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传统节日》优秀教案2
部编版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2、通过春节等节日,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3、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文化。
4、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生活、乐于与他人分享快乐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风俗等,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进入,解释课题师:孩子们,你们都喜欢过节吗?你喜欢什么节日?为什么?生1:喜欢春节,有压岁钱生2:圣诞节,热闹师:老师也有很多喜欢的节日,而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篇与节日有关的诗歌,请举起右手和老师一起来写写节日两个字。
(板书)刚才大家说了好多节日,其实在我们国家五千年的历史积淀中,也形成了许多自己独特的传统节日,再来写写“传统”两个字,注意书写的正确。
2、解释课题师:课题中的“传统”是什么意思?就请大家利用手头的字典查查它的准确含义,我们来找找谁是查字典小能手。
生:查字典(师小结:遇到难懂的词时,通过查找工具书能帮我们更好解释词语,这是种解词的好方法。
)3、解释“传统节日”师:传统是世代相传,从古代沿传下来的意思,那么传统节日是?生:从古代沿传下来的日子。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出示提示,自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将书翻到31页,自由大声读课文,遇到不好读的耐心多读几遍。
2、检查预习,学习生字、词语师:请以为同学当小老师来领读生字,先读拼音再读词语。
3、开火车“挂红灯”巩固师:每到过年大街上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咱们也来挂挂红灯,以开火车的方式看到哪个词,大声读出来。
生:开火车读词4、再读课文、标出几句话师:生字、生词都掌握了,再读一定有很大进步。
请同学们再次打开书大声读读课文,并用序号标出。
生:汇报、全文共8句话。
5、8人读文、标出节日师:8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用~~画出提到哪些传统节日。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传统的节日》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传统的节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传统的节日》是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我国的六个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
课文通过生动的描述和丰富的图片,使学生了解各个节日的习俗和意义,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其中的某些习俗和传统可能还不太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了解我国六个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手段,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正确认读和理解。
2.六个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意义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手段,创设节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
3.任务型教学法:学生分组完成节日习俗的任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生字词卡片,用于课堂操练。
3.准备任务,用于学生分组。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我国的六个传统节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这些节日的了解和感受,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课文,边读边引导学生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对于课文中的一些重点句子,可以让学生反复阅读,以便更好地理解其意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进行认读和朗读练习。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比赛,看哪组认读和朗读得更好。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关于六个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意义,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回答。
部编版二年级下小学语文教案:《传统节日》(通用12篇)
部编版二年级下小学语文教案:《传统节日》(通用12篇)部编版二年级下小学语文教案:《传统节日》(通用12篇)部编版二年级下小学语文教案:《传统节日》篇1活动目的:1、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及日期,了解人们庆祝传统节日的民间传统习俗。
2、通过收集、整理、研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中华民族,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活动重点: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及具体日期,了解人们庆祝节日的传统习俗。
活动准备:学生:传统节日的代表图片及相关资料,排练舞蹈、绘画、手工、收集古诗、春联等。
老师:1、各个传统节日的场面及传说的相关图片的课件。
2、收集或上网下载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资料,设计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
活动过程:一、从实际生活出发,导入主题。
1、欣赏儿歌《爷爷为我打月饼》。
前几天我们刚刚过完的是什么节?(中秋节)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2、提示课题——传统节日。
[导入部分选用儿歌,并结合学生过中秋节的体验,使学生感受到了节日的喜庆与欢乐。
引发学生对节日的向往,激起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研究兴趣。
]二、认识传统节日。
1、问题: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呢?(学生汇报课前准备的调查记录卡)2、明确传统节日的具体日期(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及资料汇报)通过课前调查、收集资料,并进行整理、记录,学生对传统节日有了较多的了解,能准确说出传统节日的名称及日期,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问题的答案,提高自我学习并概括能力。
三、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1、说一说你最了解哪一个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2、请同学们查阅传统节日习俗的更多资料。
3、学生汇报交流: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演示课件)4、小结:每当节日到来,人们都用不同的方式庆祝,从古至今一直流传下来。
[学生自己操作微机,提高了独立学习的能力,而且培养了自信心。
通过运用信息技术,使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初步印象得到进一步加深。
