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南师大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1)细胞内膜系统:是指细胞内在结构、功能及发生上相关的,由膜围绕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主要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等。
2)生物膜系统:只要是指单位膜构成的细胞质膜和由单位膜围成的各种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溶酶体等。
3)细胞识别:细胞通过表面受体与胞外信号分子(配体)选择性相互作用导致胞内一系列生理变化,最终表现为细胞整体的生物学效应的过程,是细胞通讯的重要环节。
4)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在不同层次(显微、亚显微与分子水平)上研究细胞的结构、发育与调控,以及细胞间关系和在整个生命体中的作用。
5)受体:是一种能够识别和选择性结合某种配体(信号分子)的大分子,当与配体结合后,通过信号转到作用将胞外信号转换为胞内化学或物理的信号,以启动一系列过程,最最终表现为生物学效应。
6)分子开关:是使细胞内一系列信号传递的级联反应,能在正、负反馈两个方面得到精确控制的分子机制的蛋白质分子。
7)细胞凋亡:又叫程序性细胞死亡,是细胞主动发生的自然死亡过程,是一个主动的由基因决定的结束生命的过程,可以发生在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及某些病理过程中。
8)细胞骨架:指真核细胞中的蛋白纤维网架体系,细胞骨架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细胞骨架概念是指细胞质骨架,包括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广义的细胞骨架包括细胞核骨架、细胞质骨架、细胞膜骨架和细胞外基质。
9)细胞骨架系统:是由一系列特异的结构蛋白质装配而成的胞内网架系统,广泛分布于细胞结构的各个部分,在维持细胞形态与内部结构的合理排布中起支架作用。
10)蛋白质分选:新生肽由其合成部位正确地运转到其行使功能部位的过程,包括细胞质基质中合成多肽的分选途径和粗面内质网上合成多肽的分选途径。
(合成的蛋白质只有转运至细胞的正确部位,并装配成结构与功能的复合体才能参与细胞的生命活动,这一过程称为蛋白质分选)11)核小体:染色体的基本结构单元,是由组蛋白和200个碱基对的DNA双螺旋组成的球形小体。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1.细胞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在不同层次(显微、亚显微与分子水平)上以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细胞信号传递、真核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为主要内容.第三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2. 分辨率:能区分开两个物点最小间隔的能力。
通常用相邻两质点的距离表示。
D=0.61λ/N .A第四章细胞膜与细胞表面3. 单位膜:由厚约3.5nm的双层脂分子和内外表面各厚约2nm的蛋白质构成。
4. 相变: 在不同温度下发生的膜脂状态的改变称为相变5. 生物膜:把细胞所有膜结构统称为生物膜,实际上它是细胞内膜和质膜的总称。
6. 膜骨架:指细胞质膜下与膜蛋白相连的由纤维蛋白组成的网架结构,它参与维持细胞质膜的形状并协助质膜完成多种生理功能。
7. 细胞表面细胞外表面:与细胞外环境接触的膜面。
细胞外基质: 指分布于细胞外空间, 由细胞分泌的蛋白和多糖所构成的网络结构8. 细胞外被:指细胞质膜外表面覆盖的一层粘多糖物质,实际指细胞表面与质膜中的蛋白或脂类分子共价结合的寡糖链。
第五章物质的跨膜运输9. 被动运输:是指通过简单扩散或协助扩散实现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的跨膜转运。
转运的动力来自物质的浓度梯度,不需要细胞提供代谢能量。
:10.简单扩散: 疏水的小分子或小的不带电荷的极性分子在以简单的扩散方式跨膜转运中,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也没有膜蛋白的协助,因此称为简单扩散11.协助扩散: 各种极性分子和无机离子,如糖、氨基酸、核苷酸以及细胞代谢物等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减小方向的跨膜转运,该过程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但需要特异的膜蛋白“协助”物质转运使其转运速率增加,转运特异性增强。
12.载体蛋白:存在于细胞膜上的一种具有特异性传导功能的蛋白质,它能与特定的溶质分子结合,通过一系列构象改变介导溶质分子的跨膜转运。
13.通道蛋白:存在于细胞膜上的一种跨膜蛋白质,其跨膜部分形成亲水性的通道,当这些孔道开放时允许适宜大小的分子和带电荷的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所介导的被动运输不需要与溶质分子结合。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一、名词解释1.细胞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以细胞为研究对象,研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阐述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基因表达和调控等基本规律的学科。
2.亚细胞结构:细胞膜、细胞核以及线粒体、高尔基体、核糖体、中心体等细胞器的微细结构。
也称亚显微结构或超微结构。
3.原代细胞培养:是指在体外条件下,将细胞从机体中分离出来立即进行的培养叫着原代细胞培养,有人将培养的第1代细胞与传10代以内的细胞统称为原代细胞培养。
