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手机构设计开题报告样本
机械手开题报告
机械手开题报告机械手开题报告一、项目背景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在生产线上应用机器人已成为必然趋势。
人工智能、机器视觉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也给机器人的智能化以及射频识别、视觉模式识别等技术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机械手是一种机器人,它可以代替人工完成一些高频度、重复性的工作,具有质量高、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
因此,机械手在工业生产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本项目将设计一款具有自主控制功能的机械手,能够根据传感器所感知到的环境信息,快速准确地执行特定的操作。
机械手的核心部件将采用电机、伺服电机、减速器等机械结构,控制器部分将采用单片机控制。
二、项目实施计划1. 需求分析:了解机械手应用的场景和范围,分析市场需求,进一步明确机械手的设计规格。
根据需求分析结果,确定机械手的设计方案。
2. 系统结构设计:主要包括机械结构、控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设计。
机械结构设计主要涉及手臂、关节、末端执行器的设计。
控制系统设计包括电机控制、编码器选择、传感器的选择和系统的软件设计等。
3. 部件选型:按照设计规格确定机械结构和控制部件的选型方案。
机械结构部分主要选用电机、减速器、伺服、滑轨等底层硬件;控制部分主要选用单片机、传感器、扩展模块等。
4. 硬件实现:根据选型结果,进行电路设计、PCB布局、元器件采购、焊接组装等工作。
5. 软件实现:按照控制的相关接口和协议进行程序设计,实现机械手的自主控制。
6. 测试验收:进行系统测试和性能测试,以验证机械手的工作状态和稳定性。
测试结果应该满足项目设计规格和功能要求。
三、项目技术难点分析1. 机械结构的设计:机械手的结构设计是影响机械手性能的重要因素,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准确度、稳定性和可扩展性等方面。
机械手的结构设计需要通过 CAD 软件进行三维建模,进一步分析和选择最优的设计方案。
2. 机械手控制系统的设计:机械手控制系统的设计是机械手实现自主控制的核心,系统需要考虑到系统各部分的配合和性能表现等方面,例如电机控制、编码器的选择和传感器的应用等。
机械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机械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随着工业自动化的发展和应用,机械手作为一种重要的智能化机器人系统,已经成为了工厂自动化生产的关键设备之一。
它主要通过机械手臂和控制系统的相互配合,完成物料的搬运、装配、喷漆等工作。
随着我国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机械手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由于我国的机械手制造技术还有待提升,因此市场上的机械手品质往往有着参差不齐的状况,稳定性和持续性都不尽如人意。
因此,如何提高机械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关注的焦点。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机械手的结构和控制系统的设计,提高机械手的稳定性和精准度,为机械手的普及使用和工业自动化生产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技术支持。
三、预期成果(1)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构建一种新型机械手结构,使机械手的运动更加平稳、稳定。
(2)引入控制算法和局部运动控制等技术,提升机械手的精准度和速度。
(3)通过实际应用和多组实验数据的对比,验证该机械手的性能和可靠性。
四、研究方法1.从机械手的结构和运动规律出发,通过ADAMS、Solidworks等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机械手进行结构仿真和性能分析。
2.设计控制系统的硬、软件结构,选择DC/AC伺服电机、编码器等关键部件,编写控制程序,实现多个轴的联动控制。
3.在机械手的不同运动轨迹上,通过“视觉传感器+控制程序”的组合方式进行实验数据采集和处理,进而建立机械手控制的数学模型。
4.通过实验对比和分析,寻找最优化的控制参数,进一步提高机械手的控制精度和稳定性。
五、论文结构1.绪论。
介绍机械手的相关背景和意义;明确选题的目的和意义;阐述研究意义与意义;梳理研究进展,研究现状;详细介绍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2.机械结构设计与仿真分析。
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机械手的结构进行仿真分析,提出一种优化的机械手结构方案,从而实现机械手的平稳、稳定运动。
3.控制系统设计。
详细介绍机械手的控制系统结构及其硬、软件的规划,包括选择关键部件、搭建控制程序、通过局部运动控制的方式提升机械手的精准度和速度的方法等。
机械手开题报告
机械手开题报告正文:1·项目背景及研究意义1·1 项目背景机械手是一种能够模拟人类手臂运动的装置,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医疗器械、军事领域等。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手在生产线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的重要工具。
因此,研究机械手的设计和控制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1·2 研究意义本项目旨在实现一个具有高精度、高速度和高可靠性的机械手系统。
该系统将能够完成人类手臂的复杂任务,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减少劳动力成本。
此外,机械手还可以应用于危险环境下的作业,保障工人的安全。
2·研究目标与内容2·1 研究目标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设计并实现一个复杂任务的机械手系统,实现机械手的高精度、高速度和高可靠性。
2·2 研究内容a·机械手系统的结构设计:包括机械手的关节设计、传动系统设计、执行器设计等。
b·机械手系统的运动学分析:通过建立机械手的数学模型,研究机械手的运动规律和工作空间。
c·机械手系统的控制策略:包括机械手的运动控制、路径规划和力控制等。
d·机械手系统的性能评估:通过实验验证机械手系统的精度、速度和可靠性等指标。
3·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3·1 研究方法a·理论研究法:分析机械手的工作原理、运动规律和控制策略,建立数学模型。
b·数值模拟法:通过计算机仿真,验证机械手系统的运动学和控制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c·实验研究法:设计实验平台,对机械手系统进行性能测试和评估。
3·2 技术路线a·机械手系统的结构设计:根据任务需求设计机械手的结构,选取合适的传动系统和执行器。
b·机械手系统的运动学分析:建立机械手的运动学模型,分析机械手的位姿、速度和加速度特性。
c·机械手系统的控制策略:设计机械手的运动控制算法、路径规划算法和力控制算法。
平动搬运机械手的结构设计开题报告-(58)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平动搬运机械手的结构设计注:1)正文:宋体小四号字,行距20磅,单面打印;其他格式与毕业论文要求相同。
