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儿科护理学第七章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二)生理特点 1.呼吸频率与节律 小儿代谢旺盛,而肺容量小,潮气量绝对值 也小,只能依靠增加呼吸频率来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年龄越小, 呼吸频率愈快。婴儿由于呼吸中枢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易出现呼 吸节律不齐,以早产儿最为明显。 2.呼吸形态 婴幼儿呼吸肌发育不全,且因肋骨嵴与脊柱垂直, 肋间肌收缩时胸廓活动范围小,主要依靠膈肌活动,呈腹膈式呼 吸。随年龄增长,呼吸肌逐渐发育,胸廓增大,肋骨由水平位逐 渐倾斜,出现胸腹式呼吸。
3.呼吸功能的特点 (1)肺活量(VC):指一次深吸气后的最大呼气量, 小儿为50~70ml/kg。 (2)潮气量(VT):指安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 量。年龄越小,潮气量越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每分钟通气量:指潮气量乘以呼吸频率。 (4)气体弥散量:二氧化碳的排出主要靠弥散作用,二 氧化碳弥散速率比氧气大,即比氧气易于弥散。
需要时可加地塞米松。 2.吸入气体的温度保持在32~40℃之间。 3.每次雾化吸入不宜超过20min。 4.在吸入后应协助排痰或吸痰,在严重缺氧时应间断吸氧,
或边吸雾化气体边吸氧气。
(三)胸部疾病物理治疗方法 1. 意义及治疗方式 (1)意义:可有效的帮助痰,改善呼吸功能并避免肺部其他合并症。 (2)治疗方式:①体位引流;②叩击;③震颤。 2. 禁忌证 如肺气肿、咯血、多发性骨折、过度疼痛 (1)体位引流法 通过改变体位和轻叩胸部使远端支气管的痰液, 借着重力的作用,流到近端的支气管,再进入较大的气道,经吸痰或 咳嗽排出体外。
体位引流注意事项: ①无论采取何种体位,均应注意保持患儿膝盖稍弯曲,以 减少肌紧张,使患儿尽早采取舒适轻松的体位,保证治疗 效果; ②体位引流常引起剧烈的咳嗽,若要持续给患儿作引流, 应允许患儿在治疗期间可坐起来休息; ③禁忌在饱餐后立即做体位引流,至少要间隔1h才能做体 位引流。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解剖特点及作用
呼吸功能特点
1. 肺活量小, 呼吸功能储备低 2. 潮气量低, 死腔/潮气量大 3. 每分通气量和气体弥散量与成 人相近
4. 气道阻力大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解剖特 点和作用
呼吸道免疫特点
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较差 1. 咳嗽反射及纤毛功能差 2. 肺泡巨噬细胞功能不足 3. 辅助性T细胞功能暂时低下 4. 分泌性IgA、IgG低 5. 乳铁蛋白、溶菌酶、干扰素及补体量及 活性不足
1.血氧分压(PO2):婴幼儿平均为 9.3kPa(70mmHg),7岁后渐达成人水平, 即10.6~13.3kPa(80~100mmHg)。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解剖特 点和作用
2.二氧化碳分压(PCO2)
小儿正常偏低,婴幼儿更低。婴儿 4.6kPa (35mmHg),18岁后达正常成人 水平,即5.3 kPa(40mmHg)。PCO2增高表示 养不良 • 缺乏锻炼或过度疲劳 • 亚临床维生素A、锌、铁缺乏 • 消化不良、佝偻病以及有原发性免疫缺陷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解剖特 点和作用
2.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它不但可引起肺炎, 也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解剖特 点和作用
3.细菌
原发性仅占10%左右,多为继发感染。 β溶血性链球菌 肺炎球菌 嗜血流感杆菌 葡萄球菌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解剖特 点和作用
(二)诱发因素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解剖特 点和作用
一、病因
(一)病原体 主要是病毒,占原发上感 的90%以上。支原体和细菌较少见。细菌常 为继发感染所致。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解剖特 点和作用
1.病毒
鼻病毒(rhinovirus) 冠状病毒(coronavirus) 柯萨奇病毒(Coxsacki)埃可(ECHO)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腺病毒(adenovirus)
呼吸系统疾病专题知识培训培训课件
26
4、鼻咽部和咽部:扁桃体炎常见于年长儿。
5、喉:相对狭窄,软骨柔软,粘 膜柔嫩而富有血管及淋 巴组织。
6、气管、支气管:管腔相对狭窄,软骨柔软,缺乏弹 力组织,粘 膜血管丰富,粘液腺分泌不足。
7、肺:血管丰富,肺泡小且数量少。
8、肺门: 9、胸膜及纵隔
10、胸部:婴幼儿胸廓较短,呈桶状,肋骨呈水平部,不 利于呼吸。
(3)疗程:持续至体温正常后5~7天,临床症状消失 后3天。支炎体肺炎至少用药2~3W,以免 复发。金葡菌肺炎用至体温正常后继续用 药2W。
呼吸系统疾病专题知识培训
21
2、抗病毒治疗:三氮唑核苷。
(三)对症治疗 1、氧疗; 2、保持呼吸道通畅:祛痰剂、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保
证液体供给。 3、心力衰竭的治疗:镇静、吸氧、强心、利尿。 (1)强心剂:
腺病毒
6m~2y
频咳、中毒重 3~5天才有 早、 大片
金葡菌 疱
1~3y
中毒重,皮疹 早、弥漫 脓肿、肺大
G—杆菌 <1m(抵抗力差) 中毒重、预后差 罗音、实变
多样性
支原体
儿童
频干咳,血丝痰 不明显
单侧斑片影
过敏性
儿童
多轻
不明显
絮状、游走
呼吸系统疾病专题知识培训
15
三、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检查 (1)白细胞检查:
简称“上感”,俗称“感冒”,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占儿 科疾病的首位。 一、 病因与发病机制
大多由病毒(占90%以上)。
二、 临床表现:年长儿症状较轻,以呼吸道症状为主;婴幼 儿症状较重,以全身症状为主。
三、并发症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五、治疗原则:以一般疗法和对症疗法为主。注意饮水、多休息、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儿童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儿科学课件)
三、免疫特点
小儿呼吸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较差
非 咳嗽反射差
免 疫
气道平滑肌收缩力差
防
御 纤毛运动差
异物吸入
免疫球蛋白低(sIgA) 特 异 巨噬细胞功能不足 免 疫 补体等数量、活性不足
呼吸道感染
特异免疫特点: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均未发育成熟
四、检查方法
㈠呼吸系统体格检查时的重要体征
呼吸频率改变
呼吸系统疾病
概述
急性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以肺炎最多见 一般年龄愈小,病情愈重,并发症愈多,病死率愈高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解剖特点
以环状软骨下缘为界 第一节 ㈠上呼吸道
包括鼻、鼻窦、咽、咽鼓管、会厌、喉 ㈡下呼吸道
