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浅谈幼小衔接》
浅谈幼小衔接的问题与措施
![浅谈幼小衔接的问题与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c2c3dad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13.png)
浅谈幼小衔接的问题与措施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教育衔接,是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幼小衔接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教育教学的连贯性和有效性,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对幼小衔接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对于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1. 教育资源不均衡在我国,尤其是在一些欠发达地区,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和小学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导致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教育资源的衔接存在困难。
幼儿园的教育设施和师资力量往往不足,而小学的教育资源又相对充足,这种资源的不均衡会给幼小衔接带来隐患。
2. 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不连贯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幼小衔接不够顺畅。
在幼儿园阶段,注重的是启蒙式的教育,注重开发儿童的综合能力,而小学阶段则更加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方法的培养,这种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不连贯,也给幼小衔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3. 学生适应能力差由于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教育氛围、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差异,很多学生在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过程中,适应能力较差,出现了情绪不稳定、学习压力大等问题。
4. 家校沟通不畅家长在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教育衔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家庭条件、文化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家校之间的沟通常常不畅,这也给幼小衔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5. 教师培训不足幼儿园和小学的教师受教育和培训存在一定的差异,特别是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而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和教育水平不够,导致幼小衔接中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2. 强化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衔接幼儿园和小学教育部门要加强研讨和交流,形成统一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使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教育衔接更加连贯。
3. 强化学生的适应能力培养幼儿园和小学教育要求不同,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小学的教育要求,幼儿园要加强对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
4. 积极加强家校沟通幼儿园和小学要积极开展家长会、家校互动等活动,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要求,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要求。
幼学教育有关幼小衔接的论文
![幼学教育有关幼小衔接的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2dc93b62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93.png)
幼学教育有关幼小衔接的论文引言本文旨在探讨幼学教育中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及其相关策略。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过程,对于幼儿园学生的平稳过渡和小学生的顺利适应具有重要意义。
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幼小衔接对幼儿园学生来说,是一次很重要的生活转变。
良好的幼小衔接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减少适应困难。
此外,幼小衔接还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性:- 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幼小衔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个人发展。
通过保持教学连贯性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培养研究能力和自理能力:幼小衔接过程中,学生需要适应新的研究环境和研究方式,培养研究能力和自理能力是幼小衔接的重要目标。
- 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和良好的研究态度:良好的幼小衔接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培养积极的研究态度,为未来的研究奠定良好基础。
幼小衔接的策略为了实现良好的幼小衔接,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提前了解和熟悉小学教育:幼儿园教师应提前了解小学教育的要求和教学内容,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过渡到小学阶段。
- 加强家校合作:家长和学校之间的密切合作是幼小衔接的关键。
家长可以和学校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学生在小学的研究情况,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
- 考虑个体差异:每个学生在幼小衔接过程中的情况都有所不同,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过渡计划。
- 提供适应环境和资源:小学应提供适应幼儿园学生的研究环境和资源,例如过渡班级、过渡教材等,帮助学生顺利适应小学生活。
结论幼小衔接是幼学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幼儿园学生和小学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良好的幼小衔接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促进他们的个人发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幼教论文论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幼教论文论幼小衔接的重要性](https://img.taocdn.com/s3/m/d27f7519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74.png)
幼教论文论幼小衔接的重要性一、前言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尤其是在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衔接问题上,越来越多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幼小衔接的重要性,以期为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二、理论分析1.1 幼小衔接的概念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环境等方面实现有效衔接的过程。
简单来说,就是让幼儿园的孩子顺利地过渡到小学阶段,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要求。
1.2 幼小衔接的重要性(1)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幼小衔接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减轻因环境变化带来的压力。
