钨铜功能梯度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钨铜功能梯度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钨铜功能梯度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号51074060。

作者简介:齐艳飞(1987-),女,河北唐山人,硕士在读,主要研究方向为钢铁冶金。E-mail :449019576@ 。通讯作者:李运刚(1958-),男,河北省元氏县人,教授。E-mail :lyg@ 。

W/Cu 功能梯度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齐艳飞

李运刚

蔡宗英

周景一

(河北联合大学冶金与能源学院,河北唐山063009)

W/Cu 功能梯度材料性能优异应用广泛,以W/Cu 功能梯度材料的制备方法为

研究对象,探讨不同制备方法存在的优缺点,包括熔渗法、粉末冶金法及等离子喷涂法。作为等离子体材料应与等离子体相适应,耐热冲蚀。在电子领域中,其一侧应满足与基板的封接问题,另一侧满足高导热、低热膨胀系数的要求。目前虽然研发出多种新工艺、新技术,但需进一步了解其控制因素及影响机理,另外每种工艺适用范围比较小,需开发高效、低成本、适用广、易控制的制造工艺。关键词

W/Cu 功能梯度材料;制备方法;应用

Fabric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W/Cu Functionally Graded Material

Qi Yanfei Li Yungang

Tian Wei

Cai Zongying

Zhou Jingyi

(School of Metallurgy and Energy,Hebei United University,Tangshan Hebei 063009,China )

ABSTRACT

W/Cu functionally graded materials (FGM)are widely applied because of their excellent performance.The

preparation methods of W/Cu FGM,including the plasma spray coating technology,the powder metallurgical method and plasma sprayed coating method,a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each method are analysed.As PFC it should adapt to plasma and resist heat flow erosion.In electronic,one side of the FGM should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sealing with the substrate,and the other side of it should have high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low thermal expansion coefficient.Many new techniques and technologies are developed,but the control factors and influence mechanism need further study.And the application scope of each process is relatively small.Therefore,manufacturing processes with the advantages of high efficiency,low cost,wide application and easy control are urgently needed to develop.KEY WORDS W/Cu functionally graded materials;preparation methods;application

2012年12月

Dec.2012

第29卷第6期Vol.29No.6硬质合金CEMENTED CARBIDE

!!!!"

!"

!!!!"

!"

应用研究

doi :10.3969/j.issn.1003-7292.2012.06.009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特殊环境下工作材料的要求日益提高,普通的陶瓷、金属及复合材料的各项性能已经很难满足苛刻条件下对其性能的需求。在这种条件下,功能梯度材料应运而生,它将材料科学与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学科进行交叉渗透,

并引入新理论技术及实验技术。功能梯度材料(FGM ),是指通过连续地改变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不同的材料的结构、组成、密度等,使其内部界面减小甚至消失,从而得到材料成分非均匀变化而性能呈连续平稳变化的新型非均质复合材料[1]。梯度材料

硬质合金第29卷

在保留普通复合材料优点的同时,又引入组成梯度变化的设计思想,有效的克服了宏观界面存在的不利影响[2]。FGM 的主要优势体现在可以连接2种不相溶的材料,提高粘结强度,减少不同材料之间存在的残余应力及裂纹驱动力,有效消除不同材料界面之间的交叉点[3]。

钨铜功能梯度材料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钨铜复合材料,其一端是高熔点、高硬度、低热膨胀系数的金属钨或低含铜的钨铜;另一端是高导热、高导电、塑性好的金属铜或是高含铜的钨铜;中间是组成呈梯度变化的过渡层[4],如图1所示。这种新型非均质复合材料将W 、Cu 的不同性能溶于一体,能够很好的解决因熔点相差较大而存在的连接问题,很好的缓和W 、Cu 之间的热应力,有利于W 、Cu 充分发挥各自的本征特征,获得较好的力学性能、抗烧蚀性、抗热震性等综合性能[5]。

W/Cu 功能梯度材料的这些优点拓展了其应用

领域,吸引了研究者们的兴趣。尤其是在面对等离子部件及电子材料领域中的应用,其既能承受高能热流的冲击,又能很好的解决与陶瓷基板的封接问题。此外,在高温条件下,铜蒸发吸热会产生自冷却的作用效果[6]。虽然其应用范围广,但其制备工艺情况不太乐观。现有的制备工艺主要以熔渗法和粉末冶金法为主,但在一定程度上都存在着不足。如:熔渗法,材料成分难以得到精确控制、空隙分布不均及烧结温度高等;粉末冶金法,制作工艺复杂,需严格控制保温温度、时间及冷却速度等。针对这些制备工艺存在的问题,研究者们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加以改进,研发出了一些新工艺。以下对改进后的制备工艺加以分析,并剖析新制备工艺存在的优劣点。

1制造工艺

1.1熔渗法

熔渗法又叫熔浸法,先将钨粉(或混有少量铜粉

的钨粉)压制成坯,之后在预定温度下烧制成具有一定密度和强度的多孔W 基骨架,再将金属Cu 放在还原气氛或真空中烧结,烧结温度需高于铜的熔点温度,即可制得钨铜复合材料[7]。该方法机理:当金属液相润湿多孔基体时,在毛细管力作用下,金属液沿颗粒间隙流动填充到多孔骨架孔隙中,制得致密度较高的材料[8]。W/Cu 梯度功能材料的熔渗法又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1)常规熔渗法

TAKAHASHI 等分层装入预设的不同粒度的W

粉,之后对其进行压制、烧结、熔渗铜,即可制得组成比例不同的钨铜梯度材料,再经电化学腐蚀已烧结完成的多孔钨坯,沿腐蚀方向即可形成孔隙率呈梯度变化的钨坯,最后熔渗铜,即可获得成分组成呈连续变化的W /Cu FGM [9]。由于烧结收缩率不同,此法制得的W/Cu FGM 部件的成分分布及形状难以得到精确控制。

2)水煮溶剂造孔法

目前普遍采用有机物为钨骨架造孔剂,有机物分解时产生气体,气体会使钨坯膨胀和破裂,如果生成的孔隙分布不均,熔渗铜后出现富铜区和贫铜区[10],如图2中的c 和d 。由于无机物极易溶于水,其做造孔剂时,即使混合不均,水煮后不同颗粒之间的气压差也会减小,与自身粒度大小相当的空隙得到保留,不会出现富铜区和贫铜区,如图2中的a 和b 。整体而言,钨铜呈梯度分布,但a 和c 是不同粒度的钨粉压制而成的,b 和d 是相同粒度钨粉压制而成。在压制时不同粒度的钨粉可以更好地啮合,所以相同粒度的层状更明显。

陶光勇等[11]采用水煮溶剂造孔法,将Cu 、W 按不同的质量比配比,然后称取W 粉,并将W 粉与造孔剂混匀,逐层堆叠5层,再在钢模中加压成生坯,放在真空炉中保温(1500℃)2h ,脱除有机物造孔剂。无机物造孔剂水煮时会溶解,得到孔隙呈梯度变化、细小均匀的W 骨架,之后在1400℃、H 2气氛中快速渗铜,即可获得较为致密且呈5层梯度结构变化的W/Cu FGM 。

这种方法得到的梯度材料的富Cu 侧不易产生裂纹、不易扩展;但富W 端侧的裂纹易扩展,也易出现应力集中。裂纹出现后,塑性相铜会阻止裂纹扩展,随循环次数增加宏观裂纹没有出现明显扩展的迹象。另外,水煮溶解造孔剂制得的W 骨架孔隙比有机物制得的W 骨架孔隙细小均匀。

图1W-Cu 功能梯度材料设计图

Fig.1Design drawing of W-Cu functionally

graded material

W

Cu

Cu%

W%

Ni%

Cu basic layer

Transitional layers

W layer

394--

第29卷3)熔渗-焊接法

W 骨架渗铜法、焊接法等都是制备W-Cu FGM

的常用方法,但由于钨、铜熔点相差很大,常规烧结法很难一次性制得完整的W-Cu FGM 。周张健等[12],结合两者的优点,成功研发出制备W/Cu 功能梯度材料的新方法———熔渗-焊接法。核心制备步骤共三步:制备梯度W 骨架,渗Cu 及热压焊接。研究发现,此法制得的W/Cu 梯度材料焊接界面处具有一定的结合强度。如图3所示,左侧为W/Cu 过渡层,右侧为纯W 层,在热压焊接条件下,界面两侧紧邻的W 颗粒发生原子扩散,消除空隙并产生表面结合,而W/Cu 梯度层中的Cu 通过扩散填充到纯W 层中W 颗粒之间的粘结相中,形成冶金结合,获得的样品抗热震性较好。

这种方法对造孔剂含量的要求较为严格。若造孔剂过量,W 骨架会出现严重的发泡变形;若造孔剂过少,W 骨架的空隙率得不到保证。此外,W 骨架质量与各层W 粉粒度的大小息息相关,所以必须把握好造孔剂含量及各层W 粉粒度的大小。

综合考虑,尽管熔渗法中熔渗梯度W 骨架可获得高致密度、热导和电导性能良好的W/Cu 梯度热沉材料,但不易制得梯度层中W 体积分数低于50%的梯度材料。另外,难以精确控制W 骨架的孔隙分布,不易获得0~100%严格意义上的梯度材料,渗

(a )(b )

(c )(d )

图2试样纵截面的SEM 照片(黑色衬布为铜的分布)

Fig.2SEM images of longitudinal section of samples (the dark contrast showing Cu distribution)

((a)Sample 1,made by different sizes of W powders and mineral pore-agent;(b)Sample 2,made by the same size of W powders and mineral pore-agent;(c)Sample 3,made by different sizes of W powders and organic pore-agent;

(d)Sample 4,made by the same size of W powders and organic pore-agent)

图3W/Cu 梯度材料过渡层与纯W 层界面的SEM 照片

Fig.3SEM image of interface between W/Cu FGM transition layer and pure W layer in W layer (arrow

showing a region containing Cu)

20μm

齐艳飞李运刚田薇蔡宗英周景一:W/Cu 功能梯度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395--

