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总论第一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新修本草》(《唐本草》): ⑴作者:苏敬等22人,由孙无忌等高官领衔; ⑵成书时间:唐显庆四年(659年); ⑶内容:共五十四卷,载药844种,其中新增114种, 分9类; ⑷结构及体例:由《本草》、《药图》、《图经》三 部分组成。朱字《本经》、墨字《别录》,以上均为大 字;另有“陶注”、“谨按”,均为小字;新增药物尾 标以“新附”,为大黑字。 ⑸特点:①由国家组织编纂,有药典性质; ②增加图谱。是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典,比
欧洲纽伦堡药典(公元1542年)早800余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 部官修本草。书中增加了药物图谱,并附以文字说明,这种图文 对照的方法,开创了世界医药著作的先例,无论形式和内容,都 有崭新的特色。唐朝政府规定,为医学者必读之书。
3.《本草拾遗》:陈藏器编撰。 分序例、拾遗、解纷三部分,增药692种; 价值:为唐代仅次于《新修本草》的著作。 4.《食疗本草》:载药200多种,为营养和食疗专著 5.《海药本草》:载药100余种,主要为外来药。 6.《蜀本草》(《重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公本草》):作者韩保昇 增补药物14种;系统整理了七情畏恶。 内容包括《唐本草》 《图经》 韩氏增补部分。
六.金元时期
1.《珍珠囊》—张元素著,载药100种。 贡献:将归经与升降浮沉学说明确化、系统化,正式纳 入中药性能行列。后由李东垣、王好古加以发扬光大。 2.《饮饍正要》—忽思慧著,载各种食物468种。为营养 和食疗类专著。 3.元代有“广惠司”,后改为“回回药物局”,由阿拉伯 医生配 制“回回”药物。
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是( ) A.《神农本草经》B.《神农本草经集注》C.《新修本草》 D.《本草纲目》 2.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本草书籍是( ) A.《神农本草经》B.《新修本草》 C.《神农本草经集注》 D.《本草拾遗》 二、多项选择题 1.《本草纲目》具备下列哪些特点?( ) A、收载药物1892种 B、新增药物374种 C、全书52卷 D、附图1160幅 E、首创按自然属性分类
3.中药学的产生 ⑴临床疗效为依据——口尝身受; ⑵借用中国传统哲学理论加以归纳、概括——商 代的五行学说、周代的阴阳学说和《易经》的有关 理论。
4.记载药物知识的文献: ⑴医药典籍 《五十二病方》(药物247种)、 《黄帝内经》(药物26种;大量 药学理论) 。 ⑵人文典籍 《诗经》(药物100余种)、 《山海经》(药物49-146种)、 《楚辞》(药物40种以上)等.
2.《炮炙论》— 我国最早的炮制学专著.
⑴作者:雷敩. ⑵年代:南朝刘宋时期. ⑶内容:记述300种药物的实际炮制操作.
