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自身特色的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

合集下载

高校创业教育的构建模式及实施策略研究

高校创业教育的构建模式及实施策略研究

高校创业教育的构建模式及实施策略研究[摘要]创业教育是指以塑造创业素养为核心内容和目标,通过体验或参与方法,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的教育。

创业教育包括创业精神教育、创业体验教育和创业实践教育三种递进模式,创业精神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创业体验教育以体验、模拟为主,创业实践以实战、参与为主。

创业教育的实施从“项目的选择”开始,到“项目的运转实现”结束。

创业教育的课堂教学要采用体验式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创业教育模式措施[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6-0101-04高校创业教育研究是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之一。

高校创业教育研究从务虚向务实的转变,是一种理性回归。

高校创业教育的相关实务研究,是未来高校创业教育研究的主流与趋势。

本文从高校创业教育的具体操作层面人手,确立递进式创业教育模式,有针对性地探讨该模式的内容、方法、形式,提出实现创业教育的微观实践方案,拓展创业教育研究的应用领域。

一、高校“递进式”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本文把创业教育界定为“是以塑造创业素养为核心内容和目标。

通过体验或参与方法,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的教育”,并提出高校创业教育的创业精神教育模式、创业体验教育模式和创业实践教育模式三种“递进式”模式,这三种模式体现在创业教育循序渐进的教育过程之中。

1 创业精神教育模式。

创业精神教育是关于冒险精神、团队精神、敬业精神等创业精神的教育和创业意识、创业基本知识的教育,是关于创业自我效能感、创业风险承担、自我价值实现、成就动机等创业素养中个体影响因素的教育,是重理论轻体验的创业教育。

它是大众化创业教育,可以面向有创业冲动、创业激情的大学生,也可以面向全校大学生;可以通过选修课形式进行,也可以通过必修课形式进行;选修课可以由不同的学院承担,必修课要在全校范围内开展。

创业精神教育模式最为理想的状态是针对全校大学生,在全校范围内开设必修课或选修课,由学校职能部门统一负责。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信息化构建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信息化构建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信息化构建1. 引言1.1 背景和意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创新创业的重要性。

而高等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也逐渐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自己的课程体系之中。

由于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信息化构建也逐渐成为了一个研究热点。

信息化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信息化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和信息,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通过信息化构建,高校可以更好地整合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优质的教育服务。

信息化构建还可以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

对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信息化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发展前景,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和分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信息化构建问题,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更有效的支持和指导。

通过研究信息化技术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应用情况,分析信息化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意义及其价值,揭示信息化构建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通过研究信息化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路径和关键技术,为高校提供实际可行的建设方案和技术支持,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完善和提升。

通过本研究的进行,旨在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领域的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水平的提升和发展。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指研究者对于研究课题所采取的科学方法和步骤。

本文在进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信息化构建的研究时,采取了多种研究方法来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我们采用了文献综述的方法,深入研究了国内外关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信息化技术在教育领域的相关文献资料。

通过文献综述,我们对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现状、信息化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以及信息化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路径和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和总结。

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

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

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作为培养人才、创造价值的重要途径,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至关重要。

在这个背景下,高校需要不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培养更多创新创业人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当前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存在的问题1. 缺乏系统性。

在目前的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中,往往存在零散性较强的问题,缺少系统性的规划和设计。

许多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都是零散的、片段的,缺乏整体性的思考和安排。

2. 缺乏实践性。

传统的高校课程往往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操作的重要性。

创新创业教育更需要学生去实践、去体验、去探索,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

3. 缺乏与市场需求的对接。

高校创新创业课程的设置,缺乏对市场需求的敏感度和反映,导致课程内容脱离了实际需要,学生学完课程难以应用于实际创业实践中。

1. 课程的系统化设计。

需要对创新创业课程进行全面的规划和设计,确保各门课程之间有机地连接和衔接,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

包括但不限于创业概论、创新思维、创业机会识别、创业案例分析、创业模式设计等课程内容。

2. 强化实践环节。

创新创业课程应该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和实践平台,让学生通过实际的项目操作,提高创新创业的实操能力。

可以通过开设实训基地、参与创业实践计划等方式,加强实践性的安排。

3. 重视市场需求。

高校应该与行业、企业建立紧密的联系,不断了解市场需求,将市场需求纳入课程设置中。

可以通过行业合作、企业赞助、实习实训等方式,让学生接触真实的市场情况,了解市场需求,为将来的创业做准备。

4. 创新创业导师团队建设。

导师团队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力量,他们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创业经验和宝贵的创业指导。

高校应该加强对创新创业导师团队的建设和培养,让他们成为学生创新创业路上的良师益友。

5. 实施跨学科教学。

创新创业的本质是跨学科的,需要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打造有民办高校特色的创新教育模式

打造有民办高校特色的创新教育模式

打造有民办高校特色的创新教育模式近年来,民办高校在中国教育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伴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民办高校在推动教育创新和提升教育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打造有民办高校特色的创新教育模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探讨如何打造有民办高校特色的创新教育模式,以提升教育质量和社会影响力。

一、理念引领,聚焦产教融合民办高校在办学理念上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可以更加贴近社会需求,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打造有民办高校特色的创新教育模式首先需要有一个清晰的办学理念引领。

民办高校可以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结合国内的教育需求,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积极探索适应中国社会发展需求的教育模式。

产教融合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也是打造有民办高校特色的创新教育模式的重要内容。

民办高校可以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将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结合起来,开设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课程和实践性课程,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通过建设实训基地和实验室,引进行业专家和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提升专业教学实效性。

二、课程设置,打破传统传统的课程设置往往满足不了现代社会的需要,学生们需要更加实用和前沿的知识。

打造有民办高校特色的创新教育模式需要对课程设置进行革新。

民办高校可以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兴趣,创设新颖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开设前瞻性、实操性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创新意识。

