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道顶板事故及预防措施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巷道顶板事故预防措施
及时发现隐患并处理
定期进行地质勘查,了解巷道周围的地质情况,发现隐患及时处理。 安装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巷道顶板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措施。 建立健全的巡查制度,定期对巷道进行检查,发现隐患及时上报并处理。 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共同发现和处理隐患,确保安全。
根据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
支护设计应综合考虑地质条件、巷道尺寸和围岩压力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支护方案。
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监督和检测,确保支护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 的安全隐患。
对于特殊地质条件和重大工程,应进行支护施工前的模拟和试验,以验证支护设计的可 行性和可靠性。
针对巷道顶板作业的特殊性,制定 专门的安全操作规程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及时更新应急预案,确保其有效性
配备应急救援设备和人员
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并进行专业培训 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和器材 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和模拟演练 加强对应急救援队伍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开展应急演练和培训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反应速度和处置能力。 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救援技能。 建立应急救援队伍,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救援。
施工工艺不合理
巷道设计不合理
施工方法不当
施工质量差
缺乏有效的监测和维护
支护措施不当
支护措施不当:未按照规定要求进行支护,或者支护结构不牢固,导致顶板发生坍塌事故。
地质条件不良:巷道顶板存在软弱夹层、断层、裂隙等地质缺陷,或者围岩压力过大, 导致顶板失稳。
监测监控不到位:未对巷道顶板进行实时监测监控,或者监测监控设备损坏、失效,导致 不能及时发现顶板异常情况。
软岩地区:采用短进尺、弱爆破、 强支护的施工方法
《顶板管理》课件
特点
顶板管理具有系统性、专业性和复杂 性的特点,需要综合考虑地质、采矿 、安全等多方面因素,采取科学合理 的管理措施,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顶板管理的重要性
保障安全生产
顶板管理是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 部分,有效的顶板管理可以预防和减 少顶板事故的发生,保障矿工生命安 全和生产安全。
提高生产效率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对冲击地压区域进行全面检查,分析原因, 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05 顶板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01
02
03
智能化监测
利用物联网和传感器技术 ,实时监测顶板状态,提 高预警准确性和响应速度 。
智能化决策
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 术,实现顶板管理决策的 智能化,提高管理效率和 安全性。
在顶板管理中,要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职责和 权限,建立完善的责任体系和管理制度,确保采矿作业的 安全顺利进行。同时,还要加强对各级管理人员和作业人 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03 顶板管理的主要内容
顶板状况调查
顶板状况调查是顶板管理的基础,通过对工作面的顶板进行实地观察、测量和记录,了解顶板的岩性 、厚度、节理裂隙发育情况等信息,为后续的顶板分类与分级、支护设计等提供依据。
顶板支护设计
根据顶板的分类与分级结果,设计相 应的支护方案,包括支护形式、支护 参数等,以确保工作面的安全和稳定 。
常见的顶板支护形式包括木支护、金 属支架、液压支架等,具体选择应根 据工作面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顶板监测与维护
在工作面开采过程中,对顶板进行实 时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 隐患,确保工作面的安全和稳定。
对于小范围冒顶,可采用木垛、横梁等支撑物进行加固。
