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教学案例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题教学案例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题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及表现。
理解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
能力目标:搜集资料的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爱国、爱党和认同祖国的情感。
通过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趋势,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学生对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解。
教学课时
1课时。
初中政治微型教案
初中政治微型教案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理解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2. 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定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3. 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和基本任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我国的基本国情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和基本任务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三、教学重点1.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和基本任务。
四、教学难点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我国的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和基本任务。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事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问题。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的发展历程和未来方向,导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教学。
2. 讲解基本国情讲解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历史和现实,认识到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3. 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和基本任务引导学生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如经济文化落后、人民生活水平较低等,以及基本任务,如发展社会生产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
4. 讲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详细讲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让学生理解“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含义,认识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性。
5.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一些典型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问题,如农村扶贫、城市就业等,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
7. 总结课堂内容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特点和基本任务,以及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性。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2010-06-25 10:25:03 来源: 作者: 【大中小】浏览:1645次评论:0条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总体了解和把握中国社会主义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发展阶段,认识这一阶段国内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党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制定什么样的发展战略。
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其长期性,从而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
教学重点与难点: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授课对象:本科生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过程设计:第1-2学时主要内容: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法、讨论法、案例法导语:观看“大跃进”的相关视频,思考出现大跃进错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认清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是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在新民主主义时期,正是由于我们党认清了当时我们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个国情,才正确把握了社会和革命的规律,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同样,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也需要搞清楚我们所处的发展阶段。
为什么我们国家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会发生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后期的“大跃进”和后来的“文革”这样的严重错误和挫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没有认清我们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国情,在当时提出了不切合实际的工作指导思想。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认清社会的发展阶段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多么重要。
下面,我们将重点学习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问题,使大家对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有个正确的认识。
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因为认清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建立后: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对中国国情处于不清晰状态;中国最大的“实际”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教学案例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教学案例案例1: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深刻教训前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推进了工业化,实现了农业集体化,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但是,斯大林把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看得极其短暂。
1936 年斯大林就宣布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接着就认为苏联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完成社会主义建设并逐渐过渡到共产主义的阶段。
赫鲁晓夫当政后,在1961 年宣布苏联20 年内将建成共产主义社会。
此后,勃烈日涅夫批评了赫鲁晓夫在社会主义建设上的主观主义和唯意志论,提出了“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理论。
苏联宪法还把这一理论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