4.细胞株:原代培养的细胞传至10代左右就不易传下去了,细胞生长出现停滞,只有极少数细胞可以存活下去,并又进行40-50代的培养,这种传代细胞称作细胞株。
5.细胞系:当细胞株传至50代以后,又要出现危机,不能再传代下去,但如果部分细胞发生遗传突变,并带有癌细胞的特点,有可能在培养条件下无限制地传下去,这种传代细胞称为细胞系。
6.分辨率:显微镜或人眼在25cm的明视距离处,能清楚的分辨被检物体细微结构最小间隔的能力。
7.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和多糖等,他们的分子量在一万到一百万之间,是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8.核酸:是遗传物质,分两类,即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
9.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多肽链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进一笔盘曲折叠,形成的有一条肽链所组成的单位(亚单位)。
10.结合水:是以氢键和蛋白质分子相结合的水分子,是细胞结构的组成部分。
11.等电点:两性离子所带电荷因为容易的PH值不同而改变,当两性离子正负电荷数值相等时,溶液的PH值即为等电点。
12.细胞的体积守恒定律:一个生物体的大小和器官的大小与细胞的体积大小无关,而与细胞的数目呈正比关系的定律。
13.生物膜:真核细胞内部存在着由膜围绕构建的各种细胞器,细胞内的这些膜系统与细胞膜统称为生物膜。
14.质膜:即细胞膜。
细胞生物学 名词解释
1.细胞:细胞是生命活动基本单位。
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有机体生长发育的基础;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2.细胞生物学:从细胞整体,亚显微结构和分子三个不同层次上把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统一起来研究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研究细胞的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的学科。
3.拟核(nucleoid):在原核细胞的细胞质内,仅含有一DNA区域,无核被膜包绕,该区域称之为拟核,拟核内仅含有一条不与蛋白质结合的裸露的DNA链。
4.细胞膜:是包围在细胞质外周的一层质膜,又称质膜。
5.相变:由同一类型的磷脂合成的脂双层,可在一个凝固点上由液态转变成晶态(凝胶状态),这种物态转变称为相变。
6.核定位信号(NLS):引导蛋白质进入细胞核的一段信号序列,受体为importin 。
7.核输出信号(NES):引导RNA输出细胞核的一段信号序列,受体为exportin。
8.着丝粒:处于主缢痕的内部,是主缢痕的染色质部位。
9.主缢痕:在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相连处,有一个向内凹陷的缢痕,称为主缢痕,光镜下,相对不着色。
10.次缢痕:在某些染色体上除具有主缢痕外,还有另一个染色较浅的缢痕部位称为次缢痕,其大小和范围是恒定的,常存在于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的短臂上,可作为染色体的鉴别标志。
11.端粒:是存在于染色体末端的特化部位。
通常由一简单重复的序列组成,进化上高度保守。
人体细胞中序列为GGGTAA。
12.核基质:是真核细胞间期中除核被膜、染色质和核仁以外的一个精密的网架系统。
又称核骨架。
13.核仁(nucleolus):见于间期的细胞核内,呈圆球形,一般1~2个,有时多达3~5个。
主要功能是转录rRNA和组装核糖体单位。
14.核仁趋边(边集):在生长旺盛的细胞中,核仁常趋向核的边缘,靠近核膜,即发生该现象15.细胞骨架(cytoskeleton):由蛋白纤维交织而成的立体网架结构,充满整个细胞质的空间,以保持细胞特有的形状并与细胞运动有关。
细胞生物学 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1.生命(life):有机物和水构成的一类具有稳定的物质和能量代谢现象、能回应刺激、能进行自我复制(繁殖)的半开放物质系统。
2.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是探讨细胞生命现象的发生规律及其本质的科学。
即从细胞的显微,亚显微和分子三个水平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和各种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3.医学细胞生物学(medical cell biology):以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为基础,研究人体细胞生长、发育、分化、繁殖、运动、遗传、变异、衰老和死亡等生命活动规律以及采用细胞学技术研究疾病诊断、预防和治疗的一门学科。
4.模式生物学5.细胞:细胞是由膜包围着含有细胞核(或拟核)的原生质所组成,其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拟核),是除了病毒(virus)以外一切生物体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6.生物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门学科,是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科学。
7.显微结构microscopic structure: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中能够观察到的细胞结构,直径大于0.2微米,如细胞的大小及外部形态、染色体、线粒体、中心体、细胞核、核仁等,目前用于研究细胞显微结构的工具有普通光学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相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等。
