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的雨优秀教案(新)

合集下载

《昆明的雨》教案昆明的雨的优秀教案(1)

《昆明的雨》教案昆明的雨的优秀教案(1)

《昆明的雨》教案昆明的雨的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中国语文》第八册第四章《秋之韵》,详细内容为课文《昆明的雨》。

该课文以作者对昆明雨季的亲身感受为线索,描绘了昆明雨季的独特风光,表达了对昆明、对家乡的深厚感情。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昆明雨季的描绘和赞美。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感受散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3.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生动描绘和深刻内涵。

重点:掌握课文的结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预习资料、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昆明雨季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雨的感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预习检查:学生分享预习成果,对课文内容进行简要梳理。

3. 课文精讲:(1)整体感知: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氛围和情感。

(2)细读课文:分析课文的结构,讲解作者描绘昆明雨季的生动语言和表达技巧。

(3)例句分析:挑选课文中的精彩句子进行讲解,让学生体会散文的语言美。

4.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写课文中的精彩句子,进行课堂展示。

六、板书设计1. 《昆明的雨》2. 结构:引子主体结尾3. 语言特点:生动描绘、情感丰富4. 表达技巧:比喻、拟人、排比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昆明雨季的特点。

(2)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举例说明其作用。

2. 答案:(1)昆明雨季特点:雨量大、持续时间长、雨势缓和、滋润万物。

(2)例句分析:如“雨滴像断了线的珍珠,撒在马路上”,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雨滴的形态和动态,使读者感受到雨的细腻和生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家国情怀?2. 拓展延伸:(1)让学生搜集其他描绘雨的文学作品,进行对比阅读。

(2)组织一次“我心中的家乡雨季”主题活动,让学生通过文字、图片等形式,展示自己家乡的雨季特色。

昆明的雨》课教案

昆明的雨》课教案

《昆明的雨》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昆明地区的降雨特点及其对当地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互联网搜集相关信息,拓宽知识面。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

(2)培养学生学会珍惜水资源,提高节约用水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昆明地区的降雨特点及其对当地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专业术语的理解。

(2)如何引导学生运用互联网搜集相关信息,拓宽知识面。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原文及相关资料。

(2)生字词卡片。

(3)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携带字典,以便查找生字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昆明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昆明的自然景观。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昆明地区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遇到生字词自行查找字典。

(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简要概括昆明地区的降雨特点及其影响。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所涉及的专业术语,如“降水量”、“干旱”等。

(2)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3. 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我国其他地区的降雨特点,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课堂纪律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3. 学生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进行同伴间的互相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团队协作能力。

《昆明的雨》教案昆明的雨的优秀教案

《昆明的雨》教案昆明的雨的优秀教案

《昆明的雨》教案昆明的雨的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中国语文》第七单元《雨的四季》,具体内容为《昆明的雨》。

本文描述了昆明雨季的景色、氛围以及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详细描绘了雨中昆明的独特韵味。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简介,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2. 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文本,感受作者情感,品味文本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文章中细腻的情感描写,对昆明雨季的独特理解。

重点: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品味文本语言,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昆明雨季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雨的感受,引出本课主题。

2. 讲解:介绍作者和文章背景,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分析文章结构,讲解文章主题思想。

3. 课堂讲解:a. 分析文章中关于昆明雨季的描写,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

b. 品味文章中的精彩语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c. 讨论文章中提到的昆明雨季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写一段关于雨的描写。

六、板书设计1. 文章《昆明的雨》2. 作者:杨绛3. 文章主题:昆明雨季的独特韵味4. 重点词语:缠绵、湿润、韵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以“家乡的雨”为题,写一篇作文。

答案:家乡的雨(示例)我的家乡位于江南水乡,雨是这里最常见的天气现象。

雨中的家乡,别有一番韵味。

细雨如丝,缠绵悱恻,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传说。

雨滴落在湖面上,泛起一圈圈涟漪,如同跳跃的音符,演奏着一曲动人的乐章。

家乡的雨,滋润着大地,滋养着万物,也滋养着我那颗热爱家乡的心。

2. 拓展作业:收集关于雨的诗词、成语、谚语等,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昆明的雨》,使学生了解了昆明雨季的特点,感受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语文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语文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能准确朗读诗歌《昆明的雨》2. 能准确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3. 能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写出类似的诗句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昆明的雨》的意境和情感表达2. 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教学难点:1. 能准确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2. 能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写出类似的诗句教具准备:1. 课件,包含诗歌的全文和相关图片2. 黑板、粉笔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老师用图片展示昆明的风景,引起学生对昆明的兴趣。