包括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呼吸 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
㈠上呼吸道
⒈鼻与鼻窦 鼻腔狭窄,粘膜柔嫩血管丰富——鼻塞、呼吸困难 鼻泪管短,瓣膜发育不全——结膜炎 鼻窦口大——鼻窦炎
发绀
吸气时胸廓凹陷
特殊的呼吸形式
异常呼吸音
杵状指(趾)
呼吸频率改变 呼吸困难的第一征象为呼吸频率增快,年龄越小越明显 呼吸急促是指:婴幼儿<2月龄,呼吸≥60次/分;2-12 月龄,呼吸≥50次/分;-5岁,呼吸≥40次/分 呼吸频率减慢或节律不规则也是危险征象
发绀 是血氧下降的重要表现,末梢性发绀指血流缓慢、动静 脉氧差较大部位(如肢端)的发绀 中心性发绀指血流较快、动静脉氧差较小部位(如舌、 黏膜)的发绀 中心性发绀较末梢性发绀发生晚,但更有意义
各年龄阶段小儿呼吸和脉搏频率(次/min)
年龄 新生儿 1岁以下 2-3岁 4-7岁 8-14岁
呼吸 40-50 30~40 25-30 20-25 18-20
儿科护理学知识点总结-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额护理
第一节儿童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护理诊断】1.气体交换受损●肺部炎症●通气、换气功能障碍2.清理呼吸道无效●呼吸道分泌物黏稠●无力排痰3.体温过高●肺部感染4.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中毒性肠麻痹1.【最常见的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急性呼吸道感染2.婴儿很少发生鼻出血,6~7岁后鼻出血觉较为多见。
【原因】:黏膜下层的海绵组织未发育完全。
3.婴幼儿鼻腔感染常易侵入眼结膜引起炎症。
4.【婴儿咽鼓管的特点】1短2宽3直●呈水平位●故鼻咽炎时易导致中耳炎岁末才逐渐增大,4~10岁发育达高峰,10~15岁时退化,故扁桃体炎常见于年长儿,婴幼儿则少见。
6.【导致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重要原因】●严重的腺样体肥大7.由于右支气管短而粗,故异物较易进入右主支气管。
8.【儿童肺组织的特点】:含血多,含气少,易发生肺部感染。
【具体】:儿童肺泡数量较少,血管丰富,间质发育旺盛9.【儿童呼吸频率的特点】:儿童年龄越小,呼吸频率越快。
10.小婴儿由于呼吸中枢发育尚未成熟,呼吸调节功能不完善,易出现呼吸节律不齐,尤以早产儿最为明显。
11.【婴幼儿的呼吸类型】:腹式呼吸;7岁以后以混合呼吸为主。
12.儿童呼吸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较差,故易患呼吸道感染。
第五节肺炎1.【肺炎的主要临床表现】①发热②咳嗽③气促④呼吸困难⑤肺部固定湿罗音2.按病理类型分类,【儿童最常见的肺炎】:支气管肺炎3.【迁延性肺炎的病程】:1~3个月4.重症肺炎时,全身中毒症状明显;5.【支气管肺炎】的定义累及支气管壁和肺泡的炎症为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肺炎6.【支气管肺炎最常见的病毒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7.【支气管肺炎最常见的细菌感染】:肺炎链球菌8.【支气管肺炎的并发症】9.【肺炎合并心衰的表现】①突然呼吸困难加重,呼吸频率>60次/分,不能用肺炎/其他并发症解释②心率突然加快:婴儿>180次/分,幼儿>160次/分,不能用发热/呼吸困难解释③突然极度烦躁不安,明显发绀,面色苍白/发灰,指甲微循环再充盈时间延长④肝脏迅速增大(达肋下3cm以上)⑤心音低钝、出现奔马律,但因为婴幼儿颈短、局部脂肪丰厚,所以颈静脉怒张往往不明显⑥尿少/无尿;颜面、眼睑或双下肢水肿。
第二章婴幼儿各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二章婴幼儿各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婴幼儿阶段是生命发展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婴幼儿的身体和生理特点与成人相比存在很大的差异。
本文将从婴幼儿的各系统解剖和生理特点进行分析。
一、消化系统1.胃容积小:婴幼儿的胃容积较小,无法容纳大量的食物。
这就需要婴幼儿进行多次喂养,以满足其生长和发育的需求。
2.消化酶的分泌不足:婴幼儿的消化酶分泌不足,特别是脾气虚弱的婴儿,对食物的消化能力较弱。
因此,婴幼儿需要经过消化酶的帮助,才能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吸收到体内。
二、呼吸系统1.通气量小:婴幼儿的肺容量较小,通气量相对较小。
这使得婴幼儿对氧气的需求量较高,呼吸频率也相对较快。
2.呼吸控制中枢不成熟:婴幼儿的呼吸控制中枢不成熟,呼吸调节能力较差。
因此,婴幼儿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易出现呼吸暂停的现象,需及时给予妥善处理。
三、循环系统1.心脏较小:婴幼儿的心脏较小,心脏的负荷能力较低。
这就需要保证婴幼儿的休息和活动的合理安排,防止过度劳累。
2.血液量较少:婴幼儿的体积较小,血液量相对较少。
这就使得婴幼儿的血液循环相对较快,血管的分布相对较密集。
这也是婴幼儿易感染和出血的原因之一四、泌尿系统1.肾功能不完善:婴幼儿的肾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排泄功能较差。
尤其是早产儿,肾功不全的风险更高。
因此,婴幼儿需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以促进尿液的排出,防止尿液过浓。
五、神经系统1.先天反射多:婴幼儿在出生时具备多种先天反射,如吸吮反射、摸索反射等,这些反射对婴幼儿的生存和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2.神经发育不完善:婴幼儿的神经系统尚未完全发育,神经细胞的连接和传导能力较弱。
这也是婴幼儿易出现抽搐和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的原因之一综上所述,婴幼儿的各系统解剖和生理特点与成人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些差异需要我们在照顾和护理婴幼儿时予以重视。
通过合理的喂养、呼吸训练、运动锻炼等,能够促进婴幼儿的生长发育,保证其身体健康和神经系统的成熟。
2020年儿科主治医师资格考试笔试考点讲解及答案解析 (8):呼吸系统疾病
第七章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喉软骨软化症毛细支气管炎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胸膜炎、脓胸及脓气胸支气管扩张气管,支气管异物特发性肺纤维化反复呼吸道感染上气道梗阻第一节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一、解剖特点①上呼吸道:②下呼吸道:气管、支气管较成人狭窄;软骨柔软,缺乏弹力组织,支撑作用薄弱;气道较干燥。
纤毛运动较差,易于感染且易致呼吸道阻塞。
左支气管细长,右支气管短粗,异物易坠入右支气管,引起右侧肺段不张或肺气肿。
③胸廓:胸廓短、呈桶状;肋骨呈水平位,心脏呈横位;呼吸肌不发达,胸廓活动范围小,易因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出现青紫。
纵隔相对较大,胸腔积液或气胸时易致纵隔移位。