硬质合金第29卷

Cu时,Cu相分布不均会使W坯内形成闭孔,孔隙不能完全填满,所得材料的热导率也低。此外,去除多余的渗金属Cu,会增加成本,降低成本率。

1.2粉末冶金法

粉末冶金法(PM ),将颗粒状W、Cu原材料按预先设计好的配比混匀,逐层铺装,压制成梯度结构预制块,然后再采用常压烧结、热压烧结、热等静压烧结、反应烧结等烧结方法制成梯度材料烧结体[13]。粉末冶金法设备简单、成本低、易实现大规模生产等,但制作工艺较复杂,需严格控制保温温度、时间和冷却速度,另外其只能用于制备形状尺寸比较简单的制品。由于W、Cu密度、熔点相差较大,传统的粉末冶金法很难制得致密的W/Cu FGM。为获得高致密的W-Cu FGM,研究者们对现有的粉末冶金工艺加以改进,如热压法、超高压梯度烧结法、多坯料挤压成形法等。

1)热压法

热压法,将不同比例粉料混匀配好,再将配好的粉料依次铺叠装入模腔内模压成型,之后将成型好的坯体放入热压炉中烧结,通入氩气(防止氧化)[14]。在烧结过程中,由于温度较高,铜会发生明显的迁移扩散,使坯体中的W、Cu成浓度梯度分布。需注意的是在加压时,粉末的加热温度不应超过烧结温度,之后再对其进行短时间烧结。周张键等[15],用热压法制备W/Cu功能梯度材料,在1800℃,18N/mm2,2h的条件下成功的制得了三层W/Cu梯度材料,Cu体积分数最高可达22.5%,密度为理论密度的94.6%,且最初设计的三层之间的界线不再明显。

热压法的压制和烧结同时进行,在较低压力下可迅速达到冷压烧结达不到的密度,优点是可以在较宽范围内控制W、Cu成分以制取不同比例的W/Cu复合材料,且致密度较高、成型的灵活性也高。虽然W、Cu的成分呈一定的梯度分布,但与原设计的成分分布偏离较大。此外,所需设备的成本较高,成分分布不均匀,不利于大规模生产。

2)超高压梯度烧结法

W、Cu电阻率差距明显,且铜端到钨端的电阻率逐渐增大。通上电流后,W/Cu梯度材料的发热功率及温度从铜侧到钨侧逐渐上升。所以,烧结过程中富钨端侧主要靠自身产生的焦耳热进行,富铜端侧主要靠富钨端传导过来的热量进行。

凌云汉等[16]根据此特点,提出电阻及高熔点差呈梯度变化的功能梯度材料的制作新方法——

—超高压梯度烧结法。装置示意图如图4所示。它是将制得的细小W、Cu粉末混匀,按设计成分叠层模压成型,之后放入超高压通电烧结装置中加压烧结,在5GPa,13kW,40s的条件下制得相对密度达96%的W-Cu FGM。图5为体积分数80%W和20% W层的SEM图像。由图可知,随Cu含量增加,相互间没发生烧结的孤立W颗粒增多,到体积分数20% W层时,W颗粒间基本上没有相互烧结现象,它们只是弥散的分布在铜基体内。在烧结过程中为促进纯钨端的烧结,加入烧结助剂Ni,虽可提高材料致密度和抗热结合强度,但钨的热物理性能也发生变化,当粘结相与W、Cu形成化合物时对材料的结合性能不利[17]。为避免这种不利现象的发生,周张健等[18],在此法中对取消加入烧结助剂进行研究。在压力8GPa,20kW,50s的条件下,制备出结构呈梯度变化的5层W/Cu功能梯度材料,其相对密度为97%,且纯钨层的相对密度也超过96%。

这种方法只需控制梯度材料的电阻分布,调节烧结输入电流,即可得到高熔点差的梯度材料,使制得的W/Cu FGM晶粒细小,组织均匀,性能优越,还可进一步细化晶粒。为制备W/Cu梯度材料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3)多坯料挤压成形法(MBE)

近年来,人们开始用超细或纳米级W/Cu粉末制备W/Cu复合材料,以改善其烧结性能,制得高密度、微观组织均匀的W/Cu合金。文献[19]用机械合金化法制备不同比例组成的超细W/Cu复合粉,并配加适当的粘结剂混匀,制得W/Cu粘结体,再与多坯料挤压法相结合,制得3层W/Cu梯度结构坯体,之后对坯体进行无压烧结(H2下),最终得到3层

图4实验装置示意图

Fig.4Schematic illustration of experimental set-up

1-2)Steel and graphite platelet;3)Pyrophyllite sleeve

4)Pressurized orientation;5)Anvil of WC-Co hard alloy

6)W/Cu green compact

3

5

6

4

1-2

A.C.

system

396 --

第29卷W/Cu FGM 。研究表明:在1250℃,H 2下烧结,保温1h 后,W/Cu 样品各层相对密度均超过97%,微观

组织均匀性非常高。但在制备过程中仍难达到全致密,且液相烧结时易出现成分均匀化的现象。

为获得更高致密的W-Cu FGM ,刘彬彬等[21]在文献[19]的基础上,探讨了多坯料挤压法(装置如图

6所示)结合粒度配比、热压固相烧结,制备出几近

全致密化的W-Cu FGM ,取得满意效果。研究表明:成品各层的相对密度都在98%以上,散热层达到了

99.9%,且各层形状规整,厚度均匀,层与层之间的

界面位置清晰;另外,采用固相烧结可避免成分均匀化现象的发生,提高烧结压力可使材料塑性变形,在较低温度下可使材料烧结致密化。成功解决了各个梯度层厚度难以得到精确控制及层铺法效率低的问题。

1.3等离子喷涂法

等离子喷涂技术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它是以等离子弧为热源进行热喷涂的1种表面处理工艺。等离子喷涂法以气体为载体,将原料粉末吹入等离子射流中,粉末被迅速加热,有利于加速熔融或半熔融粒子束的形成,粒子束撞击到经预处理的基体上会形成多层喷涂层,通过改变原料粉末组成比例、等离子射流温度、喂粉速度等喷涂参数来调整组织和成分,制得功能梯度材料[22]。目前研究最多最成熟的钨涂层制备工艺是等离子体喷涂,特点是待喷涂零件尺寸不受限制,基体材质广泛,加工余量小,可用于喷涂强化普通基材零件表面等,且零件无变形,不会改变基体金属的热处理性质,涂层种类多,工艺稳定,质量性能好。

基于以上优点将其应用于W/Cu FGM 的制备。目前等离子喷涂法制备W/Cu FGM 主要包括两个方向:一是选择热膨胀系数介于W 、Cu 之间的材料作为过渡层。Riccardi 等[23]选用Al-Si 和Ni-Al 、W 为过渡层,运用等离子喷涂法成功的制备出喷涂层厚度约为5mm 的W-Cu 功能梯度面对等离子部件,其密度为理论密度的92%。另一个方向则直接选择W 、Cu 梯度层为过渡层,最大限度的消除W 、

Cu 之间的热应力。Liu 等[24]首先在Cu 基体上喷涂200μm 的梯度层,W 的质量分数从0逐步增加到100%(以20%为递增平台变化),再在梯度层表面喷涂200μm 纯钨,喷涂层相对密度达92.5%,最终获

得的W/Cu 功能梯度面对等离子材料的热疲劳性和抗热震性可承受热流密度小于5MW/m 2的热冲击。

在等离子喷涂过程中,通过逐渐调整W 粉、Cu

图5含80%W 层背散射像,含20%W 层的背散射像(含量为体积分数)

Fig.5Backscattered electron image of 80%W layer(a)and 20%Cu(volume fraction)layer(b)of W/Cu

图6三层梯度结构材料多坯料挤压法原理图[20]

Fig.6Schematic drawing of multi-billet extrusion (MBE)

for gradient material with three-layer structure [20]

齐艳飞李运刚田薇蔡宗英周景一:W/Cu 功能梯度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397--

硬质合金第29卷

粉含量,使成分呈连续梯度变化,沉积率比较高,有助于得到大面积块材。但涂层与基体之间的结合以机械结合为主,结合强度比较低,涂层组织不均匀、孔隙率高,层间结合力低,容易剥落等,降低了其应用性能[25]。冯云彪[26]等采用大气等离子体喷涂(APS )制备的钨图层的孔隙率达到2%(如图7)。

常规条件下W 、Cu 互不相溶,两者既不能形成固溶体,也不能通过反应生成化合物,所以W/Cu 复合材料是1种典型的伪合金

[27-28]

,致密化难度较

大。提高W/Cu 功能梯度材料烧结致密性的制备方法很多,除了上述熔渗法、粉末冶金法、等离子喷涂法等基本的FGM 合成技术之外,还有直接通过改变W/Cu FGM 的致密性烧结,如纳米化烧结,添加烧结助剂,粒度配比,高压烧结等。不同的制备方法,各有其优缺点,所获得的W/Cu 功能梯度材料的尺寸、组织和性能也可能各不相同。

2W/Cu 功能梯度材料的应用

钨铜功能梯度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非均质复合材料,可以把两种不相溶材料的各种性能融为一体,具有缓解热应力的作用,可以使钨、铜充分发挥各自的本质特性,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抗烧蚀性、抗热震性等。因而,W/Cu FGM 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1W/Cu 功能梯度材料在面对等离子部件中的

应用

核聚变之所以能够得到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面对等离子部件(Plasma-facing component ,PFC )的成功开发。核聚变实验装置中面对等离子体部件分为两个部分[29]:一部分是面对等离子体材料,另一

部分是热沉材料。核反应堆中面对等离子体材料(PFMs )必须与等离子体相适应,且能承受高能热流的冲击。钨具有高熔点、优良抗等离子体冲刷能力及低溅射率等优点,被认为是最具有前景的PFMs 的候选材料[30]。在使用时PFMs 必须与热沉材料(Cu 基材料)集成面向等离子体部件(HHFC ),以排除等离子体在放电过程中产生的高热负荷、高粒子通量及中子负载在面对等离子体材料表面的高热量,以保证面对等离子体部件的完整性。

由于钨、铜的弹性模量、热膨胀系数相差太大,若只将普通焊接法与等离子喷涂法相结合,在制备和服役过程中,二者界面处易发生应力集中,产生裂纹,导致材料失效,连接的可靠性及部件模块的使用寿命都有所下降。W/Cu FGM 能很好地解决因熔点相差较大而存在的W 、Cu 连接问题,有效地缓和热应力及增加传热效果。