2. 老师引导学生联想、回忆有关昆明的雨的情景。

二、呈现(10分钟)1. 老师展示诗歌《昆明的雨》全文,并让学生跟读诗歌。

2. 老师解读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并引导学生理解。

三、感知(15分钟)1. 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2. 随机选取几组展示讨论结果,并与教师进行对话。

四、学习(20分钟)1. 老师引导学生学习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象征等。

给学生提供一些例子进行分析,并让学生找出诗歌中的类似手法。

2. 随堂小练习:学生在课堂上分组完成写一首以昆明的雨为主题的短诗。

五、展示(10分钟)1. 每组学生将自己的短诗展示给全班。

2. 学生互评,评选出最好的诗句,并解释为什么觉得这句好。

六、总结(5分钟)1.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指导。

2. 老师布置课后作业:复习诗歌《昆明的雨》的歌词和意境,并写出自己对昆明的雨的感受。

教学延伸:1. 带学生去昆明旅游,亲身体验昆明的雨,进一步感受诗中的情感。

2. 让学生创作更多类似的诗句,扩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昆明的雨》教案(精选5篇)

《昆明的雨》教案(精选5篇)

《昆明的雨》教案(精选5篇)第一篇:《昆明的雨》教案课题《昆明的雨》课型新授课时间第周星期第教案学习目标1.体会本文形散神聚的特点,2.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品味汪曾祺散文“淡而有味”的语言。

3.感悟文中蕴含的作者情感,理解作者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

重点1.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2.体会本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品味汪曾祺散文“淡而有味”的语言。

难点感悟文中蕴含的作者情感,理解作者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

学与导的设计目标序号学习活动(学习任务及方式)学习指导新课导入我们已经对作者汪曾祺先生进行了了解,那老师呢,又在汪曾祺的《自得其乐》中找到了一些材料,有助于我们更加充分地去了解汪曾祺,我们一起来读一下。

目标1学习任务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找出直接表达作者对昆明雨的感情的句子。

找出围绕这一情感都写了哪些景、物、人、事?(圈画并标注)2.思考: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而作者却写了这么多事物,是不是跑题了?1.引导学生找到“我想念昆明的雨”这个句子。

2.引导学生体会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目标2学习任务二:细读,品味雨季之美1.找出昆明雨季的特点的句子。

2.说一说昆明的雨季为什么是“明亮的”。

(找关键句,关键词自己选一个角度进行分析)3.说一说昆明的雨季为什么是“丰满的”。

(找关键句,关键词自己选一个角度进行分析)(1)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

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2)A这种东西也能吃?! B.这东西这么好吃?!(在这两句前面分别加一个语气词。

从“?!”入手,体会汪老表达的不同情感。

)4.齐读“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1.引导学生找关键词分析句子2.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把情感附着在特定词语上,注意语速和语调。

目标3学习任务三:悟情感1.读句子体会“昆明的雨季是使人动情的”这一特点。

2理解文章最后一段3再次齐读“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部编版初中昆明的雨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初中昆明的雨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初中《昆明的雨》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昆明的雨》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汪曾祺及其作品风格。

(2)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描绘昆明雨景的技巧。

(3)能够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层次,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主题的方法,提升写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昆明的雨》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汪曾祺及其作品风格。

(2)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描绘昆明雨景的技巧。

2.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主题的方法。

(2)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层次,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汪曾祺及其作品风格。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对昆明雨景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合作探讨。

3. 分析讨论(1)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描绘昆明雨景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分析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主题的方法,如描述雨中的景色、氛围和人物等。

4. 总结提升(1)总结课文结构和层次,归纳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

四、作业布置1. 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昆明雨景的插图。

2. 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雨天生活的短文,可以参考课文的写作手法。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在分析讨论环节,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欣赏到作者的写作技巧,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