2)开题报告由各系集中归档保存。
3)开题报告引用参考文献注释格式可参照附录E“毕业设计(论文)参考文献样式”执行。
不进入正文,可以作为附件放在开题报告后面。
参考文献[1] 刘明保,吕春红等.机械手的组成机构及技术指标的确定.[N]河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1.[2] 李超.气动通用上下料机械手的研究与开发. [D]陕西科技大学.2003.[3] 陆祥生,杨绣莲.机械手. [J]中国铁道出版社. 1985.1.[4] 张建民.工业机械人. [D]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2.[5] 史国生.机械手步进控制中的应用. [DB]中国工控信息网. 2005.1.[6] 李允文.工业机械手设计. [J]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6.4.[7] 蔡自兴.机械人学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战略. [J]机械人技术. 2001.4.[8] 金茂青,曲忠萍,张桂华.国外工业机械人发展的态势分析. [J]机械人技术与应用. 2001.[9] 蔡自兴.机器人原理及其应用. [J]湖南: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 1988.[10] 过三郎等机器人工程学及其应用. [J]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1989.[11] 付京孙等.机器人学. [J]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2.[12] 范印越.机器人技术. [J]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1988.[13] 刘德满,尹朝万.机器人智能控制技术. [J]长春:东北大学出版社. 1993.[14] 李明.单臂回转机械手设计. [N]制造技术与机床. 2004.06.[15] 张军,封志辉.多工步搬运机械手的设计. [C]机械设计. 2004.04.[16] Craig JJ.Introduction to Roborics[J].New York:Addison Wesky PublishingCo.,1989.[17] Yu. M. Gelfgat. Rotating fields as means to control the hydrodynamics and heat transfer inprocesses of bulksingle crystal growth [J]. Crystal Growth, 1999,8(198/199).[18] Gao F,Li W M.New kinematic strctures for 2-,3-,4-,and 5-DOF parallel manipulator .designs.Mechanism and machine Theory[M],2002,37:1395-1411.。
机械手开题报告
机械手开题报告附表6:郑州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课题名称直角坐标机械手结构设计与仿真课题来源教师拟定课题类型 AY 指导教师张晓莹学生姓名高齐学号201033010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一、研究背景、概况及意义1.背景及概况:工业机械手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高科技自动化生产设备。
工业机械手的是工业机器人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的特点是可通过编程来完成各种预期的作业任务,在构造和性能上兼有人和机器各自的优点,尤其体现了人的智能和适应性。
机械手作业的准确性和各种环境中完成作业的能力,在国民经济各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机械手是在机械化,自动化生产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装置。
在现代生产过程中,机械手被广泛的运用于自动生产线中,机械人的研制和生产已成为高技术邻域内,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技术,它更加促进了机械手的发展,使得机械手能更好地实现与机械化和自动化的有机结合。
机械手虽然目前还不如人手那样灵活,但它具有能不断重复工作和劳动,不知疲劳,不怕危险,抓举重物的力量比人手力大的特点,因此,机械手已受到许多部门的重视,并越来越广泛地得到了应用。
国内外机械手在机械制造行业中应用较多,发展也很快。
目前主要用于机床、横锻压力机的上下料,以及点焊、喷漆等作业,它可按照事先指定的作业程序来完成规定的操作。
国外机械手的发展趋势是大力研制具有某种智能的机械手。
使它具有一定的传感能力,能反馈外界条件的变化,作相应的变更。
现今世界高端工业机械手均有高精化,高速化,多轴化,轻量化的发展趋势。
定位精度可以满足微米以及亚微米级要求,运行速度可以达到3m/s,量新产品达到6轴,负载2Kg的产品系统总重已突破100Kg。
更重要的是将机械手、柔性制造系统和柔性制造单元相结合,从而根本改变目前机械制造系统的人工操作状态。
同时,随着机械手的小型化和微型化,其应用领域将会突破传统的机械领域,而向着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生命科学及航空航天等高端行业发展。
机械手开题报告
机械手开题报告机械手开题报告1.引言1.1 研究背景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机械手作为一种重要的自动化设备,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机械手的出现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力成本,并且可以在一些危险环境中代替人工作业,保护工人的安全。
1.2 研究目的本次研究旨在设计并制造一款功能完善、性能稳定的机械手,满足工业生产中的自动化需求。
通过研究机械手的机构结构、控制系统以及工作性能等方面,探索机械手的优化设计和应用。
1.3 研究内容本次研究的具体内容包括:①机械手的结构设计②机械手的传动系统设计③机械手的控制系统设计④机械手的性能测试与分析2.机械手的结构设计2.1 机械手的机构形式机械手的机构形式可以采用串联型、并联型或混合型结构。
根据研究需要,本次设计选择了混合型结构,即在基座上设计一个旋转基座和一个活动式手臂。
2.2 机械手的关节设计机械手的关节设计应考虑旋转灵活度、承载能力等因素。
本次设计选择了直线型关节和旋转型关节,分别实现机械手的直线运动和旋转运动。
2.3 机械手的末端执行器设计机械手末端执行器的设计应考虑抓取物体的能力、精度等因素。
本次设计选择了夹爪式末端执行器,能够灵活抓取不同形状的物体。
3.机械手的传动系统设计3.1 传动方式选择根据机械手的运动特点,本次设计选择了电动驱动方式,并采用减速器传动实现机械手各关节的运动。
3.2 传动装置选型本次设计选用直流电机作为驱动源,配合减速器和伺服控制系统实现机械手的精确控制。
3.3 转动速度和扭矩计算根据机械手在工作时的载荷大小和运动速度要求,计算出各关节的转动速度和扭矩要求。
4.机械手的控制系统设计4.1 控制器的选型根据机械手的运动需求和精度要求,本次设计选择了PLC作为机械手的核心控制器。
PLC具有稳定性好、功能强大等优点,适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
4.2 控制算法设计根据机械手的运动特点和任务需求,本次设计采用PID控制算法来实现对机械手运动的精确控制。
机械手开题报告
