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尊师小故事
古今名人尊师的小故事10则
![古今名人尊师的小故事10则](https://img.taocdn.com/s3/m/0891a766bcd126fff7050b67.png)
古今名人尊师的小故事10则导读:本文古今名人尊师的小故事10则,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理学家杨时:程门立雪尊师典范“程门立雪”这一成语家喻户晓。
它出自北宋理学家杨时求学的故事。
杨时,将乐县人,四岁入村学习,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
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
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理学家、教育家程颐为师。
时值冬季的一天,杨时因与学友游酢在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求正解而一起到老师家请教。
他们顶着凛冽寒风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
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
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和游酢,只见他们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2:儒商始祖子贡:尊师至诚孝道楷模子贡,孔子杰出弟子。
后弃官从商,成为孔子弟子中最富有者,商界历来公认他为“儒商始祖”。
公元前479年,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圣人孔子溘然长逝。
孔子死后,众弟子皆服丧三年,相诀而去,独有子贡结庐墓旁,守墓六年,足见师徒情深,尊师之诚,实属中华尊师孝道楷模第一人。
后人感念此事,建屋三间,立碑一座,题为“子贡庐墓处”。
因子贡为孔墓所植为楷树,后世便以“楷模”一词来纪念这位圣徒。
3:民族英雄岳飞:尊敬师长终身思慕岳飞(谥号:武穆王),中国历战略家、军事家、南宋抗金名将,其军事才能被誉为宋、辽、金、西夏时期最为杰出的军事统帅。
岳飞的老师名叫周同,据说他的力气很大,可以拉开三百斤的弓箭。
周同去世后,每到初一、十五,岳飞都一定会到老师的墓前祭拜,并且痛哭一番。
在痛哭后,必定会拿起老师所送的三百斤的弓发出三支箭才回去。
他这份念念不忘师恩的真情,正是他日后精忠报国的忠心。
4:汉明帝刘庄:放下九尊之躯尊师汉明帝刘庄,东汉第二位皇帝。
明帝在位期间,吏治非常清明,境内安定团结。
名人尊师的小故事有哪些
![名人尊师的小故事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ed83b2fc80eb6294dd886cc4.png)
名人尊师的小故事有哪些古往今来,教师一直是被大家尊重的职业。
古有“孔子拜师”“程门立雪”,今有“孟二冬的精神”“徐本禹的执着”。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名人尊师的小故事,快来看看吧!孔子尊师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
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
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
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
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
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教师请教。
"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
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教师。
"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
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
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关于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
老子,其犹龙邪!"程门立雪宋朝的时候,有一位有学问的人,名叫杨时,他对教师十分尊重,一向虚心好学。
"程门立雪"便是他尊敬教师、刻苦求学的一段小故事。
杨时在青少年时代,就非常用功。
后来中了进士,他不愿做官,继续访师求教,钻研学问。
当时程颢、程颐兄弟俩是全国有名的学问家。
杨时先是拜程颢为教师,学到了不少知识。
4年后,程颢逝世了。
中国十大尊师典故
![中国十大尊师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c03d6a34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42.png)
中国十大尊师典故中国有许多尊师典故,这些故事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富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以下是中国的十大尊师典故:1. 孔子论语中的尊师敬道: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提倡崇尚知识,尊重老师。
他的学生中,最得他器重的是曾参。
曾参母亲去世后,曾参泣不成声,孔子安慰他说:“哭泣的时候,时刻说‘她好’。
”曾参虔诚地遵照着孔子的指示,用尊重和感恩的心态对待母亲,这体现了尊师敬道的精神。