《昆明的雨》教案(精选7篇)

《昆明的雨》教案(精选7篇)

•••••••••••••••••《昆明的雨》教案(精选7篇)《昆明的雨》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昆明的雨》教案(精选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昆明的雨》教案篇1教学目标:1、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春天的雨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学生各抒己见)2、昆明是个四季如春的城市,昆明的雨会是什么样呢?今天我们就随同作家汪曾祺一同来欣赏课文《昆明的雨》。

(板书)3、请学生读读课题。

通过文题你明白了什么?二、初读课文,读中感悟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并借助字典给予解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3、指名读课文,教师相机给予指正。

4、学生自由练读。

5、现在同桌之间赛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好。

6、同学们通过这次读书,又读懂了什么?(学生讨论)7、教师小结: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四十年前作者到过昆明,写出了对昆明雨的怀念,请同学们思考,文中写了雨中的哪些景物?三、理清脉络学生讨论汇报,教师板书。

四、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抒情导入,揭示课题昆明的雨是这样的美妙,这样的舒服,这样的令人兴奋。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昆明的雨》。

教师板书课题。

二、复习课文内容这篇写的是什么内容?中写到了雨中的哪些景物?三、品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文中写了雨中的果儿和花儿。

昆明的雨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兴奋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

品读对果儿、花儿的描写:1、指名读。

2、从哪些词句看出作者对昆明雨的喜欢与怀念之情,画一画,然后想一想,学生交流。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5篇范例]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5篇范例]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5篇范例]第一篇:《昆明的雨》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昆明的雨》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1一、诗词激情导入师:雨是最寻常的,有什么好写的呢?但是请看,读:生: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在张志和的心中,雨是可以让人流连忘返、沉醉其中的;生: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师:在陆游的眼中雨是可以激发豪情壮志的;生: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师:在苏轼的笔下,雨又是奇妙神奇的。

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师:雨给了杜甫一夜惊喜。

师:你看,同样都是雨,在不同诗人笔下却有各不相同的独特体验。

因而,雨也就成了文人骚客们的笔下宠儿。

今天,我们这节课也跟雨有关,一篇写雨的抒情散文,齐读课题!生:《昆明的雨》师:作者是?生:汪曾祺二、寻找感情线索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汪曾祺对雨这个独特的事物是如何表达他的独特体验的?要想知道如何,首先要知道是何,是什么。

作者要抒发的感情是什么呢?文中有一句话就很明显地把它给表达出来了,是哪句?生(齐):我想念昆明的雨!三、明确写作载体师:作者一开始就是向我们陈述了这样一个事实。

大家也把这种娓娓道来的陈述的味道给读出来了,所以,我们加了一个“句号”。

现在,我要把这个句号变一变,(PPt ?)奥,雨?只是想念雨吗?还有什么呢?拿起你的笔,快速跳读课文,圈出关键词,看一下,还有什么?(师巡视学生)生:(默读勾画)师:好,还有什么呢?我们从这一排往后说。

来生:菌子(四声),杨梅,仙人掌,白兰花,自己的故乡,思念师:好,还有没有?生:莲花池酒店里和友人的小酌。

师:一件事。

好,请坐。

同学们看屏幕,清代刘熙载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请一位女同学来读一下:生:“山之精神写不出,以彩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

第17课《昆明的雨》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7课《昆明的雨》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昆明的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读写并理解文中的生僻字词,如“辟邪”“鲜腴”“菌子” 等。

(2)学生能够梳理文章结构,找出文中所写的景、人和事,体会散文“形散神聚” 的特点。

(3)学生能够赏析汪曾祺平淡质朴,如话家常的语言风格,以及从凡人小事中发现美的独特眼光。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文本,学生能够学会分析散文的结构和主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对文中细节描写、语言特色的分析,学生能够掌握散文的写作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交流,学生能够培养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学生能够结合背景材料,感受作者对昆明的情感以及淡泊从容的人生态度。

(2)学生能够培养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结构,找出文中所写的景、人和事,感悟散文“形散神聚” 的特点。

