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部分课后习题
项目质量管理练习题答案 课后题
项目质量管理练习题答案第二章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可以连续取值的数据称为计数值数据。
()答案:√考点:概述——项目质量数据特性解析:P36,计量值数据,即可以连续取值的数据,如重量、压力、强度等。
(2)质量数据的波动性是质量变异性的客观反映。
()答案:√考点:概述——项目质量数据的重要特点解析:P36,质量数据并非同一的,而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存在差异。
质量数据的这种特性称为波动性。
这是质量变异性的客观反映。
(3)项目质量数据可采用全数采集的方法。
()答案:×考点:与质量数据采集相关的概念解析:P37,根据项目的特点,绝大部分质量数据的采集工作只能采用抽样采集的方法。
(4)组数K影响着频数分布表的形状,K越大,频数分布越接近实际情况。
()答案:√考点:确定分组数(K)解析:P41,K的大小影响着频数分布表的形状。
一般来说,K越大,频数分布越接近实际情况,但计算也越烦琐。
(5)通过观察直方图形状,可以判断是否能稳定地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答案:×考点:直方图与公差(或标准)对比解析:P46,将直方图与公差或标准对比,可以判断是否能稳定地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二、单项选择题(请在题后的括号内填上选中项的序号)(1)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所构成的集合称为()。
A.样本B.样品C.样本容量D.系统答案:A考点:样本与样品解析:P37,所谓样本是指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所构成的集合。
(2)完全随机化的抽样方法是()。
A.单纯随机抽样B.分层抽样C.间隔定时抽样D.间隔定量抽样答案:A考点:单纯随机抽样解析:P38,在总体中直接抽取样本的方法就是单纯随机抽样。
这是一种完全随机化的抽样方法。
(3)总体中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小,抽样代表性误差()。
A.越小B.越大C.不变D.不一定答案:A考点:分层抽样解析:P39,离散程度越小,抽样代表性误差就越小,代表性就越好。
质量管理与可靠性罗国勋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思考练习题答题要点1.国际标准ISO 9000:2000将质量定义为:“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定义指出“特性”而未界定其载体,说明质量存在各领域及任何事物之中。
就质量管理而言,质量的载体主要是指产品过程和体系。
“固有”是指事物“与生俱来”特别是那种永久的性质。
定义中“满足要求的程度”是指将产品的固有特性和要求相比较,而要求则是指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此外,质量的定义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1)动态性:质量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顾客要求的不断改变也在不断地变化。
(2)相对性:针对不同的目标市场提供具有不同性能的产品。
(3)可比性:“质量”可用诸如差、好或优秀之类的形容词予以描述,这就是质量可比性。
2.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J.M.Juran)提出了质量螺旋模型,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产品质量形成的客观规律。
这是一条螺旋式上升的曲线,把全过程中各质量职能按逻辑顺序串联起来,用以表征产品质量形成的整个过程及其规律性。
朱兰质量螺旋反映了产品质量形成的客观规律,是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对现代质量管理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3.PDCA环的概念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W. Edwards Deming)首先提出,故又称“戴明环”,是“计划(P)-执行(D)-检查(C)-总结(A)”工作循环的简称,是国内外普遍用于提高产品质量的一种管理工作方法。
PDCA环的四个阶段不是运行一次就完结,而是周而复始地进行。
一个循环完了,解决了一部分的问题,可能还有其它问题尚未解决,或者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再进行下一次循环,所以称之为PDCA循环, 其基本模型见书中图1-2-1所示。
推动PDCA循环,关键在于A(总结过程)。
通过总结经验教训,形成一定的标准、制度或规定,使工作做得更好,才能促进质量水平的提高。
因此,推动PDCA循环,一定要抓好总结这个阶段。
4.(1)标准化工作;(2)计量工作;(3)质量信息工作;(4)质量教育工作;(5)质量管理小组工作5.美国质量管理的特点:(1)强调质量专家的作用;(2)加强检验部门与质量管理部门;(3)重视质量成本的分析;(4)强调关键因素的控制;(5)广泛应用质量管理新技术日本质量管理的特点:(1)开展全公司性的质量管理;(2)实行质量管理的审核制度;(3)重视质量管理的教育和培训;(4)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5)灵活应用质量管理的统计方法;(6)广泛应用新技术;(7)开展全国范围的“质量月”活动。
质量管理课后习题
第一章导论1、简述质量及项目质量的定义质量是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项目质量就是项目的固有特性满足项目相关方要求的程度2、简述项目进展各阶段对质量的影响1)项目概念阶段主要进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及项目的决策,项目概念阶段对项目质量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
2)项目开发阶段需要界定项目的范围,明确项目的方案,进行项目规划,设计项目质量,是决定项目质量的关键环节。
3)项目的实施阶段是按照项目开发阶段所提出的要求,规划,将项目意图付诸实现最终形成项目成果的活动,是形成项目质量的决定性环节.4)项目收尾阶段需要对项目质量进行验收,考核项目质量是否达到预期要求,对项目质量的影响是对项目质量的确认和项目最终成果质量的保证。
