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教案[精编版]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全)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了解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3. 分析组织中个体、群体和领导的行为特点及其对组织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和意义2. 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理论3.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4. 组织中个体的行为特点5. 组织中群体的行为特点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引入实际组织中的案例,引发学生对组织行为学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解:详细讲解组织行为学的定义、意义、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3. 分析:分析组织中个体、群体和领导的行为特点及其对组织的影响。
4. 实践: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理论与实际情境相结合。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组织行为学在实际组织中的应用价值。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组织行为学的定义、意义、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组织中个体、群体和领导的行为特点,促进学生互动。
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组织中的不同角色,体验组织行为学的实际应用。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提出的观点。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组织行为学概念和理论的理解程度。
4.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组织行为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第二部分)六、教学目标1. 了解组织文化对组织行为的影响。
2. 掌握组织结构和组织决策的过程。
3. 分析组织变革的策略和挑战。
七、教学内容1. 组织文化的作用和类型2. 组织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影响因素3. 组织决策的类型和过程4. 组织变革的原因和策略5. 组织变革的挑战和管理八、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引入实际组织的案例,引发学生对组织文化、结构、决策和变革的思考。
《组织行为学教案》
一、课程介绍1. 课程目的:使学员了解和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应用,提高组织和个人的管理水平。
2.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理论、个体行为、群体行为和组织行为等方面内容。
3. 课程方式:讲授、案例分析、讨论、实践演练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理论。
2. 掌握个体行为、群体行为和组织行为的特点和规律。
3. 学会运用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4. 提高组织和个人的管理水平。
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使学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应用。
3. 讨论:组织学员进行讨论,交流经验和看法,提高学员的思维能力。
4. 实践演练:进行实际操作,使学员学会如何运用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内容1. 第一讲:组织行为学概述组织行为学的定义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历程2. 第二讲:个体行为个体行为的特点个体行为的规律个体行为的预测和控制3. 第三讲:群体行为群体行为的特点群体行为的规律群体行为的预测和控制4. 第四讲:组织行为组织行为的特点组织行为的规律组织行为的预测和控制5. 第五讲:组织行为学的应用组织行为学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组织行为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组织行为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员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员对案例分析的深度和广度。
3. 实践演练报告:评估学员对实践演练的掌握程度。
4. 课程结束考试:评估学员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组织行为学教程》2. 案例库:收集和组织行为学相关的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3. 视频资料:收集和组织行为学相关的视频资料,用于辅助教学。
4.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获取和组织行为学相关的最新理论和实践动态。
七、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组织行为学 教案
组织行为学教案教案标题:组织行为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2. 理解组织行为学在组织管理中的重要性3. 掌握组织行为学的相关方法和技巧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教学内容:1. 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和范畴2. 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理论:个体行为、团队行为、领导行为、组织文化等3. 组织行为学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4.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实际案例或问题,引发学生对组织行为学的兴趣和思考2. 知识讲解:讲解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应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3.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讨论组织行为学在实际管理中的应用和意义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团队合作和领导行为在组织中的重要性,并分享讨论结果5.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模拟组织中的实际情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6. 总结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引导学生思考组织行为学对个人和组织的意义和影响教学资源:1. PPT课件:用于讲解和展示相关知识和案例2. 实际案例:用于引入和讨论组织行为学的应用3. 角色扮演道具:用于进行角色扮演活动4. 小组讨论材料:用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评估方式:1. 课堂参与:观察学生在讨论、角色扮演和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和参与程度2.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报告等,评估学生对组织行为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考试:通过组织行为学相关知识和技巧的考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水平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组织行为学》教案
