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九年级物理实验专题
九年级科学上期末专题复习之物理实验专题
九上期末专题复习之物理实验实验一:动能影响因素研究1.动能:物体因运动而具有的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动能。
2.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物体运动速度速度大小和物体质量。
3.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实验名称:探究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实验步骤:①让小钢球从斜面不同高度静止开始滚下,比较木块被小钢球推出的距离大小。
②让质量不同的小钢球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静止开始滚下,比较木块被小钢球推出距离的大小。
●实验结论:①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
②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
●实验注意事项①实验探究对象是小球。
②转换法的应用:物体的动能大小是通过木块移动距离大小来反映的。
③选择同一小球进行实验的目的是便于控制小球的质量相同。
④让不同的小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释放,目的是让小球到达斜面底部的初速度相同。
⑤如本实验中水平面绝对光滑,本实验将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原因是小车将一直匀速直线运动下去。
⑥实验中要保持小球的运动路线与木块的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
【例1】以同样速度行驶的载重汽车和小轿车,它们的动能相比()A.载重汽车的动能大B.小轿车的动能较大C.它们的动能一样大D.无法比较【例2】小丽从学校回家过程中如图示是她的s﹣t图象,则小丽动能最大的时间段是()A.在t1﹣t2时间内B.在t2﹣t3时间内C.在0﹣t1时间内D.无法确定【例3】图为探究物体(钢球)动能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
(1)实验原理:①钢球从平滑斜面上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只与钢球起点位置的高度有关。
起点位置越高,该速度越______,实验中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来反映小球的动能大小。
②钢球从平滑斜面上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在水平木板上撞击木块,木块运动的距离越长,运动钢球所具有的动能越_______。
(2)实验现象:①同一钢球从斜面上不同高度处由停止向下运动。
九年级物理电学实验
3、待测电阻的表达式:
UX IX
(U总 U0 ) U0
R0
RX
UX UX UX IX I0 U0 R0
U X R0 (U总 U0 )
U0
U0
R0
㈢变阻法(要求不得改动电路)
1. 将R0和RX串联,将 滑片P移到最大值(右端),
测得此时RX两端的电压, 记为UX
2. 记下滑动变阻器的
电阻RX, 合适的恒定电压的电源, 一个开关, 导线若干, 求测RX
的阻值. (要求不得最大值(右端), P
测得此时电路中的电流,记为I 0
2、记下滑动变阻器的最大 阻值为20 Ω
A
RX
R0
3、再将滑片P移到最小值
(左端), 测得此时电路中的电流,
记为 I X
S
S, 测流过R0的电流, 记为I0
A
2、断开S, 测流过电路
R0
RX
中的电流,记为IX
3、待测电阻的表达式:
导出过程:
RX
UX IX
U U0 IX
I0 R0 I X R0 IX
U I0 R0 U0 IX R0 UX U U0
㈢变阻法
例3: 只有一个电流表, 一个0~20Ω的变阻器R0, 一个未知
电 学 5 —— 实验专题一
一、“电阻定律”探究实验
1、课本P13 2、《自主探究》(八下)P11:3
二、“欧姆定律”探究实验
1、课本P18 2、《实验手册》(八二)P9:实验三
三、“伏安法”—— 测电阻(常规方法)
1、原理:
欧姆定律
由:I U R
得:R U I
。
2、器材: 待测电阻 变阻器
RX
九年级物理13-18章实验题全(含答案)
九年级物理13-18章实验题全(含答案)十三章—十八章实验题一、实验题1.在一个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方,倒扣一个空瓶子,用一块玻璃板隔开。
抽掉玻璃板后,我们可以看到红棕色气体向上移动,填满了空瓶子。
这说明气体具有扩散性。
2.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应该注意观察瓶塞跳起的现象。
玻璃瓶内装有少量水的目的是增加瓶内气体的压强,使瓶塞跳起。
观察到瓶塞跳起的瞬间瓶内出现的现象是玻璃瓶内的水被气体冲出。
这一现象说明了气体具有压强和弹性。
3.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先在烧瓶内盛少量水,然后给瓶内打气。
在瓶塞未跳起前,瓶内气体的内能不变,这是通过做功改变了瓶内气体的内能。
当瓶塞跳起时,观察到瓶口有“白雾”出现。
这是因为瓶内气体对外做功后,内能减小,温度降低,瓶内气体中所含的水蒸气放热凝结成了小水珠。
这一过程中,瓶内气体的内能化成了瓶塞的动能,这是通过做功改变了瓶内气体的内能。
4.在试管内装些水,用橡皮塞塞住,加热使水沸腾。
