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政府外交
南京国民政府的国联外交_1937_1941_
收稿日期:2008-10-16基金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0规划项目/南京国民政府的国联外交0(批准号:07I04);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0规划项目/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对国联的外交政策研究0(批准号:08B44)作者简介:洪岚(1965-),女,浙江杭州人,历史学博士,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副教授。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No .4,2009J OURNAL OF SO UT H C H I NA NORMAL UNIVER SI TY(S OC I AL SC I ENCE ED I TIO N )2009年8月Aug .,2009南京国民政府的国联外交(1937-1941)洪 岚(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广东广州510631)摘 要: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南京国民政府不顾英、法、美等列强国家的阻挠,坚持将日本侵华的事实向国联提出申诉,要求按照5国联盟约6有关规定对日本实施集体制裁,敦促国联通过有利于中国的决议案和报告书。
此后,南京政府加强与国联的防疫合作,积极推动各国贯彻国联决议精神、制定和实施/援华制日0的具体措施,争取各国对中国抗战的实际援助。
关键词:卢沟桥事变;南京国民政府;国联外交中图分类号:K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455(2009)04-0081-06国联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以/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0为宗旨的普遍性国际组织。
5国联盟约6宣称尊重并保持所有会员国领土完整及政治独立,主张通过国际仲裁和平解决争端,实行制裁、裁军和集体安全保障制度。
中国是国联创始会员国之一,1931-1941年间,南京政府利用国联这一国际政治舞台,不断揭露日本侵略中国的事实,争取国际社会援华制日。
学界以往对南京政府国联外交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九一八0事变不抵抗与依赖国联的政策,¹本文拟着重分析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南京政府国联外交的演变及其意义。
南京临时政府_平和主义_外交述论
2002年第6期第27卷(总第122期)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 RNA L OF ZHEJIAN G NO RMA L U N IV ER SI T Y(Social Sciences)N o.6,2002General N o.122Vol.27南京临时政府 平和主义外交述论!郭剑波(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浙江金华321004)摘 要:概述南京临时政府 平和主义外交政策提出的背景及其所展开的外交活动,简要分析其实施 平和主义外交政策的原因和影响。
关键词:南京临时政府;平和主义;外交政策;外交实践中图分类号:K25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5035(2002)06 0035 051912年1月,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在南京建立了临时政府。
新生政权为适应对外交往的需要, 俾使中国能以伟大强国的身分与列国并驾齐驱,[1](P231)推行 平和主义外交政策。
对于南京临时政府外交问题的讨论尚未见有专文出现,只在讨论孙中山及革命派的对外政策和少数中华民国外交史专著中有所涉及,但语焉不详!。
鉴此,本文拟对南京临时政府外交政策提出的背景、它的外交实践以及实施原因和影响作初步探讨。
一武昌起义爆发后,各省独立浪潮接踵而至,很快就有14省和上海一地宣布光复,革命派 三分天下有其二,清王朝崩溃在即。
帝国主义列强对迅猛发展的革命形势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急切间不能形成对中国的同盟,便于1911年10月18日发表声明,宣布对中国发生的事变 严守中立。
但 这项声明反映的并不是列强对中国发生的事变所持的立场,而是它们对帝国主义之间发生尖锐冲突的担心。
在欧洲局势孕育着危机的情况下,它们极不希望发生这种冲突,因为这将破坏远东的均势。
[2](P350)它们看到中国 各阶层人士赞成革命的情绪令人惊奇,这是不祥的预兆。
[3](P144)为了维护在华利益,各国要求作为 洋人朝廷的清政府起用袁世凯以挽救危局, 所谓中立,只是千方百计掩护清军。
南京政府制定外交政策,维护国家安全和统一
南京政府制定外交政策,维护国家安全和统一南京政府的外交政策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统一,同时确保经济和政治独立性。
在这个目标的基础上,南京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外交政策,包括和平与友好相处、互利国际贸易、政治互相支持等等。
这篇文章将介绍南京政府的外交政策背景、政策目标和政策实施,并对其影响进行分析。
一、外交政策背景南京政府的外交政策始于其建政之初。
1928年南京政府成立后,国家面临着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外部压力和自身经济落后的困境。
南京政府领导人决定通过制定一系列的外交政策,维护国家安全和统一,同时确保经济和政治独立性。
这些政策包括:发展和平外交、加强同邻近国家的战略合作、遏制外部势力的干涉、加强内部安全、鼓励自力更生等等。
二、外交政策目标1、维护国家安全和统一南京政府的核心目标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统一。
为此,南京政府采取了强硬态度,通过采取一系列举措来遏制共产党的活动。
南京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防范外部势力干涉。
这些措施包括:增强陆军和海军的力量、策划军事行动、与邻国签署安全协议等。
2、促进经济繁荣南京政府的第二个目标是促进经济繁荣。
南京政府认识到,经济独立性对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至关重要。
为此,南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高自给自足的水平和发展对外贸易。
这些措施包括:鼓励工业化、培养农业、充分利用资源、促进茶叶、棉花和麻类作物等出口。
3、加强国际地位南京政府的第三个目标是加强国际地位。
南京政府认为,通过与其他国家保持良好关系,可以获得国际社会的信任和支持,从而提升国际地位。
为此,南京政府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国际合作、参与国际组织和推进国际贸易等方面来增加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和协商。
三、外交政策实施1、和平与友好相处南京政府认为,和平和友好关系对维护国家安全和统一至关重要。
为此,南京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持国际关系稳定。
南京政府采取了口头宣传的方式来表达对世界和平的诉求,同时,政府也对中国的邻国采取了友好的姿态,以避免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发生。
南京国民政府“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论析
占 整 个 东 北 并 扩 展 至 华北 时 蒋 介 石 在 1 月
日发 表 演说 再次表 达 了 这 一 思 想
,
, 。 ,
他声称
:
中 国 的抗 战 尚 难 以 获 得 国 际 上 有 力 的 支
.