8.亚显微结构submicroscopic structure或超微结构:在电子显微镜中能够观察到的细胞分子水平以上的结构,直径小于0.2微米,如内质网膜、核膜、微管、微丝、核糖体等,目前用于亚显微结构研究的工具主要有电子显微镜、偏光显微镜和X线衍射仪等9.超薄切片:通常以锇酸和戊二醛固定样品,丙酮逐级脱水,环氧树脂包埋,以热膨胀或螺旋推进的方式切片,重金属(铀、铅)盐染色。
10.分辨率或分辨力(resolution):在人的明视距离25cm处,能清楚的分辨被检物体细微结构最小间隔的能力,用R来表示。
R=0.61λ/nsinα。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绪论1、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在显微、亚显微和分子水平上,以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细胞信号传递,真核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为主要内容的一门学科。
第二章细胞的统一性与多样性1、病毒(virus):迄今发现的最小的、最简单的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非胞生物体,是仅由一种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构成的核酸蛋白质复合体。
2、原核细胞:没有由膜围成的明确的细胞核、体积小、结构简单、进化地位原始的细胞。
3、真核细胞:细胞核具有核被膜,细胞质中含有一些膜性细胞器的细胞。
第三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1.免疫荧光技术;将免疫学方法(抗原抗体特异结合)与荧光标记技术结合起来研究特异蛋白抗原在细胞内分布的方法。
,它包括直接和间接免疫荧光技术两种。
2.流式细胞技术;是利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的一种单细胞定量分析和分选技术。
3.原代细胞;是指从机体取出后立即培养的细胞。
4.蛋白质组:指由一个基因组(genOME),或一个细胞、组织表达的所有蛋白质第四章细胞质膜1.细胞质膜:是指围绕在细胞最外层,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类组成的生物膜。
2、脂质体:是根据磷脂分子可在水相中形成稳定的脂双层膜的而制备的人工膜。
3.膜骨架:细胞质膜下与膜蛋白相连的、由纤维蛋白组成的网架结构,它参与细胞质膜形状的维持,协助质膜完成多种生理功能。
第五章物质的跨膜运输1、主动运输: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进行跨膜转运的方式,需要细胞提供能量,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
2、被动运输:物质通过自由扩散或促进扩散,顺浓度梯度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运输动力来自运输物质的浓度梯度,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
16、胞吞作用:细胞摄取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时,细胞膜向内凹陷形成囊泡,将物质裹进并输入细胞的过程。
17、胞吐作用:细胞排出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时,通过形成囊泡从细胞内部移至细胞表面,囊泡的膜与质膜融合,将物质排出细胞外的过程。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1. 细胞(cell):细胞是由膜包围着含有细胞核(或拟核)的原生质所组成,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也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 细胞质(cell plasma):是细胞内除核以外的原生质,即细胞中细胞核以外和细胞膜以内的原生质部分,包括透明的粘液状的胞质溶胶及悬浮于其中的细胞器。
3. 原生质(protoplasm):生活细胞中所有的生活物质,包括细胞核和细胞质。
4. 原生质体(potoplast):脱去细胞壁的细胞叫原生质体,是一生物工程学的概念。
5. 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细胞生物学是以细胞为研究对象,从细胞的整体水平、亚显微水平、分子水平等三个层次,以动态的观点,研究细胞和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生活史和各种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
6. 细胞学说(cell theory):细胞学说是1838~1839年间由德国的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所提出,直到1858年才较完善。
它是关于生物有机体组成的学说,主要内容有:①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单细胞发育而来,即生物是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组成;②所有细胞在结构和组成上基本相似;③新细胞是由已存在的细胞分裂而来;④生物的疾病是因为其细胞机能失常。
7. 原生质理论(protoplasm theory):1861年由舒尔策(Max Schultze)提出,认为有机体的组织单位是一小团原生质,这种物质在一般有机体中是相似的,并把细胞明确地定义为:“细胞是具有细胞核和细胞膜的活物质”。
1880年Hanstain将细胞概念演变成由细胞膜包围着的原生质,分化为细胞核和细胞质。
8. 细胞遗传学(cytogenetics):遗传学和细胞学结合建立了细胞遗传学,主要是从细胞学的角度,特别是从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染色体和其他细胞器的关系来研究遗传现象,阐明遗传和变异的机制。
