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长歌行》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最新】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长歌行-word范文模板 (1页)

【最新】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长歌行-word范文模板 (1页)

【最新】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长歌行-word范文模板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长歌行
《长歌行》是北宋文人郭茂倩编纂的《乐府诗集》中的一首五言古诗,是劝诫
世人惜时奋进的名篇。

长歌行(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昆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总结:作者借百川归海、一去不回来比喻韶光之匆匆易逝,感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

长歌行古诗解释

长歌行古诗解释

长歌行古诗解释
【诗句解释】:
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重点注释】:
1 长歌行:汉乐府曲题。

这首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

2 葵:“葵”作为蔬菜名,指中国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

3 朝露:清晨的露水。

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4 阳春句:阳是温和。

阳春是露水和阳光都充足的时候,露水和阳光都是植物所需要的,都是大自然的恩惠,即所谓的”德泽“。

布:布施,给予。

德泽:恩惠。

5 秋节:秋季。

6 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华(huā):同“花”。

【简析】:
此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

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

《长歌行》古诗意思解释

《长歌行》古诗意思解释

《长歌行》古诗意思解释《长歌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通过描绘边塞戍边的守军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困境中坚守的赞颂和对士兵们的关爱之情。

这首诗意味深长,下面对《长歌行》的意思进行解释和分析。

《长歌行》一共有31个小节,刻画了在戍楼上曲折幽长的长夜中,守军们坚守边塞的艰辛和孤独。

诗中,白居易通过描绘每一个小节中的细节,给读者展现了无穷的辽阔和一片无尽的黑暗,使读者能感受到边塞守军的孤独和身心的疲惫。

诗中的“长夜”,既是形容夜晚的长度,也是隐喻戍边守军的辛苦。

诗人用士兵们展示对待生死的态度,采用“百战百胜死而不亡”等词句,让人们感受到戍卒们英勇顽强的精神。

《长歌行》还描绘了戍楼顶部的景象,其中包括明月和繁星,这些都是白居易用以表达戍边守军坚守的毅力和意志:不愿轻易放弃,宁愿守护边疆。

在《长歌行》的结尾部分,诗人给予了戍楼上士兵们以慰藉,并表达了对他们英勇不屈的深深敬佩之情。

诗人用“他年依旧凉风里”这句诗意翻译了苦难也会过去,但他们的忠诚和坚持将永远铭记在歌中。

白居易在诗中既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音乐的律动表达了自己对戍边军民的钦佩之情,同时也传达出对战争的拷问和诗人对和平的向往。

这首诗因其真实再现了军人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关怀和对坚守的赞颂,被誉为中国古代军旅史上的经典之作。

总之,《长歌行》是一首通过边塞军民生活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困境中坚守的钦佩和赞颂之情的诗歌。

通过细致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白居易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孤独和辛劳的边塞世界,让人们感受到了军人们的英勇和坚韧。

这首诗意味深长,不仅仅是一首歌颂军人的作品,更是对和平的追求和对困境中的人们的关注。

长歌行古诗意思解释

长歌行古诗意思解释

长歌行古诗意思解释背景介绍《长歌行》是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之一,出自南朝宋代文学家陈陶之手。

该诗以宏大的视角和雄浑的笔调,展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背景、人民苦难和英雄壮志。

本文将从文中所表达的主题、情感以及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深刻描绘等方面对《长歌行》的意思进行解释。

主题解读《长歌行》以唱古板调的形式讲述了中国古代黄河流域的农民起义故事,揭示了人民的苦难和对抗压迫的壮志。

诗中主题鲜明,主旨明确,以歌颂农民起义的英雄事迹为主线,展示了人民的坚韧和不屈精神。

这是一首激励人心的史诗,通过描绘人民奋起反抗的壮举,表达了对自由、公平和正义的追求。

情感倾诉《长歌行》以雄浑激昂的情感表达,情感直接地以深嗟其歌辽而代言者自己的悲壮心情。

人民在诗中是英雄般的存在,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和压迫,他们都能以乐观的情绪和坚强的意志坚守自己的信仰。