镶外 必先 安 内 统 一 方能 御侮 未 有 国 不 统 一 而 故今 日 之对外 无 论 用 军 事 方 式
.
3 月 1 4
日 对期 匪 政 治 宣 传 委 员 的 指
“
, .
示 信 中 又 一 次强 调 俊 寇 深 入 赤 匪 猖 撅 吾 人攘
命 力量
19
。
三 派 里 除 南 京 政 府 外 国 民 党 反蒋 派 于
5
外 必先安 内 ③
.
”
.
《 上 海 停 战协 定 》 签 订不 久 蒋
,
、
1 3
年
月在 广 州成 立 了 自已 的
第 二 才 是 抗 日 来攘 外
”
.
“
①
、
并一 再强
这 一政策 探 讨南京 政府 确立 这 一 政策 的 主 客 观 原 因 进 而 剖 析 评 述 这 一政 策 的 内 容 性 质 和 作
用 对 于 正 确 认识 和 估价 国 民 党 该段 时 期 的 历 史
,
调 安 内 是攘 外 的 前 提 产党和 红 军
, , , 。 , , ,
复杂 的 国际 国 内形 势 为维 护 自己 的 恨本利 益 权 衡 利 弊 作 出 的战 略 选择 它 的 产 生 有 其 一 定 的 历 史 必 然性
。
.
。
法权收 回 问题 亦 早 已 解决 不 平 等 条 约 取 消 自 无疑 义 故 不 先 消 灭 赤 匪 恢 复 民 族 之 元 气 则 不 能御侮 不 先削平 粤 逆 完成 国 家 之 统 一 则 不 能 攘外
南京政府推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促进国家统一和发展
南京政府推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促进国家统一和发展南京政府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之一,在现代中国历经了风云变幻的历史,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与历史内涵。
随着时代的发展,南京政府秉承着“团结、和平、协作、发展”的理念,推动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促进着国家的统一和发展。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探索中外关系新闻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大信心内核。
中国的外交政策一直注重主权、领土完整以及国家尊严与发展利益,中国的发展只有在和平安全的环境下才能更好地实现,因此南京政府不断提高外交的持久力,以解决不断升级的国际安全问题。
首先,南京政府推动多边主义和全球化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手段之一。
多边主义是一种以联合国为代表的现代国际政治体系,以协商、合作、共赢为核心特征,南京政府从中汲取智慧,推进全球合作,构建全球发展伙伴关系,重视通过多边机制促进经济民生发展,加强与世界主要经济体之间的联系,其中包括中国与亚太经合组织、中美、中欧等国家的经济领域的密切交流与合作。
同时,南京政府推进全球化,积极融入到世界的多边贸易和经济体系中,通过推行形式多样的自由贸易协定和投资协定,促进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打造更加开放和促进互利共赢的国际贸易环境。
其次,南京政府倡导和平共赢,以此为支撑推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和平共赢是中国推动国际关系的根本目标,南京政府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营造安全、稳定的国际环境,为全球和平作出贡献。
同时,南京政府推动合作共赢,以区域合作为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推动建设更加开放、包容、互惠的世界,实现发展共赢。
最后,南京政府提倡民间交流和文化交流,这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有效途径之一。
南京政府推动和支持公民外交和非政府组织交流,增进不同文化之间、民间之间的了解和交流,增强各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同时,南京政府倡导文化交流,积极推动中国的文化传播,借助国际文化合作开展向外文化交流,弘扬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文化,构建多元文化共存的和谐世界。
第十七讲 南京国民政府初建时期的内政外交
第十七讲南京国民政府初建时期的内政外交一、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与统一四一二政变后,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立即着手建立中央政权。
4月14日,该集团首要在南京召开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预备会议,因到会委员不足半数而改为谈话会。
会议决定:定都南京;不承认武汉国民党及中央党部和武汉国民政府的合法性;恢复1926年7月规定的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职权,等等。
鉴于谈话会不合乎国民党的法统,不能代替中央全会或常务委员会,该集团又以“中央政治会议主持一切”为由,于17日在南京召开政治会议,决定国民政府18日起在南京办公。
18日,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南京举行国民政府成立大会,至此,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南京国民政府设政府委员会,蒋介石、胡汉民、张静江、吴稚晖、李石曾、邓泽如、蔡元培、李宗仁、古应芬、柏文蔚、陈铭枢等为委员,以胡汉民、张静江、伍朝枢、古应芬等为常务委员。
政府委员会下设民政部、财政部、司法部、外交部、大学院、法制委员会等。
随后,南京国民政府宣告军事委员会由广州迁南京办公;成立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成立总司令部指挥下处理战区政务及战时军需,交通筹备的战地政务委员会等。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际,蒋介石虽没有担任政府的最高职务,但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的军权,实际上主宰着这个政权。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际,面对的是十分尖锐的党争和政争。