3、影响项目质量的因素有哪些?1)人对项目质量的影响2)机械设备对项目质量的影响3)材料对项目质量的影响4)方法对项目质量的影响5)环境条件对项目质量的影响根据性质划分可分为偶然因素和系统因素4、项目质量具有哪些特点?1)影响因素多2)项目目标的制约性3)质量的变异性4)评价方法的特殊性5、简述项目质量管理的定义项目质量管理是指围绕项目质量所进行的指挥,协调,控制等活动,是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6、项目质量管理具有哪些特点?1)复杂性2)动态性3)不可逆性4)系统性7、简述项目质量管理的原则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2)领导作用3)全员参与4)过程方法5)管理的系统方法6)持续改进7)以事实为决策基础8)与供应商保持互利的关系7、简述质量控制原理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质量控制的目标是确保项目质量能满足顾客,法律法规等方面所提供的质量要求。
质量控制的范围涉及了项目形成全过程的各个环节.项目质量控制的工作内容包括作业技术和活动,即包括专业技术和管理技术两方面。
8、简述质量保证原理项目质量保证是项目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供质量保证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9、简述全面质量管理原理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其实就是系统原理的体现。
西财《质量管理学》教学资料包 课后习题答案 第七章 质量控制
第七章质量控制思考题1.结合实例说明质量控制的概念和意义。
质量控制是为了使产品以及相关的各个体系、过程达到相应的质量要求,是防止不合格品产生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所以需要对影响到产品、过程或体系的质量因素进行判断、识别和分析,确定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并实施控制,才能达到最优的效果。
简单说来,质量控制的概念就是为达到质量要求或实现质量目标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
质量控制的具体目的在于监视过程,进行控制、诊断和调整,使过程处于受控的状态。
更具体地说,它是一个根据质量要求设定标准、测量结果并进而判定是否达到了预期要求,对质量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补救并防止再度发生的过程。
在生产前对生产过程进行评审和评价的过程事实上也是质量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
总之,质量控制是一个为确保生产出来的产品满足要求的控制过程。
2.两类质量波动之间有哪些区别和联系?根据影响质量波动的因素的性质,可以将质量波动分为两类,即偶然波动和异常波动。
1.偶然波动。
由偶然因素引起的质量波动称为正常波动或偶然波动。
偶然因素属于不可避免的因素,是在控制状态下存在的因素。
偶然因素对质量波动的影响程度通常很小,但对其改善往往需要大量成本。
偶然波动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始终存在,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较低;偶然因素是随机变化的,表现为产品质量波动的无规律性;偶然因素通常是不容易简单消除的。
2.异常波动。
异常因素也称为系统因素,其引起的质量波动称为异常波动。
与偶然波动相对应,它表现出另外的一些特点:异常波动不是在生产过程中始终存在的,而是由特定原因引起的;异常因素是可以消除的,比如人为的因素或者是机械设备的故障;异常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较大,甚至造成较大的损失;因异常因素的系统性,其对产品质量波动的影响也具有较为明显的规律性和方向性。
可见,偶然因素和异常因素有着完全不同的特点,但是在更多的时候,它们对质量波动的影响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甚至形成更为微妙的关系。
软件项目管理第六章课后习题答案
六、项目质量管理1. 项目质量包含哪几方面的含义?答:影响软件质量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是从管理角度对软件质量的度量。
McCall 等人1979年提出的质量要素模型得到普遍认可,该模型把影响软件质量的因素划分为三组:正确性、健壮性、效率、完整性、可用性、安全性(产品运行);可理解性、可维修性、灵活性、可测试性(产品修改);可移植性、可重用性、互运行性(产品转移)。
2. 简述软件项目的质量计划包括哪些内容,以及编制质量计划的主要依据是什么?答:质量管理计划描述项目的质量管理体系,即实施质量管理所需要的组织结构、责任、程序、过程和资源。
质量管理计划根据质量规划得到,其内容包括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界定说明和项目描述。
项目的质量方针是由高层管理部门提出的关于质量的意图和方针,此政策应该描述质量目标、质量层次、执行政策以及项目组中各成员的责任。
项目的质量方针是由高层管理部门提出的关于质量的意图和方针,此政策应该描述质量目标、质量层次、执行政策以及项目组中各成员的责任。
项目的界定说明是项目立项时将项目的可交付成果记录下来的项目目标文件。
项目描述按照项目立项时确定的产品说明为基础,随着项目发展阶段逐渐深化、细化,直至包含技术问题的细节和影响质量的具他问题。
质量管理计划制定应该基于项目章程、项目管理计划(其中的需求管理计划、风险管理计划、干系人参与计划、范围基准等)、项目文件(其中的假设日志、需求文件、需求跟踪矩阵、干系人登记册等)、事业环境因素(其中的政策法规、软件领域的相关规则/标准/指南、组织结构、市场条件、工作条件和文化观念等)和组织过程资产(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模板、历史数据等)等已有相关文档和知识。
3. 你认为项目质量管理与项目质量控制过程有哪些联系?项目变更对于质量控制有哪些影响?答:项目的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有以下几点联系:1)质量计划是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共同依据。
2)达到质量要求是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共同目的。
10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部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概述一、填空题1.适用性、可信性、经济性、美观性。
2.生产质量服务质量。
3.关联图法、KJ法、系统图法、矩阵图法、矩阵数据分析法、过程决策程序图法。
二、简答题1. 简述食品安全、食品卫生、食品质量的关系。
食品安全性被解释为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和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受害的一种担保,即用于消费者最终消费的食品,不得出现对人体健康、人身安全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任何不利的影响;食品卫生则指为确保食品安全性和适用性在食物链的所有阶段必须采取的一切条件和措施。
