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岩石孔隙度的测

合集下载

岩石孔隙度测定 实验报告

岩石孔隙度测定 实验报告

岩石孔隙度测定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实验样品的体积和质量,确定样品的平均密度和孔隙度,并掌握岩石孔隙度的测定方法。

实验原理:孔隙度是指岩石中由各种类型和尺度的孔隙组成的总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

孔隙可以分为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原生孔隙是岩石形成时就具有的,次生孔隙是后期在岩石中形成的。

测定岩石孔隙度的方法通常有置换法和密度法。

本实验采用浮法测定岩石孔隙度。

浮法是利用岩石密度与测量液体密度的差异,通过浸泡法测得岩石体积与液体体积之比来求解。

实验步骤:1. 取实验样品,将其用水清洗干净,然后用干布或纸巾将其外表擦干。

2. 将样品放在秤盘上,测量其重量,并记录结果。

3. 取一个干净的容器,先将容器放在天平上,记录容器的重量。

4. 用清水将容器装至约7/8的容积。

5. 用手将装有清水的容器置于实验样品上,至少盖住实验样品的顶部。

6. 记录液体的体积。

为了减小误差,我们建议用毫升阅读浮标的容积器或移液管等专用工具测量。

记录液体体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去掉液体表面的涟漪。

7. 将容器取出,记录液体温度,并用差压计测得大气压强。

8. 计算岩石的密度和孔隙度。

岩石密度=实验样品重量/实验样品体积孔隙度=(1- 岩石平均密度/实验液体密度)×100%注意事项:1. 实验液体的温度和压强必须测量,并考虑它们对密度的影响。

实验液体的温度应在室温范围内,实验液体的密度最好与岩石密度相近。

2. 手操作时注意避免样品坠落,以免破坏样品。

3. 一定要注意记录数据时的精度,在做测量时尽量减小误差。

4. 在进行测量前,要先检查仪器是否正常运转。

实验结果及分析:本实验采用浮法测定岩石孔隙度。

最终结果如下:实验样品重量:102.50g实验液体温度:25℃大气压强:100kPa实验液体体积:250.00ml平均密度:2.67g/cm³孔隙度:17.33%通过实验测得的平均密度和孔隙度结果表明,无论是平均密度还是孔隙度都是合理的。

《岩石物理学》课程报告:岩石气体孔隙度测量

《岩石物理学》课程报告:岩石气体孔隙度测量

计算实例
4.3
误差分析
4-3 计算实例
4-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算实例
4-3 计算实例
4.1
数据处理
4.2
计算实例
4.3
误差分析
4-2 误差分析
➢显然,在测量的过程中,会引入误差的直接量有:

➢系统参数Vk和G的误差是由于标定过程的误差造成的,其大
小应根据标定公式及其标定用的测量参数
的测
量误差来计算。
➢因此,孔隙度的测量误差的计算实际上要考虑两个过程的误 差传递问题。
3 实验步骤
➢5.关样品阀,开放空阀,从样品杯中取出全部钢块,装入岩 心,如岩心未装满岩样杯,用钢块尽量把杯子装满(原则是使 其空间体积最小),然后将样品杯装在夹持器上密封。重复步
骤5,记下平衡压力p及取出的钢块体积 V钢 。
➢6.实验完毕,关样品阀,开放空阀,关高压气瓶阀门,用调 压器将压力表读数调到0,然后关闭所有阀门,取出岩样将钢 块全部放入样品杯内,装在夹持器上,实验结束。
5-2 参考文献
[1] 沈平平等,油层物理实验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5.9. [2] 何更生,油层物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11. [3] 柯式镇,岩石气体孔隙度测量不确定度分析,计量学报, 2007,28(2):177~179.
谢谢老师和各位同学!
由此可知,在体积一定,即
一定时,待测体
积只是平衡压力p的函数,所以,只要测定平衡压力p
就可以了。
1-1 方法原理
由上述测量原理可知,我们只要用同样的方法进行两次实验就可以确 定出岩样的颗粒体积。即未知室不装岩样时得到的平衡压力为 ,未知空 间体积 ,那么:

岩石的地质学实验

岩石的地质学实验

岩石的地质学实验岩石是地质学中的重要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可以对岩石的性质和形成过程进行深入研究。

地质学实验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岩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形态特征以及岩石变形和分解等。

本文将重点介绍几种常见的岩石地质学实验。

一、岩石物理性质实验1. 密度测定实验密度是岩石的一个重要物理性质,通常使用质量和体积来表示。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称量岩石样品的质量并浸入水中测定体积,然后计算出岩石的密度。

这种实验方法被称为浮法测定。

2. 孔隙度和孔隙率实验岩石的孔隙度是指岩石中的总体积中孔隙占据的部分的比例。

孔隙度和孔隙率通常可以通过测量岩石样品的饱和质量(即含水量)和干质量,然后计算出来。

这些数据对于水文地质和油气勘探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3. 磁化率实验磁化率是研究岩石磁性的重要参数。

使用磁化率仪可以测量岩石样品在外加磁场作用下的磁化率。

这种实验方法可以用于研究地磁场对岩石反应的影响,以及岩石中可能存在的磁性矿物。

二、岩石化学性质实验1. 酸蚀实验酸蚀实验可以用于确定岩石中存在的酸溶性矿物。

在实验中,可以选择一种酸性试剂(如盐酸)来与岩石样品接触,观察是否产生气泡或溶解反应,从而推断岩石中酸溶性矿物的存在。

2. 岩石溶解实验溶解实验可以用于研究岩石中的可溶性矿物。

在实验中,可以选择一种溶液(如氢氧化钠溶液)与岩石样品接触,观察是否发生溶解反应。

通过溶解实验可以确定岩石中的可溶性矿物类型以及它们的溶解特性。

3. 物理吸附实验物理吸附实验可以研究岩石表面的吸附性质。

在实验中,可以使用一种吸附剂(如活性炭)与岩石样品接触,观察吸附剂上吸附的气体分子或溶质的种类和数量。

这种实验方法对于研究岩石中的孔隙结构和孔隙表面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三、岩石形态特征实验1. 岩石显微镜观察实验显微镜观察实验可以研究岩石的显微结构和组成。