与此民办高校可以开设跨学科的课程,突破传统专业设置的条条框框,让学生在学习中拥有更大的选择空间和发展机会。

通过跨学科课程的开设,让学生接触到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力。

三、教学方式,提升互动性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互动性和实践性。

要打造有民办高校特色的创新教育模式,需要提升教学方式的互动性和多样性。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构建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构建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构建■创业教育论文-教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一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然后提出了工科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总体目标和实施原则,最后论述了工科高校大学生“4+1〃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包括工科高校大学生"4+1〃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基木要素、工科高校大学生"4+1〃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工科高校大学生"4+1〃创新创业教育运行机制。

关键词:工科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坚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把科技创新提到了十分重要的战略高度。

伴随着高校扩招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步伐,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发生了的变化。

那么,怎样帮助大学生在正确的职业理想和信念的指引下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呢?工科高校不仅需要注重大学生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更要注重大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而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就是课程学习和课外实践的结合。

因此结合工科高校学生培养的特点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新模式是十分有必要的。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我国最早是将创新创业教育引入职业技术教育,随后国内理论界开始广泛地开展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

2010年,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要求高校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现有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大都是依据创新创业教育所需要的基本要素出发构建的,还有一部分借鉴国外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经验,通过比较研究对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构建提出建议。

总体可以分为以下四类:第一,研究重点放在大学生自身;第二,研究重点放在教师身上;第三,研究重点放在创新创业实践上;第四,研究重点放在产学研合作方而,主要研究校企联合培养、创新创业教育的校外实践平台等。

目前,专门针对工科高校特点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很少。

试论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

试论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

中国人 民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黑 龙江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南京经济学院、武汉大
力 。所以,完善创业教育体系 ,深入开展创业教育 研究 ,培养大批掌握现代科学技术 、具有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的创业型人才 ,成了高等教育义不容辞
的历史 使命 。
2 创 业教 育 的根本 目的
界 的共识 。
来看 , 前 国内的创业教育实践掺和了过多的应然 , 目
或者过于强调技术 而沦为职业训练。这就涉及到对 创业教育根本 目的的认识和理解 。创业教育的根本
目的并不 是一 个显 而易见 、不言 自明 的问题 。通 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考察创业教育提出的背景 ,梳理各相关政策文本 ,
以及 它在 国内外 的运 行实 践 ,我 们可 以获得 一个 清
重庆高教
21年 3 00 月第 2 卷第 1 3 期
试论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模式 的构建
蔡 宗模
【 摘 要】 创业教育 的提 出是经 济 、 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 的根本 目的在 于培 养学生的创业素质 以造就事业 的开拓者 。 社 它
根据创业教育 的根本 目的,文章在总结国 内外经验 的基础上提 出了构 建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模式 的基本思路 , 即合理的创业教 育课程体系 、充足 的创业实 战演 习场所 、 干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流畅 的创业成果 转化途径和科学的创业成效评估机制 。 精
自20 年教育部才开始启动清华等 9 02 所大学作为创
业教育试点院校 ,其规模 和水平远远满足不 了经济
社会飞速发展的要求 。同时,由于劳动力市场供需
形 势严 峻弘, 客观 上需 要 年轻一 代 特别是 大 学生转 变 就 业 观念 ,主动 开拓 就 业渠 道 ,缓 解社 会 的就业 压

试谈“三位一体”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

试谈“三位一体”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
( 浙江工业大学 , 浙江 杭州 3 0 3 ) 10 2
摘要 : 高校创业教育是提升大学生创业素质 , 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 , 当前教 育改革和发 是 展 的新趋 势 。针对 当前 高校缺 乏 系统 的创 业教 育模 式的现状 , 创业教 育的理 论课程 体 系、 从 模
拟训 练体 系、 业 实践体 系三 方 面入 手 , 出“ 创 提 三位 一体 ” 高校 创 业教 育模 式的构 想 。
图 1 创业教 育理论课 程体系
( ) 次性 的课 程 实施 二 层
收稿日 江省科技计划项目 大 蕃全项县: 期 “ 学生创新型 创业的 成功 要素 及绩效研究” 研究成果之一
: 0. 201 03- 20
作者简介 : 陈晓( 9 8一) 女 , 17 , 建筑工程学院 , 讲师 , 硕士。研究 方向 : 高教理论 和实践研究 。
程体系、 模拟训练体系、 创业实践体系三方面人手 , 合 生 和发展 的基 本规 律 。再次 , 创业 能力则 是 大学生 创
理构建 “ 位一体 ” 三 的创业教 育模 式 。

业者 所需具 备 的创业 素 质 的核 心结 构 , 它直接 影 响到
创业 实践 活动 的效 能 。通 过创 业个 案研究 、 业实 务 创
高等农 业教 育 ,0 0 6 6 1 —9 2 1 — , :7 1
H ihe g rAgrc t r lEd c to 2 0— 6: 7— 9 iul a u ai n, 01 6, 1 1 u
试谈“ 位一体 ” 三 高校 创 业 教 育 模 式 的构 建
陈 晓 , 郭欲丹 , 昌祖 李

构 建块 层结 合的创 业教 育理 论课 程体 系

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与高 校专 业培 养 目标是 一致 的。
促进 以创 业 带 动 就 业 ” 战 略 目标 以来 , 等 学 的 高
校对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倾 注了巨大 的热情 , 取得 了不少 成绩 , 但从 总 体上 看 , 新创 业 教育 尚未 取 创 得 根本 突破 , 合 创 新 创业 人 才 成 长 的环 境 尚未 适
形 成 , 个重 要 的原 因 是 没有 从 人 才 培 养 的高 度 一 整 体设计 规 划 高校 的 创新 创 业 教 育 , 致 实 施 主 导 体 混乱 、 目标 不清 。因此 , 必要对 高 校创 新创 业 有
教 育体 系 问题进 教育 存在 的一 个普 遍
V1 9 o3 o 2 N . .
Jn 2 1 u .0 1
论 高 校 创 新 创 业 教 育 体 系 的构 建
房 汝建 , 朱锡 芳 , 婷 伍
( 常州 工学 院教 务 处 , 江苏 常 州 2 30 ) 10 2
摘要 : 高校 创 新创 业教 育的组 织 管理往往 受到部 门分割 的制 约 而不能 形成合 力 , 于创新 创 业 对 教 育 内涵 的片 面认 识 叉常常 导致将 其 看成 解 决 学生就 业 问题 的短 期行 为 。 高校 必 须 明确创新 创 业 教 育的 目标 , 从人 才培养 的 高度对 学校 创新 创 业教 育进 行 整 体设 计 , 选择 适 合 自身 的教 育模 式 , 并 从创 新创 业教 育 的组 织 管理 、 新 创 业教 育的课 程体 系、 创 创新 创业 教 育的 实践体 系等 方 面构建 高校
型 式 的教 育 和 在 创 新 创 业 教 育 上 的急 功 近 利行 为, 偏离 了高 校实 施创 新创 业教 育 的初衷 。 高 校实施 创 新创 业教 育 , 果 能 够 培 养 出 成 如

