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频切换研究报告
LTE异系统互操作测试报告

LTE(FDD)异系统互操作测试报告1 概述异系统互操作需求来源于运营商需求, 随着无线数据业务需求的增长和LTE商用条件的成熟,运营商在现有UTRAN/GERAN网络的基础上,将逐步引入LTE网络满足人们快速增长的无线数据业务需求,形成GERAN/UTRAN和LTE网络长期共存的情况, 实现UTRAN/GERAN和LTE之间的互操作,可以保护现有网络的投资,同时提供更丰富的业务体验,实现网络间的平滑演进;IRAT是LTE商用的重要特性之一,特别是在LTE的布网初期,在LTE还没有达到整个网络全面覆盖的情况下,严重需要依赖现有的网络制式,从而IRAT的重要自然凸显而出。
IRAT 涉及到异系统之间的方方面面,本文主要总结本次测试涉及的重选、重定向、PS Handover、CSFB等方面。
本报告首先介绍基础知识,然后说明华为推荐的异系统组网整体推荐策略,之后根据现网测试情况,对信令观察点、信令流程、测试结果等方面进行说明。
2 基础知识2.1 重选Cell Reselection,小区重选,即UE处于RRC IDLE状态下小区的重新选择过程,包括同频小区选择、异频小区选择和异系统小区选择。
空闲态UE在移动过程中如果从LTE网络覆盖的区域移到到IRAT覆盖的区域,或者从IRAT 覆盖的区域移动到LTE覆盖区域时,UE需要进行小区重选到对应的网络。
对LTE网络和IRAT 网络重叠覆盖的区域也可以通过配置特定的小区重选参数来控制UE的选网行为。
在LTE系统和IRAT系统覆盖的交界区域,为了避免空闲态UE从LTE系统移到到IRAT系统时出现掉网的情况,需要在LTE系统中配置IRAT的邻频信息以及相关的重选参数,确保UE在移动到IRAT覆盖区域时能正确重选到合适的小区;可以通过设置IRAT邻频信息和对应的小区重选参数来达到控制UE优先驻留某个系统的目的。
在3GPP规定的GSM/UMTS/LTE内,小区选择和重选的流程十分相似。
【TD-LTE】异频切换不及时类问题解优化思考

1.概述切换是移动性管理的重要功能之一,自LTE商用以来,网络覆盖的提升,LTE 用户数量逐步加大,LTE的切换重要性就显得更加的突出,它不仅影响着小区边界处的呼叫服务质量,还与网络的负载情况有着紧密的联系。
随着后期VOLTE的部署,VOLTE对业务实时性具有更高的要求,合理的切换就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了。
如果切换过程进行得不好的话,很可能造成小区的过载和移动台的“掉话”,使网络服务质量大大下降,严重影响用户感知。
而如何让用户更好的享用4G,体验高速上网和高质量语音业务,成为研究课题。
2.发现问题通过现网后台指标提取、现场测试、数据分析、用户投诉等方式发现问题,具体影响切换的因素如下图:3.优化思路所有的异常流程都首先需要检查基站、传输等状态是否异常,排查基站、传输等问题后再进行分析。
整个切换过程异常情况我们分为几个阶段:1、测量报告发送后是否收到切换命令。
2、收到重配命令后是否成功在目标测发送MSG1。
3、成功发送MSG1之后是否正常收到MSG2。
图3-1为切换问题整体过程流程图,在某一环节出现问题我们可查询相应处理流程进行排查。
图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
-1 切换问题分析整体思路3.1测量报告发送后未收到切换命令这个情况是我们外场最常见问题,处理定位也比较复杂,分析流程见图3-2:基站未收到测量报告(可通过后台信令跟踪检查):1、检查覆盖点是否合理,主要是检查测量报告点的RSRP,SINR等覆盖情况,确认终端是否在小区边缘,或存在上行功率受限情况(根据下行终端估计的路损判断)。
如果是该情况,按照现场情况调整覆盖,及切换参数,解决异常情况2、检查是否存在上行干扰,可通过后台查询,如:在20M带宽下,基站接收无终端接入时接收的底噪约为-98dBm,如果在无用户时底噪过高则肯定存在上行干扰,上行干扰优先检查是否为邻近其他小区GPS失锁导致,当前版本暂不支持后台工具定位干扰源位置,只能将通过关闭干扰源附近站点,使用Scanner进行CW测试来排查。
切换系统的稳定性调研报告

切换系统的稳定性调研报告陈龙0909122920 自动化1206班丁志成0909122921 自动化1206班摘要:本文通过查找文献的方法来了解切换系统及其应用领域、切换系统稳定性的特点、主要结果、研究方法(使用的主要数学工具)和研究现状;了解研究的难点,还有哪些有待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切换系统稳定性李雅普诺夫函数一、切换系统的定义及其应用领域切换系统是一种包含多个连续或离散子系统的混杂系统,并由切换信号来控制它在各个子系统之间切换,它是从系统与控制论角度来研究的一种特殊混杂系统。
近年来,切换系统由于其结构形式相对简单,便于理解,分析和实际应用,而被广泛的研究与讨论。
在实践应用中,许多自然、社会及工程系统会随环境的变化而展现不同的的模型,如输电系统、飞行器队型、运动机器人、神经网络、交通控制、汽车工业等,而用切换系统可以很好地刻画出这些系统的数学模型。
二、切换系统稳定性的特点子系统的稳定性不等价于切换系统的稳定性,也就是说,即使它的所有子系统都稳定,整个系统不一定稳定;同样,即使各个子系统都不稳定,也不能说明整个切换系统不稳定。
三、切换系统稳定性的研究方法1、多李雅普诺夫函数法:多李雅普诺夫函数法的基本思想是对每个子系统都要寻找一个李雅普诺夫函数进行稳定性分析。
该研究方法保守性小,有利于数学推导。
2、公共李雅普诺夫函数法:公共李雅普诺夫函数法是在多李雅普诺夫函数法之后被提出来的,主要用于判定一个系统对于任意切换是否稳定。
利用这一方法证明系统稳定性的关键是研究公共李雅普诺夫函数的存在条件。
3、驻留时间法:驻留时间法又叫慢变切换,这一思想来源于Desoer关于慢时变系统的著名论断:如果系统所有子系统的矩阵都是Hurwitz矩阵,那么在足够缓慢的切换下可以保持系统稳定。
4、其他方法四、切换系统稳定性的研究成果1、任意切换下的稳定性:对切换线性系统,任意切换条件下的几种稳定性是等价的:渐近稳定、全局渐近稳定、(全局)指数稳定。
HZ_华为切换优化专项总结报告