2.2W/Cu 功能梯度材料在电子材料领域中的应用

由于W/Cu 功能梯度材料具有优异的热、电性

能,常用于制作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大功率微波器件中的基片、嵌块、连接件和散热元件以及用做大变流器中的触头材料。但随集成电路集成度的增加及微波功率器件中功率的大幅度增加,其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随之增多。因此,优化微波功率器件的关键是研制出高性能散热材料

[31]

。对于传统的W/Cu

均质热沉材料而言,由于存在与陶瓷基板的封接问题,热沉材料应具有低热膨胀系数,因此,在保证与基板封接的前提下,很难做到进一步提高均质W/Cu 复合材料的热导率[32]。然而,W/Cu 功能梯度材料可有效的解决高热导率与低膨胀系数之间的矛盾,通过成分调节,使W/Cu 功能梯度材料同时满足高导热、低热膨胀系数的要求。鉴于W/Cu 功能梯度材料在这方面的优势,其在高性能散热材料方面的研究备受瞩目[33]。

3结语

制备性能更为优异的W/Cu 功能梯度材料是科研工作者们一直追求的目标,虽然有些方法可制备出连续的梯度预制块,但还不能满足对其高性能的要求,所以急需开发更先进的制备技术,如根据W 、Cu 两组元密度存在较大差异的特性,可以采用沉降法、离心法等技术来制备W/Cu 功能梯度材料。W/Cu 功能梯度材料致密化的关键是烧结,在不牺牲导热性

图7大气等离子体喷涂W/Cu 涂层的截面形貌

Fig.7Cross section of APSW/Cu coating

398--

第29卷

的前提下,提高致密性烧结和低温烧结致密化技术方面的潜力非常大。

由于钨铜功能梯度材料设计思想先进,使其一出现便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迅速成为材料界的研究热点,扩大了其研究及应用领域,但距钨铜功能梯度材料在社会发展中应当起到的作用还相差很远。目前虽然研发出许多新工艺、新技术,但仍普遍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1)对新工艺、新技术的深度研究不够,需进一步了解其控制因素及影响机理。

2)每种工艺的适用范围比较小,需开发高效、低成本、适用广、易控制的制造工艺。

从钨铜功能梯度材料发展的角度来看,新一代的制备技术将会为新材料及新技术的研发及应用提供更广阔的前景。因此,需要开发新型的材料制备工艺及设计新型的材料成分来提高材料的使用性能。W/Cu功能梯度材料实现更广泛的应用及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将是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邹俭鹏,阮建明,周忠成,等.功能梯度材料的设计与制备以及性能评价[J].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2005,10(2):78-87.

Zou Jianpeng,Ruan Jianming,Zhou Zhongcheng,et al.Design,prepara-tion and property evaluation of functionally graded materials[J].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f Powder Metallargy,2005,10(2):78-87. [2]Kawaski A,Watanabe R.Thermal fracture behavior of metal/ceramic functionally graded materials[J].Engineering Fracture Mechanics,2002, 69(14/16):1713-1728.

[3]Erdogan F.Fracture mechanics of functionally graded materials[J]. Compos Eng,1995,(5):246.

[4]Pintsuk G,Brunings S E,Doring J E,et al.Development of W/Cu-functionally graded materials[J].Fusion Engineering and Design,2003, 66/68:237-240.

[5]雷纯鹏,程继贵,夏永红.新型钨铜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的新进展[J].金属功能材料,2003,10(4):24-27.

Lei Chunpeng,Cheng Jigui,Xia Yonghong.The Latest Developments in Preparation and Property Study of W-Cu Composites[J].Metallic Functional Materials,2003,10(4):24-27.

[6]范景莲,刘涛,朱松,等.W-Cu复合材料制备新技术与发展前景[J].硬质合金,2011,28(1):56-65.

Fan Jinglian,Liu Tao,Zhu Song,etal.New processing technology and prospective application of high performance W-Cu composites[J].Ce-mented Carbide,2011,28(1):56-65.

[7]陶应启,王祖平,方宁象,等.钨铜复合材料的制造工艺[J].粉末冶金技术,2002,11(20):49.Tao Yingqi,Wang Zuping,Fang Ningxiang,et al.Manufacture Methods of Tungsten-Copper Composites[J].Powder Metallurgy Technology, 2002,11(20):49.

[8]薛翔,李松,丘如亮,等.W-Cu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8,22:294-298.

Xue Xiang,Li Song,Qiu Ruliang,et al.Research Progress in W-Cu Matrix Composites[J].Materials Review,2008,22:294-298.

[9]李云平,曲选辉,段柏华.W-Cu(Mo-Cu)复合材料的最新研究状况[J].硬质合金,2001,18(4):232-236.

Li Yunping,Qu Xianhui,Duan Behua.The new developments of Tungsten-Copper(Molybdenum-Copper)composite[J].Cemented Car-bide,2001,18(4):232-236.

[10]Ravichandran K S.Thermal residual stress in a functionally graded material system[J].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1995,201(1/2): 269-276.

[11]陶光勇,郑子樵,刘孙和.W/Cu功能梯度材料的制备及热循环应力分析[J].复合材料学报,2006,23(4):72-77.

Tao Guangyong,Zheng Ziqiao,Liu Sunhe.Fabrication of W/Cu func-tionally graded material and analysis of thermal cycle stress[J].Acta Materiae Compositae Sinica,2006,23(4):72-77.

[12]周张健,葛昌纯,李江涛.熔渗-焊接法制备W/Cu梯度功能材料的研究[J].金属学报,2000,36(6):655-658.

Zhou Zhangjian,Ge Changchun,Li Jiangtao.Fabrication of W/Cu functionally graded material by infiltration-welding method[J].Acta Metallrugica Sinica,2000,36(6):655-658.

[13]汪峰涛.新型钨铜复合材料的设计、制备与性能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

Wang Fengtao.Design,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New Style Tung-sten Copper Composites[D].Hefei: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9.

[14]刘孙和,郑子樵.热化学方法制备钨铜合金及性能研究[J].硬质合金,2006,23(3):143-146.

Liu Sunhe,Zheng Ziqiao.Study on the Properties of Tungsten-copper Alloy Fabricated by Thermo-chemical Method[J].Cemented Carbide, 2006,23(3):143-146.

[15]周张健,葛昌纯,李江涛.热压法制备W/Cu功能梯度材料[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0,8(1):52-54.

Zhou Zhangjian,Ge Changchun,Li Jiangtao.Fabrication of W/Cu FGM by hot pressing[J].Mate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0,8(1):52-54.

[16]凌云汉,周张健,李江涛,等.超高压梯度烧结法制备W/Cu功能梯度材料[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1,11(4):576-581.

Ling Yunhan,Zhou Zhangjian,Li Jiangtao,et al.Fabrication of W/Cu functionally gradient material by graded sintering under ultra-high pressure[J].The Chinese Journal of Nonferrous Metals,2001,11(4): 576-581.

[17]刘彬彬,谢建新.W-Cu梯度功能材料的设计、制备与评价[J].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2010,15(5):413-420.

Liu Binbin,Xie Jianxin.Design,fabr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W-Cu functionally graded materials[J].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f Powder Metallurgy,2010,15(5):413-420.

[18]Zhou Z J,Du J,Song S X,etal.Micro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齐艳飞李运刚田薇蔡宗英周景一:W/Cu功能梯度材料的制备及应用399

--

硬质合金第29卷

W/Cu functionally graded materials produced by a one-step resistance sintering method[J].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2007,428: 146-150.

[19]Li S B,Xie J X.Processing and microstructure of functionally graded W/Cu composites fabricated by multi-billet extrusion using me-chanically alloyed powders[J].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6,66:2329-2336.

[20]Xie J X,Li S B,Chen S.Fabrication of W/Cu functionally gradient materials by multi-billet extrusion[J].Materials Science Forum,2005, 475/479:1511-1516.

[21]刘彬彬,谢建新,鲁岩娜.MBE方法制备高致密W-Cu梯度功能材料的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8,37(7):1269-1272.

Liu Binbin,Xie Jianxin,Lu Yanna.Fabrication of W-Cu Functionally Gradient Materials with High Density by MBE[J].Rare Metal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2008,37(7):1269-1272.

[22]卜恒勇,赵诚,卢晨.功能梯度材料的制备与应用进展[J].材料导报:综述篇,2009,23(12):109-112.

Bu Hengyong,Zhao Cheng,Lu Chen.Study on Fabrication and Appli-cation Progress of Functionally Graded Materials[J].Materials Review, 2009,23(12):109-112.

[23]Riccardi B,Montanari R,Casadei M,et al.Optimaiz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ungsten thick coatings on copper based alloy sub-strates[J].Journal of Nuclear Materials,2006,352:29-35.

[24]Liu X,Yang L,Tamura S,et al.Thermal response of plasma sprayed tungsten coating to high heat flux[J].Fusion Engineering and Design,2004,70:341-349.

[25]李运刚,何小凤.功能梯度材料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J].过程工程学报:增刊,2006,6(1):139-143.

Li Yungang,He Xiaofeng.Review on the Research of Preparation Pro-cesses on Functionally Gradient Materials[J].The Chinese Journal of Process Engineering,2006,6(1):139-143.

[26]冯云彪,郭双全,葛昌纯,等.面向等离子体W/Cu功能梯度涂层的热应力模拟[J].材料导报:综述篇,2010,24(8):84-87.

Feng Yunbiao,Guo Shuangquan,Ge Changchun,et al.Simulation of Thermal Stress of W/Cu Functionally Graded Coatings for Plasma Fac-ing Materials[J].Materials Review,2010,24(8):84-87.

[27]范景莲,严德剑,黄伯云,等.国内外钨铜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J].粉末冶金工业,2003,13(2):9-14.

Fan Jinglian,Yan Dejian,Huang Boyun,et al.Current Status of R&D of W-Cu Composite Materials in China and Abroad[J].Powder Metal-lurgy Industry,2003,13(2):9-14.

[28]Kim D G,Lee K W,Oh S T,et al.Preparation of W-Cu nanocom-posite powder by hydrogen-reduction of ball-milled W and CuO pow-der mixture[J].Mater Letter,2004,58(7/8):1199-1203.