水沸腾后会出现的现象是水面上出现气泡,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又通过做功,把热能转化为动能。
观察实验装置发现试管外面装有金属网,这个金属网的作用是防止试管炸裂。
5.在空气压缩引火仪的玻璃筒底部放一小团干燥的棉花,快速压下活塞,可观察到棉花着火燃烧。
这一实验说明了空气中含有氧气,氧气是支持燃烧的必要条件。
1) 此过程中活塞对空气做功,其内能增大。
2) 这与四冲程汽油机的第三冲程的能量转化相同,某台汽油机每秒内完成20个该冲程,则其飞轮转速为6000r/min。
3) 汽油机气缸外有一个水套,让气缸被水包围着,这样就可以通过水的方式,减少气缸内能,从而降低气缸的温度。
6) (1) 该实验除了图中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用到秒表和加热器。
2) 实验中应选用相同的规格的电加热器分别给初温相同且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加热,并记录实验数据。
3) 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此实验是通过比较温度变化来判断吸热能力强弱的,所以甲液体吸热本领强。
九年级物理电学实验大全
九年级物理电学实验大全实验一:串联电阻的测量实验目的:学习如何测量串联电阻。
实验原理:串联电阻的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的电阻值之和。
实验步骤:1.准备一块串联电阻电路板,上面有三个电阻,分别标有电阻值为2欧姆、4欧姆和6欧姆。
2.将电路板接入一个直流电源,并连接一个电压表和一个电流表。
3.调整直流电源的电压,使得电路中的电流保持恒定。
4.分别测量并记录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值。
5.通过测量得到的电流和电压值计算出电阻值,并与电路板上标注的电阻值进行比较。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的电阻值与电路板上标注的电阻值相符。
实验二:并联电阻的测量实验目的:学习如何测量并联电阻。
实验原理:并联电阻的总电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1/总电阻= 1/电阻1 + 1/电阻2 + 1/电阻3。
实验步骤:1.准备一块并联电阻电路板,上面有三个电阻,分别标有电阻值为2欧姆、4欧姆和6欧姆。
2.将电路板接入一个直流电源,并连接一个电压表和一个电流表。
3.调整直流电源的电压,使得电路中的电流保持恒定。
4.分别测量并记录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值。
5.通过测量得到的电流和电压值计算出电阻值,并与电路板上标注的电阻值进行比较。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的电阻值与电路板上标注的电阻值相符。
实验三:欧姆定律的验证实验目的:验证欧姆定律。
实验原理:欧姆定律指出电流与电压成正比,电阻不变。
实验步骤:1.准备一块电阻为10欧姆的电阻丝。
2.将电阻丝接入一个直流电源,并连接一个电压表和一个电流表。
3.调整直流电源的电压,记录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值。
4.改变电路中的电阻值,再次测量并记录电流和电压值。
5.将测量得到的电流和电压值进行比较,验证欧姆定律。
实验结果:电流与电压成正比,验证了欧姆定律的正确性。
实验四:安培定理的验证实验目的:验证安培定理,即并联电阻中电流分配的规律。
实验原理:安培定理指出,在并联电阻中,电流的分配与电阻值成反比。
实验步骤:1.准备一块并联电阻电路板,上面有两个电阻,分别标有电阻值为3欧姆和6欧姆。
九年级物理小实验
九年级物理小实验一、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 实验器材。
- 弹簧测力计、不同粗糙程度的平面(如玻璃、木板、砂纸)、不同质量的木块。
2. 实验步骤。
- 将弹簧测力计调零,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放在水平木板上的木块,缓慢匀速拉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_1,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 保持木块对木板的压力不变,将木块放在砂纸上,重复上述步骤,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_2,比较F_1和F_2的大小。
- 在木块上添加砝码,增大木块对木板的压力,再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在木板上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_3,比较F_1和F_3的大小。
3. 实验结论。
- 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 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二、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 实验器材。
- 质量不同的小球(如小钢球、小塑料球)、斜面、水平木板、木块。
2. 实验步骤。
- 让同一小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滚下,撞击水平木板上的木块,观察木块被推动的距离s_1和s_2(小球从较高处滚下时木块被推动的距离更远)。