是时,国民党内的三个集团(即武汉的汪精卫集团、上海的西山会议派、南京的蒋介石集团)都力图享有国民党“正统”地位。
而以中华民国冠名的政权,则有奉系张作霖控制的北京“中华民国军政府”,国民党汪精卫集团控制的武汉“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和国民党蒋介石集团控制的南京“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面对这种局面,南京国民政府充分地运用纵横捭阖的能量,在此后一年零八个月的时间里,在先事取得国民党内部主要政治集团统一之后,进而又取得了全国政权的统一。
本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就形成了宁、汉对峙的局面,随时都有可能兵戎相见。
鉴此,在宁、汉之间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冯玉祥于7月中旬分别致电宁、汉双方,提议“先解决北京后解决党内责任问题”1[①]。
近代以来我国外交政策演变
近代以来我国外交政策演变吕光凤05 王芳07(水土学院2013级农水班20134031)摘要:历届政府的外交政策演变、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中国近现代外交史的规律与认识关键词:清朝;中美;中日;一、历届政府的外交政策的演变:(一)清政府外交(1840-1912)——屈辱外交清政府实行妥协投降的卖国政策,无论是军事上失败,还是取得了胜利,都以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而结束。
1861年初,清政府为适应外国侵略者的需要,设立了总理衙门,便利了资本主义国家控制清政府的内政外交,是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但客观上也使清政府放弃了闭关政策,开始面向世界,并基本完成了从传统理藩向近代外交的转变,适应了近代国际关系发展需要。
清政府任命美国人蒲安臣为中国使臣,出访欧美去办理外交,这是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的怪胎。
为了镇压中国人民革命,清朝统治者还两次向侵略者“借师助剿”。
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官员和人民的反帝活动,总理衙门改称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表明清政府完全成了帝国主义的走狗。
1、清朝对外政策的演变分为四个时期:(1)第一个时期(第一次鸦片战争前)——“闭关锁国”鸦片战争以前:当时清朝认为中国是优越和强大的,是世界的中心,四周的藩属邻国以至海外列国是落后野蛮的,应该向中国朝拜进贡。
自中外通商以后,清统治者视来华的西人为非我族类的野蛮人,认为应严格加以防范。
在这种意识支配下,19世纪初的清朝基本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但仍留广州一口对外贸易,并不拒绝与各国交往,只是强调对方必须承认中国为天朝上国,追求名义上的藩属朝贡关系,重视名分礼仪等细节。
(2)第二个时期(第一次鸦片战争)——“缺乏主权观念开眼看世界”19世纪40至50年代:鸦片战争后,西方殖民者蜂拥而来,中国最初的反应主要是从族类和文化两个层面对待西方的入侵,不是以是否损害国家的主权和民族的实际利益为对外交涉的目的,而是以是否见容于自身的传统和陈腐的体制为圭臬,因此常常出现以主权换定制的可悲局面。
全球视野下近代以来中国的外交
全球视野下中国近代以来的外交中国近百年屈辱外交和抗争中国近代的地位与外交1.晚清外交机构的近代化(1).鸦片战争后,清朝被迫设立”五口通商大臣”专门办理对外交涉事务.(2).1858年《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进驻北京(3)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统称“总理衙门”,简称总署,是主管外交,通商及其它事宜的中央机构。
(4)《辛丑条约》规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2.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政策(1)南京临时政府在《告各友邦书》中,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国家的条约继续有效。
(2)目的是想得到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3.北洋军阀外交及中国人民的抗争(1)1915年,袁世凯为了换取日本支持他称皇帝,,接受了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中除第五条以外的其他全部要求。
(2)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政府代表提出,取消“二十一条”,收回日本在大战时期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特权(3)1924年,孙中山北山宣言中指出:对外要消灭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4)五卅运动中,上海工商学联合会提出了取消领事裁判权,英日军队从上海永远撤走等谈判条件。
(5)1927年初,湖北江西人民收回了汉口九江英租界。
4南京国民政府的外交1.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对日本侵华奉行妥协退让的外交政策。
先后与日本签订《淞沪停战协定》等2.1943年11月,国民政府分别与英美签订协议,宣布英美等国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的治外法权等一些列特权被废除。
这是国民政府对外政策取得的重要成果。
5.屈辱外交(1)不平等外交:《南京条约》是第一个屈辱条约,是腐朽的清政府屈服于西方殖民者炮舰外交的首次记录。