幼小衔接还能够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
(2)有利于孩子的学习成绩研究表明,幼小衔接良好的孩子在小学阶段的学习成绩往往更好。
这是因为幼小衔接能够让孩子更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和要求,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3)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幼小衔接能够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价值观,增强自信心,降低因环境变化带来的心理压力。
三、实践探讨2.1 家庭教育的配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在幼小衔接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及时与学校沟通,共同协助孩子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2.2 学校教育的引导学校应该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培训等方面加强研究,为幼小衔接提供有力的支持。
学校还应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具体措施,共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2.3 社会环境的影响政府、社会各界应该关注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大对幼儿教育的投入,完善相关政策,为幼小衔接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社会各界还应该加强对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教育质量。
四、结论幼小衔接对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应该共同努力,推动幼小衔接工作的深入开展,为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浅谈幼小衔接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浅谈幼小衔接对幼儿发展的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95b78208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a3.png)
浅谈幼小衔接对幼儿发展的意义幼小衔接是指将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有机地衔接起来,使幼儿在进入小学后能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顺利过渡到小学阶段。
幼小衔接对幼儿发展具有很大的意义。
首先,幼小衔接对幼儿的认知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幼儿园阶段,孩子们主要通过游戏、体验和探索活动来获取知识,注重发展幼儿的综合素质。
而小学阶段,孩子们需要逐渐转变为以课本知识为主要学习内容,需要培养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良好的幼小衔接能够帮助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后的学习模式,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逻辑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其次,幼小衔接对幼儿的社会情感发展也具有积极的影响。
在幼儿园阶段,幼儿通过与同伴的互动和社交活动来建立友谊、培养合作意识。
而小学阶段,孩子们面临着更多的学业压力和社交压力,需要逐渐成为一个独立自主、自信积极的个体。
良好的幼小衔接可以帮助幼儿在进入小学后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继续发展他们的社交技能、情绪管理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
再次,幼小衔接有助于提升幼儿的身体素质和健康发展。
小学阶段的学习方式和内容相较于幼儿园来说更加系统和强调理论知识,学习负担也逐渐加重。
良好的幼小衔接可以使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和学习要求,从而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孩子们的体质和身心健康的稳定发展。
最后,幼小衔接对于教育机构和教育体制的具有重大意义。
幼小衔接是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衔接的桥梁,需要对教学方式、教育目标和课程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加强教师间的沟通与合作,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
通过幼小衔接的,可以促进学前教育与义务教育的有机融合,为幼儿提供更加连贯和全面的教育服务。
总之,幼小衔接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而积极的意义。
通过良好的幼小衔接,能够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社会情感发展、身体素质发展等多个方面的能力和素质的发展。
同时,幼小衔接也为教育体制的提供了重要的方向和参考,加强了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衔接,提升了教育质量和教育效果。
浅谈幼小衔接的现状及对策
![浅谈幼小衔接的现状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9a0ecf56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e9.png)
浅谈幼小衔接的现状及对策1. 引言1.1 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幼小衔接是指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之间的衔接,是教育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幼小衔接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幼小衔接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过渡。
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转变,学生需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
如果幼小衔接不顺畅,学生容易出现适应困难,导致学习压力增加,甚至影响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幼小衔接对学生学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良好的幼小衔接能够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建立自信心和学习动力,为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反之,幼小衔接不良会导致学习困难,影响学生成绩和学习兴趣。
幼小衔接也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顺利的幼小衔接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社会交往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
而幼小衔接不良则可能引发学习焦虑、社交问题等心理困扰。
幼小衔接对学生的学习、发展和健康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我们应当重视幼小衔接工作,建立起科学、完善的幼小衔接机制,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成长质量。
1.2 研究背景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衔接过渡,对幼儿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在我国,幼小衔接一直是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针对幼小衔接这一教育问题,许多学者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随着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幼小衔接问题日益凸显,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之间的断档现象频发,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效果和心理发展。
家长和教师对幼小衔接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强,他们希望能够通过加强幼小衔接,更好地支持孩子的学习和发展。