2. 孟子悼亡篇中的谦虚尊师:《孟子·悼亡篇》中,孟子谦虚地向长辈请教,他曾说:“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
”他认为,对待老师,应该怀着敬畏之心,虚心接受教诲。
3. 曹操尊师令曹丕作《典论》:曹丕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他的父亲是三国时期魏国的建立者曹操。
曹丕在继承父业之前,曾拜刘备手下的文学家诸葛亮为师。
后来曹操看到曹丕作的《典论》非常赞赏,这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充分体现曹操尊重师长的精神。
4. 王羲之草书蘭亭序: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他在《蘭亭序》中写下“苍颉造字,志在书画,追寻圣迹,欢于激荡,得见卓然人物,若观临绝世也。
”这表达了他对前辈书法家的崇敬之情。
5. 韩愈表白对杂剧创作师陶渊明的尊敬: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他在《刘琨墓表》中表白了对杂剧创作师陶渊明的尊敬之情。
他说:“吾从尚父之宴,讳言杂剧曹刘事。
”这体现了韩愈对陶渊明的崇敬和对学识的敬畏。
6. 司马光尊师尊儒精神:北宋时期的著名历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他在《资治通鉴》中赞扬道:“吾尝瞻礼乐,念增益之文,三代之治,各贡其器,而之我者,齐景公也。
”他以对齐景公的学术造诣进行赞美,表达了对师长的尊敬和教育的推崇。
7. 纪晓岚师父:纪晓岚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他的师父是明代的画家谢恩,纪晓岚十分尊重他的师父,曾说:“吾师之言,必尽吾所能敢行之。
”表达了他对师父的感恩和尊敬。
8. 张衡疏通洪水:张衡是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发明了地动仪,并疏通洪水。
名人尊师重道小故事
![名人尊师重道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ae5569c4172ded630b1cb6c7.png)
名人尊师重道小故事教师是值得我们尊重的,是因为教师,我们才能学到知识!同学们,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名人尊师重道小故事,一起来阅读学习吧!1.理学家杨时:程门立雪尊师典范“程门立雪”这一成语家喻户晓。
它出自北宋著名理学家杨时求学的故事。
杨时,将乐县人,四岁入村学习,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
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
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著名理学家、教育家程颐为师。
时值冬季的一天,杨时因与学友游酢在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求正解而一起到教师家请教。
他们顶着凛冽寒风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
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教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
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和游酢,只见他们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2-儒商始祖子贡:尊师至诚孝道楷模子贡,孔子杰出弟子。
后弃官从商,成为孔子弟子中最富有者,商界历来公认他为“儒商始祖”。
公元前479年,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圣人孔子溘然长逝。
孔子死后,众弟子皆服丧三年,相诀而去,独有子贡结庐墓旁,守墓六年,足见师徒情深,尊师之诚,实属中华尊师孝道楷模第一人。
后人感念此事,建屋三间,立碑一座,题为“子贡庐墓处”。
因子贡为孔墓所植为楷树,后世便以“楷模”一词来纪念这位圣徒。
3-民族英雄岳飞:尊敬师长终身思慕岳飞(谥号:武穆王),中国历史上著名战略家、军事家、南宋抗金名将,其军事才能被誉为宋、辽、金、西夏时期最为杰出的军事统帅。
岳飞的教师名叫周同,据说他的力气很大,可以拉开三百斤的弓箭。
周同去世后,每到初一、十五,岳飞都一定会到教师的墓前祭拜,并且痛哭一番。
在痛哭后,必定会拿起教师所送的三百斤的弓发出三支箭才回去。
他这份念念不忘师恩的真情,正是他日后精忠报国的忠心。
4-汉明帝刘庄:放下九尊之躯尊师汉明帝刘庄,东汉第二位皇帝。
古人尊师的故事
![古人尊师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4e8c5985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97.png)
古人尊师的故事一、程门立雪北宋时期,有一个著名学者叫程颐,是主张“去人欲,存天理”的理学的奠基者之一。
程颐在当时的名气很大,许多人慕名而来求学问道。
有一天,一个叫杨时的学生来拜见程颐,有问题要询问。
不巧的是,他来到的时候,程颐正在休息入睡。
杨时怕打扰到老师,又不想放弃求学,便站在门外,静静的等待。
当时正是冬天,在杨时在门外站立的时候,逐渐下起了雪,且越下越大。
但是杨时并没有因此离开,而是继续等待。
后来雪都下得有一尺厚了,程颐终于醒了过来。
杨时进屋子的时候,程颐说他在窗外看见了一个雪人,那个雪人就是杨时。
因此便有了“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后人也以此作为尊师重道的典范。
二、子贡尊师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提倡“有教无类”,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著名的是“七十二贤士”。
