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相关睡眠障碍何育生

合集下载

专家综述 重视帕金森病患者异态睡眠

专家综述  重视帕金森病患者异态睡眠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2013-10-21分享帕金森病为临床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临床特征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及姿势步态异常。

然而,随着对该病的深入了解,除运动症状外,其非运动症状近年来亦颇受关注,研究范围涉及睡眠障碍、嗅觉减退、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

其中睡眠障碍,包括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RBD)、白天过度嗜睡(EDS)、睡眠发作(SA)、不宁腿综合征(RLS)和周期性腿动(PLM)等,给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另外,睡眠障碍不仅是帕金森病的伴随症状,甚至有些症状在帕金森病运动症状出现前数年即已存在。

因此,睡眠障碍很可能成为帕金森病的早期生物学标志之一。

笔者拟就帕金森病异态睡眠研究现状及动态进行阐述,以了解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和睡眠发作与帕金森病之间的关系。

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是以快速眼动睡眠期(REM)肌肉弛缓消失,同时伴有与梦境相关的、以复杂运动为特征的发作性疾病。

主要表现为睡眠过程中突发、大幅度运动行为,同时伴生动的、内容各异的梦境,而且其运动行为与当时的梦境相关,诸如挥拳击打、踢腿、喊叫及刻板行为,偶尔可出现磨牙、大笑、唱歌、打电话及夜间行走。

上述行为均与梦境密切相关,易导致自伤或同床者受伤,并使睡眠中断。

迄今为止,脑电图、神经心理学测验、放射性核素显像和病理学研究均表明,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很可能并非独立的睡眠障碍性疾病,而是α-突触共核蛋白(α-Syn)相关性神经变性疾病的临床症状的组成部分,如帕金森病、路易体痴呆(LBD)、多系统萎缩(MSA)等。

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普通人群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的患病率为0.35%~0.80%,而帕金森病患者则为38%~56%,显著高于普通人群。

与不伴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的帕金森病患者相比,伴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者病程进展更迅速、早期拟多巴胺类药物治疗剂量更大、运动并发症及自主神经功能损害更常见,更易发生抑郁症状和认知功能减退脑电图显示觉醒时脑电频率相对缓慢。

百乐眠胶囊治疗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分析

百乐眠胶囊治疗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分析

百乐眠胶囊治疗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分析
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运动障碍和非运动症状,其中包括睡
眠障碍。

睡眠障碍是帕金森病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
量。

百乐眠胶囊是一种中药制剂,由多种中药组成,具有调节神经系统和改善睡眠的作用。

本研究旨在评估百乐眠胶囊治疗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

本研究选取了60例帕金森病患者,其中30例作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另外30例作为观察组接受常规治疗加百乐眠胶囊治疗。

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基
本信息无统计学差异。

通过睡眠自评量表(PSQI)评估患者的睡眠质量,并通过UPDRS量表评估患者的运动
功能。

观察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睡眠自评量表和UPDRS量表分数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在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睡眠自评量表和UPDRS量表分数无显著差异。

而在治疗后,观察组的睡眠自评量表和UPDRS量表分数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改善幅度显
著高于对照组。

进一步分析发现,观察组中有65%的患者睡眠障碍得到了明显缓解,同时运动功能也
有所改善。

而对照组中只有30%的患者睡眠障碍有所改善,运动功能改善的比例也较低。

百乐眠胶囊治疗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良好,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
运动功能。

本研究存在样本量较小、研究设计不够严谨等局限性。

还需要进一步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来验证这一结果。

对百乐眠胶囊的治疗机制和副作用也需要进行深
入研究。

《伴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的帕金森病患者临床观察及多导睡眠研究》

《伴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的帕金森病患者临床观察及多导睡眠研究》

《伴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的帕金森病患者临床观察及多导睡眠研究》一、引言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是一种以梦境行为异常为主要表现的睡眠障碍,常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有关联。

帕金森病是一种以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常常伴随有睡眠障碍的并发症。

本篇论文旨在探讨帕金森病患者伴随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的临床观察以及通过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y)的深入研究。

二、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了近两年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数据。

其中,对伴有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的帕金森病患者进行详细的临床观察,并利用多导睡眠仪进行夜间睡眠监测。

三、结果1. 临床观察通过对帕金森病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我们发现伴有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的帕金森病患者,在睡眠过程中常常出现梦境相关的肢体活动,如拳打脚踢、大声喊叫等异常行为。

这些行为可能导致患者自身或床伴受伤。

此外,这些患者的日间功能状态较差,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2. 多导睡眠研究多导睡眠图监测结果显示,伴有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的帕金森病患者在REM睡眠阶段表现出明显的异常。

REM睡眠时间减少,REM睡眠潜伏期缩短,REM睡眠期肌张力明显增高。

这些变化与RBD的诊断标准相符,进一步证实了这些患者存在RBD。

四、讨论帕金森病与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之间的关联已得到广泛研究。

本研究发现,帕金森病患者中RBD的发病率较高,且RBD 可能加重帕金森病的症状。

RBD可能导致患者在睡眠过程中出现异常行为,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同时,RBD也可能加速帕金森病的神经退行性过程。

多导睡眠图在诊断RBD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监测患者的睡眠过程,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睡眠质量,了解RBD的严重程度。

这有助于医生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帕金森病日间嗜睡的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日间嗜睡的研究进展
sleep
作用”J。 4.食欲素(hypocretin,Hcrl)的促觉醒作用:下丘脑是调 节睡眠及新陈代谢的重要部位,PD患者这一部位发生病变, 也表明睡眠障碍可能与PD本身的病理改变有关。食欲素 是由下丘脑背侧和外侧神经元分泌的多肽类物质,是一种和 促醒有关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发作性睡病和食欲素水平降 低有关。有证据表明,PD患者存在食欲素细胞的丢失,食欲 素减少可能与日间嗜睡发生有关。Thannickal等’5 o研究证 实随着PD病情进展,食欲素细胞逐渐减少,在H&Y分期
proportion
of time
immobile,胛I),可以作为监
测日间嗜睡的指标。1 7=,该设备的使用将使日问嗜睡的诊断 更加便利。 三、治疗 1.一般措施:首先患者需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并积极 治疗其他与睡眠障碍有关的影响因素,如运动症状波动、抑 郁、疲劳和睡眠呼吸暂停等。如果近期使用多巴胺能药物尤 其是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后出现明显嗜睡,应该考虑调整药物 治疗方案”-。 2.药物治疗:有关嗜睡的药物治疗的探索颇多,包括莫 达非尼、咖啡因、羟丁酸钠、褪黑素等。奠达非尼是研究最广 的一种药物,它具有显著的促醒作用。一项Meta分析对4 个随机对照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提示该药能改善ESS评分 (即主观嗜睡),但不能明显改善客观评价指标MSLT中的睡 眠潜伏期时间¨…。如果该药只能改善主观嗜睡,那么在临 床使用时应该谨慎,尤其是对于经常驾驶的患者,应该进行
万方数据
史堡凼型苤查!!!!生!!且筮!!鲞筮!!塑坠i!』!!!!婴丛盟:盟!!!里!塑!Q!!:!!!:ii:奠!:!! 客观评估。咖啡因也是常用的中枢兴奋剂,近期一项随机对 照试验发现咖啡因并不能明显改善嗜睡,但却使统--'13金森 病评分量表(unified

2022中国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管理专家共识(全文)

2022中国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管理专家共识(全文)

2022中国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管理专家共识(全文)摘要睡眠障碍是帕金森病的一种常见非运动症状。

近年来,对于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发病机制、临床评估、治疗方法均取得新进展。

为更好指导我国医师的临床实践,基于当前的循证医学证据,制订了《中国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管理专家共识》。

通过系统评价国内外近年来发表的帕金森病睡眠障碍领域相关循证医学研究证据,旨在进一步规范我国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人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特征包括动作迟缓、震颤、肌强直等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

睡眠障碍是帕金森病患者最常见的非运动症状,总体发生率约为47.66%~89.10%[1],并随病程逐年增加。

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失眠、日间过度思睡(excessive daytime sleepiness,EDS)、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REM)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周期性肢体运动(periodic leg movements in sleep,PLMS)、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RLS)、睡眠呼吸障碍(sleep-disordered breathing,SDB)等[2]。

在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中,其睡眠障碍明显重于早期帕金森病患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3]。

尽管帕金森病睡眠障碍在临床很多见,但却易被忽视。

夜尿增多、日间思睡和睡眠维持困难可能是最常见的临床主诉[4]。

规范评估和管理帕金森病的睡眠障碍,对于提高帕金森病的整体诊疗质量、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5]。

为规范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和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组织专家编制了适合中国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的专家共识,以期对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临床规范化处理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帕金森病睡眠障碍与认知功能损害关系的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睡眠障碍与认知功能损害关系的研究进展