社会对于教育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幼小衔接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因此加强对幼小衔接的研究,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这样的研究背景下,探讨幼小衔接的现状及对策,对于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和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幼小衔接的教育理念不统一。
在幼儿园阶段强调开放性、感性教育,而到了小学阶段却要求学生逐渐接受系统、理性的学习方式,这种转变容易造成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脱节。
浅谈如何做好孩子的幼小衔接教育
![浅谈如何做好孩子的幼小衔接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f8329ff4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6f.png)
浅谈如何做好孩子的幼小衔接教育幼小衔接教育是指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转变期,是孩子成长发展中最关键的时期之一。
幼小衔接教育不仅涉及到孩子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也与孩子的未来发展密切相关。
因此,如何做好幼小衔接教育成为了目前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本论文将针对幼小衔接教育进行深入探讨,探讨如何让孩子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发挥其潜能,提高其学习能力。
本文将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分析部分幼小衔接教育困难的案例,从中总结出有效的幼小衔接教育方法。
一、幼小衔接教育的重要性1、对孩子的学习有积极影响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转变不仅意味着孩子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也意味着孩子所接触的环境和人员也发生了较大变化。
由于幼儿园和小学的区别,许多孩子初次接触学校的环节可能感到比较不适应,这种不适应可能会给孩子的学习带来不必要的阻碍。
2、对孩子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调适能力的培养有积极影响幼小衔接教育对于孩子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调适能力的培养也非常重要。
这种转变期需要孩子更多地去了解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建立自我认识,并适应变化的新环境和人际关系。
如果幼小衔接教育做得好,则可以培养出更具有自我意识和适应能力的孩子。
二、幼小衔接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1、学习学科之间的转变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学科内容与学习方法相比较有截然不同之处,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幼儿园以游戏为主,小学以认真听讲,做题为主。
在如此不同的学习环境中,许多孩子会感到非常不适应。
如何帮助孩子从幼儿园转变到小学的学习方式,是幼小衔接教育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对策:学习跨度较大,可以首先采取调整教学方式,从幼儿园强调游戏和探索的学习方式向小学强调认真听讲和做题的学习方式转变。
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学习内容的变化,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例如通过卡片画法,配合声音,使学习科目变得更有趣,让幼儿在玩耍游戏中渐入项。
2、师生交流的问题在幼儿园中,老师采用的是亲密关系,放任自由的管理方式,却无法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育论文《浅谈幼小衔接》
![教育论文《浅谈幼小衔接》](https://img.taocdn.com/s3/m/cc9e3344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9e.png)
教育论文《浅谈幼小衔接》幼小衔接是世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在教育目标、任务、内容、形式和方法等方面有明显差异。
长期以来,幼儿园和小学都忽略了两者在教育教学方面应有的区别和联系,造成了目前幼儿园与小学低年级,在教育教学的内容、要求、形式和方法方面缺少过渡,出现明显的“脱节”现象。
因此,幼小衔接问题成为近几年来学前教育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同时也受到国内很多学者的高度关注。
二、幼小衔接的问题学生在新的生活、研究环境中,立即感受到了从未经历过的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许多儿童的身心在适应新的生活和研究环境方面出现了较大的困难。
使他们的认知兴趣迅速下降,自尊心、自信心不断的减弱。
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不同的教育阶段,是教育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
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不仅是研究环境的转换,研究方式、人际交往、师生关系、行为规范及社会期望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形成了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会导致幼儿在生活上和研究上出现一系列的问题。
三、如何加强幼小衔接工作为了让幼儿更顺利的实现由学前向小学过渡,需要加强对幼小衔接的认识,探讨怎样使幼儿更顺利的实现由学前向小学过渡的方法和途径。
如果在幼儿阶段开始关注幼小衔接问题,就会使得更多的幼儿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受到更小的影响,以保证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因此,需要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幼小衔接意识和能力,建立幼小衔接的桥梁,加强家园合作,让家长参与幼小衔接工作,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幼小衔接是教育阶段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着幼儿的长远发展。
幼小衔接泛指幼儿进入小学前,家长、学校和幼儿所参与的活动,旨在为帮助幼儿衔接幼儿园和小学前后的研究环境做好准备。
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是一个系统整体,需要连续性和阶段性相结合。
幼小衔接的成功与否,关系着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后的适应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若幼小衔接不顺利,孩子会出现身体和心理上的问题,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研究成绩。
浅谈幼小衔接的现状及对策
![浅谈幼小衔接的现状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d75c2893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d5.png)
浅谈幼小衔接的现状及对策1. 引言1.1 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幼小衔接是教育系统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它关系到幼儿发展的持续性和顺畅性,对幼儿的成长影响深远。
幼小衔接的顺利与否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学习状态、心理健康和未来发展。
在这个阶段,幼儿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这个过程不仅仅是从一个学习环境到另一个学习环境的简单转变,更是意味着对幼儿能力的全面认知和发展,同时也是对教育体制、教育理念、教育资源等方面的重大考验。
幼小衔接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只有建立起一个有机的、连贯的、适应性强的教育过渡体系,才能真正做到幼小衔接的无缝衔接,实现幼儿教育的整体性和连续性。
为了优化幼小衔接,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必须加强对这一环节的关注和研究。