在孔子的众多学生中,有一个学生,非常出名,叫做子贡。
子贡非常尊敬自己的老师孔子。
一次,鲁国有个大夫在人前贬低孔子,抬高子贡。
子贡听到了却非常的气愤,即使那个人在夸自己。
子贡说:如果每个人的才能都是一座房子,那老师的房子光是围墙就有十丈那么多,房子则更加得富丽堂皇,一般人没法翻过围墙看到里面的房子;而我子贡的房子,围墙只有肩高,一眼就可望尽。
接着,子贡又把孔子比作太阳和月亮,熠熠生辉,光彩照人,不是常人所能超越的。
这一番话下来,直把对方说得面红耳赤。
三、张良拾履张良是秦末汉初的著名谋臣,“汉初三杰”之一。
张良原先是韩国的名门公子,韩被灭后,张良开始他的“反秦”计划。
一日,张良来到下邳的圯水桥,遇到一个穿着粗布衣裳的老人。
那老人走到了张良面前,把一只鞋直接丢到桥下,然后对张良说:“喂,小伙子,你替我去把鞋子捡回来!”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张良当时应该是一脸懵。
尽管老人的语气非常不客气,张良还是下桥把鞋捡回来,然后又替老人把鞋子穿上。
老人穿好鞋,笑着转身走了。
但没过多久,老师又回来了,他对张良说:小伙子很不错,值得指教,五天后早上到这桥上等我。
名人尊师重道的经典故事
![名人尊师重道的经典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76572a80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ca.png)
名人尊师重道的经典故事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许多名人都以自己对师道的敬重和感恩之心成为后世所敬仰的楷模。
下面将通过几个经典故事,向大家介绍一些名人尊师重道的事例。
一、孔子尊重陶朱公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对师道的敬重可以从他与陶朱公的故事中得到体现。
孔子曾向陶朱公学习音乐,陶朱公是当时乐府的负责人,拥有丰富的音乐造诣。
在学习期间,孔子非常尊敬陶朱公,对他言听计从。
一次,孔子因敬仰之心,急忙追随陶朱公赴宴,结果孔子受伤,陶朱公深感愧疚。
孔子则表示:“我自己情愿如此,请勿内疚。
”这个故事展现了孔子对师道的尊重和坚持。
二、欧阳修师礼家风欧阳修是中国宋代文学家、政治家,以文学才华以及治理才能享誉一时。
他对待老师的态度令人钦佩。
在家庭教育方面,欧阳修非常尊重父亲,每天早上他起床后立即向父亲叩头行礼。
父亲因曾经帮助欧阳修写了一篇作文而病重,快要去世时他还问欧阳修:“到此为止,你能独立写作文了吗?”欧阳修坚决回答:“还没有。
”这放下了父亲的心事。
这个故事表现了欧阳修尊重父亲作为老师的品质。
三、爱因斯坦与老师的情谊爱因斯坦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他在科学领域的成就令人佩服,但他对待老师的态度也是非常敬重和感激的。
在他读书期间,爱因斯坦遇到了一位非常重要的老师,他的名字叫卡尔·弗里德里希·冯·魏茨赖希。
爱因斯坦对他的敬意溢于言表,一度将他视为导师并尊称为“老大师”。
在写给老师的信中,爱因斯坦表示:“我非常感谢您给予我的帮助和指导。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是世界级的科学家也能够保持对老师的尊重和感激之心。
四、杨振宁的“三尺讲台”杨振宁是中国杰出的物理学家,被誉为“最后的陀螺、发现宇宙左右手性的真相的人”。
他一直将敬师敬道作为自己的为人之道。
在杨振宁的演讲中,他说到:“我不可能忘记自己的老师,老师就是上帝派来的最好的礼物。
”他对于师道的敬重始终根深蒂固,他的言行也是对学术界的引领。
尊师敬道的名人故事事例10篇
![尊师敬道的名人故事事例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753a5437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a6.png)
尊师敬道的名人故事事例10篇尊师敬道的名人故事事例(篇1)汉明帝刘庄,东汉第二位皇帝。
明帝在位期间,吏治非常清明,境内安定团结。
博士桓荣是汉明帝做太子时的老师,而明帝对老师一向非常的尊敬,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
有一次,明帝到太常府去,在那里放了老师的桌椅,就请老师桓荣坐在东边的方位,又将文武百官都叫来,当场行师生之礼。
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
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明帝能放下自己九尊之躯的至高身份来恭敬老师,可见他的用心与风范,值得大家学习。
尊师敬道的名人故事事例(篇2)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
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
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
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
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
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
”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
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
”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明白它能飞;鱼儿,我明白它能游;野兽,我明白它能跑。
善跑的野兽我能够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能够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能够用良箭把它射下来。
至于龙,我却不能够明白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
