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生态环境规划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因素叠加法
因素叠加法又称地图重叠法。其 基本步骤为:
步 骤
Click to add Title ①根据规划目标,列出各种发展方案和措施,确 定规划方案及措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表,建立关系矩 阵; ②在生态调查的基础上,按一定的评价准则进行 各因子对规划目标的适宜性评价和分级; ③用不同的颜色将各因素对特定规划方案的适宜 性绘制在地图上,形成单因素生态适宜评价图; ④再将各单一因素适宜性图叠加得到综合适宜性 图; ⑤由综合适宜性图上色调的深浅表示特定规划方 案的适宜性等级,并由此制定规划方案。
3、生态适宜性等级划分
单因素生态适宜性 等级通常分为三级:
适宜 基本适宜 不适宜 非常适宜
或五级:
适宜
基本适宜 基本不适宜
同时分别赋权值5、3、1或9、7、5、3、1,数值大小与 该因素生态适宜性的大小成正相关。土地利用适宜性每 级的含义为:非常适宜,指土地可持久地用于某种用途 而不受重要限制,不至于破坏生态环境、降低生产力或 效益;适宜,指土地有限性,当持久用于规划用途会出 现中等程度不利,以至于破坏生态环境、降低效益;不 适宜,指有严重的限制性,某种用途的持续利用对其影 响是严重的,将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利用勉强合理。综 合生态适宜性分级,通常根据综合生态适宜性值确定适 宜性分级的上下限,结合单因素的生态适宜性分级标准 进行分级。
国际生态城建设经验
International eco-city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有战略规划和生态学理论作指导、
工业产品是绿色产品,提倡封闭式循环工 艺系统、 走有机农业的道路、 居住区标准以提高人的寿命为原则、 文化历史古迹要保护好, 自然资源不能破坏,把自然引入城市等标
珍稀濒危动 植物资源等
1、生态调查的内容
区域自然植被的净生产力
生物量和单位面积物种数量
生态功能状况
生物组分的空间分布及 在区域空间的移动状况
土壤的理化组成 和生产能力等
还需调查人类开发历史、方式和强度;自然灾害及其对生境的干扰破坏情 况;生态环境演变的基本特征;基础图件收集和编制,主要收集地形图、土地 利用现状图、植被图和土壤侵蚀图等。
www.themegallery.com
LOGO
二、生态规划的主要任务
①根据生态适宜度,制定区域经济战略 方针,确定相宜的产业结构,进行合理布局, 以避免因土地利用不适宜和布局不合理而造 成的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规划对象是 社会—经济—自然的 复合生态系统,它包 括以下主要任务:
②根据土地承载力或环境容量的评价 结果,搞好区域生态区划、人口适宜容量、 环境污染防治规划和资源利用规划等;提 出不同功能区的产业布局以及人口密度、 建筑密度、容积率和基础设施密度限值。 ③根据区域气候特点和人类生存对环 境质量的要求,搞好林业生态工程、城乡 园林绿化布局、水域生态保护等规划设计, 提出各类生态功能区内森林与绿地面积、 群落结构和类型方案。
2 (2)
(3)
2 (4)
在生态资料收集过程中多采用网格法
1
即在筛选生态 因子的基础上,按 网格逐个进行生态 状况的调查与登记 ,通过数据库和图 形显示的方式将规 划区域的社会、经 济和生态环境各种 要素空间分布直观 地表示出来。
.