在这首诗中,作者充满对于人民的关怀和爱护之情,从中流露出他对于社会变革和人民解放的希望。

社会描绘《长歌行》通过对古代社会的描绘,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

诗中揭示了农民的劳苦生活,他们被迫种田、交租、交税,生活艰辛,生计几乎被剥夺。

诗人以文字描绘了当时土地贫瘠、庄稼几乎无法生长的情景。

这些描述凸显了当时社会阶级和贫富差距的矛盾,也反映了农民起义的必然性。

英雄壮志在《长歌行》中,农民起义的英雄壮志被描绘得淋漓尽致。

面对苦难和逆境,人民并没有放弃,而是奋起反抗,寻求自由和解放。

他们不畏艰辛,奋发图强,用无声的努力和顽强的毅力谋求反抗和改变。

通过描绘这些英雄人物的形象,诗人向读者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唤起人们对正义与自由的追求。

结语《长歌行》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精华之作,通过宏大的视角和雄浑的笔调,娓娓道来了古代社会的历史背景、人民的苦难和英雄壮志。

这首诗以乐观向上的情感和雄浑激昂的语言,向读者展示了中国古代社会中人民对抗苦难、追求自由和正义的伟大努力。

《长歌行》仍然深深地影响着后世的文学作品,它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长歌行》原文及注释

《长歌行》原文及注释

《长歌行》原文及注释《长歌行》是一首中国古典诗歌,属于汉乐府诗,是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的名篇。

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整理的:《长歌行》原文及注释,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长歌行》原文及注释长歌行两汉:佚名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译文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注释长歌行:汉乐府曲题。

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

葵:“葵”作为蔬菜名,指中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

《诗经·豳风·七月》:“七月亨葵及菽。

”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葵菜古人种为常食,今之种者颇鲜。

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

大叶小花,花紫黄色,其最小者名鸭脚葵。

其实大如指顶,皮薄而扁,实内子轻虚如榆荚仁。

”此诗“青青园中葵”即指此。

朝露:清晨的露水。

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阳春“句:阳是温和。

阳春是露水和阳光都充足的时候,露水和阳光都是植物所需要的,都是大自然的恩惠,即所谓的”德泽“。

布:布施,给予。

德泽:恩惠。

秋节:秋季。

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华(huā):同“花”。

衰:一说读“cuī”,因为古时候没有“shuāi”这个音;一说读shuāi,根据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汉语》,除了普通话的规范发音之外,任何其他的朗读法都是不可取的。

百川:大河流。

少壮:年轻力壮,指青少年时代。

老大:指年老了,老年。

徒:白白地。

赏析此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

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

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

“青青”喻其生长茂盛。

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

《长歌行》古诗意思解释

《长歌行》古诗意思解释

《长歌行》古诗意思解释《长歌行》古诗意思解释1长歌行作者: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译文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注释⑴长歌行:汉乐府曲题。

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

⑵葵:“葵”作为蔬菜名,指中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

《诗经·豳风·七月》:“七月亨葵及菽。

”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葵菜古人种为常食,今之种者颇鲜。

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

大叶小花,花紫黄色,其最小者名鸭脚葵。

其实大如指顶,皮薄而扁,实内子轻虚如榆荚仁。

”此诗“青青园中葵”即指此。

⑶朝露:清晨的露水。

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⑷”阳春“句:阳是温和。

阳春是露水和阳光充足的时候,露水和阳光都是植物需要的,是大自然的恩惠,即是所谓的”德泽“。

布:布施,给予。

德泽:恩惠。

⑸秋节:秋季。

⑹焜黄:比喻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⑺百川:大河流。

⑻少壮:年轻力壮,指青少年时代。

⑼老大:指的是年老了,老年。

徒:白白地。

《长歌行》古诗意思解释2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古诗赏析: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