食品安全是以终极产品为评价依据,而食品卫生则是贯穿在食品生产、消费的全过程中。
食品安全是以食品卫生为基础,食品安全性包括了卫生的基本含义。
食品质量不仅是指食品的外观、品质、规格、数量、重量、包装,同时也包括了安全卫生。
安全卫生是反映食品质量的主要指标,离开了安全卫生,就无法对食品的质量优劣下结论。
食品安全、食品卫生、食品质量三者之间的种属关系,可以把食品质量作为一个对食品总体要求的概念,涵盖消费者对食品的三个基本要求,即安全性、营养性和感官要求,其中安全性包含食品卫生和食品安全两方面。
2. 简述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1)加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是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的客观要求温总理在201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健全并严格执行产品质量安全标准。
要在全国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专项行动以及“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各行各业都要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和安全管理。
因此,各级工商机关要扎扎实实开展包括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在内的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交易行为,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2)加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是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规范食品经营,依法查处食品经营违法违规行为,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妥善解决人民群众食品消费或服务过程中出现的矛盾,畅通消费者有关食品质量安全的申诉、投诉和举报渠道,及时协调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的纠纷,妥善处理消费争议,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的重要内容。
软件项目管理案例教程(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二、判断题1、搬家属于项目。
(√)2、项目是为了创造一个唯一的产品或提供一个唯一的服务而进行的永久性的努力。
(×)3、过程管理就是对过程进行管理,目的是要让过程能够被共享、复用,并得到持续的改进。
(√)4、项目具有临时性的特征。
(√)5、日常运作存在大量的变更管理,而项目基本保持连贯性的。
(×)6、项目开发过程中可以无限制地使用资源。
(×)三、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不是项目与日常运作的区别的是(C)A.项目是以目标为导向的,日常运作是通过效率和有效性体现的。
B.项目是通过项目经理及其团队工作完成的,而日常运作是职能式的线性管理。
C.项目需要有专业知识的人来完成,而日常运作的完成无需特定专业知识。
D.项目是一次性的,日常运作是重复性的。
2、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项目的特征(C)A.运用进度计划技巧B.整合范围与成本C.确定期限D.利用网络进行跟踪3、以下都是日常运作和项目的共同之处,除了(D)A.由人来做B.受限于有限的资源C.需要规划、执行和控制D.都是重复性工作4、项目经理的职责不包括(D)A.开发计划B.组织实施C.项目控制D.提供资金5、下列选项中属于项目的是(C)A.上课B.社区保安C.野餐活动D.每天的卫生保洁6、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C)A.一个项目具有明确的目标而且周期不限B.一个项目一旦确定就不会发生变更C.每个项目都有自己的独特性D.项目都是一次性的并由项目经理独自完成7、(B)是为了创造一个唯一的产品或提供一个唯一的服务而进行的临时性的努力。
A.过程B.项目C.项目群D.组合8、(B)是一系列伴随着项目的进行而进行,目的是确保项目能够达到期望结果的一系列管理行为。
A.人力资源管理B.项目管理C.软件项目管理D.需求管理9、下列活动中不是项目的是(C)A.野餐活动B.集体婚礼C.上课D.开发操作系统10、下列选项中不是项目的特征的是(C)A.项目具有明确的目标B.项目具有限定的周期C.项目可以重复进行D.项目对资源成本具有约束性第二章二、判断题1、项目初始阶段甲方为软件开发方,乙方为顾客。
项目质量管理课后习题答案
大时,则用标准差来比较离散程度便不太恰当了。为此,就应用标准差与平均值的相对数值进行比
较。
6. 合格控制具有( )等重要职能。
A.保证
B.预防
C.报告
D.验收
答案:ABC
考点:合格控制方法
解析:P129。合格控制具有保证、预防及报告等三项重要的职能
四、 简答题
1. 什么是工序能力? 考点:工序能力分析方法 答案:P72, 工序质量是形成项目质量的最基本环节。工序质量越好,项目质量所得到的保证程度就越高。这种 工序对项目质量的保证程度称为工序能力。工序能力,是工序处于稳定状态下的实际加工能力。 2. 什么是工序能力指数? 考点:工序能力指数 答案:P73, 工序能力指数,是指某工序的工序能力满足公差要求的程度,用 Cp 或 Cpk 表示。Cp 表示设计公 差的中心值与测定数据的分布中心一致时,即无偏情况下的工序能力指数。Cpk 表示设计公差的中 心值与测定数据分布中心不一致,即有偏情况下的工序能力指数。 3. 什么是因果分析图? 考点:因果分析图法 答案:P81 因果分析图,也称特性要因图,因其形状又称为树枝图或鱼刺图。为寻找产生某种质量问题的原因, 采用“头脑风暴法”、“专家判断法”等方法。集思广益,同时将有关意见在图上反映出来,这种图 就是因果分析图。 4. 什么是控制图? 考点:控制图概述 答案:P87, 控制图是用于区分质量波动究竟由于偶然因素引起还是由于异常因素引起,从而判明项目实施过程 是否处于控制状态的一种有效工具,是监督控制项目质量变化的一双眼睛。控制图上一般有三条控 制界限。上面的一条线称为控制上限,下面的一条线称为控制下限,中间的一条线称为中心线。将 所控制的质量特性值在控制图上打点,若点子全部落在上下控制界限内,且点子的排列无缺陷(如 链、倾向、接近、周期等),则可判断项目实施过程处于控制状态。 5. 什么是排列图? 考点:排列图法 答案:P84, 排列图又称主次因素排列图,是用来找出影响项目质量主要因素的一种常用的统计分析工具。排列 图是由两个纵坐标(即频数纵坐标和频率纵坐标),一个横坐标(项目排列)。由若干个根据频数大
课后习题_第11章 现代质量管理 (2)
课后习题
1、为什么说控制图是一种研究数据随时间变化的统计规律的动态方法?