部编二年级下册语文《传统节日》课文原文与教案
部编二年级下册语文《传统节日》课文原文与教案一、内容概览课文《传统节日》是一篇描绘中国传统节日的生动文章,选入部编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本。
文章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的热闹场景和美好习俗。
文章开头先介绍了春节这个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描绘了家人团聚、欢庆新年的温馨画面。
随后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节日依次展开,每个节日都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节日的特色和人们的喜悦心情。
比如元宵节的花灯璀璨,清明节的扫墓祭祖,端午节的龙舟竞渡等等。
接下来是课文的主题部分,通过对节日习俗的描述,传递了传统文化的韵味。
如春节贴春联、包饺子,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等,让读者感受到节日的浓厚氛围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文章还强调了这些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引导学生们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
在教学方面,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和特点,感受节日的热闹氛围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课文的朗读、背诵和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节日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传统节日》是一篇富有情感、生动有趣的课文,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
教案设计也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素养。
1. 简述部编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重要性当我们翻开部编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的时候,会发现其中一篇引人入胜的课文——《传统节日》。
这篇课文不仅让孩子们了解到中国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还传递了深厚的文化情感。
那么部编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重要性究竟体现在哪里呢?首先这套教材是教育部组织专家精心编写的,具有很高的权威性。
二年级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基础阶段,语文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掌握和运用。
部编教材注重传统文化教育,旨在通过生动的课文,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收集有关冬至的传说、民俗,通过收集材料,真正理解“冬至大如年”的含义。
2.感受冬至节的喜庆,增强学生互助合作的能力,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
3.让学生了解并认同冬至节,喜爱传统节日,赋予传统节日新的时代内涵,使民族文化薪火相传。
教学重点通过收集冬至的材料,传承节日文化,建立起对家乡浓厚的感情。
教学准备1.通过网络等途径,收集与冬至有关的资料。
2.向老人询问民间流传的与冬至有关的习俗。
教学过程一、交流信息,自然引入。
1.背诵《节气歌》同学们,你们能背一背《二十四节气歌》吗?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这琅琅上口的节气歌不仅韵律优美,而且包含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你知道它的含义吗?2.学生交流关于节气的信息。
预设: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并且是很重要的一个节气。
冬至这天,白昼最短,黑夜最长。
冬至是冬天最冷的时候,过了冬至开始“数九”,九九八十一天后,就真正感受到了春天。
(这样将课前准备的信息进行交流,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3.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说说冬至。
板书:冬至。
二、说冬至由来简介冬至的由来、俗称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黑夜会慢慢变短。
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中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冬至前是大雪冬至后是小寒,因为冬至并没有固定于特定一日,所以被称为“活节”;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冬至十天阳历年(元旦)。
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
小学语文部编版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优秀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传统节日》优秀教案教材解析《传统节日》这篇课文是一首民谣,按时间顺序依次介绍了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以及相关的节日习俗,表达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热爱。
全文共八句,前七句依次介绍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这七个节日,最后一句和开头相呼应。
课文句式长短相间,节奏感强,读起来琅琅上口。
课文还配了两幅插图,一幅贴窗花,一幅赛龙舟,体现了传统佳节的热闹与喜庆,能唤起学生的节日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识字课文,仍然需要以识字与写字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巩固多种识字方法,比如生字“传和转、砖”结合,让学生掌握换偏旁识字法。
看图识字可引导学生留心在生活中识字。
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采取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的策略,从而让学生的注意力保持一个相对良好的状态,提高学生识字的效果。
《传统节日》是一首介绍祖国传统节日的童谣,讲的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以及节日的习俗,让学生从中认识、了解祖国的传统佳节习俗、具体时间等知识。
本课的内容贴近生活,浅显易懂,读起来节奏感、韵律感强,学生易于接受。
教学时,主要让学生根据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是怎样过这些传统节日的,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同时也根据课文,进行生字分类学习。
教学目标1.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字,会写“节日、春节”等10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
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教学重点1.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字,会写“节日、春节”等10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转、敬、街”4个字。
2. 朗读课文,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