四位一体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以安徽科技学院创业教育实施为例

四位一体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以安徽科技学院创业教育实施为例

发展创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转变的客观要求,不仅关系大学生就业,更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经济活力和未来竞争力.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2002年4月教育部才开始启动创业教育试点工作.2010年5月4日,教育部出台《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提出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加强创业基地建设,打造全方位创业支撑平台、落实和完善大学生自主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创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创业教育进入全面推进阶段.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在渲染创业氛围,普及创业知识,推动和提升大学生素质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总体水平不高,问题依然凸显.1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开展存在的主要问题1.1教材建设滞后,课程体系僵化我国高校现行创业教育教材多从欧美引进,本土化创业经验很少渗入,更缺少授课院校自身特色,尚未形成相对成熟的课程体系,大部分高校关注的是少数人的“创业活动”,而不是多数人的“创业教育”.教学上,注重课堂讲授,缺乏理论实践,缺乏多样性、系统性与层次性,影响创业教育的实际效果;计划上,缺乏有效针对性,缺少多层次性[1];僵化、毫无特色的教学模式难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谈不上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理念的创新创业人才,致使在校大学生创业纸上谈兵居多,执行力不足,大学生创业整体参与率不高.1.2师资力量匮乏,专业能力欠缺创业教育的实践性,要求授课教师不仅具有系统的创业理论知识,还应具有创业的实战经验,了解创业面临的各种风险,对创业教育有自己独到的理解.由于我国创业教育起步晚,专业人才匮乏,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师资多为兼职教师,大多是日常事务繁忙的辅导员、班主任在兼职授课,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创业教育培训,普遍缺乏创业指导能力,他们的教学往往是纸上谈兵,缺乏针对创业者实践层面的教育和指导.更缺少有创业经历的企业家、商业工作者、银行工作者和创业成功的校友等的参与.教师是创业教育的主体,师资力量薄弱已经成为高校推进创业教育的“瓶颈”.1.3校内外创业服务和保障体系不健全1.3.1创业教育内环境尚未优化创业需要同时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创业教育不与专业教学有机融合,不与其他教学部门、职能部门有效互动,就会导致创业教育失去了专业这一最基本的依靠,从而使学生创业激情有余而能力不足.当前高校创业教育往往只注重课程讲授,没有将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中,与专业教学活动并未形成有机联系,多数高校教务、学工、就业指导、学生所在院系等部门在创业教育方面未能形成协调统一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如何与现有课程体系结合,如何与高校其他工作相结合,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内部环境,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1.3.2创业教育的社会环境支撑力度不够高校创业教育的社会环境既外部支撑体系不仅包括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大学生创业园建设等,还包括全社会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和助推,包括对创业大学生的创业融资支持、技术指导、全社会的观念转变等各方面.我国的大学生创业开展多年来,虽取得一定成绩,但却出现了“外冷内热”现象,咎其原因是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内外环境发展不平衡.2创业教育模式的建议安徽科技学院是安徽省较早施行创业教育进课堂,创业实践进校园的高校.2009年,安徽科技学院开设了大学生创业教育必修课(16学时,1个学分),2010年组织制定了(安徽科技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施办法(试行)),指导该校创业教育的实施.2011年投入专项资金,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园,遴选了10支创业团队免费进驻,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创业实践的有效结合.2011年,筹建了滁州市首家创业模拟实训室,已开展多期创业模拟实训班.该校也是安徽省首批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2010年4月安徽科技学院成功承办了“安徽省首届大学生创业论坛”,安徽科技学院创业Vol.28No.5M ay 2012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第28卷第5期(上)2012年5月“四位一体”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以安徽科技学院创业教育实施为例陈君君,唐仁生,杜小明,曾献功(安徽科技学院,安徽凤阳233100)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结合安徽科技学院创业教育实践,提出了大学生创业教育“完善课程体系、强化师资建设、构建实训基地和落实保障体系”的“四位一体”模式.关键词:创业教育;模式;实践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 (2012)05-0266-02266--教育经验成果在省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多次被国家级媒体宣传报道,结合该校创业教育实践,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开展创业教育:2.1丰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创业是一个复杂且综合性很强的过程,创业涉及诸如管理、营销、财务、法律等各个方面[3].因此,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应包括涉及创业全过程的法律政策、资金融通、团队建设、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各方面知识.除单独开设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之外,更重要的是将创业教育融入原有的专业课程体系内部,以模块或平台的方式开设相关课程,要把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合理安排创业教育课程,才能做到创业型人才培养与专业型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安徽科技学院在2011年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明确创业教育课程列入各专业必修课学习,同时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创业培训项目,2008年,安徽科技学院与滁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合作,引进SYB创业培训项目,先后培训300多名在校大学生,2011年,开展了创业意识培训(GYB)和创业模拟实训,大大丰富了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实现了理论授课和计算机创业模拟的有效结合,2012年将加大培训力度,力争实现在校大学生都接受一次免费创业意识培训,有积极创业愿望的同学接受一次创业模拟实训.2.2加强师资培训,打造专家化教师队伍高校要引导创业教育课教师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研究,支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鼓励教师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积极从社会各界聘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等作为兼职教师,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要从教学考核、职称评定、培训培养、经费支持等方面给予倾斜;还要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实训和交流,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研究与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水平.目前,安徽科技学院共有5位教师参加了GYB创业培训师培训、6位教师参加创业模拟实训师培训、4位教师参加“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人员系统培训(中级)班”、3位教师参加KAB讲师培训.连续多年组织专兼职教师参加国家职业指导师资格考试,目前已有35人取得了资格证书,有效提升了教师的业务水平.2.3以创业园建设为纽带,打造创业实践和孵化平台大学生创业园是大学生创业项目展示、开展创业实践,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平台,为在校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创业过程体验,有利于创业经验积累,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高校应充分依托高新园区、科技园区等建立大学生创业实习和孵化基地,积极取得地方政府的支持,为入驻的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场地优惠、投资融资等服务,促进大学生创业项目成功孵化[2].2011年9月,安徽科技学院大学生创业园正式开园运营,学校为遴选出的10支大学生创业团队提供了20万元的专项启动资金,为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搭建了实践平台.学校建立了大学生创业辅导网,为大学生提供包括创业优惠政策、法律事务、小额贷款等在内的创业咨询和服务.创业平台的建立对于全面加强应用型高校建设,培养更多的创新创业型人才,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业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2.4构建创业指导保障体系2.4.1成立创业辅导机构加强创业指导高校要整合校内外资源,成立创业教育研究中心或其他创业教育的专职部门,指导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师资队伍、理论研究等工作,保障创业教育工作的全面落实.在实现上述功能的前提下,还可以为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从学校过渡到社会的相关服务,如政策咨询、技术评估等,这可以大大缩短大学生创业的适应周期.安徽科技学院于2008年成立了副处级建制的大学生创业辅导办公室,挂靠学生处,以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项创新创业活动.2011年成立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中心,从事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并获批为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4.2建立质量检测体系做好创业学子跟踪服务高等学校要建立创业教育教学实践的质量监控系统,建立在校和离校学生创业信息跟踪系统,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建立数据库,把创业成功率和创业质量作为评价创业教育的重要指标,指导高校创业教育的教学,建立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脱颖而出的教育体系.安徽科技学院通过大学生创业辅导办公室和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及二级学院,与毕业生建立了创业帮扶,定期收集创业毕业生信息,组织专家进行针对性指导,有效实现了在校期间理论指导与毕业后的实践帮扶的有效结合.3结语创业教育是当今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长期的共同努力,需要整合各种教育资源,需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模式,需要创新课程和教学方法.创业教育应注重创业意识培训,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创业教育应注重创业模拟实训,让学生体验真实的创业过程,安徽科技学院创业教育模式的实践说明,只有整合资源,形成自身特色的创业教育模式,才能推动创业教育的蓬勃开展.———————————————————参考文献:〔1〕张桂春.高等学校学生创业教育的若干问题探析[J].教育科学,2011,27(4):58-64.〔2〕敖四,王化凯.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1,33(107):103-104.〔3〕胡文华,张金凤,刘晓锋,等.高校创业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2):24-25.267--。