9. 细胞生理学(cytophysiology):细胞学同生理学结合建立了细胞生理学,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细胞从周围环境中摄取营养的能力、代谢功能、能量的获取、生长、发育与繁殖机理,以及细胞受环境的影响而产生适应性和运动性的活动。
细胞生物学 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细胞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以细胞为研究对象,研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阐述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基因表达和调控等基本规律的学科。
2.亚细胞结构:细胞膜、细胞核以及线粒体、高尔基体、核糖体、中心体等细胞器的微细结构。
也称亚显微结构或超微结构。
3.原代细胞培养:是指在体外条件下,将细胞从机体中分离出来立即进行的培养叫着原代细胞培养,有人将培养的第1代细胞与传10代以内的细胞统称为原代细胞培养。
4.细胞株:原代培养的细胞传至10代左右就不易传下去了,细胞生长出现停滞,只有极少数细胞可以存活下去,并又进行40-50代的培养,这种传代细胞称作细胞株。
5.细胞系:当细胞株传至50代以后,又要出现危机,不能再传代下去,但如果部分细胞发生遗传突变,并带有癌细胞的特点,有可能在培养条件下无限制地传下去,这种传代细胞称为细胞系。
6.分辨率:显微镜或人眼在25cm的明视距离处,能清楚的分辨被检物体细微结构最小间隔的能力。
7.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和多糖等,他们的分子量在一万到一百万之间,是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8.核酸:是遗传物质,分两类,即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
9.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多肽链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进一笔盘曲折叠,形成的有一条肽链所组成的单位(亚单位)。
10.结合水:是以氢键和蛋白质分子相结合的水分子,是细胞结构的组成部分。
11.等电点:两性离子所带电荷因为容易的PH值不同而改变,当两性离子正负电荷数值相等时,溶液的PH值即为等电点。
12.细胞的体积守恒定律:一个生物体的大小和器官的大小与细胞的体积大小无关,而与细胞的数目呈正比关系的定律。
13.生物膜:真核细胞内部存在着由膜围绕构建的各种细胞器,细胞内的这些膜系统与细胞膜统称为生物膜。
14.质膜:即细胞膜。
是细胞质和外界相隔的一层薄膜。
15.整合蛋白:全部或一部分在膜内的蛋白质,也称内在蛋白或镶嵌蛋白。
如载体、受体等都是整合蛋白。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aging:即细胞衰老,是指细胞在执行生命活动的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胞的增殖能力和生理功能逐渐出现衰退的过程。
2.cell biology:即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生命现象发生的规律及其本质的科学。
3.cell differentiation:即细胞分化,是指由同一来源的细胞(如受精卵)逐渐产生出形态结构、功能和生化特征各不相同的一类细胞群,形成这种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
4.gene differential expression:即基因差异性表达,多细胞生物个体发育与细胞分化过程中,其基因组DNA并不全部表达,而呈现选择性表达,它们按照一定的时空顺序,在不同性别和同一细胞的不同发育阶段发生差异性表达。
5.Cysteine aspartic acid speific protease:即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简写为Caspase,是一类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为线虫凋亡基因ced-3的同源物,是引起细胞凋亡的关键酶。
6.Caspase:是一类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简称为Caspase;为线虫凋亡基因ced-3的同源物,是引起细胞凋亡的关键酶。
7.Apoptosis:即细胞凋亡,是指细胞在一定的生理或病理条件下,一种主动的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杀过程。
8.限制点(restriction point):或者称为启动点是G0期细胞进入G1早期的一个检查点,也是哺乳动物细胞周期G1晚期控制进入S期的调节点,相当于酵母的Start检查点。
9.检查点(checkpoint):是细胞周期中的一套保证DNA复制和染色体分配质量的检查机制。
10.收缩环(contractile ring):紧贴于细胞分裂部位细胞膜内侧,包含可收缩的肌动蛋白束和肌球蛋白II。
一.简述细胞衰老的意义及研究途径。
细胞衰老研究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细胞衰老是机体衰老和死亡的基础,也是众多老年性疾病的基础。
迄今,人类对细胞衰老的生物学机制还了解甚少,随着世界和我国人口老年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寿命的延长,加快研究细胞衰老模型、衰老机制、延缓细胞衰老途径和调控靶向分化等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对阐述老年性疾病的发生机制和预防退行性疾病具有不可估量的社会价值。
南京师范大学考研历年细胞生物学答案
本答案仅供参考,虽然答案已经给出,但是我还是希望考生们能自己把答案在参考书上找出来,因为那样可以加深考生对参考书的认识和了解。
如果考生的准备时间不是怎么充分,没有时间去找答案了,那就必须把本答案背熟了弄懂了。