(2)奇怪外交:1861年顺应侵略者要求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主管外交等事务。
清政府听从英国人赫德的建议,让美国人蒲安臣任中国使臣代表中国去办理外交,是国际外交史上绝无仅有的奇闻怪事。
(3)卖国外交:由于综合国力的贫弱,更由于清朝统治集团的腐败,在外国侵略者面前长期奉行妥协退让的外交路线,终于酿成中法战争后以胜求和的悲剧,留下世界战争史和外交史上最可耻的一页。
试析南京国民政府外交策略及原因
试析南京国民政府外交策略及原因作者:王晓晴来源:《管理观察》2010年第27期摘要: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长期以来一直是公众舆论的攻击对象。
公众对其外交活动的认识往往局限于一些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等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事实上,国民政府在维护民族独立,收回国家主权,争取国外援助等多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果。
本文试图通过对史料的考察,归纳概括出国民政府运的外交策略及取得成就的原因。
希望可以还原民国政府外交的原貌,并对当今中国政府作出外交决策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南京国民政府外交策略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于1927年4月18日,止于1949年,是中华民国的中央政府机构和最高行政机关。
对其功能和作用的评述始终是学术界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但有一点是毫无争议的:自1927年北伐统一以来直至新中国的成立(还有一说是直至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获得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几十年时间里,国民政府一直是唯一代表中国的合法政府。
它对内掌握最高国家统治权,对外代表中国与各国进行交往。
这一特殊的历史地位赋予了国民政府的对外交往活动极为重大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客观的说,尽管国民政府在对内统治和政府内部治理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弊端,它的外交成就却是不容抹杀的。
上个世纪30 ,40年代的中国外交背负着沉重的历史负担。
从国内来看,“第一,国民党面临的任务——-即扭转国家分裂的潮流——-是巨大的。
第二,他们试图完成这项任务所处的环境,对成功或迅速的解决这项任务极不相宜。
”[ [美]费正清费维恺? 《剑桥中华民国史(1912-1949年)(下卷)(剑桥中国史)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4年第1版]。
从国际环境来看,中国正处于列强的包围之中,世界局势紧张。
在国内外的双重压力之下,中国的外交可谓举步维艰,每走一步都需极度谨慎,防止成为帝国主义国家的瓜分对象。
站在这一历史环境之下再看待国民政府的外交,才能切实感到其成果实属不易。
正如哈佛大学柯伟林教授所说:“人们不应低估民国时期中国的外交手法和灵活性,实力地位极弱的中国成功的维护了国际对其边界的承认。
第四讲 国民党统治下的内政外交
公务员制度的建立
•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建立后,南京临时政府、 北洋政府、广州国民政府都设臵了考铨机构,颁 布了一些人事法规。但因军阀混战,政局动荡, 并未建立起系统公务员制度,那时对公职人员还 称“官吏”。 •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重新设计官制,陆续颁布 和修正了一系列考铨法规,公务员制度才逐步建 立起来,从30年代开始,逐渐以“公务员”的名 称代替“官吏”。
• 2、要“民治”不要“官治”——“地方自治”的终极目 的,是实现主权在民。 • 按《国民政府建国大纲》的规定,“一完全自治之 县,其国民有直接选举官员之权,有直接罢免官 员之权,有直接创制法律之权,有直接复决法律 之权”,选举、创制、复决与罢免这四大“直接民 权”,实质上是全方位地监督官权,这必然要求自 治摆脱由政府主导的常规模式,变“官治”为“民 治”。
宁汉合流
蒋介石于 8月中旬宣布下野以后,武汉国民政府 于9月中旬停止办公,同时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 也在南京成立。9月20日,新产生的国民政府委员 和军事委员会委员在南京举行就职典礼,完成宁 汉合流。
南京政 府:桂 系
武汉汪精 卫、谭延 凯、孙科
第一把交椅
西山会 议派
蒋介石利用汪精卫打败沪派,恢复国民革命军总 司令职务,重新掌握南京大权。
五权宪法”的核心是把政权和治权分开,由全体国民 掌握“政权”,政府实施“治权”。“治权”相对于“ 政权”称作“能”,故又称“权能分治”。
• “以党治国”政策的确立。 • 早在1923年,孙中山就明确提出“以党治国”的 口号,但其含义是用党的主义治国,并不是要党 员都做官,即并不以党员治国。国民党利用其学 说,建立其一党专政的独裁政权。
南京政府公务员制度
• 考试院为国民政府最高考试机关,负责考 选铨叙事宜,是公务员制度的主要执行者 和监督者。 • (一)考试制度 • 考试是公务员的主要来源之一。
南京临时政府外交政策研究
南京临时政府外交政策研究以“泗水事件”为中心的考察苏艳萍2012-09-18 10:01:16 来源:《南京社会科学》2012年5期内容提要: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体,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具有标志性的意义。
然而,相较于辛亥革命的轰轰烈烈和军阀混战的惊心动魄,这一仅存在了92天的政府由于自身的脆弱性和过渡性而被人们忽视了。
就外交而言,学者们也往往习惯性地将其称作是近代化的开端,或以“和平外交”之言概之,而甚少围绕具体事件进行详细的分析。
这也使人们相对地忽视了政权交替之际、内忧外患之间政局的复杂性和代表意义。
