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粮的中国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
中国粮⾷安全问题2019/3/20谈谈中国粮⾷进⼝与粮⾷安全[简介]对中国这样⼀个14亿多⼈的发展中⼤国,粮⾷安全⼀直是“天字第⼀号”的⼤问题。
近两年国际粮价⼤涨,世界粮⾷储备降到了30年来的最低点,粮价持续飞涨已在30多个国家诱发粮⾷危机,甚⾄损害了经济增长并危及政治安全。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对粮⾷安全的担忧⼤为增加。
我国粮⾷连续五年⼤丰收,使得我国在这轮全球性粮⾷危机中显得⾮常平静。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枕⽆忧。
热钱窥伺,⾛私涌动,粮库亏空,耕地减少,⾕贱伤农等等⼀系列问题都摆在我们⾯前……⼀、中国粮⾷危机现状1.我国耕地保护再次敲响警钟从1996年12⽉31⽇的19.51亿亩,到2001年的19.14亿亩,再到2007年的18.26亿亩,耕地⼀年年地减少,⽬前已经迫近18亿亩红线,也迫近我们的⼼理防线。
当前⼟地执法中⼤量存在的“内部结案”现象,使依法保护耕地的⼒度⼤打折扣,耕地红线存在失守的危险。
2.种粮成本上升农民弃耕抛荒粮价上涨抵不上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价格的上涨,种⽥⽐较效益低所以年轻体壮的宁愿出去打⼯,或者在镇上做⽣意。
3.预期价格上涨农户捂粮惜售受卖跌不卖涨⼼理的影响,农民惜售⼼理逐步增强;⼀些⾯粉加⼯企业、饲料加⼯企业为争抢粮源以每⽄⾼于托市价格两分钱进⾏收购,特别是⼀些饲料企业使⽤⼩麦替代⽟⽶,且对⽔分、不完善粒、杂质要求较低,这也使得⼀些农户惜售⼼理增强。
4.粮⾷消费进⼊新⼀轮快速增长期我国粮⾷问题出现了粮⾷产量增加,但粮⾷库存减少;饲料、⼯业⽤粮迅猛增加,⼝粮消费减少;城镇粮⾷需求增加,农村粮⾷需求减少的现象,“三增三减”新变化已成为影响我国粮⾷供需的主要因素。
每年粮⾷消费需求增加100亿⽄。
5.秋粮总产2400亿⽄意味着什么?秋粮虽丰收到⼿,但这只是为全年粮⾷⽣产开了个好头。
家中有粮,⼼⾥不慌。
仓禀⾜⽽知礼仪,⾐⾷⾜⽽知荣辱,这样中国⼈的粮⾷安全观。
粮⾷危机,就是粮⾷不够吃了,有⼈要饿肚⼦。
中国粮食安全标准问题探讨
中国粮食安全标准问题探讨摘要:首先在粮食概念界定上应与国际通用概念接轨。
其理由:一是在现实生活中大豆和薯类没当作主食,而当油料、饲料、蔬菜,要实事求是;二是按照《辞海》的解释,“粮食”和谷物是一个内涵,未包括大豆和薯类,只是目前的统计造成混乱;三是目前中国的粮食统计与国际通用“谷物”之间内涵不一致,无意夸大中国的粮食产量,影响数据准确性、可比性,影响科学决策。
关于粮食安全的概念问题,最初是上世纪70年代初,联合国粮农组织根据当时世界各国的灾害粮食短缺,人口猛增至40亿,推动粮价成倍上涨,供求矛盾尖锐,发达国家借机争夺、垄断、控制,出现二战后最严重的粮食危机。
于是1974年在罗马召开的各国首脑会议第一次提出“粮食安全”概念,后1990年联合国计划开发署、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的营养大会等共同参与补充内容,经过20年的研究和实践,1996年对“粮食安全”概念作出新的归纳,表述为“只有当所有人在任何时候能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富有营养的食物来满足其积极健康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时,才能实现了粮食安全”。
这个定义,从横向分析还是纵向分析,是比较全面的,准确的,要求也很高。
但按一个国家角度,必须结合国情研究自己的粮食安全标准。
中国的“粮食安全”内涵概括起来有生产、流通和消费三个方面,粮食国内自给程度、粮食的库存率、买得起粮食的居民收入、保护生态、保证营养卫生安全五个方面的内容。
确定标准要有依据,要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各不同阶段的需求;要考虑人口增长和城镇化引起的人口城乡结构变化;要考虑城乡消费结构变化;要充分考虑资源允许程度和科技支撑的可能性;要考虑政策和法律约束提供潜力的可能等。
中国粮食安全数量标准应以人均粮食占有水平确定,这是核心指标。
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四个不同阶段有四个不同标准:第一个粮食安全线是生存标准,即人均占有粮250公斤左右;第二个粮食安全线是温饱标准,即人均占有粮食在350公斤左右;第三个粮食安全线小康标准,即人均占有粮食400公斤左右;第四个粮食安全线叫富裕标准,即人均占有粮食450公斤以上。
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解决途径
论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解决途径摘要:粮食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中国作为粮食生产和进出口大国,其粮食安全问题一直受到国内人民和国外相关学者的重视。
近年来虽然粮食收获总产量不断上升,但是由于人口增长,耕地面积减少,自然灾害频发,国际粮食市场贸易不稳定等诸多原因,中国粮食安全一直受到威胁。
面对这一情况,中国政府应积极采取对应政策,从提高粮食单产,优化土地资源,改善粮食交易环境,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等方面全面提高我国的粮食安全水平,在保障人民的基本用粮同时要保证粮食的长期稳定的合理价格以及提高国民的营养标准。
关键词:粮食安全面临问题解决方法1 我国粮食安全现状我国对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一直高度重视。
随着粮食安全概念的不断演变,就目前而言,粮食安全的目标是“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所需要的基本食品”。
这一新概念包括三项具体要求:(1)确保生产足够多的粮食;(2)最大限度地稳定粮食供应;(3)确保所有需要粮食的人们都能获得粮食。
粮食安全从本质上讲,指一个国家抵御粮食经济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测事件的能力。