- 让质量不同的小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滚下,撞击水平木板上的木块,观察木块被推动的距离s_3和s_4(质量大的小球推动木块的距离更远)。
3. 实验结论。
- 质量相同时,物体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 速度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三、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1. 实验器材。
- 电源、电压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如L_1、L_2)、导线、开关。
2. 实验步骤。
- 按照电路图连接好串联电路,电路中有电源、开关、L_1和L_2串联。
- 用电压表测量L_1两端的电压U_1,记录数据。
- 用电压表测量L_2两端的电压U_2,记录数据。
- 用电压表测量电源两端的电压U,记录数据。
3. 实验结论。
- 在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即U = U_1+U_2。
四、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2024年九年级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实验探究题
2024年九年级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实验探究题1.小龙对某个小石子的密度产生了兴趣,他决定测量出它的密度。
(1)小龙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小石子密度的实验原理是;(2)他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移动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静止在分度盘中央的右侧,则应将平衡螺母向调节,直至天平平衡;(3)用调好的天平测小石子的质量,当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时,天平平衡,则此石子的质量为g。
在量筒内装有一定量的水,该石子放入前、后的情况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小石子的密度是kg/m3;(4)假设拴小石子的线不很细,那么测量结果将会(选填“偏大”,“偏小”或“保持一致”);(5)同桌的小凤同学测量小石子质量的情景如图丙所示:请指出她在测量过程中的不恰当之处(至少指出两个):①;②。
2.某小组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器材完成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的实验。
(1)实验中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2)实验中应选择与蜡烛①外形相同且(选填“ 已点燃”或“未点燃” )的蜡烛②,移动蜡烛②发现其恰好能与蜡烛①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3)如图乙,将玻璃板倾斜,蜡烛①的像将(选填“仍然”或“不再”)与蜡烛①关于镜面对称。
小轿车倾斜的前挡风玻璃就是利用这个原理设计的,可以防止(选填“车内”或“车外”)物体成像在车的正前方干扰司机视线。
3.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某物质的熔化规律。
(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选填“A”、“B”或“C”);(2)下列措施不能..使物质受热均匀的是____;A.加热过程中不断搅拌B.通过水给试管加热C.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物质中(3)加热到某一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其温度为℃;(4)根据实验数据绘出该物质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丙所示,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5)另一小组同学用相同物质进行实验,绘制出的温度—时间图像中没有出现明显的水平段,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种即可)4.在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表格所示。
九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汇总
九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汇总
实验一:测量物体的质量
实验目的:测量物体的质量,了解质量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实验步骤:
1. 使用天平将物体放在盘中。
2. 调整天平,使指针指向零刻度。
3. 记录下质量值,并注意保持精确度。
实验结果:根据测量所得的数值,我们可以确定物体的质量。
实验二:测量物体的体积
实验目的:测量物体的体积,了解体积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实验步骤:
1. 准备一个,内部涂上一层液体(如水)。
2. 将物体放入中,观察液体的上升高度。
3. 通过计算液体的位移差,确定物体的体积。
实验结果:根据测量所得的数值,我们可以确定物体的体积。