通过使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岩石中的矿物颗粒、晶体结构以及岩石中可能存在的裂缝和变形等特征。

2. 岩石薄片制备实验岩石薄片制备实验是为了进行岩石显微镜观察而进行的。

松散岩石孔隙度、持水度和给水度的测定

松散岩石孔隙度、持水度和给水度的测定

Ⅰ实验部分实验一松散岩石孔隙度、持水度和给水度的测定岩石的空隙是地下水赋存的场所和运移的通道,作为含水介质,空隙的性状严格控制着地下水的分布、埋藏和运动特征。

在孔隙水研究中,首先要对岩石的孔隙度、持水度和给水度进行实际测定,以了解岩层容水、持水和给水能力等方面的水文地质特征。

岩石的孔隙度是用以表征岩石容水性能的重要指标;岩石的持水度是用来表征岩石在重力作用下仍能保持一定水量能力的指标;岩石的给水度是表征饱水岩石在重力作用下所释出或给出水量大小的指标。

岩石的给水度是评价地下水资源量的一个重要参数,也是矿坑排水或疏干、建筑工程地基设计和施工等工作必需的一个重要水文地质参数。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加深对孔隙度、给水度和持水度概念的理解,掌握室内测定基本方法;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认真观察和记录,分析本次实验后面的相关问题,写出实验报告书。

二测定方法及原理松散岩石的孔隙度、持水度与给水度测定方法,通常有高柱仪法和加压法,前者适用于砂和亚砂;后者则用于粘土及亚粘土。

本实验为高柱仪法(图Ⅰ—1),用以下两种方法均可求得其相应参数。

(一) 直接测定水量法根据定义,只要测出装入高柱筒中干试样的体积(V干试样)、试样饱水时所用水的体积(向供水瓶内加入的水和剩余水的体积之差),即:V饱水=V加水―V剩水和在重力的作用下试样排出水的体积(V排水),则试样所保持的水体积(V持水)为:V持水=V饱水―V排水据此,就可求出相应的孔隙度(n)、图Ⅰ—1高柱仪测定装置持水度(sr)和给水度(μ)。

1—高柱筒2—橡胶管3—橡皮塞4—金属网(二) 间接测定水量法5—调流量管夹6—接水桶7—供水瓶先将干试样装入高柱筒,并测出干试样体积(V干试样),倒出干试样,并将干燥试样称量获得其总重量(W干试样)后,再装入高柱筒,并加水饱和,最后使其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由流出,直至排尽。

根据试样所排出的水量(V排水)、试样饱水时的含水率和重力作用下仍能保持的含水率与试样总重量W干试样,就可求出砂土的V持水及V饱水。

实验一 岩石孔隙度的测

实验一     岩石孔隙度的测

1 / 4实验一 岩石孔隙度的测定一.实验原理气体孔隙度仪是测量体积的一种仪器,用它可以测定岩样的骨架体积和孔隙度体积,利用气体膨胀原理,即玻义尔定律,已知体积的气体在其确定压力下向未知体积等温膨胀,膨胀后可测定最终的平衡压力。

平衡压力的大小取决于未知体积的大小,而未知体积的大小由玻义尔定律求得。

该仪器可用两种气体作为驱替介质,氮气和氦气,对于一般的砂岩可用氦气,对于较为致密的灰岩和孔隙较小的岩样可用氦气测定。

根据玻义尔定律,如图—2所示:气体的已知体积V k 与所测压力P k 下等温膨胀到未知室体积V 中,膨胀后测量最终平衡压力P ,这个平衡压力取决于未知体积量,未知体积可以用玻义尔定律求得:V k P k =VP +V k P (1) V =V k (P k −P)/P (2)对于低压真实气体,在弹性体积中作等温膨胀,考虑到器壁的压变性,忽略一些次要因素,计算由下式表示: V =V k (P k −P P)+P+P 0PG (P k −P) (3)式中:V ——未知室空间体积,cm 3V k ——已知室空间体积,cm3P k ——已知室的(原始)压力,MPa P ——平衡压力,MPaP 0——当天大气压力,MPa G ——体积的压变系数。