这种不测事件,可能来自于市场波动;可能来自于生产环节,也可能来自于流通环节;可能来自于国内,也可能来自国外。
中国是粮食自给率很高的国家,因此,上述可能性中以国内的生产和市场的波动为主。
近年来,我国实现了粮食产量的稳定增长,保证了居民食物消费和经济社会发展对粮食的基本需求。
近10年,我国粮食自给率基本都保持在95%以上。
2007年我国粮食总产量2016亿公斤,人均占有量380公斤,人均消费量388公斤。
居民膳食结构不断改善,食物消费日趋多样,口粮消费逐步减少,肉、禽、蛋、奶、水产品及食用植物油等消费逐步增加,营养水平不断提高。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测算,2002年我国居民人均每日食物热值、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即使粮食总量在不断上升,但是我国的人口也在不断上升,土地资源紧张,人均粮食占有量有所下降;市场机制不完善,粮食价格浮动较大,并以上升为主要趋势;连年气候不稳定,极端气候出现次数增加,影响粮食单产;国际贸易政策和国际价格的不可控因素较强等诸多问题导致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并非高枕无忧。
中国粮食问题
粮食问题是当今举世瞩目的迫切问题之一。
根据联合国1998年的报告,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十亿。
要确保这么多人口的生存,粮食问题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1993年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90年代全球农产品产量年均增长速度为1.7%,略低于80年代的实际年均增长率,而同期世界所有用途的粮食和农产品需求仅增加1.6%,大大低于80年代2%的实际年均增长率,预计90年代全球粮食和农产品总的供应量足以满足全球的有效需求。
说明在整个世界范围内世界粮食是安全的,世界粮食及农产品生产能有效地满足人们的需要。
世界存在的粮食问题之所以存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占世界人口大多数的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粮食匮乏,营养不足,又没有能力更快地增加粮食生产,大量人口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缺粮问题日益严重;另一方面,有些发达国家粮食又大量“过剩”。
战后发达国家粮食人均产量的增长幅度大大高于发展中国家,有些发达国家的粮食越来越“过剩”。
尽管发展中国家粮食不足,但发达国家的存粮却大量积压。
因为发达国家为维持粮食的较高价格,宁可积压或销毁,也不愿低价供应发展中的粮食不足国家,而这些粮食不足国家却往往由于无力购买,而使大量人口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
在世界粮食生产中,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粮食生产占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早在1994年,美国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就曾在《谁来养活中国人?》一文中指出,如果中国人不能养活自己,那么他们将使世界挨饿。
但是,我国从1999年起已连续4年粮食减产,靠挖库存来平衡需求。
而库存粮食很有限,去掉陈粮最多还能挖抵两年。
1998年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在下降,由当时的5.12亿吨下降到2002年的4.57亿吨;粮食播种面积下降,从1998年11378.7万公顷下降到2002年的10390万公顷;粮食人均占有量下降,由1996年的每年414公斤下降到2002年的357公斤。
具体来说,我国近几年的粮食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原因:1. 粮食生产周期限制粮食的亩产。
爱惜粮食的倡议书200字
爱惜粮食的倡议书200字(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报告大全、条据文书、讲话致辞、策划方案、导游词、口号大全、教案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 documen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tour guide speeches, slogan summaries, lesson plan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爱惜粮食的倡议书200字爱惜粮食的倡议书200字(精选20篇)爱惜粮食的倡议书200字篇1同学们: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
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
水土流失, 农田沙化
我国因沙化、荒漠化损失的耕地多达300万亩以上。特别是 科尔沁沙地边缘地区,近年来沙化农田面积不断扩大,已成为周
边地区城市的重要沙尘源,生态隐患严重。 我们正面临着在较少的耕 地上,生产出更多粮食的严 峻挑战! 未来我国粮食安全路在何 方?
一、粮食危机与挑战
• 4、淡水资源短缺,水位下降、污染
旱涝不均
2000年以来中国水资源变化
3500.0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0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水资源总量(十亿立方米)
人均水资源量(立方米/人)
1978年以来中国人均畜水产品占有量变化(kg/人)
50.0 45.0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0 1978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猪牛羊肉 水产品 牛 奶
世界粮食产量需要年增长3200到4400万吨
谁 来 养 活 世 界 ?