《组织行为学》教案:组织行为学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能够:1. 理解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原则;2. 掌握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方法和技巧;3. 分析和解决组织内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4. 培养团队合作、沟通和领导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组织行为学概述1.1 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2 组织行为学对组织管理的意义2. 个体行为与决策2.1 个体行为及其影响因素2.2 决策与决策风险3. 组织结构与设计3.1 组织结构的类型和特点3.2 组织设计的原则和方法4. 沟通与团队4.1 沟通的基本理论和技巧4.2 团队的特点与建设5. 领导与权力5.1 领导的概念和职能5.2 权力与权威的理论6. 组织变革与创新6.1 组织变革的原因和过程6.2 创新与组织发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述基本概念、理论和案例分析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2.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和实践操作等方式,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思考;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团队项目,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4. 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用多媒体资源展示案例、图表和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综合考虑学生的发言、提问、讨论和参与度等,评价其在课堂上的表现;2. 个人作业:要求学生完成阅读笔记、案例分析和个人报告等,以考察其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小组项目:要求学生组成小组,通过实践操作解决组织行为学相关问题,并撰写小组报告;4. 期末考核:综合考察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情况,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组织行为学导论》(作者:斯蒂芬·皮罗斯、詹姆斯·莱斯利·珀莱)2. 多媒体资源:PPT课件、案例分析视频、组织行为学实例等3. 网络资源:组织行为学相关的学术论文、案例分析和实践报告等六、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组织行为学概述2. 第二周:个体行为与决策3. 第三周:组织结构与设计4. 第四周:沟通与团队5. 第五周:领导与权力6. 第六周:组织变革与创新7. 第七周:复习总结和作业报告七、教学反馈与调整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以提高教学效果。
《组织行为学》教案设计
《组织行为学》教案第1章组织行为导论现场阅读“信息系统”案例,思考和讨论《组织行为学》是一门怎样的学问?只要组织行为能力强,即使不是某一职能领域的行或专家,也可能成为一名有效的领导者。
——作者剑锋第1节组织行为核心概念什么是组织?组织是一群人的集合,为了完成共同的使命和目标,组织成员按照一定的方式相互合作结成有机整体,从而形成单独的个人力量简单加总所不能比拟的整体力量。
组织构成要素:目标(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资源(有形资源、无形资源)管理(高层管理、职位管理)环境(微观环境、宏观环境)什么是组织行为?组织行为是指各类组织的每位成员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的所有行为。
组织行为的种类:一、根据分析水平的不同,可分为:1、微观组织行为:包括个体行为(态度、能力、人格等)和群体行为(沟通、领导、冲突等)。
2、宏观组织行为:指所有组织成员作为一个整体活动时表现出的行为,如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组织变革等。
二、根据组织目标的关系,可分为:1、正向组织行为:指组织成员表现出的一切有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行为,如尽职尽责、遵守规章、组织公民行为等。
2、反向组织行为:指组织成员表现出的所有阻碍组织目标实现的行为,如迟到、缺勤、偷窃欺骗等。
组织行为技能举例:(看短片)一、如何表扬员工?1、表扬要及时2、表扬要具体3、表扬要讨论相关事件4、表扬要公布于众5、表扬要转达相关表扬信息6、表扬要善始善终7、要寻找机会表扬员工8、要存入员工档案,为什么事而被表扬二、如何批评员工?1、态度要平和、客观、严肃2、具体指明问题3、不针对具体人4、允许员工述自己的看法5、保持对讨论的控制6、对今后如何防错误达成共识7、逐步选择惩戒程序,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第2节组织行为研究与管理什么是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组织行为的相关学科:心理学:能力、动机、态度、认知、学习、压力、情绪社会学:群体动力、权利、冲突、组织理论、组织变革社会心理学:态度、沟通、人际关系、群体动力、社会知觉人类学:价值观、组织文化、跨文化分析政治学:冲突、组织政治活动、权利管理学:领导、激励、控制、组织设计、国际管理组织行为管理模式:第3节组织有效性有效组织的特征:1、战略导向:顾客第一、反应快速、重点明确2、高层管理:领导有方、行动至上、强调核心价值观3、组织设计:形式简单人员精干、分权、绩效考核注意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4、组织文化:信任气氛、参与、目光长远组织有效性模型:P23组织有效性的提高可以从个体绩效、群体绩效、整体绩效等三方面着手。
《组织行为学》完整教案
《组织行为学》完整教案第一章:组织行为学导论1.1 课程介绍解释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强调组织行为学在当今工作环境中的重要性1.2 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介绍个体行为、群体行为和组织结构等基本概念解释这些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1.3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介绍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方法强调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在组织行为学中的应用第二章:个体行为分析2.1 个体行为的基本理论介绍心理动力学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和认知行为理论等解释这些理论对个体行为的解释和预测能力2.2 个体差异与管理探讨性格、能力、动机等个体差异对工作表现的影响讨论如何根据个体差异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发展2.3 工作满意度与组织承诺解释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的概念和测量方法探讨这些因素对员工绩效和离职意向的影响第三章:群体行为与管理3.1 群体行为的基本理论介绍群体动力学、群体结构和群体决策等基本概念解释这些概念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和作用3.2 团队建设与管理探讨团队的特点和优势讨论如何建立高效的团队并进行有效的团队管理3.3 冲突与谈判解释冲突的起因和影响探讨谈判技巧在解决冲突和促进群体合作中的作用第四章:组织结构与组织文化4.1 组织结构的基本概念介绍组织结构的设计和类型解释组织结构对组织效能的影响4.2 组织文化的基本概念解释组织文化的定义和特征探讨组织文化对组织行为和组织效能的影响4.3 组织变革与管理解释组织变革的必要性和动力探讨组织变革的策略和步骤第五章:领导与领导力发展5.1 领导的基本理论介绍领导特质理论、领导风格理论和领导行为理论等解释这些理论对领导效能的解释和预测能力5.2 领导力发展与培训探讨领导力发展的方法和策略讨论领导力培训的有效性和局限性5.3 领导与员工激励解释激励理论(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等)探讨领导如何通过激励来提高员工的工作表现和满意度第六章:权力与政治6.1 权力与领导探讨权力在组织中的作用和来源解释领导如何运用权力来影响他人的行为6.2 组织政治与影响策略介绍组织政治的概念和表现形式讨论如何识别和应对组织内的政治行为6.3 权力平衡与道德领导分析权力平衡对领导效能的影响探讨道德领导的原则和实践第七章:组织决策与问题解决7.1 组织决策过程介绍决策的认知模型和行为模型解释决策过程中的信息处理和风险评估7.2 群体决策与创新探讨群体决策的优势和局限性讨论如何促进群体创新和创意7.3 问题解决与决策支持系统解释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技巧探讨决策支持系统在组织决策中的应用第八章:组织沟通与影响8.1 组织沟通的基本概念介绍下行沟通、上行沟通和平行沟通等沟通类型解释沟通对组织效能的影响8.2 非言语沟通与跨文化沟通探讨非言语沟通在组织交流中的作用讨论跨文化沟通的挑战和策略8.3 沟通技巧与影响力解释有效沟通的原则和实践探讨如何通过沟通技巧提升个人和组织的influence 第九章:压力与应对9.1 压力与工作满意度解释工作压力来源和影响探讨工作满意度与压力管理的关系9.2 应对策略与心理弹性介绍应对压力的策略和技巧讨论心理弹性对应对压力的重要性9.3 员工援助计划与健康促进解释员工援助计划的概念和目的探讨健康促进计划对员工福祉和组织效能的影响第十章:组织发展与环境适应10.1 组织发展与变革管理解释组织发展的目标和动力探讨变革管理策略和领导角色10.2 组织与环境的关系分析组织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和适应性讨论组织如何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10.3 未来趋势与组织竞争力探讨全球化、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等未来趋势分析组织如何构建竞争力和适应未来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需要重点关注个体行为、群体行为和组织结构等基本概念,以及这些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全)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理解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个体行为、群体行为和组织结构的基本原理。
