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哈三中高三第四次高考模拟考试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10-2023历年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高三第四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2010-2023历年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高三第四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2010-2023历年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高三第四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10题)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每当落日黄昏,暮烟疏雨的时候,。

①缕缕白色的炊烟②弥漫在山野的四周③缭绕在茅舍的烟囱上④山脚下便笼罩着一片苍茫的烟幕⑤一种松脂燃烧的香味A.⑤①③②④B.⑤①④③②C.④⑤③①②D.④①③⑤②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晁错,颍川人也。

以文学为太常掌故。

错为人峭直刻深。

上善之,于是拜错为太子家令。

是时匈奴强,数寇边,上发兵以御之。

错上言兵事,文帝嘉之。

后诏有司举贤良文学士,错在选中。

由是迁中大夫。

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

孝文虽不尽听,然奇其材。

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爰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

法令多所更定。

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

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喧哗。

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错曰:“固也。

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

”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逮身”。

后十余日,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

上问爰盎曰:“今吴、楚反,于公意何如?”对曰:“不足忧也,今破矣。

”上问曰:“计安出?”盎对曰:“吴、楚相遗书,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晁错擅适诸侯,削夺之地,以故反,名为西共诛错,复故地而罢。

方今计,独有斩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地,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

”上默然良久。

后乃使中尉召错,绐载行市。

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为将。

还,见上。

上问曰:“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为反数十岁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不在错也。

且臣恐天下之士箝口不敢复言矣。

”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之,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

计划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

黑龙江省哈三中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

黑龙江省哈三中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

黑龙江省哈三中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说明:哈三中—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学年第四次验收语文试卷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B(“并且这种神情气派上的和谐得体,一般无褒贬之分。

”错误。

原文“但神情、气派、风度这几个词,一般说来是中性的,无褒贬之意。

而神韵、风韵一般指神情、气派、风度中已经含有了某种和谐之美。

”)2.A(B.“还要‘气韵生动’和有‘韵味’,这样才能使‘韵’这个审美标准更加富有中国特色。

”错误。

原文“只有有了‘味’,才能使‘韵’这个审美标准更加富有中国特色。

”C.由原文中“因为‘韵’所指的和谐已经是传统的中庸思想的一种表示了”可知,作者认为“韵”能表现出中庸思想,但不能说“‘韵’是中国传统的中庸思想与‘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的结合。

”D.静态书法、绘画中表现的是和谐内在的生动性,而电影或电视剧生动形象的演绎则表现了“和谐”外在的生动性。

)3.B (A.强加因果。

C.“这说明事情只有经历波折,才能达到‘韵’的和谐。

”错误。

原文“因为那事情虽有波折,终趋和谐。

”D.“这一点是其它民族文化所无法企及的。

”无中生有。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4.C (阙,缺少。

)5.D (①是指dang怀英⑤是章宗广求有文学才能的人才充任文学侍从;⑥是指为官方面。

)6.D (只有在书法方面世称“独步金代”。

)gkstk7.(1)(5分)dang怀英于是摆脱世俗,尽情游山玩水。

吃的喝的都缺乏,他也安然处之。

(“遂”“脱略世务”“箪瓢屡空”“晏”各1分,句意1分)gkstk (2)(5分)承安二年dang怀英请求退休,朝廷改任他为泰宁军节度使。

他处理政事宽容简明不严苛,而百姓自然而然的顺服归化。

(补主语“dang怀英”“致仕”“为政”“服化”各1分,句意1分)(二)8.内容上:“乐”字总括上文对青少年任侠时期的铺叙描写(1分);“匆匆”暗示时光流逝,欢乐易逝(1分)。

结构上:过渡(1分),从上片的意气风发转到下片的悲愤深沉肝胆照人、千金一诺、豪纵使酒、骁勇无比的侠士形象6分)10.默写(1)无案牍之劳形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则素湍绿潭骈死于槽枥之间陟罚臧否?尔远逝11.(1) DE(A.错在“将错就错”,从夫妇紧张的神态看,是有意而为之。

2024届黑龙江哈三中高考冲刺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4届黑龙江哈三中高考冲刺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4届黑龙江哈三中高考冲刺模拟语文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社评写作强调理性,文学写作强调感性,(甲)理性与感性之间,在很多人那里,是水星与火星的距离;但在金庸那里,则水乳交融,切换自如,令人叹为观止....。

社评是入世之作,强调干预现实,用思想引领舆论。

(乙)这就要求:作者具有很高的站位、敏锐的感知、开阔的视野、深刻的洞察、过人的胆识……要用评论影响广大知识分子,社评作者必须达到“知识分子中的知识分子”的境界。

武侠江潮,是一个迥异于庙堂和俗世的“出世”之境。

金庸凭借着卓越的想象力和杰出的故事演绎..才能,创造了一个虚拟世界。

他摆脱了入世羁绊,放空世俗包袱,忘情地投身于想象的江湖。

金庸的社评与小说,不是彼此绝缘的,而是..气脉贯通的。

(丙)所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神雕侠侣》,郭靖语)没有这等追求,金庸小说格局和影响力都不可能如此之大。