一、粮食危机与挑战
• 人口与耕地、淡水的逆向运动,居民食物结构的改善及农 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匮乏共同导致我国粮食自给率下降。 •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保持着95%以上的自给率。 • 新世纪以来粮食自给率下降,目前已经到90%,还有继续 下降的危险。 • 当前年进口大豆5000吨以上,玉米100—200万吨。专家预 测,到2020年中国玉米进口将达到2000万吨,占目前国际 市场贸易量的22%。2030年我国粮食缺口为1.2-1.5亿吨, 粮食单产需增加30%-78%,达到5818-8000kg/ha(现在 4500kg/ha) • 2010年,联合国粮食计划署发布世界各国“粮食安全风险 指数”排序,我国排在第96位,被确定为粮食安全中度风 险国家。
试论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对策
试论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对策安康市粮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蒋次禹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国家安全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
我国是世界拥有13多亿人口的大国,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制约日益增长,而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及人口增长和人民生活改善,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粮食供给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
因此,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不仅是立足我国国情的需要,也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
对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探讨研究,显得十分重要。
一、粮食安全的内涵联合国国际粮农组织1974年11月于罗马第一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上第一次提出“粮食安全”问题。
1983年4月,国际粮农组织总干事爱德华.萨乌马提出了粮食安全的新概念。
即:粮食安全的最终目标应该是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都能买得到又能买起人们所需要的基本食品。
1996年11月,第二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对粮食安全概念做出了第三次表述:让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都享受充足的粮食,过上健康、富有朝气的生活。
从上可见,粮食安全的内涵是不断发展的,由数量安全到质量安全,由国家粮食安全到家庭粮食安全,由营养安全深化到可持续安全。
20余年以来,这个概念一定处于调整之中,但是最基本的内容仍是保证全世界的人都有权利得到起码的营养。
这种解释是指“所有人在任何是时候都能获得足够安全和富有营养的粮食。
包括要作到确保可供、获得、利用和稳定等方面都没有风险”。
(一)粮食安全含义它包括三个含义:一是保障粮食供给的数量与质量,即不仅要供应足够的粮食,还要保证所供应的粮食安全、卫生,满足人们生存和健康的基本需要;二是保障粮食供应的稳定性与长期性,即保障粮食供应在任何时候都是充足、卫生的,满足人们的长期需要;三是保障人们的购买力,即人们不仅能够买得到而且买得起其生存和健康所需的基本食品。
粮食安全的主要内容包括:安全合理的粮食储备、粮食生产按市场需求稳定发展、适量进出口粮食、解决好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让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都能享受充足的粮食。
中国粮食储备
中国粮食储备但现在的中国确实不用太担心口粮问题了。
近十年来中国的口粮自给率超过98%以上,从中央粮仓到地方粮仓都储备充足,品类齐全,即使完全不进口,中国的口粮也完全可以自给自足。
这并非轻描淡写的一个自然结果,“饥饿”曾是一代人的生活符号,它不是凭空消散的。
新中国从一片荒芜和残垣断壁中开始,农业是当时发展的唯一筹码,机器和工业用品要靠着一口口省出的粮食来换。
背后的牺牲很难让现在的年轻人理解。
从粮食的视角,理解中国从“饥饿”到富足以及粮食在发展中的博弈,可以重新审视许多表象背后的事实。
01粮食曾是新中国的发动机袁隆平说:“一粒粮食可以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
”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经济百废待兴,既要解决吃饭问题,又要解决发展问题。
1949年6月,陈云在研究对外贸易问题的会议上指出:“在粮食不很多的情况下,要不要出口粮食是有争论的。
但是恐怕要勒紧裤腰带,多出口粮食。
因为出口是为了取得外汇,解决军需民用与经济器材的进口。
”一年后陈云又强调:“中国是个农业国,工业化投资不能不从农业上打主意。
”这不是一个容易的决定。
建国初期粮食产需矛盾尖锐,又赶上严重的自然灾害,1949年全国粮食产量很低。
据统计,194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2254.768亿斤,比旧中国历史上产量最高的1936-1937年的2844.6亿斤下降21%,平均每人每年仅475斤原粮,如果除去牲畜饲料、榨油、种子、酿酒及为换取经济建设必须的设备而出口的部分粗粮,平均每人仅425斤原粮。
换算下来,每个人一天仅仅只有1.18斤粮食,不足以裹腹。
▵ 农村墙上鼓励粮食生产的标语彼时一部分人也对此并不认可,认为要暂缓工业化,把资金倾向于民生,应施“仁政”。
陈云和中央的看法是要施“大仁政”而不是“小仁政”。
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基础极度薄弱,必须从国外引进设备、技术,这就需要大量的资金,特别是外汇。
“少吃猪肉死不了人,而没有机器却要受帝国主义欺负。
”但其同时强调,为了工业化出口粮食的同时必须要兼顾民生。
我国粮食安全论文1500字(五篇)
我国粮食安全论文1500字(五篇)足食都是治国安邦的首善大举。
古人讲,民以食为天,“洪范八政,食为政首”。
对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粮食安全尤为重要,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我国粮食安全论文1500字,希望大家喜欢!我国粮食安全论文1500字(篇1)民以食为天,国以民为本。
自古以来,水与粮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纵观中国历史,干旱年代里,老百姓食不饱则国动乱,故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干旱,天坛祈雨殿就是一个有效的例证。
今年的世界水日主题为“水与粮食安全”,下面就由我来简单介绍一下世界节水日。