勃烈日涅夫去世之后,其继任者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等又提出“发达社会主义入口”的主张,但始终没有对自身基本国情作出有科学根据的清醒分析。
到戈尔巴乔夫,前苏联则完全放弃了社会主义理论,并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东欧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当时也有着与苏联相同或相似的提法,基本认为处在“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
教师提问:前苏联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认识出现失误的原因是什么?教师总结:脱离实际、急于过渡的思想是导致前苏联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认识出现失误的主要原因。
苏联东欧过去对社会主义所处的阶段估计显然过高,使得他们在实践上提出许多并不可行的目标,造成在内政外交战略上的一系列重大失误,不仅严重得阻碍了本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且也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带来了消极影响。
在苏东发生剧变之后,其中教训尤为深刻。
我国社会发展水平在总体上还远低于原苏联东欧国家,我国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需要更加清醒和谨慎。
案例2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物质基础新中国成立时,我们所继承的历史遗产是生产力很不发达,经济文化十分落后。
1949 年,我国钢产量只有15.8 万吨,人均0.29 公斤,美国人均钢产量为538.5 公斤;1938 年日本的钢产量已达到700 万吨,美国为2880万吨。
初中政治笔试教案案例分析
初中政治笔试教案案例分析本教案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为主题,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当前所处的历史阶段,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理解我国的发展道路和战略目标。
教案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探究法,通过设置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情境和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认识我国的发展道路和战略目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探究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团队协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努力奋斗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认识我国的发展道路和战略目标。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以及我国的发展道路和战略目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情境教学:设置一系列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关的情境,如我国的经济建设、科技创新、民生改善等,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3. 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分成小组,针对设置的问题进行讨论和探究,如“我国为什么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对我国的发展有哪些影响?”等。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团队协作的能力。
4. 教师讲解:在学生充分讨论和探究的基础上,教师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以及我国的发展道路和战略目标。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体会,引导学生在反思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认识。
五、教学评价本教案通过设置情境教学和小组合作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发展战略。
【教学重点】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教学难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时安排】2学时【课程导入】观看视频:《大跃进运动》4'40”思考:我们从中应该汲取什么教训?点评:认清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是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在新民主主义时期,正是由于我们党认清了当时我们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才正确把握了我国革命的规律,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同样,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也要搞清楚我们所处的发展的阶段。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后期,我们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之所以会出现“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这样的错误,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缺乏科学的、清醒的认识,提出了不切合实际的工作指导思想,制定的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认清社会的发展阶段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是多么重要。
【教学内容】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问题,是世界社会主义实践所提出的不容回避的重要课题。
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到中国共产党,都对此进行了长期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经历了艰难曲折、由不成熟逐步走向成熟的历史过程,体现出科学预见、历史反思和实践检验的综合。
1.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探索(1)马克思恩格斯——依据对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发展规律的分析19世纪,马克思根据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预测了资本主义以后的社会主义发展大趋势。
在 1875年发表的《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把取代资本主义的未来社会划分为三个阶段:从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或称“政治上的过渡时期”)、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或称“低级阶段”)、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
初中政治教材教案
初中政治教材教案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认识到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 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包括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3. 让学生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作用。
4.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理解人民当家作主的含义。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辩证思考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2.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3. 我国的政治制度和人民当家作主的含义。
教学难点: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理解和运用。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解和运用。
3. 人民当家作主的含义和实现方式。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的图片和数据,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国能够取得这些成就?我们国家正处在什么阶段?从而导入新课。