2、质量特性值分为哪两种?
3、简述戴明“PDCA循环”。
4、质量管理的七种常用工具是指哪些?
5、产生质量散差的原因有哪些?
6、“ISO19011:2000 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的基本构想是什么?
7、用帕累托图分析从一个印刷电路板生产线收集到的数据。
1)画出帕累托图;
2)你能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8、某工序加工一产品,其计量数据如下表所示。
试作-
x控制图,并判断该工序是否处
于稳定状态。
-
x控制图数据表
9、试述如何把费根堡姆“全面质量管理”应用到企业质量管理实践?
10、假定你校对了贵公司的员工电话号码簿,共有1200个条目。
你发现办公室编辑出现了12个错误(缺陷),承印车间出现了42个错误(假设姓名加电话有11个出错机会)。
编辑的工作质量比印刷车间的工作质量高吗?为什么?。
管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管理学习题集管理是指组织中的如下活动或过程:通过信息获取、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职能的发挥来分配、协调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以实现单独的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
管理是指组织中的如下活动或过程:通过信息获取、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职能的发挥来分配、协调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以实现单独的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
此概念可以从以下五方面理解:(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2)管理的本质是活动或过程,而不是其他。
(3)管理的对象是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
(4)管理的职能是信息获取、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5)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仅凭单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
管理具有二重性。
这是由于管理既有同生产力、社会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又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1)管理的自然属性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管理是社会劳动过程的一般要求。
第二,管理在社会劳动过程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只有通过管理才能把实现劳动过程所必须的各种要素组合起来,使各种要素发挥各自的作用。
(2)管理的社会属性体现在管理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它只能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和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它具有维护和巩固生产关系、实现特定生产目的的功能。
(3)管理的二重性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一方面,管理的自然属性不可能孤立存在,它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制度、生产关系中;同时,管理的社会属性也不可能脱离管理的自然属性而存在。
另一方面,管理的二重性又是相互制约的。
管理的自然属性要求具有一定社会属性的组织形式和生产关系与其相适应;同时,管理的社会属性也必然对管理的方法和技术产生影响。
泰罗创立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管观点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谋求最高工作效率2:达到最高效率的重要手段—-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方法3: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要求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的改变。
10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10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部分习题参考答案《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部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概述一、填空题1.适用性、可信性、经济性、美观性。
2.生产质量服务质量。
3.关联图法、KJ法、系统图法、矩阵图法、矩阵数据分析法、过程决策程序图法。
二、简答题1. 简述食品安全、食品卫生、食品质量的关系。
食品安全性被解释为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和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受害的一种担保,即用于消费者最终消费的食品,不得出现对人体健康、人身安全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任何不利的影响;食品卫生则指为确保食品安全性和适用性在食物链的所有阶段必须采取的一切条件和措施。
食品安全是以终极产品为评价依据,而食品卫生则是贯穿在食品生产、消费的全过程中。
食品安全是以食品卫生为基础,食品安全性包括了卫生的基本含义。
食品质量不仅是指食品的外观、品质、规格、数量、重量、包装,同时也包括了安全卫生。
安全卫生是反映食品质量的主要指标,离开了安全卫生,就无法对食品的质量优劣下结论。
食品安全、食品卫生、食品质量三者之间的种属关系,可以把食品质量作为一个对食品总体要求的概念,涵盖消费者对食品的三个基本要求,即安全性、营养性和感官要求,其中安全性包含食品卫生和食品安全两方面。
2. 简述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1)加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是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的客观要求温总理在201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健全并严格执行产品质量安全标准。
要在全国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专项行动以及“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各行各业都要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和安全管理。