机械手开题报告机械手开题报告一、背景介绍机械手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自动化设备,广泛应用于制造业、物流业、医疗等领域。
它能够模拟人手的运动,完成各种复杂的操作任务,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机械手的应用领域和功能也在不断拓展,因此对机械手的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次研究旨在设计和开发一种高效、灵活的机械手系统,以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
通过深入研究机械手的工作原理和结构设计,探索机械手在自动化生产中的应用潜力,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三、研究内容1. 机械手的工作原理机械手主要由机械结构、传动系统、控制系统和感知系统等组成。
机械结构决定了机械手的运动方式和灵活性,传动系统实现机械手的力和速度传递,控制系统对机械手进行精确控制,感知系统使机械手能够感知周围环境和物体。
2. 机械手的结构设计机械手的结构设计是保证其正常工作的基础。
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任务需求,可以设计不同类型的机械手,如平行机械手、串联机械手和混合机械手等。
结构设计需要考虑机械手的负载能力、工作空间、精度要求等因素,以实现最佳的性能和效果。
3. 机械手的控制方法机械手的控制方法有很多种,包括基于传感器的反馈控制、基于模型的预测控制、基于学习的自适应控制等。
不同的控制方法适用于不同的任务和环境,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控制策略,以实现机械手的精确控制和优化性能。
4. 机械手的应用案例机械手在各个行业都有广泛的应用,如汽车制造、电子制造、食品加工等。
以汽车制造为例,机械手可以完成汽车零部件的搬运、焊接、装配等任务,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通过研究机械手的应用案例,可以深入了解机械手在不同行业中的作用和优势。
四、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机械手的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同时设计并搭建实验平台,对机械手的性能和控制方法进行实验验证。
五、预期成果通过本次研究,预期可以设计和开发一种高效、灵活的机械手系统,并实现对其性能和控制方法的验证。
机械手 开题报告
机械手开题报告机械手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机械手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自动化设备,广泛应用于制造业、物流仓储、医疗卫生等领域。
它通过模拟人手的动作实现物体的抓取、搬运和放置,具有高效、精准、可靠的特点。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械手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因此对机械手的研究和改进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机械手的结构、控制和应用进行深入研究,探索机械手在工业自动化中的优化和创新应用,提高机械手的工作效率和灵活性,为工业生产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三、研究内容1. 机械手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机械手的结构包括机械臂、末端执行器和控制系统等部分。
本研究将对机械手的结构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各个部分的设计原理和工作方式,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基础。
2. 机械手的控制方法机械手的控制方法有很多种,包括传统的PID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
本研究将对这些控制方法进行比较和评估,找出适合机械手控制的最优方法,并进行改进和优化。
3. 机械手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机械手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物料搬运、焊接、装配等。
本研究将选择其中的一个应用场景,对机械手在该场景中的工作流程进行研究,分析其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方案。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首先,通过实验搭建机械手的实物模型,进行结构和控制方法的验证和优化。
其次,通过数值模拟对机械手在不同工作场景下的性能进行评估和比较,为实际应用提供指导。
五、研究意义1. 提高工业生产效率机械手的应用可以代替人工完成繁重、重复和危险的工作,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力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2. 促进工业自动化发展机械手作为工业自动化的核心设备之一,其优化和创新将推动整个工业自动化的发展,提高生产线的智能化水平。
3. 推动科技进步机械手的研究和改进需要涉及机械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通过对机械手的研究,可以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推动科技进步。
机械手开题报告
机械手开题报告机械手开题报告一、项目背景机械手是一种具有自主控制能力的装置,能够模拟人手的动作完成各种操作任务。
机械手在工业生产、医疗、服务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为了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开发一款高效、稳定、灵活的机械手成为迫切需求。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设计并制作一款性能优良的机械手。
具体目标如下:⒈实现多轴控制,可实现六个自由度运动。
⒉具备高精度定位和夹持能力。
⒊在不同工作环境下表现稳定可靠。
⒋实现多种操作模式切换的功能。
⒌具备自主学习和自适应能力。
三、技术路线⒈机械结构设计:(1) 设计机械手的结构形式,包括关节型、平行机构型等。
(2) 选择合适的材料和驱动装置,实现机械手的运动。
(3) 进行结构强度分析和优化设计。
⒉控制系统设计:(1) 选用合适的传感器和编码器,获取机械手运动状态。
(2) 设计控制算法,实现机械手的运动规划和轨迹控制。
(3) 设置多种操作模式,如远程控制、自主学习等。
⒊系统集成与测试:(1) 将机械结构和控制系统进行集成。
(2) 进行功能测试,验证机械手的性能和稳定性。
(3) 对系统进行调整和优化。
四、项目计划⒈第一阶段(3个月):(1) 进行市场调研,了解用户需求和竞争情况。
(2) 进行机械结构设计和材料选型。
(3) 进行关键技术验证实验。
⒉第二阶段(4个月):(1) 完成机械手的初步设计和制作。
(2) 进行控制系统设计和算法开发。
(3) 进行系统集成与测试。
⒊第三阶段(2个月):(1) 优化机械结构和控制系统。
(2) 进行性能测试和功能验证。
(3) 准备项目展示和验收。
五、风险分析⒈技术风险:(1) 机械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运动不稳定。
(2) 控制系统算法难以实现,无法满足需求。
(3) 材料选型错误,导致机械手性能不佳。
⒉时间风险:(1) 设计制作周期过长,无法按计划完成。