二、生理特点呼吸频率与节奏年龄越小,呼吸频率越快早产儿、新生儿易出现呼吸节奏不齐呼吸类型腹式呼吸随年龄增长出现胸腹式呼吸呼吸功能特点肺活量:50~70ml/kg,呼吸潜在力较差潮气量:年龄越小,潮气量越小每分钟通气量:呼吸频率快,体表面积与成人相近功能残气量:受肺脏体积与肺弹性回缩力影响气体弥散量:气体弥散量小,单位肺容积与成人相近气道阻力:大于成人,随年龄增大而递减三、呼吸道免疫特点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较差难以有效地清除吸入的尘埃及异物颗粒SIgA、IgG亚类含量均低,且肺泡巨噬细胞功能不足易患呼吸道感染四、肺部疾患常用检查方法肺功能通气功能:用力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速,最大通气量,呼吸死腔和肺泡通气量换气功能:肺内分流量、肺泡动脉氧分压、生理死腔支气管镜检查用于气道、部分肺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血液气体分析氧饱和度水平和血液酸碱平衡状态第二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一、概述简称上感,俗称“感冒”,小儿最常见疾病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常诊断为:急性鼻咽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二、病因各种病毒和细菌均可引起以病毒多见,约90%以上病毒感染后可继发细菌感染,最常见为溶血性链球菌三、临床表现和常见临床类型一般类型上感·婴幼儿可骤然起病,高热、咳嗽。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精品课件
临床表现
❖ 婴幼儿支气管炎发病可急可缓。,也可忽然 出现频繁而较深。多有发热,体温可达39~ 40摄氏度,热程2~3天至1周左右不等。可出 现烦躁不安、鼻塞、流涕、轻咳、食欲不振、 呕吐、腹泻等。以后渐有支气管分泌物。婴 幼儿不会咯痰,多经咽部吞下。年长儿再诉 头痛及胸痛。咳嗽一般延续7~10天,有时迁 延2~3周,或反复发作。如不经适当治疗可 引起肺炎,白细胞正常或稍低,升高者可能 有继发细菌感染。
精品课件
治疗
❖ 1. 一般治疗 经常变换体位,多饮水,使呼吸道分 泌物易于咳出。
❖ 2. 控制感染 由于病原体多为病毒,一般不采用 抗生素,怀疑有细菌感染者可用青霉素类,如有支 原体感染,则应给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 3. 对症治疗 应使痰易于咳出,故不用镇咳剂 。1 化痰止咳:如复方甘草合剂、急支糖浆或沐舒 坦等,痰液粘稠者可用10%氯化铵,高渗盐水雾化吸 入有助于排痰。2止喘; 对喘憋严重着,可雾化吸入 全乐宁等或用氨茶碱口服或静脉给药。喘息严重者 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退热药,主要针对病因治疗,从根
本上解决问题。如果体温高,较大
儿童可予物理降温,即用冷毛巾头
部湿敷或用温水擦澡,但幼儿不宜
采用此方法,必要时应用药物降温
。
精品课件
护理要点
❖保持病室良好环境 患儿所处居室要温暖,通风和采光 良好,并且空气中要有一定湿度, 防止过分干燥。如果家中有吸烟者 最好戒烟或去室外吸烟,防止烟害 对患儿的不利影响。
小儿呼吸系统的解剖特点
小儿呼吸系统的解剖特点
上呼吸系统:上呼吸道包括口腔、鼻咽、鼻窦、及其贯穿的颅咽管,解剖上有许多特点:
1.口腔:小儿口腔的容积小,且形状较狭窄,颚部发育不全,舌前膨隆低,舌和上颚较为紧缩,舌咽静脉瘤发育不完全,唇口缩小。
2.鼻咽:小儿鼻咽较粗,容易梗阻,前庭和咽部蒂有明显的鼻骨发育不全,形成由环状骨到玻璃体原有的中隔缺损,在内壁有许多腺体,容易暴露于外界的病原体,有时会造成咽炎的发生。
3.鼻窦:小儿鼻窦较小,骨缝较为细狭,而且未发育完全,口头骨的发育也比成人晚,容易造成咽炎的发生。
中呼吸系统:中呼吸系统由气管、肺及其附属结构组成,解剖上具有以下特点:
1.气管:小儿气管较短、细,发育不全,而且胸膜不完整,这与成人不同,容易受感染,出现气管炎。
2.肺:小儿肺比成人较小,肺泡的发育也比成人晚,胸腔内压力也较成人低,容易受到毒物的损害,肺炎容易发生。
关于新生儿呼吸系统生理特点的描述
关于新生儿呼吸系统生理特点的描述
新生儿呼吸系统具有以下生理特点:
1. 特殊解剖结构:新生儿的呼吸道解剖结构与成人相比有所不同。
喉部更窄,气管软骨未完全骨化,支气管及肺泡比例较小。
2. 呼吸肌肉薄弱:新生儿的膈肌和肋间肌肉尚未充分发育,导致呼吸肌肉相对较弱,呼吸能力较差。
3. 呼吸频率高:新生儿的呼吸频率比成人要高。
平均每分钟可达40-60次。
4. 肺功能不足:新生儿的肺泡表面积相对较小,肺泡“表面活
性物质”(即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较少,导致肺部的膨胀
和气体交换功能相对不足。
5. 低氧激敏性:新生儿的呼吸中枢对缺氧的敏感性较高,能够迅速做出呼吸反应,以保证细胞组织得到足够的氧供。
6. 无肺通气:胎儿在子宫内主要通过胎盘获取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所以出生后需要很快建立自主呼吸。
综上所述,新生儿呼吸系统生理特点的描述包括特殊的解剖结构、呼吸肌肉薄弱、呼吸频率高、肺功能不足、低氧激敏性和需要建立自主呼吸能力等方面。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治疗原则
在治疗小儿呼吸道疾病时,应 根据其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 方案,如保持呼吸道通畅、控 制感染等。
护理要点
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 儿呼吸情况,保持呼吸道湿润
,及时处理呼吸道分泌物。
谢谢聆听
02
呼吸中枢调节功能特 点
小儿呼吸中枢调节功能不稳定,容易出现呼
吸节律不齐、呼吸暂停等情况。
04
03
01
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
预防措施
根据小儿呼吸系统特点,家长 和医护人员应加强预防措施, 如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接
触感染源等。
诊断方法
在诊断小儿呼吸道疾病时,应 充分考虑其解剖生理特点,选 择合适的检查方法。
01
上呼吸道感染
包括喉炎、扁桃体炎等,多由病毒引起,表现为发热、 咳嗽、流涕等症状。
02
支气管炎
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的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 的炎症,表现为咳嗽、咳痰、气喘等症状。
03
支气管哮喘
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以反复发作的喘息、胸闷或 咳嗽为主要表现。
疾病发生机制
01
02
03
免疫功能低下
实验室检查
通过血常规、痰液检查 等手段,了解感染情况 及病原体的种类。
影像学检查
X线、CT等影像学检查 有助于发现肺部病变和 评估病情。
治疗方法
A
对症治疗
针对患儿的症状,如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 ,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使用解热镇痛药、 止咳药等。
抗感染治疗
针对感染病原体,选用敏感的抗生素或抗 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 理特点
目录
• 引言 •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特点 • 小儿呼吸系统生理特点 •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特点 •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与治疗 • 结论
小儿肺炎的护理
使用洋地黄制剂的护理方法
(3)使用后 有效指标 心率减慢、肝缩小、 心率减慢、肝缩小、气促改善 安静、胃纳好转、 安静、胃纳好转、尿量增加 毒性反应 心律失常—如房室传导阻滞, 心律失常—如房室传导阻滞,过早搏动等 胃肠道反应—有食欲不振、恶心、 胃肠道反应—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神经系统症状—如嗜睡、 神经系统症状—如嗜睡、头晕等
2.颅内压升高 2.颅内压升高 症状观察、发现,使用甘露醇,观察疗效。 症状观察、发现,使用甘露醇,观察疗效。 3.并发症 3.并发症 及时发现,做好胸穿/闭式引流引流的准备 及时发现,做好胸穿/