本诗托物起兴,通过清晨葵菜上晶莹的露珠太阳出来就会被晒干,春天的繁华美景到了秋天就会衰败凋零,千万条江河东流到海一去不返等大自然中万事万物的变化规律,说明时节变换得很快,光阴不再,年华易逝,因而劝导人们要珍惜少年时代,发奋努力,使自己有所作为。

全诗采用比兴等手法,借物喻理,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长歌行汉乐府古诗解释

长歌行汉乐府古诗解释

长歌行汉乐府古诗解释《长歌行》是汉乐府中的一首诗,属《相和歌辞》,是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的诗篇。

此诗主要是说时节变换得很快,光阴一去不返,因而劝人要珍惜青年时代,发奋努力,使自己有所作为。

全诗以景寄情,由情入理,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人生哲理,寄寓于朝露易干、秋来叶落、百川东去等鲜明形象中,借助朝露易晞、花叶秋落、流水东去不归来,发出了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浩叹,鼓励人们紧紧抓住随时间飞逝的生命,奋发努力趁少壮年华有所作为。

1.原文长歌行⑴青青园中葵⑵,朝露待日晞⑶。

阳春布德泽⑷,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⑸,焜黄华叶衰⑹。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⑺?少壮不努力⑻,老大徒伤悲⑼。

2.注释⑴长歌行:汉乐府曲题,《相和歌·平调曲》,可以长声歌唱。

⑵葵:蔬菜名。

《诗经·豳风·七月》:“七月亨葵及菽。

”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葵菜古人种为常食,今之种者颇鲜。

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

大叶小花,花紫黄色,其最小者名鸭脚葵。

其实大如指顶,皮薄而扁,实内子轻虚如榆荚仁。

”此诗“青青园中葵”即指此。

⑶朝露:清晨的露水。

晞(xī):干燥,晒干。

⑷”阳春“句:阳春是露水和阳光都充足的时候,露水和阳光都是植物所需要的,都是大自然的恩惠,即所谓的”德泽“。

阳,温和。

布,布施,给予。

德泽,恩惠。

⑸秋节至:秋天到来。

⑹焜(kūn)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华(huā):同“花”。

衰:一说读“cuī”,因为古时候没有“shuāi”这个音;一说读“shu āi”,根据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汉语》,除了普通话的规范发音之外,任何其他的朗读法都是不可取的。

⑺“百川”二句:以河中流水比喻光阴和人的年龄,都是一去不返。

⑻少壮:年轻力壮,指青少年时代。

⑼老大:指年老了,老年。

徒:白白地。

3.译文青青的菜园啊绿葵儿青青,清晨的露珠啊要在阳光下消失。

和煦的春光啊普遍赐给了恩泽,大地上的万物啊都焕发出了蓬勃生机。

《长歌行》汉乐府诗歌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长歌行》汉乐府诗歌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长歌行》汉乐府诗歌原文注释翻译赏析《长歌行》汉乐府诗歌原文注释翻译赏析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诗歌吧,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

诗歌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长歌行》汉乐府诗歌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长歌行》汉乐府诗歌原文注释翻译赏析1作品简介《长歌行》是一首汉族古典诗歌,属于汉乐府诗,是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的名篇。

此诗从整体构思看,主要意思是说时节变换得很快,光阴一去不返,因而劝人要珍惜青年时代,发奋努力,使自己有所作为。

全诗以景寄情,由情入理,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人生哲理,寄寓于朝露易干、秋来叶落、百川东去等鲜明形象中,借助朝露易晞、花叶秋落、流水东去不归来,发生了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浩叹,鼓励人们紧紧抓住随时间飞逝的生命,奋发努力趁少壮年华有所作为。