2
3
采用1:10 000(较大 区域为1:50 000)地形图 为底图,依据一定原则将 规划区域划分为若干个网 格(单元),网格一般为1 km×1km,有的也采用0.5 km×0.5km(网格大小视具 体情况而定),每个网格 即为生态调查与评价的基 本单元。
1、生态调查的内容
(2)社会经济状况调查
如产业构成的 历史和现状及发展 、自然资源的利用 方式和强度等。
A
社会经济状况调查 包括社会结构情况:
b
B 如人口密度、人均 资源量、人口年龄构成 、人口发展状况、生活 水平的历史和现状、科 技和文化水平的历史和 现状、规划区域的主要 生产方式等
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方式:
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生态城市(eco-polis 或
eco-city)这一概念。生态城市的最终目标是把社会、经济 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结合起来,努力创造人与自然环境互
惠共生,高效、和谐的人类栖境。
我们追求什么样的城市? ——生态城市概念的提出 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USCO)在“人与生物圈
敏感集水区评价的目的是基于规划区域水文及水资源活动与土地利用的关系,确 定其与资源开发和工农业生产布局的关系,使规划区域内水循环过程得到等护。规划 区域按其与河流、水体、水土流失、植被等的关系,划分成不同敏感性集水区。对人 类活动及一定方式的土地利用十分敏感的区域划分为敏感集水区;而对人类活动及土 地利用相对抗干扰能力强的区域划分为不敏感集水区。
a
(3)环境质量状况调查:包 括空气、水体、土壤、声环境 质量现状的监测和调查。
2、生态调查的方法
生态调查的手段
历史资料的收集
实地调查
社会调查
遥感技术的应用
(1)
收集历史资料,可以了解区域与城市的过去及其与现在的关 系,还可以提供实地调查所不能得到的资料; 在区域规划或城市规划中,实地调查往往可弥补历史 Click to add Title 资料的不足与不完善,或对遥感资料进行校正; 社会调查可了解区域各阶层对发展的要求以及所关心的焦点 问题,以便在规划过程中体现公众的愿望; 遥感技术为迅速准确地获取空间资料提供了十分有效 Click to add Title 的手段。
其具体工作方法为:
网格法
(二)生态适宜性分析
生态适宜性分析是生态规划的核心,是制定规划方案的基础。生态适 宜性分析的目标是根据区域自然资源与环境状况,评价其对某种用途 的适宜性和限制性,并划分适宜等级,弄清限制因素,为资源的最佳 利用方向提供依据。
1、 因素叠加法
2、
线性与非线性因子组合法 3、 生态适宜性等级划分
三、生态规划的步骤
生态规划目前尚无统一的工作程序,麦克哈格在Design with Nature一书中提出了生态规划的框架,后来被称之为 麦克哈格生态规划法。
生态调查 资料收集、实地考察
因子选择及图 像化处 理
生态评价
生态适宜性分析
生态敏感性分析
适宜 性评 价
敏感性评价
决策分析
规划方案
四、生态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不适宜
(三)生态敏感性分析
在不损失或不降低环境质量的情况下,生态 因子对外界压力或干扰的适应能力。生态敏感性 分析是利用信息技术对影响生态环境的组成因子 按照一定的加权叠加规律进行模拟分析的一种方 法,它基于GIS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对影响生 态环境平衡的因素进行叠加分析,可动态的在一 定范围内显示“如果这样”将会产生何种后果和 “最好这样”的合适区域。生态敏感性分析的内 容包括水土流失评价和敏感集水区的确定等。
生态规划
目的
是促进区域与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保持人与 自然、人与环境关系的持续共生,协调发展,追求社会 的文明、经济的高效和生态环境的和谐。
一、生态规划的概念
1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宾 夕法尼亚大学学者麦克哈格(I L McHarg)在Design with Nature一书中指出生态规划 (ecological planning)是在没有 任何有害的情况或多数无害条 件下,对土地的某种可能用途 进行的规划。 3 李博等人提出,生态规划 应是以生态学原理和城乡规划 原理为指导,应用系统科学、 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的手段辨识、 模拟和设计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内的各种生态关系,确定 日本一些学者则将生态规划 定义为生态学的土地利用规划。 从以上的观点来看,生态规划偏 重于土地利用规划。而从区域或 城市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特点、 发展趋势和生态规划所应解决的 问题来看,生态规划不应仅限于 土地规划。 4 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生态适宜 度,探讨改善系统结构与功能的 生态建设对策,促进人与环境关 系持续协调发展的一种规划方法。 2