(一)岩样颗粒体积的测定:由上述所知,只有用同样的方法进行两次实验就可以确定出岩样的颗粒体积,即未知室不装岩样时得到的平衡压力为P 1,未知室空间体积为V 1。

V 1=V k (P k −P 1P 1)+P 1+P 0P 1G (P k −P 1) (4)未知室里装上岩样时得到的平衡压力P ,未知室的空间(包括岩心当中的空习体积)体积V 2 V 2=V k (P k −P P)+P+P 0PG (P k −P) (5)式(4)—式(5)为岩样的颗粒体积为V gV g =V 1−V 2这里应该指出的是:由于我们所用的气体空隙度仪结构设计上考虑了精度和已知室的校正问题,所以在岩样杯(未知室)中装满了不同体积的钢块,在测定P 1时应在岩样杯中装满钢块,测定P 时应从杯中取出与岩样体积相当的钢块体积,记录取出的钢块体积V 钢,所以颗粒体积为V g =V 1+V 钢−V 2 (6)(二)岩样外表体积和孔隙度的确定1、外表体积的求法:V f =HD 2π/4 (7) 式中:V f ——岩样外表体积,cm 3D ——岩样直径,cm H ——岩样高度,cm 2、孔隙度的求法根据下式就可求出岩样的空隙度Φ: Φ=1−V g /V f (8)(三)公式(3)中V k 、G 的确定其方法是在同一原始压力P k 下测定: 1、 岩样杯中装满钢块时的平衡压力P 1; 2、 从杯中取出1号钢块后的平衡压力P 2;3、 从杯中取出3号钢块(同时装入1号钢块)后的平衡压力P 3;根据公式(3)就可以知道下面三个描述性方程:V 1=V k (P k −P 1P 1)+P 1+P 0P 1G (P k −P 1) (9) V 2=V k (P k −P 2P 2)+P 2+P 0P 2G (P k −P 2) (10) V 3=V k (P k −P 3P 3)+P 3+P 0P 3G (P k −P 3) (11)由(11)—(9)式得:V 3−V 1=V k (P k P 3−P k P 1)+[(P k P 3−1)(P 3+P 0)−(Pk P 1−1)(P 1+P 0)]G (12)由(10)—(9)式得: V 2−V 1=V k (P k P 2−P k P 1)+[(P k P 2−1)(P 2+P 0)−(Pk P 1−1)(P 1+P 0)]G (13)令:A =P k P 3−P kP 1B =(P k P 3−1)(P 3+P 0)−(P kP 1−1)(P 1+P 0)C =P k P 2−P kP 1D =(P k P 2−1)(P 2+P 0)−(P kP 1−1)(P 1+P 0)有:V 3−V 1=A ∙V k +B ∙GV2−V1=C∙V k+D∙G 经整理得G=A(V2−V1)−C(V3−V1)AD−BC(14)V k=D(V3−V1)−B(V2−V1)AD−BC(15)式中(V2-V1)——第一次取出的1号钢块体积;cm3(V3-V1)——第一次取出的3号钢块体积;cm3P0——大气压力;MPa二.测量参数表三.用式(14)和(15)计算v k和G 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计算出:A=P kP3−P kP1=0.309B=(P kP3−1)(P3+P0)−(P kP1−1)(P1+P0)=0.399MpaC=P kP2−P kP1=0.069D=(P kP2−1)(P2+P0)−(P kP1−1)(P1+P0)=0.093Mpa V2−V1=V01=1.453cm33/ 4V3−V2=V03=6.401cm3因此,根据式(14)和式(15)得:G=A(V2−V1)−C(V3−V1)AD−BC =6.060 cm3Mpa⁄V k=D(V3−V1)−B(V2−V1)AD−BC=12.891 cm³四.用式(8)计算岩样孔隙度根据实验测得数据,计算出:V1=V k(P k−P1P1)+P1+P0P1G(P k−P1)=1.016 cm³V2=V k(P k−PP )+P+P0PG(P k−P)=1.254 cm³V g=V1+V钢−V2= 20.429 cm³V f=HD2π/4=24.406 cm³因此,根据式(8),得:Φ=1−V g/V f=0.163。

页岩储层孔隙度测定技术

页岩储层孔隙度测定技术

页岩储层孔隙度测定技术页岩储层孔隙度测定技术页岩储层孔隙度测定技术是评估页岩油气资源潜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储层岩石中的孔隙空间,从而确定储层的储集能力和产能。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用的页岩储层孔隙度测定技术,以步骤思维的方式进行阐述。

步骤一:准备岩心样品首先,我们需要从勘探井中取得页岩储层的岩心样品。

岩心样品需要具有代表性,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采集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样品的完整性和无损,避免对岩心样品造成二次损伤。

步骤二:岩心样品处理获得岩心样品后,需要对其进行处理,以便进行孔隙度测定。

首先,将岩心样品进行表面清洁,去除附着在样品表面的杂质和污染物。

然后,对岩心样品进行切割、磨削和抛光等处理,以获得平整的截面。

步骤三:孔隙度测定方法选择在进行孔隙度测定前,需要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

常用的孔隙度测定方法包括气体吸附法、水饱和法、压汞法等。

选择方法时,需要考虑岩石性质、孔隙结构特征和实验条件等因素。

步骤四:气体吸附法测定气体吸附法是一种常用的孔隙度测定方法。

它通过测定岩心样品对气体的吸附量来确定孔隙度。

首先,将岩心样品置于气体吸附仪中,利用高真空技术将样品中的气体吸附出来。

然后,根据吸附曲线和等温吸附方程计算出样品的孔隙度。

步骤五:水饱和法测定水饱和法是另一种常用的孔隙度测定方法。

它利用水分子在岩石孔隙中的填充性来确定孔隙度。

首先,将岩心样品浸泡在水中一段时间,使岩石孔隙充分饱和。

然后,测量样品的干重、湿重和饱和重,并根据水饱和法公式计算孔隙度。

步骤六:压汞法测定压汞法是一种常用的孔隙度测定方法,适用于测定细微孔隙的孔隙度。

它利用水银在岩石孔隙中的渗透性来测定孔隙度。

首先,将岩心样品置于压汞仪中,利用压力将水银逐渐注入样品孔隙中。

然后,根据岩石样品的体积和注入水银的体积计算孔隙度。

步骤七: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在完成孔隙度测定后,需要对测定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

根据不同的测定方法和测定数据,可以计算出不同孔隙度参数,如总孔隙度、有效孔隙度、渗透率等。

孔隙度测试实验报告

孔隙度测试实验报告

孔隙度测试实验报告引言孔隙度是岩石中所有孔隙的总体积与岩石样品总体积的比值,是评价岩石储层性质的重要参数之一。

测试孔隙度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岩石样品中的孔隙度信息,从而进一步了解岩石中的储层特性。

本实验使用氮气置换法测试了岩石样品的孔隙度,并详细记录了实验过程和结果。

实验原理氮气置换法是一种常见的测试孔隙度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氮气的特性,通过测量被测样品在氮气压力作用下的体积变化来获得孔隙度信息。