换句话说,以入世之心出世,造成..了金庸的“侠之大”和“江湖之远”。

1.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叹为观止B.演绎C.而是D.造成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甲B.乙C.丙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世间任何生命都是一个独立的存在。

一朵花,一棵草,一只蝼蚁,一缕残阳,都在天地光阴里默默生长,在风霜雨雪中让自己越来越丰盈饱满。

人也是如此。

一个人,若能够( ),必能目及万里,思接千载,在直觉的把握中,与自然之道相融合,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这就是禅宗中所说的“见独”。

生活在尘世,就如置身于染缸之中,在摇荡奔突中,难免会沾上赤橙黄绿青蓝紫,这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内心认同了这些花花绿绿,久而久之,以为这些斑斓的色彩就是自己本来的颜色,或者正是自己需要的颜色,于是处心积虑,再往更热闹的去处去,追求更多更斑驳的色彩,直至追逐一生,回过头才发现自己已变成模糊的一片,再也看不清本来的面貌。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答案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答案

2024年哈三中高三学年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答案1.C.(A.材料一第五段“但大篆发展为小篆,是李斯等人在大篆的基础上“或颇省改”,进行加工、改易后的秦代标准字体。

”同义语义表述;B.材料一第五段“谈到汉字历史,我们一般会认为小篆出现于隶书之前,实际上,从出土文献来看,小篆和早期的隶书是同时通行的。

”同义语义表述;C.它与行书、今草书均是魏晋时期通行的文字,它指代楷书,原文“今隶成为隶书继续发展,就是楷书,这种字体在魏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与楷书同时通行的快速字体有行书和今草书”出现不等于通行;D.材料二第一段“这些古老的文字都由象形文字发展而来”、“也是世界上惟一使用至今的表意文字”,因此正确。

)2.D(D.材料二第二段“古梵语,因为民族众多,语言繁杂,又加上一开始就使用极利于语言分化的拼音文字,所以古梵语早已分化瓦解为几十种语言。

”缺失部分原因,因此错误;A.材料一第三段“殷商甲骨文分为记事类刻辞和占卜类卜辞两种,前者是对一些历史事件的记载,后者则是对占卜的记载”;B.材料一第四段“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两方面的历史事件,构成了金文中最主要的内容”;C.“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一种文字,现在可见的金文起于商代,主要铸刻在钟鼎之上”,《说文解字》中提及商周鼎彝,所以推断正确。

)3.D(这些古文字的消失,是由于他们的语言消失引起的,A语言的重要性,B语言需要情景,C诗文在实际中的应用,D正确。

)4.D(在线条文字古文字向笔画文字今文字转变的过程中,小篆和古隶是这两个阶段的过渡带,今文字阶段均为笔画文字,所以D错误)5.①汉语语言没有消失,仍是我国通用语言。

汉语语法结构和大部分词汇的变化不大。

②古代汉语语义与今天汉语语义完全一样。

古代某些书面语在今天使用的频率很高。

6.A(目的是强调做和尚是自食其力的谋生手段,与其他职业没有区别。

“随心所欲”和“洒脱随意”的表述不当。

)7.D(A项,“讽刺了他们没有文化,不懂装懂的虚伪嘴脸”错误,作者是想借此表现村里人的淳朴,对读书人有天然的崇拜;B项,“对世俗生活有着强烈的向往,他根本不想,也不适合做和尚”错误,明子的好奇与关注只是一个十三岁的乡下少年面对热闹与繁华的县城的正常反应;C项,“暗示明子出家后的生活是单调而又乏味的”错误,水声衬托出了环境的安静,有可能是在暗示明子出家后的生活是清闲又平静的。

2021年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卷及答案

2021年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卷及答案

2021年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是谁扼杀了哀愁?迟子建①现代人一提“哀愁”二字,多带有鄙夷之色。

好像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了,哀愁就得像旧时代的长工一样,卷起铺盖走人。

于是,我们看到的是张扬各种世俗欲望的生活图景,人们好像是卸下了禁锢自己千百年的镣铐,忘我地跳着、叫着,有如踏上了人性自由的乐土,显得那么亢奋。

②哀愁如潮水一样渐渐回落了。

没了哀愁,人们连梦想也没有了。

缺乏了梦想的夜晚是那么的混沌,缺乏了梦想的黎明是那么的苍白。

③也许因为我特殊的生活经历吧,我是那么的喜欢哀愁。

我从来没有把哀愁看做颓废、腐朽的代名词。

相反,真正的哀愁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是可以让人生长智慧、增长力量的。

④哀愁的生长是需要土壤的,而我的土壤就是那片苍茫的冻土。

是那种人烟寂寥处的几缕鸡鸣,是映照在白雪地上的一束月光。

哀愁在这样的环境中,悄然飘入我的心灵。

⑤我熟悉的一个擅长讲鬼怪故事的老人在春光中说没就没了,可他抽过的烟锅还在,怎不使人哀愁;雷电和狂风摧折了一片像蜡烛一样明亮的白桦林,从此那里的野花开得就少了,怎不令人哀愁;我期盼了一夏天的园田中的瓜果,在它即将成熟的时候,却被早霜断送了生命,怎不让人哀愁;雪来了,江封了,船停航了,我要有多半年的时光看不到轮船驶入码头,怎不叫人哀愁!⑥我所耳闻目睹的民间传奇故事、苍凉世事以及风云变幻的大自然,它们就像三股弦。