顶板管理具有系统性、专业性和复杂 性的特点,需要综合考虑地质、采矿 、安全等多方面因素,采取科学合理 的管理措施,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顶板管理的重要性
保障安全生产
顶板管理是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 部分,有效的顶板管理可以预防和减 少顶板事故的发生,保障矿工生命安 全和生产安全。
提高生产效率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对冲击地压区域进行全面检查,分析原因, 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05 顶板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01
02
03
智能化监测
利用物联网和传感器技术 ,实时监测顶板状态,提 高预警准确性和响应速度 。
智能化决策
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 术,实现顶板管理决策的 智能化,提高管理效率和 安全性。
在顶板管理中,要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职责和 权限,建立完善的责任体系和管理制度,确保采矿作业的 安全顺利进行。同时,还要加强对各级管理人员和作业人 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03 顶板管理的主要内容
顶板状况调查
顶板状况调查是顶板管理的基础,通过对工作面的顶板进行实地观察、测量和记录,了解顶板的岩性 、厚度、节理裂隙发育情况等信息,为后续的顶板分类与分级、支护设计等提供依据。
顶板支护设计
根据顶板的分类与分级结果,设计相 应的支护方案,包括支护形式、支护 参数等,以确保工作面的安全和稳定 。
常见的顶板支护形式包括木支护、金 属支架、液压支架等,具体选择应根 据工作面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顶板监测与维护
在工作面开采过程中,对顶板进行实 时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 隐患,确保工作面的安全和稳定。
对于小范围冒顶,可采用木垛、横梁等支撑物进行加固。
顶板事故防治及警示案例培训课件(72页)
移近速度曲线
移近量曲线
➢采动影响阶段(Ⅲ)
采动影响是由于回采工作引起围岩应力 再次重新分布而造成的。这阶段中矿压 显现也最强烈。
➢采动影响稳定阶段(Ⅳ)
这是巷道围岩经受一次采动影响后重 新进入相对稳定的阶段,故其围岩移 动特征基本上与无采掘影响阶段类似。
(四)巷道矿山压力 显现的基本规律
➢ 巷道掘进阶段(Ⅰ)
为预防这类顶板事故,应在断层两侧加设木垛加强维护,并迎着岩 块可能滑下的方向支设戗棚或戗柱。
顶板事故
矿山压力的概念
• 原岩应力:地下岩体在采动以前,由 于自重的作用在其内部引起的应力。
• 矿山压力:由于地下进行采掘活动而 在采掘空间周围的岩体中,以及在支 护物上所引起的力。
• 矿山压力显现:由于矿山压力的作用, 使围岩和各种人工支护物产生的力学 现象。
• 第一节 矿山压力显现规律及影响因素
• 顶煤运移规律及对矿压显现有显著影响。支架上方的顶煤经过了支 承压力作用发生了破碎,刚度降低,但破碎程度与顶煤强度,裂隙 分布和支承压力分布情况等有关,坚硬顶煤的运移始动点距煤壁距 离较小,累计位移量较小,顶煤的破碎效果较差,传递上覆岩层作 用的能力较强,则表现出的矿压显现明显。
• 支承压力分布区前移。放顶煤开采时,工作面前方的支承压力区距 煤壁距离较大,发生前移。对软煤而言,支承压力峰值点距煤壁距 离较硬煤的大,峰值小,分布平坦。
刀柱法
采煤作业时的顶板管理方式
缓慢下沉法
充填法
全部垮落法
矿山压力的基本概念
采矿开挖引起 的应力集中
水平原岩应力 铅垂原岩应力
矿山压力显现
顶板事故的产生
采矿岩石开挖 原岩应力重新分布
开挖空洞周边应力集中
巷道支护与顶板管理培训课件ppt
班组长培训
巷道支护与顶板管理
班组长培训
支护的作用
支护的作用在于改善围岩稳定状况 和控制围岩运动的发展速度、以维护安 全的工作空间。围岩是承受地压的主要 结构、设置人工支护只是为了改善和提 高围岩自身支持能力。围岩不仅是施载 物体、又是承载结构体、围岩承载圈和 支护体是组构巷道的统一体、是一个力 学体系、是同时承受铅垂与水平作用力 的厚壁圆筒、巷道的开掘与支护都要为 保持与改善围岩的自持能力服务。
种、其力学特性和适用条件见下表。 封闭曲线形可缩性支架的力学特性及适用条件表
序号 1
2
支架架型 圆形可缩性支架
主要力学特征
承载能力大、抗 底臌和两帮移近 量的能力大、特 别是在均压时
方环形可缩性支架 承载能力大、抗 底臌和两帮移进 量的能力大、特 别是肩压大、压
使用条件
围岩松软、移近量大、底臌和两帮 移近量较严重、在使用非封闭支架 时、围岩移近率≥30%~35%、在压 力较均匀、并在回风平巷使用时更 为有利
三、锚杆支护
班组长培训
紧固作用 压缩(组合)拱作用
三、锚杆支护 2、锚杆支护类型
班组长培训
锚杆支护类型很多、按锚杆材料分类、 有木锚杆、竹锚杆、金属锚杆、树脂锚杆、 快硬水泥锚杆。按锚杆作用方式分类、有 端部锚固型锚杆、全长胶结型锚杆、摩擦 型锚杆、长锚索法。
三、锚杆支护
班组长培训
常见的两种主要锚杆支护如下:
(4)使用锚固剂固定锚杆时、应将孔壁冲洗干净、砂浆锚杆 必须灌满填实。
(5)软岩使用锚杆支护时、必须全长锚固。
一、《煤矿安全规程》有关 巷道支护的规定
班组长培训
(6)采用人工上料喷射机喷射混凝土、砂浆时、必须采 用潮料、并使用除尘机对上料口、余气口除尘。喷射 前、必须冲洗岩帮。喷射后应有养护措施。作业人员 必须佩戴劳动保护用品。
巷道支护与顶板管理
班组长培训
支护的作用