3. 学习如何应用组织行为学的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和重要性2. 个体行为的基本原理个性与行为动机与激励心理契约与员工满意度3. 群体行为的基本原理群体结构与动态群体决策与冲突群体沟通与影响力4. 组织结构的基本原理组织设计与管理组织文化与发展组织变革与创新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案例分析法:讨论和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组织行为学应用的理解。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4. 角色扮演法:模拟实际工作场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一本合适的组织行为学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 案例集:收集和组织行为学相关的实际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3. 多媒体教学材料:制作课件和教学视频,辅助讲解和展示。
五、教学评估:1. 平时成绩:评估学生的出勤、课堂参与和作业完成情况。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案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期末考试:设计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组织行为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第二部分)六、教学目标:1. 掌握组织行为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2. 学习如何应用组织行为学的知识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内容:1. 组织行为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招聘与选拔培训与发展绩效管理2. 组织行为学在领导管理中的应用领导风格与行为领导决策与影响力领导激励与沟通3. 组织行为学在组织变革与发展中的应用组织变革的原因与过程组织发展的战略与实施组织创新与文化塑造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组织行为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2. 案例分析法:讨论和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组织行为学应用的理解。
《组织行为学》教案
《组织行为学》教案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组织行为学学时:36学时学分:2学分课程性质:选修课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组织行为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模型,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沟通合作能力和领导才能,提高学生的组织绩效和职业发展潜力。
二、教学内容1.组织行为学概述2.个体行为与绩效3.团队与团队绩效4.领导与领导力5.组织结构与设计6.组织变革与创新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课堂内容,向学生介绍组织行为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模型。
2.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讨论和互动的方式分析和解决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团队沟通合作能力。
3.案例分析:引入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评估组织的行为和绩效,并提出改进建议。
4.角色扮演:通过模拟不同角色的行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领导才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20%):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问题提出和讨论参与度等因素进行评估。
小组项目报告(30%):学生分组完成一项小组项目,撰写报告并进行现场展示。
个人论文(50%):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组织行为学的个人论文,包括理论阐述和实践案例分析。
五、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组织行为学概述(2学时)-介绍《组织行为学》课程-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第二周:个体行为与绩效(4学时)-个体行为的影响因素-个体绩效的评估与提高第三周:团队与团队绩效(4学时)-团队的特点与类型-影响团队绩效的因素第四周:领导与领导力(4学时)-领导力的核心要素和发展模型第五周:组织结构与设计(4学时)-组织结构的概念与类型-组织设计的原则和方法第六周:组织变革与创新(4学时)-组织变革的动因和过程-创新与组织绩效的关系第七周:案例分析与讨论(4学时)-案例分析方法与步骤-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与讨论第八周:小组项目报告(4学时)-小组项目报告的准备和展示-评估与反馈第九周:个人论文撰写指导(4学时)-论文选题与框架设计-文献调研与论据支持第十周:个人论文撰写指导(4学时)-论文结构与逻辑-论文语言与表达技巧第十一周:个人论文撰写指导(4学时)-论文修改与完善-论文提交与评审六、参考教材- Robbins, S.P., Judge, T.A. & Judge, T.A. (2024). "组织行为学"(第十七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完整版)组织行为学完整教案
组织行为学教案第一章概述★目的和要求本章概括介绍了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以及研究方法,作为全课程的引论与向导。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对组织行为学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和认识,并了解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学习目的与目标一、定义组织行为学二、明确组织行为学中的基本行为准则三、描述组织行为学的三个目标四、列举管理者使用组织行为学概念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和机会五、列举与组织行为学领域相关的学科六、描述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重点和难点重点是理解有关概念,术语;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对象;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难点是学生刚刚接触这门学科,因此在了解学科术语时,应结合实际生活事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增强理性认识。
同时逐步掌握研究这门学科的方法。
★教学内容学习一门课程,首先要了解这门课是研究什么的,是怎样的一个学科。
因此我们首先要了解组织行为学的一些基本概念.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
案例导入你对人的心理了解多少?弗洛伊德本我:是内心深处最本质的想法,是潜意识,表现为情绪;自我:是心灵的检察官和思想工作者,表现为理智、文化与修养;超我:是心灵的“外部环境”,表现为法律、道德与习俗,即中国传统文化中“慎独”的境界.讨论:组织行为学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一、个体行为:核心问题是沟通与文化“其实,我同意你的想法,但我很不喜欢你讲话的口气和态度”。
这体现了理性的逻辑思维和感性的心理状态之间的距离,表现为心灵之间的距离。
二、群体行为:核心问题是领导与团队三、组织行为:核心问题是系统和规律讨论:当代员工心理上出现的新问题是什么?(一)心理退化退化原指有机体在发展演变过程中,某一部分器官结构变小,机能减退以至消失。
退化泛指事物由好变坏由优变劣。
心理退化指在特定情况下,人的心理活动由积极变消极。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全)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理解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掌握组织行为学的主要理论和研究方法。