2. 讲授新课(1)基本国情介绍我国的基本国情,让学生认识到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基本路线讲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其内容。
(3)基本经济制度讲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包括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作用。
(4)政治制度介绍我国的政治制度,让学生理解人民当家作主的含义。
3. 课堂讨论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一些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主题教学案例
关于“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主题教学案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及其核心内容。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全面、系统、理智地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强化理性地认识的态度,增强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核心指导思想。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设计意图导入:新闻故事导入课题教师介绍一则新闻:早晨,同学们正在上自习,班主任张老师走进教室进行例行检查。
他突然发现教室门口的垃圾桶里有用塑料袋包着的半个饼子,他立即将饼子拣起来问道:“这是谁扔的?”当张老师的问话没人回答后,张老师做出了一个让全班同学震惊的举动,他说:“没人承认那我就吃了。
”然后,就要将饼子放进口中。
就在这时,那名扔饼子的同学站了出来,并冲上讲台阻止张老师。
后来张老师和那位同学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一人一半将饼子吃了。
问题:在我国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的情况下,张老师为什么还舍不得半块饼子?用新闻故事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生产力还不够发达教学环节一: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关于党的基本路线在《中国共产党章程》中的表述1.用事例引出社会主义阶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呈现一组反映我国经济不够发达、人民生活不够富裕的照片。
(如“多媒体资源”提供的图片“还有这样的学校”)教师:从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
先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制定了党的基本路线。
教师呈现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
问题:(1)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力量是什么?(中国共产党)(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依靠力量是什么?(全国各族人民)(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立足点和三大奋斗目标是什么?(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 富强、民主、文明)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在宪法中的体现。
2013年修订版毛中特第五章
•
发达社会主义理论
• 勃列日涅夫在1967年宣布苏联已经
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后,先后提出了 ‚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异化的 社会主义‛或‚变形的社会主义‛这三 个概念。他认为整个苏联的社会主义是
一种‚异化的社会主义‛,或者‚变形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一)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共产主义发展阶段的论述 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分为两个阶段: ‚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 —社会主 义 ‚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 ——共产主
义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征(九大特征)(P98)
① 生产力方面: 总体水平低、结构多层次、发展不平衡。
② 生产关系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宏观调控体系不完善。
③ 上层建筑方面:民主法制还不健全,且存在某些消极腐败现象。
④ 思想文化方面:思想道德素质和科技教育水平还比较落后。
1981年十一届六中《关于建国
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第一次明确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 制度还是处于初级阶段‛的论断。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尽管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 是处于初级的阶段,但是毫无疑问,
我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
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任何否认这个 基本事实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毛概说课稿(第五章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初级阶段理论)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说课竞赛说课稿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章节: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选手姓名王君霞代表系部:思政部二〇一四年五月说课稿《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说课人:王君霞一、课程定位与教学目标1.课程定位《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总共有十二章,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第一章,总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发展过程、理论成果及其精髓。
第二部分,包含第二、三、四章,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社会主义初步探索时期三个时期讲述毛泽东思想。
第三部分,包含第五章至第十二章,分基本理论、总布局、建设环境和保证三个方面讲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这次说课的内容是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属于三大基本理论中的第一个理论的内容。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熟练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全面深入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征及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能力目标:使学生深刻把握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据中国国情,提高学生分析社会现实的理性思维能力。
素质目标:使学生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增强忧患意识和发展意识。
二、课程内容与标准课程内容分为四个知识点。
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二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三是初级阶段的主要特征,四是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科学含义是重点,主要特征和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难点。
教学内容在培养计划中的地位: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一大基本理论的内容。
掌握初级阶段理论,认清中国国情,是学习掌握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也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应当具备的思想政治素质的一个基本方面。
三、教学过程设计(一)整体说明教学整体分为三个步骤。
初中政治eepo教案
初中政治eepo教案1. 让学生了解和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
