、对偶,增强说理气势。
布置作业
1、积累本文重点的实词和虚词。
2、探究:本文对你在写作方面有 怎样的启发?试着写一段驳论, 500字左右。
66、生命有如铁砧,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火花。—— 伽利略 67、凡是挣扎过来的人都是真金不怕火炼的;任何幻灭都不能动摇他们的信仰:因为他们一开始就知道信仰之路和幸福之路全然不同,而他们是不能选 选择的,只有往这条路走,别的都是死路。这样的自信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养成的。你绝不能以此期待那些十五岁左右的孩子。在得到这个信念之之 前,先得受尽悲痛,流尽眼泪。可是这样是好的,应该要这样…… —— 罗曼•罗兰 68、一个最困苦、最卑贱、最为命运所屈辱的人,只要还抱有希望,便无所怨惧。—— 莎士比亚 69、患难可以试验一个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方才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风平浪静的海面,所有的船只都可以并驱竞胜。命运的铁拳击中要害的时候,候,只有大勇大智的人才能够处之泰然;……—— 莎士比亚 70、当一切似乎毫无希望时,我看着切石工人在他的石头上,敲击了上百次,而不见任何裂痕出现。但在第一百零一次时,石头被劈成两半。我体会到,到,并非那一击,而是前面的敲打使它裂开。 贾柯•瑞斯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71、瓜是长大在营养肥料里的最甜,天才是长在恶性土壤中的最好。 —— 培 根 72、失去财产的人损失很大,失去朋友的人损失更大,失去勇气的人则损失了一切。 —— 塞万提斯 73、不要将过去看成是寂寞的,因为这是再也不会回头的。应想办法改善现在,因为那就是你,毫不畏惧地鼓起勇气向着未来前进。 —— 朗费罗 74、悲观的人虽生犹死,乐观的人永生不老。—— 拜 伦 75、一个有坚强心志的人,财产可以被人掠夺,勇气却不会被人剥夺的。 —— 雨 果 76、信仰是伟大的情感,一种创造力量。—— 高尔基 79、乐观是一首激昂优美的进行曲,时刻鼓舞着你向事业的大路勇猛前进。—— 大仲马 80、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狄更斯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81、壮志与毅力是事业的双翼。 —— 德国谚语 82、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马克思 83、黄金诚然是宝贵的,但是生气蓬勃、勇敢的爱国者却比黄金更为宝贵。 —— 林 肯 84、我们不得不饮食、睡眠、游玩、恋爱,也就是说,我们不得不接触生活中最甜蜜的事情,不过我们必须不屈服于这些事物。 —— 居里夫人 85、涓滴之水终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只有勤奋不懈的努力才能够获得那些技巧,因此,我们可以确切地说: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贝多芬 86、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 爱因斯坦 87、人类学会走路,也得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他才能学会走路。 —— 马克思 88、我们的理想应该是高尚的。我们不能登上顶峰,但可以爬上半山腰,这总比待在平地上要好得多。如果我们的内心为爱的光辉所照亮,我们面前前 又有理想,那么就不会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普列姆昌德 89、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爱因斯坦 90、成功并不能用一个人达到什么地位来衡量,而是依据他在迈向成功的过程中,到底克服了多少困难和障碍。—— 布克•华盛顿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91、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 托尔斯泰 92、 成功,从失败的土壤中顽强生出。—— 德 国 93、别因为落入了一把牛毛就把一锅奶油泼掉,别因为犯了一点错误就把一生的事业扔掉。—— 蒙 古 94、危险、怀疑和否定之海,围绕着人们小小的岛屿,而信念则鞭策人,使人勇敢面对未知的前途。 —— 泰戈尔 95、论命运如何,人生来就不是野蛮人,也不是乞讨者。人的四周充满真正而高贵的财富—身体与心灵的财富。 —— 霍勒斯•曼 96、如果只有火才能唤醒沉睡的欧洲,那么我宁愿自己被烧死,让从我的火刑堆上发出的光照亮这漫长的黑夜,打开那些紧闭的眼睛,将人类引进光明 的的的真理的殿堂。—— 布鲁诺 97、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他不丧失目标,也比漫无目的地徘徊的人走很多人(包括我自己)觉得面试时没话说,于是找了一些名言,可以在答题的时候将其穿插其中,按照当场的需要或简要或详细解释一番,也算是一种应对的方法吧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知缘斋主人 14.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得快