(十)健康教育 1.介绍知识和护理要点 1.介绍知识和护理要点 2.加强锻炼,预防感冒 2.加强锻炼, 加强锻炼 3.定期检查,按时接种 3.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 4.不随地吐痰,以防传染别人 4.不随地吐痰, 不随地吐痰
(三)休息 1.发热 气促— 发热、 1.发热、气促—卧床休息 2.咳喘 半卧位, 咳喘— 2.咳喘—半卧位,稳定后适当活动 病室环境: (四)病室环境: 1.整齐、清洁、舒适 1.整齐 清洁、 整齐、 2.保持温度和湿度 2.保持温度和湿度
18~22℃,55~60%
3.通风,3次/日,10~30分/次 3.通风, 10~30分 通风
(九)观察病情变化 1.心力衰竭: 1.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 有无心衰的表现;及时报告医生; 有无心衰的表现;及时报告医生; 吸氧;减慢输液速度; 吸氧;减慢输液速度; 遵医嘱使用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 遵医嘱使用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 注意药效和副作用。 注意药效和副作用。 有中毒性心肌炎时,洋地黄中毒发生快。 ※有中毒性心肌炎时,洋地黄中毒发生快。
三、病理生理 支气管粘膜水肿→管腔狭窄→通气↓ 支气管粘膜水肿→管腔狭窄→通气↓ 病原体→肺泡壁充血水肿→增厚→换气↓ 病原体→肺泡壁充血水肿→增厚→换气↓ →低氧血症、二氧化碳储留→ 低氧血症、二氧化碳储留→ 一系列症状、代酸和呼酸、 一系列症状、代酸和呼酸、电解质紊乱
儿科学重点知识点: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考点】专业综合-儿科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概述】本章内容呼吸道感染、哮喘为重点,并应当结合成人的呼吸系统感染以及哮喘共同记忆,事半功倍;一、解剖生理特点1. 解剖特点(1)鼻:鼻腔相对短小,鼻道狭窄;易造成堵塞,导致呼吸困难或张口呼吸;(2)鼻窦:由于鼻窦黏膜与鼻腔黏膜相连续,鼻窦口相对大,故急性鼻炎常累及鼻窦,易发生鼻窦炎;(3)鼻泪管和咽鼓管:婴幼儿鼻泪管短,瓣膜发育不全,故鼻腔感染常易侵入结膜引起炎症;婴儿咽鼓管较宽,且直而短,呈水平位,故鼻咽炎时易致中耳炎;(4)咽部:咽部较狭窄且垂直;腭扁桃体1 岁末才逐渐增大,4~10 岁发育达高峰,14~15 岁时渐退化,故扁桃体炎常见于年长儿,婴儿则少见;严重的腺样体肥大是小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重要原因;(5)喉:喉腔较窄,声门狭小,软骨柔软,轻微炎症即可引起声音嘶哑和吸气性呼吸困难;(6)气管、支气管:婴幼儿的气管、支气管较成人短且较狭窄,黏膜柔嫩,血管丰富,软骨柔软,因缺乏弹力组织而支撑作用差,因黏液腺分泌不足而气道较干燥,故婴幼儿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7)肺:肺泡数量较少且面积小、弹力纤维发育较差,血管丰富,间质发育旺盛,致肺含血量多而含气量少,易于感染;感染时易致黏液阻塞,引起间质炎症、肺气肿和肺不张等;(8)胸廓:婴幼儿胸廓较短,前后径相对较长,呈桶状;肋骨呈水平位,胸腔小而肺脏相对较大;呼吸肌发育差;因此在呼吸时,肺的扩张受到限制,故当肺部病变时,容易出现呼吸困难;2. 生理特点(1)呼吸频率与节律:①小儿呼吸频率快,年龄越小,频率越快;②新生儿40~44 次/分,~1 岁30 次/分,~3 岁24 次/分,3~7 岁22 次/分,~14 岁20 次/分,~18岁16~18 /分;(2)呼吸型:婴幼儿呈腹膈式呼吸;随年龄增长,逐渐转化为胸腹式呼吸;7岁以后以混合式呼吸为主;(3)呼吸功能特点:①肺活量:小儿肺活量约为50~70 ml/kg;婴幼儿呼吸功能储备量较小;小儿发生呼吸障碍时其代偿呼吸量最大不超过正常的2.5 倍,而成人可达10 倍,因此易发生呼吸衰竭;②潮气量:小儿潮气量约为6~10 ml/kg,年龄越小,潮气量越小;死腔/潮气量比值大于成人;③每分通气量和气体弥散量:前者按体表面积计算与成人相近;后者按单位肺容积计算与成人相近;④气道阻力:由于气道管径细小,小儿气道阻力大于成人,因此小儿发生喘息的机会较多;3. 呼吸道免疫特点:小儿呼吸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较差,故易患呼吸道感染;(1)咳嗽反射及纤毛运动功能差,难以有效清除吸入的尘埃和异物颗粒;(2)肺泡吞噬细胞功能不足,婴幼儿辅助性T细胞功能暂时性低下,使分泌型IgA、IgG,esp.IgG2亚类含量低微;此外,乳铁蛋白、溶菌酶、干扰素及补体等的数量和活性不足;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 病因(1)病毒:90%以上,主要有鼻病毒(R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ADV)、冠状病毒等;(2)细菌:病毒感染后可继发细菌感染,最常见为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3)支原体:肺炎支原体不仅可引起肺炎,也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4)婴幼儿时期由于上呼吸道的解剖和免疫特点而易患本病;营养障碍性疾病,如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亚临床维生素A、锌或铁缺乏症等,或免疫缺陷病、被动吸烟、护理不当、气候改变和环境不良等因素,则易发生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或使病程迁延;2. 临床表现(1)一般类型上感①局部症状:鼻塞、流涕、喷嚏、干咳、咽部不适和咽痛等,多于3~4 d内自然痊愈;②全身症状:1°发热、烦躁不安、头痛、全身不适、乏力等;2°可有食欲不振、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注:腹痛多为脐周阵发性疼痛,无压痛,可能为肠痉挛所致;如腹痛持续存在,多为并发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③体征:体格检查可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有时可见下颌和颈淋巴结肿大;肺部听诊一般正常;肠道病毒感染者可见不同形态的皮疹;△(2)两种特殊类型上感3. 诊断与鉴别诊断(1)诊断:依据临床表现诊断不难(2)鉴别诊断:流感、急性传染病早期、急性阑尾炎、过敏性鼻炎等4. 并发症(1)病变邻近组织蔓延:中耳炎、鼻窦炎、咽后壁脓肿、扁桃体周围脓肿等;(2)也可以引起风湿免疫性疾病;5. 治疗(1)一般治疗: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周围环境、多饮水和补充大量维生素C等;(2)抗感染治疗:①抗病毒药物1°大多数上呼吸道感染由病毒引起,可试用利巴韦林;2°若为流感病毒感染,可用磷酸奥司他韦口服;3°合并结膜炎者,可用0.1%阿昔洛韦滴眼液滴眼;②抗生素:常选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复方新诺明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咽拭子培养阳性结果有助于指导抗菌治疗;若证实为链球菌感染,或既往有风湿热、肾炎病史者,青霉素疗程应为10~14 日;(3)对症治疗:①高热可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亦可用冷敷、温湿敷或酒精浴降温;②发生高热惊厥者可予以镇静、止惊等处理;③咽痛可含服咽喉片;三、支气管哮喘1. 