世界节水日,也称世界水日。
是人类在20世纪末确定的又一个重要的节日。
为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商业和农业对水资源的需求,联合国长期以来致力于解决因水资源需求上升而引起的全球性水危机。
1977年召开的“联合国水事会议”,向全世界发出严正警告: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继石油危机之后的下一个危机便是水。
1993年1月18日,第四十七届联合国大会作出决议,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200立方米,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受季风气候和地形条件的影响,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
全国大部分地区最大四个月的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总量的70%,往往造成汛期洪水成灾。
中国南方水多,北方水少,长江以北水系流域面积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64%,水资源量却只占全国的19%,干旱缺水成为中国北方地区发展经济的突出问题。
自然灾害,尤其是干旱,对中国的粮食生产造成较大影响。
今年刚入春,云南就遭受了特大干旱,农作物受灾面积达1251万亩,水资源再次向我们敲响了警钟。
小时候,看过中央电视台的一则公益广告,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吧,广告的大致内容就是:电视画面上出现一个水龙头,它正在艰难的往外滴着水,滴水的速度越来越慢,最后水枯竭了。
最后在画面上出现了一双眼睛,从眼中流出一滴泪水。
缺粮的中国 18亿亩耕地红线失控 过半省份难自给
缺粮的中国18亿亩耕地红线失控过半省份难自给缺粮的中国:18亿亩耕地红线失控过半省份难自给正文我来说两句(363人参与)扫描到手机2013年07月02日07:09来源:中国经济周刊手机客户端保存到博客封面故事“谁来养活中国?”1994年,美国学者布朗提出的这个著名命题,就像是一个紧箍咒,时刻刺激着中国农业领域的从业者。
人与地的关系紧张,是中国农业的最大现实:用占世界不足9%的耕地,养活世界近1/5的人。
在几代人的努力下,中国的粮食生产保持了快速增长。
1978—2012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增长了93%。
过去的9年,粮食生产的弧线始终上扬,如无意外,今年将会出现“十连增”的丰年奇迹。
然而,供给奇迹般的增长,却仍然赶不上消费的增长。
目前,中国基本粮食的自给率仍然在97%以上,但如果算上大豆,自给率则低于90%,而所有农产品的自给率大约维持在80%。
中国人正越来越养活不了自己:城镇化促进了粮食消费数量和质量的增长;种粮利润低,使得粮食主产区追求高度工业化和城镇化的“GDP冲动”从未停止;土地失控,使得耕地流失成为中国粮食安全的最大威胁,耕地“18亿亩红线”难守;此外,耕地污染加剧、水资源短缺、农村劳动力不足、农业人才流失和青黄不接等问题,直接危及粮食安全。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经合组织(OECD)6月初联合发布的《2013—2022 年农业展望》指出:“在经济快速增长和资源有限的制约下,中国的粮食供应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依靠全球农业市场是一种方法,但要满足每年超过6亿吨的粮食需求,中国必须维持主要粮食作物的自给率。
专家指出,“基本的口粮如果有10%的不足,社会可能会出现动乱;如果有30%的不足,那就完全乱掉了。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推进新型城镇化,中国不能不将粮食和耕地作为根本来考量。
(注:本文所有统计均未含港、澳、台地区)粮食保障战:保供给,保耕地,保环境,保人才《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郭芳王红茹实习生李雪| 北京报道5月末,从河南南阳开始,40多万台“铁麦客”(小麦联合收割机)轰隆隆地上路,一路向北开进,直至黑龙江的三江平原,大兵团作战进行粮食收割。
中国的粮食安全
(二)粮食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5
12
(三)粮食加工企业发展壮大
• 传统粮食流通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分化 • 一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在改制中重生,不 断向产业前后延伸 • 民营粮食加工企业不断做大做强 • 跨国粮商进入和不断发展 • 粮食加工企业的发展壮大,减少了仓储物 流环节,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流通效 率,推进粮食流通产业的现代化!
15
(六)保障中长期国家粮食安全任 务仍然艰巨
1. 2. 3. 4. 5. 6. 7. 8. 可用地减少,保面积难 劳动力转移,保投工难 生产成本上升,保投入难 生产基础薄弱,保丰产难 科技有瓶颈,提单产难 粮食产销矛盾,增产增效难 国际市场影响,补贴难 物价总水平控制,调价难
16
三、中国的粮食安全政策
(三)促进粮食消费健康发展
核心:引导和控制相结合 • 明确政策,制定粮食深加工发展规划 • 加强监管,控制用粮食加工燃料乙醇 • 开展宣传,引导消费者节粮 • 调控粮价,让价格更充分地反映成本
20
(四)建设统一高效粮食流通体系
核心:规范流通秩序,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提高粮食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 • 深化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 • 加强全国粮食仓储物流建设 • 提高中央储备粮垂直管理能力 • 加强粮食交易市场建设和管理
(一)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核心:管理与建设相结合 • 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 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制度; • 粮食省长负责制; • 提高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能力:农业基础设施建 设,农业综合开发,种子工程,测土配方施肥, 培育农机合作社,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 • 实行优质粮食产业工程:以粮食主产区为主,推 进优质专用良种育繁、标准粮田建设、农机装备 推进、病虫害防控和粮食加工转化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与农业政策反思-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与农业政策反思【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农村从分田到户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但“谁来养活中国”这个话题的提出又重新给我们以警醒。