支护的作用在于改善围岩稳定状况 和控制围岩运动的发展速度、以维护安 全的工作空间。围岩是承受地压的主要 结构、设置人工支护只是为了改善和提 高围岩自身支持能力。围岩不仅是施载 物体、又是承载结构体、围岩承载圈和 支护体是组构巷道的统一体、是一个力 学体系、是同时承受铅垂与水平作用力 的厚壁圆筒、巷道的开掘与支护都要为 保持与改善围岩的自持能力服务。
种、其力学特性和适用条件见下表。 封闭曲线形可缩性支架的力学特性及适用条件表
序号 1
2
支架架型 圆形可缩性支架
主要力学特征
承载能力大、抗 底臌和两帮移近 量的能力大、特 别是在均压时
方环形可缩性支架 承载能力大、抗 底臌和两帮移进 量的能力大、特 别是肩压大、压
使用条件
围岩松软、移近量大、底臌和两帮 移近量较严重、在使用非封闭支架 时、围岩移近率≥30%~35%、在压 力较均匀、并在回风平巷使用时更 为有利
三、锚杆支护
班组长培训
紧固作用 压缩(组合)拱作用
三、锚杆支护 2、锚杆支护类型
班组长培训
锚杆支护类型很多、按锚杆材料分类、 有木锚杆、竹锚杆、金属锚杆、树脂锚杆、 快硬水泥锚杆。按锚杆作用方式分类、有 端部锚固型锚杆、全长胶结型锚杆、摩擦 型锚杆、长锚索法。
三、锚杆支护
班组长培训
常见的两种主要锚杆支护如下:
(4)使用锚固剂固定锚杆时、应将孔壁冲洗干净、砂浆锚杆 必须灌满填实。
(5)软岩使用锚杆支护时、必须全长锚固。
一、《煤矿安全规程》有关 巷道支护的规定
班组长培训
(6)采用人工上料喷射机喷射混凝土、砂浆时、必须采 用潮料、并使用除尘机对上料口、余气口除尘。喷射 前、必须冲洗岩帮。喷射后应有养护措施。作业人员 必须佩戴劳动保护用品。
巷道顶板事故及预防措施
02
这类事故常常导致人员伤亡和财 产损失,对矿井安全生产构成严 重威胁。
巷道顶板事故的分类
地质构造的自然变化导致岩 层断裂或沉降引起的顶板事
故。
根据成因和发生场景,巷道 顶板事故可分为以下几类
02
01
03
井下采掘作业过程中,因支 护不当或支护质量不达标导
致的顶板事故。
井下爆破、地震等外力因素 引发的顶板事故。
根据调研结果,编制详细的应急预案 ,包括事故预警、应急响应、现场处 置、后期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对巷道顶板事故进行调研,评估事故 风险,确定应急预案的重点和难点。
加强应急演练
定期组织演练
定期组织针对巷道顶板事 故的应急演练,提高应急 响应能力。
演练内容全面
演练内容应包括预警、响 应、处置、后期处理等各 个环节,确保演练的全面 性和有效性。
建立健全的巷道支护施工质量 保证体系,加强施工过程中的 质量监督和验收。
推广新技术应用
积极推广应用新型支护材料和工 艺,提高支护性能和可靠性。
加强信息化技术应用,建立巷道 监测监控系统,对巷道变形和受
力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
引进先进的顶板压力预测技术, 对顶板压力进行提前预测和预警
。
增强安全教育和培训
责和务。
完善安全制度
02
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员工了解并遵守相
关规定。
加强监督检查
03
加强对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
03
巷道顶板事故的应急处理
制定应急预案
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小组
由相关部门和专家组成,负责制定针 对巷道顶板事故的应急预案。
调研与评估
这类事故常常导致人员伤亡和财 产损失,对矿井安全生产构成严 重威胁。
巷道顶板事故的分类
地质构造的自然变化导致岩 层断裂或沉降引起的顶板事
故。
根据成因和发生场景,巷道 顶板事故可分为以下几类
02
01
03
井下采掘作业过程中,因支 护不当或支护质量不达标导
致的顶板事故。
井下爆破、地震等外力因素 引发的顶板事故。
根据调研结果,编制详细的应急预案 ,包括事故预警、应急响应、现场处 置、后期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对巷道顶板事故进行调研,评估事故 风险,确定应急预案的重点和难点。
加强应急演练
定期组织演练
定期组织针对巷道顶板事 故的应急演练,提高应急 响应能力。
演练内容全面
演练内容应包括预警、响 应、处置、后期处理等各 个环节,确保演练的全面 性和有效性。
建立健全的巷道支护施工质量 保证体系,加强施工过程中的 质量监督和验收。
推广新技术应用
积极推广应用新型支护材料和工 艺,提高支护性能和可靠性。
加强信息化技术应用,建立巷道 监测监控系统,对巷道变形和受
力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
引进先进的顶板压力预测技术, 对顶板压力进行提前预测和预警
。
增强安全教育和培训
责和务。
完善安全制度
02
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员工了解并遵守相
关规定。
加强监督检查
03
加强对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
03
巷道顶板事故的应急处理
制定应急预案
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小组
由相关部门和专家组成,负责制定针 对巷道顶板事故的应急预案。
调研与评估
《顶板事故防治》课件
危害程度
人员伤亡:顶板事故可能导致矿工受伤甚至死亡 生产中断:事故发生后,生产可能被迫中断,影响正常运营 资源浪费:顶板垮落可能导致煤炭资源浪费,降低开采效率 环境污染:顶板垮落可能产生大量粉尘,对环境造成污染
Part Three
顶板事故防治的重 要性
保障矿工生命安全
顶板事故对矿工生命安全 的威胁