老子,其犹龙邪!”尊师敬道的名人故事事例(篇3)宋朝的时候,有一位有学问的人,名叫杨时,他对老师十分尊重,一向虚心好学。
名人尊师重道小故事
![名人尊师重道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4a1835f0b14e852458fb57eb.png)
名人尊师重道小故事老师是值得我们尊重的,是因为老师,我们才能学到知识!同学们,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名人尊师重道小故事,一起来阅读学习吧!1.理学家杨时:程门立雪尊师典范“程门立雪”这一成语家喻户晓。
它出自北宋著名理学家杨时求学的故事。
杨时,将乐县人,四岁入村学习,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
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
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著名理学家、教育家程颐为师。
时值冬季的一天,杨时因与学友游酢在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求正解而一起到老师家请教。
他们顶着凛冽寒风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
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
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和游酢,只见他们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2-儒商始祖子贡:尊师至诚孝道楷模子贡,孔子杰出弟子。
后弃官从商,成为孔子弟子中最富有者,商界历来公认他为“儒商始祖”。
公元前479年,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圣人孔子溘然长逝。
孔子死后,众弟子皆服丧三年,相诀而去,独有子贡结庐墓旁,守墓六年,足见师徒情深,尊师之诚,实属中华尊师孝道楷模第一人。
后人感念此事,建屋三间,立碑一座,题为“子贡庐墓处”。
因子贡为孔墓所植为楷树,后世便以“楷模”一词来纪念这位圣徒。
3-民族英雄岳飞:尊敬师长终身思慕岳飞(谥号:武穆王),中国历史上著名战略家、军事家、南宋抗金名将,其军事才能被誉为宋、辽、金、西夏时期最为杰出的军事统帅。
岳飞的老师名叫周同,据说他的力气很大,可以拉开三百斤的弓箭。
周同去世后,每到初一、十五,岳飞都一定会到老师的墓前祭拜,并且痛哭一番。
在痛哭后,必定会拿起老师所送的三百斤的弓发出三支箭才回去。
他这份念念不忘师恩的真情,正是他日后精忠报国的忠心。
4-汉明帝刘庄:放下九尊之躯尊师汉明帝刘庄,东汉第二位皇帝。
尊师的故事 名人尊师的小故事(最新)
![尊师的故事 名人尊师的小故事(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f6b143c014791711cd79177f.png)
尊师的故事(一):孔子尊师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
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
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
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
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
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
"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
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
"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
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
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
老子,其犹龙邪!"尊师的故事(二):程门立雪宋朝的时候,有一位有学问的人,名叫杨时,他对老师十分尊重,一向虚心好学。
"程门立雪"便是他尊敬老师、刻苦求学的一段小故事。
杨时在青少年时代,就非常用功。
后来中了进士,他不愿做官,继续访师求教,钻研学问。
当时程颢、程颐兄弟俩是全国有名的学问家。
杨时先是拜程颢为老师,学到了不少知识。
4年后,程颢逝世了。
为了继续学习,他又拜程颐为老师。
这时候,杨时已经40岁了,但对老师还是那么谦虚、恭敬。
有一天,天空浓云密布,眼看一场大雪就要到来。
午饭后,杨时为了找老师请教一个问题,约了同学游酢一起去程颐家里。
守门的说,程颐正在睡午觉,他们不愿打扰老师的午睡,便一声不响地立在门外等着。
有关尊师的历史故事5篇
![有关尊师的历史故事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3ca92396edb6f1afe001f26.png)
关于尊师的历史故事5篇尊师重教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尊师的历史故事5篇,欢迎阅读。
1、孔子尊师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
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
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
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
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