高校教育中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高校教育中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高校教育中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培养具备创新和创业能力的人才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高校纷纷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本文将介绍几种在高校教育中常见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1. 创业实践基地创业实践基地是一种常见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学校与企业合作,在校园内或专门场地内建立创业实践基地,提供创业者所需的办公场地、资金支持和导师指导等资源。

学生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开展创业项目,从而提升实践能力和创业经验。

创业实践基地通常与产业对接紧密,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和平台。

2. 课程改革与创新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核心是课程改革与创新。

高校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生兴趣,开设相关的创新创业课程。

这些课程不仅包括创业理论知识的传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团队合作、实践项目、模拟商业案例等方式,引导学生从实践中获取知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3. 学生创业孵化器学生创业孵化器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

学校可以设立学生创业孵化器,为有创业想法的学生提供支持和指导。

这些创业孵化器通常提供办公场地、资金支持、导师指导和创业资源等,帮助学生将创业想法转化为实际的创业商业项目。

学生创业孵化器还可以提供创业讲座、创业大赛等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4. 创新创业实训课程创新创业实训课程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另一种重要模式。

这种课程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学生可以在这门课程中接触创业过程的各个环节,如市场调研、产品设计、推广策划等。

通过对真实案例的研究和模拟实践,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创业过程,并培养正确的创新创业理念。

结语高校教育中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培养渠道。

学校应不断优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能力,以适应社会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几种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能够对高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论常州科教城高校学生创业教育新模式的整体构建体系

论常州科教城高校学生创业教育新模式的整体构建体系

技创新 园区 , 由常州 大学 和五所 高职 院人驻 。始 终 模 式 的创业 教育课 程 体 系与实 践训 练体 系对 学 生 把 培养 既有理 论基 础 , 又有 很强 动手 能力 、 践 能 实施创业 教育 。 实
力 和创业 能力 的高 技 能应用 型人才 作 为教育 培养 目标 。常州科 教城 的六所 高校 根据人才 培养 目标 , 结合 各校 的实 际情 况和 现实条 件 ,建立 了特 色 明
第 1 年 1O期 6卷第 0 月 1 2 1 00
江 苏 技 术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0URNAL OF J ANGS ACHERS UNI I U TE VERS I OF TECHNOL0GY
0c一 t
2 0 01
校创业教育 的现状和常州科教城在大学生创业教育 的独特优势 , 构建学校 +园 区、 立体 +综合、 特色 +共享 的科 教城高校创业教育的新模式 。 关键词 :高校 ; 创业教育; 式;体系 模
中 图分 类 号 : 6 20 G4. 文 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6 4 8 2 (O O 1一 0 5 0 17 — 5 2 2 L )O 0 8 —4
划等 四个计 划 , 面 开展 创 业教 育 、 践培 训和 指 全 实
精神 和创 业 能力 ,这 样可 以让高 校学 生 接受 新 鲜
导服 务 工作 。我 国高 等教 育从 精 英 教育 转变 为 大 的社会 信 息 , 引导 学 生正确 的认识 自我 和社 会 , 明
众 教 育, 使 大 学 生 就业 形 势 日趋 严 峻 , 建 大 学 确 定位 , 定 自己的人 生 目标 , 利 于转 变传 统 的 这 构 确 有 生 创业 教育 的 内容体 系 , 探索 大学 生创业 教 育 就业 观 , 立正 确 的创 业 观 。创业 教 育的特 征决 定 积极 树