在纪念中国共和政体百年之际,本文围绕新出版的《南京临时政府遗存珍档》中关于泗水事件的新史料,通过对事件本身的完整呈现,积极探讨南京临时政府在处理事件中的外交政策与外交技巧、外交行为与现实的矛盾,并通过此种分析来揭示中国近代外交与民初政局以及国际政治的互动关系。
关键词:南京临时政府外交政策泗水事件作者简介:苏艳萍,南京孙中山纪念馆研究馆员。
1912年2月下旬,旅居在荷兰所属的印尼巴达维亚城、孟嘉锡及爪哇岛泗水市的华侨,举行庆祝统一大典,荷兰殖民当局进行横暴干涉,无理撕毁中华民国国旗,开枪打死华侨三人,伤十余人,百余人被捕,同时禁报纸、禁通电。
愤怒的华侨采取闭门罢市的行动以示抗议,荷兰殖民当局进而出动大批军警强迫开市,又逮捕千余人,酿成轰动一时的“泗水事件”。
事件发生后,泗水华侨通过各种渠道,分别致电南京民国临时政府、北京政府和上海华侨联合会请求保护。
泗水华侨遭受不公正对待的消息传至国内,引起国内朝野各界的广泛关注,维护华侨合法权益的呼声高涨。
当时,孙中山本人及其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积极应对,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了此次事件,维护了被称作“国民”的华侨的利益。
作为中国现代政体的开端,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具有标志性的意义。
①然而,相较于辛亥革命的轰轰烈烈和军阀混战的惊心动魄,这一仅存了92天的政府由于自身的脆弱性和过渡性而被人们忽视了。
中国近现代外交史专题(很详细)
中国近现代外交史专题一.知识归纳1.鸦片战争—新中国成立:被动开放(1)晚清外交:第一次鸦片战争使中国领土、贸易、关税、领海、司法等主权受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外国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成立总理衙门专管外交、通商和洋务事宜。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同外国自由通商、交流文化,平等往来,但不准外国人干涉中国内政。
《中法新约》第一次使列强取得了对华资本输出特权。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马关条约》使众多列强可向中国输出资本,列强掀起了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狂潮。
维新派希望列强支持中国变法。
义和团运动以“灭洋”为口号盲目排外。
《辛丑条约》划东交民巷为使馆区,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半封社会。
(2)南京临时政府外交:1911年5月,清政府秉承列强旨意发布“铁路国有”法令,强行收回民间集资自办的粤汉、川汉铁路,引起保路风潮。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以后,南京临时政府发布《告各友邦书》,幻想以承认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来换取列强对革命的支持。
(3)北洋政府外交:袁世凯在帝国主义支持下,掌握清政府全部统治大权并最终篡夺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最后以基本接受“二十一条”来取得日本对其称帝复辟的支持。
1919年初,巴黎和会拒绝中国的正义要求,并无理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这一息传到中国,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在十月革命影响下,中国走上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中共的成立、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都与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帮助有关。
大革命时期,1925年五卅反帝爱国运动高潮,为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
北伐胜利进军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列强开始寻找新的代理人,支持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
(4)南京国民政府外交:蒋介石在帝国主义列强支持下发动政变,篡夺了大革命果实,并发动了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近代以来我国外交政策演变
近代以来我国外交政策演变吕光凤05 王芳07(水土学院2013级农水班20134031)摘要:历届政府的外交政策演变、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中国近现代外交史的规律与认识关键词:清朝;中美;中日;一、历届政府的外交政策的演变:(一)清政府外交(1840-1912)——屈辱外交清政府实行妥协投降的卖国政策,无论是军事上失败,还是取得了胜利,都以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而结束。
1861年初,清政府为适应外国侵略者的需要,设立了总理衙门,便利了资本主义国家控制清政府的内政外交,是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但客观上也使清政府放弃了闭关政策,开始面向世界,并基本完成了从传统理藩向近代外交的转变,适应了近代国际关系发展需要。
清政府任命美国人蒲安臣为中国使臣,出访欧美去办理外交,这是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的怪胎。
为了镇压中国人民革命,清朝统治者还两次向侵略者“借师助剿”。
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官员和人民的反帝活动,总理衙门改称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表明清政府完全成了帝国主义的走狗。
1、清朝对外政策的演变分为四个时期:(1)第一个时期(第一次鸦片战争前)——“闭关锁国”鸦片战争以前:当时清朝认为中国是优越和强大的,是世界的中心,四周的藩属邻国以至海外列国是落后野蛮的,应该向中国朝拜进贡。