HZ华为切换优化专项总结报告HZ移动网络优化中心网络优化室2009-12-6目录HZ华为切换优化专项总结报告 (1)概述 (4)华为切换统计相关说明 (4)1 邻区优化 (8)1.1邻区优化思路 (8)1.1.1合理优化配置邻区关系 (8)1.1.2外部邻区数据一致性核查 (9)1.2华为N ASTAR工具邻区优化 (10)1.3案例:BA1表和BA2表不一致导致切换掉话 (15)2 跳频序列(HSN)优化 (18)3 华为一代切换算法 (21)3.1一代切换算法原理介绍 (21)3.1.1网络调整16bit排序规则 (24)3.1.2 PBGT切换 (26)3.1.3 分层分级切换 (28)3.1.4 边缘切换 (29)3.2一代切换算法优化 (32)3.2.1网络调整16bit排序优化 (32)3.2.2双频网切换优化 (37)3.3案例:边界小区乒乓切换 (41)3.4小结 (43)4 华为二代切换算法研究 (44)4.1华为二代切换算法原理介绍 (44)4.2华为二代切换算法优化 (48)4.3小结 (54)5 华为小区内切换优化 (55)5.1半-全速率的转换 (55)5.2小区内切换失败分析 (57)5.3干扰切换 (58)5.4质量差切换 (62)5.5小区内切换优化 (64)6 滤波器长度及P/N准则优化 (66)6.1华为切换判决时长 (66)6.2滤波器及P/N准则优化 (67)6.3小结 (69)7 华为三代功控参数优化 (69)7.1TEMS数据分析 (70)7.2三代功控参数设置 (72)7.3效果评估 (73)8 总结 (76)概述切换(Handover)是移动通信系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
作为无线链路控制的一种手段,切换能够使用户在穿越不同的小区时保持连续的通话。
此外,切换还能够调整小区的话务量,使系统的整体性能更优。
切换性能对于掉话率、话音质量和干扰等网络其它指标性能都有影响,是话统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
wcdma室内外异频切换语音掉话测试分析报告.doc

wcdma室内外异频切换语音掉话测试分析报告中山联通周边掉话优化报告1、概述近期收到较多内部投诉,反映开车经过在长江路和孙文东路交界处经常出现掉话现象。
针对这一情况,中山联通网优组特安排在4月29日晚进行测试和优化调整。
图1联通大楼问题点2、问题分析根据对周边环境的分析和前期积累的优化经验,估计本次问题与联通大楼室分站点的室内外切换有关,关于联通大楼室分之前的优化情况见附件。
2.1 测试情况2.1.1 室外测试经过多次测试,在该十字路口重现了掉话情况,如下图所示,从车库(图中A处)出发,经过联通大楼门前立即切换到联通大楼室分,再到达B 处停车等候,一般此时会切换室外站点齐东1小区或联通室外3小区,则无掉话现象。
而在本次切换中,终端在B处并未切换到室外站点,而是继续使用联通室分站点中直到C处,由于信号质量很差而掉话。
图 2 长江路掉话图示根据本次测试的统计,合共36次经过该路段,100均切入室分小区,其中35次能重新切出到室外小区,发生1次掉话,掉话概率约为2.8。
2.1.2 车库出入切换如图,终端进入车库时,有顺利切换到室分信号情况,也有占用齐东1,小鳌溪3小区,联通大楼1小区等信号而始终无法切换到室分小区最终掉话的情况,用IPHONE测试还发现切换到室内2G网络的情况。
图3车库切换图示2.1.3 室内覆盖情况所有楼层和电梯的测试过程均占用室分信号,未出现掉话,信号覆盖情况良好,通过扫频测试,发现穿透到室内的室外信号从强到弱依次为齐东1小区,万佳百货1小区,联通大楼1小区,小鳌溪1小区,东区大鳌溪3小区和蔷薇山庄2小区。
室内覆盖整体情况良好。
注RSCP图不同颜色代表不同信号质量,扫频图不同颜色代表不同扰码的信号源RSCP dBm 扫频RSCP-65 齐东1小区-65RSCP -75 万佳百货1小区-75RSCP -85 联通大楼1小区-85RSCP -90 小鳌溪1小区-90RSCP -95 东区大鳌溪3小区蔷薇山庄2小区图4一层RSCP图图5一层扫频图图6二层RSCP图图7二层扫频图图8三层RSCP图图9三层扫频图图10四层RSCP图图11四层扫频图图12五层RSCP图图13五层扫频图 2.2 问题分析 2.2.1 长江路和孙文东路交界处掉话从测试情况可明显看出,车辆从在长江路上经过中山联通大楼时,会异频切换到中山联通室分信号,在接近孙文东路交界处再切换到室外信号,期间仅200米左右的路程,以汽车时速平均40公里计算,终端需要在18秒内完成2次异频切换,而每个异频切换过程最多可以重试4次(IfhoAmountPropRepeat),而每次尝试之间的时间间隔设置为1秒(IfhoPropRepeatInterval),因此一次成功的异频切换可能需要的时间长达4秒,尚未计算每次尝试失败后返回软切换状态所需要的时间及切换过程中信令交互的时间,因此测试中出现的掉话极有可能是由于信号变化太快,而异频切换不及时所导致。
切换优化专项总结报告

中心 HZ 移动网络优化 移动网络优化中心
概述
切换(Handover)是移动通信系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作为无线链路控制的一种手 段,切换能够使用户在穿越不同的小区时保持连续的通话。此外,切换还能够调整小区的话 务量,使系统的整体性能更优。切换性能对于掉话率、话音质量和干扰等网络其它指标性能 都有影响, 是话统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 切换成功率是网络优化中一个非常关键的性能指标 , 同时也是现网中一个很重要的考核指标。 从 2009 年 9 月开始,华为公司与 HZ 公司网络优化室对华为无线网开展了 3 个月的华 为切换优化专项,针对华为切换算法和典型问题开展相关优化。
1.1.1合理优化配置邻区关系.............................................8 1.1.2外部邻区数据一致性核查...........................................9
1.2 华为 NASTAR 工具邻区优化.............................................. 10 1.3 案例:BA1 表和 BA2 表不一致导致切换掉话 ................................ 15 2 跳频序列(HSN)优化...................................................... 18 3 华为一代切换算法....................................................... 21 3.1 一代切换算法原理介绍 ............................................... 21
3.1.1网络调整16bit排序规则...........................................24 3.1.2 PBGT切换.......................................................26 3.1.3 分层分级切换...................................................28 3.1.4 边缘切换.......................................................29
异频切换成功率低优化案例PPT课件