它们扭结在一起,奏出了“哀愁”的旋律。

所以创作伊始,我的笔触就自然而然地伸向了这片哀愁的天空,我也格外欣赏那些散发着哀愁之气的作品。

我发现哀愁特别喜欢在俄罗斯落脚,那里的森林和草原似乎散发着一股酵母的气息,能把庸碌的生活发酵了,呈现出动人的诗意光泽,从而洞穿人的心灵世界。

他们的美术、音乐和文学,无不洋溢着哀愁之气。

比如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艾托玛托夫的《白轮船》、屠格涅夫的《白净草原》、阿斯塔菲耶夫的《鱼王》等等,它们博大幽深、苍凉辽阔,如远古的牧歌,凛冽而温暖。

2023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中高三四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中高三四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其实,中国古代文献中的图像相当丰富,它也真的蕴涵着相当丰富的思想史内容, 只是思想史视野中的图像研究,尚需要一些方法上的摸索。
(节选自葛兆光《思想史研究视野中的图像》,有删改) 材料二: 巫鸿在《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一书中所采用的方法论表明的是, 图像并非单个的图像本身,诸多图像之间相互联结构成一个完整的叙事结构,其背后显 示出强大的文化逻辑与思想深度。巫鸿采用跨学科方法,以图像学方法为主,集合文化 学、历史学、考古学、形式主义和结构主义等多重理论路径进行研究。其主要采用了图 像志和图像学的方法,将艺术作品视为一种社会图像,并力图通过对图像进行文献和形 式的综合分析,进而考察汉代的社会结构和精神状况。在确定了石刻的来源之后,再进 行图像志描述与图像学阐释。巫鸿极为强调图像背后的文化依据,以具体材料为支撑, 将结论还原于当时的文化、社会以及历史背景中以保证结论的真实有效性。 仔细审视巫鸿的方法论不难发现,其关于图像的鉴别与整理总是以系列单元的形式 呈现,以凸显图像的宏观叙事力量,进而由图像重构历史。在“墙壁:人类的历史”这个 章节的开篇处,巫鸿先给读者提供了两条重要的信息:一是武梁祠墙壁上的画像石是按 照一定的顺序和阅读方式从右向左、从上到下排列的。二是石刻上的三组图像也是大致 按照时间顺序来安排的。这就表明,观看方式和图像的叙事方法、排列方式并不是巧合, 而是构图者或者说武梁个人有意安排的结果。这一连贯的动势其目的在于形象化地隐喻 历史的连续进程。 巫鸿还将武梁祠的图像叙事与司马迁的史观联系起来。他得出的结论是:“首先, 武梁祠墙壁上的画像描绘了从人类产生一直到汉代的中国‘通史’。其次,就像《史记》 一样,它通过精心挑选的个体人物来浓缩历史。再者,这些个体人物根据他们的政治关 系、生平德行以及他们的志向而分为几个系列或类别。最后,作为一个儒家学者同时极 为可能是这个祠堂的设计者,武梁的肖像出现在后部历史的结尾处。” 然而与《史记》最本质的不同是媒介的不同,这部历史是武梁祠图画在一个立体三 维的建筑结构中,而不是简单地被书写在简帛之上,在《史记》的非编年书写中事件通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语文语文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语文语文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5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中国古代的环境保护措施沈雅婷①历史上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人类活动特别是农牧业生产活动引起的对森林、水源及动植物等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破坏。

从远古时期起,我们的祖先就开始有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思想。

这种思想,常常是不自觉的、甚至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

周代,人们就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活动。

先秦时期,人们对生物资源的保护由不自觉的、模糊的阶段逐渐地发展到自觉的、比较清楚的阶段。

②西周时期颁布的《伐崇令》规定:“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

”这是我国古代较早的保护水源、森林和动物的法令,而且极为严厉。

西周政府把对人口居住环境的考察和保护列入了西周的朝政范围。

春秋时期的管仲、战国时的荀子都曾明确提出过保护生物资源的主张。

先秦关于保护生物资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唐代不仅把山林川泽、苑圃、打猎作为政府管理的范围,还把城市绿化、郊祠神坛、五岳名山纳入政府管理的职责范畴,同时还把京兆、河南二都四郊三百里划为禁伐区或禁猎区,这就从管理范围上超过了先秦时期。

③宋代,特别是北宋,也相当重视生物资源的保护,并注重立法保护,甚至以皇帝下诏令的方式,一再重申保护禁令;同时,还命令州县官吏以至乡长里长之类的基层官吏侦察捕拿违犯禁令的人,可见其认真程度及执法之严。