2. 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情感。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我国的基本国情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3.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的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
2. 教学难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深入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课堂参与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国能够取得这些成就?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
3. 课堂讲解讲解我国的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学生在其中的责任。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撰写一篇关于如何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心得体会。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和培养优秀的学生。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我国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征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理解深度。
3.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以及作业的质量。
八、教学资源1. 教材。
2. 相关案例资料。
3. 投影仪、展示仪等教学设备。
九、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
第五章毛概教案模板
教案首页导入新课:(5分钟)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五章,前四章主要是毛泽东思想部分,从这个第五章开始我们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部分(拿着教材展示)。
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概念,什么时候开始在党的文件中使用的?1982年9月1日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在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基本命题。
1987年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一概念,并系统地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轮廓。
1992年党的十四大使用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提法,以南方谈话为灵魂,对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新的科学概括,使之形成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
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领导人虽然没有使用“中国特色”这个概念,但是在革命和建设中一直努力寻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具有中国特点的道路。
这种思想是一直存在在的,指导现在。
第五章的题目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
那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什么?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这里谈到了“三总”,从中可以明显看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那么为什么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必须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总依据,他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中提出来的,他有哪些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又是什么?这就是本节课授课重点。
新课讲授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一、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探索(一)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探索(10分钟)提到发展阶段问题我先介绍一个人:叶莺女士于2002年5月9日被伊士曼柯达公司董事会任命为全球副总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的发展战略
一、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两步走”的战略步骤
在1954年9月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开幕词中,毛泽东提出了“将我们现在这样一个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周恩来在这次会议上明确提出:“如果我们不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我们的革命就达不到目的。”毛泽东在1957年2、3月分别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和《在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都提到了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1959年底至1960年初,毛泽东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社会主义部分和斯大林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时,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原来要求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至此,“四个现代化”有了完整表述。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
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3、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5、坚持和完善改革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
1、坚持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
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步骤上,根据毛泽东的意见,在1963年9月中央工作会议上制定发展国民经济的长期规划时,提出了分两步走的设想。第一步是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我国工业大体上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第二步是使我国走在世界前列,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科学技术现代化。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时间估计上,毛泽东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多次阐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问题,并提出了用50年到100年的时间,实现建设现代化强国的设想。
关于“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主题教学案例
关于“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主题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及其核心内容。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全面、系统、理智地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强化理性地认识的态度,增强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核心指导思想。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案设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和发展阶段
教案设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和发展阶段教案设计: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和发展阶段一、导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不平衡状态,它具有一定的基本特征和发展阶段。