四.隋唐五代时期 1.《千金方》作者-孙思邈;
《千金要方》---讨论药物采集、贮藏、栽培等内容 《千金翼方》---中有《药录纂要》和《本草》 两章,记述 药物713种,分9类,又各分上、中、下品。
4.《证类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成书------北宋 作者------唐慎微 载药------1558种 较前增加476种
意义------(1)首创在药后大量附列单方的形式,共 附方3000余首 (2)转引大批北宋以前的方药资料,使之 得以保存和流传后世,具有极重要的文献 值价。
5.《本草纲目》 成书-------明代 作者-------李时珍 载药--------1892种、附方11,096首, 新增药物374种 ,全书52卷 , 附图1160幅 意义-------(1)是古代本草中的不朽巨著,可谓集我 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 (2)其对其他自然科学亦有举世公认的巨 大贡献。
6.《本草纲目拾遗》
成书--------清代 乾隆30年 作者--------赵学敏 载药--------921种,其中716种《纲目》 未收载,多为民间药外来药。对《纲目》 已收载药物备而不详予订正。 意义------(1)该书对《本草纲目》进行了大量 的补充和重要订正,创造性的发展了中 药学 (2)其新增的许多药物,具有较大的 实用价值。出色完成了我国本草学第六 次大总结。
2.《本草经集注》 成书------南北朝 作者-------陶弘景 载药-------730种 特点------(1)该书首先采用按药材来源的自然属性 分类,将730种药物分为玉石、草木、虫 兽等7大类。 (2)其内容更加详实,成为第一部综合性 的大型本草。
3.《新修本草》 成书-------唐代 作者-------苏敬等22人 载药-------844(或851)种 意义------(1)该书为第一部官修本草(或称为世界 最早的药典) (2)其图文对照的编写方式,开创了世 界药学的先例。
中药研究手段的改革: ⑴传统方式—文献考证;性状鉴别; 临床验证。 ⑵现代:生药、植物化学、药理学→ 栽培、饲养、良种选育、微生物、组织 培养、化学分析、药剂学、炮制学、传 统本草考证→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纳 米技术等。
二、主要本草著作简介: 1.《神农本草经》 成书-----东汉(或汉代) 作者-----已无法考证(不是一时一人之作) 载药-----365种,大多朴实有验 意义和价值-----(1)是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 (2)代表了秦汉时期的药学成就 (3)其对四气、五味、毒性、七情等的论述,奠 定了药学理论的基础;
八.清代 1.《本草纲目拾遗》《本草纲目》刊行100余年之后编著, 其目的:拾《本草纲目》之遗。 ⑴作者:赵学敏。 ⑵成书年代:清代(公元1765年)乾隆30年(完稿于19世纪 初叶)。 ⑶内容:共十卷.载药921种,新增716种,许多是各地草药 ⑷特点:对《本草纲目》作了重要的补充和订正,有较大的 实用和研究价值。为清代新增内容最多的本草著作 2.其他 ①《植物名实图考》—为学术价值较高的药用植物学著作 ②《本草备要》—汪昂编,为近代有影响的本草学普及及 入门性著作。 ③《本草求真》—为中医临证参考用药物著作。 ④《本草从新》—具有较高实用价值,新增药物达275种 ,内有许多常用品。
一、中药的起源与发展
1.原始社会(远古-公元前21世纪) 2.起源于劳动人民——即药食同源 3.中药学的形成:识识相因-口耳相传-文字记 载 “毒药”——这个时期的“毒药”是中药的 总称,并非专指有毒性反应的药物。 此时期的特点:逐步形成了最初的药学知识
中药学的发展概况:
一.先秦时期: 1.中药的起源: ⑴ 采集天然动植物以供食用——“药食同源”; ⑵ 以动物为师; ⑶ 日常生产劳动及生活; ⑷ 有意识、有目的的探索寻找。 2.“火”和“酒”对药物应用的推动。
五.宋代
1.官修本草:开宝本草→嘉祐本草+图经本草→ (证类本草) → 大观本草→政和本草→绍兴本草 2.个人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本草衍义 宋代(公元1082年)宋元丰5年 唐慎微著《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 共三十卷,载药1500余种(1558种), 收方3000余个。方药兼收。 特点:此书积累了民间和历代本草文献上的大量资料, 有论、有图、有药物主治和炮制方法,综合了民 间用药经验,是医学家集中劳动群众用药经验、 成果的汇集。 3.药局:御药院→太医局卖药所(熟药所)→修合药所→医药惠 民局、医药和剂局→太平惠民局
很高兴与各位共弋中华药海! 愿与大家教学相长,共谋进步!