[29]Wang T G,Chen J L,Chen Y,et al.Thermal properties of VPS-W coatings on CuCrZr alloy with Ti bonding layer[J].Journal of Nuclear Materials,2007,363-365:1294-1298.

[30]Smid I,Akiba M,Vieider G,et al.Development of tungsten armor and bonding to copper for plasma-interactive component[J].J Nucl Mater,1998,258-263:160-172.

[31]任淑彬,叶斌,曲选辉,等.复杂形状SiCP/Al复合材料零件的制备与性能[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5,15(11):1722-1726.

Ren Shubin,Ye Bin,Qu Xuanhui,et al.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SiCP/Al composite parts with complex-shape[J].The Chinese Journal of Nonferrous Metals,2005,15(11):1722-1726.

[32]刘彬彬,鲁岩娜,谢建新.热压烧结制备近全致密W-Cu梯度热沉材料[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7,17(9):1410-1415.

Liu Binbin,Lu Yanna,Xie Jianxin.Fabrication of tungsten/copper functionally gradient materials with nearly full density by hot press[J]. The Chinese Journal of Nonferrous Metals,2007,17(9):1410-1415. [33]Jedamzik R,Neubrand A,Rodel J.Functionally graded materials by electrochemical processing and infiltration:application to tungsten/ copper composites[J].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2000,35:477-482. (2012-08-14收稿;2012-10-08修回)

400 --

W85钨铜

W85钨铜 钨是理论上最好的金属电极材料。它的强度、密度、硬度都很高,熔点接近3400℃,因此在电火花和焊接加工过程中,钨电极实际损耗很小,但是纯钨作电极有两个困难:1.极难加工2.价格昂贵,所以利用纯铜的可塑性、高导电等优点,制成复合材料,就成了电极中的珍品--钨铜电极。 我司钨铜选用精细高纯钨粉、高纯铜粉,经静压成型、高温烧结、溶渗铜的一流工艺精制而成。针对硬质合金钨钢,高碳钢,淬火模具钢采用普通铜公电极损工大,精度低,加工慢的缺点,利用钨铜高导电,熔点高、热膨胀小的优点进行电火花放电加工,极大的改善了加工速度和精度。钨铜不仅导电性能好,软化温度高,而且耐电弧腐蚀,高耐磨性,使用寿命长,修正电极的频率低,在提高生产力效率的基础上还节省了加工工具的成本及维修费用,所以是理想的高级焊接材料。 W85钨铜的用途: ★高级电火花电极材料:针对钨钢(硬质合金)、高速钢、耐高温超硬合金制作的模具需电蚀加工时,普通电极损耗大,速度慢,而钨铜高的电腐蚀速度,低的损耗率,精确的电极形状,优良的加工性能,能保证被加工件的精确度大大提高。 ★高级焊接电极材料:综合了钨和铜的优点,耐高温、耐电弧烧蚀、抗熔焊和低截流、强度高、比重大、导电导热性好,易于切削加工,并具有发汗冷却和抗粘附等特性,经常用来做有一定耐磨性,抗高温的点焊、碰焊、对焊、凸焊电极。 ★电子领域的应用材料:钨铜具有强度高、导电导热性能好及热膨胀系数小等优点,所以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子封装材料受到了电子工程师的青睐,被广泛的应用于功率电子器件,如整流管、晶闸管、功率模块、激光二极管、微波管等。在微电子器件中,如计算机CPU、DSP芯片等。钨铜在微波通讯、自动控制、电源转换、航空航天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钨铜主要用在大功率微波管、大功率激光二极管以及某些大功率集成电路模块的热沉。★电触头材料:钨铜电触头在高压开关上已经使用多年,尤其以高压大电流断路器上使用量较大。如高压、无油、少油断路器、SF6断路器、隔离开关、重任务接触器等。 ★医疗设备和高比重材料:根据钨铜的特点,在医疗行业中用作防X射线和G射线的屏蔽材料。在民用工业中用作高比重合金配重,如手机振子、自动机械手表的重垂体、高尔夫球杆的杆体、飞镖等。 W85钨铜合金用途: 1.电阻焊电极: 综合了钨和铜的优点,耐高温、耐电弧烧蚀、强度高、比重大、导电、导热性好,易于切削加工,并具有发汗泠却等特性,由于具有钨的高硬度、高熔点、抗粘附的特点,经常用来做有一定耐磨性、抗高温的凸焊、对焊电极。 2.高压放电管电极: 高压真空放电管在工作时,触头材料会在零点几秒的时间内温度升高几千摄氏度,而钨铜的抗烧蚀性能、高韧性,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给放电管稳定的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 3、航天用高性能材料: 钨铜材料具有高密度、发汗冷却性能、高温强度高及耐冲刷烧蚀等性能,在航天工业中用作导弹、火箭弹的喷管喉衬,燃气舵的组件、空气舵、头罩及配重等。 4、真空触头材料: 触头材料必须有非常好的机械加工性能和抗热震性,由于接触和开断时打弧,触头材料会在零点几秒的时间内温度升高几千摄氏度。我公司生产的W-Cu触头材料由于其优异的物

铜合金

牌号:白铜C7521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标准:日本 C7521白铜: 以镍为主要添加元素的铜合金。纯铜加镍能显著提高强度、耐蚀性、硬度、电阻和热电性,因此白铜较其他铜合金的机械性能、物理性能都异常良好,延展性好、硬度高、色泽美观、耐腐蚀、富有深冲性能,被广泛使用于造船、石油化工、电器、仪表、医疗器械、日用品、工艺品等领域,并还是重要的电阻及热电偶合金。 C7521白铜分类: 普通白铜是铜和镍的合金﹔ 复杂白铜:加有锰、铁、锌、铝等元素的白铜合金称复杂白铜(即三元以上的白铜),包括铁白铜、锰白铜、锌白铜和铝白铜等。 ①铁白铜:铁白铜中铁的加入量不超过2%以防腐蚀开裂,其特点是强度高,抗腐蚀特别是抗流动海水腐蚀的能力可明显提高。 ②锰白铜:锰白铜具有低的电阻温度系数,可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使用,耐腐蚀性好,还具有良好的加工性。 ③锌白铜:锌白铜具有优良的综合机械性能,耐腐蚀性优异、冷热加工成型性好,易切削,可制成线材、棒材和板材,用于制造仪器、仪表、医疗器械、日用品和通讯等领域的精密零件。 ④铝白铜:是以铜镍合金为基加入铝形成的合金。主要用于造船、电力、化工等工业部门中各种高强耐蚀件。 C7521白铜性能: 白铜是以镍为主要添加元素的铜基合金,呈银白色,有金属光泽,故名白铜。铜镍之间彼此可无限固溶形成连续固溶体,即不论彼此的比例多少,而恒为α--单相合金。当把镍熔入红铜里,含量超过16%以上时,产生的合金色泽就变得洁白如银,镍含量越高,颜色越白。白铜中镍的含量一般为25%。 C7521白铜应用: 产品广泛用于电器、电子、电力、汽车、通讯、五金等行业,如变压器铜带、引线框架材料带、射频电缆带、太阳能光伏铜带、高炉用铜冷却壁板、含银无氧铜板、电子接插件铜带、模具电极铜板、乐器铜板等。 C7521白铜化学成分: 牌号主要成份其他成份 日本Cu Ni Zn Fe Al Pb Mn C752164.5-66.516.5-19.5余量———— C7521白铜力学性能:

钨铜合金-文献综述

目录 引言 (1) 一. 钨铜合金概况 (2) 1.1钨铜合金的性能及应用 (2) 1.2 钨铜合金的制备 (3) 1.2.1 熔渗法 (3) 1.2.2 活化液相烧结法 (5) 1.2.3金属注射成型(MIM) (7) 1.2.4 热压烧结法 (7) 1.2.5 超细混合粉末的直接烧结 (8) 二. 包覆粉及研究进展 (9) 2.1包覆粉的制备方法 (10) 2.1.1机械化学改性法 (10) 2.1.2溶胶-凝胶法 (11) 2.1.3 均相沉淀法 (11) 2. 1.4物理气相沉积法 (12) 2. 1.5化学镀法 (13) 三.钨铜板材的研究进展 (14) 3.1普通轧制 (14) 3.2金属粉末轧制 (14) 3.3其他制板技术 (15) 四.流延技术及应用 (16) 4.1.流延法 (16)

4.2.溶液流延法 (17) 参考文献 (19)

引言 钨铜合金由于自身的诸多优良特性,目前己广泛应用于大容量真空断路器和微电子领域。上世纪30年代中期,伦敦镭协会的Melennan和Smithells 最早进行了钨铜合金的研制。这类合金在国防、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和机械加工等领域中具有十分广泛的用途,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钨基合金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已成为材料科学界较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 钨具有高的熔点、高的密度、低的热膨胀系数和高的强度,铜具有很好的导热、导电性。由W和Cu组成的W-Cu合金兼具W和Cu的优点,即具有高的密度、良好的导热性和导电性、低的热膨胀系数。随着微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器件的小型化和高功率化,器件的发热和散热是其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W-Cu合金的高导热性可以满足大功率器件散热需要,尤为重要的是,其热膨胀系数(CTE)和导热导电性能可以通过调整材料的成分而加以设计,可以与微电子器件中不同半导体材料进行很好匹配连接,从而避免热应力所引起的热疲劳破坏。因此在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大功率微波器件中,钨铜合金薄板作为电子封装基板、连接件、散热片和微电子壳体用材可以有效减少因散热不足和热膨胀系数差异导致的应力问题,延长电子元件的使用寿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