(2) 外部供应商无法按时提供所需材料和零部件。
⒊成本风险:(1) 材料和设备价格的波动,导致成本超出预算。
机械手 开题报告
机械手开题报告机械手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机械手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自动化设备,在现代制造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以其高效、精准和可靠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汽车制造、电子设备组装、医疗器械生产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机械手的功能和性能也在不断提高,为生产过程带来更大的便利和效益。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机械手在某些特定应用场景下的局限性,通过改进和优化机械手的设计和控制系统,提高其适应性和灵活性,以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
同时,本研究还将探索机械手在未来智能制造中的潜力,为工业自动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研究内容1. 机械手的结构设计机械手的结构设计是影响其性能和功能的重要因素。
本研究将对机械手的结构进行优化和改进,以提高其负载能力、运动精度和稳定性。
同时,还将考虑机械手的紧凑性和灵活性,以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和任务需求。
2. 机械手的控制系统机械手的控制系统是实现其自动化操作的核心。
本研究将对机械手的控制系统进行研究和开发,以提高其运动控制精度和速度响应。
同时,还将探索机械手的感知和决策能力,使其能够适应复杂的工作环境和任务需求。
3. 机械手的应用研究机械手的应用范围广泛,但在某些特定领域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研究将针对某些特定领域的需求,进行机械手的应用研究。
例如,在医疗器械生产领域,机械手需要具备高度的精确性和灵活性,以完成微创手术器械的组装和测试工作。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综合实验和理论分析的方法,对机械手的结构设计和控制系统进行研究。
通过实验验证和仿真模拟,评估改进和优化的效果。
同时,还将与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合作,共同开展机械手的应用研究,以验证研究成果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成果将为机械手的设计和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促进机械手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发展。
通过改进和优化机械手的结构和控制系统,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人工投入。
同时,机械手的应用研究将推动相关领域的创新和发展,为社会经济的进步做出贡献。
机械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简易小型直角坐标机械手1 机械手1.1 机械手的定义机械手是模仿着人手的动作,按给定程序、轨迹和要求实现自动抓取、搬运或操作的机械装置。
在工业生产中应用的机械手被称为“工业机械手”。
1.2 机械手的作用生产中应用机械手可以提高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可以减轻劳动强度、保证产品质量、实现安全生产;尤其在高温、高压、低温、低压、粉尘、易爆、有毒气体和放射性等恶劣的环境中,它代替人进行正常的工作,意义更为重大。
因此,在机械加工、冲压、铸、锻、焊接、热处理、电镀、喷漆、装配以及轻工业、交通运输业等方面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机械手的结构形式开始比较简单,专用性较强,仅为某台机床的上下料装置,是附属于该机床的专用机械手。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制成了能够独立的按程序控制实现重复操作,使用范围比较广的“程序控制通用机械手”,简称通用机械手。
由于通用机械手能很快地改变工作程序,适用性较强,所以它在不断变换生产品种的中小批量生产中获得广泛的应用。
1.3 机械手的分类及特点工业机械手的种类很多,关于分类的问题,目前在国内尚无统一的分类标准,在此暂按使用范围、驱动方式和控制系统等进行分类。
机械手可分为专用机械手和通用机械手两种:(1)专用机械手它是附属于主机的、具有固定程序而无独立控制系统的机械装置。
专用机械手具有动作少、工作对象单一、结构简单、使用可靠和造价低等特点,适用于大批量的自动化生产的自动换刀机械手,如自动机床、自动线的上、下料机械手和加工中心。
(2)通用机械手它是一种具有独立控制系统的、程序可变的、动作灵活多样的机械手。
在性能范围内,其动作程序是可变的,通过调整可在不同场合使用,驱动系统和控制系统是独立的。
通用机械手的工作范围大、定位精度高、通用性强,适用于不断变换生产品种的中小批量自动化的生产。
通用机械手按其控制定位的方式不同可分为简易型和伺服型两种:简易型以“开一关”式控制定位,只能是点位控制,伺服型可以是点位的,也可以实现连续控制,伺服型具有伺服系统定位控制系统,一般的伺服型通用机械手属于数控类型。
启动机械手设计开题报告
启动机械手设计开题报告
一、项目背景
机械手是一种能够模拟人类手臂运动的机器人,具有高度灵活性和精度。
它广泛应用于制造业、医疗、航空航天等领域,可以完成复杂的操作任务。
本项目旨在设计一款适用于工业生产领域的机械手,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二、项目目标
1.设计出一款具有高度灵活性和精度的机械手;
2.实现机械手对物体的抓取、移动和放置等操作;
3.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三、项目计划
1.文献调研:阅读相关文献,了解机械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路线;
2.需求分析:明确机械手在工业生产中需要完成的任务及其要求;
3.方案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确定机械手结构、控制系统等方案;
4.零部件选型:选取合适的电机、传感器等零部件,并进行测试验证;
5.组装调试:根据设计方案进行组装,并进行功能测试和调试;
6.性能评估:对机械手进行性能评估,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四、技术路线
1.机械结构设计:采用六自由度机械臂结构,包括底座、肩部、肘部、腕部和手爪等部分;
2.电机控制系统设计:采用步进电机和伺服电机的混合控制方式,通过编码器反馈实现精确控制;
3.传感器设计:采用力传感器、位置传感器等传感器,实现对物体的抓取和移动等操作。
五、预期成果
1.一款具有高度灵活性和精度的机械手原型;
2.能够完成物体的抓取、移动和放置等操作;
3.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六、项目意义
本项目的成功实施将为工业生产领域提供一种新型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可以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同时,也将促进机械手技术的发展
和应用推广。
《上下料机械手的结构设计》开题报告2300字
[10]冯琳清, 张延迟, 赵晨, et al. 基于S7-200PLC的气动机械手电气传动系统[J]. 智慧工厂, 2017(6):57-61.