其情感基调是积极向上的。

其主旨体现在结尾两句,但诗人的思想又不是简单的表述出来,而是从现实世界中撷取出富有美感的具体形象,寓教于审美之中。

作品原文长歌行⑴青青园中葵⑵,朝露待日晞⑶。

阳春布德泽⑷,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⑸,焜黄华叶衰⑹。

百川东到海⑺,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⑻,老大徒伤悲⑼。

词句注释⑴长歌行:汉乐府曲题。

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

⑵葵:“葵”作为蔬菜名,指中国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

《诗经·豳风·七月》:“七月亨葵及菽。

”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葵菜古人种为常食,今之种者颇鲜。

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

大叶小花,花紫黄色,其最小者名鸭脚葵。

其实大如指顶,皮薄而扁,实内子轻虚如榆荚仁。

”此诗“青青园中葵”即指此。

⑶朝露:清晨的露水。

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⑷”阳春“句:阳是温和。

阳春是露水和阳光都充足的时候,露水和阳光都是植物所需要的,都是大自然的恩惠,即所谓的”德泽“。

布:给予。

德泽:恩惠。

⑸秋节:秋季。

《长歌行》原文及注释

《长歌行》原文及注释

《长歌行》原文及注释《长歌行》是一首中国古典诗歌,属于汉乐府诗,是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的名篇。

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长歌行》原文及注释,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长歌行》原文及注释长歌行两汉:佚名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译文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注释长歌行:汉乐府曲题。

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

葵:“葵”作为蔬菜名,指中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

《诗经·豳风·七月》:“七月亨葵及菽。

”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葵菜古人种为常食,今之种者颇鲜。

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

大叶小花,花紫黄色,其最小者名鸭脚葵。

其实大如指顶,皮薄而扁,实内子轻虚如榆荚仁。

”此诗“青青园中葵”即指此。

朝露:清晨的露水。

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阳春“句:阳是温和。

阳春是露水和阳光都充足的时候,露水和阳光都是植物所需要的,都是大自然的恩惠,即所谓的”德泽“。

布:布施,给予。

德泽:恩惠。

秋节:秋季。

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华(huā):同“花”。

衰:一说读“cuī”,因为古时候没有“shuāi”这个音;一说读shuāi,根据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汉语》,除了普通话的规范发音之外,任何其他的朗读法都是不可取的。

百川:大河流。

少壮:年轻力壮,指青少年时代。

老大:指年老了,老年。

徒:白白地。

赏析此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

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

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

“青青”喻其生长茂盛。

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

《长歌行》古诗意思解释

《长歌行》古诗意思解释

《长歌行》古诗意思解释《长歌行》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首脍炙人口的史诗篇章。

北周文学家、历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韩愈所作,该诗通过歌颂历史人物岳飞的英勇和忠诚,传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的思考与关切。