钨铜

钨铜-钨铜合金-钨铜板-钨铜棒-铜钨合金上海铭缘实业有限公司唐生138******** 钨、铜元素为主组成的一种两相结构假合金,是金属基复合材料。由于金属铜和钨物性差异较大,因此不能采用熔铸法进行生产,现在一般采用粉末合金技术进行获得。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取钨铜合金的工艺流程为配料混合--压制成型--烧结溶渗--冷加工。 产品形状上的注意事项】 钨铜产品铣床整形加工、车床整形加工、磨床加工后的产品外观不相同,属正常想象。 标准尺寸库存: 钨铜棒:(单位:毫米) D2x200 D3x200 D4x200 D5x200 D6x200 D7x200 D8x200 D9x200 D10x200 D12x200 D14x200 D15x200 D16x200 D18x200 D20x200 D21x200 D22x200 D25x200 D30x200 D35x200 D40x200 D45x200 D50x200 D60x200 * 钨铜棒最大长度为300毫米。 钨铜板:(单位:毫米) 厚度宽度长度 2-50 100 100 100 200 200 300 300 400 【钨铜加工注意事项】 1.切削加工 钨铜合金在制作尖角薄壁时可能会由于撞击或过大的加工负荷力而发生欠缺。钨铜银钨合金 产品在进行通孔钻削时 请注意在即将通孔时进给负荷力,避免发生加工欠缺。 钨铜合金无磁性,请在作业之前确认产品已固定牢固。 2.放电加工、线切割加工 钨铜产品放电以及线切割速度相对缓慢,属正常现象。 钨和铜组成的合金。常用合金的含铜量为10%~50%。合金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取,具有很好的导电导热性,较好的高温强度和一定的塑性。在很高的温度下,如3000℃以上,合金中的铜被液化蒸发,大量吸收热量,降低材料表面温度。所以这类材料也称为金属发汗材料。钨铜合金有较广泛的用途,主要是用来制造抗电弧烧蚀的高压电器开关的触头和火箭喷管喉衬、尾舵等高温构件,也用作电加工的电极、高温模具以及其他要求导电导热性能和高温使

钨铜合金

钨铜合金 英文名称tungsten-copper alloy 性能 钨和铜组成的合金。常用合金的含铜量为10%~50%。合金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取,具有很好的导电导热性,较好的高温强度和一定的塑性。在很高的温度下,如3000℃以上,合金中的铜被液化蒸发,大量吸收热量,降低材料表面温度。所以这类材料也称为金属发汗材料。 用途 钨铜合金有较广泛的用途,主要是用来制造抗电弧烧蚀的高压电器开关的触头和火箭喷管喉衬、尾舵等高温构件,也用作电加工的电极、高温模具以及其他要求导电导热性能和高温使用的场合。 产品牌号 CuW,RWMA Class 10,RWMA Class 11,RWMA Class 12 钨铜合金工艺介绍 钨铜采用等静压成型—高温烧结钨骨架—溶渗铜的工艺,是钨和铜的一种合金。 电阻焊电极 综合了钨和铜的优点,耐高温、耐电弧烧蚀、强度高、比重大、导电、导热性好,易于切削加工,并具有发汗冷却等特性,由于具有钨的高硬度、高熔点、抗粘附的特点,经常用来做有一定耐磨性、抗高温的凸焊、对焊电极。

电火花电极 针对钨钢、耐高温超硬合金制作的模具需电蚀时,普通电极损耗大,速度慢。而钨铜高的电腐蚀速度,低的损耗率,精确的电极形状,优良的加工性能,能保证被加工件的精确度大大提高。 高压放电管电极 高压真空放电管在工作时,触头材料会在零点几秒的的时间内温度升高几千摄氏度。而钨铜高的抗烧蚀性能、高韧性,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给放电管稳定的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 电子封装材料 既有钨的低膨胀特性,又具有铜的高导热特性,其热膨胀系数和导电导热性可以通过调整材料的成分而加以改变,从而给材料的使用提供了便利。 定做各种异型规格。定做不同钨比例钨铜合金。 物理指标 钨铜CuW55% (RWMA Class 10)硬度:72HRB,导电率:45%IACS,软化温度:900℃ 钨铜CuW75% (RWMA Class 11)硬度:94RHRB,导电率:40%IACS,软化温度:900℃ 钨铜CuW80% (RWMA Class 12)硬度:98RHRB,导电率:35%IACS,软化温度:900℃ 编辑本段钨铜合金的主要应用 钨铜合金综合了金属钨和铜的优点,其中钨熔点高(钨熔点为3410℃,铁的熔点1534℃),密度大(钨密度为19.34g/cm3,铁的密度为7.8

钨铜合金

钨铜合金 /view/6fa5f97f27284b73f242508b.html### 英文名称tungsten-copper alloy 性能 钨和铜组成的合金。常用合金的含铜量为10%~50%。合金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取,具有很好的导电导热性,较好的高温强度和一定的塑性。在很高的温度下,如3000℃以上,合金中的铜被液化蒸发,大量吸收热量,降低材料表面温度。所以这类材料也称为金属发汗材料。 用途 钨铜合金有较广泛的用途,主要是用来制造抗电弧烧蚀的高压电器开关的触头和火箭喷管喉衬、尾舵等高温构件,也用作电加工的电极、高温模具以及其他要求导电导热性能和高温使用的场合。 产品牌号 CuW,RWMA Class 10,RWMA Class 11,RWMA Class 12 钨铜合金工艺介绍 钨铜采用等静压成型—高温烧结钨骨架—溶渗铜的工艺,是钨和铜的一种合金。 电阻焊电极 综合了钨和铜的优点,耐高温、耐电弧烧蚀、强度高、比重大、导电、导热性好,易于切削加工,并具有发汗冷却等特性,由于具有钨的高硬度、

高熔点、抗粘附的特点,经常用来做有一定耐磨性、抗高温的凸焊、对焊电极。 电火花电极 针对钨钢、耐高温超硬合金制作的模具需电蚀时,普通电极损耗大,速度慢。而钨铜高的电腐蚀速度,低的损耗率,精确的电极形状,优良的加工性能,能保证被加工件的精确度大大提高。 高压放电管电极 高压真空放电管在工作时,触头材料会在零点几秒的的时间内温度升高几千摄氏度。而钨铜高的抗烧蚀性能、高韧性,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给放电管稳定的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 电子封装材料 既有钨的低膨胀特性,又具有铜的高导热特性,其热膨胀系数和导电导热性可以通过调整材料的成分而加以改变,从而给材料的使用提供了便利。 定做各种异型规格。定做不同钨比例钨铜合金。 物理指标 钨铜CuW55% (RWMA Class 10)硬度:72HRB,导电率:45%IACS,软化温度:900℃ 钨铜CuW75% (RWMA Class 11)硬度:94RHRB,导电率:40%IACS,软化温度:900℃ 钨铜CuW80% (RWMA Class 12)硬度:98RHRB,导电率:35%IACS,软化温度:900℃ 钨铜合金的主要应用

钨铜的特点及用途

本文摘自再生资源回收-变宝网() 钨铜的特点及用途 钨铜就是钨和铜组成的合金,常用合金的含铜量为10%~50%。合金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取,具有很好的导电导热性,较好的高温强度和一定的塑性。在很高的温度下,如3000℃以上,合金中的铜被液化蒸发,大量吸收热量,降低材料表面温度。所以这类材料也称为金属发汗材料。 钨铜合金有较广泛的用途,主要是用来制造抗电弧烧蚀的高压电器开关的触头和火箭喷管喉衬、尾舵等高温构件,也用作电加工的电极、高温模具以及其他要求导电导热性能和高温使用的场合。 钨铜选用精细钨、铜粉末,经一流浸透烧结工艺精制而成,可承受近2000度高温和高应力,具有高熔点、高硬度、抗烧损和良好抗粘附性,电蚀产品表面光洁度高,精度极高,损耗低。 钨铜广泛用作高压,超液压开关和断路器的触头,保护环,用于电热墩粗砧块材料,自动埋弧焊导电咀,等离子切割机喷嘴,电焊机,对焊机的焊头,滚焊轮,封气卯电极和点火花电极,点焊,碰焊材料等。

钨铜物理性能 钨铜合金综合了金属钨和铜的优点,其中钨熔点高(钨熔点为3410℃,铜的熔点1080℃),密度大(钨密度为19.34g/cm,铜的密度为8.89/cm3);铜导电导热性能优越,钨铜合金(成分一般范围为WCu7~WCu50)微观组织均匀、耐高温、强度高、耐电弧烧蚀、密度大;导电、导热性能适中,广泛应用于军用耐高温材料、高压开关用电工合金、电加工电极、微电子材料,做为零部件和元器件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电子、电力、冶金、机械、体育器材等行业。 钨铜特点 1、电子封装材料:既有钨的低膨胀特性,又具有铜的高导热特性,其热膨胀系数和导电导热性可以通过调整材料的成分而加以改变。 2、高压放电管电极:高压真空放电管在工作时,触头材料会在零点几秒的的时间内温度升高几千摄氏度。而钨铜高的抗烧蚀性能、高韧性,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给放电管稳定的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 3、电火花电极:针对钨钢、耐高温超硬合金制作的模具需电蚀时,普通电极损耗大,速度慢。而钨铜高的电腐蚀速度,低的损耗率, 精确的电极形状,优良的加工性能,能保证被加工件的精确度大大提高。 4、电阻焊电极:综合了钨和铜的优点,耐高温、耐电弧烧蚀、强度高、比重大、导电、导热性好,易于切削加工,并具有发汗冷却等特性,由于具有钨的高硬度、高熔点、抗粘附的特点,经常用来做有一定耐磨性、抗高温的凸焊、对焊电极。 钨铜用途

功能梯度材料分层法研究

功能梯度材料分层法研究 摘要 功能梯度材料具有随空间位置呈梯度变化的材料属性,这一性能引起了材料科学家和工程师研究的兴趣。基于分层法,将功能梯度材料平面结构划分成若干层,每层的材料参数按函数形式变化。在此分层模型基础上得到同一层的材料参数为常数,然后各层按照常规的有限元方法进行网格划分,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功能梯度材料平面结构的力学分析。通过设计组分材料弹性模量的三种工况,讨论了弹性模量梯度系数对有限元计算结果的影响,有一定的误差。 于是引入线性分层法,该模型基于任意一条连续曲线可用一系列的分片连续直线段来逼近的事实,将梯度材料层分成若干子层,在各子层界面处材料参数连续并且等于实际值。将此模型应用于实际问题推导,我们发现与指数模型结果吻合的很好。 关键词:功能梯度材料;分层法;梯度系数;线性分层法 1 FGM研究背景 FGM概念是在1984年前后,由在日本仙台地区的二位材料科学家,日本航天技术研究所的新野正之博士、东北大学的平井敏雄教授和渡边龙三教授首先提出的。当初提出FGM概念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在设计制造新一代航天飞机的热保护系统中出现的许多问题。据估计,航天飞机工作时,机体外部有些部位最高温度将达1800℃,因此对航天飞机表面的材料要求是要能耐高达1800℃的温度和1600℃的温度落差。已知的工业材料没有能忍受如此苛刻的热机负载的,能用于这种环境条件的材料必须具备以下三个特征:材料的高温表面层能耐热和抗氧化,低温侧具有力学韧性及整个材料中能有效地缓和热应力。面对这种材料要求,FGM这一新概念被提了出来。 这种新材料的高温侧是能耐热的陶瓷,低温侧是具有高热导率的韧性金属,并具有从陶瓷到金属的梯度成分变化。这种FGM的特征其热膨胀系数可以通过控制两个表面之间的成分、微结构、微孔的比率来加以调节。FGM概念一提出就受到日本和世界材料界的高度重视。日本科技厅授予此概念的发明者特别奖。FGM也被列入各种国际国内会议的报告范围。 1.1 FGM定义及原理