事故经过:在掘进过程中,由于支护不及时或支护方式不当,导致顶板岩石松动,最 终发生冒顶。
事故原因:支护不及时或支护方式不当,导致顶板岩石松动。
事故教训:加强支护管理,确保支护及时、有效,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Prt Six经验教训与总结
经验教训
事故原因分析:详细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包括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预防措施:针对事故原因,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包括技术措施和管理 措施 应急处理:介绍事故应急处理的流程和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 事故教训:该事故提醒我们,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的支护措施,确保顶板安全。同 时,采煤机司机在发现异常情况时,必须及时停机并撤离现场,确保自身安全。此外,还需要加 强员工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案例三:某煤矿局部冒顶事故
事故背景:某煤矿在进行巷道掘进工作时,发生了局部冒顶事故。
经验总结:总结本次事故处理的经验和教训,为以后的工作提供参考
总结与建议
总结:本次PPT课件介绍了顶板事故防治的相关知识,包括事故原因、预 防措施、应急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建议:针对顶板事故防治工作,建议加强现场管理,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加强技术培训,完善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措施。
展望:未来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更好地预防和处理顶板事故,提高煤矿安 全生产水平。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 的阐述观点。
巷道掘进技术及顶板管理培训课件
掘进断面的确定
确定断面求,合理确定巷道的断面尺寸 。
考虑地质因素
根据岩层分布、岩石硬度、节理 裂隙发育情况等地质因素,调整 断面设计。
炮眼布置与爆破设计
炮眼深度与间距
根据岩层性质、巷道断面和施工条件 ,合理布置炮眼深度与间距。
爆破材料选择
选用合适的炸药和雷管,确保爆破效 果和安全。
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的新思路
介绍了基于大数据和物联网的安全监控与预警系 统的应用和发展趋势,为学员提供新的安全管理 思路和工具。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案例三
某矿井采用新型支护材料的实践效 果,通过案例分析,使学员了解新 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效果。
技术发展与展望
1 2 3
巷道掘进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介绍了新型掘进设备、高效能支护材料和智能化 监测系统等发展趋势,为学员提供前瞻性的技术 视野。
顶板管理技术的创新与实践
探讨了新型顶板控制设计方法、智能化监测与预 警系统等创新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前景和实 践经验。
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
强调了掘进作业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和风险控制措施,提高学员的安 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实际应用与案例分析
案例一
某矿井在巷道掘进过程中遇到的 问题及解决方案,通过案例分析,
使学员了解实际工程中可能遇到 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案例二
某矿井顶板事故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措施,通过案例分析,使学员了解 顶板事故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02 巷道掘进技术分类
钻爆法掘进
总结词
通过钻孔、装药、爆破的方式进行岩石破碎,适用于各种地 质条件。
详细描述
钻爆法掘进是一种传统的巷道掘进方法,通过钻孔、装药、 爆破的方式将岩石破碎,然后进行出渣和支护作业。该方法 具有适应性强、成本低等优点,但施工效率相对较低,且对 围岩的扰动较大。
煤矿顶板事故防治技术课件.精品PPT
(一)回采工作面周围的矿压规律及特点
3.工作面端头
图2-8 煤层凸出角处的叠合支承压力
三、采掘工作面周围的矿压显现特点分析
(二)巷道矿压特点分析
1.受采动影响的沿走向方向的平巷
Ⅰ.巷道掘进阶段 每天移近量,从 几毫米至几十毫米,稳定期一般小 于1毫米/天
Ⅱ米Ⅲ从间./.无采天掘,采动进顶掘影影 响到底响阶报板阶段废移段采整近每前个总天几0毫服量.2米~务为0到.5期:几毫
一、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的防治
(一)顶板事故的分类
2.垮漏型冒顶