下面将对《长歌行》的意思进行解释。

《长歌行》写了南歌北行两个句子,整篇诗表达了岳飞北伐的壮丽场景。

南歌以“汉家秦地月,华胥夜杯花。

只有玉楼林夜夜舞金针,青天不改其鱼肠八脉。

”为揭示花月夜的繁华和酒楼的欢娱;北行描写出岳飞出发的凛凛寒风和兵马的壮势,通过艺术上的对比,突显出了“擎苍翠而拂四明”的英雄气概。

岳飞出征北伐充满信心,他愿“与天相争,复自舍身争”。

他爱国情怀出色的体现出来,他不说:“鸡犬之声相闻,不闻楚乡何限。

”回音山背后的楚地是他的故乡,那里已经深受金人的压迫,世态之险恶可见一斑。

但是岳飞跨出故乡,步入北方,他面临的是河山没有了界限,整个大地的疾苦。

岳飞用尽力量,大可是酒“寒绿”,滴酒“团扇”,暖不了此地的千寒万苦。

所以岳飞清楚的理解到,神话中红袖添香的爱情故事对他不起任何作用。

《长歌行》的结构非常有讲究,分为两个伟大的部分:在河山行于路径的上端,天地间周五死歌鬼不行嘴,岳飞不敢达罕;江湖走,岳飞一直惊天。

他们分别决定了两个最后的英雄,继承了诗歌前的英雄,诗歌前的诗歌。

诗的中心内容是对岳飞支持背后东奔西跑的一个总结。

岳飞通过长时间的奔向死神的最高速度,获得了广泛的支持。

这是作为一位民族英雄的象征,无论如何,英雄上海齐合荐谋杀凉风,一经当时突然触动的舌吐其中。

编辑输入所有的词之中,不管是身在边陲,亦或是天高任鸟飞,也无法表达出段幻想的无穷大工程产生的激发。

《长歌行》也以岳飞的忠诚与清廉为主题。

不论是在南歌还是北行,岳飞都忠诚于自己的信仰和使命。

他将战胜敌人、解放河山视为自己的职责,甚至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

他临死时表示:“侠胆已碳,舌吐当时曾突触。

”可见他忠诚的态度以及为国家操劳的精神。

总而言之,《长歌行》是一首充满壮丽场景和深邃意义的古诗。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背诵默写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背诵默写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背诵默写一、《长歌行》(汉乐府民歌)1、汉乐府《长歌行》中比喻光阴一去不复返,“劝君惜取少年时”的诗句是:___ ,。

(劝勉人们珍惜青春,应及时努力)2.描绘春天来临,(鲜明的色彩)万物焕发生机的两句诗:,。

3、表现年少时不努力、年老了只能悲伤的人生哲理的诗句是:,。

4.诗中借题发挥,描写阳光普照,万物欣欣向荣的诗句:,。

5.诗中通过蕴意深远,水到渠成,极具感染力和劝勉之意的诗句:,。

6.古诗词中有许多告诫人们要懂得惜时的名句,请写出你知道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二、《野望》(王绩)1.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描写傍晚景色表现诗人彷徨、寂寞、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

2.《野望》中,描写秋意正浓的山野萧瑟景色的诗句是:,。

3、交代牧人、猎者遂愿而归,收获颇丰、萧瑟恬静的山野景色的诗句是:,。

4、透露出诗人闲情野趣中隐含孤独抑郁之心情的诗句是:,。

三、《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1、诗中借鸿雁南飞,秋季已至,来表达诗人思归之情的诗句:,。

2、诗中表现诗人欲归不得的抑郁之情的诗句:,。

3、孟浩然在《早寒江上有怀》中,情景交融,借“乡泪”、“归帆”表达旅人睹物伤情,充分表达了诗人思乡念亲之情的句子是:,。

4、写诗人看到孤帆,勾起乘船返乡的念头的诗句是:,。

5、古诗词中有许多表现诗人远离他乡的羁旅之情的诗句,请写出其中你最喜欢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四、《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1、本诗中运用对偶修辞方法,描绘洞庭湖雄伟景象、写出洞庭湖浩大气势的名句是: ,。

(水天一色,浑然一体的景色)2、本诗中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出求仕之心(急于求官、服务社会)的诗句是:,。