者中, 2 0 . 6 的患 者 存 在 睡 眠 障 碍 , 1 8 . 7 的 患 者 可 能 存 在
睡眠 障碍 。 国 内外 有 关 帕 金森 病 睡 眠障 碍 的发 生 率 不 同 , 其 原 因 除与 病 例 来 源 、 样 本构成有 关外 , 可 能 还 与 所 用 的 睡 眠 评价量表 、 睡 眠 障 碍 的判 断 标 准 有 很 大 关 系 。
是 发 展 成 帕 金森 病 的 临床 前 期 表 现 , 或 可 能 成 为 帕 金 森 病 早
期症状 , 出现 在 运 动 症 状 之 前 ] 。 1 帕金 森 病 睡 眠 障 碍 的 流 行 病 学
2 . 2 快 速 动 眼 睡 眠 行 为 障碍 快 速 动 眼 睡 眠 行 为 障碍 是 近 年 来 引 起 人们 关 注 的 一 种 类 型 。根 据 睡 眠 障 碍 国 际 分 类 诊 断标准 , 原 发 性 快 速 动 眼 睡 眠行 为 障 碍 的 临 床 诊 断 为 : ( 1 ) 多 导 睡 眠 图 显示 , 快 速 动 眼 睡 眠期 间 肌 肉失 弛 缓 ; ( 2 ) 至少 满 足 以下 一 项 , 既 往 存 在 与 睡 眠相 关 的 、 具 伤 害 性 或 潜 在 伤 害 性 的行为 , 如梦境扮演行为和( 或) 多导 睡 眠 图 显 示 存 在 快 速 动 眼睡期的异常行为; ( 3 ) 脑电图显示 , 快 速 动 眼 睡 眠 无癫 痫 样 放 电; ( 4 ) 不 能 被其 他 睡 眠 障碍 、 精神 障碍、 神 经 系 统 器 质 性

综 述 .
帕金森病睡眠障碍与认知功能损害关 系的研究进展
黄静 , 张 玉虎 , 王丽娟
关键词 : 帕金 森 病 ; 睡 眠障 碍 ; 认 知 障碍 ; 不 宁腿 综 合 征 ; 生 活质 量

中医在帕金森病合并睡眠障碍治疗中的应用

中医在帕金森病合并睡眠障碍治疗中的应用

中医在帕金森病合并睡眠障碍治疗中的应用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包括震颤、肢体僵硬和运动功能障碍。

除了运动障碍,许多帕金森患者还患有睡眠障碍,如失眠、嗜睡和梦呓等。

传统中医学在治疗帕金森病合并睡眠障碍方面有着独特的应用。

中医治疗帕金森病合并睡眠障碍的理论基础是“肝主筋,心藏神”。

中医认为,帕金森病的发生与肝经和心经的失调有关。

治疗的重点是调整肝经和心经的功能,以平衡人体的阴阳,达到治疗帕金森病合并睡眠障碍的目的。

针灸是中医治疗帕金森病合并睡眠障碍的常见方法之一。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整身体的能量平衡,改善睡眠质量。

在针灸治疗中,常用的穴位包括合谷、内关和睡床等。

通过针灸能够舒缓患者的肌肉紧张,放松身体,促进睡眠。

中药疗法也在中医治疗帕金森病合并睡眠障碍中起到重要作用。

根据中医的辨证施治方法,针对不同的症状和体质,中医医师会开出不同的中药方剂。

常用的中药包括当归、白芍和川芎等。

这些中药可以调节患者的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除了针灸和中药疗法,中医还强调患者的饮食调理。

根据中医的理论,适当的饮食可以改善身体的阴阳平衡,从而缓解帕金森病合并睡眠障碍的症状。

中医饮食调理主张减少辛辣刺激食物的摄入,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保持肠道的通畅,促进睡眠。

除了中医治疗,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采取一些自我调理的方法来改善睡眠障碍。

例如,定期锻炼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睡眠;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等等。

总结起来,中医在帕金森病合并睡眠障碍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

针灸、中药疗法和饮食调理是常见的治疗方法。

患者还可以通过自我调理来改善睡眠质量。

然而,中医治疗帕金森病合并睡眠障碍仍需要更多的科学研究和临床验证,以进一步完善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

未来,希望中医学能在帕金森病合并睡眠障碍的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障碍

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障碍
维普资讯
中华老年医学袈盍 2 生 Q 鲞箜 塑 0 旦箜
』 坐! :
:!:

综 述 ・
帕 金 森 病 患 者 的睡 眠 障碍
苏闻 王新德
与 R D有 密切的关系 。Cr l B o ea等【 3 l n i 1 对 0位用多巴胺能药 0
无法获得 准 确 的 数 字 , 总的 来讲 , 患 病 率 非 常 高 , 但 其 在
Fc r at 等 J o 的研究 中甚至 9 %的帕金森病 患者有 不同程度 8 的睡眠 障碍 。根据 S i 等 L 的研究 , mt h 2 帕金森病 患者 中女性 (1 ) 4 % 较男 性 ( 5 更 易 患 睡眠 障碍 , Hl n等L 则认 2 %) 而 ie t 4 J 为: 在入睡困难方面不存在性 别差异 , 女性 只是 比男性较 易 出现多梦 、 易醒和 睡眠持 续 障碍 。帕金森病 患 者配 偶睡 眠 障碍 的患病率 也高于健康人 , 且女性多于 男性 , 这与帕金 森
二、 睡眠 障碍 的类 型 帕金 森病患者的睡眠障碍 大致有 以下 3种 类型 : 失眠 、
深 眠状 态 及 日间 睡 眠 过 多 。最 近 文 献 还 报 道 了 帕 金 森 病 患 者的睡眠障碍 , 用多 巴胺能 药物 及血 浆 D 服
松果体素水平 无 明确 的相 关性[,1 。伴有 抑郁 症 的帕金 4,j 66 森病患 者 E S和 E F的患病率均 明显增 加 , D D 应用抗抑 郁药 物可 以改善 E S和 E F的症状 , 有 焦虑 症 的患 者 , 用 D D 伴 服 大量抗 焦虑药后可 出现 E S5 , D (65。 ,1 3 4 .睡眠 发作 : 眠发作 与 发作 性 睡病类 似 , 睡 表现 为无 先兆的、 作性的、 可抗拒 的睡眠, 般持续几秒钟。 发 不 一 Fu h等L 早 报 道 8位 服 用 pa pxl rct 1 最 7 r eo mi e和 1位 服 用 rp il 的帕金 森病 患 者 , 药 后 出 现 开 车 时 睡 眠发 作 。 oir e no 停 最近 的研究认为 , 巴胺 受体 激 动剂 和多 巴胺 替代药 物 均 多 可导致 睡眠发作 , 可通 过调 整药 物剂 量来 减少 此类 副作 并

帕金森病患者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的多导睡眠图研究

帕金森病患者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的多导睡眠图研究

Journal of China-Japan Friendship Hospital,2020Feb,Vol.34,No.1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20年第34卷第1期11帕金森病患者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的多导睡眠图研究张向飞I,郑文静打侯春蕾1,荣培1,王康1,焦劲松”,李旭东2(1.中日友好医院神经科,北京100029;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认知障碍科,北京100070)摘要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的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发生率、睡眠结构及脑电图的电生理改变。

方法:选择PD患者32例。

同时纳入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组25例。

应用日本光电32导9200K脑电图机,所有患者均在神经科病房长程脑电监测室完成视频多导睡眠电生理监测(V-PSG),记录脑电图、眼球运动、下颌和肢体肌电活动、心电图、经鼻气流、胸腹部呼吸运动、血氧、鼾声,同步视频监测患者的行为。

使用Polysmith软件分析呼吸、运动等相关指标,并视觉评估睡眠分期。

结果:PD组患者有I期睡眠时间和比例增多、慢波睡眠比例减少的倾向,其余睡眠结构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

PD组20例患者(62.5%)呈现快速眼动期骨骼肌肌张力不消失,其中6例(1&8%)患者伴有夜间活动和言语;对照组有4例(16%)在快速眼动期骨骼肌肌张力不消失,无言语及肢体活动。

2组之间睡眠行为障碍(RBD)出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PD组患者伴睡眠行为障碍(RBD)发生率较高。