3. 分析组织中个体的行为特点及其对组织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组织行为学的主要理论3.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4. 个体行为特点及其对组织的影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的理解2. 组织行为学的主要理论的掌握3.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的运用4. 个体行为特点的分析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源2. 多媒体教学设备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实际案例或问题,引发学生对组织行为学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解:介绍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讲解组织行为学的主要理论,演示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3. 讨论:分组讨论个体行为特点及其对组织的影响,分享讨论结果。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或研究任务,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第二部分)六、教学目标1. 理解组织中群体行为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2. 掌握组织行为学中群体行为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3. 分析组织中领导行为的作用和影响。
七、教学内容1. 群体行为的特点和影响因素2. 群体行为的理论和研究方法3. 领导行为的作用和影响八、教学重点与难点1. 群体行为的特点和影响因素的理解2. 群体行为的理论和研究方法的掌握3. 领导行为的作用和影响的分析九、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源2. 多媒体教学设备十、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实际案例或问题,引发学生对组织中群体行为和领导行为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解:介绍群体行为的特点和影响因素,讲解群体行为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分析领导行为的作用和影响。
3. 讨论:分组讨论组织中领导行为的具体案例,分享讨论结果。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全)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全)第一章:组织行为学导论1.1 课程介绍解释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强调组织行为学在当今工作环境中的重要性1.2 组织行为学的关键概念介绍个体、群体、组织和领导力等基本概念解释这些概念如何相互关联并影响组织绩效1.3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介绍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方法强调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在组织行为学中的重要性第二章:个体行为2.1 个体行为的基础解释个体的心理和生理因素如何影响工作表现探讨个性、动机和自我效能等概念2.2 态度和价值观介绍态度和价值观的定义及其对个体行为的影响探讨如何改变个体的态度和价值观以提高工作绩效2.3 心理契约和工作满意度解释心理契约和工作满意度的概念探讨这些因素如何影响个体的工作表现和组织的绩效第三章:群体行为3.1 群体行为的基础解释群体的定义和类型探讨群体动力学和群体内部的关系3.2 团队建设和团队管理介绍团队建设和团队管理的重要性探讨如何提高团队效率和团队绩效3.3 冲突和谈判解释冲突的根源和影响探讨谈判技巧在解决冲突和提高群体绩效中的作用第四章:组织结构和文化4.1 组织结构的设计解释组织结构的类型和特点探讨组织结构如何影响组织的效率和绩效4.2 组织文化和组织气候介绍组织文化和组织气候的概念探讨组织文化和组织气候如何影响员工行为和组织绩效4.3 组织变革和管理解释组织变革的原因和过程探讨组织变革管理的策略和技巧第五章:领导力5.1 领导力的基础解释领导力的定义和特点探讨领导力对组织绩效的影响5.2 领导理论介绍领导理论的类型和特点探讨不同领导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效果5.3 领导技巧和领导发展解释领导技巧的类型和重要性探讨领导发展的策略和途径第六章:动机与激励6.1 动机理论介绍需要层次理论、ERG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等动机理论探讨这些理论如何帮助理解员工动机和工作表现6.2 激励策略讨论如何通过薪酬、福利、晋升机会和员工发展来激励员工分析不同激励策略的优缺点和适用情境6.3 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解释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的概念探讨如何培养员工的内在动机和提高其工作满意度第七章:沟通与信息传递7.1 沟通过程介绍沟通的定义和过程探讨有效沟通的要素和沟通障碍7.2 沟通技巧讨论倾听、提问、非语言沟通和跨文化沟通等技巧分析这些技巧在组织沟通中的重要性7.3 信息技术与沟通解释信息技术对组织沟通的影响探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组织沟通的效率第八章:决策与问题解决8.1 决策过程介绍决策的定义和过程探讨决策制定的心理因素和决策风格8.2 决策技巧讨论风险型决策、不确定性决策和群体决策等技巧分析这些技巧在解决组织问题时的重要性8.3 创新与创造力解释创新和创造力的概念探讨如何培养创新思维和提高组织的创造力第九章:组织学习与知识管理9.1 组织学习的重要性介绍组织学习的定义和重要性探讨组织学习对组织绩效的影响9.2 知识管理策略讨论知识创造的流程、知识存储和知识共享等策略分析这些策略在组织学习和创新能力提升中的作用9.3 学习型组织解释学习型组织的概念和特点探讨如何建立和维护学习型组织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第十章:组织伦理与社会责任10.1 组织伦理介绍组织伦理的定义和重要性探讨道德发展理论和伦理决策框架10.2 组织社会责任解释组织社会责任的概念和原则探讨组织如何履行社会责任以提升其形象和声誉10.3 组织伦理与社会责任实践讨论组织在实践中所面临的伦理和社会责任问题分析这些实践对组织绩效和员工行为的影响第十一章:多样性与包容性11.1 多样性概念介绍多样性的定义和类型,包括性别、种族、年龄、文化等探讨多样性对组织行为和绩效的影响11.2 包容性的重要性解释包容性的概念及其与多样性的关系探讨如何创建一个包容性的工作环境以促进团队合作和创造力11.3 管理多样性与包容性的策略讨论制定和实施多样性管理计划的步骤分析如何通过培训、政策制定和领导力来促进多样性与包容性第十二章: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12.1 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介绍职业发展理论,如职业发展阶段理论和职业选择理论探讨这些理论如何帮助个人规划和管理职业生涯12.2 职业生涯规划技巧讨论目标设定、自我评估、技能发展和网络建设等职业生涯规划技巧分析这些技巧在实现职业目标中的重要性12.3 职业生涯管理策略解释组织在职业生涯管理中的角色探讨如何通过职业路径设计、晋升机会和员工发展项目来管理职业生涯第十三章:工作与生活平衡13.1 工作与生活平衡的概念介绍工作与生活平衡的定义和重要性探讨工作与生活平衡对员工健康、幸福和工作绩效的影响13.2 工作与生活平衡的挑战与解决方案分析工作与生活平衡面临的挑战,如长时间工作、远程工作等探讨解决方案,如灵活工作安排、休假政策和员工支持计划13.3 组织在促进工作与生活平衡中的作用讨论组织如何通过政策和文化变革来支持员工的工作与生活平衡分析这些措施如何提高员工满意度、降低流失率和提升组织绩效第十四章:压力管理14.1 压力的定义与影响介绍压力的定义和来源探讨压力对个体行为、健康和工作绩效的影响14.2 压力管理技巧讨论时间管理、放松技巧、正念和应对策略等压力管理技巧分析这些技巧在应对工作压力中的应用和效果14.3 组织压力管理策略解释组织在压力管理中的角色和责任探讨如何通过支持性环境、工作设计和员工援助计划来管理组织压力第十五章:变革管理15.1 变革管理的重要性介绍变革管理的定义和必要性探讨变革对组织行为和员工适应的影响15.2 变革管理理论介绍变革管理的理论和模型,如Kurt Lewin的变革过程模型探讨这些理论如何指导组织进行有效的变革管理15.3 变革管理策略与实践讨论沟通、参与、培训和象征性行为等变革管理策略分析这些策略在实施组织变革时的应用和效果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组织行为学的关键概念、理论、研究方法及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组织行为学教案
组织行为学教案教案标题:组织行为学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2. 掌握组织行为学在实际组织中的应用;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4.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