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教师请教。
”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
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教师。
”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
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
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关于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
老子,其犹龙邪!”2、汉明帝敬师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教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
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教师的指教。
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
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教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
进门后,往往拉着教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
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
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4、孔夫子的误会孔子带领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在去陈国和蔡国的路上被困,一连好几天没吃上一顿饭.孔老夫子实在受不住,只好大白天躺下睡大觉,想以此来忘却饥饿.孔子的大弟子颜回见教师饿得很,心中十分忧伤,心想,教师上了年纪,怎能经得住这般折磨啊!再不想出办法,怕是要出危险了.颜回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可想,只好去向人乞讨.这一次真是天不绝人,居然碰上一个好心肠的老婆婆,给了他一些白米.颜回高高兴兴地把米拿回来,急忙把米倒在锅里,砍柴生火,不一会儿,饭就熟了.孔夫子这时刚好醒来,突然闻到一股扑鼻的饭香,好生奇怪,便起来探看.刚一跨出房门.就看见颜回正从锅里抓了一把米饭往嘴里送.孔子又高兴又生气:高兴的是有饭吃了;生气的是,颜回竟然如此无礼,教师尚且未吃,他却自己先吃了起来.过了一会儿,颜回恭恭敬敬地端来一大碗香喷喷,热腾腾的白米饭,送到孔子面前,说:"今日幸好遇到好心人赠米,现在饭做好了,先请教师进食."不料孔子一下子站起身来,说:"刚才我在睡梦中见到去世的父亲,让我先用这碗白米饭祭奠他老人家."颜回一把将那碗米饭夺了回去,连忙说:"不行!不行!这米饭不干净,不能用它来祭奠!"孔夫子故作不解地问道:"为何说它不干净呢"颜回答道:"刚才我煮饭时,不小心把一块炭灰掉到上面,我感到很为难,倒掉吧,太可惜了,但又不能把弄脏的饭给教师吃呀!后来,我把上面沾有炭灰的饭抓来吃了.这掉过炭灰的米饭怎能用来祭奠呢"孔夫子听了颜回的话,才恍然大悟,消除了对颜回的误解,深感这个弟子是个贤德之人.5、秦始皇拜荆条秦始皇焚书坑儒,为此而落得个骂名千古.可他尊敬教师的故事却鲜为人知.那是秦始皇统一中国6年后,即公元前215年的秋天,他第四次出巡时发生的事.当时,秦始皇在文武群臣的护卫下,乘着车辇,浩浩荡荡地从碣石向东北的仙岛前进.随着均匀的马蹄声,秦始皇不觉沉入对往事的追忆中:回想起自己幼年的教师,仿佛他就在眼前,虽说严厉,可令人钦敬难忘.我嬴政能有今日,其中也有他的一份功劳呢.那位威严的老人,第一次授课讲的就是舜爷赐给我们家的姓.他先分别讲了"亡,口,月,女,凡",然后再合成一个"嬴"字.第二天就要背写."教师,这字太难写了.""什么一个嬴字就难住了将来秦国要*你去治理,难事多着哩,能知难而不进吗"说着就举起了荆条棍……可惜自己已多年没见过这位教师,听说他老人家已经去世了.突然,车停了.前卫奏道:仙岛离此不远,请万岁乘马.于是,秦始皇换乘了心爱的大白马.过不多时,便到了岛上.始皇环视渤海,胸襟万里,豪气昂然,更加思绪万千.待到他低头察看眼前,却忽然下马,撩衣跪拜起来.随从的大臣们见此情景,莫名其妙,也只好跟着参拜.等皇帝站起身来,大臣李斯才问他为何参拜.秦始皇深情地说:"众位卿家,此岛所生荆条,正是朕幼年在邯郸时教师所用的荆条,朕见荆条,如见恩师,怎能不拜"后来,大家就把这个岛称为秦皇岛.传说岛上的荆条为秦始皇敬师的精神所感动,皆垂首向下,如叩头答谢状.[关于尊师的历史故事5篇]。
尊师重教的故事10个
![尊师重教的故事10个](https://img.taocdn.com/s3/m/f14d57d9856a561252d36f9e.png)
尊师重教的故事尊师重教的故事(一):程门立雪北宋时期,有个叫杨时的,他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
他个性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
这个故事是讲杨时在四十多岁的一件事。
杨时呀,他学问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师敬友。
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zuo,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齐去老师家请教。
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
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
一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的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住了。