2.帮助学生赏析汪曾祺平淡质朴,如话家常的语言风格,以及从凡人小事中发现美的独特眼光。

3.让学生结合背景材料,理解作者对昆明的情感以及文章所表达的主题。

三、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汪曾祺平淡质朴的语言风格中所蕴含的深刻情感和独特韵味。

2.怎样引导学生通过文中的凡人小事,体会作者从生活中发现美的独特视角以及背后所折射出的人生态度。

3.如何帮助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内化为自身的情感体验,并体现在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1.提问:同学们,你们能说出哪些描写“雨” 的诗文呢?学生可能会回答“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等。

2.提问:这些诗文都描绘了雨的不同特点和情感,那么今天我们要走进汪曾祺写的散文《昆明的雨》,看看作者笔下昆明的雨,又是怎样一种独特的情趣呢?(二)预习检测1.走近作者提问:有哪位同学能介绍一下作者汪曾祺呢?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昆明的雨》教案昆明的雨的优秀教案

《昆明的雨》教案昆明的雨的优秀教案

《昆明的雨》教案昆明的雨的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昆明的雨》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本课详细内容为:通过描绘昆明雨季的景象,让学生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具体章节为第四单元第二课。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了解昆明雨季的特点;2. 领悟作者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象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描绘的昆明雨季的特点,以及作者表达的情感。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昆明雨季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昆明的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同时找出课文中生字、新词,并尝试理解。

3. 课堂讲解: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课文描绘的昆明雨季特点,讲解生字、新词。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描述自己家乡的雨季特点,并进行分享。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作者为何如此怀念昆明的雨,从而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昆明的雨》2. 主要内容:昆明雨季特点:湿润、清新、舒适作者情感:热爱、怀念3. 生字、新词:湿润、清新、怀念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昆明雨季的特点。

选取一个你喜欢的季节,描绘出你心中的景象,并表达你的情感。

作业答案:1. 昆明雨季特点描述:昆明的雨季湿润、清新,让人感觉舒适宜人。

2. 季节描绘及情感表达:(示例)我喜欢春天。

春天里,万物复苏,阳光明媚。

走在田野间,看着绿油油的小草,闻着花香,心情愉悦。

春天让我感受到生命的活力,我对这个季节充满了热爱和期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培养了学生对自然景象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昆明的雨》课教案

昆明的雨》课教案

《昆明的雨》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昆明地区的降雨特点及其对当地生态环境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图片等,搜集有关昆明降雨的相关信息。

(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探究课文中所描述的昆明降雨的特点。

(3)学会从多角度观察和描述自然现象,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探索欲望。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

(3)培养学生学会珍惜水资源,提高节约用水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昆明地区的降雨特点及其对当地生态环境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描述的昆明降雨特点的理解。

(2)从多角度观察和描述自然现象。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有关昆明降雨的图片、资料等。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搜集有关昆明降雨的资料,了解昆明地区的降雨特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课件展示昆明地区的降雨情景。

(2)引导学生关注图片,激发学生对昆明降雨的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所描述的降雨情景。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朗读并认读。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讲解字词含义和用法。

(3)学生组内交流,运用生字词编小故事或造句。

4. 探究昆明降雨特点(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所描述的昆明降雨的特点。

(2)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昆明降雨资料,共同分析昆明降雨的特点。

(3)教师总结昆明降雨的特点及其对当地生态环境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第17课昆明的雨(教案)

第17课昆明的雨(教案)
-在学习作者描写环境表达情感的技巧时,学生应能模仿写出类似的句子,如“雨后的空气清新如洗,让人心情舒畅”。
-学生应通过文章了解昆明雨季对当地生活的影响,如“街上的小贩摆出了各种雨具,孩子们在雨中嬉戏”,从而理解地域文化的差异。
2.教学难点
-理解并运用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尤其是如何将这些手法融入到自己的写作中。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分析雨的不同象征意义,并探讨其在不同文学作品中的表现。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昆明的雨》中对雨的细腻描绘,以及修辞手法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也加深了对雨的象征意义及其在文学中的应用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自己的写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小型的写作练习。学生将尝试仿写一段描绘雨的文字,运用课堂上学到的修辞手法。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雨在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第17课昆明的雨(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17课昆明的雨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1.阅读理解:文章《昆明的雨》的细致阅读,理解作者汪曾祺对昆明雨季的描绘及其蕴含的情感。
2.文学鉴赏:分析《昆明的雨》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体会其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昆明的雨教案范文四篇