3、形容湖水与天空浑然一体的诗句是:,。

形容水气蒸腾,波涛摇撼岳阳城的两句诗是:,。

4、比喻想做官而无人引见,为自己生在太平盛世却闲居家中感到羞耻的两句诗是:,。

5、比喻想做官而没有途径,希望对方助一臂之力的诗句是:,。

长歌行原文及考点解析

长歌行原文及考点解析

长歌行原文及考点解析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1.青青:植物生长得旺盛时颜色。

2.晞(xī):晒干。

3.阳春:暖和的春天。

4.德泽:恩惠。

5.秋节:秋季。

6.焜(kūn)黄:枯黄色。

7.华:同“花”。

8.老大:年老。

9.徒:徒然。

译文河水滔滔流向东海,怎么可能再往回流呢?少壮年华不努力有所作为,待到年纪老时,就是懊悔悲伤也没有用。

古诗赏析乐府诗是最能代表汉代诗歌成就的一种体裁。

它常采用赋、比、兴、互文、反复歌咏的修饰手法及铺陈、对比、烘托等技巧状物抒情,这首《长歌行》便代表了这种特色。

“青上园中葵”四句描述了春天的景象。

清晨、朝露、青葵、阳光,这是一副多么生机盎然的图画。

春回大地,万物生长,大自然赐与人间春光和恩泽。

诗人的欣喜,感激之情力透纸背,随即又抒发了悲壮的'情绪。

“哀”字既是对萧瑟景象的描述,又是对惋惜心情的表达。

接着联想到百川归海、一去不回,并以此来比喻韶光之匆匆易逝。

最后感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为。

全诗从青葵起兴,联想到四季变化;又以江河作比,得出应当抓紧时间、奋发努力的结论,其比、兴手法是很明显的。

《长歌行》属汉乐府《相和歌、平调》两首中的第一首。

“长歌”适宜表达深沉的感情,这一首娓娓道来,有描述,有抒情,有叹惋,也有劝勉,使整首诗含蕴细腻,余意无穷。

既继承了“歌以咏志”的传统,又极富形式上的美感,便于反复吟诵。

本文中基本包含了古诗的大体内容,在准备考试时,可以做复习材料看看,有助于语文考试诗词类题。

长歌行汉乐府解释

长歌行汉乐府解释

长歌行汉乐府解释长歌行汉乐府〔两汉〕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1、译文及注释译文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等待阳光照耀。

春天给大地普施阳光雨露,万物生机盎然欣欣欣向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老来悲伤也没用了。

2、注释(1)长歌行:汉乐府曲题。

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

(2)萃:“菜”作为蔬菜名,指中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

《诗经·幽风·七月》:“七月亨葵及菽。

”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葵菜古人种为常食,今之种者颇鲜。

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

大叶小花,花紫黄色,其最小者名鸭脚葵。

其实大如指顶,皮薄而扁,实内子轻虚如榆英仁。

"此诗"青青园中葵"即指此。

(3)朝露:清晨的露水。

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4)阳春:阳是温和。

阳春是露水和阳光都充足的时候,露水和阳光都是植物所需要的,都是大自然的恩惠,即所谓的"德泽"。

(5)布:布施,给予。

(6)德泽:恩惠。

(7)秋节:秋季。

(8)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9)华(hua):同“花”。

(10)衰:一说读“cur”,因为古时候没有“shual”这个音;一说读shuai,根据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汉语》,除了普通话的规范发音之外,任何其他的朗读法都是不可取的。

(11)百川:大河流。

(12)少壮:年轻力壮,指青少年时代。

(13)老大:指年老了,老年。

徒:白白地。

3、赏析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

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园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像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

《长歌行》诗意及赏析

《长歌行》诗意及赏析

《长歌行》诗意及赏析《长歌行》诗意及赏析《长歌行》是北宋文人郭茂倩(1041-1099)编纂的《乐府诗集》中的一首五言古诗。

下面是店铺为你带来的《长歌行》诗意及赏析,欢迎阅读。

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作品简介]汉乐府“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

秦及西汉辉帝时都设有“乐府令”。

汉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其职能是掌管宫廷所用音乐,兼采民间歌谣与乐曲。

魏晋以后,将汉代乐府机关所搜集演唱的诗歌,统统称为乐府诗。

汉乐府创作的基本原则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

它继承《诗经》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广阔而深刻地反映了汉代的社会现实。

汉乐府在艺术上最突出的成就表现在它的'叙事性方面,其次,是它善于选取典型细节,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性格。

其形式有五言,七言与杂言,尤其值得重视的是汉乐府已产生了一批成熟的五言诗。

流传下来的汉代乐府诗,绝大多数已被宋朝人郭茂倩收入他编著的《乐府诗集》中。

[注释]此诗选自汉乐府。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本诗是其中的一首。

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葵:古代的一种蔬菜。

晞:晒干。

阳春:就是春天,是阳光与露水充足的时候。

布:散布,洒满。

德泽:恩泽。

秋节:秋季。

节,时节,节令。

焜黄:枯黄。

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

百川:无数条江河。

川,河流。

徒:徒然,白白地。

[译文]园中的葵菜呵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赏析]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