实验三:探究物体在不同表面滑动的特点
实验目的:探究物体在不同表面滑动时的特点,认识滑动摩擦力。
实验步骤:
1. 准备不同表面材料的坡道。
2. 将物体放在坡道上,观察物体的滑动情况。
3. 比较不同表面材料对物体滑动的影响。
实验结果:根据观察所得,我们可以发现不同表面材料对物体滑动的摩擦力影响不同。
实验四:测量物体的速度
实验目的:测量物体的速度,了解速度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实验步骤:
1. 准备一个平滑的倾斜面。
2. 将物体自顶部释放,观察物体通过不同位置所用的时间。
3. 通过计算时间和位移的比值,确定物体的速度。
实验结果:根据测量所得的数值,我们可以确定物体的速度。
以上是九年级物理上册的实验汇总,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物体及其运动的特性。
请同学们认真参与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以便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实验大全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实验大全在九年级的物理课程中,实验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身参与,动手操作,观察物理现象,从而深入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的实验,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物理。
一、传热实验1. 金属导热性实验材料:铝、铁、铜、纸张步骤:将铝、铁、铜三种金属块放在同一温度下,用纸张分别包裹住它们的一端,另一端暴露在空气中。
然后用手触摸包裹纸的另一端,观察手感。
解释:铜和铝导热性能较好,所以用手触摸这一端时,感觉会比较热。
铁的导热性能相对较差,所以用手触摸时感觉会比较冷。
2. 热胀冷缩实验材料:铁制实验管、水、塞子步骤:在铁制实验管中注入适量的水,然后用塞子封住。
放到加热器上加热,观察实验管内的水是否溢出。
解释:当水加热时,由于热胀冷缩的原理,水的体积会膨胀,导致实验管内的水溢出。
二、电学实验1. 串联和并联的明暗实验材料:电池、灯泡、导线步骤:将电池和灯泡用导线串联或并联,观察灯泡的明暗情况。
解释: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个通道,所以灯泡会比较亮;并联电路中,电流有多个通道,所以每个通道的电流变小,灯泡会比较暗。
2. 电流的磁效应实验材料:电磁铁、导线、电池、铁钉步骤:将铁钉放在电磁铁的磁场中,接通电源,观察铁钉上是否有吸力。
解释:电磁铁中通过电流流过导线,会产生磁场。
铁钉受到磁场的作用而产生吸力。
三、光学实验1. 凸透镜成像实验材料:凸透镜步骤:把凸透镜放在光源前方,用一块白纸固定在凸透镜的后方,观察纸上的图像。
解释: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发生折射,从而产生图像。
可以观察到不同位置的纸上会出现放大、缩小或倒立的图像。
2. 棱镜折射实验材料:棱镜、光源步骤:将光源的光线照射到棱镜上,观察光线经过棱镜后的折射情况。
解释:棱镜的形状使得经过它的光线发生折射,从而形成一连串彩色的光束,显示出光的折射现象。
通过以上实验的操作,不仅可以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九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探究题
九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探究题实验一:测量时间与长度的关系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时间和长度之间的关系,通过测量不同长度物体的下落时间,确定它们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规律。
实验材料- 直尺- 计时器- 不同长度的物体(例如铅笔、钢珠等)实验步骤1. 将直尺竖直地固定在平坦的桌面上。
2. 将不同长度的物体放在直尺的顶端,确保它们垂直下落。
3. 使用计时器记录每个物体下落所需的时间。
4. 重复步骤2和步骤3,每个物体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作为结果。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长度增加时,下落时间也相应增加。
- 通过绘制长度和下落时间的曲线图,可以发现它们之间存在正比关系。
实验结论实验结果表明,物体的下落时间与其长度呈正比关系。
即,长度增加时,下落时间也随之增加。
实验二:测量物体的密度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计算物体的密度,并进一步探讨物体的浮力特性。
实验材料- 天平- 直尺-- 测量筒- 不同材质的物体实验步骤1. 使用天平测量每个物体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2. 使用直尺测量每个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并计算体积。
3. 将物体放入中,并记录中的初始液体体积。
4. 将物体轻放到测量筒中,记录筒中的液体体积。
5. 计算物体的体积差(筒中的液体体积减去中的初始液体体积)。
6. 根据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差,计算物体的密度。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不同物体的密度相同,均为2g/cm³。