具体的原理如下:1. 孔隙度的计算公式孔隙度(φ)的计算公式为:![公式1](其中,Vv为被测样品中的孔隙体积,Vt为被测样品的总体积。

2. 氮气置换法的原理氮气置换法利用氮气的低溶解度和高渗透性,将被测样品放入封闭的测试装置中,逐渐增加氮气的压力,使氮气逐渐渗透到样品中的孔隙中。

当氮气压力达到平衡时,测量装置中的压力和体积信息,从而计算出样品的孔隙度。

实验步骤1. 实验设备与材料准备实验设备包括氮气置换仪、高压氮气源、电子天平、计时器等。

材料准备包括岩石样品、封闭测试容器等。

2. 样品制备从野外取得的岩石样品经过清洗和干燥后,切割成适当大小的块状样品,并记录样品的尺寸和质量。

3. 测试装置设置将制备好的岩石样品放置在测试装置的测试室中,完全密封。

4. 氮气置换打开高压氮气源,逐渐增加氮气的压力,直到测试装置中的压力稳定。

记录下测试装置中的压力值。

5. 测定体积和质量测量测试装置中的体积,并记录下来。

同时,使用电子天平测量岩石样品的质量。

6. 数据处理与计算根据上述测得的数据,根据公式计算孔隙度。

结果与讨论根据上述实验步骤,我们成功测试了岩石样品的孔隙度。

以下为实验结果:样品编号尺寸(cm)质量(g)压力(MPa)体积(cm^3)孔隙度(%)-1 3×4×5 15.2 1.5 22.6 15.42 2×3×4 10.5 1.2 16.8 12.53 4×4×5 20.1 1.8 27.0 17.8从实验结果来看,不同样品的孔隙度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是由于样品的不同物理结构和成分差异导致的。

实验一:岩石的孔隙度的测定

实验一:岩石的孔隙度的测定

中国石油大学油层物理实验报告实验一:岩石孔隙度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 巩固岩石孔隙度的概念,掌握其测定原理;2. 掌握空隙的的流程和操作步骤;二:实验原理据波义尔定律,在恒定温度下,岩心室体积一定,放入岩心室岩样的固体体积越小,则岩心室中气体所占体积越大,与标准室联通后吗,平衡压力越低;反之,当放入岩心室的岩样体积越大,平衡压力越大;绘制标准块的体积与平衡压力的标准曲线,测定待测岩样的平衡压力,根据标准曲线反求岩样固体体积。

按下式计算孔隙度:=100%三:实验流程与设备平衡关系式:()()1021100V V V P V P V V P s s +-=+-源放空阀 流程图(b)控制面板QKY-Ⅱ型气体孔隙度仪仪器由下列部件组成:①气源阀:供给孔隙度仪调节器低于1000kP,但供气阀开启时,调节器通过常泄,保持压力恒定。

②调节阀:将1000kP的气体压力准确的调节到指定的压力(小于1000kP)。

③供气阀:链接经调解阀调压后的气体到标准室和压力传感器。

④压力传感器:测量体系中气体压力,用来指示准确标准室中的压力,并指示体系中的平衡压力。

⑤样品阀:能使标准室的气体连接到岩心室。

⑥放空阀:使岩心室中的初始压力为大气压力,也可使平衡后岩心室与标准室的气体放入大气。

四:实验步骤1.用游标卡尺测量各个钢圆盘和岩样的直径和长度(为了便于区分,将钢圆盘从小到大编号为1、2、3、4),并记录在数据表中。

2.将2号刚圆盘放入岩心杯,并把岩心杯放入夹持器中,顺时针转动T型转柄,使之密封,打开样品阀及放空阀,确保岩心室气体为大气压力。

3.关样品阀及放空阀,开气源阀及供气阀。

调节调压阀,将标准室气体压力调至某一值,如560 kP,。

待压力稳定后,关闭供气阀,并记录标准室气体压力。

4.开样品阀,气体膨胀到岩心室,待压力稳定后,记录平衡压力。

5.打开放空阀,逆时针转动T形转柄,将岩心杯向外推出,取出刚圆盘。

6.用同样的方法将3号、4号及全部钢圆盘装入岩心杯中,重复步骤2~5,记录平衡压力。

测定岩石孔隙度的方法

测定岩石孔隙度的方法

测定岩石孔隙度的方法
测定岩石孔隙度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接触法:将岩石样品放入已知密度的液体中,测量液面的升降高度,就可以通过公式计算岩石孔隙度。

2. 吸附法:将一定数量的气体或液体在给定温度和压力下吸附在岩石孔隙中,通过测量吸附前后的重量差,计算出岩石的孔隙度。

3. 测井法:使用测井仪器测量岩石的电导率、密度、声速等参数,进而推算出岩石孔隙度。

4. 光学法:使用光学显微镜观测岩石薄片的孔隙结构,通过图像分析计算岩石的孔隙度。

以上是常用的几种测定岩石孔隙度的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定。

环刀法测孔隙度

环刀法测孔隙度

如何用环刀法测量岩石孔隙度?
在地质勘探和工程建设中,了解岩石的孔隙度非常重要。

环刀法
是一种常用的测孔隙度的方法,可以精确测量岩石的孔隙度。

本文将
详细介绍如何用环刀法测量岩石孔隙度。

首先,准备好实验器材,包括环刀、电子天平、塑料管、压力机、镜片以及计分器。

接下来,进行实验步骤如下:
1. 取一块洁净、干燥的岩石样品,用电子天平称重并记录其质量。

2. 将塑料管置于压力机上,并调节压力机的初始压力为零。

3. 将岩石样品放入塑料管中,并用镜片透视确定其位置。

4. 施加压力机的压力来压缩岩石样品,记录不同阶段的压力值并
计分。

5. 取出压缩后的岩石样品,并用电子天平重新称重。

6. 计算压缩前后岩石样品的体积变化,并计算出岩石的孔隙度。

通过这种方法测量得到的孔隙度非常精确,并可用于地质勘探和
工程设计中。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验过程中要保证岩石样品的质量、
湿度等因素的一致性,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岩石孔隙度实验报告