自中外通商以后,清统治者视来华的西人为非我族类的野蛮人,认为应严格加以防范。
在这种意识支配下,19世纪初的清朝基本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但仍留广州一口对外贸易,并不拒绝与各国交往,只是强调对方必须承认中国为天朝上国,追求名义上的藩属朝贡关系,重视名分礼仪等细节。
(2)第二个时期(第一次鸦片战争)——“缺乏主权观念开眼看世界”19世纪40至50年代:鸦片战争后,西方殖民者蜂拥而来,中国最初的反应主要是从族类和文化两个层面对待西方的入侵,不是以是否损害国家的主权和民族的实际利益为对外交涉的目的,而是以是否见容于自身的传统和陈腐的体制为圭臬,因此常常出现以主权换定制的可悲局面。
九一八事变后舆论对南京国民政府“革命外交”之态度
九一八事变后舆论对南京国民政府“革命外交”之态度作者:黄飞来源:《历史教学·高校版》2016年第08期摘要演南京国民政府主政后,将“修约外交”包装成“革命外交”并予以宣传、推动。
九一八事变后,要求政府进行“革命外交”的舆论诉求迅速高涨,但南京国民政府的“革命外交”举措是将日本侵略行径诉诸国联并寄望于国际社会的干预。
随着日本步步紧逼,舆论对政府“革命外交”的态度不断变化,由满怀希望到不满、怀疑,在“锦州中立化”方案后,更对“革命外交”话语本身产生质疑。
为了缓解舆论压力,并为自己的软弱外交辩护,南京国民政府对“革命外交”进行新的诠释与构建。
南京国民政府这一举措,让民众进一步看清政府“革命外交”的本质,放弃“革命外交”的诉求,“革命外交”淡出舆论视野。
关键词演南京国民政府,九一八事变,革命外交,舆论中图分类号演K25 文献标识码演A 文章编号演0457-6241(2016)16-0052-0620世纪20年代,“革命”成为国民党、共产党和青年党等民族主义政党的共同诉求,“人人都认为自己是革命者”。
①“不同的政党和不同的派系竞相争夺和垄断对‘革命’话语的阐释权,争夺‘革命’的正统,并试图建立各自对‘革命’话语的霸权地位”。
②“革命被构建为一种最高的道德和使命实践的正当性”。
③“革命外交”正孕育于此背景下。
当时学人认为“革命外交”是“国民革命进程中的产物。
它最初蕴蓄在爱国青年的救国热情和愤慨的意识中,次由国民党人明白提出”。
④“国民党人最足以自豪的,对内就是党治训政,对外就是革命外交”。
⑤早在建立南京政权时,为了获得列强的好感与支持,蒋介石公开了他与“武汉人物”迥然不同的“温和型外交”:既致力于国民革命“废除不平等条约,以实现中国之独立、自由与平等”的目标,又坚决摒弃群众性、暴动性的极端手段,强调用温和、渐进的方法,一步步地去达成这些目标。
⑥改订新约运动,正是践行此种“温和型外交”。
然而,为了赢得民众支持,获取政权的合法性,南京国民政府主政后,在国内声称继承“革命外交”,并予以宣传、推动。
南京政府加强外交斡旋,维护国家统一
南京政府加强外交斡旋,维护国家统一南京政府加强外交斡旋,维护国家统一20世纪初期,中国陷入了一片风雨飘摇的时代,国家遭受了严重的内忧外患,各方力量角逐不断,政治动荡不安。
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南京政府加强外交斡旋成为了必要的一步。
本文将围绕南京政府的外交斡旋,探讨其为维护中国国家统一所作出的努力。
一、南京政府外交重心转向和平外交南京政府成立后,在对于中国外交方面进行了全新的调整。
南京政府特别强调和平外交,并在外交上实行缓和政策。
南京政府力求改善国内外环境,避免战争的发生,以利于中国的发展和稳定。
这也是南京政府加强外交斡旋的根本出发点。
二、加强与国际主义团体的交往南京政府还积极加强了与国际主义团体的交往,争取各国的理解和支持,同时也发扬了南京政府拥护国际主义的一面。
为了维护中国国家统一,南京政府与印度、印尼等亚洲国家、波兰、罗马尼亚等欧洲国家积极开展了国际友好交流活动。
三、开展国际和解工作南京政府还开展了和平和解工作,协助各方和解,减少国际矛盾,努力满足各方的合理要求。
南京政府在东北问题、治安问题、军事问题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益措施,借力外交,抵制国际干涉,确保了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四、开展国际交流为了提高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南京政府积极地开展了国际交流活动。
南京政府派遣外交使节,与世界各国的外交机构和外交使节保持紧密联系,积极排除障碍、开展协商和谈判,促进国际交流和平相处,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地位。
五、加强政策宣传南京政府加强了政策的宣传工作,借利媒体、会议、活动等自觉传达政治方针,号召全国各族人民为维护国家统一、保持国家繁荣发展齐心协力。
南京政府通过大力宣传对外政策,公开了中华民族的诉求,让全世界了解中国的真实面貌。
总之,南京政府加强外交斡旋,是为了更好地维护国家统一、保障国家安全和国际地位的有力保证。
南京政府外交斡旋的加强,有效回答了当时纷争中各种利益的问题,缓和了国内危机的紧张气氛,为新中国成长发展打下了异彩纷呈的基石。
南京国民政府的内政和外交
第23课南京国民政府的内政和外交七宝中学龙敏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道“四一二”政变、“东北易帜”等南京政府建立和统一的系列事件及相关影响。
(2)理解和知道国民政府改革币制的原因、内容和对中国经济的积极影响。
知道改订新约的内容和影响。
(3)通过了解南京国民政府建立的方式、建立后的内政和外交,理解尽管南京政府在经济改革和外交上富有成效,但不能改变南京政府是中央集权的大地主大官僚统治的本质,终究无法完成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表格和材料的分析,引导学生获得汲取信息并给予客观分析的能力;(2)学生初步掌握通过政府、经济、外交政策,考察政权性质的方法。
(3)在对南京政府的评价过程中,学生掌握用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学生通过张学良“东北易帜”,产生中国人有爱国传统、爱国是民族希望的情感。
(2)国民政府在内政外交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重点与难点]1.重点: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和内政外交。