临床表现(1)咳嗽和喘息呈阵发性发作,以夜间和清晨为重;发作前可有流涕、打喷嚏和胸闷,发作时呼吸困难,呼气相延长伴有喘鸣声;严重病例呈端坐呼吸,恐惧不安,大汗淋漓,面色青灰;(2)体格检查可见桶状胸、三凹症,肺部满布哮鸣音,严重者气道广泛堵塞,哮鸣音反可消失,称“闭锁肺”,是哮喘最危险的体征;(3)肺部粗湿啰音时现时隐,在剧烈咳嗽后或体位变化时可消失;在发作间歇期可无任何症状和体征;(4)哮喘发作在合理应用常规缓解药物治疗后,仍有严重或进行性呼吸困难者,称为哮喘危重状态(哮喘持续状态);表现为哮喘急性发作,出现咳嗽、喘息、呼吸困难、大汗淋漓和烦躁不安,甚至表现出端坐呼吸、语言不连贯、严重发绀、意识障碍及心肺功能不全的征象;2. 诊断与鉴别诊断(1)儿童哮喘诊断标准☆:①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或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下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②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③支气管舒张剂有显著疗效;④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促、胸闷或咳嗽;⑤对于症状不典型的患儿,同时在肺部闻及哮鸣音者,可酌情采用以下任何1项支气管舒张试验协助诊断,若阳性可诊断为哮喘:1°速效β2受体激动剂雾化溶液或气雾剂吸入;2°以0.1%肾上腺素0.01 ml/kg皮下注射(最大不超过0.3 ml/次);在进行以上任何1种试验后的15~30 min内,如果喘息明显缓解,哮鸣音明显减少者为阳性;5岁以上患儿若有条件可在治疗前后测呼气峰流速(PEF)或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治疗后上升≥15%者为阳性;如果肺部未闻及哮鸣音,且FEV1>75%者,可做支气管激发试验,若阳性可诊断为哮喘;(2)咳嗽变异型哮喘标准★:①持续咳嗽>1 mon,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运动、遇冷空气或嗅到特殊气味后加重,痰少,临床上无感染征象,或经较长时间抗生素治疗无效;②支气管舒张剂诊断性治疗可使咳嗽发作缓解(基本诊断条件);③有个人或家族过敏史、家族哮喘病史,过敏原检测阳性可作辅助诊断;④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3)哮喘的分期与病情的评价:①急性发作期:患者出现以喘息为主的各种症状,其发作持续的时间和程度不尽相同;②慢性持续期:许多患者即使没有急性发作,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总是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症状(喘息、咳嗽和胸闷);③临床缓解期: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症状和体征消失,肺功能(FEV1或PEF)≥80%预计值,并维持4 周以上;(4)哮喘持续状态(哮喘危重状态):哮喘持续状态是指哮喘发作时,在合理应用常规缓解药物治疗后,仍有严重或进行性呼吸困难者,表现为哮喘急性发作,出现咳嗽、喘息、呼吸困难、大汗淋漓和烦躁不安,甚至表现为端坐呼吸,语言不连贯,严重发绀,意识障碍及心肺功能不全的征象;(5)鉴别诊断①以喘息为症状的哮喘:毛细支气管炎、肺结核、气道异物、先天性疾病;②咳嗽变异性哮喘:支气管炎、鼻窦炎、胃食管反流病、嗜酸性粒细胞支气管炎;3. 治疗与预防(1)哮喘的治疗目标:①有效控制急性发作症状,并维持最轻的症状,甚至无症状;②防止症状加重或反复;③尽可能将肺功能维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④防止发生不可逆的气流受限;⑤保持正常活动(包括运动)能力;⑥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⑦防止因哮喘死亡;(2)治疗原则:长期、持续、规范和个体化治疗;①急性发作期治疗重点为抗炎、平喘,以便快速缓解症状;②慢性缓解期应坚持长期抗炎,降低气道反应性,防止气道重塑,避免危险因素和自我保健;(3)治疗哮喘的药物包括缓解药物和控制药物;①缓解药物能快速缓解支气管收缩及其他伴随的急性症状,用于哮喘急性发作期,包括:1°吸入型速效β2受体激动剂;2°全身性糖皮质激素;3°抗胆碱能药物;4°口服短效β2受体激动剂;5°短效茶碱等;②控制药物是抑制气道炎症需长期使用的药物,用于哮喘慢性持续期,包括:1°吸入型糖皮质激素;2°白三烯调节剂;3°缓释茶碱;4°长效β2受体激动剂;5°肥大细胞膜稳定剂;6°全身性糖皮质激素等;(4)哮喘急性发作期治疗(5)哮喘慢性持续期治疗(6)哮喘持续状态的处理:①氧疗:所有危重哮喘患儿均存在低氧血症,需用密闭面罩或双鼻导管提供高浓度湿化氧气,初始吸氧浓度以40%为宜,流量4~5 L/min;②补液、纠正酸中毒: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碱紊乱;③糖皮质激素: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作为儿童危重哮喘治疗的一线药物,应尽早使用;④支气管扩张剂的使用:可用:1°吸入型速效β2受体激动剂;2°氨茶碱静脉滴注;3°抗胆碱能药物;4°肾上腺素皮下注射;⑤镇静剂:可用水合氯醛灌肠,慎用或禁用其他镇静剂;⑥抗生素:酌情使用,儿童哮喘发作主要由病毒引发,抗生素不作为常规应用;⑦辅助机械通气指征:指征为:1°持续严重的呼吸困难;2°呼吸音减低或几乎听不到哮鸣音及呼吸音;3°因过度通气和呼吸肌疲劳而使胸廓运动受限;4°意识障碍、烦躁或抑制,甚至昏迷;5°吸氧状态下发绀进行性加重;6°PaO2≥65 mmHg;△注:1、β2 受体激动剂是临床上治疗哮喘应用最广泛的支气管舒张剂;2、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治疗哮喘效果最好的药物;3、缓解哮喘急性发作的首选药物是吸入型速效β2 受体激动剂;4、严重哮喘发作的治疗首选全身性糖皮质激素静脉给药;5、哮喘持续状态的治疗首选全身性糖皮质激素静脉给药;6、哮喘长期控制的首选药物是吸入型糖皮质激素;7、控制哮喘急性发作,当β2 受体激动剂及茶碱类无效时,应改用全身性糖皮质激素静脉给药;(7)预防①避免危险因素:应避免接触过敏原,积极治疗和清除感染灶,去除各种诱发因素(吸烟、呼吸道感染和气候变化等);②特异性免疫治疗:应与抗炎平喘药物联合使用,坚持足够疗程;③哮喘的教育与管理:哮喘患儿的教育与管理是提高疗效、减少复发、提高患儿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四、肺炎1. 肺炎分类(1)病理分类: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和间质性肺炎;(2)病因分类①病毒性肺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占首位);②细菌性肺炎(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③支原体肺炎;④衣原体肺炎;⑤原虫性肺炎;⑥真菌性肺炎;⑦非感染病因引起的肺炎(如吸入性肺炎、坠积性肺炎、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3)病程分类☆①急性肺炎:病程<1 个月;②迁延性肺炎:病程1~3 个月;③慢性肺炎:病程>3个月;(4)病情分类①轻症:除呼吸系统外,其他系统仅轻微受累,无全身中毒症状;②重症:除呼吸系统外,其他系统亦受累,出现其他系统表现,全身中毒症状明显,甚至危及生命;(5)临床表现典型与否分类①典型性肺炎: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肺炎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大肠杆菌等引起的肺炎;②非典型性肺炎(SARS):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病毒性肺炎等;为新型冠状病毒引起,以肺间质病变为主,传染性强,病死率较高;儿童患者临床表现较成人轻,病死率亦较低;(6)发生肺炎的地区进行分类①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指无明显免疫抑制的患儿在院外或住院48h内发生的肺炎;②院内获得性肺炎(HAP)指住院48小时后发生的肺炎;2. 