从宋代起,人们对围湖造田导致蓄泄两误、滥砍乱伐导致水土流失的问题已经有所觉察,表明当时的有识之士对新出现的环境问题相当敏感。

明代对山林川泽的保护一直到仁宗时,都承袭前代的有关规定进行管制,而且范围相当广泛。

到仁宗时,为了缓和“工役繁兴,征取稍急”的困难局面,减轻人民负担,就开始放弃或部分放弃了管制措施。

④元朝对环境的破坏是历朝历代甚至世界上也是罕见的,蒙古人对适合耕地的环境进行大面积的破坏和荒废,由于蒙古人不适合中国古代的山水环境,所以强制破坏了万年已久的森林和水土,大面积的改变所处环境的作物和物种,大面积的放牧加剧了北方土地的荒芜化。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哈三中2015年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中国古代的环境保护措施沈雅婷①历史上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人类活动特别是农牧业生产活动引起的对森林、水源及动植物等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破坏。

从远古时期起,我们的祖先就开始有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思想。

这种思想,常常是不自觉的、甚至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

周代,人们就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活动。

先秦时期,人们对生物资源的保护由不自觉的、模糊的阶段逐渐地发展到自觉的、比较清楚的阶段。

②西周时期颁布的《伐崇令》规定:“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

”这是我国古代较早的保护水源、森林和动物的法令,而且极为严厉。

西周政府把对人口居住环境的考察和保护列入了西周的朝政范围。

春秋时期的管仲、战国时的荀子都曾明确提出过保护生物资源的主张。

先秦关于保护生物资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唐代不仅把山林川泽、苑圃、打猎作为政府管理的范围,还把城市绿化、郊祠神坛、五岳名山纳入政府管理的职责范畴,同时还把京兆、河南二都四郊三百里划为禁伐区或禁猎区,这就从管理范围上超过了先秦时期。

③宋代,特别是北宋,也相当重视生物资源的保护,并注重立法保护,甚至以皇帝下诏令的方式,一再重申保护禁令;同时,还命令州县官吏以至乡长里长之类的基层官吏侦察捕拿违犯禁令的人,可见其认真程度及执法之严。

从宋代起,人们对围湖造田导致蓄泄两误、滥砍乱伐导致水土流失的问题已经有所觉察,表明当时的有识之士对新出现的环境问题相当敏感。

明代对山林川泽的保护一直到仁宗时,都承袭前代的有关规定进行管制,而且范围相当广泛。

到仁宗时,为了缓和“工役繁兴,征取稍急”的困难局面,减轻人民负担,就开始放弃或部分放弃了管制措施。

④元朝对环境的破坏是历朝历代甚至世界上也是罕见的,蒙古人对适合耕地的环境进行大面积的破坏和荒废,由于蒙古人不适合中国古代的山水环境,所以强制破坏了万年已久的森林和水土,大面积的改变所处环境的作物和物种,大面积的放牧加剧了北方土地的荒芜化。

哈三中高三四模语文答案(教师)

哈三中高三四模语文答案(教师)

哈三中高三四模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1.C。

(此项是士大夫在山水间寻找桃花源的具体表现。

且“成为士人寻找的桃花源”的是山水,选项张冠李戴为“山水诗、山水画、山水乐”了。

)2.C。

(A,曲解文意,原文是“一江入海”、“连山通海”,可见并非“一面临海”;B,表述绝对,原文只说“王权的神经末梢亦少到达”,而非“王权的威力无法到达”;D,表述绝对(范围缩小),原文说的是“至少在南宋以前”,而非“在南宋以前”。

)3.D。

(A,“使得……”原因列举不全面,还有“士人精神对自然山水建构的人文山水”,另外还有以偏概全,“对山水信念的一次践履”叙述主体是“士大夫精神”;B,整合有误,“将自然的景致摄入到人文情怀的感发中”是此句前所说的吟诗作赋的人文活动,而非“开田筑屋,聚族而居,创谱牒,建宗祠”等活动;C,范围缩小,原文是“六朝以后,永嘉建郡”,且不合题意、张冠李戴,此项说的不单纯是“山水之福”,还有“文人之幸”。

)二、古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4.D。

(比:等到)5.B。

③力辟王守仁“无善无恶心之体”之说是其在学术上的主张;⑤郡邑行事偶相左,必令改图是徐兆魁对他的诬诋⑥借魏忠贤毒焰,一网尽去之是对“与顾宪成同道者”的迫害。

6.C。

“顾宪成后悔”之说是光禄丞吴炯上言为一致辨所言,徐兆魁攻击东林党人的口实也不是顾宪成为李三才说话。

7.(1)大学士张居正生病了, 朝臣群起为他祈祷, 顾宪成不干。

同僚代他签名, 他自己拿笔(亲手)去掉。

(“病”1分,“不可”1分,“手”1分,句意2分。

)(2)当时,坚守道义违背时俗的士大夫, 全都退隐山林, 闻风响应, 以致学舍容纳不下。

(“抱”1分,“率”1分,“附”1分,定语后置句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顾宪成, 字叔时, 江苏无锡人。