【字数:210】1.2 现状分析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衔接问题,是学校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当前幼小衔接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育体制的不平衡是导致幼小衔接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我国,幼儿园和小学属于不同的教育部门,分别由教育局和教育局直属的单位管理,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
这导致幼儿园和小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给孩子的学习带来困扰。
教育理念的差异也是幼小衔接问题的隐患。
幼儿园注重启发式教育,注重培养幼儿的兴趣和创造力,而小学则注重知识传授和考试成绩。
这种教育理念的冲突导致幼儿在升入小学后难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影响其学习效果和心理健康。
教育资源的不足也是幼小衔接问题的原因之一。
许多地区的幼儿园和小学都存在教师数量不足、设施设备不足等问题,导致幼小衔接过程中无法提供良好的教育条件,影响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种种问题,需要引起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共同努力解决。
【字数达到了要求,内容完整】。
1.3 需求呈现需求呈现主要指的是社会对于幼小衔接的需求和期望。
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家长对孩子未来教育的关注度增加,幼小衔接问题成为了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浅谈幼小衔接的论文
![浅谈幼小衔接的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109c1a77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84.png)
浅谈幼小衔接的论文浅谈幼小衔接的论文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浅谈幼小衔接的论文,一起来看看吧。
浅谈幼小衔接的论文篇1摘要:幼小衔接问题是世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通过分析幼儿进入小学后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不适应现象来加强人们对幼小衔接的认识,探讨怎样使幼儿更顺利的实现由学前向小学过渡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幼小衔接、教育、儿童发展、内在规律一、幼小衔接的意义幼小衔接是整个教育阶段中第一个重要的衔接环节,衔接得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幼儿未来的长远发展,因此,这一问题历来都得到了较大的关注与重视所谓“幼小衔接”,泛指幼儿进入小学前家长、学校、幼儿所参与的活动,可视为是为帮助幼儿衔接幼儿园和小学前后学习环境所需付出的准备。
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是一个系统整体,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连续性要求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相衔接,前者为后者做准备,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一个重要转折,是儿童主体对变化的外界环境重新适应的时期,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是社会性适应中极其重要的内容,它是儿童交往、学习、生活的基础和保证,幼小衔接进行得不顺利,孩子身上往往会出现睡眠不足、身体疲劳、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现象;心理方面也会表现为精神负担重、情绪低落、自信心不足等;甚至会导致社会性方面的人际交往不良、怕学、厌学,以及学习成绩不理想。
当今社会中独生子女占绝大部分,而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由于受到大人们的宠爱和溺爱,使他们形成了“唯我独尊”、“唯我独享”,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往往产生“人人为我”的心理要求,这种心理倾向和要求与社会交往所需要的“平等合作”等原则形成突破,长此以往,他们会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机会,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有着不合群、自私等影响社会过程的表现。
二、当前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一、单向性。
不少幼儿园把幼小衔接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做,积极开展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无论是在教学要求、内容、方法,还是作息时间方面都主动像小学靠拢,而小学与幼儿园的衔接很少,形成衔接工作的单向性。
浅谈怎样做好幼小衔接
![浅谈怎样做好幼小衔接](https://img.taocdn.com/s3/m/69f24706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2c.png)
浅谈怎样做好幼小衔接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关系到孩子们的顺利过渡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做好幼小衔接非常重要。
以下是我对如何做好幼小衔接的一些浅谈。
要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在认知、情感、社交等方面存在差异。
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重视每个孩子的个别特点,充分了解他们的兴趣、需求和能力水平,因此为每个孩子量身打造个性化的过渡方案。
在幼儿园阶段,我们可以通过兴趣培养、社交活动等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顺利进入小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要采取渐进式过渡的方式。
从幼儿园到小学,孩子们将面临许多新的变化和挑战,如学习环境的改变、学习内容的难度增加等。
为了帮助他们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我们应该采取渐进式的过渡方式。
可以通过小组活动、小学生活体验等方式,让孩子们逐渐了解和适应小学生活。
我们还可以与小学老师积极沟通,了解小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为孩子们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帮助。
要强化学习方法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在小学阶段,孩子们需要学会更高效的学习方法,因此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引导孩子们进行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独立思考等方式,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
我们还可以引导孩子们参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为他们打开广阔的学习空间。
要加强家校合作。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发展和需求。
可以定期举行家长会、家校互动活动等方式,加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联系,共同为孩子们的顺利过渡和学习提供支持和帮助。
做好幼小衔接是一个综合性的任务,需要我们重视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采取渐进式过渡的方式,强化学习方法和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加强家校合作。
只有全方位地关注孩子的发展需求,并与他们紧密配合,我们才能够使幼小衔接更加顺利,为孩子们的学习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引导。
浅谈幼小衔接的论文4篇
![浅谈幼小衔接的论文4篇](https://img.taocdn.com/s3/m/a5201f38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24.png)
浅谈幼小衔接的论文4篇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本文通过浅谈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可以了解到搞好幼小衔接工作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意义重大。