因此,各级工商机关要扎扎实实开展包括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在内的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交易行为,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2)加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是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规范食品经营,依法查处食品经营违法违规行为,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妥善解决人民群众食品消费或服务过程中出现的矛盾,畅通消费者有关食品质量安全的申诉、投诉和举报渠道,及时协调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的纠纷,妥善处理消费争议,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的重要内容。
周健临《管理学教程》(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章节题库(含考研真题)+模拟试题】
周健临《管理学教程》(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章节题库(含考研真题)+模拟试题】目录第一部分课后习题说明:对周健临《管理学教程》(第3版)教材每章的课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个别知识点进行了扩展。
课后习题答案多次修改,质量上乘,特别适合应试作答和临考冲刺。
第1章管理的挑战第2章古典管理思想的演进第3章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第4章组织环境和组织文化第5章计划工作与目标的设置第6章战略管理第7章有效的决策第8章组织工作的基础第9章组织变革第10章人力资源管理第11章管理与领导第12章激励第13章沟通第14章控制第15章创新第16章新世纪的管理第二部分章节题库说明:严格按照周健临《管理学教程》(第3版)教材内容进行编写。
每章都精心挑选经典常见考题(含名校考研真题),并予以详细解答。
熟练掌握本书考题的解答,有助于学员理解和掌握有关概念、原理,并提高解题能力。
第1章管理的挑战第2章古典管理思想的演进第3章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第4章组织环境和组织文化第5章计划工作与目标的设置第6章战略管理第7章有效的决策第8章组织工作的基础第9章组织变革第10章人力资源管理第11章管理与领导第12章激励第13章沟通第14章控制第15章创新第16章新世纪的管理第三部分模拟试题周健临《管理学教程》(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周健临《管理学教程》(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本书是周健临《管理学教程》(第3版)教材的学习辅导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部分为课后习题及详解。
本书包括周健临《管理学教程》第3版的课后习题,并给出了详尽的答案详解。
第二部分为章节题库(含考研真题)及详解。
严格按照周健临《管理学教程》(第3版)的章目编排,精选与各章内容配套的习题并进行解析,按照题型分类,精选重点院校考研真题,所有试题均有详尽答案。
所选试题基本涵盖了每章的考点和难点,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显当前热点。
第三部分为模拟试题及详解。
管理案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此答案仅代表我个人的观点,不一定完全正确,同学们如有自己的观点可以保留第一章管理概述案例1 霍桑工厂实验1.梅约对访谈实验的分析说明了什么,具有什么启示意义?答:梅约对访谈实验的分析说明“人际关系是影响绩效的一个主要因素。
”访谈实验表明以往的管理者有许多“自以为是”的错误。
例如,对于什么是最重要的事情,工人同管理者的判断往往南南辕北辙。
在管理者眼里认为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在工人眼里可能就是影响到他们生死攸关的大事;而工人认为不值一提的小事,管理者却往往把它当作头等大事。
工人牢骚最多的地方,往往是管理者不大注意的地方;而管理者自以为得意的举措,在工人眼里却十分可笔。
即使是事实上没有争议的东西,引发这些事实的因果关系也往往因人而异,管理者对工人行为的因果判断,经常是想当然的,而工人自己陈述的事实缘由,则有许多是管理者绞尽脑汁也想象不到的。
访谈还说明,工人的情感因素,对生产效率有着天时地利人和是主观判断大得多的影响。
有许多案例,令人信服地说明了这些问题。
访谈最大的收获,就是管理学中许多原先不成问题的问题,或者原先不大注意的问题,都在工人的谈话中舞动到了管理学家的面前,需要重新做出解释。
启示意义:梅奥对访谈实验的分析,工人的行为受情感的支配,管理学必须注重对心理问题的研究。
第一,访谈可以使工人解脱情感负担。
第二,访谈能够促使工人之间人际关系的改善。
第三,访谈增进了工人群体与厂方的合作愿望,而且也提高了二者之间的合作能力。
第四,倾听是训练管理人员的重要方法。
第五,与职工的谈话是管理工作的重要信息来源。
此实验不仅仅局限于霍桑工厂,而是把这种心理研究刻录方法贯穿于整个工业领约域,甚至也不仅仅局限于美国的工厂,而是把同类型的研究推向整个世界。
尽管存在着国家的差别、语言文化的差别等等,使不同国家、不同类型的员工情况不啻天壤,但是,人们在心理表现上却具有惊人的相似性。
2.在对人的看法上,通过霍桑试验,你可以得出哪些不同于传统看法的结论?答:古典经济学和古典管理学都把人看作是最大经济利益的“经济人”,梅约则提出了与“经济人”不同的“社会人”的观点,强调要提高职工积极性,除了金钱刺激,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安全感、归属感等等社会和心理欲望的满足,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iso课后复习题(完整版)
ISO课后题归纳一、判断题(下列各题中,答案正确的在括号中划"V",错误的划“x”)(V) 1.质量管理体系是组织的-项战略决策,能够帮助其提高整体绩效。
(X) 2. IS09001:2015标准只适用于组织内部管理( V) 3.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能增加组织提升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满意的几率。
(V )4. I09001:2015标准采用过程方法,结合了PDCA循环与基于风险的思维。
(V )5. 成文信息是组织需要控制和保持的信息及其载体。
(X) 6.组织应识别风险,并努力消除所有风险。
(X) 7.相关方与顾客的需求和期望是一致的,因此只要满足顾客需求和期望,其他相关方也可满足。
(x) 8. 组织和顾客之间未发生任何交易的情况下,组织生产的输出是服务。
(V) 9.组织的输出是产品还是服务取决于其主要特性。
如:画廊卖的一幅画是产品,而委托绘画则是服务。
(V )10. 组织环境是指对组织建立和实现目标的方法有影响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的组合。
(×) 11. 最高管理者应在各职能区域发挥其领导作用,各职能管理者应对此予以支持。
(V ) 12. 确保制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与组织环境相适应,与战略方向相一致。
(V )13. 质量方针应包括满足适用要求的承诺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承诺。
(x) 14. 最高管理者应制订相应的质量目标。
(V) 15.最高管理者应促使、指导和支持员工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V ) 16. 组织应策划如何在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整合并实施这些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和评价这些措施的有效性。