梯度功能材料讲稿

梯度功能材料 一、引言 许多结构件会遇到各种服役条件,因此,要求材料的性能应随构件中的位置而不同。例如,民用或军用刀具都只需其刃部坚硬,其它部位需要具有高强度和韧性;一个齿轮轮体必须有好的韧性,而其表面则必须坚硬和耐磨;涡轮叶片的主体必须高强度、高韧性和抗蠕变,而它的外表面必须耐热和抗氧化。诸如此类,可以发现现在应用的许多材料都是属于这个范畴。众所周知,构件中材料成分和性能的突然变化常常会导致明显的局部应力集中,无论该应力是内部的还是外加的。但人们同样知道,如果从一种材料过渡到另一种材料是逐步进行的,这些应力集中就会大大地降低。为了减少材料的应力集中,提高材料的性能,人们发展了一种新型的功能梯度材料(Functionaily Gradient Materials,简称FGM)。虽然FGM 产生的时间不长,但很快引起世界各国科学家的极大兴趣和关注。日本、美国、德国、俄罗斯、英国、法国、瑞士等许多国家相继开展FGM的研究。其应用已扩展到宇航.核能源、电工材料、光学工程、化学工业、生物医学工程等各个领域中。 二、梯度功能材料的发展 梯度功能材料(FGM)是一种集各种组分(如金属、陶瓷、纤维、聚合物等)一体的新型材料,其结构、物性参数和物理、化学、生物等单一或综合性能都呈连续变化,以适应不同环境,实现某一特殊功能。 梯度功能材料其实早就出现在自然界中。神奇的大自然早制造出多种梯度材料。例如,竹子是一种典型的梯度功能材料,人类和动物身体中的骨骼也是一种梯度材料,其特点是结构中的最强单元承受最高的应力。但是,在生命体中的梯度结构与人造梯度结构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有生命的“FGMs”也是“有智能的”,它们能够感受所处环境的变化(包括局部的应力集中),产生相应的结构修改,而人造梯度材料至少在目前还缺乏这种功能。 人造梯度功能材料并不是新的事物,只不过人们没有意识到而已。人类制造的钢制器件实质就是一种功能梯度材料。1900年,美国的伍德用明胶作成了光折射率沿径向连续变化的圆柱棒,称之为梯度折射材料。由于制作工艺没有解决,未能得到实际应用,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1969年,日本板玻璃公司的北野等人用离子交换工艺制成玻璃梯度折射棒材和光纤,达到了实用水平,梯度折射率材料的研究才迅速发展起来,研究的国家也从美国和日本扩展到二十几个国家。 1972年,Bever和Duwez提出了功能梯度这个概念。功能梯度材料作为一个规范化正式概念于1984由日本国力宇航实验室提出。由于航天飞机中,燃烧室内外表面的温差达到1000K以上,普通的金属材料难以满足这种苛刻的使用环境。一系列政府报告论述了日本在以太空飞机为重点的航天研究中所预计的材料需求,结论是鉴于对高温结构件的许多严格要求,需要在结构中仔细地引入成分和微观结构梯度,不但能最全面地利用已有材料去生产所需要的构件,还能避免由于外加应力或温度变化而在不同材料的锐利界面上引起的应力和(或)应变集中。1987年,日本平井敏雄、新野正之和渡边龙三人提出使金属和陶瓷复合材料的组分、结构和性能呈连续性变化的热防护梯度功能材料的概念。同年,日本科技厅制定了有关FGMs的一项庞大计划,主要研究一边处于冷却而另一边处于炙热环境下的部件的特殊要求。1990

钨铜主要用处有哪些

钨铜主要用处有哪些? 相关性能和了解更多加工性能可以百度绿兴金属找到我们。 钨铜合金是钨和铜组成的合金。常用合金的含铜量为10%~50%。合金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取,具有很好的导电导热性,较好的高温强度和一定的塑性。在很高的温度下,如3000℃以上,合金中的铜被液化蒸发,大量吸收热量,降低材料表面温度。所以这类材料也称为金属发汗材料。 英文名称:tungsten-copper alloy 钨铜复合材料是以钨、铜元素为主组成的一种两相结构假合金,是金属基复合材料.由于金属铜和钨物性差异较大,因此不能采用熔铸法进行生产,一般采用粉末合金技术进行生产。 钨铜合金有较广泛的用途,其中一大部分应用于航天、航空、电子、电力、冶金、机械、体育器材等行业。其次也要用来制造抗电弧烧蚀的高压电器开关的触头和火箭喷管喉衬、尾舵等高温构件,也用作电加工的电极、高温模具以及其他要求导电导热性能和高温使用的场合。 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取钨铜合金的工艺流程为制粉--配料混合--压制成型--烧结溶渗--冷加工。 钨铜或钼铜混合粉末经过压制成型后,在1300-1500°液相烧结。此法制备的材料均匀性不好、存在较多闭空隙,致密度通常低于98%,但通过添加少量镍的活化烧结法、机械合金化法或者氧化物供还原法制备超细、纳米粉末能提高烧结活性,从而提高钨铜、钼铜合金的致密度。但镍活化烧结会使材料的导电、导热性能显著降低,机械合金化引入杂质也会降低材料传导性能;氧化物共还原法制备粉末,工艺过程繁琐,生产效率低下,难以批量生产。

WCu10钨铜合金 钨铜合金棒表面经过车削加工,不得有孔洞、裂纹、分层或夹杂等缺陷,钨铜合金棒的缺陷及允许偏差符合下表 主要应用 钨铜合金综合了金属钨和铜的优点,其中钨熔点高(钨熔点为3410℃,铜的熔点1080℃),密度大(钨密度为19.34g/cm3,铜的密度为8.89 g/cm3) ;铜导电导热性能优越,钨铜合金(成分一般范围为WCu7~WCu50)微观组织均匀、耐高温、强度高、耐电弧烧蚀、密度大;导电、导热性能适中,广泛应用于军用耐高温材料、高压开关用电工合金、电加工电极、微电子材料,做为零部件和元器件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电子、电力、冶金、机械、体育器材等行业。 钨铜主要用处有哪些?文稿提供者:绿兴金属有限公司

梯度功能材料

题目:梯度功能材料 报告人: 朱景川教授 时间:2006年5月13日 8:30-11:30 近年来,材料科学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各个学科的交叉渗透,引入了新理论方法及实验技术;另一方面是因为实际应用的迫切需要而对材料提出了新的要求。功能梯度材料(functionally gradient material ,FGM) 即是这方面一个很好的事例。它是近年来在材料科学中涌现出的研究热点之一。下面综述了这方面的研究现状,同时对其将来可能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梯度功能材料是一种新型的功能复合材料它的两侧由不同性能的材料组成中间部分的组成和结构连续地呈梯度变化从而使材料的性质和功能也沿厚度方向呈梯度变化克服了不同材料结合的性能不匹配因素使两种材料的优势都得到充分发挥。 1 功能梯度材料的设计 复合材料已在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传统的复合材料,由于由两种或以上的不同均匀材料结合在一起而存在明显的界面,因此材料的物性参数如弹性模量、热膨胀系数在该处不匹配,从而使得界面容易成为失效的源泉,界面设计也就成为复合材料设计的重要课题。另一方面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超音速航天飞机、超音速民用交通、现代航天飞行器以及下一代电力系统装置都对材料的设计与应用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航天飞机的发展就面临许多技术问题,特别在先进隔热材料方面,通常使用的陶瓷复合材料弥散强化陶瓷,已经无法承受由于航天飞行环境中极端的温度梯度引起的高热应力。 FGM 的设计一般采用逆设计系统即根据使用条件和性能要求对材料的组成和结构的梯度分布进行设计。以热应力缓和型耐热材料为例根据指定的材料结构、形状及受热环境得出热力学边界条件从已有材料合成及性能的知识库中选择有可能合成的材料组合体系及制备方法再用热弹性理论及计算数学方法对选定材料体系组成的梯度分布函数进行温度分布模拟和热应力模拟寻求达到最大功能的组成分布指数。 为了解决这类问题,日本材料学家新野正之(MasyuhiNINO) 、平井敏雄( ToshioHIRA)和渡边龙三(RyuzoWATANBE)等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提出了功能梯度材料的概念。功能梯度材料的研究开发最早始于1987年日本科学技术厅的一项“关于开发缓和热应力的功能梯度材料的基础技术研究”计划。所谓功能梯度材料是根据使用要求,选择使用两种不同性能的材料,采用先进的材料复合技术,使中间的组成和结构连续呈梯度变化,内部不存在明显的界面,从而使材料的性质和功能沿厚度方向也呈梯度变化的一种新型复合材料。也就是材料组分在一定的空间方向上连续变化的一种复合材料。由于功能梯度材料的这种特点,因此它能有效地克服传统复合材料的不足。