直到程颐一觉醒来,门外积雪已有一尺多厚,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重望,最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
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构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
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那些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
尊师重教的故事(二):周恩来不忘师恩1952年2月,南开大学老校长张伯苓突患脑血栓逝世,周总理参加了治丧委员会并送了花圈,挽联上写着:“张伯苓老师千古,学生周恩来敬挽。
”张伯苓病故后,周恩来一向惦记着张家的生活,自然灾害时期,周恩来把自己的购物证给张伯苓夫人,还派人给张夫人送去500元,并嘱咐交际处对张夫人及其子女的生活要倍加关照。
尊师重教的故事(三):毛泽东向教师敬酒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同志来到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他特意邀请自己在私塾读书时的教师毛禹珠一齐用饭,席间热情为老师敬酒。
毛禹珠不胜荣幸,感慨地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主席却笑盈盈地回答:“敬老尊贤,就应就应!”尊师重教的故事(四):朱德给老师让座1959年,朱德同志在云南政治学校礼堂看戏,开演前,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由服务员引了进来,朱德一眼便认出,那位老人是自己早年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时的教官叶成林,急忙起身向前,立正敬礼,礼毕又紧紧握住老人的双手将座位让给老人,待老人坐定后,他自己才坐下。
名人尊师的小故事10个正式版
![名人尊师的小故事10个正式版](https://img.taocdn.com/s3/m/9fb797c7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be.png)
名人尊师的小故事10个正式版名人尊师的小故事(篇1)张良年轻时,曾计划要刺杀暴君秦始皇,失败后,为躲避官府通缉,潜藏在下邳.有一天,张良闲游到一座桥上,遇见一位穿褐衣的老翁.那老翁见张良走近,便故意将鞋坠落桥下,让张良下桥去捡.张良很不高兴.等张良把鞋捡上来交给老翁时,老翁又让他帮着把鞋穿上.于是,张良跪着帮老翁穿上了鞋.老翁没客气,笑眯眯地离开了.临走时留下了一句话:“小子可教矣!5天后黎明时分在这里等我.”张良按老翁的指示,5天后天刚亮,他就来到桥上,不料老翁早呆在那里,见了张良便怒斥道:“跟老人约会迟到,岂有此理.过5天再早些见我.”说完就离去了.又过5天后,鸡刚打鸣,张良便匆匆地赶到了桥上,可是不知怎么的,他还是比老翁来得晚.老翁这回更不高兴了,只是重复了一遍上回说的,就拂袖而去了.这下张良可点急了,又过了5天,他索性觉也不睡了,在午夜之前便来到桥上等着.一会儿老翁来了,见着他便点头称是.井从袖中拿出一本书,很神秘地说:“你读了这本王者之书,就可以做帝王的先生了.10年之后,兵事将起.再过,你到济北,可以与我重逢,谷城山下的那块黄石,便是我的化身.”说完飘扬而去.天一亮,张良打开书一看,原来是太公望兵法书.张良特别高兴.后来张良认真研读黄石老翁授给的那部兵法书,真的当上了汉高祖刘邦的高级参谋.名人尊师的小故事(篇2)秦始皇焚书坑儒,为此而落得个骂名千古.可他尊敬老师的故事却鲜为人知.那是秦始皇统一中国6年后,即公元前2的秋天,他第四次出巡时发生的事.当时,秦始皇在文武群臣的护卫下,乘着车辇,浩浩荡荡地从碣石向东北的仙岛前进.随着均匀的马蹄声,秦始皇不觉沉入对往事的追忆中:回想起自己幼年的老师,仿佛他就在眼前,虽说严厉,可令人钦敬难忘.我嬴政能有今日,其中也有他的一份功劳呢.那位威严的老人,第一次授课讲的就是舜爷赐给我们家的姓.他先分别讲了“亡,口,月,女,凡”,然后再合成一个“嬴”字.第二天就要背写.“老师,这字太难写了.”“什么一个嬴字就难住了将来秦国要_你去治理,难事多着哩,能知难而不进吗”说着就举起了荆条棍……可惜自己已多年没见过这位老师,听说他老人家已经去世了.突然,车停了.前卫奏道:仙岛离此不远,请万岁乘马.于是,秦始皇换乘了心爱的大白马.过不多时,便到了岛上.始皇环视渤海,胸襟万里,豪气昂然,更加思绪万千.待到他低头察看眼前,却忽然下马,撩衣跪拜起来.随从的大臣们见此情景,莫名其妙,也只好跟着参拜.等皇帝站起身来,大臣李斯才问他为何参拜.秦始皇深情地说:“众位卿家,此岛所生荆条,正是朕幼年在邯郸时老师所用的荆条,朕见荆条,如见恩师,怎能不拜”后来,人们就把这个岛称为秦皇岛.名人尊师的小故事(篇3)1957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30周年纪念日。
古今名人尊师重道的经典故事
![古今名人尊师重道的经典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815c2c3f866fb84ae45c8d57.png)
古今名人尊师重道的经典故事1:理学家杨时:程门立雪尊师典范“程门立雪”这一成语家喻户晓。
它出自北宋著名理学家杨时求学的故事。
杨时,将乐县人,四岁入村学习,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
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
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著名理学家、教育家程颐为师。
时值冬季的一天,杨时因与学友游酢在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2:。
因子贡3:岳飞(谥号:武穆王),中国历史上著名战略家、军事家、南宋抗金名将,其军事才能被誉为宋、辽、金、西夏时期最为杰出的军事统帅。