切记!!!99年细胞生物学一、名词解释1、巴氏小体:在雌性哺乳动物体细胞的核内,两条X染色体之一在发育早期随即发生易染色质化而失活,在上皮细胞的核内,这个异骨缩的X染色体称巴氏小体。
2、动粒:位于着丝粒外表面,由蛋白质形成的结构,是纺锤体微管的附着位点3、原为杂交:通过单链RNA或DNA探针对细胞或组织中的基因或mRNA进行定位的技术44、间隙连接:在动物细胞间专职细胞间通信的连接方式。
相邻细胞质膜上的两个连接子对接形成中空或完整的间隙连接结构,以利于小分子通过5、纤连蛋白:是高分子的糖蛋白;血浆纤连蛋白是二聚体,由相似的A链和B链组成,整个分子呈V型;细胞纤连蛋白是多聚体,其不同的亚单位为同一基因表达产物,没个亚单位由数个结构域构成。
二、填空1、松弛素B、微丝、大大增加2、内质网和高尔基体3、共运输、协助扩散4、核糖体、微管、结合5、cdc2蛋白、周期蛋白、催化亚单位、调节亚单位6、有义链、无义链、半不连续7、微管结合蛋白、神经细胞、MAP2C三、判断错、对、错、错、对、错、错、错、对、错四、简答题1、当多肽链在核糖体上合成至80aa左右时,N端内质网信号序列暴露出核糖体,并与信号识别颗粒结合,然后与内质网上的停泊蛋白结合,从而打开易位子,信号识别颗粒脱离信号序列和核糖体,信号肽酶剪切掉信号肽2、中期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互相分离,形成子代染色体,并分别向两极运动,标志着后期的开始。
后期大致可以划分为连续的两个阶段,即后期A和后期B。
后期A:动粒微管变短,染色体逐渐向两极运动;后期B:极性微管长度增加,两极之间的距离逐渐拉长3、脂质体是根据磷脂分子可在水相中形成稳定的脂双层膜的趋势而制备人工膜,可以嵌入不同的膜蛋白。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1.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生活史以及各种生命活动的科学。
2.细胞学说(cell theory):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德国动物学家施旺所创立。
其主要论点是一切生物,从单细胞生物到高等动物和植物均由细胞组成,细胞是生物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的基本单位。
3.分辨率:显微镜或人眼在25cm的明视距离处,能清楚地分辨被检物体细微结构最小间隔的能力。
R=0.61λ/n sinθ4.生物大分子(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指蛋白质、核酸和多糖等,它们的分子量在1万到1百万之间,是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5.核酸(nucleic acid):是遗传物质,分两类,即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6.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多肽链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盘曲折叠,形成的由一条肽链所组成的单体(亚单位)。
7.结合水:是以氢键和蛋白质分子相结合的水分子,构成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
8.核酶:具有酶活性的RNA分子。
9.生物膜(biological membrane):包括细胞膜及细胞内膜,都具有共同的结构,它们是由脂类和蛋白质分子以非共价键连接而成的结构。
10.质膜:即细胞膜。
是细胞质和外界相隔的一层薄膜。
11.片层结构模型:细胞膜中有两层磷脂分子,这两层分子的疏水脂肪酸链在膜的内侧彼此相对,而分子的亲水端则朝向膜的内外表面,球形的蛋白质分子附着在脂双层的两侧表面,形成了蛋白质-磷脂-蛋白质三层夹板式结构。
12.单位膜: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种生物膜,发现它们都呈三层式结构,内外两侧为电子密度高的暗线,中间一层为电子密度低的明线,把这种“两暗一明”的结构称为单位膜。
13.晶格镶嵌模型:认为生物膜中脂类能可逆的进行无序(液态)和有序(晶态)的相变,膜中镶嵌蛋白对脂类分子的运动具有限制作用。
可使其周围的脂质分子形成界面质,而不能发生单独活动,两者合在一起构成膜中的晶态部分(晶格)。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第一、二、三章:细胞的基础知识及研究方法1.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在显微、亚显微和分子水平上,以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细胞信号传递,真核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为主要内容的一门学科.2.细胞:由膜围成的,能进行独立繁殖的最小原生质团,是生物体最基本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单位,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3.细胞器:存在于细胞中,用光镜、电镜或其他工具能够分辨出的,具有一定形态特点并执行特定机能的结构4.原核生物(prokaryote)和真核生物(eukaryote):没有由膜围成的明确的细胞核、体积小、结构简单、进化地位原始的细胞叫原核生物;具有典型的细胞核,体积较大,结构胶复杂,进化程度较高的一类细胞叫真核细胞。
5.质粒(plasmid):细菌细胞核外可进行自主复制的遗传因子,为裸露的环状DNA,可从细胞中失去而不影响细胞正常的生活,在基因工程中常作为基因重组和基因转移的载体。
6.细胞体积的守恒定律:器官的总体积与细胞的数量成正比,而与细胞的大小无关。
7.放射自显影(autoradiography):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所发出的电离射线作用于感光物质(如卤化银)晶体,从而产生潜影,再经过显影、定影处理,把感光的卤化银还原为黑色的银颗粒,成为可见的像。
利用该技术可对细胞内生物大分子进行定性、定位和半定量研究。