长歌行古诗注释及赏析

长歌行古诗注释及赏析

长歌行古诗注释及赏析《长歌行》古诗注释及赏析。

《长歌行》是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之一,作者是汉代大诗人佚名。

这首诗以其雄浑壮丽的气势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被誉为中国古代长诗之冠,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成就。

本文将对《长歌行》进行注释及赏析,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杰出的古诗作品。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长歌行》的内容。

这首诗以长达四十六节的长句为体裁,以叙事抒情的方式,描绘了汉代社会的繁荣与兴盛,表现了汉武帝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繁荣景象。

诗中描写了农田的丰收、手工业的繁荣、商业的发达、文化的昌盛,以及汉武帝的英明政绩和功勋伟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安定繁荣和人民的安居乐业。

其次,我们来分析一下《长歌行》的艺术特色。

这首诗以其雄浑豪放的气势和辉煌壮丽的笔触,展现了汉代社会的繁荣与兴盛。

诗人通过对社会生活的真实描写,展现了汉代社会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表现了汉武帝的英明政绩和功勋伟业,体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赞美和歌颂之情。

同时,诗中还融入了大量的史料和典故,语言优美,形象生动,富有音乐感和节奏感,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和艺术享受。

再次,我们来解读一下《长歌行》的主题思想。

这首诗以其雄浑豪放的气势和辉煌壮丽的笔触,表现了作者对汉代社会的繁荣与兴盛的赞美和歌颂之情。

诗中展现了汉代社会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安定繁荣和人民的安居乐业。

同时,诗中还体现了作者对汉武帝的英明政绩和功勋伟业的钦佩和敬仰之情,以及对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美好愿景和追求。

最后,我们来谈一下《长歌行》对后世的影响。

这首诗以其雄浑豪放的气势和辉煌壮丽的笔触,成为中国古代长诗的典范之作,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启发和影响,而且对后世的历史研究和社会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长歌行》将继续为后人所传颂和赞美,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永恒典范。

总之,《长歌行》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珍贵遗产,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成就。

汉乐府《长歌行》解析

汉乐府《长歌行》解析

长歌行
汉·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诗词大意:
春天里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在阳光下蒸腾飞升;春天里的阳光雨露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转眼间,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时,树上那些绿叶都枯黄凋落了;奔腾的江河水着东汇入大海,何曾见过海水倒流呢?少年人时如果愿努力奋斗,老来回忆往事只能留下许多遗憾与悔恨。

诗词赏析:
全诗以景寄情,由情入理,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人生哲理,寄寓于朝露易干、秋来叶落、百川东去等鲜明形象中,发出了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感叹,鼓励人们紧紧抓住随时间飞逝的生命,珍惜年少时光,奋发努力,有所作为。

这首诗的情感基调是积极向上的。

扩展:
“乐府诗”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乐府最初设于秦代,正式成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主要有两个职责,一是负责管理祭祀和宫廷礼仪需要的音乐、舞蹈,比如谁写了一段好的诗歌,乐府就负责给他配乐,或者是宫廷里需要一场歌舞表演,乐府就负责排练节目。

乐府的另一个职责是收集民间歌谣或者文人的诗来配乐,并进行整理、保存。

乐府所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称为“乐府诗”。

长歌行古诗意思解释简单

长歌行古诗意思解释简单

长歌行古诗意思解释简单《长歌行》是汉乐府诗集中的一首叙事诗,这首诗是汉代一个民间艺人创作的,在当时广为传唱。

是诗人写给汉武帝的一首奏章诗,也就是写了对汉武帝的劝谏,它批评汉武帝无节制地耗费民力,只顾自己享乐,而置国家的安危于不顾,责怪他自己骄奢淫逸,使国家濒临危亡,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此诗借乐府旧题,实写汉武帝刘彻的穷兵黩武政策。

全诗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从“百川沸腾,山冢崒崩”到“戍卒叫,函谷举”写建元六年(前135)与匈奴战争造成的破坏。

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改革兵制,在长安附近修筑了许多坚固的城邑,加强了边防,增设了边郡。