试论高职院校“一体两翼”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

试论高职院校“一体两翼”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

试论高职院校“一体两翼”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摘要]创业教育的提出,为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开辟了新天地。

高职院校结合自身特点,准确定位创业教育的目标和重点,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章就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模式进行了探讨,构建了以创业课程教学为主体(“一体”)、以实施“创业实践活动”和“创业环境建设”为支撑(“两翼”)的“一体两翼”的创业教育新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模式20世纪80年代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了“创业教育”这一新教育概念,指出创业教育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这种人具有首创、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

创业教育的提出,为建立新的教育哲学观开拓了新视野,对未来人才素质的构成提出了新要求,为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开辟了新天地。

我国的创业教育始于20世纪末,以教育部确定的创业教育试点院校为引领,许多高校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形成了实施创业教育的基本方法和发展模式。

但这与国外创业教育蓬勃开展的态势相比,无论是在实施对象的广度上,还是在创业教育整体水平的深度上,都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和问题。

总体来说,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系统、完善的创业教育理论与培养体系,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创业需求。

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特点开展创业教育研究,将创业教育纳入课程体系之中,落实到日常教学与管理活动之中,逐步探索出高职学生创业教育的有效模式。

一、准确定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目标和重点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

高职院校作为塑造和输送高素质劳动者的能源基地,更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

通过对学生的创业教育,使毕业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行为通过技术服务的方式向周围群众辐射、扩散,促使农村、城镇进行个体或小群体的创业致富活动,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促进城镇下岗人员的再就业,从而充分体现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动性、有效性。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一、本文概述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创业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等教育机构肩负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人才的重要使命。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一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出课程体系的不完善是制约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

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基本原则和框架,包括课程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创新、评价体系的建立等方面。

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本文深入探讨了国内外成功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并结合中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操作性的建议。

文章最后强调,构建一个系统、全面、高效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对于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的研究不仅为高等教育机构提供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参考,也为政策制定者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有助于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该段落为文章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开端,概述了研究的背景、目的、方法和意义,为读者理解全文奠定了基础。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基础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并非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其深厚的理论基础为其实践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理念源于对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这与现代教育理念中的主体性教育、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等理论紧密相连。

主体性教育理论强调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创新创业教育通过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成为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实践者。

素质教育理论则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团队协作等,而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正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终身教育理论则强调教育的连续性和终身性,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大学阶段,而是贯穿人的一生,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构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构

第22卷 第2期 牡丹江大学学报 Vol.22 No.2 2013年2月 Journal of Mudanjiang University Feb. 2013151文章编号:1008-8717(2013)02-0151-03论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构钱宗霞 卢 兵(南通大学, 江苏 南通 226007)摘 要:目前,创业教育在高校的尝试总体上还没有走出传统培养模式的框架,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薄弱,不能满足学生共性和个性需求。

因此,高校应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立足高等教育的一般规律,从课程的目标体系、课程的内容体系和课程教育教学保障体系三个方面入手,系统构建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协调发展,使其成为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等多方面才能的一种目标明确的综合性教育。

关键词: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高校是大学生创业意识、品质、行为、能力教育的主阵地,其创业教育课程则是高校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有效载体和途径,更是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的基础和核心。

目前,高校创业教育作为职业辅导课程的一个章节或是作为专业教育的实践环节,其课程比较零散。

这些现象归根结底是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不清晰,简单地将创业教育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补充,创业教育课程建设仍在走形式主义道路,要改变这种现状,高校应改变教育理念,明确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根据高校自身办学特色,从课程目标体系建构、课程内容体系建构和教育教学保障体系建构三方面来设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有效保证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

一、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目标体系建构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社会就业难的困境下,高校创业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改革创新的一个重要课题。

目前,高校在创业教育上普遍存在两种基本的价值取向,一是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通过创业教育让学生掌握一些创业相关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在读期间或者毕业后创办企业,在自己就业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二是揭示创业的规律,通过传授学生进行创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使他们尽早适应社会的发展。

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

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

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

随着新时代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高校也面临着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迫切需求。

构建适应时代要求、符合市场需求的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的高校课程设置往往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缺少对学生创新思维、创业技能等方面的培养。

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创新创业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

构建具有时代特色和具有创新性的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能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通过对现有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概述和分析,探讨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构建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方法。

还将重点探讨课程设置与实践、课程评估与改进等方面的问题,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2000字】1.2 问题提出现在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建设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当前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脱节,很多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设置与实际需求不够贴合,导致学生在实际创业过程中缺乏实践经验和技能。

一些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内容较为单一、陈旧,缺乏时效性和创新性,不能满足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需求。

一些高校创新创业课程质量无法保障,缺乏有效的评估和改进机制,难以确保教学效果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如何构建符合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的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成为当前需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

【200字】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和意义,并提出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通过对现有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概述和分析,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和挑战,进而明确构建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具体而言,研究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分析现有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特点和问题,为后续的构建工作提供依据和指导;探讨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的重要性,明确其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提升作用;总结和提炼构建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方法和策略,为实际操作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建议;通过对课程设置与实践、课程评估与改进等方面的探讨,不断完善和提升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和持续优化。