岳飞的老师名叫周同,据说他的力气很大,可以拉开三百斤的弓箭。
周同去世后,每到初一、十五,岳飞都一定会到老师的墓前祭拜,并且痛哭一番。
在痛哭后,必定会拿起老师所送的三百斤的弓发出三支箭才回去。
他这份念念不忘师恩的真情,正是他日后精忠报国的忠心。
4:汉明帝刘庄:放下九尊之躯尊师汉明帝刘庄,东汉第二位皇帝。
明帝在位期间,吏治非常清明,境内安定团结。
博士桓荣是汉明帝做太子时的老师,而明帝对老师一向非常的尊敬,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
有一次,明帝到太常府去,在那里放了老师的桌椅,就请老师桓荣坐在东边的方位,又将文武百官都叫来,当场行师生之礼。
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5:魏王对老师不尊敬。
唐太宗十分生气,他当着王圭的面批评儿子说:“以后你每次见到王圭,如同见到我一样,应当尊敬,不得有半点放松。
”从此,魏王见到老师王圭,总是好好恭迎,听课也认真了。
由于唐太宗家教很严,他的几个儿子对老师都很尊敬,从不失礼。
唐太宗教子尊师也被后人传为佳话。
6:儒家学者魏昭:尊师重道终成大器东汉末年,有一位名叫魏昭的人,当他还在童年求学的时候,看到郭林宗,心想这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便对人说:“教念经书的老师是很容易请到的,但是要请到一位能教人成为老师的人,就不容易找到了。
”而郭林宗汗牛充栋,熟读各家典籍,乃是远近闻名的大儒。
关于古人尊师重道的故事
![关于古人尊师重道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76d5d442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b5.png)
关于古人尊师重道的故事1.《程门立雪》有一天,我问小伙伴:“你们知道程门立雪的故事吗?”小伙伴摇摇头。
杨时和游酢去拜见宋代理学家程颐,正遇上程颐坐着打盹儿。
杨时便对游酢说:“咱就在这儿等程老师醒来吧!”这一等啊,雪都下得老厚老厚了,他们也一动不动。
就像我们平时等老师来上课一样认真呢!我觉得他们对老师可真是太尊重啦!2.《张良拜师》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哈,“张良拜师”听说过没?张良在桥上碰到个怪老头,那老头把鞋扔桥下让张良捡,张良还真就去捡了呢!张良心里肯定想:“这老头咋这么怪呀!”但他还是照做了。
后来那老头又让他好几天都早早来桥上,张良也都做到了。
这就像我们听老师的话一样,老师让干啥就干啥,张良可真是尊师重道的典范呀!3.《子贡守墓》嘿,你们知道子贡不?子贡可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哟!孔子去世后,子贡在他的墓旁搭了个小屋,守了六年呢!他是不是很厉害呀?这就好像我们舍不得离开喜欢的老师一样。
子贡对老师的这份感情,真的太让人感动啦!4.《岳飞学艺》岳飞小时候呀,要去拜周侗为师。
周侗一开始还不想收他呢,岳飞就苦苦哀求说:“老师收下我吧!”岳飞多渴望能学好本领呀。
他每天刻苦练习,对周侗可尊敬了。
就像我们为了学好知识,对老师恭恭敬敬的,努力学习,不辜负老师的期望。
岳飞的尊师重道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呀!5.《魏昭尊师》来,听听这个故事。
东汉的魏昭,他为了跟郭林宗学习,那真的是啥都愿意做呀!郭林宗生病了,魏昭亲自给他熬药,还说:“老师,您快喝呀!”哎呀,他对老师可真好。
我们要是也能像魏昭这样尊敬老师,那该多棒呀!6.《李世民教子尊师》你们知道唐太宗李世民不?他可重视教育啦!他教导儿子要尊敬老师呢。
他说:“老师就像指明灯呀!”这就像我们的爸爸妈妈教导我们要听老师的话一样。
李世民都这么重视尊师,我们更要向他学习呀!7.《陆佃千里求师》陆佃为了求学,走了千里路去找王安石呢。
他肯定想:“我一定要找到好老师!”这一路得多辛苦呀,但他都不怕。
古人尊师小故事
![古人尊师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fc6c4b30b52acfc789ebc9d9.png)
恭敬师傅天子善报明朝时在四川灌县有一位银匠,名叫何云发,他平日侍奉师傅非常恭敬诚恳。每次若在道路上遇到师傅,他一定双手拱立,诚心敬意地向师傅问好。不久他的家渐渐地富有起来,但是结婚多年却一直没有子女,有一天他妻子梦到神来托梦说:“你命中本来注定没有子女,但因你的丈夫懂得恭敬师傅,所以上天许你生个贵子。”后来他们夫妇果真生了贵子,并得到这贵子的孝顺供养,一生衣食丰厚。
古人尊师的故事
古人尊师的故事一:
尊敬师长终身思慕宋朝时,岳武穆王的老师周同的力气很大,可以拉开三百斤的弓箭。当周同死了之后,每到初一、十五,岳武穆王一定到老师的墓前祭拜,并且痛哭一番。在痛哭后,必定会拿起老师所送的三百斤的弓发出三支箭才回去。他这份念念不忘师恩的真情,正是他日后精忠报国的忠心。
古人尊师的故事二:
尊敬师长名留后世桓荣是汉明帝的老师,而明帝对老师一向非常尊教。有一次明帝到太常府去,在那里放了老师的桌椅,就请老师坐在东边的方位,又将文武百官都叫来,当场行师生之礼,亲自拜桓荣为老师。明帝能放下自己尊贵的身份来恭敬老师,可见他的用心与风范,值得大家学习。
古人尊师的故事三:
立雪程门宋朝时,有游酢、扬时两人跟着程颐老夫子学习,他们对老师非常的恭敬。在冬季的某一天,这两位学生陪着老师,并听老师教诲。说了一会儿,夫子便闭目养神,不知不觉地睡着了。他们两个不敢离开,又怕吵醒夫子,就静静地站在两旁等夫子醒来。夫子醒来见他们两位还站在旁边,便说了:“你们还没走啊!”他们两个回答:“我们是因为先生睡着了,没有请命,不敢离去!”于是再把书中有疑问的地方请教夫子,最后才向夫子拜辞。出门的时候他们才发现雪已经积了三尺深了。这两位学生,后来也都成为很有名的人。举凡弟子要能够成材,首先要懂得向老师虚心求教,而在跟随老师的同时,就应该要明白恭敬侍奉师长的道理。须知父母养育我们,师长教导我们,是一样的恩泽,怎么可以不尊敬呢!而且,一个能尊敬老师的人,也就能重视学业;相对的,也就是尊重自己。游酢、扬时尊师重道的精神,值得大家去体会、学习。
古代尊师重道的故事,尊敬老师的故事
![古代尊师重道的故事,尊敬老师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2988c95748d7c1c709a14518.png)