万历四年( 1576 ) 在乡试中取得第一。

八年中进士, 授职户部主事。

大学士张居正生病了, 朝臣群起为他祈祷, 顾宪成不干。

黑龙江省哈三中2024年高考仿真模拟语文试卷含解析

黑龙江省哈三中2024年高考仿真模拟语文试卷含解析

黑龙江省哈三中2024年高考仿真模拟语文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化认同是指一个群体中的成员在民族共同体中长期共同生活所形成的对本民族最有意义的事物的肯定性体认,是对人的精神存在作出的价值肯定,它主要通过民族本身的特性、习俗以及生活方式,以“集体无意识”的方式流传至今,融合了人们的各种认同,从而阻止了不同的认同之间可能发生的文化冲突。

跨文化交际是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跨文化交际的成败取决于诸多因素,加深对不同文化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微观文化知识的了解,才能有效顺利地实现跨文化交际。

民族优越感是影响跨文化交际双方文化认同的重要因素之一。

几乎所有的文化传统都标榜自己的价值,所有的民族都对本民族文化传统具有天然的优越感,主观盲目地认为自己民族的文化和信仰都是正确的,并觉得自己民族的一切都优于其他民族客观存在。

民族优越主义者固守自身文化方式,盲目排斥甚至压制其他文化,用批判性的眼光看待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因此,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如果交际一方有意忽视与自己不同的文化与习俗,那么双方的交际沟通就会出现障碍。

固定思维模式和种族偏见是影响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主要思维定式。

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价值体系,不可能有一个一切社会都承认的、绝对的价值标准,更不能以自己群体的价值标准评价别的民族文化。

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的固定思维模式和种族偏见容易对其他文化产生否定反应。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首先要承认和接纳人类的多样性,给予不同民族、种族和文化群体平等的地位,倡导文化平等、宽容与尊重,彻底去除民族差异和种族偏见。

【6月18日哈三中四模语文】2020年6月黑龙江省哈三中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6月18日哈三中四模语文】2020年6月黑龙江省哈三中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0 年高三学年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共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 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请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无破损。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讲好中国故事背后的理论当今中国,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成就世界瞩目,故事精彩纷呈,引来了世界的热切赞许。

然而,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也难免会遇到一些误解甚至有意的曲解。

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变得更加重要。

相信,我们有本事做好中国的事情,也有能力讲好中国故事。

然而,讲事实能说服人,讲道理才能影响人。

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同时,也需要我们讲好中国故事的内在逻辑与思想理论。

在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看来,一些人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错误预言中国经济,是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用西方的思考方式解答“中国谜题”。

因而,越来越多的国际学者、观察家不仅关注中国发展的奇迹,更关注奇迹背后的中国理论。

这就更加要求中国的理论工作者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为讲好中国故事背后的理论作出贡献。

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不可能找到现成的教科书。

在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上,我们自己最有发言权。

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上的声音还比较小,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

黑龙江省哈三中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黑龙江省哈三中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精品】黑龙江省哈三中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的题目。

人们普遍认为,“现代”是与“传统”决裂而形成的。

因此“现代”的精神特质不同于“传统”的精神气象。

传统是一个魅惑的时代,要么政治与宗教合一、要么政治与教化合一,人们无法根据理性的法则建构公共行动的规则。

而现代则是一个祛除魅惑的时代,它将一切神圣的东西驱入私人生活的隐秘幕后,而以理性来筹划人类的公共生活。

经过18世纪启蒙运动的理性涤荡之后,宗教致力维持的政教合一体制,丧失了任何自我确证的理由。

曾经借助宗教力量为自己积聚正当性资源的君权政体,自此失去了政治正当性的强大支持力量。

“神为人立法”的政治正当性进路,被“人为自己立法”的政治正当性进路所取代。

人们从此不再需要神为人定位。

这一定位,既包括人的价值定位,也包含社会政治制度的设计,以及日常生活方式的选择。

这一变化,被马克斯·韦伯简要地概括为“理性祛除巫魅”。

祛魅之后,人类的生活世界似乎简单而且分明地由私人信仰世界与公共理性世界两个部分构成。

在这样的社会结构中,首先,人们体会到宗教在人类生活中长期具有的绝对重要性明显下降,世俗化特征凸显而出。

其次,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人们习惯了一种将私人生活领域与公共生活领域划分开来的生活方式:在私人生活领域,人们能够保持着自己的宗教信仰私密关系和个人隐私,以非理性的情感原则来处理私人生活的各种事情;在公共生活领域,人们则以法律条文、行政规章和组织规程作为协调各种事物的手段,以在理性思维基础上建构而起的规则处置复杂的公共事务。

但是从18世纪以后的人类生活经验来看,宗教并未完全退出人类的生活世界。

在人类的公共生活世界中,宗教的主宰性力量确实消退。

但是,在人类生活的复杂世界中,宗教的影响力并未遭到毁灭性的的打击:在政治生活领域,宗教力量不仅关系到政治信念、政治价值和政治精神的塑造问题,也关系到人们从事政治的操守问题,还关系到政治制度受到规范的牵制力量问题;在经济生活领域,宗教对经济伦理的影响为人们所重视;在文化生活领域,人们是否具有虔诚的宗教精神和生活习性,决定了他们在共同体生活中的节制美德和互爱德性,并自然显现出发自个人内心深处的自我约束和服从规则。

黑龙江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5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黑龙江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5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黑龙江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5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的民间文学可谓。