日期: 年 月 日
国内机械手的起步之晚可想而知,当下国内机械手的精度水平以及机械手工作时的稳定性都不如国外产品,并且在机械手的控制软件的使用上也较大依赖国外的软件。不过国产机械手价格低,同时能够完成对于精度要求不高的工作任务。这使得国内的机械手可以解决国内一部分的工厂生产任务。一开始国内生产的机械手并不能满足生产车间的需求,有过很多失败的例子,但慢慢地,人们不断从失败中汲取教训,机械手的运作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二、课题设计的目的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科技的日益进步,产品更新换代加快,使用专机或人工进行机床上下料就暴露出了很多的不足和弱点,一方面专机占地面积大结构复杂、维修不便,不利于自动化流水线的生产;另一方面,它的柔性不够,难以适应日益加快的变化,不利于产品结构的调整;其次,使用人工会造成劳动强度的增加,容易产生工伤事故,效率也比较低下,且使用人工上下料的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不够,不能满足大批量生产的需求。基于此,本文根据实际工作,针对客户需求,设计了一种自动上下料机械手,用于工厂生产制造中的上下料,其主要设计过程如下: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对上下料过程进行深入研究,确定了本次设计的上下料机械手的工作原理,从而拟定两种设计方案,再根据现有机器情况,最终确定该机械手的设计方案。结合工人现场对物料上下料情况,确立机械手的自动上下料系统。并对机械标准零件通过计算和校核,进行型号的选择。并设计辅助工装,实现精准上下料,提高了上下料效果。
第二阶段(第 2 周):撰写开题报告,外文翻译;
工作报告之机械臂设计开题报告
机械臂设计开题报告
【篇一:机械手机构设计开题报告样本】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自动抓取机构结构设计
系别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专业班机制六班
姓名刘建标
评分
导师(签名)
2014 年 1月 3 日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撰写要求:
1.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
1)所选课题国内、外研究及发展状况
2)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3)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难点及关键技术;
4)研究方法及技术途径;
5)实施计划。
2.主要参考文献:不少于3篇。
3.开题报告的字数不少于1500字,格式按《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
专科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的要求撰写。
4.开题报告单独装订,本附件为封面。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学生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篇二:机械手开题报告】
本科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铣床上下料机械手结构与控制系统设计
院(系):机械工程学院
班级:机电08-4班
姓名:杨绍宝
学号: 080514010415
指导教师:李大勇
教师职称:
黑龙江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篇三:机械手开题报告】
附表6:
郑州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注:课题来源要填写明确(如教师拟定、学生建议、某企事业单位项目等)
(2)x—真实课题;y—模拟课题;z—虚拟课题;
要求(1)、(2)均要填,如ay,by等。
开题报告内容:(调研资料的准备,设计的目的、要求、思路与预期成果;任务完成的
阶段内容及时间安排;完成设计(论文)所具备的条件因素等。
)。
【开题报告】机械手开题报告
机械手开题报告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制造业对自动化、智能化的需求日益增长。
机械手作为自动化生产线上的关键设备,其性能与可靠性直接影响到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近年来,我国在机械手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存在一定差距。
本课题旨在研究一种新型机械手,以提高我国机械手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二、研究意义1. 提高生产效率:新型机械手能够实现高精度、高速、高效率的抓取与放置操作,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2. 优化产品质量:机械手在操作过程中,能够保证产品质量的一致性,降低次品率。
3. 促进产业升级:新型机械手的研究与开发,有助于推动我国制造业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
4. 培养人才:本项目的研究与实施,将为我国培养一批具备机械手研发、应用能力的专业人才。
三、研究内容1. 机械手结构设计:采用模块化设计,实现机械手的快速组装与维护。
引用高级句子:在结构设计过程中,力求实现机械手的轻量化、高可靠性和易维护性。
2. 控制系统设计:研究高性能控制系统,实现机械手的精确运动与协同作业。
引用高级句子:控制系统设计遵循高精度、高稳定性、高可靠性的原则,确保机械手在各种工况下均能稳定运行。
3. 传感器应用:研究新型传感器在机械手中的应用,提高机械手的感知能力。
引用高级句子:传感器技术在机械手中的应用,将使机械手具备更为敏锐的感知和适应能力。
4. 仿真与实验验证:通过仿真软件对机械手进行仿真分析,验证其性能指标。
引用高级句子:仿真与实验验证环节,将确保机械手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四、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机械手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 逆向分析法:对现有机械手进行逆向分析,总结其优点和不足,为新型机械手的设计提供借鉴。
3. 设计分析法: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对机械手进行结构设计、控制系统设计和传感器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4. 仿真与实验法:利用仿真软件对机械手进行仿真分析,并通过实验验证其性能指标。
开题报告参考(机械手)
题目:
系别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导师
年月日
1.毕业设计(论文)综述
1.1意义及背景
工业机械手是近代自控的重要技术,也是现代制造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1]。自动换刀装置是在数控加工中心起到非常重要作用的装置,尤其是在工件被装夹中实现多道加工工序。自动换刀装置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刀库、机械手和驱动装置[2]。对大型铣床设计一机械手,与刀库和驱动系统相配合,辅助完成自动换刀的功能,是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由于其高的可靠性和高的精密性,具有其它机电产品所无法替代的作用。本课题的设计,让学生开始掌握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熟悉机械产品的设计过程,为自动机械设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a)单臂机械手(b)双臂机械手
(c)双臂机械手(d)双臂机械手
图1.1手臂结构
单臂机械手,如图a和b所示。具有一个手臂的换刀机械手分为单爪式(如图a)和双爪式(如图b)。单臂单爪机械手仅有单爪执行,耗时长,结构简单。单臂双爪机械手可以回转180°同时拔刀和插刀,耗时短,较为常用。
双臂机械手,如图c和d所示。其抓刀和换刀于人手类似,除了换刀有些还可以运输刀具。结构较复杂,耗时短。
[13]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第五版)[N].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14]周小鹏, 丁又青. 液压传动与控制[M]. 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
[15]宋超, 杨代华, 罗志建. 小型立-卧自动转换式加工中心机械装置的研制[J].煤矿机
械,2007, 28(10):106-108.