- 密度是一个物体的质量和体积之比。
实验结论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物体的密度相同,说明密度是物体固有的性质,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有关。
密度可以通过质量和体积的比值计算得到。
以上为九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探究题的实验内容和结论。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物理实验的原理,并培养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九年级物理实验专题: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实验专题: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实验中,小明学习小组将质量相同的A和B两种液体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烧杯内,并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同时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
设计与进行实验命题点:①选择实验器材;②安装实验器材;③实验方法。
(1)除了图甲中所示的器材,为了完成实验,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有和。
(2)实验中选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同时加热,其目的是,实验中通过间接反映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当液体A和B加热时间相同时,通过比较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当液体A和B升高温度相同时,通过比较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
分析与评价命题点:①从图或表中获取信息;②实验器材评价;③实验操作评价。
(3)实验中使用电加热器加热比传统的酒精灯加热的优点是。
(4)由图乙可知,质量相等的A和B两液体,吸收相同热量,温度升高较大的是液体,实验表明液体吸热本领更强。
(均选填“A”或“B”)(5)要使A和B两种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需给(选填“A”或“B”)加热较长的时间,这是因为。
若在A和B两种液体中选择,你认为应该选液体(选填“A”或“B”)做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
(6)停止加热后,在相同时间内,盛有液体(选填“A”或“B”)的烧杯温度下降得快些。
若要使其温度下降不至太快,其中有一种方法是。
(7)实验中,学习小组同学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
①通过分析表格可以知道他们是用相同比较的方法来完成探究实验的。
②分析第1、2次或第3、4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③分析第1、3次或第2、4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答案:(1)天平秒表(2)使液体A和B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相同的热量加热时间升高的温度加热时间(3)酒精灯是外部加热,加热的位置、火焰的大小不好控制,且散热情况也不确定;而电加热器是内部加热,便于两种液体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相同的热量,且散热基本相同或者:电加热器是内部加热,减少热量的散失,节能环保。
(4)A B(5)B B的比热容较大 B(6)A 给盛液体A的烧杯加上盖子(合理即可)或者:把盛液体A的烧杯放入保温箱内(7)①升高的温度加热时间(或吸收热量)②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质量大的吸收的热量多③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初中九年级(初三)物理动能和势能小实验
动能和势能小实验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物体的动能,所以各种不同运动形式的物体会有动能;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发生各种弹性形变的物体会有弹性势能。
下面介绍的实验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有关,认真的做一下这些实验,会加深对动能和势能概念的理解,对提高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定会有所帮助。
一、弹子球的运动实验器材:弹子玻璃球(大小相同质量相同)12个、铅笔1支、8开纸1张、书4本实验步骤:1.把两本书平放在桌面上,使书脊相互平行并相距一个弹子球多一点的距离。
2.把纸放在两本书上,使纸在两本书的书脊之间形成一个凹槽轨道,并使轨道底部尽量水平;用另两本书压住凹槽外面部分的纸。
3.把9个弹子球放入凹槽轨道中间段部分的轨道上,使弹子球排成一排且相邻的弹子球靠在一起。