修改网元
参数名称
参数修改 最终参数
前值
值
UHACE256南岸亚太 INTERFREQR99PSTHD2DR
商谷_5
SCP
-95
-85
UHACE256南岸亚太 INTERFREQR99PSTHD2FR
商谷_5
SCP
-92
-82
UHACE256南岸亚太 商谷_5
InterFreqHThd2DRSCP
-95
8695 8695 8695 8695 8695 8695 8695 8695 8695 8695 8695 8695 8695 8695 8695 8695 8695 8695
2758 2758 2758 2755 2755 2762 2758 2755 2755 2755 2762 2762 2758 2758 2758 2758 2762 2755
NCELLId
8696 8694 8774 8636 8635 8701 19191 4686 4855 8634 8703 8702 8775 8825 38674 38676 4644 4755
VS.HO.Int erFrequen cy.Ncell
VS.HHO.A ttOutInter NodeBIntr aRNC.CS. Ncell
2)、修改异频切换参数使UHACE256南岸亚太商谷_5小区PS用户(即 R99和H用户)提前切往UHBCE679南岸亚太商谷_1或其他F1载波小区, 提升UHACE256南岸亚太商谷_5小区异频切换成功率
6
CHENLI
三、优化建议及实施
2、参数调整建议
CI 8695 8695 8695 8695
本案例中,修改2D\2F门限值就是有目的的使原小区加快向 目标小区的异频切换。第2载波在业务量波动时由于呼吸效应 覆盖会比1载波有所收缩,所以与目标小区之间的切换带较第 1载波窄。
03--LTE切换专题

1.3.3测量触发(3/6)
u 基于频率优先级的异频切换测量的触发由事件A1决定,由事件A2来停止异频测量。 u 基于频率优先级的异频切换用于低频段(比如900MHz)频点向高频段(比如 2600MHz)频点的切换。
1.3.3测量触发(4/6)
u 基于业务的异频切换:根据业务类型,优先将某个QCI业务建立到不同频点上,实现业务分层。 u 需要给出QCI优先选择的频点策略,并配置某个QCI优先接入的频点。
• A、使用A1事件触发A4测量,再通过A4事件触发异频切换
• B、使用A2事件触发A4测量,再通过A4事件触发异频切换
• C、使用A3事件触发A4测量,再通过A4事件频切换
• D、使用A2事件触发A5测量,再通过A5事件触发异频切换
1.1.2 切换事件介绍
Ø LTE支持的切换事件有A类和B类。 Ø 其中A类本用作系统内测量,B类被用作系统间测量。
思考:这些事件只会用于切换(互操作)吗?
思考
• 假设某站点同时存在TDD和FDD小区,TDD为插花热点,FDD 为连片覆盖。我们设想TDD用于该区域吸收话务:用户在外围使 用FDD网络,向小区中心移动时应能适时切换到TDD网络中。对 于该站点的FDD小区该如何配置切换测量?
n 切换过程:三个阶段
Ø 测量阶段,不同的切换测量有不同的触发原因 Ø 判决阶段,eNodeB根据UE上报的测量结果进行判决,决定是否触发切换。 Ø 执行阶段,eNodeB根据决策结果,控制UE切换到目标小区,完成切换。
思考
• 你们在做LTE路测分析时,看到过系统下发邻区列表吗? • 为什么?
1.3.2 切换步骤
1.3.3 测量触发(1/6)
1.3.3测量触发(2/6)
异系统切换成功率优化报告

1 异系统切换成功率优化报告目录一、 TD 网络现状 . (2)二、 23G 互操作问题分析 . (2)三、 23G 优化措施 (3)1. 23G 网络参数一致性检查 (4)2. 23G 邻区优化 (4)3. 23G 切换参数优化 (5)4. TOP 小区处理 ........................................................................... 6 四、案例分析 . (8)(一调整前后全网的比较 (9)(二调整前后 TOP 小区的比较 (10)2 一、 TD 网络现状当前 TD 网络处于建设和逐步完善的阶段, 存在一些覆盖空洞和覆盖边缘弱场强的情况, 因此需要引进 23G 的互操作技术。
当用户在 TD 网络覆盖空洞和覆盖边缘区域中而现有的 GSM 网络覆盖良好,那可以选择一些 23G 互操作机制使用户在TD 覆盖边缘和掉话的前期尽早地进入 GSM 网络系统中 , 从而避免出现通话质量差、掉话等现象,保障用户各项业务的正常进行,提高用户可知度和满意度,从而GSM 成为 TD-SCDMA 网络的有效补充和辅助手段。
由于 TD 网络提供了高速数据传输功能,这是现有 GSM 网络无法比拟的。
因此合理设置 23G 互操作策略,使 UE 尽可能的驻留在 TD 网络,以进行高速数据传输业务,体现 TD 网络的技术优势, 满足高端用户的 PS 业务需求。
同时 TD 网络亦可分担 GSM 网络的话务负荷, 缓解现有移动 GSM 网络的容量与网络质量的矛盾。
而成熟的 GSM 网络作为 TD 网络的有效补充, 给予了 TD 用户的保持性方面有效的支撑。
23G 互操作优化是提高 GSM 、 TD 双网网络质量和用户感知度的重要手段。
二、 23G 互操作问题分析TD 网络建设是一种创新性的工作、一种革命性的工作,是运营商帮助整个产业逐步完善,逐步成熟的过程。
5G优化案例:5G移动性站间切换异常分析总结

5G网络移动性站间切换异常分析总结XX无线维护中心XX 年 XX月目录目录5G 网络移动性站间切换异常分析总结 (3)一、5G 移动性概述 (3)1.1移动性管理的控制网元/NF (3)1.2 UE 状态 (4)1.3 移动性管理的流程 (5)1.4 移动性限制 (5)1.5 移动性管理举例 (6)二、问题描述 (6)三、分析过程 (6)3.1测试l o g分析 (7)3.2测试终端版本核查 (8)3.3邻区关系核查 (10)3.4 X2 链路核查 (11)3.5信令跟踪排查 (12)四、解决措施 (13)五、经验总结 (15)5G 网络移动性站间切换异常分析总结XX【摘要】5G NR 架构演进分为:NSA(非独立组网)和SA(独立组网)。
非独立组网 4G 基站(e N B)和5G基站(g N B)共用4G核心网(E P C),e N B为主站,g N B为从站,控制面信令走4G 通道至 EPC。
运营商利用现有 4G 网络基础设施快速部署 5G,抢占覆盖和热点。
切换(Handover)是移动通信系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
作为无线链路控制的一种手段,切换能够使用户在穿越不同的小区时保持连续的通话。
切换成功率是指所有原因引起的切换成功次数与所有原因引起的切换请求次数的比值。
切换主要的目的是保障通话的连续,提高通话质量,减小网内越区干扰,为 UE 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关键字】5G NSA 切换一、 5G 移动性概述移动通信从4G发展到5G,网络架构以及所承载的业务种类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5G 网络的移动性管理既要适应网络架构的变化,同时还要满足业务多样性。
1.1移动性管理的控制网元/NF在 5G 服务化网络架构中,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由 AMF 来完成;而在 4G 网络中,该功能则由 MME 来实现。
4/5G 网络架构如下图:5G 网络为了保证用户的业务体验,系统架构做了固移融合,允许 AMF 同时为 3GPP 和非3G PP接入网提供服务。
异频切换参数