8.非细胞体系(cell-free system):指来源于细胞,但已不具备完整的细胞结构,而包含进行正常生物学反应所需物质组成的体系。
主要用于研究DNA的复制、RNA转录和蛋白质合成等问题。
9.原位杂交:用带有标记的特定核酸分子作探针,来测定染色体上特定的核酸分子具有互补结构的技术。
10.免疫荧光技术:一种抗原抗体结合反应与形态学相结合的方法。
用一种荧光素与抗体相结合,然后再组织切片上使之发生反应,再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素发出荧光,从而测定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情况、位置和分布等。
名词解释细胞生物学
[名词解释]简单扩散:物质从质膜的高浓度一侧通过脂质分子间隙向低浓度一侧进行的跨膜转运。
易化扩散:在膜蛋白的帮助下,由非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或带电离子顺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跨膜转运。
糖基化:糖基化是在酶的控制下,蛋白质或脂质附加上糖类的过程。
此过程为四中共转移与后转移修饰的步骤之一,发生于内质网。
蛋白质经过糖基化作用之后,可形成糖蛋白。
G蛋白:G蛋白是指鸟苷酸结合蛋白。
它含有一个鸟苷酸结合结构域,由α、β、γ三个亚基组成。
激活状态下的G蛋白可以激活腺苷酸环化酶系统产生第二信使cAMP,从而产生进一步的生物学效应。
驱动蛋白与动力蛋白:驱动蛋白能利用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驱动自身及所携带的货物分子沿微管运动的一类马达蛋白;动力蛋白是一种马达蛋白(分子马达),可将ATP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着丝粒与动粒:着丝粒是真核生物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时,染色体分离的一种装置,也是姐妹染色单体在分开前相互联结的位置,在染色体的形态上表现为一个缢痕,着丝粒位于异染色质区内,这里富集了卫星DNA,也就是短的DNA串联重复序列;动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中位于着丝粒两侧的3层盘状特化结构,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是非染色体性质物质附加物。
动粒与染色体的移动有关。
在细胞分裂阶段,纺锤体的纺锤丝(或星射线)需附着在染色体的动粒上(而非着丝粒上),牵引染色体移动、将染色体拉向细胞两极。
生物膜与单位膜:生物膜是镶嵌有糖蛋白的磷脂双分子层,起着划分和分隔细胞和细胞器作用生物膜,也是与许多能量转化和细胞内通讯有关的重要部位,同时,生物膜上还有大量的酶结合位点。
是细胞、细胞器和其环境接界的所有膜结构的总称;单位膜:包围在细胞外面的膜,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膜可分为三层,内外两层为致密层,中间为一层不太致密的层,称单位膜。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原核细胞是组成原核生物的细胞。
这类细胞主要特征是没有明显可见的细胞核, 同时也没有核膜和核仁, 即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只有拟核,进化地位较低;真核细胞是指含有被核膜包围的细胞核核的细胞。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1.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是研究和揭示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它从显微、亚显微及分子水平上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代谢、运动、衰老、死亡,以及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重大生命过程2.细胞学说:①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有细胞核细胞产物构成。
②每个细胞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有所助益。
③新的细胞可以通过已存在的细胞繁殖产生。
3.免疫荧光技术:将免疫学方法(抗原抗体特异结合)与荧光标记技术结合起来,研究特异蛋白抗原在细胞内分布的方法。
利用荧光素所发的荧光可在荧光显微镜下检出,从而可对抗原进行细胞定位。
4.密度梯度离心:通过离心力的作用使样品中不同组分以不同的沉降率在密度梯度溶液中沉降,形成不同的沉降带,从而达到分离细胞组分的目的。
5.光脱色恢复技术(FPR):使用亲水性或亲脂性的荧光分子,如荧光素、绿色荧光蛋白与蛋白或脂质耦联,用于检测所标记分子在活体细胞表面或细胞内部的运动及其迁移速率。
6.原代细胞:是指从机体取出后立即培养的细胞,一般指培养的第2代至传10代以内的细胞。
7.接触抑制: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贴壁生长的正常二倍体细胞表面相互接触时分裂随之停止,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接触抑制。
8.细胞融合:通过培养和诱导,两个或多个细胞融合为一个双核或多核细胞的过程称为细胞融合或细胞杂交。
9.细胞质膜:又称质膜,曾称细胞膜(cell membrane),是围绕在细胞最外层,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类组成的生物膜。
10.生物膜:质膜和细胞内膜在起源、结构和化学组成的等方面具有相似性,故总称为生物膜(biomembrane)11.流动镶嵌模型:一种描述生物膜的动态模型。
生物膜由膜脂和膜蛋白组成,具有流动性,膜蛋白镶嵌在脂双层或结合于脂双层表面。