昆明的雨教案范文四篇

昆明的雨教案范文四篇课文内容分析:《昆明的雨》是汪曾祺先生的经典散文,是一篇怀旧之作,不仅叙旧事,还述旧情,文章通过“雨”串联起昆明雨季的景、物、事,借写昆明的雨来表达对过往岁月的想念,对人世间平淡生活的珍爱,着爱自然、爱生活、爱平民百姓的人文内涵。

学情分析:本单元是散文单元,学生已接触了几篇经典的散文,对散文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散文阅读教学,实质上是建立学生已有的经验与“这一篇”所传达的作者独特的经验的链接。

散文作为一种文学性体裁,学生要真正深入领悟散文的魅力还任重道远,这篇自读课文,教师重在引导其学习的过程,力求体现以课文为载体,以方法为引领,以训练为主线,实现由教读到真正自读的转变。

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内容,了解昆明雨的特点,体会凡人小事寄寓深情。

2.品味汪曾祺散文“淡而有味”的特点。

3.感受作者的诗意情怀,学会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诗意与美。

教学重点: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品读文本内在的韵味。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教学创意:学习一篇散文,运用一种方法,品味一种风格,获得一些启发。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引发思考师:上课之前,我们先做个飞花令游戏好不好?我们今天飞花令比拼的主题字是“雨”。

过渡:同样是雨,在不同诗人笔下有不同的感悟。

作家汪曾祺眼中的“雨”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抒情散文《昆明的雨》。

(设计意图:诗词导入法营造一种美的的氛围,激起学生走进昆明的雨、走进文章的强烈愿望。

让学生带着阅读期待走进文本,与昆明的雨来一场完美的邂逅。

)二、初读课文,体会凡人小事寄寓深情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请同学们用“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阅读课文。

1.圈画关键句,感受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深情。

明确:我想念昆明的雨。

2.圈画出作者围绕“昆明的雨”,主要回忆了哪些景、物和事。

明确:雨中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味道鲜美种类繁多的菌子:一点都不酸的杨梅:娇娇的吆喝声:带着雨珠芬芳馥郁的缅桂花:和德熙喝着酒赏着花的旧时光。

昆明的雨(教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昆明的雨(教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课文《昆明的雨》的基本内容。这是一篇描绘昆明雨季特点和当地生活的文章。它通过丰富的细节和深情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深入分析课文,看作者是如何通过雨的描写来表现情感和文化的。通过具体案例分析,理解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和结构特点。
3.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了解并尊重不同地域的雨文化,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4.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地区的雨季特点,提升观察、分析、综合信息的能力;
5.增强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心得,促进学生的互动与沟通。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昆明的雨》的基本内容,掌握生字、生词,并能正确运用;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昆明的雨》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结构特点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也加深了对雨季文化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灵活运用。如果有什么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课文的结构安排和修辞手法运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分析例句和对比不同地区的雨季文化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雨季相关的实际问题,如“雨季对当地农业的影响”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尝试运用课文中学到的修辞手法来描绘一个熟悉的事物。
-对比分析不同地区的雨季特点,提炼出雨文化对当地生活的影响;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7《昆明的雨》同课异构(4份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7《昆明的雨》同课异构(4份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7《昆明的雨》同课异构(4份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同课异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把握线索,学习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重点)2.学会通过生活中的琐细事物表情达意的写法。

(难点)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新课二、检测预习请把你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读不准音或不理解的字词写在黑板上!三、寻美点作者曾经说:“我所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

”“我写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

美,是什么时候都需要的。

"本文正是这样一篇充满美感和诗意的作品。

文章美在哪里?请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出你的发现!总结:觉得身边处处有美景的人一定是热爱生活的人。