[16]Mullen J F. MECHANICAL HAND: US, US 3694021 A[P]. 1972.
(2)结合个人见闻及所学专业知识,对所设计课题进行各方面的论证;
机械手开题报告
机械手开题报告【正文】一、项目背景和研究意义(1)背景介绍在工业生产领域,机械手已经成为自动化生产的重要工具,其具有高效、精准、可重复操作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装配、搬运和加工等工序中。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工业需求的提升,对机械手的性能和功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有必要进行机械手的研究和开发,以满足生产需求。
(2)研究意义本项目的研究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工业生产效率:机械手的自动化操作能够替代人工操作,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力成本。
2、改善生产环境:机械手能够在危险环境和恶劣条件下工作,减少对人体的伤害和疲劳,改善工作环境。
3、提高产品质量:机械手具有高精度和稳定性,能够准确执行任务,提高产品加工质量和一致性。
4、推动产业发展:机械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有助于推动工业自动化发展,提升国家制造业竞争力。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1)研究目标本研究旨在开发一种具有高效、稳定和精准操作能力的机械手,以满足工业生产的需求。
具体目标包括:1、设计和制造机械手的机械结构和运动控制系统,实现多自由度、灵活可调节的操作能力。
2、开发机械手的感知和决策系统,实现对环境和任务的感知、理解和决策能力。
3、集成相关传感器和执行器,建立机械手的动力学模型和控制算法,实现精准控制和操作。
(2)研究内容本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机械手的结构设计:研究机械手的结构、材料选择和零部件设计,满足机械手的工作要求。
2、运动控制系统设计:设计机械手的运动控制系统,包括伺服控制器、驱动器和传感器等。
3、感知和决策系统研发:研究机械手的感知技术,包括视觉、力觉和位置感知,以及相应的决策算法。
4、动力学建模与控制算法:建立机械手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设计相应的控制算法和策略,实现精准控制。
5、系统集成和优化:将各个系统组装集成起来,并对整个系统进行优化和测试,确保机械手的性能和稳定性。
三、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理论分析:对机械手的结构和运动控制进行理论分析,推导出关键参数和限制条件。
机械手开题报告
机械手开题报告一、项目背景。
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机械手作为一种重要的自动化设备,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线上的物料搬运、组装、焊接等工作中。
机械手的出现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还能够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因此,研究和开发高性能、高精度的机械手对于提升工业生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项目意义。
本项目旨在研究开发一种新型的机械手,具有更高的运动精度、更快的响应速度和更强的负载能力,以满足工业生产对机械手的高要求。
通过该机械手的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生产线上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三、项目内容。
1. 机械手结构设计,本项目将对机械手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包括关节的布置、传动装置的选用、执行器的选择等,以确保机械手具有良好的运动性能和稳定性。
2. 控制系统设计,针对机械手的运动控制需求,将设计相应的控制系统,包括传感器的选型、控制算法的开发等,以实现机械手的高精度、高速度的运动控制。
3. 功能验证与性能测试,在机械手的研发过程中,将进行多种功能验证和性能测试,包括负载能力测试、运动精度测试、响应速度测试等,以确保机械手的各项性能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四、项目预期成果。
1. 设计制造一台新型高性能机械手原型,并完成运动控制系统的研发。
2. 实现机械手的高精度、高速度运动控制,并通过性能测试验证其稳定性和可靠性。
3. 提出机械手的应用方案,并在实际生产线上进行试验应用,验证其在工业生产中的效果。
五、项目进度计划。
1. 项目启动阶段,完成机械手的结构设计和控制系统的初步方案确定。
2. 项目中期阶段,完成机械手原型的制造和控制系统的开发。
3. 项目后期阶段,完成机械手的功能验证和性能测试,并进行应用试验。
六、项目预算。
本项目预计总投资为100万元,其中包括材料采购、设备购置、人员费用、试验费用等。
七、项目风险分析。
1. 技术风险,机械手的结构设计和控制系统的研发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需要克服各种技术难题。
启动机械手设计开题报告
启动机械手设计开题报告研究背景机械手是一种用于代替人工进行物料搬运、装配和加工等任务的工具。
在工业自动化和生产线领域,机械手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启动机械手设计是一个旨在开发一种新型、高效、稳定的机械手系统的研究项目。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启动机械手系统,实现快速、准确、可靠的物料搬运和加工任务。
通过对机械手的结构、控制系统和传感器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优化,提高机械手的工作效率和性能。
研究内容1. 机械手结构设计在机械手结构设计方面,我们将考虑机械手的运动自由度、力矩和负载能力等因素。
通过优化设计机械手的机构,提高其稳定性和鲁棒性,使其能够在复杂环境下正常工作。
2. 控制系统设计机械手的控制系统是实现其运动和操作的关键。
我们将进行控制算法的研究和开发,包括逆运动学、轨迹规划和动态控制等方面。