大班幼儿正处于学前期向小学过渡的阶段,是很重要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培养他们对小学的向往、喜欢,为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为上小学做好准备,幼儿园、家长、学校和社区都有重要的责任,幼儿园、家庭、学校要相互配合,相互沟通,找出方法,共同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关键词:幼小衔接;问题;对策从学前教育的发展来看,法国颁布的“教育法”和1990年颁布的“教育法实施条例”都是加强青少年融合。
为了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无缝过渡和平稳过渡。
因此我们的幼儿教师有责任做好凝聚力,为幼儿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1.幼小衔接的概念及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对幼儿成长的意义1.1幼小衔接的概念孩子从幼儿园走向小學教育这个过程也就是幼小衔接。
1.2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对幼儿成长的意义(1)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观察和思维习惯,增强学习数学的能力,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儿童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语言意识,掌握汉语拼音的拼写技巧,帮助孩子提高阅读能力,适应小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小学课堂结构;让孩子们冷静地接受学校挑选面试,并以愉快和自信满足小学的学习和生活。
(2)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听力习惯,阅读习惯等),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自助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等),帮助他们建立初步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
(3)许多人认为学前班是小学的准备阶段,应该教小学低年级课程,以迎合家长的渴望。
事实上。
幼儿园只是解决幼儿园入园难的另一种形式,也是华北地区办学特色之一、打开无知,让初学的孩子能够获得基本的和人类的知识和技能,培养良好的习惯和兴趣。
2.正确理解幼儿园与小学的差异(1)教育的性质、内容不同。
幼儿园是一个以教育为重点的非义务教育机构。
幼儿主要使用游戏,教师引导方式灵活,没有考试制度。
浅谈怎样做好幼小衔接
![浅谈怎样做好幼小衔接](https://img.taocdn.com/s3/m/ecb896b0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c9.png)
浅谈怎样做好幼小衔接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衔接过程,对于幼儿园幼儿的学习和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对于促进幼儿的顺利过渡到小学生活,提高学习效果和适应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准备阶段、过渡阶段和适应阶段三个方面浅谈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准备阶段:1. 建立教育共同体:幼儿园与小学应建立起教育共同体,加强沟通与合作,形成一体化的教育环境,通过交流分享信息,共同制定教育目标和教学计划,为幼小衔接做好充分准备。
2. 教师培训和交流:幼儿园和小学的教师应定期进行培训和交流,增进跨级教学能力。
幼儿园教师应了解小学的教学要求和教育理念,小学教师则应了解幼儿的发展特点和学习需求,以便进行有效的幼小衔接。
3. 档案信息共享:幼儿园应向小学提供幼儿的档案信息,包括学习情况、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等,以便小学教师了解幼儿的基本情况,为教学提供参考。
过渡阶段:1. 融入小学环境:在幼小衔接的过渡阶段,幼儿园应组织幼儿参观小学,了解小学的环境和规章制度,熟悉小学的师生生活,适应小学生活的要求。
2. 适应小学教学:幼儿园和小学应协商制定过渡课程,让幼儿通过参加小学的课堂活动,逐步适应小学的教学方式,提前体验小学的学习氛围,培养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 建立联系:幼儿园和小学的教师应加强联系,定期交流幼儿在小学的学习情况和适应情况,及时解决幼儿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困难,确保幼儿的平稳过渡。
适应阶段:1. 照顾个体差异:小学教师应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关注幼儿的特长和兴趣,尊重幼儿的个性,充分发挥幼儿的潜能,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建立情感纽带:小学教师应积极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注幼儿的情感需求,增强师生之间的亲近感和信任感,为幼儿提供温暖、安全的学习环境。
3. 家校合作:家长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参与者,幼儿园和小学应加强家校合作,定期举办家长会、家长培训等活动,与家长分享幼儿的学习情况和成长进展,共同协助幼儿适应小学生活。
浅谈幼小衔接的论文
![浅谈幼小衔接的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65611251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22.png)
浅谈幼小衔接的论文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阶段与小学阶段之间的过渡期。
随着幼儿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小学教育的优化,幼小衔接问题已经成为教育界关注的重点。
良好的幼小衔接意味着孩子可以顺利地适应小学生活,更快地掌握新的学习内容。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来探讨幼小衔接问题。
首先,幼小衔接的教学目标应该是让幼儿在生活和学习方面逐渐适应小学的要求和环境。
幼儿园阶段注重培养孩子的个性、情感和认知能力,而小学阶段则重点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因此,幼小衔接的教学目标必须考虑这些差异,帮助幼儿逐渐适应小学生活的要求。
其次,教学内容应该根据幼儿园教育实际情况,合理安排。
幼儿在幼儿园阶段已经接受了很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教师应该在掌握了基础后,采用更具挑战性的教材和教学方式,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同时,在小学教材中适当引入幼儿园教材的内容,增强孩子的信心和自信心,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最后,教学方法也是幼小衔接的关键。
在教学中,应该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通过游戏、故事、实验、观察等多种方式,让幼儿在愉悦中学习,增添自信、掌握知识。
同时,老师也应该多从幼儿的角度出发,众多引导,激发幼儿的积极性与兴趣,让幼儿在学习中慢慢习惯小学阶段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逐渐适应新的教学环境。
综上所述,幼小衔接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过程。
得到良好的幼小衔接,可以让孩子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和学习,从而为以后的成长奠定更加稳固的基础。
因此,教学者需要针对幼儿的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科学的教育手段,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孩子们打造一个更加灿烂的未来。
除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外,幼小衔接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园校衔接。
幼儿园和小学是两个不同的教育机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都有所不同,因此需要建立园校衔接机制。
如幼儿园老师和小学老师之间加强交流,了解幼儿从幼儿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为小学老师提供相应的参考和帮助;同时也可通过家长和学校官方渠道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掌握幼儿的学习情况。
浅谈幼小衔接的现状及对策
![浅谈幼小衔接的现状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6f58e80f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92.png)
浅谈幼小衔接的现状及对策1. 引言1.1 幼小衔接的定义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之间的过渡环节。