部编版语文二年纪下册《传统节日》教案
《传统节日》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敬、转”2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进行排列。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的。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多方式朗读,感受传统节日营造的氛围,了解传统节日承载的中华文化,提升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过程(一)课前三分钟分享背诵的关于节日的古诗(二)激趣导入,随题识字感谢刚才几位同学的分享!在这些同学们说的节日里,有一些是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拥有,世代相传的节日,那就是传统节日。
(板书:传统)齐读课题,请同学们看这两个生字。
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记住它们呢?预设:加一加组词:统一、系统换一换:“转、砖”让我们把这两个生字送回课题一起再读一读吧!(再次齐读课题)你们的声音真响亮!(三)新授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本课是根据传统民谣改编的,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圈一圈民谣中写了哪几个传统节日。
预设: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共7个节日。
前七句话每一句话都是一个节日,节日后面紧接着习俗。
我们在朗读时,要有节奏,还可以重读节日,谁来试试?我从你的朗读中听出了你对节日的强调!2.随文识字(1)红红火火中国年春节是一年中的第一个传统节日,你知道春节是哪一天吗?预设:正月初一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句。
(师出示课文第一句,生齐读)(出示生字“贴”),孩子们,看,老师把板贴贴在黑板上,这就是“贴“。
春节里,人们除了贴窗花,还会贴什么?预设:贴福字、贴年画、贴春联你是怎样过春节的?预设: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贴窗花,放鞭炮、吃饺子、你还知道春节都有哪些习俗呢?拜年、压岁钱、吃年夜饭这些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习俗就是“传统习俗”。
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男生读前半句,女生读后半句。
“欢笑”能看出人们过节时怎样的心情?红红的窗花,红红的鞭炮,红红火火中国年!让我们用欢快的语调齐读这一句,注意“春节”重读(2)小组合作,共话节日过完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一个接一个地到来了,这些节日又是怎样过的?以小组为单位(5人一个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节日。
部编版《传统节日》教案2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识字2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能按时间顺序排列节日。
3.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接下来请和老师一起走进课文来了解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和它的习俗吧!2.复习词语,课件出示词语,齐读。
3.师:接下来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传统节日》。
4.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提到了哪些传统节日。
(课件出示节日)二、精读课文,读中感悟1.出示句子: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1)思考:春节有哪些活动?(贴窗花,放鞭炮)(2)师:你还知道春节有哪些风俗?(生讨论,总结)(3)人们的心情如何?(心情:高兴、激动、喜悦)(3)谁愿意试试?(生自荐读,然后齐读,体会春节时人.民们的快乐情感。
)2.出示句子: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如潮。
(1)思考:元宵节的风俗是什么?(看花灯)你还知道哪些习俗?(吃汤圆)(2)“大街小巷人如潮”这一句有什么表达效果?(比喻句,人就像海里的水涌现出来,形容人非常多,热闹非凡。
)(3)再读一读这个句子。
3.出示句子:清明节,雨纷纷,先人墓前去祭扫。
(1)思考:清明节人们会去做什么活动?(祭扫)(2)这一天的天气如何,从哪里可以看出?(下雨,从“雨纷纷”可以看出来。
)4.出示句子:过端午,赛龙舟,粽香艾香满堂飘。
(1)思考:端午节人们有什么活动?(赛龙舟,吃粽子)(2)你们还记得端午节的来历吗?(纪念伟大诗人屈原)5.出示句子:七月七,来乞巧,牛郎织女会鹊桥。
(1)思考:七夕这一天,妇女们会干什么?(乞巧,农历七月初七这天,妇女们会在庭院陈设瓜果,向织女星祈愿,请求帮助她们提高刺绣缝纫的技巧)(2)你知道七夕节的来历吗?它和牛郎织女有什么联系呢?(师相机指导)6过了七夕,便迎来了阖家团圆的日子,同学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中秋节)出示句子:过中秋,吃月饼,十五圆月当空照。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2.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风俗等,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深厚的
文化底蕴。
学情分析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3.对传统文化产生热爱和赞美之情。 作为识字课文,仍然需要以识字与写字为教学重点,引导学
生巩固多种识字方法。看图识字可引导学生留心在生活中识字。 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采取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的策略,从而 让学生的注意力保持一个相对良好的状态,提高学生识字的效 果。
教学设计
学校名称
课例名称 《传统节日》
部编版 2017 年
章节 识字第 2 课
年级
二年级
教学目标 1.认识“传、统”等 15 个生字,会写“贴、街”等 9 个字,会
写“节日、春节”等 10 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联系生活,选一两 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三)再读:学习课文,读出节奏,找出节日顺序 分段落深入学习,了解传统节日,练习朗读、说话 1.学习我国最隆重、最盛大、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节日一春节, 教学时先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小朋友,图上画的小朋友们在 干什么?再让学生说一说春节这一天还有哪些风俗呢?春节是 几月几日呢?最后再交流: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体会应该以 一种什么语气读这一个节日。 2.学习其他节日时和学习春节的方法相似。 3.拓展延伸:这些节日中,你最喜欢哪个?说一说你是怎 么过节的? (设计意图:探究学习,在充分诵读的过程中,结合已有的 生活经验,让学生自己感悟主动去寻找想要探索的答案,激发学 习主动性。) 在本堂课中教师发挥主导的作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地 位。让学生通过图片和生活实际或情境进行说话训练和朗读训 练。在课前准备时,我搜集了大量的图片,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 看,更加直观、形象地表现节日的快乐气氛,有效的调动学生的 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不足的是课前 没有让学生充分的搜集资料,对学生的情况估计不够。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教案 docx.