教案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介绍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和重要性,引发学生对该主题的兴趣。
第二步:基础知识讲解(15分钟)1. 解释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如个体行为、团队行为、领导行为等;2. 介绍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第三步:案例分析(20分钟)1. 提供一个实际组织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组织行为问题;2. 引导学生讨论案例中的团队合作、领导和决策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第四步:小组活动(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组织行为问题进行深入研究;2. 每个小组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并向全班汇报他们的研究成果。
第五步:角色扮演(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扮演一个具体的组织角色,如经理、员工、顾客等;2. 每个小组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展示组织行为中的典型情境,并讨论如何改进。
第六步:总结和评价(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2.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提出进一步学习的建议。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用于讲解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2. 案例分析材料,用于引导学生分析实际组织中的问题;3. 小组活动指导书,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小组研究和讨论;4. 角色扮演情境卡片,用于帮助学生展示组织行为中的典型情境。
教学评估:1. 学生小组的研究报告和汇报,评估学生对组织行为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2. 角色扮演表现评估,评估学生对组织行为情境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学生参与度和互动情况的观察评估,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实际组织中观察和研究组织行为问题,并撰写研究报告;2. 组织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组织行为现象,并进行讨论和反思。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全)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一)章节名称:组织行为学概述教学目标:1. 理解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2. 掌握组织行为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3. 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历史和发展。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组织行为学的定义、研究内容、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2.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组织行为学的历史和发展。
教学内容:1. 组织行为学的概念:介绍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讲解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各个方面,如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文化和组织变革等。
3. 组织行为学的重要性:阐述组织行为学在组织管理和发展中的作用。
4. 组织行为学的应用领域:介绍组织行为学在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设计和组织变革等方面的应用。
5. 组织行为学的历史和发展:概述组织行为学的发展过程和重要里程碑。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引入实际案例或问题,引发学生对组织行为学的兴趣。
2. 讲解:进行PPT演示,讲解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研究内容、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3.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组织行为学的历史和发展。
4. 总结: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组织行为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组织行为学历史和发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二)章节名称:个体行为分析教学目标:1. 理解个体行为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个体行为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3. 了解个体行为对组织的影响。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个体行为的概念、特点和影响因素。
2.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个体行为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内容:1. 个体行为的概念:介绍个体行为的定义和特点。
2. 个体行为分析的方法:讲解个体行为分析的常用方法,如心理分析、行为科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等。
3. 个体行为分析的技巧:介绍个体行为分析的实用技巧,如观察、调查和数据分析等。
组织行为学教案
组织行为学教案教案标题:组织行为学教学目标:1. 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和重要性;2. 理解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3. 能够分析和解决组织行为学问题。
教学重点:1. 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2. 组织行为学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如何理解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和概念;2. 如何分析和解决组织行为学问题。
教学准备:1. 教材:《组织行为学导论》;2.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5分钟)介绍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和重要性,引发学生对组织行为学的兴趣和思考。
Step 2:理论讲解(15分钟)讲解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包括个体行为、团队协作、领导与权力、组织结构与设计等。
Step 3:概念理解(15分钟)以案例或实例为例,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如个人动机、组织文化、决策等。
Step 4:案例分析(20分钟)提供几个组织行为学问题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并找出解决办法,培养学生解决组织行为学问题的能力。
Step 5:讨论和总结(1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组织行为学的理解和应用,然后由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
教学拓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组织行为学的相关领域和实践,如员工激励、组织变革等。
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的表现来评估学生对组织行为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同时,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和完善教学方法和内容。
《组织行为学教案》
《组织行为学教案》教案章节:第一章组织行为学导论教学目标:1. 理解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和研究范围。
2. 掌握组织行为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3. 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1. 组织行为学的定义: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个体、群体在组织中的行为规律和心理过程的学科。