岩石孔隙度实验报告

中国石油大学《油层物理》实验报告实验日期: 2011.10.21 成绩:班级: 石工10-15 学号:10131504 姓名: 于秀玲 教师:同组者:实验一 岩石孔隙度测定一、实验目的1. 掌握气测孔隙度的流程和操作步骤。

2. 巩固岩石孔隙度的概念,掌握其测定原理。

二、实验原理根据玻义尔定律,在恒定温度下,岩心室一定,放入岩心杯岩样的固相(颗粒)体积越小,则岩心室中气体所占体积越大,与标准室连通后,平衡压力越低;反之,当放入岩心室内的岩样固相体积越大,平衡压力越高。

绘制标准块的体积(固相体积)与平衡压力的标准曲线,测定待测岩样平衡压力,根据标准曲线反求岩样固相体积。

按下式计算岩样孔隙度:100%f s fV V V ϕ-=⨯式中 φ—孔隙度f V —岩样外表体积s V —岩样固相体积测定岩石骨架体积可以用①气体膨胀法11221()()Po Vo Vs PV P Vo V V -+=-+②气体孔隙度仪测定岩石外形体积可以用①尺量法 ——适用于外形规则的岩石②排开汞的体积法——适用于外形不规则的岩石三.实验流程图1 实验流程图四、实验操作步骤1. 将钢圆盘从小到大编号为1、2、3、4;2. 用游标卡尺测量各个钢圆盘和岩样的直径与长度,并记录在数据表中;3. 打开样品阀及放空阀,确保岩心室气体为大气压;4. 将2号钢圆盘装入岩心杯,并把岩心杯放入夹持器中,顺时针转动T形转柄,使之密封。

5. 关样品阀及放空阀,开气源阀、供气阀,调节调压阀,将标准室压力调至某一值,如560kPa。

待压力稳定后,关闭供气阀,并记录标准室气体压力。

6. 开样品阀,气体膨胀到岩心室,待压力稳定后,记下此平衡压力。

7. 开放空阀至大气压,关样品阀,逆时针转动T形转柄一周,将岩心室向外推出,取出钢圆盘。

8. 用同样方法将3号、4号、全部(1号-4号)及两两组合的三组钢圆盘装入岩心室中,重复步骤2-5,记下平衡压力。

9. 将待测岩样装入岩心室,按上述方法测定装岩样后的平衡压力。

覆压下岩石孔隙度和渗透率测定方法

覆压下岩石孔隙度和渗透率测定方法

覆压下岩石孔隙度和渗透率测定方法
岩石孔隙度和渗透率是岩石工程中重要的参数之一,用于描述岩石的储集性能。

以下是常见的岩石孔隙度和渗透率测定方法:
1. 水饱和测定法:该方法通过浸泡岩心样品在水中,测量前后的重量差以及浸入水中的体积差,计算出孔隙度和渗透率。

2. 气体测定法:该方法使用压缩气体(如氮气)对岩心样品施加压力,测量体积变化以及压力变化,计算出孔隙度和渗透率。

3. 汞饱和法:该方法使用汞作为测量介质,将岩心样品浸泡在汞中,根据浸入汞的体积和浸透压计算出孔隙度和渗透率。

4. 核磁共振法:该方法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测量岩石样品中的孔隙度和渗透率。

5. 声波测定法:该方法利用声学技术,测量声波在岩石样品中的传播速度和衰减程度来计算孔隙度和渗透率。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测定岩石孔隙度和渗透率的方法,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岩石和实验条件。

具体选择哪种方法应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来决定。

岩石孔隙度测定方法

岩石孔隙度测定方法

岩石孔隙度测定方法
岩石孔隙度是指岩石中空隙的总体积与岩石体积的比例。

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1. 饱和法:将干燥的岩石样品浸泡在水中,使其充分饱和,然后测量其重量、体积和密度,计算出孔隙度。

2. 含气体体积法:将样品放置于高压缩气下,压缩气体可填充岩石孔隙,按体积变化量计算孔隙度。

3. 表观密度法:测量岩石样品的质量和体积,再用快速烘干方法去除孔隙中的水分和气体,计算出表观密度,从而推算岩石的孔隙度。

4. 超声波测量法:利用超声波穿过岩石样品的速度和波幅等差异,推算出孔隙度。

5. X射线透视法:将经处理后的岩石样品置于X射线透视装置中,测量X射线透过样品时的吸收程度,从而反推出样品的孔隙度。

6. 磁共振法:利用核磁共振技术,通过测量样品在外磁场作用下的共振信号,得到样品内部孔隙的信息,并计算出孔隙度。

岩石孔隙度和渗透率的测量流程

岩石孔隙度和渗透率的测量流程

岩石孔隙度和渗透率的测量流程1.首先,为了测量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率,需要准备岩芯样品和相应的实验设备。

Firstly, to measure the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of the rock, it is necessary to prepare the rock core samples and the corresponding experimental equipment.2.然后,将岩芯样品放入真空烘箱中,以去除其中的水分。

Then, the rock core sample is placed in a vacuum oven to remove the moisture.3.接着,使用气体密度计测量干燥后的岩芯样品的体积。

Next, the volume of the dried rock core sample is measured using a gas pycnometer.4.同时,使用质量秤称量干燥后的岩芯样品的质量。

At the same time, the mass of the dried rock core sample is weighed using a mass balance.5.根据体积和质量的测量结果,可以计算出岩石的孔隙度。

Based on the measurements of volume and mass, theporosity of the rock can be calculated.6.此外,通过使用压汞仪,可以测量岩芯样品的孔隙连通率。

Furthermore, the pore connectivity of the rock core sample can be measured using a mercury intrusion porosimeter.7.最后,通过在实验装置中施加压力,测量岩石的渗透率。