《传统节日》教案《传统节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和书写“传、统”等 15 个生字,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及相关习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并书写 15 个生字,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名称、时间和习俗。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传统节日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春节相关视频,询问学生视频中展示的是什么节日,引导学生说出春节。
2. 教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课文《传统节日》。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注意生字的读音。
2. 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的认读情况。
4.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记忆生字,如加一加、换一换、编儿歌等。
5. 指导学生书写生字,重点指导“街”“舟”“转”等字的写法。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中提到了哪些传统节日?它们的时间和习俗分别是什么?2. 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答案。
3.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列出传统节日的名称、时间和习俗。
(四)深入研读,理解课文1.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传统节日,仔细阅读相关段落,说说这个节日有哪些习俗,自己是怎么过这个节日的。
2. 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传统节日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如春节的团圆、元宵节的热闹、清明节的缅怀等。
3.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传统节日的魅力。
(五)课堂小结1. 学生谈谈学习这篇课文的收获。
2. 教师总结:这篇课文让我们了解了我国的传统节日,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传统节日主题:二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优质公开课教案与课堂实录 (2)
传统节日主题:二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优质公开课教案与课堂实录 (2)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意义。
2. 掌握相关节日的俗和庆祝活动。
3. 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和听说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要性和特点。
2. 掌握相关节日的基本知识和俗。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材。
2. 与传统节日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具。
3. 课堂活动准备:小组讨论、朗读比赛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中国传统节日的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启发学生讨论,了解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和了解程度。
第二步:知识讲解1. 分别介绍中国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起源和重要性。
2. 通过教材中相关课文的阅读,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节日的俗和庆祝活动。
第三步:小组活动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他们最喜欢的传统节日进行深入研究。
2. 小组成员之间合作,收集相关资料,准备一个简短的小报告。
第四步:展示和分享1. 每个小组轮流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分享自己对传统节日的理解和感受。
2. 学生之间互动讨论,增加对其他节日的了解和兴趣。
第五步:巩固练1. 进行相关节日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练。
2. 组织朗读比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六步:总结和评价1. 与学生一起总结所学的传统节日知识和俗。
2.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的努力和进步。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小组合作和展示分享,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朗读比赛和口语练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
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案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教案【三篇】]
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案[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教案【三篇】]ff0000"> 篇二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会读、会写本课的生字。
2.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传统节日的知识。
重点1.学会本课的生字。
2.背诵课文,了解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
教学课时两课时。
②传统(tǒnɡ)节日①春节②到,人欢笑,贴(tiē)窗花,放鞭炮。
段导读:写过春节时的习俗和人们的心理状态。
元宵(xiāo)节,看花灯③,大街小巷(xiànɡ)④人如潮。
段导读:写元宵节的习俗。
清明节⑤,雨纷纷,先人⑥墓前去祭(jì)扫。
段导读:写清明节的习俗。
过端午,赛龙舟(zhōu)⑦,粽子艾(ài)香满堂(tánɡ)飘。
段导读:写端午节的习俗。
七月七,来乞(qǐ)巧(qiǎo),牛郎(lánɡ)织女会鹊桥。
段导读:写七月七的传说。
过中秋⑧,吃月饼(bǐnɡ),十五圆月当空照。
段导读:写中秋的习俗。
重阳节,要敬老,踏秋赏(shǎnɡ)菊(jú)去登高。
段导读:写重阳节的寓意和习俗。
转眼⑨又是新春到,全家团圆⑩真热闹。
段导读:写新春阖家团圆。
教学内容1.会读“传、统”等14个生字。
2.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一激趣导入,走近课文师:出示“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请同学们猜猜诗中所写的是什么节日?生:重阳节。
师: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其实,祖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了解祖国传统节日到底有多少。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朗读课文。
(1)要求:朗读本课,可以诵读为主。
朗读指导:以轻快的声音,亲切的语气反复诵读本文。
三字一句,三字一句,再七字一句,长短不一,很有韵律感。
在读的时候,大家仔细体会。
老师范读。
指名读。
齐读。
师点评。
(2)找一找,课文中提到了哪些传统节日。
生: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传统节日》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传统节日》课文原文及教案春节来临,人们欢笑着贴上窗花,放鞭炮庆祝。
元宵节时,大街小巷都挂满了花灯,人们纷纷前往欣赏。
清明节时,雨纷纷扬扬,人们前往祭扫先人的墓地。
端午节时,人们会举行龙舟比赛,吃着香气四溢的粽子和艾叶。
七夕节时,人们会庆祝牛郎织女的相会,会在鹊桥上许下美好的愿望。
中秋节时,人们会一起吃月饼,欣赏着圆圆的月亮。
重阳节时,人们要敬老,一起登高赏菊。
教学目标:1、认读11个生字,会写“贴”和“街”等9个字,能够听写6个词语。
2、继续培养学生朗读儿歌的正确、流利和有韵味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画,将图上的事物与所学内容联系起来,理解词语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了解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并对传统文化产生热爱和赞美之情。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11个生字,能够按照笔顺正确书写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并且按照字的结构书写字,使字端正、匀称。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并且板书课题:“识字1(齐读)”。
二)整体感知,初读课文:1、自由阅读课文,读准字音。
2、点名读,评价。
3、自由阅读课文,划出本课的生字,点名读,齐读。
4、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5、(通过课件)填空:本课讲了______种传统节日,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齐读儿歌,拍手鼓励。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1、识记生字:1)(通过课件)展示生字:“贴、街、扫、舟、XXX、转、团、热、闹”。
2)认读生字,重点认读儿歌中的生字,自读生字。
3)齐读生字。
4)正音,指导:“舟、转、热”为翘舌音,“扫”为平舌音,“团”是前鼻音。
5)通过加一加或换一换的方法,帮助学生记住生字。
例如,“扫”是“扌+彐”,“转”是“车+专”,“团”是“口+才”,“热”是“执+灬”,“闹”是“门+市”,“街”是“行+圭”。
2、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按照笔顺和字的结构,使字端正、匀称。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学期精品教案-传统节日(第二课时)
诵读儿歌
①待到一轮节日过完了,新的一年就又开始啦——(引读)【转眼又是新年到,全家团圆真热闹】
②不同的节日不同的习俗,每一个节日都有着自己的特点,这浓浓的节日氛围让我们回味无穷。齐声读。
三、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么多传统节日,谁愿意来分享,你说怎样过节的?