• 充分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 • 重视与区域协调, • 强大的科技手段, • 以政策和资金为支撑, • 全面实行公众参与。
• 制定明确的生态目标和发展措施,
准。
28
阿布扎布“零排放”生态城
Abu Dhabi "zero emission" eco-city 2009年5月动工,诺曼· 福斯特设计, 为期8年建设期; 零碳、零排放的高端目标; 耗资220亿美元建筑物覆盖太阳能薄 膜电池,无人驾驭电动车,太阳能 空调…… 可再生能源应用的“集合性”创新 平台: 该类生态城具不可复制、不可推广 性。
(MAB)”计划中提出了“生态城市”的概念,明确提出 要从生态学的角度用综合生态方法来研究城市。 这一崭新的城市概念和发展模式一经提出,就受到全球的 广泛关注和认可,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开展了生态城或低碳
城市建设实践并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成功。
27
27
联合国关于生态城市6项 评价标准
Six evaluation criteria about eco-city of United Nations
第九章 生态环境规划
嘉应学院 化学与环境学院
第一节
一、生态规划的概念
生态规划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二、生态规划的主要任务
三、生态百度文库划的步骤
四、生态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第一节 生态规划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生态规划
是运用整体优化的系统论观点,对规划区域内城乡 生态系统的人工生态因子和自然生态因子的动态变化过 程和相互作用特征进行调查,研究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的途径,进而提出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和生态 建设的规划对策。
第二节 城市生态规划
一、生态城市及其基本特征
(一) 生态 城市 概念 生态 城市 建设 指标 (二)
二、城市生态规划的主要内容
人口 适宜 容量 规划 生态 功能 分区 规划 土地 1 利用 规划 环境 污染 防治 规划
2
3
4
园林 绿地 5 系统 规划
第二节 城市生态规划
4、污染源评价 一、 3、 生态城市及其基本特征 1、生态城市概念 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
(一) 1、生态调查的内容与方法
生态调查是指调查了解区域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特征及其相关关系的过程, 是生态规划的重要环节。 (1)自然环境状况调查
经纬度等
气候气象因素 和地理特征因素:
1、生态调查的内容
海拔
如地形地貌
坡向坡位
1、生态调查的内容
(1)自然环境状况调查
自然资源状况
水资源
土壤资源
野生动植 物资源
n
(9—1)
式中:i——土地利用方式编号;k——生态因子编号;n——生态因 子总数;Wk——因子k对i种土地利用方式的权重值,且W1+W2+„+ Wk=1; Bki——土地利用方式i的第是个生态因子适宜性评价值;Si——土地利用 方式为i时的综合适宜性值。 某些情况下,环境资源因素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数学模型进行拟合。 因此,在生态适宜性分析时,可直接利用这些模型进行空间模拟,然后按 照一定的准则划分适宜性等级。由于这些模型往往属于非线性的,所以称 为非线性组合法。
(三)生态敏感性分析
1 1、水土流失分析
用于分析、评价规划区域潜在水土流失与现实水土流失状况的通 用方程为: A=R· LS· P K· C· (9—2)
式中:R——降雨冲蚀指数; K——土壤冲蚀指数; LS——坡长指数; C——地表覆盖因素; P——土地管理因素。
(三)生态敏感性分析
2 1、敏感集水区分析
2
线性与非线性因子组合法
线性组合法是用一定的度量值来表示适宜性等级,并对每一因素视其重 要性赋予不同的权重值;将每一因素的适宜性等级值乘以权重值,得到该因 素的适宜性值。最后综合各因子的适宜性空间分布特征,即可得到综合适宜 性值及其空间分布。常用的综合适宜性值计算公式为:
Si BkiWk
k 1
3 1、生态敏感性等级划分
影响一个地区生态敏感性因素很多,通常选用影响开发建设较大的因子作为生态 敏感性分析的生态因子,通过制定单因子生态敏感性标准及其权重对各单因子等级及 其权重进行评估,通常用5、3、1或9、7、5、3、1表明其敏感性高低。然后用加权多 因素分析公式进行单因子图加权叠加、聚类得出综合评价值,作为综拿评价值分级标 准,并由此判明不同区域的敏感性等级。对城市生态敏感性地带分级,一般按三级标 准分:敏感地带(A级,3.7~5);一般敏感性地带(B级,2.3~3.7);基本不敏感地带 (C级,1~2.3)。对生态敏感、景观独特的地带,适宜保持原貌而成为保护区;对于 生态不敏感、不适合动植物生长的地带,可以进行工业区或商业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