4.把一个弹子球放在凹槽轨道的一端(如图1 a所示),用铅笔的一端轻快地击打这个弹子球,使这个弹子球去撞击轨道中的那一排弹子球,这些弹子球会怎么运动?5.再次把9个弹子球放在轨道的中间段轨道上,使弹子球排成一排且相邻球相互靠在一起,把两个弹子球靠在一起放在轨道的一端(如图1 b所示),用铅笔的一端去击打这两个弹子球,使这两个弹子球一起去撞击轨道中的那一排弹子球,这些弹子球会怎么运动?6.用三个(或多个)弹子球去撞击那一排弹子球,这些弹子球会怎么运动?实验现象:当用一个弹子球去撞击那一排弹子球时,这一排弹子球中离被铅笔击打的那个弹子球最远的一个弹子球被弹出去,其它的球在原位置处。
(如图1 c所示)当用两个弹子球去撞击那一排弹子球时,这一排弹子球中离被铅笔击打的那两个弹子球最远处的两个弹子球被弹出去,其它的球在原位置处。
(如图1 d所示)当用三个弹子球去撞击那一排弹子球时,会弹出三个弹子球。
用几个弹子球去撞击那一排弹子球,就会弹出几个弹子球。
现象解释:被铅笔击打的弹子球撞击到那一排弹子球中的第一个弹子球时,把动能全部传递给第一个弹子球,第一个弹子球再撞击第二个弹子球时,把动能全部传递给第二个弹子球,第二个弹子球的动能再全部传递给第三个弹子球,这样弹子球的动能依次全部传递给下一个弹子球,直到传到最后一个弹子球时,这个弹子球由于获得了动能就跑了出去。
九年级物理实验计划 (2)
九年级物理实验计划
实验名称: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验证地球上的重力加速度与理论值的一致性,并学习使用重力计进行测量。
实验器材:
1. 重力计
2. 各种物体(例如小球、小块)
3. 支架
4. 秤
实验步骤:
1. 将支架固定在水平台上,将重力计挂在支架上,确保其可以自由摆动。
2. 用秤称出每个物体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3. 将每个物体一个一个地挂在重力计上,并等待其静止。
4. 观察重力计的示数,并记录下来。
5. 重复上述步骤2至4,至少对每个物体进行三次实验。
6. 根据示数的平均值求出每个物体所受的重力,并计算出每个物体的重力加速度。
7. 将测得的重力加速度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并分析实验误差。
安全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注意不要将物体挂得过重,以免超出重力计的测量范围。
2. 小心操作,防止实验器材的损坏或人身受伤。
预期结果:
1. 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值与理论值相差在合理范围内,并分析实验误差的来源。
2. 通过实验,加深对重力加速度的认识,并掌握使用重力计进行测量的方法和技巧。
扩展实验:
1. 将实验器材搬至不同地点进行实验,比较不同地点的重力加速度值。
2. 改变实验物体的质量,观察重力加速度的变化规律。
3. 改变支架的倾斜角度,观察重力加速度的变化规律。
4. 探究其他影响重力加速度的因素,如地球的自转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实验组卷(九年级)一.选择题(共1小题,满分5分,每小题5分)1.(5分)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减少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C.物体温度降低,它的分子运动一定减缓D.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二.实验探究题(共29小题)2.小明家新买了一台多功能LED台灯,其结构如图甲所示。
S1是控制LED灯的开关,USB接口可以给手机充电。
小明发现即使S1断开,USB接口也能正常使用。
安全开关S2位于台灯底部的前端,当台灯倾斜,S2离开桌面时,它会自动断开,切断台灯的电源。
(1)根据以上信息,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的电路元件接入电路。
(2)晓明对开关S2很感兴趣,并开始研究其功能。
它将台灯点亮,并保持支架和灯头的夹角不变,试着向后调整支架的位置,当达到图丙所示的位置时,台灯虽未倾倒但底座前端刚好翘起,此时S2断开,台灯熄火。
如果把台灯看做是杠杆,此时恰好平衡,则动力臂(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阻力臂。
接下来,小明向固定在底座上的笔筒中放入一支铅笔,这时台灯底座重新落回桌面,S2闭合,台灯亮起。
当他再从笔筒中取出这只笔时,台灯底座前端翘起,再次熄灭。
(3)小明设想:如果利用安全开关S2,制作一个在手机充电时可以自动断电的控制装置,这样就可以避免因夜间手机充电时间过长而带来的安全隐患。
经过思考小明只借助了湿巾和少量的水,结合学过的蒸发知识便设计出了一个简易的装置。
以下是小明给的设计方案,请将其补充完整。
①抽取一张湿巾放进空笔筒中,并把手机数据线插入台灯底座的USB接口,手机开始充电。
②慢慢向后调节支架,同时观察手机充电的情况,直至手机刚好。
③保持支架和灯头的位置不变,,使开关S2闭合。
④一段时间后,台灯底座前端自动翘起,开关S2切断电路。
在不改变支架和灯头位置的前提下,若要缩短充电时间,可采用的方法是。
3.小明利用如图1所示的电路“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
(1)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
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开关S3连入电路中。
(要求:只闭合开关S3后,R1、R2以及电流表串联;导线不许交叉)②小明将S3闭合后,发现电流表均无示数。