12.脂筏模型:脂筏是以甘油磷脂的生物膜上,胆固醇和鞘脂形成相对有序的脂相,如同漂浮在脂双层上的"筏"一样,载着具有生物功能的膜蛋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二、三章:细胞的基础知识及研究方法1.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在显微、亚显微和分子水平上,以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细胞信号传递,真核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为主要内容的一门学科.2.细胞:由膜围成的,能进行独立繁殖的最小原生质团,是生物体最基本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单位,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3.细胞器:存在于细胞中,用光镜、电镜或其他工具能够分辨出的,具有一定形态特点并执行特定机能的结构4.原核生物(prokaryote)和真核生物(eukaryote):没有由膜围成的明确的细胞核、体积小、结构简单、进化地位原始的细胞叫原核生物;具有典型的细胞核,体积较大,结构胶复杂,进化程度较高的一类细胞叫真核细胞。
5.质粒(plasmid):细菌细胞核外可进行自主复制的遗传因子,为裸露的环状DNA,可从细胞中失去而不影响细胞正常的生活,在基因工程中常作为基因重组和基因转移的载体。
6.细胞体积的守恒定律:器官的总体积与细胞的数量成正比,而与细胞的大小无关。
7.放射自显影(autoradiography):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所发出的电离射线作用于感光物质(如卤化银)晶体,从而产生潜影,再经过显影、定影处理,把感光的卤化银还原为黑色的银颗粒,成为可见的像。
利用该技术可对细胞内生物大分子进行定性、定位和半定量研究。
8.非细胞体系(cell-free system):指来源于细胞,但已不具备完整的细胞结构,而包含进行正常生物学反应所需物质组成的体系。
主要用于研究DNA的复制、RNA转录和蛋白质合成等问题。
9.原位杂交:用带有标记的特定核酸分子作探针,来测定染色体上特定的核酸分子具有互补结构的技术。
10.免疫荧光技术:一种抗原抗体结合反应与形态学相结合的方法。
用一种荧光素与抗体相结合,然后再组织切片上使之发生反应,再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素发出荧光,从而测定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情况、位置和分布等。
11.负染色:它利用高密度金属做染色剂,把生物样品包围,以增加背景对电子的散射作用,从而形成电子密度差,在荧光屏上显示暗背景下的亮像,可以观察样品的精细结构。
12.DNA印技术(southern blotting):用凝胶电泳把DNA限制性片段的混合物分散开以后,通过扩散和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上,做成一个凝胶复制品,在滤膜上佳放射性探针与之杂交,通过放射自显影就可确定于DNA探针互补的特异性核苷酸序列,是体外分析特意性DNA序列的方法。
13.细胞系(cell line)和细胞株(cell strain):原代培养的细胞一般传至10代左右,如果少数突变度过危险期,在体外一般可以顺利地传40—50代,并且仍能保持原来二倍体数量及接触抑制行为的传代细胞叫细胞系;用单个细胞群体克隆出的细胞群体具有特殊的遗传标记和性质,这种细胞系叫细胞株。
14.原代细胞培养:直接从有机体取出组织,通过组织块长出单层细胞,或者用酶消化或机械方法将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在体外进行培养,在首次传代前的培养称为原代培养15.基因敲除:通过同源重组将外源基因定点整合入靶细胞基因组上某一确定的位点,以达到定点修饰改造染色体上某一基因的目的的一种技术。
它克服了随机整合的盲目性和偶然性,是一种理想的修饰、改造生物遗传物质的方法;第四章:细胞膜和细胞表面1.黏着斑(adhesion plaque)和黏着带(adhesion belt):锚定连接的两种类型;黏着带是相邻细胞形成的带状结构,胞质侧与微丝束相连,胞外侧靠钙黏蛋白形成的胞间横桥将相邻细胞连接。
黏着斑是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连接方式,参与的细胞骨架是微丝,跨膜粘连蛋白是整联蛋白,有助于维持细胞张力。
2.细胞外被:细胞膜外表面的一种绒毛状结构,实际上是细胞表面与质膜中的蛋白或脂类分子共价结合的寡糖链,是膜正常的结构组分,对膜蛋白起保护作用,在细胞识别中起重要作用3.细胞连接:机体各种组织的细胞通过质膜彼此按一定的方式相互接触并形成了将细胞连接起来的特殊细胞结构。
细胞连接是多细胞有机体中相邻细胞之间通过细胞膜相互联系、协同作用的重要组织方式;主要分为封闭连接、锚定连、通讯连接。
4.连接子(connexon):组成间隙连接的类似六角形排列的结构单位。
每个连接子由12个蛋白亚单位组成,每侧的细胞膜提供6个,中央有2-3nm的通道。
5.桥粒(desmosome)和半桥粒(hemidesmosome):两者都是与中间丝相连锚定连接;桥粒是细胞间形成的钮扣式的连接结构,形成独特的盘状致密斑,一侧与细胞内中间丝连接,另一侧与粘黏蛋白(钙黏蛋白家族)相连。
半桥粒是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相连的结构,其与细胞质膜上的粘黏蛋白是整联蛋白。
两者共同赋予细胞的抗张力和压力。
6.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分布于细胞外空间,由细胞分泌的蛋白和多糖所构成的结构精细而错综复杂的网络结构,它不仅参与组织结构的维持,而且对细胞的存活、形态、功能、代谢、增殖、分化、迁移等基本生命活动具有全方位的影响7.光脱色恢复技术(FRAP):又称荧光漂白恢复技术,具体操作是用荧光标记膜蛋白或膜脂,然后用激光束照射细胞表面的一定区域,使被照射区的荧光淬灭变暗,由于膜的流动性,一定时间后,又恢复与周围的荧光强度,用于研究膜蛋白的流动性。
8.间隙连接(tight junction)和紧密连接(gap junction):间隙连接是动物细胞间最普遍的细胞连接,是在相互接触的细胞之间建立的有孔道的连接结构,允许无机离子及水溶性小分子物质从中通过,从而沟通细胞达到代谢与功能的统;紧密连接是封闭连接的主要形式,存在于上皮细胞之间。