在幼小衔接阶段,幼儿园和小学教育机构需要紧密配合,确保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阶段。
幼小衔接不仅仅是简单的过程,更是一个系统性的教育过程,涉及到学生学习、成长和发展的方方面面。
幼小衔接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未来学习和发展的水平,幼小衔接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幼小衔接的定义涵盖了幼儿园和小学教育机构之间的沟通协调、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学内容的衔接以及师资队伍的专业化等方面。
幼小衔接的主要目标是让幼儿能够顺利适应小学教育的学习环境,顺利过渡到小学阶段,并且在学业和心理发展上取得良好的成绩。
幼小衔接的定义还包括了教育机构和家庭之间的互动与支持,以及教师对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全面关注和促进。
幼小衔接的最终目的是确保幼儿能够顺利度过教育发展的关键阶段,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2 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在于,它是教育领域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幼小衔接的良好与否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效果和成长发展。
幼小衔接对于孩子的学习过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转变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孩子需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教学方式和学习内容。
如果幼小衔接不好,孩子可能会面临学习困难、适应问题等挑战,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幼小衔接的良好还能够促进学校教育资源的有序分配和孩子的学习质量提升。
通过有效的幼小衔接,可以让学校及教师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学习需求和特点,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指导,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在于它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学习效果和未来发展,只有建立起有效的幼小衔接机制,才能够实现教育的目标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2. 正文2.1 现状分析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过渡阶段,是教育体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目前幼小衔接的现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现实中幼小衔接的过渡并不顺畅。
很多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导致孩子们在两个阶段之间面临着较大的适应压力。
浅谈幼小衔接的意义及对策
![浅谈幼小衔接的意义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ca9f6d3b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4e.png)
浅谈幼小衔接的意义及对策幼教衔接是指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幼儿园和小学的孩子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
解决学前教育与初等教育的衔接问题,对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浅谈幼小衔接的意义及对策 1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到小学教育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儿童成长的重大转折点。
这一阶段也是人类在形成和运用逻辑思维的整个过程中不得不经历的三次环境转变的第二个过渡期。
所以年轻凝聚力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意义重大。
幼儿园时期主要是以游戏和能力发展为主的教育方式,而小学教育主要是以正规课业和静态知识的学习为主的教育,两者的这种教育方式的不同需要儿童身心的调整来适应,这种适应的调整就是幼小衔接的主要任务,幼小衔接不当会造成孩子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性方面的种种问题,身体上的不良反应是,孩子会容易疲惫,食欲不振,精神状态差,心理上压力大,自卑,厌学,社会适应性方面表现出孤僻,不敢跟人说话,不爱与同学沟通。
这些问题都对孩子以后的人生有很大影响,所以,做好幼小衔接很重要。
浅谈幼小衔接的意义及对策 2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在教育目标、任务、内容、形式和方法等方面有明显差异。
因而使得幼儿园与小学在形成和坚持各自的教育教学特点与模式。
大量的幼儿在缺乏过渡到小学的经验准备或过渡经验准备不足的情况下,从幼儿园毕业进入小学。
他们在新的生活、学习环境中,立即感受到了从未经历过的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许多儿童的身心在适应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方面出现了较大的困难。
使他们的认知兴趣迅速下降,自尊心、自信心不断的减弱。
因此,针对当前教育、教学上的“脱节“现象,我们幼儿园大班组让幼儿在大班阶段,开展一些相适宜的活动,让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之间有良好的过渡,同时也让家长积极参与活动,了解活动的目的和意义,真正通过家园配合,帮助孩子完成人生中关键的过程。
1、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
(1)适当延长集体活动的时间小学上课时间40分钟,比幼儿园安静少动,要求严格的课堂纪律。
教育论文《浅谈幼小衔接》
![教育论文《浅谈幼小衔接》](https://img.taocdn.com/s3/m/9e19302d192e45361066f54b.png)
浅谈幼小衔接工作摘要:幼小衔接问题是世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通过分析幼儿进入小学后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不适应现象来加强人们对幼小衔接的认识,探讨怎样使幼儿更顺利的实现由学前向小学过渡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幼小衔接、教育、儿童发展、意义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在教育目标、任务、内容、形式和方法等方面有明显差异。
长期以来,幼儿园和小学都忽略了两者在教育教学方面应有的区别和联系,造成了目前幼儿园与小学低年级,在教育教学的内容、要求、形式和方法方面缺少过渡,出现明显的“脱节”现象。
学生在新的生活、学习环境中,立即感受到了从未经历过的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许多儿童的身心在适应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方面出现了较大的困难。
使他们的认知兴趣迅速下降,自尊心、自信心不断的减弱。
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不同的教育阶段,是教育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
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不仅是学习环境的转换,学习方式、人际交往、师生关系、行为规范及社会期望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形成了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会导致幼儿在生活上和学习上出现一系列的问题。
幼小衔接问题成为近几年来学前教育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同时也受到国内很多学者的高度关注,更多的学者致力于研究幼小衔接的问题及对策,他们认为幼小衔接这一主题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如果在幼儿阶段开始关注幼小衔接问题,就会使得更多的幼儿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受到更小的影响,以保证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一、幼小衔接的意义幼小衔接是整个教育阶段中第一个重要的衔接环节,衔接得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幼儿未来的长远发展,因此,这一问题历来都得到了较大的关注与重视?所谓“幼小衔接”,泛指幼儿进入小学前家长、学校、幼儿所参与的活动,可视为是为帮助幼儿衔接幼儿园和小学前后学习环境所需付出的准备。