V-PSG监测可以提高PD患者伴RBD的诊断。

关键词:帕金森病;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视频多导睡眠电生理监测中图分类号:R741.0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0025(2020)01-0011-04doi:10.3969/j.issn.1001-0025.2020.01.003The study on 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 in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by polysomnography//ZHANG Xiang-fei, ZHENG Wen-jing,HOU Chun-lei,et al//Journal of China-Japan Friendship Hospital,2020Feb,34(1):11-14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of sleep behavior and the incidence of 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in patients with Parkinson z s disease(PD).Methods:Thirty-two patients with PD were included,while twenty-five age and sex matched healthy controls were also enrolled.All cases were video-monitored with records of electroencephalography,electrooculography and electromyography on the chins and limbs,electrocardiography,nasal airflow,thoracic and abdominal respiratory movement,blood oxygen and snore.The sleep architecture and other parameters were analyzed through the software of Polysmith and vision.Results:Compared to healthy control group,PD group was found to have a trend of longer period and per­centage of stage I,and less percentage of stage slow-wave sleep.Twenty patients(62.5%)with PD were consid­ered as RBD,which had loss of atonia,and six of them(18.8%)were recorded with night behaviors and talks.Four patients(16%)showed no disappearance on submendibular electromyography in REM stage,no lingual or limb activity.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RBD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1).Conclu­sion:There is higher incidence of sleep behavior disorder in PD group,the V-PSG may improve the sensitivity of diagnosis for RBD.Key words Parkinson5s disease;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video-polysomnographyAuthor's address Department of Neurology,China-Japan Friendship Hospital,Beijing100029,China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变性病,其临床表现为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及姿势平衡障碍等运动1*本文通讯作者,E-mail:j iaojinsong@作者简介:张向飞(1985-),男,技师。

睡眠呼吸障碍与帕金森病

睡眠呼吸障碍与帕金森病
维普资讯
# 年 医学 杂志 20 老 02年 2月第 2 1卷第 1 期
C nJc 川 .F 2( ,V I 1 N t 小 1O t 2 . l 3_
俘引起长期反复发作 睡眠低 氧 . 可使胰 岛素对 受体 的塞 和
均需 做 多 导睡 眠 c
存. 症状相互掩盖 , 病情 复 杂 : 珍断糖碌病 腺常 规 卒腹 血 糖外 , 必须青餐后 2h 血糖 , 为早期糖尿病 往往是 餐后 一 冈 搪升高往前 . 空腹血糖异常在 后 , 为避免漏 渗 搜 甲期查m 糖耐 量 异 常 者 , 好 行 葡 萄 柳 耐 最试 骑 剥 于 老年 人 最 O& S S H 诊断应注意 下 几点 : 【 无论有 无打 鼾 . f) 有条件 要直接舰察老年人 的睡眠状态 ( 特别要教会家属舰察 ) ( ) ;2 肥胖 、 打鼾重 , 并有 鼻咽 口腔解 剖异常 ;3 白天严 重 嗜睡, f) 知障碍明显 . 夜尿多与脑部 及泌屎系统疾病程度 小平行 ; ( 4 瘦间心律失常多于白天 ,『 f压 起高 , 『 L 波动大 易控 制; l) 5肺动脉高压 , 红细胞增多原围来 明 有 f任何一 条者
帕会森病或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是静 止性震鲕 、 握直 运 动迟缓和姿势 反射减弱或消失 根据病 周小 同 口分为 3人 J
类 : 金森病 、 帕 帕金 森 综 合 征 和 帕 金 森 卺 加 征 。主 要 临 珠表
胺有 叭 和 眦 两种受体 , 受体 激动剂 可导致 解觉反应 , 叭
D 受体拈抗 剂则有 镇静 作用 ; 2受体 激动 剂减少 总睡 1 D
现为震颤 、 强直和运动迟 缓 l 姿势反 射消失 震彭 为静 【 』 性的, 在活动时消失 , 典型 的为太拇 指搓丸样震颤 全 身发