钨铜都有哪些分类用途

钨铜都有哪些分类用途? 相关性能和了解更多加工性能可以百度绿兴金属找到我们。 钨铜分类: 1、电工材料 钨铜合金电工材料:主要分为电接触材料和电加工材料。 (1)电接触材料。这是最重要的一类电工材料,它们具有高的抗电弧烧蚀性能和抗熔焊性能,用于各种高、低压开关电器和某些仪表中作为电触头、电触点和电极。电触头是钨铜材料应用量最大的一类,特别是含铜量在20%~40%的钨铜材料应用量最大,主要用作中、高电压和中、大电流的开关电器中,如输电网的保护断路器触头和其他触头、触点。含15%~20%Cu的钨铜触头可用在电压高达50万V或更高的断路器上。 (2)电加工材料。指用在电阻焊、电铆接、电镦锻、电火花加工技术中的电极和模具材料。电火花加工要求电极或模具材料具有较好的导电性和抗电弧烧蚀性,以保证加工精度,所以多采用钨铜材料。电阻焊也多采用钨铜材料。电铆接和电镦锻在某些场合下也采用钨铜材料。 2、瞬时高温材料 瞬时高温材料是一种既重要又特殊的钨铜材料,可在接近钨熔点和稍超过钨熔点的温度下使用,工作时间很短,几秒至200秒便完成使命,所以叫瞬时高温材料。这类材料主要用来制造航天器的高温部件,如火箭喷管、制导导弹飞行方向的燃气舵、导弹端头(头锥、鼻锥)和其他构件。抗烧蚀性和抗热震性是瞬时高温材料的最主要使用性能,因为固体燃料的燃气温度一般高达2700~3300℃,燃气流中含有大量的固体粒子,对喷管、燃气舵等部件有严重的冲刷和烧蚀作用;

而且这些部件是在急剧温升的条件下(几秒钟升至工作温度)工作的,因此对部件产生激烈的热震破坏作用。对端头而言,当飞行器飞入太空再进入大气层时,由于速度快而受到粒子云的激烈摩擦产生高温和侵蚀。钨铜材料是能够满足上述要求的较好材料。 随着碳一碳(C—C)纤维复合材料的研制成功和发展,因它具有质轻和抗热震性好的优点,火箭喷管喉衬越来越多地用它来制造。但其抗烧蚀性远不如钨铜材料,对那些要求抗烧蚀性高的喷管喉衬、燃气舵和其他部件仍需用钨基材料制造。 3、破甲材料 钨铜材料可用作破甲材料,即一种所谓“药型罩”材料。用钨铜材料(常用W-30Cu 材料)制成杯形或漏斗形的罩,倒装于弹药简的前端,靠火药的温度和压力使罩变形成射流而穿甲。这种药型罩最早用紫铜制造,并大量应用。为了增大罩的单位质量从而提高破甲能力,后来研制单位质量比紫铜大的钨铡材料药型罩,在理想的情况下,它比紫铜罩的破甲能力提高30%左右。 钨铜用途: 钨铜合金综合铜和钨的优点,高强度/高比重/耐高温/耐电弧烧蚀/导电导热性能好/加工性能好,ANK钨铜合金采用高品质钨粉及无氧铜粉,应用等静压成型-(高温烧结)-渗铜,保证产品纯度及准确配比,组织细密,性能优异。本司铜钨系国内优质钨铜合金材料,极适合应用于高硬度材料及薄片电极放电加工,电加工产品表面光洁度高,精度高,损耗低,有效节约电极材料提高放电加工速度并改善模具精度。另可用作点焊/碰焊电极。钨铜与模具钢焊接成一体,在电极的使用上非常方便。 铜钨合金主要应用于:

梯度功能材料的制备与应用及其发展状况.

—— 学科前沿知识讲座论文 学科前沿知识讲座论文—— 梯度功能材料的制备与应用 及其发展状况 姓名:李振 学号:08132213 班级:材料物理08-2 日期:2011年10月22日 梯度功能材料的制备与应用及其发展状况 李振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理学院材料物理08-2,青岛,266555 摘要:近年来,梯度功能材料(Functionally Gradient Materials,FGM由于其优异的性能和特殊的功能,得到了迅速发展,展现出极大的应用价值。FGM的制备方法主要有粉末冶金法、等离子喷涂法、激光熔覆法、气相沉积法、自蔓延高温燃烧法等。FGM在航空航天、机械工程、电磁工程、生物工程、核能和电气工程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文章综述了FGM的制备方法、在各领域的应用以及发展现状,对未来的发展做了一些展望。

关键词:梯度功能材料;制备方法;应用;发展前景 1前言 一般复合材料中分散相是均匀分布的,材料的整体性能是同一的,但在有些情况下,人们常常希望同一件材料的两侧具有不同的性质或功能,又希望不同性能的两侧结合完美,从而不至于在苛刻的使用条件下因性能不匹配而发生破坏[1]。梯度功能材料(Functionally Gradient Materials,简称FGM就是这样一种材料,是指通过连续(或准连续地改变两种材料的结构、组成、密度等因素,使其内部界面减少乃至消失,从而得到能相应于组成与结构的变化而性能渐变的新型非均质复合材料[2-3]。目前,梯度功能材料的主要制备方法有粉末冶金法、等离子喷涂法、激光熔覆法、气相沉积法、自蔓延高温燃烧合成法等[4]。在航空航天工程、机械工程、电磁工程、生物工程、核能及电气工程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了梯度功能材料的不同制备方法及各自特点、应用及研究现状,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 2梯度功能材料制备方法 2.1粉末冶金法(PM PM法是将10μm~100μm粒径的粉末(金属、陶瓷充分混合,按组分梯度分层填充或连续成分控制填充,压实后烧结制 备FGM[5]。PM法具有设备简单、易于操作、成本低等优点,但需要对烧结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等工艺进行严格控制。2.2等离子喷涂法 等离子喷涂法是将原料粉末送至等离子射流中,以熔融状态 状态直接喷射到基材上形成涂层[4]。该方法使用粉末作喷涂材 料,以气体作载体将粉末吹入等离子射流中,依靠等离子弧将粉末熔化,熔融的粒子被进一步加速,然后以极高的速度打在经过净化和粗化处理的基材表面,产生强烈的塑性变形,相互挤嵌、填塞,形成扁平的层状结构涂层。

功能梯度材料

用于新一代航天飞机的热防护系统,即在与高温气体接触侧采用陶瓷耐高温材料,在液氢冷却侧采用金属材料保证其力学强度和热传导性,继日本之后,美国、德国、俄罗斯、瑞士等国家也纷纷关注并开始了这一新兴的研究领域。 梯度材料成形方法及性能优势 梯度材料复合成型分析(参考)

Ti64和NiCr梯度材料能谱分析照片 (源于DOI:10.1016/j.addma.2014.10.002) SS304L和In625梯度材料成型组织金相分析照片

(源于DOI:10.1016/j.actamat.2016.02.019)激光3D打印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就是制备功能梯度材料,激光3D打印制备梯度材料适应面较广,既可以制备 FGM 涂层也可以制 备 FGM 体材,而且其生产周期短、加工速度快、设计灵活、材料利用率高,其成形件尺寸精度高、组织致密、晶粒细化、具有优良的使用性能。利用LDM4030同轴送粉系统,通过调整粉末的输送量和输送比例使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含量实现层与层之间连续变化,成分设计更加灵活,过渡更加均匀,能制备出成分比例连续变化的梯度功能材料。 LDM4030助力梯度材料开发 新款LDM4030同轴送粉设备,是基于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研究型单位的需求特点,针对新材料开发过程中材料种类繁多、材料间切换频繁等问题,在保证基本功能前提下,对设备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升级。

LDM4030同轴送粉3D打印机外观 LDM4030同轴送粉3D打印机设备参数

双筒双控式(左)和三桶三控式(右)

可实现加工设备(激光器)控制主机的集成控制; 送粉器连续稳定,送粉量和载粉气流量精确可控; 多个料仓可单独送粉,也可同时送粉; 有机玻璃可视粉桶; 触摸屏和PLC控制,性能稳定、安全可靠。 双桶、三桶送粉器参数 利用LDM4030实验平台,开展了对In718(镍基合金) + Fe313(铁基)、In718(镍基合金)和316L(不锈钢)等梯度材料的成形工艺及组织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分析,在梯度材料研究方面做了一定的技术探索。

钨铜复合材料

钨铜复合材料 姓名:熊军班级:无机一班学号:099024234 摘要: 钨铜复合材料具有高导电导热性、抗电弧烧蚀性与高温稳定性等优异特点, 在电子器件与耐高温器件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对当前钨铜复合材料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 介绍了当前钨铜复合材料的应用、制备和致密化技术, 对钨铜复合材料的进一步应用与发展进行了展望。 Pick to: tungsten copper composites with high electric and thermal conductivity, the arc erosion resistance and high temperature stability and other outstanding features, in a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high temperature resistant device has good application prospect. The tungsten copper composites of the latest research results were analyzed, introduced current tungsten copper composites, preparation and densification technology, tungsten copper composites for further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 关键词: 钨铜复合材料; 制备方法; 应用领域; 高性能 0 引言 钨铜复合材料具有耐电压强度高和电烧蚀性能低的特点, 自从20 世纪30 年代首次研制成功后, 便逐渐成为高压电器开关的关键材料。到了20 世纪60 年代, 钨铜复合材料逐步开始被用作电阻焊接、电加工的电极材料和航天技术中的耐高温零部件材料等。 20 世纪90 年代后,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大功率电子器件的发展, 钨铜复合材料作为升级换代的产品开始大规模被用作电子封装和热沉积材料,同时, 钨铜复合材料还作为导弹喷管材料和破甲弹药型罩材料, 成功地被应用到军事工业中。随着电子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对高性能钨铜复合材料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经过了几十年的研究和发展, 钨铜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取得了很大进步, 一些新工艺、新技术也已在生产中推广和应用, 但怎样制备出性能更为优异的新型钨铜材料仍是钨铜材料研究中十分重要的课题, 其制作工艺仍需要进行更为深入地研究。本文对当前国内外钨铜复合材料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 并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当前钨铜复合材料的应用、制备和致密化技术, 叙述了各种工艺及其特点, 并对钨铜复合材料的进一步应用与发展进行了展望。 1 钨铜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1.1 高温液相烧结法制备钨铜复合材料 高温液相烧结法, 是将钨粉和铜粉按一定比例进行配料、混合( 同时加入润滑剂) 、成形, 并在铜与钨熔点之间的温度下进行材料的烧结和致密化的钨铜复合材料制备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生产工序简单易控, 但烧结温度高、烧结时间长、烧结的性能较差, 复合材料烧结致密度只为理论密度的90% ~95%, 很难得到高致密度的钨铜合金。这是由于在普通状态下液相铜在钨表面的润湿性不好, 所以在采用普通的/ 粉末混合+ 成型+ 烧结0工艺制备钨铜合金时, 其烧结致密化过程不会发生Kingery 理论中的溶解析出机制, 而主要是由颗粒的重排机制所控制。人们为了提高这种方法的烧结致密度, 就不得不增加复杂的烧结后处理工序, 如复压、热锻、热压等,从而增加了制备工艺的复杂性, 使这种制备方式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钨铜合金主要应用