3G导频功率:PCPICHPower用于确定发射一个小区的Primary CPICH的功率。
华为3G导频功率参考点为NodeB机顶口,其取值与网络规划的下行覆盖要求有关。
取值范围:-100~500物理表示范围:-10dBm~50dBm,步长0.1dBm;缺省设置为330,即33dBm。
对于覆盖大的小区,本参数的取值应大些,相反应小些。
在一个确定规划的多小区环境中,该参数有自己确定的最小值。
如果小于该值,在环境中当各小区处于重负载时,很可能出现覆盖空洞。
3G异频切换RSCP、ECNO:异频切换:多载波网络不同载波之间的切换异频切换的原因:WCDMA 系统支持多载波的网络部署,采用多载波提高网络容量是WCDMA 系统的重要手段,当单载波无法满足一些高话务地区的容量要求时,就需要通过增加载波的方式来提高网络容量,现阶段一般为2~3 个(FDD),对于多载波网络,载波之间的切换成为异频切换。
异频切换的必要性:通过异频硬切换可以达到载频间的负载平衡、各载频间的无缝接续、对于分层小区可以实现不同速度合理配置。
异频切换的问题:进行异频切换时,由于采用了压缩模式,它占用了无线资源,同时采用了定时重建的切换方式增加了切换时间和掉话风险,因此异频切换问题是影响网络性能的重要因素,比如切换失败可能导致掉话,频繁切换会浪费大量的网络资源,异频切换比例过高会消耗过多的前向容量等等。
RSCP:接收信号码功率,是CPICH(公共导频信道)一个码字功率。
如果PCPICH采用发射分集,手机对每个小区的发射天线分别进行接收码功率测量,并加权和为总的接收码功率值。
ECNO: Ec/No 是码片能量与总干扰能量密度的比值,与信道有关。
对于导频信道,它是下行导频信道的码片能量与总干扰能量密度的比值。
对于业务信道,它是业务信道的码片能量与总干扰能量密度的比值。
Ec/No 同样可以不经解扩直接测量,其物理意义相当于信干比C/I。
异频切换典型过程为:测量控制—>测量报告->切换判决—>切换执行->新的测量控制。
ats切换实验报告

ats切换实验报告Title: ATS Switching Experiment ReportIntroductionIn today's fast-paced world, the demand for efficient and reliab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is greater than ever. One key component of these systems is the automatic transfer switch (ATS), which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ensuring seamless power supply during power outages or fluctuations. In this report, we will discuss the results of an experiment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different ATS models.Experiment SetupFor this experiment, we selected three different ATS models from reputable manufacturers. Each ATS was connected to a power source and a load, and a series of tests were conducted to simulate various power failure scenarios. The performance of each ATS was evaluated based on its ability to quickly and smoothly transfer power from the primary source to the backup source. ResultsThe experiment revealed that all three ATS models performed admirably in transferring power during simulated power outages. However, there were noticeable differences in the speed and reliability of the switching process. Model A exhibited the fastest switching time, seamlessly transferring power within milliseconds of detecting a power outage. Model B also performed well, with a slightly longer switching time but still within an acceptable range. ModelC, on the other hand, showed some delays in the switching process, which could potentially lead to disruptions in power supply.Conclusion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 it is clear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ATS models can vary significantly. While all three models were able to effectively transfer power during simulated power outages, the differences in switching speed and reliability are important factors to consider. In real-world scenarios, a faster and more reliable ATS can make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ensuring uninterrupted power supply, especially for critical applications such as hospitals, data center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facilities.RecommendationsIn light of the experiment results, we recommend that organizations carefully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different ATS models before making a purchasing decision. Factors such as switching speed, reliability, and compatibility with existing power systems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Additionally, regular maintenance and testing of ATS units are essential to ensure their continued performance and reliability in the event of a power outage. By investing in high-quality ATS units and implementing proper maintenance practices, organizations can minimize the risk of power disruptions and ensure uninterrupted operations.。
合肥地铁CS业务F1异频硬切换F2异常分析报告(DOC)