论辩 *朋党论 示范PPT课件

论辩  *朋党论 示范PPT课件
(8)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 矣(_安__定__)
【一词多义】 治 (1)则天下治矣(动词,安定) (2)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动词,医治) (3)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动词,惩处,处置)
2.翻译下面的句子并体会句式特点。 (1)此自然之理也。 译文:_这__是__很__自__然__的__规__律__。__(判断句,由“……也”构成) (2)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 译文:_小__人__所__爱__所__贪__的__是__薪__俸__钱__财__。__(判断句,由“……也” 构成)
(6)目. 为党人(名词作动词,_看__成__) (7)后方. ①悔悟,尽解党人而释. ②之(①副词,_才__
(8)而唐遂. 亡矣(副词,_于__是__,__就__)
②_释__放__)
3.翻译下面的句子并体会句式特点。 (1)而周用以兴。 译文:_但__周__朝__却__因__此__而__兴__盛__。__(省略句,“以(之)兴”) (2)此辈清流,可投浊流。 译文:_这__些__人__自__命__为__清__流__,__应__当__把__他__们__投__到__浊__流__中__去__。__(省略 句,“可投(之)浊流”)
*朋 党 论
一、“六一居士”——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 号“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江西永丰)人。 宋代杰出的文学家,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 一生写了五百余篇散文,成就斐然。
他的政论文充分发挥了儒家思想中注重国计民生的优秀成 分,为政治斗争服务,如《 兜( huān ) (2)皋. ( ɡāo ) (4)稷. ( jì ) (5)契.( xiè )
2.解释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3)夔.( kuí )

《朋党论》(课堂PPT)

《朋党论》(课堂PPT)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 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 领 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
(1007年——1072年) 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 2
二、背景介绍
本文是欧阳修于庆历三年任谏官时写给仁宗皇帝的一封 奏章。宋仁宗景祐三年,范仲淹因向仁宗献《四论》而得 罪仁宗,被贬为饶州知州。欧阳修为此事不平,写信对诬 陷范仲淹的高司谏予以斥责,当时的尹诛、余靖也上书仁 宗劝阻,结果都为此而贬官,并被守旧势力诬蔑为“党 人”。由此,“朋党之论起”。庆历三年,宋仁宗欲进行 改革,又重新重用范仲淹等人,命他任参知政事,命欧阳 修为谏官。范仲淹、杜衍等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主张,成为 历史上有名的“庆历新政”。以夏竦、吕夷简为首的保守 派被弹劾罢职后,不甘心其政治上的失败,广造舆论,竭 力攻击、诽谤范仲淹等延用朋党,朝廷内“朋党之论”再 起,其陷害忠贤的险恶用心,深为欧阳修所洞察。欧阳修 担心仁宗轻信谗言改变主张,也为驳斥保守派的攻击,辨 朋党之诬,所以写了《朋党论》一文,希望仁宗明鉴。
千,惟一心。”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
于是 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
大朋,而周用以兴。兴盛 因此 而
译文: 《尚书》上说:“商纣有亿万臣,是亿万条心;周有三 千臣,却是一条心。”商纣王的时候,亿万人各存异心, 可以说不成朋党了,于是纣王因此而亡国。周武王的臣 下,三千人结成一个大朋党,但周朝却因此而兴盛。
3
三、赏析
言论
只 希望 辨别、分清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
大概
因 志同道合
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
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规律
译文:
臣听说关于朋党的言论,是自古就有的,只是希望君主