新形势下高校创业教育构建模式的思考

新形势下高校创业教育构建模式的思考

法律知识 ,适时提 高 自我的维权意 际化和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之必要。
创 业 素质 和 今 后 发 展 生涯 上 可 能 用 得了初步成效 :使大学生们提高了
参 考文 献 【 于梅等. 1 】 实习护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需求的 研 究田. 护理管 理 杂志, 0 , ( :9 2 81 87 . 0 2 ) — 【 划登蕉. 园护理职业文化建 设的实践和探 2 】 校 索o. 】 卫生职 业教 育, 0 ( ) 5 6 2 92 : - . . 72 2 0 【 章雅青等. 3 】 加强医院化校园文化建设, 提高高 职护生职业素质田. 护理学报, 0 ( : —0 2 92 1 2. 0 )8 【 张生皆. 护理 。 4 】 高职 零鳆高 教育培养模式 的探讨 历. 研 究, 0@ : 8-68 护理 2 8 1 718. 0 6 [ 马静洁等. 5 】 角色扮演法在培养护生沟通能力 中的应用Ⅱ. 】 哈尔滨医 ̄, 0(7: -1 2 7 ) 06. 0 2 6
网戴肖 等. 松, 护生职业心理素质培养的实践Ⅱ. 】
中华 护理 杂 志, 0,4)4 -4. 2 6 (13739 0 4 : 孛 艳 夏. 强职 业 礼仪 教 育, 高 高职 护 理 生 加 提 就 业竞争 力 U. 教 育,086: —0. 】 时代 2o ( 9 10 )9 【】 8吕莹 . 生 素 质培 养 三部 曲 Ⅱ. 生职 业 教 护 】卫 育, 0 , ( ) 09. 2 6 41 : —1 0 2 69 义
大 学 生 的 安置 问题 就 需要 多 元 化 的 思 考 和解 决 。传 统 的 “ 业 ”观 念 择 在 市 场经 济 的 浪潮 下转变 为 “ 就
创业 教 育是 大 学 生 适 应 教 育 国 业 ” , 而 面 对 严 峻 的 形 势 , “ 就 业 ”也 不 得 不 选择 “ 业 ” 的方 式 创 识 、极 强 的 身体 素质 , 因此 在 校 期 创业 能力是一种 核心能力 ,它对个人 来解决实际问题 。加强大学生的创 间 因注 意 加 强护 生 的体 质 锻 炼 ,实 在各种 工作领域 激发创造力 和革新性 业 教育 ,使 大 学 生 毕 业 生 “ 仅 成 不 习 期 间 让 护 生 书 写 “护 患 交 流 记 至关重 要。各 国都高度重视培养 学生 为求 职 者 ,而 且 逐渐 成 为 工 作 岗位 录 ”,锻炼其交流及书写能力。[ 8 ] 的创业 素质 、创造性 和革新 能力 、把 的创 造 者 ” ,这 对 于学 生 素质 及 能 护 士 的 角色 是 “白衣 天 使 ” , 握和创造机会的能力、对承担风险进 力 的全面 发 展具有 重要意义 。 高职护生 的培养要牢 牢把握这一 目 行 计算 的能力 以及懂得一 些基本 的企 标 ,在 校 期 间注 重 护 生 职 业 信 念 的 业经营 概念 ,如 生产 力 、成本 和 自 我 二 、我 国高校创 业教 育现状 积 极 引导 ,综 合 素 质 的提 高 ,突 出 创业 的技能 。其 次,创业教 育是大学 校 园 护 理职 业 文 化 的 影 响 力 ,全 面 生 自我发 展之必要 。当代大学 生要在 虽 然 我 国 高校 开 展 创 业 教育 起 提 高 我 校护 理 专 业 毕 业 生 的 就业 软 今后 具有更 强的竞争 能力 ,仅仅 掌握 步 较 晚 ,但 各 高 校 都非 常 重 视开 展 硬实力,帮助其成 为 日趋激烈职业 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 已 创业教育,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 竞争中的佼佼者。 不 能 满 足 需求 ,还 必 须培 养 自己的 等各方面进行 了多方面的尝试,取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大 学 生 创 业 比 例 一 般 占 到 2 %一 0 0 3 % 据教 育 部 20 0 4年 的 一 项 报 告 .全 国 9 7 家 比 较 早 的 学 生 创 办 的 企 业 . 利 的 仅 盈 占 1% :学 生 创 办 的 公 司 . 7 5年 内 仅 有 3 %能 够 生 存 下 去 笔 者 对 不 同 层 次 、 0 从 不 同 专 业 、 同 地 域 、 同 背 景 的 大 学 不 不
2 构 建 创 业 教 育 课 程 体 系 的 基 本 原 则
创 业 教 育 在 于 培 养 大 学 生 创 业 的 基 本 素 质 , 立 良 好 的 创 业 意 识 . 养 树 培
过创 业教 育 我 国大学 生创业 比例 不到 1 , % 创业 成功 率也 比较低 , 而发达 国家 .
要 的 手 段 之 一 课 程 体 系 的 设 置 . 结 要 合 创 业 教 育 的 特 点 和 大 学 生 自 身 的 特 点 . 循 教 育 规 律 和 原 则 遵
的创 业能 力 、 解 就业 压 力上 发挥 着 越 缓 来 越大 的作 用 创业教 育课 程体 系 的实
施 是 创 业 人 才 培 养 目标 实 现 的 基 础 . 是 创 新 教 育 的 途 径 和 手 段 . 时 也 是 创 同
力 和 经 济 发 展 的 “ 暑 表 ” 新 创 办 企 业 寒 .
创 业 教 育 的 主要 目标 是 培 养 与 时
代 潮 流 相 适 应 的 具 有 创 新 精 神 、 业 能 创
活 动 深 入 开 展 . 业 教 育 在 培 养 大 学 生 创
节 的 紧 密 结 合 . 单 的 开 设 或 者 单 纯 依 教 育改 革 、 简 促进 大学 生 自我 发展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高校需要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这个体系应该包括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和创业实训项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素质。

首先,理论课程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

这些课程应该包括创新创业理论、市场营销、商业计划书写作、创新管理等内容。

学生可以通过这些课程学习到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为将来的创业实践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其次,实践课程是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的重要途径。

这些课程可以包括创业案例分析、市场调研、创意设计等内容。

通过这些课程,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加深对创新创业知识的理解,并培养创新创业的实际操作能力。

最后,创业实训项目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环节。

高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创业实训项目,让学生在实际的创业环境中进行实训。

这些项目可以包括创业比赛、创业孵化器、创业导师制度等。

通过这些项目,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提升创新创业的能力,培养创业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除了以上课程内容,高校还可以通过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创业导师团队、创新实验室等平台来支持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开展。