我们所说的民间文学,是指我们的祖先在历史上创造,并在民间社会以口耳相传的,传承至今的口头文学作品。

因为产生并流传于民间,所以我们把它叫做“民间文学”;因为口耳相传,我们又把它称为“口头文学”。

这就限定了我们的、整理、出版的范畴。

首先,它必须是民间的。

其基本标志之就是没有作者,没有。

民间文学是一种公共资源,是一种最传统的公共文化。

至于“打擦边球”的部分,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其次,它必须是口头的。

正是因为有了这个特点,人们很容易把它与作家文学区分开来。

当然,( ),但从骨子里说,它的基本属性、它的表达方式,基本上还是“口头”的。

也就是说,无论是否已经整理成文本。

其源头的文本也应该是口耳相传的口头文学作品。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源远流长样式搜集冠名权B.绵延不绝形式收集冠名权C.绵延不绝样式收集署名权D.源远流长形式搜集暑名权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越来越多的口头文学已经被印刷成册,这是因为文化知识的普及B.随着文化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口头文学已经被印刷成册C.越来越多的口头文学已经被印刷成册,这得益于文化知识的普及D.随着文化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口头文学将会被印刷成册3.文中面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即使已经整理成文本,其文本的源头也应该是口耳相传的口头文学作品。

B.无论是否已经整理成文本,其文本的源头也应该是口耳相传的口头文学作品。

黑龙江省哈尔滨第三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验收考试试题

黑龙江省哈尔滨第三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验收考试试题

黑龙江省哈尔滨第三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验收考试试题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请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无破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20世纪90年代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到20世纪末结束,生物科技有了飞速的发展。

伴随着许多生物医学研究重大成果而来的是,人体的指纹、虹膜、面容、DNA等个人生物信息的获取、采集、存储和应用越发便利和普及。

但如果生物信息在收集、使用和保护中处置不当或存在漏洞,便会给个人信息安全、生命财产安全、社会安定甚至国家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例如指纹、虹膜和面部识别,依据的是个体独特的生物特征,所有的生物特征数据进入计算机都会被转换为0和1的数码储存在数据库中。

这些被视为唯一性的生物特征数据进入网络后被盗取的几率大大增加,带来的风险要比信用卡盗刷严重得多。

这或许是生物认证方式最大的安全隐患。

对个人生物信忽的采集和使用等问题也存在于刑事鉴识中。

2018年4月,美国调查人员在对网上基因数据进行筛选后,逮捕了一名逍遥法外数十年之久的“金州杀手”。

然而,这次逮捕行动不只引发了数字时代基因数据贮存、泄密和使用的激烈争论,争议后又聚焦于商业基因网站(基因库)如何保证个人DNA隐私不受侵犯。

生物信息安全牵涉多个方面,是一个庞大的领城,个人生物信息保护正是这个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个人生物信息的法律保护面临着三个问题:一是个人生物信息权作为具有人格权属性的私权,尚未明确纳入私法保护范围;二是针对个人生物信息在刑事侦察、治安管理、人口治理、医疗卫生等领城的非商业应用,以及政府和相关机构的贵权利,特别是个人生物信息权保护边界等急需明确;三是针对个人生物信息的商业应用和相关产业侵权风险及不正当竞争,目前缺乏相应的特殊规制,法律救济、行政处罚也无法律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哈尔滨市第三中学第四次高考模拟考试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3 题琴,其实并无古今之分,仅有中外之别。

现在所谓“古琴”的说法,是为了和西方的各种琴类乐器相区分罢了,而古琴在中国绵延千万年的古代历史与传统文化中有着极重要的地位,几经浮沉,甚至一度成了鲜有人知的“奢侈艺术”。

古琴初制,历来众说份坛,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拔乐器之一,古人将其历史远溯上古三皇时期,故今之制式曰伏羲、曰神农、曰虞舜,皆是沿以始创之功。

至仲尼时,琴学也已完备,其艺也大昌。

至于秦汉,琴在人们生活中更为普及,司马相知一介寒儒尚有名琴“绿绮”一张,以此琴借语文君,是为千年名曲《凤求凰》。

各类曲艺中有《琴挑》一折,专述相如风流逸事。

至东汉,蔡伯喈博学多艺,妙于琴音,作《游春》、《渌水》、《幽思》、《坐愁》、《秋思》诸曲,为著名的“蔡氏五弄”。

另作琴学专论《琴操》一篇,广传后世,是为琴学理论之滥觞。

隋唐以降,琴学更兴,不仅琴家辈出,听琴圣手亦繁盛一时。

较有名者,如雷、郭、张、沈四家,蜀中九雷更是独步古今,现存唐琴“九霄环佩”即出自雷氏一门,盛唐遗音借此琴传响至今。

明代士人间,无论是否善于操弹,皆悬琴一张于壁,如《长物志》所言“琴为古乐,虽不能操,亦须璧悬一床”。

一般认为,此时的古琴俨然成为文人的象征。

因琴学影响广泛,琴语传刻也是一时风尚。

到了清代晚期琴学逐渐式徽,随看着西洋乐器及其音乐理论的进入,对于国故民乐影响甚大。

古琴的传承与教授,不同于西方乐器的记谱,而是有着自己一套独特的记谱方式——减字谱。

减字谱代表的是古琴的指法,可以算得上是一段时间内行为动作的文字,是一段时间内行为动作的截取,用一种特殊的文字符号体系,是将时空运动符号化、凝固在一个文字体系之中。