是指相邻细胞质膜直接紧密地连接在一起,能阻止溶液中的分子特别是大分子沿着细胞间的缝隙渗入体内,维持细胞一个稳定的内环境9.血影:红细胞经低渗处理后,质膜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和其他胞内可溶性蛋白后剩下的结构,是研究质膜的结构及其与膜骨架的关系的理想材料10.锚蛋白(ankryin):将血影蛋白与红细胞质膜上的带3蛋白相连的连接蛋白。
11.脂筏(lipid craft):生物膜上富含鞘脂和胆固醇的微小区域,参与细胞膜结构模型。
12.脂质体(liposome):根据磷脂分子在水相中形成稳定的脂双层膜的趋势而制备的由双层脂分子构成的人工膜;主要用于生物大分子和药物的运载体。
13.成斑现象(patching)和成帽现象(capping):在荧光免疫免疫标记试验中,两种蛋白的膜蛋白荧光抗体混合后,由于膜蛋白的流动性,一段时间后,两种荧光蛋白抗体均匀分布在质膜上,时间继续延长,标记的荧光抗体在细胞表面会重新分布,聚集在细胞的一定部位即所谓的成斑现象;进而集聚在细胞的一端即成帽现象。
14.胞间连丝:是高等细胞之间的通讯连接,为穿越细胞壁、连接相邻细胞原生质体的管状通道,是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的通道。
15.胶原: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水不溶性纤维蛋白。
具有三股螺旋结构,一级结构具有Gly-x-y结构,赋予组织刚性和抗张力。
第五章:物质的跨膜运输和信息传递1.细胞通讯: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传递到另一个细胞并与靶细胞相应的受体相互作用,然后通过细胞信号转导产生胞内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反应,最终表现为细胞的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2.通道蛋白:由几个蛋白亚基在膜上形成的孔道,能使适宜大小的分子及带电荷的溶质通过简单的自由扩散运动从膜的一侧到另一侧3.协同运输和协助扩散:通过消耗ATP间接提供能量,借助某种物质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为动力进行运输叫协同运输;物质在特异膜蛋白的“协助”下,顺浓度或电化学梯度跨膜转运,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叫协助扩散。
4.双信使系统:胞外信号分子与细胞表面G蛋白偶联的受体结合后,激活质膜上的磷脂酶C(PLC),使质膜上的二磷酸磷脂酰肌醇分解成三磷酸肌醇(IP3)和二酰基甘油(DG)两个第二信使,将胞外信号转导为胞内信号,两个第二信使分别激动两个信号传递途径即IP3—Ca+和DG—PKC途径,实现对胞外信号的应答。
5.胞吞作用(endocytosis)和胞吐作用(exocytosis):细胞摄取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时,细胞膜向内凹陷形成囊泡,将物质裹进并输入细胞的过程叫胞吞作用;细胞排出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时,通过形成囊泡从细胞内部移至细胞表面,囊泡的膜与质膜融合,将物质排出细胞外的过程叫胞吐作用。
6.G-蛋白:一种与GTP结合的调节蛋白,位于质膜内胞浆的一侧,有α、β、γ三个亚基组成,后两个亚基通过共价键稳定在膜上,α亚基本身具有GTP活性参与信号转导。
7.调节性分泌:分泌细胞产生的分泌物储存在分泌泡中,当细胞受到胞外刺激时,分泌泡与质膜融合并将内含物释放出去的过程。
8.受体(receptor):一种能够识别和选择性地结合某种配体(信号分子)的大分子,当与配体结合后,通过信号转导作用将胞外信号转导为胞内化学或物理的信号,以启动一系列过程,最终表现为生物学效应9.分子开关(molecular switch):在细胞内一系列信号传递的级联反应中,必须有正、负两种相辅相成的反馈机制精确调控,也即对每一步反应既要求有激活机制,又必然要求有相应的失活机制,使细胞内一系列信号传递的级联反应能在正、负反馈两个方面得到精确控制的蛋白质分子称为分子开关10.钠-钾泵:是动物细胞中由ATP驱动的将Na+输出到细胞外同时将K+输入细胞内的运输泵,实际上是位于细胞膜脂双分子层中的载体蛋白,是一种Na+/K+ATP酶,在ATP直接提供能量的条件下能逆浓度梯度主动转运钠离子和钾离子11.网格蛋白有被小泡:在胞吞泡形成过程中,网格蛋白包被的受体在膜下形成网格蛋白有被小窝,GTP结合的dynamin蛋白水解引起颈部缩缢,最终脱离质膜形成网格蛋白有被小泡。
12.细胞识别:细胞通过其表面的受体与胞外信号物质分子(配体)选择性地相互作用,进而导致胞内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最终表现为细胞整体的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13.离子通道:大多数通道蛋白是形成有离子选择性的、门控的跨膜通道,因为这些通道蛋白几乎都与无机离子的转运有关,所以称为离子通道。
14.Ras蛋白:是ras基因的产物,由19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布于质膜胞质侧,结合GTP时为活化状态,结合GDP时失活状态,因此Ras蛋白属于GTP结合蛋白,具有GTP酶活性,具有分子开关的作用。
第六章:细胞质和细胞内膜系统1.细胞质基质: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除去细胞器和内含物以外的、较为均质半透明的液态胶状物称为细胞质基质或胞质溶胶,主要由中间代谢有关的酶类和维持细胞形态的细胞质骨架系统(微丝、微管、中间丝)构成。
2.细胞内膜系统:细胞内在结构、功能乃至发生上相关的、由膜围绕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的统称,主要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胞内体、分泌泡等3.内质网:是由膜组成的一些形状不同的小管、小囊或扁囊组成,膜厚约5-6nm,形成一个连续的网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