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两国高校学分制的比较与思考_万群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泰两国高校学分制的比较与思考

[ 摘
*

欧玉松
杨轶浠
四川成都 610106 )
( 成都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四川省泰国研究中心
要] 文章根据不同国情及校情的具体特征, 通过对中泰两国学分制模式多样化的比较与思考, 反映出学分制模式
研究泰国的学分制教学管理模 对当前我国高等学校国际化发展的影响 。通过对比成都大学与清迈大学学分制模式的异同, 式, 借鉴泰国的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 对于推进我国的创新性素质教育 、 完善我国的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 、 改革教学方法与教 学模式、 建立以学生为主的课程质量评估系统起到一定的作用 。 [ 关键词] 中国教育; 泰国教育; 高校国际化; 高校学分制; 教学管理; 课程质量评估 [ 中图分类号] G648. 9 [ 文献标志码] A [ 文章编号] 1674 - 6120 ( 2014 ) 10 - 0061 - 05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第 10 期 2014 年 10 月
教育与教学研究
No. 10 Oct. 2014
课语言为英语。获得学位的最低学分要求是 131 学 分。课程设置中明确指出了学生毕业后的发展方向, 可以是: ( 1) 软件工程的程序员; ( 2 ) 系统分析人员和 设计师; ( 3) 软件测试人员; ( 4 ) 软件企业家; ( 5 ) 信息 技术顾问。在课程开发计划中, 明确指出为了培养出 学校将根据国际课程 适应社会日益更新的技术人才, 发展的标准和现代软件技术的更新来不断地跟进和 评估现有的课程; 并做到 80% 的课程授课教师为毕 业五年的博士, 同时积极与国外其他大学进一步进行 深入合作研究, 以期课程的国际化发展。 ( 二) 清迈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学分制情况 学校采用学分制管理教学时间。学时与学分的 每周不少于 1 课 对应关系如下: ( 1 ) 常规教学课程, 学期总课时不得少于 15 课时, 该课程计 1 学分; 时, ( 2 ) 实验课课程每周至少 2 - 3 课时, 学期总课时不 得少于 30 - 45 课时, 该课程计 1 学分; ( 3 ) 社会实 践课程每周不少于 3 - 6 课时, 学期总课时不得少于 45 - 90 课时, 计 1 学分; ( 4 ) 项目或毕业设计总课时 不少于 45 - 90 , 计 1 学分; ( 5 ) 如果无法满足以上情 学校有权适当调整学分比例。 况, ( 三) 清迈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学分转换模式 如是从其他大学或机构转换学分到清迈大学 , 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 1 ) 转换课程必须获得相关学 院或相关系部批准; ( 2 ) 所转移课程需与学生所学 课程相关或相同; ( 3 ) 学生在该课程所获得的成绩 需在 C 以上, 该课程的学分才被认可; ( 4 ) 如果学生 是自学该课程或者学习来自非正式的教育机构 , 学 分的获得可以通过学院组织的考试、 国家统考或者 社会实践获得。 — —以成都大 四、 中国实施学分制的基本情况— 学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 一) 成都大学软件工程专业课程计划 成都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本科计划为学制 4 年, 实行弹性学制, 学习期限可控制在 3 - 8 年。核心课 程为: 高等数学、 数据结构与算法、 计算机组成原理、 Java 数据库原理、 计算机网络、 面对对象程序设计、 Web 程序设计、 软件工程、 操作系统原理、 软件测试 方法与技术、 软件项目管理。 授课语言为中文。 获 得学位的最低学分要求是 166 学分。成都大学软件 工程专业本科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 、 智、 体全面发展 的, 具备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 , 掌握计算机 科学与技术基础理论、 软件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及 应用知识, 具有软件开发能力以及软件开发实践的 初步经验和项目组织的基本能力 , 能在金融机构、 行