(任选一个节日来讲)
2.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有自己的传统节日,课后同学们可以去搜集资料,看看每个民族自己的传统节日都有哪些特色呢!
3.将下列少数民族与其相应节日连起来。
傣族 彝族 苗族
火把节 花山节 泼水节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扫、艾、转、团、热、闹,认读
2.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加一加(扫、团、转、闹) 猜谜语(热、艾)
3.归类指导:
(1)扫 转
①看结构: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②指导“转”:提醒笔顺;强调第七笔是撇折撇,一笔完成。
(2)艾 热
①看结构:上下结构。比宽窄,比长短。
②指导“热”:提醒笔顺;强调第五笔是横斜钩,位置找准。
(3)团 闹
①看结构
②指导“闹”,提醒里面是个“市”字。
板书设计
传统节日
中秋节端午节
教学资源
教 学 设 计
课 题
识字2 传统节日
年级
二年级
课 时
第2课时
备课人
教材分析
(重点、难点)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在于继续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引导学生学习有关节日的更多习俗和文化知识,教学难点在于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继续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介绍节日特色和风俗习惯,激发学生对了解传统节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第二课时优质教案
部编版⼆年级语⽂下册《传统节⽇》第⼆课时优质教案第⼆课时课时⽬标1..会读“传、统”等15个⽣字、会写“贴、街”等9个⽣字,会写“节⽬、春节”等12个词语。
背诵课⽂。
2.背诵课⽂。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识字写字1.调动学⽣的⽣活积累识字。
出⽰菊花图,让学⽣认识菊。
由⼩船的图⽚,认识⾈。
2.让学⽣通过⽣字与熟字⽐较,识记字形。
(课件出⽰7)占-贴、传-转、⽓-乞、市-闹。
3.在具体的语⾔环境中识字。
(课件出⽰8)①爱惜粮⾷是我们的传统美德。
②每年过年的时候,我们全家都⼀起吃团圆饭。
③闹钟响,我知道要起床了。
④星期天,我们班的同学义务去扫⼤街。
4.写字指导。
(1)巩固⾳、形。
本课后⿐韵母的字⽐较多,如“统、巷、堂、郎、饼、赏”等,学⽣⼀起反复读⼏遍。
相近的字:般-船-⾈扫-雪团-困闹-闯传-转(2)观察发现。
难写的字:街、闹。
(3)重点讲解。
艾:撇捺都要写得舒展,上⾯横画⼀定要写长点,撇捺交⾓稍微⼤点,这样字就写得美观。
“热”下的四点排列要注意⽅向,第⼀点向左,⼆、三点向下,第四点向右。
⾈:第⼀撇是斜撇,第⼆个撇要写成“竖设计意图运⽤各种⽅法⿎励学⽣去识字、记字。
在具体的语⾔环境中检查学⽣的识字情况,并巩固了学⽣识字。
对读⾳不同、字形相似、书写困难的字重点进⾏讲解,从⽽提⾼了学⽣⾃主识字的质量。
由课⽂中的撇”。
转:“车”的下⾯横画变成提,写的时候要注意。
⼆、拓展实践我国的传统节⽇数量很多,刚才说到的还只是最具影响⼒、最普遍的⼏个,除此之外,许多少数民族也都保留有⾃⼰的传统节⽇,请同学们课外的时候去搜集⼀些少数民族的传统节⽇吧。
传统节⽇延伸到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拓展了课⽂内容,扩⼤了学⽣知识视野。
课堂作业新设计1. 根据拼⾳写词语。
tuán duì rè nɑo dà jiē sǎo dìài yè2.⽐⼀⽐,再组词。
团()⾈()贴()转()艾()圆()船()占()传()⽗()3.读⼀读,做后⾯的题⽬。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传统节日》第二课时优秀获奖公开课教学设计
合作分享,拓展节日习俗
1.根据学生汇报情况展示ppt。
2.总结:不论哪种形式我们都要和家人在一起团聚。
3.出示古诗《上元竹枝词》。
4.猜一猜这是介绍哪个节日的?从哪看出来的?