本教案将重点介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和发展阶段。
二、基本特征1.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形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形态。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人民通过公有制经济获得收益,生产资料公有化成为制度基础,生产关系实现社会主义或初级社会主义的性质。
2.生产力的低水平另一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是生产力的低水平。
由于历史原因和其他制约因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家在技术、科学和经济发展方面相对滞后,生产力水平不高。
3.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基本特征之一。
在这个阶段,商品经济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经济形式,市场经济的元素开始发挥作用,市场供求规律逐渐调节经济。
三、发展阶段1.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第一个发展阶段是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通过加大科学技术的投入和改进生产组织形式,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生产能力的快速增长。
2.消除剥削和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第二个发展阶段是消除剥削和实现共同富裕。
通过逐步消除剥削,实现劳动人民共同富裕,缩小贫富差距,建立较为公平的社会制度。
3.建设社会主义文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第三个发展阶段是建设社会主义文明。
在这个阶段,社会主义制度将进一步巩固,人民素质将得到提高,社会道德水平将不断提升,形成和谐的社会环境。
四、实施教学活动1.开展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和发展阶段展开讨论,互相交流意见和观点。
2.观看视频资料老师准备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关的视频资料,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方式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相关内容。
3.展开展示和辩论学生按照小组进行展示,结合自己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解,进行辩论和讨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案教案标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任务;3. 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意义和现实意义;4. 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内容: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概念和特点;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任务;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意义和现实意义;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视频或实物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话题;2. 提问:你们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什么了解?二、讲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概念和特点(10分钟)1. 讲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定义和基本特点;2. 通过案例或实例解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涵和外延。
三、探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任务(15分钟)1. 分组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历程;2. 分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3. 介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四、探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意义和现实意义(15分钟)1. 分组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意义;2. 分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3. 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国家和个人的现实意义。
五、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国主义情感(15分钟)1. 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要求;2. 通过故事、诗词或视频展示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的重要性;3. 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概念、特点、发展历程、主要任务和重要意义;2. 提问:你在本课中有什么收获和体会?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的参与度和质量;2. 学生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关概念的理解程度;3. 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国主义情感的认识和态度。
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或实物;2. 故事、诗词或视频素材;3. 分组讨论的题目。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教案)
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教案授课教师:何晓东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明确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2、全面理解按劳分配的含义、主体地位以及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3、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内容,弄清楚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
4、在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中正确认识效率与公平、“先富”与“共富”的关系,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
5、认识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和内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正确看待和分析现实经济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问题三、教学过程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一个案例:08年7月,《袁隆平陪老伴逛车展》的配图新闻热爆网络。
案例呈现:袁隆平"买车"事件始末:"仇富"为何不仇袁隆平?2008年7月19号上午,袁隆平院士一家人出现在了“2008湖南车展”上,被记者拍下了这组照片。
两天后,网络上出现了袁隆平逛车展,为老伴挑选座驾,称已有车六七辆的配图新闻。
报道里说,袁院士家里已经有六七辆车,还被一辆奔驰敞篷车吸引。
这张照片里,袁老参观的这种敞篷的奔驰是奔驰的一款顶级跑车,市场的售价为68.8万。
与往常网络中总是充满仇富的讨伐声不同,对于袁隆平看高档车,网民却一边倒地支持。
仇富不仇袁隆平,网友力挺袁隆平买车,袁隆平买中国最贵的车都无可厚非,甚至称,袁老就是买七八架私人小飞机也配。
有意思的是,就在网民热挺袁隆平买车的前几天,网友们正在对中国平安老总马明哲拿6610万年薪大加指责和质疑。
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这个家喻户晓的名人到底有多少资产?据《南方日报》报道袁隆平为啥有钱?工资:每月4000多元袁隆平现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每月4000多元工资。
奖励:国家重奖500万获得过国家首届最高科技奖奖金500万元。
此外,世界性基金会和当地政府的重奖也有不少。
股票:股份市值过亿2000年,中国第一个以科学家名字命名的股票“隆平高科”上市,名誉董事长袁隆平获得70万份股票期权,再加上之前持有的250万股,以市值计算,袁隆平身家已经过亿。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教学课件PPT