(V ) 17. 应对措施应与风险和机遇对产品和服务符合性的潜在影响相适应。
(V ) 18. 组织应对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相关职能、层次和过程建立质量目标。
(V ) 19.组织质量管理体系变更时应考虑到资源的可获得性、职责和权限的分配或再分配。
( X) 20.组织控制范围内从事影响质量绩效工作的人员包含所有供方人员。
西财《质量管理学》教学资料包 课后习题答案 第五章 质量工作推进
第五章质量工作推进思考题1.领导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是什么?领导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其自身的努力创造全员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环境。
领导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职责和所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质量方针。
这种方针和目标与组织的总目标、经营发展战略是协调一致的,既有针对性,又有先进性。
将质量方针和目标与组织外部的宏观环境与组织内部的微观环境相结合,从而使其对组织的现状有改进或促进作用。
要将组织的质量方针和目标贯彻下去,并将其作为自己的工作准则,以形成良好的质量风气。
(2)分配质量职能活动和质量任务。
只有将质量职能活动和质量任务合理地分配下去,才能使任务有条不紊地完成,质量方针才可能落实。
(3)提供相关资源。
领导是资源的提供者与分配者,为了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有效地建立和运行,需要必要的资源和相关条件,如人员、设施、工作环境、信息、和供方的合作关系、自然资源以及财务资源等。
资源投入不足难以使质量管理体系取得预期的效果。
(4)领导的表率作用。
领导必须遵守规章制度,按程序办事,注重自己的工作质量,使质量意识的影响在员工中迅速传递,否则规章制度就会形同虚设,组织的工作程序就会出现混乱,工作质量就会下降,组织就会逐渐走向衰败。
(5)持续改进。
领导承担着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持续改进的责任,组织要在竞争中获胜,只能靠持续的改进,包括改进相关的管理内容和为改进创造适宜的各项环境两个方面。
2.领导者必须具备的质量管理知识有哪些?组织的高层领导应多掌握一些质量和质量管理方面的知识。
但是,组织的领导更多的是负责组织总体的方向与目标,因此,领导并不需要成为质量管理专家,但领导应至少对以下四个方面:(1)有关质量的法律法规。
(2)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
(3)质量管理体系及其审核。
(4)质量成本的基本知识。
3.质量团队有哪几个构成要素?质量团队的构成要素可以总结为团队目标(Purpose)、团队成员(People)、团队定位(Place)、团队权限(Power)及团队计划(Plan),简称为5P。
管理学第三章计划课后练习题带答案
第三章计划第一节计划的构成与作用一、计划的概念与特点计划是组织策划与安排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方案的一种活动。
计划的基本特点(一)目的性:有明确目的和目标(二)主导性:是一切管理活动的前提(三)普遍性:一切有组织的活动都必须有计划(四)效果性:计划质量、成本令人满意(见下图)(五)可行性一项可行计划至少应满足:1、不与国家法律抵触,不严重损害公共利益;2、有实施计划的资源保证;3、获得执行计划的有关方面的理解和支持;4、有备用方案和应变措施。
二、计划的构成与分类三、计划的作用计划是管理者进行指挥与协调的依据计划是管理者实施控制的标准计划是降低未来不确定性的手段计划也是激励士气的手段计划同样是资源有效配置的手段第二节计划的程序一、环境分析(一)组织与环境管理是一切组织活动必备的功能,其目标、方式、对象都是由组织内部因素决定的.任何一个组织的行为都不是孤立的,都要受自然条件、文化传统、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科学技术等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组织环境是对组织各种活动具有直接或间接作用的各种条件和因素的总和。
斯蒂芬·罗宾斯认为:环境是对组织绩效具有潜在影响的外部机构或力量。
(二)组织环境及环境因素的层次性分解1、环境的分类(1)一般环境(宏观环境)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主要包括气候条件、时间、自然资源、地理条件等。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指与组织活动相联系的各种社会条件和因素关系的总和。
主要是:文化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技术环境。
文化环境文化环境是指由决定人们生活、生产方式的观念形态构成的影响组织活动的条件和因素总和。
通常学术界把下列内容视为文化环境的组成部分:①人们的生活方式;②个人从其所在群体中继承的社会遗产;③思想、感情、宗教和信仰的活动方式;④积累起来的知识学习;⑤社会组织、政治制度及经济关系;⑥教育水平和方式;⑦伦理道德与价值标准;⑧行为方式;⑨历史的积淀。
经济环境经济环境主要是由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和宏观经济政策等四个要素的总和构成。
项目管理教程课后习题
项目管理教程课后习题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第一章项目概述一、单选题1、随着项目生命期的发展,资源的投入( C )A 逐渐变大B 逐渐变小C 先变大再变小 D先变小再变大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A 与其它项目阶段相比较,项目结束阶段的成本投入和启动阶段差不多B 与其它项目阶段相比较,项目结束阶段的成本投入是较多的C 项目从开始到结束,其风险是不变的D 项目开始时,风险最低,随着任务的完成,风险逐渐增多3、确定项目是否可行是在哪个工作阶段完成的(A )A 项目启动B 项目规划C 项目执行D 项目收尾4、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C )A 项目的生命期是指项目的开始时间和项目的结束时间这一段时间的累计B 不管项目阶段如何划分,一般均可归纳为启动阶段、执行阶段、收尾阶段C 失败的项目也存在收尾阶段D 项目的生命期是循环往复的一段时间5、项目“一次性”的含义是指( B )A 项目持续的时间很短B 项目有确定的开始和结束时间C 项目将在未来一个不确定的时间内结束D 项目可以在任意时候取消6、应对项目的可交付成果负主要责任的是( B )A 质量经理B 项目经理C 高级经理层D 项目团队成员中的某个人二、多选题1,、下列属于项目实例的是( AB )A 举办一场晚会B 开发一种新的计算机软件C 提供税务服务D 管理一家工厂2、项目的共同点有(ABCD )A 明确的起止时间B 预定目标C 受到资源的限制D 消耗资源3、日常工作与项目的区别在于(ABC )A 管理方式B 责任人C 组织机构D 管理过程4、项目干系人可能包括( ABCD )A 项目经理B 客户C 供货商D 项目发起人5、下列属于项目基本特征的是(ABD )A 目的性B 一次性C 生产性D 独特性练习与思考1、什么是项目它与日常工作有何不同项目是在一定时间、成本、人力资源、环境等约束条件下,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所从事的一次性任务。
《质量管理学》课后习题含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
第一章质量管理概论思考题1.简述质量和质量特性的含义。
国际标准ISO 9000: 2005《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对质量的定义为:“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IS09000: 2005标准《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对质量特性的定义为:产品、过程或体系与要求有关的固定特性。