于是他用一只电压表对电路故障(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进行了检测,将电压表接在R1两端时,电压表与电流表均无示数;接在R2两端时,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
电路中的故障是。
小明排除故障后继续实验,读出了电路中各电流表的示数,得到了串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是: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相等。
(2)完成上述实验后,小明继续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
①各开关的连接情况是(填写各开关断开或闭合)。
②分析实验中各电流表的读数(如图2所示),可知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是:。
③电阻R1:R2=。
(3)为了验证结论的普遍性,你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拓展】在电源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小明两次实验中电路消耗的最大功率与最小功率之比P最大:P最小=。
4.如图1所示,研究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的关系。
(1)以笔画线代替导线,如图1,按电路甲把实物图乙连接起来。
(导线不许交叉)。
(2)连完电路后,闭合开关,三个电流表的示数如图2所示,则A1的示数I1是A.A2的示数I2是A,A3的示数I是A。
(3)由上述三个电流的数值,可近似得出电流关系式为:。
5.为了验证并联电路电流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甲电路进行实验。
(1)实验中,应选两个规格的小灯泡(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2)小明要测量干路电流,他将电流表串联在甲图中的(选填“A”、“B”或“C”),接入电流表后闭合开关,他看到两个灯泡都发光,但电流表出现如图乙所示现象,原因是。
6.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来探究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的关系。
(1)请根据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图乙的电路连接完整。
(2)连接电路后,小明把电流表接入图甲的A处,闭合开关S后,发现小灯泡L1不亮,L2亮,电流表无示数,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排除电路故障再做实验,电流表在A出的示数如图丙所示,请你帮小明把该示数填入下表空格处。
然后小明把电流表分别接入电路中的B、C两处测电流,并把电流表的示数记录在下表中。
A处的电流I A/A B处的电流I B/A C处的电流I C/A0.150.25小明分析表格中的数据认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
(3)小明想,要使上述结论更具普遍性,还要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多次实验,于是小明和同学们讨论了以下三种方案:方案一:在图甲的基础上,反复断开、闭合开关,测出A、B、C三处的电流。
方案二:在图甲的基础上,只改变电源电压,测出A、B、C三处的电流。
方案三:在图甲的基础上,在其中一条支路换上规格不同的灯泡,测出A、B、C 三处的电流。
以上三种方案,你认为不可行的方案(填“一”、“二”或“三”)。
小明选择上述可行方案之一,做了三次实验,并把实验数据填入下表中。
实验次数A处的电流I A/A B处的电流I B/A C处的电流I C/A10.120.180.3020.140.210.3530.200.300.50请你根据小明的实验步骤和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①在拆电路改装时,开关必须;②小明选择的方案是方案(填“一”、“二”或“三”)。
7.为了验证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
小薇设计了如图l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
(1)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状态。
(2)小徽先将电流表接在L1所在的支路上,闭合开关后,观察到灯L2发光,但灯L1不发光,电流表的示数为零,电路可能存在的故障是:。
(3)排除故障后,她测出了L1、L2支路和干路上的电流分别为I1、I2和I,电流表示数如图2中甲、乙、丙所示,可读出I1=0.5A,I2=A,I=A.根据测量结果。
在误差允许范围内你认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和各支路电流的关系是:。
(写出关系式即可)(4)为了验证结论的普遍性,小薇采用了更换不同灯泡继续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你还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8.在研究导体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采用了图中所示的电路。
闭合开关,夹子P向左滑动时,电阻丝连入电路的长度变长,观察到电流表示数变小,灯的亮度变暗。
小明在得出导体电阻与长度关系的同时,还得出”灯泡的亮度由电流大小决定“的结论。