h
达国家的工 业化都花费了从一个到几个世纪不等的时间,中 国的人口,比现今所有发达国家人口之和还要多, 中国工业化所需要的资源、财力和物力,在人类 历史上都是空前的。即使考虑到中国现代化的后 发展因素,中国现代化的难度也比这些国家都要 大,所需要的时间也比较长。没有一个世纪甚至 更长的时间是难以完成的。
就实现城镇这项任务来说,对中国也极为繁
重。西方发达国家现在的农业人口只在总人口中 占很小的比例,最多的不超过15%,最小的只有 微不足道的3%。
h
32
将农业劳动力从占总就业人口的70%下降 到50%,日本花了80年时间,美国花了50年 时间。中国要使非农业人口占到总人口比 例的大多数,譬如将农业人口降到总人口 的1/4,就要将5亿至6亿农业人口转移到非 农业领域。这几乎是欧洲的人口之和。如 果每年转移相当于加拿大这么大一个国家 的总人口数,完全转移这些农业人口还需 要半个多世纪,从现在算起也到了21世纪中 叶,这还没有考虑到人口的自然增长因素。
h
36
(一)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提出及 主要内容。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过程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 十一届三中全会——初步提出了改革开
放的方针;
1980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上 的讲话中指出:
h
37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确定了以现代 化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为标 志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h
16
★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 层含义: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 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 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 越这个阶段。
高中一年级教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高中一年级教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确立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阶段。
对于高中一年级学生来说,了解和学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有助于他们正确把握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本篇教案将围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主题,对高中一年级社会学科相关内容进行教学安排。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树立对共产主义事业的追求和信仰。
【教学内容】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概念和内涵- 解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即中国尚未完全实现共产主义的阶段,但已经具备了发展社会主义的条件和基础。
- 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如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生产关系和经济结构的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等。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背景和起源- 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从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到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必然性,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性特征和历史条件。
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任务和发展战略- 介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任务,即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并确保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
- 探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如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提高全民素质等。
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路径选择和实践探索- 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路径选择,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模式。
- 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该主题的兴趣,并引发他们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教学案例案例1: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深刻教训前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推进了工业化,实现了农业集体化,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但是,斯大林把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看得极其短暂。
1936年斯大林就宣布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接着就认为苏联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完成社会主义建设并逐渐过渡到共产主义的阶段。
赫鲁晓夫当政后,在1961年宣布苏联20年内将建成共产主义社会。
此后,勃烈日涅夫批评了赫鲁晓夫在社会主义建设上的主观主义和唯意志论,提出了“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理论。
苏联宪法还把这一理论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
勃烈日涅夫去世之后,其继任者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等又提出“发达社会主义入口”的主张,但始终没有对自身基本国情作出有科学根据的清醒分析。
到戈尔巴乔夫,前苏联则完全放弃了社会主义理论,并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东欧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当时也有着与苏联相同或相似的提法,基本认为处在“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
教师提问:前苏联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认识出现失误的原因是什么?教师总结:脱离实际、急于过渡的思想是导致前苏联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认识出现失误的主要原因。
苏联东欧过去对社会主义所处的阶段估计显然过高,使得他们在实践上提出许多并不可行的目标,造成在内政外交战略上的一系列重大失误,不仅严重得阻碍了本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且也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带来了消极影响。
在苏东发生剧变之后,其中教训尤为深刻。
我国社会发展水平在总体上还远低于原苏联东欧国家,我国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需要更加清醒和谨慎。
案例2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物质基础新中国成立时,我们所继承的历史遗产是生产力很不发达,经济文化十分落后。
1949年,我国钢产量只有15.8万吨,人均0.29公斤,美国人均钢产量为538.5公斤;1938年日本的钢产量已达到700万吨,美国为2880万吨。
即使在钢产量的最高年份1943年,也只有92.3万吨。
在50年代,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我们的老祖宗,从清朝末期算起,包括张之洞和蒋委员长交给我们的遗产,钢只有90万吨,机床只有8万台。
新中国成立的时候,现代工业只占国民经济的10%左右,而农业和手工业占90%。
绝大部分是落后的农业和手工业,现代商品生产和交通运输微乎其微,生产社会化程度很低,科学技术几乎是一张白纸,文化教育事业十分落后,人口中文盲占绝大多数。
正是在这样一个基础上,我们一建国就开始了经济恢复和大规模建设。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了156项重点工程,使社会经济的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