2.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和跨文化组织行为。
3. 组织行为学的重要性:提高组织效能、促进员工满意度、解决组织问题、培养领导力。
4. 组织行为学的应用领域:人力资源管理、组织变革、组织发展、企业管理。
5.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历程:传统组织行为学、现代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的应用和发展。
6.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实验研究、案例研究。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组织行为学的定义、研究范围、重要性、应用领域、发展历程和研究方法。
3. 案例分析:讨论典型案例,让学生理解组织行为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教师总结组织行为学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强调其在组织管理中的重要性。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讨论和提问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能力和见解。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贡献。
教案章节:第二章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理论教学目标:1. 理解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2. 掌握个体行为、群体行为和组织行为的基本理论。
3. 了解组织行为学理论的应用和局限性。
教学内容:1. 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个体行为理论、群体行为理论、组织行为理论。
2. 个体行为理论:心理动力理论、行为科学理论、认知理论。
3. 群体行为理论:群体动力理论、群体结构理论、群体过程理论。
4. 组织行为理论:组织结构理论、组织文化理论、组织变革理论。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全)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理解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3. 分析组织中个体的行为和心理因素对组织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和范围。
2. 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理论:包括人性假设理论、领导理论、组织文化理论等。
3.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等。
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引入现实生活中的组织行为学案例,引发学生对组织行为学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3. 互动: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对组织行为学的理解和经验。
4.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组织行为学案例,让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分析。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组织行为学理论的应用和分析能力。
3. 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掌握程度。
1. 教材:推荐《组织行为学》教材,供学生参考。
2. 案例资料:提供相关的组织行为学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3.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学术文章和研究报告,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第二部分)一、教学目标:1. 理解组织中个体的行为和心理因素对组织的影响。
2. 掌握个体行为的影响因素:包括个性、价值观、动机等。
3. 分析组织中的人际关系和团队行为。
二、教学内容:1. 个体行为的影响因素:个性特质、价值观和信念、动机和需要等。
2. 人际关系和团队行为:人际沟通、冲突管理、团队合作等。
3. 组织中的权力与政治:权力的来源和表现、政治行为在组织中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复习:回顾上一部分的内容,巩固学生对组织行为学的理解。
2. 讲解:详细讲解个体行为的影响因素、人际关系和团队行为、权力与政治。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分析。
4. 角色扮演: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组织中的情境,增强对理论的理解。
组织行为学教案
组织行为学教案章节一:组织行为学导论1. 理解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3. 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历史和发展趋势章节二:个体行为分析1. 分析个体行为的特点和影响因素2. 学习个体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3. 探讨个体行为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章节三:群体行为分析1. 理解群体行为的特点和影响因素2. 学习群体动态和群体心理3. 探讨群体行为对组织的影响章节四:组织结构与组织文化1. 了解组织结构的类型和特点2. 掌握组织结构的决策和沟通机制3. 学习组织文化的作用和塑造方法章节五:领导与激励1. 理解领导理论和发展趋势2. 学习领导风格和领导技巧3. 探讨激励理论及其应用章节六:冲突与谈判1. 分析冲突的起因、类型和影响2. 学习冲突管理策略和技巧3. 探讨谈判的原则和技巧章节七:团队合作与决策1. 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平衡2. 学习团队合作策略和技巧3. 掌握有效决策的原则和方法章节八:组织变革与创新1. 理解组织变革的动因和过程2. 学习组织变革的管理和实施策略3. 探讨组织创新的方法和障碍章节九:员工关系与人力资源管理1. 分析员工关系的类型和影响因素2. 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和流程3. 探讨员工福利和绩效管理的实践章节十:组织行为学的实际应用1. 分析组织行为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2. 学习组织行为学在管理和领导中的实践3. 探讨组织行为学未来的发展趋势章节十一:组织行为学与战略管理1. 理解战略管理的重要性2. 学习组织行为学在战略制定和实施中的作用3. 探讨组织行为学如何支持企业竞争力章节十二:组织行为学与全球化1. 分析全球化对组织行为的影响2. 学习跨文化管理策略和技巧3. 探讨组织行为学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挑战和机遇章节十三:组织行为学与技术1. 理解技术对组织行为的影响2. 学习组织如何适应和利用新技术3. 探讨组织行为学在数字化转型中的角色章节十四:组织行为学与可持续发展1. 分析可持续发展对组织行为的影响2. 学习组织如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3. 探讨组织行为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责任和作用章节十五:组织行为学综合案例分析1. 分析组织行为学在不同行业和领域的综合案例2. 学习组织行为学在实际问题解决中的应用3. 总结组织行为学的重要性和实践意义重点和难点解析章节一:组织行为学导论重点:组织行为学的概念、重要性、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组织行为学教案》
《组织行为学教案》教案章节:第一章组织行为学导论教学目标:1. 理解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和范围。
3. 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历史和发展。
教学内容:1. 组织行为学的定义: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个体、群体在组织中的行为规律和心理过程的学科。
2. 组织行为学的重要性:组织行为学对于提高组织效能、促进组织发展和解决组织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3.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组织行为学主要包括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结构和组织文化等方面的研究。