在全球粮食危机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应该重新认识中国的涉农政策,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积极推动农业集约化生产,采取措施,全面预防、应对粮食危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
【关键词】分田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安全农业政策一、农村改革的破题:从冲破禁区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田到户:一场饥饿引发的深刻变革认识中国农村的现实,是农村改革的基础。
今年是农村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改革源于“生存”——农民要种田,种田是要吃饱饭,这是个最简单不过的道理。
然而在上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却还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重大政治问题。
在1978年12月18日,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个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假设干问题的决定》,人们把这次会议看成是农村改革拉开序幕的标志。
实际上,农民兄弟比十一届三中全会行动得更早,在国家博物馆中有一个编号为GB54563的纪念物,它是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常年累月在土里刨食却得不到温饱的庄稼汉,甘冒坐牢杀头的危险,于1978年11月24日所立下的惊天动地的保证书。
保证书共计77个字,还有3个别字,在保证书上有18个名字签名,并都按有鲜红的指印。
正是这份已成为历史文物的保证书,承载着新时期农村改革的风云变幻,为中国的农村改革破了题。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我国粮食生产与农业政策的变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民的一大发明、一大创造,被邓小平称之为“农民的伟大创举”。
中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中国农村和粮食生产带来了历史性的转机。
1978—1988年:中国农业生产的黄金十年。
有种观点认为:“农村改革带来的问题,比解决的问题更多,但农村改革解决了中国几千年的一个最大问题——吃饭问题。
”为了稳定当时的农村和农业政策,从1982年到1986年,中共中央“每年搞一个战略性文件”,即5个1号文件。
中国粮食危机
1994年9月,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发表了长达141页的谁来养活中国——来自一个小行星的醒世报告。
报告预计1990年至2030年,一方面是粮食需求增长85%,另一方面是粮食生产减少20%,于是造成中国巨大的粮食产需缺口(3.66亿吨),即中国到2030年国内粮食生产只能满足需求的42.5%,其余的57.5%要靠进口粮食来满足。
由此,布朗提出两个问题:一是中国将来是否有支付能大量进口粮食。
答案是肯定的。
二是若中国大量进口粮食,是否有哪个或哪几个国家能够足额提供。
考虑到诸多因素,布朗的答案是否定的,即世界上没有谁能够提供如此多的粮食。
1980年以来,世界粮食每年出口平均约2亿吨,其中一半来自美国,而美国也面临着农田损失和灌溉用水转为非农业利用。
预计今后40年美国人口将增加9500万(包括自然增长和移民),美国可供出口的剩余粮食不会增加得太多。
与此同时,预计世界其他地区也将出现大量的粮食短缺。
到2030年非洲预计需要2.5亿吨粮食,是目前进口的10倍。
印度预计缺粮也比目前要大好几倍。
伊朗、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等许多国家也将面临的粮食缺口同样是巨大的。
在这种情况下,世界粮食形势将处于危险的境地,全球各国的安全将得不到保证。
对今后世界粮食供求影响最大的是中国,中国粮食的不足也就是世界粮食的不足。
世界经济的未来已和中国的经济未来紧密联系在一起.纵观1983年一2005年的22年,我国粮食生产与进出口贸易的形势,其中有13年粮食进口量大于出口量,处于逆差地位。
其中,1995年逆差额最大,达1967万吨,占同期粮食产量的4 2%;1993年顺差额最大,达622吨,占同期粮食产量的l_4%。
粮食进出口本应起到调节国内粮食供需和平抑价格的作用,但从1983年一2004年的统计数据分析,进出口客观上加剧国内供需矛盾和价格波动,对国内粮食市场的调节呈现明显的滞后现象,甚至起“反作用”。
1984年足中国农村改革之后第一次粮食供给周期,产量突破40731万吨.就在国内粮食涨库、农民卖粮难的当年,仍维持粮食净进口688万吨,约占当年粮食商品增加量1476 万吨的47%。
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
一、粮食危机与挑战
• 5、科技创新落后、粮食单产增长困难 •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在大多数领域仍落后于发达国家 10-15年,农业科技贡献率已提高到53%,而发达国家农业 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都在75%以上,德国、法国、英 国、以色列等甚至达到90%以上。 • 2000年以来,我国每年取得科技成果6000多个,但转化率 不足50%,真正形成规模的不到20%,而发达国家农业科研 成果转化率已经达到80%以上。 • 科研成果与农业需求的脱节,基础性研究薄弱,功利化研 究广泛存在,造成了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滞后,粮食单产增 长困难。
旱涝不均
2000年以来中国水资源变化
3500.0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0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水资源总量(十亿立方米)
人均水资源量(立方米/人)
世界粮食产量需要年增长3200到4400万吨
谁 来 养 活 世 界 ?
一、粮食危机与挑战
• 人口与耕地、淡水的逆向运动,居民食物结构的改善及农 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匮乏共同导致我国粮食自给率下降。 •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保持着95%以上的自给率。 • 新世纪以来粮食自给率下降,目前已经到90%,还有继续 下降的危险。 • 当前年进口大豆5000吨以上,玉米100—200万吨。专家预 测,到2020年中国玉米进口将达到2000万吨,占目前国际 市场贸易量的22%。2030年我国粮食缺口为1.2-1.5亿吨, 粮食单产需增加30%-78%,达到5818-8000kg/ha(现在 4500kg/ha) • 2010年,联合国粮食计划署发布世界各国“粮食安全风险 指数”排序,我国排在第96位,被确定为粮食安全中度风 险国家。
粮食不够吃了,让中国人主吃土豆可以保卫粮食安全么?