因破碎顶板没有得到有效的防护而冒落导致的冒顶, 又分为:
大面积漏垮型冒顶 局部漏冒型冒顶 工作面上下出口的局部冒顶 放顶线及其附近的局部冒顶 地质破坏带附近的局部冒顶
一、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的防治
(一)顶板事故的分类
3.推垮型冒顶
由于平行于层面方向的顶板力推倒支架而导致的冒顶, 又分为:
(二)各种顶板事故的原因分析及勘察
1. 靠近煤壁附近的局部冒顶
③防治措施 对新暴露的顶板及时支护,如图3-1、3-2、3-3所示 炮采时,炮眼布署及装药量要合理 煤层的节理方向与工作的推进方向垂直或斜交 来压期间,若煤壁片帮,要进行超前支护,减小端面距 综采时,对破碎顶板要注入粘结剂进行固化 加快工作面推进速度 采高大,煤体松软时,加设护帮装置
第二部分:矿山压力基本知识
一、开采后上覆岩层的移动特征 二、采煤工作面矿压显现的基本规律 三、采掘工作面周围的矿压显现特点分析 四、采煤工作面顶板的控制
一、开采后上覆岩层的移动特征
(一)三带的形成
1.岩层移动和破坏的影响因素 2.上覆岩层移动的破坏特征
➢ 冒落带 ➢ 裂隙带 ➢ 弯曲下沉带
一、开采后上覆岩层的移动特征
3.工作面端头
图2-8 煤层凸出角处的叠合支承压力
三、采掘工作面周围的矿压显现特点分析
(二)巷道矿压特点分析
1.受采动影响的沿走向方向的平巷
Ⅰ.巷道掘进阶段 每天移近量,从 几毫米至几十毫米,稳定期一般小 于1毫米/天
Ⅱ米Ⅲ从间./.无采天掘,采动进顶掘影影 响到底响阶报板阶段废移段采整近每前个总天几0毫服量.2米~务为0到.5期:几毫
一、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的防治
(一)顶板事故的分类
2.垮漏型冒顶
因破碎顶板没有得到有效的防护而冒落导致的冒顶, 又分为:
大面积漏垮型冒顶 局部漏冒型冒顶 工作面上下出口的局部冒顶 放顶线及其附近的局部冒顶 地质破坏带附近的局部冒顶
一、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的防治
(一)顶板事故的分类
3.推垮型冒顶
由于平行于层面方向的顶板力推倒支架而导致的冒顶, 又分为:
(二)各种顶板事故的原因分析及勘察
1. 靠近煤壁附近的局部冒顶
③防治措施 对新暴露的顶板及时支护,如图3-1、3-2、3-3所示 炮采时,炮眼布署及装药量要合理 煤层的节理方向与工作的推进方向垂直或斜交 来压期间,若煤壁片帮,要进行超前支护,减小端面距 综采时,对破碎顶板要注入粘结剂进行固化 加快工作面推进速度 采高大,煤体松软时,加设护帮装置
第二部分:矿山压力基本知识
一、开采后上覆岩层的移动特征 二、采煤工作面矿压显现的基本规律 三、采掘工作面周围的矿压显现特点分析 四、采煤工作面顶板的控制
一、开采后上覆岩层的移动特征
(一)三带的形成
1.岩层移动和破坏的影响因素 2.上覆岩层移动的破坏特征
➢ 冒落带 ➢ 裂隙带 ➢ 弯曲下沉带
一、开采后上覆岩层的移动特征
巷道顶板事故及预防措施
先进支护技术
持续研发和改进巷道顶板的支护技术,采用高强度材料,提高顶 板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减少事故发生的风险。
智能化监测系统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开发巷道顶板的智能化监测系统 ,实时监测顶板的状态变化,及时预警潜在的安全隐患。
数值模拟与仿真
通过数值模拟和仿真技术,对巷道顶板事故进行预测和分析,为预 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THANKS
感谢观看
加强施工管理: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提高施工人 员素质,确保各项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和执行。 同时,建立健全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制度,及时 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
实时监测与反馈:在巷道施工过程中,加强围岩 变形、支护结构受力等实时监测工作,及时掌握 围岩和支护结构的稳定状态,为调整施工方案和 采取应急措施提供依据。
合理的支护设计
支护类型选择
根据巷道的地质条件和用途,选择合 适的支护类型,如锚杆支护、喷射混 凝土支护、钢架支护等,确保支护结 构与围岩变形相适应。
支护参数优化
通过理论计算、数值模拟和工程类比 等手段,优化支护参数,如锚杆长度 、直径、间距等,提高支护结构的承 载能力和稳定性。
现场施工与管理
严格按设计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 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支护结构的施工质量。
自然因素:地震、暴雨 等自然灾害可能诱发巷 道顶板事故。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 示例,实际情况可能因 煤矿的具体地质、技术 和管理条件而有所不同 。在制定和实施预防措 施时,应结合实际情况 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02
巷道顶板事故的案例分析
Chapter
案例一:某煤矿巷道顶板事故分析ຫໍສະໝຸດ 010203
事故概述
巷道顶板事故及预防措施培训课件
04
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矿巷道顶板坍塌事故
事故经过