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全套PPT课件

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全套PPT课件
推究死因、推测死期、疑死讯非真而梦,均反映对十二郎怀念之深。三个“邪” 表明作者难以接受十二郎夭亡的事实,所以用反诘的语气,强化作者极度震惊的 心情。
第五句“也”“乎”合用,表明作者仍不相信事实,所以用推断 来排除现实的可能性,整个一句用的是假设语气。
第六七句末尾用“乎”, 来表示作者的质疑,不愿接受残酷的现实。
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念诸 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 抱无涯之戚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耶?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 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 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 业其家者,而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 可知矣.
替他处理家务后事;替他教子养女;反复表现 愧疚之意。
9、 本文写得至悲至痛,试思考作者在悲侄儿之死的同时 ,还抒发了哪些悲情?
(1)悲叹家族人丁不兴。封建社会门第家族观念极强。韩愈出身 于小官史家庭,家庭浓厚的儒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他,而人丁不兴, 使他尤其看重家庭成员。然而父母早亡,兄殁南方、两世一身等久 已令他体会到家境凄凉之悲了,而如今侄儿又撒手西去,儿子、侄 孙尚年幼,韩氏能支撑门面的只有韩愈自己,家族之事边连个商量 之人也找不到。这无限的孤独怎不使他悲从中来,进而想到“无意 于人世”呢? (2)悲叹自己仕途失意。韩愈19岁便离家到京城求发展,但却多 次应考落第,25岁中进士后还要到处请求权贵援引举荐(如《与于 襄阳书》),29岁才开始入仕途。到35岁写作本文之时的几年间, 却辗转迁徙,京城、汴州、徐州、宣城四处漂泊。他饱读诗书,才 华出众,却不得施展,内心自然郁郁寡欢,而此时又得侄儿突然去 世的消息,悲痛之中情不自禁地蕴含了自身无限的酸楚。于是他便 喊出了“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的肺 腑之言。

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第9课 《朋党论》课件 (共29张)

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第9课 《朋党论》课件 (共29张)

作家作品
❖ 王安石和苏洵父子等深受他的 影响。他的诗、词、散文都有 很高的成就,尤以散文著称, 论说文如《朋党论》语言简括, 说理透彻,富有说服力和感染 力。游记如《醉翁亭记》,文 笔生动,景语、情语、理语交 融映衬,富有诗情画意。还有 《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为 “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欧 阳文忠公集》、《新五代史》、 《新唐书》(与宋祁合著)。
(对比)第二段 讲道理
❖朋党的性质
❖ 君子以“同道为朋”,有朋,真朋 ❖ 小人以“同利为朋” ,无朋,伪朋
❖对待朋党的态度
❖ 进君子之朋 ❖ 退小人之朋
(对比)第三、四段 摆事实
❖朋党的作用
❖ 尧、舜、周武王任用君子之朋(治兴) ❖ 纣、汉献帝、唐昭宗禁绝君子之朋(乱亡)
❖ 连用五个“莫如”,三个“然”
课文讲解
❖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 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 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 也。
❖ 者……也:表判断,也可表原因。 ❖ 厌:古通“餍”,满足
❖ 第四段 在大量引用事实的基础上,着重阐述
迫害君子之朋则国亡, 信用君子之朋则国兴的道
理。
课文讲解
❖嗟呼!夫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 者,可以鉴矣。
❖ 八元:八大才子。有忠、肃、共、懿、宣、 慈、惠、和八种品德
❖ 退、进:使……退,斥退;使……进,进用
课文讲解
❖ 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 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 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 亦大治。
❖ 及:等到 ❖ 更相:互相 ❖ 凡:一共。大凡:一般
课文讲解
课文讲解
❖ 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 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于)黄河,曰: “此辈清流,可投(于)浊流。”而唐 遂亡矣。

高中语文新同步苏教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课件:论辩 朋党论

高中语文新同步苏教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课件:论辩 朋党论
夫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朋党,是指集团,派别,多为争夺权利、排斥异己互相勾 结而成。
B.共工,为氏族名,又称共工氏。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水 神。
C.黄巾起义,是西汉晚期的农民战争,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 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的民变之一。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C.这篇文章结构严谨,先提出问题,再接着分析问题,最后 意味深长地点明写作本文的意图。
D.“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 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
国。”由此议论可看出,欧阳修对当今人君诛戮君子之朋而倍感痛心。
【解析】 D项, “欧阳修对当今人君诛戮君子之朋而倍感痛 心”错,不是“当今”,而是“历史上的”。
【答案】 D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夫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A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政论文,是欧阳修上书劝谏为人君者不要闻朋党 而色变,关键要善辨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 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B.作者在第二段所阐述的观点与孔子的“君子喻于义,小人 喻于利”“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的观点相同。

