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生物显微镜发展史话(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應用生物顯微鏡發展史話(一)
2
硬體開發篇
3
4
楊德明博士5
6
台北榮總教研部副研究員7
陽明大學生醫光電所兼任助理教授8
東吳大學微生物系兼任助理教授9
10
11
1.宇宙中獨特的藍色星球
這個被我們人類稱為地球(Earth)的星球表面,存在著宇宙中近似獨一無
12
13
二的『生命』(Life),當地球出現生命跡象的那一刻,就已註定這個藍色星體的14
與眾不同。經過數十億年的自然氣候淬煉與生態環境變化,從恐龍到人類的生物15
霸主更迭,至今已為人知的生物物種約有200萬種,加上尚未被鑑定出所有物16
種,可能至少有1000萬種以上,也就是說:未知的生命遠比現在所知悉、定義17
或分類的生命多出很多(有學者指出已知的僅佔未知的約1/8),『生物多樣性』18
(Biodiversity)儼然成為地球的重要生命特質及寶貴資產。即便如此,人類時至19
今日卻從不放棄向地球外的宇宙各地、尋找類似地球具有生命的星體,包括離我20
們最近的火星(Mars)<如數年前的鳳凰號、以及現今的克普勒計畫(美國太空21
總屬NASA)。到底何謂生命(生命的定義)?而地球上生命的定義與宇宙中生22
命的定義又是否相同呢?要探索這個問題,必須先從地球的生命本身開始。
23
24
2.初探生命科學
25
地球上所謂生命的最基本單位,現在被統一稱之為細胞(cell)。細胞依基本26
的型態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原核生物(Prokaryotes,細胞內物質鬆散卻亂中有序、27
無明顯細胞核疆界):如真細菌(Eubacteria)與古細菌(Archaebacteria);另一28
類則是真核生物(Eukaryotes,具有組織特化功能的隔間-胞器(organelle)、並將29
遺傳物質條理有序的壓縮在細胞核中):如原生生物(Protista)、真菌(Fungi)、30
植物(Plant)、動物(Animal)。這些生命,有的是單一細胞個體就可以獨立生存31
的(稱之為單細胞生物,如酵母菌yeast)、有的是需要許許多多同類細胞(具有32
完全一樣的遺傳物質)的共同協力組成以維持活命狀態(稱之為多細胞生物)。
33
因為多細胞功能性的聚集形成組織系統、也使生命個體大小呈現人們視覺上可以辨認(即眼見為憑)的程度(尺度從昆蟲的數公分到企鵝的公尺),從古代原人
34
35
於洞穴中的野牛壁畫可知:人類很早就有能力以觀察多細胞生物型態與行為、並36
以歸納、定義等方式,去思考如何對同種或不同種物種加以辨認/分類(分類學之父林奈Carolus Linnaeus、台灣在地的生命科學先驅斯文豪Robert Swinhoe),
37
38
進而發展出各個重要生物學門,如動物行為學(俄國巴夫洛夫Ivan Pavlov的狗39
餵食口水制約實驗、奧地利勞倫茲Konrad Lorenz的鵝媽媽印痕理論、以及奧地40
利馮孚立Karl von Frisch的蜜蜂舞蹈等等)、動植物生態與演化學(達爾文Charles 41
Robert Darwin)等等。
42
43
3.光學領域的早期發展:影像放大的無窮價值
44
然而對於比『明察秋毫』中的秋毫還要細微的細胞而言(以真核生物細胞為45
例,大小約在15至20微米範圍內),由於尺度遠小於人類本身視力能分辨的最46
小物體大小,亦即超過所謂的裸視極限(約在0.05公釐或說50微米【10-6 m】,47
約是人類頭髮的一半粗),想要進一步去觀察、並瞭解細胞的各種特性,人類必48
須突破這層視覺極限的障礙,才能達到『眼見為憑』的地步。以下就以人類在反49
射(reflection)、折射(refrection),以及因折射而產生的影像放大(magnification)50
的理解歷程,來敘述現代顯微光學的發展:約在2300年前,希臘的歐基里得
51
(Euclid)的幾何知識,已觸及到光學的反射層面;2400年前,春秋戰國時代的52
墨翟則是藉由青銅鏡瞭解光的反射(《墨經》:臨鏡而立,景到。);直到1000年前(11世紀),阿拉伯人哈桑(Ibn-al-Haitham或稱Alhazen)才有光學反射定律
53
54
的提出。就折射與放大,雖然墨翟描述了『針孔成像』(《墨經》:景光之人煦若55
射,下者之入也高,高者之入也下。)、韓非則在『豆莢映畫』(“筴"是指豆莢的內膜,呈半透明狀。《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客有為周君畫筴者,三年而成。
56
57
君觀之,與髹筴者同狀。周君大怒。畫筴者曰:築十版之墻,鑿八尺之牖,而以58
日始出時,加之其上而觀。周君為之,望見其狀,盡成龍蛇禽獸車馬,萬物之狀59
備具。周君大悅。)中,道出最令人驚豔的幻燈技術與中國影戲可能的最早淵源,60
但其中蘊含的物理意義與光學原理,卻隨著獨尊儒術而從此沈寂在中國的科學發61
展史中,直到西方科學的解密之後!希臘數學家托勒密(Claudius Ptolemy)約
在2200年前,曾藉由棍子在水中影像的曲折描述過折射;2000年前,羅馬賽尼
62
63
卡(Lucius Annaeus Seneca)進而以裝滿水的球體描述折射放大,而1000年前,64
哈桑因深入知悉人眼球解剖學構造,領悟到視覺成像的原理;1267年,英國培根(Roger Bacon)預言透鏡為視力矯正的可能。而被學者譽為21世紀最偉大的
65
66
發明:眼鏡,則在其出書的20年後,於義大利佛羅倫斯(Florence)誕生了。最67
後1621年荷蘭斯涅爾(Willebrord Snell)確立了折射定律。透鏡放大的好處、68
光學原理的完整被闡述、加上玻璃、透鏡製造技術的日益進步,激勵了天文望遠69
鏡(telescope)與顯微鏡(microscope)的發明,不但造福了人類的對極限視覺70
的需求、同時也開啟了『天文物理學』與『細胞生物學』的蓬勃發展。
71
4.微觀生命的開始:顯微鏡的開拓應用
72
73
光學顯微鏡一般認為是在17世紀初(1590年),由荷蘭鏡片製造商詹森父74
子(Zacharias Jansen與其父親)所發明,當時他是利用兩個透鏡組成一個有9倍放大功能的儀器,隨之被一位義大利科學家命名為microscope。顯微鏡至今經
75
76
歷了長達300年以上的演進,使得人們對於無論是微生物、植物、動物細胞,或77
者是病理組織切片、在型態學上的各類知識累積,成就或墊基了許多生物醫學相78
關的學門,如細胞生物學、組織學、胚胎學、血液循環學等等。而在顯微鏡剛被79
發明的起初,對於生命科學的研究應用,有著許多著名的歷史故事,非常值得與80
大家分享。包括命名細胞為cell的英國虎克(Robert Hooke)與業餘科學家卻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