2.难点:南京政府的性质是中央集权的大地主大官僚统治。
说明:南京政府的性质是通本课“南京政府的内政与外交”、通上一单元“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与下一单元“中国的土地革命与抗日救亡运动”的主线、同时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这一教材主线,因此是本课的灵魂。
围绕这个核心,把重点放在历史史实“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和内政外交”中,难点则是通过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学生能把握南京政府的性质。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依据地图:南京武汉北京叙述:国共第一次合作后中,国民革命军分三路北伐,北伐形势乐观。
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1927年初,国民政府由广州迁至武汉。
随着1926年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工农运动的高涨,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威胁到帝国主义的在华利益。
1927年3月,在南京,帝国主义直接出兵镇压革命。
蒋介石害怕帝国主义的干涉会导致北伐的失败,同时为筹集资金,加紧同帝国主义、封建买办阶级勾结,密谋举行反革命政变。
南京政府制定正确外交政策,推进国家统一
南京政府制定正确外交政策,推进国家统一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南京政府需要制定一项正确的外交政策,以推进国家的统一。
南京政府应该秉持和平、公正、合作、共赢的原则,以维护国家的利益为中心,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建立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推动国家的发展。
本文将就南京政府如何制定正确的外交政策进行论述。
一、推动和平和合作和平的发展是每个国家都应该追求的目标,南京政府也应该积极的推动和平。
我们应该做出积极的努力,缓和国际紧张关系,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我们应该强调人民安全和平居民的生活,重视国际人权和民主发展。
同时,我们还应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维护公平、公正和互惠互利的经济秩序,通过商业贸易和人文交流等领域实现更紧密的合作。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精准地推进我们的外交政策,促进国家的发展与繁荣。
二、维护国家主权和完整性南京政府应该致力于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完整性。
外交政策必须从根本上治本,尤其是我们需要面对来自日本和苏联的外部威胁。
我们应该采取措施,保护我国的领土完整,并促进民族团结和大家的共同发展。
针对领土纠纷问题,我们应该与周边国家进行协商,积极寻求解决方案。
三、加强与国际组织的联系南京政府应该加强与各种国际组织的联系。
我们应该利用多边的途径,加深与各国的互动和了解,加强共同的负责任和精神。
国际组织除了发挥重要的建设性作用外,我们也应该建立和维护国际法律的规则和标准,以及国际和管理和安全的规则和标准。
此外,我们还应该大力发展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建立更加广泛的经贸联系,促进对外合作和交流。
这样,我们才能更加有效地推动国家的发展。
四、促进民间交流和文化交流南京政府应该重视文化交流和民间交流。
我们应该加强文化多样性和跨文化沟通,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打造中国品牌,增强对海外民众的了解和友善感。
我们使用民间渠道,加强各界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强调中外人民的文化交流与了解,推动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理解。
这有利于巩固我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地位,也有助于推动国家的和平和发展。
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课本问题解答
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1—11课课本问题解答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P4页【材料研读】结合上述材料,谈谈鸦片走私带来的严重危害?(1)鸦片走私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白银大量外流威胁清政府的财政。
(2)导致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削弱。
(3)严重损害了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2、P7页【课后活动】中国称这场战争为“鸦片战争”,而英国一直称之为“通商战争”。
在你看来,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真正意图究竟是什么?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真正意图是,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材料。
保护鸦片贸易。
3、P6页【问题思考】鸦片战争中,中国为什么失败?内因:清政府制度落后,国力衰弱。
经济技术落后,政治腐败,军备废弛。
外因:英国是资本主义强国,拥有先进的社会制度与先进的生产力,国力强盛,军事实力雄厚。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P4页【材料研读】结合上述材料,谈谈鸦片走私带来的严重危害?(1)鸦片走私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白银大量外流威胁清政府的财政。