中药学
方玲
2011.2
总
论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第一章中药的起源与中药学的发展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中药、本草、中药学的含义。
2、了解中药的起源与中药的发展。
3、熟悉各个时期的主要本草著作。
(序)中药学的定义
一、中药学的概念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 集、性能、功能、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祖国医 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代称为“本草”。 二、“中药”与 “本草”的概念 “中药”:中药是祖国传统药物的总称。是指在中医理 论指导下,用来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 作用的物质。 “本草”:我国天然药材资源丰富,包括植物药、动物 药、矿物药。由于其来源以植物药居多,使用也最普遍, 所以自古以来人们习惯把中药称为“本草”。“本草”首 见于《神农本草经》。自古相沿把中药称为本草,把记载 中药的典籍称为“本草学”。
九.民国时期
1.《中国药学大辞典》: 陈存仁组织编纂,包含中药的现代研究 成果,但错误较多。
2.中药研究开始采用现代科学技术。
十.当代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法典的形式确定了 中药在当代医药事业中的地位 从第二版(1963年版,公布于1965年)起,分为 二部,其中一部为中药。截止目前共发行8版,最 新的为2005年版。 2.《中药大辞典》:江苏新医学院编写1975年完稿 载药5767种。 3.《中华药海》:1993年出版,载药8488种。 4.《中华本草》:1999年完稿,载药8980余种。 5.《全国中草药汇编》: 1975、1978年出版,载药2202种。 6.《中药志》: 原载药500余种,后有增补。
二.秦汉时期 1.《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太仓公者,……姓淳于氏,名意.少 而喜医方术.高后八年,更受师同郡元里公乘阳庆,传黄帝、扁 鹊之脉书, …及《药论》,甚精.” 2.本草:本词首见于记述西汉历史的《汉书》,共3处,分别为 《平帝纪》、《郊祀志》、《游侠传• 楼护传》. 3.《 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 ⑴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奠定中药学发展的基础. ⑵内容主体形成于西汉,最终成书于东汉末年. ⑶作者不明,应是众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⑷共三卷记载药物365种;按性能良、毒分为上、中、下三 品; (这是中国药物学最早的分类法,即后世所称的“三品分类 法”。) ⑸记述的药学理论有药物性能(四气五味、 有毒无毒) 、 配 伍七情、 用药原则、剂型、服药时间及用药的度等.
七.明代
1.《本草品汇精要》—明代唯一官修本草。 由刘文泰等49人编纂。记载药物1815种,分10部,又各分 上、中、下品;绘有精美药图1358幅。但本书未印行。 2.《救荒本草》——朱橚(朱元璋五子,周王)编; 《神农本草经疏》及《炮炙大法》—缪希雍著; 《滇南本草》——兰茂著
3.《本草纲目》 ⑴作者:李时珍。 ⑵成书年代:明代。 (公元1578年)明万历6年 ⑶内容:全书52卷,约200万字,载药1892种;附药图1160幅、 附方11,096首,新增药物374种 ⑷价值:A、改正了前代本草著作中的许多错误 B、在分类方法上,按纲分目,纲目分明 把药物分为16纲(部)、60目(类)。 为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的总结。
种类: •植物类(麻黄、桂枝)——为主,最多 •动物类(鳖甲、龟甲) •矿物类(磁石、代赭石) •部分加工品(神曲、阿胶、血余炭) •化学制品(轻丹、铅粉) •外来药(番泻叶、安息香)
•根据最近一次全国中药材资源调查统计,我国有12809种中药材资源,
其中有11146种植物占中药材87%,1581种动物,占中药材12%;矿物药 80种,占中药材0.62%。仅对320种常用植物类药材的统计,总蕴藏量就 达850万吨左右。
特点:
按性能分 上品(120种)—能补养,可久服,大都无毒( 人参、地黄、大枣) 中品(120种)—能治病,能补虚。无毒或有毒 (黄连、麻黄、百合、当归) 下品(125种)—能祛邪破积,有毒者多,不可 久服、多服。(大黄、巴豆、乌头)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1.《神农本草经集注》 ⑴作者:陶弘景. ⑵年代:南朝梁代.(公元492年)约完成于公元500年左右 ⑶记载药物数730种,分为七类. ⑷书写格式:朱《本经》,墨《名医别录》, 别书、 大(正文)小(注解)结合. ⑸特点:改进了药物的一般分类: 创立按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分为玉石、草木、虫 兽、果、菜、米食、有名未用七类, 又各分为上、中、下品). 按药物的用途分类---创立诸病通用药:如治风通用,防 风,防己;治黄疸通用茵陈、栀子 本书对后世影响较大,唐代《新修本草》就是在此基础上 补充修订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