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增长模式比较_内需与外需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ACROECONOMY 宏观经济
认清这一基本问题,必须提供有力的证据。
外需贡献偏小且很不稳定 ,绝大多数年份低于 20%,
一、衡量一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基准
1994 年之后外需贡献快速上升,2002~2007 年的 6 年 间我国外需贡献年均达到 40%,2004~2005 年甚至接
消费、投资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和 近 50%(见表 1)。 从外需占总需求的比重来看 ,1994
宏观经济 MACROECONOMY
我国经济增长模式比较:内需与外需 *
The Compare of Economic Growth Mode in China: Domestic Demand and Foreign Demand
任泽平 张宝军
内容提要 中国经济发展所创造的显著成就,以及外向型程度的快速上升,引发了世界各国对中国经济增长模 式的广泛关注。 消费、投资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和动力源泉,判断一国经济增长模式,一般看两 个重要基准:一是看三大需求对一国总需求的贡献,二是看三大需求拉动的国内增加值对一国国内生产总值的 贡献。 相关研究表明,在需求主体方面中国以内需为主,在动力结构方面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具有双轮驱动的典 型特征。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内需 外需 作者单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 北京 100010;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 100872
GDP 增速
11.7 7.6 7.8 5.2 9.1 10.9 15.2 13.5 8.8 11.6 11.3 4.1 3.8 9.2 14.2 14.0 13.1 10.9 10.0 9.3 7.8 7.6 8.4 8.3 9.1 10.0 10.1 11.3 12.7 14.2 9.6 9.1
最终消费 62.1 64.4 65.5 67.1 66.5 66.4 65.8 66.0 64.9 63.6 63.9 64.5 62.5 62.4 62.4 59.3 58.2 58.1 59.2 59.0 59.6 61.1 62.3 61.4 59.6 56.9 54.4 52.9 50.7 49.5 48.4 48.6
这些观点往往似是而非,有的失之片面,仅仅强调中国依赖外需或内需的一 面,有的缺乏客观公正的事实依据。 中国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增长模式,要 * 该标题为《改革》编辑部改定标题,作者原标题为《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内外需双轮 驱动》。
14
2011 年第 2 期 总第 204 期
专业眼光看经济 经济眼光看中国
净出口 -0.3 -0.5 -0.3 0.3 1.6 0.8 0.0 -4.0 -2.4 0.1 -1.0 -1.1 2.6 2.7 1.0 -1.8 1.3 1.6 2.0 4.3 4.2 2.8 2.4 2.1 2.6 2.2 2.5 5.5 7.5 8.8 7.7 3.8
动力源泉 ,判断一国经济增长模式 ,一般看 两 个 重 要 年之前基本在 10%左右,1994 年前后开始接近 20%,
基准:一是看三大需求对一国总需求的贡献 ,二是 看 2002 年超过 20%,2005~2008 年接近 30%。 1994 年汇
三 大 需 求 拉 动 的 国 内 增 加 值 对 一 国 国 内 生 产 总 值 率改革和 2001 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扩大中国经济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公式衡量了贸易盈余
(净出口)对 GDP 的贡献份额:
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
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出口-进口)
(2)
从这个角度分析,可以看出贸易盈余对我国经济
增长的贡献较小,2000~2008 年年均贸易盈余占 GDP
的比重只有 4.6%,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 10.6%
表 2 支出法计算的中国 GDP 三大部分的比重与贡献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1985~2009》。
2011 年第 2 期 总第 204 期
专业眼光看经济 经济眼光看中国
15
宏观经济 MACROECONOMY
增长的贡献度较高,2000~2008 年年均消费、投资和出
口对总需求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 29%、32%和 39%。
(二) 从国民经济核算角度衡量贸易盈余对经济
增长的贡献
Ren Zeping Zhang Baojun Abstract: The significant achievement of Chines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rapid increase of export has aroused a broad discussion about Chinese economic growth mode in the world. Consumption, investment and export are the three needs and power sources for a country’s economic growth. The economic growth mode is determined by the contribution to the gross demand and domestic-value-added share of consumption, investment and export. The result shows that domestic demand is the main demand and Chinese economic growth mode is of the typical characteristic of two driving wheel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demand. Key words: economic growth, domestic demand, foreign demand