2018年6月,某矿井下一条巷道 由于顶板支护不当,发生了一起 顶板坍塌事故,造成3名矿工死亡
。
事故原因
经调查,事故主要原因是巷道顶板 支护不符合规范要求,存在安全隐 患。
经验教训
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严格落实 顶板支护安全技术措施,提高员工 安全意识。
案例二:某矿巷道顶板透水事故
01
02
03
事故经过
2019年4月,某矿井下一 条巷道在掘进过程中,突 然发生透水事故,造成5 名矿工被困。
事故原因
经调查,事故主要原因是 未及时发现前方存在的水 源,掘进过程中未采取有 效的防水措施。
经验教训
加强施工现场地质勘察, 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水 源,制定并执行有效的防 水措施。
巷道顶板事故的分类
支护不当引起的冒 落、断裂、塌陷等 ;
设计与施工不当, 如支撑间距过大、 支撑力不足等引起 的顶板事故;
根据事故原因可分 为以下几类
地质条件复杂,如 断层、破碎带、地 下水等引起的顶板 事故;
其他原因,如地震 、人为破坏等引起 的顶板事故。
巷道顶板事故的原因
巷道顶板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根据应急预案的要求,配备相应的应 急装备,包括通讯设备、应急照明、 救援工具等。
确保应急装备的可用性和可靠性,定 期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在紧急情况 下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
开展应急演练
针对巷道顶板事故开展应急演练,模拟事故发生时的场景,提高应急处置的能力 和效率。
通过演练,发现并改进预案中的不足和缺陷,不断完善应急响应机制,提高应急 处置水平。
强化顶板支护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巷道顶板事故及预防措施
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郜进海
一、前言
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煤炭仍是我国 的主要能源,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煤炭工业 协会组织有关专家预测结果:2020年煤炭 需求量将达到25.8亿吨,占一次能源消费 总量的60%以下;
随着洁净煤技术的发展,煤炭可以成为 比较高效、清洁的能源。
二、我国煤矿灾害及现状
事故起数 死亡人数
顶板 瓦斯 机电 运输 放炮 水害 火灾 其他
二、我国煤矿灾害及现状
瓦斯事故危害性最大, 2005年,事故起数占总 起数的12.52%,死亡人数占总人数的36 .56 %, 平均每起事故造成5.24人死亡;
顶板事故发生频率最高, 2005年,占事故总起 数的54.6%,死亡人数占34.66%,一次事故死亡 平均1.14人;
瓦斯与顶板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均占总数的70% 左右。
1.我国煤矿灾害事故原因
煤矿自然条件差,伴生灾害多
中国大陆是由众多小型地块多幕次汇聚形成的, 主要煤田经受了多期次、多方向、强度较大的改 造后,地质构造相当复杂,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 了高地应力、瓦斯灾害和地温等难题。
大地构造决定了煤矿地质条件复杂,井工矿 开采的生产条件增加了安全的复杂性。
凤凰山矿“8 · 5”顶板死亡事故
三、事故原因
(1)工作地点因地质向斜、背斜挤压,形成的 褶曲构造,顶板离层、破碎,压力增大,未 按规程进行支护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2 )工作现场起底、扩帮、换棚施工时,未按 施工措施要求进行,既未使用摩擦柱加强支 护,又未正确使用临时支护,且当班班长违 章指挥,工人违章作业,是造成这次事故的 主要原因。
凤凰山矿“8 · 5”顶板死亡事故
( 3)机掘三队安全管理存在重大漏洞,未将己审 批的安全技术措施认真落实,在工作面条件发生 变化时,未按要求采取针对性措施,队主要领导 直接违章指挥,也是造成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 4 )原煤生产井作为业务保安和直接管理部门, 安全意识不强,业务保安落实不到位,安全技术 措施落实存在重大漏洞,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 是造成此次事故的重要原因。
成庄矿9.1顶板事故
2、事故原因 (1)直接原因
2229掘进工作面连续掘进11m,未按 作业规程要求打注锚索(作业规程规定锚索 紧跟工作面安装,每1.6m打注一根锚索), 致使煤顶与岩层之间离层,导致煤顶整体 垮落是造成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成庄矿9.1顶板事故
(2)间接原因2 1)综掘四队干部、工人安全意识淡薄,违章指挥、
▪ ( 3 )要加强对安检队伍的管理,进一步理顺安全管
理体制,落实安检人员责任,加大现场监管力度,使 安全生产得以正规有序进行。
凤凰山矿“8 · 5”顶板死亡事故
▪ ( 4 )各级管理人员要深入现场加强对作业规程
的执行情况和各作业现场的监督检查,发现隐患 及时处理。进一步落实业务保安责任制,做到措 施到位、检查到位、责任落实到位、隐患排查到 位、重点工程把关到位。
地质构造复杂或极其复杂的煤矿占36%,属简单的占23%;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或极其复杂的煤矿占27%,属简单的占 34%;