4. 组织行为学的历史和发展:组织行为学起源于20世纪初,随着组织管理的发展和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融合,组织行为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引入实际组织中的案例,引发学生对组织行为学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组织行为学的定义、重要性、研究内容和历史发展。
3.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组织行为学在实际组织中的应用和意义。
4. 总结:教师总结组织行为学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向。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积极性和发言情况。
2. 理解测试:通过课后作业或者小测验,检验学生对组织行为学概念和内容的理解程度。
教案章节:第二章组织个体行为教学目标:1. 理解个体行为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个体行为的影响因素。
3. 了解个体行为在组织中的作用和管理策略。
教学内容:1. 个体行为的概念:个体行为是指组织中单个员工的行为和表现。
2. 个体行为的特点:个体行为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多样性、可塑性等特点。
3. 个体行为的影响因素:个体行为受到个人特征、环境因素和组织因素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4. 个体行为在组织中的作用:个体行为对组织效能、组织文化和组织绩效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5. 个体行为的管理策略:通过激励、培训、沟通等方式,促进个体行为的积极表现和调整。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引入个体行为在组织中的案例,引发学生对个体行为的关注和思考。
《组织行为学》精编课程配套教学教案-第十章 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
(二)莱维特模式美国学者莱维特(Harold Leavitt)认为,组织是一个多变量的系统,其中任何一个变量发生变化,其他变量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
在有计划的组织变革过程中,相互间起显著作用的四个变量为结构、任务、技术、人员,它们是相互依赖的。
组织变革可以通过改变其中一个或者几个变量来进行。
在莱维特构想的基础上,一般将组织变革归纳为以下三种方式:1.以组织结构为重点的变革2.以工作任务和技术为重点的变革3.以人为重点的变革二、组织发展的干预技术组织发展的干预技术可分为人类过程干预技术、技术结构干预技术、人力资源管理干预技术和战略干预技术四种类型。
(一)人类过程干预技术人类过程干预技术主要包括T小组训练、过程咨询、第三方干预、团队建设、群际关系干预、大群体干预、方格训练等。
1.T小组训练T小组训练又称为敏感性训练(Sensitivity Training,ST),是开发最早的组织发展技术。
T小组训练通常由10~15个受训者组成,受训者在专业培训师的主持下共同探索群体动力、领导和人际关系等。
2.过程咨询过程咨询是一种帮助组织成员提高沟通、人际关系、决策、领导、群体动力等过程的通用方法。
3.第三方干预第三方干预着重解决组织中发生的人际冲突。
4.团队建设团队建设是指一系列旨在提高团队完成任务的效率,提高团队成员人际和谐程度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有计划的活动。
5.群际关系干预群际关系干预技术包括微缩群体和群际冲突解决两类。
微缩群体是指由若干与问题有关的有代表性的个体组成的群体,它常被用来解决沟通和种族关系问题。
群际冲突解决的一个基本策略是消除彼此的误解,以改进群际关系。
6.大群体干预大群体干预的关键特征是有100名以上的组织成员参加为期2~4天的大会。
会上,组织成员共同识别与解决整个组织面临的问题(如金融危机、削减预算、新产品上市等)、设计组织管理的新方法或提出组织未来发展的新方向等。
7.方格训练方格训练是从行为科学家布莱克和莫顿倡导的管理方格理论发展而来的。
《组织行为学》教案
3 组织 组织行为学也把整个组织作为研究对象;而不仅 是把重点放在组织中的个体和群体上 这种宏观方法
是把重点放在社会学规律的理论和概念上 研究者力
求理解组织结构和组织设计如何影响组织效率和气 氛;如何影响有效沟通和信息传递;认识组织与环境之 间的关系及其影响;认识组织变革和发展的规律;从而 尽可能提高组织的有效性;改进组织气氛
1亚当·斯密Adam Smith:国富论劳动分工工 作专门化
2查尔斯·巴比奇Charles Babage:论机器和制 造业的经济
3罗伯特·欧文Robert Owen:工厂制度贬低了 工人的利益
2 古典理论时代1900—1930年代中期
3 行为学派时代
1人事办公室的诞生:
1900年;B F Goodrich成立了雇用事务部;1902 年;国家现金注册NCRC建立了第一个职能全 面的劳动部门其主要职责是:工资管理 处理 矛盾 改善雇佣和工作环境 改进卫生条件 保管 记录 促进工人发展等
个层面都表现出独特的观念并产生了对组织本 质和功能自身的见解
1 个体 探讨组织行为的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 从单个组织成员的角度出发 这种研究组织行
为学的方法把重点放在心理学的发展理论和 解释的规律上;这些发展理论和解释是关于个 体行为以及他们对不同的组织政策 实践和过 程的反应 在这种研究方法中;以心理学为基础 的有关人性 需要 动机和激励等方面的理论是 用来说明单个组织成员的行为和绩效的 对诸 如价值观 知觉 态度 个性 意志和情感这些因 素也予以考虑;并对他们在工作中的个体行为 与绩效的影响进行研究
2 群体 如果要完成组织目标;组织成员就必须在 工作中合作并协调他们的活动 人们在一起工 作的常规方式是小组 部门 委员会这些组织形 式 因此;在组织行为学中;一个可选择的富有成 效的方法是分析工作群体的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行为学教案[精编版]组织行为学教案(精品课程)第一章概述★目的和要求本章概括介绍了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以及研究方法,作为全课程的引论与向导。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对组织行为学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和认识,并了解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重点和难点重点是理解有关概念,术语;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对象;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难点是学生刚刚接触这门学科,因此在了解学科术语时,应结合实际生活事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增强理性认识。
同时逐步掌握研究这门学科的方法。
★教学内容学习一门课程,首先要了解这门课是研究什么的,是怎样的一个学科。
因此我们首先要了解组织行为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
一、组织与组织行为的基本概念(一)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科学。
组织行为学既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性,又研究人的行为活动的规律性。
(二)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内容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规定了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为以下四个方面:1、个体心理与行为2、群体心理与行为3、领导心理与行为4、组织心理与行为二、组织行为学的学科特征1.多学科的交叉性。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生物学、伦理学等学科的知识,在组织管理的实践中来解释组织中人的行为的学科。
也就是说组织行为学具有以上这些学科的一些特点,由于组织行为学是多种学科相融的产物,因此它同时具有原有学科所不具备的一些新的特点。
2.情景性强调的是权变的方法,即不存在那种对任何组织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的最佳管理模式。
3.系统性组织是一个大系统,研究组织行为必须从整体出发,既反映人的行为一般规律的自然属性,又反映人的社会生活规律的社会属性。
4.实用性组织行为学属于应用性的学科。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应用于管理实践,提高我们的管理水平和能力才是我们学习组织行为学的目的。
那么如何提高我们的能力和水平呢,我认为学习组织行为学为我们在纷繁的管理活动中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以前我们可能是这样考虑问题,学了组织行为学之后,对于管理中人的行为我们就有一些理性的知识,它会帮助我们正确的处理管理中的问题。
因此同学们一定要勤于思考,这样才会有真正的收获。
5.科学性力求严格的科学调查和实验,用客观事实进行论证。
多层次性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研究组织中个体、群体和整个组织的行为发展规律,以及与之相应社会环境的关系的知识系统。
我们刚才谈到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人的行为规律的科学,一般来讲,研究人的行为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这就是个体行为、群体行为和组织行为三个方面,组织行为里包含领导行为。