欧阳修《朋党论》上课用课件

欧阳修《朋党论》上课用课件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提出全文的中心
论点:“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第二部分(第二、三、四自然段):具体论 述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的本质差别以及对国 家兴亡的利弊。论证务必辨明君子之朋与小 人之朋的道理。 第三部分(第五自然段):得出结论,照应 开头,“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希望皇上汲取历史上兴亡治乱的经验教训, 大胆信用君子之朋。
欧阳修 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 散文创
作成就最大 ,其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 八大家”之一 ;也擅长 诗词,诗学韩愈,多反映社会
现实,有议论化、散文化倾向,词则婉约柔美,清新淡雅。 他在史学方面也很有成就,参与修撰《新唐书》,自撰《新 五代史》。他还善于论诗 《六一诗话》是中国文学史上第 一部诗话,以随便亲切的漫谈方式评叙诗歌,成为一种论诗 的新形式。 死后 谥“文忠” , 世称“欧阳文忠公” 。 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
【欧阳修的文学创作】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他的 文学成就以散文最高,影响也最大。他是唐 宋八大家之一。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精 神,在散文理论上,提出文以明道的主张。 他所讲的道,主要不在于伦理纲常,而在于 关心百事。他取韩愈“文从字顺”的精神, 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 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 “纡徐平易”的艺术风貌—“六一风神”
煮“五豆”的传说
欧阳修不得志时,卖文谋生。遇一李姓员外女飘彩
选婿。中彩后,李员外嫌贫爱富,将女儿逐出门外 。李小姐是一位义气女子,誓与欧阳修终生为伴。 从此,欧阳修便把卖文得来的钱交给妻子掌管。其 妻勤俭持家。每天早上只吃豆子稀饭,苦日子熬到 皇王开科,妻子取出平日攒下的银子给欧阳修作盘 缠。欧阳修问银从何来,其妻说是吃豆子稀饭省下 的。后来,欧阳修金榜题名,一步身荣,做了大官 ,携妻赴任。妻子怕他坐了高官,忘了根本,就在 腊月初五给他煮了一顿五种豆子的稀饭。欧阳修一 尝,连说:“难吃!难吃!”妻子接着就讲述了过 去经历的苦难。欧阳修深感妻贤,他给家中定了个 规矩,每年腊月初五吃豆子稀饭。流传到民间,就 形成了煮“五豆”的习俗。

(完整版)《朋党论》PPT

(完整版)《朋党论》PPT
(1007年——1072年) 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
二、背景介绍
本文是欧阳修于庆历三年任谏官时写给仁宗皇帝的一封 奏章。宋仁宗景祐三年,范仲淹因向仁宗献《四论》而得 罪仁宗,被贬为饶州知州。欧阳修为此事不平,写信对诬 陷范仲淹的高司谏予以斥责,当时的尹诛、余靖也上书仁 宗劝阻,结果都为此而贬官,并被守旧势力诬蔑为“党 人”。由此,“朋党之论起”。庆历三年,宋仁宗欲进行 改革,又重新重用范仲淹等人,命他任参知政事,命欧阳 修为谏官。范仲淹、杜衍等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主张,成为 历史上有名的“庆历新政”。以夏竦、吕夷简为首的保守 派被弹劾罢职后,不甘心其政治上的失败,广造舆论,竭 力攻击、诽谤范仲淹等延用朋党,朝廷内“朋党之论”再 起,其陷害忠贤的险恶用心,深为欧阳修所洞察。欧阳修 担心仁宗轻信谗言改变主张,也为驳斥保守派的攻击,辨 朋党之诬,所以写了《朋党论》一文,希望仁宗明鉴。
1.找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明确:“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但是 以为
只有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
哉?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
也。
爱好、喜好
译文: 但是我以为小人并无朋党,只有君子才有。这是 什么原因呢?小人所爱的,是利禄;小人所贪的, 是钱财。
相同
结党营私
虚假 等到
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
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排除、排斥
安定
译文: 用这些来提高自身修养,则彼此目标相同又能够互相取 长补短;用这些来为国家做事,则能够和衷共济,共同 克服困难,始终如一。这就是君子的朋党啊。所以做君 主的,只要能排斥小人的假朋党,任用君子的真朋党, 那么天下就可以安定了。
1.君子和小人的朋党有什么区别?