煤层瓦斯含量高,有自然发火危险,煤尘具有爆炸性的矿井 多;
巷道呈管网式空间布置,多种致灾因素共存于同一环境,容 易发生致灾因子相互作用的耦合,形成大灾难。
三、巷道顶板事故案例分析
▪ ( l )要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牢固树立
“安全第一”的思想,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 坚决做到不安全不生产,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 增强职工自保、互保意识和能力,防止事故发生。
▪ ( 2 )要深刻吸取此次事故教训,加强安全技术管理
工作,坚决执行上级有关技术规定,根据现场实际, 及时修订、补充、完善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强 化现场技术管理,切实做到用规程去指导生产,为生 产服务,实现安全生产。
凤凰山矿“8 · 5”顶板死亡事 故
▪ ( 5 )矿山安全调度中心作为全矿的安全监督管
理部门,安全监管不到位,现场监督检查不力, 也是造成此次事故的重要原因。
▪ ( 6)矿有关领导对本矿的安全管理不善,对职
工的安全教育不够,也是造成此次事故的重要原 因。
▪ 4 防范措施
凤凰山矿“8 · 5”顶板死亡事故
违章作业,是造成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 2)综掘四队重生产、轻安全,安全管理松散,现
场管理混乱, 以包代管,削弱了安全管理,也是 造成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 3 )成庄矿安全、生产等科室业务保安责任制不落 实,干部管理作风漂浮,对生产现场长达半个月的 群体违章突击生产现象熟视无睹,未能及时发现和 制止;规程措施审批把关不严肃,现场无人监督落 实,监督机制形同虚设,是造成这起事故的重要原 因。
1.我国煤矿的灾害事故 我国是世界上煤矿灾害严重、灾害多的国家,常发 生的灾害有:
瓦斯灾害 顶板灾害 矿井火灾 水害 冲击地压 尘害 热害
二、我国煤矿灾害及现状
2. 我国煤矿灾害事故现状
煤矿灾害事故近年呈下降趋势,但事故总 数仍然偏高
2005年发生各类灾害事故3306余起,死亡 5938人,百万吨死亡率2.81,首次下降至3以下。
重特大灾害事故有显著减少,但每年仍在300 起左右
一次死亡百人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的发生频率 加快, 1981年~2005年全国煤矿发生一次死亡 百人以上特大事故11起,间隔为10年1起、5年 1起、4年1起、2年1起、1年2起、1年4起。
二、我国煤矿灾害及现状
瓦斯、顶板事故是煤矿的主要灾害 2001~2004我国煤矿事故类别
▪ ( 5 )要认真吸取此次事故教训,举一反三,开
展一次深刻的事故反思活动,针对各自工作实际, 认真开展自查自纠,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确保 安全生产。ຫໍສະໝຸດ 晋城煤业集团成庄煤矿9.1事故
(一)、晋城煤业集团成庄煤矿9.1事故: 1.事故通报
2002 年9 月1 日,成庄矿2229巷工 作面发生了重大冒顶事故,造成8 名矿 工遇难,直接经济损失71. 04 万元。
凤凰山矿“8 · 5”顶板死亡事故
一、基本情况
凤凰山矿机掘三队施工的95311工作面进风巷 设计走向长度1400m ,当掘进至1198m时,工作 面出现了因向斜、背斜挤压造成的无煤区。
二、事故经过
二00二年八月五日早班,大约上午9 :30 时分, 因顶板离层突然来压,由于支护不力,致使所回棚 及向里两架棚全部垮落,将在此处工作的赵双坤、 李永雷埋住,窒息死亡。
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郜进海
一、前言
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煤炭仍是我国 的主要能源,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煤炭工业 协会组织有关专家预测结果:2020年煤炭 需求量将达到25.8亿吨,占一次能源消费 总量的60%以下;
随着洁净煤技术的发展,煤炭可以成为 比较高效、清洁的能源。
二、我国煤矿灾害及现状
事故起数 死亡人数
顶板 瓦斯 机电 运输 放炮 水害 火灾 其他
二、我国煤矿灾害及现状
瓦斯事故危害性最大, 2005年,事故起数占总 起数的12.52%,死亡人数占总人数的36 .56 %, 平均每起事故造成5.24人死亡;
顶板事故发生频率最高, 2005年,占事故总起 数的54.6%,死亡人数占34.66%,一次事故死亡 平均1.14人;
瓦斯与顶板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均占总数的70% 左右。
1.我国煤矿灾害事故原因
煤矿自然条件差,伴生灾害多
中国大陆是由众多小型地块多幕次汇聚形成的, 主要煤田经受了多期次、多方向、强度较大的改 造后,地质构造相当复杂,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 了高地应力、瓦斯灾害和地温等难题。
大地构造决定了煤矿地质条件复杂,井工矿 开采的生产条件增加了安全的复杂性。
凤凰山矿“8 · 5”顶板死亡事故
三、事故原因
(1)工作地点因地质向斜、背斜挤压,形成的 褶曲构造,顶板离层、破碎,压力增大,未 按规程进行支护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2 )工作现场起底、扩帮、换棚施工时,未按 施工措施要求进行,既未使用摩擦柱加强支 护,又未正确使用临时支护,且当班班长违 章指挥,工人违章作业,是造成这次事故的 主要原因。