通过强化基础课通选的意识, 涉猎不同领域, 就是为 了能保证学生在高等教育的头 1 - 2 年通过不同的 系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 接触到来自各领域的不一 样的思想、 方法和观念。典型例子如 Yale University 的文理学院实行的分块选修, 使得选修专业课程的 且分块选修放开的 学分低于通选的基础课的学分, 自由度非常大。 通过研究可以看到, 美国高等学校实行的学分 制模式有以下主要特征: ( 1 ) 学生可以比较灵活地 选择专业领域和系科; ( 2 ) 人文社会科学的课程 ( 比 例占 20% 左右) 被重视; ( 3 ) 美国部分大学的教学计 划中未列入实践课程; ( 4 ) 基础教育科目, 文科、 理 工科等科目互相联系、 互相渗透, 不仅如此, 还制 科、 定了专门的计划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培养 。 二、 改革开放后中国学分制的历程与现状 1978 年以来, 我国逐渐开始对高校实行恢复学 分制的试点和探索。尽管各大高校在具体执行过程 差别也非常大, 但大家都不懈 中遇到的情况不一样, 努力地探索更科学有效的学分制 。中国的学分制正 逐步 是在各大高校众多的内外因素的互相影响下 , 演变成目前差异性和同一性共存的多种学分制模 式。比较国外的学分制, 中国高校实行的学分制较 不同点在于: 中国高校更强调学 接近日本的学分制, 年的特点, 如教学进程按学期及学年的安排进行 ; 中 国高校更重视对马列主义理论的学习和政治方面的 教育; 中国大部分高校的专业课程所占比例过大 , 而 选修课所占比例远远低于美国及日本; 所修总学时 却远远高于美国和日本; 中国高校在高级专业人才 培养的同时更重视拓宽学习基础科目; 对于学生想 转学、 转系、 转专业等方面都十分苛刻地控制数量; 高校学生修满习得规定的学分就能获得毕业文凭 , 但学位却不见得能获得。鉴于中国高校之间的办学 办学理念等差别很大, 因而中国在实行学分制 资源、 也就造成无法按 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不同的模式, 照某种统一的标准予以分类。 基于成都大学与泰国各高校国际教育交流合作 以下将详细分析泰国和中国各自实施学 项目居多, 分制的基本情况。 — —以清迈大 三、 泰国实施学分制的基本情况— 学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 一) 清迈大学软件工程专业课程计划 泰国清迈大学软件工程 专 业 本 科 计 划 学 制 4 年, 核心课程为: 软件工程、 软件需求、 软件设计、 软 件开发、 基于组件的软件开发、 嵌入式系统开发。授
· 61·
第 10 期 2014 年 10 月


欧玉松
杨轶浠: 中泰两国高校学分制的比较与思考
No. 10 Oct. 2014
学生还能根据自身特点自由地进行学习时间的安 排, 自主地进行学习进度的调整, 这正符合了我国教 育中因材施教的基本理念, 也使文理相互渗透变得 更可行, 从而实现多样化人才的培养。 学分制在一 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追求多样化、 个性化教育的需 也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得到了提高 。 求, 1918 年北京大学开始实行 “选科制 ” , 也意味着 学分制在我国的开始。 之后历经三十年的发展, 我 国所有的高校几乎都实行了学分制 。在这个发展过 程中, 由于 1952 年的院系调整, 使得大多数高等院 1978 年学分制再次运 校采用了学年制代替学分制, 用于高校教学管理中, 一直到 20 世纪 90 年代, 在全 从而出现了四次学分制高潮, 国范围内推广学分制, 逐步形成计划学分制、 自由选课学分制、 学分收费 制、 学年学分制、 复合学分制、 全面加权学分制、 完全 学分制、 特区学分制、 弹性学分制、 绩点学分制等一 系列学分制。进入 21 世纪后, 我国高校的学分制度 我国高校进 更进一步向纵深方向发展。 迄今为止, 行了一系列学分制改革, 围绕改革对学分转移、 学分 学分银行多个管理制度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 互认、 讨论研究和科学实践, 成功地将学分与学生的专业 课程、 学习方式相联系, 学分制改革呈现跨区域、 联 也迎来了学分制改革的第五次高潮 。 校改革的形势, ( 三) 美国高校的学分制的模式与特点 世界上不少国家对学分制系统进行了积极的探 索实践, 其中较为成功并产生了较大影响的有美国 学分政策、 欧洲学分系统、 澳大利亚资格框架、 韩国 “学分银行” 体系等。文章以美国为例: 在美国, 绝大多数的高校实行学分制的做法具 体而言不尽相同, 其共同的特点是: ( 1 ) 大学的学分 一般为 120 - 140 个学分, 主修科目占据 35 - 45 个 学分; ( 2 ) 学生的学习时限为 3 - 4 年, 期间完成学 位所需学分。 美国的高等学校在选课的形式上也是各种各样 的, 归纳后大致为四类情况: 第一类实行的是初期全 开放选修学分制, 也叫选修自由制, 这种学分制规定 其他科目为选修课。 第 必修课为英语和现代外语, 二类实行半开放式选修制, 一般是在一些工学院里 推行, 选修课所占比例为 20% 至 40% 。第三类实行 主修加辅修制, 例如 California University 的各个专 业的课程 安 排 中, 本专业课程即主修课的比例为 70% 至 75% , 而公共课、 其他专业课即辅修课的比 例为 25% 至 30% 。第四类实行分组分阶段选修, 坚 持基础课程的通选与专业课两手抓, 低年级的学生 · 62·