5.我们看看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个场景的吧!一起来读读。
6.适当总结:一家人团团圆圆地吃完元宵,看完花灯,第二天就该带着家人的祝福,开始新一年的学习、工作,热热闹闹的春节才算过完了。
课文配有两幅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插图——春节贴窗花和端午赛龙舟,既表现了课文内容,又可唤醒学生对节日习俗活动的记忆表象,有利于了解课文内容,有利于学生说说自己怎样过节。
课后练习“再选一两个说说你是怎样过节的。”属于“学表达”的练习。了解课文讲述的主要习俗活动唤醒学生记忆表象是能说的前提,合作交流、反馈评议指导再练习是说好的保证。
11.回读课文:七月七,来乞巧,牛郎织女会鹊桥。
15.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重阳节,我们要陪家人一起,登高赏菊,期盼家人健康长寿。
同桌交流喜欢的节日及习俗。
1.介绍春节的习俗。
(1)贴春联。
(2)放鞭炮。
(3)年夜饭。
(4)收红包
(5)访亲友。
(6)补充古诗《元日》
读古诗,找出古人过春节的习俗:爆竹、屠苏、新桃换旧符。
(7)续编儿歌。
2.借助拼音自读古诗。
圆月,象征着团团圆圆,即使远在他乡的亲人,也望着同一轮明月思念着彼此,这像诗中说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就是指月亮。希望自己思念的亲人平安长久。即使相隔千山万水也能共同望着月亮盼望团圆呢。这就是宋朝大文豪苏轼的心愿。
14.有一首诗就是描写九月九日重阳节的情景,你们还记得吗?让我们想象着画面背一背吧。
语文二年级下册统编版《传统节日》教案
《传统节日》教案教学目标:1. 认识“传、统”等13个生字,会写“春、节、街、夜”等7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了解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感受节日的喜庆气氛。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字。
难点:了解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感受节日的喜庆气氛。
教学准备:教师:相关节日景物的图片或录像,生字、新词卡片。
学生:观察生活中不同人群过节的习俗,收集相关的故事或传说。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认识13个生字。
一、激趣导入。
1. 猜谜语:谜底是“日”字,引出“节日”这个词语。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里有一个谜语,请大家来猜一猜:日每添一度,人人笑嘻嘻(打一词语)是什么?生:节日。
2. 板书课题,认读词语。
学生齐读课题,教师范写“传”字,学生书空。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 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 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纠正字音。
重点注意多音字“巷”和变调的字“街、庆、举”。
注意轻声音节和儿化音节。
如“端(duān)午”“街(jiē)坊”“赏(shǎnɡ)月”。
3. 再读课文,标上小节号,画出生字词。
指名读生字词,去拼音读生词。
教师出示词语卡片,学生读。
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春节前夜张灯结彩赏月放鞭炮包饺子猜灯谜举国欢庆普天同庆喜气洋洋团团园园三、了解大意,学习生字。
1. 同桌互相听读课文,了解大意。
说说课文写了我国哪些传统节日。
教师随机出示四季图(或相关图片)与课文内容相对应的图片或课件。
指名说。
(春节、元宵节(正月十五)、清明节(清明前后)、端午节(五月五)、中秋节(八月十五)、春节前夜)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出示相关句子:“春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
”“正月十五闹元宵,赏灯猜谜是必不可少的习俗。
”“清明时节,人们常到祖先的坟墓上去扫墓,以表示对故人的怀念。
”“农历五月五日是端午节,家家户户门上都会挂上艾草和香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2传统节日人教(部编版)《传统节日》教学设计教科书分析:1.这是一篇押ɑo韵的韵文识字的课文。
课文以时间为顺序,紧紧抓住各传统节日的主要习俗活动,巧妙地向学生介绍了我国的传统节日,让学生了解到传统节日的丰富多彩,和一些传统节日由来。
这些传统节日是学生在生活中熟悉和了解的,这有利于他们学习了解课文内容。
2.课文配有两幅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插图——春节贴窗花和端午赛龙舟,既表现了课文内容,又可唤醒学生对节日习俗活动的记忆表象,有利于了解课文内容,有利于学生说说自己怎样过节。
3. 课后练习“再选一两个说说你是怎样过节的。
”属于“学表达”的练习。
了解课文讲述的主要习俗活动唤醒学生记忆表象是能说的前提,反馈评议指导再练习是说好的保证。
4.选做题:“我国很多民族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你知道哪些?”属于延伸拓展或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的,本设计不涉及。