通过合理选取控制方法和参数,提高机械手的运动控制精度和效率。
3. 传感器应用传感器在机械手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提供实时的环境信息和物料状态。
我们将研究传感器的选择、布局和数据处理方法,以实现机械手对复杂环境的感知和适应能力。
4. 系统集成与测试在机械手系统的集成与测试阶段,我们将对机械手的结构、控制系统和传感器进行整合和优化。
通过实验和测试,验证机械手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并进行必要的改进和调整。
研究计划第一阶段: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1.确定机械手的工作任务和要求2.对现有机械手系统进行调研和分析3.设计机械手系统的整体结构和功能模块第二阶段:机械手结构设计和优化1.设计机械手的关节和执行器结构2.优化机械手的力矩和负载能力3.进行机械手结构的强度和刚度分析第三阶段:控制系统设计和优化1.研究机械手的运动学和动力学2.设计机械手的运动控制算法3.优化控制系统的参数和方法第四阶段:传感器应用研究和开发1.选择合适的传感器类型和规格2.确定传感器布局和数据采集方法3.研究传感器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算法第五阶段:系统集成与测试1.集成机械手的结构、控制系统和传感器2.进行系统性能和可靠性测试3.根据测试结果进行改进和调整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我们预计能够设计并实现一种新型的启动机械手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课题名称自动抓取机构结构设计系别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班机制六班姓名刘建标评分导师(签名)2014年1月3日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撰写要求:1.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1)所选课题国内、外研究及发展状况2)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3)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难点及关键技术;4)研究方法及技术途径;5)实施计划。
2.主要参考文献:不少于3篇。
3.开题报告的字数不少于1500字,格式按《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专科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的要求撰写。
4.开题报告单独装订,本附件为封面。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学生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学生姓名许佳虎学号20092811080专业班级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0902系别自动化指导教师孙立鹏/王姣职称教授/助教课题名称串联型五自由度机械手的结构设计1.目的及意义:1.1工业机械手设计的意义1、熟悉机械手的应用场合及有关机械手设计的步骤;2、机械手可以提高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程度,减轻人力,便于有节奏的生产;3、结合机械手设计这方面的知识,在设计过程中学会怎样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1.2国外的机械情况现代工业机械手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初,是基于示教再现和主从控制方式、能适应产品种类变更,具有多自由度动作功能的柔性自动化。
机械手首先是从美国开始研制的。
1958年美国联合控制公司研制出第一台机械手。
他的结构是:机体上安装回转长臂,端部装有电磁铁的工件抓放机构,控制系统是示教型的。
1962年,美国机械铸造公司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之上又试制成一台数控示教再现型机械手。
商名为Unimate(即万能自动)。
运动系统仿造坦克炮塔,臂回转、俯仰,用液压驱动;控制系统用磁鼓最存储装置。
不少球坐标式通用机械手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同年该公司和普鲁曼公司合并成立万能自动公司(Unimaton),专门生产工业机械手。
1962年美国机械铸造公司也试验成功一种叫Versatran机械手,原意是灵活搬运。
该机械手的中央立柱可以回转,臂可以回转、升降、伸缩、采用液压驱动,控制系统也是示教再现型。
虽然这两种机械手出现在六十年代初,但都是国外工业机械手发展的基础。
1978年美国Unimate公司和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联合研制一种Unimate-Vic-arm型工业机械手,装有小型电子计算机进行控制,用于装配作业,定位误差可小于±1毫米。
美国还十分注意提高机械手的可靠性,改进结构,降低成本。
如Unimate公司建立了8年机械手试验台,进行各种性能的试验。
准备把故障前平均时间(注:故障前CCMT2006展览会上,值得一机器人应用是当今机床发展的一大趋向提的是1号馆W1-916意大利意沃乐EVOLUT公司,这个欧洲最大的机器人应用与集成公司,他们的一平均时间是指一台设备可靠性的一种量度。
它给出在第一次故障前的平均运行时间),由400小时提高到1500小时,精度可提高到±0.1毫米。
德国机器制造业是从1970年开始应用机械手,主要用于起重运输、焊接和设备的上下料等作业。
德国KnKa公司还生产一种点焊机械手,采用关节式结构和程序控制。
瑞士RETAB公司生产一种涂漆机械手,采用示教方法编制程序。
瑞典安莎公司采用机械手清理铸铝齿轮箱毛刺等。
日本是工业机械手发展最快、应用最多的国家。
自1969年从美国引进二种典型机械手后,大力研究机械手的研究。
据报道,1979年从事机械手的研究工作的大专院校、研究单位多达50多个。
1976年个大学和国家研究部门用在机械手的研究费用42%。
1979年日本机械手的产值达443亿日元,产量为14535台。
其中固定程序和可变程序约占一半,达222亿日元,是1978年的二倍。
具有记忆功能的机械手产值约为67亿日元,比1978年增长50%。
智能机械手约为17亿日元,为1978年的6倍。
截止1979年,机械手累计产量达56900台。