帕金森病患者睡眠-觉醒障碍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进展

帕金森病患者睡眠-觉醒障碍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进展

㊃综述㊃基金项目: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课题计划项目焦虑对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的影响(20130281)通信作者:顾平,E m a i l :g pw h 2000@126.c o m 帕金森病患者睡眠-觉醒障碍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进展方鹏洪,解冰川,马 速,顾 平(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河北石家庄050031) 摘 要:帕金森病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帕金森病除了表现为运动症状外,非运动症状也是常见和重要的临床症状,睡眠障碍则尤为明显,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导致患者丧失生活能力最常见的非运动症状㊂因此加强对睡眠障碍的认识㊁正确评估及合理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㊂本文对帕金森病睡眠-觉醒障碍发病率㊁病因及发病机制㊁常见临床表现㊁评估和治疗进行综述,以提高对帕金森病睡眠的关注,早诊断㊁早治疗,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㊂关键词:帕金森病;睡眠障碍;患病率中图分类号:74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583X (2019)09-0855-06d o i :10.3969/j.i s s n .1004-583X.2019.09.019 帕金森病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帕金森病除了表现为运动症状外,非运动症状也是常见和重要的临床症状,而睡眠障碍是帕金森病最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㊂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障碍包括夜间睡眠障碍和白天睡眠障碍两大类,前者主要有失眠㊁不宁腿综合征㊁周期性腿动㊁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㊁夜惊症㊁睡眠呼吸障碍等,后者包括白天过度嗜睡㊁睡眠发作等㊂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的患病率约为40%~98%[1],中重度的夜间睡眠障碍约33%[2]㊂而且随疾病进展其睡眠障碍发病率也在上升,睡眠障碍问题严重影响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重患者的功能障碍,可导致意外伤害㊁情绪障碍㊁加重认知功能损害及影响其他非运动功能,使得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增加照料者负担[3]㊂本文就帕金森病睡眠-觉醒障碍疾病的类型㊁发病率㊁病因及发病机制㊁常见临床特点㊁评估方法及治疗进行综述㊂1 帕金森病的睡眠-觉醒障碍临床特点1.1 帕金森病夜间睡眠障碍 帕金森病的夜间睡眠障碍主要包括失眠障碍㊁不宁腿综合征(R L S )㊁周期性腿动(P L M D s )㊁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 B D )㊁夜惊症㊁睡眠相关性呼吸障碍(S B D )等㊂这些疾病可以单个或多个同时发生,也可发生在帕金森病的任何阶段,有时可作为首发症状出现,严重影响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4]㊂1.1.1 失眠 失眠是帕金森病睡眠障碍中较早㊁较多的类型,约占27%~80%[5]㊂通常表现是入睡困难㊁夜间频繁的觉醒及早醒㊂其原因首先可能与帕金森病本身有关,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α-突触核蛋白沉积的神经元位于脑干睡眠-觉醒中枢及丘脑皮质通路,神经元的退行性改变可直接影响睡眠/觉醒机制导致睡眠中断,特别是调节睡眠功能的神经递质如去甲肾上腺素㊁5-羟色胺㊁多巴胺㊁γ-氨基丁酸的损害㊂其次失眠还与帕金森病夜间患者的运动症状(如翻身困难㊁肢体强直)及运动并发症(剂末现象㊁异动症)有关;帕金森病患者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尿频㊁夜尿增多㊁体位性低血压等也影响睡眠质量;再者抗帕金森病药物(如多巴丝肼㊁苯海索㊁司来吉兰等)也会影响患者的睡眠;此外疼痛㊁情绪㊁以及其他睡眠障碍性疾病(如昼夜节律紊乱㊁R L S ㊁P L M S ㊁R B D 等)也会导致失眠,这些原因导致帕金森病患者睡眠连续性破坏㊁睡眠片段化影响睡眠质量,增加患者疲惫感,使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下降[6]㊂1.1.2 不宁腿综合征(R L S ) 帕金森病患者R L S 患病率8.41%~34.86%,帕金森病诊断后存在随着帕金森病疾病进展R L S 患病率增高的现象[7],而原发性R L S 患病率为5%~15%,且患病率在一般人群和不同种族人群中不等㊂帕金森病和R L S 之间的因果关系仍存在争议[8-9]㊂R L S 临床表现为强烈活动下肢的欲望;包括如自发的㊁难以忍受疼痛㊁异常感觉等,且睡眠中多伴有P L M s ,多见于下肢,休息时加重,活动后缓解,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㊂目前㊃558㊃‘临床荟萃“ 2019年9月20日第34卷第9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S e pt e m b e r 20,2019,V o l 34,N o .9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R L S病理生理学机制主要包括多巴胺能系统障碍㊁基因因素㊁铁代谢异常等方面,一般认为,纹状体多巴胺传递异常与R L S的发生密切相关,帕金森病患者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导致纹状体多巴胺缺乏是R S L的重要原因,而多巴胺能药物则通常可用于治疗R L S㊂而在缺铁贫血患者中,R L S的发病率更高,铁为酪氨酸羟化酶的重要辅助因子,而酪氨酸羟化酶是一种限速酶影响着机体内多巴胺合成,所以铁在多巴胺神经递质的调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㊂L a i等[10]做过R L S动物模型相关实验,缺铁的大鼠存在较低的红细胞压积水平,出现R L S的症状,在给铁缺乏的大鼠喂食标准含铁食物后,红细胞压积恢复到正常水平,睡眠质量得到改善,觉醒和慢波睡眠的平均持续时间增加,在清醒和睡眠中,周期性的腿部运动都会减少㊂1.1.3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 P L M D s是一种特殊的睡眠障碍,其特征是睡眠中周期性肢体运动导致半夜频醒,在成人中患病率估计为4%~11%[11],而约30%的帕金森病患者在睡眠中可出现P L M D s[12],并常与R L S伴发,且多发生于睡眠非快速动眼期,表现为出现腿部刻板的㊁重复的屈曲动作,以下肢多见,表现为拇趾背屈,伴有踝㊁膝㊁髋关节部分弯曲,故而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甚至导致失眠㊂目前研究发现帕金森病的P L M D的发生与帕金森病患者中枢多巴胺能功能的损害有关,而P L M S 发生频率会随着多巴胺能药物的使用而降低[13]㊂有研究运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 P E C T)对帕金森病患者进行扫描试验,发现其纹状体的1-B-3C I T(多巴胺转运体S P E C T显像剂)亲和力与P L M S指数呈负相关,这也间接说明了P L M D与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丢失相关[12,14]㊂1.1.4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 B D) R B D是一种发生在R E M睡眠中的睡眠行为异常,表现快速眼动(R E M)睡眠期肌张力迟缓消失(RWA),出现各种复杂㊁激烈的运动行为,且多于梦境相关,如拳打㊁脚踢㊁翻滚㊁喊叫或可反复坠床等,可导致患者或床伴受伤[15]㊂有研究报道,58%帕金森病患者出现RWA[16],我国帕金森病患者中R B D的患病率约为22.2%~60.0%[7,17],目前帕金森病患者出现R B D 机制不明确,当前研究认为R B D的产生与调节R E M期睡眠失张力的脑干通路损伤密切相关,脑干区多个相关核团控制㊁支配着R E M期睡眠的产生与调节,并且是其相互作用的结果,脑干中含有与造成R E M有关的开关结构神经元,其中维持R E M睡眠期兴奋与静息的神经元分别称为 R E M-o n 神经元和 R E M-o f f 神经元,共同组成 开-关 模型,其调控非快速眼动睡眠期与快速眼动睡眠期的转换㊂利用R B D猫的模型研究发现, R E M-o n 神经元位于脑桥蓝斑腹侧,其向上投射可引起脑电活动和意识改变,其向下投射可抑制肌张力和快速眼动睡眠期自主神经功能,而 R E M-o f f 神经元位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核和脑桥外侧被盖,这两个区域的神经元失活可以引起异态睡眠增加[18-19]㊂1.1.5夜惊症夜惊症主要表现为睡眠中突然醒来,伴随着尖叫或呼喊㊁强烈的自主神经兴奋症状(心跳加速㊁呼吸急促㊁大汗)以及压倒一切的焦虑与恐惧㊂一项基于对1447例43~89岁的帕金森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中发现,夜惊占3.9%,幻觉占15.3%[20-21]㊂目前相关报道较少且病因未明确,有学者认为帕金森病患者中的夜惊症状可能是长期使用多巴胺能药物产生幻觉症状的首发表现㊂其中约40%患者有药物诱发的幻觉,85%药物诱发幻觉的患者存在睡眠障碍[22]㊂1.1.6睡眠相关性呼吸障碍(S B D) S B D是以睡眠期呼吸异常为特征,包括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㊁中枢性性睡眠呼吸暂停㊁睡眠相关低氧血症与肺泡低通气㊂研究报道20%~60%帕金森病出现明显的呼吸暂停[4],其发病原因可能与帕金森病本身有关,神经退行性病变向脑干延伸,从而导致呼吸中枢功能的损害㊂此外肌强直导致上气道阻力增加,呼吸肌无力,加重患者呼吸功能障碍,帕金森病的不自主运动可能影响上气道肌肉结构导致上气道阻塞㊁膈肌运动失调,而帕金森病自主神经功能障对患者的呼吸亦有影响[7]㊂1.2日间睡眠障碍帕金森病的日间睡眠障碍要包括日间过度思睡(E D S)与睡眠发作(S O S),患者处于应当觉醒状态的时候,在不适宜的时间地点出现短暂睡眠或思睡,可发生于白天的任何时候,甚至是早晨,对患者的日常生活㊁工作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㊂1.2.1日间过度思睡(E D S) E D S指在日间应该清醒的时间里出现不恰当地入睡,而入睡时间与场景的不确定性是帕金森病患者致残以及潜在的危险因素之一,我国帕金森病患者中E D S的患病率约为13.2%~46.9%[7],其发生频率随着帕金森病病情加重和病程延长而增加[23]㊂目前研究认为帕金森病㊃658㊃‘临床荟萃“2019年9月20日第34卷第9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S e p t e m b e r20,2019,V o l34,N o.9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患者E D S发病机制可能与调控正常睡眠觉醒节律的脑区和多巴胺能系统变性有关㊂长期大剂量使用多巴胺能药物㊁抗胆碱药物和苯二氮卓类药物亦可引起E D S,此外E D S的发生也与帕金森病伴随的夜间睡眠障碍(如失眠㊁R B D㊁S B D㊁R L S㊁P L M D)㊁遗传因素㊁男性㊁病程与疾病分期㊁下丘脑分泌激素紊乱㊁自主神经功能障碍㊁抑郁症等有关[24]㊂1.2.2睡眠发作(S O S) S O S表现为突然发作㊁无法抗拒的过度思睡,且在无知觉的情况下入睡的现象,症状持续几秒至数十秒,据一项临床人口学数据发现,约39%帕金森病患者存在S O S,其发作与帕金森病本身严重程度㊁睡眠障碍㊁R B D㊁糖尿病有关㊂帕金森病患者S O S可出现于任何时候,因此具有一定的危险性[25]㊂S O S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明确,其发生多认为是多因素所致,其中脑部结构异常起重要的作用,多项研究表明帕金森病患者脑脊液中普遍存在下丘脑分泌素(H c r t/O r e x i n)水平偏低,而H c r t/O r e x i n是睡眠-觉醒周期调节中的主要促醒物质,其帕金森病神经变性病变可损伤致下丘脑H c r t/O r e x i n能神经元受损凋亡㊁激素分泌减少导致脑脊液H c r t/O r e x i n水平显著降低或缺失,进而导致睡眠发作㊂此外服用多巴胺能药物㊁高龄㊁夜间运动障碍㊁睡眠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因素亦与S O S有关[26]㊂2帕金森病睡眠-觉醒障碍评估帕金森病睡眠-觉醒障碍评估主要包括主观评估与客观评估,可根据临床需要先选择相关的主观量表进行初筛,目前主要有4个量表可以使用[27-28]:爱泼沃斯嗜睡量表(E S S)㊁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 S Q I)㊁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 D S S)㊁帕金森病预后量表-睡眠部分㊂如主观评估有S B D㊁P L M D㊁R B D 等可再进行客观评估[27-29],如可利用P S G进行夜间睡眠评估,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M S L T)㊁清醒状态维持能力检查(MWT),体动记录仪则可结合睡眠日记进行评估㊂2.1主观评估2.1.1 E p w o r t h嗜睡量表(E S S) E S S是当前国际公认的评估日间嗜睡问卷,评定在下述8种日常情况下有嗜睡的可能性:静坐阅读书刊时;看电视时;公共场合久坐不动时(如开会或在电影院);乘车时间>1小时,中间不休息;在环境允许,午后卧床休息时;坐下与他人谈话时;午餐中无含酒精类饮品摄入,餐后安静地坐着;遇到堵车停车数分钟内㊂以上每种情况评分为0~3分,共4个等级;评分总分0~ 24分,评分7~9分时为可疑日间嗜睡,若ȡ10分则提示存在过度嗜睡或有较大风险的突发睡眠㊂评分11~15分提示可能存在日间过度嗜睡;评分>16分即诊断日间嗜睡㊂2.1.2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 S Q I) P S Q I广泛应用于睡眠质量评估,其包括19项自评和5项他评项目㊂分为P S Q I-A(睡眠质量)㊁P S Q I-B(入睡时间)㊁P S Q I-C(睡眠时间)㊁P S Q I-D(睡眠效率)㊁P S Q I-E(睡眠障碍)㊁P S Q I-F(睡眠药物)㊁P S Q I-G(日间功能障碍)7个成份,每个项目按等级计0~3分,综合各项目总得分为P S Q I总分,分值范围为0~21,得分越高,提示睡眠质量越差,总分在11~15分通常提示睡眠质量不佳,总分在16~21分则提示睡眠质量很差㊂2.1.3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 D S S) P D S S是用来评估帕金森病患者各种常见睡眠问题的特定量表,共有15项㊂有关于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问题,每项问题评分均是从0分(症状极严重且持续)至10分(无症状),可以分别从患者夜间总体睡眠质量㊁入睡和睡眠维持困难㊁是否有P L M D和R L S㊁夜间精神夜间尿频夜间运动症状㊁次日睡眠后精神恢复情况㊁白天过度瞌睡等方面评估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情况,通过该量表检查可以更为全面地评估帕金森病的睡眠情况了解其睡眠障碍潜在原因㊂2.1.4帕金森病致残量表-睡眠部分(S C O P A-S) S C O P A-S也是帕金森病特异的睡眠评定量表,通过评估最近1个月帕金森病患者11项睡睡眠障碍的出现频率来评价睡眠总体状况,分为夜间与日间睡眠障碍两大类,夜间睡眠问题包含入睡困难㊁卧床醒觉时间长㊁频繁觉醒㊁早醒㊁总体睡眠时间少等5个部分;日间嗜睡包含无意中睡着㊁静坐时睡着㊁看电视时睡着㊁与人谈话时睡着㊁思考问题时睡着㊁维持醒觉困难等6个部分,每一项0(无症状)至3分(经常),该量表可有效均衡白天夜间睡眠障碍的评定条目,但是无法评估睡眠障碍潜在原因㊂2.2客观评估2.2.1多导睡眠监测(P S G) P S G是目前较为常用的睡眠监测方法,通过连续检测帕金森病患者夜间的呼吸㊁动脉血氧饱和度㊁脑电图㊁心电图㊁心率等指标,客观评估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效率㊁睡眠结构㊁醒觉指数㊁睡眠呼吸低通气指数等指标,还可用于确诊P L M D s㊁S B D㊁R B D,但是由于P S G检查费用㊃758㊃‘临床荟萃“2019年9月20日第34卷第9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S e p t e m b e r20,2019,V o l34,N o.9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较贵㊁耗时较长,帕金森病患者存在夜间运动困难㊁尿频等因素,影响监测的依从性,因此并未在临床得到充分应用㊂2.2.2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M S L T)M S L T通过让受试者分别于8㊁10㊁12㊁14㊁16点开始进行5次小睡,每次20分钟且两次测试之间受试者保持清醒,测试其平均睡眠潜伏期㊁R E M睡眠潜伏期㊁异常R E M出现的次数来客观判断其日间嗜睡程度的一种方法,通过计算平均睡眠潜伏期时间与5次小睡试验中共出现入睡期R E M睡眠次数,若平均睡眠潜伏期<5分钟为嗜睡,5~10分钟称为 灰色带 ,> 10分钟为正常,若出现2次或以上R E M睡眠,加上不可抗拒的睡眠发作㊁猝倒发作㊁入睡前幻觉㊁梦魇等,则强烈提示有发作性睡病㊂2.2.3清醒状态维持试验(MWT) MWT用以检测患者清醒状态维持能力,检查过程中,①受试者坐在舒适的椅子上;②请其静坐并尽可能保持清醒;③受试者不用闭眼,MWT有2种,分别为20m i n/次和40m i n/次,每次患者出现15秒睡眠后即可终止检查,每天进行4~5次㊂若平均睡眠潜伏期<20 m i n,则提示清醒状态维持能力受损,该项检查多用于帕金森病患者从事驾驶等清醒状态维持能力评估㊂2.2.4体动记录仪通过记录睡眠-觉醒的肢体运动情况,持续测量肢体的运动状态和运动量,间接地反映出睡眠-觉醒的情况,其作为一个客观睡眠监测的辅助工具,其经济㊁简单㊁易操作,能在自然状态下连续监测多日等特点,适用于有些疾病严重不能行P S G监测的帕金森病患者,但其而非脑电活动的记录,且没有统一的判读规则,因此需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来提高其准确度,例如结合睡眠日记以确定开关等时间,其主要用于判断是否存在昼夜节律障碍㊂帕金森病睡眠障碍表现形式多样,需选择合理的评估方法对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类型进行确定,主观评估量表经济㊁易行㊁操作简单,可以在临床中进行普遍初筛,但其对无法通过病史诊断的情况不能确诊,客观评估则可以很好的弥补这一缺陷,例如P S G既可以客观的评估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效率㊁睡眠结构㊁觉醒指数,还可以对P L M D S㊁S B D㊁R B D㊁E S S等进行客观评估,但是其大多检查费用昂贵㊁操作程序较繁琐㊁耗时较长,需要患者的配合,因此并未在临床广泛应用㊂3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治疗目前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与药物治疗,但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㊂3.1非药物治疗3.1.1睡眠卫生教育与心理辅导养成良好睡眠习惯,消除对失眠关注与恐惧,是治疗失眠的基础[29]㊂源于焦虑与抑郁的帕金森病失眠患者相应的心理治疗,必要时使用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30]㊂3.1.2帕金森病患者失眠认知行为治疗(C B T-I)无论病因如何,认知行为疗法被认为是帕金森病患者失眠的首选治疗方法(美国睡眠医学学会推荐的A级治疗),有相关研究显示,C B T-I可以能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帮助慢性失眠患者减少催眠药的使用[31]㊂3.1.3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C P A P)可增加通气量,减少睡眠呼吸暂停事件,增加氧饱和度,增加深睡眠时间,C P A