合肥地铁CS业务F1异频硬切换F2异常分析报告(DOC)地铁CS业务双载波F1异频硬切换到F2异常分析报告2016-7-04【前言】WCDMA系统支持多载波的网络部署,采用多载波提高网络容量是WCDMA系统的重要手段,当单载波无法满足一些高话地区的容量要求时,就需要通过增加载波的方式来提高网络容量,现阶段一般为2个(FDD),对于多载波网络,载波之间的切换成为异频切换。
虽然通过异频硬切换可以达到载频间的负载平衡、各载频间的无缝接续、对于分层小区可以实现不同速度合理配置,但是在进行异频切换时,由于采用了压缩模式,它占用了无线资源,同时采用了定时重建的切换方式增加了切换时间和掉话风险,因此异频切换问题是影响网络性能的重要因素,比如切换失败可能导掉话,频繁切换会浪费大量的网络资源,异频切换比例过高会消耗过多的前向容量CS业务用户感知差等等,关键字:双载波、异频硬切换、盲切换1.概述合肥地铁1号线开通,其中地铁1号线贵阳路站(室分)-2、地铁1号线湖南路站(室分)-2、地铁1号线徽州大道站(室分)-2、地铁1号线云谷路站(室分)-2、地铁1号线云谷路站(室分)-1等上行干扰很大,RTWP大于-95dbm以上,严重影响上行接入;室内分布系统产生的互调干扰、杂散、阻塞干扰等对上行的影响,对双载波业务均衡影响较大,为保障双载波资源、双载波策略的充分利用,尽快排查和处理合肥地铁RTWP高的小区;2.从DT分析CS业务F1异频硬切换到F2异常问题2.1.地铁1号线贵阳路站(室分)-1(G620&U2800)测试分析【问题描述】地铁1号线贵阳路站(室分)-1小区主要覆盖站厅,分别用G620和U2800终端测试,共起呼4次,未出现F1异频硬切换到F2现象,测试正常;测试过程中出现10次同频软切换;【问题分析】经核查地铁1号线贵阳路站(室分)-1小区一载波F1上行RTWP正常,在-105dbm左右,无告警;从测试结果表明,双载波策略配置正确,语音业务一直占有F1,未触发F1异频硬切换到F2;DT触发事件:RabSetupReq呼叫次数:SoftHOAttempt:【双载波占比】经对地铁1号线贵阳路站(室分)-1小区测试,10713占比为100%,在小区正常的情况下,F1不会异频硬切换到F2;从上图可以看出,共起呼4次,G620测试过程一直占用F1,未异频硬切换到F2现象;2.2.地铁1号线贵阳路站(室分)-2(G620)测试分析【问题描述】地铁1号线贵阳路站(室分)-2小区主要覆盖站厅,分别用G620终端测试,共起呼4次,出现3次异频切换、7次异频重选;【问题分析】从信令分析,F1在测量前,没有触发2D事件,F1与F2间不是异频硬切换,而是基于小区负载均衡的直接重试;测经核查地铁1号线贵阳路站(室分)-2小区一载波F1上行RTWP过高,在-85dbm左右,该小区存在主分集通道不平衡告警;双载波测试占比:从双载波占比分析,10713占比97.16%,10688占比2.84%,F2占用主要在disconnect后重选到F2,时间仅3s;上图红圈信令分析,信令点都是当WCDMARRCconnectRel、手机disconnected后,重选到F2(10688),3s后,又重选到F1;并且占用F2都是在挂机后的3s,瞬间又回到F1;触发点是EC/IO在-2.18db左右,从贵阳路-2小区异频重选启动门限配置为4,Sintersearch重选触发门限为-18+8=-10db,就是UE测量值小于-10时,才会重选到F2,从DT数据分析,UE的测量值为-2.18db,大于Sintersearch=-10,肯定不会重选到F2,经对信令分析,原因是上行干扰导致或者终端bug问题;信令分析如下:WCDMACMServiceReq:InterFreqCellReselection:WCDMAInterFreqHHOSuc:2.3.地铁1号线贵阳路站(室分)-2(U2800)测试分析InterFreqCellReselection:WCDMAInterFreqHHOAttempt:【问题描述】地铁1号线贵阳路站(室分)-2小区主要覆盖站厅,分别用U2800终端测试,共起呼4次,出现4次HHO异频切换、4次异频重选;【问题分析】从信令分析,F1在测量前,没有触发2D事件,F1到F2不是异频硬切换,而是基于小区负载均衡的直接重试;测经核查地铁1号线贵阳路站(室分)-2小区一载波F1上行RTWP过高,在-85dbm左右,存在主分集通道不平衡告警;双载波测试占比:从双载波占比分析,10713占比10.98%,10688占比89.02%,使用U2800测试终端,UE起呼后,F1重试到F2,根据信令分析,主要原因是是上行干扰导致或者终端bug问题;信令点分析:F2重选F1信令点,UE占用F2,手机disconnected挂机后,优先驻留F1;F1直接重试F2信令点,通过DT数据分析,F1到F2过程,不是触发异频切换事件,RBSetupSuc后,phChannelReconfSuc、WCDMAinterHHOSuc执行后,就占用F2,从整个信令分析,并未触发2D事件,另外F1到F2配置是同覆盖盲切换,根本就不存在异频硬切换,应该是数据解析问题2.4.地铁双载波策略DT测试结论双载波正常情况下,RTWP小于-105dbm左右,UE通话过程中,F1不会盲切换到F2;双载波异常情况下,RTWP大于-95以上,UE通话过程中,基于负载均衡测量,F1盲切换到F2,一直占有不到一载波(F1);小区故障告警,UE通话过程中,基于小于异常测量,F1盲切换到F2,一直占用二载波(F2)和终端有关,在RTWP大于-95dbm异常的情况下,用不同终端测试,出现两种情况,G620在通话过程中,F1不会盲切换到F2,但通过释放的瞬间,会切换到F2,挂机后重选到F1;U2800在通话过程中,F1盲切换到F2;3.从KPI指标分析CS业务F1异频硬切换到F2异常问题3.1.现网提取6月16日(全天)HHO切换指标:提取6月16日全天异频硬切换指标,RTWP高小区出现F1F2,需要针对这个异常现象,进行分析和处理3.2.CS业务F1异频硬切换到F2问题描述从Label=地铁1号线贵阳路站(室分)-2, Label=地铁1号线湖南路站(室分)-2, Label=地铁1号线徽州大道站(室分)-2, Label=地铁1号线云谷路站(室分)-2, Label=地铁1号线云谷路站(室分)-1等小区F1(10713)触发异频硬切换F2很多,并且VS.MeanRTWP:小区中的接收总带宽功率平均值较高;3.3.CS业务F1异频硬切换到F2问题分析从指标分析,F1切换到F2异频硬切换出的尝试次数主要是小区基于负载平衡触发;小区基本负载平衡触发HHO切换的原因:小区接收总功率、小区总发射功率、UE 发射功率触发、上行CE资源触发、基于RSCP触发、基于EcNo触发等;从HHO指标统计,F1切换到F2的主要原因是VS.HHO.AttInterFreqOut.CS.TotalRxPwr:小区中CS 域异频硬切换请求的次数(小区接收总功率)导致;从上表中VS.MeanRTWP:小区中的接收总带宽功率平均值 (毫瓦分贝)分析,触发F1盲切换到F2的小区RTWP 都很高;异频HHO(06172016102946)_20160617_103.4.CS业务F1异频硬切换到F2解决方案3.3.1 从基站故障来看,现网地铁小区存在故障告警,需要及时处理;故障排查:首先要处理基站主分集通道RTWP和RSSI不平衡故障;小区F1发生故障后,基于告警异常,也会直接重试F2;3.3.2 从切换指标分析来看,主要原因是上行负载过高导致,需要解决一下问题1、排查室分系统干扰;主设备、直放站等功放质量差,杂散指标不达标;POI邻频端口隔离度不够,无法滤除邻频杂散干扰;根据目前排查情况统计,POI隔离度不够导致,需要更换性能更好的POI;POI、器件质量差,互调指标不达标分布系统天馈存在接头制作不规范、松动或空载、或馈线弯曲度过大室分天线安装点位不合理,周边有金属等干扰物质;2、增加RRU独立解调功能抵消因设备本身共RRU导致的上行高;3.3.3 从参数分析来看,涉及负载均衡的参数主要如下:1、异频负载切换禁止切换的业务类型= R99会话业务::关闭, 该参数用于设置LDR异频切换动作时禁止切换出的业务类型,目的是防止LDR破坏原有的业务分层。
LTE实践案例-频繁切换

案例标题频繁切换导致SINR差案例作者所属分公司:案例涉及的项目室分站RRU参数配置问题导致小区建立正常但无信号摘要:在对重庆网格16进行测试时发现,北滨路路段SINR较差、下载速率较低。
经过分析log,发现该路段异频切换频繁,通过修改异频切换门限,该路段的SINR和下载速率均得到提升。
关键字:频繁切换、异频切换、SINR差案例正文:案例背景在对重庆网格16测试过程中,测试在北滨路路段,该路段异频小区较多,切换频繁,导致该路段SINR低。
问题现状分析测试在北滨路路段,该路段异频小区较多,切换频繁,导致该路段SINR低。
对策和解决措施调整建议:重庆现网的异频切换为基于覆盖的A4+A2A2+A4 异频切换A2触发条件:Ms + Hys< Thresh取消条件:Ms-Hys>Thresh异频A4触发:Mn +Ofn+ Ocn- Hys> Thresh取消条件:Mn+Ofn+Ocn+Hys<ThreshA1触发条件:Ms - Hys>Thresh建议调整江北金砂水岸灯杆-HLHB功率由3.2提升到12.2增强覆盖,将江北北滨路教委灯杆-HLHC 功率降到6.2来控制覆盖,江北招商江湾城灯杆-HLHB 功率加到12.2,江北居然之家-HLHB功率加到12.2,江北居然之家-HLHC 功率降到3.2,江北北滨路教委灯杆-HLHC A1 A2 A4由 -88 -92 -90改为-90 -94 -94,江北金砂水岸灯杆-HLHB与江北北滨路教委灯杆-HLHC 频繁切换,将江北金砂水岸灯杆-HLHB A1 A2 A4-100 -105 -90改为江北金砂水岸灯杆-HLHB A1 A2 A4 -95 -98 -90。
实际勘查及调整情况:调整江北金砂水岸灯杆-HLHB功率由3.2提升到12.2增强覆盖,将江北北滨路教委灯杆-HLHC 功率降到6.2来控制覆盖,江北招商江湾城灯杆-HLHB 功率加到12.2,江北居然之家-HLHB功率加到12.2,江北居然之家-HLHC 功率降到3.2,江北北滨路教委灯杆-HLHC A1 A2 A4由 -88 -92 -90改为-90 -94 -94,江北金砂水岸灯杆-HLHB与江北北滨路教委灯杆-HLHC 频繁切换,将江北金砂水岸灯杆-HLHB A1 A2 A4-100 -105 -90改为江北金砂水岸灯杆-HLHB A1 A2 A4 -95 -98 -90;由于江边特殊路段,效果不明显。
同异频切换的参数配置