优质课高三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选读(朋党论)课件(43张ppt)(共43张PPT)

优质课高三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选读(朋党论)课件(43张ppt)(共43张PPT)

(huán)
契( xiè ) 戮( lù )八恺( kǎi ) ·
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
凭借

称舜为聪明之圣旨,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
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因为
用来 因此
希望
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

பைடு நூலகம்
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如姬最幸(《信陵君窃符救赵》)受宠爱
⒈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
·
名词作动词,效力
4、 第四段在大量引用事实的基础上,着重 阐述迫害君子之朋则国亡,信用君子之朋 则国兴的道理。 先紧接上文对纣、汉献帝、唐昭宗等反面 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皆“乱亡其国”的结 论;然后再对舜被称为圣人和周能够兴国 的原因进行分析,说明善于用君子之朋的 重要。
5、最后一段收束全文,点明主旨。 三、 本文是一篇富有战斗性的政论,历来 享有盛名,为人称道。它充分体现了欧阳 修政论的风格和特点。其中有两个特点特 别鲜明:
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 用,因;以,而。 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 莫,没有谁;如,比得上。 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厌,满足。 治乱兴亡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迹,史迹,行迹;鉴,借鉴。
译句子
(1)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 国,则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 译文:用它们来修养品德,则彼此目 标相同又能够互相取长补短;用它们 来效力国家,则能够和衷共济,始终 如一。
2、第二段进一步论述君子之朋和小人之朋的 区别。 讨论:君子和小人的朋党有什么样的区别? 1)、君子是真朋,小人是伪朋。从本质上 说明小人无朋。这一点远远超出了一般的 朋党之说。这一段是在前一段基础上的深 入剖析。由于小人之朋是从利出发的,所 以只能是暂时的,只能是假的;而君子之 朋出于对道的共同追求,所以必然能“终 始如一”,所以是真的。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9朋党论教案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9朋党论教案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朋党论》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设计预习问题,如“欧阳修为何要写《朋党论》?”、“文章中提到的朋党现象有哪些?”等,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朋党论》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如PPT、视频等,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设计课堂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提高学生学习《朋党论》的积极性。
随堂练习:
设计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朋党论》知识的掌握情况。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朋党论》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如唐宋时期的党争事件、现代社会的“圈子文化”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文章主题与中心论点的把握: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理解欧阳修在《朋党论》中提出的“朋党”观念及其对国家政治的影响。教学过程中应重点讲解文章的中心论点,即“朋党之弊,为国之大患”,并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生深入领会作者的观点。
(2)论证方法与修辞手法的运用:重点讲解文章中运用的对比、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以及逻辑严密的论证方法。通过具体例句分析,使学生掌握这些修辞手法和论证方法在文言文中的表达效果。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在于,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接触过唐宋时期的历史文化背景,对文言文的阅读与理解有一定基础。在此基础上,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进一步理解文言文论证技巧,提升文学鉴赏能力,同时联系实际,对现代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有更深入的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八元:八大才子。有忠、肃、共、懿、宣、 慈、惠、和八种品德
❖ 退、进:使……退,斥退;使……进,进用
课文讲解
❖ 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 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 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 亦大治。
❖ 及:等到 ❖ 更相:互相 ❖ 凡:一共。大凡:一般
课文讲解
❖ 第二段,讲道理,进一步分析君子之朋 和小人之朋的区别,并提出“退小人之 伪朋,用君子之真朋”的观点。
课文讲解
❖ 第三段 尧之时,小人共工、驩(huān)兜等四 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 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 之朋,尧之天下大治。
❖ 《尚书·尧典》云:“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 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 服。”
课文讲解
❖ 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 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于)黄河,曰: “此辈清流,可投(于)浊流。”而唐 遂亡矣。
❖ 晚年:末期
❖ 或:有的
❖ 辈:一类人。“伦,属,类,侪,族, 等”,可表示复数。
❖第三段:广泛列举史实:历史 兴亡、朋党用退。
课文讲解
❖ 第四段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 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 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 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
课文讲解
❖ 君子则不然。所守者(是)道义,所行者(是)忠 信,所惜者(是)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 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 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 朋,则天下治矣。
❖ 以:用 ❖ 相益:互相补益 ❖ 事:为……做事。“事” 某人时,侍奉 ❖ 共济:共渡难关。济,本义是渡河 ❖ 但:只 ❖ 治:动词,治理得好。或者译为“安定太平”。
❖ 莫如:没有谁比得上
❖ 戮:杀戮
❖戮 戳 谬 寥 廖 缪
❖ 然:但是
❖ 乱亡:使……乱亡
课文讲解
❖ 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 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 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 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
❖ 黄巾起义。汉灵 帝中平元年(公 元184年),走 投无路的贫苦农 民在巨鹿人张角 的号令下,纷纷 揭竿而起,他们 头扎黄巾,高喊
“苍天已死,黄 天当立,岁在甲 子,天下大吉” 的口号
发汉献帝刘协(在位189--220),汉灵帝次子, 公元189年,董卓废汉少 帝刘辩,立刘协为皇帝。 先后受董卓部将李傕及曹 操的控制, “挟天子以 令诸侯”。公元220年, 曹操病死,刘协被曹丕控 制,随后被迫禅让于曹丕。 公元234年,刘协寿终正 寝,享年54岁。他是东汉, 也是汉朝最后一任皇帝。
课文讲解
❖ 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 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 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
❖ 目:视,看作,名用动 ❖ 方:才 ❖ 解:解除,赦免 ❖ 后汉献帝:应为东汉灵帝
冤啊!
❖ 汉灵帝刘宏(在位 168—189年),被窦 氏外戚家族挑选为皇 位继承人。刘宏登基 后,改元建宁(168 年),其执政期间, 大部分时间施行党锢 及宦官政治,巧立名 目搜刮钱财,甚至卖 官粥爵。士人张俭不 满弹劾宦官,曹节借 题发挥,说张俭党人 危害社稷,要求扩大 到全国范围清剿党人, 刘宏准奏。驾崩于189 年。
❖ 说:言论 ❖ 自古有之:之,代指“朋党之说”。 ❖ 幸:希望。惟幸,只希望。 ❖ “其”,代“朋党”,为第三人称“他们”。 ❖ 以……为……1.把……当作 2.由于……结为
❖ 第一段:开宗明义,提出君子“以同道为 朋”,小人“以同利为朋”的论点。
课文讲解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 其何故哉?小人所好者,利禄也; 所贪者,货财也。
朋党论
欧阳修
作家简介