P治疗可用于改善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帕金森病患者睡眠质量和白天嗜睡[26,28]㊂3.1.4合理药物调整针对病因调整药物,减轻治疗药物的影响[7],如安坦可致抑郁㊁嗜睡㊁意识混浊,金刚烷胺诱发头痛㊁失眠㊁焦虑㊁异常做梦,普拉克索则可致睡眠发作㊁嗜睡㊁幻觉等㊂3.2药物治疗3.2.1失眠帕金森病失眠的治疗包括失眠本身治疗和帕金森病进展中继发性失眠治疗,首先应对帕金森病患者失眠原因和亚型进行评估,根据病因进行治疗,与夜间运动症状有关的失眠,应首先考虑使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㊁长效左旋多巴制剂与B型单胺氧化酶抑制剂㊂如果帕金森病患者失眠在夜间运动症状的优化治疗后仍不能得到改善,则可以考虑传统治疗失眠的药物,非苯二氮卓类药物(佐匹克隆㊁右佐匹克隆)㊁褪黑素亦可用于帕金森病患者失眠[7]㊂对于伴有抑郁情绪帕金森病失眠,可以选取具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如米氮平㊁曲唑酮㊁多虑平,可显著改善伴发抑郁帕金森病患者失眠[32];此外文献报道中成药方面养血清脑颗粒,对帕金森病的失眠状况改善亦有较好的临床效果[33]㊂3.2.2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 B D)首先应该停止或替换掉可能恶化或诱发R B D的药物㊂褪黑素可以恢复R B D患者快速眼动期时的肌肉弛缓,其有效且较为安全是治疗帕金森病患者R B D的首选方法[7]㊂氯硝西泮是治疗特发性R B D最为有效的药物,美国神经病学会曾推荐氯硝西泮用于帕金森㊃858㊃‘临床荟萃“2019年9月20日第34卷第9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S e p t e m b e r20,2019,V o l34,N o.9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病患者的R B D治疗,其可减少位相性肌电活动㊁减少R B D的发生,但其有成瘾㊁跌倒㊁肌无力㊁E D S的风险,应谨慎使用[34]㊂如果单用褪黑素及氯硝西泮治疗无效,可以考虑两者联合使用[22],此外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可能对帕金森病的R B D有效,有回顾性研究证实,多数R B D患者在应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后,R B D症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但其不良反应如恶心㊁运动障碍㊁低血压㊁头晕㊁嗜睡等也应引起关注[35]㊂3.2.3 R L S和P L M D s强调缓解R L S与P L M D s 症状,提高患者的夜间睡眠质量㊂多巴胺激动剂普拉克索㊁罗匹尼罗可作为R L S和P L M D s首选药物,睡前低剂量即可以改善症状,减少周期性腿动,提高睡眠质量[36]㊂针对R L S,首先应该尽可能停止可能诱发或加重R L S症状的药物,对于轻度的R L S,建议调整生活方式及加强卫生睡眠教育,可用最低有效剂量的长效多巴胺能药物预防症状加重㊂对于中重度R L S,则强烈建议多巴胺激动剂(如罗戈替汀透皮贴)[7],在2018年的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管理建议中,因缺乏随机对照实验证据未推荐罗匹尼罗㊁普拉克索与普瑞巴林㊂但是近年来亦有研究发现普瑞巴林治疗R L S较为有效且安全,A l l e n等[37]使用普瑞巴林300m g/d㊁普拉克索0.25m g/d及普拉克索0.5m g/d,在40周与52周时发现普瑞巴林组R L S症状恶化率较普拉克索0.5m g组显著下降㊂也有研究显示,普拉克索联用加巴喷丁治疗R L S疗效较好,患者耐受性较好,亦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38],但不良反应所致的共济失调㊁思维异常㊁头痛㊁腹泻㊁便秘㊁口干及血尿素氮升高㊁电解质紊乱等症状也应注意㊂3.2.4日间嗜睡首先应该除外E D S是否与药物㊁夜间睡眠或其他睡眠障碍相关,尽可能停止或减少导致嗜睡相关药物的使用㊂可以调整㊁滴定多巴胺能药物,推荐司来吉兰与左旋多巴合用可以减少E D S㊂阿莫西汀则通常用于帕金森病抑郁症患者的E D S治疗[7]㊂此外,中枢兴奋剂可激活下丘脑觉醒中枢达到催醒作用,研究显示,莫达非尼可使主观嗜睡感和疲劳感下降,从而改善其日间觉醒[39],但对老年人㊁有心血管疾病患者要慎用㊂综上所述,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觉醒障碍发生率高,并且影响其生活质量㊂因此,根据其睡眠的特点㊁影响因素与临床表现,作出正确而全面的评估并给予相应的干预,进行合理的治疗,从而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质量和运动及其他非运动症状,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㊂参考文献:[1]王雪梅,冯涛,顾朱勤,等.帕金森病睡眠障碍与非运动症状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7(5): 507-510.[2]v a n G i l s t MM,C r a m e rI C,B l o e m B R,e ta l.A g r o u n d e dt h e o r y s t u d y o n t h e i n f l u e n c e o f s l e e p o nP a r k i n s o n's s y m p t o m s[J].B M CR e s e a r c hN o t e s,2016,9(1):299.[3]I r a n z oA.P a r k i n s o nd i s e a s e a n ds l e e p:s l e e p–w a k e c h a n g e si n t h e p r e m o t o r s t a g e o fP a r k i n s o nd i s e a s e;i m p a i r e do l f a c t i o na n do t h e r p r o d r o m a lf e a t u r e s[J].C u r r N e u r o l N e u r o s c i,2013,13(9):373.[4] L o d d o G,C a l a n d r a-B u o n a u r a G,S a m b a t i L,e t a l.T h et r e a t m e n to fs l e e p d i s o r d e r si n P a r k i n s o n's d i s e a s e:f r o mr e s e a r c h t o c l i n i c a l p r a c t i c e[J].F r o n tN e u r o l,2017,8:42.[5] Y uS Y,L i u Z,S u n L,e t a l.R e l e v a n tf a c t o r s o fs l e e pd i s o r de r s a n dt h e i r i nf l u e n c e so nt h e q u a l i t y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P a r k i n s o nd i s e a s e[J].C h i nJC l i n,2012,6:3956-3963. [6]黄婷婷,张勇,卢祖能.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病理生理学机制㊁分类和治疗[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23):6028-6031.[7] L i u C F,W a n g T,Z h a n S Q,e t a l.M a n a g e m e n tr e c o mm e n d a t i o n s o n s l e e p d i s t u r b a n c e o f p a t i e n t s w i t hP a r k i n s o n'sd i s e a s e[J].C h i n e s e M e dJ(E n g l),2018,131(24):2976.[8] F e r e s h t e h n e j a d S M,S h a f i e e s a b e t M,S h a h i d i G A,e t a l.R e s t l e s s l e g s s y n d r o m e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P a r k i n s o n'sd i s e a s e:ac o m p a r a t i v e s t ud y o n p re v a l e n c e,c l i n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q u a l i t y o f l i f ea n dn u t r i t i o n a l s t a t u s[J].A c t a N e u r o lS c a n d, 2015,131(4):211-218.[9] M o c c i aM,E r r oR,P i c i l l o M,e t a l.Af o u r-y e a r l o n g i t u d i n a ls t u d y o n r e s t l e s sl e g ss y n d r o m ei n P a r k i n s o n d i s e a s e[J].S l e e p,2016,39(2):405-412.[10] L a iY Y,C h e n g Y H,H s i e hK C,e t a l.M o t o r h y p e r a c t i v i t y o ft h e i r o n-d e f i c i e n t r a t-a n a n i m a l m o d e l o f r e s t l e s s l e g s s y n d r o m e[J].M o v e m e n tD i s o r d,2017,32(12):1687-1693.[11] L i g u o r i C,P l a c i d iF,S t e f a n iA,e ta l.R o t i g o t i n ee f f e c to ns l e e p i n a d e n o v o P a r k i n s o n'sd i s e a s e p a t i e n ta f f e c t e d b yp e r i o d i c l i m b m o v e m e n td i s o r d e r[J].P a r k i n s o n i s m R e l a tD, 2015,21(12):1476-1478.[12] H a p p eS,P i r k e rW,K l S c hG,e t a l.P e r i o d i c l e g m o v e m e n t s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P a r k i n s o n's d i s e a s e a r e a s s o c i a t e dw i t h r e d u c e ds t r i a t a l d o p a m i n e t r a n s p o r t e r b i n d i n g[J].JN e u r o l,2003,250(1):83-86.[13]I r a n z oA.S l e e p i nn e u r o d e g e n e r a t i v ed i s e a s e s[J].S l e e p M e dC l i n,2016,11(1):1-18.[14] Hög l B,S t e f a n iA.R e s t l e s s l e g ss y n d r o m ea n d p e r i o d i cl e gm o v e m e n t s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m o v e m e n t d i s o r d e r s:s p e c i f i cc o n s ide r a t i o n s[J].M o v e m e n tD i s o r d,2017,32(5):669-681.[15] C l a a s s e nD O,J o s e p h s K A,A h l s k o g J E,e ta l.R e m s l e e p㊃958㊃‘临床荟萃“2019年9月20日第34卷第9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S e p t e m b e r20,2019,V o l34,N o.9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b e h a v i o r d i s o r d e r p r ec ed i n g o t he r a s p e c t sof s y n u c l e i n o p a t h i e sb y u p t oh a l fac e n t u r y[J].N e u r o l o g y,2010,75(6):494-499.[16] B jør n a råK A,D i e t r i c h s E,T o f t M.C l i n i c a l f e a t u r e sa s s o c i a t e dw i t hs l e e p d i s t u rb a nc e s i nP a r k i n s o n sd i se a s e[J].C l i nN e u r o lN e u r o s u r,2014,124:37-43.[17]刘姝,苏庆杰,黄如萍,等.帕金森病伴发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的相关性研究[J].疑难病杂志,2015,14(7):689-691.[18]吴丹,白景珍.帕金森病伴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的发病机制及诊治的相关研究[J].医学综述,2018,24(2):326-330.[19]姜海洋,黄金莎,王涛.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与神经变性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7,17(10):717-722.[20] Y l i k o s k iA,M a r t i k a i n e n K,P a r t i n e n M.P a r a s o m n i a sa n di s o l a t e d s l e e p s y m p t o m s i nP a r k i n s o n's d i s e a s e:a 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s t u d y o n661p a t i e n t s[J].JN e u r o l S c i,2014,346(1-2):204-208.[21] B h i d a y a s i r iR,S r i n g e a n J,R a t t a n a c h a i s i t W,e t a l.T h es l e e p i n g b r a i ni n P a r k i n s o n'sd i s e a s e:af o c u so nr e m s l e e pb e h a v i o u r d i s o r d e r a n d r e l a t e d p a r a s o m n i a s f o r p r ac t i c i n gn e u r o l o g i s t s[J].JN e u r o l S c i,2017,374:32-37. [22] F e n e l o n G,M a h i e u x F,H u o n R,e ta l.H a l l u c i n a t i o n si nP a r k i n s o n's d i s e a s e:p r e v a l e n c e,p h e n o m e n o l o g y a n d r i s kf a c t o r s[J].B r a i n,2000,123(4):733-745.[23]郭配,张晓韬.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7,44(3):332-335.[24] F a l u p-P e c u r a r i uC,D i a c o n uŞ.S l e e p d y s f u n c t i o ni n P a r k i n s o n'sd i se a s e[J].I n tR e vN e u r o b i o l,2017,133:719-742.[25] T췍v o r aD G F,d e B r u i n VM S,L o p e s G a m a R,e ta l.T h en a t u r e o f e x c e s s i v e s l e e p i n e s s a n d s u d d e n s l e e p o n s e ti nP a r k i n s o n's d i s e a s e[J].S l e e p S c i e n c e,2014,7(1):13-18.[26]肖伏龙,张俊,韩芳.发作性睡病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7,17(9):644-647.[27]严金柱,季晓林.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主客观评估方法[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9,42(6):417-419.[28]张成.睡眠质量的评价方法[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6,3(4):196-200.[29] R o d r i g u e sT M,C a s t r oC a l d a sA,F e r r e i r a J J.P h a r m a c o l o g i c a li n t e r v e n t i o n sf o r d a y t i m e s l e e p i n e s s a n d s l e e p d i s o r d e r si nP a r k i n s o n'sd i s e a s e:s y 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a n d m e t a-a n a l y s i s[J].P a r k i n s o n i s m R e l a tD i s o r d,2016,27:25-34. [30]吴江,贾建平.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485-486.[31]唐向东,李桃美,张继辉.失眠症的临床评估与治疗[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7,50(1):3-4.[32]李娟,刘凌,李梦秋,等.睡眠障碍的循证治疗[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3,13(5):398-404.[33] P a n W,K w a kS,L iG,e t a l.T h e r a p e u t i c e f f e c t o f y a n g-x u e-q i n g-n a o g r a n u l e so ns l e e p d y s f u n c t i o ni nP a r k i n s o n'sd i s e a s e[J].C h i n M e d,2013,8(1):14.[34]刘丹丹,滕军放.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治疗进展[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4):84-86.[35]扈杨,张巍.帕金森病伴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J].生理科学进展,2015,46(3):185-190.[36]冯斌,石正洪,栗静,等.帕金森病相关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6,16(2):221-224. [37] A l l e nR P,C h e nC,G a r c i a-B o r r e g u e r oD,e t a l.C o m p a r i s o n o fp r e g a b a l i nw i t h p r a m i p e x o l e f o r r e s t l e s s l e g s s y n d r o m e[J].NE n g l JM e d,2014,370(7):621-631.[38]于雪,董道松,万成福,等.加巴喷丁联合普拉克索治疗不宁腿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6,19(4):421-425.[39]詹皓.莫达非尼促醒抗疲劳的用药方案比较和药效特点分析[J].空军医学杂志,2016,32(3):204-208.收稿日期:2019-07-31编辑:王秋红㊃068㊃‘临床荟萃“2019年9月20日第34卷第9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S e p t e m b e r20,2019,V o l34,N o.9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百乐眠胶囊治疗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分析