《油层物理》实验报告岩石孔隙度测定

《油层物理》实验报告岩石孔隙度测定

《油层物理》实验报告岩石孔隙度测定《油层物理》实验报告:岩石孔隙度测定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物理方法测定岩石样品的孔隙度,以了解岩石的孔隙特征,为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二、实验原理孔隙度是岩石中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是描述岩石储油、储气能力的重要参数。

根据实验原理,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测定岩石孔隙度:1.准备一定质量的纯砂或玻璃珠作为标准物质;2.测定标准物质的密度ρs;3.测定岩石样品的密度ρr;4.将岩石样品和标准物质浸入水中,测定它们的视密度ρrs和视密度ρrs,w;5.根据实验原理公式计算岩石孔隙度。

三、实验步骤1.准备样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岩石样品,将其破碎、研磨,确保样品表面平整、无裂纹;2.准备标准物质:选用纯砂或玻璃珠作为标准物质,确保其密度均匀、无孔隙;3.测定密度ρs:将标准物质放入比重瓶中,加水至淹没,加热至沸腾,冷却至室温后,读取比重瓶中水的质量m1,计算标准物质的体积Vs;再称取干燥的标准物质的质量ms,计算其密度ρs;4.测定岩石样品密度ρr:将岩石样品放入比重瓶中,加水至淹没,加热至沸腾,冷却至室温后,读取比重瓶中水的质量m2,计算岩石样品的体积Vr;再称取干燥的岩石样品的质量rr,计算其密度ρr;5.浸水实验:将岩石样品和标准物质分别放入广口瓶中,加水至淹没,静置24小时后,读取广口瓶中水的质量m3和m4,计算岩石样品和标准物质的视密度ρrs和视密度ρrs,w;6.计算孔隙度:根据实验原理公式计算岩石孔隙度。

四、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1.标准物质密度ρs:通过比重瓶法测得标准物质的密度为1.66 g/cm³;2.岩石样品密度ρr:通过比重瓶法测得岩石样品的密度为2.77 g/cm³;3.岩石样品视密度ρrs:通过浸水实验测得岩石样品的视密度为2.37g/cm³;4.岩石样品视密度ρrs,w:通过浸水实验测得岩石样品的视密度为1.87g/cm³;5.根据实验原理公式计算得到岩石孔隙度为37%。

孔隙度测定

孔隙度测定

中国石油大学(油层物理)实验报告实验日期: 2012.5.28 成绩:班级: 勘查09—2 学号: 09012210 姓名: 李新鹏教师: 张丽丽 同组者: 刘森实验名称:岩石孔隙度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 巩固岩石孔隙度的概念,掌握其测定原理。

2. 掌握气测孔隙度的流程与操作步骤。

二、实验原理根据波义耳定律,在恒定温度下,岩心室体积一定,放入岩心是样品的固相(颗粒)体积越小,则岩心室中气体所占体积越大,与标准是连通后,平衡压力越低;反之,当放入岩心室内的岩样固相体积越大,平衡压力越高。

绘制标准块的体积(固相体积)与平衡压力的标准曲线,测定待测岩样平衡压力,据标准曲线反求岩样固相体积。

按下式计算岩样孔隙度:%100⨯-=f sf V V V φ三、实验流程与设备(a ) 流程图(b)控制面板设备:QKY-II型气体孔隙度仪仪器部件组成:①气源阀:供给孔隙度仪调节器低于10KPa的气体。

当供气阀开启时,调节器通过常泄,使压力保持稳定。

②调节阀:将10KPa的气体准确地调节到指定压力(小于10KPa)。

③供气阀:连接经调节阀后的气体到标准室和压力传感器。

④压力传感器:测量体系中气体压力,用来只是准确标准室的压力,并指示体系的平衡压力。

⑤样品阀:能使标准室的气体连接到岩心室。

⑥放空阀:使岩心室中的初始压力为大气压,也可使平衡后的岩心室与标准室的气体放入大气。

四、实验步骤1.用有表喀尺测量各个刚圆盘和岩样的直径与长度(为了便于区分,将刚圆盘从小到大编号为1、2、3、4),并记录在数据表中。

2.浆2号刚圆盘装入岩心杯,并把岩心杯放入加持器中,顺指针转动T形转柄,使之密封。

打开样品阀及放空阀,确保岩心室气体为大气压。

3.关样品阀及放空阀,开气源阀和供气阀。

调节调压阀,将标准室气体压力调至某一值,如560kPa。

待压力稳定后,关闭供气阀,并记录标准室气体压力。

4.开样品阀,气体膨胀到岩心室,待压力稳定后,记录平衡压力。

《岩石物理学》课程报告:岩石气体孔隙度测量

《岩石物理学》课程报告:岩石气体孔隙度测量

D
pk p2
1 p2
po
pk p1
1 p1
po
V3 V1 AVk BG V2 V1 CVk DG
1-2 系统参数的标定
经过整理后得:
G A(V2 V1 ) CV3 V1
AD BC
Vk
A(V3
V1) CV2
AD BC
V1
式中: V2 V1 ----第一次取出的第一号钢块体积; V3 V1 ----第二次取出的第三号钢块体积; p1 -------杯中装满钢块时的平衡压力(MPa);
V f 为岩石外表体积 (cm3 ) ; Vg 为岩石骨架体积 (cm3 ) 。
岩石孔隙度表征单位体积岩石
孔隙体积的大小,用 表示。即孔
隙度就是指岩石孔隙体积与岩石外 表体积的比值。
测定孔隙度的大小只要测出岩 石的外表体积 V f 和岩石固相体积 Vg 及岩石的孔隙体积 V p中的两项就可 以求出。
气体孔隙仪面板图
目 录
测量方法原理 实验仪器 实验步骤 数据处理
结论及参考文献
3 实验步骤
➢1.将测量后的钢块全部装入样品杯中,并把该杯密封于夹持器 之中。 ➢2.检查所有阀门,使其都处于关闭状态。 ➢3.开高压气瓶阀门,调节减压器使气瓶出口压力为0.8MPa。 ➢4.开仪器气源阀,开供气阀,用调节器将压力调到原始压力 pk (要求在0.5~0.6MPa)。待压力稳定后关闭供气阀,并记下pk 。然后开样品阀,气体进入样品杯,压力表读数 pk 开始下降, 待压力稳定后,记下此平衡压力P1 。
目 录
测量方法原理 实验仪器 实验步骤 数据处理
结论及参考文献
4.1
数据处理
4.2
计算实例