❖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 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水 (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曾因 支持范仲淹改革政治,被贬为夷 陵令,后官至参知政事。王安石 执政后,辞官归隐,不久即去世。 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在 文学上,主张文学应该向古文学 习,应该“明道”、“致用”、 “事信”、“言文”……反对宋 初浮艳文风,倡导效法韩愈,主 张“文简而意深”。
❖则:才
❖所好者:所字结构,所爱的(东 西)
课文讲解
❖ 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 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 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故臣谓小人无朋, 其暂为朋者,(是)伪也。
❖ 党引:互相勾结 ❖ 以为:成为,结为 ❖ 或:或者 ❖ 伪:虚假的 ❖ 贼:害。动词,不是小偷。 ❖ 虽:即使,就算是
❖ 《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 臣三千,惟一心”。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 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 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
❖ 臣亿万:亿万臣。名+数,数(量)+名
❖ 惟:判断语气
❖ 以:以之,因此
❖ 用:因,因此。“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用心一也”,“是用气愤风云……
❖ 欧阳修担心仁宗轻信谗言改变主张,所以于 庆历四年写了《朋党论》一文,希望仁宗明 鉴。它是一篇政论散文该文实践了欧阳修 “事信、意新、理通、语工”的理论主张。 通篇对比,很有特色。
课文讲解
❖ 第一段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 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 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 也。
作家作品
❖ 王安石和苏洵父子等深受他的 影响。他的诗、词、散文都有 很高的成就,尤以散文著称, 论说文如《朋党论》语言简括, 说理透彻,富有说服力和感染 力。游记如《醉翁亭记》,文 笔生动,景语、情语、理语交 融映衬,富有诗情画意。还有 《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为 “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欧 阳文忠公集》、《新五代史》、 《新唐书》(与宋祁合著)。
❖踏莎行
欧阳修
❖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 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 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 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 行人更在春山外。
背景介绍
❖ 庆历三年(1042),宋仁宗(赵祯)欲进行 改革,又重新重用范仲淹等人,命他任参知 政事,命欧阳修为谏官。此时,守旧派大力 反对,诬蔑范仲淹、欧阳修等人结为朋党, 对革新派恶意中伤,朝廷内“朋党之论”再 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