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是一个系统整体,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连续性要求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相衔接,前者为后者做准备,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一个重要转折,是儿童主体对变化的外界环境重新适应的时期,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是社会性适应中极其重要的内容,它是儿童交往、学习、生活的基础和保证,幼小衔接进行得不顺利,孩子身上往往会出现睡眠不足、身体疲劳、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现象;心理方面也会表现为精神负担重、情绪低落、自信心不足等;甚至会导致社会性方面的人际交往不良、怕学、厌学,以及学习成绩不理想。
浅谈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论文
![浅谈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28e85715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5a.png)
浅谈如何做好幼小衔接摘要: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到小学,是孩子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由于生活习惯上,学习方式以及老师同学以及校园环境的变化,很多孩子会出现一些不适应现象。
如何让孩子做好幼小衔接,并能独立的面对小学生活呢?我从注重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以及家庭方面的配合、幼小衔接的有效互动等几个方面浅谈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关键词:生活自理能力,安全意识,良好的习惯,社会交往,幼小衔接有效互动我从事幼儿园一线教育工作已有15年之久,期间也多次带过大班毕业班。
我虽然是老师,同时也是家长。
依稀记得我第一次带毕业班开家长会和家长们说着幼小衔接的相关事情,基本都是照搬别人的一些经验理论知识,根本没有从实际出发,从孩子的视角出发,去讨论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真正让我明白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是我自己女儿大班毕业去小学上学,才让我真正明白幼小衔接的真正意义以及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今年又是一年毕业季,我家二宝也要进行幼小衔接,通过两次自己作为家长的幼小衔接经历,以及我与往届家长们的交谈中发现每当家长谈及孩子们一年级小学适应情况,家长们总有一堆槽点。
有的孩子们课堂上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上厕所不知道带纸、经常弄丢书、作业本等等问题。
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以及我自身的感受,于是引发我深深的思索,如何真正的做好幼小衔接,让孩子们轻松的适应小学生活呢?作为一名一线工作的幼儿园老师以及有过两次幼小衔接的家长经历,浅谈一下幼小衔接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注重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幼儿园里一日生活皆课程,虽然我们孩子们在小班就知道自主排队喝水入厕,在中大班注重培养孩子们自己收拾玩具,学具、穿脱衣服,整理床铺等等生活自理能力。
但是到了一年级,环境发生了变化,老师的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变化。
我们教师在幼小衔接方面要做的更细,更具体。
比如到了大班的时候,就可以让孩子们自己背小书包带水壶、培养幼儿自己自主喝水、自己带餐巾纸入厕、孩子们自己主动根据天气冷热情况自己穿脱衣服回班、不需要老师的提醒带走自己的随身物品、逐渐培养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模仿小学生校园环境以及老师管理模式下的生活能力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幼小衔接工作摘要:幼小衔接问题是世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通过分析幼儿进入小学后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不适应现象来加强人们对幼小衔接的认识,探讨怎样使幼儿更顺利的实现由学前向小学过渡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幼小衔接、教育、儿童发展、意义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在教育目标、任务、内容、形式和方法等方面有明显差异。
长期以来,幼儿园和小学都忽略了两者在教育教学方面应有的区别和联系,造成了目前幼儿园与小学低年级,在教育教学的内容、要求、形式和方法方面缺少过渡,出现明显的“脱节”现象。
学生在新的生活、学习环境中,立即感受到了从未经历过的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许多儿童的身心在适应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方面出现了较大的困难。
使他们的认知兴趣迅速下降,自尊心、自信心不断的减弱。
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不同的教育阶段,是教育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
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不仅是学习环境的转换,学习方式、人际交往、师生关系、行为规范及社会期望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形成了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会导致幼儿在生活上和学习上出现一系列的问题。
幼小衔接问题成为近几年来学前教育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同时也受到国内很多学者的高度关注,更多的学者致力于研究幼小衔接的问题及对策,他们认为幼小衔接这一主题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如果在幼儿阶段开始关注幼小衔接问题,就会使得更多的幼儿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受到更小的影响,以保证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一、幼小衔接的意义幼小衔接是整个教育阶段中第一个重要的衔接环节,衔接得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幼儿未来的长远发展,因此,这一问题历来都得到了较大的关注与重视?所谓“幼小衔接”,泛指幼儿进入小学前家长、学校、幼儿所参与的活动,可视为是为帮助幼儿衔接幼儿园和小学前后学习环境所需付出的准备。
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是一个系统整体,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连续性要求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相衔接,前者为后者做准备,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一个重要转折,是儿童主体对变化的外界环境重新适应的时期,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是社会性适应中极其重要的内容,它是儿童交往、学习、生活的基础和保证,幼小衔接进行得不顺利,孩子身上往往会出现睡眠不足、身体疲劳、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现象;心理方面也会表现为精神负担重、情绪低落、自信心不足等;甚至会导致社会性方面的人际交往不良、怕学、厌学,以及学习成绩不理想。
当今社会中独生子女占绝大部分,而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由于受到大人们的宠爱和溺爱,使他们形成了“唯我独尊”、“唯我独享”,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往往产生“人人为我”的心理要求,这种心理倾向和要求与社会交往所需要的“平等合作”等原则形成突破,长此以往,他们会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机会,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有着不合群、自私等影响社会过程的表现。
二、幼小衔接的重要性1、知识衔接:拼音、书写、算数知识的衔接关于认读识字:识字常用的方法有两种:拼音识字和形意识字。
拼音识字主要适用于学龄前儿童到初中阶段,孩子现在学会了拼音,也就掌握以后的文字认知方法。