粮食不够吃了,让中国人主吃土豆可以保卫粮食安全么?1月6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等相关机构在北京召开研讨会,商讨马铃薯(土豆)主粮化发展战略,意在促成马铃薯逐渐成为水稻、小麦、玉米之外的第四大主粮,以此确保中国的粮食安全。
但人民食物主权网络认为,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粮食不安全隐患的结构性问题,以马铃薯主粮化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只能是治标不治本。
中国的粮食不安全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公布的《世界粮食不安全状况2014》报告显示,中国到2014年底仍有约1.5亿食物不足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0.6%,是“严重的地方性粮食不安全”国家之一。
中国政府向来重视国家粮食安全,无论是划定18亿亩耕地红线,还是对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激励,都是为了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确保中国人自己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12月份公布的数据,201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已经达到12142亿斤,比2013年增加103.2亿斤,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增”。
但吊诡的是,在粮食总量实现“十一连增”的情况下,中国粮食的进口量却是有增无减,以谷物进口为例,从2000到2012年,进口量从300万吨,增加到1400万吨。
难怪已有专家、学者对粮食“十一连增”提出了质疑。
生产和进口数据同比增长这一现象,一般的解释会认为,城市人口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消费量增加,当然使得中国的粮食消费量越来越大。
然而,消费增加这一点不足以完全解释我国目前的粮食不安全状况。
那到底是什么因素在威胁着我国的粮食安全?中国粮食不安全隐患的结构性问题1、粮食区域分工体制的结构性失策。
2001年,国家进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重新划分布局,划定了13个粮食主产区、7个主销区和11个基本平衡区。
但这一原本想发挥“比较优势”的制度设计,反而是成为威胁粮食安全的一个制度性顽疾。
它不仅没有加强粮食安全,反而导致了粮食主产区的不断萎缩和粮食主销区的不断增加。
目前,原先划定的13个粮食主产区中,只有5个省份(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南、安徽)可以稳定输出粮食;5个省份只略有盈余(江苏、山东、江西、湖南、河北);而辽宁、湖北、四川已经成为缺粮省。
新中国三年国难时期竭力解决粮食问题
ZHUANGLI70NIAN 壮丽 70 年新中国三年国难啊勘解决粮餉题◎吴跃农新中国三年严重困难时期是指1959年 至1961年这三年人民口粮严重短缺的时期。
之后的1962年、1963年农业经济开始恢复, 但也依然较为困难。
1959年初春,河北、山东、江苏、安徽等15个省发生春荒,其中河北、山东等5省严重缺粮。
到1960年,情况更加严重。
从全国人口来看,1960年和1961年连续两 年呈下降趋势,两年净减人口 1350万,而 四川更是重灾区,1958年至1961年连续四年净减人口达622万。
受灾面如此之广,涉及省份和人口如此之多,这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所没有的极严重情况。
掌握实情节制供应侧 社的基层干部,一并请到人民大会堂,召开紧急会议,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了解农村的实际情况。
会上,周恩来和中央其他领导 同志研究后,提出了全党动员,发展生产,控制消费,低标准、瓜菜代,发起制作粮食 代食品的运动,渡过暂时困难的一系列具体措施。
他还指示粮食部、轻工业部按照辽宁办法布置几个直属工厂,有计划地生产人造 肉精。
还作出部署,南方各省、区应加紧抓代食品.除人造肉精外,还可多搞小球藻叶 蛋白等项生产,并均列入生产计划"1960年11月14 0,中共中央发岀《关于立即开展大规模采集和制造代食品运动的紧急指示》,要求各地抓紧秋收已经完毕的时机,大规模地动员群众,采集和制造代食品,以克服困难,渡过灾荒。
中共中央根据党和政府与人民心连心,高度重视人民的生活疾苦。
1960年秋,粮食部预计全国粮食总产量只有2800多亿斤(年终实际数2870亿斤),缺粮问题十分严重。
周恩来总理把北 方各省的负责人和一些县、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支 援农业第一线的工人同志 合影留念2019.07. ±/ 文史精华 |11壮丽 70 年 ZHUANGLI70NIAN科学院的建议,推荐玉米根粉、小球藻等代食品。
《指示》决定成立以周恩来为首.李 富春、李先念、谭震林、习仲勋参加的瓜菜代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负责对这一行动的具体指导。
新中国60年来粮食工作的历史性成就及其启示
须抓 好适 应市 场经 济发 展 、 服务全 面小 康 水平 的粮 食 供 给保 障 能 力 .确 保 对城 乡居 民粮食 的有 效供
应 。决 不能使 粮食 成 为可有 可无 的农 村 “ 副业 ” 也 ; 决 不能 使 粮 食 流通 行 业 成 为没 有 实 力 的 “ 势产 弱
业 ” 要 随时 注意 掌握粮 食 总供 给与 总需求 的运行
式 。这 就是在 国家 的宏观指 导下 , 走社会 主义市 场
6 O年来 .新 中国 的粮食 工作 与国 民经济 其它 部 门一样取得 了历 史性 的成就 国是世 界上人 口 中 最 多 、 食生 产 与消 费量 最 大 的国家 , 世 界粮 食 粮 在
的总格 局 中占有举足轻 重 的地 位 在新 中 国成立 就
另一 个 亮点就 是 . 国在 改 革年 代建 立 了举世 中 无双 的 国家 粮食 储 备 制度 及 其仓 储 体 系
交错 , 往成 为 矛 盾 冲 突 的焦 点 , 发事 变 的导火 往 引 线 。“ 国以 民为本 , 民以食 为天 ” 如粮 食不 稳 , . 则天 下 难安 . 百业 难兴 。 以 , 所 任何 时候我 们都
备 ( 包括 企业 周 转 储备 和 农 民 家庭 储 备 )
为基 础 的三 级储 备 体 系 . 应地 建立 了全 相