临床表现:2 岁以下的婴幼儿多见,起病多数较急,发病前数日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肺部固定性的中、细湿啰音;(1)主要症状①发热:热型不定,多为不规则发热,亦可为弛张热或稽留热;②咳嗽:较频繁,在早期为刺激性干咳,极期咳嗽反而减轻,恢复期咳嗽有痰;③气促:多在发热、咳嗽后出现;④全身症状: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烦躁不安,轻度腹泻或呕吐;(2)体征①呼吸增快:40~80 次/分,并可见鼻翼扇动和三凹征;②发绀:口周、鼻唇沟和指趾端发绀,轻症病儿可无发绀;③肺部啰音:早期不明显,可有呼吸音粗糙、减低,以后可闻及较固定的中、细湿啰音,以背部两侧下方及脊柱两旁较多,于深吸气末更为明显;(3)重症肺炎的表现:重症肺炎由于严重的缺氧及毒血症,除呼吸系统改变外,可发生循环、神经和消化等系统功能障碍;①循环系统:可发生心肌炎、心力衰竭;肺炎合并心衰的表现★:1°呼吸突然加快>60 次/分;2°心率突然>180 次/分;3°突然极度烦躁不安,明显发绀,面色苍白或发灰,指(趾)甲微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以上三项不能用发热、肺炎本身和其他合并症解释者;4°心音低钝、奔马律,颈静脉怒张;5°肝脏迅速增大;6°尿少或无尿,眼睑或双下肢水肿;具备前5 项即可诊断为肺炎合并心力衰竭;②神经系统:可有中毒性脑病;1°烦躁、嗜睡,眼球上窜、凝视;2°球结膜水肿,前囟隆起;3°昏睡、昏迷、惊厥;4°瞳孔改变: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5°呼吸节律不整,呼吸心跳解离(有心跳,无呼吸);6°有脑膜刺激征,CSF检查除压力↑外,其他均正常;在肺炎的基础上,除外高热惊厥、低血糖、低血钙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炎、脑膜炎),如有①~②项提示脑水肿,伴其他一项以上者可确诊;③消化系统:一般为食欲减退、呕吐和腹泻;④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SIADH):1°血钠≤130 mmol/L,血渗透压<270 mmol/L;2°肾脏排钠增加,尿钠≥20 mmol/L;3°临床上无血容量不足,皮肤弹性正常;4°尿渗透克分子浓度高于血渗透克分子浓度;5°肾功能正常;6°肾上腺皮质功能正常;7°ADH升高;⑤DIC:可表现为血压下降,四肢凉,脉速而弱,皮肤、黏膜及胃肠道出血;3. 诊断与鉴别诊断(1)诊断①一般有发热、咳嗽、呼吸急促的症状;②肺部听到固定的中、细湿啰音或X线有肺炎的改变均可诊断;(2)鉴别诊断①急性支气管炎:全身状况好,以咳嗽为主要症状,肺部可闻及干湿啰音,多不固定,随咳嗽而改变;②支气管异物:有异物吸入史,突然出现呛咳,可有肺不张和肺气肿,可资鉴别;③支气管哮喘:主要表现为持续性咳嗽;患儿具有过敏体质,肺功能检查及激发和舒张试验有助于鉴别;④肺结核:一般有结核接触史,结核菌素试验阳性,X线示肺部有结核病灶可资鉴别;4. 并发症:脓胸、脓气胸、肺大疱等;5. 治疗(1)治疗原则:采用综合治疗,原则为控制炎症、改善通气功能、对症治疗、防止和治疗并发症;(2)一般治疗及护理:①室内空气要流通,温度18~20℃、湿度60%为宜;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②经常变换体位,以减少肺部淤血,促进炎症吸收;注意隔离,以防交叉感染;③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以输液速度输入适量液体;(3)抗感染治疗①抗生素治疗:明确为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继发细菌感染者应使用抗生素;1°原则: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药物、较高的浓度、早期、联合用药、足量、足疗程;2°根据不同病原选择药物:3°用药时间:a)一般应持续至体温正常后5~7 天,症状、体征消失后3 天停药;b)支原体肺炎至少使用抗菌药物2~3 周;c)葡萄球菌肺炎在体温正常后2~3 周可停药,一般总疗程≥6 周;②抗病毒治疗:1°利巴韦林:可滴鼻、雾化吸入、肌注和静脉点滴;2°α-干扰素:5~7 天为一疗程,亦可雾化吸入;(4)对症治疗:①氧疗:有缺氧表现,如烦躁、口周发绀时需吸氧,多用鼻前庭导管给氧,经湿化的氧气的流量为0.5~1 L/min,氧浓度不超过40%;②气道管理:1°清除鼻痂、鼻腔分泌物和吸痰;2°雾化吸入;3°气管插管;4°机械通气;③腹胀的治疗:低钾血症者,应补充钾盐;中毒性肠麻痹时,应禁食和胃肠减压;④其他:高热患儿可用物理降温、口服对乙酰胺基酚或布洛芬等;若伴烦躁不安可给予氯丙嗪、异丙嗪肌注;(5)糖皮质激素:①糖皮质激素可减少炎症渗出,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血管通透性和微循环,降低颅内压;②使用指征为:1°严重憋喘或呼吸衰竭;2°全身中毒症状明显;3°合并感染中毒性休克;4°出现脑水肿;(6)并发症及并存症的治疗:①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治疗:吸氧、镇静、利尿、强心、血管活性药物;②肺炎合并中毒性脑病的治疗:脱水疗法(甘露醇)、改善通气(人工辅助通气)、扩血管(酚妥拉明)、止痉(地西泮)、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促进脑细胞恢复(ATP、胞磷胆碱);③SIADH的治疗:原则为限制水入量,补充高渗盐水;④脓胸和脓气胸:应及时进行穿刺引流,若脓液黏稠,经反复穿刺抽脓不畅或发生张力性气胸时,宜考虑胸腔闭式引流;⑤对并存佝偻病、贫血、营养不良者,应给予相应治疗;(7)生物制剂:血浆和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IVIG)含有特异性抗体,如RSV-IgG抗体,可用于重症患儿;6. 几种不同病原体所致肺炎的特点(1)病毒性肺炎(2)细菌性肺炎(3)其他微生物所致肺炎。
简述幼儿呼吸系统的特点及卫生保健
幼儿是人类成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幼儿的呼吸系统与成人存在一定的不同。
本文将从幼儿呼吸系统的特点和卫生保健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幼儿呼吸系统的特点1. 生理特点幼儿的呼吸系统由呼吸道、肺部和呼吸肌肉组成,呼吸系统的解剖结构与功能特点均与成人有所不同。
幼儿的呼吸系统更为脆弱纤细,呼吸器官尚未完全发育,而且肺活量较小,神经调节功能尚未健全,呼吸频率较高,呼吸深度相对较浅。
幼儿呼吸系统的特点决定了其对外界环境更为敏感,更容易受到呼吸道疾病的影响。
2. 免疫特点幼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健全,抗病能力相对较弱。
特别是在接触的环境中,幼儿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等有害微生物的侵袭,因此呼吸道感染、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在幼儿中较为常见。
3. 呼吸道对环境的敏感性幼儿的呼吸道生理构造尚未完全发育,对环境中的空气质量、温度、湿度等因素更为敏感。
一些不良的环境因素,如污染空气、烟尘、化学气体等,容易对幼儿的呼吸系统造成损害。
二、幼儿呼吸系统的卫生保健1. 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幼儿的呼吸系统健康与生活习惯息息相关,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维护幼儿呼吸系统健康至关重要。
家长应指导幼儿养成定时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的习惯,避免在烟尘、污染物较多的环境中停留;保证幼儿充足的睡眠,合理的运动量也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免疫力,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2. 定期体检定期的呼吸系统体检对于幼儿的健康至关重要。