百乐眠胶囊治疗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分析
2Fujiankeylaboratoryofrehabilitationtechnology,Fuzhou350003,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ofbailemian capsule on the treatmentofsleep disorderin Parkinson′s diseaseMethods:Atotalof40casesbetweenAugust2015andAugust2018affiliatedrehabilitationhospitaloffujianmedicaluni versitywithsleepdisorderParkinson′sdiseasewererandamlyorderdividedintoobservationgroupandcontrolgroupaccordingto randamtablemethod,20casesineachgroup,thecontrolgroupofpatientswithParkinson′sdrugresistancetotreatment,observation groupofpatientswithParkinson′sdiseaseresistancejointdrugtherapyonthebasisofthebestsleeptherapy,after2monthsafter treatment,toevaluatetheeffectofbeforeandaftertreatmentResults:Therewasnostatisticallysignificantdifferenceineachindex betweenthetwogroupsbeforetreatment(P>005)After2monthsoftreatment,thesleepqualityoftheobservationgroupwasbet t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and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Intheclinicaltreatmentof insomniapatientswithParkinson′sdisease,onthebasisoftheuseofantiparkinson′sdrugsinadditiontothetreatmentwithpa raquat,patientswithinsomniacanbesignificantlyimproved,safeandreliable,worthyofclinicalpromotionandapplication. KeyWords Parkinson′sdisease;Sleepdisorders;Effectanalysis;Bailemiancapsule 中图分类号:R338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2095-7130.2019.04.012