足 国 内解 决吃饭 问题 的国策 .必须 始终 注 意 自己掌 握 国人 的饭碗 .不 能 向发 达 国家
国的仓储 物 流 体 系 . 步 形成 了集 战 略储 初
备 与 周 转储 备 于 一体 、 局 合 理 、 理 科 布 管 学、 运转 高效 的系统 工 程 规模 之大 理水 平之 其 管 高, 均居 世界 前列 , 在世 界粮 食史 上 实属首 创 。 是 这 改革 、 开放 、 新 的成 果 , 中 国在 粮 食 上 几 经 冲 创 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缺粮的中国:18亿亩耕地红线失控过半省份难自给2013年07月02日07:09来源:中国经济周刊[提要]在几代人的努力下,中国的粮食生产保持了快速增长。
1978—2012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增长了93%。
过去的9年,粮食生产的弧线始终上扬,如无意外,今年将会出现“十连增”的丰年奇迹。
然而,供给奇迹般的增长,却仍然赶不上消费的增长。
目前,中国基本粮食的自给率仍然在97%以上,但如果算上大豆,自给率则低于90%,而所有农产品的自给率大约维持在80%。
中国不会出现粮食危机但万万不能失守耕地红线“谁来养活中国?”1994年,美国学者布朗提出的这个著名命题,就像是一个紧箍咒,时刻刺激着中国农业领域的从业者。
人与地的关系紧张,是中国农业的最大现实:用占世界不足9%的耕地,养活世界近1/5的人。
在几代人的努力下,中国的粮食生产保持了快速增长。
1978—2012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增长了93%。
过去的9年,粮食生产的弧线始终上扬,如无意外,今年将会出现“十连增”的丰年奇迹。
然而,供给奇迹般的增长,却仍然赶不上消费的增长。
目前,中国基本粮食的自给率仍然在97%以上,但如果算上大豆,自给率则低于90%,而所有农产品的自给率大约维持在80%。
中国人正越来越养活不了自己:城镇化促进了粮食消费数量和质量的增长;种粮利润低,使得粮食主产区追求高度工业化和城镇化的“GDP冲动”从未停止;土地失控,使得耕地流失成为中国粮食安全的最大威胁,耕地“18亿亩红线”难守;此外,耕地污染加剧、水资源短缺、农村劳动力不足、农业人才流失和青黄不接等问题,直接危及粮食安全。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经合组织(OECD)6月初联合发布的《2013—2022 年农业展望》指出:“在经济快速增长和资源有限的制约下,中国的粮食供应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依靠全球农业市场是一种方法,但要满足每年超过6亿吨的粮食需求,中国必须维持主要粮食作物的自给率。
专家指出,“基本的口粮如果有10%的不足,社会可能会出现动乱;如果有30%的不足,那就完全乱掉了。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推进新型城镇化,中国不能不将粮食和耕地作为根本来考量。
(注:本文所有统计均未含港、澳、台地区)粮食保障战:保供给,保耕地,保环境,保人才《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郭芳王红茹实习生李雪 | 北京报道5月末,从河南南阳开始,40多万台“铁麦客”(小麦联合收割机)轰隆隆地上路,一路向北开进,直至黑龙江的三江平原,大兵团作战进行粮食收割。
每年如此,一直持续到8月。
“40多万台‘战车’调到那里大兵团作战,这个规模不得了。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日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演讲描绘到这一场景时,台下的军人羡慕不已,他们从未有机会指挥过那么多的“战车”,亦从未见过那样恢弘的“作战”场面。
指挥“作战”的是中国农民,他们创造了中国自2004年开始的粮食产量九连增。
1978—2012年,中国的粮食产量从3.05亿吨增加到5.9亿吨,增长了93%。
若无意外,十连增或将在今年实现。
“这在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
我们的粮食年产量稳定在了1.1万亿斤以上,中国在生产能力的增长上是有把握的。
”陈锡文说,这在过去难以想象。
毕竟,关于饥饿的记忆,从未从与他同龄人的记忆里抹去。
然而,即便是在丰收之年,以及粮食安全状况最好的时期,陈锡文还是忧心忡忡地提醒:未来农业的任务仍将非常艰难。
脆弱的供求平衡陈锡文的担忧不无道理。
2012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9亿吨,但同时,粮食进口也首次突破8000万吨。
加起来,2012年新增粮食供给超过6.7亿吨,创下了历史新高。
过去10年,中国人均农业产出增速达到了3%的年增长率,比全球1.7%的增长率高出近一倍。
然而,粮食不仅没有出现明显过剩,粮食的进口依存度10年间却从6.2%增长到12.9%,翻了一番。
目前,中国基本粮食(麦类、稻类、粗粮类)的自给率仍然在97%以上,但如果算上大豆,自给率则低于90%,所有农产品的自给率大约维持在80%。
“一方面农业在增长,另一方面供给的增长赶不上消费的增长。
”陈锡文说。
这是快速城镇化过程中的中国粮食供求矛盾。
据《中国国土资源报》报道,2003—2011年,粮食生产累计增长33%;同期消费累计增长41%,消费增速是生产增速的1.24倍。
消费增速何来?陈锡文分析,粮食的工业用量在大幅增长,与此同时,城镇化过程中,每年1700万农民进城成为市民之后,从农产品的生产者转成了农产品的消费者,其生活方式也发生很大变化。
这种生活方式的变化突出体现在对农产品的消费差距上:他们从以谷物消费为主,转而消费更多的肉、蛋、奶等高蛋白食物。
仅以2011年的情况看,对新鲜疏菜的需求,城市居民比农民高出28%,植物油高出24%,肉类高出51%,家禽高出136%,禽蛋高出87%,水产品要高出两倍……毫无疑问,这些需求都需要大量的粮食进行转化,间接地导致了粮食需求量的增长。
而在未来,可以预见,无论是人口增加、收入增长、城镇化以及膳食结构的改变,还是不断壮大的中产阶层,都将使得生产增长与消费增长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
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秘书处和经合组织(OECD)联合编写的《2013—2022年农业展望》预测了这一趋势:未来10年,中国粮食消费量的增长仍将略快于产量增长,消费量年均增速将比产量高0.3%。
陈锡文推算,2010年,中国进口的农产品已经相当于在境外使用了6.3亿亩国土面积。
按照中国目前的农业生产能力,至少需要30亿亩以上的国土面积才能满足需求。