同异频切换的参数配置在进行同异频切换时,需要考虑以下参数配置:1. ERP(Effective Radiated Power):有效辐射功率是指基站所发射到天线上的有效功率。
它决定了基站的覆盖范围和传输质量。
在同频干扰较大的情况下,可以适当降低ERP来减小干扰。
2.基站间距和布局:基站的间隔和布局决定了同一频道内的干扰强度。
当基站间距较小时,会增加同频干扰的程度。
因此,在规划基站时,需要合理选择基站的位置和间隔,以减小同频干扰。
3.频率重用:频率重用是一种有效的降低同频干扰的方法。
在频率规划中,需要合理分配频率以减小干扰的影响。
常用的频率重用模式有固定频率重用模式和动态频率重用模式。
固定频率重用模式是将频段划分为若干个互不干扰的频率组,每个频率组内的基站使用相同的频率,不同的频率组之间则使用不同的频率。
动态频率重用模式是根据基站负载情况动态调整频率组的分配,以提高频谱利用率。
4.邻区划定:邻区划定是指确定基站之间的邻区关系。
邻区关系决定了基站之间的切换行为。
在同异频切换中,可以通过调整邻区关系的参数来减小干扰。
常用的邻区关系参数包括主邻区和次邻区设置、邻区偏移角度、邻区距离等。
5.时隙配置:时隙配置是指在TDMA(时分多址)系统中,将一个时隙划分为接收、发送等子时隙。
通过合理配置时隙,可以减小同频干扰和邻频干扰。
常用的时隙配置方法有静态时隙配置和动态时隙配置。
静态时隙配置是由系统规划人员根据网络情况预先配置时隙。
动态时隙配置是根据网络负载情况实时调整时隙配置。
6.功控:功控是指在信道质量差的情况下,通过调整发射功率来提高信号质量。
在同异频切换中,通过合理调整功控参数,可以减小同频干扰。
7.切换参数:切换参数是指触发切换和执行切换所需的条件和阈值。
在同异频切换中,需要合理设置切换参数,以平衡切换精度和开销。
综上所述,同异频切换的参数配置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调整。
通过合理优化参数配置,可以减小同频干扰和邻频干扰,提高无线通信的质量和容量。
异频切换研究报告

异频切换研究报告1.1业务态异频切换原理业务态异频切换大致可以有如下五个阶段:1:异频测量触发:在异频切换中,当服务小区的质量低于一定的门限(即我们所说的A2事件),启动异频测量。
2:异频测量阶段:eNodeB下发异频测量控制,UE进行异频测量。
当邻区满足所配置的A4事件的触发条件,UE将上报测量结果。
3:异频切换决策:eNodeB对测量报告进行评估判决,生成切换目标小区列表。
4:异频切换执行:执行服务小区向目标小区的切换。
5:异频测量停止:当切换后服务小区满足配置的A1事件的触发条件,停止异频测量事件A2触发异频测量当事件A2满足时,即服务小区质量比门限值低,将触发异频测量,事件A2的判决公式如下。
触发条件:Ms+Hys<Thresh公式中涉及的各个参数定义为:●Ms为服务小区当前的RSRP值。
●Hys为A2迟滞参数可以通过InterFreqHoGroup中的InterFreqHoA1A2Hyst进行修改。
目前系统默认的Hys为2*0.5dB=1dB。
●Thresh为事件A2的门限参数,根据事件A2测量触发类型IntraRatHoComm.InterFreqHoA1A2TrigQuan的选择,可分别采用测量量RSRP和RSRQ作为事件A2的评估判决,当测量触发类型为RSRP时,门限由参数InterFreqHoGroup.InterFreqHoA2ThdRSRP决定;当测量触发类型为RSRQ时,门限由参数InterFreqHoGroup.InterFreqHoA2ThdRSRQ决定。
目前系统默认的都是采用RSRP作为事件A2的评估判决,系统默认的A2门限值为-109dBm。
●Time to trigger:可以通过InterFreqHoGroup中的InterFreqHoA1A2TimeToTrig进行修改目前系统默认的时间为640ms事件A2的触发机理为:服务小区质量在Time to Trigger的时间内一直低于相应门限值,并满足事件的上报条件,将上报事件A2事件。
WCDMA异频切换问题及案例分析

WCDMA异频切换问题及案例分析邓志;李军;向勇【摘要】主要对wcDMA系统异频切换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结合WCDMA 一期工程优化案例,探讨了WCDMA异频切换问题的优化方案.【期刊名称】《电脑与电信》【年(卷),期】2010(000)006【总页数】3页(P33-34,37)【关键词】WCDMA;异频切换;工程参数;小区参数;门限;磁滞【作者】邓志;李军;向勇【作者单位】金鹏电子信息机器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663;金鹏电子信息机器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663;金鹏电子信息机器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663【正文语种】中文1.引言去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为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发放了3张3G牌照,这也意味着中国正式进入了3G时代。
通过去年的WCDMA一期工程,中国联通的WCDMA网络已经开始商用,无论是语音业务还是数据业务,不同年龄段、各种层次的用户越来越多。
就通信质量而言,目前的WCDMA网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随着话务量和数据流量的不断增加,WCDMA网络优化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
异频切换问题是网络优化中的一项。
异频切换问题是影响网络性能的因素之一,比如异频切换失败可能导致掉话,异频切换频繁会浪费大量的网络资源等等。
异频切换对于通信质量、系统容量等有较大的影响。
本文结合WCDMA一期工程遇到的异频切换案例,从特点分析和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供专业读者参考。
2.异频切换异频切换前的激活集小区与切换后的小区频点不同。
通过异频硬切换可以达到载频间的负载平衡和各载频间的无缝接续。
异频硬切换前,根据UE能力一般需要启动压缩模式进行异频测量。
异频硬切换判决对小区的选择是依据UE的测量报告。
2.1 异频切换的特征切换前后频点不同;对于只有一套接收机的UE,需要启动压缩模式辅助测量;一般使用定时重建的硬切换方式;虚拟活动集,可以是多小区到多小区的切换。
2.2 异频切换的优缺点异频切换的优点是载频间负载平衡。
东莞LTE切换专题分析报告