减字谱是中国古人伟大的创造发明之一,它并未准确地记录音符,而将动作记录,故而按弦时间的长短以及种种吟揉的动作使得古琴艺术呈现出不一样的艺术风貌,即流派的形成。

古琴在出现伊始是作为礼乐中乐器使用,但随着之后的不停演进逐渐成为文人的象征,成为文人必备的四艺之首,代表了一种自在风流。

我们常常可以在古代的绘画作品中看到携琴访友或者童仆抱琴的形象。

正如前文所说,古琴之于文人,不在于是否真的会弹,而在于一种形象的标榜,一种身份的标志。

这和文房四宝、茶、鹤、梅、剑等等一同组成文人生活之必备元素。

正如明代文彭一方“琴罢倚松玩鹤”的印文,最能反映古琴在古代文人生活中的作用与意义。

但随着时代的变化,琴作为一种乐器已经不仅仅表达了文人的意趣,还带有了一点对于古代世界追幕的情愫。

1 .下列对古琴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3 分)A .古琴的历史悠久,它的记谱方式是中国古人伟大的创造发明,但后期也受到了西洋乐器及其音乐理论的影响。

B .古琴的减字谱记录的是抚琴时的动作,而抚琴者按弦时间的长短以及种种吟揉的动作并不相同,故而形成不同的流派。

C .古琴,同文房四宝、茶、鹤、梅、剑等一同组成文人生活的必备元素。

明代文彭的一方印章就是最好的证明。

D .古琴出现时是作为礼乐中乐器使用的,但随后逐渐演变成为文人的象征,它代表了一种自在风流,表达了文人的意趣。

2 .下列对文章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3 分)A .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

古琴这一说法不是为了区分古今琴类的不同,而是体现了它与西方的各种琴类乐器的区分。

B ,司马相如一介寒儒尚有名琴“绿绮”一张,以此琴借语文君,演奏《凤求凰》。

可见,相较于前,秦汉时琴在人们生活中进一步普及。

C .妙于琴音的蔡伯喈创作了著名的“蔡氏五弄”,包括《游春》、《渌水》、《幽思》、《坐愁》、《秋思》,是琴学理论的起源。

D .隋唐以后琴学更兴,研琴圣手繁盛一时。

雷氏就是其中佼佼者,至今尚能演奏的“九霄环佩”就出自雷氏一门。

3.下列对文章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3 分)A .古琴在中国千万年的古代历史与传统文化中曾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不过,岁月更迭中,也曾一度成鲜为人知的“奢侈艺术”。

B .明代士人无论是否善于操弹,都悬琴于壁,可见,古琴已经成为明代文人的象征,从中不难看出明代琴学影响广泛。

c .减字谱代表的是古琴的指法,不同于西乐器的记谱方式,是一种特殊的文字符体系,记录抚琴时一段时间内的行为动作。

D .古代绘画作品中的携琴访友或者童仆抱琴的形象反映了古琴在古代文人的生活中是一种形象的标榜,一种身份的标志。

二、古代诗文阅读( 36 分)(一)文言文阅读( 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 一 7 题。