(2)导致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削弱。
(3)严重损害了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2、P7页【课后活动】中国称这场战争为“鸦片战争”,而英国一直称之为“通商战争”。
在你看来,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真正意图究竟是什么?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真正意图是,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材料。
保护鸦片贸易。
3、P6页【问题思考】鸦片战争中,中国为什么失败?内因:清政府制度落后,国力衰弱。
经济技术落后,政治腐败,军备废弛。
外因:英国是资本主义强国,拥有先进的社会制度与先进的生产力,国力强盛,军事实力雄厚。
根本原因:衰落的封建主义无法抗衡新兴的资本主义。
4、P7页【课后活动】结合《南京条约》的相关内容,对比1840年前的中国,你认为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5、P9页【问题思考】如果没有“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会不会发生?为什么?会发生。
因为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国民政府彻底失败及其“末路外交”
5.“反共联盟” 胎死腹中 蒋介石企图以国民党总裁身份出掌局面。7-8月 间,他先后访问菲律宾和南朝鲜,企图与菲、南朝 鲜 “共同结成反共国家联盟”,以便“并力对共 产主义作战”。他们企图推美国为盟首,但美国不 愿参加。因此该同盟只好胎死腹中。
二.国民政府彻底失败及其“末路外交”
一.国民政府投靠美国妄图挽回败局的外交 3.追随美国扶植日本军国主义,拼凑中日韩同盟。 国际背景:美国亚洲政策重点由中国转向日本。企图 使日本成为其侵略亚洲、遏制苏联的冷战工具。 国内背景:蒋介石依附和获得美国支持,反共及维护 其反动统治的需要。 过程:1.美国方面,凯南提出对日政策意见书。 2.内外交困的蒋介石,为了在国际上寻求救命 稻草,放弃原来与日本争夺远东“反共堡垒”政策, 实行与美国扶日反苏反共相“协调”的政策。 3.蒋介石派张群与麦克阿瑟四次密谈,企图与 美日合作,大搞亚洲集体安全计划,共同防止“赤化” 势力在远东的“扩张”。
6. 美蒋阻挠各国承认新中国外交的失败 (1)美国推行“共同阵线”的失败 美国政府认为只有西方各国联合行动,才能真正 造成压力,迫使中共承认不平等条约,并且不要投靠 苏联。而当时英联邦等国已有准备承认中国新政权的 表示。艾奇逊授权中、英、法、意等,9国使馆就共 同阵线问题与各驻在国政府协商。并积极争取英国。 结果以失败告终。
南京政府失败前夕的外交挣扎
1948年-1949年9月
主要内容
1 2
国民政府投靠美国妄图挽回败局的外交
国民政府彻底失败及其“末路外交”
一.国民政府投靠美国妄图挽回败局的外交
1.背景:蒋介石内战一年呈败局 1946年6月中,由于美国利用国共谈判之机帮助 蒋介石把大批兵力运到了华东、华北和东北等地, 蒋介石悍然发动全面内战。 1947年双方攻防态势出现重大转换,解放军从 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战争局势正发生根本性变 化。 军事上的失败促进了国民政府在政治上日益走 向瓦解,国民政府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
4.蒋介石“隐退”和李宗仁的上台 1949年一月二十七日,蒋介石正式宣布隐退。李宗 仁继续寄希望于美援,但是美国已认识到国民党大 势已去,决定对华继续奉行“脱身”政策,等待“ 尘埃落定”,没有给予李宗仁全力支持。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政府迁到 广州,美国大使司徒雷登却留在了南京,没有南迁 。这是美国政府对国民党政权采取抛弃政策的明显 信号。
一.国民政府投靠美国妄图挽回败局的外交
2.蒋介石妄图获得和依赖美援,挽救败局的外交 活动: A 经济援助方面 从1947年开始,南京政府便把争取美援列为其 外交的唯一任务。 B 军事援助方面 1947-1948年间,美国多次给予南京国民政府各 类军事援助。但是大量的美国经济军事援助, 并没能拯救国民党政权的失败。
二.国民政府彻底失败及其“末路外交”
1.美蒋关系恶化 1948年,美蒋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国民党统治 的前景黯淡,使得美国的对华政策矛盾百出。为 了避免国民党统治崩溃,美国一方面用贷款和赠 款的办法帮助南京政府渡过难关。另一方面寄希 望于国民党能够按照美国意志进行政治、经济和 军事改革,包括撤换蒋介石。 1948年3月29日,第二届“国民大会”召开,美 国支持李宗仁赢得副总统一职,以牵制蒋介石。 随后蒋介石力图影响美国总统选举的努力失败, 杜鲁门蝉联总统。
二.国民政府彻底失败及其“末路外交”
2.美国开始考虑国民党政权垮台后的对华政策,积 极从中国内战脱身。 (1).1948年9月,凯南提交《重新审查与制定美国对 华政策》报告,即美国《国家安全会议第34/1号 报告》。
(2). (3). (4). (5). 美国对华实行“等待尘埃落定”政策。 美国召回驻华军事顾问团。 美国拒绝向南京政府提供新的援助。 1949年,编制出版《中美关系白皮书》。
二.国民政府彻底失败及其“末路外交”
(2)蒋介石阻扰各国承认新中国的失败 蒋介石急电驻外各使领馆呼吁各国不要承认新 中国,并派遣说客大做工作,但是其外交挣扎仍以失 败告终。同时各国还掀起了撤馆、撤领高潮。 随着蒋介石残余部队被全歼,大西南全部解放, 蒋介石在大陆22年的反动统治结束了。 南京国民政府的外交活动至此终结,新中国开始 了对外交往的新篇章。
THANK 府彻底失败及其“末路外交”
3.请求美苏英法调停及联合国干涉的失败 (1).1948年12月,剿匪总司令白崇禧致电蒋介石,主 张请美苏英出面调停与中共和谈。四国以不干涉中 国内政为由谢绝。 (2).南京政府请求四国调停失败后,又想利用联合国 的干涉挽救国民党军彻底失败的命运。
二.国民政府彻底失败及其“末路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