“但我们18.2亿亩耕地转化成播种面积,大约只有24亿亩。
(编者注:一亩地如果一年能种植三季作物,即视为3亩播种面积。
)缺口在那儿摆着呢,随着城镇化继续发展,缺口还会越来越大。
”“粮食‘紧平衡’,这是我们现在的状态。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即使是在实现九连增之后,无论是国家领导人,还是相关政府文件,均十分强调粮食“紧平衡”。
所谓“紧平衡”,指的是粮食供求的紧张关系,即基本能满足需求,但地区之间、粮食的结构之间差异很大,有余有缺。
在著名杂交水稻研究专家、宁波市农科院副院长马荣荣看来,这是一种脆弱的平衡,经不起任何风险。
“例如,战争、动乱、灾难来了,粮食就有困难了。
基本的口粮如果有10%的不足,社会可能会出现动乱;如果有30%的不足,那就完全乱掉了。
”马荣荣所在的浙江省即是缺粮大省。
“上海的粮食自给能力大约为10%,近90%要靠省外调入;浙江只能自给1/3,其他2/3主要依靠黑龙江、江西、安徽三个省份供给;北京、天津、广东、福建等省份均不能自足。
”马荣荣对《中国经济周刊》说,这样的粮食安全基础很薄弱。
这就是中国目前的粮食供求关系格局,也将是一个长期的态势。
18亿亩红线上的土地失控中央的要求是,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
当然也有人呼吁,放弃18亿亩红线,以解决中国房价过高的问题及缓解工业用地的紧张。
“守住18亿亩还进口那么多,不守住18亿亩会是什么样?”陈锡文反问。
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全国耕地总数不足18.26亿亩,已接近18亿亩红线;人均耕地不足1.5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发达国家的1/4。
联合国对耕地有一个警戒线,人均耕地低于0.8亩的时候会发生生存危机。
但目前,全国2000个左右的县里,有660多个县人均耕地面积低于0.8亩。
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徐小青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认为,18亿亩红线必须要保住,这是一个硬约束条件。
然而,在过去快速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中,保住18亿亩红线一直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根据国土资源部的统计数据,1996—2006年,全国耕地减少了1.24亿亩。
这些减少的耕地大部分发生在南方,其中一多半是因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占用的稻田。
李国祥研究发现,土地价格越高的地区,耕地流失的可能性更大。
高地价地区的耕地流失速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8倍,中等地价地区的耕地流失速度也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
“土地失控!”马荣荣说,这是当前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最大威胁。
“这些年中央以最严厉、最严格的政策来保18亿亩耕地红线。
但到了县级再到乡镇和村一级,情况并不那么乐观,这些地方大多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搞城镇化、工业化,最难控制的是村这一级,尤以经济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为甚。
”如今,从苏南、苏北、浙北,一路高速公路过去,已经看不到连片的1000亩以上的农田。
而这一切就是在最近10年发生的。
10年前,那里还是空旷的连片的万亩良田。
现在,良田都变成了房子。
马荣荣认为,现在问题的关键是,控得住经济发展对土地侵占,则控得住粮食安全是没问题的,假如控不住,那将很糟糕。
“现在看来,国家从上到下应该说已经基本控制住,但未来经济继续发展,腾挪出一部分良田来为经济发展服务,这个趋势仍然不会改变。
”“保住18亿亩红线,这是一种理想,但能不能保住,这要打一个问号。
”浙江省宁波市一位要求匿名的农业官员向《中国经济周刊》坦言,并不太乐观,“失去的都是粮食生产条件最好的土地,占补平衡回来的土地大多很差,一般是到山地上开一点、荒地上开一点、滩涂上再围垦一点。
”耕地占补平衡是《土地管理法》确定的一项耕地保护的基本制度,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建设单位必须补充相应的耕地,以保证耕地不减少。
但被扭曲的土地占补平衡政策对粮食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以宁波为例,该市一共有360万亩的耕地,310万亩是(种植粮食的)基本农田。
“这么多土地是存在的,没有虚假,但真正能用的耕地只有二百五六十万亩,剩下的100万亩占补平衡回来的耕地非常贫瘠。
”李国祥提供的数据显示,在中国耕地资源中,70%属于中低产田,且耕地质量呈下降趋势。
耕地水土流失、次生盐渍化、酸化等问题比较严重,由此导致的耕地退化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40%以上。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耕地质量,好的土地往往用来城镇化,这对我们粮食安全是一个很大的风险。
在良田被占用之后,我们能不能改造出土地资源跟水资源相匹配的良田来?现在看来,耕地与水资源不匹配的矛盾很难解决。
”李国祥说,土地和水资源的问题始终是制约中国农业产量增长最主要的因素,“北方地区有大量的耕地,却缺乏水资源。
例如新疆,我们现在把新疆当做后备耕地,解决水的问题却很难。
”现在看来,这个“后备”仍然是一个相当遥远的事情。
李国祥最后还是把希望放在了城镇化质量的提高上。
“当前中国城镇化的方式仍然粗放,未来怎么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尽量地少占耕地,这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
”徐小青指出,“关键还是决心问题,如果下决心一定要保住(18亿亩红线),还是能保得住的。
”GDP冲动下的粮食安全隐患随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从最肥沃的鱼米之乡变为最发达的工业城市群,中国粮食的主产区逐渐集中到了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