谢景仁,陈郡阳夏人,卫将军晦从叔父也。

祖据,太傅安第二弟。

父允,宣城内史。

景仁幼时与安相及,为安所知。

始为前军行参军、辅国参军事。

会稽王世子元显嬖人①张法顺,权倾一时,内外无不造门者,唯景仁不至。

年三十,方为著作佐郎。

景仁博闻强识,善叙前言往行,玄每与之言,不倦也。

高祖为桓修抚军中兵参军,尝诣景仁咨事,景仁与语悦之,因留高祖共食。

食未办,而景仁为玄所召。

玄性促急,俄顷之间,骑诏续至。

高祖屡求去,景仁不许,曰:“主上见待,要应有方。

我欲与客共食,岂当不得待。

”竟安坐饱食,然后应召。

高祖甚感之,常谓景仁是太傅安孙。

及平京邑,入镇石头,景仁与百僚同见高祖,高祖目之曰:“此名公孙也。

”谓景仁曰:“承制府须记室参军,今当相屈。

”以为大将军武陵王遵记室参军,仍为从事中郎,迁司徒左长史。

出为高祖镇军司马,领晋陵太守,复为车骑司马。

义熙五年,高祖以内难既宁,思弘外略,将伐鲜卑;朝议皆谓不可。

刘毅时镇姑孰,固止高祖,以为:“苻坚侵境,谢太傅犹不自行。

宰相远出,倾动根本。

”景仁独曰:“公建桓、文之烈,应天人之心,匡复皇祚,芟夷奸逆,虽业高振古,而德刑未孚,宜推亡固存,广树威略。

鲜卑密迩疆甸,屡犯边陲,伐罪吊民,于是乎在。

平定之后,养锐息徒,然后观兵洛汭,修复园寝,岂有坐长寇虏,纵敌贻患者哉!”高祖纳之。

时从兄混为左仆射,依制不得相临,高祖启依仆射王彪之、尚书王劭前例,不解职。

景仁性矜严整洁,居宇静丽,每唾,转唾左右人衣;事毕,即听一日浣濯。

每欲唾,左右争来受。

高祖雅相重,申以婚姻,庐陵王义真妃,景仁女也。

十二年,卒,时年四十七。

追赠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

葬日,高祖亲临,哭之甚恸。

节选自《宋书谢景仁传》【注】①璧人:爱妾。

即君夫比较疼爱的侧室。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A .内外无不造.门者造:拜谒B .芟夷.奸逆夷:铲平C .德刑未孚.孚:使……信服D .伐罪吊.民吊:拉拢5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谢景仁受高祖赏识器重的一组是( ) ( 3 分)①年三十,方为著作佐郎②高祖为桓修抚军中兵参军③以为大将军武陵王遵记室参军④依仆射王彪之、尚书王劭前例,不解职⑤追赠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⑥葬日,高祖亲临,哭之甚恸A .③④⑤B . ①③⑤C .②③⑤D .①④⑥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A .谢景仁年幼时谢安还在世,谢安对他有所了解。

谢景仁博闻强记,擅长叙述前人的言论和行为,桓玄常常和他交谈,不觉疲倦。

B .谢景仁与高祖一起吃饭.酒食尚未做好,景仁受到桓玄宜召。

高祖多次请求离开,景仁认为桓玄应该等待,最终陪高祖安稳地吃完,才应诏前去。

C .义熙五年,高祖打算向外开拓,将要攻打鲜卑。

刘毅当时镇守姑孰,坚决劝阻高祖。

谢景仁直接批评刘毅迁腐和短视,支持高祖的主张。

D .谢景仁生性谨严整洁,居室干净素雅,每逢咳唾,总是转过头来吐在左右侍者身上,咳吐以后,即允许侍者盥洗一天。

7.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0 分)( 1 )尝诣景仁咨事,景仁与语悦之,因留高祖共食。

( 5 分)( 2 )高祖雅相重,申以婚姻,庐陵王义真妃,景仁女也。

( 5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 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江事夕望①【唐】白居易凭高望远思悠哉,晚上江亭夜未回。

日欲没时红浪沸,月初生处白烟开。

辞枝雪蕊将春去,满镊霜毛送老来。

争敢三年作归计,心知不及贾生才。

【注】①本诗写于诗人被贬出京,任江州司马之时。

8 .诗歌额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

(5分)9 .本诗围绕“思悠哉”展开.请结合全诗概括诗人产生了哪些情思? ( 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 6 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 6 分)(1) ,。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陆游《游山西村》) (2)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

(苏轼《赤壁斌》)。

(3)银瓶乍破水浆进.铁骑突出刀枪鸣。

,。

(白居易《琵琶行》)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时应的题号方框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涂按所答第一大题评分;多做按所答的第一大题评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25 分)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 )一( 4 )题。

( 25 分)吃完药就幸福了秦德龙当幸福药片问世的时候,汉斯正在街头荡漾。

他看见那么多人正在排队买东西,便忍不住好奇,凑了过去。

“原来,你们在买药啊。

”汉斯笑了起来。

“笑什么笑!这是好药!吃了它,可以获得内心的平静与和谐,对什么事儿都可以淡定如水!”“请问,这是什么药啊?这么神奇!”“这就是传说中的幸福药片!如果你是个好斗分子,经常提意见或者写揭发信,要把谁投入到监狱里去,那么,你最好服用这种药片。

幸福感会让你油然而生,你就不会再对那些肤浅的问题感兴趣,你会报以宽容的微笑!”汉斯的心咯噔了一下。

对方是怎么看出来的,他怀有冷箭意识?没错,汉斯曾经为许多问题而困扰,看什么都不顺眼,写了许多举报信。

他认为,这个世界的信仰大厦正在倾斜。

“还犹豫什么?快去后面排队吧!”汉斯摇了摇头。

他才不买药片呢!这辈子,他还没吃过药呢。

“他这个人,怎么无动于衷!”“很简单,他不想重新做人了!”听了人们的议论和嘲笑,汉斯只能报以冷笑。

他知道,自己正在被一群疯子包围着,而自己是个健康的人。

回到家,他惊异地发现,父亲正拿着药片,准备吃药。

汉斯连忙夺过父亲手中的药片:“爹,您老人家为什么要吃药呢?”父亲抢过药片,一口吞了下去。

然后,慢条斯理地说:“我有病,我为什么不吃药?”“您有什么病?我怎么不知道?”“你真的不知道吗?你总是批评我,说我不能看电视,一看电视新闻,我就骂,从上头骂到下头,从国内骂到国外!难道,我这不是病吗?”汉斯一时语塞。

父亲的这种状况,确实存在。

他曾经批评过父亲,说父亲脑子有病。

“现在好了,吃了药,我什么都不骂了,看什么都顺眼了,心平气和多了!儿子,你要不要吃一粒呢?满大街的人都在排队购买,你不知道是什么药吗?我告诉你,是幸福药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