在数量上已占世界首位,约占70%,并以每年50%~60%的速度增长。
使用机械手最多的是汽车工业,其次是电机、电器。
预计到1990年将有55万机器人在工作。
第二代机械手正在加紧研制。
它设有微型电子计算机控制系统,具有视觉、触觉能力,甚至听、想的能力。
研究安装各种传感器,把感觉到的信息反馈,使机械手具有感觉机能。
目前国外已经出现了触觉和视觉机械手。
第三代机械手(机械人)则能独立地完成工作过程中的任务。
它与电子计算机和电视设备保持联系。
并逐步发展成为柔性制造系统FMS(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和柔性制造单元(Flexible Manufacturing Cell)中重要一环。
随着工业机器手(机械人)研究制造和应用的扩大,国际性学术交流活动十分活跃,欧美各国和其他国家学术交流活动开展很多。
1.3国内形势:经过近十年的努力,我国在工业机器人应用工程的开发方面已具有相当的实力,已有一支了解企业的需求,能开发出符合实际使用条件应用工程,成本低,服务及时,具备与国外公司的竞争能力,因此加强工业机器人应用工程的开发,并围绕应用工程的需要进行工业机器人新产品的开发,使之具有一定的规模化生产能力,这样可以促进我国企业的技术进步和提高竞争力,同时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也可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
如果说20世纪90年代机床创新的最大成就是发明并联机床的话,那么当今工业机器人在机床上的应用已成为发展的一大趋向。
机器人与机床相结合,以往主要是解决工件自动上下料搬运问题,致使机床得以无人化24小时连续运转。
如擅长专机制作的意大利COMAU公司,他们比较成熟地将缸体及缸盖生产线中的零件搬运,设计成由机器人完成。
当然,对工件的抛光打磨、清洗及其它脏、累活也是机器人表现的舞台。
去年9月在汉诺威EMO2005展览会上,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非常抢眼,而且它应用的领域也在扩大。
然而在这次CCMT2006展览会上,值得一机器人应用是当今机床发展的一大趋向提的是1号馆W1-916意大利意沃乐EVOLUT公司,这个欧洲最大的机器人应用与集成公司,他们的一台DC-5机器人修边、倒角装置特别引人注目。
该机器人可以装夹工具对主轴上零件修边去毛刺,甚至机器人可以加装动力源用刀具对零件进行加工,因此它已将机械人传统的搬运、喷漆、焊接工作范围扩展到了金属切削及抛光领域。
工作单元还可以配备各种上料方式:如带视频装置可抓取随机摆放的工件,或以旋转台摆放,或以传送带摆放等等。
DC-5工作单元可以处理的最大负荷为120/150kg。
适宜加工的金属材料为铝镁合金、铜、铅、铸铁等。
可以代替至少四个工人的工作量。
3D编程软件将以往8小时编程时间缩减为15分钟,为小批量多品种的工件提供最好的解决方案。
意沃乐公司除此以外最常涉足的领域还有用于压铸单元、车、铣中心单元、复合机床单元、零件抛光单元上的各种机械人应用等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势必劳动力的成本将越来越高,对环保及安全的要求将越来越严,所以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必将与时俱进。
而且,由机器人干出的工件,譬如说打磨,其零件的一致性肯定比人工来得好,因此欧洲有些名牌汽车制造商甚至对某些零件的某些工步,规定必须由机器人来操作。
由此看来,工业机器人在机床上的应用会将越来越广。
1.4国内外机器人研究发展趋势国外机器人领域发展近几年有如下几个趋势:1.工业机器人性能不断提高(高速度、高精度、高可靠性、便于操做和维修),而单机价格不断下降,平均单机价格从1991年的10.3万美元降至2002年的6.5万美元。
⒉机械结构向模块化、可重构化发展。
例如关节模块中的伺服电机、减速机检测系统三位一体化,由关节模块、连杆模块用重组方式构造机器人整机,国外已有模块化装配机器人产品问世。
⒊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向基于PC机的开放型控制器方向发展,便于标准化、网络化;器件集成度提高,控制柜日渐小巧,且采用模块化结构;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易操作性和可维修性。
⒋机器人中的传感器作用日益重要,除采用传统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传感器外,装配、焊接机器人还应用了视觉、力觉等传感器,而遥控机器人则采用视觉、声觉、力觉、触觉等多传感器的融合技术来进行环境建模及决策控制;多传感器融合配置技术在产品化系统中已有成熟应用。
⒌虚拟现实技术在机器人中的作用已从仿真、预演发展到用于过程控制,如使遥控机器人操作者产生置身于远端作业环境中的感觉来操纵机器人。
⒍当代遥控机器人系统的发展特点不是追求全自治系统,而是致力于操作者与机器人的人机交互控制,即遥控加局部自主系统构成完整的监控、遥控操作系统,使智能机器人走出实验室进入使用化阶段。
美国发射到火星上的“索杰纳”机器人就是这种系统成功应用的最著名的实例。
⒎机器人化机械开始兴起。
从94年美国开发出“虚拟轴机床”以来,这种新型装置已成为国际研究的热点之一,纷纷探索开拓其实际应用的领域。
5主要参考文献(不少于5篇,其中外文文献至少1篇)[1]濮良贵,纪名刚.机械设计(第八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第四版)[Z].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3]张春林.机械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王连明,宋宝玉.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第四版)[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5]朱龙根.简明机械零件设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6]CRAWFPRD W,GORMAN M.Dreams,Madness,&Reality.Chicago: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1995指导教师意见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答辩小组意见:组长签字:年月日教研室审查意见:教研室负责人签字:年月日院系审查意见:院系负责人签字:(公章)年月日(此表由学生填写,指导教师、答辩小组、教研室、院系签署意见)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