学情分析:1. 经过二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学生课堂常规、课堂纪律已经形成,有意学习的意识也基本形成,学生能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及学习,可以不设计把学习过程融入激励、激趣活动中,应通过各种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等激趣、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
2.课文中讲述到的传统节日、习俗活动和节日的由来,学生熟悉的,了解的,这是了解课文内容的有利条件,让学生回忆这写传统节日还有哪些习俗活动,以唤起记忆,是必要的教学策略。
3.识字课文虽然会认字的量较大,但由于是母语学习,学生在生活中一般对这些字已经在口头上使用,再加上会认的字的目标水平是整体记认,即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能正确认读,再具体语言环境中联系上下文理解,不妨碍整体的阅读理解。
因此,完全没有必要在会认字的学习中花大量的时间时间记认字形,去弄字义,而是要充分利用学生机械记忆的心理规律,采用在语言环境中反复重现的策略,使学生能识记会认的字。
4.会写的字中,有部分是学生一年级时已经会认读的了,这部分的字,如有必要,可在在学习前先复习唤起记忆,并明确在本课的要求。
至于认写同步的字字形的掌握,应与已经会认读的字一起,通过组织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记认字形,进行形近字、音近字比较、组词,引导学生通过音形义相结合识记字形,保证正确率。
教学目标:1.借助汉语拼音,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我国传统节日的名称和时间顺序,选一两个说说自己是怎样过节的,感受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魅力。
3.能正确认读“传”等15个生字新词。
4.能正确读写“贴”等9个生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做到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正确;能正确读写“节日”等12个词语。
教学重点:1.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正确认读“传”等15个生字新词。
3.能正确读写“贴”等9个生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做到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正确;能正确读写“节日”等12个词语。
教学难点: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我国传统节日的名称和时间顺序,选一两个说说自己是怎样过节的,感受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魅力。
教学准备:教师:“传”等15个会认读字字卡,“贴”等9个会写字的田字格字卡;课文图画、写字的PPT。
学生:每人一套“传”等15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注:教学过程中的“反馈指导”指的是采用班级的组织形式进行交流汇报,以获取学生学习结果以及思维过程,相机进行指导达标。
)一、复习。
导语:同学们,在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之前,我们一起复习这一课会写字中我们已经会认读的字词。
(一)(PPT出示已经会认读的但本课要求会写的字词,已经会认的字用红色显示)自由认读下面的词语,注意红色的字。
(读法举例:敬、敬、敬,敬爱的敬。
)。
敬爱街道热闹团结个体操作。
2.反馈指导。
指名读,相机指导。
齐读3.小结:同学们,“敬”“街”“热”“闹”“团”五个字宝宝是以前已经会认读的字,今天,我们学习完课文,它们就要求会正确书写了。
二、激趣导入,释题,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一)激趣导入。
导语:同学们,我们学习上一个识字课文《神州谣》,了解了我国的标志性的地理、建筑,知道台湾与大陆是一家,各民族一起建设繁荣的祖国。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识字课文,要学习的是哪篇识字课文呢?让我们先看看图画吧。
1.(PPT出示插图1)观察图画,想一想,图画上画了一些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表现的是什么节日?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图画上画了四个小朋友。
他们在贴窗花。
表现的是春节。
(板书:春节,齐读。
)3.(PPT出示插图2)观察图画,想一想,图画表现的是什么节日?人们在干什么?个体操作。
4.反馈指导。
预设:图画表现的是端午节。
(板书:端午节,齐读)人们在赛龙舟。
5.提问:同学们知道的真多啊!那么,你们还知道像这样的节日还有哪些呢?6.反馈指导。
指名回答,说对就板书,齐读。
预设:中秋节元宵节清明节重阳节乞巧节7.导语:相对于元旦啊,六一儿童节啊,这些现在的节日,这些节日我们给它们一个名称,叫什么呢?请看老师板书课文题目。
(1)板书题目:②传统节日(“传统”注音)(2)出示任务:自己借助拼音读准题目。
(3)反馈指导:指名读题目;订正后全班齐读课题。
(二)释题,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过渡语:同学们,这些节日的名称,我们就叫做传统节日,因为,它们是我们中国自己的节日。
读了课题目,从课题我们知道这篇识字课文是一篇关于什么的课文呢?(预设:这是一篇关于传统节日的课文。
)对了。
课文是一首关于传统节日的课文。
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有些什么民俗活动呢?通过这些传统节日我们会认识哪些字、会写哪些字呢?让我们翻开课本31页,一起来学习吧。