凤凰山矿“8 · 5”顶板死亡事故
( 3)机掘三队安全管理存在重大漏洞,未将己审 批的安全技术措施认真落实,在工作面条件发生 变化时,未按要求采取针对性措施,队主要领导 直接违章指挥,也是造成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 4 )原煤生产井作为业务保安和直接管理部门, 安全意识不强,业务保安落实不到位,安全技术 措施落实存在重大漏洞,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 是造成此次事故的重要原因。
成庄矿9.1顶板事故
2、事故原因 (1)直接原因
2229掘进工作面连续掘进11m,未按 作业规程要求打注锚索(作业规程规定锚索 紧跟工作面安装,每1.6m打注一根锚索), 致使煤顶与岩层之间离层,导致煤顶整体 垮落是造成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成庄矿9.1顶板事故
(2)间接原因2 1)综掘四队干部、工人安全意识淡薄,违章指挥、
▪ ( 3 )要加强对安检队伍的管理,进一步理顺安全管
理体制,落实安检人员责任,加大现场监管力度,使 安全生产得以正规有序进行。
凤凰山矿“8 · 5”顶板死亡事故
▪ ( 4 )各级管理人员要深入现场加强对作业规程
的执行情况和各作业现场的监督检查,发现隐患 及时处理。进一步落实业务保安责任制,做到措 施到位、检查到位、责任落实到位、隐患排查到 位、重点工程把关到位。
地质构造复杂或极其复杂的煤矿占36%,属简单的占23%;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或极其复杂的煤矿占27%,属简单的占 34%;
煤层瓦斯含量高,有自然发火危险,煤尘具有爆炸性的矿井 多;
巷道呈管网式空间布置,多种致灾因素共存于同一环境,容 易发生致灾因子相互作用的耦合,形成大灾难。
三、巷道顶板事故案例分析
▪ ( l )要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牢固树立
“安全第一”的思想,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 坚决做到不安全不生产,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 增强职工自保、互保意识和能力,防止事故发生。
▪ ( 2 )要深刻吸取此次事故教训,加强安全技术管理
工作,坚决执行上级有关技术规定,根据现场实际, 及时修订、补充、完善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强 化现场技术管理,切实做到用规程去指导生产,为生 产服务,实现安全生产。
凤凰山矿“8 · 5”顶板死亡事 故
▪ ( 5 )矿山安全调度中心作为全矿的安全监督管
理部门,安全监管不到位,现场监督检查不力, 也是造成此次事故的重要原因。
▪ ( 6)矿有关领导对本矿的安全管理不善,对职
工的安全教育不够,也是造成此次事故的重要原 因。
▪ 4 防范措施
凤凰山矿“8 · 5”顶板死亡事故
违章作业,是造成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 2)综掘四队重生产、轻安全,安全管理松散,现
场管理混乱, 以包代管,削弱了安全管理,也是 造成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 3 )成庄矿安全、生产等科室业务保安责任制不落 实,干部管理作风漂浮,对生产现场长达半个月的 群体违章突击生产现象熟视无睹,未能及时发现和 制止;规程措施审批把关不严肃,现场无人监督落 实,监督机制形同虚设,是造成这起事故的重要原 因。
1.我国煤矿的灾害事故 我国是世界上煤矿灾害严重、灾害多的国家,常发 生的灾害有:
瓦斯灾害 顶板灾害 矿井火灾 水害 冲击地压 尘害 热害
二、我国煤矿灾害及现状
2. 我国煤矿灾害事故现状
煤矿灾害事故近年呈下降趋势,但事故总 数仍然偏高
2005年发生各类灾害事故3306余起,死亡 5938人,百万吨死亡率2.81,首次下降至3以下。
重特大灾害事故有显著减少,但每年仍在300 起左右
一次死亡百人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的发生频率 加快, 1981年~2005年全国煤矿发生一次死亡 百人以上特大事故11起,间隔为10年1起、5年 1起、4年1起、2年1起、1年2起、1年4起。
二、我国煤矿灾害及现状
瓦斯、顶板事故是煤矿的主要灾害 2001~2004我国煤矿事故类别
▪ ( 5 )要认真吸取此次事故教训,举一反三,开
展一次深刻的事故反思活动,针对各自工作实际, 认真开展自查自纠,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确保 安全生产。ຫໍສະໝຸດ 晋城煤业集团成庄煤矿9.1事故
(一)、晋城煤业集团成庄煤矿9.1事故: 1.事故通报
2002 年9 月1 日,成庄矿2229巷工 作面发生了重大冒顶事故,造成8 名矿 工遇难,直接经济损失71. 04 万元。
凤凰山矿“8 · 5”顶板死亡事故
一、基本情况
凤凰山矿机掘三队施工的95311工作面进风巷 设计走向长度1400m ,当掘进至1198m时,工作 面出现了因向斜、背斜挤压造成的无煤区。
二、事故经过
二00二年八月五日早班,大约上午9 :30 时分, 因顶板离层突然来压,由于支护不力,致使所回棚 及向里两架棚全部垮落,将在此处工作的赵双坤、 李永雷埋住,窒息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