钨铜合金(Tungsten copper alloy)主要应用 钨铜合金综合了金属钨和铜的优点,其中钨熔点高(钨熔点为3410℃,铁的熔点1534℃),密度大(钨密度为19.34g/cm3,铁的密度为7.8g/cm3);铜导电导热性能优越,钨铜合金(成分一般范围为WCu7~WCu50)微观组织均匀、耐高温、强度高、耐电弧烧蚀、密度大;导电、导热性能适中,广泛应用于军用耐高温材料、高压开关用电工合金、电加工电极、微电子材料,做为零部件和元器件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电子、电力、冶金、机械、体育器材等行业。 明二等奖,陕西中天火箭技术有限责任公司(隶属于航天四院)利用其特有的熔渗技术开发的高压开关电工合金钨铜、钼铜、铜钨碳化钨,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其中钨铜约占70%。 1军用耐高温材料 钨铜合金在航天航空中用作导弹、火箭发动机的喷管、燃气舵、空气舵、鼻锥,主要要求是要求耐高温(3000K~5000K)、耐高温气流冲刷能力,主要利用铜在高温下挥发形成的发汗制冷作用(铜熔点1083℃),降低钨铜表面温度,保证在高温极端条件下使用。 2 钨铜合金在高压开关128kV SF6断路器WCu/CuCr中,以及高压真空负荷开关(12kV 40.5KV 1000A),避雷器中得到广泛应用,高压真空开关体积小,易于维护,使用范围广,能在潮湿、易燃易爆以及腐蚀的环境中使用。主要性能要求是耐电弧烧蚀、抗熔焊、截止电流小、含气量少、热电子发射能力低等。除常规宏观性能要求外,还要求气孔率,微观组织性能,故要采取特殊工艺,需真空脱气、真空熔渗等复杂工艺。

电火花加工电极早期采用铜或石墨电极,便宜但不耐烧蚀,现在基本上已被钨铜电极顶替。钨铜电极的优点是耐高温、高温强度高、耐电弧烧蚀,并且导电导热性能好,散热快。应用集中在电火花电极、电阻焊电极和高压放电管电极。电加工电极特点是品种规格繁多,批量小而总量多。作为电加工电极的钨铜材料应具有尽可能高的致密度和组织的均匀性,特别是细长的棒状、管状以及异型电极。 4微电子材料 钨铜电子封装和热沉材料,既具有钨的低膨胀特性,又具有铜的高导热特性,其热膨胀系数和导热导电性能可以通过调整钨铜的成分而加以改变,因而给钨铜提供了更广的应用范围。由于钨铜材料具有很高的耐热性和良好的导热导电性,同时又与硅片、砷化镓及陶瓷材料相匹配的热膨胀系数,故在半导体材料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适用于与大功率器件封装材料、热沉材料、散热元件、陶瓷以及砷化镓基座等。

功能梯度材料的制备及发展趋势综述

功能梯度材料的制备及发展趋势 [摘要]功能梯度材料是一种新型材料,由于其结构和性能的优异特性,已成为材料领域研究的热点。对国内外功能梯度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阐述了功能梯度材料的制备、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功能梯度材料; 热喷涂; 应用; 发展趋势 0 前言 功能梯度材料( functional gradient material, FGM) ,即材料的组分和结构从材料的某一方位(一维二维、三维)向另一方位连续地变化,使材料的性能和功能也呈现梯度变化的一种新型材料[ 1~4 ] 。 航天技术的发展对材料的性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如航天飞机发动机燃烧室器壁,一侧承受2 000 ℃以上的高温,另一侧承受低温液氢冷却,传统的单相材料已经无法满足要求[ 5 ] ,若采用多种复合材料,由于各相的热膨胀系数的差异,会在材料内部产生较大的热应力,致使涂层在较小冲击力下即可剥落,为满足这种适应较大温差下工作的新材料, 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学者新野正之等首先提出功能梯度材料的概念[ 6 ] ,很快引起多个国家宇航领域科技工作者的极大关注[ 7 ] ,功能梯度材料的研究在各国迅速展开,二十多年来,国内外在功能梯度材料的组织结构、性能、制备工艺、设备以及材料的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本文从功能梯度材料的制备、应用方面综述了FGM的研究状况,并展望其前景。 1 功能梯度材料的制备方法 目前已经提出多种制备方法,但总体来看分为两大类:间断梯度层和连续梯度层,前者是指各层间总存在成分间断,后者是利用自然迁移现象来实现成分的连续过渡。 1. 1 气相沉积 气相沉积法分为化学气相沉积法(CVD)、物理气相沉积法(PVD)以及物理化学气相沉积法(PCVD) [ 8, 9 ] 。 CVD法制备FGM是通过赋予原料气体不同的能量,在反应器中进行混合,使其产生化学反应而生成固相的膜沉积在基体上,通过选择合成温度、调节原料气流量

功能梯度热障涂层热震表面裂纹_柳彦博

功能梯度热障涂层热震表面裂纹 柳彦博,王全胜,王富耻,马 壮,李东荣 (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081) 摘 要:作为发动机热端部件上使用的功能梯度热障涂层,其热震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涂层的使用寿命,涂层内部的裂纹在热震环境下的变化是影响其热震性能乃至使用寿命的直接因素。采用YSZ与NiCr CoA lY等离子喷涂制备了功能梯度热障涂层试样,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不同次数热震后的涂层表面不同位置进行了观察比较。结果表明,随试样位置及热震次数的不同,表面裂纹存在显著不同;除主裂纹外,会产生二次裂纹;主裂纹与二次裂纹的宽度存在差异。 关键词:功能梯度;热障涂层;热震;表面裂纹;等离子喷涂;隔热 中图分类号:T G166 文献标识码:A 自20世纪80年代,功能梯度材料出现之后,因其具有普通均质材料所不具备的优越物理化学性能而迅速成为世界各国材料研究的焦点之一。采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制备的热障涂层(TBCs)已在热机中获得广泛使用。在实际应用中,热障涂层最显著的特性是要求他在热冲击作用及恶劣工作环境下的耐久性能[1]。热障涂层强调的是隔热能力,而功能梯度材料强调的是从陶瓷到金属的梯度变化,从而实现热学、力学、电学性能的梯度变化,将二者的设计概念结合起来,即可得到既具有较强隔热性能又能大幅度缓和热应力的梯度复合涂层结构[2]。对于热障涂层而言,其抗热震性能是非常重要的性能指标,决定着该涂层的使用寿命。研究发现,导致热障涂层失效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包括:热应力、涂层制备时的残余应力、ZrO2相变及高温氧化等[3]。热障涂层的失效形式多种多样,有的在涂层表面出现龟裂裂纹,有的出现局部剥落、层间剥落等,其中,大多数失效的根本原因是涂层中的裂纹扩展造成的。控制涂层中裂纹的扩展即可提高涂层的使用寿命,因此,热震环境下涂层裂纹的研究成为重点。在热障涂层的裂纹中,表面裂纹会对涂层隔热能力及使用寿命产生很大影响,研究热震条件下涂层表面裂纹扩展的情况及其机理,对涂层设计及制备具有重要意义。 1 试验方法 1 1 试样制备 本试验中的试样基体材料采用LY12铝合金,其外形尺寸为 36mm 10m m,数量为3组6个,并且配有一定的喷涂夹具。涂层制备利用PRAX-A IR-T AFA公司生产的SG-100等离子喷枪制备,各层喷涂参数如表1所示,喷涂所用主气为氩气(Ar),辅气为氦气(H e)。试验中采用的陶瓷粉末是ZrO2(PSZ),粒度分布范围40~60 m,采用的金属粉末为NiCr CoA lY合金粉,粒度分布范围20~80 m。涂层采用6层梯度结构,涂层总厚度2mm,各层成分及厚度分布参见表2。 表1 功能梯度热障涂层喷涂参数 第1层第2层第3层第4层第5层第6层电流/A800800850850900900 主气(%)1001001001009090 辅气(%)000202030 表2 功能梯度热障涂层结构 第1层第2层第3层第4层第5层第6层ZrO20%20%40%60%80%100% NiCrC oAlY100%80%60%40%20%0%厚度0 3mm0 3mm0 3mm0 3mm0 3mm0 5mm 1 2 热震试验 热震试验采用自行研制的FGM热性能测试仪,该设备采用氧-乙炔火焰喷枪加热,试样表面冷却采用压缩空气,试样底部采用流动自来水连续冷却,表面温度采用红外测温仪测量,基体温度则通过热电偶测量。具体规范为:首先采用氧-乙炔火焰喷枪加热试样表面,当红外测试仪显示涂层表面温度达到1100 时,立即停止加热,移走氧-乙炔火焰喷枪,并且立即采用压缩空气冷却涂层表面,当热电偶显示基体温度降至300 时,停止冷却,1次表面热震试验结束,如要继续进行,则马上采用氧-乙炔火焰喷枪重新加热试样表面,进行上述循环,直到所需热震次数。采用的火焰枪为PRAXAIR公司生产的FP-73型火焰喷枪。本试验中,对3组试样分别进行了30次、50次、100次的单面热震。 1 3 涂层观察 在对3组试样进行温度范围为300~1000 的单面热震后,将试样放置于JSM-5600扫描电镜下对涂层表面观察,观察位置由边缘向中心延伸,观察放大倍数为35倍。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在对试样进行不同次数的热震后,均未出现剥落现象,说明在该试验条件下未达到涂层的失效极限。涂层表面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以下特点: 50 新技术新工艺 热加工工艺技术与装备 2006年 第7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