DOI:10.13627/j.cnki.cdjy.2014.10.016
高等院校走向国际化在当今世界已被列为各国 高等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和重大战略主题, 国际化已 成为高校发展探索过程中的一个热点话题。可以肯 定的是, 国际化对于我国高校提升开放办学的品质、 提高高级人才的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 义。当前, 中国大多数高校学生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到 国外的合作大学学习的数量日益增长, 也正体现出不 。 断推进高校国际化的成效 而同时带来的一个新问 题是, 学生在国外大学所获得的学分如何才能更科 学、 合理、 准确地转换为中国高校的学分并顺利毕业 和取得学位? 这将成为在当前国际化推动下教育管 理工作中高校管理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 本文重点将国内的学分制模式与国外进行比较 研究, 以解决国际化教学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学 分转换机制直接影响高校国际化两个方面的进程: 一 是学生留学归来后能否顺利完成国内学业, 二是学生 到国外交流学习后能否实现预期效果。不仅如此, 学 分转换体系是联系各大院校交流专业培养之间的纽 带, 在推进教学走向国际化和加快促进各大院校之间 学生流动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 如何逐步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学分转换机制已成为 我国逐步开放高等教育和走向国际化的重要制度基 础, 也成为我国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亟需解决的难点 之一。因此, 建立一套科学的、 规范的、 可行性强的学 分转换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学分制的沿革及发展
* 基金项目:四川省泰国研究中心 2013 年度项目 “中泰高等教育国际化比较研究 ” ( 编号:13SPITS16 ) 。 【作者简介】 万 群( 1975 —) , 女, 成都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教师, 硕士。研究方向: 教育管理。 欧玉松( 1975 —) , 男, 成都大学国际与合作交流处处长, 硕士。研究方向: 教育管理。
【收稿日期】 2014 - 07 - 08
( 一) 学分制的概念 学分制是一种以选课为核心、 教师指导为辅助 的教育模式, 它是通过绩点和学分衡量学生学习质 量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 具体而言, 学分制以选课 制为基础, 以学分为计量单位, 以此规定和计算学生 的学习量、 学习进程, 它以量化分值的方式记录学生 在相应课程领域的成长经历以及所达到的发展程 度。1 个学分大致等同于一个学生在课堂或实验室 从事 1 小时学术工作并且持续一个学期的量 。 学分制普遍实行的是完全学分制, 它的主要特 不确定学制, 也 征是一味强调毕业所需的最低学分 , 未明确地规定修学年限, 且教学计划不统一, 自由尺 度非常大。 ( 二) 学分制的出现与发展 1810 年, Berlin University 的选课制度中开始出 “学分制” 。1872 年, 现 学分制作为教学管理制度出 现在 Harvard University。 研究表明, 高等教育发展 到一定的阶段必然会出现学分制, 学分制的出现也 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社会的 进步。18 世纪末, 不断出现的新兴学科、 迅速发展 的科学技术、 越来越细的社会分工和专业分工使得 统一设置的课程和教学模式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 学分制在这一时期的出现, 不仅能提供丰富的课程类 别和学习计划, 还可以让学生依据自身的学习能力、 兴趣爱好和经济条件选择相应的专业和课程, 这使 得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得到了极大的促进; 不仅如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