这些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项目的资源支持、创业指导和创新实验场地,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创业行动。

总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通过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高校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做出贡献。

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建构

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建构

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建构[摘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高校要准确把握创业教育的功能定位,统筹整合校内外创业教育资源,创新教育理念,以塑造“创新、创业、创优”的“三创”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将创业教育融入高校教育体系中,建构创业教育的功能实现机制,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创业教育模式。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创业教育培养模式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这是中央针对我国教育、就业的新形势而进行的战略部署。

在此宏观政策愿景下,高等教育必然要承担起创业教育的重大职责。

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已从培养精英的小众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创业教育的功能、目标及教育模式处在重要转型期。

过去,以精英教育理念为导向的创业教育是寄生于教育体系的,是教育的附加要素,而非核心要素,长期的体系外运作造成了其边缘化的地位。

在大众化教育的新形势下,高等教育更关注人才的全面发展,而非培养职场精英,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角色转换过程中,学会将创业教育融入高等教育体系中,明确培养目标是塑造“创新、创业、创优”的新型人才。

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创业教育的功能定位、目标取向和机制构建正处在重要转型期,需要不断实践,创建匹配我国发展状况的创业教育模式。

一、以“三创”精神培育为核心,创新教育理念与模式1.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推进教育理念的变革。

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我国高等教育只注重研究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社会和家庭对孩子创新创业精神的教育处在缺失状态。

据全球创业观察(GEM)的统计数据,我国创业教育水平远低于世界。

相较于英、美等发达国家大学毕业生创业率的20%~30%,我国只有不到1%的比例。

因此,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教育思想研讨对高校来说显得必不可少。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体系构建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体系构建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体系构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创新已经成为了企业和个人提高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

因此,高校应该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做出更多努力。

而对于高校而言,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体系建设尤为重要,因为它能够有效地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1. 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带有实践性质的教育,它不同于传统的理论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因此,评价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实践环境和实践成果。

2. 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在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多元评价。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需要多角度、多层次地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2)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个性都是不同的,因此在评价时必须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

(3)公正公平。

评价体系必须公正、公平,避免出现不公正的现象,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构成要素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应包括以下要素:(1)实践能力评价。

实践能力评价是创新创业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

评价应该基于实践成果,包括项目研究报告、实际操作成果、产品开发能力等。

(2)创新思维能力评价。

创新思维能力评价应包括对学生创造力和创新意识的评价。

如何评价创意本身的质量是一个难题,但是创新思维的过程和思路可以通过后续项目的进展和成功案例进行评价。

(3)创业管理能力评价。

创业管理能力评价应包括对学生战略思考和市场敏感度的评价,不仅注重课程知识的掌握,还注重学生对行业趋势的了解以及市场营销能力。

4. 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实施要成功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需要以下步骤:(1)制定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的制定需要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落实评价要素和原则。

(2)制定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标准。

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实际能力,详细的制定目标要素和评价标准,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自身特色的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从教育部2021年确定9所高校作为创业教育试点院校以来,我国各类高校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创业教育,取得了部分成果。

2021年,教育部召开了全国“推进高等学校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视频会议,并下发《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标志着中国高校创业教育将进入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的全面推进阶段。

一、高校创业教育的产生背景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应经济发展和社会需要而产生,体现出显著的外力推动型发展特点。

1.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迫切需要创业型人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得益于外延式发展,主要依靠出口拉动、外资拉动。

随着改革不断深入,经验告诉我们,经济的深入发展,必须走出一条内涵式的内循环发展道路,以创业活动为内生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为了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发展战略,迫切需要创业型人才。

要提升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关键是自主创新人才不足,这需要我们用新的目标、新的视野、新的理念、新的举措来办好高等教育,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人才。

2.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迫切需要创业型人才虽然创业教育在我国高校已开展了近10年,但是大学生创业的比例不到毕业生总数的5%。

在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的比例一般占20%-30%。

并且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也比较低,5年内仅有5%能够生存下去。

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创业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目前在我国占主导地位的应试教育是以分数和升学率作为最主要的评价标准,其核心是“学术化”的知识传授模式。

这种模式具有“统一化”、“程序化”、“学术化”特征,不利于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

而目前高校创业教育就沿用了这种传统上的“知识传授”模式,创业教育还处于意识的“教学化”,技能的“学术化”,实践的“理论化”层面,培养过程缺乏“实真的环境”,“切实的体验”,还没有形成高校毕业生创业培养的有效模式。

因此,如何构建实践性强的大学生创业培养模式仍然是国家、高校,都必须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温家宝、刘延东等中央领导高度重视高等学校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要求把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内容列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并把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中央多次强调:今后一段时期内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是提高质量,特别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根本标准,在于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

“创业能力”已经成为了大学生面向21世纪继学术能力、职业能力之后的第三种能力(又称“第三本教育护照”)。

所以在高等学校大力开展创业教育,有助于提高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创新性能力;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和创业热情。

3.就业形势迫切需要创业型人才当前我国经济形势总体上呈现好的势头,但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将延续。

202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630余万人,加上往届未实现就业的,共有1130多万大学毕业生需要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但是今天毕业的大学生既是过去毕业大学生创造的岗位的求职者,同时也有可能是未来毕业大学生和其他社会人员所获得的社会岗位的创造者。

随着经济社会与高等教育的发展,毕业生将越来越不仅仅是求职者,也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从根本上讲,高校培养出的不同层次和类型的毕业生,将是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缓解整个社会的就业压力的重要力量。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

高校要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使之有能力现在或将来实现创业,可以更好地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

就业是民生之本,在当前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的情况下,迫切要求高校培养出更多的创业型人才。

二、高校创业教育发展中应该关注的几个问题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将迎来新的发展,如何选择适合我国的高校创业教育发展模式成为新时期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战略任务。

在新的发展时期,认真查找我国高校与国际上创业型大学的区别,探索和开创符合我国国情、具有区域特色的创业强校之路,是摆在我国每个高校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