可以看出作者的生活是闲适的,恬静的。

四、理线索1、题目是《昆明的雨》作者却不单纯写雨的特点,而是用更多的笔墨写了昆明的景、物、人、事等,这是不是离题了呢?——明线:昆明的雨总结:作者用雨这个带有浪漫色彩的主意象,写了昆明的景、物、事、人,化抽象为具体,形散神聚,让我们感受到了昆明独特的风土人情。

2、作为一个高邮人为何思念昆明的雨呢?资料链接:1939年,汪曾祺以第一志愿考入西南联大中文系,在昆明生活了7年。

在昆明,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结识了许多师长和朋友,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还结识了后来与他相知相爱的施松卿。

对于有着强烈家乡情结的作者来说,昆明就是他的第二故乡。

《昆明的雨》写于离开昆明40年后的1984年。

——暗线:作者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思念总结:正是这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把零散的素材聚拢起来,鲜活、立体地描绘出一个“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昆明雨季。

这正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五、学写法作者对昆明的爱是深沉的,寄托感情的载体越小越让我们感觉情感的浓烈!通过“凡人小事”来表情达意正是汪老作品的风格!作品链接:文章《多年父子成兄弟》里,“在“母亲"去世后,“父亲”亲手给她做了几箱子冥衣----我们那里有烧冥衣的风俗。

实用的《昆明的雨》教案4篇

实用的《昆明的雨》教案4篇

实用的《昆明的雨》教案4篇《昆明的雨》教案篇1【知识目标】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能力目标】1、理清行文思路,了解作者闲适自由的风格。

2、品味__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引导他们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

【教学重点】理清思路,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品读文本内在的韵味,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1、预习__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2、了解汪曾祺的写作风格。

【教学过程】一、说诗情,导入新课读汪曾祺的一首小诗: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让学生自由的读一读品一品其中的诗味。

教师:这首旧体诗寥寥28个字,写尽了上世纪40年代昆明雨季的宁静、清寂和时在西南联大学习的莘莘学子的苦闷和无奈。

在深邃的意境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莲花池本来坐落在昆明市的西北部。

一池清水,一尊陈圆圆着比丘尼装的雕像,有点荒凉、凄清。

现在的莲花池处于市中心一带。

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白天,人流如过江之鲫;入夜,灯火似天上繁星,再也不是“莲花池外少行人”的荒郊,再也找不到有木香、有苔痕的“野店”了。

有的是酒楼、饭店、大排档。

入夜,路边烧烤摊上聚集的是打工仔、打工妹和附近大学里的男女大学生们。

嘻嘻哈哈,边吃边聊。

满街是油烟、尾气和烧烤混合的怪味,木香花的清香早没了。

然木香花会有的。

猪头肉也会有的。

只是“一杯浊酒”中恐怕再难品出“木香花湿雨沉沉”的那种况味,那种氛围了!我们也只能从先生的美丽的文字中去想象去品味……二、读文本,整体感知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随后师生共同探讨交流:1、题为“昆明的雨”,__开篇为什么要描述给宁坤的画呢?明确:所画的是昆明雨季特有的仙人掌、菌子、花,既能突出昆明多雨的特点。

又可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具体的的描述。

2、昆明的雨与别处的雨有何不同让作者如此念念不忘?请圈划出最能概括其特点的那一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明的雨》优秀教案
知识与能力
1.把握文章内容,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

2.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

3.学习作者通过拾取生活中的琐碎事物表情达意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品味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作者对身边美的事物的关注,对往昔生活的怀念。

重点
把握文章内容,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

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

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拾取生活中的琐碎事物表情达意的写法。

教学课时:2课时
同学们,你喜欢雨吗?(喜欢)为什么喜欢雨?(同学们各抒己见)是啊,“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雨,润物无声;“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秋雨,惹人愁思。

今天,我们跟随汪曾祺去感受一下昆明的雨。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

作品有《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等。

《昆明的雨》写于1984年5月19日,首次发表于1984年第十期的《滇池》上。

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和昆明生活了七年。

在这一时期,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还结识了很多的师长和朋友,开始走上文学道路,还结识了后来和他相知相爱的施松卿。

昆明是他的第二故乡。

在他晚年的诗文书画中,随处可见他对故土、故人、故事的怀念之情。

1.播放音频朗读,学生听读,认识生字。

鲜腴(xiān yú) 篱笆(líba) 鸡枞菌(jīzōng jùn)
八卦(bāguà) 密匝匝(mìzāzā)
2.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说说昆明的雨有什么特点。