但是,由于对外敌作战,在内要镇压起义,又加上国内通货膨胀,财政赤字严重,因此,连年征战,仍然没有摆脱困境。

第二部分从“不可闻,军中悲”到结尾写由于连年征战,边关将士“死者相望于道”,国家财政枯竭,民不聊生,人民流离失所,统治阶级内部发生了分裂,出现了边疆危机。

第三部分从“唯汉及汝,女子与士”到结尾写诗人对上述现象的讽喻。

诗篇开头写汉武帝率领文武百官祭祀天地、农神,祈求风调雨顺,但由于人民流离失所,连年征战,老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致使天地也为之动容。

从而引起了诗人的忧虑和恐慌。

接着诗人把目光转向边关,同时用“群公”与“少年”比喻那些毫无顾忌,只知斗鸡走狗的皇亲国戚,由于他们荒淫放纵,不理朝政,才使得一场本来可以避免的灾祸突如其来。

他们不仅危害了自身,而且连累了国家和百姓。

“女子”指妇女,即当时皇帝的嫔妃。

“士”指青年男子,也泛指士大夫阶层。

他们不理朝政,成天只知道寻欢作乐。

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蔑视。

最后两句则借古讽今,提醒皇帝应当吸取秦朝覆灭的教训,告诫皇帝不要再“唯汉独速”,应当警惕和抵制边将的飞扬跋扈。

全诗语言朴素平易,感情激越,气势浑厚,被誉为“汉诗正声”。

这首诗是汉武帝即位不久,匈奴的大规模入侵。

汉武帝刘彻不得不任命卫青、霍去病等为将军,率领几十万大军迎击匈奴,从此开始了长期对匈奴的战争。

八年语文上古诗词赏析---长歌行

八年语文上古诗词赏析---长歌行

长歌行⑴汉乐府诗集创作背景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

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配乐演唱外,还担负采集民歌的任务。

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此诗是汉乐府诗的一首。

长歌行是指“长声歌咏”为曲调的自由式歌行体。

原文青青园中葵⑵,朝露待日晞⑶。

阳春布德泽⑷,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⑸,焜黄华叶衰⑹。

百川东到海⑺,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⑻,老大徒伤悲⑼。

注释⑴长歌行:汉乐府曲题。

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

⑵葵:“葵”作为蔬菜名,指中国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

《诗经·豳风·七月》:“七月亨葵及菽。

”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葵菜古人种为常食,今之种者颇鲜。

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

大叶小花,花紫黄色,其最小者名鸭脚葵。

其实大如指顶,皮薄而扁,实内子轻虚如榆荚仁。

”此诗“青青园中葵”即指此。

⑶朝露:清晨的露水。

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⑷”阳春“句:阳是温和。

阳春是露水和阳光都充足的时候,露水和阳光都是植物所需要的,都是大自然的恩惠,即所谓的”德泽“。

布:布施,给予。

德泽:恩惠。

⑸秋节:秋季。

⑹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华(huā):同“花”。

衰:一说读“cu ī”,因为古时候没有“shuāi”这个音;一说读shuāi,根据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汉语》,除了普通话的规范发音之外,任何其他的朗读法都是不可取的。

⑺百川:大河流。

⑻少壮:年轻力壮,指青少年时代。

⑼老大:指年老了,老年。

徒:白白地。

译文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解题此诗选自汉乐府。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作者介绍】
两汉乐府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

【全文翻译】
早晨,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等待在阳光下晒干。

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因此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

常常担心肃杀的秋天来到,花和叶都变黄衰败了。

千万条大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再向西流回来?
如果年轻力壮的时候不知道图强,到了老年头发花白,一事无成,悲伤也没用了。

【考试范围】
《长歌行》是北宋文人郭茂倩(1041-1099)编纂的《乐府诗集》中的一首五言古诗,是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的名篇。

这首诗以景寄情,由情入理,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人生哲理,寄寓于朝露易干、秋来叶落、百川东去等鲜明形象中,使表达的哲理发人深省,又明白易懂。

本文由索罗学院整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