帕金森病伴失眠,名中医治疗一箭双雕

帕金森病伴失眠,名中医治疗一箭双雕

帕金森病伴失眠,名中医治疗一箭双雕文大河健康报记者王嘉译实习生黄思琦一提起帕金森病,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止不住地“抖”。

除此之外,肌强直、行动迟缓、步态障碍等症状的知晓率也很高。

(受访者供图)全国名老中医、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医院名誉院长马云枝教授提醒,除了这些典型的运动症状外,一些非运动症状也应警惕,其中包括失眠、顽固性便秘、嗅觉障碍、抑郁、焦虑等,往往容易被忽视。

研究表明,帕金森病患者中有68.8%~82.4%存在失眠,中医药在治疗帕金森病合并失眠方面有很大优势。

01帕金森病患者多伴有失眠72岁的李女士近6年来逐渐出现左侧上、下肢震颤,行动迟缓等症状,且症状呈加重趋势。

在当地医院被诊断为帕金森病,服用美多芭、森福罗进行药物治疗,穿衣、吃饭等日常生活基本可以自理。

2019年8月,病情控制良好的李女士在进行腰椎滑脱手术后,出现肢体震颤加重、入睡困难、失眠多梦等症状,每晚仅睡3个小时,还时常感觉身困乏力、情绪低落、心慌胸闷、畏寒怕冷,时有燥热汗出,注意力不集中,干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

李女士在家人的陪伴下坐轮椅来到了马云枝教授的门诊,只见她左右肢均有震颤,左侧更为明显。

(受访者供图)详细查体发现李女士精神一般,面容呆板,舌暗紫,苔薄黄,脉弦细。

因此,诊断为帕金森病、焦虑状态、失眠,中医辨证为颤证——肝肾阴虚证。

02从肝论治补虚勿滞以达阴平阳秘之效马云枝教授从事临床工作40余年,对帕金森病的诊疗有自己独特的认识与见解,具有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

她通过对大量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观察发现,帕金森病按其发病特点当归属于“风病”范畴,从五脏辨证,病位于肝,主张从肝论治。

帕金森病以老年人为高发人群,人过中年,脏腑功能日渐衰退,复因劳作耗伤阴精,一可致虚风内生,扰及筋脉发为本病,二可致心神失养发为不寐。

帕金森病合并失眠基本病机为脏腑功能失常,阴阳失调,营卫失和,神失所养。

在加强原发病治疗的同时,重在扶正固本、祛邪安神。

帕金森病病人睡眠障碍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帕金森病病人睡眠障碍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帕金森病病人睡眠障碍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李慧娟;霍建珊【期刊名称】《全科护理》【年(卷),期】2014(000)017【摘要】[目的]了解帕金森病(PD)病人睡眠障碍的临床特征及生活质量水平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采用描述性相关性研究方法,应用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和帕金森病生活质量调查表(PDQ39)对82例 PD病人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PD 病人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95.1%(78/82),PDSS总分为96.91分±24.48分,PDQ39总分为42.95分±14.71分;睡眠障碍的类型主要表现为“睡眠破碎”(84.1%),其次为“日间嗜睡”(82.9%);影响 PD 病人睡眠质量的因素以“夜间频繁起床排尿”最为常见(占86.6%)。

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 D 病人睡眠障碍的严重程度与其生活质量水平呈负相关(秩相关系数为-0.481,P<0.01)。

[结论]PD病人存在不同类型的睡眠障碍,病人的睡眠障碍越严重,其生活质量越差。

【总页数】3页(P1537-1539)【作者】李慧娟;霍建珊【作者单位】510630,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510630,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74【相关文献】1.应用量表研究86例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及与其生活质量的关系 [J], 赵辉;张伟;杨新新;张慧;庄丽丽;孙慧勤;宋璞;车浩;张青山;;;;;;;;;2.不同睡眠障碍类型对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J], 张红;张勇;卢祖能;董红娟;罗璨;黄婷婷3.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调查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J], 谷丽娟; 张明颖4.帕金森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精神行为症状、认知障碍、生活质量调查 [J], 张柳娟;缪琴华;夏清5.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与抑郁焦虑和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J], 金莹;李凯;李淑华;刘慧菁;苏闻;陈海波;蔡晓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治疗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治疗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治疗研究进展发表时间:2018-04-12T14:11:36.857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2期作者:梁静裴媛[导读] 睡眠障碍是帕金森病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沈阳 110033)摘要:睡眠障碍是帕金森病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对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的治疗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帕金森病;睡眠障碍;治疗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人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睡眠障碍是PD常见并发症,文献报道PD伴发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42%~98% [1],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

本文对该病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药物治疗1.1 多巴胺能药:多巴胺再摄取抑制剂和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可增加觉醒和减少睡眠,可用于PD 相关的嗜睡症的治疗[2]。

小剂量的普拉克索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莫达非尼是PD引起的白天过度嗜睡症的首选药物,有研究表明莫达非尼的作用与多巴胺能系统密切相关[3]。