油层物理实验

油层物理实验

3
实验二
一、实验原理
岩石气体渗透率的测定
所谓岩石的绝对渗透率就是在均质流体和多孔介质不发生任何物理化学作用, 且完全饱和岩石孔隙空间时,均质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渗透率。 考虑到储油岩的孔道较气体分子大,而吸附在颗粒表面上的一层气体较薄。因 此,用气体(空气或氮气)测定的岩石渗透率产际上就十分接近于岩石的绝对渗透 率。 在实验室中用气体测定岩石的渗透率时,通常使用如下的计算式:
V s (G 2 G 3 ) / 0
式中:G3-岩样饱和煤油后在煤油中的重量,克;Vs-岩石的总体积,厘米 2。 因此,孔隙度φ等于

Vp Vs

G2 G1 100(%) G2 G3
二、实验仪器与药品
饱和煤油法测定岩样有效孔隙度的仪器如图 1 所示。 包括 1-5×10-4 托的真空泵; 2-三通;3-缓冲瓶;4-真空容器;5-盛岩心容器;6-岩样;7-三通;8-真空压力表; 9-盛煤油瓶;10-煤油;11-通大气二通阀。
图1
饱和煤油法测定岩样有效孔隙度的装置
图 2 岩样在液体中 称重的示意图
1
除此而外,还需要万分克感量的精密分析天平一台;为吊称岩样用的细铜丝及 天平的架桥、烧杯等设备。岩样在液体中称重时如图 2 所示。
三、操作步骤
(1) 称好细铜丝重量并将岩样捆好, 再将带铜丝的岩样挂在天平钩上称得干岩 样重量 G1。在捆铜丝时,铜丝的一端将岩样捆紧,另一端留出长约 15 厘米的自由 端以便挂在天平钩上。 (2)将此岩样放入盛岩心容器 5 中,再将其放入真空容器,在真空容器的密封 磨口上涂上凡士林后,将岩样密封好。 (3)将盛煤油三角瓶 9 中装半瓶煤油(事先测定煤油的密度) ,并将瓶嘴涂上 真空脂密封。 (4)将真空三通 7 置于三面都连通的位置,将真空二通 11 关闭。 (5)检查真空泵及缓冲瓶系统是否漏气。如在抽真空时不能达到真空,则应在 各阀门及管线接头处液上少量凡士林。 (6)启动真空泵,将仪器的每一部分都抽成真空,此时真空压力表 8 应指在 760 毫米汞柱的位置。 (7)抽真空的时间取决于岩样的致密程度。对极致密岩样,需抽空 4-8 小时, 对一般砂岩,需抽空 1-2 小时。并观察煤油是否起泡,当煤油中已不再有气泡时, 此时表明煤油中已抽成真空。 (8)抽空结束后,先将三通 2 关闭,观察真空表是否有变化,如真空稳定,则 迅速将三通 7 转动,切断和缓冲瓶及真空表的联系,再打开阀门 11,由大气压将已 抽真空的煤油压入真空容器 4 中的盛岩心容器 5 内,并将岩样淹没。

岩石孔隙度的测定

岩石孔隙度的测定

中国石油大学油层物理实验报告实验日期: 成绩:班级: 学号: 姓名: 教师:同组者:实验一岩石孔隙度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测定岩石孔隙度、骨架体积及岩石外表体积的原理;(2)学会使用气体法测定岩石孔隙度。

二、实验原理气体法孔隙度测定原理是气体玻义耳定律,其原理示意图如图1-1所示。

容器阀门样品室图1-1 气体法孔隙度测定原理示意图容器中气体压力为P1,样品室压力为大气压。

打开阀门,容器与样品室连通。

压力平衡后,整个系统的压力为P2。

每次使容器中气体压力保持不变。

当样品室中放置不同体积的钢块时,连通后系统的压力不同。

可得到钢块体积与系统压力的关系曲线,称为标准曲线。

然后将样品室中的钢块换成待测岩心。

可得到连通后系统压力。

根据此压力从标准曲线上可查到对应的体积,即为岩心的骨架体积。

通过其它测量手段,可以测出岩心的视体积,从而求出岩心孔隙度φ。

三、实验仪器气体孔隙度测定仪。

如图1-2所示。

图1-2 气体孔隙度仪四、操作步骤(1)逆时针旋转气瓶阀门,打开气瓶开关(注意:打开气瓶开关前,除放空阀外,其它阀门均处于关闭状态。

(2)顺时针旋转减压阀开关,气瓶出口压力调至1MPa左右;(3)打开气源阀;(4)顺时针旋转调压阀,将压力调至0.3~0.4MPa;(5)打开供气阀,给容器供气,然后关闭供气阀。

(6)逆时针旋转样品室夹持器把手,取出样品室,装入一标准钢块(样品室有4 个标准钢块,厚度分别为1〃,1/2〃,3/8〃,1/8〃),将样品室装入夹持器,顺时针旋紧夹持器把手。

(7)关闭放空阀,打开样品阀,使容器与样品室连通。

记录钢块体积和系统压力。

(8)打开放空阀,关闭样品阀,更换钢块。

(9)重复步骤(5)~(8),得到不同钢块体积所对应的系统压力,绘制钢块体积与系统压力关系曲线。

(10)将待测岩心放入样品室,测量所对应的系统压力P x,然后从标准曲线上查出所对应的横坐标值,即为岩心的骨架体积V x。

(11)利用游标卡尺测量岩心直径和长度,计算岩心视体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4
实验一 岩石孔隙度的测定
一.实验原理
气体孔隙度仪是测量体积的一种仪器,用它可以测定岩样的骨架体积和孔隙度体积,利用气体膨胀原理,即玻义尔定律,已知体积的气体在其确定压力下向未知体积等温膨胀,膨胀后可测定最终的平衡压力。