(1)你认为小明关于灯泡的亮度由电流大小决定的结论是的。
(2)小丽用L1“6V 3W“和L2”6V 2W“的两个小灯泡及6V的电源等器材,设计如下实验来验证小明的结论是否正确,请你帮她将实验步骤填写完整:①将两个小灯泡串联,接到6V的电路中,则通过两灯的电流;灯两端的电压较大;可观察到灯较亮;②将两个小灯泡并联,接到6V的电路中,则两灯两端的电压;通过灯的电流较大,可观察到灯较亮。
(3)由以上实验可以得出灯泡的亮度由决定。
9.在测电阻的实验中,实验的器材有:干电池3节,电流表、电压表各一个,开关2个,滑动变阻器1个,待测电阻2个,导线若干。
(1)如图所示,图甲是实验的电路图。
小丽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时,开关应。
①闭合开关S后,小丽发现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指针均不动。
她断开开关S,检查线路连接无误后,把电压表与b点相连的那根导线改接到c点,再次闭合开关S 时,发现电流表的指针仍不动,但电压表的指针有明显的偏转。
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则故障是。
②排除故障后,正确连接电路,闭合开关S,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当电压表的示数为1.6V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电路中的电流为A,R x=。
(2)实验时某小组同学利用一只电流表和最大阻值为R0的滑动变阻器完成对未知电阻R y的测量。
如图2所示是他们按照设计连接的部分实验电路。
①请你依据下面的实验步骤,用画笔线代替导线,将实验电路连接完整。
(只添加一条导线)实验步骤:A.开关S1和S2都断开,将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阻值最大处,观察到电流表无示数;B.保持滑片P位置不动,只闭合开关S1时,读取电流表的示数为I1;C.再闭合开关S2时,读取电流表的示数为I2(I2>I1)。
②请你用I1、I2和R0表示R y,则R y=。
10.小张同学在做“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实验中,所用器材如下:两节新干电池,标有2.5 V相同规格的小灯泡若干,两个滑动变阻器R1“10Ω 1A”、R2“20Ω 2A”,开关、导线若干。
(1)请你根据图甲,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的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动变阻器滑片P右移灯泡变亮,且导线不交叉)。
(2)闭合开关前,应将滑片于(选填“A”或“B”)端。
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S,移动滑片P,小张发现小灯泡给终不亮,电流表指针几乎末偏转,电压表有示数,则故障原因可能是A.小灯泡短路B.滑动变阻器短路C.小灯泡断路D.滑动变阻器断路(3)排除故障后,移动滑片P,依次测得6组数据,如表一所示。
其中第2次实验时电流表表盘如图丙,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A;第4次实验时灯泡电阻值为Ω.由表一中的数据可知,小张选用的滑动变器应是(选填“R1”或“R2”)。
(4)小张将这6组数据算得的电阻值取平均值作为小灯泡的电阻,这种数据处理方式是(选填“合理”或“不合理”)的。
表一实验次数123456电压V/V0.5 1.0 1.5 2.0 2.5 2.8电流I/A0.160.220.250.280.29电阻R/Ω 3.1 6.88.99.7表二实验次数1 23电阻R/Ω51020电流I/A0.30 0.200.12(5)小张继续用图乙所示装置来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他分别把阻值准确的5Ω、10Ω、20Ω的定值电阻接入原小灯泡的位置,通过实验,记录电流表示数如表二所示。
他发现通过导体的电流跟电阻不成反比,其原因可能是:。
11.小明同学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选取了如下材料,3.6V锂电池一枚,10Ω定值电阻一个、电压表一只、电流表一只、最大阻值为20Ω的滑动变阻器一个,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1)请根据如图甲所示的电路,用铅笔代替导线在图乙中,将电路元件连接完整,注意导线不要交叉。
(2)下面表格中是小明同学实验并整理的数据,请你在图丙坐标系中画出I﹣U 的关系图象,通过分析图象,你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实验次数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电压/V1 1.52 2.53电流/A0.10.150.20.250.3(3)王老师查看了小明的实验数据后说:“小明,你的实验数据看上去很不错,不过,你有没有编造数据呀?小明不好意思的说:“对不起,王老师,确实有一组数据是编造的。
”请你指出小明的哪组数据是编造的?并说出你的理由。
12.为了探究不同情形下小灯泡的灯丝电阻,某课外小组设计了如图甲电路图。
小灯泡上标有“2.5V,0.25A”,没有找到滑动变阻器而用三个定值电阻代替,开关是旋转式单刀三掷开关。
(1)按图甲的设计在图乙中加画一根导线;(2)当图乙连线完毕后,将开关旋转至某个接触点时,电表盘面出现了图丙指示,则此时读数为V;(3)同学们发现,随着小灯泡两端电压下降,灯丝电阻减小,这是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