但由于过渡时期只用了七年时间,在这样短的时间里基本完成了对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工业化的任务仅仅初步打下了一个基础,还远没有完成。
因此,我国在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时,就生产力水平来说还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还没有获得自身应有的物质技术基础。
毛泽东1956年在《论十大关系》中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进行了高度概括,那就是“一穷二白”,“穷就是没有多少工业,农业也不发达,白就是一张白纸,文化水平科学水平都不高”。
教师提问:“一穷二百”的物质基础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影响?教师总结:新制度取代旧制度最根本的是生产力的发展。
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最终靠的是工业革命带来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主义要战胜资本主义最根本的还是要更快的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要得到完全巩固,就要求现实的社会主义国家通过发展,在生产力水平上超过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由于世界历史给中国提供的历史机遇,使它可以跨越资产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制度,但是它不能跨越生产力发展的必经阶段。
社会主义只有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之上,建立在生产高度现代化、社会化和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充分体现对资本主义的优越性。
显然,我国目前的社会主义还远没有达到这样的程度。
对此,邓小平同志指出:“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在开始的一段很长时间内生产力水平不如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这就决定了我们必然有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我们要用至少100年的时间去实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用300年、200年已经实现了的工业化、市场化、现代化。
案例3人均1000美元之后的烦恼“拉美化”的担心并不是空穴来风,也不仅仅是对经济发展的担心。
“拉美化”的另外一个表现是:当这些国家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这个工业化门槛后,社会贫富差距加剧,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社会中的大多数人处于贫困状态,政局动荡不安,经济发展乏力。
国际经验告诉我们,在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之后,可能会出现这样两种前途:一种是进入“黄金发展期”,顺利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比如韩国,1977年实现人均GDP1000美元,随后进入全速发展期,在1977年至1995年不到20年的时间内,就实现了人均GDP1万美元的飞跃;另一种是出现所谓的“拉美现象”,贫富悬殊、失业激增、分配两极化、社会矛盾激化,导致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徘徊不前,甚至引发社会动荡和倒退。
所谓“拉美化”就是一种“有增长而无发展”的困境,就是一种少数人幸福的现代化。
而在2002年底,从我国著名社会学家陆学艺带领他的课题组完成的关于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分析中,我们看到,占中国总人口80%的农民绝大部分处于社会的最底层。
20世纪80年代,托夫勒夫妇在《第三次浪潮》里预言:资讯网络时代,一个农业社会能够直接进入资讯社会,不必历经工业社会的演变,也能避开因工业化所带来的影响和社会问题。
托夫勒给中国的思想界开了信息化的窍,一些实践家开始在中国西部地区实践他们认为可能的跨越,最著名的要算是台湾英业达集团的温世仁了。
他在西部的贫困地区开展了非营利的“千乡万才计划”,通过在这些地方的教育单位推广计算机的应用,使他们通过网络联系起外界,联系起市场,让这些处于农业文明的乡村社会跨过技术鸿沟,直达信息化社会。
他们在西北一个叫黄羊川的地方搞起了社会实验。
新事物的冲击给这个小乡村带来了细微的改变。
黄羊川虽然已经不是原来的黄羊川了,但是,黄羊川没能实现跨越式的发展,直达信息化社会,那里的农民依然是贫苦的。
这颗信息化的种子还在等待阳光和雨露的滋润。
经济过热,社会矛盾交织的2003年告诉人们,诸多的社会实践告诉人们,人均GDP1000美元对我们这样一个国家来说,工业化是不可跨越的。
在它之后可能是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也同样会是一个矛盾凸显的时期。
选择是无可回避的。
据世界银行《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的分类,人均国民生产总值545美元为低收入国家,545---2200美元均为中下收入国家,2200---5999美元为中上收入国家,6000美元以上为高收入国家。
我国1996年人均GDP达到650美元,走出了低收入国家行列。
2020年如果实现人均GDP3000美元的话,就等于迈入了中等收入国家。
从经验值来看,登上人均GDP1000美元的台阶以后,经济社会有三点显而易见的变化。
第一是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但同时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加重。
第二是消费结构急剧升级,过去几年政府倡导和主导的扩大内需的战略,到了这个阶段自然而然地成为人们自发的消费需求,在大中城市,对住行的需求代替了人们对吃饱、吃好的要求。
第三是社会结构重大调整,利益分化,收入差距拉大,各种社会矛盾突出。
2003年10月16日,哈尔滨市发生了一起驾驶宝马车撞人的案件。
该案判决并经媒体公布后,一些媒体、网民和群众提出质疑。
最终质疑演变成贫与富、官与民之间矛盾的一场讨论。
据说,对宝马案的网络监测发现,浏览这个消息的人数甚至超过了人们对“非典”的关注度。
为什么这样一个案件会引起社会如此强烈的反应?为什么现在有一种倾向,动不动就将罪恶和财富画等号,将财富与权势画等号?宝马案让我们看到,公众关心的往往不是案件本身,而是案件中的这个人是富人,这个富人可能依靠权势逃避法律的惩处。
这反映出社会普遍存在着一种贫与富对立、公众与权势对立的情绪。
能够说明产生这种情绪的原因是2004年2月25日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经过数年跟踪所作出的一份全国性调查报告:如果把医疗、教育、失业保障等非货币因素考虑进去,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比许多国家要高。
这份最近刚刚完成的调查报告披露,中国城乡之间的人均收入比率由1995年的2.8提高到了2002年的3.1。
然而,调查人员认为这还不能真实地反映出城乡之间实际收入差距。
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没有涵盖城市居民所享有的各种实物补贴,比如很多城镇居民享受公费医疗,而农民没有。
城镇的中小学能够获得国家大量的财政补贴,而农民还要集资办学。
城镇居民享受养老金保障、失业保险、最低生活救济,而农民没有。
如果把这些因素都考虑进去,他们估计城乡收入差距可能要达到四五倍,甚至是六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梦奎曾将中国的收入差距放大到一个更大的范围进行了比较:贵阳与北京的差距,小于贵阳与贵州最贫困地方的差距。
北京与纽约的差距,小于北京与中国最贫困地方的差距。
资料来源:《“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教学案例解析》魏晓文、杨慧民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4月,第147-149页教师提问:如何应对我国进入小康社会之后所新出现的社会问题?教师总结:21世纪头20年,我国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
2003年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达到1 000美元,到2020年要达到3 000美元以上。
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历程昭示我们:在这个机遇和挑战并存、希望与压力同在的黄金发展期、矛盾凸显期,如果举措得当,经济社会发展将实现新的跨越;如果应对失误,很容易导致经济徘徊、社会动荡。
我们面临的仍将是一个总体上有利于我们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但不利因素可能增多的环境。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的重要战略,为我们指明了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前进的方向。
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发展的机遇不是很多的。
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和切实利用好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妥善应对各种挑战,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