平衡压力的大小取决于未知体积的大小,而未知体积的大小由玻义尔定律求得。

该仪器可用两种气体作为驱替介质,氮气和氦气,对于一般的砂岩可用氦气,对于较为致密的灰岩和孔隙较小的岩样可用氦气测定。

根据玻义尔定律,如图—2所示:气体的已知体积V k 与所测压力P k 下等温膨胀到未知室体积V 中,膨胀后测量最终平衡压力P ,这个平衡压力取决于未知体积量,未知体积可以用玻义尔定律求得:
V k P k =VP +V k P (1) V =V k (P k −P)/P (2)
对于低压真实气体,在弹性体积中作等温膨胀,考虑到器壁的压变性,忽略一些次要因素,计算由下式表示: V =V k (
P k −P P
)+
P+P 0P
G (P k −P) (3)
式中:V ——未知室空间体积,cm 3
V k ——已知室空间体积,cm
3
P k ——已知室的(原始)压力,MPa P ——平衡压力,MPa
P 0——当天大气压力,MPa G ——体积的压变系数。

(一)岩样颗粒体积的测定:
由上述所知,只有用同样的方法进行两次实验就可以确定出岩样的颗粒体积,即未知室不装岩样时得到的平衡压力为P 1,未知室空间体积为V 1。

V 1=V k (
P k −P 1P 1
)+
P 1+P 0P 1
G (P k −P 1) (4)
未知室里装上岩样时得到的平衡压力P ,未知室的空间(包括岩心当中的空习体积)体积V 2 V 2=V k (
P k −P P
)+
P+P 0P
G (P k −P) (5)
式(4)—式(5)为岩样的颗粒体积为V g
V g =V 1−V 2
这里应该指出的是:由于我们所用的气体空隙度仪结构设计上考虑了精度和已知室的校正问题,所以在岩样杯(未知室)中装满了不同体积的钢块,在测定P 1时应在岩样杯中装
满钢块,测定P 时应从杯中取出与岩样体积相当的钢块体积,记录取出的钢块体积V 钢,所以颗粒体积为
V g =V 1+V 钢−V 2 (6)
(二)岩样外表体积和孔隙度的确定
1、外表体积的求法:
V f =HD 2π/4 (7) 式中:
V f ——岩样外表体积,cm 3
D ——岩样直径,cm H ——岩样高度,cm 2、孔隙度的求法
根据下式就可求出岩样的空隙度Φ: Φ=1−V g /V f (8)
(三)公式(3)中V k 、G 的确定
其方法是在同一原始压力P k 下测定: 1、 岩样杯中装满钢块时的平衡压力P 1; 2、 从杯中取出1号钢块后的平衡压力P 2;
3、 从杯中取出3号钢块(同时装入1号钢块)后的平衡压力P 3;
根据公式(3)就可以知道下面三个描述性方程:
V 1=V k (
P k −P 1P 1)+P 1+P 0P 1G (P k −P 1) (9) V 2=V k (P k −P 2P 2
)+P 2+P 0P 2G (P k −P 2) (10) V 3=V k (
P k −P 3P 3
)+
P 3+P 0P 3
G (P k −P 3) (11)
由(11)—(9)式得:
V 3−V 1=V k (P k P 3
−P k P 1
)+[(P k P 3
−1)(P 3+P 0)−(P
k P 1
−1)(P 1+P 0)]G (12)
由(10)—(9)式得: V 2−V 1=V k (P k P 2

P k P 1
)+[(P k P 2
−1)(P 2+P 0)−(P
k P 1
−1)(P 1+P 0)]G (13)
令:
A =
P k P 3−P k
P 1
B =(P k P 3−1)(P 3+P 0)−(P k
P 1
−1)(P 1+P 0)
C =
P k P 2−P k
P 1
D =(P k P 2−1)(P 2+P 0)−(P k
P 1
−1)(P 1+P 0)
有:
V 3−V 1=A ∙V k +B ∙G
V2−V1=C∙V k+D∙G 经整理得
G=A(V2−V1)−C(V3−V1)
AD−BC
(14)
V k=D(V3−V1)−B(V2−V1)
AD−BC
(15)
式中
(V2-V1)——第一次取出的1号钢块体积;cm3
(V3-V1)——第一次取出的3号钢块体积;cm3
P0——大气压力;MPa
二.测量参数表
三.用式(14)和(15)计算v k和G 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计算出:
A=P k
P3−P k
P1
=0.309
B=(P k
P3−1)(P3+P0)−(P k
P1
−1)(P1+P0)=0.399Mpa
C=P k
P2−P k
P1
=0.069
D=(P k
P2−1)(P2+P0)−(P k
P1
−1)(P1+P0)=0.093Mpa V2−V1=V01=1.453cm3
3/ 4
V3−V2=V03=6.401cm3因此,根据式(14)和式(15)得:
G=A(V2−V1)−C(V3−V1)
AD−BC =6.060 cm3Mpa

V k=D(V3−V1)−B(V2−V1)
AD−BC
=12.891 cm³四.用式(8)计算岩样孔隙度
根据实验测得数据,计算出:
V1=V k(P k−P1
P1)+P1+P0
P1
G(P k−P1)=1.016 cm³
V2=V k(P k−P
P )+P+P0
P
G(P k−P)=1.254 cm³
V g=V1+V

−V2= 20.429 cm³V f=HD2π/4=24.406 cm³
因此,根据式(8),得:
Φ=1−V g/V f=0.16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