1.2 镇静催眠药:如地西泮,苯二氮卓类,为最常用药,老年人长期服用易产生依赖、认知功障碍。

右旋佐匹克隆是快速短效非苯二氮卓类镇静安眠药,可用于治疗由 PD 诱发的失眠症状[4]。

与苯二氮卓类药物不同,右旋佐匹克隆长期使用无明显的耐药现象[5]。

1.3抗抑郁药:对于由抑郁症引起的 PD 睡眠障碍,尤其是失眠症,应选择抗抑郁的药物治疗。

如多虑平,为三环类抗抑郁药,Rios等[6]研究表明,多虑平在治疗和改善 PD 患者的严重失眠症状中效果显著。

1.4 褪黑激素:雷美替胺作为一种退黑色素受体激动剂对PD患者睡眠障碍具有较好的疗效[7]。

Medeiros等[8]研究褪黑激素在失眠中作用发现,其可改善主观因素引起的失眠症状。

2.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风险性较高,疗效不确切应用较少。

Roth 等[9]报道丘脑内侧核、苍白球、丘脑通路切断术能改善PD患者总睡眠时间和效率,缩短快相睡眠潜伏期。

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结构特点及影响因素

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结构特点及影响因素

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结构特点及影响因素钟真真;蒲蜀湘;袁芳;陈晓军;高聪;姚海燕;何毅华【期刊名称】《山东医药》【年(卷),期】2014(054)001【摘要】目的探讨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结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应用多导睡眠监测仪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对15例帕金森病患者(PD组)和18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成人(对照组)行多导睡眠监测和睡眠质量评估.结果两组比较,睡眠时间、睡眠效率、3+4期睡眠时间、3+4期睡眠比、动眼睡眠期(REM)时间、2期睡眠比.睡眠潜伏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睡眠破碎、慢波睡眠缺失发生率PD组分别为73.3%、80.0%,对照组分别为33.3%、22.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示PD组PSQI得分与左旋多巴剂量和病程呈线性相关(t分别为2.912、2.992,P均<0.05).结论帕金森患者存在多种睡眠结构的改变,睡眠质量与病程、H-Y分级、左旋多巴剂量有关.【总页数】4页(P4-6,10)【作者】钟真真;蒲蜀湘;袁芳;陈晓军;高聪;姚海燕;何毅华【作者单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广州510260;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广州510260;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广州510260;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广州510260;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广州510260;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广州510260;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广州5102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2.5【相关文献】1.不同亚型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J], 熊军2.帕金森病睡眠障碍影响因素分析 [J], 牛晓波;缑元冲3.帕金森病相关睡眠障碍的临床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王菲4.帕金森病病人睡眠障碍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J], 曹珊珊;于东东;苏嵘;郭艳5.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司慧丽; 纪别克; 赵鸿雁; 宋阳; 庄艳华; 朱倩倩; 曹辉; 苏俊红; 张庆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60例帕金森病与睡眠障碍的关系研究

60例帕金森病与睡眠障碍的关系研究

60例帕金森病与睡眠障碍的关系研究
刘家辰;李月春;李秀娥;潘瑞春
【期刊名称】《黑龙江医药科学》
【年(卷),期】2016(39)5
【摘要】目的:探讨帕金森病与睡眠障碍的关系。

方法:收集帕金森病患者为病例组,健康中老年人为对照组,对病例组与对照组的睡眠质量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

结果:病例组睡眠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帕金森病可能导致睡眠障碍。

【总页数】2页(P137-138)
【作者】刘家辰;李月春;李秀娥;潘瑞春
【作者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内蒙古包头 014040;包头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内蒙古包头 014040;包头中心医院,内蒙古包头014040;包头中心医院,内蒙古包头01404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9.1
【相关文献】
1.帕金森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精神行为症状、认知障碍、生活质量调查 [J], 张柳娟;缪琴华;夏清
2.佐匹克隆联合艾司唑仑治疗帕金森病伴发睡眠障碍的效果分析 [J], 黄树栋
3.中药复方治疗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Meta分析及基础用药数据挖掘 [J], 卫宇帆;张运克;樊飞燕;李双利;古春青
4.白细胞介素-1β及前列腺素E在帕金森病伴发快速眼动睡眠障碍的老年患者中水平及临床意义 [J], 张磊;赵玉武;唐春雷;汤定中;胡灿芳;刘振;罗国君
5.基于肠道菌群探讨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研究进展 [J], 李慎微;王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帕金森病与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与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与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尹建红
【期刊名称】《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年(卷),期】2017(026)001
【摘要】帕金森病(P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神经系统变性病。

其临床表现主为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肉强直及姿势步态障碍等运动症状(NMS)。

以及认知障碍、嗅觉减退、睡眠障碍、便秘及抑郁等方面的非运动症状(NMS)。

目前非运动症状已成为影响PD患者生活品质的主原因。

【总页数】5页(P51-54,56)
【作者】尹建红
【作者单位】550004,贵州贵阳,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2.5
【相关文献】
1.帕金森病与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J], 尹建红;焦玲;
2.帕金森病合并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与认知功能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J], 郁婷婷
3.伴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与睡眠结构的相关性 [J], 赵翠;王兆鹏;侯瑞;王璐;尹成淑;黄占强;郭艳娥;王义围
4.帕金森病认知障碍与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J], 董珍;徐俊
5.帕金森病合并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与认知损害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J], 黄小冬;任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REM期肌肉 失弛缓
2. 梦境演绎行为 3. 睡眠相关的运
动症状
RBD的诊断标准 主要根据第二版 睡眠障碍国际分 类(ICSD-2)
1. PSG显示REM睡眠期间肌肉失弛缓 2. 至少满足以下1项:既往存在与睡眠相关的、具伤害性或潜
在伤害性的行为和(或)PSG显示存在REM期的异常行为 3. 脑电图显示REM期无癫痫样放电 4. 不被其他睡眠障碍、精神障碍、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药物
唑吡坦 扎来普隆
佐匹克隆
右佐匹 克隆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2;45(7):534-40.
DSM-IV:Non-BZD(唑吡坦)可作为原发性失眠的首选药物
p≥0.05
失 眠 症 状 改 善 程 度
p=0.04
(%)
一项纳入479名失眠患者的双盲随机对照研究,分别给予唑吡坦10mg(n=231)和佐匹克隆7.5mg(n=248)进行 为期14天的药物治疗,分别有32名和45名患者在试验结束前停药。终点为改良版的临床总体印象(CGI)量表 2评分及睡眠潜伏期(<15 min)。并在结束后进行一周的随访观察睡眠反跳状况。 整体治疗效果,唑吡坦略优于佐匹克隆,但不显著(p≥0.05)。 唑吡坦较佐匹克隆可以更显著缩短睡眠潜伏期的时间。
1
5% 入睡期S1
NREMS


眼 动
50% 浅睡期S2


10% 中睡期(S3、慢波Ⅲ期)
REMS

10% 深睡期(S4、慢波Ⅳ期)



25% 快波睡眠

4
5
失眠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 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
1. 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专家共识(草案)。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39):141 2. 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神经科杂志;2012(45):534 3. 帕金森病患者睡眠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8):722-725
或物质滥用所解释
11
1
2
3
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三版).中华神经科杂志,2014(47):428-432
1
2
3
1
2
3
Hale Waihona Puke Practice guideline summary: Treatment of restless legs syndrome in adults: Report of the Guideline Development, Dissemin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Subcommittee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 Neurology. 2016 Nov 16.
Tsutsui S et al. J Int Med Res. 2001 May-Jun;29(3):163-77.
荟萃分析:一项综合已有六项唑吡坦与扎来普隆头对头比较的综述:综合其中有明确统计结 果的三项疗效比较研究。三项试验均分别给予唑吡坦和扎来普隆治疗四周,并以睡眠质量改 善程度作为试验的终点。 结果显示,唑吡坦治疗效果显著优于扎来普隆(ORs 0.51-0.87,CI=95%,p=0.003)。
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专家共识(草案)。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39):141
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专家共识(草案)。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39):141
n PD失眠现象、程度严重,最终要选择长期服用安眠药! n 帕金森病患者失眠的特点
1、睡眠维持障碍、睡眠结构紊乱为主要特点 ---选择可以改善睡眠结构药物(N-BZDs) 2、高龄、姿势不稳及EDS者多 ---选择半衰期较短且无明显宿醉效应的药物(N-BZDs) 3、合并认知功能损害等 ---避免使用对认知功能有损害的药物(N-BZDs) 4、合并SA(多为OSA) ---不建议使用苯二氮卓类 5、需要长期服用 ---使用耐药性小、耐受性好的药物(N-BZDs)
1.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2;45(7):534-40. 2.Available at: /Drugs/DrugSafety/ucm397260.html
Dündar Y et al. Health Technol Assess. 2004 Jun;8(24):iii-x, 1-125.
药物
宿醉效果 失眠反跳
耐受性
成瘾性
唑吡坦 佐匹克隆 扎来普隆
地西泮 劳拉西泮 阿普唑仑 艾司唑仑
0 ++ 无资料 ++ 0
+
0
0
++
++
+
0
±5周产生
无资料
++
+
+
+
+
+
+
+
+
+
+
+
0:无影响;+:轻度后果;++:中度后果
Non-BZDs较传统的BZDs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控制有了一定的提升。其中,唑吡坦及佐匹克 隆的不良反应研究数据更为充分。 针对右佐匹克隆的不良反应分析较少,但根据FDA2014年5月15日发布的警告,右佐匹克 隆可能引起11小时后的驾驶、记忆及协调相关日间功能损伤。2
TEXT
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专家共识(草案)。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39):141
二、非苯二氮卓类 1. 仅有催眠而无镇静、肌肉松驰作用 2. 改善睡眠结构 3. 治疗剂量内一般不产生失眠反弹和戒断综合征 4. 潜在不良反应包括睡眠行为障碍、残留镇静、记忆和
日间功能改变 5. 长期使用可出现耐药,疗效下降,甚至出现药物依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