三、学习朗读课文,学习会认的字。
(一)学习正确朗读课文。
1.出示任务: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借助字上面的音节把它读准。
个体尝试读。
2.反馈指导:指名分三部分朗读,相机正音。
(第一部分:从“春节到”到“先人墓前去祭扫。
”第二部分:从“过端午”到“十五圆月当空照。
”第三部分:余下的部分。
)3.出示任务:同桌轮着朗读课文,注意刚才纠正的读音,做到读准字音,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
同桌读错的字或地方,做个记号,等读完了帮助纠正。
同桌互读互纠。
4.反馈指导:指名分三部分在班级上朗读,师生共同按要求评议;一个读完评议一个。
5.小结: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是最基本的要求。
(二)学习把课文读通顺。
1.导语:课文是一首民谣,民谣的朗读讲究的同样是节奏。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这首民谣意思的理解,尝试通过打拍子的方式,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出示任务: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尝试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个体朗读,同桌互读交流。
2.反馈指导:指名分三部分在班级上朗读,师生共同按要求评议;一个读完评议一个。
3.自由练习朗读后,全班一起击掌打拍子朗读。
4.小结:民谣的朗读要讲究节奏,就像我们歌唱一样,所以我们一般可以采用击掌这样的方式打拍子来朗读。
(三)学习会认的字。
1.导语:同学们真会朗读!那么,把民谣中会认的字宝宝单独拿出来,你能把它们都正确认读吗?出示任务:在课文中圈画出会认的字,找出它的好朋友,用横线画出来;然后借助汉语拼音把会认的字读准。
2.反馈指导:(1)订正会认的字词的圈画。
(2)(PPT出示会认的字词卡(注音)),指名读(学习速度中等的2—3个学生)相机指导。
(读法举例:传、传、传,传统的传。
)(3)全班齐读。
3.音难字学习。
(1)出示任务:你觉得会认读的字宝宝里面,哪些字容易读错要提醒同学的?(使用字卡,注意归类提醒和正音。
)(2)反馈指导。
预设:翘舌音:传、舟、赏;后鼻音的:统、巷、堂、郎、饼、赏。
正音后,单字开火车检查、巩固(直呼)。
4.会认的字口头组词。
(1)出示任务:同学们读准了这些会认读的字了,那么这些字在生活中,它们会和哪个字宝宝组成词语的呢?同桌说一说。
(字卡出示要求口头组词的会认读的字:传、统、贴、霄、祭、舟、艾、堂、巧、郎、饼、赏、菊。
)(2)反馈指导。
①逐一反馈,学生组词正确的,就以字卡为中心板书成词语;如学生用同音字组词的,则把这个词语板书在副板书位置,以示区别和纠正。
②将学生组的词语带读一、两遍。
③小结:同学们真用心,能在生活中知道那么多的词语,其实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我们可以通过生活认识很多字,知道很多词语的。
四、会认的字认读的初步评价。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游戏认字(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
五、图文结合,了解内容,说说过节,感悟魅力,背诵课文。
(一)导语:我们把课文读通顺了,初步把会认读的字认读下来了,下面我们就继续学习,好吗?让我们再一次击掌读读这首民谣吧。
(齐读全文。
)1.出示任务:读了课文,你能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这些传统节日吗?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指名排序,按照时间顺序调整板书节日名称的顺序。
3.出示任务:为什么重阳节是最后,你根据课文中哪句话知道的?4.反馈指导。
预设:依据的语句:转眼又是新春到,全家团圆真热闹。
5.尝试背诵这个语句。
(个体操作后,班级齐背诵。
)(二)图文结合,了解春节、端午节语句,并尝试背诵。
1.(PPT出示插图1、2)出示任务:朗读课文,然后在课文中画出写这两个节日的语句。
想一想,课文告诉我们这两个节日主要有什么习俗活动?个体操作思考。
2.反馈指导。
(学生答案,只要求意思相同,不要求文字雷同。
注意说话的规范指导。
后面的要求相同,不再说明。
)预设:(采用读中理解汇报、理解汇报中读的策略进行。
以下相同,不再说明。
)春节语句: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板书:贴放)主要习俗活动:贴窗花,放鞭炮。
端午节语句:过端午,赛龙舟,粽子艾香满堂飘。
(板书:赛粽子艾香)主要习俗活动:赛龙舟,吃粽子,悬艾叶(挂艾枝)。
3.分别尝试背诵这两个节日的语句。
(个体操作后,班级齐背诵。
)4.追问:你们还知道春节和端午节还会有哪些习俗活动呢?5.反馈指导。
指名回答,说对的就板书到副板书位置。
预设:春节:吃团年饭,逛花街(行花街),守岁,拜年,给压岁钱(发红包),贴春联,人日……端午节:佩香囊,喝雄黄酒……(三)结合生活,了解其他节日语句,并尝试背诵。
1.导语:我们读懂了课文中春节和端午节的有关语句,了解了春节和端午节的习俗活动,接着,我们按照节日的时间顺序,继续了解课文内容。
出示任务:朗读其他节日的语句,想一想,从这些语句,你了解到关于这个节日的什么?具体是什么?个体操作思考,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元宵节:民俗活动看花灯。
清明节:民俗活动祭扫先人。
乞巧节:节日来由的传说牛郎织女相会。
中秋节:民俗活动吃月饼,赏月。
重阳节:民俗活动:敬老,赏菊花,登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