精心整理古代尊师重道的故事,尊敬老师的故事岳武穆王宋朝时,岳武穆王的老师周同的力气很大,可以拉开三百斤的弓箭。
当周同死了之后,每到初一、十五,岳武穆王一定到老师的墓前祭拜,并且痛哭一番。
在痛宋朝时,有游酢、扬时两人跟着程颐老夫子学习,他们对老师非常的恭敬。
在冬季的某一天,这两位学生陪着老师,并听老师教诲。
说了一会儿,夫子便闭目养神,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他们两个不敢离开,又怕吵醒夫子,就静静地站在两旁等夫子醒来。
夫子醒来见他们两位还站在旁边,便说了:“你们还没走啊!”他们两个回答:“我们是因为先生睡着了,没有请命,不敢离去!”于是再把书中有疑问的地方请教夫子,最后才向夫子拜辞。
出门的时候他们才发现雪已经积了三尺深了。
这两位学生,后来也都成为很有名的人。
魏昭尊师重道终成大器“我渐渐地富有起来,但是结婚多年却一直没有子女,有一天他妻子梦到神来托梦说:“你命中本来注定没有子女,但因你的丈夫懂得恭敬师傅,所以上天许你生个贵子。
”后来他们夫妇果真生了贵子,并得到这贵子的孝顺供养,一生衣食丰厚。
孔夫子的误会孔子带领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在去陈国和蔡国的路上被困,一连好几天没吃上一顿饭.孔老夫子实在受不住,只好大白天躺下睡大觉,想以此来忘却饥饿.孔子的大弟子颜回见老师饿得很,心中十分忧伤,心想,老师上了年纪,怎能经得住这般折磨啊!再不想出办法,怕是要出危险了.颜回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可想,只好去向人乞讨.这一来,,颜,,连忙说:":"为何难,,秦始皇拜荆条秦始皇焚书坑儒,为此而落得个骂名千古.可他尊敬老师的故事却鲜为人知.那是秦始皇统一中国6年后,即公元前215年的秋天,他第四次出巡时发生的事.当时,秦始皇在文武群臣的护卫下,乘着车辇,浩浩荡荡地从碣石向东北的仙岛前进.随着均匀的马蹄声,秦始皇不觉沉入对往事的追忆中:回想起自己幼年的老师,仿佛他就在眼前,虽说严厉,可令人钦敬难忘.我嬴政能有今日,其中也有他的一份功劳呢.那位威严的老人,第一次授课讲的就是舜爷赐给我们家的姓.他先分别讲了"亡,口,月,女,凡",然后再合成一个"嬴"字.第二天就要背写."老师,这字太难写了.""什么一个.,前,.荆条,,人.有一天鞋坠落桥下,让张良下桥去捡.张良很不高兴.等张良把鞋捡上来交给老翁时,老翁又让他帮着把鞋穿上.于是,张良跪着帮老翁穿上了鞋.老翁没客气,笑眯眯地离开了.临走时留下了一句话:"小子可教矣!5天后黎明时分在这里等我."张良按老翁的指示,5天后天刚亮,他就来到桥上,不料老翁早呆在那里,见了张良便怒斥道:"跟老人约会迟到,岂有此理.过5天再早些见我."说完就离去了.又过5天后,鸡刚打鸣,张良便匆匆地赶到了桥上,可是不知怎么的,他还是比老翁来得晚.老翁这回更不高兴了,只是重复了一遍上回说的,就拂袖而去了.这下张良可点急了,又过了5天,他索性觉也不睡了,在午夜之前便来到桥上等着.一会儿老翁来了,见着他便点头称是.井从袖中拿出一本书,很神秘地说:"你读了这本王者之书,就可以做帝王的先生了.10年之后,兵事将起.再过13年,你到济北,可以与我重逢,谷城山下的那块黄石,便是我的化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人尊师的故事
古人尊师的故事一:
尊敬师长终身思慕宋朝时,岳武穆王的老师周同的力气很大,可以拉开三百斤的弓箭。
当周同死了之后,每到初一、十五,岳武穆王一定到老师的墓前祭拜,并且痛哭一番。
在痛哭后,必定会拿起老师所送的三百斤的弓发出三支箭才回去。
他这份念念不忘师恩的真情,正是他日后精忠报国的忠心。
古人尊师的故事二:
尊敬师长名留后世桓荣是汉明帝的老师,而明帝对老师一向非常尊教。
有一次明帝到太常府去,在那里放了老师的桌椅,就请老师坐在东边的方位,又将文武百官都叫来,当场行师生之礼,亲自拜桓荣为老师。
明帝能放下自己尊贵的身份来恭敬老师,可见他的用心与风范,值得大家学习。
古人尊师的故事三:
立雪程门宋朝时,有游酢、扬时两人跟着程颐老夫子学习,他们对老师非常的恭敬。
在冬季的某一天,这两位学生陪着老师,并听老师教诲。
说了一会儿,夫子便闭目养神,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他们两个不敢离开,又怕吵醒夫子,就静静地站在两旁等夫子醒来。
夫子醒来见他们两位还站在旁边,便说了:“你们还没走啊!”他们两个回答:“我们是因为先生睡着了,没有请命,不敢离去!”于是再把书中有疑问的地方请教夫子,最后才向夫子拜辞。
出门的时候他们才发现雪已经积了三尺深了。
这两位学生,后来也都成为很有名的人。
举凡弟子要能够成材,首先要懂得向老师虚心求教,而在跟随老师的同时,就应该要明白恭敬侍奉师长的道理。
须知父母养育我们,师长教导我们,是一样的恩泽,怎么可以不尊敬呢!而且,一个能尊敬老师的人,也就能重视学业;相对的,也就是尊重自己。
游酢、扬时尊师重道的精神,值得大家去体会、学习。
古人尊师的故事四:
尊师重道终成大器东汉时代,有一位名叫魏昭的人,当他还在童年求学的时候,看到郭林宗,心想这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便对人说:“教念经书的老师是很容易请到的,但是要请到一位能教人成为老师的人,就不容易找到了。
”所以他就拜郭林宗为老师,而且派奴婢侍奉老师。
但是郭林宗体弱多病,有一次他要魏昭
亲自煮粥给他吃。
当魏昭端着煮好的粥进来的时候,郭林宗便呵责他煮得不好,而魏昭就再煮一次。
这样一连三次,到了第四次,当魏昭再端粥来而又没有不好的脸色时,郭林宗才笑着说:“我以前只看到你的外表,今天终于看到你的真心啦!”于是大喜,将毕生所学的都全部教给了魏昭,而魏昭也终成大器。
当我们真心地对待他人的时候,他人也必定会以真心回报我们的。
古人尊师的故事五:
恭敬师傅天子善报明朝时在四川灌县有一位银匠,名叫何云发,他平日侍奉师傅非常恭敬诚恳。
每次若在道路上遇到师傅,他一定双手拱立,诚心敬意地向师傅问好。
不久他的家渐渐地富有起来,但是结婚多年却一直没有子女,有一天他妻子梦到神来托梦说:“你命中本来注定没有子女,但因你的丈夫懂得恭敬师傅,所以上天许你生个贵子。
”后来他们夫妇果真生了贵子,并得到这贵子的孝顺供养,一生衣食丰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