2.什么是质量职能?质量职能包括哪些方面?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提出的“质量职能”概念是指组织为确保产品质量而进行的技术、生产和管理等全部活动的总称。
在朱兰质量螺旋中质量职能的各项活动对产品质量都有影响。
质量职能主要包括:(1)市场研究质量职能。
(2)产品设计质量职能。
(3)采购质量职能。
(4)生产制造质量职能。
(5)检验质量职能。
(6)使用过程(包括包装、运输、库存、销售、安装、使用以及售后服务等一系列活动)的质量职能。
另外,质量职能也涉及组织外部的供应商、顾客进行的活动,所以也要考虑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
3.什么是质量管理?质量管理的各个发展阶段有什么特点?国际标准IS09000: 2005《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对质量管理的定义为: “在质量方4.什么是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有哪些?全面质量管理是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旨在通过顾客和所有相关方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一种管理途径。
全面质量管理通常用英文缩写TQC或TQM来表示。
5.质量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包括哪五个方面?质量管理的基础性工作通常包括五个方面:质量责任制、质量教育工作、计量管理工作、标准化工作和质量信息管理工作。
6.我国的标准体系是如何分类的?按标准的分级可分为4种:1.国家标准,2.行业标准,3.地方标准,4.组织标准。
按标准的性质可分为2种:1.强制性标准,2.推荐性标准。
7.标准制定的原则是什么?制定标准应遵循的原则有以下四点:(1)以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为原则。
在标准制定时应按照标准的层级从国际最新的最先进的标准着手;同时以国际通用的标准为准绳,有利于促进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发展对外贸易,也有利于我国标准化与国际接轨。
质量管理部分课后习题
第一章质量与质量管理1、质量定义: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2、质量管理是一门研究和揭示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过程的客观规律的科学,它是以质量为研究对象。
3、质量观念的三个发展阶段(1)、符合标准质量(2)、符合使用质量(3)、符合质量需求4、质量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1)、质量检验阶段,18世纪中期至20世纪30年代。
(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
(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始于20世纪60年代。
5、对于质量内涵,还可以从生产者主导阶段、消费者主导阶段以及竞争性阶段、战略性阶段另以考察。
6、休哈特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贡献在于首创了生产过程监控的工具——控制图。
7、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在质量管理中,十分关注能大幅度提高顾客满意程度的质量特性,并称之为魅力质量。
8、1961年通用电气公司质量经理菲根堡姆出版了《全面质量管理》一书。
9、朱兰提出的全面质量管理三部曲是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
第二章质量管理体系ISO9000族标准1、质量手册是“规定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旨在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组织应编制和保持质量手册,并按文件控制的要求进行控制。
2、ISO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英文简称,最新的ISO9000族标准诞生于2000.3、ISO9000族标准的核心标准是: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原理和术语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SO9004:2000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ISO19011:2000质量和环境审核指南4、质量管理八大原则的内容:(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组织依存于其顾客。
因此组织应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
(2)、.领导作用:领导者确立本组织统一的宗旨和方向。
他们应该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
(3)、全员参与:各级人员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获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质量与质量管理
1、质量定义: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2、质量管理是一门研究和揭示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过程的客观规律的科学,它是以质量
为研究对象。
3、质量观念的三个发展阶段
(1)、符合标准质量
(2)、符合使用质量
(3)、符合质量需求
4、质量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
(1)、质量检验阶段,18世纪中期至20世纪30年代。
(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
(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始于20世纪60年代。
5、对于质量内涵,还可以从生产者主导阶段、消费者主导阶段以及竞争性阶段、战略性阶
段另以考察。
6、休哈特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贡献在于首创了生产过程监控的工具——控制图。
7、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在质量管理中,十分关注能大幅度提高顾客满意程度的质量特
性,并称之为魅力质量。
8、1961年通用电气公司质量经理菲根堡姆出版了《全面质量管理》一书。
9、朱兰提出的全面质量管理三部曲是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
第二章质量管理体系ISO9000族标准
1、质量手册是“规定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旨在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组织应
编制和保持质量手册,并按文件控制的要求进行控制。
2、ISO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英文简称,最新的ISO9000族标准诞生于2000.