①雨季长,但不使人厌烦,不使人气闷,人很舒服;
②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③是浓绿的。

3.文章除了写雨,还写到了什么?这些与“昆明的雨”有什么关系?
1.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缅桂花等事物,还写到了为宁坤作画、与德熙去小
酒馆喝酒。

2.这些人、事、物都是昆明雨季特有的。

4.作者对昆明的雨有怎样的情感?
喜爱、怀念。

5.文章写昆明的雨,为什么从宁坤要“我”作画写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①画上所画的倒挂而开花的仙人掌、青头菌和牛肝菌是昆明雨季特有的现象和产物,突出昆明的雨多;②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的描述,从而吸引读者。

6.“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为什么?
在雨的滋润之下,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所以“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7.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昆明的菌子?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①种类多。

牛肝菌、青头菌、鸡、干巴菌、鸡油菌等。

②数量多。

“家家饭馆卖”“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鸡随处可见。

③味道鲜美。

牛肝菌滑嫩鲜香;鸡味道鲜浓,无可方比;干巴菌“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

④色泽诱人。

青头菌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高;鸡油菌颜色浅黄,做菜时配色用。

作者娓娓道来,在自然平淡的叙述中流露作者对昆明雨的喜爱,对昔日生活的怀念。

8.作者如何描写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外貌、语言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卖杨梅女孩子的娇美情态,衬托昆明的雨的柔美,抒发作者的怀念和喜爱之情。

9.“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那天,我和德熙去小酒馆喝酒有怎样的情味?
①雨引起的一点淡淡的乡愁;②雨中的美景让人陶醉而产生的闲适和恬淡之感。

10.结尾独句成段,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说说其作用。

内容上,深化主题,表达对昆明的雨的想念之情;结构上,照应第三段,收束全文,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

在汪曾祺的笔下,昆明的雨有什么特点?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

这样的雨让作者喜爱、怀念。

那么作者是怎样表现出这种情感的呢?
11.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形散而神聚”,要做到“神聚”,就要有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昆明的雨。

12.文章围绕“昆明的雨”写了哪些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我”给宁坤的画及题字,引出昆明的雨。

第二部分(第2~11自然段):回忆昆明的雨及与雨有关的人和事,表达对往事的怀念。

第一层(第2自然段):用“我想念昆明的雨”独句为段,奠定全文的情感基调。

第二层(第3~5自然段):叙写昆明的雨的特点:雨季长;不使人厌烦,不使人气闷;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是浓绿的。

第三层(第6~10自然段):写昆明雨季特有的人、事、物,透露作者对往昔生活
的怀念。

第四层(第11自然段):以“我想念昆明的雨”收束全文,呼应前文。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文字,想想喜欢的原因。

2.研读第7段,说说作者在语言的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亲切自然,平淡朴实。

例如:①“还有一种菌子,中看不中吃,叫鸡油菌。

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元那样大,滴溜儿圆,颜色浅黄,恰似鸡油一样。

”运用口语,亲切自然,如话家常,作者对往事的怀念之情蕴含其中。

②在叙写菌子的色、香、味的同时,还用平淡朴实的语言讲了一个与菌子有关的笑话,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又增加了文章的情味。

13.学生赏析,自由发言。

①如9段中对大缅桂名字的来历的叙述,平淡朴实,娓娓道来,很有情味。

②又如9段中“我在若园巷二号住过,院里有一棵大缅桂,密密的叶子,把四周房间都映绿了”加点的词都是口语式的大白话,亲切自然、平淡朴实中蕴含着作者的喜爱和深切的怀念。

这篇散文以“昆明的雨”为线索,叙写了昆明的雨的特点,回忆了与雨有关的人、事、物,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之情及对往昔生活的深切怀念。

14.语言平淡朴实,如话家常。

(见前面“品味语言”)
15.以小见大。

文章选取昆明雨季特有的物,如仙人掌、各类菌子、杨梅、缅桂花等物,用这些平常之物寄托作者对昆明的爱,对生活的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