由于在管理活动中领导者的行为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许多教材将领导行为单独列为一部分。
(1)个体第一个层次是个体。
个体行为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
这一部分主要研究影响个体行为的因素是什么;一个人会把个人的哪些特征带入组织中;有哪些因素影响个人的态度、价值观和积极性等;人的个性如何影响人的行为和工作绩效。
包括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人的社会知觉、人的需要和动机、人的态度、价值观等。
(2)群体第二个层次是人的群体。
我们知道人不是孤立存在的,他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群体当中,他的行为受到群体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我们通常说:1+1+1等于3。
但在群体环境中1+1+1决不等于3。
要么大于3,即三个臭皮匠等于诸葛亮。
要么小于3,即三个和尚没水喝。
这就是群体对人行为的影响。
这一部分主要研究群体和群体结构;形成群体的过程。
主要内容包括影响群体的主要因素、群体规范、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群体决策等。
(3)组织第三个层次是组织。
所有的组织都是由个体与群体组成的。
所有的个体既是群体的一员,也是组织的一员。
组织行为学既是研究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的科学,就要研究某个特定组织的特征结构等。
主要包括领导行为、组织结构、工作压力、组织文化、组织的变革与发展等。
我们还可以有一个层次,称为第四层,这就是组织的外部环境。
任何个人、群体和组织都是处在组织外部的环境中,他们是社会环境的成员。
他们的行为均要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为了真正掌握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还必须研究组织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三、组织行为学形成的理论基础1、心理学一般来讲,人的行为是外显的,人的心理活动是内省的,而人的全部行为是受心理活动支配的,要研究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就必须以心理学作为理论依据,因为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是人们产生行为的重要原因和内动力。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所谓心理现象的规律包括心理活动的规律和心理特征的规律两部分。
2、社会学和人类学人的心理既是脑的机能的反映,又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人的心理活动既受个体生理因素的影响,更受社会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因此个体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构成了心理学的两大支柱,在此基础上,根据心理学研究的实践领域和具体内容的不同,派生了心理学的各个分支如:工业心理学、军事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在心理学研究比较发达的国家,心理学的分支有40多个。
3、管理学现代管理高度重视对人的管理,而对人的管理主要是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管理。
从学科研究的对象、任务和内容来区分,心理与行为管理正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课题和核心内容。
所以,心理与行为的管理这个核心问题,既是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学的学科交叉点,又是组织行为学的生长点。
4、政治学、伦理学、生物学、生理学政治学中的权力与冲突;伦理学中的道德规范;生物学、生理学中的生物节律、体力、智力与情绪等都会影响人的行为。
组织行为学需要运用上述学科的知识来进一步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
四、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一)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有计划、有目的地观察记录被试的行为表现,并根据结果来分析、判断被试的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
(二)实验法即有计划地控制各种条件,特别引起或改变某一条件,以观察被试心理变化的方法。
1、实验室实验法。
2、自然实验法。
3、现场实验法。
(三)测验法是采用标准的测验量表,对被试心理与行为进行测试与分析的方法。
(四)调查法1、访谈法:运用口头的信息沟通方式,传递与交流,分析人的心理与行为。
2、问卷法:根据研究的课题与目的,预先设置一系列问题,编制问卷,对人的心理与行为进行分析与调查,然后统计处理,得出结论。
(五)个案分析法运用个案调查、综合分析、案例研究等手段,对人们的心理与行为作出全面分析与评估。
五、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一)组织行为学的产生最早研究工业心理的是美国心理学家雨果·芒斯特伯格。
1892年,他在哈佛大学创立了研究工业心理学的实验室。
1912年,他出版了《心理学与经济生活》一书。
1913年,该书翻译为《心理学与工业效率》。
乔治·埃尔顿·梅奥(George Elton Mayol880—1949)在美国芝加哥西部工业区的霍桑工厂领导了著名的“霍桑实验”(1924—1932)。
霍桑实验是人际关系实验研究的开端,在此基础上创立了人际关系学说和社会人的理论。
美国管理学家莉莲·吉尔布雷斯(L.Gilbreth)在1914年出版了一本名为《管理心理学》的著作,首次使用了管理心理学这个名称。
美国斯坦福大学著名的心理学家莱维特(H·J·Leavitt)教授用“管理”二字代替了“工业心理学”的“工业”二字,1958年起正式开始用“管理心理学”这个名称。
“组织心理学”这个名称是20世纪6O年代初,莱维特教授为《心理学年鉴》所写的一篇文章的标题中首先使用的。
五十年代末,教学和科研的队伍中所列出的科研项目开始取名为“组织行为学”。
著名的权变理论家卢桑斯(F·Lutnans)提出其更加偏重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观点时,组织行为学才被认为是一个合适的名称,从此“组织行为学”的概念才基本上被公认。
20世纪60年代,权变观点进入管理领域,加速和标志着组织行为学的形成。
权变观点有一个基本的命题:一个组织与其他组织的关系,以及与总的环境的关系“依赖于具体情况”。
(二)组织行为学的发展美国管理学家托马斯·J·彼得斯和罗伯特·H·沃特曼1982年出版的《追求卓越》一书中的分析,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与之相适应的有四种类型。
为了从整体上便于把握,下面以图表示:第二章组织行为学中的人性观第二节人性假设及相应的管理措施一、经济人假设麦克雷戈将这种人性的假设概括为x理论。
(一)基本观点1、一般人天性不喜欢工作;2、对大多数人要用强迫控制、奖励等措施促使目标的达成;3、一般人不愿担责任,宁愿接受指导;4、多数人工作是为了满足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5、除多数符合上述设想的人之外的是能够克制感情冲动的人,他们应负起管理的责任。
(二)相应的管理措施1、重视完成任务,不考虑人的感情;2、管理工作只是少数人的事;3、用金钱来刺激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二、社会人假设(一)基本观点1、人工作的主要动机是社会需要而不是经济需要。
2、人们必须从工作的社会关系中去寻找工作的意义。
3、人受“非正式”组织的社会影响比受正式组织的经济诱因影响更大。
4、工作积极性取决于管理者对下属社会需要的满足程度。
(二)相应的管理措施1、把注意重点放在关心人、满足人的需要上;2、应重视职工间的关系,培养和形成职工的归属感和整体感;3、提倡集体奖励制度;4、管理者应了解职工的需要,尊重职工的情感。
三、自我实现人假设麦克雷戈将这种人性的假设概括为y理论。
(一)基本观点1、一般人并不是天生就厌恶工作。
2、外来控制和惩罚不是促使人们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的唯一手段,人们愿意实行自我管理。
3、对目标的参与是同获得成就的报酬直接相关的,这些报酬中最重要的是自我意识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满足。
4、一般人在适当条件下,不但能接受,而且能主动承担责任。
5、在现代工业化社会的条件下,普通人智能潜力只得到了部分的发挥。
(二)相应的管理措施1、管理重点的改变。
创造一种适宜的工作环境,使人们能在这种条件下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也就是充分的自我实现。
2、管理人员职能的改变。
主要任务在于减少职工所遇障碍。
3、奖励方式的改变。
注重内在奖励。
4、管理制度的改变。
保证职工能充分地表露自己的才能,达到自己所希望的成就。
四、复杂人假设雪恩提出了复杂人的概念。
即z理论,也称为超Y理论或权变理论。
(一)基本观点1、人的需要多种多样,随着人的发展和生活条件变化而变化;2、人在同一时间内有各种需要和动机,需要和动机会彼此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动机模式;3、在人生活的某一特定时期,动机模式的形成是内部需要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