东莞LTE切换专题分析报告1、概述在无线网络系统中,终端在不同小区间移动,为了保持业务的连续性,网络需要实时监测UE并控制在适当时刻命令UE做跨小区切换。
本文主要结合东莞移动LTE现网系统内切换指标情况,根据现网数据统计分析,重点介绍了LTE系统内切换流程,切换类型、分析优化、及典型案例等。
2、切换的含义和流程LTE系统的整个切换过程完全由网络侧(eNB)控制,所以UE 周期性上报相关的无线质量信息给eNB来判断,当eNB收到测量或切换事件上报时,会下发切换命名给UE,UE收到切换命令后,中断与源小区的交互,按切换命令切换到新的目标小区,并通过信令交互通知目标小区,以完成切换过程。
切换过程就是终端在移动过程中与网络连接交互发生变化的过程。
2.1 切换门限为了控制切换信令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网络通过一些参数来控制切换,同频切换采用A3事件来触发切换,即目标小区信号质量高于本小区一个门限且维持一段时间就会触发,当终端满足Mn+Ofn+Ocn-Hys>Ms+Ofs+Ocs+Off且维持Time to Trigger个时段后上报测量报告。
Mn:邻小区测量值Ofn:邻小区频率偏移Ocn:邻小区偏置Hys:迟滞值Ms:服务小区测量值Ofs:服务小区频率偏移Ocs:服务小区偏置Off:偏置值异频切换采用A1,A2来触发异频测量,A3,A4,A5来进行切换判决触发。
现网采用A3,A4算法来判决切换触发。
A1门限为停止测量门限,即UE测量到的服务小区RSRP值如果大于该门限,则UE停止异频测量;A2门限为开启测量门限,即UE测量到的服务小区RSRP 值如果小于该门限,则UE开启异频测量;A4门限为切换判决门限,即UE测量到的异频邻区RSRP值如果大于该门限,则UE开始向该异频邻区切换。
触发条件:Mn+Ofn+Ocn-Hys>ThreshLTE系统内切换一般分为切换准备、切换执行、切换完成三步。
切换准备:UE根据预定的测量,向源eNB上报测量报告,源eNB 根据报告及RRM信息决定UE是否需要切换。
S1、X2切换对比分析报告