界点,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由内需驱动为主向内 外需共同驱动过渡。 从外需对总需求增长的贡献来 看 ,1994 年 和 2002 年 上 了 两 个 大 台 阶 ,1994 年 之 前
①投资与资本形成、消费与最终消费支出的统计方法并 不完全相同,但内涵相近,为了表述方便在文中不作严 格区分。
表 1 中国三大需求的比重与贡献
(三)从“拉动的国内增加值”角度衡量外需对经 济增长的贡献
当前国际上普遍采用“三大需求拉动的国内增加 值”角度来衡量外需对一国经济增长的贡献(Hummels, D.、 D. Rapoport、 K-M. Yi,1998;平新乔等,2006;陈锡康 等,2007; 沈利生,2009;Robert Koopman、 Zhi Wang、
20.5
29.2
36.2
65.4
34.6
2003
44.7
32.2
76.9
23.1
17.9
41.2
59.2
40.8
2004
41.5
32.8
74.3
25.7
17.8
37.1
54.9
45.1
2005
40.4
31.7
72.1
27.9
30.9
22.9
53.7
46.3
2006
38.8
32.0
70.9
29.1
27.7
8.6
43.7
46.4
90.1
9.9
1986
57.1
33.0
90.0
10.0
48.7
28.3
76.9
23.1
1987
56.2
32.1
88.3
11.7
47.9
24.0
71.9
28.1
1988
56.3
32.6
88.9
11.1
57.0
36.5
93.6
6.4
1989
56.8
32.2
89.1
10.9
72.5
21.8
(GDP)的 贡 献 。
的外向型程度起到了关键作用,这在中国外贸数据上
(一)从三大需求角度衡量外需对总需求的贡献
体现较为明显。
根据三大需求公式可以衡量外需对总需求的贡献:
总需求=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出口
(1)
1994 年是划分中国内外需关系和动力转换的分
从需求结构的角度来看,内需始终是我国的需求 主体,2000~2008 年年均消费、投资和出口①占总需求 的比重分别为 43%、32%和 25%。同时,外需对总需求
比重 资本形成
38.2 36.1 34.8 32.5 31.9 32.8 34.2 38.1 37.5 36.3 37.0 36.6 34.9 34.8 36.6 42.6 40.5 40.3 38.8 36.7 36.2 36.2 35.3 36.5 37.8 41.0 43.0 41.6 41.8 41.7 43.9 47.5
94.3
5.7
1990
54.8
30.6
85.3
14.7
21.5
3.6
25.1
74.9
1991
53.9
30.1
84.0
16.0
45.8
25.7
71.5
28.5
1992
53.0
31.1
84.0
16.0
46.8
37.7
84.5
15.5
1993
50.3
36.1
86.4
13.6
34.0
66.8
100.8
-0.8
(见表 2)。 但是,用这一分析方法来衡量一国经济的
外向型程度则存在一些问题,它不能区分“大进大出” 和“小进小出”这两种外贸情况,尤为值得注意的是, 在 公 式 (2)中 由 于 把 用 于 消 费 和 投 资 的 进 口 一 并 从 出 口中扣除,低估了出口对一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因此 这一方法不能作为衡量一国经济增长外向型程度的 基准。
1994
47.6
33.1
80.7
19.3
31.7
15.5
47.2
52.8
1995
48.2
33.4
81.7
18.3
55.2
37.0
92.2
7.8
1996
50.5
Baidu Nhomakorabea
33.1
83.6
16.4
81.5
28.4
110.0
-10.0
1997
50.5
31.4
82.0
18.0
50.8
10.7
61.5
38.5
1998
51.5
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 中国经济取得了年均增长 9.9%的发展奇迹。 与此同 时,2009 年中国出口规模达到 12017 亿美元,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 。 中国所创造的经济发展成就,以及出口占 GDP 比重的快速上升,在世界上引 发 了对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及其后果的争论。 当前关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看法主 要有两种:第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是出口依赖型模式,通过实行重商主义的战略, 维持低汇率,低估能源、土地和劳动力成本,高度依赖出口和投资,在国内消费需 求不足的情况下把产能过剩向全球输出,形成了较严重的内外部失衡,导致世界 经济失衡加剧。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要推动世界经济再平衡,必须对中国实行 贸易保护主义,并敦促人民币尽快升值 。 [1][2] 另外也有部分学者认为,中国是内需 为主的增长模式, 每一阶段经济增长引擎的切换都是沿着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路 径展开的,每次主导产业升级与经济增长浪潮都是在居民从“衣食”到“耐用品” 再到“住行”的消费结构升级带动下实现的。
三大需求占总需求的比重
三大需求对总需求增长的贡献率
年份
内需
外需
内需
外需
最终消费 资本形成 内需合计
出口
最终消费 资本形成 内需合计
出口
1983
62.0
30.6
92.7
7.3
59.9
37.9
97.8
2.2
1984
60.3
31.3
91.6
8.4
49.0
35.7
84.7
15.3
1985
57.9
33.5
91.4
34.3
62.0
38.0
2007
38.2
32.2
70.4
29.6
32.1
33.9
66.0
34.0
2008
38.1
34.6
72.6
27.4
36.4
64.5
100.9
-0.9
2009
39.6
38.7
78.3
21.7
68.2
115.1
183.3
-83.3
资 料 来 源 :1982~2009 年 《中 国 统 计 年 鉴 》、《2009 年 中 国 国 民 经 济 和 社 会 发 展 统 计 公 报 》、《中 国 国 际 收 支 平 衡 表:
31.3
82.8
17.2
68.7
28.6
97.2
2.8
1999
52.0
30.8
82.9
17.1
58.3
25.2
83.5
16.5
2000
51.5
29.2
80.6
19.4
45.6
11.7
57.3
42.7
2001
50.9
30.3
81.2
18.8
43.7
44.2
87.9
12.1
2002
48.7
30.9
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