家长应该带着幼儿定期到医院进行呼吸系统方面的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呼吸系统问题,保障幼儿的身体健康。
3. 饮食卫生饮食对于呼吸系统的健康同样具有重要影响。
家长应根据幼儿的体质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饮食,保证幼儿摄入均衡的营养物质,增强免疫功能。
要注意避免食用过冷、过热、过烫的食物和饮品,避免感冒或呼吸系统疾病。
4. 穿着保暖保持适当的体温,尤其是避免小儿被冻着或汗湿,是保护幼儿呼吸系统健康的重要手段。
家长要给予幼儿足够的穿着保护,避免在寒冷环境中过久停留,确保体温恒定,减少呼吸系统被寒流侵袭的机会。
儿科学-小儿呼吸系统疾病 第1节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免疫特点和检查方法PPT课件
免疫特点
➢ 小儿呼吸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较差。如咳嗽反射及纤毛运动、平滑肌收缩功能差,难以 有效清除吸入的尘埃和异物颗粒。 肺泡吞噬细胞功能不足,婴幼儿的 SlgA 、 lgA 、 lgG 和 lgG 亚类 含量均低,乳铁蛋白、溶菌酶、干扰素 、补体等的数量和活性不足,故易患呼吸道感染
小儿呼吸系统检查方法
➢ 血气分析
小儿血气分析正常值
项目
新生儿
2岁以内
2岁以后
pH PaO2(kPa) PaCO2(kPa) HCO3-(mmol/L) BE(mmol/L) SaO2(%)
7.35~7.45 8~12
4.00~4.67 20~22 ﹣6~+2 90~97
7.35~7.45 10.6~13.3 4.00~4.67
小儿呼吸系统检查方法
呼吸系统体格检查时的重要体征
➢ 特殊的呼吸形式 • 吸气喘鸣 (stridor) :正常儿童吸呼时间比 (I: E) 为 1 : 1. 5 - 1 : 2. 0 , 如果吸气时出现喘鸣音,同时伴吸
气延长,是上呼吸道梗阻的表现 • 呼气呻吟 (grunting) : 是小婴儿下呼吸道梗阻和肺扩张不良的表现,特别见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 哮鸣音:哮鸣音常于呼气相明显,提示细小支气管梗阻。哮鸣音又称“哨笛音”。干性啰音的一种。
呼吸系统的胚胎发育
腺泡:是肺内气体传导气道的一根终末细支气管所分布到的肺组织,其外围的包 膜不完整,黏膜下组织渐退化,直接与肺轴性结缔组织连续,腺泡内有呼吸细支 气管、肺泡管、肺泡等。腺泡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呼吸系统病学词典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笔记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一、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咽鼓管较宽、直、短,呈水平位,故鼻咽炎时易致中耳炎。
☆咽扁桃体又称腺样体,6个月已发育,位于鼻咽顶部与后壁交界处,严重的腺样体肥大是儿童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重要原因。
☆腭扁桃体至1岁末逐渐增大,4~10岁发育达高峰,青春期逐渐退化,故扁桃体炎常见于年长儿。
☆右支气管粗短,异物易坠入右支气管内。
☆婴幼儿胸廓短,呈桶状;肋骨呈水平位。
☆年龄愈小,呼吸频率愈快。
☆婴幼儿呼吸肌发育不全,胸廓活动范围小,呼吸时肺主要向膈肌方向扩张而呈腹膈式呼吸。
☆小儿呼吸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较差,故小儿易患呼吸道感染。
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
2.根据感染部位不同,常诊断为“急性鼻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
3.病因:病毒所致者占90%以上,主要有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冠状病毒等。
病毒感染后,亦可继发细菌感染,最常见为溶血性链球菌。
4.临床表现1)一般类型“上感”年长儿症状较轻,以局部表现为主(鼻塞、喷嚏、流涕、干咳、咽部不适、发热等)。
婴幼儿可骤然起病,高热、食欲缺乏、咳嗽、可伴有呕吐、腹泻、腹痛、烦躁,甚至热性惊厥。
体检可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颌下淋巴结肿大、触痛。
肺部呼吸音正常。
肠道病毒所致者,常伴不同形态的皮疹。
2)两种特殊类型上感(1)疱疹性咽峡炎(柯大侠)病原体为柯萨奇A组病毒,好发于夏秋季。
急起高热,咽痛,流涎,呕吐等。
查体:咽部充血,咽腭弓、悬雍垂、软腭等处有2~4mm大小的疱疹,周围有红晕,一旦破溃形成小溃疡,病程1周左右。
(2)咽结合膜热病原体为腺病毒3、7型。
常发生于春夏季。
是一种以发热、咽炎、结合膜炎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可在集体儿童机构中流行,病程1~2周。
患儿,男,4岁。
发热2天伴咽痛。
查体:咽部充血,咽腭弓、悬雍垂、软腭处可见2~4mm大小疱疹。
小儿呼吸系统的特点及保健
小儿呼吸系统的特点及保健一、小儿呼吸系统的特点(一)呼吸器官的特点1. 鼻(1)鼻腔相对短小狭窄由于面部颅骨发育不全,小儿的鼻和鼻腔相对短小狭窄。
新生儿及初生数月的婴儿几乎没有下鼻道,以后随着面部颅骨、上颌骨的发育,鼻道逐渐加长、增宽,到4岁时,下鼻道才完全形成。
(2)鼻腔容易受感染小儿鼻粘膜柔嫩,血管丰富,缺少鼻毛,阻挡灰尘和细菌的能力差,因此很容易受感染。
感染时可引起鼻粘膜充血、肿胀,分泌物增多,造成鼻腔堵塞,致使幼儿张口呼吸。
(3)鼻窦不发达出生时,上颌窦及筛窦虽已形成,但极小,额窦及蝶窦则完全未发育。
随着年龄的增长,面颅骨和上颌骨逐渐发育,鼻窦也逐渐发育完成。
因此,小儿虽然容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但极少出现鼻窦炎。
(4)鼻腔易出血小儿鼻中隔的前下部血管密集、表浅,称为鼻易出血区,常因高热、鼻外伤、鼻腔异物或急性传染病等而引起出血。
(5)鼻泪管较短小儿鼻泪管较短,瓣膜发育不全,因此,如果上呼吸道感染,病菌可以通过鼻泪管侵入泪囊、结膜,引发泪囊炎、结膜炎等2. 咽(1)小儿咽部相对狭小、垂直,淋巴组织丰富,有鼻咽扁桃体和腭扁桃体,前者4个月前已发育,后者在1岁以后逐渐增大,4~10岁达发育高峰,这一年龄组小儿很容易患扁桃体炎。
(2)咽鼓(耳咽)管短、粗、位置平直,易患中耳炎。
当幼儿上呼吸道感染时,细菌会由咽部经过耳咽管到中耳,引起中耳炎。
所以小儿中耳炎的发病率比成人高。
3. 喉(1)小儿喉部相对较长,喉腔狭窄,呈漏斗形,软骨柔软,粘膜柔嫩,血管和淋巴组织丰富,如果感染,可因粘膜充血、肿胀使喉腔更狭窄,导致呼吸困难。
如患急性喉炎时,因喉的通路被阻塞,吸气时明显费力,以致要端肩、张嘴来帮助喘气。
(2)3岁以后,男孩的甲状软骨骨板角度变锐,10岁以后喉结逐渐明显,形成男性的喉结;(3)会厌软骨不能及时盖住喉口而易使食物呛入气管。
由于神经系统对会厌软骨的调节能力较差,喉头反应迟钝,会厌软骨不能及时盖住喉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小儿各年龄阶段其呼吸系统具有不同的解剖生理特点,而这些特点与呼吸道疾病的发生、预后及防治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目前临床上以环状软骨下缘为界,将呼吸系统分为上、下呼吸道两个部分。
上呼吸道指鼻旁窦、鼻腔、咽及耳咽管、喉等部位;下呼吸道指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及肺泡。
一、解剖特点
(一)上呼吸道
1.鼻和鼻窦婴幼儿时期,由于头面部颅骨发育不成熟,鼻和鼻腔相对短小,后鼻道狭窄,缺少鼻毛,鼻粘膜柔嫩,富于血管组织,故易受感染。
感染时鼻粘膜充血肿胀使鼻腔更加狭窄,甚至堵塞,引起呼吸困难及吮吸困难。