S1、X2接口切换对比分析报告1、LTE切换LTE中的切换是硬切换。
LTE中没有“空闲切换”、“接入切换”,与之对应的是“小区重选”。
LTE切换分为站内切换和站间切换。
站间切换又分为S1接口切换和X2接口切换。
其中S1接口是eNB和MME之间的接口,X2接口是两个eNodeB之间的接口。
LTE切换时需要UE上报测量的结果(包括RSRP,RSRQ等),而上报又分为周期性上报和事件触发的上报。
周期性上报由基站配置,UE直接上报测量的结果。
事件触发的上报又分为同频系统的事件和异频系统间的事件:系统内:1. 事件A1,服务小区好于绝对门限;这个事件可以用来关闭某些小区间的测量。
2. 事件A2,服务小区差于绝对门限;这个事件可以用来开启某些小区间的测量,因为这个事件发生后可能发生切换等操作。
3. 事件A3,邻居小区好于服务小区;这个事件发生可以用来决定UE是否切换到邻居小区。
4. 事件A4,邻居小区好于绝对门限;5. 事件A5,服务小区差于一个绝对门限且邻小区好于一个绝对门限;这个事件也可以用来支持切换。
系统间:1. 事件B1(Inter RAT neighbour becomes better than threshold):表示异系统邻区质量高于一定门限,满足此条件事件被上报时,源eNodeB启动异系统切换请求;类似于UMTS的3C事件。
2. 事件B2(Serving becomes worse than threshold1 and inter RAT neighbour becomes better than threshold2):表示服务小区质量低于一定门限并且异系统邻区质量高于一定门限。
现网使用A3切换。
切换触发条件为邻小区RSRP高于服务小区RSRP 3dB,且持续320ms。
此时UE上报测量报告,触发切换。
相关参数为:1.TIME TO TRIGGER(事件发生到上报的时间差):320ms2.a3Offset(A3事件偏移)单位dB:1.53.hysteresis(判决迟滞范围)单位dB:1.52、X2接口切换与S1接口切换根据源eNB和目标eNB是否连接到同一个MME以及他们之间是否存在X2连接,LTE中的切换分为X2切换和S1切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异频切换研究报告1.1业务态异频切换原理业务态异频切换大致可以有如下五个阶段:1:异频测量触发:在异频切换中,当服务小区的质量低于一定的门限(即我们所说的A2事件),启动异频测量。
2:异频测量阶段:eNodeB下发异频测量控制,UE进行异频测量。
当邻区满足所配置的A4事件的触发条件,UE将上报测量结果。
3:异频切换决策:eNodeB对测量报告进行评估判决,生成切换目标小区列表。
4:异频切换执行:执行服务小区向目标小区的切换。
5:异频测量停止:当切换后服务小区满足配置的A1事件的触发条件,停止异频测量事件A2触发异频测量当事件A2满足时,即服务小区质量比门限值低,将触发异频测量,事件A2的判决公式如下。
触发条件:Ms+Hys<Thresh公式中涉及的各个参数定义为:●Ms为服务小区当前的RSRP值。
●Hys为A2迟滞参数可以通过InterFreqHoGroup中的InterFreqHoA1A2Hyst进行修改。
目前系统默认的Hys为2*0.5dB=1dB。
●Thresh为事件A2的门限参数,根据事件A2测量触发类型IntraRatHoComm.InterFreqHoA1A2TrigQuan的选择,可分别采用测量量RSRP和RSRQ作为事件A2的评估判决,当测量触发类型为RSRP时,门限由参数InterFreqHoGroup.InterFreqHoA2ThdRSRP决定;当测量触发类型为RSRQ时,门限由参数InterFreqHoGroup.InterFreqHoA2ThdRSRQ决定。
目前系统默认的都是采用RSRP作为事件A2的评估判决,系统默认的A2门限值为-109dBm。
●Time to trigger:可以通过InterFreqHoGroup中的InterFreqHoA1A2TimeToTrig进行修改目前系统默认的时间为640ms事件A2的触发机理为:服务小区质量在Time to Trigger的时间内一直低于相应门限值,并满足事件的上报条件,将上报事件A2事件。
按照目前的默认配置即在640ms内Ms一直低于-110dBm,将上报A2事件触发异频测量。
事件A4触发异频切换当事件A4满足时,即邻区质量高于一定门限值,将触发异频切换,事件A4的判决公式如下触发条件:Mn+Ofn+Ocn-Hys>Thresh公式中涉及的各参数定义为:●Mn为邻区的RSRP值●Ofn为邻区频率的特定频率偏置,由EutranInterNFreq中的QoffsetFreq决定,此参数系统默认为0dB,我们一般不进行修改●Ocn为邻区的特定偏置,由EutranInterFreqNCell中的CellIndividualOffset决定,此参数默认值也为0dB,一般情况下也不进行调整●Hys为A4迟滞参数可以通过InterFreqHoGroup中的InterFreqHoA4Hyst进行修改。
目前系统默认的Hys为2*0.5dB=1dB。
●Thresh为事件A4的门限参数,同A2事件一样,目前采用RSRP作为事件A4的评估判决,系统默认的A4门限值为-105dBm。
●Time to trigger:可以通过InterFreqHoGroup中的InterFreqHoA4TimeToTrig进行修改目前系统默认的时间为640ms事件A4的触发机理为:邻区质量在Time to Trigger时间内一直高于门限值,并满足事件的上报条件,将上报事件A4。
按照目前的默认配置即在640ms内Mn一直高于-104dBm,将上报A4事件启动异频切换。
异频切换决策在异频换过程中,当UE上报不支持异频切换或测量能力时,eNodeB通过下发重定向方式,使UE转移到异频邻区。
目前我们的两款测试终端E392和E3276都是支持异频切换的。
异频切换执行与同频切换类似,eNodeB将对切换目标小区列表中质量最好的小区发起切换。
根据判断本eNodeB与目标小区所属eNodeB的是否建立X2链路以及是否同属于同一MME,选择从X2接口发起切换或S1接口发起切换,如果向目标小区发起切换成功,目标eNodeB(通过X2发起切换)或MME(通过S1发起切换)在完成DL Data Forwarding后,向源eNodeB返回Resource Rlease消息,源eNodeB将释放相关资源。
如果向目标小区发起切换失败,UE进行小区选择,再对所选小区的发起RRC连接重建过程,重新接入所选小区。
事件A1停止异频测量当事件A1满足时,即服务小区质量比门限值高,将停止异频测量,事件A1的判决公式如下。
触发条件:Ms-Hys>Thresh其中各个参数的定义与A2事件的参数定义相同,触发机理也与A2事件相同,唯一的区别在与A1事件的门限系统默认为-105dBm,也即在640ms内Ms一直高于-104dBm,将上报A1事件停止异频测量。
异频切换门限值的选择对异频切换的影响由异频切换的原理可以看出A1,A2,A4三个事件门限值的选取对于异频切换及时性影响很大。
如若A2门限值选取过小可能造成,异频邻区信号在此处很强,但由于一直没达到触发A2的门限值,不启动异频测量,导致RSRP低从而影响业务速率。
若A2门限值选取过大则可能造成,能很快启动异频测量但由于异频邻区信号强度还达不到触发A4事件的门限值启动异频切换,导致只进行异频测量而不进行异频切换,而我们在进行异频测量时会触发GAP (6ms)的建立,按照36.313和36.213协议,异频测量开启,会导致在一个测量周期内某些子帧不能被用于上下行调度(在GAP时间段内不做任何业务),从而影响上下行调度次数,进而影响吞吐率性能。
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其无线环境选择合适的异频切换门限值以保证异频切换的及时性。
1.2异频切换对速率、调度影响的验证问题描述:当测试车辆在对宝龙燕站进行单验DT测试的时候发现碧水路靠近宝龙燕1小区路段存在弱覆盖现象,业务速率较低如下图所示PDCP Throughput-DL图问题分析:而在碧水路靠近宝龙燕1小区存在弱覆盖现象的原因是,此处由于测试的时候车辆是从碧水路从北往南行驶,UE原先占用的服务小区为永乐3小区(2.1GHz,频点75),而宝龙燕站点是 1.8GHz,频点1750。
此路段涉及异频切换,后台查询永乐站点A2=-109dBm,A1=A4=-105dBm。
导致触发A2门限值较晚,UE一直占用永乐3小区不进行异频测量,可以适当调高门限值使得UE更早的切换入宝龙燕1小区解决问题。
优化方案:调整永乐站的门限值为A2=A4=-95dBm,A1=-93dBm解决碧水路靠近宝龙燕1小区路段弱覆盖现象。
优化效果:不对宝龙燕1小区进行天馈调整,仅仅修改了永乐站的异频切换参数A2=A4=-95dBm,A1=-93dBm情况下进行复测,复测效果如下图所示,可以看出触发异频切换的A4事件明显提前,UE提前切换到宝龙燕1小区,问题区域速率提升明显。
永乐站门限值调整后的PDCP Throughput-DL图启动异频测量未进行异频切换阶段对速率调度的影响异频切换完成后从上述的对比能看出速率提升明显,但是在启动异频测量(上报A2事件)到启动异频切换(上报A4事件)这段时间的对比如下图所示。
门限值调整前红色区域的PDCP Throughput DL图门限值调整后红色区域的PDCP Throughput DL图从中可以直观的看出在启动异频测量(上报A2事件)到启动异频切换(上报A4事件)这段时间内速率反而下降了。
原因分析在进行异频测量时会触发GAP(6ms)的建立,按照36.313和36.213协议,异频测量开启,会导致在一个测量周期内某些子帧不能被用于上下行调度(在GAP时间段内不做任何业务),从而影响上下行调度次数,进而影响吞吐率性能。
测量GAP模式由参数HoMeasComm.GAPPatternType决定,用于指示测量GAP的重复周期以及GAP的宽度,若取值为GAP_PATTERN_TYPE_1,即GAP的重复周期为40ms,GAP的宽度为6ms;若取值为GAP_PATTERN_TYPE_2,即GAP的重复周期为80ms,GAP的宽度为6ms。
目前后台查询华为默认采用的是GAP_PATTERN_TYPE_1的配置。
测量GAP在上报A2事件后的RRC_CONN_RECFG的信令中进行下放如下图所示GAP对调度的影响我们可以在前台PROBE软件中的PDCCH DL Grant Count参数中看出如下图所示门限值调整前PDCCH DL Grant Count参数值门限值调整后PDCCH DL Grant Count参数值从上述图中可以看出启动异频测量后会下发测量GAP从而影响调度值,调度从调整前的1000降到了调整后的742,影响业务速率.总结:上述对比再次证明了若A2门限值选取过小可能造成,异频邻区信号在此处很强,但由于一直没达到触发A2的门限值,不启动异频测量,导致RSRP低从而影响业务速率。
若A2门限值选取过大则可能造成,能很快启动异频测量但由于异频邻区信号强度还达不到触发A4事件的门限值启动异频切换,导致只进行异频测量而不进行异频切换,而我们在进行异频测量时会触发GAP(6ms)的建立,按照36.313和36.213协议,异频测量开启,会导致在一个测量周期内某些子帧不能被用于上下行调度(在GAP时间段内不做任何业务),从而影响上下行调度次数,进而影响吞吐率性能。
因此若要对这种插花组网更好优化我们必须根据每一处异频切换点的无线环境选择合适的异频切换门限值以保证异频切换的及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