3、ISO9000族标准的核心标准是:
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原理和术语
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ISO9004:2000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
ISO19011:2000质量和环境审核指南
4、质量管理八大原则的内容: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组织依存于其顾客。
因此组织应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
(2)、.领导作用:领导者确立本组织统一的宗旨和方向。
他们应该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
(3)、全员参与:各级人员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获益。
(4)、过程方法:将相关的活动和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
(5)、管理的系统方法:识别、理解和管理作为体系的相互关联的过程,有助于组织实现其目标的效率和有效性。
(6)、持续改进:组织总体业绩的持续改进应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的目标。
(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有效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基础上。
(8)、互利的供方关系:组织与其供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关系可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
5、质量管理中所谓的“要求”包括:明示的、通常隐含的、必需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6、ISO9001:2000标准要达到顾客满意。
7、“最高管理者”的定义是在最高层指挥和控制的一个人或一组。
8、纠正措施的原因是消除不合格的原因。
9、为确保产品能够满足规定的或已知用途的要求,应对设计和开发进行确认。
10、ISO9001:2000标准规定需要控制的文件有哪些?
(1)、形成文件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2)、质量手册;
(3)、标准要求的形成文件的程序;
(4)、组织为确保其过程的有效策划、动作和控制所需要的各种文件。
11、关于标准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实施要点
组织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顾客,最高管理者应以增强顾客满意为目标,领导好下列活动。
(1)、进行市场调研,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或期望。
(2)、将顾客的需求或期转化为要求,如产品/服务要求、过程要求等。
(3)、使转化的要求和法律、法规要求得到满足。
(4)、监视、测量顾客满意信息,持续改进。
第三章质量审核与质量认证
1、审核是为获得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
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
2、不符合的定义是:未满足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和期望。
3、质量认证也称合格认证,ISO将其定义为:“第三方依据对产品、过程或服务符合规定的
要求给予书面保证(颁发合格证书并给予注册登记)。
”
4、现场审核前不应发送给审核方的文件是
审核工作文件、检查表、审核记录表。
5、审核发现是指
将现场取得的证据与审核准则对照所获得的结果。
6、第二方审核可以用在
采购前对供方的评价、采购后对供方的再评价、对供方的监督。
7、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是一个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
第四章质量改进
1、质量改进是质量宣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2、因果图又称鱼刺图、石川图,是日本质量管理先驱者石川馨先生所创,它是整理和分析
质量问题与其影响因素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运用因果图有利于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然后对症下药来解决质量问题。
3、在质量活动中,有一对矛盾,即维持与突破。
4、对于长期存在的问题,我们一般采用质量改进来解决。
5、简述PDCA循环的意义。
PDCA循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的,所以有时也以“戴明循环”为其别称。
PDCA循环是由四个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组成:
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Action)处理。
6、在质量改进中的“5W1H”是指什么?
Why(为什么要制定计划)、Where(在哪里执行计划)、What(计划要达到什么目的)、Who(由谁执行计划)、 When(什么时候完成计划)、How(用什么方法执行计划)。
7、质量改进的六步法:
(1)、识别项目;(2)、建立项目;(3)、诊断原因;(4)、改进措施;(5)、保持增益;
(6)复现成果与推荐新项目。
第五章全面质量管理
1、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
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能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
2、世界三大质量奖是: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欧洲质量奖和日本戴明奖。
3、全面质量管理的涵义和特点归结为以下几点:
(1)、超越满足顾客需求,追求使所有相关方获益。
(2)、超越狭义的质量,追求广义的质量。
(3)、以人为本,全员参与。
(4)、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5)、采用科学的、切合实际的质量决策和技术质量方法。
(6)、持续改进,追求卓越。
4、全面质量管理与质量管理八项原则的关系:
第六章服务质量过程管理
1、服务的定义:一项服务是一方能够向另一方提供的任何一项活动或利益,它本质上是无
形的,并且不产生对任何东西的所有权问题,它的生产可能与实际产品有关,也可能无关。
2、服务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力资源。
3、服务业试题服务质量的重要方式是的顾客的评价。
4、通常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度量服务质量:
功能性、安全性、经济性、舒适性。
5、评判服务质量可以从以下要素进行:
可靠性、有形性、响应性、保证性、移情性。
(服务质量要素)
第七章质量管理的统计方法
1、总体是指某一次统计分析中研究对象的全体。
2、样本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出来,并且可以对总体进行推断的一部分个体。
在正态分布的情况下,质量特性值落在u+-3范围内的概率为(99.73%)。
3、标准差的大小是说明数据分散程度。
4、工序能力指数的计算公式中“T”指的是产品的公差范围。
5、计算题参考P193的例题。
第八章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
1、顾客满意是指顾客通过对一个产品或一项服务的感知质量与他的认识质量相比较后形
成的感觉状态,即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
2、顾客满意我们一般用CS来表示。
3、顾客指数满意的理论模型是由美国密歇根大学商学院质量研究中心费耐尔博士于1989
年提出。
4、顾客满意的构成要素有:理念满意、行为满意、视听满意。
5、顾客满意的特征有主观性、相对性、社会性、阶段性。
第九章6管理
1、6管理:6西格玛管理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是对不合格的一种测量评价指标;其二:是驱动经营绩效改进的一种方法论和管理模式。