婴儿时期鼻粘膜下层缺乏海绵组织,至性成熟时期才发育完善,故婴儿极少发生鼻衄,6~7岁后鼻出血才多见。
此外,小儿鼻泪管较短,开口部的瓣膜发育不全,在上呼吸道感染时易侵犯眼结膜,引起结膜炎症。
婴幼儿鼻窦发育未成熟,上颌窦及筛窦出生时虽已形成,但极小,2岁后才开始发育,至12岁才发育充分。
额窦在1岁以前尚未发育,2岁时开始出现。
蝶窦出生即存在,5~6岁时才增宽。
婴儿可患鼻窦炎,但以筛窦及上颌窦最易感染。
2.咽和咽鼓管小儿咽部相对狭小及垂直,鼻咽部富于集结的淋巴组织,其中包括鼻咽扁桃体和腭扁桃体,前者在4个月即发育,如增殖过大,称为增殖体肥大;后者在1岁末逐渐退化。
因此,扁桃体炎多发生在年长儿,而婴幼儿则较少见到。
扁桃体具有一定防御及免疫功能,对其单纯肥大者不宜手术切除,但当细菌藏于腺窝深处,形成慢性感染病灶,长期不能控制,则可手术摘除。
小儿咽后壁间隙组织疏松,有颗粒型的淋巴滤泡,1岁内最明显,以后逐渐萎缩,故婴儿期发生咽后壁脓肿最多。
婴幼儿咽鼓管较宽,短而直,呈水平位,故上呼吸道感染后容易并发中耳炎。
3.喉小儿喉部相对较长,喉腔狭窄,呈漏斗形,软骨柔软,声带及粘膜柔嫩,富于血管及淋巴组织,容易发生炎性肿胀,由于喉腔及声门都狭小,患喉炎时易发生梗阻而致吸气性呼吸困难。
(二)下呼吸道
1.气管和支气管小儿气管和支气管管腔相对狭小,软骨柔软,缺乏弹力组织。
支气管以下分为叶间支气管、节段支气管及毛细支气管。
婴幼儿毛细支气管无软骨,平滑肌发育不完善,粘膜柔嫩,血管丰富,粘液腺发育不良,分泌粘液不足而较干燥,粘膜纤毛运动差,清除吸入的微生物等作用不足。
因此,不仅易感染,而且易引起呼吸道狭窄与阻塞。
儿童气管位置较成人高,由于右侧
支气管较直,似由气管直接延伸,左侧支气管则自气管侧方分出,故支气管异物多见于右侧,引起右侧肺段不张或肺气肿。
2.肺脏小儿肺组织发育尚未完善,弹力组织发育较差,肺泡数量少,气体交换面积不足,但间质发育良好,血管组织丰富,毛细血管与淋巴组织间隙较成人为宽,造成含气量少而含血多,故易于感染。
炎症时也易蔓延,感染时易引起间质性炎症、肺不张及坠积性肺炎。
由于肺弹力纤维组织发育差,肺膨胀不够充分,易发生肺不张和肺气肿。
3.肺门肺门包括支气管、血管和几组淋巴结(支气管淋巴结、支气管分叉部淋巴结和气管旁淋巴结),肺门淋巴结与肺部其他部位淋巴结相互联系,当肺部各种炎症时,肺门淋巴结易引起炎症反应。
(三)胸廓与纵隔小儿胸廓较短小,其前后径约与横径相等,呈圆桶状。
肋骨处于水平位,与脊柱几乎成直角。
膈肌位置较高,使心脏呈横位,胸腔狭小,但肺脏相对较大,几乎充满胸廓;加上胸部呼吸肌不发达,主要靠膈肌呼吸,易受腹胀等因素影响,肺的扩张受到限制不能充分地进行气体交换,使小儿的呼吸在生理和病理方面经常处于不利的地位。
小儿纵隔相对较成人大,占胸腔的空间较大,故肺的活动受到一定限制。
纵隔周围组织柔软而疏松,富于弹性,当胸腔大量积液、气胸、肺不张时,易引起纵隔器官(气管、心脏及大血管)的移位。
二、生理特点
(一)呼吸频率和节律由于小儿胸廓解剖特点,肺容量相对较小,使呼吸受到一定限制,而小儿代谢旺盛,需氧量接近成人,为满足机体代谢和生长需要,只有增加呼吸频率来代偿。
故年龄愈小,呼吸频率愈快,因此在应付额外负担时的储备能力较成人差。
婴幼儿因呼吸中枢发育不完善,呼吸运动调节功能较差,迷走神经兴奋占优势,易出现呼吸节律不齐、间歇呼吸及呼吸暂停等,尤以新生儿明显。
不同年龄小儿的每分钟呼吸、脉搏次数
不同年龄小儿呼吸、脉搏次敷的平均值(次/分)
年龄呼吸脉搏呼吸:脉搏
~1月 45~50 120~140 1:3
1岁以内 30~40 110~130 1:3~4
1~3岁 25~30 100~120 1:3~4
4~7岁 20~25 80~100 1:4
8~14岁 18~20 70~90 1:4
(二)呼吸型式婴幼儿胸廓活动范围受限,呼吸辅助肌发育不全,故呼吸时肺向横膈方向移动,呈腹(膈)式呼吸。
随年龄增长,肋骨由水平位逐渐成斜位,呼吸肌也逐渐发达,胸廓前后径和横径增大,膈肌和腹腔器官下降,至7岁以后大多数改变为胸腹式呼吸,少数9岁以上的女孩可表现为胸式呼吸。
(三)呼吸功能的特点
1.肺活量指一次深吸气后作尽力呼气时的最大呼气量,包括潮气量、补吸气量及补呼气量的总和。
它表示肺最大扩张和最大收缩的呼吸幅度,小儿正常值为50~70ml/kg。
在安静时儿童仅用肺活量的1
2.5%来呼吸,而婴儿则需用30%左右,说明婴儿的呼吸潜力较差。
凡可使呼吸运动受限制的疾病以及肺组织受损的疾病均可使肺活量明显减少。
2.潮气量即安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
小儿约6ml/kg,仅为成人的1/2量,年龄愈小,潮气量愈小,其值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不同年龄小儿的潮气量数值
年龄潮气量值(m1)
新生儿 15~20
1岁 30~50
2岁 86
4岁 120
6岁 150
8岁 170
10~12岁 230~260
14~16岁 300~400
成人 400-500
3.每分钟通气量指潮气量乘以呼吸频率。
通气量的多少与呼吸频率和呼吸深浅幅度有关,足够的通气量是维持正常血液气体组成的重要保证。
正常婴幼儿由于呼吸频率快,每分钟通气量为3500~4000ml/m^2,与成人相似。
C02排出量亦与成人相似。
4.气体的弥散指氧和二氧化碳通过肺泡毛细血管膜的过程。
气体弥散的多少,取决于该气体弥散系数和分压差,与弥散面积距离也有关系。
小儿肺脏小,肺泡毛细血管总面积和总容量均比成人小,故气体总弥散量也小,但以单位肺容量计算则与成人近似。
因CO2在体液的溶解度远远超过O2,其弥散能力远比O2大,因此,临床上所指的气体弥散障碍是指O2而言。
5.气道阻力气道阻力的大小取决于管径大小和气体流速等。
管道气流与管腔半径的4次方成反比。
小儿气道阻力大于成人,气道管径随发育而增大,阻力随年龄而递减。
婴幼儿肺炎时,气道管腔粘膜肿胀,分泌物增加,支气管痉挛等,易使管腔极为狭窄,气道阻力增大,此为小儿肺炎易发生呼吸衰竭的原因。
(四)血液气体分析婴幼儿时期肺功能的检查较难进行,临床上较少应用。
目前通过血液气体分析观察呼吸功能更为准确实用,为诊断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1.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是指每100ml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氧合程度,故以百分数表示,其反映肺脏情况和血液运输氧的能力。
正常值0.91~0.977.缺氧时血氧饱和度降低,当动脉血氧饱和度降至0.85以下时,临床即出现青紫。
2.动脉血氧分压(PaO2)是指动脉血中溶解的氧所产生的压力或张力,它是反映肺脏换气功能的重要指标。
正常值为10.64~1
3.3kPa(80~100mmHg),血氧分压下降说明有缺氧。
3.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是指动脉血中溶解状态的二氧化碳分子所产生的压力或张力。
2岁以内小儿PaC02为3.99~
4.67kPa(30~
35mmHg),成人为 4.67~6.00kPa(35~45mmHg),二氧化碳分压是衡量肺泡通气量的重要指标。
二氧化碳分压增高,表示通气量不足,有呼吸道阻塞或呼吸中枢受抑制,当升高达到6.67kPa(50mmHg)以上时,即为高碳酸血症。
二氧化碳分压降低,表示通气过度,说明有呼吸性碱中毒或代谢性酸中毒的代偿。
4.动脉血pH值是指动脉血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表示血液的酸碱度。
正常值为7.35~7.4
5.pH值高于正常值提示碱中毒,低于正常值提示酸中毒。
若肺通气功能障碍引起二氧化碳潴留和缺氧所致的严重酸中毒,pH值下降至7.2以下,可干扰细胞代谢和心脏功能。
三、免疫特点
小儿机体免疫机能尚未健全,IgA不能通过胎盘,新生儿血清中无IgA,生后3个月开始逐渐合成,1岁以后逐渐增加,12岁时才达到成人水平。
分泌型IgA是呼吸道粘膜抵抗感染的重要因素,但新生儿及婴幼儿呼吸道粘膜分泌型IgA水平较低,尤其是那些不能从母乳得到分泌型IgA的人工喂养儿更低,加之其他免疫球蛋白如IgG,IgM在生后5-6个月时亦不足,此外,乳铁蛋白、溶菌酶、干扰素、补体等数量不足,肺泡巨噬细胞功能不足,故婴幼儿期易患呼吸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