目前,很多孩子都能熟练掌握拼音的认、读、写、拼读四个基础环节,而在最后的“拼认”环节上出现了问题:当汉字和拼音在一起时会拼读,会认字,但是当拼音和汉字分开后就不认得了。
关于写字:目前很多教育机构大多采用“生产线”的方式教授孩子写字,结果是:每个孩子写的字都如出一辙。
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写字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
而目前学写字的方式多是临摹文字,不能帮助孩子做到表达的目的。
不仅教孩子正确的书写姿势,更引导孩子根据自己的个性写出属于自己的文字。
重要的是通过书写,培养孩子表达的欲望。
2、能力衔接:听课能力、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衔接。
幼小衔接工作往往会出现片面性,重知识准备,轻能力培养,只关注儿童认识了多少字,会做多少算术题,不关心儿童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不关注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等;只关注儿童的生理健康,忽视了儿童的心理健康。
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能力的发展有一个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儿童的能力易于养成,过了培养期和关键期,儿童能力的培养就显得特别困难。
注重孩子的幼小衔接,是老师和家长特别应该关注的问题,也是大家皆受益的主题。
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可以使家长和孩子少走许多弯路。
面对如同白纸般的幼儿园和低年级学生,怎样做好这一衔接工作呢?1、充分了解幼儿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5-6岁幼儿的好奇心已不再满足于了解事物的表面现象,能灵活、协调地掌握基本动作,小肌肉发展迅速。
幼儿脑发育显著加速,随着幼儿脑结构的形成,脑的机能也发展起来,幼儿的抑制过程加强,可以逐渐控制自己的行为,减少冲动性,幼儿的思维是具体的,在认知方面能根据概念分类;按类别记忆;掌握了部分和整体的包含关系;能够掌握“左右”等比较抽象的概念;对因果关系也有所理解。
小学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还不完善。
他们的注意常常容易被活动的、鲜艳的、新颖的、有趣的事物所吸引。
想象建立在表象的基础上,以表象为素材。
学龄前儿童的游戏活动强有力地促进了儿童想象的发展。
自我控制能力较之幼儿阶段有了发展,但仍比较差。
2、幼儿阶段应初步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指出:“由于小学儿童品德发展以协调性为特点幼儿教育论文,小学阶段是道德行为、习惯培养的最佳期。
尽管品德培养应该有多种起点,道德行为、习惯培养也离不开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培养,但从道德行为、习惯培养入手,这的确是发展小学儿童品德的最有效的途径。
”儿童的模仿性强,可塑性大,且儿童时期是道德行为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在此期间,如能选择恰当的教育内容,采用优化的教育手段,就能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三、幼儿阶段应培养初步的生活能力。
1.从简单的学习用品的整理入手,培养幼儿的收拾整理的能力。
幼儿园应加强生活能力的培养。
如:整理书包,管理自己的物品,准时上学,按时休息,在自由活动时会结伴玩耍,听指令完成任务或听老师口头通知带指定物品等,使幼儿在自理能力、时间概念、任务意识、责任感、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交往能力、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减少初上小学时丢三拉四,东拉西扯的现象幼儿教育论文,逐渐学会管理自己,进入小学后能开始忙而不乱、有条不紊的生活。
2.从语言教育入手,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园要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要求教师注意语言的规范、优美、丰富多彩,不说脏话,给幼儿做好榜样。
幼儿教育应培养学生能简单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思路,能和同伴、老师进行交流,基本能说简单的完整的话。
四、幼儿园应主要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放眼现在的幼儿园、学前教育,老师们为了提高学校的知名度,进行的教育大大超出了幼儿园的教学目标范围。
根据幼儿教学大纲,幼儿园小班重在培养幼儿自我护理能力,中班重在培养幼儿形成数的概念,到了大班才开始教孩子一些简单的数的组成和加减法。
对于大班小朋友也可适当学习小学的课堂纪律和行为规范,让孩子对几个月后的小学生活有所了解。
让孩子尝试举手发言,上课要尊重老师保持课堂安静是很必要的,但不需要为应试布置作业。
幼儿园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幼儿简单的学习兴趣。
国家教育部在1996年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对于智育目标,《规程》中指出,“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错误地把开发幼儿智力与学习知识等同起来。
误认为:“孩子越小、识的字越多、数的数越多、智力开发得越好,孩子就越聪明。
”其实不然,开发幼儿智力主要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游戏活动来促进幼儿动手、动脑,从而培养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正是幼儿教育的主要任务。
它比幼儿简单地认识几个字、背几首诗、算几道题(这些多是幼儿机械的记忆,并不理解)要高级的多,而学习知识的任务应该是从小学才开始的,因此我们常常发现某某幼儿在3岁就能背多少诗,识多少字等,一旦上了小学成绩并不乐观的现象。
科学研究表明,不适宜地过早让幼儿学习知识,不但对开发幼儿智力无益,甚至有害。
五、研究文献:布鲁芬布伦纳纳的生态学理论为有效衔接提供了最基本的理论基础,使得幼小衔接有据可依。
从出现至今,幼小衔接问题始终受到广泛的关注,从最初的只关注小学与幼儿园的衔接,到现在的小学、幼儿园、家长三方互相协作,使得幼小衔接问题的研究取得了突出的进步,更为现实情况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意见。
古语说得好“孩子是祖国的希望”,因此教育要关注幼儿,为幼儿提供的物质基础与精神支持,是的幼儿教育进行得更加顺利,更有利于培养祖国的栋梁之才。
为了更好地了解幼小衔接这一重要的研究课题,进过大量的资料查阅,拟从幼小环境差异、对幼小衔接的认识、幼儿园与小学的合作协调、幼儿园与小学的管理工作、幼儿社会适应等方面做具体的梳理综述,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国外教师对幼小衔接的看法:在入学准备期望方面,早期国外研究表明教师认为儿童学业技能的重要性次于社会性技能。
在韦斯特的研究中,教师列出了入学准备中儿童应具备的最重要的条件:身体健康;能够用言语表达他们的需要;在新的学习环境中表现出好奇和热情。
国外研究中儿童对幼小衔接的看法:国外研究越来越关注到儿童对幼小衔接的看法,认为儿童能够在幼小衔接中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
儿童的话语权得到尊重,这越来越被视为儿童人权的一部分。
国外研究者调查了儿童自身关于入小学时需要具备哪些能力的看法,结果显示儿童认为自己应该了解有关交往和互动!六、当前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1、单向性。
不少幼儿园把幼小衔接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做,积极开展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无论是在教学要求、内容、方法,还是作息时间方面都主动像小学靠拢,而小学与幼儿园的衔接很少,形成衔接工作的单向性。
事实证明,双向准备才是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有效途径。
2、片面性。
幼小衔接工作往往出现片面性,重知识准备,轻能力培养,只关注儿童认识了多少字,会做多少算术题,部关心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不关注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等。
只关注儿童的生理健康,忽视了他们的心理健康。
3、表面性。
不少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
如:背书包上学,活动时间延长,每天布置作业等。
而幼儿的适应能力,有意注意的持久性,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自制力等常常被忽略了。
七、怎样做好幼小衔接1.应端正学前教育思想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目的是培养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人,它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养成幼儿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