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现代文学史(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当代文学开始于1949年7月,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矛盾为主席
2、1956年,作为新的文化政策,“双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和1957年的
反右派运动,是50年代中国的两个重要事件。
3、1958年5月,毛泽东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无产阶级文学艺术应采用革命现实主
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革命的理想主义”和“革命的乐观主义”是“革命浪漫主义”内涵的基本特征。
4、八个样板戏: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海港》;现
代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芭蕾舞戏》;交响乐《沙家浜》
5、赵树理的《三里湾》周立波《山乡巨变》和柳青的《创业史》的背景:农业合作化运动
6、梁斌的《红旗谱》是一部具有民族风格的中国农民革命斗争史诗
7、杨沫的《青春之歌》是一部知识分子改造的小说,知识分子成长史
8、郭小川诗歌形式的尝试:楼梯式《致青年公民》;散曲体《将军三部曲》;辞赋体《厦门
风姿》;半格律体《白雪的赞歌》;自由体《致大海》;自由格律体《海岸哨兵》;信天游民歌变体《秋歌》
9、京剧现代戏对传统形式的变革:
1)吸收融合话剧的写实观念,采用写实布景,从而打破了“随意赋形”的传统舞美体
制
2)随着写实布景的采用,使话剧的分场、分幕制得以在戏曲中施行,戏曲情节的集中
性得以增强,从而使原来以时空不固定为原则的文学体制发生重大变革
3)按照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和当时流行的阶级斗争理论提炼生活与刻画人物,并突出他
们各不相同的鲜明个性,现代人物的描写方法与写实布景相结合,引起对程式化动
作的重新选择和创造,从而使传统的表演体制被彻底突破。
4)为了更好地表现现代人的感觉,情绪和个性,引进歌剧和交响乐的经验,创造具有
表现力的新唱腔,新板式和人物主题音乐,原来“干部腔“的音乐体制也发生重大
变化。
10、《茶馆》的地位:a.老舍在新中国成立后创作的精品,是老舍戏剧的代表作;b.是中国当代戏剧的经典之作;c.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剧艺术的卓越代表。
11、《茶馆》的艺术构思:
1)《茶馆》的艺术构思是独特的,它生动而洗炼地描绘了三个时代和三个社会戊戌政
变后的清末社会,辛亥革命失败后军阀统治的民国社会和抗战后国民党统治下的国
纺区
2)《茶馆》在艺术构思上使用侧面透露法:a.以小见大,以别表现一般,他考虑的是
主题与典型环境之间的关系;b.采用人像展览法来结构全剧,展开场面和刻画人物,把三个时代的各种人物都搬上舞台,把各种丑恶现象都淋漓尽致地呈现在观众面
前;c.《茶馆》在艺术结构上采用了纵横交错虚实结合的坐标式结构;d.《茶馆》中
每一幕都要穿插描写一个怪异的事件,表现那个社会的荒诞性和怪异性,增加了《茶
馆》的悲喜剧色彩;e.《茶馆》不仅人物众多,而且个性鲜明,老舍使用了个性化的
语言和在冲突中塑造人物的方法。
3)老舍精心选择人物某几个最能体现其思想性格的闪光点,进行简洁刻画,不注重介
绍,而注重棱角的表现。
12、白先勇小说的艺术特色:
1)他寓传统于现代,融中西小说技巧于一炉,形成了真正具有中国美学风格的精湛
独特的现代小说艺术;
2)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白先勇受到了《红楼梦》等古典小说较深的影响,较多地
采用了以形写神的手法,同时出色地融进了西方意识流的技巧;
3)白先勇把传统的纵剖面的写法与西方的横断面的写法相结合,在中西小说结构艺
术的有机结合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4)在叙事观点的选择运用上,白先勇的小说也体现了中西小说技巧相结合的特点;
5)白先勇重视对语言基调的把握,追求传统语言与现代语言的契合
13、陈映真,台湾乡土小说的开拓者与奠基者
14、刘以鬯的《酒徒》被誉为中国第一部意识流长篇小说
15、梁羽生,新派武侠开山祖师
16、金庸小说艺术成就:
1)金庸小说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
2)金庸小说表现出鲜明的现代意识;
3)金庸小说塑造了极为丰富的人物形象;
4)作为武侠小说金庸小说在武功描写方面别具匠心,一是将武功雅化;二是在武功中
凸现人格,武功成为人物性格的外化形式;
5)在艺术形式上,金庸小说有独特的风格
17、余光中一向被视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他的诗歌题材丰沛,形式灵活,风格多样,他的散文视野开阔,想象丰富,文字变幻莫测,风格豪放雄健,是台湾散文园地里的一枝奇葩。
18、伤痕文学:1977年11月,时任北京市中学教师的刘心武,发表描写中学生生活的小说《班主任》,揭示了文革给人民,尤其是青年一代造成的毒害,不久,卢新华在《文汇报》发表短片小说《伤痕》,伤痕文学和伤痕小说便由此得名。伤痕文学的代表作还有张洁《从森林里来的孩子》王蒙《最宝贵的》宗璞《我是谁》等。它冲突了“四人帮”极“左”文艺的种种清规戒律,突破了一个个现实题材的禁区,提出一系列重要社会问题,创造了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批社会主义时期的悲剧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真正遵循现实主义美学原则,第一次真正地从人道主义立场来塑造文学人物,成为新时期人道主义文学思潮的先导。19、反思文学:是继“伤痕文学”之后出现的文学现象,1979年2月,茹志鹃在《人民文学》上发表短篇小说《剪辑错了的故事》,被视为“反思文学”的起步性标志,反思文学在创作上的重要特征是从政治社会层面上还原“文革”的荒谬本质,从一般的提示社会谬误上升到历史经验教训的反思,比之伤痕小说,其目光深邃、清醒、主题更为深刻,带有更强的理性色彩,代表作品有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张贤亮的《灵与肉》等,这些创作在反思历史与现实中凸现的是对人的反思和对人性、人的心理世界的新的思考。
20、蒋子龙,1979年发表成名作《乔厂长上任记》,被称为改革文学先声。
21、改革文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1)高晓声、贾平凹等一批作家对当代农村改革中处于传统观念下的农民精神世界作出
了发人深省的挖掘与反思;
2)山东作家群对改革进程中的中国农民作出了多方位的思考与探索;
3)柯云路的《新星》对现阶段物质文化环境中所能提供的推动改革的正面力量作出了
全面而集中的开垦与整合
22、寻根文学:寻根小说的前奏可以追溯到80年代初汪曾祺,邓友梅等人,真正兴盛在1985年前后,代表作有韩少功《爸爸爸》、贾平凹《古堡》、王安忆《小鲍庄》等。寻根小说的特点是:以现代意识观照现实和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寻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作品题材和文化反思对象呈鲜明的地域特点;在表现手段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学的手法,又运用现代派的象征、暗示、抽象等方法,丰富和加深作品的文化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