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经过6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适合美国文化和经济体制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高校创业教育模式;欧盟则从21世纪初开始大力推进高校创业教育,形成了政府主导的高校创业教育模式。

对比美国、欧盟教育模式,不难发现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中还存在着如下问题。

1.观念。

社会普遍存在的功利性创业教育观念。

因为我国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发展的成熟度不高,社会上常用经济价值来衡量创业教育的成功,高校能够办出多少个成功的企业则是衡量创业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

并且在高校中,很多教育工作者也认为创业教育是针对少数大学生的创业实践和就业行为,很难真正理解其培养价值,因而不能在学校发展的角度实施创业教育,不能将创业教育纳入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

2.制度。

尚未建立创业教育进入人才培养体系的制度。

在高校,创业教育大都远离第一课堂和专业教学,处于较为尴尬的境地。

学校的学科建设规划、人才培养目标、师生激励导向、质量评价体系一般都没有将创业教育纳入其中。

3.资源。

缺乏创业教育所需的师资、教材、资金和场地等基本条件。

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教师队伍不仅数量不足,知识结构未能满足创业教育多学科结构的要求,而且缺乏教材,尤其是缺乏本土化的优质教材,创业课程的教材选用较为随意,明显缺乏系统性,和学科发展的引领作用。

三、构建具有高校自身特色的创业教育体系大学生创业教育要基于高校的内源性发展。

对于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地方院校,创业教育应根据学校自身的优势和专业设置的特点,找准内源性的生长点,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本,构建创业教育体系,着力提升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一)构建科学的目标体系1.注重点面相结合对“全体学生”实施“全过程”创新教育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创业型人才。

全面的创新教育,是通过广泛的创业教育和宣传工作,促使学生对创业产生认同感,为培养未来具有岗位竞争力的人才做好准备工作。

重点的创业教育,是在普遍创业教育层次上重点对创业兴趣浓厚,创业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培养指导,使之成为具有经营管理能力的创业者。

2.注重创业与专业相结合目前,高校正在实施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渗透创业教育的理念和创新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第一课堂接受创新思想,形成创新思维,树立创业意识。

为了强化对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实践能力的教育,需要构建了学生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倡导依托专业优势开展创业实践。

这有利于弥补学生掌握社会资源的匮乏所造成的创业劣势,有利于规避风险,达到创业成功率的最大化,使创业与学业相得益彰。

3.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高校对大学生的培养是根据其所学专业进行针对性的知识传授,在课程安排上受到专业限制。

大学生掌握的理论多是所学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在这样的知识背景下进行创业显然在拟创业领域的知识储备不够充足。

因此,高校可以利用师资优势对学生进行创业有关知识的理论讲解,通过课堂内外、校园网络等多渠道传授创业的必需知识,对自主创业提供理论帮助。

大学生创业教育既要重视创业理论的传授,更要注重创业实践能力的习得。

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是大学生创业成行和成功的前提。

大学生的创业是具有很大风险的,为了降低初期经验不足造成失败的风险,需要有一定的模拟过程。

(二)构建规范健全的组织体系师资培训队伍的建设完善,现在很多高校创业教育还处于探索阶段,师资力量薄弱,经验不足。

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教师是高校开展创业教育能否取得显著成效的一个关键因素。

作为高校应要有效整合校内和校外资源,设立创业教育专业管理机构,负责全校的创业教育。

进一步要建立校内外、专兼职结合的“师资库”。

校内师资是以专业教师为主要师资力量,辅导员为重要补充,均是“双师型”教师;加强师资引进和培养,加强创业教育师资的培训,建立校企交流平台让教师参与企业咨询、研究活动,安排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体验创业,增加其对创业的感性认知和管理实践经验。

同时高校还应从校外各界聘请一些既有实际管理工作经验,又有一定管理理论水平的企业家、咨询师、创业投资家、经济管理专家等担任兼职教师,与高校教师合作讲授创业课程,提高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效果。

要制定完善的考核机制,设立考核机制对学生创业活动进行科学的考核与评价,定期回顾总结,及时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帮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最大收获。

(三)构建体现自身特色的课程体系1.主要内容(1)创业前的第一步准备是分析自身优势。

发现自己的长处,就可以扬长避短,并将自己的长处变成自己的创业优势。

可以肯定,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长处,每个人都可以发挥自己的长处进行创业。

创业教育就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发掘自我,为自己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2)创业能力与知识的培养,创业大学生在具有创业意识和创业心理素质的同时,前提是应该做好能力及知识的储备。

创业能力是一种以智力为核心的综合性的实践能力,是创新思维、创新方法的总称,是创业成功的充分条件和前提。

创业能力主要包括专业技能、经营管理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其中专业技术能力是最为基本的能力,是人们从事某一特定社会职能所必需具备的能力,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经营管理能力是指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所需要的管理能力和工作方法。

社会交往能力是指创业过程所需的社会行为能力。

(3)创业教育的培养创业教育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

“创业精神”也有人称之为“企业家精神”,但是本质仍着重于一种创新活动的过程,而非创业者的个性特征。

创业精神的主要含义为创新,也就是创业者通过创新手段,将资源创造出新的价值。

创业精神还包括积极探索、开拓创新的改革意识,善于捕捉和创造商机的市场意识以及创业所必需的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和团队意识等。

创业精神教育应是创业教育的重中之重。

(4)创业心理素质的培养是创业成功的保障,创业存在一定风险,因此创业的大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创业心理素质是指对创业者在创业实践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起调节作用的个性心理特征,它与人的气质、性格有密切的联系,它反映了创业者的意志和情感。

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成为大学生能否成功创业的前提与基础,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敢为性、坚韧性、制性、合作性等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坚定的创业信念、顽强的创业意志和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

因此在创业教育过程中要有创业心里素质的培训。

(5)创业教育使学生正确选择创业的方向。

创业的项目选择是创业成功的必要条件,许多行业虽然前景看好,但是有很多技术有待完善,或者技术垄断,或者还没有进入实质性赚钱的运作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